现代商品鸡饲养技术

2024-08-23

现代商品鸡饲养技术(精选4篇)

现代商品鸡饲养技术 篇1

1主要商品鸡种类

1.1 AA鸡

由世界著名的标准品种洛克鸡选育而成的A、B、C、D四系配套快大型肉用鸡种由2001年英国罗斯公司兼并美国爱拨益加育种有限公司更名为美国安伟捷育种公司, 该公司提供的AA+, 以其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抗逆强而著称。AA+生产性能:7周龄末公母混养群, 饲养平均体重3020g, 累积饲料转化率1.86。

1.2罗曼褐鸡

由原西德罗曼动物饲养有限公司用父系洛岛红, 母系洛克鸡育种而成的优质蛋用型鸡种, 其SL商品代蛋鸡生产性能: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量高达310枚, 总蛋重19.4kg, 平均蛋重62.6g, 产蛋期耗料42kg, 饲料转化率达到了2.16, 全程料蛋比为2.58:1, 产蛋鸡死淘率为2.8%, 鸡蛋破损率4.5%, 18周龄体重1.5kg, 产蛋结束时1.8~1.9kg。

2鸡场选址与鸡舍结构

2.1鸡场规划、建设遵循三大原则

节省耕地, 避免公害, 经济适用。

2.2鸡舍建筑类型

简易开放式鸡舍。

2.3舍内设施

通风、降温、保温、遮黑设备。

3饲料

3.1玉米

ME3360大卡/kg, CP8.7%, 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分别为0.2%, 0.17%, 0.17%。价廉易得, 消化率高, 黄玉米富含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并含有一般饲料不太多见而家禽生长又必需的亚油酸。其用量一般不低于50%。

3.2豆粕

ME2510大卡/kg, CP42~44%。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分别含3.14%、0.67%、0.76%。

3.3动植物油

动物油ME7700大卡/kg, 植物油脂ME8800大卡/kg。肉鸡中后期日粮中添加动植物油1%~3%, 最大用量可达到4%~5%。蛋鸡育成期体重不足或炎热夏季时添加1%。

4肉鸡营养动态

(1) 前、中、后三期划分日龄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前, 各期营养有所变化, 佐证了现代肉鸡对饲料的超前消费, 对食用高能饲料的欲望有所加强。 (2) 对饲料蛋能比要求不断下降, 说明现代肉鸡对蛋白质要求有所放宽。即现代肉鸡是以食欲作为重要指标的选育过程。

5现代商品蛋鸡饲养

5.1后备鸡培育

视培育出稍高于目标体重的后备母鸡为该阶段的中心工作, 其他一切工作都将围绕中心开展, 其理由是:后备母鸡体重控制着早期蛋形大小, 为产蛋高峰铺垫体力。 (1) 培育后备母鸡涉及技术要求:密度、光照、温度、通风、断喙、称重、分群、转群等技术。 (2) 营养要求: (1) 育雏期:ME2750-2900大卡/kg, CP18%~19%。推荐配方:料精5%、玉米63%、豆粕32%。 (2) 育成期:ME2750-2900大卡/kg、CP15%~16%。推荐配方:料精5%、玉米67%、豆粕23%, 麸皮5%。

5.2产蛋母鸡饲养

(1) 饲养要点:最大限度的消除、减少各种逆境对蛋鸡的有害影响, 提供最有利于健康和产蛋的环境, 使其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产蛋鸡饲养涉及技术要求:饲养方式、密度、光照管理、环境控制等技术。 (2) 营养要求: (1) 预产期:ME 2750-2900大卡/kg, CP 16%~18%。推荐配方:料精5%、玉米63.5%、豆粕28%、石粉+骨粉3.5%。 (2) 产蛋期:产蛋期又分前、中、后三期, 各期对营养要求不同。前期营养需要特点是既要确保鸡群顺利应对产蛋高峰, 又要兼顾鸡产蛋的同时身体继续生长。产蛋前期推荐配方:料精5%、玉米59%、豆粕28%、石、骨粉8%。产蛋中期与后期, 鸡对蛋白质要求较前期分别低1g、1.5g, 所以在不改变日粮组成前提下, 以饲料喂量来掌握蛋白质摄入量。

6现代商品肉鸡饲养

现代商品肉鸡由于早期生产速度快, 饲料报酬高, 适合大规模集约化饲养, 如果养好了, 在行情好时, 效益十分可观。饲养要求具体是: (1) 供温方式:地下烟道保温。 (2)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 (3) 日粮组成配方:以AA鸡为例见附表。 (4) 饲养方式:厚垫料地面终身平养是本市流行的饲养方式。提倡全进全出制, 一家一户或小范围几户联合达到全进全出, 互利共生。 (5) 适时出售:欲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还应选择最佳时机出售。要根据肉鸡的生长规律、活鸡价位, 结合饲料报酬的变化, 特别是饲养后期, 要估测当前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有利才有养。

商品肉鸭饲养技术 篇2

1 饲养管理要点

1.1 进雏前的准备

育雏前首先应该根据进雏的数量来准备好育雏人员, 育雏舍和各种育雏设备、饲料、药品以及地面平养所需的垫料也要准备充足。接雏前1~2 d还要将育雏舍内的温度调整好, 待温度上升到合适的范围并稳定后方可进雏。

1.2 掌握合适的温度

一般来说, 雏鸭育雏室内温度标准为:1日龄26~28 ℃, 2~7日龄22~26 ℃。8~14日龄18~22 ℃, 15~21日龄15~18 ℃。饲养员应努力按这个标准给温, 如果限于条件, 达不到标准, 略低1~2 ℃也可, 只要能够做到比较平稳就行, 切忌给温时高时低。在实际生产中, 通常可以提前脱温, 但必须逐渐进行。

1.3 控制好环境湿度

育雏前期, 育雏室内温度较高, 水分蒸发快, 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如舍内空气湿度过低, 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 精神不振等脱水症状, 影响健康和生长。所以1周龄内, 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 2周龄起维持在50%~60%即可。若湿度过高, 则高温高湿的环境, 不仅使雏鸭的体热散失受阻, 食欲减退, 精神不佳, 而且为霉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 从而导致肉鸭发病。若遇低温高湿, 对肉鸭危害更严重。在生产中, 湿度低时, 可通过放置湿垫或洒水等方法提高湿度;湿度高时, 可通过加强通风换气, 勤换垫料等加以控制。

1.4 提供新鲜的空气

肉鸭的饲养密度大, 排泄物多, 肉鸭舍内容易潮湿, 积聚氨气, 硫化氢,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影响肉鸭的生长发育。因此, 肉鸭舍内要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另外, 通风换气还可以调整鸭舍温、湿度。

1.5 合理控制光照, 促进肉鸭生长

出壳后的前3 d可采用23~24 h光照, 以便于雏鸭熟悉环境, 寻食和饮水。关灯1 h保持黑暗, 目的在于使雏鸭能够适应突然停电的环境变化。光照的强度不宜过高, 通常在10 LX左右。4日龄以后不必昼夜开灯, 白天利用自然光照, 早晚开灯喂料, 光照强度只要能保证雏鸭能看见采食即可, 保证肉鸭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1.6 掌握适宜的密度, 及时分群, 严防打堆

密度直接影响着鸭群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以及空气环境。所以, 要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 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 肉鸭饲养适宜密度见表1。

1.7 精心饲养

适时开水、开食、固定饲喂次数和时间。一般雏鸭出壳后的24~36 h以内就可以先饮水后开食。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在第一次饮水中加入少许维生素C和5%的葡萄糖, 有利于清理肠胃、排除胎便, 减少应激。第一次喂料叫“开食”。一般在饮水后15 min进行, 饲料最好用容易消化的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最初几天, 因雏鸭的消化器官还没有经过饲料的刺激和锻炼, 消化机能不健全, 因而要喂八成饱, 并应少喂勤添, 随吃随给。以后逐渐过渡到定时定餐。10日龄以内的雏鸭每昼夜喂6次, 即白天喂4次, 夜晚喂2次;11~20日龄的小鸭可减少为每昼夜4~5次;以后一般喂4次;饲喂的间隔要均匀, 做到定时定量, 从4周龄起逐渐过渡换用肥育日粮。值得注意的是, 开食后的任何时候都不得断水, 并保持饮水充足清洁。

1.8 进行调教训练, 建立一整套稳定的管理程序

鸭对特定的常规程序反应很强。因此, 鸭子的各种行为要在雏鸭阶段开始培养和训练调教, 形成习惯后管理程序不要轻易改变。

1.9 搞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通常应于7~10日龄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菌苗, 于14日龄和28日龄注射鸭瘟疫苗, 也有采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疾病的。当然具体应根据疫病流行和气候环境合理制定。

2 商品肉鸭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雏鸭的选择:

应选择品种优良, 防疫管理好, 种蛋污染少, 出雏率高的种鸭场的合格健康雏鸭。

(2) 上市日龄的选择:

应根据肉鸭的生长状况及市场价格选择合适的上市日龄, 对提高肉鸭饲养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意义。大型肉鸭的生长发育较快, 4周龄时体重即可达1.75 ㎏左右。4~5周龄时, 饲料报酬较高, 个体又不太大, 肉脂率也较低, 适合市场的需要, 但胸肉较少, 鸭体含水率较高, 瘦肉率较低。7周龄时肌肉丰满, 饲料转化率也高, 若再继续饲养, 则肉鸭偏重, 绝对增重开始下降, 饲料转化率降低。所以, 一般选择7周龄上市最为理想和经济。当然, 如果是生产分割肉, 则建议养至8周龄。

(3) 养鸭的经济效益和饲养规模:

商品蛋鸡的饲养技术要点 篇3

1 育雏期 (0~6周龄) 的饲养管理

目标要求为6周龄末商品蛋鸡体质健壮, 体重和胫长达到饲养指南标准, 且整齐度良好。关注的管理要点为温度、密度、通风、断喙和防疫。

1.1 育雏前的准备

(1) 育雏舍的准备。

进雏前两周对育雏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 消毒可先用消毒药水喷洒, 然后进行熏蒸消毒。

(2) 设备和饲料等准备。

供热器:可采用热风炉、地下火道等方式供热。照明灯:可采用白炽灯、萤光灯或高压钠灯等。食槽:要求数量足够、采食方便。

饮水器:要求数量足够, 早期宜采用饮水器, 后期宜采用乳头饮水器。

饲料:开食宜采用全价颗粒破碎料。

(3) 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雏鸡的选择:要从种鸡质量好、防疫严格种鸡场购进雏鸡。

雏鸡的雌雄鉴别:雏鸡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雌雄鉴别。

雏鸡的运输:初生雏经鉴别, 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进行运输, 运输前对车辆、运雏箱消毒。

1.2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 育雏方式。

可采取平面育雏、立体育雏、平面和立体联合育雏等方式。

(2) 初生雏鸡的饲喂。

饮水:在雏鸡初次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抗生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饮水要充足清洁, 水温与室温相同, 1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

开食:将雏鸡饲料撒在反光性强的硬纸上、塑料布或浅边食槽内, 当有些鸡开始啄食时, 其他鸡也会模仿。

(3) 雏鸡的管理。

密度:平养1~3周龄20~30只/m2, 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 4~6周龄20~30只/m2, 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温度:1日龄雏鸡要求35℃, 以后每5天降低1℃, 35~42日龄时达到20~22℃。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挤作一团, 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湿度: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5%~60%。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 后期应避免过高。

饮水:雏鸡出壳后应尽早供给饮水。在炎热的天气, 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供给不低于20℃的温水。开始几天, 可加入5%的糖或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质, 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饲喂: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 隔3~4小时就可以开食。饲喂次数在第1周每天6次, 以后每周可减少1次, 直到每天3次为止。尽可能选用雏鸡开食料。

通风:可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 排除尘埃和有害气体, 保持空气新鲜, 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 应注意观察鸡群, 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

光照:原则上第1周光照强, 第2周以后避免强光照, 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光照时间第1周每天22~24小时, 第2~6周龄8~10小时, 第7~18周龄8~9小时。

分群:适时疏散分群, 使雏鸡健康生长, 减少发病, 提高成活率。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根据强弱、大小分群, 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

断喙与修喙:7~8日龄进行断喙, 5~6周龄可以进行修喙。在断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饮水 (或饲料) 中可加入维生素K3, 以减少应激。

疫苗免疫: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2 育成期 (7~18周龄) 的饲养管理

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 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11~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 15周龄达标准上限, 15~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

2.1 转群

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 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 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转群前2~3天和入舍后3天, 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2倍, 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 转群前6小时停料。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3小时光照, 让鸡熟悉环境, 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 两舍间的温差要小。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 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 清点鸡只数量。

2.2 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 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 保证环境温度在15~22℃。

(2) 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 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 过渡期5天左右。

(3) 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15只/m2, 笼养不超过25只/m2。

2.3 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 以使其骨架充实, 发育良好。因此从7周龄开始, 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 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如果体重低于标准, 就应增加采食量, 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果体重超过标准, 可减少饲料喂量。同时, 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 保证其均匀度。

2.4 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 宜短不宜长, 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 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

3 产蛋期 (19周龄至淘汰) 的饲养管理

18周龄末转入产蛋期, 按照产蛋期要求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适时开产并达到应有的高峰产蛋率, 高峰后产蛋率下降缓慢。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光照时间和照度、饮水量、喂料量和防疫。

3.1 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

产蛋前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 体重不断增长, 产蛋率迅速上升, 蛋鸡的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会下降, 所以要减少外界干扰, 降低应激。

3.2 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从19周龄至10%产蛋率, 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 以后根据不同产蛋率, 选择使用蛋鸡料, 保证其产蛋所需。保障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3.3 光照管理

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 光照强度为3~4W/m2, 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 每周递增1小时, 直至每天16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变更。

3.4 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 湿度为55%~65%, 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 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

3.5 注意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详细记录鸡群是否健康, 以及采食量、产蛋量、死亡和淘汰等, 密切注意鸡群状况, 发现病鸡应迅速诊断治疗。

4 卫生防疫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预防传染病的唯一正确方法。不要把防疫等同于免疫, 免疫只是保护易感鸡群。鸡场要有良好的隔离措施, 生活区、生产区严格区分, 产蛋舍、育成舍和育雏舍要合理布局。至少实行分区全进全出制。人员是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鸡场应谢绝参观, 工作人员进出应淋浴更衣。没有淋浴条件的鸡场, 至少应做到更换工作衣裤、戴上工作帽、换上胶鞋, 并用消毒水洗手, 踩消毒池。进鸡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程序为清除粪便等脏物→彻底清洗 (包括地面、墙壁和屋顶) →消毒药喷洒→冲洗→熏蒸。用具是另一个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尤其是要重视鸡蛋筐的消毒。每月至少进行2次鸡舍外环境消毒, 每周至少进行1次带鸡消毒。严禁车辆进入生产区, 饲料车等必须进入的车辆, 轮胎应在消毒水中开过。及时、妥善地处理接种疫苗的用具和废弃物。每天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 各种不宜治疗的病鸡应与死鸡一起焚烧或深埋。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 防止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和球虫, 必要时可在饲料和饮水中进行预防性投药。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以后进行抗体监测, 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 如果免疫效果不理想, 应采取补救措施。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及时隔离、封锁, 直至扑杀。

浅谈商品番鸭的饲养技术要点 篇4

1 严格把好番鸭苗关

确保番鸭苗品种纯正和品质优良是番鸭养殖成功的前提。因此, 在购买番鸭苗时应选自大型正规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生产企业的鸭苗。合格的鸭苗应是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头大颈粗、个体大而重、体躯长而阔、腹部柔软、脐部吸收良好、绒毛清洁松软、两腿粗壮有力、足趾油润、无畸形。

2 切实抓好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

番鸭育雏成功与否决定整个养殖效益的关键, 而育雏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提供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决定育雏成功的关键。雏番鸭刚出生时, 绒毛稀短防寒性差、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且胃肠容积小、采食量少, 消化吸收机能差, 自身产热量少等, 使得雏鸭无法适应温差较大的外界环境。故养户在寒冷季节如早春深秋引种时, 必须人工调节给雏鸭创造适宜而稳定的温度环境。根据雏番鸭的生理特点, 建议给温方案:1~3d:28~30℃;4~7d:28~26℃;第二周:26~24℃;第三周:22~24℃;第四周:22~20℃;第五周后:18~20℃。在生产实践中应灵活掌握, 看鸭施温, 切勿忽高忽低。

2.2 避免高湿的环境

番鸭喜水但更爱清洁, 从不脏污舍内的垫料及其所生的蛋, 惧怕高湿环境。否则, 鸭体潮湿不适, 呼吸困难, 易诱发条件性菌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在气候温和时, 高温使垫料发霉易染霉菌, 寒冷时会增加鸭体热量散失, 降低饲料利用率。故舍内应勤换或勤添垫料, 保持舍内干爽、清洁。一般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 水分蒸发快, 此时相对湿度可略高些, 以60~70%为宜, 2~3周后维持50~55%即可。

2.3 合理的光照

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 增强血液循环, 促进骨骼生长, 并能增强食欲, 刺激消化系统, 有利于新陈代谢, 促使生长发育。若自然光照不足, 可用人工光照弥补。建议番鸭头3天, 采用24h连续光照, 并在较明亮的光线下 (3~4W/㎡) , 尽快使小鸭熟悉环境, 增加运动, 早饮水早开食。3天后每天减少1h光照, 最后稳定光照时间约16h/天。光照强度从第二周始减至0.5~1W/㎡即能看清楚采食饮水为宜。灯泡以小瓦多个并均匀装置为佳。

2.4 通风换气

雏番鸭体温高、呼吸快, 代谢旺、饮食量和排泄量较大, 在较高的育雏温湿度条件下, 舍内垫料容易发酵产生大量的CO、NH3和H2S等有害气体, 常诱发呼吸道疾病, 严重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降低饲料报酬率。为此, 在保持舍内适宜温度的同时, 要尽可能加大舍内的通风量, 排除舍内污浊的气体, 更换新鲜空气, 但要防止风速过大和穿堂风, 以免冷空气直接吹袭鸭体而感冒。

2.5 公母分开和分群饲养

商品番鸭公母由于生长速度和体重相差较大, 且番鸭不脱毛换羽, 羽毛生长快, 怕热, 易发生啄癖。建议第四周开始将公母分开和分群饲养, 每群以100~300羽, 饲养密度:公鸭5~6羽/㎡;母鸭7~8羽/㎡为宜。

3 营养与饲喂

商品化番鸭生产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蛋白质和能量较高的全价优质饲料, 适应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尽快缩短饲养期。根据番鸭的生长特点, 育雏期 (0~3周龄) 营养要求:ME:12.3MJ/Kg, CP:19.5~22%。宜采用破碎小颗粒料, 直径约1.5mm。此期重点做好开饮和开食, 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原则。在饮水中可加入VC、多维葡萄糖、恩诺沙星或氟哌酸等抗生素。开食时将饲料拌湿后均匀撒在塑料膜或开食盘上任其采食, 少喂勤添, 经2~3天后逐渐过渡到饲喂槽或桶内采食。中雏期 (4~6周龄) 要求ME:12.1MJ/Kg、CP:17~19%。采用直径2~3mm的颗粒料。此时番鸭的消化能力强, 食量大耐粗饲, 除应加大全价精料饲喂养量外, 还适量补充饲喂新鲜青饲料。7周龄开始肥育, 此期应增加能量, 多喂含硫氨基酸的饲料如鱼粉、羽毛粉等, 延长光照时数 (18h/天) , 并保持安静的饲养环境, 任其自由采食。一般经20~30天即可上市。在生产过程中, 养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便于出售, 往往使公母番鸭分别于9周龄、7周龄开始按其自由采食量的90~95%限喂, 增大青饲料和粗粮的饲喂量, 适当延长出售期至12和11周龄, 这样番鸭羽毛丰满有光泽, 肤色更佳, 达到色香味具全的效果。

4 做好番鸭鸭疫病的防治

4.1 严格执行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养鸭场在鸭场 (舍) 主要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设施;定期搞好鸭舍内外环境和运动场卫生, 每周进行1~2次环境和带鸭消毒;饮水器具、料槽 (桶) 等生产用具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洗刷清洗;进出人员应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防疫鞋方可入内;严格隔离措施, 防止野畜禽串入舍内;无害化处理病残死鸭, 杜绝疫病传播途径。

4.2 切实做好各项免疫接种

番鸭虽适应性强, 较少发病, 但随着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数量增多、饲养密度加大、禽群交流频繁、饲养环境污染和新的疫情不断出现等均给现代养殖造成重大威胁, 为此, 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行免疫预防接种。接种疫苗的种类应根据当地和相邻地区疫情发生情况而定。番鸭饲养除应做好常规疫病如鸭瘟、禽流感疫苗接种外, 还应视当地疫情决定是否接种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番鸭花肝病等疫苗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按到疫苗标签说明执行。非正规厂生产的疫苗、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 坚决不能使用。

4.3 搞好空栏后饲养场清理消毒

上一篇:线性代数方程组下一篇:企业前景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