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和谐度

2024-09-05

发展的和谐度(精选9篇)

发展的和谐度 篇1

一、前言

2006年, 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5655亿元, 连续五年保持了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939亿元, 占到全省GDP的7%。建筑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 随着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不再简单地以建筑业产值作为衡量建筑业发展的指标, 建筑业发展应该使参与其中的各方面达到和谐共赢。

二、建筑业发展和谐度

研究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建筑业和谐的, 就是在建筑业方面, 以最小投入, 获得最大产出。即实现建筑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实现资源、能源、人员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建筑业发展和谐度是用来评价建筑业和谐的指标, 用H表示, 值在0-1之间 (表1) 。

三、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预处理

(一) 评价建筑业发展程度的指标很多, 如果量化所有指标,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会因为指标缺少基本统计数据而影响计算结果。因此研究遵循精确性、公正性、效用性、俭省性、实用性的原则, 从投入产出角度考虑, 选取如下9个指标进行建模, 这些指标的统计数据都收集在浙江建筑业统计年鉴,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客观性。这些指标具备了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中, 包含规模投入指标和技术投入指标, 包括X1企业单位数 (个) 、X2建筑业从业人员 (人) 、X3机械年末总功率 (千瓦) 、X4劳动生产率 (元/人) 、X5技术装备率 (元/人) 、X6动力装备率 (千瓦/人) ;产出指标包括Y1建筑业总产值 (千元) 、Y2企业利润 (千元) 、Y3企业利税总额 (千元) 。

(二) 根据前面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浙江建筑业统计年鉴[2]收集了2006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9项指标值。年鉴中没有直接列出X4、X5、X6的数据。于是根据下述公式算出:X4=建筑业总产值÷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元/人) ;X5=机械设备净值÷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元/人) ;X6=机械设备总功率÷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千瓦/人) 。

四、因子与聚类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 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或称为因子) , 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数据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行分类。

五、因子分析

(一) 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

Bartlett检验概率值为0.000, 即假设被拒绝, 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KMO值为0.679, 据KMO度量标准可知, 原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 总方差解释。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是7.125, 解释所有变量总方差的79.16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是1.010, 解释所有变量总方差的11.223%,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391%, 也就是说, 两个变量解释了所有原始变量的90.391%。还可以看出, 经过旋转后的因子重新分配各个因子的解释原始变量的方差, 使得因子的方差更接近, 也更易于解释。

(三) 旋转前后因子载荷矩阵。

旋转前载荷矩阵中, 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载荷比较高, 即与第一个因子相关程度较高, 该因子解释了大部分变量信息;而第二个因子与原始变量相关程度较小, 对原始变量解释效果不明显, 对比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来讲, 旋转前的因子含义很难解释 (表2) 。

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在X1、X2、X3、X4、Y1、Y2、Y3这7个变量上的荷载值都很大, 公共因子2在X5、X6这2个变量上的荷载值很大。分析知公共因子1所覆盖的7个变量属于规模性指标, 因此将其称为规模因子;公共因子2所覆盖的2个变量属于技术性指标, 因此将其称为技术因子。

(四) 计算建筑业发展和谐度。

用字母F1、F2分别表示两个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荷载矩阵写出其得分表达式:

以各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将各地市数据运用上述3个公式计算, 得出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和谐度综合评价指标F的分值, 然后对得分进行标准化在[0, 1]范围内 (表3) , 称为各地市建筑业发展和谐度得分, 用H值表示, 依据大小做出排名。

按照表1的划分, 从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排名前两位的绍兴与杭州建筑业发展程度已经达到“和谐”;宁波与金华次之, 处于“基本和谐”;台州与温州还“不和谐”;剩余五市的建筑业发展程度“很不和谐”。

对比HF1值与HF2值可以看出, 排名靠前的地市二者得分很接近, 相差不大;而排名考后的地市二者得分相对拉大。说明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高的地市其规模因子 (F1) 与技术因子 (F2) 同时过硬, 规模效益与技术效益同步, 不会彼此拉后腿。

因子分析得出了浙江各地市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排名, 但是还不能说明各地市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也就是说各地市之间的层次还没有表现出来, 因此进一步做聚类分析。

六、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采用分层聚类的Q型聚类方法, 其中个案距离采用平方欧式距离, 聚类方法采用组间平均链锁法。得到浙江建筑业发展和谐度聚类分析的谱系图 (图1) 。

分析知:可把浙江省11地市的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分为4类 (表3和表4) 。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11个地市的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差距较大, 第一类H值为0.93, 第四类H值为0.04, 省内建筑业发展很不平衡;聚类分析后的地市层次结构与因子分析的和谐度排名完全吻合, 只是根据H值平均分计算的各地市排名比因子分析计算的排名略微向前, 说明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高的地市对相邻暂落后的地市有积极拉动作用。

七、结论

因子与聚类分析的综合运用使得对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便于浙江省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该方法的推广同样在其他领域发挥着指导作用。

浙江省建筑业的发展就具体各地市来讲, 还是不和谐的基调居多。但同时, 浙江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领先的地市正在带动起步晚的地市。

建筑业的和谐发展必将是规模与技术并重, 二者紧密结合, 互相拉动, 从而迈向建筑业和谐发展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汪文雄, 李启明.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 (2) :329-337.

[2]章文波, 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师生要和谐 教育须有“度” 篇2

一、把握“尺度”

教师教育学生,不是让他们“听老师的话”,而是要他们听“规章制度”的话。学生违反纪律,需要批评,就要搬出规章制度,指出他犯了那一条,有根有据,而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镇压”,最不能“想当然”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有把握了这个尺度,学生才能明白错在何处,应该怎样改正。也才容易接受批评。我曾接过一个班,课堂纪律差。我就利用班会课,向学生讲课堂纪律差的坏处,并指导订出课堂规章制度。并用它作为班级管理的“尺度”,谁不遵守纪律,就按班规行事,并强调班规是大家共同制定出来的,必须共同遵守。经过一段时间的践行,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次上课。学生小谢,在下面逗同学玩,还哈哈大笑,很影响同学听课,我就批评他:“你口才好,说话风趣。可以在下课后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可现在是上课。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你突然大笑,同学的思路就被打断了,这样既影响了别人。又影响了自己,班规第三条是怎么说的?”他知道自己错了。自觉的按班规进行处罚,后来再也不好意思违纪了。

二、注意“风度”

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很容易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说教。这不但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有失教师的形象和风度,降低教师的威信。一次我上数学课,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小黄在下面做语文作业,“成绩不好还不认真听”,我很恼火,几步走到他面前,拿起他的作业本,真想把它撕了。但一想到自己是教书育人的,我马上压下了心中的怒气,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于是我换了温和的语气,对他说:“你爱学习语文。这是好的,但也不要偏科啊,你做了语文作业,就顾不了听数学课,课后不会做数学作业,那也是猴子摘了玉米丢了西瓜。得一失一啊!”他脸红了,连忙把作业本收起来专心听课了。

三、讲究“适度”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梁,学习不用功,属于比较散漫的。那次他又趴在书桌上,并用笔在桌面上乱写乱画,还趁我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把后面同学的书扔到地上。我一下子就来了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一顿,想通过严厉的批评来让他知道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好让他改正缺点,争取进步。但事与愿违,他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我找他谈话,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他满肚子怨气,说:“反正学习不好,老师也不喜欢我。”我知道自己的话说重了。伤害了他,使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于是我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简单粗暴,方法不当。然后帮他找原因,出点子,鼓励他说:“只要你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一定能进步”。他听了很高兴,“老师能相信我,我一定认真学习,争取进步”。后来我时时关注他,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提醒。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帮助,小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了。

四、要有“宽度”

让批评既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目的,教师就要做到宽严有度。学生小岑,比较爱搞恶作剧。在一次单元检测结果时,坐在他后面的班长说计算器突然不见了,刚才还在用的。是的,收卷前我还看见呢,黄色的外壳。我知道很可能是坐在前面的他偷看答案不成。趁收卷之机,藏了起来。这还了得!得杀杀这股邪气。于是我板起面孔,准备来一个全班大搜查。突然。我脑子里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教育案例,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大事。不可收拾。于是我冷静下来,问:“是谁用了班长的计算器?”全班人都说没有,找了,书包,也没有发现。我不动声色,跟他们讲了报纸上刊登的一个学生由于被老师和同学冤枉他偷手机而用跳楼自杀来证明自己清白的故事,学生听后都沉默了。最后我说:“拿了计算器的同学,现在心里肯定后悔了,课后悄悄地放回去。这件事就过去了。”放学以后,班长悄悄地跟我说,小岑已经叫同学交还给她了。这样的“软批评”,既使学生认识了错误。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使其他同学得到了教育。

五、注意“灵度”

发展的和谐度 篇3

水量分配和谐度是指所有分水利益相关者在进行水量分配决策时,对于结果的综合满意程度,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考虑人与人的和谐,还有各行业、各用水服务功能之间的均衡与和谐,是所有利益相关者针对全功能要素的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在水量分配中,如果各分水区域对于其获得水量基本满意,没有极度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则我们可以说该水量分配方案在各分水区域以及分水各行业之间都基本和谐。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水资源配置及水量分配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未形成观点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如王济干等人[1](2003年)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和谐配置的概念,给出了水资源和谐度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王强等[2](2007年)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市的水资源配置和谐度进行了评价。左其亭[3](2009年)首次提出和谐论五要素,构建了和谐度方程,并以黄河流域分水为例,介绍了和谐度方程的应用。马骏等[4](2010年)在界定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内涵基础上,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典型城市的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价。侯艳军等人[5](2011年)对博尔塔蒙古自治洲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和谐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该州的水资源利用和谐度。

本文按照以福祉经济学[6]的思路,基于分水相对满意度的概念,提出分水和谐度的概念。构建了水量分配和谐度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以抚河流域为例,基于已批准实施的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分析了该流域各水量分配方案的和谐度值,评价了各方案的和谐状态,可为流域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2 水量分配和谐度评价

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选水量分配方案,分析每个区域从特定角度对水量分配方案的相对满意度,按照几何或加权平均原则进一步计算每个区域对水量分配的综合相对满意度;继续考量每个区域满意程度的差异情况,得出流域分水得公平程度;最后,进行分水和谐度计算。

2.1 水量分配的满意度

根据不同类别的相对满意度影响因素,选择适当指标量化表达相对满意度,基于福祉经济学,提出流域相对满意度的表现形式及各类评价指标、分析过程[6,7],见图1。由图1中可看出,整个评价过程首先针对用水行业建立各类评价指标,再分析区域分水满意度,最后得出全流域分水的相对满意度。

(1)各类指标相对满意度。

各类指标包括生态用水指标、流域产水指标、社会用水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相对满意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Sij(θij,θ¯ij)={0θij=0θ¯ij0θijθij0θijθ¯ij1θ¯ijθij

式中:Sij为分水区域ij方面(生态、生活、工业、农业等)的相对满意度;θij是水量分配中第i区域在j方面的实际分水状态指标;θ¯ij为第i区域的期望状态。

以区域分水的实际状态与其期望状态之比值,或者实际状态与流域各方平均状态的比值,作为相对满意度的特征指标。如果水资源分配所导致的区域获得的水量或允许入河排污量等为零且其期望值或流域平均水平不为零,则相关者的分水相对满意度为零;如果大于期望值或流域平均水平,则相对满意度为1。

(2)区域分水相对满意度。

取每个分水区域的相对满意度向量为生态、产水、用水量、人口及工农业方面的分水满意度的集合,如下式所示:

Si=(SieSiCSiΟSiΡopSiΙndSiAgi)1/6

式中:SiΙnd, SiAgii区域工业、农业配水满意度。

(3)流域分水相对满意度。

以流域内各区域分水满意度的几何平均值定义水量分配中流域相对满意度,如下式所示:

S=(i=1ΝSi)1/Ν

式中:Si为区域配水满意度;N为区域个数。

2.2 水量分配的公平度

水量分配相对满意度以比值形式描述了区域分配得到水量与其期望值或流域平均水平的差距,并采用几何平均方式进行综合,得出行业、流域的分水相对满意度[6,7,8]。

满意度总体上体现了各分水区域对于水量分配方案满意程度的数量大小,但未能反映出区域之间满意度的差异或分布情况。这种区域间分水满意度的差异,体现了分水的公平性。如果所有区域某方面相对分水满意度均一致,可以说,该分水方案是相对公平的。因此,在分水满意度概念基础上,定义了分水的公平度。

鉴于此思路,采用向量标准差描述区域间分水满意度的差异情况,对水量分配的公平性作出评判,进而得出水量分配的公平度指标,如下式所示:

Sn×6=[S1eS1CS1ΟS1ΡopS1ΙndS1AgiS2eS2CS2ΟS2ΡopS2ΙndS2AgiSneSnCSnΟSnΡopSnΙndSnAgi]n×6F=1-σ(S)=1-i=1Ν(Si-S¯i)2Ν-1Fk=1-σ(Sk¯)=1-i=1Ν(Sik-Sik¯)2Ν-1k{k|e,C,Ο,Ρop,Ιnd,Agi}

式中:F为流域分水相对公平度;Fk为流域层面各行业分水公平度。如果各区域分水满意度差异越大,则相应标准差越大,其分水公平指标越小,分水相对公平性越低,反之,区域间分水满意度差异越小,表明各方对于分水满意度越均匀,公平性越高,公平指标越大。

2.3 水量分配的和谐度

(1)和谐度计算方法。

和谐度综合反映了区域分水满意程度及分水的公平性,可用满意度与公平度的乘积描述。

定义流域水量分配的和谐度为H:

Η=SFΗk=SkFk

式中:Hk为不同行业中流域分水和谐度。

(2)和谐度等级评价标准[1]。

定义和谐度取值为0~1,将和谐度划分为5个等级,最大和谐度是1,最小和谐度是0,值越大,表示越和谐,如表1所示。

3 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谐度评价实例

3.1 抚河流域概况

抚河流域位于江西省东部,是鄱阳湖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700 mm左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1.7亿m3,年内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

抚河流域用水区域(水量分配对象)包括抚州地区的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黎川县、资溪县、金溪县、东乡县、宜黄县、乐安县、崇仁县、临川区共11个行政县(区)和赣抚平原灌区,共12个用水区域,其中抚州市市区用水包含于临川区。

3.2 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成果

2006年江西省水利厅完成了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9],该研究从尊重用水现状原则、公平原则及兼顾效率原则出发,分别采用了定额预测法、分类权重法和层次分析法等3种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构建模拟模型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民主协商、协调,最终达成了2030年50%频率的协商确认方案。抚河流域各水量分配方案成果见表2。

3.3 抚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谐度计算

(1)水量分配方案满意度。

根据以上水量分配满意度计算方法,评价抚河流域2030年50%频率4种分水方案的满意度,见表3~6。

(2)水量分配方案公平度。

采用上述公平度标准差计算方法,分析流域各项分水指标的公平度,见表7。分析表7知,各分水方案流域相对满意度和流域公平度基本一致,定额预测方案稍高。

(3)水量分配方案和谐度。由上述分析表

格中的流域分水相对满意度和区域分水公平度,利用相乘原则,得出各分水方案的和谐度指标,见表8。

由表8可知,定额预测法分水方案的和谐度指标稍高,为0.75,分类权重方案其次,为0.74,协商确认法分水方案为0.73,层次分析法分水方案的和谐度最低,为0.69。原因在于定额预测和分类权重方案是基于现状需水精确计算条件下,对规划年的需水量进行分水,和谐度值相对较高;层次分析方案是基于专家评判打分,人为判断因素较大,故其和谐度值较低;而协商确认方案是对以上3个分水方案综合分析,经用水区域利益各方协商、协调后达成的分水方案,故和谐度值位于上述3个分水方案之间。

按照表1的划分标准,从抚河流域各水量分配方案的和谐度分析结果可知,层次分析方案的和谐度低于0.7,为基本和谐状态;定额预测方案、分类权重方案、协商确定方案这3种方案的和谐度值较高,均在0.7以上,为较和谐状态。

4 结 语

本文构建了水量分配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抚河流域4种水量分配方案的和谐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定额预测法分水方案的和谐度最大,层次分析法分水方案的和谐度最小,都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可达到人水和谐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济干,张婕,董增川.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6):702-705.

[2]王强,赵春荣,朱厚华,等.水资源配置和谐新研究[J].人民黄河,2007,(12):40-42.

[3]左其亭.和谐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及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4):129-133.

[4]马骏,郑垂勇.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谐度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63-66.

[5]侯艳军,安瓦尔.买买提明,侯贞霞.基于模糊理论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利用和谐度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1,(3):56-58.

[6]黄有光.福祉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8-45.

[7]耿雷华,王建生,刘翠善.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3):57-59.

[8]阮连法,张跃威.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浙江建筑业发展和谐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报,2009,(20):37-39.

[9]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报告[R].2006.

谁替农民工道出了心理和谐度? 篇4

报告认为,这可能和他们在衡量和评价自己的各个方面时选取的参照点有关: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尽管生活在城市,但对自己的定位仍在农村,因此在进行比较时,他所参照的对象并不是城市居民,而是家乡的农村居民。

农民工的心理和谐程度高于城市居民,如果仅仅是由于选择参照点的不同而产生的,那么,在笔者看来,恐怕就不会产生第二代农民工的问题,更不会有农民工生活处于。“精神孤岛”之中的说法。农民工的生活处于孤岛状态,远离城市居民,远离城市生活,不能过正常人的家庭生活,这样的状态下,他们的心理和谐程度能高于城市居民吗?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辞。

更进一步说,笔者以为,农民工的心理和谐程度高于城市居民是个危险信号,它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农民工的心理和谐仅仅是一种表层的假和谐,这种假象有可能扰乱公众在这个问题上的真正认知。

依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推论,人们自需求表现为一个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需求,低层次的需求解决后,人们肯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一个维持生存的农民工和追求精神享受的城市人,能比较出什么样的心理和谐度?可以说,对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城市人和勉强维持生存的农民工来说,任何心理和谐程度的比较,都不是一个层次的比较,而是差距悬殊、缺少共同杠杆的比较。

我国现有的1.2亿农民工中,举家在外的已经达到2430万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很难平等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农民工的外来性和流动性使之更易受到打工所在地各方面的社会排斥,使劳动关系呈现出一种城市人对农村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等级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事实上存在的“二等公民”的农民工,说心理和谐谁能相信?

发展的和谐度 篇5

一、区域和谐发展指标体系

城市和谐发展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目标, 其发展是多目标的, 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四个方面和谐发展。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幢房屋, 那么经济就是地基, 社会是砖瓦, 文化是房屋的内在氛围, 而生态环境便是外在形象。根据这四个要素, 我们选择以下指标作为和谐发展指标体系, 具体如表1。

二、江苏三市的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

分析、计算所用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7》、《苏州统计年鉴———2007》、《南通统计年鉴———2007》、《徐州统计年鉴———2007》, 我们按照上述表格 (如表1所示) 所述的指标体系, 收集江苏三个城市22个量化指标的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

(二) 主成分分析

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与提取主成分

注:指标后面的“+”或“-”表明该指标对于区域和谐发展的正面影响 (即正指标) 或负面影响 (负指标) 。

主成分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 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5%的前m个主成分。根据计算结果, 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16.595、5.405, 都分别大于1, 并且它的累计贡献率为100%, 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 即m=2。这意味着, 用2个新变量就可以代替原来22个变量, 并且能反映样本差异的100%。因此, 我们选取了这两个主成分, F1、F2就起到了降低维度的作用。如表2。

2. 分析主成分载荷及计算主成分系数

通过主成分分析, 提取2个主成分作为江苏和谐发展系统的分析指标。主成分载荷矩阵 (如表3所示) 。从主成分载荷矩阵 (主成分载荷表示主成分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载荷绝大部分指标均为正值, 大多都在0.9以上, 且载荷差异不是很明显。这说明, 第一主成分比较均匀地反映了原始变量的信息。其中, 第一主成分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二元结构系数、恩格尔系数、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居民用电、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科技工作者的比重、人均文体广播事业费、人均医疗保健事业费、城市维护费、环境噪声达标面积等指标上载荷都很高, 均在0.97以上, 因此, 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区域的经济水平、社会公平情况。在第一主成分中, 失业率的载荷系数为负值, 表明第一主成分与他们之间是呈负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绝对值较高的指标有居民消费指数、每万人拥有公车车辆数、城市用水普及率和“三废”噪声达标面积。可见, 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城市拥挤度和环境治理指标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通过软件, 我们计算出各变量所对应的主成分特征向量, 结果如表3所示。

主成分表达式为:

F1=0.5X1+0.49X2+0.51X3...+0.49X22

F2=0.16X1-0.21X2+0.09X3...+0.19X22

3. 和谐发展的综合分析

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三市和谐发展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排名。以上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75.431%、24.569%占所提取的总方差100%的比重作为权数, 构造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模型:F=0.75431F1+0.24569F2, 得到综合评价分数与排序 (如表4所示) 。

综合得分F是衡量地区间和谐社会的相对程度。综合得分F为正, 表示该地区和谐社会程度相对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反之亦然。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有苏州, 低于平均水平的是南通和徐州。从最后的得分结果看, 符合江苏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苏南遥遥领先, 苏南苏中差距较小。说明江苏和谐发展的不平衡仍是江苏未来区域和谐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情况。从其得分来看, 苏南与苏中苏北差距较大。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城市拥挤度和环境治理情况, 从其得分来看, 发现苏州居然低于南通和徐州, 究其原因主要是, 苏州常住人口不及南通和徐州, 但是苏州流动人口较多, 导致城市拥挤度远远超过其他两个城市。

三、江苏三市空间差异分析

(一) 经济方面

1. 地区、城乡差距明显

在第一主成分的12个重要影响因素中有3个变量直接与经济水平相关, 4个变量间接与经济水平相关。这说明经济水平仍然是制约地区社会和谐程度的主要原因。根据2006年数据显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南:苏中:苏北=1.3:1.1: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9:1.2:1。而城镇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倍之多, 这种差距又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缩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产业结构, 苏州非农产值比率为98.05%, 南通为90.44%, 徐州为87.34%;从事非农人口比率苏州为91.7%, 南通为75.9%, 徐州为62.3%。从而导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低, 与苏南差距大。

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是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制约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苏州2006年财政收入为918.1亿元, 而城市维护费为57.7亿元, 占6.28%;南通城市维修费占财政收入2.42%, 徐州2.93%。在大力推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同时没有全面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因素, 走资源高消耗的道路。

(二) 社会公平方面

主要表现为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从表2可以明显地看到南通在人均文体卫投入指标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指标是最少的, 且与另外两个城市差距较大。苏州在人均文体卫投入是南通的88倍, 徐州是南通的24倍;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苏州是南通的77倍, 徐州为其20倍。这是南通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

(三) 人口方面

由于江苏人口基数大, 且人口增长具有惯性, 再加上每年的净流入人口,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江苏人口总量每年仍将净增。由此产生的人员就业、社会治安、卫生医疗、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问题将会给各地城市的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如2006年数据显示:苏州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为10.8标台;人口密度南通为962人/平方公里;徐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为5.06‰。

(四) 环境维护方面

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人口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信息, 2006年苏州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3 227万吨, 南通12 376.3万吨, 徐州8 528万吨, 相当于在苏州每658元GDP排放出1吨废水, 南通是1 143.5元GDP排放出1吨废水, 而徐州为1 675元GDP, 说明苏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的维护方面有待改进。苏州“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2.38亿元, 低于南通的3.51亿元, 徐州为1.64亿元。也正是这些原因, 使得苏州在第二主成分下处于三市排名最低位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苏南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人口与环境治理方面;而苏中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方面从总体上来说都处于江苏省的中间水平, 当务之急是在尽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避免重蹈苏南的覆辙;苏北在人口与环境方面基本上处于较好的水平, 但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其社会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该地区应该在充分利用好资源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各种适宜产业。

四、结论与展望

(一) 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统计年鉴或其他区域统计资料等现有的量化数据, 定量评价区域和谐发展能力。该方法将分析指标由多个降维为少数几个主成分, 并把分析指标转化为描述区域和谐发展能力的综合指数。本文实例验证了其分析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区域的发展现状, 可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发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二) 统筹发展

江苏省区域和谐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影响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经济实力, 缩小空间差异, 同时又要兼顾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是江苏和谐发展的主要课题。

(三) 对症下药

江苏各个地市在和谐发展方面各自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 提高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应针对区域的特点, 有所侧重、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J.Edward Jackson.AUser’sGuide To Principal Components[M].New York:A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1992.

[2]Jolliffe, I.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New York:Springer, 1986.

[3]顾朝林.江苏省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01 (5) .

[4]江苏统计年鉴, 南通统计年鉴, 苏州统计年鉴, 徐州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5]李朝旗, 李朝贝斌, 刘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开发研究, 2009 (1) .

[6]陆大道.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7]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58.

发展的和谐度 篇6

一、广东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差别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有关劳动关系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类指标 (张衔、谭光柱, 2012) 来考察广东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差异。

(一) 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合同期限的差别

总体看,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 (签订合同的员工数/员工总数) 最高, 最低的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在没有与任何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中, 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只有1.9%, 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分别是5.7%和5.6%。81.5%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与所有员工都签订劳动合同, 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这一比重最低 (65.7%) , 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为72.1%。

就劳动合期限而言, 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整体上更倾向长期性, 但可能会针对不同类型员工选择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也更倾向短期性, 使用1年以内劳动合同的企业比重最高, 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普遍使用1-3年的短期劳动合同。在没有与任何员工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中, 技术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最低 (46.6%) , 而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最高 (61.7%) , 资本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为60%;与所有员工都签订1-3年劳动合同的企业中,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高 (12.3%) , 其次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7.8%) 资本密集型企业最低 (5.7%) 。与所有员工都签订1年以内劳动合同的企业中,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高 (37.1%) , 技术密型企业这一比重最低 (9.7%) , 劳动密集型企业居中 (15.3%) 。

(二) 劳动条件的差别

整体上, 技术密集型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生产条件 (见表1) 和生活条件较其余两种类型企业优越, 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生产条件在三类企业中最差, 但生活条件居中, 而资本密集型企业提供的生活条件最差, 但生产条件居中。没有提供任何一项生活设施的企业中,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大 (5.7%) ,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是1%和2.4%提供7-9项的企业中,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高 (17.5%) , 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7.2%) , 资本密集型企业最低 (5.7%) 。54.3%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提供1-2项, 比重最高, 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一指标分别为37%和29.1%。34.4%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不给员工购买任何社保, 这一指标居中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22.5%) , 最低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6.8%) ;“全年人均社保支出在3000元以上”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为44.6%, 比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分别高出13和21个百分点。

(三) 人均小时报酬水平的差别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报酬水平最高, 报酬差距也最合理, 其余两类企业的员工报酬状况总体上没有差别, 内部差距合理性较低。但资本密集型企业执行法定工作时间 (每周40小时) 的比重最高, 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加点的现象最严重, 几乎一半该类企业每周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 在50-60小时的时间段中,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也最高。

从普工的人均小时薪酬水平看, 47.6%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对普工支付高于10元/小时的薪酬水平, 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仅有22.6%, 资本密集型企业更低 (20%) 。可见, 三类企业中,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人均普工小时薪酬水平最低, 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技工的人均小时薪酬水平看,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工薪酬水平最低, 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技工支付大于10元/小时的报酬的企业中,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4.2%、65.6%和81.6%。

从管理人员与技工和普工的人均小时报酬差距看, 整体上, 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 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他两类职工的薪酬水平差距最大也最普遍;技术密集型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与技工的薪酬水平差距最小也不普遍, 但与普工的差距较大也较普遍。就支付人均薪酬水平高于15元/小时的企业比重这一指标而言, 资本密集型企业支付给管理人员的企业比重比支付给技工和普工的企业比重分别高出34.4个百分点和57.2个百分点,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9.2和48.5, 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为25.8和42。

(四) 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念的差别

我们可以从企业就“企业认为劳动关系和谐主要反映在”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考察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念的差别。整体上, 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的理念要优于其余两类, 资本密集型企业在三类企业中管理理念最差, 尤其体现在不能诚信地平衡劳资利益的问题上。

企业认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是“双方各自遵守规章制度”, 其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首选, 技术密集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最强。整体上,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不强,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最弱, 体现在选择“企业诚信 (守法) ”的,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高, 但也仅有49.5%,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低 (34.3%)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平衡劳资利益”的意识最强, 思维也相对最合理。在应如何平衡劳资利益的选择上, 选择“薪酬水平合理”和“职工利益有保障”的,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高, 分别是60.2%和50.5%, 而资本密集型企业选择这两项的企业比重分别是40%和20%, 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为37.3%和20%。三类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意识都很弱。在“民主管理”问题上, “员工离职自由”成为企业的首要选项, 其次是“管理人员与员工关系和谐”, 选择这两项比重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最低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并没得到重视,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这一意识最弱, 其余两类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不大。绝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工会发挥作用”, 资本密集型企业选择这一项的比重为0, 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仅有17.4%, 技术密集型企业为21.4%。

(五) 企业劳动争议情况的差别

2010年以来发生劳动争议和2011年是否发生加班费争议的企业中, 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比重最大 (29%、11%) , 技术密集型企业这一比重最小 (9%、5%) , 劳动密集型企业居中 (21%、8%) , 这正是劳动关系管理理念的现实反映。

(六) 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综合差别

为了综合比较三类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 在这里引入三个字母表示三类企业在以上五类指标中的得分, A=20、B=15、C=10。三类企业得分情况见表2: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度最高, 比劳动密集型企业高60分, 比资本密集型企业高70分, 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差别不明显。

二、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差别的机理

企业劳动关系实质是一种利益博弈关系, 企业利益的分配规则是由雇主与雇员之间谈判力的对比来决定的 (萨缪·鲍尔斯, 2006) 。当双方的谈判力差距较大时, 处于优势的一方就有动力和能力去拦截弱势者的利益, 只有当双方的谈判力差距较小, 一方以撤出合作博弈作为最有力的威胁, 没有任何一方期望能在破坏合作的同时又没有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获得效用的增进时 (青木昌彦, 1984) , 双方才会有动力进行协商, “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才有基础。在大部分情况下, 雇佣关系体现为资本雇佣劳动动, 所以资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 (雇主) 处于谈判的先天性优势地位。但雇佣合同的不完全性使得雇员有机会与雇主博弈:雇员往往以“雇佣合同并未详细写明雇员的努力程度”为由, 针对雇主给予的待遇而相应付出努力, 这意味着蛋糕的分配规则直接影响蛋糕的大小, 这成为雇员无声地抗衡雇主的武器。当然, 雇主化解的办法是想方设法监督雇员的工作行为或替代掉偷懒的雇员, 但不是所有的雇员工作都可被监督和可被替代, 有时候监督成本和替代成本都很高, 甚至有的雇员工作根本无法监督, 而专用人力资本很高的雇员其替代成本也很高。所以, 雇员工作的可监督程度和可被替代程度直接影响雇主和雇员的谈判力。雇员工作越难被监督和越难被替代, 企业剩余的大小就越依赖于雇员的自愿努力程度, 这时雇主的谈判力就越小, 而雇员的谈判力就越大。一般而言, 人力资本高的雇员, 其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复杂而很难被监督的, 同时也是较难替代的, 尤其是专用人力资本高的雇员更难被替代, 所以人力资本的高低直接影响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谈判力差距, 从而决定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

在三类企业中,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运作对雇员的通用和专用人力资本的存量要求都最高, (见表3) , 工作难被监督和难被替代的雇员比重最高, 整体上劳资之间的谈判力差距最小, 雇主最难拦截雇员应得的利益, 也不得不人性化对待雇员, 以谋求雇员的自愿合作, 从而更容易出现合作博弈的劳动关系。而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较低, 企业内部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雇员比重较低 (见表3) , 雇员的工作行为易被监督也易被替代, 自然其谈判力较弱, 雇主更易于拦截雇员利益, 劳动关系的和谐度较低。虽然近几年的“民工荒”增加了雇主替代雇员的难度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雇员的谈判力, 但“民工荒”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和劳动密集两类企业的“资强劳弱”的劳动关系状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产业资本转移日益容易, 从长期看, 更别指望我国的“民工荒”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产业的“资强劳弱”的劳动关系状态。

三、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企业劳动关系向合作博弈方向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关系转型有何作用?由广东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差异及其形成机理,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规律:当企业的剩余创造对雇员的人力资本和主动合作的依赖程度较高时, 劳资双方博弈能力差距就较小, 最容易出现合作博弈的劳动关系。所以,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企业劳动关系向合作博弈方向转型。

必须正确理解“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将全部产业都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更核心的是“产业内的升级”, 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 企业依赖于创新和提高员工协作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在市场上进行产品差别化和低成本竞争, 获取剩余, 而不是依赖于“低人工成本”的产品同质性过度竞争, 获取的主要是“加工费”。如果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虽属技术密集型产业, 但仍然处于产业分工链条的最低层次, 还是遵循“低人工成本”的竞争路径, 企业剩余的创造不能真正依赖于雇员的人力资本和主动合作, 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谈判力差距就很难被缩小, 合作博弈的劳动关系难以在全社会形成主流。

政府若要完成“双转型”的任务, 根本的出路在于严格规范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 严格保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 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对“廉价劳动力”和“贴牌加工”的留恋心理, 迫使企业剩余的创造转向主要依赖于雇员的人力资本和主动合作。同时,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完成“双转型”任务必不可少的举措。

参考文献

[1]张衔、谭光柱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与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 2012, 1.

[2]萨缪.鲍尔斯著, 江艇、洪福海、周业安等译.微观经济学:行为, 制度和演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发展的和谐度 篇7

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模型包括影响因素分析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两部分。

(一)社会和谐度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各地区社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社会和谐度的影响因素,是各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协调、整合该地区各类资源,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以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公众满意程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度为绩效评判标准,确定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及其优先顺序,以优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各类资源最佳利用的有机集合。这里的各类资源,不仅指社会管理所依托的资源品质条件,还包括社会和谐度包含的所有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区域人文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其作用就是在衡量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性的基础上提供有益参考,保证社会管理在某地区的管理实践中起到积极作用。评价一个地区的社会管理的效果,依据的主要特征包括“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四个方面是否做到有序推进以及有效实施。

社会和谐的效果评价首先体现在公众满意方面。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重视民生,公众满意已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终极目的之一。社会管理创新应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以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公众满意程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度为绩效评判标准,确定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及其优先顺序,以优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社会和谐效果还体现在实现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方面,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法治作为一种现实的法律秩序状态,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存在形式。第三,社会和谐的效果还体现在诚挚友爱,促进社会凝聚力方面。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和谐度,是互为渗透、密不可分的两大问题。所以,致力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既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度的根本。最后,社会和谐效果还体现在是否具有充分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社会保障不仅包括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等基本社会制度,而且也包括教育福利、住房福利以及各种补充性保障措施。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对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保障,恰恰是社会和谐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通过以上分析,社会和谐度的构成要素为:(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挚友爱;(4)社会凝聚;(5)社会保障。

(二)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社会和谐度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首先,从外在表现而言,社会和谐度表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挚友爱、社会凝聚、社会保障等诸多内在的、外在的、主观的、客观的因素,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量化,但也有一部分是不能量化的。其次,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是个动、静相结合的过程。再次,社会和谐度涉及因素较多,涉及面也较广,具有其他概念所不具有的复杂性。鉴于社会和谐度的各种特性,要正确把握其内涵、指导地区社会管理的内容及目标,就必须对影响社会和谐度能力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予以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可以进行评估操作的指标体系,使其为地区的社会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保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即社会的制度安排能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并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相处。因此,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主要原因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诸方面。通过分析最终形成的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

二、社会和谐度评价分析

社会和谐度评价分析首先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并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给予分析。

(一)社会和谐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反映了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权重大小则反映出各指标在整个要素中的重要程度。目前测定权重的方法众多,如层次分析法、Dephi打分法、主成份分析法、赋值法、变异系数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具有计算简便、结果明确、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掌握等优点。所以在本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见表1所示)。

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主要考察地,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要求,对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和谐度进行指标评价。

(二)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综合评价包括建立评语集、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和总得分计算三部分。

1. 建立评语集

评语就是对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定性描述,具体设定可依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的大小来确定。将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五个等级,评语集可参照上节中的评价因子说明及赋值标准(见表2)。为了便于记录,可用评语集V表示,分别与赋值中的{8-10, 6-8, 4-6, 2-4, 0-2}相对应:

V={极好(高),好(高),较好(高),一般,较差(弱)}。

2.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根据调查对象对指标进行的评价,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1)民主法治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中公平正义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归一化处理,得:

由此可知,14.39%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民主法治情况非常好,基层群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度、政府职能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等指标都达到很高的程度。38.57%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民主法治情况较好,基层群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度、政府职能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等指标都达到较高的程度。33.26%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民主法治情况一般。9.99%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民主法治情况较差。3.79%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民主法治情况很差。总体来看,重庆市巫溪县的民主法治情况已经得到了调查对象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公平正义

同理可得,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中公平正义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即,18.48%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情况体现得非常好,保障性住房占新增住房的比重、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改善支出比重等各项指标比以往都有了较大的突破,52.27%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情况体现得好,21.07%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情况体现得一般,5.31%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情况体现得较差,2.87%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情况体现得很差。总体来看,大多调查对象的看法与重庆市巫溪县的公平正义的实际情况是比较一致的。

(3)诚挚友爱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中诚挚友爱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由此可知,14.32%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极好,53.92%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好,22.79%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一般,8.74%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较差,0.23%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很差。因此,总体来看,重庆市巫溪县多年来的社会风尚方面的加强管理,使得巫溪县的诚挚友爱状况得以很大改善。

(4)社会凝聚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中社会凝聚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即,8.7%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极好,居民对本地的社会认同感、居民集体荣誉感都很强;32.36%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好,46.61%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一般,12.32%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较差,没有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很差。因此,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凝聚力状况得到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认可。

(5)社会保障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中社会保障指标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即,16.56%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极好,在保障覆盖面、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方面均得到积极地反映;46.8%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好,31.14%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一般,5%的人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较差,0.5%认为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很差。因此,总体来看,重庆市巫溪县的社会保障状况在为当地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模糊综合评价总得分计算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评价因子的赋值标准中的{8-10, 6-8, 4-6, 2-4, 0-2}均取上限,作为最终评分标准,则10分为满分。对应评语集{极好(高),好(高),较好(高),一般,较差(弱)},具体评分为:10分、8分、6分、4分、2分。即:V'={10, 8, 6, 4, 2}。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体系目标层得分用以下公式计算:

(1)民主法治得分:

(2)公平正义得分:

(3)诚挚友爱得分:

(4)社会凝聚得分:

(5)社会保障得分:

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评价总得分为:

在满分为10分的情况下,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的最终得分为7.2915分。其中,重庆市巫溪县社会和谐度在公平正义、诚挚友爱、社会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得分较高,体现了巫溪县在这方面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实际上从重庆市巫溪县多年来在协调社会关系、本着公平第一的原则选拔各类人才与管理各项事务、以及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大投入等方面的实证调查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同时,重庆市巫溪县在进一步保障公平正义、诚挚友爱、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程度的同时,也要注重民主法治的发展,并加强社会总体凝聚力的提升。

摘要:一个有效的治理模式必须具有普适性, 能够推广, 经得起检验。结合全国部分地区的相关经验, 本文从五个维度进行指标设计, 即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 诚挚友爱, 社会凝聚和社会保障, 运用模糊评价, 建立了一个社会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巫溪县的包容式治理进行了实践检验评估。

关键词:社会和谐度,评价指标,AHP模型

参考文献

[1]汪应络.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3]贾华强.构建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N].经济日报, 2005-03-09.

[4]周春喜, 陈钰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 .

[5]王小霞.浅谈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1 (2) .

[6]李娜.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研究 篇8

一、医药制造业组织系统分析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 (H.Haken) 创立的。其基本思想是在生命和非生命的开放系统内的各个系统, 当它们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时, 就会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 使系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的状态[1]。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其各个组成部分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协同度即指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2]。

据此, 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系统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作用的子系统:经济效益系统、科技进步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其中, 经济效益系统是产业组织系统协同演化的核心内容;科技进步系统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动力源泉;环境支持系统是实现经济效益的自然基础。产业的发展不单纯取决于产业的经济效益, 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对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协同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 有助于合理评价产业发展的态势。

二、协同度模型

设医药制造业的子系统为Sj, j∈[1, 3], S1表示经济效益系统, S2表示科技进步系统, S3表示环境支持系统。设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序变量为ej= (ej1, ej2, …, ejm) , m≥1, βji≤eji≤αji, i∈[1, m]。假设ej1, ej2, …, ejl的取值越大, 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 反之则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假设ejl+1, …, ejm的取值越大, 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 反之则系统有序程度越低。则子系统的序变量分量有序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αji和βji分别是第j个子系统在第i个指标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由公式 (1) 可知, uj (eji) ∈[0, 1], 其值越大, eji对相应子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

从总体上看, 子系统的有序度可利用如下所示的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满足以下条件:

由公式 (3) 可知, C∈[-1, 1], C的取值越大, 表示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的程度越高, 反之则越低。此外, 对公式 (3) 还有以下说明:整个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是由所有子系统共同决定的, 如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大, 而另一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较小或下降, 则整个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就不高, 此时表现为C∈[-1, 0]。

三、指标选取

(一) 经济效益系统的序变量

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这5项指标作为产业经济效益系统的序变量, 可反映系统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 科技进步系统的序变量

本文选取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企业均值、新产品产值占当年总产值比重、企业年均专利申请和拥有数, 这5项指标作为科技进步系统的序变量, 反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这是产业科技进步的基础。

(三) 环境支持系统的序变量

环境与经济增长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经济增长将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而不能长期持续, 为了达到产业的增长目标, 必须重视环境系统的保护。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三废排放, 因此本文选取医药制造业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这3项指标来说明医药制造业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变化。

四、实证分析

(一)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在序变量确定之后,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整理结果见表2。

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 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 当各指标间的水平相差很大时, 如果直接用原始指标值进行分析, 就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 相对削弱数值水平较低指标的作用。因此,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取z-score标准化方法, 即基于原始数据的均值 (mean) 和标准差 (stan dard deviation) 进行数据的标准化。

设Xij为第i年第j项统计指标数值 (i=1, 2, …n;j=1, 2, …p)

令Sj为第j项统计指标的样本标准差, 即

(二) 数据运算结果

计算协同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确定序参量的上、下限。本文采用自身对比方式, 由于数据的平均变化幅度在10%左右, 所以序变量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取2005-2012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110%。将按上述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公式 (1) , 得到各子系统序变量的有序度, 如表3所示。

最后, 将表3中的数据代入公式 (2) , 得到各子系统的有序度, 并以2005年为基年, 将各子系统有序度的数据代入公式 (3) , 得到我国医药制造业系统的协同度, 如表4所示。

(三) 分析与结论

1.经济效益系统有序度分析

2005-2012年间,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子系统呈现显著有序的良性演化。有序度由2005年的0.07, 增长为2012年的0.89。此期间, 医药制造业的促进政策, 跨国医药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和新医改政策使医药市场需求扩大, 这些成为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然而, 从2010年以后, 经济效益子系统有序度增幅较小, 产业效益的有序上升明显趋缓, 说明产业的利润空间正受到多种因素的挤压。

2.科技进步系统有序度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科技进步系统有序度呈现无序波动态势。如图1显示, 我国医药制造业在技术方面确有进步, 但进步趋势不稳定, 科技进步系统序参量的作用强度较小, 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便无法维持有序上升状态。从研发的经费投入强度来看, 近年我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e21) 仅占1%左右, 与美国25%、欧洲17%和日本8%的水平相比, 差距悬殊。2010年是医药企业数最多的一年, 达7039个, 2011年仅5926个, 2012年也只有6387个;2010年却也是科技进步有序度大幅下滑的年度。该年度不单均值指标e23和e25数值较前一年度缩减, 其他三项指标数值也呈下降。说明医药企业多、小、散、乱, 产业集中度低严重阻碍产业的技术进步。

3.环境支持系统有序度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环境支持系统有序度不断下降, 从0.96跌为0.57, 呈现连续恶化态势。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以低附加值污染危害大的原料药为主, 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出口国。这种低效益的生产和出口既加重了环境负荷, 也使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短缺。政府对制药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长期缺乏专项监管, 治污不力将危及产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4.医药制造业系统协同度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系统协同度C均值为-0.066, 协同度为负, 经济与科技系统协同度C1.2均值为0.079, 接近0, 系统协同度较低, 可判断当前医药制造业的增长仍属粗放型增长。医药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并非受益于科技进步的牵引, 两者没有协同关系;环境系统有序度与经济系统有序度成相反方向变化, 产业的增长同时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医药制造业要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要通过技术升级, 产业转型, 实现效益、技术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瑞青, 刘扬, 刘文革.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 2012 (1) :118-121

教师发展应适“度” 篇9

一、视野的宽度

所谓“视野”指的就是人的认识领域,眼睛看到而脑海里没留下痕迹的过眼烟云是不入“视野”之列的。人人都应该有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宽度,视野越宽,文化素质就越高,间接经验就越多,处事就能减少许多麻烦,立身就能增添更多优势。在现阶段,中小学罕有专门用于拓宽视野的时间、任务、指导人员或辅助工具,教师也难以走到更多的地方,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应该看到:一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的知识并不多也不深,导致很多教师因此而“知足常乐”,不求进步; 二是中小学学生求知大多率性随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发问,对问题的关注只在乎结果,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多在两三次的问答中定型;三是教师除了关照学生成长之外还要有促进自身发展的需求,正如弗洛姆说:“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必须承认,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有意义。”由此,教师要更好地教育学生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教师可以着眼于拓宽专业知识和立身学问的界面。

1.专业知识。“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类话语教师都耳熟能详,也会拿来教导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自身专业的全部知识,因此学习永远处于进行时。学习知识不是用于贮藏或用于炫耀,除了掌握知识本身以外,还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要认识事物,还要运用知识拓展认知能力,养成接受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除了任教学科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有管理知识,因为即便不做班主任或学校干部,也必须在校内组织和规范学生的活动;教师应该了解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为现代教育学是建立在的这些学科的基础之上。

2.立身学问“。人生识字忧患始”,就是因为眼界开阔以后,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了,增加了许多难以解决或者答案成谜的问题。卡西尔说:“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或我们的当下经验之中。”立身历来就是人生的大课题,从《老子》到《论语》,从《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到《理想国》,从佛陀到耶稣,安身立命从古到今都是被反复提出、反复研究的内容。教师也应该了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就是力量”也好,“信仰就是力量”也罢,古圣今贤的很多思想观念都可以启发我们, 使我们能够从中看到更丰富的思想和更多样的生活,坚定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深度

有问题,才需要研究,问题的深度,决定了研究的深度。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进步及其问题》一书提到,只有人们感到有必要予以解决的才是问题,不一定非得准确描述一项真事件才能称作问题,问题解答的标准本身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某个时候被认为是问题但后来由于完全合理的理由就不再是问题,拉瑞·劳丹的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 理论探索总被看得很神秘,但是如果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时就再具体不过了。和其他领域一样,教育的问题不仅多,而且不断出现,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被准确描述,并非所有人都把它们看成是问题,不同的时间解决教育问题的标准也不一样,曾经存在的问题现在不一定还是问题。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层级不同问题就有大小,因为地域不同问题就又各有特点,因为数量不同问题就有轻有重,所以,相同的问题,不同学校里的评估结果就不一样;问题的深度,不同研究能力的教师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研究最能促进教师发展,但教师研究要量力而行。教师研究的问题,可着重于教育教学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

1.教育教学。育人和教书,都离不开“教”,发言可以教,不言也可以教。从“育过了”到“育好了”,从“教过了”到“教会了”,这段历程有太多问题需要研究。马斯洛所认定的“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或者塑造、教育成人的。爱的能力、好奇、哲学化、 象征化、创造性等,不是灌输到他内部去的”,这段话正道出了教师的纠结和艰辛。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种子,是成长的内因,教师是催芽的媒介,是成长的外因,教师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促成种子发芽成长,还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因素来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是成长中的生命,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发展同一批学生,所以,教师始终面临着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人际关系。人情、面子和关系据称是中国的三大女神, 人是群居动物,要立身处世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独善其身” 当然好,但人际圆融才更加完美。人际关系涉及机会、缘分等缥缈的东西,有时也涉及俗礼、利益等因素,以致有些人对它采取了“好皮鞋不踩臭狗屎”的态度,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面。一个教师面对着家庭、学校和社会,扮演着多重角色,要达成发展学生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就要获得更多人的有效支持,搞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认识自己是难事,认识他人就更加困难,认识很多人并与之和衷共进,没有深入研究,能够做到吗?

三、待人的温度

“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这是《左传》评价晋国赵盾父子的话。冬天的太阳温暖而让人乐意亲近,夏天的太阳灼热而使人心生敬畏,人们喜欢怎样的“温度”不言自明。 待人的温度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认识。西方有人认为“人对人是豺狼”,也有人认为“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 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我国也有“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 “教诲”,如果把这些话奉为圭臬,待人冷漠是不言而喻的,而待人冷漠是不适宜任教的。待人的温度,落实于适时的调整。 它反映着一种心理距离,而人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到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的,而这种不稳定又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必须适时地不断地进行调整。视野的宽度可以不断向更宽的方向拓展,研究的深度也会向更深层逐步推进,但待人的温度只能够在比较小的区间里增减调整,因为它受到众人认同之“度”的制约。教师在待人方面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和同事。

1.对待学生。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对于一个个本不相干的种子,教师要用合适的温度,调动一切合适的外部条件,去催发它。教师与传教士有些相像,他们没有强制的制度和工具,靠的是对信仰的虔诚来激发对方的领悟,所以教师要常常走近学生,成为其知心人。但教师的难处就在于,他不能与学生走得过近,怎么把握其间的“度”,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了。

2.对待同事。一堆篝火不会给所有人同样的温暖,它的温度总是由近到远依次递减的,一个教师也不会给所有同事同样的温度,温度高低是双方互动选择的结果。教师个体与同事之间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是同一任课班级、同一年段、 同一备课组、同一教研组或者结对互助,教师之间往往走得更近,相互之间的理解认识也更深,形成合力的意愿也就更高, 但由于学校调配或者自身发展等变化,教师个体有了新的合作对象,原来的合作方也会随着联系的稀疏而逐渐降温。变换搭档对教师个体是有利的,可以让教师在与更多合作者的磨合中不断调整自己,汲取对方的长处,促进自身的发展。

上一篇:毛泽东发展思想论文下一篇:低碳生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