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试体育

2024-07-25

加试体育(精选12篇)

加试体育 篇1

目前的初中体育的现状是, 体育的学习没有从终身体育和因人而异的方面进行考虑, 很多地方的体育中考项目设计不是很科学。有些地方的中考体育加试已经加入了三大球以及其他很多新兴项目, 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徘徊在10年前的项目设计上。所以, 对中考体育加试的改革变得很有必要。每个地区的情况和每个中学生的情况不一样, 所以比较难制定一个硬性的、统一的标准。但是, 不难想象, 制定个多元化、横向化、地域化、个性化的中考体育加试的要求和方法是不难的。先让我们来看看中考体育加试中个性方面的设计。

一、中考项目多元化, 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在一些地方进行调查分析时, 发现很多地方的中考体育项目还是在继续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年前的中考体育项目。对于现在个性化的学生来说, 项目已经过于陈旧。有些地方做得很好, 可以学习和借鉴。比如, 积极引入三大球, 将原本身体素质类的中考体育项目, 加入一些技巧类的项目, 并及时和正确地引入过程性评价, 将中学体育变得多姿多彩。此外, 很多地方和院校为了凸显终身体育的价值, 增设了高考体育加试, 甚至增设了大学体育加试, 反而将应试教育从小学带到了大学, 并不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 把体育中考当做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更加实际和有效。宁可“赋之以渔”, 而不可“赋之以鱼”。

二、分地区设定特色项目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文化。将地方特色体育文化传承下去也是年轻人的职责所在。比如, 地方的竹竿舞, 武术之乡的武术学习, 发展“特色体育乡镇”“民族地方特色”, 乡镇的舞龙舞狮等等, 能成为中学生的体育项目之一。研究和申报特色体育项目一定能成为地方体育的亮点, 同时为中国的非文化遗产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作用。

三、体育中考融入并延伸“体艺2+1”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体艺2+1”活动, 让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前, 能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终身体育和终身艺术带来的魅力。但是, “体艺2+1”并不是孤立的, 我觉得体育中考正是“体艺2+1”的延伸和升华。将“体艺2+1”中的项目融入到中考体育加试中来, 培养学生连续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艺2+1”的项目变成中考体育的首选项目和必选项目, 让学生在平时“体艺2+1”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和认真。

总结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此时此刻我们正享受着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校园。体育中考不是为了让孩子们丢分, 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临时简单应付, 而是让孩子享受幸福的体育, 享受终身体育的好处。所以, 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在体育中考显得尤为重要。

(1) 科学合理地尝试使用骨龄。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不难发现, 有些初三学生还没有发育成熟, 无论是身高还是力量都不能达到同龄人的水平。这给学生的体育中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统一的标准对于发育晚的学生来说, 体育中考是很吃亏的, 很多家长有怨言但是也没有申诉的地方。同时, 很多的家长建议也汇集到我们体育教师这里, 觉得很有道理和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过调查和分析, 发育较迟缓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平均分数要比发育正常的孩子的中考体育分数要低10分。如果教师对这10分视而不见的话, 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家庭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其实, 对于发育迟缓的学生而言, 还是有方法帮助他们的。可以在本人申请和教育部门审核下, 尝试进行骨龄鉴定, 同时给出一个相对于统一考试标准略微低一点的中考体育加试标准。这样, 就使得发育迟缓的学生在体育加试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2) 同类项目的横向测评。在中考体育加试中, 有部分项目设定的比较笼统和硬性。比如, 在跑步类的项目中, 很多地方设定了50米跑这个必选项目, 这是对速度要求很高的项目, 也是很多同学很难拿分的项目。尤其是对那些偏胖和未发育的孩子。如果给出短跑和中长跑相结合的体育中考选项的话, 则能给很多短跑能力较差的孩子带来福音, 他们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长跑练习, 应该能达到理想的成绩。所以, 给出的设计方案就是, 在如此和谐的校园里, 尽量减少必选项目, 毕竟必选项目总会是一部分同学的弱项, 能避弱就强, 才能将体育加试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 对同类项目进行, 横向测试, 使得在同类项目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起跑线。

(3) 体育学科可以效仿主科, 一年多考。这既能分担学生体育中考负担, 又能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技能。中考体育加试正好是在中考前夕, 也是学生文化科目做最后复习和冲刺的时候。这样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同时, 一考定乾坤的教学方法值得商榷。不妨参考下其他科目, 进行一年多考, 将紧凑的体育加试分散到每个学期当中来, 使得每个学期有中考体育考试, 分担了学生的压力。并且每个学期的考试项目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使得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能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

加试体育 篇2

中长跑时,由于机体能量消耗大,因此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步伐相配合,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两圈半,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先耐力,后速度

专家说中长跑主要考察考生的耐力水平,在训练前期,中考生要以耐力练习为主,如定时跑、定距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耐力水平选择10分钟、15 分钟、20分钟或更多。没有正规操场练习的,可以跑楼梯、在小区内跑步来锻炼。在训练中期,要以速度耐力练习为主,练习方法有间歇跑、变速跑、反复跑等,间歇跑可选100米-200米-300米-200米-100米等,反复跑可选10组 100米、5组200米、3组400米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选择。变速跑可选100米快-100米慢,200米快-100米慢等。

要匀速更要冲刺

体育老师建议,考生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在临近终点的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这样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肖海然说,考生在跑步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考生跑步时一定要放松,注意全身协调,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挺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地摆动。”

如何避免受伤

⑴要尽量选择塑胶的场地,不要在很坚硬的水泥地面上跑步。上坡跑时,利用前脚掌着地,上体稍前倾,步幅稍小些,加强后蹬;下坡时,上体稍后仰,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掌,并要随时注意安全,不要随惯性猛跑,以免发生危险。

⑵不要穿硬底鞋,尽量穿底子较软较厚的鞋,最好穿胶鞋或富有弹性的跑鞋

⑶跑步的姿势要科学合理。脚着地时应避免脚跟先着地。应该用前脚掌着地,充分发挥脚弓的弹性,以利于作好缓冲动作,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腿的后蹬要舒展,脚落地时要利用好缓冲力量,不要太猛。这样跑起来使人感到两脚轻巧而富有弹性,还可以减轻脚的负担,避免伤痛。

⑷跑步时,鞋带不宜系得太紧,否则会有碍脚部的血液循环。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减低下肢脚部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也可防止发生伤痛。养成勤洗脚的卫生习惯也能对脚进行保健作用。

1.中考体育女生跑步技巧

2.中考体育跑步摆臂技巧

3.中考体育跑步作弊技巧

4.体育中考跑步技巧

5.中考跑步技巧

6.中考800米跑步技巧

7.中考1000米跑步技巧

8.中考50米跑步技巧

9.中考200米跑步技巧

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可能产生的弊端 篇3

【关键词】高考;体育加试;弊端

引言

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蒋效愚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将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素质上升为国家战略方针》的提案。提案建议:“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从明年起,在全国高考中统一增加体育考试,选择速度、力量、耐力三项,计入高考总分,择优录取。”针对这一提案,笔者认为如果将体育加试纳入高考,会进一步增加学生负担,学校体育课程会变成考试项目的应试训练课,从而影响现行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行。学者熊丙奇认为:“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显然能提高学校师生对体育的重视度,但这一举措的实施也可能使体育测试演变成一种新的形式——‘应试’。在实施中,很多学校都是按照应试的方式让学生把体育项目当难题来攻克,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甚至扼杀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1〕。”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已成定局,那么诸多问题将浮现出来,如考试项目设置问题;组织实施问题;如何长远防治针对考试的应试教学等,这都将困扰我们。

1笔者对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认识

1.1慎思——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是思考不全面的结果

于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这一设想,是在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力倡导开展体育运动,增加体育课课程等刚性政策下,国家青少体质仍处下降趋势,这引发了政府及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况下,为积极改变青少年体质现状,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贸然提出“将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提案”,特别是在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公布将于2014年将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决定,引起广大高中生及其家长的强烈争议,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后山东省教育厅又将其收回,称体育成绩将只是作为高校录取成绩的参考而已。山东省对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态度的先后变化,充分表明山东省对这一决策的提出后果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调研,所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政策的偏差,是病急乱投医的体现,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1.2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实为中招体育、应试教育的延伸

早在封建时代,封建王朝就通过各种考试来选拔治国人才,例如隋唐的科举制等,现今我国更是沿袭祖宗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此看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提议并不是空穴来风,是站在历史的观点上,对应试教育的延伸。学者蒋效愚提到,要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来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水平,但他未认识到,在这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身体素质也许会稍有改善,但最终会导致中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变成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局面。它不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运动动机,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在高考中多得分,这也将是他们从事体育锻炼以及参与体育课的唯一动机,并且对学生自身来说,这也将是其最终目的,更不谈让学生通过高考考体育对体育产生较大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1.3体育加试纳入高考,以此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的地位是空想主义的体现

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横空出世,让不少从事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师都喜出望外。他们认为,从前的高考只考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导致学校教授这些学科的教师的地位及工薪待遇都较体育教师高,甚至在一些家长口中,体育教师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及保证学生的安全,体育课多被其他课程占用甚至取消不上,这一系列现象导致学校体育及从事体育教学的组织者都对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寄予厚望。他们认为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是实行及普及现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后,国家、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将对体育更加重视。相关部门及部分学校称,将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领导及众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是提高体育地位的最重要手段。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难道实现素质教育、提高体育工作者的地位,提升体育在人民大众中的地位只能通过体育加试纳入高考这一种途径吗?难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想要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治病要治本,不能单从其表面现象出发看问题。体育加试纳入高考诚然会改变一些人对体育的态度,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兴衰岂是由高考考什么来决定的!所以说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来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的地位是空想主义的体现。

2存在异议的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2.1体育加试纳入高考与“减负”政策相背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才概念的不断变化,今后社会所需的人才将是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未来的学生必须全面武装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还要顾及更多社会知识的学习。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承载着家人的关怀和社会的期望,正是这些期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使年幼的他们显得少年老成,毫无生气。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国家在很早就提出“减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文化课差不多吞噬学生一切时间的高中,学生已经在没有任何精力去应对更多的事情。现将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在繁重的文化课重压下,只能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不得不再抽出时间进行体育训练来应对考试。这与国家提出的学生“减负”也是背道而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此看来,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2.2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不言而喻,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初衷是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但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当然,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其本意。然而,我们从中招体育的经验中得出,确实在中招体育的测试后的体测中,中学生体质是有所改善,但在体育测试过后的一段时期,操场及校园里再也看不到学生积极活动的身影。这样看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会不会是促使学生体质下降的催化剂呢?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就如同一位已病入膏肓的人,医生为避免承担医疗责任只拿营养液进行治疗一样,现代青少年体质下降就好比一位病入膏肓的患者,而体育加试纳入高考则是那瓶营养液。它很可能是,一方面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育练习,一方面学生体质呈逐渐下降趋势。更何况中国本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又占其较大部分,在很多贫困县、乡、村,学生已经严重缺乏营养,现在还要抽出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这必然会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2.3体育加试纳入高考会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

中国作为一个人情大国,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情大于理的国家。在这样的国情下,开展高考测试体育的政策必然会使一部分人钻空子。这相对于参加体育考试的全体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当然,腐败问题不仅仅表现在这一方面,腐败也不仅仅是我国一个国家要面对的问题,它更是个国际性的问题。高考体育中,不乏有体育差生通过不正当途径来提高自身成绩,从而提高高考总成绩,使自己考入理想的学府。

3小结

体育加试纳入高考是提议者未经缜密思考提出的提议,是在未认清事情本质的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建议,是缺乏实践指导的产物,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又一次延伸。它的推行势必会使学生负担增加,学生体质下降,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讲,会造成社会腐败现象的蔓延等不良后果。众所周知,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提议旨在解决全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那么针对该问题,应该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体育加试纳入高考的策略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可行仍需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吴健.高中增加体育会考是利还是弊〔J〕.体育科学,2007(4).

〔2〕徐玉芹.山东省明年高考增考体育考试办法借鉴中考〔N〕.山东商报,2011,2(25).

〔3〕成聪聪. 把体育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可行性分析〔J〕.2012,4(11):91-93.

〔4〕沈央.将体育纳入高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 运动,2011,11(30):8.

〔5〕陈美琴.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工作研究,2012,10:217.

〔6〕贵永玲. 对郑州市中招体育考试社会效应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8:152-153.

〔7〕王建珍,赵倩倩.中招体育加试对新乡市体育教学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15.

(责任编辑:李远伟)

初中体育加试的问题研究 篇4

1 中考体育加试的价值

1.1 中考体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

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培养拥有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学生是教育的宗旨之一,中考体育政策的出台贯彻正是这一基本精神。在以“文化成绩高低论成败”的背景下,体育的地位走向衰落,我国青少年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只限制于文化课上面的优势,忽略了体育的锻炼,动手能力、生存能力、运动能力非常弱。而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家长意识到体育锻炼与身体发展的作用,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力求与文化课齐驱并进,平衡发展。

1.2 中考体育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之一

中考体育一直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与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有很大关系。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断在提高,但是身体机能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却出现下降的趋势,中学生出现肥胖、近视、劲椎、腰椎变形,都是缺少体育锻炼的后果,近几年来还不断出现在校学生跑步猝死的事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据新闻报道河南省在连续5年取消了原有的中考体育加试后,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其程度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中跌幅最大。由此可见,实施中考体育对提高与改善青少年学生身体有相应的效果,体育加试的实施是明智可取的。

1.3 中考体育有助于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中考体育政策未实施以前,由于地域、设施器材、体育项目等条件的限制,体育课的课程内容比较空白,体育教师没有指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必须完成的指标。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体育教师会改变放羊式上课的作风,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他们会积极投入精力进行体育教学研究,研究教学方法,探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来设计教案,精心备课,巧妙安排体育课堂内容,以及如何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技巧。

对学生而言,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意外着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在中考总成绩当中同等重要,练好体育能增大自己升学的保障;基于这种原因,学生就会重视体育锻炼,转变对体育课的态度,把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技巧作为体育课堂学习的目标。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这种转变会直接促进体育课堂管理的改善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1.4 能够改善体育课在中小学中的“副课”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课在中小学被称为“副课”,不能与语、数、外等“主课”获得同等的待遇。以文化学习为主的观念使体育课程得不到有序合理的安排,以致在无形的条件下影响所有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与选择。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课时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往往会被其他“主课”挤占,体育课的课时被压缩。而且,临到中小学期末考试时段,学校一般会要求体育课提前结束,把体育课的时间空出来供教师补课或者学生自习使用,而教师与学生都会默默遵守这一“自然”规律。中考体育政策的实施能够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从而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进学生学习文化与体育锻炼的平衡。

2 中考体育相关人群的态度与行为

2.1 学生对中考体育的态度与行为

3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前2年一般是以课本知识学习为主,课余时间多用于完成课后作业、练习、阅读等。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并且持续的时间短,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对身体健康与完成中考体育没有明显的作用。3年级才意识到体育加试的重要性,在复习文化课有限的时间内挤出一部分来对中考体育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但一般强度不够,且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把体育加试当成了应试体育来对待,不仅违背了中考体育的宗旨,也不利于中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2.2 学生家长对中考体育的态度与行为

家长对于中考体育有一个断节的认识,对学生前两年的学习局限于文化知识,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要求,有的甚至不鼓励学生过多的参与体育活动,担心过多参加运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直到学生3年级家长才了解到中考体育,明白其重要地位,在对待中考体育大致有三种做法:一是抽出空余时间陪练;二是花钱请体育教师做私人指导;三是投机取巧,利用中考体育政策的空档,通过不良途径操作在当地医院开出相关的疾病证明来达到加分的目的。

2.3 教师对中考体育的态度与行为

文化课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课有所忽略,除了有必要的学校、班级比赛或者校运会之外,文化课老师对学生参加体育的态度冷热交加,也经常因为教学课时的不够而占用学生体育课堂的时间。有一些老师甚至还有这样的一句口头禅:跑得再快,练得再多,也比不上在教室里多看几本书,多做几道题的效果更明显;从分数的效果角度分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忽略了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体育教师是中考体育重要的成员,虽然在学生初中阶段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校制度、场地等问题的限制,致使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办法进行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一二年级多以“放羊式”教学为主,3年级才对学生的体育有一定的针对计划,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讲解,内容相对枯燥,是为了完成体育考试,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发展。

3 中考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中考体育项目、内容不够完整

自中考体育实施以来,所考测的项目多数为50 m,100 m,200 m短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等,其考察身体素质指标分别为速度,弹跳,力量。从体育的全面发展来说,应该包括速度、弹跳、力量以及耐力等指标,耐力的持久性是心肺功能好坏的体现,并且在练习耐力长跑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综合近年来学校长跑猝死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耐力项目的测试也应该纳入中考体育。

3.2 中考体育不良操作行为较多

(1)利用地方性疾病证明优待政策。如广州市,出具市残联确认、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学生运动能力丧失可以免试,并得体育总分的70%;四川成都有心脏病、癫痫病的学生可以申请免试,可得总成绩的60%;很多家长就利用这一条件,跑关系、找部门就轻松的为学生申请到了免试的机会。

(2)家长与监考官通过利益赠送与收受的方式,考官在体育考试的过程中人为的涂改学生成绩,例如:缩短跑步的时间、增大跳远实心球的距离等;让一些平时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相对满意的成绩。

4 对中考体育的反思

4.1 学校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充分宣传中考体育的重要性

正如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2006年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提出的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一样,教育不单单是课本的知识传授,也包括了身体的锻炼。学校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适当的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在运动中成长,在学生入学应恰当的向家长说明情况,让学生家长明白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及其对中考体育的影响,力争与家长的意见一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文化课成绩,攀比升学率;在家长会或者是寒暑假通知上也应该有意识的给家长一些关于中考体育的信息,多做宣传,让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家长的身上体现出来,也是让家长对学生的初中学习生活时间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4.2 加强家长对中考体育重视

学生是参与中考体育的主体,其体育意识的强弱除了在校环境的影响之外,家长对中考体育的态度与行为也会对学生对待中考体育的态度产生影响。在家长方面,对学生初中入学时也应当主动的向学校或者相关人士了解关于学习和参加体育的内容,被动的等到三年级才意识到中考体育的存在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家长应该建立一个学生“健康第一”的观念,不能要求学生时刻都把精力集中在文化课,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家长有义务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适时的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管是锻炼身体还是应付中考体育,锻炼是有益无害的。

4.3 完善体育教师规划

体育教师虽然不是中考体育的直接参与者,但其在指导学生练习、安排课时、训练量、负荷量等作用与地位是不可估量的。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初中生3年的体育锻炼没有相对完整的规划,只有在3年级才会认真的对待中考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此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比如:(1)实行体育教师3年责任跟踪制,每个体育教师负责几个班或者一个级的学生,由入学直到毕业,在此期间该教师所带班级体育课安排,练习项目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学生的3年体育锻炼做好详细的档案记录;(2)在实现责任跟踪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实现连线教学,对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所喜爱的项目作出调查,根据客观的环境适当的开展兴趣班,把不同班级的学生以兴趣爱好的一致另成班级,每个星期固定2个或者3个时间段集中锻炼或者比赛、教学、体育教师在旁指导,维持秩序,既可以形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又可以为中考体育做准备。

4.4 中考体育项目开放化、灵活化

现行的中考体育项目,短跑,跳高,跳远,实心球等基本上都是规定哪一年考哪一个,中考体育的性质完全被颠覆,规定也是死的。考试加分虽然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其参与过程也十分重要,中考体育是否应该考虑开放化?例如:(1)不是规定考两三个项目,而是有可能的更多的项目,都有相应的得分标准,在统一考试的一年之前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考试科目;(2)实行多次考试平均制政策,模仿文化课期中期末的模式,中考体育也可以参考,一年多考或者三年多考取平均值的制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足够的参与运动的时间,也可以降低因为突发时间不能参加考试的事件的不公平性;(3)体育监考教师随机抽取制,没有事先规定哪个教师在哪个考场监考,在开考前一两个小时抽签随机分配,这样能有效避免很多可操作性行为,有助于创造一个透明公平的考试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英杰,毛振明,卢青.关于相关人群对“中考体育”的认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报,1998(1):9-16.

[2]钟伟权.如何创新中考体育加试[J].考试周刊,2009(42):13-14.

[3]郭艳花.对中考体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2):37-38.

[4]沈培忠.关于中考体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0(3):83-85.

浅谈中考体育加试与阳光体育运动 篇5

随着体育分值计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政策停滞多年后的再度实施,体育,这个曾经经常被“忽视”的科目又一次引起了教师、家长、学生的高度重视。现在,同学们每天利用一切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我们惊叹:中考这根“指挥棒”再次发挥了它有效引领作用。“现在孩子们的体质太差了”,“如果真的能够利用中考这根指挥棒来改善学生们的体质,未必不是件好事”,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体育中考的恢复,从政策公布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赢得人心,也有力的带动了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一、加强体育锻炼让分数和健康兼得

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睿智的头脑,更需要强健的体魄。中考体育加试停滞期间,学生不注重个人身体素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对毕业班体育课不重视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有些学校视力不良率高达50%。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指标下降,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却呈上升趋势。我州恢复中考体育加试以来,对促进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重视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指挥棒,用分数来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方法应该是有效之举。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关教育专家坦言,体育再次被提上中考日程并占有一定分值权重,该举措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平时体育锻炼意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可以说是健康和分数兼得。

二、让学生有个好身体 阳光体育运动

2008年冬季,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我县全面展开。一时间,城镇乡村大大小小的校园里热火朝天,学生们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按照各校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不少学生从最初的“坚持不了”、“跑不下来”,到逐渐地适应,后来又很快地爱上了这项能够在冬季中充分享受阳光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并且正在生根发芽。

经过整个冬季的锻炼,学生们普遍感觉到自己的体质在增强。而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们来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让他们在紧张的课业下,可以与阳光亲密接触,更为即将要参加的体育中考测试打下了身体基础。笔者在教学一线看到,大部分初三学生都表示因为有了先前的“阳光体育运动”,现在再来准备体育中考的各项考试科目,就会觉得轻松不少。许多女生曾经都很害怕测试800米长跑,但是因为经过了整个冬季的长跑训练,现在当得知在今年的体育中考中必考800米长跑时,不少女生都表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一向酷爱运动的男生广智则说:“我喜欢阳光体育运动,无论是长跑还是跟同学一起跳绳、运球,整个冬季我都玩得很开心,现在体育分数计入中考总成绩了,我一定要争取拿个体育满分!”

三、学生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

在教学中,对学生考试体育前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可以说感触颇深。从前自己很用心备课,尽量为学生们设计出他们喜欢的体育课,但是上课时真正用心的学生却很少。有一次,有个初三女生居然把作业带到了体育课上,并且跟我请假要到操场旁边的长廊中写作业,“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体育的悲哀呀!相信像我一样“郁闷”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多。

通过体育加试带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目前这样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体育老师每天都很忙碌,不仅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还要设计好课外体育活动,从内容到过程,都有计划有目标,学校不再挤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得到了真正的保障。初三体育教师每天除了为学生们上课外,还要负责为每位学生精心设计锻

炼计划以及目标,并且为某些身体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开小灶”,现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请病假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都在不断地增强,升学率也在不断提高,在今年考取延边二中的的考生,体育成绩均未满分。

四、各方配合造就学生健康体魄

体育中考不仅涉及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还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不断健全体育中考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则要推动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从这两年中考体育的操作来看,家长们在不同时段对学生的关心与鼓励,对教学和考试工作的支持是有明显效果的。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

未来的竞争将是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的竞争,这是大势所趋。家长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促进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也是防止孩子形成肥胖症和体质不强壮的良方。现在有极少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担心体育中考分数低影响升学,我建议他们通过积极的锻炼不断提高成绩,认真上好每周的体育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锻炼时还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要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弱项的练习。

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应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体育考试办法。现在,在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中考体育相结合的实验中,能否把初三的一次性体育中考变成在初中三个年级段进行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分值的规范化分段考试,减轻学生的压力。相信通过有效的监督,合理的制度,一定会更好地促进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加试体育 篇6

关键词:高考;体育加试;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14-1

一、调整良好的身体机能

高考体育加试,一般每一个学生的全部考试要在一天半左右完成。通常的做法是:用一天完成身体素质的四项测试,还有半天完成专项的测试,这样高强度的考试,考生就必须有充分的能量作保障。为应对这一挑战,合理的膳食和充分的休息就显得特别重要。

科学的时间安排是前提。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保证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是时间安排的第一要务。同时,还要努力使训练的兴奋点和比赛的兴奋点调整到大致相同的时段。考生平时训练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上完课后,而往往考试的时间都是在早晨或者是上午,而此时考生们的身体机能并不在运动的兴奋点上,这就要求在准备过程中,考生和教练员必须将训练的时间调整到和比赛时间大致相当的时段,让临考“生物钟”同步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合理的热量摄入是保障。虽然热量的摄入和运动量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考前的调整期不能因为要考试就大量摄入热量。因为考试期间,考生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能量的摄入也应该相应递减。否则,会导致体脂和体重的增加,最直接地影响100M、800M和立定跳远的成绩。

适量的元素储备是关键。增加体内的碱储备既有利于消除训练所致的疲劳,又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常见的碱性食品一般是蔬菜和水果,在短时间增加碱储备的另一种途径是服用混合无机盐剂(如金施尔康)等。必要的维生素的补充也是必须的,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一定要保证水溶性维生素(如维B、维C等)的摄入量。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维生素的缺乏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对运动能力的发挥极为不利。

二、调动最佳的竞技状态

高考体育训练是一个长期、科学、系统的工程,高考体育加试前的训练尤其重要。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考前进行训练,将考生的竞技状态调动到一个最佳水平,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淡化100M的重点地位,强化弱势科目的训练。在高考体育加试的四项基本身体素质考核中,100M、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以云南省为例)三项都属于速度爆发型的项目,只有800M是速度耐力型项目,而100M则是这三项的基础,所以说100M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余项目的成绩。并且,100M跑又通常是所有考试科目的第一项,这样100M的成绩也间接影响着体育加试后续科目的发挥,这就更加提升了100M跑在整个体育加试中的位置。但要注意的是,临考前如果考生还一直在练习自己的重点优势项目,虽然这样可以增加自信,缓解比赛之前的紧张感,但根据“木桶原理”,体育加试总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弱势项目的得分。因此,寻找最佳竞技状态的路径就是淡化优势项目的训练、强化弱势项目的训练。

淡化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12天的裁判工作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考生的依赖性很强,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希望老师陪伴左右。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与队员几乎是形影不离,但进入高考体育加试现场,比赛场地是封闭的,教练员是不允许进入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在考前的训练中,有意淡化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安排考生在模拟比赛中充当裁判或者是教练员的角色,引导考生换位思考中,让其在紧张的竞技中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淡化单一竞技训练意识,强化训练与学习的兼顾。我在观察一些备考同学的训练中发现,基本上学生每天都要把所要考试的内容过两三遍。一位王姓的同学这样对我说:每一次的重复都像在提醒我比赛要来了!考试要来了!这样高强度的刺激训练也直接或间接导致考生放弃了文化课的复习,这无异于把高考体育加试的考生当成职业运动员了,这就忽视了体育高考生需要文化、体育双过线的要求。所以,从张驰有度的角度,也必须淡化单一竞技训练意识,强化训练与学习的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三、调节平稳的心理素质

心态好,一切都好。在我做裁判的这几天中,目睹到考生或呆滞、或紧张、或胆怯、或兴奋、或无奈……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如果考生可以发挥到平常训练的百分之八十,成绩也应该是不错的。所以,在考试之前,调节平稳、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调节呼吸法。调节呼吸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调控自己临考前的紧张情绪。人在紧张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呼吸困难,难以讲话。可以采用缓慢呼气和吸气的办法使情绪的兴奋性降低,只要多做几次深呼吸,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的供养能力以控制紧张的情绪。当由于竞争挫败导致情绪低落时,也可采用长呼吸与有力的深呼吸练习来提高兴奋水平。

转移注意力法。紧张往往是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关注所致。所以调整心态,适当转移一定的注意力也是必须的。例如,在一个项目开始前,考生可以做一些强度和速度的动作练习来转移自己的视线,像在100M跑或者800M跑前,做一些10M左右的小幅加速跑即可,跑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常规的热身,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调节。再例如,在正式比赛时,如有参照物就把参照物作为关注的目标,如没有参照物就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运动时呼吸的节奏控制上。

高考加试体育的利与弊 篇7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 大学生军训猝死、晕厥事件屡有发生。年轻的生命刚翻起崭新的一页就猝然离世, 不能不让人惋惜。这些现象让全社会为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感到忧虑。

一方面,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 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 到了高三有的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 学生根本得不到应有的体育锻炼, 导致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片面追求分数, 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对体育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高考中体育科目没有占到实际的分数权重, 没有分数权重, 就没有了地位,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一切以分数来决定未来命运的高考体系下, 掌握高考分数权重的学科自然就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体育课要想实现大翻身, 也只能在高考分数权重的分配比上做文章才能实现, 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有制约和考量才有话语权, 仅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来推行体育课的认真执行, 无疑是纸上谈兵, 说多无益。第三方面, 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体育教师不敢加大运动负荷、传授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危险程度的体育教学内容, 因此体育课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从一定层面上讲不能满足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要求。

当然, 造成学生体质逐年下降, 绝不只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近20年来, 一是高考指挥棒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面对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课余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同时,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 很少的一点课余时间里, 孩子们大多把时间都给了上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 进行运动性的游戏越来越少, 更不用说进行体育活动了。因此, 教育改革必须大力推进。高考加试体育, 可以作为目前大的教育改革环境下的一个具体有效的改革措施。

二、高考加试体育的“利”

高考加试体育只是个手段, 不是目的, 目的是推动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实施中小学生强身健体工作。如果全社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都在很好地进行这项工作, 那高考加试体育不仅是多余的, 而且是一种劳民伤财的行为。问题是当前, 在现行高考制度体系下, 只有以把体育考核纳入高考的方式, 才能引起全社会对体育的足够重视, 让体育起到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作用。所以, 从宏观、根本性、目的性上讲, 高考加试体育不仅有利, 而且有大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 高考加试体育, 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 切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事业接班人, 相应的教育标准评价体系早已经建立。但是近年来, 却日益倾向于知识型, 没有很好地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如何让条框规则从纸上走到现实, 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命蓬勃、体魄强健的力量, 快乐地学习和应对人生困难, 需要适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以目前形势看, 高考加试体育就是这样的措施。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的下发, 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 高考加试体育, 有利于这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因为单纯的减负要求, 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 都只能从心里赞同, 在实际做法上还是会围着高考转, 高考加试体育, 大家就会拨出时间来给体育, 否则, 所有的时间还是都用来应对高考各科的学习。因此, 高考加试体育, 有利于教育改革措施的推动。

2. 高考加试体育, 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贯彻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就表现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擅长或兴趣, 但由于中考、高考的压力, 多数人被迫放弃体育项目的爱好, 专攻文化课, 以致很多人在成人后走入社会, 没有健身需求, 没有健身习惯, 也没有一定的运动基础, 没有形成个人独特的能够长期爱好并坚持的体育锻炼项目。长此以往, 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健康情况就都不容乐观。高考加试体育, 能够形成一种整个环境的体育锻炼压力和引力, 使广大中小学生重拾体育锻炼活动, 有利于从小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3. 高考加试体育, 有利于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考验可想而知, 如果说没有对体育科目的强制性的分数规定, 体育课被取消或者变相取消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不只如此, 多米诺效应, 还波及到初中、小学。各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教学任务要求、人为缩水甚至形同虚设的问题。因此, 在高考中将体育考试成绩以适当比重纳入高考的总成绩之中, 意义重大, 如果推行顺利, 将为这项改革制度的全面推开积累一些经验。同时, 也会使高中体育教学和高中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实施成为可能。

三、高考加试体育之“弊”

以高考加试体育的方式来达到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的目的, 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弊端。

1. 操之过急会给学生造成新的负担, 因此要有准备期

体育成绩的提高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绝不能靠搞突击训练来提高体育成绩。如果高考政策的出台过于“匆忙”势必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同样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达不到高考加试体育的目的。因此, 在政策出台前, 一定要有一个提前量。比如, 今年下发文件, 将体育加试的内容、方法、计分权重公布于众, 在2013年具体执行。

2. 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必须公平、公正、科学, 避免新的教育不公平

如果考试过程不能公开、公平、公正, 计分方法不科学, 可能又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 滋生腐败。因此, 在制订加试内容、决定测试方法、加分权重时一定注意, 考试不是目的, 不是为了难为学生,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3. 要制定特殊体质学生的高考体育加试加分政策, 避免新的教育不公平

学生体质差异很大, 一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再怎么锻炼可能也收效甚微, 更莫说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了。所以在制定测试标准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高考是人生大事, 体育入高考, 绝不能挡住这些孩子的升学之路。

4. 操作要科学合理, 防止增耗人力物力, 滋生新的腐败

高考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机制, 其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千千万万考生的切身利益, 和中考毕竟不一样, 高考多1分就能挤掉很多人, 更别说那20、30分的体育成绩了。因此有论者指出, 体育考试的评判权交给谁?如果交给学校, 估计所有考生都能轻易得满分;而如果给教育主管部门, 一来没那么多人手, 二来主管部门也无法了解考生的真实表现, 且还容易滋生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

四、小结

加试体育 篇8

一、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提出及目的

1979年, 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升学加试体育的做法, 开创了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先河, 次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将这一方案面向全国推广。1998年11月, 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正式确定体育考试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全面实施的标志是“中发7号”文件的出台。

为什么要把体育科目定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呢?顾名思义, 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体卫处处长季克异说:“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 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对即将升学的学生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 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体质较差。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学生体质应该有明显的提高, 没有提高只能说明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同时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为什么会有轻重之分呢?这是因为有考试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为了能够让体育得到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这个牵牛鼻子的办法——体育考试应运而生了。”

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在义务教育的背景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全面型高质量人才, 督促中学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事宜。它是测量和评估学生体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是让学生不忘在繁重的学习后, 坚持身体锻炼, 增强自我身体素质的催促剂。

二、体育教学的概念和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 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概念中清晰的阐述了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 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有体育锻炼、身体练习, 还包括人与人的情感以及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自教育部颁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 以来, 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始。新《课标》指导思想: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学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研, 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的功能也进行了重现调整和界定, 在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心理、道德, 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三、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1、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1) 端正办学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指引行动。好的思想方针政策能够带领学生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 从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实施以来, 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放羊式教学, 转变对体育课的无所谓的态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精心设计体育课, 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技巧。同时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学生家长等在思想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也有了足够的重视, 学校领导亲自督促检查学生体育课的情况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

(2) 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 意味着将体育成绩列入毕业和升学的筹码, 为了毕业和升学, 学生们也开始重视体育锻炼, 转变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促使学生自发的走出教室, 走向操场,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改变以往上体育课就请假、逃课的局面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盼望体育课的到来。这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重视体育课, 喜欢体育运动的现象, 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体育成为中考的科目之一, 学校、家长开始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而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体育教师有着莫大的关联。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提高升学率的重任落在体育教师的身上。体育教师一改往日的态度, 开始研究体育即爱学方法, 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知识, 为上好体育课做准备。

2、中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

(1) 应试现象严重

中考体育加试政策是针对学生体质逐年下降提出的, 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进而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而现在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达到考试的标准, 只是针对体育考试的参考项目机械式进行教学和训练, 强调成绩达标, 忽视学生其他体育运动的教学, 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走向“应试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 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 对体育锻炼产生厌烦, 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内容枯燥, 学生兴趣淡化

定考促使定教, 逼使定学, 学生的兴趣, 爱好, 技能只停留在体育中考项目上。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受到打击, 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定考导向的作用, 约束学生的体育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种定考的现象致使广大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中考体育考试内容,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长期的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致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厌烦, 主动积极性不高, 进而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

(3) “突击式”备考不利于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中考体育加试是造成“突击式”备考的直接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体育自然逃脱不了被应试的命运。将体育科目纳入升学考试制度对学生、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通过考试这一手段使学生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 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突击训练, 这样即达不到政策出台的本意,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也是有害的,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

四、结论

通过分析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中考加试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不应只片面的看到其中一方面。中考加试使得体育课可以正常开展,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 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 它同样带来了负面影响, 应试现象严重, 体育教学内容的简练, 学生兴趣的淡化以及“突击式”备考等, 这些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从长远来看, 中学体育教学应把提高学生兴趣作为目标, 使得学生真正主动地走入体育的殿堂,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才真正达到中考体育加试的目的。

摘要: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对体育课程教学有正面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中考体育加试以及体育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综述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旨在为中考体育加试以及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使体育加试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更好的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关键词:体育加试,体育教学,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凤梅, 朱海涛.对体育加试的反思[J].浙江体育科学, 2001 (5) .

[2]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8 (9) .

[3]贾海红.中考为何加试体育[J].中国体育报, 2001 (4) .

[4]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

[5]黄德春, 魏登云.新课标指导下的安徽省体育加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9) .

[6]谢卓锋.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报, 2008 (5) .

[7]史东林, 李玉庆.谈升学加试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J].河北体育学院报, 2000 (6) .

[8]杨波, 庄丽坤.辽宁省部分城市初中升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影响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12) .

[9]姬榆生.浅议加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J].新课程研究, 2008 (9) .

加试体育 篇9

关键词:中考体育加试,初中体育课,导向性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制定并逐步实施中考体育加试方案。至2012年中考,我国已开始全面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制度。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实施正逐渐更新着人们对体育课故有的观念,体育课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各地区中考体育加试基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操作实施,实行集中统一考试,并由教育主管部门选拔和任命具体实施体育加试的监考人员。各地区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加试科目和评分标准,不同地区中考体育加试的评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考试科目也有一定区别[2]。本文从我国全面实施中考体育加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初中体育课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初中体育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并就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引发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 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对初中体育课的积极影响

1.1 提升体育课的学科地位

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将体育加试成绩计入初升高总分等同于初升高考试又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体育加试使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各方面都不同程度提高了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支持力度加大,学校体育经费将得到保障,硬件设施会不断完善;体育教师重视,其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得到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保证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学生重视,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将不断加强,积极参与体育课,自觉自愿锻炼身体的热情将得到激发;家长重视,会做好必要的后勤保障,在督促孩子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也会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身体锻炼效果。

此外,由于存在初升高的升学压力,过去初三体育课经常被“主科”教师“借用”。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后,随着中考体育加试成绩占中考总成绩的比例不断加大,初中的体育课也加入了“主科”的范畴,随意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必然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1.2 丰富体育课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格、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抗挫折能力,在体育课的集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协作意识等等。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后,中考体育加试科目教学与训练成为初中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考体育加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学生的功利性,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和诚信教育,这无形中又赋予了体育课新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通过体育课内认真学习,课外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中考体育加试取得好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中考体育加试过程中采取不正当手段是不可取的行为。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取好成绩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诚信、自强自立的过程,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1.3 扩展体育课的时空范围

体育课是由专职体育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其时空范围一般是固定的。以往在体育课上教师多追求身体练习时间上的直效性。体育教师通过控制课内的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体质,极少出现体育课后教师留给学生大量“体育作业”的情况。

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教学活动由体育课延伸到了体育课外,甚至是学校外。校园范围内,教师可根据教授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一定的课后自我锻炼的指导,或是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人运动处方”,并及时从学生处得到反馈不断修订运动处方保证锻炼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个人一对一体育锻炼指导;校园范围外,学生主动制定行之有效的锻炼计划并利用休息时间或自觉执行,或由家长督促陪练,也有利用寒暑假时间聘请专业的体能教练系统训练。所有这些锻炼方式和手段都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补充。

1.4 完善体育课的评价机制

体育课程评价一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体育课评价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考体育加试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使初中体育课的过程性评价有了依据和落脚点,是对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下发了《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实施方案》[3]。方案规定从2008年起,体育加试按总分6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其中体育部分50分,包括初一、初二体育考试各10分,初三体育考试30分和体育卫生常识10分。中考体育加试实施中考体育加试有效推动了体育课程评价改革,既是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使体育课程评价更趋于科学化和系统化。

1.5 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潜能

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实施无形中赋予了体育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全面改造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使体育加试成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而不使体育课沦为应试的工具对体育教师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成绩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避免使体育课陷入盲目应试,科学规划和设计学生初中三年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对体育教师的科学训练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解决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迎接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

2 对中考体育加试引发问题的思考

2.1 忽视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初中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后,随着体育加试成绩在初升高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加大,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提升学生体育加试成绩。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都围绕中考体育加试的考试科目进行教学和训练。长此以往,体育课将演变成训练场,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无处体现,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更难以实现。

中考体育加试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体育教师到学校领导都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三年初中体育课学习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中考体育加试成绩优异的双赢。

2.2 考试过程负面信息的困扰

中考体育加试的主要目的还是借助中考体育加试的形式,唤醒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进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4]。由于社会大众传统的重智轻体思想,很多家长从观念和意识上就没有给予中考体育加试应有的重视,认为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甚至考试期间拉关系、找门路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致使体育加试步履艰难[5]。随着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逐年完善,基本杜绝了考试过程中严重徇私舞弊的现象,但不公平竞争的事情仍时有发生。这些负面信息对那些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及其家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自身锻炼的积极性。

一方面,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仍要不断修订与完善本地区中考体育加试细则,并最大限度的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使考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体育加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另一方面,学校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品德及诚信教育的力度,正确引导学生对中考体育加试的认识。

3 结语

中考体育加试制度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值得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总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推动初中体育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必将为中国学校体育走向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 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34/312137.html,2008-05-07.

[2]李冬梅.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完善大连市体育中考制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1):90-91.

[3]辽宁省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实施方案[EB/OL].http://www.lnen.cn/secpage.htm?action Type=viewjsp&id=7557,2008-03-25.

[4]王子朴.中考体育加试的外延[J].体育师友,2008(6):1.

加试体育 篇10

一、《方案》的共同特征

1. 素质项目的考查导向相同

虽然在选取测试项目的形式上不完全相同, 但项目所要考查的主导思想一致, 分别以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等来检测考生的不同运动素质 (见表3) 。

2. 尊重性别差异的思想相同

无论是素质考查项目还是专项考查项目, 基本上是按性别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见表2、表3) , 既尊重了人体运动的性别差异, 又体现了公平竞争。

3. 绩差遵循规律性相同

在评分标准上, 绩差 (相邻成绩之间的差距) 规律比较明显, 部分项目全部使用同一固定绩差, 而有的项目则阶段性使用不同固定绩差 (见表1) 。

二、《方案》的差异与利端

1. 运动素质项目评分标准不同

各个地区都曾参照过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 (89) 体科字[20]号文件中规定的《体育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 但由表1、表3可以看出, 在评分标准上, 各地区又自成体系, 体现在最高评分成绩不同, 绩差不同, 分差不同, 分制 (满分标准) 不同。

首先, 表3中, 同一个项目的最高成绩显示, 因地区、时期不同, 标准悬殊较大。比如, 江苏省2009年与2010年之间变化较大, 尤其是女子100米两年的最高标准竟然相差0"60。近几年有些项目的标准设置低, 得分较容易, 甚至在高三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就接近满分, 起不到选拔的作用;而有的项目评分标准太高, 已经严重地脱离了考生的实际水平。比如, 2010年江苏省的“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 而实践检验证明, 大部分男生的成绩是在13.00~14.00m。因此, 最高评分成绩的确立一定要符合项目的特点与考生的实际, 否则, 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失去它甄别的价值。

其次, 绩差与分差的设置应追求合理的方法, 在绩差固定的情况下, 分差的制定要有一定的梯度, 否则难以体现选拔的层次性。表1中, 2008年黑龙江省、2009年四川省、2010年江苏省 (电计) 的男子100m最高评分成绩的制定比较符合现在考生的实际;2010年江苏省、2010年北京市的分差梯度明显, 分差大小分布比例协调。

2. 素质与专项考查项目不同

表3反映出, 选择100m跑的有8个地区的不同时期;选择二级蛙跳的有两个地区的不同时期;选择立定跳远的有三个地区……其中, 100m、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800m是各地区选择的热门。表2反映出, 2008年以后7个地区的不同时期没有设置专项考查的只有浙江省、湖北省, 设置专项的除田径类外, 选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的较多, 且在性别上各有不同的规定。

不同地区选择素质项目的不同主要是指导思想不同, 比如, 绕杆跑、三角障碍跑和5m三向折回跑重点是考查考生灵敏、协调素质;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重点是考查力量、柔韧素质。

不同地区选择的专项测试项目不同, 还有的是受地方气候、场地及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影响。比如, 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就是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考查项目。

从社会需求,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设置, 培养需要几个方面考虑, 在测试项目的选择上应聚焦在项目所能反映的人体运动素质上, 力争全面考查, 突出专长。表4中的项目是表3中几个地区素质考查项目的集合, 100m主要考查速度、力量素质, 800m主要考查耐力素质, 这两项应是素质测试必选的项目……笔者认为, 最佳的选择组合当属100m、800m、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 也就是说2010年江苏省的素质考试项目搭配比较合理。

注:2010年山东省, 田径 (不包含100米) , 2010年浙江省、湖北省未设专项。

注:部分地区没查到确切数据, 铅球:男生均为5kg, 女生均为4kg, 实心球均为2kg。

3. 田径专项评分标准不同

专项是考生最为突出的爱好与专长, 因而各地区在田径专项评分标准上, 确定的满分线都比素质的满分线要高, 但又各有不同。有的是参照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修订之前 (2010年北京市) , 有的是之后。还有的根据上一年适当微调, 比如, 江苏省田径专项执行的满分标准, 2010年, 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适当降低 (见表3) 。此外, 表2中, 2010年北京标枪专项满分标准是55m (800g) , 而2010年江苏省是50.35m (700g) , 这种差距难以想象, 为什么江苏省标准要一降再降?原因有二, 其一, 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影响不断被弱化;其二, 以前的参照标准太高, 学生不容易得分, 而降低标准是为了平衡田径类专项在所有专项中的被青睐度。笔者有幸担当过一次市级教师招聘的评委, 发现部分新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 (研究生学历两人) , 竟然无法完整做出掷铁饼、铅球动作, 技术理论分析更是不得要领。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 而后备人才疏而远之, 显然与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方向相左, 与基层教育的需要相悖。

4. 非田径类专项考查内容与评判标准不同

非田径类专项中, 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武术、乒乓球、游泳、健美操最易被《方案》选中, 考查形式多数采取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相结合, 具体内容各地区不一而论。比如, 2010年江苏省健美操专项考查的专项素质主要是从纵劈叉 (左、右) 、俯卧撑、跳绳、单足跳、靠倒立、仰卧两头起中抽考四项, 专项技术是从规定动作A、规定动作B中抽考一项, 而2008年黑龙江省健美操专项则是固定考查专项基本功:左右腿纵劈叉, 专项身体素质:连续20次俯卧撑/分钟、连续20次腹肌两头起/分钟、连续20次团身跳/分钟, 专项技术是竞技健美操三级规定成套动作。

在评分标准上, 都是根据考查内容不同制订出符合自身方案的标准。即便考查内容相同, 各省之间的评分标准也有所差别。

5. 组织形式不同

各地区加强了考试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工作, 但因时期、地区情况不同, 考试的组织形式也不同, 比如, 2009年之前, 江苏省采取定时定点定区域测试, 近两年, 则实行定时定点定专项测试;2010年湖北省采取两地流水式测试, 即同一考生在某地考几项后再到另一地点考另外几项。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考点也存在着组织形式的不同。比如, 2010年江苏省苏州大学考区, 实行分项目、分小组、定小组时间、定地点, 检录后再测试, 送考人员与考生都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 考场上也显得有条不紊, 而且, 混乱极易为“枪手”提供可乘之机。高考体育加试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考前准备充分, 考时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才能减少作弊情况的发生。

笔者根据多年体育高考加试外场观察, 作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 通过技术处理办假证件, 冒名顶替。第二种, 同一装扮, 相机而动, 比如, 在同一小组掷铅球的两名队友, 考前统一装扮, 考时, 见机顶替一次。第三种, 在主观评判项目上有争议。

三、结论与建议

1.宏观把握评分标准

素质评分标准的制订, 要力求科学、合理、精细、有梯度, 符合大众考生的实际水平。各项评分标准得分难易度要均衡, 要充分考虑性别优势。在项目评分标准的制订上, 一定要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检验后再做定论, 如有偏悖则应在考试结束之后, 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补救, 以减少当年学生的损失。

田径专项评分标准的满分标准要凸显它的专项性, 但又不可脱离实际, 要让更多的考生敢于走近它, 毕竟考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多数地区田径专项标准偏高, 它将阻碍田径运动的发展。

2.合理设置加试项目

素质考查应该作为体育加试的主要测试内容, 项目的设置必须全方位反映人体的运动素质, 对于新设的项目一定要交代清楚动作的规格与要求, 推敲可能出现的歧义理解, 形成严谨的条文便于考生有效把握。专项的设置要根据地区特色和高校专长特点开发性地创设, 使其不仅能服务于地方, 更能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3.慎重把握主观评分

非田径类专项要保持得分难易度均衡, 考前可以由地方主管部门统一非田径类专项在主观印象评判时的浮动标准, 切不可出现整体得分偏高的现象;在制订非田径类专项考试内容时, 应偏向于一些约定俗成的内容, 如:武术的初级长拳 (三路) , 最好能在考前进行地区性基层教练员培训。

4.科学组织考试现场

考试组织要考虑周密、严谨, 尽量采用现代化设备监控、记录测试的全过程, 以便考后查验。如条件允许, 整个地区设置就近流水式形式最好, 可以有效减小环境与气候带来的显著的不平等因素, 确保大考的现代化与竞争的公平性。

5.原则性与人本性并重

《方案》要强调考风的严肃性、原则性、纪律性、人本性。体育考生面临的是高考, 而不是平时的比赛, 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高水平运动员, 很多考生在考试时会出现过高的焦虑水平, 因而, 建议监考老师对待考生在技术上可简要说明或提醒, 当罚则罚, 而在心理和情感上给予理解与关怀。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50.

[2]梁兵.对体育专业“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评分标准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0.6:13.

[3]田径教材编写组编写.田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1999:173-305.

[4]关于印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Z].体竞字〔2010〕18号.2010-2-8.

[5]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统一考试评分标准[S].2009.

[6]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统一考试评分标准[S].2010.

[7]2010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统一测试各项目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黑龙江省) [EB/OL].http://www.lzk.hl.cn/lzk/dispArticle.Asp?ID=2918, 2009-11-10.

[8]四川省2009年体育类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EB/OL].http://www.zk789.cn/htmlfile/PDFFile/typfbz2009.doc, 2008-12-23.

[9]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考试细则及评分标准[EB/OL].http://www.bjeea.cn/218433378020491264/20091103/43400.shtml, 2010-3-1.

[10]湖北省体育专业素质测试各项目评分标准[EB/OL].http://www.hbea.edu.cn/files/2009/2009-11/fj1.doc, 2009-11-19.

加试体育 篇11

关键词:体育加试;心理调整

1

前言:

心理调整在体育竞赛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考体育生要想在体育加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等。通过心理调整,能够使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和氛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提高考试成绩。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对体育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训练的实际,谈谈对学生心理调整的一些心得和方法。

2

考生在体育加试前容易出现的心理状态

运动焦虑( Sports Anxiety) 就是运动参与者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情境所表现出的过分担忧和焦躁不安的心理倾向向。在某些学术文献中对“运动焦虑”的解释是这样的:运动焦虑是指学生或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运动焦虑存在于运动的全过程, 对运动竞赛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考前心理状态,是指在体育专业高考之前,考生由于对考试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根据我校近几年体育考生参加考试的实际情况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2.1考前过分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的考生表现为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焦急不安或者兴奋过度。在生理上表现为四肢颤抖、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和呼吸加快、口渴或尿频等。这样的考生,在考前的准备活动中往往不知所措,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考试时不能发挥出平时应有的水平,考试成绩不理想。考前过分紧张的原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过高而产生了扩散,导致皮层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而造成的。考生缺少考试经验、实力不足、自我适应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思想负担过重等都容易造成考前过分紧张。

2.2考前信心不足状态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反应迟钝、动作怠慢、四肢无力,缺乏信心,甚至不想参加考试等。这种考前状态的出现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抑制过程加强有关。有的考生由于信心不足造成神经过程激活水平不足,有的考生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而走向反面造成了抑制状态,这些都不利于考生成绩的发挥,给考生的成绩带来影响。一般来说,考生在考前过度疲劳,伤病长期不愈,或是思想上对考试的不利因素想得过多而又缺乏解决办法, 以及意志力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考前信心不足状态。

2.3考前盲目自信状态

考生表现为外表看起来很兴奋,有时也好像很沉着,但内心并没有多大的把握,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对考试的复杂性和困难认识不足,产生盲目的自信,对所面临的困难持消极态度,相信能轻易取得成绩。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不能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参加考试,在考试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出现急躁情绪,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最后造成考试出现失误。考前盲目自信状态一般容易出现在一些实力较强,平时成绩较好,而且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考前心理准备不足的考生身上。

2.4最佳竞技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上,注意范围增大,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具有稳定的情绪。这种状态是由于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又有最适宜的灵活性,并以相应的抑制过程来加以平衡,从而表现出思维活跃,精神饱满,记忆力增强,注意集中等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考试水平的发挥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3

体育加试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3.1实力不足,担心考不好

体育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真实能力,如果没有实力,就很容易滋生一些不良情绪。

以我校体育考生为例,从高一开始体育训练的考生占到 10%,从高二开始體育训练的考生占到 70%,从高三开始系统训练的考生占了 20%。像那些没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考生,实力是很难得到保障的,产生不良情绪是必然现象。

3.2动机过强,自我要求过高

动机即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来说,动机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目标行进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使行为效率降低。考生如果过分追求成功和比赛成绩,而过高地去要求自己务必会适得其反,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3.3比赛经验欠缺

比赛经验的丰富程度往往也会影响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经验丰富的考生往往会表现得更加自如,且没有或者是少有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很快就可以适应身边的环境;而比赛经验相对少的考生则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大,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以我校为例,只有 45%的考生有过大、中、小型等比赛经验。所以,比赛经验的丰富与否也关系到考生考前心理状态的好坏。

3.4家长对考生期望过高

多数考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期望很高、希望很大、要求很严,如果自己考不出好的成绩就对不起家长,这样的考生占总人数的50%。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考生家长的愿望,但是表现过度未必会取得理想效果。例如有的家长时刻询问考生的考试情况,如果考生说考得好,他们就很高兴;但是如果考生没有正常发挥,那么他是说还是不说呢?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压力,所以考生在考试期间,家长不要老是询问考生发挥得怎么样,而是应该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使考生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体育高考。

4

体育加试不同时期心理调整的方法

4.1体育加试前三个月的心理调整

随着高考体育专业加试的临近,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甚至出现焦虑、失眠等情况。这样会造成精力不足,不仅影响学生的训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进行心理调整非常重要。这个时候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每次训练课结束以后,放松整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得到放松,也要让学生的心理放松。可以让学生听着舒缓的音乐,做一些拉伸肌肉的放松练习。既使学生的肌肉得到了放松,又使学生的心理变得轻松、心情愉悦,从而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有利于全面的恢复。另外运动后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来加强营养,平衡膳食,可以使学生的精力和体力都能达到良好的状态。

4.2体育加试一个月前的心理调整

体育专业加试前一个月左右,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增加比赛经验,使学生适应比赛的气氛,增强他们临场的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另外,适当进行模拟考试,尽量达到和正式考试时差不多的场景,请陌生的体育老师当裁判,按照考试时的规则进行执裁。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迎考状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加试时的氛围和环境,使他们在加试时能够以平常心态去对待,以利于自己取得优异成绩。

4.3体育加试前一周的心理调整

体育专业加试前一周,学生到了考点以后,容易出现考前焦虑、兴奋等情况,严重的会出现失眠。学生若休息不好,容易造成精神疲劳、生物钟紊乱。这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避免过度焦虑和兴奋,可以让学生看看电视、书籍报刊、听听音乐,做些让学生心理放松的游戏。根据各个项目加试的时间,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运动和休息时间,使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让学生适应考点的环境,提高自信心,从而将最佳状态调整到考试期间,使自己能够发挥出最高运动水平。

4.4体育加试期间的心理调整

考试前学生在场外做准备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紧张心情达到了极点,会出现呼吸短促、四肢发颤、注意力不集中、口渴或尿频等赛前状态。这时可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奋性,提高自信心,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使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将注意力转移到考试中去。

学生进入考试场地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大吼一声,通过这种阻断思维法,既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又可以阻断消极驱动力的意识流。这时可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心理暗示放松,如我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能够取得好成绩。让学生做深呼吸,通过呼吸的调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使自己既兴奋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理,以便能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学生在每考完一项以后,总会出现发挥好与不好的情况,对发挥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不能让他们产生骄傲的心态;对于发挥不好的学生,不要埋怨和批评,那样会使他们的情绪更差,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不想继续参加考试,而应及时给予安慰,多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并富有创造性,从而激起学生顽强的斗志,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调整心情,争取在下一项考试中发挥出水平,考出更好成绩,来弥补上一项的不足。

5

总结

总的来说,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提高考生的兴奋性,有利于學生水平的发挥;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学生成绩下降。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要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作为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克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使之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取得优异体育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月春,刘昌波.对体育专业考生高考专业考试的心理训练与指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2):77.

[3]汪明艾,蒋瑞芝.体育专业高考生的训练与辅导[J].田径,2000(4):25.

[4]韩军,杨柳,齐家玉.影响体育高考生考前心理状态的若干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3):64- 67.

[5]麦绿蔓.体育高考体操考生应试心理分析与调整[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6]刘慎学.浅谈高考体育生专业加试期间的心理调整[J].科教文汇, 2011.02(下旬刊).

谈初中体育加试前焦虑情绪的调适 篇12

考生“焦虑情绪”是指考生在训练与加试中对当前现状, 或者所预计的结果于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倾向。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考生自身现状的紧迫感, 进一步推动考生达到某种目标。但如果考生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和过分的恐惧, 往往会夸大考试困难程度, 不利于成功地参加考试。其表现为心率过速、不安、忧虑、惧怕、神经过敏等心理症状, 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一系列生理反应等情绪状态。

二、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查阅和教学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与讨论

(1)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成因。体育加试是考生在高度竞争条件下进行的, 在加试之前和加试过程中, 考生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很容易诱发焦虑心理。运动心理学家费希尔研究认为, 焦虑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1) 对个人有威胁, 如怕失败和受伤, 怕消极评价, 怕辜负亲友、教练员期望等; (2) 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消极的确定性; (3) 期待, 焦虑情绪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体育加试以及训练内外环境的影响, 从而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

(2)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表现。考生的考前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经验的考生与无经验的考生在考试当天焦虑程度上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项目对考生焦虑程度有相同的影响。 (2) 体育考生的考前焦虑程度的变化是随着加试的重要性而升降的。与实力较弱的对手同考, 一般焦虑程度较低;与实力较强的对手同考, 则考前焦虑程度较高;与实力相当的对手同

●徐洪敏

考, 尤其是关键性项目考试之前, 焦虑程度表现为最高。 (3) 状态焦虑随着加试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 从考前一周开始, 到加试即将开始时达到顶点;在进入加试时焦虑程度往往有所下降, 加试之后焦虑程度又有所回升。

(3)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调适方法。

(1) 纠正认知调适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情绪治疗理论中提出;人的焦虑情绪不是由环境线索直接引起的, 而主要是由不合理、非理性的认知造成的, 它是一个人产生焦虑、恐惧和痛苦的根源。考生考前所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反应, 大多是出于考前结果缺乏全面分析、判断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 消除不良情绪, 关键在于要认真分析考生产生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 帮助考生重建对考试情境的一种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利用教练员的权威性, 对考生进行说明、指导和鼓励, 以消除他们对考试条件和结果的焦虑、恐惧。

(2) 淡化结果调适法。所谓淡化结果就是在考前使考生在心理上淡化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 淡化对考生评价的认识。考前如临大敌地不恰当安排和氛围, 会加大考生的心理压力, 使考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出现严重的考前焦虑, 导致加试发挥失常。美国心理学家卡根认为, 事件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根源之一。我们所说的排除这种确定性, 主要是指考前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的或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因此, 教师在考前应向考生传递积极信息, 让考生知道他们有哪些长处, 应改进哪些不足, 要通过不断提高心理技能来应付这种不确定性, 使考生知己知彼, 减少考试的盲目性。

(3) 呼吸调适法。呼吸调适法是通过呼吸使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心理焦虑、情绪紧张、激动、心率过速、呼吸短促时, 就可以采用呼吸调适法, 可以通过调节呼吸的节奏, 逐步恢复其自然节律。呼吸节奏调节为一个过程, 其中有吸气、停息、呼气、内心默念放松, 再深呼吸、停息等几个环节, 多次循环往复, 可以使心理镇静, 情绪放松, 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当情绪出现紧张、烦躁时, 可采用缓慢呼气的方式, 进行反复练习, 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4) 自我激励调适法。自我激励调适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陈述来调适焦虑情绪。如在考前用“我会考得很好”“我可以控制场上局面”等积极语言激励自己, 每次考试反复做这种练习, 可有效地消除焦虑情绪的影响。这是心理训练中有效的方法。

(5) 念动调适法。念动是通过学习对动作的想象或回忆, 引起神经肌肉相应变化。念动训练可促使技战术的形成和巩固, 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 使考生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振奋精神, 斗志昂扬地参加考试。

(6) 模拟训练调适法。模拟心理训练是指教练员有意识组织类似实战情境的练习性考试, 从而改善考生心理品质, 消除焦虑状态, 适应考试需要的训练方法。在加试前进行一到两次的模拟考试, 使考生熟悉考试规则、考试程序, 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差距, 使考生在模拟考试的环境中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模拟心理情绪在结合技术和战术训练的同时, 突出强调情绪训练因素。如在训练中可有意识地安排强手、弱手通过模拟近乎实战的考试, 使考生尽快进入角色, 学会调控情绪, 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考试或比赛。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加试之前, 调适焦虑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肌肉放松法、催眠法等等。总之, 教练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 有意识地长期训练, 以确保考生以良好的情绪参加考试。同时, 及时提醒考生注意休息, 控制适宜运动量, 减少甚至停止足球、篮球活动, 避免考前损伤引发新的焦虑。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电子交易所下一篇:语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