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

2024-10-14

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共8篇)

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 篇1

职专生英语学习心理中专生对英语学习分成三种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加, 慢慢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第二种是有些学生具有语言天赋, 他们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有时会和别人作几句英语对话, 那时他在心里上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而大部分的学生, 则仍然积极、认真地学习。他们努力地背诵词汇和钻研语法。在他们来看, 羞于开口是最大的障碍。

事实上, 英语口语相对于书面英语来说还是相对简单的, 我们应该怎样去使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在英语学习中发现乐趣, 从而寻找出适合他们的有效学习方法呢?

一、正确处理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一) 语音学习

语音在英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英语发音要正确、纯正, 这点是不能光靠学习理论来完成的。英语学习必须从学习发音入手, 欣赏、模仿、学习典范录音课文, 逐渐纠正发音, 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不断增强语感。只有这样, 职专生才能在课后复习或自学时准确地读出单词、句子以及文章。学生可以尽量多参加朗读比赛, 表演外语短剧。经过不断的练习, 才能逐渐形成抑扬顿挫的标准语音。

(二) 词汇学习

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是词汇学习的目的。词汇学习务必要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操练和反复使用, 从而了解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并掌握其用法。词汇学习是为了运用。如果单词记得很多, 但不会应用, 也是毫无用处的。因此不要单独死记硬背地记忆某个单词, 而是应该把能出现的词组、句子整体记住, 这样学生不仅产生了兴趣, 还提高了记忆效率。在学习一个新词汇时, 如果还能同时学习或复习其他相关的词, 那么定会事半功倍, 使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词能力。如果把词汇扩展当做一座不断增高的小山的话, 那么遗忘就像发生在底基部分的侵蚀。在不断的词汇学习中, 一定要温故知新。

(三) 语法学习

一般说来, 语法学习经常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以语法为纲, 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上, 逐字逐句地从语法上分析任何语言现象、每篇文章。结果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另一种情况是轻视语法学习, 认为只要加强听说的实训练就能学好英语。他们过度地进行句型和语言形式的套用和模仿, 虽然接触了大量的英语, 却不求甚解, 一旦在运用的过程中, 便错误百出。我们正确对待语法应该是将直接学习法和语法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不要死抠语法又不能对语法置之不理。应在大量的口语练习和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找出、归纳、学习有关的语法规则, 然后通过大量的口语活动和笔头练习操练巩固, 从而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朗读和背诵

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学习要求记忆力实践性特别强。因此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朗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体现。反复朗读, 能使单词、词组、习惯用语等不断地记忆到脑海中。如果遇到一篇优美的文章, 学生要先排除生词的困扰, 然后把每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弄懂, 接着就可以大声朗读了。在朗读时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在文章的思想内容里, 读出英语的节奏、语调和表现能力, 这样能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增进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在英语学习中, 语感的形成和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在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后逐渐形成的。另一个培养语感的途径就是有意识的模仿。在听教师用英语讲课时, 在听录音、听广播、电视、电影中的英语时, 有意识地注意、模仿词句的表达方式。

四、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在课堂上要用英语踊跃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这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然后扩展到课外, 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角活动。在英语角里大胆地说英语, 可以忽略任何语法错误, 只求相互语法交流, 认真对待锻炼听说英语的每一次机会。古人云:“活到老, 学到老”。在当今社会, 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如果离开学习, 人们将面临生存危机。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言:“无一事而不学, 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 成功之路”。因此, 职专生要不断培养英语的学习方法, 熟练掌握英语, 以适应时代不断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文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听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05) .

[2]高芳.浅谈培养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民营科技, 2009, (12) .

[3]石敬然.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4) .

[4]侯锐.试论怎样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 (05) .

[5]陈艳春.浅析职专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才智, 2010, (22) .

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 篇2

【关键词】话语分析,思维能力

Talk about How to Train a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English from Utterance Analysis

LIU Liang

【Abstract】We need to train a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order to foster a modernized labourer and improve his comprehensive ability.We should show this teaching thought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English studying should get in touch with the thought directly.The essay is going to talk about how to train and broaden a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from utterance analysis.

【Keywords】utterance analysis,thinking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86-03

要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职专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必要首先明确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和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这两个问题。

1 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用语言思维”是指进行自觉的思维。此时,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各方面的讯号,引导思维逐步展开。当思维有了结果时,便以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语言,人们可以知道思维活动正在进行。

Jackendoff(1995)曾用图来说明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图中间的部分代表大脑自觉的思维活动,外环是外界讯号对大脑的刺激,中心的认知核心是外界刺激在大脑中的反映。当大脑中存在某一概念的结构时,它常常引发大脑形成一个与之相应的语言结构。这个结构可以通过发音表达出来,也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形象由大脑感知。Forrester(1996)也指出,思维最终是一种“自我交际”的形式,是人们头脑里的语言运用,它注重语言的意义和句法结构。语篇是多个思维活动的集合,对语篇进行话语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语篇中连续的思维过程,其中包括意义和字、词、句知识两个方面。

2 话语分析的三个基本层次

话语分析一般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字面(literal)分析层次、评断(critical)分析层次和情感(affective)分析层次。

2.1 字面分析层次。这是话语分析中的最低层次。读者通过对英语词汇功能以及句子结构的正确辨识和认知,接受文字传递的基本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某一既定概念。(陈迪宇,1999)

词义是多层次的,它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而且会引发说话者对所指事物的态度和感情。从词义的组成来看,它不仅包含表义意义(denotational meaning)、词典意义(dictionary meaning)、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上下文限定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和文体意义(stylistic meaning),而且也涉及与物质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相关的联想(association)和感情内涵(emotive implication).这些意义的获得都必须借助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思维。字面理解不能局限在孤立的词义上。比如,原义衍生出的思维定位延伸,如:head(头)→head(首脑)→head(率领)→head(朝…移动或前行),move(移动)→move(搬家)→move(感动)等。此外,还有许多词在不同语境中出现的转义。例如:

(1)They broke into a run when they saw the police coming.(started to run)

(2)While she's away,I've got the run of her house.(the freedom to use)

(3)The number of aircraft on the New York-Moscow run is being increased.(journey)

2.2 评断分析层次 。与字面分析相比,该层次由感知阶段向感悟阶段前进了一步。这一层次,包含了诸多信息反馈活动,如辨别、分析和评论。(陈迪宇,1999)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联想型推进。

Dr.Francis Triggs 曾这样论述评断分析:语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交流,因而它涵盖了两方面的內容:①作者对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②读者通过阅读对上述两方面作出检验和理性的解释,形成自己的观念并达成与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从这一点说,读者与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语言模式的差异会妨碍两者之间的正常沟通。因此。评断分析离不开读者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摸,也离不开对作者价值观念的判断和剖析。

2.3 情感分析层次。该层次是读者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文字信息作出的智能和情感反应。

在信息输入过程中,大脑一方面要对输入信息按先后顺序进行加工;另一方面要对输入信息从整体上进行情感性评估。因此,话语分析中的理解性思维是由逻辑思维和情感思维两部分组成。语篇阅读理解是读者观念、情绪和行动的结合。观念体现了信息反馈中思维活动的既定轨迹;情绪表达了读者的主导心态;而行动则是某一观念和情绪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及生理上的反应。例如,学习“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本版 1 Unit 8,以下略)时,读者常为主人公小汤姆的淘气感到好笑。在对该语篇进行情感分析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1) Why did Tom Sawyer not like painting the fence,but the other boys did ?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novel about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om?

Tom是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寄居在姑妈家,常常被促使干这干那,造就了他精灵顽皮的性格。与林黛玉不同,同是寄人篱下,年龄,性别不同,更重要的是历史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人物性格完全不同。马克·吐温把Tom所作的一件事情娓娓道来,笔触所及 ,动人心魄。

3 话语分析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话语分析与思维密切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话语分析中,如果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无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其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话语分析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维能力:

3.1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对语篇进行话语分析时,不少教师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这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中职英语教材的语篇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①抓住语篇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及延伸;②抓住语篇中的“异点”进行联想;③抓住语篇中的“重点”进行概念性思维训练;④抓住语篇中的“疑点”进行评价能力和判断性思维能力的训练;⑤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扩散思维能力等。

以教材为例,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nd pollution? (Book 3 Unit 10)

(2)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n our future life?(Book3 Unit5)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frican elephants and India elephants?(Book2 Unit3)

(4)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Albert Einstein i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Book2 Unit4)

(5)Do you think we can step on the moon some day?(Book2 Unit2)

教师除了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语篇进行回答以外,还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小组、提问、比赛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

3.2 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层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活动贯穿于阅读理解的全过程,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教师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训练应侧重对语言深层含意的把握,让学生依据特定的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例如:

(1)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show by telling us such a story?(Book 预备 Unit2 Lost in the Fog)

(2)How can we live a long life ?(Book3 Unit8 The Secrets of Very Long Life)

(3)Why 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 (Book2 Unit3 Aninals)

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导,把某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可以让他们先查阅相关资料,再深入思考问题。例如问题(1)就要涉及伦敦是雾都的问题。

3.3 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话语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分析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novel about American society of that time ? (中职《英语》预备级 Unit 9 Who was he?)

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地回答:“马丁很伟大,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当教师再问及“Why ?”时,这些学生便会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黑人奴隶制度问题,揭示出种族歧视的本质。

3.4 独立思考能力。职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缺乏逻辑性和全面性。笔者在讲授兴趣阅读材料“Can We Save the Wild Animals?”一文时进行过统计。(结果见下表)

Questions

(1)Why do we say that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rather than enemies?

(2)What might happen to the flowering plants on the earth?

从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问题(1)和问题(2)的回答不够令人满意.因此,如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和全面思考成为中职英语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不但应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那些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并且颇具思想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写些短小的评论或读后感。

3.5 跨文化思维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语言上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话语分析时应充分挖掘社会文化的内涵,注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的能力。

3.5.1 充分认识由于东西方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语言组织模式,达到作者和读者心灵上的沟通。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异。按照ROBERT KALPLAN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比较侧重综合思维和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属螺旋型,比较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方式;而西方人偏重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属线性思维,比较注重考虑事物发展的结局和后果。因此 ,线性思维下的语言模式偏重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客观现象挖掘充分,并依次组织设计段落情节,文章篇章结构的层次感和独立性较强,且内容多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螺旋性思维方式主导下的语言模式注重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布局中倒叙和插叙较多,作者意图较含蓄。阅读本身是一种意志性活动,直觉、错觉和虚幻感觉往往伴随整个阅读过程,读者与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语言模式方面的差异会妨碍两者之间的沟通。因此,在阅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中国大学生只有了解了西方思维方式及其语篇展开模式,才能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出正确的理解,对其价值观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剖析。

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能力培养

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私塾先生诵读时身子摇摆, 拗过去, 坳过去, 当时觉得他迂腐可笑, 可是接触了几位上过私塾的老人, 发现他们评论事理不仅头头是道, 古言古语信手拈来且切合实际, 让人心服口服, 有所启迪, 然而我们高中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仔细想想这不能不归功于私塾先生诵读时身子摇摆的教学, 他摇摆, 诵读时的抑扬顿挫实际就是语感教学。可见语感教学的重要不言而喻。

让我们再回到私塾先生的语感教学。私塾先生讲授文章是摇头晃脑, 语调或铿锵有力, 或慷慨激昂, 或意犹未尽, 学生也依葫芦画瓢, 就在这画瓢中, 学生或多或少的就能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所在。这样先生便通过不断加码的阅读材料的诵读, 来建立学生的语言感受, 使学生产生悟性, 达到开窍, 形成知识与能力,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古语所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老先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游泳来作比。初学游泳者只要认真学, 多游, 那么他不仅学会了游泳, 而且能游出花样, 游出速度。这样就达到了学游泳的目的。

回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 不难发现, 小学老师能够要求并让学生做到每课一背, 每课成诵, 而到了中学, 教师们却忽视了这一要求, 在教学中只停留在学生粗略地知道课文写什么, 接着急于分段, 概括段意, 最后边总结性的告诉学生怎么写。如果学生只是对文章粗浅的认识, 那么给学生分析怎么写就显得空洞而牵强附会了。如果这样教学长此以往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接受熏陶, 进而净化心灵, 学着别人, 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才是教授语文的目的, 实际上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是否说语感能力的培养完全承袭古代的诵读呢?这大可不必, “我”已在“三味书屋”中感受到了古板, 枯燥, 但我们可以对这一传统方法进行一番改进, 完全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乐意读, 有兴趣读。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教师可范读, 学生练读;齐读, 对读;领读, 分组读;分角色读, 比较品读等, 还可以运用现代工具, 如配乐读, 流动画面读等。比如《春》这篇课文, 我们就可以择取春回大地的画面, 让学生试着配乐朗读, 来充分感受作者在万物苏醒, 大地更新中那由衷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总之, 我们可以因文设读,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讲读融为一体。例如《琵琶行》, 我们可以范读, 让学生齐读, 点读, 在读通顺后, 老师开讲, 理解“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通其大义。然后指导学生美读, 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轻慢缓急, 教师适时点拨, 适度讲析。学生鉴赏那琵琶声的美妙, 感悟那“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空灵美。最后就可以学那老夫子摇头而歌, 闭目而思, 去感受“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叹, 达到背诵的目的。讲读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感悟的哲理文也可以多读, 例如《我很重要》读出自豪, 读出责任。

职专生的语文课不多,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充分利用课堂授课培养语感, 还得利用早读和课外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到课外去寻找好的诗文名篇, 精美的语段, 熟读成诵。比如北岛的诗句“空旷的汽笛”, 就可以让人感世道悠长的汽笛声在辽阔的原野上;林莽的诗句“沉重湿润地震荡”, 让人想象到清晨, 钟声在湿润的空气中震荡。这样新颖奇特的组合, 不仅符合了特定的情境, 而且也达到了诗人新奇微妙的感觉。这样广泛涉读, 学生在逐渐培养的语感能力中, 就能很快地捕捉到诗人的感受, 益发能感受到这番组合的妙处, 举一仿三, 学生有了好的语感, 看文章, 便不会一味地追求那肤浅的, 只求剧情离奇的文章。名著更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 思维的敏捷性也提高了。那么学生在考试中对于失分较多的阅读题、作文题, 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讲了许多的各式的读, 那么是否说只要勤读就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不, 勤读只是一个重要方面, 语感能力的培养, 还必须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才能相得益彰。

因为语感不光是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 也不光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 而且又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一个人在听课时, 如能思维, 并通过快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要点, 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 甚至能听出言下之意, 弦外之音, 话中之话和“潜台词”。这样有利思维的参与便能相应迅速的掌握较强的语感能力。如思维再参与阅读文章, 就能灵敏地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基调, 抓住其中关键词句, 进而领会文章的意境, 那么便能达到很强的语感。有了很强的语感能力, 他不仅能自由的在语言的海洋中畅游, 而且也能游出花样。

因此, 职专生语文教学同样也要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学习“老先生”的诵读法的同时, 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及实践 篇4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原因 教育观点

近几年职专院校的学生入学率逐年增加,发展成一部分可观的群体。原来选择职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招落榜或者成绩不佳;或者家里条件困难想掌握一技之长的,但是随着这几年国家政策对职专生的辅助职教城学习的学生将享受到学费优惠、补助优惠、宿费优惠、交通补贴、落户优惠和免费专业优惠等等,使得更多的人才自愿选择职业学校。但是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的问题就相继而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健康失衡,在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将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疏导成为当下迫切解决的问题。现今中职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

(1)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初中和高中本就存在差异,学生要从原来的依赖老师到自主学习。但是大多学生由于底子差,领悟能力不强,很难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部掌握,而职专教师授课后就离开教师不在盯班,学生慢慢累积的问题多了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目前职专学校可选择专业越来越贴近社会,越来越全面,而大多学生的专业都是父母为之选择的,他们站在社会立场上面考虑到热门专业或者未来就业的问题,但是大多孩子并不认同父母的观点,又不能自己做主,于是就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缺乏正确認识,也给学生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3)由于社会对职专生存在歧视,使学生自卑心理重,缺乏自信。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好胜心理强,攀比心理大的时期。好胜心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和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心理引导,这将会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当前受电子游戏机和网络的影响,他们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心理出现扭曲和演变。

(4)中职生受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大,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看到已毕业的上届学生找的工作不理想,感觉前途渺茫,出现消沉颓废。而第一次远离父母,过群体住宿生活,这些心事,家事,校事都让他们心神不宁,苦恼不堪,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的客观现状,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务必受到重要关注,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二、正确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教师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在学生现有心理水平基础上不增加学生新的心理负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教师引发的,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伤害学生自尊,不贬低学生人格。讽刺挖苦,简单粗暴体罚等都不应出现。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重,自爱。教师在学科教育中,着重于学生的自主构建,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仅凭一腔热情和满腔关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掌握教学艺术,懂得学生心理。

(2)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中招失利和底子差成为中职生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理由,而我们在这层教学中,要为学生找到好的定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找到自我,通过辅导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习模式,学会自我监督,自学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进行情感心理教育。要让学生正确正面的面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使学生懂得别人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自己找到理想定位,鼓励他们进行计划,进步实现人生目标。真正认识自己对心灵才会有所触动,不断调节自己情绪,学会自制,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4)对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受到我国传统观念影响,性话题不被教师抬上讲台,而这方面的教育自然不被学生通过正常正确的渠道得知。要正确看待青少年的性意识,应把性教育纳入心理教育的轨道,从提高心理素质的高度看待性教育。对中职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不能将其一概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正确对待青春萌动。除了让学生懂得一些青春期生理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进行迁移,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5)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学校频频发生法制案件无一不在告诉社会和教育者,教学管理中对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缺口有多么严重。学生的法制观念薄弱,不能依法约束自己更不能依法保护自己。要让学生明确犯罪与非罪的界限,学校要经常开展法制课程,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以上几条是当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参考文献:

[1]沈家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2]孟晓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培养职专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之我见 篇5

现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及适应日后学习拓展的能力,所以教师学以致用, 要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鼓励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设“语文化”的活动情境,拓展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渠道,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呢?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做法。

一、精彩的语文课本剧比赛

2013年四月份 ,语文组联合音乐组 ,举办了一次语文课本剧演出比赛,试图通过课本剧演出,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刚开始,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还心存疑虑:让职专生去演课本剧,行吗? 没想到,任务刚布置下去,学生反响非常强烈,原本要求每个班报一个节目,结果不少班级报了两个节目。从改编课文、编写剧本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从节目排练到舞台布置、音响配置等,几乎都是学生自己操办,教师只从中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很多班级出现了全班齐动手、人人都出力、师生共切磋的良好氛围。进入决赛的十个节目,飞扬影音进行全程录像,尔后在校园网站播出,结果在全校引起轰动。如今,课本剧不但走上了舞台,而且走进了课堂,师生都乐于采用课本剧这种形式演绎课文,在轻松愉快的排练演出中得到文学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得到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新颖的校外现场观摩作文

以往我校的作文比赛,都是命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现场观察与快速构思的作文能力, 笔者把作文比赛现场搬到了校外。学校附近有一条景致幽雅的大街———建安大道,笔者带着几十个参赛学生来到建安大道观摩采访, 学生一边听着宝龙城市广场工作人员对项目的介绍, 一边细心观察工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亲身感受到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家乡的巨大变化,他们认真笔录,现场构思,迅速成文。尽管从参观访问到作文交卷不超过两个半小时,但学生兴致勃勃,文思泉涌,很快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文笔生动的文章。学生纷纷反映,这样的作文比赛,既比出了写作水平,又比出了观摩能力与反应能力,对这样的作文比赛很愿意参加。

三、奇特的沟通、交流方式

在网络无所不能的今天, 利用电子邮件、博客、QQ等方式,这样交流和训练就更方便快捷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随时而行。节假日之后,期中期末考试之后,设立通信周、通信日,让学生在QQ空间里描述生活情况,抒写见闻感受,交流读书心得,总结学习经验,透露思想矛盾,等等,教师根据特点、针对情况,写回复,指点迷津;赠寄语,给予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这种交流,既能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又能很好地训练写作能力。

四、时尚的电子语文报

电脑运用是职专生的基本技能,长期以来,语文组的老师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语文技能结合起来,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校各班成立了电子语文报编辑小组,每个学期出版2-3期,学期结束进行评比展览。制作电子语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习电脑技能的过程,学生从报刊、书籍、网上积极查找资料,积极为语文报创作;碰到技术问题,共同研讨,或请教老师;每编辑完一期,各班还要开展读报、评报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和读报体会。同学们都说,每制作一期电子语文报,语文知识和电脑知识都增长不少,收获非常大。

五、不断地拓展实践园地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语文实践的舞台是广阔的。既担任班主任工作又是语文老师的笔者,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尽量把各种班务活动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更多语文实践机会和展示语文能力的空间。

1.了 解学生 ,选拔班干 ,通过综合性语文活动挖掘人才

开学初要选出优秀班干,最好开展多种方式的竞选活动,如:“五百字自我推荐”,“两分钟就职演说”,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展示自我,秀出风采,以此达到语言训练和选拔优秀班干的双重目的。

2.主题班会 ,阅读与表达一条龙 ,思想与语文共提高

针对学生普遍性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 开主题班会是最好的方式。要成功地举行一次主题班会,班主任必须精心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务求人人参与。会前,让学生通过图书阅读、上网、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丰富的资料,包括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生活中有关的人物和故事、图片、新闻等;会上,他们讲故事,作报告,谈心得;会后,他们写感受,出专栏,编报纸。这样,学生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的同时,有效训练了读、写、听、说和筛选、积累编辑信息等语文能力。

3.订 阅杂志 ,建图书角 ,掀起读书新高潮

用班费订书报杂志,发动学生捐献图书,建图书角,把学生的课余时间从上网游戏转到读书看报上;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就读到的重大新闻和感人的事迹在班会上作宣读交流; 组织社会调查,开展民主评论,设立班内记者团,对校内外好人好事、大事新事采访报道,表彰先进,针砭时弊……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多读、多写、多观察。

职专生英语阅读的误区及根源 篇6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要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力为宗旨,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巩固、扩大英浯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 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 扩大了知识面, 增加了词汇量,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进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职专生阅读存在的误区

1.惧怕阅读文章

学生在看到一篇很长的英语文章时就很紧张, 新单词很多句子又很长, 一下子心里就没了底。于是, 就给自己下了结论“太难了, 我肯定做不会”, 结果导致盲目地把答案选上了。

2.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

学生遇到任何一篇英语阅读文章, 都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 遇到一个陌生的单词就停下来查字典。结果是文章的意思变得七零八散, 不能通晓文章的大意。长期这样, 会因为在考试中对阅读理解题瞎猜而失去阅读的兴趣, 导致对英语阅读的厌倦。

3.不能及时总结阅读技巧

英语教师在讲课文或阅读材料时, 总是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放在第一位的。学生只是按要求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而没有总结积累阅读技巧, 遇到新文章还是按自己的老办法来。

4.职专教材的问题

阅读材料少, 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不分。每单元只有一篇课文, 其信息量也不大, 语言知识不够丰富。所以, 要补充同步阅读材料。

三、存在阅读误区的根源

1.英语教师教学的误区导致学生英语阅读的误区

英语老师在讲解精读课文时, 过分注重讲解词汇句型等语法知识, 把课文分解地七零八落。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文章分析的方法, 到自己阅读时就不自觉地采用了。应利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既分段讲解又归纳总结;同时在讲解词汇时也要用略读和扫读相结合的方法。

2.学生自己

学生自己不善于总结分析阅读的技巧, 而是盲目地应付一篇又一篇英语阅读文章, 认为做完就完事, 不关心结果。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好阅读材料

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 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学习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阅读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生词量一般在3%左右。我校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英语基础模块3练习册》中的阅读材料, 材料与单元主题同步, 丰富真实有趣。教师将任务以纸质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才能起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2.课前预习

预习时,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浏览全文, 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 或说出段落大意。

(2) 拼读生词、词组, 扫清阅读障碍。

(3) 划出语言难点, 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4)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供课堂上进行问答。实践证明, 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 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 达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略读和扫读的技巧

“Skimming is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main ideas while very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skipping over the reading materials. Scanning, in contrast, is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loc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or facts as rapidly as possible” (Adams, 1989:151) .略读和扫读都是快速阅读的重要技巧。教师上课时总结文章类型, 学生对不同类型文章采取不同的略读重点。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每次进行阅读训练, 都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1) 阅读时不要出声, 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 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

(2) 不要逐字逐词地读, 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 不仅影响阅读速度, 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 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 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 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猜测陌生词汇词义又有几种方法:

①线索入手

实际上, 有些句子把生单词的定义标示在句子中。需要细心发现:Sue, serving as the chair person, presided at the meeting…

词组“serving as the chair person”实际上定义了单词“preside”, 意思是“掌管, 负责”。

②解释线索入手

Today young couples who are just starting their households spend lots of their money on appliance, for instance, washing machines, refrigerators and color TVs.

我们可以根据“appliance”后的单词“洗衣机、冰箱、彩电”猜测应为“家用电器”。

③词构成线索入手

英语单词很多是派生词, 需加前缀和后缀构成, 所以学生应了解常用的前缀及后缀的意义, 例如表示否定的前缀有un-, in-, im-, ir-, il-, dis- 等, pre- 表示 “在……之前”and post 意思是“在……之后”;mal- 表示“not goo”;hyper-表示 “over, etc.

五、结束语

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学中, 教师认真摸索, 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 从而提高职专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为他们继续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 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 但往往是专业没有学好, 其他课也没有专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片面的。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好英语对今后生活与工作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阅读能力的培养, 又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职专学生对阅读的误区, 严重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导致阅读成为他们头疼的事情。

关键词:英语教学,陌生词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Adams.Developing Reading Versatility[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 1989.21-25.151.217.

[2]金宝芝.介绍一种阅读测试正确选择答案的方法[J].大学英语, 1996, (2) :5-6.

[3]巨积兰.英语阅读教学浅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6, (2) :26.

职专生英语学习培养 篇7

一、趣味设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情趣的提问, 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 让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 (瓶身有个洞) , 静止放置时水会从洞中流出, 再让瓶子自由落下, 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水还会不会从洞中流出, 为什么?学生感到奇怪, 于是引入自由落体运动。像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二、合理设疑,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情境教学法, 要有“着眼发展”的观点, 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 应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 注意循循诱导, 层层深入, 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 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 作适时的点拨、提示, 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同时在课堂上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策略, 使学生层层有进展, 处处有成功。例如:在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上, 初相位正、负的确定是一个教学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 可采用下述方法:一是正弦曲线的起始点 (即正半周曲线的起点) 在纵轴左侧为正, 右侧为负;二是计时起点t=0时, 正弦曲线在水平轴以上为正, 以下为负。这样使学生恍然大悟, 跃跃欲试, 真正实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 又要照顾面, 以点带面, 培养了优生, 转化了差生, 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利用实验和实际需要,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各种实验能大大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联系生产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确信学习物理有用, 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去刻苦钻研并以顽强的毅力学好它。例如:在《自然科学》中教“摩擦力”一节内容时, 让一个力气大的学生和一个力气小的学生上台做棍游戏, 两方同时抓住棍子, 看谁获胜;然后让获胜者的手上抹满滑滑的“洗涤灵”再次争夺, 看是否能再次获胜。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验, 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让学生学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导入,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的导入能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扣住学生心弦, 使其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 激励学生去探究、找答案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具有引人入胜的功效。例如, 在讲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之前, 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拔河的双方, 赢的一方拉力大, 还是输的一方拉力大?”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赢的一方拉力大。教师:不对, 双方拉力一样大。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因:为什么?教师: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引出课题, 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比平铺直叙地讲解, 印象要深刻得多。学生的直觉观念与物理规律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这些错误的直觉观念不动摇, 正确的物理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建立不起来。所以, 课题引入把学生的错误观念彻底暴露出来, 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规律铺平了道路。

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在教学实践中, 既重视知识传播, 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们的教学, 不但要“授人以鱼”, 还要“授人以渔”, 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要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有: (1) 教学内容的处理, 适当调整教学梯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熟悉初中物理教材与职专物理教材的内容, 明确衔接部分, 并把握好在职专阶段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广了, 哪些方面提法更严密了, 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 突出重点, 有意识地减缓知识内容衔接的陡度。将抽象思维形象化, 做好过渡工作。 (2) 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 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 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 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3) 优化教学方法, 即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 大胆构建适合教学实际, 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并进行优化组合, 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 (4) 优化教学手段, 即要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大课堂密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自然科学》中拐弯的学问时, 就利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放了一段摩托赛车比赛的录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爱温暖职专生的心灵 篇8

一、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常常把职专生说成是“朽木不可雕”, 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那么针对他们已经形成的对立情绪、自卑心理、消极沉闷等异常心理情况, 教师必须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保护他们的自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逐个沟通: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 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 采用渐进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 一时不能接受的, 可以转换话题, 缓和气氛, 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例如:我们班有个叫李迪的女孩子是一位个性张扬的学生, 父母离异, 身上有许多的坏习惯。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心不在焉, 和同桌的同学眉来眼去, 放学后我约她一起到后操场散步, 并肩走在环形跑道上, 我就开始跟她很轻松的聊天, 放松她的戒备心。聊着聊着, 她忽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说:“今天你可以把我当作你最好的朋友, 你的姐姐, 没关系, 告诉我, 我肯定替你保密, 好吗?”她低着头告诉了我早恋的真相。我耐心的给她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 她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 终于走出了这个误区。

对职专生倾注爱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增加心理相容性, 帮助他们解除顾虑, 摆脱消极, 重塑信心是职专老师的首要任务。

二、信任学生, 与学生坦诚相待

在现代社会, 信息如此开放, 90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更是大大增强, 职专教师只有转变观念, 建立理解、信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 用爱心融化职专生冰冻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的桥梁, 才能赢得职专生的信任, 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

我们班有个叫李栋的男生, 从新生入校就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在班里沉默寡言, 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 学校组织文艺汇演他居然在宿舍睡了一整天, 我决定找他了解一下情况。我先是和他聊了会他家乡的风土人情, 在聊天过程中还用他们家乡的方言讲了个笑话, 在他开怀大笑的间隙, 我抓住了机会问他, 你的笑声也可以如此的爽朗, 为啥咱班给你起的绰号是“冷面郎君”呢?究竟有什么烦心事呢?他沉默了, 我没有急着追问下去, 而是给他讲起自己在高中时代的困惑, 比如成绩下降、情感迷茫、人际关系处理等等, 并且告诉他, 学生时代的这些问题, 青春期的困惑与迷茫都很正常, 自己也是从那个时期走来的, 也遇到过类似的种种问题, 不管他有什么烦恼, 我都能理解。如果他信任我、需要我帮他, 就告诉我, 我一定会替他保密, 李栋犹豫片刻后终于把他的心事告诉了我, 原来由于他到市里来上学, 老家的女友跟他要分手, 他觉得非常的痛苦, 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我首先表示的是对这件事情和他心里不好受的理解, 随即提出要和他一起把这个困扰给扛过去, 他听到我要和他一起扛时瞪大了双眼频频点头。我正确的帮他分析了学生时代异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鼓励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多参加集体活动, 走到同学们中间去, 充实自己的生活, 迁移情感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李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也活泼开朗了, 还担任了学校篮球队的中锋, 看到那个走出青春期迷茫的“冷面郎君”重新带着对生活热情希望的灿烂笑容回到同学中间, 我欣慰的笑了。

三、赏识学生, 让学生找到价值感

职专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考试分数所带来的压力,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带着“失败、自卑、焦虑”的阴影走进职业学校。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渴望认同、渴望赏识, 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 受过很多挫折与冷落的职专生更是需要被赏识, 重塑自信。

由于职校教育是直接为社会提供发展所需的劳动者。社会工种的繁多决定了职专生会选择不同的专业, 会在职校根据自己的专业接受不同的训练方式, 他们不再是教育机器制造出来的“标准件”, 而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劳动者。因此, 职业学校教育目的及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层次, 合理科学的为他们制定人生目标和奋斗计划,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想想做做, 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赏识、激发和引导下, 实现自主发展, 世界因为有太阳而温暖;人间因为有爱而温暖。用爱来温暖学生, 给他们播撒一滴春雨, 一缕阳光, 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自信、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篇:县域统筹下一篇:有线电视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