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创和谐(共7篇)
绿色发展创和谐 篇1
谷雨时节, 轻烟漠漠雨疏疏, 记者来到了十分向往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浙江嘉兴南湖, 走进了位于嘉兴市王江泾镇的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 (简称新嘉爱斯)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园式的工厂, 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 办公大楼掩映在小桥流水之间, 一派江南园林风光, 顿时一缕绿色的春风扑面而来。接下来的参观中, 从公司的战略发展到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从优化运行管理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从技术改造到技术创新, 从加强设备管理到强化全员安全、环保、节能的意识, 记者见证了新嘉爱斯在创建绿色企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企业首先要为社会做贡献
—助力社会和谐
新嘉爱斯源自于嘉兴热电厂, 于1989年12月破土动工, 1991年12月3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1993年9月开始对外集中供汽, 1996年11月, 嘉兴热电厂与美国ALLIANT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 (简称嘉爱斯)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要求, 不断满足嘉兴经济 (技术) 开发区和周边工业区日益增长的蒸汽需求, 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嘉爱斯投资建设的嘉兴新嘉爱斯热电公司于2007年全面建成投产, 并由浙江物产燃料集团控股, 更名为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新嘉爱斯是浙江省内首家采用高参数的公用热电联产企业, 设备工艺先进, 大量采用高效环保节能型产品, 综合热效率高。公司采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技术, 配有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 同时采用炉内喷钙脱硫和炉外烟气双碱法脱硫等设施, 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对外供汽能力350t/h, 拥有热网管道97km, 供热用户88家,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公司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认定;被评为“嘉兴市公用热电企业节能降耗示范企业”、“浙江省污染物减排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并荣获“第八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和“全国设备管理创新企业奖”等称号。
作为新嘉爱斯掌门人——计荣林总经理, 给记者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外表后面蕴藏着睿智和对趋势研判的自信果敢。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嘉爱斯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节能减排要求。根据国家对电力行业实行“上大压小”产业政策安排, 以及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计总审时度势地做出决断, 将新嘉爱斯3台12MW抽凝机组于2008年5月实施整体关停, 提前二年半时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彻底摆脱了制约企业良性发展的束缚和困扰。根据政府规划, 新嘉爱斯厂区将建成为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通过积极主动的“一进一退”, 新嘉爱斯的优势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并在创建绿色企业的道路上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
计总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 以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使命, 以建设绿色热电、和谐热电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以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转型发展为重点, 努力实现公司外延性增长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结合, 切实增强公司的内生性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计总由衷地谈到:企业首先要为社会做贡献, 有大家, 才会有小家。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企业是关键。因此, 我们要打造热电企业节能减排的样板, 努力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计总一席话让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
——创想绿色和谐
新嘉爱斯常务副总经理俞保云, 淳朴乐观中透着知识分子的精明和智慧, 记者与俞总是第二次见面。俞总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新嘉爱斯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创建绿色企业等方面的情况。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2009年9月, 新嘉爱斯正式启动了总投资2.5亿元的污泥焚烧综合利用项目, 目前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010年8月将投入试运行。俞总充满自豪地说:“设备投运后, 年可焚烧污泥60万t, 为改善嘉兴市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运行管理, 提高设备投运率, 这是创建绿色企业的重要保证。为此, 一是组织开展设备无渗漏活动。无渗漏活动的开展, 不仅可改善现场文明生产状况, 而且对提高设备完好率, 降低能耗、减少排污量有明显的效果。制定详细的规定及考核办法, 坚持每月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全厂各运行设备及系统的渗漏控制在20点以内, 逐步做到既无外漏, 又无内漏。二是改进全厂疏水系统, 消除疏水系统内漏现象, 并将所有疏水回收利用, 以降低用水及酸、碱消耗和减少热量损失。三是提高高加的投入率, 为了提高综合热效率, 公司要求高加投入率在96%以上, 同时高加水位的高低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也有直接影响, 高加水位应保持适当高度, 要完全盖住疏水器, 避免汽机抽汽直接进入疏水系统, 增加汽机汽耗, 同时可减轻汽水两相流对高加疏水管弯头的磨损。四是改进、完善胶球清洗装置, 确保胶球清洗装置正常投运, 并使胶球回收率要在95%以上, 以确保冷凝器铜管的清洁, 从而对汽机保持良好的真空, 达到机组高效目的。五是最大限度利用低品位蒸汽, 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要求经锅炉冷渣机的冷却水及背压机组轴封冷却器的冷却水必须经除盐水低加热器加热至95℃以上方可进入除氧器, 以改善除氧效果和提高热效率的目的。
加大节能技改投入, 向节能降耗要效益。公司除通过开展设备无渗漏活动、改进全厂疏水系统、汽机真空系统等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外, 每年还投入500万元到1 000万元用于技改。值得一提的是, 该公司还与专业公司签订相关协议, 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
正是新嘉爱斯人的一个个绿色创想实践, 谱写了企业和谐发展的旋律。
以人为本 凝聚团结力量
——营造氛围和谐
以人为本是企业长途跋涉中不离不弃的魂。“民主”、“人和”、“进取”、“创新”这几个关键词深深沉淀在新嘉爱斯人的观念中。
计总讲过:以人为本, 即以民主管理为前提, 充分尊重并切实保护好发挥好员工参与企业改革创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为员工在企业成长中实现自我在成长中体会自我价值实现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企业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分享。
新嘉爱斯把“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凝聚人”为中心内容, 建立起新嘉爱斯特有的“人和”企业文化。正如俞总所言:“在我看来工作环境比其他任何条件都重要。曾经也有好几个单位希望以10倍收入的高薪聘请我, 但是工作是要讲究环境的, 出去即使拿再多钱, 如果别人不能真正理解你, 想法无法实施, 个人的事业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有人理解我的技术和理想, 有人理解我的项目规划, 有人愿意跟着我一起创业创新, 这就是我最看重的”。
公司设备主管潘旭霞感言到:公司领导给予我们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信任和关心, 员工自然会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也会分担着企业的喜与忧。
正是有了这种和谐氛围, 才使新嘉爱斯人在创建绿色企业中凝聚力量, 团结奋进,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在和谐的旋律中奏响出最美的创建绿色企业乐章!
绿色发展创和谐 篇2
构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一是学校标识。标志能够突出学校的整体形象,激发师生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建筑文化。利用校园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三是绿化文化。结合环境特点,营造和谐校园。四是设施文化。在校园建筑内布置、于校园环境中穿插布设教育教学装备及设施。五是方式文化。传播特定精神文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同时,发挥出其强大的教育、导向等功能。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一是校训。好的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所学校的奋斗号角。二是校风、教风和学风。这“三风”对师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格言文化。格言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可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促进和保障校园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一是教学行为文化。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二是教研行为文化。“教研文化”是学校不断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学习行为文化。学校学习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和遵循并逐步形成的弥散于校园的学习氛围。四是足迹文化。足迹文化以先进典型塑造人,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榜样力量,发挥其教育导向与激励作用。
完善书香校园文化的实施举措
号召动员,全体参与 在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鼓励广大教师集思广益,发挥好学校文化与团队建设的主人翁地位,也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其中。
学习培训,提升认识 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培训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三是积极引领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引领教师从“教师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专家引领,指导参与 在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专家引领、指导参与的策略,发挥了两级专家的作用。一是土专家参与。二是专家引领与指导。通过土专家参与和专家的引领与指导,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研究能力。
区分层次,依次递进 在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分层依次递进的策略。首先,规划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校训和校风、教风和学风;其次,完善书香制度文化;最后,致力于物质、行为文化的建设,让其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在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工作对象上,发挥带头作用;在环境文化上,先室内再室外;在研究方法上,先组建一个课题组,再向全校推行;在推进区域上,先从微观上培养,最后是致力于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的打造。
推进书香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
抓住班级,促进特色发展 学校首先进行班级特色定位。包括文学特色、艺术特色等方面,班级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次,根据班级的特色定位,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设书香班级。
利用社团,助推建设发展 一是运用各种途径给社员提供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增强他们的创作自信心。二是组织作文大赛,引领校园文学发展。三是组织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活动渗透,促进建设发展 学校结合各种纪念性节日开展各种活动;举行“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开展“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展评活动;经典的诵读常抓不懈;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继承传统,推进创新发展 一是通过总结,让学校全体成员感知、认同学校文化,内化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与习惯。二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奋兴中学)
谋科学发展 创和谐机关 篇3
强化班子建设, 团结增强活力
局党组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年来, 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思想建设和作风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局党组议事规则, 明确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各种具体工作制度, 明显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决策能力。
两年来, 局领导班子针对统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坚持联系群众, 依靠群众, 分期分批赴基层调研, 在局内组织召开座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对问题认真梳理, 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
强化先进教育, 开展机关党建
局里以提高执行力大讨论和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 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2008年,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进行12次集中学习。重点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能力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会, 统一思想, 理清思路, 为统计改革和发展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 学习效果明显。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 以中青年学习论坛、执行力大讨论、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为载体, 加强支部、党员的学习。2009年度, 被省委表彰为“中心组学习先进单位”, 被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理论学习先进单位”。
2008年9月, 召开局直属机关第六次党代会, 总结了几年来的党委工作,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成员, 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新的党委产生后, 立即制定完成职责分工, 制订联系制度, 强化了党组织建设。2008年, 机关党委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
局里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 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检查、考核, 局党组成员及各单位负责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 有效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落实。2009年, 局党组被省委通报表彰为“党建责任制落实好的单位”。
深化主题活动, 营造和谐氛围
两年来, 局机关党委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新风, 以创建“六型”机关、“两型”单位为契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文明处室、文明门栋、文明家庭评比表彰》, 组织义务劳动清洁美化家园、“文明过马路”签字仪式和文明礼仪知识问答活动等。2008-2009年, 被评为省直机关“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被水果湖街评为“四城同创”、“双拥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 被武昌区委通报表彰为水果湖文明示范区、综合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为推进统计文化建设, 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局机关积极参加了省直机关工会组织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联通世界风杯”与奥运同行省直机关运动会。在运动会上, 80多人分别参加5个大项的比赛, 取得较好成绩, 被组委会评为“最佳组织奖”。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长跑、扑克比赛、“三八”春游等文体娱乐活动, 并加强与省直部门的学习交流, 组织开展“迎国庆、树新风、讲文明”活动。举办以“数海欢歌”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汇演, 参加省直机关“歌唱祖国”大合唱活动, 荣获“梅花金奖”。开展“延安精神”进机关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红色之旅”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08年, 局党组拿出有限的经费, 新建、装修了办公楼、荣誉室、老干部活动室和食堂。局机关建立干部职工固定的活动场所, 前后投入18万余元装修、购置设备。
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增强机关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按照省委要求, 认真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局领导5次带队深入浠水县散花村共建点调研, 理清发展思路, 制定发展规划。近两年, 筹措资金70多万元, 帮助建成村办公楼和村民活动场所, 整治街道实现硬化、亮化;修通环村公路3.5公里, 疏通排灌水系2公里;引进4家企业, 培训劳力300人次;扶持养殖大户5户, 新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200亩。
局里持续多年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扶贫济困“活动。两年来, 共捐款20多万元、图书6000余册, 支援小学和村镇电脑15台、课桌椅150套。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30余户, 送去党组织的关心。1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私付出。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 局机关积极开展“情系灾区, 奉献爱心”活动。全局党员捐款和自愿交纳了“特殊党费”131500元, 捐新棉被 (毛毯) 218床、棉衣 (裤) 13件。局里女职工还开展“恒爱行动”, 编织毛衣捐给灾区儿童。
创建产生动力, 促进工作提升
围海围人创和谐 共建共长促发展 篇4
关键词:围海造地;和谐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港口与海岸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大型水利施工建设企业。
以事业发展员工,构造和谐发展的平台。围海造地,既是实现土地增量的要求,也是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要求。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福及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特别是近来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相对突出,导致土地资源要素十分紧张。公司长期以来,无论是经营班子,还是普通员工,都将工作视为事业、以造地为己任,不断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公司董事长冯全宏率先垂范,近三十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足迹遍及南至广东、北至辽宁的祖国万里海岸线上,无怨无悔。“只要看到冯董来了,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怕了。”上海东海大桥洋山工地的一位工人师傅这样描述公司董事长。他还说,每当热带风暴或强台风或天文潮正面侵袭东南沿海,冯董总是亲临险情最大的工地,为员工安全保驾护航。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将围海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都为围海人而自豪。公司先后承揽围海工程超过200项,为国家围海造地100余万亩,相当于一个新加坡国土面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以待遇激励员工,增强和谐发展的动力。待遇是对员工的劳动回报,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公司坚持“按劳取酬”、“奖优罚劣”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施《薪酬管理制度》。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公司第二个三年跨越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两个共长”的原则,即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共长、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共长。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工程施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以赴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近年来工程优良率均达到85%以上。上海国际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荣获“鲁班奖”和“国家科学进步奖”,温州半岛工程获得“钱江杯”。上海清水涧建设项目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奖。舟山东港项目开创了不占用国家一分耕地的经济开发区的先例。今年公司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和“建筑业综合实力10强” 荣誉称号。
以制度管理员工,提供和谐发展的保障。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多年来,公司已经制订了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经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使员工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司制订并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公司始终将“关注安全、关注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工作台帐。董事长冯全宏特别强调隐患整改一定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而且特种作业人员要全部做到持证上岗,各在建工程项目部都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为了保证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公司还制定了《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并于每年年底前加强监督检查;而且在每个工程开工前,企业要求押入一定金额的民工工资保证金,确保不拖欠民工工资。
以文化感染员工,创造和谐发展的不竭之源。围海的企业文化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体围海人行动的准则。他们与大海朝夕相处,已经形成了围海人独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围海文化。公司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深深地被这种文化所吸引、所陶醉。他们在围海的每一天是快乐的、幸福的。早在2000年初,公司就开始实施和谐围海文化建设,将整个围海人视为“一家人”。每年的团拜会,他们邀请家属一起参加,共同分享围海人的快乐。他们每年请专业的体检机构,免费为员工进行体检,并在体检后再请专业保健医生来公司咨询。公司工会每年夏天开展“送清凉”活动,将防暑药品、劳保用品、清凉饮料等送到工地。有的工地路途较远,工会领导亲自驱车近二千公里至福建最偏僻的工地,员工深受感动。职工们说,围海就是他们最温馨的家。在创业征程上,围海建设还积极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培训资金实施'提高党员和员工能力工程',培训员工1000多人次,已获得三级以上项目经理证书52人,各类持证上岗证书200多人,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近500人。”冯全宏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除了公司这个“4家”,冯全宏带领的围海人心中还有一个“大家”。在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公司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将和谐围海文化建设推向深入。据了解,围海建设多年来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向社会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1000多万元,积极开展拥军活动,被授予“拥军模范单位”称号,向宁波市多所小学赠送爱国主义教材,积极支持丽水景宁县的希望工程,每年开展“一日捐”等慈善活动……
转变方式促发展维护稳定创和谐 篇5
一、破解难题, 集体企业发展新成效
l、有效帮扶, 分类指导促发展。
联社针对系统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各异、生存发展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 按照“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创造环境、有效帮扶”的办法, 对企业的资产运营、生产经营、改革重组等进行分类, 将企业分为生产正常企业、停产出租企业、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四大类, 对口给予有效帮扶。对生产正常、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 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引资嫁接、结构调整等方式, 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科学发展;对长年停产出租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加强资产监管,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困难企业, 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关注职工基本生活, 解决医保社保问题, 减轻企业职工负担,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对改制企业, 协调筹措改制成本,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整合重组资产, 化解历史债务, 卸掉沉重包袱。全市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0亿元, 增长11%;出口交货值86亿元, 增长2.3%。累计完成企业改制的有39家, 分流安置职工4001名, 筹集安置补偿金9823.8万元。
2、加强监管, 主动作为解债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 率先在福建省联社系统制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定》, 对集体资产的登记、管理、收益、使用、经营和转让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 督促企业法人保全集体资产。例如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原处于长期停产, 资产负债率高。在认真学习《规定》后, 公司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规范运作, 对所属资产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 征得恒发立体停车场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同意, 对该公司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职工大会表决授权, 转让股权385万元, 化解巨额债务613万元, 同时解除泉州市制鞋厂的担保关系。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的这一举措, 化解了历史债务, 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维护稳定大局, 促使困难集体企业走出困境。
3、先行先试, 盘活资产增收益。
联社系统多数停产集体企业已从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的物业管理, 目前管理租户有234家, 通过资产经营收入解决职工的社保、医保和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就必须转变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对租户散、租期短、租金低的出租企业, 更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的潜能, 继续做好“退二进三”这篇文章,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法,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例如泉州市机电厂, 抓住市委市政府在鲤城古城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 采取企业厂房整体租赁, 与星光音乐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环亚公司合作创建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 总投资6500万元, 年可创利税500万元, 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此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成为泉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七大项目之一, 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项目的落实不仅盘活了机电厂存量资产, 使存量资产保值增值, 更有效地确保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使职工的“两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达到资产增值与保障民生的双赢。
4、拓展项目, 做大做强扩平台。
联社系统城镇集体企业厂房多数都位于市中心,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充分利用优势, 站在企业生存、发展、做大的高度, 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寻找项目, 进一步做大做强, 切实转变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例如泉州市木器厂, 充分利用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主动提出承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接纳中菜市搬迁选址, 克服资金、经验、项目预算亏损的困难, 开发新门市场及配套房地产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 新门市场已成为泉州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 年交易额近5亿多元。随着市场的繁荣和资产的大幅增值, 职工收益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平台不断扩大。新门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中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开发新门市场邻边中侨集团属下的泉州市农械厂28亩土地, 发展市场配套和物流配送等项目, 已顺利开工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门市场。
二、转变方式, 集体经济壮大新境界
1、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总社“六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 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部分集体企业生存艰难, 仅能勉强维持缴交职工的社保医保, 职工缺乏发展的信心。转变发展方式, 整合有效资源, 深化改革创新, 发展具有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才是传统集体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负有管理监督集体企业资产运营的职责。几年来, 在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方面, 联社着力重点发展南安第一轻机有限公司等5家新型集体企业。我们引导企业领导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通过经营资产和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 使存量盘活优化, 营造新的增长点,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2、推进改制, 优化重组。
推进企业改制, 是企业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联社针对一部分特困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破等形式改制, 通过实行兼并联合, 进行资产整合重组, 发展规模经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2010年, 联社将突破改制难点, 实施改制方案, 推进企业早日完成改制。重点指导市电机厂、纸品厂、丝钉厂, 南安鞋革厂, 惠安文具厂等5家企业的改制工作, 将筹集改制资金3245万元, 分流安置职工817名。协助市电机厂解决土地收储问题, 落实补偿安置资金, 解决历史债务, 妥善安置职工, 完成企业改制;协调鲤城法院调解处理市纸品厂178万元债务问题, 努力筹措改制资金, 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督促市丝钉厂依法依规处理土地使用权, 落实改制资金, 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3、抢抓机遇, 盘活资产。
泉州市政府为推进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 提升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有意利用老城区闲置厂房和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古城泉州特有的“海丝”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联社将引导企业抢抓机遇, 做好“退二进三”的转变, 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下, 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调整和改变企业经营权。通过资源优势招商引资, 采取厂房整体租赁、挖潜改造、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盘活存量、闲置、负债资产, 从而打破集体企业的封闭性, 以开放的融资机制, 取代封闭式的经营机制。鼓励职工投资入股, 吸收社会法人、自然人和外商投资, 开辟企业资金来源, 组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把沉淀的净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 把负债资产转化为净资产, 继而进行资产经营或资本运营, 使企业走出困境, 开辟发展新天地。联社将进一步做好机电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并积极寻找项目, 开发鲤城古城区12家集体企业的闲置厂房, 让企业得到长效发展。
4、利用优势, 规模发展。
联社系统有的城镇集体企业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发展态势, 但是企业发展要更强更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打造优势品牌, 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不断扩大规模, 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泉州市豆制品厂从五十年代发展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市民的欢迎和赞许, 企业已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老字号品牌, 如今由于市政府规划发展的需要而异地搬迁, 现项目用地选址工作已通过市政府用地联席会议批准, 正在做好搬迁前期准备工作。联社指导该厂做好搬迁、扩建工作, 努力引导企业打造豆制品老字号, 通过品牌优势, 增强社会认知感和员工自豪感, 吸引技术人才, 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 实行现代化管理, 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 利用集体企业所处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和有效资源, 生成有影响力的发展项目, 将为泉州市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创特色书香校园促师生和谐发展 篇6
一、营造书香校园
环境熏陶, 让书香弥漫时空。走进学校大门, 首先是古香古朴的“特色文化墙”, 在校园教学楼的醒目位置, 我们镶嵌上了“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和谐发展”十二个烫金大字。学校的宣传栏, 定期更换内容, 使孩子们常看常新。在楼梯拐角处、教室走廊里等一切可利用的地方, 我们都精心设计了小版块, 有介绍国内外一流大学的, 有宣传名人读书的, 有古诗词介绍等等。每个教室外, 有班级的“阅读推介袋”, 使孩子们随时都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解决书源, 提供文化点心。根据“新教育实验”推荐的书目。学校挤出资金, 建立了图书馆, 对孩子们全天开放, 使他们借阅图书就像超市里购物一样方便。每班都配有图书柜, 成立了班级“小小图书角”, 孩子们每人至少捐书5本, 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 做到资源共享。学校为全校师生每人配了一本《中华经典诵读本》, 并按年级分配了必背书目。这样, 孩子们每天都能畅游在书的海洋里, 与书本为友、和大师对话, 其乐融融。
稳步实施, 让阅读伴孩子成长。自实施新教育实验以来, 每到阅读时间, 教室里, 师生共读《论语》《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名著, 一起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在办公室里, 每位老师都有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留一点时间给阅读, 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 矫正我们因忙碌而迷失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 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盖了的心智。”
二、师生共写随笔
教师随笔提倡每周一篇, 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案例或对学校新近发生的一些事例的看法等;定期举行随笔交流活动;每学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及工作总结。每学年出一本教师随笔集、一本教学案例集。学生日记要求低年级以写话或图画日记为主, 中高年级以写话日记与图画日记相结合, 提倡每日一篇;语文教师做好日记后指导和批阅工作;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写成长日记;每学期出一本优秀日记选集。
绿色发展创和谐 篇7
1 加强领导, 完善制度, 推进“五优”创建进程
千秋煤矿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 副矿级领导为副组长, 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五优”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在安检科设立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办公室, 将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分, 责任落实到人。下发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实施办法”和“‘五优’矿井创建工作考评奖励 (暂行) 办法”, 编制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细则”;在制度执行中严格落实“以严治矿”的指导方针, 严格按制度办事。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 每天在调度会上, 除安排安全生产外, 重点通报“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各单位负责人是“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其单位创建任务完成情况不但与该队主要领导的工资奖金挂钩, 而且与分管该队的矿领导的奖金挂钩, 形成了从矿领导到生产区队、班组长“层层有目标、项项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创建工作体系, 有力推动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2 科技筑基, 勇于创新, 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面对复合灾害下矿井的安全问题, 千秋煤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以灾为鉴, 把各项工作建立在牢固的安全基础上。
(1) 突出抓好冲击地压防治。
在国内首次提出“认识到位、培训教育、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的“六位一体”防冲理念并严格落实。坚持冲击地压“可防、可控”的理念, 不断加强防冲工作体制建设、完善防冲管理制度。经过不懈努力, 形成了从井田到采区到工作面全方位的立体式监测网络“三级”预警体系;按照“强检测、强卸压、强支护”的防治理念, 在严格实施煤层深孔卸压爆破、超前卸压爆破等传统卸压手段的同时, 创新推广了断底卸压爆破新的卸压技术;架设自行研制的防冲支架, 大大提高了巷道支护强度。2010年, 共发生冲击地压19次, 但没有对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保证了全矿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 以创建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化矿井为契机, 突出抓好火与瓦斯的综合治理工作。
①矿井防灭火方面。坚决执行“防”重于“灭”的方针, 着力抓好矿井的火灾事故主动预防工作。对矿井火灾预警系统进行升级;对易发火区域进行了划分和重点监控;严格落实了21141综放工作面、21172掘进工作面成套的防灭火措施, 做到超前防范, 防患于未然, 杜绝了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煤层注水工作。2010年8月, 义煤集团公司在千秋煤矿召开了煤层注水推进会和现场会, 对千秋煤矿的煤层注水工作给予了肯定。②瓦斯治理方面。严格按照“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化矿井创建标准”搞好瓦斯综合治理, 实现了抽、采、掘平衡。新建了井下瓦斯抽放泵站, 灵活采用顶板高位钻场水平长钻孔抽放、高位瓦斯抽放尾巷等多种瓦斯抽放方法进行瓦斯综合治理, 坚持采煤工作面5人连锁治理瓦斯制度;成功进行了西大巷采空区瓦斯抽采试验;实现了矿井全年瓦斯“零”超限。2010年全年抽采纯瓦斯量869.14万m3, 利用瓦斯发电246.79万kWh。
(3) 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①实施了安全帽星级、实名制管理制度。明确了星级标志, 亮明了职工身份, 进一步增强了各级人员抓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加大了安全督察力度。除专职安全检查队伍外, 矿方成立了由党群科室人员组成的井下文明生产督察组, 不定期对井下进行检查, 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健康开展。
(4) 不断拓展载体, 创新思路, 用安全思想教育人、引导人, 将安全教育融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开展了“头悬利剑、如坐针毡”安全大讨论及演讲比赛, 举办了“安全活动月”千人签名仪式, 进行了河南省首个“全民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举行了遵章守纪好职工抽奖活动, 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了“安全标兵”评选活动, 让安全标兵夫妇同上光荣榜, 共同受到表彰, 在矿区营造了抓安全、保安全、促安全的良好氛围。
(5) 着力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21区4条下山进行了扩修, 大力推行大断面施工, 优化了人员、设备工作环境, 开通了2部井下缆车, 在21172胶带运输巷试验投入了胶轮车用于辅助运输, 同时推行正规循环作业, 减少了职工体力消耗, 为安全作业提供了保障, 职工下井时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6) 积极采用新设备。
使用了200 kW大功率掘进机, 自主研制使用了防冲支架、加强支架等, 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3 加大力度, 提高标准, 加强安全质量建设
千秋煤矿将标准化分解为采掘质量精品化、机电管理标准化、管线吊挂艺术化、作业牌板规范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优美化和安全文化特色化。①按照“巷道‘亮丽’、环境幽雅、管线平直、道路平坦”的要求, 大力实施“精品工程”, 先后对新井底信号房、21141工作面抽放泵站、21141行人巷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整修, 改善了作业环境, 提高了安全生产能力。②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对每项工程进行严肃认真的检查, 对照标准、上尺上线、详细登记, 把好每个细节的质量关。③创新检查方法, 加大质量标准化工作力度, 每旬召开质量标准化现场会, 参加检查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 由参检单位进行抽签确定被检单位, 对被抽中的单位进行全方位“剖析”检查。通过全方位检查, 找出症结, 分析原因, 共同研究改进方法, 进一步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迈向新台阶。④坚持质量标准化动态考核。按照“求巩固、促提高、创精品”的整体工作思路, 遵循“安全、实用、整洁、效益”的工作原则, 推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 由“局部达标”向“全方位、全过程达标”转变, 由“工程达标”向“人的行为规范”转变。通过质量标准化建设, 千秋煤矿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机电设备管理更加规范, “一通三防”系统更趋合理, 现场管理秩序得到改观, 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文明生产。
4 完善机制, 科技兴企,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科技创新是矿井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2010年, 千秋煤矿引进了研究生2名, 本科生23名。建立了双“H”人才培养通道;成立了集团公司首个以职工姓名命名的“邵春雷工作室”。积极做好新老工程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工作, 共有32对工程技术人员结成了技术帮扶对子;修订了千秋煤矿科技管理办法, 完善科技奖励机制,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支护方案改革, 锚索梁、壁后注浆、高分子材料巷道加固、防冲支架、高强度复合梯形支护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在安全生产中得到应用。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评审和表彰活动, 聘任业绩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工人为内部技师并发放技术津贴, 让各类技术比武中成绩优秀者和各类技术标兵与劳动模范一样, 外出考察学习, 有力调动了全矿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的积极性。2010年共投入资金1 000余万元, 完成科技项目150余项, “高瓦斯易自燃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预测预防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获河南省安全科技成果一等奖。“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封孔器”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5 科学组织, 严格管理, 实现矿井高产高效
(1) 以抓好原煤生产为突破口, 合理调整生产布局, 科学组织, 实现了稳产、高产。
(2)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一方面从改变采煤工艺入手, 将原来的炮采、综采采煤工艺, 变革为综采、综采放顶煤工艺, 增加了安全系数, 提升了原煤产量;另一方面坚持“多上设备, 少上人”的原则, 更新了刮板输送机、转载机、采煤机、液压支架等综采设备, 原煤生产能力由350 t/h提高至500 t/h,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3) 调整原煤生产时间, 由两班半生产改为一班半生产, 其余时间进行质量标准化工作, 使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工作面粉尘也降低了40%左右, 在产量不降的前提下, 使一线职工真正实现了体面劳动。
(4) 定岗定员, 执行“竞争上岗, 末位淘汰”制度, 加强对职工的动态管理, 使劳动力配置更合理。
(5) 加强对劳动力的管理, 将井下一线的老、弱、病、伤、残职工调离原煤生产单位, 把不符合用工要求的员工坚决退回劳动力市场, 辞退部分违反矿劳动纪律的劳务工等, 确保一线区队有较强的战斗力。通过一系列措施, 2010年, 千秋煤矿人工工效达到了10.23 t。
6 和谐发展, 共建文明, 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千秋煤矿积极做好矿区文明化建设, 使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
(1) 先后对工人村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 先后建成工业厂区及生活区监控系统, 实施了矿区封闭工程, 建成了4个休闲活动广场, 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完成了旧楼刷新、路灯安装及道路硬化。对矿区供暖管网进行了改造, 建成2座热交换站, 在寒冬到来之前, 最大限度地增大供暖面积。同时职工高层公寓已顺利封顶, 2012年5月即可交付使用。年投入1 000余万元, 用于职工生活设施、生活环境改造, 真正做到了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让职工共享。
(2)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运动会、趣味运动会, 组织开展了革命歌曲比赛、职工篮球赛等活动, 既丰富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又培养了职工的团结协作意识。
(3) 大力开展帮扶解贫、献爱心、送温暖、金秋助学活动, 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4) 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坚持实施领导接待日制度, 大力开展“下访谈心办实事”活动, 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 及时化解了矛盾, 密切了干群关系。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矿区稳定、创新信访载体、拓展服务平台, 成立了群众工作站和便民服务站, 有力促进了矿区的和谐稳定。
(5) 开展了“三爱六情”评比及表彰活动, 进一步弘扬了传统美德, 倡导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力促进了矿区的和谐发展。
7 结语
通过开展“五优”矿井创建工作, 千秋煤矿井上下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 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人工工效大幅提高, 特别是矿井标准化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矿容矿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千秋煤矿2009年11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授予“节能减排先进单位”;2010年3月, 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予“国家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称号;2010年11月, 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称号;2011年2月, 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2010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2011年2月, 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五优”矿井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