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猪丹毒诊疗报告论文(精选4篇)
突发性猪丹毒诊疗报告论文 篇1
1 发病情况
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某场场主来报告, 说其饲养的56头猪, 于2012年7月3日从南宁郊区某市场购买了21头仔猪补栏, 回来分为2栏饲养。7月17日其中1栏的1头28kg左右的猪发病, 畜主用清开灵、氨基比林、双黄连注射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第二天发现全场大小不同的7头猪只相继发病, 第三天有2头病猪死亡。
2 流行病学调查
笔者接到畜主报告后于7月20日到现场查看, 看到该猪栏围建在一片竹林下, 栏舍较矮, 潮湿闷热, 蚊子较多, 面积较窄, 猪栏卫生状况很差, 栏内留有粪尿未及时清理, 该批刚购进的猪仔已免疫注射猪瘟、口蹄疫疫苗, 并带有耳标。
3 临床症状
笔者到现场发现, 发病猪只精神不振, 高烧不退;不食, 部分呕吐, 眼结膜充血, 粪便干硬, 附有粘液, 部分小猪下痢, 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病猪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侧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 指压褪色后而融合在一起;发病第四天, 有一部分病猪的胸侧、背部、颈部等出现圆形、四边形或菱形有热感的疹块, 界限明显。疹块突出皮肤约2~3mm, 直径1~4cm大小不等。有1头刚断奶小猪突然表现神经症状, 抽搐、倒地而死, 病程很快, 发病过程不到1天。
4 病理变化
笔者对部分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 急性病死猪体表皮肤出现红斑, 肠粘膜有炎性水肿, 胃底、幽门部尤其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些小出血点, 淋巴结肿大、充血, 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 质松软, 包膜紧张, 边缘钝圆, 切面外翻。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肿大。心包积水, 心肌炎症变化, 肝充血, 红棕色。肺充血肿大。亚急性病猪以身体不同部位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四边形或菱形疹块为主要特殊病理变化。慢性病例主要病变有:溃疡性心内膜炎, 增生, 二尖瓣上有白色菜花赘生物, 瓣膜变厚, 肺充血, 肾梗塞, 关节肿大变形。
5 实验室诊断
经笔者无菌采集病猪耳静脉血液直接涂片, 晾干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镜检发现有分散、成对的细长的革兰氏阳性的小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丹毒病。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药物治疗
原则是早治、量足。发生猪丹毒疫情后, 立即对猪群进行观察, 并逐头进行测量体温。对精神状态差, 体温高的病猪进行隔离, 并用青霉素3万单位/千克体重 (生产厂家:河北远征;批号20120125) 、链霉素2万单位/千克体重 (生产厂家:河北远征;批号20120205) 、氨基比林0.1ml/kg体重 (生产厂家:广东万士达;批号20120313) , 混合肌注, 每天2次, 连用3~4d。
6.2 做好预防工作
(1) 要求畜主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卫生和猪舍灭蚊蝇工作, 及时清除粪尿, 并将粪便及时堆集发酵作无害化处理, 减少传播途径。
(2) 做好消毒工作。疫情发生期间每天对猪栏进行全场消毒1次;疫情稳定控制后, 每周对全场消毒1次。
(3) 将病死猪进行深埋, 并对污染现场进行消毒。
(4) 预防接种:对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体温正常的猪只接种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
7 小结与讨论
(1) 本病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属于常在的条件性致病菌。特别在高温高湿季节, 猪群容易受热应激影响, 采食量下降, 导致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下降, 继而引起该病的爆发流行。因此, 新购进的猪仔经观察1周左右, 且食欲正常等各方面基本正常后尽快接种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
在平时的防控工作中除了打好疫苗,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外, 在高温季节还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以免热应激对猪群健康的影响。
(2) 近两年来看到各省、市, 各种动物都有发生过散发性猪丹毒的病例报告, 有些地方甚至呈流行性趋势, 可见该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建议养殖户从外地购猪时应当选择在非疫区内引进, 并经兽医部门检疫合格, 到场后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必要时采血制作血压片镜检, 认为健康猪后方合群饲养。
(3)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应当加强日常管理, 保持猪舍、用具清洁卫生, 搞好灭蚊工作, 尽量减少不良的应激, 对防止本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发生猪丹毒疫情时, 要及时诊治, 用药量足, 并注意疗程。
(5) 建议养猪户在建设猪舍, 要选择在排水畅通、干燥的、阳光充足且远离人居住的地方建设。
猪丹毒病的诊疗 篇2
1 猪丹毒的概述
患病猪颈部与背部出现大面积的皮肤淤血现象。该病主要发生在架子猪, 人也有可能感染该病, 称为类丹毒。病猪及带菌猪主要是该病的传染源, 但在部分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也存在此菌。该病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但在多雨炎热季节更为流行。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它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该菌是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 大多成对或成丛排布。猪丹毒杆菌一般情况下对自然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强, 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在70℃中持续5 min即可杀死。
2 猪丹毒的分类
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类型。其中急性型较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等, 该类型大多发生在猪仔身上;亚急性型也叫疹块型, 病势较轻, 发病后体温开始下降, 病势开始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痊愈, 但也有在发病过程中病情恶化转化为败血病而死;慢性型是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来的, 但也有原发性的, 常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类型, 该种类型的病主要表现为背、肩、耳、蹄和尾部形成皮肤坏死,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坏死的皮肤脱落, 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得到痊愈。
3 致病原因
3.1 环境影响
圈舍肮脏且潮湿、饮水时水质受病原体入侵、季节变化等引起的温度突变及夏季高温。
3.2 饲养员在管理方面的原因
饲料潮湿使猪摄入, 特别是使用奶类副产品会加剧病原的繁殖:未及时清理粪便, 让猪摄入太多的粪便;猪群混养, 使猪产生应激反应;饲养员经常更换日粮, 使猪只不适应;猪舍经常处于满员状态, 没有空舍和消毒;猪舍中有大量稻草, 因为丹毒杆菌在稻草中更易存活。
以上两个原因都是比较客观的,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避免的, 引起该病最主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特别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在这个方面应该多多研究发现更好的疫苗来治疗该病。
4 猪丹毒的诊断
猪丹毒一般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症状不典型且不明确的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在临床上表现体温升高, 皮肤上有红斑、疹块, 指压退色应与猪瘟、急性猪肺疫、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区别。如猪丹毒皮肤红斑较猪瘟皮肤红斑鲜明, 按压颜色变淡, 而猪瘟的红斑压之不褪色;猪瘟的淋巴呈大理石样病变, 而猪丹毒无此病变等, 即可得到初步确诊。实验室鉴定病原的主要方法有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实验等。
5 猪丹毒的预防和治疗
为了使更少的猪患猪丹毒病, 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 例如应该加强饲养、交易、屠宰、检疫等工作, 也应该对新购入的猪隔离观察21 d, 多注意圈舍、饮用水及食物的卫生。在发生疫情时应隔离治疗、消毒, 对未发病的猪用青霉素注射以加强免疫。
发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在一天到两天内进行治疗效果最好, 将个别发病猪隔离, 同一圈舍的猪用清开灵颗粒每吨料一公斤、70%水溶性阿莫西林拌料治疗。发病猪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注, 加清开灵注射效果更佳, 也可用四环素、康迪注射液、链霉素、复方磺胺嘧啶钠、洁霉素或泰乐菌素等治疗。
摘要: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 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类型。作者通过对致病原因的分析, 给出具体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二例猪丹毒的诊疗及体会 篇3
关键词:猪丹毒,诊疗,体会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的疹块型和慢性的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型。2014年6~7月, 笔者诊治了武平县下坝乡大成村、下坝乡美溪村二家发生猪丹毒的猪场, 现将诊治情况及体会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病例一:畜主武平县下坝乡大成村刘某述, 其生猪存栏256头, 其中母猪25头。2014年6月23日, 2头怀孕母猪早、中、晚均废食, 6月24日凌晨6时左右死亡, 后陆续又有怀孕母猪和中猪发病。25日打电话来求诊。
病例二:畜主武平县下坝乡美溪村赖某述, 其饲养80~110 kg菜猪9头, 7月5日突然出现2头猪不食饲料, 体温分别为41.6℃和41.9℃, 皮肤发红。畜主7月6日来我站求诊。
2 主要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高度萎靡, 体温高达41~43℃, 呼吸急促, 卧地不起、眼结膜充血, 粪便干硬, 尿少色黄。患猪背部、腹侧以及股内侧皮肤上出现一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有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方形等) 的红色疹块, 用手触摸皮肤疹块凸起明显, 用手指压色退、放开手指后又恢复红斑。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例一死亡怀孕母猪1头、病例二约80 kg死亡中猪1头。均见猪背部、腹侧以及股内侧皮肤上出现一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有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正方形等) 的红色疹块;脾脏充血, 显著肿大呈樱桃色, 被膜紧张, 边缘钝圆, 切面呈暗红色隆突, 脾小体和脾小梁结构模糊, 用刀背可刮下多量粥样脾髓;肾肿大, 呈弥漫性暗红色, 纵切面皮质部有小点出血;心房肌及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发生混浊肿胀淤血;胃底及幽门部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 切面多汁, 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取剖检猪的脾、肾、淋巴结送武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
4.1 显微镜检查
无菌取死猪的脾、肾、淋巴结分别涂片, 瑞氏染色后进行油镜检查, 均可见在细胞间有少量正直或稍弯曲小杆菌 (0.2~0.4μm×0.8~2μm) 。取剖检猪的脾、肾、淋巴结分别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见革兰氏阳性染色的正直或稍弯曲的细小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猪的脾、淋巴结分别接种于血液营养琼脂平板, 37℃培养48 h后, 在培养皿划线处长出一些针尖大小、露滴状不溶血的菌落。取2个典型菌落涂片, 分别进行革兰氏和瑞氏染色, 镜检, 可见细菌形态和大小均与病料直接涂片中的相似, 为正直或稍弯曲的小杆菌 (大小为0.2~0.4μm×0.8~2μm) 。再取典型菌落接种于加了血清的普通肉汤管中于37℃温箱培养, 24 h后可见肉汤管底呈絮状物。取肉汤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 镜检可见一些稍弯曲的小杆菌和一些长丝状的细菌。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作出初步诊断,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丹毒。
6 治疗
1) 对病情较严重的患猪第1 d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1万IU青霉素钠, 同时按每千克体重肌注3万IU青霉素钾, 后每天按每千克体重肌注3万IU青霉素钾, 2次/d, 连用3 d, 同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00 g, 连用5 d。
2) 对病情较轻的患猪按每千克体重肌注3万IU青霉素钾, 2次/d, 连用3 d。
病例一共发病9头, 治疗7头, 治愈5头, 治愈率71%;病例二共发病3头, 治疗3头, 治愈2头, 治愈率67%。
7 讨论和小结
1) 对猪丹毒应早诊断、早治疗, 可收到理想效果, 特别是诊断要准确, 才能对因下药。猪丹毒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型, 包括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不同表现型可同时出现在一个猪场内, 也可能只出现某一表现型, 而近年来猪丹毒已淡出了猪场工作人员的视野, 他们很容易将猪丹毒误诊为症状、病变相似的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因而我们需要采取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从而准确诊断疾病, 及时治疗, 减少损失。
2) 笔者认为导致细菌性老病猪丹毒卷土重来的原因: (1) 由于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猪瘟等病毒病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故而我国兽医部门和猪场将大部分的资金及人力, 用于这些病毒病的防治上, 而疏忽猪丹毒的防治。 (2) 近年来, 国家对兽药残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饲料厂家添加广谱抗生素逐步减少, 这也是猪丹毒卷土重来的原因之一。 (3) 养殖户认为猪丹毒不可怕, 容易治疗, 思想上不重视。
3) 由于猪丹毒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 除猪以外, 鱼类、禽类以及某些野生动物也能携带该菌, 特别是富含有机物的碱性土壤中可长期生存和繁殖。所以, 该病在散养户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小型养猪场较为多见。
突发性猪丹毒诊疗报告论文 篇4
1发病情况
2013年5月以来,永州地区从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岚角山镇部分规模猪场的架子猪、育成猪开始发病,波及到种公猪和种母猪,然后,永州地区宁远县冷水镇、禾亭镇等规模猪场的架子猪、育成猪、种公猪和种母猪也相继发病。2015年9月,永州地区蓝山县的土市乡、太坪乡、楠市镇、塔峰镇、毛俊镇共20多个规模猪场陆续发生。典型病例如蓝山县土市乡李某的猪场存栏生猪为726头,其中存栏种公猪2头、种母猪62头、仔猪214头、架子猪256头和育成猪192头,于2015年9月7日下午有5头育成猪突然出现采食量急剧下降,并无临床症状,饲养员未引起重视。翌日早晨发现3头育成猪突然死亡,而30头架子猪和育成猪也出现采食量急剧下降,精神沉郁、喜卧、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跛行、走动困难,有10余头育成猪甚至出现食欲废绝,于翌日下午又死亡5头,9月9日上午至14日早晨架子猪和育成猪又有33头陆续死亡。从9月7~14日早晨,发病的架子猪和育成猪增加到150余头,发病率为33.48%,架子猪和育成猪共死亡41头,病死率为27.33%。且有5头妊娠母猪(多为妊娠2~3个月)发生流产、死胎,1头种公猪出现急性死亡。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痊愈,治愈率为100%。
2临床症状
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架子猪或育成猪往往表现为一头或数头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猪全身皮肤发紫,其他猪也相继发病。染病初期可见全身发热,体温达42~43℃,精神沉郁、喜卧、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可见呼吸困难,结膜发绀,开始出现痉挛症状,后躯瘫软,跛行,严重者难以站立,倦卧褥草之中,还伴有下痢症状,粪便混有血丝。患病后期,在患病猪的耳后、颈部、胸腹处可见形状各异的红斑,严重者弥漫全身,按压可直接褪色。患病末期,体温开始下降,心力衰竭,最后虚脱至死。病程数小时至5d,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50%左右。妊娠母猪(多为妊娠2~3个月)表现为流产、死胎,种公猪出现急性死亡。
3剖检病变
病猪死鼻部、耳部、腹部、背部或腿部甚至全身呈紫红色,鼻孔流出泡沫状液体;全身的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多汁;心包积液,心耳、心冠脂肪有斑点状出血,心肌有坏死;喉头充血出血,扁桃体高度肿大和充血、出血,肺部充血、出血,肿大,间质增宽,气管内充满血色泡沫状液体;肝脏充血、淤血,呈红棕色;脾脏肿大呈暗红色或樱桃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胃肠黏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黏膜上有小出血点;整个肾脏呈弥漫性暗红色,俗称“大红肾”。此外,妊娠母猪流产、死胎,种公猪睾丸充血出血。
4实验室检验
4.1病料细菌学检查
4.1.1直接触片、染色、镜检以无菌操作方法,取高热期濒死猪的耳静脉血液、肝、淋巴结、脾、心包积液直接触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100倍镜检,在白细胞内或白细胞之间可见多个或呈成丛状的平直或微弯纤细蓝色小杆菌,大小约为0.8~0.2μm×0.2~0.5μm。
4.1.2分离培养和观察以无菌操作方法,取高热期濒死猪的心血、肝、脾、淋巴结、心包液,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6℃±1℃分别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麦康凯培养基未见细菌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圆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针尖大露珠样的小菌落,菌落周围较狭窄的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平直或微弯纤细蓝色小杆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见针尖大、露珠样、透明、表面光滑、边沿整洁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平直或微弯纤细蓝色小杆菌。
4.1.3生化试验挑取已分离和培养的典型菌落作生化试验,结果所分离菌株大多数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甘油、山梨醇、甘露醇、鼠李糖、蔗糖、松田糖、棉实糖、淀粉、菊糖等,能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和接触酶,不分解尿素,MR试验及V-P试验为阴性。挑取菌落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于20℃培养7d,逐日观察明胶液化现象,结果呈试管刷状生长,不液化明胶。
4.1.4致病性试验用12只青年鸽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观察4~5d正常后,取被检病料加生理盐水按1:5~1:10做成乳剂,接种试验组鸽子,肌肉注射1m L/羽,结果,于接种后24h开始发病,体温升高42℃~43℃以上,食欲减少,精神沉郁;48h后开始死亡,到72h全部死亡,从病死鸽的肝、心血中分离到原菌株。对照组正常。
4.1.5药敏试验挑取已分离培养的菌落,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平贴压紧于培养基表面,37℃湿盒中培养24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判断标准: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为不敏感(耐药),10~20mm为中度敏感,大于20mm为高度敏感。药敏试验结果见下表。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拉啶及氧氟沙星,对抑制该菌落比较有效。
4.2血清学检查
4.2.1平板凝聚试验在载玻片上滴2滴猪丹毒抗原作对照试验,一滴猪丹毒抗原加入被检血清或者是血液,同时取另一滴猪丹毒抗原加入正常血液或者显阴性的血清中。2滴都混合均匀,在2min时间内观察。结果显示,被检血液或血清凝聚为阳性,对照组2min之后不凝聚显示阴性。
4.2.2血清培养凝聚试验在装有灭菌30%蛋白胨肉汤试管中,按1:40~1:80加入猪丹毒高免血清,再加入0.05%叠氮钠及0.0005%结晶紫即成猪丹毒血清诊断液。试验时,将诊断液装入小管,取被检猪耳静脉血1滴或组织病料少许,接种培养4~24h。结果显示,管底出现凝集颗粒或团聚为阳性。
5诊断
根据猪场生猪发病情况,结合病猪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确诊永州地区规模猪场存在急性猪丹毒病。
6防治措施
6.1预防措施
6.1.1隔离饲养,切断传染途径对发病猪及未发病猪或无任何症状猪进行区分隔离饲养管理,严格分开饲养工具及饲料,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无霉变,提高生猪的抗病率;做好猪场和外来人员的隔离,对出入猪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6.1.2紧急消毒对猪场栏舍、地面、运动场、墙壁、设施、饲养用具及交通工具进行一次全面紧急消毒,采用2%~4%的烧碱溶液或5%苯酚喷雾消毒,也可采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每隔7~10d消毒一次。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6.1.3做好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室内空气清新,降低舍内CO2、HN3、H2S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注意适当通风换气;严格做好保温工作,以防气温突变;保持栏内相对湿度55%~65%;降低饲养密度和混群应激,注意观察猪的采食和运动表现情况。为减少诱发因素,提高营养水平,合理地调配饲料营养成分,可使用复方黄芪多糖颗粒和小柴胡散,连用3~5d,以减少应激和增强机体抗病力。
6.1.4紧急免疫接种对未发生猪丹毒病的猪或经临床诊断无任何症状的二月龄以后的猪,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猪丹毒,活疫苗按规定进行皮下注射或口服疫苗,口服时,在接前应停食4h。用凉开水稀释疫苗,拌入少数新鲜凉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皮下注射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按1.0m L使用,对已免疫一个月以上的猪进行二次加强免疫。
6.2治疗措施
6.2.1抗菌药物疗法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猪首次用青霉素G按10~20万IU/kg·bw,配合解热镇痛药(如氨基比林或安乃近),按规定用药,溶解后进行颈部肌肉注射,第二次用青霉素G 5~10万IU/kg·bw,间隔6~8h注射1次,连续注射3~4d,必要时配合头孢拉啶肌肉注射或氧氟沙星静脉注射。为了稳定治疗效果,病猪基本恢复健康后再继续用药1d。
6.2.2中药疗法每头猪用中药制剂知母、黄柏、黄芩各15~25g,土大黄50g,夏枯草100g,车前草200g,水煎熬服用,1剂/d,直至病愈。
7小结与讨论
7.1猪丹毒病多发生于架子猪或育成猪,但近年来种母猪和种公猪也时有发生,且引起母猪的流产和猪的急性死亡。2013年5月~2015年9月,永州地区的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岚角山镇,宁远县冷水镇、禾亭镇,蓝山县的土市乡、太坪乡、楠市镇、塔峰镇、毛俊镇等地规模猪场陆续发生急性猪丹毒病,从架子猪、育成猪开始发病,波及到种公猪和种母猪,所以,我们要对猪丹毒病的流行、发生和防控紧密关注。
7.2临床上对急性猪丹毒的诊断,需与猪瘟、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必须进行病理剖检,结合细菌学血清学及检查才能准确地进行诊断。进行平板凝聚试验时,被检血清或者是血液的猪如果之前接种过猪丹毒疫苗也可能出现阳性凝聚,值得注意。血清培养凝聚试验时,用已知猪丹毒血清检测病料中的抗原,是急性猪丹毒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
7.3急性猪丹毒病是火邪侵袭,血分热盛,郁于肌肤所致。治疗方法可采用抗菌疗法、糖皮激素类抗炎疗法与中医相结合疗法等。中药制剂方中知母、黄柏、黄芩具有凉血避瘟、泻火解毒、退热散淤之功效,土大黄苦寒,具有泻热、消肿、通便之功效,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散结之功效,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之功效,以上中药联合使用,具有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利尿等功效,对该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复方黄芪多糖颗粒具有提高免疫力、抗应激的功能,小柴胡散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镇痛的作用,以上两种中成药对猪丹毒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永州地区属丘陵地带,中草药来源广,易于采挖,既对生猪具有保健作用,又能减轻养猪场经济负担,建议规模猪场多使用中草药预防生猪疫病。
7.4猪丹毒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但从药敏试验结果看,猪场的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耐药性非常强,可能与猪场常用抗生素有关。所以,当猪场发病时,需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对控制该病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甘孟侯.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51-257.
【突发性猪丹毒诊疗报告论文】推荐阅读:
群体突发性事件论文09-22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论文06-22
突发现象论文07-02
突发疾病死亡论文07-01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11-22
重大突发事件论文10-26
突发环境应急管理论文12-07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报告08-14
突发事件报告信息表10-19
突发环境舆论公共事件论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