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德育

2024-10-16

职专德育(通用4篇)

职专德育 篇1

摘要:非生态的教育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破坏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本文立足新课改教育理念, 深化德育课改, 从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出发, 努力营造德育课堂的生态环境, 探索学生和谐、自由、全面发展之路。

关键词:职专德育,课堂生态,师生关系,教学过程

多少年来, 人类无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其肆意掠夺, 教育同样无视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和需求而对其盲目开发, 由此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教育应当和环境一样, 注意生态效应, 顺应自然, 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求, 应势利导, 帮助孩子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本文从德育学科的特点出发, 大力推行政治课改, 努力营造课堂生态, 践行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在师生关系上, 营造学生自由成长的生态环境

1.教 师由 知 识 的 权威 走 向 平 等 中 的 首席

在传统德育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敢质疑发问, 势必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实, 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 教师在教学中应放下架子, 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 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神秘感”, 建立平等的共同探究学习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然, 这不意味着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不管, 教师应当凭着自身的知识优势, 在探究学习中发挥组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应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德育教师走下课堂的“神殿”, 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是打造生态课堂的必要前提。

2.课 堂 从 封 闭 、专 制 走 向 开放 、民主

传统课堂追求一种“静”的境界。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默默地观赏。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 教学由双边活动变为单边活动, 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 教学日益走向封闭和专制。这种德育课堂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禁锢了思想的自由飞翔。德育新课改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承认每个学生拥有的权利、尊严、思想、情感和需求。教师要放弃“满堂灌的做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课堂, 踊跃发言,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的成长培育自由的土壤。德育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站在现代人角度, 以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 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教师作为 课堂的组 织者应当充分利用德育课的智育、德育等功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让课堂 从封闭、专 制走向开 放、民主 , 这是营造 课堂生态 的重要保证。

3.关 注 学 生 的 个 性 存 在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应当为德育课堂的主旋律。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有个性尊严的人, 教师应把全班学生都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 宽容、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用“心”施教。不论学生智商如何, 我们都应当一视同仁,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让他们动手、动脑, 查阅、收集信息, 学会探究、体验政治, 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成功。教师尤其要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 德育老师应立足学科资源, 关注学生个体存在, 欣赏学生灿烂的生命, 还给学生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营造课堂生态的核心内容。

二、构建和谐、多元的生态课堂

1.转 变 学 习 方 式

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喜欢政治, 但不喜欢德育课, 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创设个案情境、角色扮演、智力竞赛、讲故事、辩论会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 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 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推举小组负责人, 成员既分工又合作, 在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中获取政治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合作、竞争的生活能力。转变学习方法, 建立丰富、多样的德育课堂生态, 有利于学生健康价格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2.拓 宽 教 学 视野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偏重于德育学科体系的把握, 没有充分挖掘德育学科的教育功能, 没有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格、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良的知识营养造成许多学生成长过程中性格的不健全。德育学科肩负着雕塑学生灵魂的重任, 德育教师应开阔教学视野, 给学生“补血”、“补钙”。

3.构 建 评 价 体 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确立自信。”德育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 打破仅以笔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依据, 评价重心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和努力过程。首先, 建立学生自评法。学生依据每周、每月以来的学习情况, 对自评表中的“整合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活动参与积极性”、“沟通合作技能”等指标自我量化评价, 通过分析总结优缺点, 确定补救措施及以后目标。其次, 建立教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课堂内外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情感效果进行评价, 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再次, 建立成长记录袋。坚持宽容、激励的原则, 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在德育课教学中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有助于学生激发兴趣, 参与课堂, 体验知识, 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功能, 营造自由的成长氛围, 促进学生的性格完善、全面发展。

总之, 德育教学应顺应新课改潮流, 整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这四个因素。追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平衡和可持续性, 为学生的自由发展营造动态的、生长性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职专德育 篇2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就像讲课的 田 老师讲到一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种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功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职专英语听力课改革 篇3

【关键词】职专英语 听力课 教学改革 听说结合

一、引言

要有效提高职专生的听力水平,听力课应走出把听力课上成听力考试训练课或单纯依赖听力教材进行听力训练的误区。应遵循教学规律,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大胆对职专英语听力课进行改革,科学设计和组织听力教学。

职专英语听力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把听力课当成考试训练课

不少的听力课,往往是老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最后老师给出答案。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学生们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 把听与说分开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听说分开。听力课很少有说的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听与说是不能分开的。听说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听力课中,听说训练应科学的结合起来。

(三) 不重视语音,语调等基本功的训练

语音,语调是听说的基础。语音语调不正确,是很难听懂连贯的英语的。语音语调不正确,也很难说出流利的英语。同时,语音,语调好的人,英语学习将更有信心。

二、如何上好听力课

(一) 从抓语音开始

不少教师发现,同样的内容,学生能看懂,却很难听懂。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语音基础不扎实,究其原因,学生自己的读音与地道的英语相差很远。他们听到的是一串无意义的声音。他们对单词和意群都抓不到,更不用说从句子水平去理解语音了。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进行语音训练,要他们习惯听地道的英語或美语的发音。首先应先从国际音标抓起。大多数学生的音标读的不准确。教师应从发音器官开始介绍,如上唇,下唇,声带等。在讲解每一个因素时,应根据发音器官,对其法医进行描述。教学的顺序可以根据设为的高低,将单元音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和后元音。在学好单元音的基础上再学双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的区别之一是,单元音没有口型变化,而双元音有口形变化。但双元音的口型变化并不是两个音的简单组合。前面的音长而清晰,后面的音短而模糊。辅音教学,主要根据清辅音和浊辅音进行教学。其主要区别是声带的震动与否。此外,还要正确训练学生正确的区分因素。一些学生往往对一些因素不能识别,如对[n]和[l],[v]和[w]分解不清。因此,听到night 理解为light ,听到vest 理解为west。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变音训练。还有一心学生感觉到听到的句子读的太快听不清楚,原因是他们对英语中的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缩略等语音现象不熟练。教师除了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外,还应有计划的训练。英语的语调变化较大,中国学生往往不习惯,这也是不少中国学生听不懂英语的原因之一。要让学生多听多模仿,逐步熟悉各种语调。语音训练安排在听力初期进行。

(二) 训练学生抓大意的能力

在进行语音训练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听懂单词,短语,分割意群。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过渡到抓段落,全篇大意。根据研究,人们在进行听力理解时,主要运用两种信息:语音知识和对现实世界认识的信息。语音知识组成了语言的基本单位。听着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听者的生活经验,对现实世界做出推断和预测。两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帮助听者理解所听信息。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可能利用从外部进来的语音资料,把他们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组织起来。与此同时,听者还利用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对所听信息进行预测,推论和确认。在听的过程中,听着不可能控制听的速度,也不可能让所听信息重复。如果他们完全逐字逐句进行理解,可能听不懂所听内容。因为,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再语言形式和细节上,将会加重我们记忆的负担。但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们应鼓励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当成一个整体去对待,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得效率。

三、视听力训练的几个阶段

应做好听前,听中和听后阶段的设计和组织。听前阶段指正式听音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通过让学生分析阅读标题,图画,表格,介绍生词或背景知识,提问等方式,做好一些思想准备。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新掌握的信息提高听力理解的效率。此外,还要提示学生应特别注意那些输入,将需完成什么任务,将主要利用何种策略及如何运用这种策略等。然后,学生才能够进入听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听力策略,如主动倾听和连贯记忆,预测等。有的学生反映,又是材料中的句子虽然听懂了,但听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材料听完后,也记不清多少了。这主要是缺乏主动倾听和连贯记忆引起的。训练学生听音时,要带着任务听,要边听边记忆,对听过的内容应迅速记忆一下,即“留意”一下,效果一定比只听不记忆好得多。根据所给任务,记住关键词,要点,必要时还可做一些简单笔记。

四、听说结合

在听力教学中,听说训练应科学地结合起来。现行的许多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们训练用英语获取信息。如在火车站,询问售票处的位置。在酒店大堂,了解附近一家中餐馆的特色等。

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

除上听力课外,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以下活动可供参考:每日汇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活动。在上课前,都请事先安排好的两位学生上台用英语做汇报。内容可以是讲故事或讲有趣的人或事等。每位同学讲完后,教师或同学可以就所听的内容提问。这样,听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六、结束语

听力训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系统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听说活动应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实践证明,听力训练如能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系进行,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对英语教学的反思外语语言文学研究,2003.

[2]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展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职专德育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能力培养

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私塾先生诵读时身子摇摆, 拗过去, 坳过去, 当时觉得他迂腐可笑, 可是接触了几位上过私塾的老人, 发现他们评论事理不仅头头是道, 古言古语信手拈来且切合实际, 让人心服口服, 有所启迪, 然而我们高中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仔细想想这不能不归功于私塾先生诵读时身子摇摆的教学, 他摇摆, 诵读时的抑扬顿挫实际就是语感教学。可见语感教学的重要不言而喻。

让我们再回到私塾先生的语感教学。私塾先生讲授文章是摇头晃脑, 语调或铿锵有力, 或慷慨激昂, 或意犹未尽, 学生也依葫芦画瓢, 就在这画瓢中, 学生或多或少的就能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所在。这样先生便通过不断加码的阅读材料的诵读, 来建立学生的语言感受, 使学生产生悟性, 达到开窍, 形成知识与能力,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古语所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老先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游泳来作比。初学游泳者只要认真学, 多游, 那么他不仅学会了游泳, 而且能游出花样, 游出速度。这样就达到了学游泳的目的。

回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 不难发现, 小学老师能够要求并让学生做到每课一背, 每课成诵, 而到了中学, 教师们却忽视了这一要求, 在教学中只停留在学生粗略地知道课文写什么, 接着急于分段, 概括段意, 最后边总结性的告诉学生怎么写。如果学生只是对文章粗浅的认识, 那么给学生分析怎么写就显得空洞而牵强附会了。如果这样教学长此以往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接受熏陶, 进而净化心灵, 学着别人, 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才是教授语文的目的, 实际上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是否说语感能力的培养完全承袭古代的诵读呢?这大可不必, “我”已在“三味书屋”中感受到了古板, 枯燥, 但我们可以对这一传统方法进行一番改进, 完全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乐意读, 有兴趣读。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教师可范读, 学生练读;齐读, 对读;领读, 分组读;分角色读, 比较品读等, 还可以运用现代工具, 如配乐读, 流动画面读等。比如《春》这篇课文, 我们就可以择取春回大地的画面, 让学生试着配乐朗读, 来充分感受作者在万物苏醒, 大地更新中那由衷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总之, 我们可以因文设读,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讲读融为一体。例如《琵琶行》, 我们可以范读, 让学生齐读, 点读, 在读通顺后, 老师开讲, 理解“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通其大义。然后指导学生美读, 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轻慢缓急, 教师适时点拨, 适度讲析。学生鉴赏那琵琶声的美妙, 感悟那“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空灵美。最后就可以学那老夫子摇头而歌, 闭目而思, 去感受“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叹, 达到背诵的目的。讲读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感悟的哲理文也可以多读, 例如《我很重要》读出自豪, 读出责任。

职专生的语文课不多,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充分利用课堂授课培养语感, 还得利用早读和课外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到课外去寻找好的诗文名篇, 精美的语段, 熟读成诵。比如北岛的诗句“空旷的汽笛”, 就可以让人感世道悠长的汽笛声在辽阔的原野上;林莽的诗句“沉重湿润地震荡”, 让人想象到清晨, 钟声在湿润的空气中震荡。这样新颖奇特的组合, 不仅符合了特定的情境, 而且也达到了诗人新奇微妙的感觉。这样广泛涉读, 学生在逐渐培养的语感能力中, 就能很快地捕捉到诗人的感受, 益发能感受到这番组合的妙处, 举一仿三, 学生有了好的语感, 看文章, 便不会一味地追求那肤浅的, 只求剧情离奇的文章。名著更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 思维的敏捷性也提高了。那么学生在考试中对于失分较多的阅读题、作文题, 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讲了许多的各式的读, 那么是否说只要勤读就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不, 勤读只是一个重要方面, 语感能力的培养, 还必须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才能相得益彰。

因为语感不光是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 也不光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 而且又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一个人在听课时, 如能思维, 并通过快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要点, 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 甚至能听出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 话中之话和“潜台词”。这样有利思维的参与便能相应迅速的掌握较强的语感能力。如思维再参与阅读文章, 就能灵敏地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基调, 抓住其中关键词句, 进而领会文章的意境, 那么便能达到很强的语感。有了很强的语感能力, 他不仅能自由的在语言的海洋中畅游, 而且也能游出花样。

因此, 职专生语文教学同样也要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学习“老先生”的诵读法的同时, 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下一篇:营造民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