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媒体(精选12篇)
数字化新媒体 篇1
在国家不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媒体行业变革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媒体行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但新媒体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 而且新媒体也是相对性的。就比如说, 对报纸来说, 广播是新媒体, 但是对广播来说, 互联网又是新媒体。由此可以看出, 新媒体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并没有永远能够被称之为新媒体的媒体。而且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时代下发展新媒体就是当前媒体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媒体概述
1.1 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就是指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因为科技变化而衍生出的新型媒体形式, 再确切一些说, 就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当前是数字化时代, 互联网等科技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而网络的广泛应用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其重要性, 所以网络成为新媒体发展的载体, 人们利用网络可以传播信息, 同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论, 这样双向的信息传播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媒体行业, 同时也为人们更好地提供了媒体服务[1]。
1.2 新媒体突出的特征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更加先进, 更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媒体信息的需求, 而新媒体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在发展中的先进之处, 所以想要更好地发展新媒体, 就应该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 从传播速度以及内容分析, 新媒体更胜一筹。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报纸等为主, 而这些媒体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同时很多内容都是选择好后传播的, 这样就使得其内容受到了限制, 人们从报纸中看到的信息都是被允许传播的, 很多隐藏信息人们是无法从中获取的。但是新媒体不同, 当前新媒体的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还涉及很多较为隐秘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流传出来, 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同时其内容也十分广泛, 涉及方方面面。从传播速度以及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 新媒体更胜一筹, 更能体现公众的知情权。
第二, 从互动进行分析, 新媒体互动性更强。在传统媒体发展中, 很多传递信息的人只需要将信息传递出来即可, 人们对于信息有什么意见等都和其无关, 而且公众也很难找到信息的传播者, 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不存在交流, 但是新媒体不同, 很多人在网络上传播信息之后, 接受信息的人群可以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双方在沟通中了解彼此想法, 这对于信息的传播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2]。
第三, 从信息来源分析, 新媒体更加广泛。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中, 只有新闻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才可以传播信息, 普通人民群众只能是看信息, 但是新媒体不同,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人员的身份限制被打破, 普通的人民群众也可以发布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 而且信息的真实度更高, 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人们可以从新媒体中了解更多的内容, 这对于人们了解事实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数字化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下, 新媒体的发展路径不再受到局限, 新时代的出现为新媒体开拓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机会, 所以在数字化时代下, 应更好地发展新媒体, 具体的发展路径如下。
第一, 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使得新媒体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一个数据集中的行业, 在众多的数据中, 有些数据是有用的, 而有些数据则是无用的, 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 就是当前新媒体发展的路径。要知道, 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与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不同, 传统媒体传播的很多信息都是只言片语, 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则更加完整, 这些完整信息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数据, 将这些数据赋予一定的背景, 那么就变成了信息。所以说, 新媒体若是想要在媒体行业中更好地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
第二, 拓宽媒体传播范围, 做到信息传播无处不在。在数字化时代下, 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烈, 而且很多有背景、有实力的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新媒体的作用, 所以这些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自己看中的新媒体的发展, 同时很多有实力的媒体企业也斥巨资打造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App, 这样就使得信息传播范围逐渐扩大, 信息传播无处不在[3]。同时, 在大范围传播信息的过程中, 许多媒体企业更注重的是提升信息品质, 而且为了使传统媒体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 很多传统媒体也提高了对云计算等相关的新技术的重视程度, 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了网络传播中, 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 传递了更多正能量给信息接收者, 以此来促使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下也能够快速发展。
第三, 做好新媒体人才培养工作。新媒体想要在数字化时代下更好地发展下去, 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就应该加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 将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但是凤凰传媒却用实际表明了人才在数字化时代下新媒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凤凰传媒在北京发行中心的9个工作人员就实现了销售码洋1亿元的壮举, 同时这几位工作人员还为凤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几位工作人员不但成功拓宽了凤凰传媒的新闻领域, 同时还打造了其品牌, 提高了采集、编写以及发表的效率。所以说, 做好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新媒体中。我国是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 很多传统文化的存在都是震惊世界的, 所以在数字化时代下发展新媒体, 就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中。比如说, 中国的春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为了庆祝这一节日, 春节晚会是每年都要举行的, 为了让更多的国家能够共度春节, 在2016年春节晚会播放之前, 《洛杉矶时报》上就刊登了相关内容;同时在晚会播放之后, 制成光盘, 在亚马逊和i Tunes等销售平台上大规模上线, 此种举措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 我国春节晚会的光盘已经全部销售完, 在数字化新媒体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4]。
第五, 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传统媒体即使在新媒体凶猛来袭的过程中也没有被取而代之, 这说明了传统媒体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既然无法完全取代, 那么不如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 将两者的优势展现出来, 扬长避短, 这样更有利于媒体行业的发展。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在发展中都需要将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并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优势。同时, 还应该做好传统媒体的转型, 在数字化时代下, 传统媒体若是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 那么其发展势必受到阻碍。所以说, 应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结合, 两者共同发展才是媒体行业在数字化时代下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数字化时代下,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在发展中都不能固步自封, 而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与时俱进, 做好自身的改革, 并协同前进, 通过优势互补来提高媒体这一行业的竞争力。媒体这一行业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才能够不被淘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更好地发展下去, 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媒体这一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传统媒体依然发挥着其自身作用, 但是从整体来看其作用下降, 而新媒体则不断衍生,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字化时代营造出来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 在此环境中,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压力日益沉重, 但新媒体也无法取得传统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字化时代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文章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概念,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徐瑞晨, 李英梅.数字化时代下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与新媒体结合——以徐州汉画像石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艺术科技, 2014 (11) :41-41, 52.
[2]褚亚玲, 强华力.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形式个性魅力研究 (上) [J].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0 (8) :29-30.
[3]褚亚玲, 强华力.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形式个性魅力研究 (下) [J].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0 (9) :29, 32.
[4]李旭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策略[J].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 2011 (8) :48-49.
数字化新媒体 篇2
(1)改变单纯课本上获得知识的途径。
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依据课本的知识覆盖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也是依据课本的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难免存在一些知识点的遗漏,教师找不到授课的依据,学生对于片面知识的理解难度加大。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新媒体的应用让知识的获得不再像以往一样艰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最新,最全的整体知识结构,能够走出书本的限制。
数字媒体提供了高效率的方式,还可以应用易传播、能复制的特点,更方便地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这是一种新的教育资源,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
(2)改变了传统师生传授知识的关系。
传统方式下,我们的.课堂过于重视以教师为主,不断地讲解、传授,很多时候不允许学生发出他们的声音。
而在新媒体技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多了一条沟通渠道,双方可以跳出课堂,跳出讲台,跳出黑板,各自表达对问题的探究和见解;也因为数字媒体的便利性,甚至可以随时带入多个老师、多个同学各自表达,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授关系,由点对点变成了多个人,大家共同交流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主观感受,不断反馈自己的想法,自主地选择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平等的关系。
其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修正的作用,由教师起头,由学生本身来把握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新型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
(3)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压力最大的一部分,有些作业甚至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家更多地关注到数字媒体艺术学习的应用,由教师带领,通过新媒体互动形式,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这样既达到了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也让学生真正的减轻了负担,并且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逐渐打开学生的思路。
5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让我们摒弃低效、生涩的艺术教学模式,带人数字媒体技术,来丰富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由辅助教学人手,掌握整个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
数字化新媒体 篇3
关键词:动画广告;数字化新媒体;应用优势
0 前言
广告与动画的结合,是艺术表现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广告的视听表现力,还提高了广告的传播效率。动画自身独有的视听特点提升了广告艺术的表现魅力,打破瓶颈让创意思维无限喷发,满足受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1 广告的发展情况
在电子媒体出现之前,动画广告的主要形式是以漫画为表现的。电视媒体时代,动画广告的主要表现通过电视传播。数字、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让广告有了新的载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网络用户的庞大及网络的极速传播让网络成为广告商看到的巨大受众市场。网络动画广告的发展也带动了移动终端动画广告的发展。
2 动画广告的应用优势
2.1 动画广告的传播优势
传统媒体时代,从广告制作到投放广告都是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网络、手机用户的信息归纳,准确地把广告投放定位受众的账户中。在网络媒体中,人们还能够选择自己的节目,甚至可以快进影片,跳过广告,而广告只有15 ~ 30秒的有效记忆时间,缺乏特点的设计缺乏生命力和记忆点。这时于传统广告模式具有夸张趣味性的动画广告能够生动传达商品的信息,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让受众迅速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接触到更多的乏味信息,能够记住的广告信息就变少了。动画形象的背后是一个个富有情感的鲜活角色,具有既定的符号意义。现在说到某些品牌,我们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可能是该品牌广告中的动画形象,例如麦当劳中的麦当劳叔叔,七喜饮料中的FidiDido小子,米其林轮胎的米其林先生等,当人们喜爱的卡通形象或者有趣的卡通形象出现在广告中时,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并理解广告的信息,情感的传递,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对广告的抵抗。
2.2 动画广告的创作优势
第一,创意优势。动画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相比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动画广告的创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传达出广告中广告主想要表达的信息,往往动画广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世界著名品牌PRADA有一则动画广告《花摇摆,花盛放》,就是三维建模与二维渲染相结合作为表现手法,动画广告中的场景与角色都是由三维完成,三维人物在虚幻的世界行走,昆虫演变成了她的鞋子,影子给了她裙子,水里五彩缤纷的鱼幻化成她的手提包,角色从灰白色的人物不断加入衣物饰品变得五彩缤纷,场景也从空白慢慢充实,变化的色彩完美的抓住观众的眼球,三维的表现和独特的色彩让观众耳目一新,不但传递了商品的信息,更是体现了该品牌的经典色彩和创新精神的时尚理念,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第二,可控性优势。在广告创作中,用动画来替代影视中的真实拍摄,实拍的不可控性在动画的可控性中得到控制,实景的拍摄,从导演创作性的意识,到演员的理解演绎,摄影师的拍摄,呈现的是二次创造的集合,无法接近创作者的理想状态。然而,动画其绘画性及操作性特点让创作者具有实在的可操控性,由创作者通过主观意识进行绘画的加工,形成最终的影像效果,可以最大程度上接近创作者的思想,不存在外部直接的干预环节,实拍的场景,在拍摄角度和摄像机的运动上能够呈现更丰富的视觉感受,更好的体现空间感和纵深感,避免了实景拍摄的广告局限,满足了设计者的创意表现,动画替代实景拍摄,可以在拍摄中的不可控转入可控的特有表现手法,解放了创意思维,升华了广告主题,这种更具艺术性的可控表现,添加作品的趣味之余更具吸引力。
动画中的非现实表现于动画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幻想机制,由于创作者的想象力元素,动画的非现实性和实拍影视作品的现实还原性相对存在,实拍影视作品中固然也有想象力的部分,但是影视作品中的想象力力求逼真性的技术制作,而动画作为非现实的可控画面,即便是一个完全虚构的内容,在观众欣赏时仍可欣然接受。
兰蔻(LANCOME)为新款大明星睫毛膏拍摄的影视广告片出炉就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广告是由名模达莉亚沃波伊(Daria Werbowy)演绎,但最特别收到关注的是为了该影片的创意拍摄,该广告加入了20世纪30年代经典卡通人物贝蒂娃娃(Betty Boop)与Daria共同演出,让广告可看度与话题性以及艺术感有了大大的提升。
广告的剧情是名模在后台上场前的紧张不自信,Betty充当了帮助该名模的智者,画面中的Betty自信、火辣、美丽,在影片中,Betty拥有大量的侧面和四分之三面的镜头,突出了Betty的长睫毛,而少有的正面镜头也是Betty的面部特点,眨着眼睛在向名模展现自己的眼部,这些都是为了突出广告产品,在服装的设计上,Betty换上了和名模同系列的黑色善良小礼服,凸显了其大明星的风范,更加强了动画角色和实拍人物以及化妆间场景的融合感。随着动画技术的进步,动画广告在沿袭了动画特点的同时,丰富着广告的视觉效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创意空间,创意在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表达。
第三,视听语言优势。动画本身的精髓在于“动”这个字。2007年,电影《变形金刚》中大黄蜂的车型科迈罗着实让雪佛兰火了一把,同时期,大黄蜂的动画广告《别惹大黄蜂》在各大卫视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告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了汽车的变形动画,通过后期和真人实景拍摄相结合,画面逼真并具有想象力,让人看了震惊。广告中,解说员说话后,吉祥物拿着锤子敲击大黄蜂汽车,汽车立马变身汽车人,并抓起吉祥物扔开,回复汽车原貌,在汽车变身中,场景中的人物仿佛真的看见汽车变身一样,吓得四处逃窜……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法实现的,它打破了真实的生活,让人感受科幻体验,这就是数字化时代动画镜头语言赋予广告的魅力。
3 动画广告发展的不足
创意是动画广告的优势及特点,独具创意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当受众被动画广告中华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情节所吸引时,其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市面上的某些保健类产品就是利用三维动画和真人拍摄的形式夸大其作用舞蹈了消费者,甚至被315晚会曝光。无论传统或是动画广告,真实性是广告的基本。
4 结语
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意是无限的,数字化技术让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具有创意并形式丰富,创作者应充分把握动画广告创意的特点和方法,利用电脑数字技术将动画表现与广告主题完美结合,体现动画广告与众不同的艺术品位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唐婷婷.新世界十年华语动画广告的创意流变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出版业借新媒体实现数字化转型 篇4
内容创新:传统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在于价值优越性、独特性、整体性、延展性, 它能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 是由不同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 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 它孕育于企业文化, 有力地支持企业延伸到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中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某一业务部门或领域, 而是能为企业找到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 即帮助企业扩展相关市场, 支持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拐点”时期, 出版业必须把内容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出版界有一个尽人皆知的观点:“出好书是出版社永恒的追求。”然而这一观点在市场体制中受到巨大冲击, 一些出版社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味去迎合某些读者, 出版了一些无益于身心健康的垃圾图书。当然, 在出版业与市场接轨, 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 必须牢记自身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 坚持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和文化立项。在出版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拐点时期, 如果不以内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不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出版业最终会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悄然淡出。如今产业融合不断加深, 出版业保持内容的不断创新, 有利于充分实现内容资源的多次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重复投入, 从而拓展了出版物的阅读空间。当然, 新兴媒体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先进的阅读媒介, 更重要的是提供丰富的内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辞海阅读器, 标志着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开拓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然而辞海阅读器的推出整整做了十年的准备, 尤其是它承载的内容经过了多位专家的精心设计。
打造精品:走精品图书的品牌之路
精品创作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 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担负着文化传承功能的出版业, 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今天, 精品无疑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砝码。当然打造精品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 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以河北人民出版社为例, 2010年不断推出冀版精品图书。2010年出版的《苏轼全集校注》800多万字, 耗时20余载, 集中了几代研究者的功力, 是迄今为止最全、最新、最权威的版本。2010年10月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揭晓, 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共和国年轮》榜上有名。毫无疑问, 冀版一系列精品图书的推出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 而且增强了出版社的竞争力, 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 出版业把自己的精品战略定位到了电子出版物上。2010年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移动阅读器——大佳阅读器。它预装来自其旗下出版社的108种精品图书, 分为畅销读物、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科技人文、少儿休闲、其他共10大类。其中有《解放战争》、《曾国藩》、《尘埃落定》、《读毛泽东札记》、《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等深受读者欢迎的图书。 (2)
技术创新:把握数字出版的主动权
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预言, 传统印刷刊物获取和提供内容的成本远远高出其发行收入, 这种商业模式将使它难以维持, 印刷刊物在未来需要寻找到新的、成本更低廉的传播渠道。2009年4月, 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商加拿大Abitibi Bowater公司, 由于报纸的市场需求锐减而正式申请破产。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动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也对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上的环节带来了冲击。近年来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 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 尤其是移动终端产品的开发加速并带动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2009年被称为“电子书年”, 预计2012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15万台上升到1830万台, 复合年增长率高161%。 (3) 但是数字出版物内容和制式的转换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由于制式的不同也成为数字出版物流通的一个难题。目前市场上数字出版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各个制式的电子出版物往往自成体系。常以TXT、PDF、HTML、EPUB等多种文本格式出现, 读者要想满足“一器通读”的愿望却始终难以实现。
目前虽然我国许多出版社都开始涉足数字出版, 但是却出现了“雷声大, 雨点小”的窘状。在一些出版社里, 有的会设一个3到4人的数字出版部门, 但有些出版社甚至还没有负责数字出版的专业人才。外研社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分社运营经理成城说, 摸索下来, 发现原来的渠道用不了, 技术不熟悉, 产品难以销售, 这些问题都成了传统出版社进入数字出版的拦路虎。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 传统出版社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从自己是内容提供商的思维中跳出来, 定位不仅要充当内容提供商, 而且要充当数字出版商, 争取并且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这就要求出版社一方面要为其保存住很好的内容源头, 维护好自己的受众群;另一方面出版社也需要在数字出版技术上有所突破。
重视数字版权:掌握数字出版主导权
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北京国际版权论坛上, 英国创意艺术家联合会执行主席约翰·埃尔森博士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版权保护”。他认为,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保护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出版材料可以通过手机上传和下载, 甚至不需要网站,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护作家和作曲家的版权利益。他认为我们需要一种行为规范, 就是把版权的保护作为个体的一种行为规范, 而不是一种法律上的义务。 (4)
现在盗版的危害已从传统出版业蔓延到电子出版业本身, 数字盗版给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 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约为50亿元, 电子出版商不支付版权费已成家常便饭。比如2010年, 中华书局为维权《二十四史》, 而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13起诉讼。其中汉王科技是被起诉方之一, 中华书局方认为汉王科技未经许可, 擅自在其制作发行的四款汉王电纸书 (国学版) 产品中收录中华书局享有著作权的点校史籍, 侵犯了原告对作品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获取报酬权等权利。 (5) 可见, 数字盗版现象非常严重, 影响了整个出版业制作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 可以说盗版很可能会毁掉出版行业。
目前数字版权保护在我国并无专门的立法, 主要还是依据《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但是这已经无法适应新兴数字媒介的快速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完善法律, 保护各方的权利。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条例和法规, 解决数字版权转让和保护的问题。版权所有者和使用者都能够找到一个既有效, 又能节省成本的契合点, 解决版权转让问题。其实版权问题实质上是新兴媒介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平衡问题。如果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平衡各方利益, 打通版权获利途径, 出版业才可以健康发展。
所以在出版业的数字化“拐点”时期, 我们必须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才能应对数字化媒介的挑战, 否则在激烈的市场洗牌中就会被淘汰出局。
注释
1[1][5]单戈:《数字化是出版业的福音?》, 《中国财经报》, 2010年9月16日。
2[2]王坤宁:《电子阅读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年5月10日。
3[3]孙寿山:《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 中国出版网, 2010/07/13/15:12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开发研究 篇5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数字游戏的体验需求不断提高,使得当代年轻人愈加追求获得更多的全新的游戏体验。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开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1-0083-02
数字游戏的开发主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字设备为运行载体而设计游戏的过程。数字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技术,已被西方艺术界公认为继绘画、雕刻、建筑、诗歌、舞蹈、戏剧以及影视剧之后的第九大艺术。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游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娱乐消费的一个重要项目,并且拥有商业化和文艺性双重性质,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全新媒介,这就对数字游戏的开发设计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新媒体与数字游戏概述
1.1 数字游戏的概念
“数字游戏”主要指的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数字化设备作为载体而设计运行的各种游戏的总称。这一概念于2003年数字游戏研究协会上正式提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极大的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与传统游戏相比,数字游戏具有全新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元性、跨媒介性、交互性、兼容性等等,并具有在新媒体时代集合多种多样媒体的特点。
1.2 新媒体技术对数字游戏开发的推动
新媒体技术对数字游戏开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现阶段广泛应用的Direct数字技术,该技术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数字游戏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特效,而游戏特效在三维游戏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游戏图像的逼真度,增强游戏空间场景的真实度,近几年来,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如何增强数字游戏中的游戏特效,以提高其模拟真实环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Direct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机器性能和视觉效果之间一直以来存在的瓶颈问题。另外,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的开发更加注重交互式体验,而这一研发目标的实现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新媒体技术中的运动传感驱动技术。近几年来,人机交互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过程中从传统的键鼠、手柄发展到了人与计算机、人与游戏的更加直接的交互式发展,达到了现阶段人机交互的最高层面,同时也极大的促进着未来数字游戏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的开发前景与面临的困境
2.1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的开发前景
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过程中,逐渐将数字游戏作为一项重要的消费项目,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数字游戏同时具有商业化和文艺性,是游戏发展领域的一次全新变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发展,数字游戏也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不仅在音乐、画面、界面以及题材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多样化,同时在游戏互动方式上也发生着极大的革新。而且,数字游戏的开发与影视艺术的传播也在不断的相互借鉴,在数字游戏体验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新媒体艺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游戏角色被赋予了更加鲜活的生命,人们更加能够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感,同时人们也对数字游戏的体验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数字游戏开发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剧情、人物、画面、音乐、场景等进行创新性研发,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数字游戏的交互式体验,进一步提升大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2.2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虽然使得数字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项目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由于数字游戏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由于其发展和兴起过程与市场紧密连接,游戏运作过程中富含浓厚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数字游戏体验过程中伴随的暴力情节和色情恐怖情节等被作为噱头而过分的宣传,以实现营销的目的,所以数字游戏本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问题。在开发数字游戏的过程中,开发商和设计者往往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使得数字游戏的核心理念过分的强调与“游戏沉浸”,导致消费者在互动体验时成瘾成患,一部分数字游戏难免会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反映,使得数字游戏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开发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3.1 数字游戏开发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体验
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数字游戏的开发和研究。回顾20多年前,我国第一批引进的游戏就是家用红白机FC系列,人们往往通过角色扮演来获得新奇的游戏体验,当时的游戏相对于现阶段的数字游戏来说只能称为电子游戏,由于受到当时游戏开发技术水平的限制,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感受往往是单一的,甚至是被动的。再后来,随着3D技术的出现并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视觉效果为游戏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因此,新媒体技术使得体验模式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逐渐转化为互动的、交互的,而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也逐渐要求获得更加高端、更富有多样性的体验模式。所以,这就要求在数字游戏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体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注重数字游戏在感官方面的体验:用户在首次接触到某一款数字游戏时,首先出现的感觉就是感官方面的,通过简单的交互操作而产生的一种视觉和听觉等冲击力,这种体验主要是通过游戏硬件交互元素所传达的。
2)要注重数字游戏在可玩性方面的体验:要求在游戏交互的过程中用户对于游戏内容、使用操作等方面具有一定得可理解性,以此来加强用户对数字游戏的交互兴趣。
3)要注重数字游戏在增值方面的体验:要求游戏在可玩性的基础上,提升游戏的交互和体验程度,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其他心理需求。
4)要注重数字游戏在界面信息方面的体验:要求在互动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游戏界面来了解游戏信息,获得充足的游戏体验。
3.2 数字游戏开发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
随着3D技术对2D技术的彻底取代,现阶段,数字游戏的3D画面设计已经趋于极致。但是,数字游戏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以来与现实生活关联性非常低,人们在经过长时间的虚拟战斗体验后开始产生疲劳感,游戏兴趣大大降低,更多的用户想要从游戏当中寻求到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爱,所以,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游戏的开发要中分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举例来说,Wii是首次推行的一款全新体感游戏,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游戏能够感应玩家的肢体动作,使得玩家获得了一种更加新奇的感受,其与传统数字游戏相比主要特点就是操控方式的不同,玩家在挥舞控制器时,游戏中的人物可以通过感应玩家动作而形成相应的动作。紧接着,微软公司也推出了一款以人体作为控制器的游戏,即ProjeeNtatal游戏,这款游戏的出现让人们在游戏中实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交沟通,获得了较高的用户评价。因此,在未来的数字游戏开发过程中,游戏设计者应该更加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程度,加强视觉效果的逼真和自然性,让用户能够通过五官来充分体验游戏中所带给其的冲击性和愉悦性,例如可以通过做手势、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方式,来与游戏虚拟环境中的人物等进行交流和沟通,提升人们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度。
3.3 数字游戏开发需要消费者的充分参与
数字游戏的普及在为用户提供了游戏娱乐体验的同时,还与参与者在精神世界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具有交互性质的文化力量。其中数字游戏中的视觉图像文化当中包含着多种多样当前中国通俗文化样式,成为了我国广大青年最基本的文化生态意境,为数字游戏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巨大的互动力量。可以说,数字游戏的消费就是一种文化的消费,数字游戏通过在人与人之间构建某种精神上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一种共鸣、或者是一种拒斥,这种共鸣和拒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的形成,而这以文化空间具有明显的双向性、互动性。举个例子,在《我的世界》这款数字游戏当中,用户能够发挥其想象,在游戏中创造出任何他想要的物品,谱写出只属于用户的情节故事。而这款游戏也告诉我们,在数字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是否能够开发出一款成功的游戏,与游戏参与者的参与和创造密不可分。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未来数字游戏的开发要注重给予玩家无限的可能性,在一款数字游戏中,不会通过某个任务和目标、某种规则和主线甚至是某个固定的游戏操作方式按部就班的体验游戏,而是要让游戏成为一个虚拟的“沙盒游戏”,让参与者可以在这个沙盒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不断的用其自己设想出来的元素丰富它、填充它,让参与者参与到数字游戏的再创造过程中,进而开创一种全新的、互动性更强的社会文化空间。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对数字游戏的开发研究产生的深渊影响,大众对数字游戏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日益提升,使得游戏发展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在新媒体技术的调动下,人们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数字游戏带来的新奇体验,而另一方面,随着大众参与数字游戏的密切度的提升,也进一步对数字游戏的开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在用户的高标准要求下,开发出更加迎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媒体游戏,是每一位游戏产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数字游戏开发的目标。
参考文献
数字化新媒体 篇6
[关键词] 新媒体 数字漫画 漫画出版新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3-0084-03
The New Features of Digital Comics Publis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Han Wenli
(Animation School,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Abstract] 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revolution, the comics publishing on traditional paper media is going through expansion and redirection. Digital comics will become a new form of contemporary comics. After years’ of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digital comics have some new features in the narrative methods, reading mode and online disseminati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se new changes will help to find a way to understanding the dilemma of comic publishing in the new dimens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ics.
[Key words] New media Digital comics Comics publishing new features
数字漫画不同于“电子漫画书”和“动态漫画”。“电子漫画书”是指把传统纸本漫画扫描成电子版出版发行,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简单的平移、缩放和页面动画效果的表现形式。“动态漫画”(Motion Comics)是“综合了漫画和动画元素的一种动漫形式”[1],具有部分动态和声音效果可观赏的漫画形态。“电子漫画书”与“动态漫画”虽然能体现漫画有纸到无纸、由静到动的变化,但不足以彰显当下数字漫画出版的新特点。数字漫画是基于数字媒体平台创作、发表与观看的漫画作品,它融合文字、图像、动图、音频、视频、交互、互动等多种体验元素,从无声与静态的纯视觉形态跨入影音与互动的多元领域,重新定义漫画阅读方式的潮流方向。
1 叙事手段的多样性
纸媒漫画只能依靠单一的图像与文字传达故事的内容,把纸媒漫画制作成电子漫画书,只改变了漫画呈现的载体,并没有丰富叙事方式。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漫画增加更多辅助性的叙事手段成为可能。表演与声音元素的加入,带领着漫画从静态的纯视觉形态进入有声的动态视听世界,把原本只能静态阅读的漫画变成了可以动态观看的漫画。
1.1 由静到动的表演
当下数字漫画融合动画和游戏的一些创作手法,在注重故事内容与情节发展的同时,运用更加多样的视觉元素营造视觉美感,以此触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在镜头方面用推、拉、摇、移等简单的运镜增强画面的活力,突破新媒体屏幕限制,更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动画方面,赋予画面中的人、景、物一定的简单动作,例如给角色增加部分肢体语言,丰富角色的表演内容。特效方面,画面可以生成各种切合情境的风雨雷电和光烟雾等特效,营造气氛,渲染剧情。数字漫画将原本静态的漫画提升至富含影片运镜、动态及特效的全新漫画形态,为读者融入漫画建构的情境、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
1.2 声画同步的叙事
传统漫画的图文阅读是不同步的,看画面的时候不能看文字,看文字的时候不能看画面,只能来回地观看与思考。数字漫画带领着漫画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的视听感受,运用声效、背景音乐、读白与解说等声音表演增加故事情节与画面的张力。通过简单的运镜呈现各种动态画面,配以精湛的声音表演诠释漫画中高潮迭起的剧情,加上营造氛围的音效表现,将故事中的剧情诠释得更加生动,使得有声漫画的视觉感受更加震撼,读者更加容易投入漫画建构的虚幻世界,在感官上实现双向同步的影音享受。
2 读者阅读的主体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观众为主体的漫画创作与阅读模式逐渐凸显。从出版什么样的漫画,观众只能看什么样的漫画,逐渐到读者用选择告诉创作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间接影响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再到创作者运用大数据调研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漫画作品。另外,交互性的介入也使得读者阅读更加具有自主性和娱乐性,最大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以读者为主体的漫画创作方式成为重要创作方向。
2.1 参与漫画作品创作
数字漫画阅读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读者、创作者与出版公司三者之间可以利用通信平台随时交流、评价与互动,以此提升读者的娱乐参与性,优化漫画品质。读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影响数字漫画创作的整个过程。创作前期,从宏观数据中认识观众的审美趣味,确定创作题材、类型、故事、风格等。创作中,数字漫画一般采取边创作边发表方式,读者评价、打分、读后感和弹幕吐槽等给予创作者及时的启迪刺激,创作者根据读者反馈不断调整创作方案,像部分电视剧或网络小说一样,边发布边收集观众的反馈,观众觉得这个角色很好,就让他生长,观众觉得不好就让他消失。创作完成后,创作者与出版单位完成平台数据与观众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让其成为市场调查的最佳依据,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2.2 交互式阅读方式
科技带给漫画丰富的人机交互表现,读者阅读更加自由,可以主动决定阅读顺序、阅读时间、叙事手段等方式完成认知行为。由于新媒体平台的智能化,还可以选择加入更多的互动模式效果阅读,获得更好的娱乐与观赏体验。比如个性化观看方式的选择,读者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通过人机交互选择漫画是自动播放、半自动导览模式,还是手动翻阅作品,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根据自己接收信息的快慢调节播放速度,选择是否打开剧情提示、角色简介、迷你任务、弹出字幕和小游戏等辅助叙事手段。甚至加入人机对话的功能,改变用手指触控的信息输入方式,提高读者对作品的操作性和掌控性,增加读者的交互体验。数字漫画还可以置入不同的故事结局方式供观众选择,在关键剧情节点设置导向性的选择模式,有两种或多种故事不同结局的选项,由读者对漫画故事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产生极为丰富多元的娱乐效果。腾讯动漫推出的《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等大量漫画作品增加了实时互动的弹幕观看,满足了观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情感诉求。数字漫画的交互式阅读方式最大化地尊重受众差异性和审美习惯,多样的体验空间让阅读不再单调,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3 作品传播的网络性
从媒介革命的角度出发,数字漫画的核心特征除了“数字性”就是“网络性”。数字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绘画的工具和传播的载体,也改变了整个商业运作模式。互联网对漫画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漫画基于网络平台制作、宣传与发行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思维与新模式。
3.1 互联网思维下的品牌塑造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这个不断高呼“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各个产业,数字漫画也不会例外。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读者的需求,以读者为中心,创作读者喜欢看的漫画作品。其次,创作多类型漫画满足不同读者基于新媒体碎片化的阅读需求,用不断更新的方式吸引读者。最后,在各大网站和应用平台免费推出内容,提高阅读量,培养粉丝,并引导粉丝通过阅读平台使用微博、微信、QQ空间、论坛等社交平台分享传播。另外寻找广告营销平台合作,提高读者参与度,形成多元互动,扩大知名度,打造原创漫画品牌。例如为了推广韩国漫画品牌形象,韩国文化振兴院以韩国漫画的名义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推出《K-Comics》,提供大量免费的英文版漫画吸引读者下载,最终达到向国外推广的预期目的。
3.2 基于漫画IP的极致开发
在互联网思维渗透下,互联网数字漫画的盈利模式发生很大改变。互联网具有无成本传播、免费共享、大众参与等特征,原创数字漫画要想实现盈利是非常困难的,细化运营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IP)实现商业变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主流。数字漫画作品网络出版与发行的低门槛性,促使数字动漫逐渐繁荣,当一个作品发展成为读者大众的高度选择时,该作品就变成一个成熟的IP,这就意味着针对该IP可以“构建立体型开发模式”[2]。例如把数字漫画继续开发成纸媒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游戏、玩具、服装等形式,在做这些IP项目开发时,拿出诚意打造高品质的作品,实现粉丝的高迁移率和口碑传播,最终形成较高效益。国内外有众多网络人气漫画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国内以《十万个冷笑话》为典型代表。《十万个冷笑话》从有妖气平台推出连载漫画,到改编成系列网络动画剧热播于各大视频平台,再到大电影的上映,最后与蓝港互动合作推出同名卡牌手游,IP就是整个链条枢纽,不断地促进用户重复消费。
4 结 语
“媒体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它不仅是中国动漫出版转型的既成事实,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代表着一种趋势”[3]。伴随着数字化革命深入推进,漫画已经跨入影音互动的多元领域。动态漫画增加动画表演,丰富了视觉内容,有声漫画在视觉效果上补充传统漫画的缺憾,丰富的叙事手段满足了读者感官刺激的需求。数字漫画在影像与声音结合的基础上加入互动概念的相关设计,以读者为中心设计各种交互功能,营造最佳的适阅性与参与性,把漫画推向更高的娱乐层次。数字漫画本身带有很强的互联网特性,网络化商业运营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用互联网思维塑造漫画品牌,并打造高频IP,通过对IP的立体开发实现高盈利,成为当下漫画业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总之,只有创作出符合数字漫画新特点的作品,才能适应读者市场,进而才能拓展漫画行业营销渠道,实现漫画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作品附加价值。当下,漫画创作者与出版经营者需要“联手新媒体,顺应数字化趋势”[4],根据数字漫画的新特征积极调整数字出版战略,逐渐完善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发展模式。
注 释
[1]陈雷.从动态漫画的兴起看信息时代下动漫形式的发展趋势[J].装饰,2014(12):19
[2]王艳.论中国漫画产业化发展新动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6):70
[3]宋磊.中国动漫出版的转型与趋势[J].出版广角,2012(6):27
[4]刘彦东.国内漫画出版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5(7):70
数字化新媒体 篇7
展会主题突出“新”字
CCBN2013的展览主题为“新融合新媒体新发展”, 契合行业发展热点、体现不同的多元化主题, 重点展示三网融合、OTT融合创新、NGB、云计算、高清与超高清、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直播卫星和地面电视) 、多屏融合、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家庭与智能终端、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持电视、信息化视听等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与此同时, CCBN2013将围绕广电总局部署的做好2013年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四个重点, 深入研讨和全面展示广播影视技术、产品和应用, 围绕多媒体、全媒体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 大力推进传输覆盖网络数字化;提高国产电影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监测监管数字化。于3月20日开幕的CCBN2013主题报告会, 将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发布最新政策和规划, 诠释行业最热门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作为三网融合规划中具有承前启后、重要转折点的2013年, 领悟和实施最新政策, 了解和利用最新技术, 学习和推广最新应用, 将成为CCBN2013的首要亮点。
学术交流突出“最”字
经过二十一届的努力创新, 以及行业领域的偕同促进, CCBN基本实现了国家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的目标。每年共有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参展企业和机构前来参展, 展览面积60000m2, 全国各级电视台、电台、有线网络公司、广电局等专业参观观众达10万余人。而这些数据, 都将在CCBN2013得以新的突破。
CCBN2013除了在展览展示方面围绕展示主题、行业热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全方位展现之外, 在学术交流方面将突出几大“最”字, 全力打造行业最大会议平台。主题报告会已成为政府发布广电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战略部署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 (CCBN—BDF) 也将高屋建瓴地诠释最前沿、最权威、最高水平议题和研讨, 引领行业科技发展。论坛主题涉及:三网融合、NGB、OTT、数字新媒体、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急广播、云计算、信息安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地面数字电视、3D电视、IPTV与网络电视、数字音频广播、广播电视运营管理创新等多个方向。会议将从更为专业、细致的角度诠释和分析政府宏观政策、行业长远规划、全球广电高新技术、行业运营经典案例以及行业管理新思维, 让CCBN2013成为学术交流与展览并重的年度行业盛会。
活动内容突出“精”字
作为国际性的权威行业盛会, CCBN2013将在活动内容方面全面突出“精”的特色:
首先, CCBN2013是精英云集的盛会。来自国内外电视台、网络公司、新媒体运营机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运营商、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最为庞大的各大高端技术、产品引领者的企业精英们将汇聚北京、齐赴盛会。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大国际参观观众的组织是CCBN持之以恒并极为重视的举措, 英语、日语、俄语多语种精细化现场服务, 让与会者语言沟通不再有障碍。
其次, CCBN2013期间举行的各大评奖可谓行业中的精粹。无论是主题报告会期间隆重揭晓的“2012年度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 (金鹿奖)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金帆奖) ”颁奖典礼, 还是开幕晚宴举办的第十届“电视美术、灯光设计工程奖”颁奖典礼, 甚或是23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 (CCBN杯) ”暨第三届广播电视科技创新论坛, 以及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前广场举行的第四届CCBN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都将给CCBN2013增添许多光彩。届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领导、国际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士将莅临现场颁奖, 并就广播电视新技术、新业务以及业内新动态等内容做政策性权威发布与解读。
服务形式突出“全”字
作为行业的先锋性展会, CCBN2013仍以“坚持以人为本, 提供人性化、多元化展览服务”的服务理念, 利用全媒体将“体验”作为CCBN2013展览服务的核心理念, 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便捷的网络在线注册服务, 及时详尽的展览资讯, 多元化的展会服务。在以往的平面媒体、电台电视台宣传基础上, 继续增加网络、移动电视、城市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宣传。借助多媒体显示终端, 实时了解最新展会新闻、展览资讯、会议论坛信息, 亲身体验科技创新带来的全新感受。
除了以上合作媒体的宣传途径之外, CCBN2013将全面报道盛会, 每日新闻、参观指南、展馆平面图手册等展览服务指南为您详实记录CCBN2013的亮点与焦点和参展商信息。CCBN官网的网络播报将用视频、图片、文字的丰富形式第一时间呈现展会的风采, 为您了解国际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关注世界广电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分布在各展馆入口的展馆指示牌, 为您清晰罗列所在展馆的参展商和展位分布, 引导您在最短时间抵达目标展台, 节省您的宝贵时间。随手一份《展馆平面图》手册, 让您在参观同时随时了解身边的参展商信息。
数字化新媒体 篇8
关键词:甲马,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一、云南白族甲马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工作现状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城市的兴起, 民间甲马的生存状态也发生着变化。城市强势文化的涌入, 让乡村农民的审美趣味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民间甲马发生变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人们的衣食住行及民俗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烧送纸马以祈福避灾的习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再者商品社会和工业化的刺激导致手工色彩浓重的技艺难以应对市场的冲击, 传统文化与传统审美的断代和西方文化与流行文化无处不在, 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空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甲马目前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保存较为完整, 其它地区和民族中已呈式微、罕见的状况。传统民族民间美术在遭遇到信息化时代之后, 它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空间已经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发展瓶颈, 如何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寻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便成了摆在艺术研究人员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廖祥忠曾提到“传统美术资源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进行数字化存储那么他的发展空间将是非常狭隘的, 甚至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在保护和保存的同时, 还要通过新的方法与手段对它们加以重新阐释, 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对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新兴文化遗产数字化认识不足, 对相关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对甲马保护方式主要为静态的保存, 研究方向主要在视觉造型等艺术层面, 形式表现为各种传统文化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 而对于传统甲马的传承者和载体及相关活动则较少关注, 较少注重传统甲马的承续、发展, 忽略活态的保护等, 并没有发挥新媒体在技术手段上的进步和传播方式上的拓展。
二、利用新媒体保护云南甲马文化遗产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国内已有的面向甲马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如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多媒体库创建研究的个案, 掌握数字化时代应用于传统民间甲马保护的新媒介技术状况, 同时, 分析归纳出这些个案中对传统甲马的保护、应用思路与方法以及还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并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分析结论对有着民族特色的大理白族甲马进行信息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设, 对它加以重新阐释, 赋予它新的含义。以信息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们欣赏到珍贵的民间甲马工艺, 最终将其推广至现代发展中去。
其次对白族甲马工艺信息化传承与应用进行的梳理性研究, 从甲马制作工艺的调查与信息化入手, 落脚于传统甲马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今后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发展, 历史经验如何有用于今日, 新的和旧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之间具体的继承性发展关系等做好基础性理论工作, 比如民间美术的现代化转型等。
三、新媒体下云南甲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1. 培养传承人与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相结合
对于民间甲马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对象和任务就是对传承人的保护, 传承人是甲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马文化遗产的绝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并生动地存储在传承人身上。其次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以培养传承人为主, 学校教育是目前最有效、最直接的传承方式。云南甲马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 使青少年了解当地民间甲马工艺。另外, 可在地方艺术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学习使学生具体地了解甲马文化遗产。民间艺人作为民间传统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尊重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 公正的对待他们创造的艺术价值, 这样就能彻底改变后继无人的状况。因此, 在民间甲马工艺的活态保护过程中, 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支持。
2. 数字化保护与重建传统民间甲马文化遗产
在以前甲马工艺保护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传统的摄影录像等方法, 这种技术手段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现实需求已经超出了传统技术保护手段的能力, 传统手段暴露出不能长久保存的情况, 如复制时的图像声音失真、录像带的信息丢失老化等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 相继产生高质量的图形图像设备, 随之也诞生高精确度的信息化保存技术。利用先进的二维三维扫描、数字摄影、三维建模与图像处理等技术, 实现了民间工艺平面结构与和立体空间等资料的高质量收集与保存。在虚拟的空间中里建立相关的数字化模型, 为甲马工艺的数据共享、保护修复、传承发展、用户浏览与创意开发等提供系统化数据资料。
在借鉴其他民间文化遗产的成熟经验和方法, 云南民间甲马工艺的保护和开发, 应当建立以先收集后应用为首要策略的数字博物馆, 保存和记录有关甲马文化活动的信息。利用现有的民间艺术生态博物馆为模式, 建立以云南民间甲马文化为主资料数据库;开发Internet展示和交流平台, 通过网站实现进一步的资源整合, 建立民间甲马工艺的网站, 展示甲马作品及其相关动态信息;[1]将云南民间甲马工艺资源的基本内容、工艺、祭祀场景以“活态文化”、数字图像、影像资料加以保存、建立数字化的民间甲马艺术资料库;利用动画和游戏商品化开发甲马遗产, 使民间艺术得以存续、更好地宣传和发扬。
(1) 建立资料库就是民间甲马工艺的数字化数据采集, 主要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间甲马工艺的现存作品、制作工艺, 祭祀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还原, 进一步把民间工艺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整合, 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管理体系, 通过数据仓库的管理便于检索展示。通过对甲马技艺数字化, 便可为后续的效仿和学习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民间甲马进行数字化分类、编码、整理与加工, 生成数据库, 实现信息共享, 是民间甲马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运用数字技术将民间甲马文化的丰富内容以视听方式演示出来, 既使用户方便感受甲马的独特文化, 又保留甲马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 从图文声像全方位真实地传承甲马文化, 为进一步保护、研究工作保存全面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网络接轨使研究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检索和使用, 使人们可以更彻底、更全面的了解, 为研究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
(2) 基于Web2.0技术开发, 存在于互联网上, 使甲马工艺以网站的形式存在并接受用户访问。数字网站作为向受众展示甲马藏品、传播知识的一个窗口, 涉及到图文、界面、板式、功能区域等内容的编排。通过网络数字资源库的大范围宣传, 有利于推动民间甲马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网站平台传播方式另一优势在于有较强的兼容性, 可以不受平台限制。作品的展示、教育与培训、视频点播VOD系统可以为民间美术的传播提供快速便捷的欣赏及教学服务。因此, 利用WEB技术将民间甲马文化遗产搭载现代传播媒体, 摆脱自身限制, 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舞台上更具影响力。
利用云南民间甲马的数据库建立网站宣传平台, 直接对云南甲马工艺进行有效保护和宣传。在此基础上虽然不能对民间美术进行系统全面的展示, 但是可以以此基础吸收更多的民间艺术类型的资源, 反过来扩充和丰富民间艺术数据库。当网站发布和运行相对成熟后, 就可以对地方民间艺术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推广, 进一步探讨云南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机制, 推动云南民间艺术的综合保护和利用进程。[3]
(3) 在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 数字化信息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己经有很多博物馆开始积极与科技开发人员合作, 探索新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应用于博物馆展示领域, 利用三维数字设备和虚拟软件, 根据光学错觉原理, 将实景造型和虚拟的光学成像结合, 把原始先民的甲马制作工艺及其祈福镶灾祭祀场景放置到立体、生动再现的历史氛围之中去, 配上声音、灯光、模型等, 获得虚拟与现实造型结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效果, 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摆脱了简单的文字叙述和静态展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 配备采集的大量数据信息和场地支持, 特别适合对甲马文化遗产中的祭祀活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录制, [4]拓展了博物馆展示的空间和手段。在数字博物馆里, 摆脱了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的束缚, 在特定的设备支持下, 使得传统博物馆中的展品只需随着鼠标的移动就可以清晰且内容详细地呈现在阅览者面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人们更能实现在虚拟博物馆中的漫游;数字博物馆的出现也让一饱平常一些珍贵展品的殷切愿望, 变得简简单单。
(4) 动画技术在民间甲马的数字化保护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保持甲马的原有风格前提下, 运用数字技术对任务和场景进行重新绘制, 使原本平面的传统甲马以数字动画的崭新形式出现。能对民间甲马工艺的展示形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特别是对将来的开发、运用有较为突出的意义, 比如通过动画的表现形式, 来表达一种民间甲马作品是如何制作、如何使用的大型祭祀场景, 使人们能更近距离地接受云南甲马文化。再者将民间甲马文化与触觉媒体技术相结合, 有助于云南甲马工艺传播和传承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改善。其次是娱乐与游戏, 如果对民间甲马主题进行娱乐性设计, 使人们以娱乐和游戏的方式参与其中,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让后人在更加真切了解遗产真实面貌的同事, 与时俱进, 适应当代的审美观念, 对甲马文化遗产进行更为广泛、全面的传承性开发和利用。
3. 扩大民间传统甲马艺术的应用范围
甲马工艺作为云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却在市场经济化主导形式下走向没落。因此, 要想甲马工艺真正走进现代大众的生活中去, 让大众自觉参与到甲马工艺的保护传承环节中来, 就必须为传统民间甲马艺术形式赋予时代化符号,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 适时调整产品策略, 创新产品, 立足云南区域文化特色, 创造符合时代潮流、雅俗共赏的产品, 打造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名牌精品, 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要使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进入大众的生活空间, 我们可进行相关商品化开发。比如将甲马工艺开发成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的壁画、壁纸、屏风、以及中式服装纹样中的运用等新形式, 通过活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使传统民间甲马进入大众生活, 扩展市场需求空间。
结语
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 全面介入甲马文化遗产资源的采集、整理、传播、服务等管理领域, 将甲马工艺转换为数字文化形态, 对以传承人口手相传为核心的传统保护方式进行补充和辅助, 从而建立起适应数字时代的民间工艺保护机制, 为数字时代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技术与服务支撑, 就成为当前所有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实对于云南甲马工艺的数字化保护是为了其有效传承, 传承也是一种保护, 是从根本上解决甲马工艺的保护问题, 防止它退出社会文化的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张伟.从武强年画谈民间传统印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J].2010-09
[2]代俊波.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2010-09
[3]吴勘.陕西民间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方法[J].2012-04
[4]赖伟权.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2012-10
数字化新媒体 篇9
我国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起步较晚, 因此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随着新媒体与数字化的结合在影视艺术领域的发展, 其所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 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前景。这种数字化新媒体无论在影视创作、传播还是产业发展方面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 对此课题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媒体和数字化概述
(1) 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利用电脑技术将媒体形式展现出来, 主要以互联网媒体和数字媒体为主。[1]新媒体是对传统的媒体方式的一种改革, 其有着较为先进的传媒、方法、产业等观念,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涵盖了网络、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等, 主要传播的是图片、视频、影响等资料信息。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数字化。自新媒体出现以来, 其与数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很多信息的传播都运用了数字形式, 其将声音和影像进行了数据细致处理, 也相继出现了很多产品, 如U盘、影碟等等。第二, 互动性。原有的媒体只能表面地向观众传达信息, 而新媒体较为人性化, 其通过甲将信息传递给乙, 而后乙再将这种感受返回给甲, 以此形成两者的互动。第三, 效率高。新媒体能够将信息和数据快速地传达给观众, 在第一时间与观众分享。例如, 电视节目的直播, 这使得观众观看和节目表演同步, 是一种高效率的媒体。
(2) 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今, 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 使得很多数字产品出现, 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读物等等, 其发展前景非常好, 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例如, 影视作品中的科幻题材, 只有依附数字化技术才能将这种特效制造出来, 让影视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同时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能够将需要的场景进行模拟, 较为逼真, 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
三、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1) 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在创作方面, 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 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 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 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2]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 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 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 利用MMS (剧本写作软件) 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 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 并得到答案, 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 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 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 利用数字化软件, 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 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 并提高了效率, 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 降低了风险。例如, WPS中的表格软件, 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 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 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 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在传播方面, 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 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 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 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 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3]同时, 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 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 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 增加了电视频道, 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 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 湖南媒体, 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 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 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 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 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 (数字电视) , 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 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 且信息传播效果好, 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 还可以上网, 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 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 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 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 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 丰富了影视形式, 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 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 如今, 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 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 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 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 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 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 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 《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 提高了知名度, 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四、结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 影视艺术对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愈加重视和普及。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技术, 其能够对影视艺术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字化的应用, 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便捷, 并加快了电视、广播等信息的传播效率, 提高了传播质量, 很多数字化影视媒体产品相继出现, 带动了整个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 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乐趣。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媒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 其对数字化的媒体应用范围扩大, 这不仅为影视艺术开辟了更好的创作途径, 同时也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冲击。本研究通过对新媒体的深入研究, 分别从影视艺术的创作、传播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的数字化进行分析, 以促进新媒体和数字化在影视艺术领域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新媒体,数字化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许珈慧.新媒体艺术的市场化研究[D].大连:鲁迅美术学院, 2013.
数字媒体的视觉新属性——软界面 篇10
一、数字媒体的软界面视觉属性
自计算机技术出现以来, 原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互动逐渐开始趋向于人与计算机或新兴媒体之间的情感交互。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交互, 用户界面应运而生, 它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一种形式, 是使用者与机器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 软界面或软件界面是用户界面中最直观、最丰富的视觉表达形式, 也最值得我们研究。
软件界面是一种图像显示界面 (G r a p h i c a l U s e r Interface, GUI) , 它的职能是信息显示, 用户通过此界面可以了解机器执行命令时和执行后的状况。数字软件界面 (Digital Software User Interface) 属于非物质设计, 它是用户与计算机通过软件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出现使得图形化界面逐渐成熟并成为软件界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我们已有的使用经验中可以发现软件界面设计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特点, 有的软件界面很简洁清雅, 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的软件形象很前卫, 有创意, 予人一种意外的惊喜和强烈的视觉的冲击。软件界面的设计需要在外观上达到吸引用户的目标, 同时也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和版面设计的一些设计原理使其看起来层次分明美观大方。
二、软件界面视觉形式要素:形、色彩、肌理、动态
经过构成主义对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深刻地探讨及研究, 使我们知道各种形或造型的内在关系都可以归结到点、线、面三个要素的身上, 同构成相似, 软件界面的视觉造型元素也包括点、线、面。首先, 我们都知道点是各类复杂形的开始, 它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但并不具有方向性。它是软件界面设计中最基础的形式, 单个的文字、图标都是对点的体现。点在界面中有动静之分。静态点, 因其不同大小和疏密排列方式的不同, 能够形成散点式的效果, 它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动态点, 是指点在界面中视觉效果的闪烁, 这种动态可以引起用户的注意。线是对点的静态概念的一种突破和飞跃。线是点运动后的结果, 所以它具有方向性和张力、时间性和空间性, 在界面设计中可以被用来进行方向指示、位置分割、形状构成等。最后来说面, 在视知觉上看, 面给人以一种安定感、量感, 具有充实及均衡性。面在各类软件界面中比点与线信息容纳量更大, 容纳的内容多, 自然表现力最强。它丰富的表现性体现在不同形态的不同情感特征。平稳理性是集合形态面的特点, 温和自然是有机形态面所独有的, 任意形的面具有自由活泼之感和很强的艺术气质。可以看出, 面在视觉上的充实感、厚重感、整体感和稳定感如果在界面设计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会给观察者以愉悦的享受。例如图1, i Phone中设置功能的如图表就运用了点线面进行了恰到好处地设计。
色彩的情感表现性决定了它与人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心理学证明, 色彩不仅可以引起人们对大小、轻重、冷暖、膨胀、收缩、兴奋、压抑、前后、远近等物理方面的心理知觉, 同时还能够唤起人们各种情感的联想。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热烈兴奋、有的华丽富贵、有的朴素大方等。由于色彩对人们感情的唤起作用及象征意义使它成为各类设计的重要元素与手段。界面中同样重视色彩的设计。色彩通过色相、明度、纯度等属性营造界面气氛或情境。界面各个组成部分间的色彩协调统一对界面设计的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在设计上注重视觉感受上的统一, 同时也要关心用户界面不同内容的识别的问题。色彩作为界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也具隐喻特征, 精准地运用隐喻进行界面的色彩设计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和营造舒适使用环境。现在各类设计都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界面设计要在为用户与设计之间找到平衡。既顾全大局, 又不失个性。例如图2, 通过设计出丰富的界面色彩预制方案, 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意志掌控界面外观色彩。色彩是情感表达一种视觉语言, “眼睛的诱饵”, 它对于界面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肌理感或是质感是由我们的触觉所引起的, 但视觉也可以通过曾经积累的触觉经验来感知不同的肌理。视觉肌理是利用视觉对事物触觉肌理的心理感受, 是联觉的一种。色彩的明度对肌理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光滑柔和的表面其色彩的明度较高, 使人感到细腻、柔软、光洁、凉爽等, 是令人愉快的肌理感;粗糙的表面其颜色的明度较低, 在光照下阴影效果强于高光, 给人粗、涩、脏、乱等不愉悦的心理反应。所以在软件界面设计中, 通常使用视觉愉悦触感的材质或元素进行设计, 因为使用户体验到舒适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问题, 通过对光、色的微妙调整, 结合人们以往经验, 形成视觉质感来传递愉悦的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肌理看做界面视觉设计的关键造型语言的原因。例如, iphone的界面图标就给人一种光滑透明的像玻璃一样的视觉效果。 (图3)
阿恩海姆为我们指出:“运动, 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物理力相互作用使事物产生动态的同时, 也能够使人们的眼睛知觉到这种力。在艺术的领域, 艺术家正是通过创造力来实现作品的动态虚像, 引起受众的知觉。动态虚像在艺术中的作用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活动的一种结构模式。在界面的设计中动态元素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们在帮助设计师增强界面与用户间沟通的基础作用之上, 还起到了增添界面美感与吸引力的作用。软件界面中的动态在形式上主要分为视频动态, 交互动态两种。各类动态元素在用户的使用流程中担当引导、展示及娱乐的作用。我们知道视频已经大量的盛行于网络, 网络已经从曾经寂静的文字互动发展到了视听互动, 甚至出现了像优酷、土豆等这样的专门的视频网站, 给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新的娱乐形式。交互动态元素是指那些参与界面与用户互动行为的元素, 例如, 手机中的虚拟键盘、按钮等, 它们通过形变、色变以及位移等变化起到信息反馈、引导等比较实用的作用, 但是巧妙的设计也可以使这些动态元素极具美感, 为用户的使用增添乐趣。
三、结语
数字时代下, 新兴媒体更多的是靠功能以及所能提供的交互环境赢得用户市场, 美观的硬件界面固然必不可少, 但是软件界面承担了更多的实用功能的对应, 如何帮助设备提供良好的使用软环境对于交互设计师以及供应商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软界面已经成为新兴媒体的视觉新属性, 是设计师必须要透彻了解的数字媒体的新特性, 只有了解它所包含的视觉形式要素并根据美的规则进行精心的设计, 才能使使用者获得真正美好的用户体验。
摘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兴媒体层出不穷, 具有有许多传统媒体不具有的新特性, 其中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就是其软界面属性, 它是数字媒体的视觉属性之一, 并且有多样的视觉交互形式, 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
关键词:视觉,软界面,交互
参考文献
[1]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 朱疆源, 译.成都: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8
数字化新媒体 篇11
“淡”也体现在社交平台和营销工具的创新上。相比“阅后即焚”神器Snapchat和瞬时视频应用Vine引领的新一轮全球社交平台创新浪潮,中国社交平台生态圈冷冷清清。百度、腾讯和淘宝们忙了一年,都是在收购、整合和圈地上打转,连山寨点什么的兴趣似乎都没有了。对于营销策略和工具而言,内容营销已经基本废了,但是通往大数据营销和social CRM的道路依然雾霾漫天。另外,粘度下降以及大V和水军的覆灭让有着社交血统的微博营销走下神坛,我们只好在社交媒体属性偏弱的微信平台挣扎拧巴。属于微信营销的时代还未到来,我们只能在青黄不接中等待。
但是寡淡的一年终于就要走完了,新的一年有哪些“佐料”?瞬时社交(Ephemeral Social Media)、SoLoMoVi、协作分享经济(Collaborative Networking)、游戏化(Gamification)和友利营销(Youtility)这五大趋势可能会担当起使命,如海盐胡椒肉桂般让奔腾的马年醇厚入味。
谁是“下一个”:瞬时社交就要来了
BBS之后是Facebook,Facebook之后是Twitter,那么Twitter 之后呢?你想到的名单中可能包括6秒视频神器Vine、酒店社交网络Airbnb,友邻互助平台impossible 或者智能装备Google Glass。但是这些新星都比不上Snapchat的光芒。这款“阅后即焚”的图片社交应用上演了亮瞎双眼的一幕为自己“代言”:拒绝了来自Facebook来自Facebook的3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要约。
不管Snapchat能否最终成为真正的“下一个”,不管我们山寨这款应用的前景如何,新一轮的社交媒体的变革浪潮已经到来了。头衔上挂着digital strategist或者evangelist 的同学们需要在新的一年做好准备了。
如果你还把Snapchat仅仅当作“低俗”照片传播的?丝乐园,那就太低估拒绝30亿美元的底气了。它不仅是能让你拍摄照片给好友分享并在几秒钟销毁的利器,也是瞬时社交浪潮的开端, 一个更加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沟通和分享新时代即将到来。
瞬时社交,这个刚被权威机构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为2013年全球10大创新突破之一的新鲜玩意,将改变我们未来网络沟通和社交的方式。要了解什么是瞬时社交,我们可以看看Snapchat。在Facebook、推特以及微博遭遇隐私问题和粘度下降的同时,Snapchat用一种更自由更自在的方式重新定义社交网络。Snapchat允许用户自拍上传,并设定好友和其他用户浏览该照片的时间,最长10秒钟,然后就永久消失,如果有人截屏,应用就会通知自拍者。Snapchat联合创始人Evan Spiegel认为这个应用不仅让用户呈现一个更加自然自在的自我,同时也让社交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
瞬时社交不仅可以让品牌用更个性化的方式展示产品并且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还能让品牌了解更加真实的消费需求和行为并制定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方案。这也为一直苦苦寻觅如何与消费者进行个性化沟通的品牌创造了机会,包括Taco Bell, Acura, MTV 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在尝试Snapchat营销中取得成功。2014将有更多品牌试水瞬时社交,创意众包网站Tongal.com的Snaptchat品牌营销专栏有各类靠谱不靠谱的案例和点子。
SoLoMo向SoLoMoVi的进化
当2011年Steve Rubel等美国社交媒体营销的大牛们在构想社交媒体生态模型时,把社交网络(Social)、本地(Local)、移动互联网(Mobile)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得到了SoLoMo这个词。现在Instagram和Vine的出现和成熟为这个模型加上了动态社交(Visual)这个词,组成了SoLoMoVi。社交媒体生态的拼图基本完成了。
Visual不是指视频内容(Visual Content),而是动态社交(Visual Social Media)。虽然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早就存在,但是不能很好地在移动端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中国,优酷土豆在内的视频网站已经基本脱离了社交媒体的圈子,用户的原创内容走投无路,在广告中间插播电影和美剧的中国式YouTube诞生。而微电影,最多就是品牌自娱自乐的钱多人傻游戏。
而Vine用一种新的动态社交语言开启了网络社交语言的新时代。这款Twitter于2013年推出的视频应用,让用户轻松拍摄和制作长度低于6秒钟的视频,分享到自己的账户。从一开始,Vine就带有Social和Mobile的基因,视频的拍摄、制作以及视频的分享、评论和转发都在手机或者pad上完成。6秒钟的视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频制作、观看和分享的便利,更是对网络沟通语言的变革——文字让位于图片和短视频。
对于品牌而言,动态社交语言是一个营销和互动的创新。从GE公司的6分钟科学试验到在线零售品牌ASOS的开箱体验大赛再到Lowe的6秒钟家庭装修指南,Vine可以让品牌批量制作动态语言内容,展示产品特性、创新理念和企业文化。
Vine的中国山寨版微视已经开始登上手机应用下载排行榜的前五。背靠腾讯的微视,定位是基于开放关系链的8秒短视频分享社区,用户通过QQ号、腾讯微博以及腾讯邮箱账号登录,可以将拍摄的短视频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微博。
社交网络向分享网络演进
社交疲劳综合症正在显现。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很少发布新的微博,微信和朋友圈依然有新鲜感,但是已经越来越令人厌倦。我们的烦恼是信息越来越多,内容却越来越没营养,这是用户开始逃离主流社交圈的重要原因。这是微信始终担心的事情,所以把公众账号塞进了订阅号垃圾桶。
nlc202309041750
门户网站和BBS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Facebook和Twitter满足了人们即时交换信息的需求,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互联网在满足我们信息获取和社交的需求之外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东西,让信息更有用,让分享创造实际价值。这就是Airbnb和Nextdoor出现的原因,这也是推动社交网络向价值网络演进或者产生分享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的动力。
提出Collaborative Economy 概念的Jeremiah Owyang把社交分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和观点的分享,我们把这个叫做社交媒体。第二个阶段是对现实和事物的分享,他把这个称为价值社交分享。与之相应的是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比汽车、房子以及其他商品的拥有权和购买体验,他们更看重这些物品的使用权和使用体验。
这一趋势推动着蛰伏了5年的公寓分享网络Airbnb在2013年爆发。2013年,超过600万人通过Airbnb找到了住处,其中有200万是美国人。旅客和业主散布在世界175个国家,仅这一年新增的房源就多达25万处,如今Airbnb上可供选择的房源共有55万处,遍布世界。Airbnb不仅打造了一种新的旅行住宿模式,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分享和价值交换体验。Google和亚马逊培育的邻里互助网络Nextdoor更具有分享网络的特质。Nextdoor能够让同一社区的用户发布社区信息,出租或者交换闲置的物品甚至你的时间。同时,Nextdoor更重视社区分享的私密和安全,使用加密的网站并且屏蔽搜索爬虫。
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说,虽然这一趋势短时间可能让购买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让品牌和产品的增值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手汽车分享网络RelayRide推出租车业务,利用OnStar技术,找到停在办公楼车库和路边暂时闲置的汽车租给需要代步的人。宜家正在和几家分享互助网络讨论合作事宜,让用户交换闲置的家具和物品。
游戏化(Gamification)浪潮的到来
《游戏化营销》的作者Gabe Zichermann把游戏化定义为用游戏的思维和机制让消费者和其他受众按照设定的行为参与互动的方式。游戏化不是一个新鲜东西。虚拟徽章、排行榜、用户奖励计划、员工内部竞赛甚至微博的转发抽奖和微信的求赞赢奖品,都是游戏化的体验。 游戏目标、游戏规则、反馈机制和志愿参与是构成游戏化的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是让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刺激更有成就感的催化剂。
但是智能手机普及和4G网络的到来为游戏化创造了更大的机会。游戏化与移动互联网的紧密融合,让个人的体验的社交分享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手机端的互动游戏不仅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品牌互动,更重要的是手机端的定位服务让即时奖励和即时购买成为可能。事实上,游戏化是四种趋势的发展和融合的结果:社交媒体的爆炸性增长、移动互联网的革命、大数据的兴起以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萌芽。宜家的增强现实图录册、潮牌植村秀的虚拟试衣以及Nike的Fuelband手环都是开启游戏化浪潮的先行者。
Gartner预测全球2000家最大的公司将有70%在2014年采用游戏化手机应用。另一家调研机构M2更乐观地估计到2016年游戏化市场的体量将达到28亿美元。在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去年80%的互动游戏App表现都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设计太烂。
Youtiliy: 内容营销和互动的新时代
最后一个趋势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营销理念的变革。这个变革要我们回答社交媒体营销的本源:营销的目的何在?广告人和公关专家背景会告诉你,公关和营销的目的和知名度、美誉度相关,以提升品牌和促进销售为目的。这一理念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影响新媒体营销的主流。但是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不仅能更准确更快速地分辨出哪些是广告和宣传,哪些是枪文和水稿,他们更会用手指投票,屏蔽一切认为是广告和宣传的内容。这就是内容营销在微博上失败在微信上奄奄一息的根本原因。
Youtiliy或者称为友立营销是对这一理念的根本颠覆。Youtiliy理念认为企业和品牌在社交媒体上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宣传品牌和推广产品,而是要时时刻刻帮助消费者。这并不排斥品牌和产品相关的信息,但前提是这些信息能真的可以帮助消费者。户外运动品牌Columbia的手机应用What Knot to Do in the Greater Outdoors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这个应用并非Columbia的产品介绍平台,而是教会你在不同情况绳索打结的不同方法。Columbia自己并不生产绳索,但是它知道购买Columbia户外用品的消费者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很有可能需要绳索打结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Youtiliy不是趋势,而是必需。在构建品牌社交媒体生态的过程中,Youtiliy是最终目的也是内容营销和互动的资本内核。
作者栗建是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新媒体策略顾问
数字化新媒体 篇12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体而言,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综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基于计算机、通信、数字广播等媒介新技术构成的体系下,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运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户外电子广告屏等终端, 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介[1], 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逐渐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媒体形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 新媒体在科普宣传中的地位愈加凸显, 已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文针对新媒体在数字信息时代科普宣传中的实际需求, 对新媒体在信息化时代中的科普宣传作用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为实施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在数字信息时代使科普宣传工作更加有效、广泛的开展, 达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1 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1.1 传统媒体传播途径窄, 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以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为代表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科普宣传办法, 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目前的科学知识传播现状也不容乐观, 依靠传统科技期刊进行科普宣传的方法, 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科普宣传的需求。目前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 信息量不大, 科普报纸萎缩, 报纸的科普版面压缩[2]。传统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扩大, 互联网以其快捷丰富的信息、超越时空的联系, 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新兴科普传播呈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特征。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 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科普观念和科普方法[3]。通过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1.2 新媒体传播满足现代科普传播需求, 顺应时代发展
在现代信息社会, 新媒体充当着信息收集、加工与传播的重要作用, 为受众带来了多种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是媒介发生作用的最普遍、最广泛、最具规模效应的形式。
传播状态的改变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传播方式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当传播者向个体受众交流信息时, 不再受时间、地点、受众数量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群体受众同时交流时, 可以针对群体受众中的每一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面对大众进行传播。新媒体形式与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的结合, 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以爆炸式的发展, 迅速在传媒领域占领了大半江山。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反过来又可以服务于科学普及。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 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科普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新媒体对于科技期刊资源数字化出版, 提供了广泛的传播空间。在新媒体时代, 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 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 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更广泛、更有效的进行科普宣传, 取得更大的效果。
2 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在新的形势下, 为了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抓住新媒体兴起的新机遇,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根据科技期刊自身优势, 结合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宣传终端, 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 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在我们的构想中, 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出版主要注重3个方向, 分别是视听类数字媒体出版、互联网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
2.1 视听类数字媒体是新媒体科普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比于经济、时政等信息的即时性、紧迫性, 娱乐、运动等信息的趣味性、休闲性, 科技信息比较单调沉闷, 特别是由于传统的纸质宣传媒体受时效性所限且局限于文字、插图等表现形式, 缺乏趣味, 无法吸引大众的兴趣, 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 视听类数字媒体电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公交移动电视、社区科普屏媒、楼宇电视随处可见。在这些视听类媒体平台上, 所有形式的视听类节目都可以成为科普传播手段。
现在视听类数字媒体电视中科普类资源极其稀缺, 现有资源基本是生活小窍门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 涉及较深科学知识的科普节目中关于科学理论性的问题, 往往受时间限制, 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撑, 不能对科普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科技期刊恰好可以补上这方面的短板。科技期刊已拥有长久以来大量有权威性的科普知识积累, 科技期刊的每一位作者, 可以说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科研故事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创作, 开发视听类数字媒体出版物, 既可以在相关电视台、网络视频网站投放播出, 也可以压制成光碟在科普宣传活动上发放, 收到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2.2 互联网数字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受制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周期较长, 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式传递的特点, 每每发生突发事件, 科技类媒体刊发的相关科普文章, 总给人迟来一步的感觉。而“互联网+”时代, 新媒体的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并且可以实现双向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已经能够实现互动, 在新闻发布的同时让用户参与到其中, 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出版后, 任何一个科普相关话题, 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这种网络的形式, 发布和传播相关科普信息。新媒体所独有的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富媒体等视听形式于一体的表现形式, 可以使大量的受众参与其中, 关注并发布、传播科普知识。
现代社会的意外灾害和事故频频发生, 这其中既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又有矿难、火灾, 交通事故等社会灾难, 还有食品安全、动植物防疫等安全问题。互联网媒体如果运用得当, 可以及时传递正确信息、消除部分群众的恐慌心理。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 各大网站就迅速的制作出相关专题, 在网页显著部位刊登抗震救灾捐助方式、方法, 同时结合地震科普知识跟踪报道此次重大自然灾害。
2011年日本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事件后, 各大网站纷纷开辟专题, 科普核辐射当面的知识外, 还组织人员、稿件, 利用各种新兴媒体,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核辐射的谣言, 发布权威的科普知识, 进行辟谣, 起到了很好的防谣、辟谣的作用。
在玛雅预言中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那一天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 表示一个轮回结束, 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宣扬所谓的“世界末日说”, 针对这一反常社会现象, 各大网站进行了多种数字新媒体形式科学解读, 刊载专家的“辟谣”解读, 宣传正能量, 抵制谣言,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
科技期刊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载体, 积极反应, 发挥自己的优势, 组织人员, 请权威专家指导、专业作者撰写文案, 开发出版一系列数字科普资源包, 放到网上供网民下载, 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2.3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在新媒体是科技期刊转型的重要方向
科技期刊要向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向转型。移动互联网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媒体, 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主力。微信作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经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 微信用户已超越7亿人, 已基本覆盖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目前, 微信活跃用户数超5.49亿, 其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 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4]。微信是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一款社交软件, 它正在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微信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科技期刊应该把握这一历史潮流, 顺势而上, 大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 特别是微信这一公众平台, 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 开发、出版一批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出版产品。借助微信这一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的探索工作。
3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数字信息时代中新媒体在的科普宣传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具体到实际工作中, 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结合数字媒体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科技期刊自身优势, 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技期刊向数字化出版顺利转型, 科技期刊在信息化时代的科普宣传中必将继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完成数字化出版转型后,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 以新媒体形式, 有效的覆盖受众人群, 广泛传播科普信息, 实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环境监测和舆论监督, 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普及文化教育, 传播科学知识, 传承历史精髓, 倡导社会文明;休闲娱乐, 提供精神粮食。
参考文献
[1]魏丽锦.新媒体——一个相对的概念[J].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5) :25.
[2]新华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仅为2%[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4-08/01/content_1688943.htm.
[3]吴昱锦.浅谈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科普工作[EB/OL].重庆科协网, [2012-7-20].http://www.cqast.cn/htm/kxbbs/2012/0720/14136.html.
【数字化新媒体】推荐阅读:
数字新媒体产业09-09
做大数字新媒体——华龙网调研材料09-11
媒体数字化09-22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环境07-16
数字媒体设计05-09
数字媒体创意06-16
数字媒体资产06-18
数字媒体环境07-26
数字媒体专业07-26
现代数字媒体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