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效学

2024-10-22

服装工效学(精选7篇)

服装工效学 篇1

摘要:文章阐述了《服装工效学》这一服装专业主要课程的建设重要意义, 从服装高等服装教育现状出发, 针对学科发展、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建设内容等方面就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服装工效学,课程建设,建设内容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更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而具体的工作。它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搞好课程建设工作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有利于人才培养。《服装工效学》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服装工效学隶属于人类工效学, 既是一种综合的边缘学科, 也是一门以人为中心, 以服装为媒介, 以环境为条件的系统工程学科。本课程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 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围绕创新型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规范教学行为, 完善教学条件, 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突出双语教学、服装工效的综合应用和研究性实验教学特色, 使本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同类学校的一流水平。

一、服装工效学学科的发展

我国于1984年才开始试办服装工程专业, 尚未形成服装理论、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管理、服装营销等各个层次的基础科学框架和培养体系。为了适应高等服装教育的跨世纪改革, 1999年以来, 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精神, 国内各高校都调整专业, 整合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计划, 提出新的教学设想。特别是服装纺织行业近年的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推动了纺织服装科技进步, 使得原来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旧教材已经不适应新纪世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亟待编写规划新教材,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强化课程教学要求。像服装人体工效学这门课程, 国外的高等服装院校已经形成课程体系并开课多年, 而仅近年来才在国内服装高校开课, 并且至今未形成统一教材, 且教学内容不一, 教学大纲的编写也是差别很大。

纵观世界服装发展史, 西方自文艺复兴至20世纪前10年、我国古代及传统服装的礼制程式, 无论是西洋女装的裙撑、束身衣, 还是我国妇女的船型小脚鞋、十八滚的直身旗装, 它们都是过多的禁锢人的工具及炫耀身价的手段, 为此服装显得那么残酷而不通人性。人类自觉地、能动地把实现“衣服适应人”这个目标并入科学系统的研究范畴, 而让它成为独立的学科, 则是近几十年的事, 它受西方人类工效学的影响, 引发出人们对服装人类工效学课题的思考。服装工效学被看作是人类工效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工效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欧洲, 形成于美国, 是解剖学、运动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人类与机械用具之间的最佳配合, 以求人类在机械文明中得到最大自由度的学科。即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 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使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健康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科学。

二、服装工效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重大举措, 目的是推进教育创新, 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的深刻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本科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教学机构应不断更新和适应时代发展, 努力将课程建设作为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努力把“服装工效学”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结合现代高性能服装技术及人体先进的测量技术的发展, 不断调整、改革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将“服装舒适工效”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使之成为教、科、学一体化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三、服装工效学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国内外的调研, 结合作者近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 认为服装工效学就是以人-服装-环境为系统, 从适合人体各种要求的角度出发, 对服装设计制造提出要求, 以数量化情报形式来为创造者服务, 从而使人类能够根据人体工效学的观点来指导服装设计者科学地设计服装, 指导服装生产者科学地加工服装, 指导服装消费者科学地选购服装与穿着服装, 以保障人类有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它涉及人体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环境卫生学、服装材料学、人体测理学、服装设计学等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服装工效学这门课主要讲述服装环境与服装、人体结构 (含人体测量学) 与服装结构、人体生理和服装、人体心理与服装、安全防护与服装的基本理论, 并就各类服装工效学运用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是: (1) 人类工效学、服装人体工效学基本概念, 服装工效学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等; (2) 服装气候与服装, 含环境大气候、服装微小气候、服装传传湿机理、人体热生理、服装气候与寒暑着装等; (3) 人体形态特征结构, 包括形态、运动机构、体表与皮肤机能、体型与选型、服装定型 (规格) 与人体部位等; (4) 人体计测, 含测量工具介绍、人体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及动静计测方法等; (5) 服装与人体生理、心理, 包含皮肤生理与服装、肌肤触压感与着装、着装与皮肤卫生;服装与人的知觉心理、服装色彩与人的心理等; (6) 各类服装的工效学应用设计及性能介绍。

四、服装工效学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 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高级职称教师主讲,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鼓励博士生、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例如, 笔者所在学院服工教研室《服装工效学》任课教师中, 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50%;4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0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0%,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0%;年龄结构合理, 并已形成梯队。45岁以下教师后续教育 (含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硕士生、博士生、国内外访问学者等) 人数占88%以上。同时为了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使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教学以及科研工作, 主要采取了要求青年教师广泛听课、抓好上讲台前的试讲、进行青年教师讲稿、课件的评选措施。课程组奖励教师不断开展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强调教师应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组织教师进行调研学习, 开设专题讲座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技术。

(二) 课程体系改革。

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处理本门课程与其它服装相关课程改革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要先进, 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三)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力争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 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制作服装-人体表面产热、散热原理, 辅以人体模型讲述人体变形与服装变形等工效关系。建立专门网页, 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师生互动、交流教与学和心得。

(四) 重视教材建设。

采用系列化的优秀教材, 如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及参考书, 在教学中建立系统的相关学科的资料库, 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 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和全体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学习材料。计划在建设周期内出版《服装工效学》、《服装舒适性与防护功能》等省、部级规划教材。

(五)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高度重视《服装工效学》课程服装热舒适及人体计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实验教学中侧重以基本操作为主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 从而使科研和教学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开拓学生的视野, 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 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积极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研究型实验,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 鼓励青年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蓼芫, 於琳.服装工效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张正国, 张迎梅, 张文定.强化精品意识, 创建精品课程[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2:51~53

[3].陈东生.服装卫生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 2000, 21 (2) :31~33

[4].杜勇, 陈家斌.高等院校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J].纺织教育, 2007, 2:14~16

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研究 篇2

军事装备学以武器装备为对象,重点研究装备发展、保障、管理和相关技术问题[1]。工效学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重点研究人、机、环境及相互关系。军事装备工效学是二者的交叉学科。1989年中国人类工效学会(Chinese Ergonomic Society,CES)成立,并于1991年成为国际人类工效学会成员,推动了我国工效学发展。在军事装备领域,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2]、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3]、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4]和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等单位在工效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由于军事装备种类复杂、型号众多,同时各单位研究侧重点不同,军事装备工效学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深入研究学科基本问题,科学构建学科体系,推动学科全面发展,对于提高装备安全性、舒适性、实战化水平,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减少军事职业伤害等都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开展装备竞争性采购,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军事装备在工效学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使得推动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发展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1)军事装备工效学是装备走向“实战化”的必经之路。我国装备经历了引进、仿制和自主研发的道路,研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战术技术性能指标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从参加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和竞赛情况看,“实战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5,6],其实质主要是装备综合效能不高。装备综合效能E满足

式中,A为装备使用可用度,D为装备可信度,C为装备固有能力。装备是否符合工效学要求(即可用性高低)大大地影响着装备固有能力和使用可用度,进而影响装备综合效能。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大力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

(2)军事装备工效学是解决“人-装-环”问题的关键。人员、装备和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三者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人-装-环”问题极大影响着人员工效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例如,通过对优秀装甲车辆驾驶员的调查,高温环境闭窗驾驶耐受时间只有1.5 h[3,7]。实际训练中,经过4 h连续训练,驾驶员出驾驶舱甚至需要“架”出来。此外,还有振动、辐射、舱室微环境等问题。“人-装-环”问题降低装备舒适性,影响作战人员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迫切需要运用工效学理论,探索三大要素的运行规律及优化组合方法,规范装备的研制和设计,解决“人-装-环”问题。

(3)军事装备工效学是战斗人员职业健康的“保护伞”。随着军队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部队训练强度的加大,战斗人员作为武器装备的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冲击、有害气体等密闭环境,带来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对于服役期较长的人员,普遍面临腰腿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听力下降等伤病的长期困扰[8,9,10],给个人、家庭和医疗保障等都带来了严重经济负担。虽然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11,12],但要根本性解决还需要通过军事装备工效学。

(4)在装备定型试验、部队试用和部队训练中,还发现了大量不符合工效学要求所导致的严重问题。例如:某型步兵战车驾驶舱布局不合理,导致“死界”过高,无法完成高速接近车辙桥等战术动作;某两栖装甲装备因逃生通道狭窄,出现安全隐患;某型主战坦克舱门设计不科学,严重影响战场救护[13]。总之,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对于提高军事装备可用性、更好发挥装备战术技术性能、提高战斗人员持续作战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现实意义。

2 学科属性与名称

目前,关于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属性与名称还存在一定的分歧,通过分析不同观点和形成原因,利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奠定基础。

2.1 学科属性

在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与军事装备工效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军事装备学、军事人机工效学和工效学等[14]。工效学是管理学中二级学科管理工程下的三级学科。军事人机工效学是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中二级学科军事医学下的三级学科。军事装备学是军事学中二级学科军制学下的三级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军事装备学为军事学下独立的二级学科。由于GB/T 13745—2009侧重于为科技工作服务,《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因此这种差异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在权威军事装备学学科专著中,将装备技术理论纳入该学科范畴[14],为工效学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GB/T 13745—2009中的工程心理学、人体测量学、安全人机学、工程控制论和安全人机工程等学科都与军事装备工效学密切相关。从工效学发展来看,工效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各有侧重。由于军事活动主要围绕人和武器装备展开,因此工效学在军事领域以军事装备领域为核心。同许多学科的起源一样,工效学的产生也是源于军事领域。因此,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军事装备学与工效学发展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推动工效学在国内军事装备领域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促进工效学的回归与再发展。

2.2 学科名称

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工效学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从各国工效学发展历程来看,因关注侧重点的不同,有多种名称。英文名称有human factors、ergonomics、human engineering、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和engineering psychology等。中文名称有工效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效学、人的因素学、人因工程和工程心理学等。

在军事装备领域,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完整研究体系,而俄罗斯在这方面还有差距[3]。同样,美英2国在工效学名称上也曾经有所不同。英国称为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HF),将其作为武器装备采办中人因综合集成(human factors integration,HFI)的重要工效学活动。美国有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HF)和人因工程(human engineering,HE)2种称谓,并将其作为有人系统综合集成(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HSI)的重要工效学活动。当前,美英2国在军事装备工效学方面都不再纠结于称谓,更多倾向于将其等效使用[15],或者称为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HFE)。基于此,选用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作为名称,仍译为工效学。由于军事装备学在我国学科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军事装备技术的特殊性,因此将军事装备工效学译为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ilitary equipment。

3 内容体系

确立军事装备工效学内容体系,既要深入了解国外工效学在装备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又要结合国内军事装备学学科特点,符合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要求。

3.1 研究对象

军事装备学紧紧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以装备发展、保障和管理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1]。它们与装备全寿命周期阶段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工效学以“人-机-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人、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对于军事装备而言,“人-机-环”系统如图2所示。

军事装备工效学作为军事装备学和工效学形成的交叉学科,以装备发展、保障和管理中的工效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军事装备学研究内容体系较为完备,见表1[1]。工效学以“人”的特性、“机”的特性、“环境”特性、“人-机”关系、“人-环”关系、“机-环”关系和“人-机-环”系统总体性能7个方面为内容。

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内容是军事装备学和工效学研究内容的交叉融合,包括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论证、研制、使用等所有工效学研究内容。

3.3 学科体系

在明确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还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和发展现状[16,17]。同时,还要摒弃与相关学科(如人体测量学、环境医学、“人-机-环”系统工程学等)的“门户之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如图3所示。

3.3.1 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研究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工效学活动,将工效学融入装备论证、研制、试验、定型等全过程,在顶层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例如,装备采购中军事装备工效学活动如图4所示。现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成为当前制约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的瓶颈。

3.3.2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针对各个军种、兵种装备实际情况,根据装备作战需求,确定各自的工效学要求,建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用于装备设计、研制和生产等过程。以装甲装备为例,外军就建立了十分详细的规范体系,具体到诸如舱门开启方式都要按工效学要求分类设计(国内只有一种方式),不同类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开门方式如图5所示。

3.3.3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解决不同类型军事装备的工效学关键问题,提高装备舒适性、安全性,提高作战人员工作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表2列举出了部分军事装备工效学关键问题。

4 结语

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军事装备学与工效学形成的交叉学科,促进该学科发展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综合效能、提高人与武器结合程度、减少战斗人员职业伤害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十分必要。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该学科属性和规范学科名称,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内容,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该学科应重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发展。对于工效学在军事设施等其他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论证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的必要性,明确学科属性、名称、研究对象等基本内容,构建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方法:从实战化要求、人机适应性、职业伤害等方面分析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外工效学和军事装备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从3个层面构建学科体系。结果:明确了学科基本内容,确立了学科体系,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结论: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推动该学科发展。

服装工效学 篇3

——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采购项目负责人阮天澜

近些年来,在政府采购序列中,办公家具采购的金额和比例都在提高,据统计,工作人员在办公家具上滞留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如何使办公家具的设计更加合理,更适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提高舒适度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将来政府采购办公家具会更强调安全、环保和舒适性,并会优先采购通过人类工效学认证的家具产品。

——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项目负责人张宏

在11月10日召开的“办公家具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技术标准宣贯会”上,上述两位政府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就办公家具业推广人类工效学认证向国内外家具企业发出了强烈信号。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又称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等。它是研究“人一机(物)一环境”系统中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符合于人体的生理、心理及解剖学特性,从而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人的作业效能和舒适性,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一门边缘学科。

办公桌椅的人类工效学技术要求的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赵朝义研究员指出,家具的服务对象是人,设计与生产的每一件家具都是由人使用的。因此,家具设计的首要因素是符合人的生理机能和满足人的心理情感需求。

家具的功能设计是家具设计的主要设计要素之一。功能对家具的结构和造型起着主导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功能有其不同的造型,在满足人类多种多样的要求下,力求家具能够舒适方便、坚固耐用、易于清洁,满足一切使用上的要求。功能决定着家具造型的基础形式,是设计的基础。

家具设计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在家具功能使用上的要求,家具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体与家具的关系,把人类工效学知识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来。

引入人类工效学认证的家具产品将为使用者选择宜人性产品提供引导,使其在购买家具类产品中不再仅仅考虑基本的使用功能,还应更加关注对健康和舒适度的体验要求,从而在整体水平上提高家具产品的人类工效学要求。例如:传统的椅背为直线型,符合人类工效学原理的椅背为S型曲线型,人体均匀地接触椅背,减轻了脊椎某一处的负荷,而且分解了臀腿所承受的重量,从而使肌肉更松弛,血液更畅通。椅子座过高,会使大腿下部受压,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持续时间长则会引起脚趾体温下降,下肢肿胀。椅子座斜度、背斜度不当,久坐会引起颈酸、双肩疲劳,脑供血量减少,内脏受压致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产品基本功能的使用,逐渐开始关注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家具使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

国内家具差距尚远进口家具名实难符

事实上,有许多家具企业宣称自己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人体工学理念,但在真正解释这个概念的时候,却含糊其词。赵朝义对此的判断是: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类工效学的重要性,但缺乏相应的数据和标准。

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家具业资深人士招寿田举了个例子:“某个单位用每把1,000元的价格采购了一批声称引入人体工学理念设计的办公座椅,但我去考察时发现,近90%的女员工上班都带着垫子——靠着垫子才能舒适一些,这就说明其设计并不符合人类工效学的理念和要求。尽管政府采购中明确提出家具产品要符合人体需要,但实际上差距很大。”

在国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和欧洲早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人类工效学产品技术标准,如:显示器、鼠标、键盘、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手机、耳机和办公家具等,同时相应的产品人类工效学认证也早已推广。例如德国莱茵TÜV公司、瑞典的TCO公司等就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的认证。国际知名的家具企业大多都非常重视人类工效学要求,以此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家具。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家具产品就是非常优质的。赵朝义分析认为,进口的家具产品在设计和研发理念上多是建立在外国人人体特性的基础上,而中国人在身体尺寸和心理特点上都有别于西方人,所以这些进口家具即使考虑人类工效学原理,由于缺乏中国人体测量数据,也不能说其符合中国人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只有依据中国人体尺寸数据建立的人类工效学标准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人的特点。

人类工效学认证:家具产品的新卖点

中国人体测量数据库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心血结晶之一。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人类工效学研究的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1980年就组织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多年来,先后主持制定人类工效学国家标准50余项,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体系;组织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覆盖全国范围、样本量达2万个的人体测量工作,制定了GB/T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等中国人体尺寸系列国家标准,建立了全国最完整、权威的人体测量数据库。招寿田对它的评价是:其获得的数据可达到中国人体满意度90%以上。因此,当赵朝义副所长找到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提出在办公家具业普及人类工效学标准的想法时,招寿田“非常欢迎”。

无论是赵朝义这样的学者,还是招寿田这样的家具业资深人士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当前各类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人类工效学的应用则是以人为本设计产品,强调用户感受,面对的是产品的高端层面,符合人类工效学标准的产品必将成为新的卖点。

赵朝义举例说,符合人类工效学的家具产品,其市场价格高于市面上的普通类家具产品。从当前来看,那些在设计中宣称已经考虑人体工学的国外和台湾品牌,其价格远高于一般品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产品的人类工效学标准并没有对中国家具业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提出过高的要求,仅仅是对家具业的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规范要求。现在的大型家具企业都已经设立了负责新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技术部门,所以通过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并不需要额外投入去建立新的专有机构,只要这些研发人员接受人类工效学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样的家具才是真正符合人类工效学的产品就够了。

既不需要新增投入,产品又可能提高售价,两利之下,何乐不为?

正是因为看到了产品人类工效学应用的广泛前景和深远意义,国内最权威的认证机构之一——方圆标志认证集团高调宣布在家具行业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工作。方圆认证集团副总经理李铁男当众表示,方圆集团是第一个实现政府采信自愿性认证的机构,在节能产品的认证方面取得业界高度认同。今后方圆将在产品安全、质量、节能和环保要求之上,更强调健康舒适。为了推广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方圆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密切合作,愿意投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计成本、不计回报。

服装工效学 篇4

签署仪式上, 李爱仙副院长表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我国从事标准化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 在标准制定方面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成果。中标院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类工效学实验室, 是国内唯一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人类工效学实验室, 在人类工效学标准研制、产品测试方面有着显著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中标院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 为政府采购单位做好检测服务, 也将在今后为政府采购各品目产品的标准制定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

王力达主任表示,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方圆集团合作, 为采购单位提供权威、规范的人类工效学检测服务, 是采购中心开展办公家具环保和质量检测以来, 对第三方检测服务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这也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办公家具质量的关注已经由环保、安全的层面上升到健康、宜人性的层面。此次签约, 将引导办公家具定点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改进与创新, 推动技术进步, 并通过政府采购的社会示范效应, 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

李铁男总经理表示, 方圆集团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三年以来, 已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认证与技术评价服务体系,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可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的机构, 方圆集团非常重视此次合作机会, 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保障认证质量和效率, 为中央单位做好服务。

据了解, 办公家具是政府集中采购项目中的重要货物类产品, 采购需求大, 与工作健康联系紧密, 关注办公桌椅的人类工效学特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为强化办公家具的健康、舒适性能,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对政府机构采购的办公桌椅开展人类工效学性能的检测和验证, 协议的实施将有效整合及利用三方优势资源, 通过政府采购推动人类工效学在办公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人体工效学在童装设计上的应用 篇5

服装人体工效学伴随着强调服装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而被重视,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服装—环境”系统,从适合人体各种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服装创造提出要求,使设计最大限度地适合人体的需要、达到舒适卫生的最佳状态。其目的将过去的人适应衣服改变为“衣服适应人”,最终使“人—服装—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匹配[3]。

儿童相对成人而言,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其服饰符合环保要求既要自然休闲、舒适、又要符合儿童心理、智力活动及儿童体态、生活习惯。所以研究人体工程学在童装设计上的应用是必要的。

1 儿童体型特征分类

儿童通常指0~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体型的变化非常大,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可以分成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四个时期,在各时期儿童的体型均有相当大的变化。

1.1 婴儿期体型特征

0~1周岁是婴儿期。婴儿的体型特征是头大身体小,身高约为4个头长,皮肤幼嫩,腿短微曲。一年之内,婴儿经历了躺、坐、立、走的发育过程。

1.2 幼儿期体型特征

2~5岁是幼儿期,在这个时期头部大、脖子短、腰挺、腹部凸出。而且活泼可爱,生长速度快,身高约为头长的4倍到4.5倍。这时的幼儿已能自行跑、跳、抓物、投注,语言能力也发达了。

1.3 童年体型特征

6~12岁属童年期,此时的儿童生长速度趋缓,形体逐渐匀称,身高为头长的5~6倍,四肢变长。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非常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对世界和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并在美感上有所选择。

1.4 少年期体型特征

13~15岁为少年期,少年期是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开始独立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女生的性别特征开始明显,女孩体脂增加,胸部开始隆起,乳房开始发育,臀部突出,呈现出女性的曲线体型。女孩的胸、臀比男孩发育要快,腰比男孩细。男孩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男孩开始超过同龄的女孩,其肩部变平变宽,身高、胸围和体重明显增加,骨骼变得粗壮,体形逐渐接近成年人。

2 童装的特殊要求

在服装人体工效中,人体与服装的关系最为密切。童装在服装人体工效学中,除需有与成人服装相同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区别于成人服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童装设计的特殊性在于童装设计需考虑儿童不同的年龄段;

童装应以简便、轻量、保暖、柔软、宽松为原则,美观大方为第二位,婴儿服装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保护婴儿身体,无论设计款式还是缝制成衣都应以健康、安全为前提;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服装首先从生理上要有助于健康成长,而且又应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3 童装设计的要点

人体工效学一般从人与机械两个方面来研究,在人体方面,主要是研究对人的能力和认识,其内容包括生理、形态、运动、心理四个方面[2]。

3.1 生理方面

生理方面一般指人的生理特性,如人体的发汗和体表温度、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儿童的皮肤细嫩,运动量大,所以服装必须要符合穿着的生理卫生需要。

3.2 形态方面

形态方面指人体的基本测定值,在服装设计上为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肩宽等。儿童的尺寸是头大身体小,所以在考虑身长、四肢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头围,也不能忽视成长率和儿童身高增长快、围度增长慢的特点。

3.3 运动方面

运动方面指人体运动的规律,人体各关节运动的范围、运动的角度等。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尤其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穿、脱衣服的能力。而且在幼儿期以后的孩子喜欢做游戏和其它运动,活动量比较大,关节的运动区域和角度大,因此对童装设计要有一定的规制力。

3.4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是人对所处环境所产生的心理反映。儿童喜欢鲜艳的颜色,喜欢口袋,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喜欢活动的装饰。

4 人体工效学在童装设计上的应用

4.1 人体工效学在童装面料上的选择

童装设计的首要工序是选择面料,总的来说棉、麻、丝、毛类天然、环保面料为童装设计的首选面料,其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防臭抑菌功能为儿童身体提供了优良舒适的“小环境”。

4.1.1 婴儿装

这个时期的儿童缺乏体温调节能力,易出汗,排泄次数多且无自理能力,皮肤娇嫩,所以其面料选择以柔软轻松、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热传导度低、对身体无害的天然材料为好。

4.1.2 幼儿装

这个时期的儿童活泼可爱,好学好动,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其面料选择可为质地坚固耐磨、伸缩性强的天然面料。同时,要选择易洗快干的面料,便于经常洗涤保持清洁。

4.1.3 童年装

这个时期的儿童活动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童装的面料,应尽量选用轻柔、耐洗涤、不褪色、不缩水的面料。除选择天然棉质面料之外,还需考虑面料的耐磨性。

4.1.4 少年装

少年时期的孩子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服装穿着上开始走向新潮和时装化,可以选用既便于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又适于学生成长发育,不会对学生的运动产生拘束。

4.2 人体工效学在童装款式上的选择

4.2.1 婴儿装

婴儿服装基本不受流行趋势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以保护婴儿身体为第一目的。婴儿睡眠时间长,快速的生长发育在睡眠过程中完成,因此,婴儿装造型设计简单,为长方形,并预留较大的宽松量,便于婴儿活动。不过衣服的尺寸还是要尽量合身,以发挥其保暖的作用。

4.2.2 幼儿装

幼儿体型的特点是窄肩凸腹、四肢短胖,为了掩饰体型弱点,在服装款式上从幼儿期就应开始注重形体造型的设计。所以,服装的造型可采用方形、长方形、A字形,分割线在胸部,衣服有时长至大腿,形成错视,使下肢有拉长的感觉。

4.2.3 童年装

童年装在款式设计上要选择活泼、健康、美观大方的式样,造型宽松适于运动,设计实用性、功能性的服装。男女童装不仅在品种上有所区别,在规格尺寸上也各有不同。

4.2.4 少年装

少年在心理上向往成为成年人,对服装的关心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且也懂得了如何使自己的衣着适合不同的目的和场合。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设计服装除了以经济、美观、实用为原则以外,有意识地通过服装穿着引导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3 人体工效学在童装色彩上的选择

童装的色彩设计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孩子,他们对颜色有着原始的敏感和自己独特的喜好。而且童装色彩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心理素质。在特定的环境中童装色彩还起到呵护儿童的作用。

4.3.1 婴儿装

婴儿视觉神经尚未发育完全,色彩心理不健全,不可采用大红大绿等刺激性强的色彩去伤害视觉神经,在生理特征上婴儿的皮肤娇嫩,浅淡色不仅能避免染料对皮肤的影响,还可衬托出婴儿清澈的双眸和粉滑的皮肤。所以婴儿装的色彩宜采用明亮柔和系列。

4.3.2 幼儿装

幼儿的智力增长较快,能认识四种以上的颜色,区分混浊暗色中明度较大的色彩。色彩可以选用较活泼的色组,可以选择浅色组。这个年龄段有好学、好动的特点,也可以选择较鲜艳的色调,红、黄、蓝、绿色皆可,还可以用镶拼的色调。花型上可选用有一定趣味性的、抽象动植物以及有启蒙性内容的图案。

4.3.3 童年装

童年阶段是培养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素雅、活泼、整洁和健康为主。颜色以明亮为宜,不要过于剌眼,既可选用中间色或稍深一些的颜色,也可选用小格或印花图案的衣料。花色仍然以知识性、趣味性的表现为好。

4.3.4 少年装

少年服装色彩以活泼、明快为主,红、黄、蓝、绿、白色是男女青少年的主流色。这个时期的色彩搭配以趋于社会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服装色彩,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5 结语

根据“人—服装—环境”系统优化,童装的款式、面料和色彩的设计与选择都必须符合儿童在各个生长时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及体型的变化规律来设计各类童装,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季节穿用,使童装的花朵更加绚丽多彩。不仅要有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方便、舒适的实用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真正发挥服装工效在儿童服装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勾爱玲、马艳波、石晶.婴幼儿服装与身心健康[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75-76.

[2]郁新颜.童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南通工学院学报[J].1999,(9):41-44.

[3]屈一斌.服装工效学在儿童服装上的应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3):29-34.

[4]李君.童装设计的卫生、安全、防御性[J].苏州大学学报.2002,(10):118-119.

服装工效学 篇6

因军事任务的特殊性, 军事作业往往要在特殊环境下进行, 这些特殊环境主要有自然环境 (高原低氧地区、寒区和热区等) 和人工环境 (密闭战斗舱室、军事地下工程等) [1]。军事装备本身存在着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有害气体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 加上舱室内部的各种特殊军用设备和线路布局, 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能。

我们在野战部队调研时发现, 部队在严酷环境条件下或连续操作训练、尤其是全装远距离长途拉动时, 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能力减缓、操作准确度下降甚至出现误操作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诱发的因素较多, 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人-机-环境、人-装结合问题比较突出, 有些战位和舱室难以适合现代战争的要求, 只靠平时刻苦训练来让战士适应和克服条件的限制显得很不科学。因此, 如何降低军事作业环境中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提高军事作业效能, 已成为军事医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学科属性和定义

在GB/T 13745—2008学科分类与代码中, 军队卫生装备学和军事人机工效学都属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三级分支学科。军队卫生装备亦称战时卫生装备, 是指能随同部队行动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卫生装备, 是用于部队战时开展战伤救治、卫生防疫和卫生防护, 以及平时救灾等工作所需的制式装备, 是实施卫勤保障所使用的医用器械、仪器、设备和卫生运输工具等的总称, 主要用于救护、诊疗、卫生防疫、卫生防护和模拟训练等[2]。

人机工效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跨越不同学科和领域, 应用多种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由于其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学科侧重点的不同, 学科的命名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 在欧洲多称为工效学 (Ergonomics) ;在美国多称为人类因素学 (Human Factors) 、人类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 、工程心理学 (Engineering Psychology) [3];我国所用的名称有人机工程学、工效学、人机学、人体工程学等[4], 一般多称为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尽管对人机工效学的定义不完全相同, 但归纳起来有2点是一致的:

(1) 人机工效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

(2) 人机工效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2 军队卫生装备学与人机工效学的关系

军队卫生装备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适应于战争和战场条件下对各类战伤实施有效救治的装备、设备和器材及其装备的编配、管理、使用和维护 (修) , 使其在整个卫生勤务链中发挥最佳的使用效果。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军事装备研发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军队卫生装备的研制不再是只解决有无的问题, 而是向“两性三化”, 即科学性、实战性和标准化、信息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在卫生装备研发中要使装备达到卫生勤务所要求的最佳效能, 人机功效学理论和原理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机工效学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从而打破了工程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从各个侧面研究的惯例。人-机-环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5]。

“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 (如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等) ;

“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 (如交通工具、军事装备、手术及医疗设备、救治过程……) 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 (如温度、噪声、振动、有害气体……) 。

因此, 在军队卫生装备的研发中, 人机工效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在卫生装备研发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又可行的实用方案, 在战场条件恶劣、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尽可能使人获得省时、省力、界面清晰、操作方便和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条件, 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3 系列装甲救护车研制中注重解决的人机工效学问题

2009年, 总装备部批准系列装甲救护车立项研制, 含两栖装甲救护车、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和轮式装甲救护车3个车型。该系列装甲救护车是我军机械化部队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战场机动平台和野战救治平台, 用于伴随一线作战部队全域快速机动, 完成对战现场伤员的搜寻、急救以及生命体征稳定人员的快速后送等任务。

总部任务部署会后, 总师系统在第一次工作会上就针对性地成立了包括人-机-环在内的6个专项组。本文结合系列装甲救护车的研制, 对装备研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人机工效问题进行简要概括。

3.1 舱室空间设计

卫生装备舱室包括驾驶舱和作业舱, 空间设计和总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空间设计从人的要求出发, 保证人的安全、健康、舒适和方便;从“功能关系”角度考虑舱室的整体布置;从“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角度考虑显控装置摆放位置和方向;从“操纵程序”角度考虑各个相对独立的仪表模块的面板设计及各个操作区域的联系[6]。以上设计必须满足GJB 1835—1993规定的第5至第95百分位数人体尺寸要求, 并且需要考虑操作者使用时的最大作用力[7]。其中, 作业舱所涉及的床、椅、箱、柜、台、设备支架等外露边缘、棱角应进行圆角和柔性缓冲处理, 表面不应有尖锐的物体, 舱内还应具有位置明显、内容明确且便于阅读的标志牌, 明确指出舱内配备物品的存放位置。

3.2 舱室微环境

影响各舱室内部环境的因素包括:可由设计控制的环境因素, 如照明、通风等;因设计本身带来的环境因素, 如振动、噪声、有害气体等;不能由设计控制的自然环境因素, 如气候、海拔高度等。对于可由设计控制的环境因素应控制在最适宜人员工作的水平上, 对于装备自身的环境因素应综合考虑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 通过设计努力,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将其对人员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8]。

对于可控的环境因素, 照明要求可根据作业任务所需设计相应的照度, 如没有特殊要求的必须参照GJBz 20527—1998及附录C, 达到舱室作业最低照度要求;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舱室有害气体浓度, 延长作业人员持续工作时间, 所以通风量必须按照舱室大小和乘坐人员数量严格计算, 具体以GJB 5421—2005为准, 而且通风装置的选择和安装也必须引起重视, 通风装置应有很好的过滤灰尘和防水功能, 防止室外灰尘及水进入舱室内, 安装位置应该尽量远离发动机和车体后部;温湿度可以通过制冷空调和加温器来实现, 而送风口不宜直对乘载员面部, 应进行风道设计, 使气流均匀分布到舱室内, 或使风向可调。

对于不可控的环境因素, 噪声控制方面: (1) 可在动力舱与作业舱之间采取隔声措施隔离空气噪声传播, 以及添加隔声效果好的隔声门等; (2) 加强作业舱的密封性设计, 动力舱隔板与作业舱不宜开维修孔, 作业舱车体上不宜开直孔与车外直接相通; (3) 在噪声主要传播路径上及作业舱内适当部位加装阻尼材料, 吸收结构噪声。振动、冲击方面: (1) 对显示器、医疗设备等采取减振、隔振措施[9], 使之满足GJB 150.16—1986和GJB 150.18—1986的要求; (2) 提高伤病员座椅、床等设施的减振性能, 防止伤病员因冲击、振动导致的二次损伤。对于有害气体、粉尘、辐射等因素对人员的影响, 可采取通风、密封、屏蔽等措施来降低损害, 但必须达到具体装备所对应的国军标和国家卫生标准相应要求。

对于装备可能涉及的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是盐雾和低气压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可采取相应的防腐密封、低气压补偿措施来调整。

3.3 维修性和安全性设计

军队卫生装备的研制必须充分考虑维修的方便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维修, 必须设立相应的测试点和检修点, 对于测试、保养部位、维修显示装置和控制系统设备可采取无遮盖或外露方式进行安装, 或者设计成半暴露式、具有快速开启防护罩和易移动防尘盖或罩的通道。对于医疗仪器等高精密仪器应具备可快速拆卸的功能, 达到下车储存保管的目的。

研制过程中也应注意安全性措施, 如乘员活动区域的地板应有防滑性措施;为了更方便地进出和通过, 应该提供安全和适当的舱口、舱门、扶手、脚蹬、通道以及其他相关设备;对各类危害 (核、生、化、火等) 有自诊断的功能, 并能通过声音、报警灯或图像信号进行及时报警与启动相关防护设备;车上危险处应设有安全警告标志, 并应用颜色与文字说明危险种类 (电、热、辐射、突出物等) [8];还应设有处理意外事故、自救、援救的适当应急系统和措施。

4 实际应用

通过系列装甲救护车的研制, 已将人机工效所涉及的问题落实到了具体设计当中, 现以两栖装甲救护车所设计的双层担架床为例进行简要介绍。为了方便伤员上下车, 两栖装甲救护车根据需要进行了尾大门改造和双层担架床设计, 原基型车尾大门为950 mm×850 mm, 在不改变防护和密封性能的情况下, 将尾大门改为1 445 mm×850 mm, 方便伤员进出。由于尾大门离地高700 mm, 伤员上下车困难, 从而设计了双层担架床, 它通过液压传动, 将位于左侧的双层担架床移至通道中间, 通过机械结构解锁, 可使上层担架床放下并滑出, 将放在担架上的伤员放入上层担架床滑槽中, 推入、固定, 完成上层卧姿伤员上车;然后拉出下层担架床, 将放在担架上的伤员放入下层担架床滑槽中, 推入、固定, 完成下层卧姿伤员上车。通过试验, 担架床的操作力不大于70 N, 利用双层担架床上下伤员所花费的时间为:上车115 s, 下车90 s, 比不使用担架床节约100 s左右。并且双层担架床还安装了4组钢丝绳隔振器, 可缓解伤员经受大幅度的振动冲击, 经试验, 担架床底座安装支架Z向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为1.14 g, 而担架床上方伤员头部、腰部、腿部Z向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到0.12 g左右, 正常人“疲劳-降低工效界限的允许”暴露时间大于4 h[10], 舒适性较高。

5 结语

将以上总结的人机工效学重点问题和设计原则应用到系列装甲救护车的研制过程中, 经生产证明, 此方法可操作性、实用性高, 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整车还经过了海上、湿热、严寒等地区的性能试验, 具有良好的地区和环境适应性, 适合在军队卫生装备研制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强, 陈学伟, 徐传香, 等.某部密闭舱室军事作业环境和人员健康调查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9 (6) :394-397.

[2]王政, 伍瑞昌.军队卫生装备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医学装备, 2005, 2 (5) :1-4.

[3]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3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佚名.人类工效学[EB/OL].[2013-04-16].http://baike.baidu.com/view/118000.htm.

[5]刘卫华, 冯诗愚.现代人-机-环境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6]牛海燕, 田亮, 白雅娟, 等.装甲车辆驾驶舱工效学试验系统方案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1 (3) :5-8.

[7]贺岩松, 李耀光, 徐中明, 等.全地形车集成设计人机工效校核与分析[J].人类工效学, 2012, 18 (3) :54-57.

[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甲兵部.GJB 1835—1993.装甲车辆人-机-环境系统总体设计要求[S].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1993.

[9]冷艾泠, 李曙光, 张治刚, 等.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监护仪安装支架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4) :18-20.

服装工效学 篇7

人类工效学是依据人的身体结构、心理状态、生理特种等因素, 研究劳动力、生产工具、工作环境等要素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间相互关系的机械工程类分支学科。1961年国际工效学协会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后, 工效学研究成果中涉及到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行业标准, 因其现实可行, 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强制执行。随着人类工效学的深入研究, 逐步衍生为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等多个分支。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1980年封根泉《人体工程学》是我国第一本工效学专著。1981年建立“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并与国际人体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IEA) 建立了联系。

由于工效学强调良好的人-机-环境系统有助于减少人工失误, 能够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人体动作、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环境条件等要素妨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 所以工效学逐步被深入广泛应用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 对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的情况, 分析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10日, 以“流水线”+“工效学”为摘要词频, 通过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文献论文, 共获取18篇相关论文。首先排除Cnki与万方重合的3篇, 其次排除和本文研究关联不强的6篇, 剩余有效9篇文献。详见参考文献。

下载文献, 提取相关数据及结论, 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

陈泓等, [1]王百负等, [2]朱启星等, [3]研究认为, 低头、弯腰、抬手、站立、工作时间率、照度、噪声等工效学指标的严重超标, 容易导致慢性肌肉骨骼损伤, 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应按照有关标准和法规, 改进相应的劳动保护和工效学措施。李汉锋等通过企业对人类工效学措施重视程度的调查, 也认为应对劳动者作业特点, 进行积极的工效学手段干预。[4]刘召杰的研究发现, 操作者疲劳与动作稳定性之间, 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 并给出了一定的数据证明。[5]曹磊进一步认为, 在高物理负荷下, 更要关注对操作者心理因素方面的积极干预。[6]丁嘉顺从肌电生理方面研究发现, 表面肌电法能够测定和反映静态姿势和反复性操作的负荷, 或者能够为劳动负荷评价及工效学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指标。[7]宋宗强的研究结果是, 按照动作经济原则, 如果通过工序动作的剔除、重排、合并与简化, 就使装配线作业均衡率达到有效提高 (其具体数据为从62%提高到76%) [8]。

4 讨论

由于汽车组装流水线涉及众多因素, 每一个环节因素都会影响和改变个体的现场操作能力以及对系统的适应能力。工效学从操作者的性别、年龄、智力、文化、性格、工作兴趣、技术水平、工作动机、现场工作情绪等各主观因素, 研究操作者的工作行为、以及其行为产生差异的各种因素。同时, 工效学还对流水线操作者所处环境、工作条件、设备性能等现实客观因素加以研究, 且进一步关注团队的人群关系、组织作风等社会性因素。在人-机系统中, 人体部位的尺寸比例, 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正常生理值及个体化差异, 操作时的姿势、活动半径、动作节奏和频率速度、劳动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工作疲劳度、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等, 都直接影响人机系统的运转效率。企业制订的操作规程应符合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符合工效学标准;操作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才会更健康安全的操作。

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中, 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 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的人-机-环境系统。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 以及经济发展对劳动效率的更快更高要求, 工效学又从单纯研究个人生理和心理特点, 进一步发展到研究怎样改善人的社会性因素, 从提高个体操作能力到提升团队、企业整体操作水平。

李汉锋等研究表明, 通过改进人类工效学措施, 科学有效的改变劳动者工作台作业条件和生产环境条件, 能有效降低劳动者的职业紧张, 降低疲劳度[9]。

通过此次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的文献调研, 笔者发现, 我国对人类工效学的研究成果不足, 还不能适应包括汽车组装流水线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工效学科研成果的需求, 应加大对人体功效学科研及实践的研究,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科研保障。

摘要: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也是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优势, 使我国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平稳的运行态势。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 尽管实现了部分智能化操作, 但流水线作业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作业效率就成为影响整体产业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人体工效学对其时效性进行统筹, 需要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认真思考。通过文献研究法, 分析汽车组装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研究的材料和基本方法, 阐释汽车组装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研究过程, 为此项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

参考文献

[1]陈泓, 李序梅, 张玉婷等.电视机和有线通讯设备流水线作业工人的工效学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6, 6 (04) :34-36.

[2]王百负, 金书香, 张祥春等.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6 (04) :40-42, 46.

[3]朱启星, 余秋月, 何玉华等.冰箱生产流水线工人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效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7 (03) :21-23.

[4]李汉锋, 陈建, 郑晓钧等.深圳市20家企业人类工效学及劳动者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4, 30 (16) :2230-2232.

[5]刘召杰.精益生产体系中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J], 中北大学, 2012 (学位年度) .

[6]曹磊, 杜薇薇, 王生.心理因素及物理负荷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1, 29 (03) :176-179.

[7]丁嘉顺, 王正伦, 张海央等.手臂静态姿势和反复性操作负荷的肌电测定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2004, 22 (06) :406-409.

[8]宋宗强.解放汽车G116前桥装配线的研究[J].吉林大学, 2003.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手段下一篇:焕发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