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10-10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精选12篇)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顺利引导学生有效融入知识讲授、课堂活动、演示实验、综合实践等各个环节,并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养成学以致用的学科素质,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与初中化学教学相比,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法明显不同,并且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现出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与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尚存在较大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教师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影响因素分析

1. 学生自身的因素。

高中新生面对高中化学更为系统深入的知识理论,学习难度明显提升,相当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有较大滑坡,甚至不乏中考化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进入学习状态相对迟钝,初中化学知识基础不扎实,对高中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厌学的不健康心理;有些学生听课不得法,不善于汲取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中习惯于依赖老师讲解,缺乏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

2. 教师组织教学的因素。

部分教师本身就缺乏重视衔接教学的良好意识,疏于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对学生学得怎么样、还存在有哪些问题等漠不关心,教学情态不积极;经常忽视了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情感关系尚未建立;还有教师教学方法欠妥,教学方式单调枯燥,不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不善于从学生学习心理、学科素质等角度深入探讨产生学习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忽视学生学习心理变化,无法给学生指明有益的学习方法,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更无法有效引领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的分析、整理、反思,不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3. 高中化学课程的因素。

与初中化学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知识、能力等要求提高了,致使不少学生感觉高一化学课程难度加大,学习内容多,理解较为困难,习题难做。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未充分认识到分类思想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无法将初高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化学课程学习衔接上产生一定困难。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

1.“研一研”课程教材,“理一理”知识关联。

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首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初高中化学课程和教材的异同点,特别要明确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特点。如,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相对形象易懂,学习训练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主,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化学概念和知识、基本实验技能,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做好一些简易的演示实验,并经常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容量更大,知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难度明显加大,更多注重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更多要求在掌握实验原理和目的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实验,提升学习思维能力,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先通盘把握初高中化学课程和教材的差异性,增强衔接教学的目的性,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实现学习过渡、学好化学。

做好教学衔接,理一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密切关联非常有必要。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衔接上出现的问题应归于学生自身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造成的,而没有虚心探求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不愿多花一些课时做一做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点拨,而是直接生硬地进入高中新课教学。实际上,初高中化学的很多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如,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生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得氧、失氧的变化,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积极从认识化学特征的变化,进而把握其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化合价升降”的认识步入“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的探究;初中化学中涉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高中则从“钠与水、铝与强碱溶液也会生成氢气”、“金属与强氧化性酸溶液反应一般无氢气生成”等视角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等等。可见,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开展教学衔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积极把握初高中学段化学知识的有机联系,从差异性中寻求共同点,善于在初中化学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新课,则更有利于学生在温故中知新,更好地激励学生探究新问题。

2.“探一探”教学方法,“引一引”学习方法。

在教学方法指导上,教师除了应重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多地坚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课堂学习活动,强化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引导学生会学、愿学、乐学的重要条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首先,引导学生改变初中学段单纯的“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学会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高中“卤族元素”时,就可以利用初中已学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进而通过学习氯元素,掌握其原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推广到整个卤族元素的学习。在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进一步总结其中具有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遵循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中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同类化学物质的性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是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找寻学习方法的充分体现。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借用初中学段绘制“知识树”的方法,积极按照“点、线、面”认知次序建立模块、章、课、节的知识结构,以清晰的导图引导思维,在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指引下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再次,注重在化学实验中掌握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已有的实验基础出发,积极参与活动,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分析化学实验变化,总结实验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在感受、体验、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深化学习认知,找到学以致用的方法。所以,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更是培养学生必要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

3.“创一创”教学手段,“练一练”学习心理。

教师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富有趣味的场景中学会学习,也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方面。在化学衔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和分层性的计算训练活动,利用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实物教具、直观的演示实验、生动的教学微视频等有效手段,巧妙地将密切关联的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融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迁移、步入更为系统的高中化学学习。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进入高中学段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学情,精心设计、选择、利用多媒体课件,并灵活地把初中化学易于遗漏混淆的关键知识点渗透在高中化学新课讲授中,带领他们在感受多样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掌握新知。又如,教师可以借助现时代新型的教学媒体———微视频资源,用来作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力工具。如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涉及粗盐的提纯,教师就可以整合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解、过滤、蒸发等知识,设计制作成2-3分钟的教学微视频,通过简短的视频展播,让学生重温以往实验的操作过程,达到温故知新,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势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如何有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 Cl2、Mg Cl2及硫酸盐等杂质,深化了学生探知能力。

学生学习心理的良好转变也是衔接教学中应重视的重要问题。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情绪变化、应对学习困难的素质等方面,指引学生成功实现初高中化学在心理上的平稳过渡,将为他们学好高中化学奠定重要的心理准备。在高一新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急着赶课时,而要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心理变化,并在师生互动中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比较、微调教学方法和进度,尤其应鼓励学生善于查找自己进入高中后的学习困难、存在的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学习主张及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周一次的“学化学、说心得”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学习困惑、疑难问题、优秀学法及对教师的建议等大胆说出来,可以以语言、文字、信息和自制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特别是有些学生积极应用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把想说的话、想提的建议和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等通过自主录制微视频的方式传送给老师,极为方便快捷。他们的学习心理通过这些有效的学习形式得以舒缓释放,同时为教师致力于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适提供丰富的有益素材。

总之,指引和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成为促进学生顺利步入高中化学学习阶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促使学生快速转变学习角色、有效获取学习实效而必须予以重视的重要教学问题。当然,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持之以恒,更需要教师虚心优教、细心关注、热心促学。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在知识广度和深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对我们提出了必须重视并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要求。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积极探寻化学教学衔接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优化化学衔接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扬平,李顺友.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5(08).

[2]陈名将.浅谈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教学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4).

[3]樊亚军.初高中化学重复性内容教学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2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念,适应当前的课改实质。

一、精心设计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的环节上下足功夫。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适合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适合学生科学探究的就让他们科学探究,适合教师讲授的就讲授,因材施教,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再次,教师要能灵活驾驭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地方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地方要求学生合作交流等等。

二、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化学实验器材基本上短缺,很多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甚至有些学生实验都无法开展。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实验器材的短缺。首先,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来完成一些实验,如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自制土壤、肥料标本等。?@样的实验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教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外,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光碟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这里面有大量的课件制作和一些非常好的模拟实验,是集广大优秀教师及一些专家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另外,学校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化学教师要与相关领导沟通,创设好的实验条件。教师要从本质上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应有的实验权利。

三、更新教育观念,全力以赴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开展活动与讨论,共同提高,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理念的方向上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教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其次,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要创造“师生交往、学生主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取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要经常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要定期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另外,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让其全面发展,还要与其他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

四、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一直强调科学探究,因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但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个一个环节,更要清楚每一个环节学生应该要达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3

摘要:作為一名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将各类教学样式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创新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有选择地将美国学者LarryC·Holt和MarcellaKvsilka从样式的角度考查教学过程的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探索出一套新的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样式:优化学习:能力培养

一、绪论

2006年美国学者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独辟蹊径。提出了从样式的角度来考查教学过程的理论,并认为有效的教学通常包括许多复杂的样式,而教学样式的选择则决定着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认为有效的教学样式包含教师组织教学的样式和学生思考、组织和学习的样式。当教师做出如何教学的决定时,其必须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样式。通过对教学样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笔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并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和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论述。

二、如何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要控制课堂、积极与学生互动,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课后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是倾听者,只有全神贯注,跟得上教师的思路,抓住重点,按时完成任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收听效果。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生搬硬套,是死记硬背,不是良好可靠的做法。”(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2006)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应用显示,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的最好方法。如何将这种教学样式加以创新和发展,符合当今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提倡要富于传统的直接教学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色彩,又有别于教师一学生互动的教学样式。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将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的这一理论改进性地加以运用,强调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提供大量实例和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渴求,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前提。同时,这种直接教学样式与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紧密相连,为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提供理论支撑,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添加案例分析、资料查找和实例演练,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浓郁的探求知识的气氛,深受学生喜爱。

三、如何创新应用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

教师一学生互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拥有了支配权时就发生了,但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是最优化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合作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制定专门计划、思考和实践,学生需要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他人良好合作,相互信赖,相互依靠,形成情境记忆,虽然这些情境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一旦被提取,有意识的学习经验就能被成功回忆。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要分析教师的行为,还要分析学习的过程。教师—学生互动教学样式,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允许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探讨要学习的内容。在运用该理论时。着重关注以下问题: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应考虑的因素;如何选择性地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与教学任务相联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经验;如何控制合作学习的进程以及平衡教学内容:如何评估。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感兴趣、有充分参与的动力;二是团队感,学生要对所组建的小组有团队感和合作意识,才能有效学习;三是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各成员要能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相互信任,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给予他人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四是小组成员要共同拿出学习结论并分析自己小组的工作状态、能力发挥以及团队合作评价;五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时要选择易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决策、领导、冲突解决的能力。只有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以往在评估合作学习时,学生总会被评定为一个小组成绩。采取小组评估和个人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即小组结论陈述决定小组的整体成绩、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个人成绩评估的组成部分。考核小组的结论陈述的侧重点在于表述的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小组结论的可行性。考核个体学习效果,侧重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暂时小组学习、固定小组学习以及角色扮演3种样式来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暂时小组学习

暂时小组学习是指临时组建的、一般用于课堂临时完成一个简短的讨论任务,小组的存续时间比较短,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讨论的论题上,暂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氛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将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即将得出的结论。由临时组建的问题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集体拿出讨论结果,并由小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供大家分析和评论。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集中精神思考某个问题,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时候学生还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得出具有新颖性、前瞻性的结论。

(二)固定小组学习

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特殊的给定任务,如解决一个实践问题、完成一份理论综述、做一个实践调查、分析一个案例等。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学习目进行安排,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资料和要求,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一般在1—2周。固定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

解決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在固定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安排固定小组学习前,学生要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学术概念、原理和策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合作技能。作为组织固定合作学习的教师。要能够监控学习的过程,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并干预出现的问题,控制学习的进程和方向。通过固定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知识,而且能够抓住当前的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最具创造性的方法,它可以是社会中存在的多种角色的自发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安全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社会行为和社会价值观的机会(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2006)。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安全探索知识的环境。然而,这种教学样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设计的费时、费力,其次是学生想参与又有畏惧的复杂情绪。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国际专业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上,是通过模拟交易会的形式来实现的。在模拟交易设计时,主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驾驭模拟过程的能力;同时强调,模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应从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对模拟交易会谈判的分析和总结中提高能力。我们选择了国际贸易中最为常见的货物贸易谈判。资料的选择参考了当今的热点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查找资料,提高学生对实事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模拟谈判在国际贸易专业几个教学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学生在模拟谈判中体现了能力,展现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力。

四、创新应用教学样式的效果分析

以上教学样式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普遍得到了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充满兴致,积极准备、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在最近一学期对学生的反馈调查中,85%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表示了喜欢;25%的学生提出了改进建议。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4

2006年美国学者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独辟蹊径, 提出了从样式的角度来考查教学过程的理论, 并认为有效的教学通常包括许多复杂的样式, 而教学样式的选择则决定着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认为有效的教学样式包含教师组织教学的样式和学生思考、组织和学习的样式。当教师做出如何教学的决定时, 其必须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样式。通过对教学样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 笔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教师-学生互动样式 (合作学习) , 并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和教师-学生互动样式 (合作学习)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论述。

二、如何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要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 要控制课堂、积极与学生互动, 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布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课后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是倾听者, 只有全神贯注, 跟得上教师的思路, 抓住重点, 按时完成任务, 才能取得良好的收听效果。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 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生搬硬套, 是死记硬背, 不是良好可靠的做法。” (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 2006) 但是, 多年的教学实践应用显示, 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的最好方法。如何将这种教学样式加以创新和发展, 符合当今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提倡要富于传统的直接教学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色彩, 又有别于教师-学生互动的教学样式。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将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的这一理论改进性地加以运用, 强调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 提供大量实例和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 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渴求, 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以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前提。同时, 这种直接教学样式与教师-学生互动样式紧密相连, 为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提供理论支撑, 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添加案例分析、资料查找和实例演练, 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 充满浓郁的探求知识的气氛, 深受学生喜爱。

三、如何创新应用教师-学生互动样式 (合作学习)

教师—学生互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拥有了支配权时就发生了, 但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认为, 合作学习是最优化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合作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制定专门计划、思考和实践, 学生需要调动所掌握的知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与他人良好合作, 相互信赖, 相互依靠, 形成情境记忆, 虽然这些情境可能是有意识的, 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但一旦被提取, 有意识的学习经验就能被成功回忆。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要分析教师的行为, 还要分析学习的过程。教师-学生互动教学样式, 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允许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探讨要学习的内容。在运用该理论时, 着重关注以下问题: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应考虑的因素;如何选择性地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与教学任务相联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经验;如何控制合作学习的进程以及平衡教学内容;如何评估。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 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感兴趣、有充分参与的动力;二是团队感, 学生要对所组建的小组有团队感和合作意识, 才能有效学习;三是在合作学习小组内, 各成员要能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相互信任, 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给予他人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四是小组成员要共同拿出学习结论并分析自己小组的工作状态、能力发挥以及团队合作评价;五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时要选择易学习的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决策、领导、冲突解决的能力。只有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 才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以往在评估合作学习时, 学生总会被评定为一个小组成绩。采取小组评估和个人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即小组结论陈述决定小组的整体成绩、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个人成绩评估的组成部分。考核小组的结论陈述的侧重点在于表述的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小组结论的可行性。考核个体学习效果, 侧重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 通过暂时小组学习、固定小组学习以及角色扮演3种样式来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暂时小组学习

暂时小组学习是指临时组建的、一般用于课堂临时完成一个简短的讨论任务, 小组的存续时间比较短, 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讨论的论题上, 暂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形成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氛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先将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 对于即将得出的结论, 由临时组建的问题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集体拿出讨论结果, 并由小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供大家分析和评论。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集中精神思考某个问题, 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时候学生还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得出具有新颖性、前瞻性的结论。

(二) 固定小组学习

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特殊的给定任务, 如解决一个实践问题、完成一份理论综述、做一个实践调查、分析一个案例等,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学习目进行安排, 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资料和要求, 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 一般在1-2周。固定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在固定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现, 安排固定小组学习前, 学生要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学术概念、原理和策略,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并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合作技能。作为组织固定合作学习的教师, 要能够监控学习的过程, 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并干预出现的问题, 控制学习的进程和方向。通过固定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知识, 而且能够抓住当前的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三)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最具创造性的方法, 它可以是社会中存在的多种角色的自发练习, 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安全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社会行为和社会价值观的机会 (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 2006) 。作为教师, 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安全探索知识的环境。然而, 这种教学样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是设计的费时、费力, 其次是学生想参与又有畏惧的复杂情绪。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国际专业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上, 是通过模拟交易会的形式来实现的。在模拟交易设计时, 主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驾驭模拟过程的能力;同时强调, 模拟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 学生应从过程中学到知识, 在对模拟交易会谈判的分析和总结中提高能力。我们选择了国际贸易中最为常见的货物贸易谈判, 资料的选择参考了当今的热点问题, 以便学生更容易查找资料, 提高学生对实事的关注度,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模拟谈判在国际贸易专业几个教学班的应用, 得到了学生的支持, 学生在模拟谈判中体现了能力, 展现了风采, 增强了自信力。

四、创新应用教学样式的效果分析

以上教学样式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 普遍得到了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充满兴致, 积极准备、积极参与, 不仅丰富了知识, 而且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在最近一学期对学生的反馈调查中, 85%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表示了喜欢;25%的学生提出了改进建议。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5

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 李爱华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计算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合作的意识,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计算习惯,思维创新及解题策略优化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发挥计算教学的功能。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仅作引玉之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进了数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只有经常引导学生接触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用价值,才能避免计算与应用割裂的局面,才能改变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误区,让计算教学充满活力。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校服的上衣64元,裤子36元,我们全班52人,每人购买一套,共需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分别算出买上衣和裤子各需的钱数,再相加求出“共需多少元”,也有的学生先求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52。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把它们结合起来再乘显得简便。显然,这里的“简便计算”,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实际需要,实现了计算的实际意义,学生了解了哪些地方可以运用规律简算,体会了简算带来的便利,他们才会积极地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再如,在“连加”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许多型号不同,颜色各异的车辆在不同的车道停了下来。先让学生把这些车辆分类,学生的分类标准各不相同,有按汽车排列顺序分的,有按车道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汽车型号分的„„,再让学生算一算共有多少辆汽车。由于学生分类标准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各种各样。这样,不仅实现了活跃与多样的统一,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多样化是生活中一种实实在在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连加算式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整体就是各部分之和”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新课结束时教师再次创设情境:“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连加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本领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及用数学的意识。后来在小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连加问题。如:我早上吃了2个苹果,下午吃了1个,晚

上吃了1个,一共吃了4个苹果;教室前面有2盏灯,中间有2盏灯,后面有2盏灯,一共有6盏灯;我第一周得了2颗星,第二周得了3颗星,第三周得了5颗得,一共得了10颗星。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再是枯燥无味,周而复始的计算。

二、注重自主探究,提倡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创造条件去组织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同时要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解题策略,提高计算的效率。如:“9加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讨计算方法,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是积极主动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到了“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从9接着数;先将9补成10,再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先充分肯定了这几种算法都很不错,接着又提出了“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的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又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得出了“凑十法”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自己“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更有利于解决问题,这也是初步的数学方法意识的培养。

再如:教学“25×44”,在“25×4×11、25×(40+4)、(20+5)×44、25×2×22”等算法中,第一、二种方法更能体现巧算的简便效果,因此,这两种算法在学生目前的计算运用中是最可取的。总之,教师的指导不是要让学生学会多样化的算法,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构建起优化的思维方法,真正使学习与交流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运用服务。

计算教学一直都被认为是枯燥的,学生算起来没有兴趣,算法又单调,所以课堂中我们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体验与他人共同交流算法的过程,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加强习惯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很多的学生在计算问题产生的时候,往往会以“我都会的”,“一时粗心”来解释,教师对计算问题解决的指导策略也是让学生通过验算来发现问题,大量事实证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在计算上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先从源头上抓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1、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是学生静心计算的前提,是学生看清数据和计算符号的基础,计算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按格式书写,不潦草,不涂改。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验算和估算的方法,把它们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让学生切实运用估算和验算来发现自己的计算问题,养成验算的习惯。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堂教学 优化

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技工学校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应对考证,注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证,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发展需求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技工学校,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一切“唯考是从”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提高竞争就业的能力。

下面,笔者根据自身技工学校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模式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直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和主动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得其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虽然教学改革一直都在实施中,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单方向的“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大部分也是被老师“赶鸭子上架”点名发言,这样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时候会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一门应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和步骤,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中,几乎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样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几乎完全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从而使得思维得不到激发。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优化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合作学习、实物模型、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的教学之中。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1)合作交流,探究释惑。合作交流将小组成员构建成相互学习的团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进行交流、探究,最终释惑,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合作交流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真诚,在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建立互惠的教学模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探究问题,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教学局面,学生能更加深层次地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发表观点。为了使探究的氛围更加融洽、活跃,教师要注意以下的问题:关于计算机操作技术操作中涉及的问题,应该有一个难度梯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训练,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操作以及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不要因为学生操作的错误而批评学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2)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技工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PowerPoint制作技术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PowerPoint制作技术的竞赛,主要对学生幻灯片的版面设计、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以及演示文稿的放映情况等进行评分。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应性很强的学科,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本身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因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课下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室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都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了Excel操作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统计本班的各周考勤,并汇总。

操作要求:把各周考勤都放在一个工作簿中,各周考勤表以周命名;将最后一个工作表命名为“考勤总计”并计算出每个学生的考勤汇总。

利用公式:考勤汇总=1周考勤!**+2周考勤! ** +……(注:**表示单元格名称)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本班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考勤统计,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班主任将符合奖学金的学生筛选出来,为老师减轻工作的压力,甚至可以把公司报表统计也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参与实战。

在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不仅能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价值,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结

总之,只有不断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技工学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余琼琼.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之我见[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5).

[2]杨红芳.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0).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7

1化工类专业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 其独特的优势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学方式中网络多媒体教学将成为教学的主流[1]。因此要求授课过程中加入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视频资料, 讲解配合视频授课的形式, 甚至模拟实际生产的动画操作设计, 使得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包括:Hysys, Chem CAD, Aspen Plus, PRO/II等[2], 其中PRO/II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计算机程序应用软件, 同时它也是化工热力学、化学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方法及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产物, 可用于化工单元过程及化工流程的模拟、设计和优化。

2我国化工专业的网络数据库现状

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工技术的飞速提高, 大量的化工数据信息的剧增。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组织、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信息, 发达国家都先后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各种不同的化工数据库。我国70年代后期也开始开发和应用化工数据库, 建立了中国化工文摘文献数据库、化学物质数据库、化工参数数据库。一些科研设计单位、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 都针对各自的需要, 编制了各种专业数据库。

3优化化学工业数据库的策略

首先, 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优化化工专业网络数据库的问题[3], 充分认识到优化化工数据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意识到网络数据库的优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化工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次, 化工网络数据库的资料要尽快完善, 包括:分子结构图的绘制, 反应机理示意图, 实验流程装置图, 生产和工艺流程图, 化学过程图形化显示, 实验数据的图形化绘制和显示, 通过将计算机远程测控技术、图像传输技术应用到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 使学生了解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现状;通过化工专业远程实验室的建设, 使校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 在让更多学生受益的同时, 探索出一条多校区异地网络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4应用化工软件为专业教学服务的途径

化工专业教学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和反应工程等, 目前, 绝大多数化工企业处于安全等问题的考虑, 允许学生进入厂区加入实际生产现场的实习机会非常少, 高校对于实践教学也大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式教学, 对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缺乏深入认识。因此, 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在众多国内外高校中逐渐普及,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工专业课程的理解,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流程模拟优化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应用性计算机程序系统[4], 是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系统工程、计算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产物, 可用于单元过程及化工流程的模拟、设计和优化, 具有界面友好、工作效率高、结果计算准确等优点。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化工流程模拟优化技术的实践经验, 从培训策略、案例设计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辅助化工专业教学的应用方法。

4.1流程模拟软件培训

熟练掌握某种国外化工流程模拟软件, 必须具备几乎所有化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和英语水平, 而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往往缺乏整体深刻的领悟以及有限的专业英语水平, 往往一时难以适应, 畏难情绪会由然而生, 所以制定恰当的培训策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流程模拟软件的作用、结构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开展流程模拟技术的工业应用实例讲座, 使学生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用性和广泛性。例如乙烯装置的改扩建、橡胶公司溶剂回收系统的设计、催化裂化增产柴油的优化等。其次, 通过常用单元过程模拟优化的实例演示, 介绍流程模拟软件的界面结构和使用方法, 并且安排上机操作和指导, 使学生尽快完成简单过程模拟,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布置数量适中、难度适宜的作业进行探索性训练, 对于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经验总结,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2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流程模拟软件辅助响化工专业教学的质量[5], 优秀的教学案例应联系生产实际, 难度适中, 典型性、综合性好, 并且应先易后难, 具有层次性。首先, 仅就某一典型单元操作涉及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其次, 完成对工艺流程中的某一重点设备的初步设计, 包括工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最后, 结合工程实际, 选择合成氨、甲醇等几个典型工艺装置的模拟计算和分析。

总之, 上述教学案例设计的层次与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进度相适应, 从而使流程模拟技术不断贯穿于整个化工专业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是增加了学习兴趣。

4.3教学效果评价

将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化工专业教学活动中, 如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化工模拟与优化等课堂教学和专业教学实习、本科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观察实际教学效果, 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 流程模拟软件与手工计算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对化工专业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提出和解决对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优化网络工具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也是我们化工专业教学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策略实施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我们专业教学的水平, 因此,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世艳.流程模拟技术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 2005, 4 (78) :66-67

[2]王洪元.ASPEN软件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 2000, 2 (49) :49-51.

[3]刘保柱, 于凤文, 朱菊香.Aspen Plus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2 (94) :23-25.

[4]赵毅, 吴雪梅, 潘艳秋, 等.精馏操作型问题的讨论[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25 (5) :92-97.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8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设备与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的教学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高效性、易操作性等鲜明特点, 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对中学语文教学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1. 增加教学容量, 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容量大、视角广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增加, 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教学效率提高。多媒体辅助中学语文教学, 突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局限, 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画、视屏等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通过耳、目、脑等多角度来理解文本内容,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

2. 创设学习情境, 活跃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 给学生带来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 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浓厚,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兴趣。

3. 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新课前, 鼓励同学课余时间采用多媒体收集、整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 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成为学习积极参与者, 实现学习的主动化。

二、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 发展时间较短,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中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 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有限, 制约语文教学水平。

有些教师, 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师接触多媒体时间较晚, 技术掌握不到位,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经常出现状况,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 过分依赖多媒体, 固化了语文教学的流程。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 做得非常细, 将教学的内容与流程全部囊括, 教学过程只能根据已经制作的课件一步一步进行, 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受到较大的束缚, 很可能造成新的“填鸭式”教学。

3. 过分使用多媒体, 淡化了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一堂精彩的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及时领悟。过分使用多媒体, 教师只是一味的演示多媒体课件,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 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应用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将其优化的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 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笔者就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多媒体培训学习, 提高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

加强中学语文教师多媒体培训, 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可以采用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此外, 通过开展中学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能力和定期举行多媒体技术知识竞赛, 也可以提高教师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加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2. 摒弃多媒体课件唯一性, 促使教学流程多样化。

为了使教学课堂生动,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时刻把握主动性,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授课形式, 不受多媒体课件牵制。在中学语文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分清教学信息的主次, 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使教学流程多样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3. 适当运用多媒体, 重视学生语感培养与文本教育。

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 来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 不过图片、动画等会导致学生有更少的时间来阅读、领悟、品味文字的内涵。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标的,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 应该重视学生阅读时语感的培养, 深化学生对文字信息的领悟。

4. 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 增进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

一堂好的中学语文教学课, 要同时发挥教师主导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因此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堂中, 要多设置师生互动环节, 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 以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5. 认清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采用多媒体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 来开展课堂教学, 这样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去启发学生, 感染学生, 使得教师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还尚不完善, 但是只要我们在运用中克服其局限性, 发挥其优势, 积极改进, 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具有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祭友.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3 (2) :19-20.

[2]陈春妮.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利与弊[J].学园, 2012, (5) :59-60.

[3]万灵敏.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6) :327-328.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9

1.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 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 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弱。在传统的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进行交流。这种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技能的培养, 而且可促使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加顺畅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情感交流是依靠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使师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而目前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相应的感情交流。大家都只关注如何进行多媒体的操作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这种实验方式不能使师生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老师也无法直接从学生那里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

(2) 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先进教学思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以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现代的教学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情况中,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工作流程大大简化了, 但是在教学思想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支撑, 一些老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2.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 注意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有一定的谨慎性, 注意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一是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这主要是避免高校之间的跟风行为, 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才能使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达到最大化。二是要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 过多虚拟化的教学手段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电子教学课件的设计, 使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发挥创造力的优秀工具。

(2) 使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师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真实的教学环境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实验过程, 而且具有一定的模拟特性, 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更具有精确性。两种教学方式都各有长处, 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才能使实验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 优化素质, 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是在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人员, 也是实验课程的决定性力量。面对多元化信息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 努力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 才能不断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需要。广大高校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素质, 提高应用能力,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的一种尝试。虽然它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革新作用, 但是自身的发展仍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开发。相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就能找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最佳整合方式。

摘要:在信息时代, 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的改革。从高校的实验教学来说, 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补充。但是,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时间还很短, 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以期对大学的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 .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10

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长远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在借鉴国内其他相关院校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目前的办学实际, 根据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质量控制过程, 合理选择了相应科学的指标体系, 并选择各种保障要素, 确保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教学有新的方向和让学生感兴趣地来学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英语专业的教学重任和社会发展方向。而要完全实现这一终极目标, 就应该始终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解决的任务, 成功塑造应用型和社会性的英语人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改变和体现人才培养机制的方向。特别是在全国各地高校高速扩大招生的环境机制的复杂情形之下, 普及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科学机制应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实施策略

(一) 科学的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学实践基地的锻炼、科教研活动等模式, 加强英语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懂得层层推进、灵活运用事物, 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 指导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 相关措施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 英语专业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 应该包括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知识准备水平和接受教师教学管理的自觉水平。在教学双方关系中, 英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英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干预调控措施, 必须通过学生认知的内化, 才能达到教师对教学过程干预调控的预期目的, 收到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 系统的实施

在实施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项策略时, 必须采纳严密的思想路线, 合理和科学的分析教学与管理中必须要衡量的监控体系、考核环节和评价系统各个节点之间的支持与逻辑关系, 鲜明规定监控步骤、手段、依据、目标, 使各个节点之问、步骤之问良性循环, 形成进步、有效率的教学质量监控完整规模, 从而保证质量监控的良性和持续进行。

实施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 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在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包括学生学习前的准备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次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等情况;专业、年级、以及每个学生的成绩平均分、通过率、标准差、水平接近度等大量数据。掌握及时、处理相关数据并作出总结, 这些是学校和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前提。学校应该配置相关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教育设备, 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技术培训, 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从而使各个高等学校、教师、学生及时获取教学过程的各种反馈信息并作出调整和应对政策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中所应用的时效性。

(三) 规范的执行

我们在如何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课堂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时, 我们首先要在其指导过程中依照《高等教育法》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教育法规, 同时经过深思熟虑和严肃考虑后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指标做出相对应的分级与反馈督导制度、学生网上评教、教研室互听课、公开课、试卷分析、专家讲座和毕业生分配与用人单位跟踪, 力求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可用性, 以避免在监督过程中的盲目与误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是需要在实践调查中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成必须注重公平的原则, 坚决杜绝带有主观片面性, 干涉监控部门的工作和相关利益, 都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同时也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三、结论

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是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工程, 这一体系的推进与运行涉及到英语专业教学工作的各个点面, 带有鲜明的指导性。因此, 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指标体系确定必须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等原则, 克服随意性, 力求该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文星跃, 董廷旭, 张萍.试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途径[J].绵阳师范学院, 2006 (4)

优化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 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优化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46-02

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将解决问题分散在“数与代数”等各个领域中,突出了问题背景的真实性、解决方法的指导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策略上进行优化。

一、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

针对新教材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同伴的交流,在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①根据所呈现的主题图,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1头牛一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②学生往往凭生活经验解题,教师应该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要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先要知道什么?怎么解决?”这其实是以往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中间问题。我们需要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对解题思路的重视,也就是说注重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分析,淡化机械的解答。

二、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新课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淡化“模式”并不是不要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和表达数量关系,经历数量关系与具体情境相分离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及数量关系进行表征(符号、图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例如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①提取: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就是一共有60人,第一种解题思路: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平均分成5份,求1份有几人?就是每个小圈的人数。第二种解题思路是:60人里面一共有几个小圈,求每个小国的人数。②对数学问题及数量关系进行表征:每个大圈人数÷小圈个数一每个小圈人数。总人数÷小国总个数一每个小圈人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数学化的手段(如画图、列表、转化等),分析、梳理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构建基本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应该放弃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讨论,虽然也不需要象以前教学应用题那样一定要每个学生都要烂熟于心,但至少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按这种模式去解决。只有这样应用才能与计算携手共进,而不仅仅是为引入计算、理解计算服务。

三、重视知识方法的沟通和内容的拓展

在数与代数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起初全用算术解法,然后引入简单的方程,算术与方程两种解法并存,再过渡到中学以方程为主的代数解法。用方程解决问题这块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考虑到一方面算术解法在学生脑子中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学生在心里对方程解法的排斥,问其原因:方程的解题过程比较麻烦。因此,教学中重视知识方法的沟通,在一题多变中沟通相关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例如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1:篮球单价90元,排球单价80元。学校买3个篮球和5个排球,一共要付多少元?

数量关系:篮球的钱+排球的钱=一共的钱,即90x3+80x5=670(元) 将例1作可逆性变换: 例2:学校买3个篮球和5个排球一共付670元,篮球单价90元,求排球单价。

设排球单价x元。90x3+5x=670

对上例进行情节性变换:

例3: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相距46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65x4+4x=460

对上例作扩展性变换:

例4:学校买篮球和排球一共8个,共付670元。篮球单价90元,排球单价80元。买篮球、排球各多少个?

设买篮球x个。90x+80(8-x)=670

通过不同情景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同的数量关系却有相同的问题结构,有同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具体的问题中,概括出问题的共性特征,形成一种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结构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这应该值得倡导的能力。同时在一题多练的解决问题中,使学生体会到逆向思维的“解决问题”是用方程解比较方便,适时的渗透方程的思想。

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12

COMET技术是一种新的Web应用模式,它通过在服务器与客户端浏览器之间建立一个HTTP长连接。当Web系统的后台有数据到达或数据变更时,客户端无需发出请求或刷新便能实时接收到服务器主动推送过来的数据[1]。COMET技术的这种工作方式可节省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与关闭连接的时间,所以具有低延时的特性,很适合实时性与交互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应用。

目前COMET技术通过结合Ajax技术为开发实时Web应用的开发框架已存在多种,对解决服务器推送应用出现的服务器负载问题也有较大的改进。但大多数的应用研究都是强调如何改进服务器的性能,没有考虑服务质量和具体应用中服务器的应用性能。

为解决以上问题,使服务器应用性能最大化和资源分配合理化,本文试探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COMET的请求调度策略,并为实施该调度策略设计了一种服务器推送应用架构。

1 优化COMET调度策略架构设计

1.1 COMET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基于Ajax的轮询方式、基于Ajax的长轮询(long-polling)方式和基于iframe的流(streaming)方式是目前三种较成熟的COMET技术方案,对这三种方案在实时性、数据丢失率、请求频率、内存需求及工作方式上进行横向比较,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发现这三种推送技术各自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那些实时性要求不高和服务器端事件发生频率较小的推送请求可用轮询方式,但轮询方式很难确定一个合适的时间间隔大小,从而造成数据的获取受到影响,并会有较高的数据丢失率。当服务器端事件发生频率具有较小的时间间隔时,长轮询方式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应用的推送要求,但在服务器端事件频率很高的情况下会因请求还来不及获取事件数据,而被新产生的数据所覆盖,造成信息遗失现象或被退化为轮询方式。流方式非常适合服务器端事件发生频率高和实时性能要求高的推送请求,而且造成的数据丢失率也较低,但在内存消耗上比前两种都高。

分析发现,在实时性要求方面,可根据要求从高到低对应采用流方式、长轮询方式和轮询方式进行应用即可。但对于某些不能明确事件发生频率和不能明确不同用户对信息实时性的需求的应用,为提高服务器应用性能,有效利用服务器资源,就需要设计一种能视具体应用情况自动切换推送技术的框架和一个合理的请求调度策略来完成。

1.2 优化COMET架构设计

优化COMET架构的设计是依据一种请求调度策略,设计出一种计算公式,根据用户请求的用户级别和服务类型等进行综合运算,计算出用户请求的推送优先级别,再根据应用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推送优先级与推送方案的对应关系,为用户请求分配一种适当的推送方案,并在状态管理器与事件监控器的共同配合下,实时进行监视,并根据事件队列的频率变化而重新计算推送优先级,使服务器的应用性能得到优化。具体的优化COMET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的请求调度器的作用就是用来计算用户请求的优先级别,并按照配置文件中预先定义好的请求级别与推送技术的对应关系,指示推送器选择不同的推送技术。在系统配置文件中预设事件频率偏移量值,各个事件队列的事件频率由事件监控器负责监视[2],一旦事件队列频率偏移量被监视到已超过预设值,就会触发状态管理器对事件频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是否需要改变推送方式,如需要就重新计算推送优先级,再由推送器切换推送方式。

在优化COMET的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是请求调度策略的设计,即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调度策略是本框架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重点是对请求调度策略作论述,不对事件监视与状态管理作论述。

2 请求调度策略研究

2.1 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设计

在一般的应用中,先到先服务(FCFS)的调度策略是最为常见的策略,这种调度策略能较公平地对待请求的处理时序,但FCFS调度策略不能根据用户请求划分优先级按级别处理用户请求,这往往会导致在服务器超负荷运行时,所有请求不分重要与普通都来争抢有限的资源,降低应用服务质量。为此,需要综合考虑服务器推送特点、用户类型、信息类型和所执行的操作等多种因素来设计一种请求调度策略,增强服务器应用性能。

根据以上分析,为设计一种合理的调度策略,可先对应用请求从用户优先级与推送方式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分类如图2所示。

分类图中的优先级别纵坐标是根据用户类型确定的,它的级别高低对应应用中实时性要求的高低。横坐标为推送方式,从流方式到轮询方式分别对应应用实时性的高低。坐标方向反映了不同推送技术的相对重要性,重要用户的请求将得到更好的性能保障[3]。因此请求调度策略的设计需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具体设计如下:

设第i个请求的优先级别为p(i)。

st(i)代表第i个请求的服务类型(即用户订阅的信息类型),在应用中该值的大小决定请求的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

ul(i)代表第i个请求发出用户的重要级别,在应用中ul的值可用0~2代表匿名用户,3~7为普通用户,8~9为重要用户,也可根据具体应用而设置其他值。

再设定一个权重参数r,r的取值范围为[0,1]之间的小数,r的值代表对用户级别或信息类型的权值比重[4],如r取值为0则代表调度策略只重视用户类型,不重视信息类型,r的值的取值需视具体的应用而定。

由此,根据上面的讨论可设计出一种计算请求优先级别的公式如下:

p(i)=ul(i)r+st(i)(1-r)(1)

由公式(1)计算出的p(i)值如果越大,则表示第i个用户请求越重要,在请求事件服务时,为保证重要请求的信息实时性,将分配流方式进行处理,相反越低将分配轮询方式进行处理。

2.2 优化COMET请求调度执行流程设计

请求调度的执行流程步骤如下:请求调度器在获取用户请求后,解析出信息中的用户类型、优先级别和描述等内容,然后依据唯一连接标示ID判断用户是否为首次请求服务,如果是用户首次请求则创建一个与服务器交互需提供的连接ID,否则将请求直接传递给推送器处理。在用户为第一次请求时,请求调度器还会按上面设计的优先级别公式计算出推送优先级并注册事件,然后转到推送器进行处理,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 设计实现与结果分析

3.1 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实现

为验证所设计的请求调度策略的应用性能,按照设计的框架实现了一个简易的师生实时交流辅导的实验系统。

在实验系统中,在交流双方之间建立长连接运用COMET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推送,由于无法确定交流双方何时会发出会话,还因交流用户的输入速度快慢不同和用户级别(存在VIP用户、普通注册用户和匿名用户)不同,造成信息推送频率不同而不好使用同一种推送技术来完成。为使服务器资源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提高服务器的应用性能,应采用上面所设计的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来动态分配推送技术。

针对实验系统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预先配置好用户类型与参数值的对应关系,信息类型与参数值对应关系,指定权重比值r和预期优先级使用的推送技术。具体配置代码段如图4所示:

在图4的配置文件中预先设定了轮询、长轮询与流推送方式分别对应[0,3]、(3,7]和(7,10]的优先区间值。设定重要(VIP用户)、普通(普通注册用户)和匿名用户(非注册用户)级别,分别用Premium、Ordinary和Anonymous来表示,对应的系数为8、5、3。设定信息类型为C1、C2和C3以及对应系数为6、4和2。

这样就可以根据上面设计的公式计算出某用户请求的优先级,再根据优先级确定推送方式[5]。例如根据上面的配置文件,某用户级别为重要,即ul取值为8,信息类型为C1,即st取值为6,设定权值r为0.6,代入下面的公式(2):

p(i)=ul(i)r+st(i)(1-r)(2)

计算得到p=8×0.6+6×0.4=7.2,根据配置文件的预先的设定,该用户请求采用推送技术应是流方式。

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上面设计框架与调度策略的效果,下面将对实验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3.2.1 测试环境搭建

硬件环境:服务器端Intel双核CPU 2.4 GHz, 4 GB RAM,客户端Intel双核CPU2.0 GHz,2 GB RAM。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Apache Tomcat 6,数据库SQL Server 2005,浏览器IE6.0 Sp2。

3.2.2 测试过程及分析

测试一,为对比验证优化COMET调度策略,同时也设计了轮询调度策略和长轮询调度策略。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分别对其进行应用性能测试,观察他们对实验系统在服务器CPU占用率和平均响应时间的对比情况,性能测试工具采用Grinder,通过Jython编写测试脚本,取样间隔设为1 000 ms,模拟同时在线人数都为60人。

每种策略中的不同等级模拟用户数量均等,即重要用户、普通注册用户和匿名用户各20人。其中在优化COMET调度策略中的用户等级、服务类型(订阅信息)、人数分配和权值等实验数据见表2所示。

测试结果对比如图5和图6所示。

从测试结果来看,轮询策略请求服务器较频繁造成较高的CPU使用率和较高的平均响应时间。长轮询在CPU使用率上最低,在平均响应时间上也较低[6]。采用优化COMET调度策略在CPU使用率上最高,但平均响应时间比长轮询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用户请求进行计算优先级及切换推送技术上占据一定的CPU。从测试结果发现,优化COMET调度策略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满足各自的要求,保证数据有变化时能及时获取数据,在整体应用性能上优于其它调度策略。

测试二,仅对优化COMET调度策略作测试,方法是任意采用3组不同的配置参数和权值r,来观察其平均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为记述方便将其分别命名为配置1策略、配置2策略和配置3策略,各策略的配置参数如表3~表5所示,取样间隔设为1 000 ms,模拟同时在线人数都为60人。

测试结果对比如图7所示。

从对比测试结果来看,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平均响应时间有较明显的影响,这说明优化COMET调度策略较依赖于配置的参数。

3.2.3 存在的问题

从测试实验可以看出,优化COMET调度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该策略非常依赖于系统参数设置,还存在对具体的应用交互考虑也不够充分的问题。使用这种策略需事先要对应用服务器、应用本身的需求和用户感受有较深的了解,需通过不断修改配置参数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应用的性能。但在具体应用中,因无法事先确定系统用户连接数,用户数量不断变化也会使应用的表现存在着较大差异,无法给出一种适合所有情况下的配置参数。另外,测试实验只假设了用户获取数据的情况,忽略了用户双方的等待时间以及操作时间,使得分配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4 结束语

本文从目前比较成熟的COMET技术的比较出发,提出了一种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该策略是为提高服务器的应用性能设计,采用是一种从发出请求的用户级别、信息类型和所执行的操作方式来考虑的请求调度策略。通过模拟实验对优化COMET策略的测试,能够优先保障重要的请求,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器的应用性能和服务质量[3]。

在调度策略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应用交互过程,从较理想的状态下设计出该调度策略,这与接近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将会深入考虑这一问题,加强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的实用性[3]。

摘要:为提高服务器的应用性能和服务质量,针对目前较成熟的COMET技术框架都将重点放在如何改进服务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和应用架构。在应用中按请求的用户级别、信息类型等计算出请求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合适的推送技术,并通过在师生实时交流辅导系统中的应用,验证了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应用性能和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合理分配。

关键词:COMET技术,优化COMET请求调度策略,实验系统,应用性能,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航,赵方.基于服务器推送技术和XMPP的WebIM系统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5):926—927

[2]杨庆,王红卫,王丽娟,等.基于HLA分布演练系统的事件管理与调度.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33—34

[3]官荷卿,张文博,魏峻,等.一种应用敏感的Web服务请求调度策略.计算机学报,2006;29(7):1191—1196

[4]相玉娟,袁兆山.基于级别权重XML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326—327

[5]张永忠,赵银亮,李增智.一个支持多优先级延迟限定的调度机制.系统仿真学版,2007;19(5):980—981

上一篇:圆融思想下一篇:生物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