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问题大

2024-09-09

农村垃圾问题大(共8篇)

农村垃圾问题大 篇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讨论了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危害,解决对策

1 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综合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治理的难度也逐年提升[1]。正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管理问题应尽快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加强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研究。

2 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1 占用大量可使用土地资源, 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不少家庭选择把垃圾丢放在农田附近, 等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统一焚烧, 这种行为不仅直接侵蚀了大量可使用的土地资源, 而且有些垃圾中含有的各种重金属 (如铜、镉、铬等) 也会在雨水的冲刷下渗透积累在土壤里, 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危害农作物的生长[2]。

2.2 严重污染水体

不少家庭把垃圾直接丢放在附近的小溪、河流中, 这些垃圾不仅直接污染水体, 严重影响当地及下游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而且, 存在于垃圾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会在杀死水体微生物的同时引起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在引起富营养化效应的同时会造成水体缺氧, 引发二次污染。

2.3 严重污染空气

生活垃圾的大量堆放和随意焚烧对农村的空气也造成严重的污染。露天堆放的垃圾臭气冲天, 其主要有害气体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 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存环境。同时, 生活垃圾的随意焚烧也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 严重影响农村的空气质量。

2.4 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农村垃圾在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中可直接被动植物吸收, 而且这些物质会在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下累积在动植物体中而影响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于是, 这些毒害物质最终也会随着人们的取食作用积累在体内, 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生活问题。

3 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及其分析

3.1 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滞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实行了“城乡二元制”, 并从政策上做出了农业辅助工业, 优先发展城市的决定,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就导致了农村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后果。这也使得在农村环境的管理和治理上获得远远少于城市水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使得政府在有限的公共环境资源配置下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3.2 政府管理失灵, 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政府管理失灵主要是指在农村的整体发展过程中, 政府并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味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 在农村实行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同时也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当地各级政府面对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而无能为力。此外, 政府管理失灵还表现在当地缺失或不健全的环卫管理制度。在偏离县市或乡镇的农村地区, 由于资金的不足及相应管理、技术人员的缺乏而导致基层部门不能很好地执行上级制定的管理制度, 完成相应的任务。

3.3 村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 环保意识不强

在政府可利用资金不足、管理失灵和市场调节失灵的状态下, 农村缺乏垃圾处理设施, 导致农民随意乱倒乱放垃圾。同时, 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 这就使得他们并没有选择定点倾倒处理垃圾而是为了自家方便地随处堆放垃圾。

4 解决农村垃圾污染的对策

4.1 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用,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良好的政策, 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适用型技术, 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 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现阶段, 政府最亟待完成的工作就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指定各地的垃圾排放地址, 以阻止农民再随意排放垃圾污染河流和农田, 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同时, 鼓励并帮助农民建造沼气池, 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此外, 还应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 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 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要把环保教育从中小学开始, 积极培养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发挥农民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农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是农村财富的主人。农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是在源头上减少农村垃圾排放量的根本。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在3R (Reduce减少原料, Reuse重新利用, Recycle物品回收) 的方针下, 节约利用各种资源, 并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排放在指定的地点, 从而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遏制农村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3]。

4.3 加大市场的调节作用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在“谁污染, 谁治理”和“谁投资, 谁受益”的政策下, 政府应当通过培育市场, 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秩序, 充分开放农村的垃圾处理市场, 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政府还应从投资、信贷、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以利于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形成, 促进市场的整体调节作用。

5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且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刻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垃圾问题不仅仅是生活在农村的每一个农民应该面对的问题, 也是政府应该面对考虑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政府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丁明.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8) :128.

[2]郜宗智.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295-296.

[3]邓俊.资源化先抓源头——北京垃圾分类收集剖析[J]建设科技, 2003 (11) :158-160.

农村垃圾问题大 篇2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2班

学号:090102065

姓名:谢小梅

正文:放假回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心态回到家中。家固然美好,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就像是一个垃圾厂,到处都是垃圾。农村本来就是环境最好的,最适宜生活的地方,但是随处可见的垃圾给这美好的意境添上了败笔。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许多投资者更是到农村办起了工厂,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为了弄清农村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同时也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我特选取了我所在农村(三堡村)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首先,我调查的农村是三堡村。三堡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堂堡乡,这是一个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以前我的家乡环境优美,一条小溪在我的家门口贯穿而过,还记得每天早上起来都可以看到炊烟缕缕,这时的空气是最让人舒适的空气。我生在农村,但我不为我是乡下人而自卑,反而我觉得骄傲自豪,因为我拥有了城里面的孩子所没有的生活环境。我有他们所没有的美好的童年时光。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小溪里面抓鱼,还记得在山上漫山遍野的掏鸟窝„„

但是现在我的家乡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垃圾成片。一些工厂的建立,废水的排放污染了小溪,小溪里面的河水已经干枯,更何况是鱼了。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家乡感到痛心,因为美好的环境就这样断送在我们的手中。为了比较真实的反映现实情况,并通过对农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的分析弄清农村垃圾已造成的危害以及农村处理垃圾的各种方式方法,所以我才选取我所在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的。在调查过程中拜访我们村的村委等各部门,了解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走访我村人口对生活环境改变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1)垃圾现状

我在走访中发现,如果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经过走访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2)村委及村民看法

在调查中村委给的看法是:农村现在要发展就要引进工厂和养殖场,这些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问题。还有就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高造成了垃圾成堆。对于垃圾处理问题村委也是想了办法如建了垃圾集中点,但是效率不高。

在调差中大部分村民的看法:工厂和养殖场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直接导致了村里的空气质量的下降,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就是垃圾集中点不多,导致了村民的生活垃圾所处乱丢,没有同一处理导致垃圾成堆,同时垃圾集中了却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垃圾堆积成山,堵塞道路,造成空气污染。

三、调查结果

(1)垃圾分类

根据我的调查,我自己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A、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B、产业垃圾:工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其中的部分废弃还具有毒性。这些垃圾由于其数量大,难处理,逐渐成为影响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

(2)农村垃圾处理方法

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的自净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3)存在问题

A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这种处理方法,处理是不彻底的,会造成巨大的二次环境污染。

B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C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四、农村垃圾处理建议

1、完善立法

处理农村垃圾,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农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农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促进农村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

2、引进科技

除却传统的简易填埋、焚烧、堆肥模式外,还应该创新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新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在实践中得出,例如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已经建起资源再生产产业、垃圾处理厂、垃圾化肥厂。

农村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 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农村,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垃圾问题 篇3

1 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的垃圾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仅在种类上,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扩大化发展趋势。依据农村垃圾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农村垃圾划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两类。这两类垃圾一直呈递增趋势,而且不易溶解的物质的比重逐渐增加,正逐步由城边村向偏远的农村扩散。这些垃圾的排放严重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使农村环境呈现“三差”趋势。空气质量差、土壤环境差、水质条件差,这严重危及着农民的生活,甚至是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首先,对空气的污染,垃圾腐烂后,大量的氨和硫化物向大气释放,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空气质量,此外,这些腐烂的物质极易造成蚊蝇肆虐,这也埋下了流行疾病的祸根,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其次,对土壤的污染,垃圾堆放于农田,侵蚀了大片的农田,对农村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潜在的危害,特别是那种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垃圾,他们多是有毒有害的危险品和难溶解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毒性强、危害大,渗透于土壤,腐蚀农作物,使耕地的质量下降,粮食产量减产,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再次,对水质的影响,由于农民房屋周边的河流、池塘、沟渠等都变成了垃圾池,这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农民取水都以分散式小水井为主,地下水的污染对农民的饮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危及着农民的日常生活。

2 农村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析

农村垃圾的产生、扩展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并非像多数学者所指:农民的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农村垃圾的产生与扩展,不能单纯归结于农民的素质问题,可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探索其根源。

2.1 失衡与失序———村庄公共服务的困境

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为人们所共同占有和使用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下,公共服务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其中由公共服务所引起的农村环境恶化的表现为:

2.1.1 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乡村垃圾无人治。

城乡二元制经济的发展思路,使政府的重心投向了城市,而忽视了农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二元化结构明显,城市的发展一直是政府关注的中心,而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这对比较利益较低的农村来说,农村公共环境的改善无疑会受到忽视。这种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服务供应制度的安排,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使农村垃圾无人治理。

2.1.2 公共服务搭便车现象,乡村垃圾无人理。

环境是典型的公共资源,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人们无需花钱也可以享用这些资源,这样就会产生搭便车现象。农村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其主要原因就是公共环境不是由市场提供的,人们都是免费享用的,加上每个个体都是自私的,这种人本能的自利性和搭便车行为导致了人们对公共资源和环境的过度使用和开发,最后导致像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空气等公共环境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农村垃圾无人管理的场景。

2.1.3 公共服务外部性效应,乡村垃圾无人管。

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无关的第三方所带来的影响。外部性又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环境污染被定义为一个典型的外部不经济性。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性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因为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考虑的都是自身的成本和利益,他们并不关心自身的行为对他人和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他们关注的只是自身的成本,而没考虑农村公共环境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成本,最后只会是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导致整个社会发展的不经济和农村垃圾无人清理的局面。

2.2 基层政府服务功能的弱化

当前面对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时,我们的基层政府服务功能弱化,要么放任不管,要么采取容忍的态度。

2.2.1 财力不足,行动乏力。

自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没有了制度外收入,再加上当前的基层政府并不是平均的接受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从而农村基层政府的财力直线下降,有的基层政府甚至负债累累,这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来说,基层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同时,基层政府机构膨胀,维持政府日常运转的开支也加剧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显而易见,政府没有能力保证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的有效供给。

2.2.2 利益导向,服务弱化。

基层政府是由政府官员组成的,由于这些官员自身素质有限,在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是让公众利益服从于自身利益。他们为了确保地方经济增长,满足自身职位晋升等多方面的需求,将财力转向修建一些政绩工程,而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是有限的,这样导致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应的严重不足,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非理性的做法,最后只会使农村环境日趋恶劣,与新农村的建设的目标相去甚远。

2.2.3 经济优先,效益低下。

一直以来我国以GDP的增长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绩效的理念导致许多基层政府为了保证当地GDP的增长,将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了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背后所引发的环境建设却被忽略了。许多基层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不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规模地招商引资,通常将一些规模比较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入乡镇或村庄,导致农村垃圾不断增多,农村环境急剧恶化。

2.3 农民自身的因素

农民作为乡村垃圾产生的主体,其生产生活习惯直接导致乡村垃圾的产生和扩展,其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乡村垃圾的治理。

2.3.1 货币压力压抑生活需求。

随着农民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农民由最初的理性小农、生存小农、弱势小农、效用小农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社会化小农,他们的需求也由初始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生存最大化、剥削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演变为追求货币的最大化,他们崇尚“货币伦理”,追求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最大化。这种角色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变化,导致现代农民对自身货币最大化的追求高于一切,而对于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他们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更谈不上他们对环境改善的需求。

2.3.2 传统习惯思维的失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提升了,然而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觉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垃圾绝大多数是靠自然分解的,但是在工业社会之下,加入科技含量的生产生活垃圾是不可自然分解的,得通过外力予以回收处理,但是习惯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农民无法适应这种现代化带给他们的方便,他们都只是按照以往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乱仍、乱放、乱堆,这必然会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加重。

2.3.3 信息化培养导向的缺失。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被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个社区,农民进入了社区式的集体生活,然而基层政府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为农民的社区生活进行服务。许多社区缺乏像广播、电视类等对农民进行信息化引导的传播工具,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社区生活服务机构,对农民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在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农民一直处于一种徘徊状态。

3 农村垃圾治理之道

农村垃圾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仅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要同时发挥政府、市场和农民自身三方面的作用,多方面多渠道地筹资,为治理农村垃圾公共服务提供足够的经费,同时也要靠农民自觉遵守,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1 建立城乡均衡的垃圾治理公共财政支出机制

一方面,政府应调整公共支出政策,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将农村垃圾收集治理费用列入地方公共预算,从根本上改变非均衡的城乡垃圾治理的供给制度,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垃圾治理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地区的财力,从各村实际出发,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2 建立专项农村垃圾治理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通过行政命令直接规定下级政府必须将该项资金用于垃圾治理,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垃圾治理较大的优先权。这样既可以引起基层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的重视,又可以加大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基层政府挪用经费,从而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县以上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垃圾治理的经费标准,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补助标准,把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3.3 导入市场机制,引进各个竞争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各个投资主体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另一面,在农村垃圾治理上进行处理权的划分,例如划分为清理权、处置权、维护权等,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分程序导入市场机制,这样既可以降低垃圾治理的成本,又可以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产业化经营。市场机制的导入,不仅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为各个竞争主体找到了投资融资的渠道。

3.4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意识

一方面对农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结社,组织社团小组等方式成立农民互助合作组织,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和交流,让农民及早的适应社区生活习惯。同时,在农民之间展开环保讨论,使农民相互间进行监督,在群众中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氛围,改善村庄的整体环境。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是村容整洁,而做好农村垃圾的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是村容整洁的基础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产生很大的变化。农民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剩余垃圾不断增多,且不易溶解的物质比重成倍递增。由于对农村垃圾处理能力的欠缺,垃圾堆放点随处可见,场面令人触目惊心。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该从培养农民的现代生活习惯,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导入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的处理农村垃圾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沛淋,政府与市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王金南,环境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章也微,从农村垃圾问题谈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事务中的职责[J].农村经济,2004,(3).

[5]陈玎玎,农村垃圾处理的公私问题[J].经济论坛,2006,(12).

[6]李海英,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设[J].环境卫生工程,2008,(04).

[7]高致国、王丽英,鹿泉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模式[N].河北科技报,2008,(12).

[8]刘春英,新农村建设中垃圾污染防治政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9]李齐云、张维娜,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第三部门供给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经济,2010,(01).

生物环保小论文:农村垃圾问题 篇4

一、前言

有关数据显示: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对直接影响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关注;尊老爱幼观念和遵纪守法观念仍需加强。本次调查列举的六类不文明行为中,57%的公众最反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废弃物品,也称为固体废弃物,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很多垃圾。可垃圾对人类造成了很多威胁,我就针对“垃圾的危害”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今社会都在提倡保护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各方面想方设法搞好这项措施。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真有那么重要吗?那么垃圾对人类、对生态具体有什么危害、影响呢?

二、探察与分析

1.发生地点:员村大街

乱丢垃圾

1、造成不良影响:滋生蚊虫

1、发生地点:华荣小区

2、乱堆垃圾

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传播疾病,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最先是对垃圾箱及垃圾存放点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在这些地点生长的植物都奄奄一息,特别是那些生命力较弱的植物早已枯萎、死亡。而且我们还发现,这些垃圾都散落在垃圾箱外,稍一走近,就会有一股难闻的恶臭扑鼻而来。在这些垃圾里有剩菜剩饭、瓜皮果壳、包装袋和动物尸体等等。在较阴暗、不易发现的角落里还隐藏着各种臭虫,有时还会有一两只令人讨厌的老鼠疾驰而过。

这些垃圾存点的周围还住着许许多多的居民,在调查中,居民的反映都十分强烈,他们纷纷表示住在这里不仅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并要忍受可恶的“四害”。特别是在夏天,蚊虫特别多,傍晚都不敢出来乘凉。每当刮起东南风时,恶臭就会随之而来,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如果门开着,一不注意便会有老鼠溜进来。所以居民们不得不处处提防。

三、调查结果

综上所述,可见垃圾的确对人类有着很大的危害。它在腐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使大家呼吸的空气得不到保证。而在垃圾里生活的害虫会传播各类疾病,影响健康。以上只是我两人观点,为了证实,我们还上网查找资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俩推论得到了证实,并还了解到:垃圾堆放场所经常会发生爆炸、燃烧等现象。大量堆积的垃圾经雨水渗透,容易污染地表水,并也会成为有害微生物的温床。据统计发现,全国垃圾堆放已占地5亿平方米,大多数土地失去价值。而且全球每天在“生产”100亿吨垃圾,平均每人近2吨,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四、感悟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增强环保意识,但绝大部份人仍不自觉,他们为图方便,随手乱扔垃圾,他们眼里,这也许是件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作为员村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只有人人齐动手,才会让常熟的明天更辉煌、美好!

农村学校生活垃圾问题及对策探析 篇5

据统计,全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7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7亿吨,清运量为1.4亿吨,处理率为60.3%;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9亿吨,高于城市垃圾产生量,但清运量与处理量微乎其微。农村生活垃圾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学校,学校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推进寄宿制教育和免费营养早餐工程,学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生活丢弃物是学校垃圾的主要来源,包括:废纸(箱)、塑料食品袋(瓶)、果皮、废电池、生活废物等,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许多学生喜欢吃零食和方便面,这不但增加了垃圾桶内各种食品包装袋、方便面盒(袋)的数量,而且导致垃圾桶里有许多油或汤等不利于清洁的垃圾,这些废物不仅味道不好闻,反而引来许多蚊虫。其中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品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现在许多同学早上在教室里吃早餐,塑料食品袋较多。而且,桌洞内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学习环境。学校食堂剩菜剩饭比比皆是,一次性食品盒、方便袋数不胜数,严重加大了环境污染程度和垃圾处理的难度。

二、农村学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

农村学校处理垃圾经常采用的是利用现有的校外沙坑或者低洼直接进行倾倒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另外,我校建在饮用水水源处,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因此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质随雨水的冲刷渗漏,迁移范围越来越广,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焚烧垃圾是农村学校处理垃圾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学校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当复杂,把垃圾不分类就焚烧,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爆炸和引发火灾,我校就曾经发生过学生在焚烧垃圾时由于摩丝瓶爆炸险些受伤的事情。另一方面焚烧垃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毒性相当大,这种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或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在身体不能抗御的情况下引起全身性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得一些可回收的垃圾白白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解决农村学校生活垃圾问题的对策

1.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解决农村学校垃圾处理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增强广大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学生对学校环境的保护意识。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与学校学生会“星级宿舍”评比制度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寻找问题,个人卫生不好,宿舍卫生打扫不干净、不彻底,随地扔纸片、果皮,宿舍卫生意识差等影响了班级量化考核,拿不到“流动红旗”。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实践。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学习垃圾处理常识宣传教育,同时学校添置了分别标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三类垃圾箱,及时回收分类垃圾。让学生知道从垃圾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实现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变成财富,也可以减少垃圾运输、处理、处置的工作量,减轻环境污染,减少财力支出,进而培养师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2. 成立学校废品中转站,提高学校垃圾回收利用率。

废品中转站是废物回收再利用的第一站,在为节约社会能源和生产材料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我校共青团设立以可回收垃圾代替团费的助学废品站,要求全校师生将用过的废纸、汽水瓶、塑料制品及捡拾到的各种废旧物品分类统一交到学校“废品站”,并将垃圾分类存放,由学校派专人定期整理,联系废品收购人员定期收购。将卖废品的钱一部分上缴团部,一部分存入学校的“绿色文明小金库”,用来资助特困生购买学习用品。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又资助了家庭困难的学生,可谓一举多得。对于能够自觉遵守垃圾处理规定的学生学校应授予“垃圾回收奖”,给予表彰奖励。另外,学校通过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利废创新”活动,充分利用废纸盒、塑料罐等废物搞创新制作,让学生从制作独特的作品中感受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一种再生资源。

当然通过以上形式只能解决学校生活垃圾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全体师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完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管理系统,实现校园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为垃圾分类回收从校园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建立健全垃圾回收网络,加大政府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学校生活垃圾处理光靠学校的热情是不够的,没有政府的参与、协调、监管,即使学校做得再好也只能半途而“废”。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背景下,政府规划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政府在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给各个农村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鼓励学校垃圾分类,并建立分类激励和补偿机制。另外,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专人专车到各个学校运输已分类好的垃圾,做到“有限、定时、定点”收集,这样学校生活垃圾才真正去了该去的地方。

关于犊牛腹泻的防治

申庆云1郭向楠2

(1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畜牧站;2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畜牧站,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是犊牛常发的一种胃肠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犊牛常在出生后1~5天开始发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成活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发病率达90%,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养牛业的发展威胁很大。文章介绍了预防治疗方法,供养殖牛参考。

关键词:犊牛腹泻原因症状预防治疗

1.病原

1.1主要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侵入犊牛体内后释放一种或两种肠毒素而导致的。

1.2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发病原因

2.1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2.1.1母牛管理不当。母牛妊娠期间日粮不平衡、不全价,缺乏运动,使母牛的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导致胎儿正常发育受到影响,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低,出生后易患腹泻;母牛乳头不干净、乳房发炎也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一种途径;母牛营养不良,初乳质量差、分泌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下,新生犊牛在产后2小时内不能吃足质量好的初乳,致使犊牛肠道免疫力差,引起腹泻。

2.1.2犊牛饲养管理不当。犊牛舍气温低或潮湿,卫生条件不好;哺乳期犊牛补料不当,引起消化不良;畜舍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缺乏阳光阴暗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2.2饲养规模大

犊牛群饲时常因相互吸吮肚脐或耳朵而食入被毛或受到粪便污染,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

3.临床症状

多数患犊出生后1~5天内发病,食欲减退,粪便呈黄白色粥样,随后成水样便,粪便带酸臭气味。开始犊牛减少或拒绝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高低和垃圾的多少息息相关。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爱护环境的实践者和表率者,我们要携起手来,从今天开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贡献社会。

吮乳,体温一般为39.0~39.5℃,有的高达40℃以上。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脉搏、呼吸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多喜卧,肛门松弛,排便失禁,迅速脱水,眼球凹陷,站立不稳,全身战栗,最后体温突然下降,四肢及耳尖、鼻端发凉,昏迷死亡。

4. 防治方法4.1有效预防

首先要对怀孕母牛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体况补充配合精饲料,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提高初乳质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做好产前产后母牛的卫生消毒工作,对产房进行严格消毒。

其次要加强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哺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母牛的乳房、乳头和腹下,让犊牛吃到清洁足够的初乳。加强犊牛的防寒保暖工作,控制好犊牛舍环境,最好把犊牛单栏饲养。

4.2特效治疗

4.2.1早上用“博鳌经典”(河南华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

晚上用“重症泻立停”(广西康普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肌肉注射。

连用3~5天,治愈率在90%以上。

4.3中药治疗

4.3.1乌梅散:乌梅、姜黄各6g,诃子、黄连、干柿各9g,白头翁15g,水煎去渣,灌服。

4.3.2大蒜20~150g,木炭末20~100g,混合捣成糊状,加2%明矾水20~100ml,一次灌服。

4.3.4黄连、黄芩、黄柏、猪苓、泽泻、米壳、白芍、地榆、麦芽、党参、甘草各10g。水煎,每日分2~3次灌服。

参考文献

[1]牛福生.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治理探讨.

[2]李秋群.校园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建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http://cj.gw.com.cn/news

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篇6

1农村垃圾处理基本情况

当前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般是随意倾倒, 房前屋后、村内外低洼处小型垃圾堆随处可见, 很多田间、路旁、水塘边以及干涸河道均成为天然垃圾场, 农民缺乏垃圾危害意识, 基层政府缺失垃圾处理管理体系, 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落后。

部分农村配备垃圾桶、建设垃圾池, 生活垃圾由村委会组织收集, 清运至村内已有沙坑或低洼处进行简单掩埋和焚烧处理。 但村民自觉性不强, 垃圾不入垃圾桶, 就近倾倒, 随意焚烧。且垃圾只进行简单掩埋和焚烧处理, 未得到有效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由村委组织, 资金来源无保障, 垃圾处理长效运营难以实施。

少部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近郊农村中生活垃圾被归属到城市的换位体系中, 但垃圾收购站数量少、利润低, 村民垃圾自分类观念不够。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剖析

2.1垃圾种类及数量增加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一是垃圾种类增多, 组分复杂, 秸秆、塑料袋、塑料瓶、塑料薄膜、饭盒、易拉罐、破化肥袋子、鞋袜衣物、建筑垃圾、畜禽垃圾等丢弃越来越普遍;二是垃圾数量猛增, 我国农村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 kg, 按照2006年底全国有9.51亿农民计算, 一年内产生生活垃圾接近3 ×108t。

2.2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但是出于收入水平、自身教育程度、国家宣传教育力度、农村农业生产模式、传统风俗习惯等原因, 村民缺乏垃圾危害意识, 环保意识相对淡薄, 垃圾自分类观念不够, 思想认识不足。

2.3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慢, 可支配的公共资源有限, 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建立垃圾处理基础设施, 且居民点相对分散, 交通不便造成垃圾处理费用大增, 垃圾处理产生的效益也不明显, 很难引入社会投资。长期以来, 国家对环境保护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 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少、扶持力度弱、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农村垃圾处理所需设施严重不足。

2.4垃圾终端处理不到位

部分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被清运收集, 但只进行简单掩埋和焚烧处置, 垃圾终端处理不到位。垃圾未得到有效安全处置, 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垃圾不规范掩埋, 会导致垃圾中的化学物质渗出,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垃圾不规范焚烧, 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和气体毒性大, 污染土壤和大气环境。

3农村垃圾处理相关建议

3.1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要号召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实现垃圾产业化经营。 提倡厨余垃圾发酵生产为有机肥基料或营养土, 鼓励自然风化的塑料垃圾二次使用, 普及零包装, 使用可降解材料等。玻璃类、废纸、废织物、废橡胶、废家电等垃圾可进行分类回购资源化。以镇成立环保合作社, 向农民回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 合作社再进行二次分类, 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资源化处理, 可减少垃圾总量的30%, 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弥补合作社运行。

3.2广泛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

普及农村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政府机关、环保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要经常下基层, 开展公示栏、宣传册、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垃圾处理宣传工作。政府机构必须积极组织多种农村垃圾处理培训、讲习与辅导班, 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意识, 掌握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

3.3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并鼓励各种类型社会资源加入农村垃圾治理中, 渐渐完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运营主体的企业化及运行管理的市场化, 其是未来国内农村垃圾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首先, 政府必须确定投资与受益方的原则, 积极利用市场配置资源, 进一步激活多种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系统的创建和运行。其次, 要明确污染与治理目标原则, 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

3.4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体系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要在市镇区域内进行统一规划, 实现区域共享和配置优化, 建立低成本、易维护、可推广的“村收、镇运、县 (片区) 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体系, 进行农村垃圾处理和基础设施的专业化运营管理, 落实农村垃圾处理长效运营机制。

4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是处于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农村生活垃圾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水质状况, 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有效处理农村垃圾能改善人居环境, 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垃圾处理不是政府或公民单方面的责任, 它需要团结所有力量, 全民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国建, 赵爱华, 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刘忠和, 孙世萍.重庆地区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措施[J].畜牧市场, 2005 (8) :119-121.

农村垃圾问题大 篇7

1 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

1.1 污染土壤, 侵占土地

据调查, 全国每年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同时, 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施入农田, 带来土壤污染。蚌埠市本身经济条件差, 乡镇垃圾处理环保设施几乎为零, 农村更谈不上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随意倾倒、露天堆放, 侵占了大量的土地[3]。

1.2 流入水体, 污染水质

淮河蚌埠段支流较多, 遍布三县及许多乡村, 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的制约, 不能实现乡村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长期以来, 蚌埠市农村生活垃圾有的堆积于堆放场, 有的倾倒在河边、湖畔或直接施入农田。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和雨水淋溶, 使某些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流入水体、渗入地下, 污染了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1.3 散入空中, 污染大气

乡镇处理主要采取简易堆填或焚烧处置的方法。长期露天堆放的垃圾, 腐烂发臭, 造成灰尘、病虫卵随风传播, 尤其是盛夏天气, 方圆数里内都能闻到臭气。在县级垃圾填埋场中, 缺乏规范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严重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 与国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焚烧处置中, 大多为小型焚烧炉, 由于燃烧温度较低, 对“白色垃圾”如塑料、橡胶、泡沫等不能充分燃烧,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

对于蚌埠市辖三县中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 经济比较落后, 生活水平尚不发达, 主要生活方式是自产自销, 较低的收入必然使其主动进行废物利用。因此, 可以采用最简单的定点收集法, 即在固定地点设置收集车辆, 每隔一段时间运输1次, 最大程度减少成本;对于农户的粪尿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对环卫必然提出更高要求, 可逐步淘汰自家简易厕所, 设立简单的公厕, 专人定时转运到附近农田作为肥料[4]。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 可以采用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似的收集与运输方式, 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进行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资源化利用、发酵、堆肥、焚烧等。

2.1 高温好氧堆肥

对于有机组分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 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化利用, 同时产生天然肥料, 减少化肥的施用, 对于保护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缺点在于堆肥后的残留物需要进行填埋, 占用了土地。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机物的代谢过程, 垃圾中的有机物经高温过程分解后成为稳定的有机残渣。好氧堆肥工艺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后发酵、后处理与贮藏等工序组成。当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大于15%时, 堆肥处理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垃圾堆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因此垃圾堆肥法的资源化效益显著, 但堆肥要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对于经济比较落后地区, 可采用此种技术, 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其技术路线见图1。

2.2 生物质气化

对于可燃物较多的生活垃圾,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其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收能源的效率高, 但是建设和运行成本偏高, 可用于沿海或较为富裕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该技术利用农村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 如秸秆、柴草、谷壳等废弃物, 经高温热解, 投送燃烧产生可燃气体。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能源转换率高、能耗低、燃烧时间长、火力大而稳定、燃烧时无污染, 既能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采用此技术的有机废弃物净化炉使用方便, 成本低, 且具有炊事、取暖、淋浴三大功能。其技术路线见图2。

2.3 蚯蚓堆肥处理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食腐、食性广、食量大及其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纤维分解酶、甲壳酶、淀粉酶等酶类的特性, 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固体废物作为食物喂食给蚯蚓, 经过蚯蚓的消化、代谢以及蚯蚓消化道的挤压作用转化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很好的粪, 从而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

2.4 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法是使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产生可燃气体沼气, 将有机物转化为能源用作生活燃料。同时, 沼气和沼渣是优质肥料, 该方法可使有机物充分资源化。发酵原料以人、畜、禽粪便为主。具有废物资源化、管理方便、投资少、容易操作等优点, 便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各有自身的优缺点, 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摘要:阐述了蚌埠市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介绍了多措施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及处理技术, 以期有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途径的新探索[J].环境保护, 2009 (23) :32-33.

[2]姚水洪, 李昂.浅谈实现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 (23) :79, 95.

[3]陈蓉, 单胜道, 吴亚琪.浙江省农业生活垃圾区域特征及循环利用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 (5) :644-649.

农村垃圾问题大 篇8

1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保意识淡薄

城市污染虽然严重,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很大改善, 相对而言, 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尤其是固体垃圾的排放, 如某市的农村污染调查结果显示, 固体垃圾占了62%, 而有56.8%的村庄产出的固体垃圾无人管理, 24.3%的村庄有专人管理, 15.9%的村庄实行统一管理, 设置有垃圾专门管理机构的仅占了3%。可见, 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还需提升。另外, 近些年,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 国家对农村发展也更为重视, 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农村发展, 然而政府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农村经济上, 对文化素质和环境管理重视不足, 以至于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却得不到好的解决。

1.2 资金较少, 设施不足

农村经济条件有限, 农民收入较低, 难以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垃圾治理, 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视, 相应的资金投入较少, 环卫经费不足, 以至于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在农村相对较少, 从该市的调查中可看出, 没有设置基础设施的村庄占了近75%, 数量相当大。另外, 在其余约25%的村落中建立有专门治理垃圾的基础设施, 但对管理有所忽视, 常出现垃圾桶丢失、垃圾清理不够及时, 甚至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 还有小部分垃圾池因无人管理而弃之不用, 虽建有治理设施, 但其实用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不利于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

1.3 治理方法不当

农村的固体垃圾产生具有隐蔽、分散、数量多等特点, 而且种类繁多, 具有随意性, 加上分布面积较广, 治理起来十分困难。农村处理固体垃圾通常有三种方式, 填埋、焚烧、丢弃, 据调查显示, 52%的农户在产生固体垃圾后都是随意丢弃, 填埋和焚烧的农户分别占了4%、14%, 3%的农户选择将垃圾卖掉, 26%的农户将垃圾丢入公共设施内, 将垃圾放到分类垃圾桶内的农户只有1%。其实, 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很重要的, 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例, 对固体垃圾的分类就十分重视, 有专门的分类收集装置, 如玻璃制品、废旧电池、塑料制品、报纸书籍等装置, 既方便处理, 减轻污染程度, 又可以回收利用。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2.1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 加大资金投入

针对农村当前固体垃圾的无序状态, 必须建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以乡镇级建设为主, 并树立起阶段性的管理目标, 实行目标责任制, 同时还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提倡绿色消费, 加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并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对乡镇政府而言, 应加强对管辖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 除了建立管理机构, 还应予以实质性的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固体垃圾专用资金, 用以基础设施的建立及垃圾的管理。

2.2 建立全村级保洁制度,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农村环境管理的方法层出不穷, 不少地区都采用的是“村收集、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方式, 效果较好。使用此方法, 首先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发动全村农户集体参与, 建立起全村保洁制度, 这就要求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雇佣专门的保洁人员, 竞争上岗, 由村民共同监督其工作绩效。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及福利等, 则由乡镇政府、村级财政以及农户三者共同承担, 具体比例应结合实际条件进行协调确定。

2.3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在治理垃圾及环境管理方面, 应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因此, 应借鉴国外模式, 吸取经验, 实行分类收集。该方式通过垃圾生产者的分散劳动取代混合收集后的集中分选工作, 省去了垃圾分选等预处理环节, 简化了后续处理, 有利于节约成本, 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分类管理时应坚持一定的理念, 即垃圾减量、资源重复使用及再生利用, 首先应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数量, 其次对已有垃圾应尽可能地回收利用, 最后则综合处理, 加强环境保护, 如建立废品收购站、废旧物资收购系统等。

3 结语

在农村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 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加重, 阻碍了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为此必须对农村的污染现状进行准确分析, 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 进而促进农村更好地发展。

摘要: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缺乏环保意识、治理资金匮乏、治理方式不合理等, 专门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主要从建立环境机构、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几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固体垃圾分类管理,市场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金霞, 李玉敏, 黄开兴, 陈煌.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 2011, 21 (6) .

[2]杨蕾, 贾彬.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智力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33 (2) :213-214.

上一篇:创新与超越下一篇:回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