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发展(精选12篇)
社会和谐发展 篇1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文化窗口,肩负着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着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
要建设和谐的图书馆,首先就要弄清和谐图书馆的内涵、目标、特征及内容,才能构建出真正的和谐图书馆。
1 和谐图书馆的内涵
关于和谐图书馆的内涵,有多个表述,但都是从“和谐”的本质对其进行描述。所以笔者认为“和谐图书馆”是指图书馆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在和谐的图书馆系统中,人、物及环境能够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使图书馆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
2 和谐图书馆的目标
我们知道,和谐图书馆强调的是各要素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矛盾体能够相互融洽。所以和谐图书馆的目标应该体现在:图书馆系统中人的积极因素被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各个要素都愿意为这个系统贡献力量;系统中人不仅能享有自己应该得到的各种服务,而且享有相应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利;系统中的各矛盾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此外,图书馆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包括内部的图书馆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谐图书馆既强调内部之间的和谐,也强调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物的和谐。
3 和谐图书馆的特征
和谐图书馆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图书馆。所以和谐图书馆应具备三个特征:
3.1 和谐性
和谐图书馆下馆员都能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彼此间就会产生真情,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即感动效应;与此同时,树立正风正气,图书馆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之形成一种组织气候,逐步积淀成为图书馆内部的组织文化。这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内涵,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底蕴,最后这种精神升华就成为一种团队精神。每个人在这种具有凝聚力和整体合力的和谐团队中,可以改过迁善,过着自己能把握自己,又能融于群体的生活,从而形成对新生事物、异质性事物的理解、尊重和宽容。
3.2 公平性
和谐图书馆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制度的公正,能使大多数馆员的利益都找到最佳结合点。现阶段产生的许多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的。在图书馆,由于岗位分工的差别,对馆员劳动复杂程度、具体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的难度各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贡献对馆员进行有所差别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是合情合理的。这种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体现了对馆员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本性的,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潜能,使人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进取的状态,形成馆员间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3.3 创造性
构建和谐的图书馆,必须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当馆员爱自己的工作时,他的能力、创造力、责任感都会激发出来。而要激发馆员的创造活力,就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图书馆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激发,一切创造效率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昂扬向上的氛围。同时还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图书馆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真正实现各尽其能。
4 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关于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内容,许多同仁已经描述得很清晰,但笔者认为还应强调以下几点:
4.1 正确理解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内容
对于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对于和谐图书馆含义的理解,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张榜树认为,和谐图书馆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是指“和谐”视野下的图书馆整个事业,微观的是指“和谐”视野下的单个图书馆。阮孟禹则认为,构建和谐图书馆大致包含三个层面上的和谐:一是人层面上的和谐;二是物层面上的和谐;三是制度层面上的和谐。张福成则认为,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和谐、办馆理念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和谐。耿丽霞认为,构建和谐图书馆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要重视内部的和谐,也重视外部的和谐,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认为,无论是哪种理解,都应该基于图书馆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馆员、读者、资源、设备等)和关系的和谐,才能构成图书馆的和谐。
4.2 正确处理和谐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关系
之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图书馆,就是因为现实的图书馆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关系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将给我们的构建带来极大的阻碍。主要有:图书馆与本系统图书馆、区域图书馆的关系,图书馆与所属部门的关系,图书经费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图书馆内部人员间的关系,各种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馆藏空间的有限性和文献增长的无限性等等。当然,在处理已有关系和矛盾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会涌现出新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和谐就离我们不远。
4.3 正确制订和谐图书馆构建中的规章制度
要构建和谐图书馆,就必须坚持“依法治馆”。要作到“依法治馆”,首先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图书馆法》,但在盼望着《图书馆法》早日问世的同时,图书馆应积极地做好规章制度建设。图书馆规章制度除了其合法性,还要充分考虑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用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站在本馆的高度,把握好管理的“度”;可操作性就是制度里的每一条款都要措辞精确,避免因含糊其词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制度化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馆员服从,而是使图书馆全体人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在工作实践中达成一种思想共识。
4.4 正确对待和谐图书馆构建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理念,为我们拓宽了图书馆思想的新天地,它道出了一个永恒的真谛,那就是图书馆与“人”息息相关,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原动力在于人文精神。这里的“人”不仅指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馆员,还包括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服务人。尊重人是指尊重图书馆员的人格、尊重图书馆员的创造性;依靠人不仅要让图书馆员看到领导对他们的重视,使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还要让他们有责有权,做到责权利相符,在一定范围内要有自主权、主动权;提高人就是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积极为每个馆员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为馆员设计个人发展目标;服务人就是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人性化的服务队伍、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人性化的借阅环境。
5 结束语
总之,现代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站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深入理解和谐图书馆的内涵、目标,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和谐的图书馆,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和谐图书馆的内涵、目标的理解,在分析和谐图书馆和谐性、公平性及创造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和谐图书馆需要强调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内涵,构建
参考文献
[1]张榜树.“和谐图书馆”概念解读二则[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5):3-4,48.
[2]徐建新,李欣东.浅谈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图书情报通讯,2006,(4):57-58.
[3]温万虎.论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6(,1):32-34.
[4]耿丽霞.论和谐图书馆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54-156.
[5]张福成.构建“和谐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J].教学研究,2OO6,(3):132-136.
[6]阮孟禹.和谐图书馆的认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8):73-75.
[7]逯爱英.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06(,5):99-101.
社会和谐发展 篇2
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领导干部的团结、干部群众的团结、人民群众的团结,都依赖于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才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从总体上讲,我省各级党委班子团结是好的。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团结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从根本上改善班子团结的质量,还需要做不懈的努力。必须把提高团结质量摆在班子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各级党委班子团结的高质量,影响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效益。当前,要在旗帜、事业、原则、形象、有为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高举旗帜,树立团结的高起点。江泽民同志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强各级党委班子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旗帜和行动指南,是提高班子团结质量的正确方向和明确标准。当前,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要把提高班子团结的质量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河北建设中全面加强,不断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崇尚事业,锻造团结的高品质。道不同,不相与谋。共同的事业追求,是班子团结和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团结质量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团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各种风浪的考验。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战争年代,共同的事业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和平年代,共同的事业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党委班子的共同事业。要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目标追求融入到这个共同的事业目标中,自觉构筑团结、凝聚团结、增强团结。要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各级党委班子的团结,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和中华民族兴衰的政治问题。要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中,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努力做好维护和加强团结的工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一种奉献。要牢记责任、奉献进取,把加强团结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提高团结质量,争创一流成绩。
三、坚持原则,保持团结的高格调。坚持原则最重要的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江泽民反复强调:“靠什么来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呢?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最高组织原则,是加强班子团结的政治纪律和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在这一党性原则上的团结,才能保持高格调、克服庸俗化。班子成员要毫不动摇地把握和坚持这一原则,在严格落实中加强团结,在维护团结中贯彻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对重大问题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拍板”;坚持民主讨论,反对“家长作风”;坚持思想构通,反对暗箱操作;坚持会议决定,反对用碰头会、个别协商、传阅审批等形式代替会议决定。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因社会阅历、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工作方法、性格气质的差异,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产生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班子之间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化解矛盾的思想武器。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提倡谦让和谅解,不打击报复,形成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工作协调的战斗集体;要勇于解剖自己,不争功诿过,形成坚持原则勇担责,维护团结不走样的良好风气;要明辨是非曲直,勇于同违犯党规党纪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形成坚持真理、反对错误,弘扬正气、打击邪气的坚强合力。
四、树好形象,追求团结的高境界。形象是班子团结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班子团结质量的重要尺度。用过硬的素质、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作风特别是人格魅力塑造形象,是班子团结质量的高境界。要提高素质。团结对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德也是才。没有德搞不好团结,没有才做不好团结的工作。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决定着班子团结的水平。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改进思维方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高科技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社会科学文化素质;要常修为官之德,珍惜荣誉,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要廉洁勤政。廉洁勤政形象好,班子团结是非少。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恪尽职守,争先创优;要常怀律己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做到廉洁为官不谋私利,执政为民公道正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改进作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各项建设在创新中发展,班子团结在进步中加强。
五、奋发有为,注重团结的高效益。奋发有为是衡量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价值尺度,也是评价团结质量的效益标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有为才能体现价值。和而有为,才能真正体现团结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团结奋发、高效有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规章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制度规定,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二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任务圆满完成、事业得到发展。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和谋划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策法规和方法途径;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紧紧围绕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措施,努力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服务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篇3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为本地区的科学发展服务?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方面的某些做法很值得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首都的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宜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近十年来,按照首都城市绿化的远景规划,北京三环、四环周边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已形成规模,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北京这座文明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
丰台区卢沟桥乡大部分地区位于绿化隔离带规划之内,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全乡几千亩农田变成了绿地,村民们迁居后或进乡企就业,或外出经商、打工再谋出路,年老体弱的则在家安度晚年、自享天伦之乐,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这些祖祖辈辈靠土地谋生的村民们,成为与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方式无任何差别的新型“农民”。
在这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卢沟桥乡的领导不仅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显示出卓越的应变能力,而且体现出可贵的档案意识,从占地拆迁开始,在土地确权、村民安置、经济补偿、筹办企业、招工就业,包括签订各类合同,都留存了相对完整的档案资料。就是这些“不起眼儿”的原始材料,在后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村民切身利益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要干就要干好,起点要高,一步到位”
卢沟桥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6个直属公司,公司总经理孙喜旺是周庄子村人,当过村办企业厂长,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年轻有为,24岁出任村级联合公司经理,当时在全乡20个行政村中是最年轻的“父母官”。
随着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建设,卢沟桥乡的大部分村民陆续迁居上楼,生产方式也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企业经营过渡。孙总是企业家出身,当然知道在这一系列变革中留存原始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他的经营理念是:档案资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企业出效益,管理上水平,首先要夯实基础,从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抓起。他对企业的要求是:要干就要干好,还得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原始资料不全的要尽快补齐,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就追溯到什么时候。档案室建设起点要高,档案员必须持证上岗,档案装具、专用设备要一步到位!
在走访几个直属公司的路上,分管档案工作的乡人大副主席、党委办公室主任李红霞讲了这么几件事儿:孙总上任之初到下边检查工作,发现有些公司的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甚至为此还有过经济损失。他回来后马上找到李主任:你得赶紧给我这些经理们办个班儿!档案管理不规范、原始资料不全,要摊上个“官司”、碰上个经济纠纷,这不兊茸懦钥髅矗
那次区档案局办培训班,正赶上总公司业务“成堆”没报上名,孙总听说后赶紧找到李主任:这个忙你得帮!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反正我这6个公司的档案员都得参加!李主任被孙总这份诚心所感动,直接找到区档案局长董化斌,给这期培训班又插进6个名额。
在孙总的严格要求和影响下,下属几个直属公司的书记、经理们也都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企业经营活动同步进行。李主任告诉记者:去年乡里搞档案管理考评升级,考虑到这6个直属公司成立时间长短不一,硬件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下子达标恐怕有些难度。当时跟孙总商量的意见是“保三争四”。可真到考评验收的时候,这些书记、经理们把谁甩下谁都不干。最后还是孙总提出建议:干脆把档案局的领导也请来,考评组由乡党委、档案局、总公司办公室和各直属公司的代表四方组成,考评标准就按区里的要求,严格检查,合格的升级,不合格的决不能升级!
按照初评、复评两个阶段的规定程序,考评结果令人欣喜,各直属公司的档案管理都明显上了新台阶,得到区档案局领导的好评,实现了“满堂红”,有些经验和好的做法还推广到全乡的村级档案管理。
“企业发展靠管理,加强管理靠档案”
中都盛业投资管理公司书记兼经理周勇同时还担任总公司副总经理,是个有朝气、讲实干的年轻人。“企业发展靠管理,加强管理靠档案”,这是他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两点体会。
周书记说,档案管理本身是项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但它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决不能低估。我们公司的经营特点是物业管理,目前包括一个写字楼、两个小区。保证办公、生活设施正常运转,电气设备、地下管线的维护保养,哪样都离不开原始档案资料,这也是平常用得最多的。重要的是在人员管理方面,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公司建立之初,经济效益还可以。后来有段时期受大环境的影响,管理也不太规范,企业呈现经济滑坡、效益不好的苗头。当时有部分职工办停薪留职另谋出路,有的干脆不辞而别,回家干上了“个体”。近年来,总公司加强了对各直属公司的领导,规范了各项管理,经济效益也随之开始好转。当初离开公司的这批人有的岁数大啦、有的个体不好干啦,看公司效益好啦,又想回公司上班了。这批企业回流人员的情况都不一样,但都直接涉及个人的工龄延续、养老保险等敏感问题,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得靠原始档案来“说话”了:当初不辞而别的、岁数大的,按乡政府有关政策把关系转到村里,根据工龄给予一定的养老金。当年停薪留职、年轻点儿的,可以回来上班,按实际工龄重新核定工资标准。有个别人嫌工资低,来找领导“理论”,可当年的考勤记录、原始档案证明你那段期间根本就没上班,还有什么可说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在我们公司就好比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不仅减少了许多的矛盾纠纷,而且还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纸合同档案,为企业每年增收130万”
中都鼎业投资管理公司1984年成立,跟其他几个公司相比,员工人数多、经营规模大的特点显而易见,公司的书记宋金国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谈到档案管理的话题,宋书记给我们讲了个“一纸合同档案,为企业每年增收130万”的故事:
某汽车配件公司十多年前租用我们的办公楼和厂区,当时双方达成协议,每年支付给我们租金90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又将其转租给某刃具公司,由于他们双方是单独接洽,这个刃具公司根本不承认与我们有租赁关系,结果互相扯皮,形成事实上的“三角债”,租金长期拖欠未还。无奈之下我们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庭:档案俱在,不容辩驳!结果是拖欠的租金如数奉还,按目前行情重新签订合同,每年租金220万!这件事对干部职工的震动非常大:就那么几张破纸,就能每年给咱们增收130万?
宋书记笑着说:“这还得感谢李主任,每年给我们办班,检查指导档案工作。现在甭说我们当干部的,就连职工都知道档案的重要性。不仅各类载体的档案资料保存完好,就连公司过去用过的各种印章、大门口挂过的厂牌,也都在档案室存着呐!”
“在档案管理上多花点儿钱,值!”
“在档案管理上多花点儿钱,值!”中都伟业投资管理公司的刘大玲书记和高金成经理是一对儿爽快人,他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是开门见山。
刘书记对档案的理解就是八个字:留住历史,服务现实。他说,企业经营活动与外界接触得越多,就越感到留存原始资料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结论。头几年我们跟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搞了个合作项目,咱们出让土地,他来搞开发项目。后来就项目产权问题发生了纠纷,双方互不让步,搞得很不愉快。后来我们在乡档案室找到了当初双方签署协议时的原始记录,证明地面建筑虽是对方投资开发,而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有据可查、无可争辩,对方也无话可说。
高经理更直率,他说,档案资料就是见证,白纸黑字,一清二楚。这两年乡里的耕地逐年减少。一是绿化隔离带,国家征地。二是旧村改造,耕地建成了小区。三是公司、企业占地,咱们公司占的这块地就是人家六里桥的。农民没地啦,靠什么?国家征地都给了经济补偿,公司、企业占地就得给人家股份。哪年占的地?占了多少亩?给你的股份如何量化?另外,还有村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这都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没有原始的档案资料为凭据,你说得清么?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去年乡里搞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档案资料齐全,程序透明公开,大伙儿心里清楚明白,基本没出现什么矛盾纠纷,进展得非常顺利。像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啦!
“原始资料不能丢,以后都会有大用”
中都宏业投资管理公司的刘二岭书记话语不多,但谈吐幽默,他诙谐地把北京三环、四环周边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形象地比喻为人的“肺”、城市的“透气孔”,让外行人一听就明白建设绿化隔离带对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中都宏业公司的前身是个农业公司,成立于1985年,经营项目主要以种植、畜牧等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刘书记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理念是: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公司业务的拓展,档案资料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地。用他的话说:当领导的观念也不一样。有的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完事儿就往自己抽屉里随便一锁,人调走啦,资料也就扔下不要啦,给后边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当领导的要没有档案观念,企业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那回办公室不知从哪翻腾出一堆积压多年的资料,有人要连同旧书刊、报纸一起卖废品,恰好被路过的刘书记看到,他立即制止:这些档案材料记载着企业的历史,不能说卖就卖,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会有大用!实践证明:这些资料在产权制度改革时起了很大作用。
“档案资料不完整,到时候准得吃大亏”
东阳建筑有限公司的王宝利书记告诉记者:规范档案管理,是建筑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人员管理、各类合同、工程验收,档案资料不完整,到时候准得吃大亏。
他说,建筑业的显著特点是各类合同比较多、资金往来数额大,哪个环节原始资料留存得不完整,都有可能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风险,这方面给我的体会特别深。比如说经济纠纷,提供给法庭的证据必须是档案原件,复印件就不好使。再有,档案资料也得齐全完整,否则你说话就不硬气。记得有一次因为工程上的事儿跟甲方打官司,明明挺占理的事儿,结果就因为资料不全还是输啦,输得很委屈!
这次深刻的教训促使我们在各个业务环节都加强了原始档案资料的管理:一是必须保证原件。二是必须齐全完整。另外,在签订履行合同程序、财务票据管理、用章制度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我想,只有平时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到位,关键时候才能够规避企业风险。
“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促进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会和谐发展 篇4
1 永春县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永春县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一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8.8%,居全省前列,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二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全县农业发达,特别是这几年经过农业产业调整,已形成了芦柑基地、茶叶基地、名优水果基地、毛麻竹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八大生产基地,农村乡间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适合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三是气候条件优越,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在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市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依托秀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紧紧抓住绿色生态这后发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出了“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建设现代化的工贸生态旅游县”的思路。几年来,全县累计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开发绿色生态游,打造了闽南西双版纳———牛姆林等生态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部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中部宗教朝圣旅游区为连接带、东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依托的沿三郊线点轴开发的旅游发展格局。永春的旅游业在产业引导、资源开发、品牌树立、客源拓展、效益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7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亿元人民币,2007年1~6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达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9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永春县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也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打下了基础。
永春县结合产业调整和农村文明村建设,努力开发农业旅游,以品牌农业旅游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从牛姆林从初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到闽南西双版纳形象的提出,再到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规范管理、服务,北溪村从初衷的建设生态旅游精品村到致力建设泉州市首家农家乐旅游区,去年北溪村、观山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等等,无一不是近几年打造旅游精品战略的成果。经过几年的打造,从零起步的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从开发至今已吸引了30多万的游客。省旅游局党组书记明敏在考察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后,称赞牛姆林是闽南地区建设生态旅游的典范;福建省副省长王美香深入到牛姆林调研时,当知道在短短三、四年间,牛姆林由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创收达800多万元的生态旅游区时,赞誉牛姆林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2 永春县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永春县农业旅游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念的制约,对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清,对开发农业旅游的意义存在曲解。我县历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没有意识到农业资源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再加上长期以来,认为农业仅为满足人们的温饱而存在,对农业的多种用途并未加以考虑,很多人并没有将农业与旅游充分地结合起来。
2.2 品牌优势不明显
永春县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景点都存在体量小、知名度不高、特色不明显、景观内涵单一等影响品牌优势的问题。在省内,牛姆林从体量上与武夷山、冠豸山、大金湖等生态旅游品牌相比明显不足;北溪村的体量小,知名度不高,景区的建设还不完善;另外我县的农业景点开发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2.3 体制不完善
永春县的主要农业旅游资源除了一些国有林场、农场以外都在农户手中,而国有林场、国有农场又存在景观单一,如天马农场,只有芦柑、橙等,季节性较强,比较难以形成长期旅游效益,而一些特色农业旅游村如北溪村、观山村等,农作物多样,环境优美,但各种农业旅游资源都在农户手中,存在管理难、规划建设难等问题。所以如何完善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也是我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关键。
2.4 资金缺乏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投资较少,见效较快,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资金,特别是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旅游,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障。缺乏资金,使众多农业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开发,一些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还处于自然、原始状态,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建设,配套设施不齐全,景区内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必要的服务项目。
2.5 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永春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而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缺乏专门旅游人才的现象更为突出。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人才,缺乏必要的服务体系,使得游客感受服务差、体验和印象低。人才建设直接影响着永春县农业旅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
2.6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永春县坚持“生态置县、旅游活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台了封山育林、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特别是发展以牛姆林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下大力气整治,封闭了牛姆林的煤洞,大自然之水变清澈了,多种动植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例如牛姆林周边仍有个别煤洞在进行迂回开采,沿途一重山还存在个别的农业过度开发、无规划的发展小水电站、高岭土等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实施火葬前原先留下的墓穴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侵蚀着永春原有的绿水青山,应该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这样的开采和破坏。同时,还要做好农村古村落、古民居、农田、生态农业的规划保护。要制定一系列的产业保护性规划和政策,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真正做到科学利用、保护性开发,保护和建设好永春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
2.7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无法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永春县的农业产品较多,竹木工艺品、食用菌、各式果蔬等,琳琅满目,但开发水平低、包装差、与旅游业的结合不过融洽。在众多的旅游商品中,只有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知名度较高,而像农家蕉菜干、笋干、萝卜丝、各种食用菌、红酒等农副产品,销路看好,但是都是以粗放销售为主,没有由专门的销售渠道加以包装销售,难以形成特色区域、特色品牌。一些农村特色的名小吃没有充分利用、渗透到农业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吃”、“购”以及旅游参与项目中。
3 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对策
3.1 提高对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以农为本,树立大旅游和大农业的观念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发展农业旅游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旅游产品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旅游资源的覆盖率,满足了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返璞归真和回归大自然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新领域,缓解了一些热点景区的压力,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附加值,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树立大农业与大旅游的观念,加强农业旅游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3.2 做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应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一是要制定农业旅游产业保护性规划,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要制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一些资源突出、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重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三是制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包括管理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等。从而使永春县农业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多样农业旅游
永春县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多样农业旅游。主要发展:(1)森林公园。以林场及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来吸引游客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主要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为主,逐步壮大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体量,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展。(2)综合性观光农庄。综合性观光农庄是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如北溪村、观山村、湖洋等,初步形成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模式,为游客提供度假、农业观光、森林疗养、垂钓娱乐等具有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旅游项目,为游人提供了良好的生产、观光、度假和购物环境,还开办农业知识讲座,昆虫标本室,成为生态农业教育、培训基地。(3)乡村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让游客住农舍,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如北溪村的农家乐、观山村的果园乐等等,充分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文化融入到农业旅游中去,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3.4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永春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为发展农业旅游奠定了基础。但在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农业环境,对于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有限度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3.5 开发高质量农业旅游产品,全面发展特色土产品
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生产,开发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永春的农业土特产品、具有永春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出具有永春特色和地标性质的旅游商品,改进生产技术和包装设计,完善一系列旅游商品的设计,使永春的旅游商品更具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和便携性。同时,对竹林工艺品(永春漆篮等)、果蔬产品(如永春芦柑、枇杷、芥菜干等)、食用菌等进行重点开发,赋予更多的旅游特性。比如开展摘果、采菇、制作小工艺品等活动,使产、购、娱一条龙,增加旅游商品的娱乐性、可参与性,使旅游商品与农业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6 创新融资手段,加大景区建设力度
资金短缺是永春县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是发展旅游业重要的投资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大企业、大财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要努力做好工作,精心筛选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参与我县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同时,要创新经营体制,尝试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组,加快旅游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3.7 逐步健全旅游人才队伍
学会感恩,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感恩》,提到感恩,这可是一个熟悉的词,对于感恩这一话题,我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心中的感恩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他为了积攒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他有些绝望了。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没有倒水,而是准备了一杯热热的牛奶给他。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她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 一杯牛奶。
人生路上,我们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社会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所在。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觉悟。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怎样学会感恩呢?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爱护。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而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他人富有爱心、对工作全力以赴、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了,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位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连续救起二十多人后,双脚因严重抽筋导致残疾,必须终身坐在轮椅上,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我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多人当中,没有一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美德,忘恩是大恶。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牢记别人曾经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去感谢那让我们获得温暖的太阳;去感谢那让我们拥有清水的河流;去感谢让我们拥有生存空间的大地;感谢带我们来到人间的父母,感谢辛苦培育我们的老师。
如何推进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6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会 和谐社会 策略
引言
和谐文化不仅仅是现在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同样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文化请神支柱,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和谐文化还彰显着大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形象,对整个大学的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无形中不断地提高着教育教学和办学水平,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导向作用。高校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是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现和谐对于大学生个体和谐、高校内部和谐以至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这一改变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有着许多改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高校要适应这些变化,用宽容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对待和谐学生社会构建的相关的各个要素。在发展改革中,不断总结有关高校学生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从各个方面全面入手,打破以往的体制,探索新的和谐体制,逐步展开构建和谐学生社会的学生工作。
1 构建和谐的学生社会模式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一切学生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的重要原则。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模式的构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其主要的核心思想还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方面上既推动了高校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为学生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改革阶段主要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改革,进而达到高等教育普及的目的。在这一改变的进行的同时,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注定为高校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困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传统的学生社会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和谐学生社会。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社会模式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和谐文化为主体,积极构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和谐学生社会。高校学生工作者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树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人观、教育观,形成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新思路,摆脱自己是学生管理者和为了管理学生的观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促进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发展”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和谐学生社会构建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灵活多样的服务内容、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使学生的内在价值得以弘扬,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社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构建和谐学生社会机制
高校学生传统社会运行机制的方式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以高校管理者和学生管理者为主体,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被动,不利于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主要以学校管理为主,实际上就是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教育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新模式、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个体情况等等发生变化。同时,构建和谐学生社会的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目标也不是孤立的,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新旧计划往往相互渗透,一个计划还没有进行完,另一个计划已经开始了,往往多个计划共同推进,同时进行。对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及新问题,传统的学生社会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培养的需求。实现教育的目的以及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调动每一个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想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要创新高校学生社会的运行机制。要注重强化高校的目标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创新既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和谐学生社会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注意把握规律,分清纲目,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各个层面的和谐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目标管理模式有序地做好和谐学生社会构建的各项工作,保障高校学生社会向和谐发展的方向推进。
3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要及时创新高校学生社会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栾华.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以高校学生支部建设为重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85-88.
[2]范笑仙.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问题评介——基于2006年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的关键词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6:36-45.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社会和谐 篇7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中的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起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要协调产业发展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发展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三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需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
一是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当前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2、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是要改善社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由过去政府包办社会事业,转变为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促进分工合理、调控有序、治理有效,形成社会管理合力。三是政府要发挥引导、协调和必要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形成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质量。二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人口和就业管理,加强社区管理,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政府部门的专业化建设,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四是推动社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提高社会政策制定水平。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制度和信息支持系统。
2、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
一是要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在保障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加快培育高水平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二是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风险。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社会和谐发展 篇8
1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无一例不是立法在先。比如开创社会保障先河的德国, 就是在1883 年由政府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然而中国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 社会保险制度理应在社会保障法群中首先面世。立法行动总是落在经济发展的后面, 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争议案件的处理, 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 立法体系不健全。
作为社会保障法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 现有的零散颁布的各种条例、决定, 相互之间缺少必要衔接。由于中央集中立法严重欠缺, 地方立法畸形繁荣发展。这些地方制定的规章制度, 立法者是多种主体参与, “法出多门, 各行其是”, 甚至相互冲突矛盾, 使一些本来已有的地方社会保障立法也陷入“有法难依”困境。
(3) 立法层次不高。
社会保障法在立法层次上按理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但现实是人大立法少, 行政法规多, 立法层次低。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涉及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仅有7 部是全国人大通过的, 而且是与其他内容混和, 并非全部适用于社会保障领域, 其规定还不是主要的社会保障系统。而由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至少在100 件以上。这些行政法规大多数以“规定”、“试行”的形式出现, 它们是解决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这种现状显然与社会保障法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 它带来的结果是社会保障立法严重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
(4) 立法适用范围窄, 权利不对等。
从各种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来看, 占中国总人口80% 的农民一直不在社会保障范围内。虽然新出台的两个条例扩大了享受社会保险成员的范围, 但仍显不够宽阔。享受社会保障对象的有限性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实施对象均是全体公民”的标准相比, 适用范围显得过窄和不合理。另外, 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新模式, 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由于法定比例欠合理, 国家只有少量补助,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不高, 社会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负担, 造成企业不堪重负, 使之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困难之一。
2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改革的几点思考
(1)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首先, 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进入社会保障制度总体设计与整体推进阶段时, 必须高度重视并有计划地制定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和法规。就社会保障进行立法是在全国范围内使社会保障制度走向统一的基本保证。其次, 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国务院或其职能部门发布的大多是解决实践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指示、意见等, 致使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数以百计。这种过分分散的立法局面, 不利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均衡发展, 因此, 现阶段是到了考虑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的时候。最后, 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缺少人大立法和过多行政立法的局面, 是无法满足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需要的。
(2) 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法律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从运行模式上看, 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基金, 这部分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和各种社会捐助, 属国家责任。另一部分是社会保险基金, 它由国家、社会 ( 单位) 和个人共同负责筹集。目前, 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突出和棘手的问题。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立法来加大强制征缴社会保险费的力度。同时, 依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依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3) 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
从年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 城镇人均占有达455元, 农民人均占有仅15元, 相差整整30倍。现有政策和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 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对于不具备实行条件实行养老金计划的, 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 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面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与现实需求, 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尽快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
(4) 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篇9
一、科学与科学精神
科学在人们心中有着美好而崇高的地位,尽管人们对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但科学的三个内涵即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为世人所公认。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科学的精神。即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层面上的科学精神,是研究如何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这些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了,于是形成了他们的科学良心……”科学精神似乎成了科学家才具有的精神。他还提出科学精神包括的四种规范,即普遍性(universalism)、共有性(communism)、无偏见性(disinterestedness)和有条理的怀疑性(organizedskepticism)。几乎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竺可桢也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科学精神包括以下的内容:“(1)不盲从,不附和,以理智为归。如遇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只问是非,不计厉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做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不管是莫顿对科学精神的分析,还是竺可桢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表面上看是如何对待科学的态度,其实质上却有着非常深刻的人文内涵。
二、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
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它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表现的是始终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推动人类前进的使命,孜孜以求的正是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和谐。它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神准则。因此,它的人文内涵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马克思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告诉我们,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马克思以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了对人类理想社会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进一步揭示出,社会的发展是人的解放,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目标。至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可归结为三点:第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第二,社会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第三,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
(二)科学精神是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家们正是凭着锲而不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科学的奥秘,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所谓“不屈不挠,只问是非”。但任何的科学成就不是单个的科学家的孤军奋战而能完成的,需要的是相互的协作,甚至几代科学家共同的努力。要求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有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所以,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种精神会促使人们建立一种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相互帮助。
(三)科学精神是造福人类、甘愿奉献的精神
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科学的知识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并以达到改造人自身的目的。然而探索科学的过程是枯燥的,艰辛的。有时未必会取得如愿的成果,但仍必须忘我的投入,要脚踏实地,要淡泊名利,要甘于寂寞,要甘于奉献。而正是这种精神和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们,在一步步的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在于科学本身,社会更加文明与和谐的发展的根本,在于让人们掌握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念,同时又是目标和手段,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按照和谐目标和规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当前重点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做到求真务实。只有真正的坚持求真务实,才能解决好目前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是构成人与人、人和社会之间矛盾的基本问题,所以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我国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导致的在各种资源的使用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解决矛盾的办法,真正做到既有民主又有法治、既保证公平有维护正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要做到以公平促进和谐,以法治保障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精神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问题,就不可能自觉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求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精神不仅是指引科学发明、科学创造、走向成功的精神指导,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摘要:从对科学精神的人文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科学精神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在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弘扬科学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科学的精神指引。
关键词:科学精神,和谐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莫顿.科学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23-278.
社会和谐发展 篇10
民生档案是伴随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新观念的提出而诞生的, 民生档案指的是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 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专门档案, 是民生问题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
民生档案的形成领域非常广泛, 内容非常丰富, 较重要的有房产档案、信访档案、就业档案、公证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档案、劳动仲裁档案、残疾人档案、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业科技档案、移民档案、地籍档案、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药品食品监督档案、企业登记档案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类涉民档案。具体来说, 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一是民主政治档案, 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二是社会保障档案, 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三是国企转制档案, 包括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四是教育卫生档案, 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防疫妇保、医保、医患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五是安居乐业档案, 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六是公共服务档案, 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平常看似不起眼的档案, 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 民生档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已经成为近年来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新热点。
2 强化民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建立有效服务、适应需求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推进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广人性化服务方式, 对馆藏利用频繁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据库建设, 努力使档案的利用体系能够便捷高效地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牢固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理念, 切实按照“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要求, 改变过去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 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 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 切实加强婚姻登记、山林权证、土地、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收集, 加强民间保存的档案、记录普通百姓生活工作状况的档案资料的收集, 使档案馆真正成为既保存政府信息, 又保存社会公众信息的综合档案馆。关注民生问题, 需要全面掌握民生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数据, 而档案是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数据的最可靠途径, 如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经营户档案、城乡建房户和住房困难户档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低保户档案, 可以据此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可操作性的相关优惠政策, 可以说, 在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方面, 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 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 使所有民生相关档案能够更快地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利用。
利用档案为百姓、为民生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采取开放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等多种方式, 努力向社会大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普通百姓能够利用档案进行维权。加快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 使所有涉及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各类档案和现行文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内外”合作。逐步解决当前馆藏档案信息内容不够丰富、开发力量不足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作,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贴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必须确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 以丰富档案资源、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的工作目标, 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真正做到民生所想, 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 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网络化、档案数字化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有序推进数字档案馆工程, 优先完成民生档案数字化任务, 逐步建立起区域性、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各类民生档案数据库群, 并通过各类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 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主要举措
3.1 加强领导, 形成齐抓共管的民生档案工作格局。
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 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合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 切实把民生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纳入民生工作的计划和考核内容。劳动保障、民政、卫生、教育、移民等部门, 作为民生档案的主要形成和使用单位, 要做到认识到位、重点突出、明确责任, 依法科学管理, 确保民生档案的安全, 促进民生档案的利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展到那里, 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 积极关注民生工作的热点, 依法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通过组织培训、上门指导、执法检查等形式, 使民生档案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地发展。同时, 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网站、信息和简报等手段,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 普及民生档案知识, 提高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形成人人关注民生档案工作、自觉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监管, 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向纵深发展。
档案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加强行业监管, 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 要做到“三个超前”:一要超前控制。民生档案不仅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 而且价值系数大, 群众特别关注, 各职能部门对该收集、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 建档资料齐全完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 联合制订各专业领域档案管理办法, 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到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 争取早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二要超前监管。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要通过不间断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依法监管工作, 增强各部门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 及时发现和改正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三要超前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在民生档案工作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 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 而且要将业务培训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 通过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档案年检、考核或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 帮助、督促各单位提高民生档案业务水平, 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扎实推进各相关单位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
3.3 注重整合, 提高区域民生档案资源的共享度。
档案馆作为保存党委政府重要档案的基地, 应在收藏民生档案资源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不断拓展档案资源新领域。一方面, 要通过加大馆藏档案统计、鉴定和销毁工作力度, 尽量腾出空间,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贵重的档案及时进馆保存。另一方面, 对一些利用率较高, 但难以提前移交进馆的民生档案资源, 要通过电子文件在线接收、全文数字化、目录移交等方式, 掌握数量, 整合本区域各类涉及民生的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同时, 要逐步将档案局的网站作为本地民生档案的数据平台, 将不同行业、部门的相关民生档案信息进行集中整合, 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档案报, 2009-4.[1]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档案报, 2009-4.
欧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别样思行 篇11
“罗斯福岛”与“福利社会”选择
罗斯福岛是距美国领土较近而离加拿大陆地较远的一个小岛,它的真实名字叫坎伯贝罗岛。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知道它的真实名字,认为罗斯福岛肯定为美国所有,其实它是加拿大的领土。
罗斯福岛地处加拿大东南部与美国交界处的芬迪湾内,它四面环海,通过一个不长的大桥与美国大陆相连接。人们之所以习惯上将坎伯贝罗岛称为罗斯福岛,是因为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家族和一些美国富人们曾将这个岛屿变成他们的度假村,岛上修建有罗斯福的故居。由于罗斯福总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其家族对这个小岛的热爱,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与加拿大总理皮尔森共同倡议并签署公约,将罗斯福故居那块地方命名为罗斯福——坎伯贝罗国际公园,以示纪念。从那以后,就确立了在加拿大领土上美国遗产的合法地位,并由两国政府共同对这块地方进行管理。
将坎伯贝罗岛变成“罗斯福岛”,这是加拿大人构建“福利社会”的选择。近100多年来,加拿大与美国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美国人积极扩张,吸收世界的人才和技术,不断增加军备开支,建成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将其军事触角伸向了全球的每个角落。而加拿大走的则是另一条路子。加拿大人较早时认为,如果有外来入侵,也只有美国的可能性最大。虽然罗斯福总统1938年8月18日在加拿大东部城市金斯顿的演讲中说:“如果加拿大领土遭遇任何帝国的威胁,美国人民是不会坐视的。”然而,美国在建国后的100多年间,就曾将大批英国人赶向了寒冷的加拿大,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加拿大将首都建立在离美国较远的渥汰华而不是多伦多和金斯顿。在以后的发展中,加拿大人看到,与美国相比,自己的军事力量远不能与之匹敌,如果真是美国人入侵的话,加拿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与之相抗衡,索性就接受邻居的军事保护算了。于是,加拿大便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的高福利社会。加拿大将美国人用于军事上的开支,用到了给人民办理医疗保险上,办在人民的生活保障上。现在所有的加拿大人甚至于移民加拿大的人都享有从生到死的免费医疗服务,享有较高的养老金与失业金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走了一条和平发展、造福人民、社会和谐的成功路子,这一选择是很明智的。
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
在美国社会中有许多富人形成这样的思维,认为要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通俗地说,就是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
美国CNN的大股东泰德·特纳就直言不讳地说:“我发现,我越是做好事,钱就进来得越快。”他是美国捐赠巨额资金给社会的第一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向联合国捐出10亿美元,相当于其当时个人资产1/3的资金,指定由联合国用于处理人口控制及传染病防治等事务。然而,社会对特纳的捐款行为并不认为是动机不纯,反而对其产生了好感,认为他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他的企业倍加钟情,使其财富直线增长。到了本世纪初,特纳的个人净资产已高达近100亿美元,是当年捐款时的3倍多。比尔·盖茨虽然没有说对社会捐赠与个人赚钱有什么关系,但其对社会的捐款与公司快速发展成正比例上升。仅从2000年到2004年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100.85亿美元,而同时微软公司也成长为超大型跨国公司,更多的人就是喜欢用微软的产品。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现代经济学认为这一理论已经过时。人们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须兼顾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否则,最终将什么利益也不能实现。就像给100元钱给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人提出自己留下99元给对方1元的分配方案,对方因觉得分配不公平,宁愿一分钱不要,也不让对方得到99元的道理一样。在现代社会中,一些热衷于向社会慈善机构等捐赠的人们,其别样的思维还在于他们认为,无条件地关爱社会和关爱别人,最终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增长,是一个长效的利益形成过程。
不过,这并不是每个人所共识的。为了帮助一些人懂得这一道理,在欧美国家出现了一些热衷于自发地向人们灌输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的思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纽约一家非营利团体All.Stars.Project.Inc运用剧场等多种场所,开展投资慈善宣传活动,他们邀请新富们参观剧场、与受训儿童一起参加研习所的教育等。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四周举办一期慈善投资研习营活动,引导新富们如何从慈善捐献中得到最大的减税等社会回报。他们认为关爱社会等公益事业与慈善捐赠等,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投资”,能够得到品牌信誉、个人社会形象、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其它方式投资难以达到的长期而丰厚的回报。
关爱社会就是关爱自己应当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每个人都应有对社会和别人的爱心。无怪乎一位朋友说过,当你自信的时候,把自信传给你身边的人;当你幸福的时候,留些幸福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当你快乐的时候,分些快乐给默默关注你的人;当你成功的时候,给正在苦苦奋斗的人一些激励;当你得意的时候,匀些得意给人生失意的人一些安慰。这些对他人的关爱和付出等人生积极的精神和物质元素,不会因为给予而减少财富,反而会在给予中不断增值,是一种播下幸福的加法。
不让义务与权利远离而去
前不久,我的一位旅美朋友回国时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邻居大卫住在纽约第十街区的公寓里,是个黑人小伙子,全家仅有他自己一个人工作,需要养活父母、妻子和儿子等一家人。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他这五口之家的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属于贫困家庭,在享受纽约市政府的“低保标准”之内,每月能从政府部门领到一定数额的社会福利补助金,过着贫困而安定的生活。
可是,大卫对于领取政府“低保补助”耿耿于怀,每到当月领取社会福利的日子,他都发誓再也不想要政府的补助了。后来,朋友在与他交谈中才得知个中原因。他说:“领取社会福利资金,就是用了纳税人的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有能力自己生活的人,就有取消社会福利对自己救助的义务,这样就能为政府节约开支,把政府的钱用到更需要的社会事业上去。”没过多久,大卫就为自己的妻子找到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自己又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这样,大卫一家人十分忙碌,其家庭收入虽超过了“低保标准”很少,但已不再享受政府补助。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好像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大卫却对此十分开心和满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了不要社会福利救助的责任和义务。
朋友告诉我,就是这个大卫,不仅对自己的义务较真,对自己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样较真。去年新年的时候,大卫十分气愤。他突然问我的朋友:“你收到市政厅的礼物了没有?”朋友有些摸不着头脑。大卫解释说,就是一本台历。其实,这个小礼物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大卫坚持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自己是纳税人,就没有理由不要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对我的朋友说:“如果小的权利你都不去维护,那么大的权利就会逐渐地失去。”在大卫的坚持下,第二天,他们到市政厅说明了来意后,工作人员马上道歉,并将台历进行精美包装后交到了他们手中。
原来,在这份台历上印有纽约市上一年的政府行为总汇,包括财政税收、支出与重点市政建设工程等情况,还有政府各服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等信息。在美国,许多人认为,义务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哪怕是有害于自己的义务;权利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权利。否则,义务与权利都将远离你而去。正是因为在美国有众多大卫这样的对“义务和权利”都很较真的公民,政府才变得更加“透明”。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自立、创业与民主参与精神,需要政府及部门的“阳光行政”和提供优良服务。民众与当政者的互动,方能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独到的惠及他人服务构思
笔者在西欧考察期间,遇到几件小事,窥见到他国对公益服务的独特构思与人们行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我们下榻的旅馆中,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将几张明信片放进邮箱时,却被服务员拦住。她告诉我们:“要想邮件更快些寄到中国的话,你们可以将邮件放到外面的邮箱里。”我们便问服务员小姐:“离这里最近的邮箱有多远?”她回答说:“邮箱在不停地来来去去呀!到公共汽车站那里一问你们就知道了。”我们到旅馆门前的公共汽车站,看到每辆公交车的后面都挂有一个邮政信箱。原来,这些流动信箱等到公交汽车到达终点站时,都有邮政局的专门人员在那里守候,他们随时将流动邮箱中的信件取走,因此邮件速度比固定邮箱更快、更方便群众了。
在一般城市中,人们都会被难以找到公共厕所而抱怨。然而,走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中,你就可以发现有许多“导厕指示牌”,上面写有“WC——300m”、“100m”、“50m”、“20m”等字样。这样的设计提示构思,不仅使人感到在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中,人们去公厕很方便,还给人以公厕很多的感觉。其实,全城的公厕也就不足10处,只是通过独特的构想创新,把服务提高到了一个细微的全新层次。
在巴黎乘坐地铁是很方便的,然而,细心观察却发现在设计与人的行为上有着许多值得提倡的地方。巴黎的地铁站设计有诸多利于节约资源与保证安全的细小之处。在一般平整地铁入口,设计增加了多级台阶,有效防止雨水的倒流和行人地滑;在出口处增设了弯道和自动关回的弹簧门,目的是减少地铁内气流外溢,节约了空调成本;在离站台边50公分处地板上增设黑色大理石装饰线,以提醒乘客止步安全。而在我们的一些地铁站内却忽略了这些“小设计”,北京、广州曾出现乘客掉下地铁站的危险事件。
巴黎地铁的进站口无人检票和看守,乘客们都能自觉凭票通过电子站门,没有发现有人翻越轻易就能过的挡护平台现象。在通过地铁口的弹簧门时,因人通过后弹簧门会自动弹回来,对此法国人在通过时都很小心。他们在通过弹簧门时,都回头看看是否后面有跟进的人,一般都等到后面的人接住后才松手。我们同行的人中有人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在通过时未观察后面的行人情况,差点使门弹回时打到后面人的脸上。法国人见到后,用以困惑不解的目光注视良久,心里大概会说:“怎么会这样不顾他人呢?”
打造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型企业
素有世界化学工业巨人之称的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学合成纤维技术及产品领域方面一直领先。然而,进入新的千年,杜邦公司看到人类资源运用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对其科学定位做出了重大调整,创造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的科学奇迹。杜邦公司放弃成功经营65年的“生产优质产品,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战略,重新进行企业战略定位,全力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在开发方法上,杜邦确定在不需要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生物科技与物理学、化学工程科学及资源科学相结合建立科技发展平台,从而拓展新的产品与材料,以知识密集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开发出人类生存必需品。公司成功收购了著名的杂交种子国际公司股份和蛋白质技术国际公司,集中科学家挺进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制定了在5年内使生命科学在公司中的收入从15%提升到30%以上的宏伟计划,使得杜邦重新焕发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稳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
美国辉瑞公司较早地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与可持续发展视为首要思考的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企业“循环经济链”。公司在生产制造上,大力推行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制造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再使用。在科技开发上,不断拓展“循环经济链”,组建起企业与环境科学、环保技术开发等相关方面组成生态联盟体,在产品创新、生产制造、技术保证等方面构建起绿色通道,实现企业社会自然资源共享、利用与效益增长,全力节约自然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我们的不少企业却以大量浪费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造成对社会与环境的危害。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普遍认为,时下任何企业都是全球化经济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源的利用者,更应是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者。企业发展必须与社会和谐相一致,还应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因此,杜邦、辉瑞等企业走了一个全新的生存发展领域。耳闻目睹异国他人构建和谐社会的别样思维,有着别样清新的感受,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教益颇多。
社会和谐发展 篇12
近日, 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到恭城瑶族自治县和桂林市临桂新区考察调研城乡风貌改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工作。他强调, 要关注民生, 注重和谐, 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建设, 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
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唐标文以及桂林市和恭城瑶族自治县、临桂新区有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 高雄先后考察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城乡风貌改造情况、茶西路廉租住房项目、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 以及临桂新区廉租住房项目和临桂西城污水处理厂。高雄对恭城瑶族自治县和临桂新区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 要抓好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做好规划, 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打造突显壮乡民族特色的城乡风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抓进度、抓竣工、抓质量, 确保年内所有市、县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园区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厂, 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要继续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逐步缩小县城和城市的差距, 切实解决全区城镇低收入群众基本的住房需求。
【社会和谐发展】推荐阅读: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08-16
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0-10
镇化解信访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06-13
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07-03
加强宣传工作促进医院与社会和谐发展讲话08-27
社会和谐08-27
社会和谐稳定07-20
社会和谐观10-31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07-03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