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公司

2024-10-22

多元化公司(共12篇)

多元化公司 篇1

摘要:本文利用农业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数据, 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 分析了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有显著影响;通过Hausman检验, 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具有内生性, 其对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或影响为正。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多元化,公司绩效

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企业的先进组织形式, 其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受农业发展不足以及农业产业“弱质性”的影响 (彭熠、黄祖辉、邵桂荣, 2007) ,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一大景观, 这一现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理论上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早期学者认为多元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内部资本市场, 实现多元化溢价。而上世纪90年代,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多元化可能导致内部资源分散、协调能力下降以及增加代理成本等, 产生多元化折价近期的研究却认为企业是否实施多元化战略由产业环境、增长机会、公司治理等决定, 多元化本身作为一项经营战略与管理方式, 没有优劣之分, 即多元化战略有益于公司绩效, 至少不会损害公司绩效。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认为多元化减损了公司绩效。如林乐芬 (2004) 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考察, 发现涉足非农业务的公司绩效不理想。彭熠等 (2007) 考察了综合绩效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 (收入赫芬达尔指数) 的关系, 指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损害了公司绩效。他们的研究均把多元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 没能很好地控制多元化产生的动因, 如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而多元化折价可能是由于多元化产生的原因所致, 而与多元化战略本身无关 (Belen Villalonga, 2004) , 即多元化是一个内生变量。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之所以实行多元化战略, 产业环境与公司治理是其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彭熠等, 2008;徐雪高等, 2008) 。

基于多元化战略可能是内生的考虑, 本文在分析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关系的基础上, 放松了研究中多元化为外生的假定条件, 通过Hausman检验, 确定多元化的性质基础上, 分析其对绩效的影响。为了研究结论的稳定性, 多元化指标分别采用了收入熵指数与收入赫芬达尔指数, 公司绩效也采用了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因素显著相关, 即多元化战略是受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对多元化与绩效关系分析, 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为内生, 基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 构建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对其绩效影响不显著或为正, 没有发现多元化折价的现象。这一研究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 却解释了表面上多元化减损了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然而在实践中农业上市公司却普遍实行多元化战略这一现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

钱德勒 (1962) 在其《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经营必须适应环境, 战略管理学家波特 (1980) 也认为竞争优势来自于产业结构, 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这一研究范式。可见环境尤其是产业环境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工农业长期“剪刀差”, 对农业投入不足, 以及农业生产本身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其受自然环境、生产技术、消费偏好等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造就了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和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和资本追逐利润之间的矛盾, 是农业上市公司“弃农”投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业环境对多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产业环境影响下的企业经营效率, Bernardo和Chowder (2002) 运用期权理论分析, 认为经营绩效差的企业更可能通过多元化战略寻求新的增长点。二是产业增长机会, Hyland和Diltz (2002) 认为产业的增长机会少, 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动机, 对样本公司的考察发现多元化公司在其多元化之前比单一业务的公司具有显著低的增长机会。农业上市公司的产业约束为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低下, 表现为: (1) 以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上市公司增长缓慢, 资本回报率低; (2) 农业产业本身增长机会少。现阶段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了规避产业风险, 纷纷实行多元化经营。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显著相关。

假设1a: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经营效率负相关。

假设1b: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企业增长机会负相关。

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内部管理者控制着企业自由现金流, 由于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总是倾向于把自由现金用于投资, 有时这些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负 (Jensen, 1986)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 多元化是代理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Liebeskind和Opler (1994) 发现非上市公司比类似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要低, 认为这是由于非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有更低的代理成本。Hill和Snell (1988) 发现,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 由股东控制的公司倾向于创新战略, 而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倾向于多元化战略, 同时, 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表明股权激励对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enis、Denis和Sarin (1997) 发现多元化水平与管理层股权比例和外部大股东股权比例负相关, 而且多元化程度的降低往往伴随着外部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财务危机和管理层的变更。P.Jiraporn (2006) 从股东权利、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的关系出发, 认为公司治理是多元化的重要动因,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是多元化折价的重要因素。

公司治理是一系列保障股东权益制度的集合, 内部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是公司控制的基础, 在投资者保护程度低的市场, 大股东具有积极的监督作用, 持有的股权比例越高, 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利益越一致, 另一方面, 股权的制衡会限制大股东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削。实际控制人为国家时, 由于监督链过长, 其代理问题更为严重。所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股权制衡度越低, 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 公司多元化程度可能越高。

董事会是代表股东行使权力的机构, 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和构成能够有效地限制经理层的自利行为。一般认为, 董事会规模过大时, 董事会效率下降, 更容易被管理者所控制;独立性较强的董事会不易被管理层所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时管理层拥有更大的权力。所以董事会规模越大, 独立董事比例越低,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可能具有更高的多元化程度。

管理者激励是为了让管理者采取与股东利益一致的行为, 管理者持股是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方式。管理者持股也可能产生壁垒效应, 持股比例与多元化水平的关系可能是一种U型关系,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较小, 所以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 其多元化程度越低。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公司治理显著相关。

假设2a: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与股权制衡度负相关, 与实际控制人性质负相关。

假设2b: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 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 与两职状态正相关。

假设2c: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管理者持股负相关。

(二)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

关于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国外的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早期研究认为多元化可以利用资源共享, 实现多元化溢价;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认为多元化分散了资源, 协调能力下降以及代理问题, 导致多元化折价;近期研究则认为多元化本身作为一项经营战略, 本身并无优劣, 多元化有益于公司绩效, 至少不会损害公司绩效。

国内学者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发现多元化导致了折价。如林乐芬 (2004) 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考察, 发现涉足非农业务的公司绩效不理想。彭熠等 (2007) 考察了综合绩效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 (采用收入赫芬达尔指数作为指标) , 指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损害了公司绩效。但他们的研究均把多元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 没能很好地控制多元化产生的动因, 如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多元化折价可能是由于多元化产生的原因所致, 而与多元化战略本身无关, 即多元化是一个内生变量。农业上市公司由于本身规模小、实力弱、内部治理不完善以及产业环境的限制, 导致了其多元化可能减损公司绩效。

本文认为, 多元化战略可能也是在其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等约束下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即多元化是由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所引起, 多元化作为内生变量本身并不损害公司绩效。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是内生的, 多元化并不损害公司绩效。

二、研究变量与样本

(一) 变量定义

1. 多元化程度的度量指标。

实证研究中对公司多元化的测度一般是基于各国政府颁布的标准产业分类 (SIC体系) ,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行业分类为依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分为门类、大类两级, 中类作为支持性分类参考。如A表示农、林、牧、渔业门类, A01为大类农业, A0101为中类种植业。根据实际情况, 本文以前三位行业代码为分类依据, 构建多元化经营程度指标。

(1) 收入熵指数 (EI) :, 其中n为企业经营的产业数, Pi为第i产业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EI=0表示为单一经营业务, EI>0表示企业多元化经营, 其值越大, 多元化程度越高。

(2) 收入赫芬达尔指数 (HI) :, 多元化程度越高, 赫芬达尔指数越低。

2. 企业绩效研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 绩效通常被定义为收益率和风险的度量指标 (杨林、陈传明, 2005) 。

常用的收益率指标有投资报酬率、股本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或资本报酬率等, Li和Wong (2003) 认为在新兴市场上, 由于管理者短期行为的影响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 采用资产收益率比投资收益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更为稳定。此外,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公司财务文献中最常用的绩效指标。所以本文企业绩效的收益率指标选取资产收益率 (ROA) 和净资产收益率 (ROE) 。我国证券市场为弱式有效市场, 股价变化大, 不选用市场价值指标。

3. 公司治理指标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多指标度量方法。

选择了代表股权特征的股权集中度 (H5指数)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RS1) 与实际控制人性质 (CC) 三个指标;代表董事会特征的董事会规模 (SB) 、独立董事比例 (ID) 以及领导权结构 (LS) 三个指标;代表管理层激励的管理者持股 (MS) 指标。

4. 产业环境指标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其度量的难度。

企业面临的产业环境约束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在经营业绩的影响,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未来的预期。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ZCR) 与投入资本回报率 (RA) 两个指标反映产业环境约束对企业过去的影响, 用资本支出比 (CA) 与净资本支出比 (NCA) 两个增长指标反映企业对未来环境的预期。

结合研究需要, 本文还选取公司规模即总资产 (TA) 、杠杆率 (LE) 以及公司上市年数 (AO) 几个控制变量, 变量的详细操作定义如表1所示:

(二) 样本与数据

本文农业上市公司的界定以中国证监会2010年颁布的《指引》为依据, 农业上市公司为《指引》中A农、林、牧、渔业类A股上市公司。选取在2004年12月31日及其以前上市的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 剔除数据不全以及数据奇异的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 (CSMAR) 、巨潮资讯网 (www.cnifo.com) 以及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 研究变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 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关系分析

以多元化测度指标为被解释变量, 以产业环境、公司治理指标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为公司总资产对数以及公司上市年数的自然对数,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均显著相关, 与假设1和假设2一致。反映产业环境两方面指标,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盈利能力负相关, 与反映增长机会的净资本支出比正相关, 与资本支出比负相关, 多元化与增长机会相关, 但不一致, 可能是资本收入比重较大, 以至资本支出与资本净支出相差较大的原因, 可以认为多元化与增长机会正相关。

多元化程度与公司治理指标关系方面,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反映股权结构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股权制衡度负相关, 与实际控制人性质负相关, 与假设2a相符。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管理者持股负相关, 与假设2b相符, 并且结论是稳定的。其多元化程度与董事会结构的关系与假设不完全一致, 且不稳定, 可能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更多被大股东所控制, 其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实证分析总体上说明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与公司治理显著相关, 多元化受产业环境与公司治理显著影响。

表3中, 模型1为收入熵指数与产业环境指标回归;模型2为收入熵指数与公司治理指标回归;模型3为收入熵指数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指标回归;模型4为收入赫芬达尔指数与产业环境指标回归;模型5为收入赫芬达尔指数与公司治理指标回归;模型6为收入赫芬达尔指数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指标回归。

产业环境影响的时间因素, 所有模型中产业环境指标滞后一期数值。

(二) 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关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 从表4的模型1、2、5、6可看出, 若把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 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为负, 且结论稳定, 与以前研究一致。根据Hausmantest的内生性检验, 在模型1、2、5、6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0、0.000 2、0.000 5、0.00, 均小于0.01, 故认为解释变量 (EI、HI) 存在内生性。对模型1、2、5、6用两阶段法估计, 结果如模型3、4、7、8。从模型3、7可以看出, 多元化程度 (EI) 对资产收益率 (ROA) 影响为正, 对净资产收益率 (ROE) 的影响为负, 但均不显著;从模型4、8看出, 多元化程度 (EI) 对资产收益率 (ROA) 影响为正, 在1%水平上显著, 对净资产收益率 (ROE) 的影响为负, 但不显著。故认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具有内生性, 其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或影响为正, 即其多元化不会减损公司绩效。

模型1为公司绩效 (ROA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EI指标) 的回归;模型2为公司绩效 (ROA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HI指标) 的回归;模型3为公司绩效 (ROA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EI指标) 的二阶段回归;模型4为公司绩效 (ROA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HI指标) 的二阶段回归;模型5为公司绩效 (ROE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EI指标) 的回归;模型6为公司绩效 (ROE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HI指标) 的回归;模型7为公司绩效 (ROE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EI指标) 的二阶段回归;模型8为公司绩效 (ROE指标) 与多元化程度 (HI指标) 的二阶段回归。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以及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绩效进行了经验分析, 结论与建议如下:

(一) 结论

1.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紧密相关

本文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进行经验分析表明,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产业环境、公司治理显著相关。产业环境方面, 多元化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与增长机会正相关。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以及其他行业的增长机会促使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谋求资本最大收益。公司治理方面, 第一大股东比例越低, 股权制衡越差, 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以及管理者持股越少, 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 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公司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多元化程度, 可能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被控股股东控制有关。

2.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为内生, 没有出现多元化折价。

通过Hausman检验, 论证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内生性, 并基于产业环境与公司治理, 构建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模型, 得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或影响为正的结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手段, 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多元化至少不会损害公司绩效。

(二) 政策建议

表面上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减损了公司绩效, 研究表明其原因不在于多元化战略本身。多元化战略本身是受产业环境、公司治理影响, 多元化是公司对内外部环境的反应。所以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使其专业化经营, 应改善农业产业环境, 完善公司治理。

1.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的产业环境。我国农业基础建设落后、土地资源紧张、产业政策的不协调以及其固有的投资经营环境较差等因素, 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这使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低下, 行业增长受限, 资本的逐利性驱使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寻求新的增长机会。政府应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土地制度、农业科研管理等制度上加强创新, 改善农业投资环境, 使农业产业有利可图, 为农业上市公司专注于农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 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上市公司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引导上市公司对农业的投资。

2.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不完善的公司治理导致的代理成本是多元化折价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多是国企改制而来, 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 内部人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进行多元化经营农业上市公司应引进战略投资者, 加强股权制衡, 避免控股股东控制公司的情况。完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使管理者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监管。最后, 完善管理者的薪酬制度, 把管理者利益与公司业绩联系起来。

3.多元化战略本身并不会损害公司绩效, 应鼓励条件成熟的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并购, 以扩大公司规模或延伸其产业链, 提升公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熠, 黄祖辉, 邵桂荣.非农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财经研究, 2007;10

[2].彭熠, 姚耀军, 邵桂荣.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成因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2

[3].徐雪高, 沈洁, 季牡青.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及其成因分析.农村经济, 2008;2

[4].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孟昕译.战略与结构.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5].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6].蔡昉.“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6;1

[7].林乐芬.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 2004;6

[8].杨林, 陈传明.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7

[9].赵晨光等.农业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变动的关联分析.财会月刊, 2010;3

[10].董淑兰, 戴蓬军.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意愿研究.财会月刊, 2010;30

多元化公司 篇2

软文传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网络危机公关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实际的企业危机公关、品牌维护、网络营销推广、问题,通过长期的实战经验积累,it科技www.guhongtao.com分享一套高效率的流程化和科学化管理操作模式,该模式可以更快速有效的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营销、网络危机公关服务。

在电子商务的竞争,特别是sem营销推广的费用越来越高。所以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寻找更有效,更省钱的推广方式,如现在火得不得了的seo,但seo只适合锦上添花,却不太适合雪中送炭。

现在做电子商务的越来越多了,但凡是有那么一点经济实力的企业或者工厂,都会招那么三五杆枪,开展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再像当年那样,平台搭建出来,花点小钱推广,再配合一些线上/下活动一推就会吸引一大批的用户来消费。

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推出,首先是要做自己的平台及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如:刚荣获“2010最佳珠宝购物网站”的戴维尼珠宝网,全球排行第一的特劳特咨询公司在为戴维尼确立战略定位:花同样的钱,买更大的钻石,

这十一个字平均每个字花费了二万块人民币,同时,戴维尼公司买下了520.cn 的域名,意思大家都懂的。对于戴维尼这样的公司,sem当然投了不少,但他们的软文营销也从来没放松过,因为软文营销对企业网站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他能利用门户的影响力为企业带来口碑和美誉度,具有被消费者容易接受等特点,是继seo、sem营销后第三大营销推广手段。

那么,怎样做到才能让软文营销推广得淋漓尽致呢?

1、善于抓住热点,利用当前的热门时间做软文营销推广。

2、软文内容:软文标题的策划、标题要新颖,让人一看就要过目不忘,充满诱惑;产品功能形象化写作语言通俗化善于运用新闻惯用词汇;尽量引用数据、图片。

3、软文的形式:软文写出来是新闻访谈第三方评论更让用户容易接受。

4、软文的发布频率、发布时间、发布栏目、发布数量。

5、软文的发布要有平台的针对性,没条件的最少都要一周一软文,一次发布五个平台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到软文的传播率和覆盖率。

多元化公司 篇3

摘要:农业上市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因源于自身的产业背景和行业特性。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风险控制应遵循核心领域与多元化经营的协调,采取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适度多元化战略的指导原则。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农业上市公司应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立足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注重多元化后的整合。另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监管。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风险控制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及其子行业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农业在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贡献。然而,农业发展不足却明显成为中国国民经发展的“短腿”,投入不足又是中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突出问题。中国农业发展不足的现实,成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取向的最大产业背景因素。从中长期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可以看到,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造成了农业发展严重不足,发展过程中对农业与农民相对微薄的投入和政策补贴,未能对农业与工业均衡发展产生实质性效力,而且政府还通过直接税和间接税(即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方式从农业、农村攫取剩余资金,为工业化提供积累。同时,农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部分出口换取的外汇及通过食物品种调剂积累的资金并未投向农业支持自身发展,而是投入到工业领域。据估算,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以各种形式实现的农村资源向城市的无偿转移,归纳起来大约在6000亿元~8000亿元。即使到现在,这种农业和农村资源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也没有扭转过来。这些使得中国农业长期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考察1978年之后的中国农业发展可以看到,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20多年的农业市场化改革消除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存在的条件,促进了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金融部门信贷资金为支柱、农村集体和农户投入为基础的多元资金投入新格局的形成,并由此导致农业直接和间接投入的增加,进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但从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流出和流入的比较来看,直到21世纪初,对农村的征税(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以及对乡镇企业税收的总和)仍然大大高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农村总存款远远高于农村总贷款,这意味着农业和农村资金仍然在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净流出。农业上市公司对于为农业发展筹措资金、促进农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受前述背景因素影响的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现象却甚为严重,且其中超过半数的农业上市公司向非农行业拓展,而实行相关多元化的农业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国内许多学者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没有实质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给农业上市公司经营带来了风险和绩效损失,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目标并未实现。基于此,笔者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多元化经营战略选择的风险控制机制。

二、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弱质性和资本逐利性的矛盾是农业上市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根本原因

农业属于低效产业,其经营业绩受自然环境、消费取向等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抗风险能力也较弱。而以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农业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农业弱质性的影响。然而,作为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发展起来的企业,农业上市公司的根本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回报,这是资本逐利本性所决定的。资本逐利本性要求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资金迅速见效,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大的利润。农业天生的弱质性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处于矛盾中的农业上市公司,为了保证一定的收益水平,选择从农业基础性投入中“退出”,转而积极寻求投资于短期内即可见效的非农行业,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二)主业难以“做大做强”是农业上市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而言,中国农业上市公司都是小公司,股本和规模都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许多企业缺乏具有资本运营能力的企业家和财务管理人员,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积累这种传统方式,而非兼并、收购、控股经营等现代方式进行规模扩张,难以“做大做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农业企业重组而来,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导致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差,科研意识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农业上市公司主业“做大做强”难上加难。

(三)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借助农业“壳”资源,谋取便利和优惠政策

借助农业“壳”资源上市,农业上市公司能获得诸多实质性的好处,比如搞新产品开发时容易争取到开发资金和开发费,容易争取到所得税优惠,能很好地解决公司遗留问题等。在中国,无论上市方式是审批制还是核准制,“壳”都是稀缺资源。借助农业“壳”资源上市,不仅能实现上市融资目的,而且能“合法”地谋取到更多便利和利益。

三、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风险分析

当企业在主业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依托实现规模扩张,或者在企业无法选择合适的领域而有意分散投资风险,或者企业从产品(行业)生命周期出发为延续生命线而涉足新领域等,企业均会考虑多元化经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企业新的利润源泉与增长点,有效分担企业生存风险,延续企业生命周期。正如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多元化是一种战略,没有好坏之分,正确的多元化使企业的业绩与高度集中、单一技术或单一市场的企业绩效媲美,错误的多元化使企业在错误的行业中高度集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现实中的多元化经营风险多来源于盲目的多元化或者低效的多元化。

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资源分散的风险(影响主业发展的风险)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需要重新分配企业的现有资源,资源的分配容易形成“撒胡椒面”现象,使得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经营领域,既不能继续发展主业,也不能在新的经营领域有所作为,从而影响主业的发展,这一点在主业竞争优势不显著或正在逐渐形成的企业中表现得更明显。

(二)企业资金筹措的风险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并集中表现为对资金的需求。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企业便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一旦企业不能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便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企业资金的使用是有代价的,即存在着资金

成本,而企业的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企业筹集资金规模的扩大而不断上升,因此,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会带来能否筹集到企业所需资金及资金成本上升的风险。

(三)企业跨行业运营的风险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进入新的经营领域,而新的经营领域对企业来讲,意味着开发新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使用并创新技术,因此,企业将面对陌生业务能否有效运转的风险。

(四)企业跨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要面对多种产业和多个市场,将形成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难度,特别是给企业经营决策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四、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风险控制机制

(一)总的指导原则

核心领域与多元化经营的协调,采取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适度多元化战略。核心能力是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只要培育出了核心能力,企业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多元化扩张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过犹不及,多元化经营也不例外。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要把握“度”,在核心能力基础上进行适度扩张,这样才不至于过度分散企业的资源。

1、多元化扩张前的核心能力基础

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是必须在原有领域内已经站稳脚跟,如果企业原有的经营领域都不能守住,再开辟一个市场,就会“腹背受敌”,疲于奔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扩张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识别自身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自己在现有市场中哪些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好,自己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存在于管理、技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还是其他方面,然后才能将核心能力用于竞争以获得竞争优势。其中,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核心能力,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是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基础,核心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企业顺利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其次,分析要进入的新业务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需求情况。企业多元化进入一个新领域,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不同的业务对企业核心能力的需求不同,一些业务需要相近的核心能力,而另一些业务则需要完全不同的核心能力。而且,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会同时争夺企业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当分析要进入业务对企业资源及核心能力的需求以及企业是否拥有该种资源及核心能力。在企业拥有剩余资源时开展多元化经营成功率较高。第三,企业要分析自己所缺少的资源和能力,对于这些能力,企业是要自行开发,从其他企业中获得,还是通过制定新的行业竞争规则而跳过该种资源或能力。同时,企业要考虑新业务的发展是否会使企业的战略资源和能力受到削弱。第四,企业在新业务中能否获得竞争优势,该种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如何。企业应当考虑,在新市场中,在与竞争对手的游戏中,企业能否赶超它们。第五,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业务所必需的管理能力。由于不同的业务所要求的技术手段和营销手段不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在管理模式上企业不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企业要分析是否具有在新领域进行经营的管理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企业达不到相应的管理水平,企业多元化经营将会导致管理混乱,甚至会出现管理失控。第六,企业应当考虑多元化是否会破坏原本一体化的战略资源。许多企业在将其战略资源引入到新市场后却遭到失败,主要是因为多元化将企业原本一体化的战略资源拆散了,破坏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中很多资源只有相互依赖才能发挥出其效力,如果多元化需要拆散本该集中在一起的战略资源,那多元化往往会使企业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样的多元化是不可取的。

2、多元化经营的“适度”

由微观经济学边际分析理论可知,企业利润最大化产量点位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即MR=MC。同理,多元化经营最优程度位于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相等的点。(1)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收益。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收益(MR)是指企业由于进行多元化经营而带来的整体收益的变化。多元化能使企业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费用、充分利用剩余资源、抓住诱人的发展机会、获得范围经济等,这些都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增大,边际收益呈下降趋势。正如蒙特格利所说的,打算多元化的企业开始时将其剩余资源用于它可进入的最近市场,如果资源仍有剩余,企业会进入更远的市场领域,但是,当这些资源用于更远的领域时,他们将失去竞争优势而获得较低的租金,这意味着随着企业多元化发展,其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将趋于减少,即多元化的边际收益与多元化程度之间是反向关系。而且,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高,企业非系统风险会随之提高,导致企业整体经营风险提高。(2)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成本。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成本(MC)来自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能力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首先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滞后所产生的成本。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家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家或决策者越能尽快弥补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能力的需要与能力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使企业顺利进入多元化领域。其次,由组织结构的变化所产生的成本。企业多元化经营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进行适当的分权,以增加组织的灵活性。但是,分权管理模式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而且,分权式管理中存在更多的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企业的监管成本会相应提高。再次,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高,高层管理者做决策所需信息的获取将更加困难。多元化水平增加将使来自于基层的信息不足或扭曲,从而产生经营成本。以上所说成本会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多元化边际成本与多元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多元化经营的“度”。1995年,马其茨(c.c.Markides)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研究证实,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多元化水平,他通过边际分析指出,企业最优的多元化水平是企业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之处,企业只有达到最优的多元化水平,才能取得最好的经营绩效。为使企业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利润最大,企业应当在MR=MC处进行经营。

企业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进行适度多元化发展,才能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获得多元化扩张的成功,赢得竞争优势。

(二)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农业上市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能落到实处,使进入上司公司的资产完全按“企业法人财产权”管理。此外,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努力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营造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环境,建立和完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高级管理人员考核

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管理者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

第二,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金瓶颈问题。农业类上市公司大部分具有自然资源的垄断优势,但开发成本较高,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如果引入战略机构投资者,可以为公司提供开发资金,同时,也可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

第三,立足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对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农业上市公司来说,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农业上市公司的利润源泉和生存基础,也是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前提。因为多元化意味着进入新领域;由于缺乏新领域必要的知识、信息和专长,进入风险往往较高,至少要承担比在熟悉的主营业务领域更高的风险,加之企业不可能在新领域迅速取得可观的回报,以平衡新领域的高风险,所以,多元化经营之初格外需要稳定的保障和雄厚的实力支持,这不仅是多元化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农业上市公司避免因多元化风险而受到致命打击的客观要求。如果主营业务经营状况不佳,农业上市公司不仅缺乏足够的资源存新领域建立新优势,甚至会使原有经营领域受到牵连而直接威胁到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所以,主营业务领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主营业务的增长机会已经明显消失的情况下,多元化才有可能成为有意义的战略选择。那么,如何巩固并加强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农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多元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成功的多元化经营应是企业核心能力与市场机会的良好结合,企业若是没有考虑其核心竞争力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不但新业务难以取得成功,其原有主业也有可能被削弱,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损,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积累、保持、运用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根本性战略。目前中国的农业上市公司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注重多元化后的整合。多元化战略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多元化进入的方向及进入的方式是否正确,还取决于多元化进入以后不同业务之间的整合。因为产业吸引力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即使是经过缜密考虑的多元化战略,也可能在运作过程中偏离计划,导致经营业绩不佳或整体协同存在问题。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后,要对企业全部的业务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重组。企业需要分析哪些经营业务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形成整体协同效应,而哪些经营业务已不代表企业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制约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需要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不适合的经营业务进行重组,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部门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监管

1、加大对农业的基础性科研投入

农业基础性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很大社会效应。而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农业科技开发见效期长,不愿主动承担农业研发成本,大都对内较少进行基础性研发投入,所以,中国应该学习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业的基础性科研投入,补充农业上市公司的投入“缺位”。另外政府在给予农业上市公司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开发,给企业以技术支持。

2、给农业投资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吸引资金向农业产业转移

农业上市公司虽然正在享受着多项优惠政策,却普遍由于投资农业这一弱质产业而利润率偏低,导致本已承诺投资农业的募集资金流向非农产业,如果国家能够给农业投资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农业投资的利润率得到提升或相当于非农投资的利润率,农业上市公司必然不会再冒各种风险和争议进行非农扩张,更多资金将会被吸引到农业投资上来。

3、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三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上市公司共48家。农业上市公司属于农业行业的优质群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阶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应优先投入到龙头企业,根据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对龙头企业给予进一步的政策倾斜,更好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比较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先锋带头作用,促进农业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农业行业的发展,增强农业投资的吸引力。

4、加强政府协调服务功能,引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加强的环境下,农业产业内部仍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方式形成区域分割的畸形市场,政府应发挥协调服务功能,打破地方行政性垄断或限制,形成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市场格局,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尊重上市公司自主决定募集资金运用、资产重组等活动的前提下,政府对募集资金投向应该有所作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对农业上市公司资金的募集和使用进行产业引导和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制定限制资金投向的相关政策并进行监管

农业上市公司虽然“背农”却无相应制裁并仍能享受着相应的优惠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纷纷效仿,“背农”问题愈演愈烈。所以,应该从政策上制定农业上市公司资金投向的有关规定,按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和农业各子业(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实际情况制定比例,同时证券市场应该进行严格监管以确定农业上市公司将一定比例的募集资金投向农业产业,才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

股权多元化与公司治理效率 篇4

一、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效率

1、国内外典型股权结构及其比较

所谓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制企业中不同性质股权的数量、所占比例及相互关系, 包括股东属性、控股权归属、股权比例分布、股权流动性状况以及股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股权集中度的不同可将股权结构分为高度集中型、过度分散型和适度分散型;按照控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控股型、法人控股型和家族或个人控股型。这些各异的股权结构的形成存在着诸多原因,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企业组织结构、历史政治因素等是影响股权结构的制约因素。比如法律因素, 英美法系下金融监管严厉, 对于投资者法律保护相对健全, 国家立法限制商业银行持股以及设定个人持股限制反对垄断, 从而使得英美国家股份制企业持股分散, 呈现分散型的特点;相反日德等国对于金融机构持股和股东持股没有严格比例限制,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东南亚国家股权结构则较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多呈现“金字塔”式。对于我国而言, 股权结构一定程度上受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

以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 股份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 股票种类繁多。按照上市区域可以划分为A股B股和H股, 三种股票可以各自在相应的股票市场流通, 但是由于股票流通的市场彼此分割, 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价格;按照产权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股等。这种复杂情况来源于我国特殊的政治历史因素, 从整体上看, 主要呈现如下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过度集中, 并且大股东之间存在较大的持股比例差异, 即呈现“一股独大”现象, 我国股权结构中存在着股权不平等的现象, 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大多是在公司改制时按照净资产折价而来, 社会公众股则是在证券市场溢价发行定价得来, 两种产权不同的股份体现着价格差异。另外, 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前, 我国股权结构还存在流动性差等问题。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

国际学术界对于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方面并无明确一致的实证结果。国内研究结论倾向于认为国有股集中对于企业价值会产生负面影响, 法人股多元化则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Berle和Means (1933) 认为股权分散导致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Jensen (1989) 认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会导致公司治理系统失效, 产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许小年 (1997) 通过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国家股比重越高的上市公司效益越差, 法人股比重越高的公司效益越好的结论。朱武祥则认为“仅仅简单得从股权结构角度考察公司治理质量并不可靠, 股权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价值的关系即使统计上显著也难以简单推出多元化的法人股权结构的政策倾向”。

二、不同股权结构及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1、英美国家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国家股权结构普遍具有分散性,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持有绝大部分股份, 在这种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下, “搭便车”的心理使得中小股东较少的参与公司内部治理。而且英美国家资本市场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 也使得英美国家公司内部治理弱化, 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公司治理组织结构采用单层治理模式,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共同组成相互制衡的权利机构。相对弱化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以激励机制为主, 内部监督机制为辅。为了尽量减少股东与经理人员的利益冲突, 公司采用各种管理者激励计划, 促使经理人员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以及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约束等。英美有着发达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公司可以在该市场寻找自己适合的高级管理人员, 而且人力资本的风险具有不可分散性, 相对于股东, 管理者属于风险规避者, 因此这也形成了对于管理者的约束。英美还拥有活跃的控制权市场, 公司业绩不佳、股价较低时, 常常会面临被竞争对手收购的威胁, 为了避免失业, 他们会努力工作避免公司被兼并收购。这些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营, 保证了股权高度分散的英美公司治理有效运作, 不仅较好地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 也提高了公司价值。这就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股权高度分散下的治理模式。

2、日德国家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模式

与英美不同, 日德两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 而且交叉持股现象普遍。主银行制度下, 日本的银行成为主要股东并拥有控制权, 它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债权人, 实质是公司的核心股东。法人相互持股是日本股权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 公司法人之间相互持股形成一种不轻易出让股权的稳定形式, 破坏了股票市场的流通性, 因此日本不存在有效的控制权市场。德国则是双层董事制度, 即监事董事会和经理董事会。监事董事会相当于英美国家的监事会, 经理董事会对其负责, 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职工参与, 这种职工参与制对公司经营者起到了一定的监督约束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层级治理中出现的代理问题。不同于英美发达的外部治理, 德国集中而稳定的股权结构同样造成了德国股票市场不发达, 难以通过股票市场价格机制和控制权市场对公司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这一点与日本情况相同。

综上所述, 股权高度分散、证券市场高度发达、投资者法律保护健全的美国, 形成了外部治理机制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 因为前述因素弥补了高度分散化股权结构带来的内部治理的不足。日德的以企业法人和银行治理为主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与其集中的股权模式和高度发达的银行融资体制相适应, 同时弥补了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不足。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一定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与其股权结构、外部证券市场等内外部环境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哪一种治理模式是最有效的, 我国也无法套用任何一种定式作为自己的公司治理模式, 因为我国国情不同于上述任何国家。

三、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与股权多元化关系分析

朱武祥主张股权多元化者假设多元化股权能够形成股东民主主义, 有助于对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进行制衡, 减少和防止管理层浪费自由现金流的管理决策行为。但是这种假设显然不能在各种情况下成立。就像寻找最优资本结构一样, 实践中没有最佳股权结构的定式, 而且股权多元化还可能使得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激化。我国股权结构的确存在弊端, 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效率。但是一味强调股权分散化多元化,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因素众多。英美股权高度分散, 但是欧美拥有强有力的外部治理机制, 起步早、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 完善的经理人市场, 活跃的控制权市场, 从而弥补了相对弱化的内部治理机制, 解决了股权高度分散带来的内部控制人问题。这些都是我国尚不具备的条件, 我国对于投资人法律保护不健全, 外部治理亟待发展完善, 因此股权分散后带来的内部人控制 (事实上已经存在) 、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将会引发新矛盾。

股权分散会引发内部人控制问题, 那么在投资者保护不力的情况下, 股权集中似乎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替代机制, 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是“一股独大”导致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例如控股股东利用信息和决策优势, 选择有利于自身的股利分配政策。1990年深交所成立以来,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经历了由高支付率到低支付率, 再到高支付率的变化。控股股东具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强烈动机和能力, 那么缓解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便成为我国改善公司治理的关键。

“一股独大”或者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和股权分散都有一定的弊端, 都会造成公司治理效率不佳, 都可能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一股独大”并不是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作为国家代理持股现象在欧亚都普遍存在, 并非中国特有。“所有者缺位”称为“所有者行为存在障碍”更为合适 (郎咸平) 。民营化和股权分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股权分散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随着控制权市场和并购市场的发展, 股权又将会出现集中趋势。

四、相关政策性建议

首先, 应根据我国目前股权结构的普遍特点, 强调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信托责任。我们过多强调激励的刺激作用, 企图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促使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趋同, 却忽视了管理者作为受托者应尽的责任。因此, 经理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受托责任至关重要。另外, 加强监管、增强信息披露也会形成对于管理者的约束, 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 我国亟待建设一个如欧美一样发达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 因为这两个市场会增加经理人员违规成本, 形成“真实的威胁”。

其次, 要提高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评价机制, 并将其与证券市场变现相联系。公司治理绩效是指公司治理的业绩和效率, 它反映公司治理的效果, 目前实务界主要使用某些关键财务指标加以反映。例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托宾Q比率 (权益市场价值+债务账面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 等指标比率。显然这是一些会计指标, 人为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就会影响会计数字, 从而无法完全真实公允反映公司的业绩, 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同样, 当这些会计业绩指标与管理人员薪酬相联系时, 就可能会出现报表粉饰甚至于财务欺诈的情况。可见, 引入一套系统有效评价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南开大学提出了公司治理计分卡 (CGSCnk) , 这一种应用性的公司治理评价诊断工具, 主要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成本、治理绩效、控股股东行为和利益相关者等维度来评价公司治理状况。CGSCnk可以视为治理层面的绩效评价系统, 实现公司治理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的结合, 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成为“可视化”的信息语言, 信息使用者也可以直观地使用该指数评价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这样, 一直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脱节的股票市场就可以从股价的变现反映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雷: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管加强: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公司治理[D].山东大学, 2006.

[3]李德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 2006.

多元化公司 篇5

□尹喜恩 许昌大林市政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化工产业的严峻态势,提出了化工企业多元化的必要性。然后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接下来以A集团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多元化的历程以及围绕核心主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多元化的成功经验。最后全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相关多元化 互补 协同效应

一、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

我国化工产业与世界化工产业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化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中低档产品较多,附加值低,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差,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近年来,国外大型化工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步蚕食渗透我国化工市场,特别是面对我国化工行业各自为战的态势,其通过上下游化工市场一体化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一些重要化工行业的制高点。我国小型化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是发展还是灭亡,如何发展成为摆在我国小型化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化工行业由于其技术特性,是“天生的”多元化行业。小型化工企业如要生存和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对小型化工企业来讲,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及严峻的竞争形势,应该选择怎样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样对待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处理好两种经营策略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学术界对于多元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Nathanson和Cassano(1982)研究认为,多数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发生在相关业务领域。多元化经营业务必须与类似的生产技术或类似顾客两个方面中任何一个相关。尹义省(1999)认为对中国的民营企业集团来说,应该采用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广泛的创新和改进,利用民营企业集团所拥有的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形成一系列互补产品的相关多元化策略,即在核心专长和核心产业支撑下的有限相关多元化。胡维平(1999)研究了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他认为无论采用的是相关多元化还是非相关多元化,共同的条件是:(1)企业所进入的新业务领域具有较高的长期市场机会水平。(2)适当的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较高的或可接受的行业利润率。(3)企业的过剩资源达到了一定的充裕度。(4)具有较强的拓展经营项目的能力。季星(2004)则认为,将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具备的条件为:(1)企业必须拥有必备的资源和实力,包括人、财、物的连续投入能力,技术能力,生产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2)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必须与多元化经营程度和策略相适应。

A集团是小型化工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其发展过程中,实行以相关多元化为重点,附之以适度的非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走上了一条以核心产品为中心的相关多元化,环保节能的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小型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大的借鉴意义。

二、案例分析

A经贸有限公司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桐乡市,成立于1993年,主要从事化工原料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其经营的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产品曾畅销东南亚。公司经过艰苦的创业,和13年的奋斗与发展,现已经发展为主要以A经贸有限公司为首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集团公司,或者A公司)。

A集团公司下设:A电力电子公司,B制衣有限公司、B化工有限公司、C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A集团公司业务领域横跨进出口贸易、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纺织品、危险品运输等五大非相关领域,也即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目前A公司正在构建以化工原料生产的主要业务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战略重点就是以生产增塑剂为主的B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公司的主力公司。

1.A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形成过程

A公司最初成立以来传统上一直主要经营化工原料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的进出口贸易业务,业务一度达到东南亚。但受到此高额利润的诱惑,部分业务经理从A公司脱离,也开办公司从事DOP进出口贸易业务,和A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抢货源,抢客户,对A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A公司管理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最初的想法是根据公司的资源和能力,以及拟进入行业的行业前景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扩大利润源;同时整个公司由化工原料进出口贸易公司向多元化经营的现代集团公司转型。于是2000年,2001年,2003年相继成立C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A电力电子公司、B制衣有限公司和B皮革服装有限公司。

但转型刚开始并不十分顺利,这些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和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其中B皮革服装有限公司还因每月亏损上万元,经公司高层大力拯救后仍无望挽回颓势,最后不得不被迫关闭。其他公司均有盈利,但利润都比较薄。

公司高层面对这样的情况,痛定思痛。认识到,必须结合自己的核心能力,跳出激烈竞争的怪圈,走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才是公司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A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特点

2.1 外部开辟新的业务渠道,生产互补产品,变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

面对激烈的竞争,A公司高层管理者并没有决定在这一个业务上和竞争者比拼到底,而是转换思维,生产互补产品。A公司于2004年10月成立B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高级技术人才,生产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环氧大豆油(ESO);耐热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耐寒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DOS),耐寒增塑剂——癸二酸二辛酯(DOA),环氧脂肪酸丁酯(EBST)等塑料助剂。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对DOP并不构成替代、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因为这些化工原料和DOP一起构成了对聚氯乙烯(PVC)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填加剂。同时A公司还同意原来的竞争者从本公司进这些增塑剂的货,利用他们的渠道,从竞争关系转变为供应商与经销商关系。因此A公司开辟新的业务渠道,生产互补产品,变竞争者为合作者,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大。由于得当的应对,公司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并很快达到年产量全国第一,居于全国同行业龙头地位。

2.2 内部各个公司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本来是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导致利润稀薄,而进行的非相关多元化。A公司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变非相关多元化为相关多元化的道路。A公司在决定公司主业放在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环氧大豆油(ESO)等塑料助剂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其他非相关的公司对B化工有限公司有重要的支持、补充作用。比如:集团公司可以通过A经贸有限公司在纺织品进出口时开出的信用证额度来为B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化工生产线来融资;由

于环氧大豆油(ESO)生产线上的自动控制设备专用性非常强,市面上没有专门的设备,必须要自己研制开发。这时A电力电子公司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科研人员的科研攻关,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氧大豆油(ESO)生产线自动控制设备、自动检测设备为公司的顺利投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另外,环氧大豆油(ESO)生产线上工业废料甲酸盐,以及环氧大豆油等化工原料属于国家明令的危险品,而这些化工原料的运输必须用专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而公司拥有的C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正好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C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还是桐乡市唯一的一家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更是为B化工有限公司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B化工有限公司的做大做强也为其他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部市场。

2.3 业务多元化,管理一体化:充分实现协同效应

A公司业务虽多元化,但管理一体化带来的协同效应有:市场相关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A公司由化工原料进出口贸易商向化工原料生产商转型之所以比较顺利,就是因为首先公司高层充分利用原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以及在多年的在做化工原料进出口贸易时积累的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和对化工原料知识的掌握。其次重要资源能实现共享,比如不同经营领域可以分享专有知识、信息、分担融资成本,可以分享共同的销售网络、运输能力以及科技开发能力,可以合并价值链活动以降低成本等。

三、总结

公司实行多元化发展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就是公司 应当具有进入多个潜在市场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能力,即核心能力。正如GE前总裁韦尔奇说的那样,如果在一个领域做不了第一、第二,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实施多元化绝不能什么钱都想挣,什么产业都涉足。多元化发展的优势在于分散风险、获得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但是其前提是要以核心主业为基础,多元化经营才能发挥出这些优势。核心主业可以成为多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纽带,这是使A公司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益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A公司在塑料助剂方面的迅速做大做强,也离不开其他业务的互补性的支持。A公司的成功的多元化经营的经验值得其他中小化工企业深思与学习。

参考文献

[1]Nathanson.D.A and J.Cassano.What Happens to Profits When a Company Diversifies?

[J].Wharton Magazine,Summer 1982,19-26

[2] 胡维平.现代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高等函授学报[J].1999年6期:3-6

[3] 季星.重新审视企业多元化经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10期:50-52

多元化公司 篇6

总体上看,报告具有如下特点:

1、多元产业特点。中化集团自1998年进行成功转型,形成了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经营优势明显的五大产业。公司经过三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历程,成功探索出适合公司多元产业特点的报告模式和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社会责任业绩情况,在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大企业集团发布全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堪称先锋使者,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价值。

2、实质性强。本次报告增加了战略与治理,增加了与GRI报告指标体系索引对照,增加了报告信息量。报告通过战略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有机地联络起来,从而增强了报告的实质性。

3、可比性好。这份报告与上年报告相比,保持了结构上的稳定性。报告的五个方面,企业发展、客户服务、员工成长、安全环保和社会公益也是去年报告的主体内容,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理念和成效,从而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趋势。报告参考GRI指南编写,增强了跨行业的可比性,同时也增加了报告的国际性。

4、社会责任理念鲜明。报告中也较好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受人尊敬的伟大公司”以及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理解,都较好地反映了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深刻把握。

对今后报告编制的改进意见:

1、多元化产业特点还需进一步强化。在报告中五个产业得到了较好的阐述,但若进一步报告各大产业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将更有利于增加读者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认识和把握。在报告的主体部分都尽量按照产业结构统一展开,将更能加强报告的整体性。

2、国际业务内容尚需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国际业务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表现如何,是体现公司全球地位的重要方面。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化集团全球企业地位的状况和追求。

跨国公司员工多元化的招聘管理 篇7

“员工多元化指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在服从共同的组织理念的前提下,个体特质应保持一定差异。例如:性别不单一、年龄多层次、学历多层次、气质、性格多类型,各自具有一定的正当爱好或特长等。所有员工的能力与其岗位责任相匹配,兴趣尽可能与其工作内容相吻合。使组织成为年龄衔接、知识配套、学历互补、能级合理、心理相容、长短相济、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群体。”员工多元化可以分为表层多元化和深层多元化。表层多元化是直观的表象,比如性别、高矮胖瘦、教育状态、家庭背景、员工来源、收入状态和婚姻状态等;深层的多元化是指员工的潜质、价值观和经历等。表层多元化容易改变,但深层多元化则不太容易改变。

(一)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于性格、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问题的观察角度也有所不同,团队成员对异质信息进行交换与讨论,这种信息汇聚与整合使个体存在的偏见或信息不对称得到有效改善,从而起到纠偏作用;同时多元化的员工团队拥有更多的视觉,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产生“群体思维”。

(二)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

一支多元化背景的团队在接触多元化的市场时,能够展现出很大的优势。在面对一个特殊类型的目标顾客群体时,与目标群体具有相似文化的员工往往能够提出有针对的营销策略。百事可乐北美公司曾经开发了一项专门针对拉丁裔的系列无咖啡因的非碳酸饮料,而这个创意就是来源于进入百事可乐的拉丁裔员工。

(三)富有创新精神。

背景多元化的员工能够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激烈的文化交流中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在实践中,很多公司也发现员工多元化能带来更多的创新。据调查,美国著名理工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学生队伍的多元化,该校每年都会从世界各地招收优秀学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校本科学生中有42%是女性,6%非裔美国人,11%是拉裔美国人,28%是亚裔美国人,这种多元化的人才来源成为了该校持续走在学术前沿的基础。

二、员工多元化的招聘管理

员工多元化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劳动关系、跨文化管理各个方面多管齐下进行管理。招聘位于员工管理的第一关,事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多元化的招聘中,关键是要明确需要招聘员工在价值观、个性、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性,招聘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科学的方法测评应聘者这些方面的素质,进而确定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最终达到不同类型员工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创造高的组织绩效。

(一)招聘规划阶段。

1.企业的人才结构分析。

企业的用人之道应首先是要从人才结构上清晰、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承载企业的目标。人才结构关乎人力资源规划的成败及相关人力政策的执行。对人力资源招聘而言,人才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好地分析招聘需求,明确需要招聘员工的空缺岗位,所需的技能、学历、经验、个人特质等。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熟情况及应用目的,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人才结构分析。主要包括: 员工素质分析:如员工学历、性别、专业、年龄、工作经验、性格特质、职称;能力结构分析:如职称结构、能力层次、技能层次、职能等级等;人员变动分析:如离职率、调职、新人率等;员工来源分析:员工来源的地区分布等。

2.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竞争战略与人才类型的匹配。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发展以生产为导向,采取成本领先策略。人力资源部应为企业招聘开拓型且有潜力的员工。企业发展到成长壮大阶级,以营销为导向,采用质量领先策略,达到产品占领市场和员工高度合作的目的。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部应组织物色适应挑战性工作的人才。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企业的业务比较成熟,顾客比较稳定,收益也比较稳定,这需要一些偏好稳定生活的员工。同样,企业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也需要不同的人才类型与之相适应,这是因为企业的竞争战略决定着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

(二)招聘准备阶段。

1.招聘对象的素质分析。

在员工多元化的企业里,员工除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性,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很多员工多元化的企业不是最看中应聘人员的技能。一是对组织理念的认同。多样化的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工作作风和习惯等差异很大。性格类型各异,如果员工没有团队精神,不能认同统一的组织理念,就无法与组织融为一个整体,给组织带来的将是斥力而非合力。二是团队合作意识。由于多元化背景的员工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其团队凝聚能力比较低,容易导致组织涣散。因此,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克服各种障碍,凝聚团队整体的力量。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很重视员工的团队合作。日本NEC公司在过去的招聘中曾经把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作为首要考核指标。三是跨文化沟通技能。在跨文化的经营环境中,管理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跨文化的沟通尤为重要。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持有不同世界观、价值观、语言、行为的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相互理解和交往,因此跨文化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跨文化沟通,由于风俗习惯、行为举止、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会带来文化上的冲突,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2.招聘人员的素质分析。

由于人才来源的多元化,作为一个招聘管理人员,在招聘中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在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首先会根据招聘人员的素质来判断企业的好坏。作为员工多元化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具有文化的敏感性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并且必须了解或者愿意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愿意跟人去打交道。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必要的知识,是将不同背景的人组织在一起工作的基础。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管理人员还要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可以让不同背景的员工讲出他所需要的东西和他的看法。

3.多元化招聘渠道的设计。

为了招聘到多元化的员工,必须保证招聘途径应多样化。招聘应内外结合,因为内部提拔有助于鼓舞士气、增强凝集力、留着核心人才。外部招聘则可能带来新思维,二者皆不可偏废。此外,在招聘渠道上可以综合使用媒体广告、互联网、人才市场、校园招聘、猎头等。但是一般不推荐采用员工引荐,因为大多数的员工都偏向于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工作,而且员工引荐还容易导致“近亲繁殖”现象,这样不利于企业员工的多元化的发展。除此之外,与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将有利于招聘到多元化的员工。

(三)招聘实施阶段。

1.如何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广告要尽可能取消各种附加条件限制。如在大学校园招聘中,除特定的工作性质的规定外,不要在招聘信息中出现“限招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限招男生”等字眼,因为这样会排斥很多优秀的人才。企业招聘人员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凡自认为胜任岗位工作的人,都可参加应聘。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人才不拘一格”。

2.招聘宣讲。

招聘宣讲会是应聘者全面了解企业的一个平台。在宣讲会中,招聘人员会对企业发展历程、空缺职位、招聘要求、企业的文化作详细介绍。为了招聘多元化的人才,宣讲会应该突出公司以人为本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地位,因为这种企业文化是孕育多元化人才的土壤。同时也可以减少一些技能高而担心不能融入企业文化的应聘者的顾虑。

3.如何筛选简历。

为了招聘到多元化的员工,充分发挥应聘人员的创新意识,招聘人员应该取消对简历格式的要求,采取开放式的简历格式。在筛选简历时,招聘人员应该凭机会平等的原则,以员工的岗位技能为考核重点,不应带有种族、性别、地区、国籍、年龄、怀孕或残疾方面的歧视。

4.多元化的测评体系。

多元化招聘考核办法将围绕以上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为考核重点,综合采用笔试、面谈、心理测验、实际操作或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多元化的招聘中,除了考核应聘者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表现素质外,更要着重考查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相适应。同时,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也应该成为企业考察的重点。一是表象素质的测量。在多元化中招聘中,表现素质的测量包括应聘者的经验、教育背景、身体状况。这些素质大多数可以从应聘者的个人简历中直接反映出来。因此,招聘人员只需通过观察法和简历筛选就能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招聘要求。二是潜在素质的测量。由于潜在的素质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素质又不容易被直接发现,因此招聘管理人员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考核。包括价值观的测量、个性的测验、气质的测量、团队合作意识测验、跨文化沟通能力测评等。在团队合作意识测验方面,可以看应聘者在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学生组织、社团、志愿者协会,以及他们在这些组织里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在测量应聘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招聘人员可以设置多文化的交流情景,考察应聘者的交流能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应聘者的背景反映出来。三是有时根据应聘者具体情况的不同,管理人员还可以找到一些独特的考核办法。比如,“日本日产公司创办初期的办法是:快吃考核法 — 谁吃饭快就录取谁:大声考核法— 谁声音洪亮就录取谁: 扫厕所考核法— 谁不怕脏就录取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看似奇特的考核方法竟成为跨国公司招聘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特定的情况下,员工多元化的企业也可以综合采用这些方法。

(四)招聘评估阶段。

传媒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浅析 篇8

在实际操作中,传媒公司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活动过程中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给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防范多元化经营业务风险,有效控制和核算成本,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在财务管理层面是一个渐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试从事前主动介入、事中精准反映、事后必要监督的角度做一浅显的分析。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需要财务主动介入,编制合理预算并按权限审批,从而控制项目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涉税风险,促进利润指标的顺利实现。

(一)财务主动介入

财务参与多元化经营管理,不能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低水平状态,介入时机最好从项目立项开始,以便了解项目,熟悉项目,服务项目。传媒公司在进行多元化项目决策时,必须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参加决策的制定,因为财务掌握的过去和现在的相关信息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人员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财务角度积极主动介入传媒公司的多元化项目论证、决策,在经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计算项目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项目的现金流量等方面有所作为,避免后知后觉地被动服务。

(二)授权审批备案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有效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业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符合集团整体战略需求的多元化业务在给公司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市场风险。由于受自身能力、知识和信息等主客观条件的约束,使得企业难以对将要开展的多元化项目作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和判断,相应增加了经营的难度和风险。

为控制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风险,内控制度中应有董事会对总经理在业务活动中的权限规定的相关内容,根据活动的性质、规模大小等不同方面给总经理相应授权,对一般性的业务开展做出利润率的考核要求,如果涉及新型业务模式,还需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并备案。对外签署的合同,应尽量采用经法务部门起草审核的格式合同,明确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避多元化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

(三)编制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龙头”和基础性工作。开展多元化经营应在年度预算方案的基础上,由业务部门编制详细的项目预算,细化收入、成本、利润,一般项目必须达到年度总预算的平均利润率,个别旨在创品牌和扩展知名度的含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如利润率偏低则需提高审批级次。财务在复核项目预算时重点关注非正常性的支出,对大额开支要求提供详细的支撑材料,并与其他类似项目比照,在充分掌握多元化项目的市场行情、经营特点和可比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能动性。

在开展预算项目的成本分析时,对于可明显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业务,可以根据业务的性质加以区分。例如开展民乐及摄影培训活动,讲课费、场地费是固定费用,项目的边际利润为每位学员的学费扣除其固定的文具、餐饮等随人数增减而变动的费用,然后据此计算出边际收益和边际收益率,从而得出相应的业务量,以优化项目利润和利润率。对开展多元化业务活动时绑定广告、发行等传统业务的,可将不同的业务类型分解开来,区别对待。

(四)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本身就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项目的开展一方面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产生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成本费用,作为收入的减抵支出,另一方面业务流程的不同设计又会导致税负的不同。因此,财务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流程设计供参考和选择。

例如,对网络团购这一新业态进行税务筹划就很有必要。首先,在主营业务收入税种选择方面,采用网站组织有共同需求的买家向商家集体采购,事后网站获取一定比例的回扣作为收入,可以缴纳营业税及附加;采用网站联系货源,以团购的名义在网站上直接销售商品的形式开展,则需缴纳增值税。其次,在税收优惠方面,如果获得“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认证后向地方财政主管部门提出营业税或增值税返还申请,最高申请返还比例可为区一级留成部分的80%。又如“营改增”对传媒公司这类现代服务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在税收筹划上提出新的挑战,财务人员必须密切关注,使税收筹划在传媒新业务展开伊始就赢得先机。

二、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要按照预算报告的详细规划进行成本控制,精准反映收入和费用使用情况,及时确认项目的收入、成本,为事后结果提供及时的过程反映。

(一)精细化核算

通过各财务指标如资金周转率、收入同比增减幅度等直观地反映传媒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为了按照预算报告的详细规划进行成本控制,所有的多元化项目可以按核算项目来设立明细账目,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如果财务核算使用了ERP等信息化管控系统,可以将多元化项目灵活添加到收入、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中,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汇总并对照事前编制的项目预算报告进行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精细化核算还要求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应与项目收入匹配,必要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结转收入和成本,避免因收入、成本确认的滞后导致的财务报表数据大起大落,从而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二)刚性执行预算

分解细化的预算为多元化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但要使预算真正成为经营行为的硬约束,关键是要用强制的力量去执行。有时候在事前辛辛苦苦编制的项目预算不能成为业务的“硬约束”,一句“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借口就开脱了干系,最终无法根据预算来控制实际业务活动。其实,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力是有相互影响作用的,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也是造成预算准确性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规范预算执行和调整过程,可以培养刚性的预算执行意识,端正预算编制态度,逐步提高预算编制能力,最终完善多元化项目的事前控制。

三、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侧重于对结果与预算对比的分析研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编制多元化经营项目预算提供参考借鉴,确保公司价值最大化,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一)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分析除了能够帮助管理者评估公司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还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对预算目标执行的成绩与缺陷、经验与教训、差距与原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具体操作中,按照总体预算目标,可将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进行明细比对,找出差异较大的项目单独进行说明;对周期性发生的业务,可对照以前业务的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运用财务预算评价体系对项目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状况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定量分析了解项目的费用控制是否理想,进度控制是否合理,避免单一指标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弊端和不足,为期终的绩效考评积累资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完善闭环管理体系

多元化经营的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的系统化过程,即确定预算方针目标、具体编制预算、监督预算实施、分析反馈预算结果。同理,财务分析与财务控制、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一起构成财务管理的循环体系。之所以重视项目的事后监督,是预算控制和财务管理的需要,通过事后监督考核,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便于决策部门掌握多元化项目整体完成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积极向业务部门反馈,形成并完善闭环的项目管理体系。

总之,传媒公司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活动,贯穿于业务开展的始终,渗透于传媒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财务管理环节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事前控制为事中管理提供依据,事中管理为事后分析提供保证,事后分析又为下一次的事前控制提供了借鉴的基础。传媒公司和其他企业组织形式一样,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操作中,应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特点,灵活运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方法,做到事前主动介入,事中精准反映,事后必要监督,让财务管理落到实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传媒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在传媒公司多元化经营业务越来越普遍的今天, 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防范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 有效控制和核算成本,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本文尝试从事前财务主动介入, 事中精准核算反映, 事后加强监督、完善闭环管理体系的角度做一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多元化经营,传媒公司

参考文献

[1]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梁东尧.报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青年记者, 2009 (15) .

多元化公司 篇9

一、海尔的多元化案例分析

(一) 海尔多元化进程

根据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与主业相关程度, 可以将海尔的多元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关多元化阶段, 在该阶段内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紧紧围绕家电领域, 通过以制冷技术为核心的同心多元向白色家电领域全面扩张, 之后以白色家电为突破口实现经营范围的全面覆盖。第二阶段, 非相关多元化阶段, 该阶段海尔通过向与主业关联度很低的其他产业扩张, 实现海尔集团在各个领域的涉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 海尔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1. 财务指标

虽然海尔的多元化产业扩张主要集中在1996-2005年, 但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跨度较长, 且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状况在不断变化当中, 因此为充分了解海尔多元化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 本文选择1996-2011年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 可以看出随着其多元化的不断推进, 海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十分显著, 股本不断扩大。而相比之下, 海尔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却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波动的状态, 1992-2001年呈现出较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 而2002年开始却一路下滑, 直至2006年跌至最低点, 而2007年开始又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 盈利水平提高显著。同时, 虽然海尔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 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海尔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02之后剧烈下滑, 直至2007年之后逐渐恢复, 并在此之后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增长。

2. 指标分析

通过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海尔的确做大了自己的企业蛋糕, 扩大了企业规模。然而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表现为小幅增长后进入下跌通道, 尤其是2007年之前, 逐年下降几乎跌回10年前的水平。但2007年之后, 各指标表现呈现逐年好转态势。其变化呈现该种趋势原因主要有:

第一、通过多元化进军新行业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与收入, 但是随着新进行业风险的出现、竞争的加剧、行业利润的摊薄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效益的逐渐减弱, 企业的利润反而呈现出减少的态势。

第二、相比2001年之前的多元化而言, 此后海尔所进驻的行业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程度较低, 虽然这些非相关产业从总体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 但是由于行业跨度过大、经营管理成本较高, 这些业务的开展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 反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减损。

第三、海尔在2003-2005年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适度调整, 并通过海尔电器的在港上市为企业多元化建立了海外融资平台, 且随着投资回报周期的到来以及2007年经济环境的整体繁荣, 海尔在2007年之后资金流相对宽裕, 各项业务指标有所好转。

综上可知, 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海尔的规模扩张明显, 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攀升, 且从总体上来看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 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其非相关多元化的集中进行阶段即1996-2005年, 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指标表现不尽如人意, 甚至一度回落至初期水平, 且尽管2007年之后指标逐渐回升, 但是较其规模扩大幅度而言增幅较低。同时, 根据海尔在报表中所列示的收入来源可以发现虽然海尔涉足多个行业但是其主要收入仍是靠冰箱与洗衣机, 由此可见, 较之相关多元化海尔的非相关多元化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流入。

二、非相关多元失败原因

(一) 原先优势未能持续

1. 生产模式优势无法持续

就已经建立起的生产模式而言, 海尔已经具备的模式与其新进驻行业显得格格不入。以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电脑行业为例, 电脑公司普遍采用了“接单生产”的模式, 这种模式, 家电产品采用的大规模流水作业和管理将难以适应。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有效地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和采购成本, 但提高了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

2. 客户忠诚度无法持续

就客户忠诚而言, 海尔给顾客的感觉更多是家电制造商, 其以“组装商”身份进入更多归于高科技产品的米色家电就显得尴尬。巨大的行业跨度使海尔在家电业做出的成绩积累的信誉很难荫蔽其新涉足行业。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单纯的认为海尔冰箱做得好, 海尔手机就一定做得好。

3. 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持续

就人力资源而言, 由于行业跨度太大, 已具备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完全陌生的产业环境。特别是对于金融、医药、电脑这样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海尔几乎成了门外汉。

(二) 未能在新产业领域内形成新的竞争力

波特的《竞争优势》告诉我们, 进入新市场, 企业要具有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如低成本或者特异性优势。

而事实表明, 由于行业跨度过大, 海尔之前积累的经验在新产业领域内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海尔也未能在新领域创造出新的适应该行业发展的新的闪光点。单纯想凭借自己做白色家电建立起的行业龙头地位在其他领域一举夺魁, 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总结及建议

海尔的例子告诉我们, 企业进入非相关行业的风险是很大的, 失败的多元不仅不会提高企业价值, 反而会侵蚀企业已经积累的宝贵财富, 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应当谨慎而行。

当然, 企业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并没有定论。毕竟,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家电业来看, 海尔与美的走了多元化, 虽然有众多问题, 但是给企业带来的规模的扩大收入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而相较之下, 心无旁骛走专业化的格力, 虽然面临着“空调做不好便全盘皆输”的风险, 但其发展却也同样令人瞩目。

多元还是专业, 这是个问题, 是一个可能关乎企业存亡的问题,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做这道选择题。成功的多元化一定是建立在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发展运营状况良好的主业的基础之上的, 唯有在某一方面先做强, 为之后的扩张提供充足的现金流, 企业的多元发展才有可能成功, 否则多元化发展不仅不会带来价值的提升, 反而会造成价值的毁损, 且这种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因此, 企业在做决定时应当慎之又慎, 因为唯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 唯有能带来企业价值增长的才是有益的选择。

摘要:多元化战略, 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本文以海尔的多元化发展为案例, 通过对其多元化发展进程与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比较, 对海尔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分析。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对海尔多元化过程以及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第二部分, 对海尔非相关多元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阐述;第三部分, 结合对海尔多元化过程的分析, 对我国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道路选择做出总结。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蒋颖.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论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J].商业现代化, 2008 (12) .

[2]倪宁军.从海尔和春兰的比较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5) .

[3]孔宁宁.公司投资战略的多元化与归核化选择—青岛海尔多元化战略解读[J].财会月刊, 2009 (26) .

[4]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 1997 (03) .

[5]严建军, 胡泳.海尔中国造[M].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多元化的关系 篇10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国外企业普遍采用多元化战略, 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典型方式。然而到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中期, 企业经营则出现了“归核化”趋势。虽然有通用电器公司等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成功案例, 但是更多的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 尤其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时, 因资源配置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产业选择误导等而陷入了“多元化陷阱”。

研究假设

1.股权集中度与多元化理论假设

公司运作的历史表明,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 股权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都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 如果股权过分分散, 所有股东都怀着“搭便车”的心理, 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会变得软弱无力, 产生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另一方面, 大股东由于持有公司大量股份, 因此具有很强的动力监督经理人员, 以减少他们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一股独大, 控股股东擅权独断, 高层经理人员唯大股东之命是从, 也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此时转为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据此提出: (1) 假设1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 (2) 假设1b: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显著U型曲线关系。

2.国家股比例与多元化理论假设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转化而来, 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且大量存在, 使得企业存在的代理问题更为突出。国家股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行为方式和代理人的选择。这种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 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 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而通过多元化扩张可被看做经理层为了实现自己行政上“升迁”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因此, 当国家股持股比例较低时, 由国有产权虚设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使得公司经理层往往采取最有利于个人利益的企业成长方式, 而不管多元化战略是否损害股东的利益。当国家股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 国家股股东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监控力的强化, 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 都迫使公司经理层不得不追求与股东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我国所有权结构的核心特征是大股东的控制, 缺乏有效的机制监督和限制大股东的行为。大股东如果取得了控制权的绝对优势, 可能会掠夺小股东的利益以追求自身的利益。由于通过多元化经营、扩大投资规模, 有助于大股东追求个人利益, 因此提出: (1) 假设2a:国家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 (2) 假设2b:国家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U型曲线关系。

3.法人股比例与多元化理论假设

我国的法人股东不同于欧美的机构投资者, 法人股东中的国有成分仍占优势地位。而对于国有法人股东, 其产权的受益者是不明确的。由于其中包含民营或集体的资本, 因此相对于国家股东而言, 其存在的代理问题小。法人股东与国家股东相比, 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因而有更大的动力监控公司的治理机制。另外, 由于法人股的不可流通性, 使得法人股东更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而法人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 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行为。因此提出假设3:法人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4.流通股比例与多元化理论假设

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上, 流通股是唯一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股票。股票的流通性会对股东的行为产生影响, 流通股比例高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股权高度分散。2001年后, 证监会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发放股利的管理, 而在此之前, 上市公司很少发放现金股利, 投资者更多是通过股价的波动而获利。由此来看, 流通股股东虽然有动机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0.5%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流通股的绝大多数股东是小股东, 他们更倾向于“搭便车”和“用脚投票”。即使流通股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 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但是他们很难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加上我国证券市场监控相对薄弱, 经理人市场或管理者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发育缓慢, 企业大多倾向于进行多元化经营。因此提出假设4:流通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5.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理论假设

在我国大量的上市公司中, 管理者所持股份数额普遍极少, 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提出假设5: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不相关。

实证研究的框架设计

1.样本筛选标准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5年12月31日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 观测年度为2006年。样本筛选的标准是:为了避免新上市公司的“包装”, 选取2005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剔除被“ST”、“PT”的公司;剔除主营业务分布数据缺失的公司。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样本531个, 样本的基本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行业数据来自“巨潮资讯”2006年的年报,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行业划分以我国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

2.度量指标

(1) 股权结构。 (1) 股权集中度, 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A1)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A5) 和前五位股东持股比例的Herfindahl指数 (H5) 来表示。 (2) 国有股比例 (SOP) , 用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表示。 (3) 法人股比例 (SSP) , 用狭义概念的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表示。 (4) 流通股比例 (CSP) , 用流通A股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表示。 (5) 管理者持股比例 (MSP) , 用上市公司的所有经理人员、董事和监事共同持有的股份总量占上市公司全部发行股份总数的比例来衡量。

(2) 企业多元化。 (1) 业务单元数 (Y1) , 根据公司年报提供的分行业数据, 确定其涉足的业务单元数量。对公司在某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占主营收入的5%以上的经营活动, 计为一个经营单位。 (2) 多元化相关程度 (Y2) , 将专业化率与产品专业化率相结合, 并参考Rumelt的分类方法后选择专业化比例 (即主要业务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 , 度量企业的经营结构, “主要业务”采用销售额最大的业务单元。 (3) Herfindahl指数 (Y3) , 是指主营业务每个经营项目的收入与全部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的H指数。 (4) 熵指数 (Y4) , 与专业化率相比, 熵值能更全面、更精确地反映多元化程度的高低。

(3) 控制变量。采用公司规模 (SIZE) 、上市年限 (CORPYEAR) 和行业变量三个与公司多元化水平相关的控制性变量。

3.建立模型

为了检验股权结构与其有关的理论假设, 建立公司多元化的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中DIVERSIFi为企业多元化变量;OWNSTRUCi为股权结构变量;DOWNSTRUCi分别为股权结构变量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A1) 和国有股比例 (SOP) 的平方值;CORPYEARi为上市年限;SIZEi为公司规模;IN-DUMMn为行业变量;β1为待估参数;εi为随机变量;i代表i公司在2006年度数据。

实证分析结果

1.样本描述性统计

(1) 上市公司股权不仅高度集中, 而且主要集中在第一大股东手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为42.3%,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的平均值为57.7%,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H指数为22.6%。因此,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 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行为没有多少制约作用, 公司决策主要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

(2) 在上市公司股权构成中, 主要是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 流通股所占份额相对较少。国家股与法人股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3%和26.2%, 即非流通股在60%左右, 而流通A股比例仅为40.2%, 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仅为0.18%。

(3) 上市公司多元化的描述性统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为集中, 项目个数的平均值仅为2.33。多元化相关程度的平均值为2.35, 各经营项目收入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的H指数达65.2%, 主营业务收入的熵指数的平均值为65.5%。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总体水平不高。

2.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回归分析

(1) 股权集中度与多元化回归分析。 (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业务单元数Y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假设1b得到验证。 (2) 前五名大股东与多元化程度Y2,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前五名大股东H指数与主营业务经营项目个数Y1,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前五名大股东H指数与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假设1b得到验证。

(2) 股权构成与多元化的回归分析。 (1) 国家股比例与业务单元数Y1,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与多元化相关程度Y2,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与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U型曲线关系。假设2b得到验证。 (2) 法人股比例与多元化变量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呈正相关, 但是相关性不显著, 从而不支持假设3。另外, 公司规模、上市年限与多元化变量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未通过检验;行业特征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通信和电子、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呈正相关。 (3) 流通A股比例与多元化变量主营业务经营项目个数Y1、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呈正相关, 但是相关性不显著, 支持假设4。另外, 公司规模与多元化变量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无关相关;行业特征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通信和电子) 、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综合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呈正相关。 (4) 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多元化水平替代变量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呈正相关, 但是统计意义不显著, 从而支持假设5。另外, 公司规模与企业多元化变量主营业务收入熵指数Y4, 无关相关;行业特征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信和电子、交通运输在5%的显著水平上和在1%的显著水平上, 批发和零售贸易与多元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呈正相关。

实证分析结论与局限性

1.结论

(1) 股权集中度, 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呈显著U型曲线关系, 从而支持假设1b。国外学者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由于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 因而限制管理者为获取个人利益而提高企业多元化水平的能力。而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 股权集中度之所以与企业多元化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 可能是因为大股东侵占了其他股东的财富, 如股东控制的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或与大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合资, 获取个人利益。

(2) 国有股比例与企业多元化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 从而支持假设2b, 说明国有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大股东利用, 对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影响方向与大股东持股对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国有股产权主体的代理人———各级政府官员一般有扩大企业规模、将地方企业打造成“全国100强”、“世界500强”之类的大型企业的倾向, 因为这将为其职位晋升提供有利的政治资本, 致使由股东与经理的代理问题转为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因此, 大股东对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影响可能略占上风, 从而导致国有股对公司多元化水平的影响也呈现U型曲线关系。

(3) 法人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水平基本无关, 从而不支持假设3。这一结果可能说明, 法人股在公司治理中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其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代理难题;也可能说明, 由于在法人股中包含相当一部分国有法人股, 因而影响了实证分析的结论。

(4) 流通A股比例与公司多元水平为正相关, 但相关性不显著,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假设4提供了某些证据的支持。这一结果可能说明, 在投资多元化的选择中, 经理人员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为严重。经理人员从提高投资多元化水平中获取的个人利益较为显著, 较少顾及外部股东的利益, 从而导致流通A股比例越高, 多元化水平越高。这也说明, 当经理人员的利益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时, 更高的流通A股比例能增强经理人员谋取个人利益的能力和动机。

(5) 管理者持股比例对HI的回归系数为正相关, 但统计意义不显著, 说明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的多元化无关, 假设5得到验证。研究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投资策略时, 既要研究管理者行为扭曲的结果, 还要研究其行为扭曲的影响因素, 以及如何限制其过度自由的问题。

2.局限性

(1) 未考虑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对多元化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可能是国家、法人或自然人, 由于这些控股主体可能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因而在多元化决策中, 会有不同的影响。

武汉钢铁公司多元发展浅析 篇11

【关键词】钢铁行业;非钢产业;武汉钢铁;可行性

武汉钢铁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联合重组了鄂钢、柳钢、昆钢后,已成为生产规模逾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2010年营业收入达到1907亿元,资产总额2038亿元,排名世界500强企业第340位。然而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巨大波动,钢铁行业倍受打击,主营收入持续降低,不断有钢铁企业成为经济复苏缓慢的牺牲品,各钢铁企业都开始谋求短时间可行的新的出路——非钢产业,来度过钢铁产业的严冬时期。

一、武汉钢铁多元发展的原因

1.钢铁行业销售利润连年下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从2005年的6.25%迅速下降到2011年的2.42%,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2011年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为6%,而钢铁行业的利润还不到3%,甚至还有15%的钢铁企业是亏损的。这说明钢铁行业不但没有推进工业增收,甚至需要其他行业的补给。作为国内上市公司的武汉钢铁也一直处于微利状态,每股价格从2008年的20元骤降到2012年的2元左右,平均每年下降50%以上,下降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图1为武钢股份自2011年4月到2012年1月的股价K线图,其呈直线下滑趋势,前景不容乐观。从表1中也可明显看出,自2009~2011年武钢股份每股盈利平均水平还不到0.06元。武汉钢铁钢铁主业发展的艰辛可想而知。

2.产能大于需求,库存不断增加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2008年世界上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中国居民的投资倾向,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这直接导致全国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狂潮。一时间出现钢材供给不足的情况,各地钢材供销商纷纷增加库存(图2中可以看到2008年钢材库存开始明显上升),全国大小钢铁生产基地也跟风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的生产线,钢铁行业一派繁荣。可以看到,在表1中2008年武钢股份的每股盈利水平远超其余年份。至2011年,政府陆续出台了对房地产行业更加有力的调控政策,致使各地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见图3),导致钢铁行业产能大大超过需求,各地库存激增,钢铁价格不断下跌。这也严重影响了钢铁行业主业的收益情况。

3.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致使生产成本增加。矿石是钢铁企业最大的生产成本,然而作为全球最大钢产地之一的中国,60%以上的矿石依赖于进口,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武汉钢铁的铁矿石对外依赖度甚至高达80%。世界三大铁矿石开采商拥有全球80%的铁矿藏量,自2009年到2010年,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了30%,90%。对比武汉钢铁2008年和2010年的收入趋势(表2)和利润趋势(表3)可得到结论,尽管2010年收入趋势略高于2008年,但其营业利润却远远低于2008年。这主要就是由于国际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大大压缩了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2011年,全行业重点企业利润500多亿元,而仅仅因为铁矿石涨价,就多支付了1040亿元。高价原料无疑已经成为整个钢铁行业的苦主。

4.武汉钢铁自身劣势分析。首先,武汉钢铁深居内陆,虽然临近大冶铁矿和平顶山煤矿,但所提供的铁矿石也只能满足武汉钢铁20%的需求。大量的原料矿石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也增加了武汉钢铁物流仓储运输方面的成本费用。相比于首钢和宝钢依托于港口城市的钢铁企业来说,成本方面的劣势更加凸显。其次,产品技不如人,高端钢材生产涉足少,依然不能满足内需。尽管我国粗钢产量已占全球的产量的近一半,但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钢材均价较出口钢材均价高出343美元/吨,这意味着部分高端钢材依然依赖进口。国内钢铁企业同国际钢铁企业相比,技术差距依旧非常明显,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技术仍处于滞后状态,导致不能满足下游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流失了大量的市场。

二、武汉钢铁多元发展的方向及优势

(1)多元发展的方向。随着钢铁主业利润率的急剧压缩,发展相关产业就成为钢铁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蒂森·克虏伯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钢铁产业集团,其非钢产业份额高达50%,旗下的汽车技术、工程设计、电梯、机器制造及贸易业务高速发展,其中电梯制造已成为全球三大生产商之一。(2)多元发展的区位优势。武汉钢铁集团依托于湖北省武汉市发展而来,位于城市东郊,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心腹城市,水陆运输便利,铁路网络四通八达,可以与内陆市场良好衔接。另外武汉钢铁还临近煤铁资源产地,为其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条件。最后武汉市有很多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其开展对外贸易,进行高科技研究提供了人才基础。(3)多元发展的企业优势。武汉钢铁集团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钢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国内先进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一批高科技人才的先天优势。这就为发展新兴产业,攻破技术难题,创造发明新成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基础。此外,武汉钢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点扶植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很大支持,可以减少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阻力。经济危机后钢铁企业进入严冬时期,“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无疑会给钢铁行业送来一股暖风。

三、武汉钢铁多元发展的可行性

(1)发展高新技术,综合利用资源。高新技术、工业气体、煤化工业同属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高新技术现已投产,目前拥有一个工程技术集团,和国外也合作了一些项目,预计每年实现产值120亿元利润14亿元,利润超过10%。(2)严格的成本控制,创造新的效益。武汉钢铁今年加快了海外资源开发的步伐,现已在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对8个海外铁矿的权益进行了投资,获得权益矿总量达200至300亿吨。另外,武汉钢铁目前还开展了31个海外合作项目,其中包括铁矿、海外贸易、煤矿、钢铁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压力。近年武汉市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武汉钢铁作为武汉市最大的重工业集团,可以依托武汉市四通八达、方式多样的交通网络,迅速成长为内陆钢铁等重工业的原材料和产品集散地。最后,利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发展绿色农业,既可以满足武钢工人及家属的巨大开销,还可以适量投入市场。(3)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和销售领域。针对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和下游供需严重脱节的现象,国际贸易的开展和钢材深加工的推进势在必行。开展国际贸易是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指示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平衡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获得利润的必然选择。(4)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武汉钢铁非钢产业发展构想的提出,标志着武汉钢铁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和延伸。武汉钢铁产业链的健全,使得其与钢铁相关的原料、物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都有机会成为利润的增长点,这不仅可以利用内部价格实现成本的最小化,还可以服务于其他中小企业,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促使我国中部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四、总结

2011年,武汉钢铁非钢产业实现利润20.8亿元,首次超过钢铁主业,占集团利润总额的50%以上。这充分证明非钢产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可以在短期内弥补钢铁行业微利带来的损失。然而要解决钢铁行业的盈利问题,非钢产业还是“治标不治本”。武汉钢铁要加快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多元发展的同时不能放弃钢铁主业,而是要在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严格控制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加大高新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切实提高武汉钢铁钢铁主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之,非钢产业确实可以为武汉钢铁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从长远来看,钢铁主业才是钢铁企业繁荣的关键。所以,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二者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度过钢铁企业的不同时期。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蓝雨.武钢总经理:钢铁业严冬至少在5年以上[N].经济观察报.2012(3)

[3]吕洪斌.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发展浅析[J].河南冶金.2010(5):54~56.

[4]林婷婷.一公斤钢材价不如四两猪肉 武汉钢铁准备养猪[N].长江日报.2012(3)

[5]徐婉.金融危机下钢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企业导报.2009(11)

[6]盛丰建材网.http://www.jiancai.com/qinfo/detail/8-64708.html

[7]中国钢材价格网.2011年三季度中国钢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EB/

OL].www.zh818.com.2011(7)

[8]统计局网站.统计局发布: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EB/

多元化公司 篇12

对于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由于选择的样本及实证方法的不同, 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高特 (M.Gort) [1]从“多元化企业的获利性”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多元化与利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并且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各行业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上存在差异, 其中电子化工类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最高, 石油和烟草类最低。美国学者罗美尔特 (Richard P.Rumelt) [2]从战略管理方面, 对1974~1977年美国111家大企业关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得到结论:企业多元化程度与边际毛利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实行相关多元化的企业综合绩效最好, 绩效最差的是非相关多元化及垂直结合型企业;而过度多元化经营使协同作用降低, 对企业经济绩效有负面影响, 经营绩效与多元化成负相关关系。Schoar[3]在2002年也证实了多元化公司的要素生产率比专业化公司的要素生产率高7%, 但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而通过并购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在新业务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同时, 由于“新玩具效应”[4], 原有业务的要素生产率下降。

2002年, 张卫国[5]等学者选取了沪深两市共7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对测度多元化战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设计, 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经济效益存在负相关关系。张兵[6]的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取决于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不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力完全不相同, 竞争优势也不尽相同。很多上市公司盲目多元化扩张, 偏离了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结果原有的优势遭到削弱, 而在新领域又落入“多元化陷阱”。上市公司更应仔细考虑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究竟是什么, 以及将来应侧重于积累或培育哪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2 指标选取

2.1 多元化指标的选取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的上市企业, 因此有必要考察上市公司的行业划分标准及相关规定。作为上市公司划分行业的标准, 证监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颁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8]。该《指引》将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分为门类、大类两级, 中类作为支持性分类参考, 本文以该《指引》作为划分样本行业的依据。除了上述指引外, 本文还采用专业化比率对多元化进行定性, 即企业最大主营业务收入占所有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对样本公司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 将其分为单一产品型、主导产品型、相关产品型及不相关产品型。

2.2 绩效指标的选取

对于绩效指标, 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 资本市场缺乏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单纯的财务报表似乎可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但是一些学者提出,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有被操纵的情况。因此, 本研究采用市场绩效指标Tobin’Q, 从市场绩效方面间接反映企业绩效。企业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利润率 (ROA等作为一种直接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成果的指标, 在现阶段用来衡量企业战略实施绩效是适当的。因此, 选择传统的财务指标及Tobin’Q值作为市场绩效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测度, 从而达到对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通过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与市场绩效指标Tobin’Q结合, 对上市公司的多元化与绩效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以便比较它们的差异, 尽量提高指标反映绩效的可靠性。

2.3 总体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 (ROA)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每股收益 (EPS) 和市场绩效指标Tobin’Q作为因变量, 从多方面对样本公司绩效进行度量。多元化程度运用SR、赫芬达指标进行度量。公司资产间接反映了公司资源的多少以及实力的强弱。如果公司拥有过剩的资源和管理能力, 这种资源的闲置就是一种浪费。为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公司会考虑将这些资源用于其他行业, 就可能形成多元化发展。而且, 内部资本可以成为公司多元化发展的资源, 从而形成利润闭环, 促进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因此, 将公司资产总额也作为一项自变量, 但考虑到资产总额数值较大, 故取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自变量, 以便于计算、分析 (见表1) 。

本文选取行业、业务类型、行业数对样本进行分类。

3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2012年深、沪两市4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所选择的三个主要行业分别为家电、交运仓储及信息技术业, 而家电行业根据其产品的不同分别归属于电子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研究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代表性, 样本公司的选择标准如下:

(1) 为使研究结论能代表行业特征, 样本选取了资产总额排名分别居交运仓储及信息技术业前30%的公司, 代表家电行业的样本也是选取了电子、机械设备中涉及家用电器行业的资产总额排名列前30%的公司。这些样本大都属于该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 其多元化以及绩效指标, 包括业务类型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由于ST公司己经连续2年亏损或存在重大异常, 公司为了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 通过关联方交易增加公司利润, 其数据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所以样本不包括ST公司。

(3) 所选择的样本公司须在年报中披露分行业资料或类似能区分其各行业营业收入的资料。若样本公司的业务涉及不同行业, 对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 (包括10%) 的经营活动及其所在行业分别做出介绍。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样本公司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总体描述性统计, 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 总体样本公司的专业化率比较高, 则其赫芬达指数也相对比较高。这与上文样本公司的业务类型分布的结果分析相一致, 即采取主导及单一业务型的样本公司占据大部分比例, 而实施多元化的样本公司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资产总额对数指标的标准差比较大, 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资产总额与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数的标准差较小, 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数值接近, 差异较小。

4 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4.1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不同分类样本组间的绩效指标均值差异以确定多元化变量对绩效的影响。表3是样本按业务类型和行业数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

从显著性概率看 (Sig=0.995) , p>0.05, 说明该指标组方差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而p<0.05, 说明该指标组方差在α=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从上表可见, 不同分类指标的各组方差在α=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即方差具有齐性, 应该选用LSD均值多重比较方法。

4.2 单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按业务类型及行业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4。

从显著性概率看 (Sig=0.995) , p>0.05, 说明各组间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而p<0.05, 说明各组间在α=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Tobin’Q的Sig>0.05, 各组件均值在α=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4.3 总体样本相关性分析

总体样本公司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注: (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2)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总体样本的LN (资产总额) 指标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显著相关, 且正相关, 说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与LN (资产总额) 指标成正比。LN (资产总额) 值越大, 净资产收益率值就越大;LN (资产总额) 值越小, 净资产收益率值就越小。从总体样本来看, 企业的规模越大, 则其净资产收益率越好;相反, 则越差。

5 结论

通过对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相关统计分析, 可得出如下结论。

5.1 资产规模与获利能力相关

企业的资产规模会影响获利能力, 在总体或者分类样本中与财务指标呈正比关系, 即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 则其在总体或分类样本中的获利能力就越强, 相反, 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小, 则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差。企业想要提高其绩效水平, 企业本身须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 须有稳固的主业优势和充足的剩余资源能力。

5.2 多元化指标与各绩效指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业务类型、企业的规模等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 这使得多元化程度和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战略。家电行业内部竞争十分激烈, 利润的不断降低迫使许多家电企业不得不由专业化发展战略转向多元化发展战略。交运仓储业的产业集中度最高, 未实施多元化战略, 而是根据行业特点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 发挥其原有的资源优势, 利用原有经营资源, 提高盈利能力。

企业无论是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还是专业化发展战略, 都应该努力提高其在核心业务上的基础研发、经营管理能力, 提高效率, 赢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 应进入该行业价值链的中上游, 掌握行业的核心和基础技术,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延长原有行业的生命周期的能力。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及市场的情况决定是实施专业化发展战略还是多元化发展战略,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 在新的行业中, 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优势, 产生相关业务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Gort Michael.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2]Rumelt Richard P.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al, 1982.

[3]Antoinette Schoar.Effect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on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Financ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2002 (57) .

[4]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 (第九版)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5]张卫国, 袁芳, 陈宇.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2 (11) .

[6]张兵, 朱建华, 贾红刚.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7]刘锦, 陈志辉.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相关性与绩效[J].经济管理, 2004 (6) .

上一篇:选择的关键因素下一篇:文化消费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