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资产(精选10篇)
数字媒体资产 篇1
随着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各媒体在内容资源领域内竞争的加剧,媒体资产的价值逐步得到人们的发掘和重视。以拥有全国最先进媒资管理系统的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的建立为标致,我国的媒体资产管理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纪元。然而,我国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及其中的编目子系统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还处在逐步完善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编目是媒体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1 媒体资产的价值
电视媒体资产,即以视音频内容为主体,具有使用价值、商业价值、知识产权价值或标志价值的数字文件化的内容和元数据。媒体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媒体资产的商业价值体现在以视音频资料为主体的媒体资产的再利用和对节目制播的支持作用。由于音像资料馆内储存的成品节目和原始拍摄素材,拍摄费用高,且具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因此利用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大幅降低新节目的制作成本。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重复项目的前期拍摄,节省制作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节目资源整合出新的节目形式。电视媒体资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媒体资产具有的知识产权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储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量音像资料,这些音像资料的内容反映了国内外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见证了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视音频形式的“历史文献”。
随着媒体资产价值逐步地被挖掘和认识,如何管理、利用和保护媒体资产成为了重要的课题,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随之应运而生。
1.2 媒体资产管理与编目
媒体资产管理MAM (Media Asset Management,以下简称媒资管理),其本质是对媒体资产内容进行数字化加工储存和网络化传输应用。媒资管理系统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表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发布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媒资管理的概念是由IBM公司首先提出和实践,并于2000年后引入国内的。2003年,拥有全国最先进媒资管理系统的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媒体资产管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网络化传输设备,进行每年10~15万小时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和编目工作。
在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中,数字化的储存管理是媒资管理的基础。由于传统的磁带库储存方式无法满足对媒体资产有效保护、重复利用、高效检索、数据交换共享和后期编辑制作的需求。进行数字化的变革使以上需求能够得以满足,也使对音像资料的数字化编目成为可能。而作为媒资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编目系统在媒资管理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编目通常是应用在图书和文献管理领域。而新出现的音像资料编目工作相比于传统的图书编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音像资料编目是对音像资料数字化后的节目、素材数据进行的内容描述及信息形式特征分类、标引和著录,然后再将这些描述信息的元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组织起来,支持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资料内容的储存、迁移、检索、应用,这个元数据信息的建立过程就是音像资料编目。其工作内容就是将每个上载的音像资料按照节目、片段、场景、镜头四层进行切分,然后通过题名、主题、分类名、内容描述、责任者等著录项,揭示节目的属性和特征,以便于音像资料的储存、查找和利用等。
1.3 编目是媒体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媒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创建内容,因为媒体资产内容的库存量可以说是包括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在内各级音像资料馆的生命和动力。而内容的创建过程包括两部分,一是数字化的采集,二是元数据的生成。而以生成元数据为主要业务的编目工作更是媒资管理的重中之重。编目工作是建立音像资料检索系统的基础,未经过编目的音像资料只能称作媒体资源而不是媒体资产。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资源只有在其经济价值得到体现或可带来预期回报时才能转变为资产。媒体资产的经济价值只有通过再利用、租售、交换和共享等方式才得以体现。音像资料检索系统正是媒体资源和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而作为建立检索系统重要环节的编目工作的质量则直接影响到媒体资源再利用的机会与程度,也就影响了媒体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换言之,如果用户无法精确检索到想要的节目或素材资源,那么即使拥有再庞大的媒体资源库存,其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无法得到实现。编目工作的作用其实就是打开媒体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窗口,保证用户对音像资料的检索质量与精度,以确保媒体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与实现。因此就这一点而言,编目工作在媒体资产管理中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2 编目工作的灵魂在于规范与创新
自从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建立以来,作为媒体资产管理中重要环节的编目系统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与发展。但音像资料编目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行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1 统一规范是保证编目效率与质量的前提
若要实现有效的媒体资产管理,编目规则的规范和统一是前提条件。编目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法则进行,才能保证音像资料数据的合理保存并满足检索系统的需要。目前编目工作主要依据《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一部分:电视资料》《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电视节目编目细则》等文件制定的规范。这些规范保证了编目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既让编目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效率,也使对编目工作的完成质量有了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然而目前的编目工作的相关规范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应加强编目规范的改进与完善。除此之外,编目规范在编目人员中的普及和认知程度还显不足。而编目规范调整后,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效率又不是很高。同一节目,不同做法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应保证编目规范的落实与实施,加强编目人员对编目规范的学习,使编目工作真正达到编目规范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与统一。
2.2 与时俱进、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编目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
然而任何规范都不能涵盖一切,任何行业与工作都有其自身的灵活性,不可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编目工作如何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是值得每个编目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编目工作是媒体行业的一部分,音像资料编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电视媒体发展的支持作用。当今,在以“内容为王”为主要趋势的电视媒体竞争领域中,编目工作也应随着电视媒体发展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例如在素材的编目工作中,场景、镜头的切分与取舍原则应与电视节目、影视剧等内容创作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此外在元数据的创建和著录上,编目工作者应适当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知识,在编目规范的框架下,尽可能地实现元数据对各条音像资料特点描述的差异化和元数据创建的全面化、深入化。例如,在内容描述的著录上应尽可能详细地交代视频内容中的信息。而在关键词的提取上应做到准确与全面,并尝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力求提高用户对各项媒体资料的检索精度。
总而言之,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个编目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精神,才能使编目工作最大化地、可持续性地发挥对电视媒体的支持作用。
2.3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服务是编目工作的根本宗旨
媒体资产管理中的编目工作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根本宗旨就是“以人为本”。用户通过音像资料检索系统查询想要的视音频资料,从而进行租借、使用等。因此,音像资料检索系统的服务效率直接影响到媒体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检索系统和检索服务是媒体资产管理及其编目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而作为创建媒体资源元数据的编目工作者,在进行音像资料的著录时,考虑到用户的语言、文字和查询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详细、清晰地对节目、素材内容进行描述,从而增加用户使用检索系统时的便捷性。比如在编目工作中,肖像帧项的增加,使得用户不必点开视频,就可以方便、直观地看到视频画面的大体内容,正是体现了检索系统的人性化趋势。在当今社会提倡“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大趋势下,媒体资产管理及其编目工作则更应该把建立更加人性化的音像资料检索系统,优化用户体验作为自身的工作宗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做好编目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3.1 编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新兴行业
音像资料编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编目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媒体行业知识和其它诸多基本素质。而该工作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国内发展时间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在人员方面,虽然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编目工作的实施是采用编目业务外包的形式,但仍然缺少有经验的音像资料编目的专业人员。就大学教育而言,很多大学都已开设图书管理专业,然而媒体资产管理专业及相关的音像资料编目专业却鲜有大学开办。目前在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内,各外包公司的编目人员均出自各个不同的大学专业,且多为毕业不久,其中很多专业与媒体行业毫不相干。因此出现了编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媒体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片面、知识量少以及人员流动大等现象。这些现状都直接影响了编目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立稳定、专业、高素质的编目队伍是保证编目工作质量的前提,也是编目工作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3.2 编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适应数字化媒体资产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编目人员应该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
一要有基本的政治素养。
媒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一般为国家及各省市电视台的音像资料馆,通常具有事业单位性质。作为在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工作的编目人员,熟悉国家的政治导向,拥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及人事关系。而对业务来说,遇到涉及敏感政治人物和事件的音像资料或珍贵的政治历史资料时,也就能够做到处理得当、不失分寸。
二要有媒体的专业知识和媒体人素养。
媒体资产管理是媒体行业中的一部分。作为媒体资产管理中的编目工作者,也应当具备专业的媒体行业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作为编目人员,更需要具备的则是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音像资料编目工作中的一个微小差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影响音像资料检索系统的使用质量,也会影响音像资料馆在行业内的整体形象。因此,每一个编目人员的媒体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实现无差错、高质量编目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三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编目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到节目、素材的切分、著录等多项工作任务。而不同的节目又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创作逻辑。对编目人员来说,只有具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和有条理的做事习惯,才能应对大量不同种类的节目、素材,并将编目工作化繁为简。而对编目人员文字表达能力的需要,主要体现在节目各描述项的著录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帮助编目工作者更清晰准确地对节目的内容描述进行著录,使用户便于浏览与查询媒体资料库中的音像资料。
四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
音像资料的编目工作中,编目人员可能遇到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的音像资料。因此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可以减少编目人员因对某领域陌生而花费的查询资料时间,帮助编目人员更快地理解和概括视频内容,用更专业的语言和视角对音像资料进行著录。这样就可以使音像资料检索系统更具专业性,并适应各专业领域用户的检索需要。
3.3 全方位加强编目队伍建设与管理
建立高素质的编目队伍,全方位加强编目队伍建设与管理是达到该目的的重要措施。从社会层面来讲,社会及相关教育机构应对媒体资产管理领域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关大学应设立媒体资产管理与编目的相关专业。从业务角度来说,编目公司应加强对编目人员业务工作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定期组织高质量的业务培训。管理者还应强调和培养员工的客户意识,让编目人员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加强用人审核和人员管理,采用先进的绩效制度和激励机制等措施都是在管理制度层面上的重要保障。在用人审核和人员管理上,应实现公平、严格、透明和统一。在激励机制上应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而在绩效制度的设计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评判编目工作的质量,而不应仅限于编目完成数量、无差错等基本层面的标准,鼓励编目人员追求更高的职业理想与自我实现。要实现以上这些目标,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和每个编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而作为编目工作者,更应该努力提高自我的知识与理论水平,加强自我管理,以迎接未来电视媒体行业新的挑战。
摘要: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媒体的价值与媒体资产管理行业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编目工作在媒体资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好编目工作的关键在于规范与创新,实现人性化服务。而归根结底要加强编目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编目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音像资料编目,检索服务,人才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屹平,赵彦华.媒体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2]林楣.电视台音像资料的编目及发展研究[J].东南传播,2008,(11):163-164.
[3]张璐.海外媒资管理系统概览[J].市场观察·媒介,2006,(3):36-39.
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研究 篇2
摘要:采用资产管理视角研究数字科研档案管理,通过典型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英国数据资产框架DAF(data asset framework, DAF)的最佳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主要借鉴及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科研档案科研档案管理资产管理
一、引言
ISO/IEC 27000:2012中对资产的定义是:对组织机构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包括信息、软件、硬件、服务、人员及其技能知识和无形的名声等。[1]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形式。它是组织机构的重要经济资源,具有明显的资产属性。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资产管理视角研究数字科研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便于发现数字档案价值的动态变化规律,适应性地保存有价值的科研档案,防止资产的流失,为数字科研档案的流向和归属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资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将有价值的数字科研档案捕获登记,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进行全程化管理和审计跟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效率,还可以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升值、保值和增值,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在国外,数字科研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中,其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国外采用大文件概念,科研文件的概念包括科研档案,科研档案仅是其中需要永久保存部分[2]。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开始重视对科研文件的管理。有的从科研文件管理法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出台的标准规范比较少,科研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为空白的结论,揭示出我国科研档案管理不佳的现状[3]。面对国家层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的现状,也有学者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了我国科研档案管理模型,并提出综合集成管理的解决方案[4],但研究中仍缺少专门针对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建议。
二、英国数据资产管理框架案例分析
选择英国数据资产框架(data asset framework, DAF)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的理由是,它不仅提出了数据资产管理的整套方法论体系,还开发了具体的管理工具,应用广泛,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数字档案资产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数据资产框架的核心是数据审计框架,数据审计框架是DAFD(Data Audit Framework Development)项目的研究成果。DAFD项目(2008.4.1-2008.9.30)是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 tems Committee)仓储项目(Repositories Pro? gramme)的子项目,由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HATII(The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 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主持,在DCC(Digital Cu? ration Center)协助下开展[5]。数据审计对数据资产进行审查,审计结果保存在管理工具的一个组件寄存器中,寄存器中存储数据资产清单,登陆寄存器就可以利用数据资产。
(一)数据资产框架研究方法及工具
英国数据资产框架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部门的领导及研究者,其客体是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科研档案。它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工具是资产审计软件[6]。问卷调查是通过机构相关人员了解数据资产基本情况的有效方式,而访谈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信息,二是科研及科研数据具体信息,如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所有权、数据重要程度、数据保管期限、是否经常更新、备份、是否有数据专门保管人以及是否制定正式数据资产管理计划等。访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研究中会产生哪些数字化资料?这些资料如何产生并保管?在管理过程中曾遇到哪些问题?所在单位的电子文件管理现状与需求如何?数字化资源管理及服务有哪些要求?
开发的数据资产审计软件主要包含两个元素:一个是关于数据资产政策及管理实践的问卷调查;另一个是数据资产登记簿,每条数据资产记录都包括内容、技术及获取三方面信息[7]。
(二)数据审计框架具体实施流程
数据审计框架是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机构及其数据的自审计方法。ISO/IEC 27034-1:2011中对审计的定义是:获取证据并客观地评估以确定其测量指标达到要求的符合程度的系统的、证明性过程[8]。本文中数据审计正是对数据资产的一种客观评估的过程,也是数据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它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流程如表1所示。
(三)数据审计框架审计指标及指标间关系
数据审计框架的审计指标主要体现在表1中提到的三张表:Form1,Form2,Form3。这里的指标名称主要基于ISO15836都柏林核心元素集以及机构的具体实际[9]。
Form1是在机构同意审计后,对其审计部门进行前期调研后形成的简要信息表,其内容主要由审计人填写。Form1主要涉及三个类别信息: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数据管理基本情况和审计活动基本情况,其中“数据管理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审计单位宏观层面的数据管理,包括法律依据、管理责任人及管理预算,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问责制度及投入成本信息。
Form2主要是针对数据资产而制定,在初步了解审计单位所有文档后开始填写,并根据访谈和问卷答案完成,其主要目的是罗列审计单位数据资产并将其分类,主要记录资产的基本内容,管理人员及资产地址,从而便于迅速定位,了解档案资产内容。此外资产分类依据主要有三点:利用率越高,更新频率越高,对外提供服务能力越高的数据资产价值越大。利用率高表示其对机构现有研究很有作用,更新频率高表示数据资产在不断完善,对外提供服务能力高表示数据资产影响力很大。在Form2中十分重要的数据资产,还需通过访谈其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了解其管理状况,并根据访谈答案完成Form3。endprint
Form3中的指标主要涉及六大类问题: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即数据资产是什么,为什么要管,由谁管,在哪儿管,管到什么时候和怎么管。回答数据资产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获取数据资产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数据类型、摘要、拥有者等;回答数据资产为什么要管的问题:主要是获取数据资产的原始背景信息,如来源,利用频率和产生原因等;回答数据资产由谁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所有权信息,如创建者,管理者,用户权限信息等。获得这些信息有重要作用:数据资产形成者、主题、生成日期及使用权限,这些是重复利用数据资产的关键信息;数据资产原始目的、来源及使用频率是背景内容信息,有助于帮助机构确认资产价值,比如数据使用和更新频率越高,价值越大;数据来源在某些领域可能十分关键,如考古学和表演艺术这类无法再生的事物,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回答数据资产在哪儿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存储地址;回答数据资产管到什么时候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保管期限和备份归档等保管信息,这两类信息有助于明确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回答数据资产怎么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技术信息,如文件类型,数据资产管理软硬件平台要求及其管理成本,数据类型和格式将揭示保管的复杂性,管理成本有助于揭示其管理现状。它们是数据资产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元素,互相配合以完整地审计单位的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数据审计框架完成后,JISC又资助了四个试点项目对上述审计框架进行测试和宣传,各机构在审计完成后分别以测试报告的方式提交了反馈信息[10]。项目组随后根据测试结果开发了数据审计软件。数据审计框架于2008年10月1日在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这在数据管理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主要是考虑如何把这个工具嵌入到机构现有科研工作流程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培训中。该数据审计框架的应用对象为办公室人员、档案人员、图书管理员、计算机人员和科研人员,应用最多的领域为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
三、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对我国的主要借鉴
(一)主要借鉴
1.数据资产框架构建了一整套数字资产审计制度,可以防止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流失。审计框架规定了审计的必须条款,这些条款明确了审计的内容,并使其制度化。它有助于鉴定机构科研档案的重要程度,定位机构所有数据资产,统计机构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总量,同时数据资产的创建人及管理人员信息都进入审计软件,便于明确档案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防止档案资产的流失。
2.数据资产框架建立了数字科研档案风险管理的机制。机构内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主要风险在于管理和利用。该项目组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方法调查机构人员,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信息,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找出机构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机构人员的利用不善会导致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泄露,侵犯相关责任人的知识产权,而数据资产框架的全程审计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掌握信息。数据审计框架能够提供数据资产信息,可能影响数据资产管理和利用的信息,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这些风险之间的联系。由此,机构可以制定有效政策来预防并控制这些风险。
3.数据资产框架提供了数字科研档案高效管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并应用审计软件可以促进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数据审计软件工具是一个存储数据资产并提供共享的平台。数据审计可以了解数据的价值并鉴定其利用状态,从而起到使数据升值的功能,促进其利用。这样,研究者们对他人的成果有所了解,有助于合作研究。与此同时审计软件(寄存器)还对数据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有利于数据的长期获取,并有助于研究者们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数据的有效获取及长期利用,有利于提升研究单位的研究地位。
(二)关于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
借鉴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实践,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数字科研档案建立审计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高效管理。笔者据此提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方案如图1所示:
首先,成立一个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成员至少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档案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这个资产管理联盟可以是组织内部常设机构或临时新组织,也可以是由外部专业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
其次,选取特定的研究机构,比如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来了解其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构建一个类似于数据审计框架的数字科研档案审计模型,主要包括两项预期成果,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资产清单,另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管理报告。
再次,选取三到四个科研机构,对审计模型进行试点实验。根据被审计单位试验的结果,审计组织内技术人员开发并改进科研档案审计软件,审计软件主要包括两个组件,一个是审计问卷,另一个是寄存器,寄存器主要用来存储数字科研档案资产审计信息,以提供数字科研档案共享和利用的功能。
最后,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将功能成熟的审计软件投入推广应用,并根据科研机构应用反馈,不断改进,从而实现科研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项目(项目批准号:10XNI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 ISO/IEC 27000:2012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endprint
[2]安小米.国外科研文件和档案管理研究[J].北京档案,2007(5):40-41.
[3]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4]安小米.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式分析与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 97-102.
[5] DAFD final report[R]. (2009-1-15)[2013-10-11]. http://www.data-audit.eu/docs/DAFDfinalreport.pdf.
[6] DAF Implementation Guide, (2009- 10) [2013-10-11]
http://www.data-audit.eu/docs/DAF_Implementa? tion_Guide.pdf.
[7] Online tool [DB/OL]. [2013- 10- 11]. http:// www.data-audit.eu/tool.
systems—Overview and vocabulary[S].]https://www. iso.org/obp/ui/#iso:std:iso-iec:27000:ed-2:v1:en:term:2.4.
[8] ISO/IEC 27034- 1: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 gy—Security techniques—Application security—Part 1: Overview and concepts[S]. https://www.iso.org/obp/ui/#iso:std:iso-iec:27034:-1:ed-1:v1:en:term:3.11.
[9] Jones, S., Ross, S., and Ruusalepp, R., Data Audit Framework Methodology, draft for discussion, version 1.8,(2009-5-16)[2013-10-11]. http://www.data-audit.eu/ DAF_Methodology.pdf.
[10] DAF lessons learned, 2008.[2013-10-11]. http:// www.data-audit.eu/docs/DAF_lessons_learned.pdf.
试谈数字资产管理技术 篇3
1 数字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印刷媒体、 出版媒体、 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娱乐公司等媒体之间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如今的各大媒体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 除了通过传统模式以外, 越来越多的信息会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 数字信息不同于金融软件和产品, 它们是真正可以进行电子处理和传送的商品。 随着网络信息量的逐渐增大,企业也慢慢发现这些数字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制作时间, 而且可以反复利用, 节约成本,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 这时,数字资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对数字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看, 和传统的内容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传统领域中, 内容管理通常集中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 主要针对文档、 图书、 档案纸质载体以及版面、 磁带、 胶片等物理载体进行保存, 管理上通常依靠专门的管理员。 随着需要管理的内容数量快速增加, 以及数字化程度的提升, 对内容的管理和利用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管理好现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 不同类型的数据量也在增加, 输出渠道也越来越丰富, 内容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所以,对内容管理已成为相关行业的核心工作。 为了适应这些需求,相关行业需要建立合适的内容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类型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 数字资产管理也是从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发展而来的。
如今, 在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些相关行业上, 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已经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 在软硬件资源和框架上也制订了一些标准。 如Interwoven为国内用户推出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北大方正发布的报业的数字资产解决方案等。 企业也更加地关注如何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更好地节省成本, 提升管理水平, 改善业务流程, 提高经济效益。 数字资产管理的相关技术虽然已经日渐成熟, 但仍旧缺少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标准。 因此, 国内外很多业内组织也在深入研究探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模型和方法, 并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以对企业的数字资产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应用, 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
2 数字资产管理的意义
数字资产主要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字、图形、 图像、 视频等组成页面的基本元素和最终生成的版面文件。 此外, 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逐步推广,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也成为了企业内数字资产的一部分。 如何使用好这些数据, 使现有的数据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现有数字资产的增值, 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今的企业中, 历史的以及新增的浩繁资料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存储、 管理和使用, 需要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实现对管理观念、 管理方法上质的变革, 从而大幅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融合数据录入、 制作、 发布等多个子业务系统, 并创设多种增值服务, 科学有效地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和组织, 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数据发布、 交换与交易, 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企业转向数字化资产管理以及新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是大势所趋。
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 不仅可以从众多的数据中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 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 拓展新的业务; 而且可以通过使用该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帮助企业构建协同化的工作机制,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 有了数字资产管理技术, 企业生产的出版物、 文档将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之前的工作模式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将帮助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 建立相关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 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想把数字资产管理好, 需要构建合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是为数字资产提供管理、 利用以及增值的方法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使得数字资产的保存、 管理和运用变得更为便捷。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软件管理部分, 也是整个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存储技术, 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解决方式多样且越来越先进。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步骤一般包括:
(1) 收集数据: 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下, 进行数字资产的录入工作, 也可对模拟资产做相应的数字化处理。
(2) 内容处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 使其成为能够存储和运用的数字资产, 也可对现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加工再利用。
(3) 存储并管理数据: 存储、 管理以及查询数据信息,是系统的主要工作。
(4) 发布数据: 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媒体的数据发布以及信息传递。
(5) 增值服务: 提供数字资产增值开发的方法。
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为: 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传送至内容管理模块, 其中包含数据存储、 编目、 检索、 传输, 进入数据整合模块, 形成符合不同发布要求的数字文件, 经由数据分发模块进行多种媒体形式的分发,
根据上述思想,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备了数据采集、 内容加工、 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发4 项功能。 实现了从数据的导入、 信息的保存、 数据结果的查询到内容的加工完善, 再到出版发布等整个流程。
如今, 国内外有很多知名公司从事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 如IBM、 TS、 高术、 北大方正等。 此外, 国内外也有许多知名企业, 如HP、 Interwoven都有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以适应相关行业的需求, 应用广泛。
4 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主要是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录入、 管理、 应用、 增值等问题, 在管理过程中, 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集中保存, 并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管理。 最终目标是完成资产的优化管理以及增值, 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在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中,主要涉及到元数据技术、 分布式存储技术、 编码索引技术等。
(1) 元数据技术: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 目前, 普遍都使用XML语言表示元数据, XML文档的结构通过XML Schema来标识。 XML文档表示的元数据; 而XML Schema描述的是元数据的结构。
元数据能对每项数字资产进行正确的描述,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过提取元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管理、 查询和检索等服务。 企业的生产运营中, 各种数字资产都具有能反应自身特点的元数据。 用户可以对数字资产的各类元数据执行模糊查询、 精确查询、 以及定位等操作。
(2) 分布式存储技术: 分布式存储系统通常是以数据对象作为基本存储单元, 这些数据对象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数据。 结构化、 规则的数据直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 而非结构化的不规则数据使用XML技术进行封装。 然后用LOB(Large Object) 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的内部, 也可将其存放在数据库外部, 但需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 由本地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信息。 图1 给出了分布式存储系统结构。
5 结语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 而且还能够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运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 可以使企业生产的各类出版物、 文档更好地发挥价值。 就目前来看, 企业数字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需要引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一部分企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 数字资产种类不多, 且更新缓慢, 而数字资产管理这种软件平台成本较高, 盲目地引进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 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 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所以,相关企业可以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达到巩固传统业务、 扩展新业务, 使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摘要:如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的数字文档(包括各类数字图书、图形图像、视频等),这些数字文档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多样,这些各式各样的数字文档形成了企业的数字资产。使用好这些数字资产,并使现有的数字资产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对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框架,对丰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资产配置让投资赚钱更轻松 篇4
在海外,数字化资产配置自2010年以来迅速崛起,以Wealthfront、Betterment等金融科技公司为先锋,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贝莱德等都已进入。截至2015年年底,美国数字化资产配置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187亿美元。国内新的数字化资产配置服务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帮助投资者在智能时代实现更轻松的投资(图1)。
做符合预期的好投资为什么难?
不知目标
投资为了赚钱,可赚钱为了什么?很多投资者未能理解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与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清晰的目标,投资就很容易跟风,结果导致投资产品选择与实际目标不匹配,这样的投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不知己
不是所有人都知晓自己的风险属性。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很多投资者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结果要承受不恰当的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
不知彼
金融创新,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信息爆炸,市场繁杂,真假难辨。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识别能力有限”严重影响投资效果。多数投资者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对产品进行一一甄别。
不知方法
达成投资目标有多种途径,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虽然很多投资者意识到要通过多元投资分散风险,然而究竟如何配置?这是投资者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不知调整
市场时刻在变化,先前的最优投资决策,在新的情况下不会一直最优,投资需要动态调整。然而,大多数投资者受情绪影响,很难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适当的交易调整决策,贪婪和恐惧往往成为投资失败最重要的根源。
智能系统给你需要的好投资
投资中有这样一句话:“投资界唯一的免费午餐就是资产配置。”什么是资产配置?它来自于马科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即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可以减少个别投资风险。
投资组合有多种,对应不同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但存在一条市场有效前沿线,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个最有效的投资组合,代表相同风险情况下收益最高或者相同收益水平上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人为寻找线上的“点”非常困难,数字化令资产配置改观。有了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帮助投资者找到最有效的“点”。
数字化资产配置俗称智能投顾,也被称为机器人理财,是通过智能系统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
它能进行机器学习,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全面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并自我演进。无论本次投资决定正确与否,都会进入样本,成为智能引擎下次决策的参考,且可自动调整参数,提高模型有效性即未来决策的正确率。同时,智能引擎严格按照模型设定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克服人的情绪和行为偏误等人性弱点,令投资决策更加“理性”。
融合顾问咨询的智能投顾更懂你
优秀的数字化资产配置服务一方面需要强大的智能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专业顾问的辅助引导,以便让投资赚钱更符合我们的生活财富管理目标。“玑智”就属于这类数字化资产配置服务。
在进行投资前,投资者需要用“玑智”的风险测评系统在线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确定自己的风险属性。然后,系统会自动匹配投资者适合保守、稳健、成长和积极四类账户中的哪一个。这样,能解决之前所提到的投资者“风险属性不明”的问题。
同时,“玑智”特别强调由职业理财顾问辅助客户厘清财务目标并提供专业咨询建议。顾问结合投资者的风险等级测试结果及其生活规划,告诉投资者这笔可投资资金最终适合的账户类型,从而降低了投资“与目标不匹配”的可能性。
资产配置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是如何分散却没有标准答案。在正式投资环节,“玑智”有全球化和产品化两个特征。它的资产类型涵盖国内外股市、债市、黄金等10大类资产,实现了一键跨地域、跨市场的全球化多元配置。同时,它在每一个资产下,选择贴近市场的产品(相应投向的公募基金),配合整个产品模型的运转。
从这一角度来看,玑智相当于智能化的FOF,它所选择的10~15只基金组合是从1800只公募基金中挑选出来的。选择的标准不是收益最高的产品,而是模型认为最适合的产品。
市场时刻在变化,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也就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配置后,玑智一方面利用机器对市场进行7×24小时的全天候智能跟踪,由智能算法进行资产再平衡、再匹配;另一方面,其特设的交易优化模块会计算调整的收益与成本(交易产生的手续费、时间成本等),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及调整的时点,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简而言之,玑智运用数字化资产配置有效降低投资的波动性,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帮助投资者大概率实现长期稳定的正向投资收益。
数字媒体资产 篇5
一、3D印刷发展趋势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印前制版技术、印刷技术、光栅制作技术的迅猛发展, 3D印刷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3D印刷理论、设备、软件平台和制作工艺技术的研究、市场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印前图像制作、数据输出、印刷成图工艺和光栅材料等方面均有所突破[3~4]。在立体印刷技术及设备开发商和立体印刷企业的共同培育下, 立体印刷萌发出新的生机, 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5]。3D印刷, 现已在工艺美术、文化用品零售批发、户外广告、摄影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与传统印刷相比, 3D印刷优势明显: (1) 立体感强。3D印刷品, 色彩丰富、如同实物的立体感, 对人眼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附加值高。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印刷市场, 印刷微利化时代已经到来。3D印刷能扩展印刷服务产业链, 是企业增值印刷的重要着力点。 (3) 防伪性强。3D印刷工艺复杂, 所需要的特殊设备投资大、技术含量高, 仿造者对原创产品难以直接通过拍照扫描和一般印刷设备等技术进行复制, 同时消费者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效果, 能实现较好的防伪功能。 (4) 创意性强。3D印刷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够实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 能体现商品设计更加多样的创意, 能实现包装设计的创新。
二、3D印刷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3D印刷中, 将图像在计算机环境下, 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印前制作, 生成立体光栅图像是个复杂过程。光栅3D印前图像处理, 要完成对原稿图像的颜色与阶调层次处理、视差图的生成、多像合成等复杂作业[6]。首先将原稿中的景物按凹凸视觉效果勾画等高线, 然后选定主体中心, 将前后景物进行一定量的位移, 最后形成不同视差角度的图像序列[7]。3D印刷在印前图像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1) 3D图像素材杂乱。随着企业累积的素材数量的越来越多, 设计人员只能凭记忆查找素材, 这样给查找、制作都带来巨大的困难。 (2) 3D印刷图像数据量大。3D印刷图像精度高, 图层多, 对设备性能要求很多, 即使采用高档设备, 数据处理速度也很慢, 而且文件较大, 存储空间不够时, 容易被删除。 (3) 偏差匹配精度要求高。光栅与多视图的位置匹配关系要求非常准确, 但由于光栅线数、图像分辨率、加网线数、网点形状、输出设备分辨率、印刷时纸张 (光栅片) 的变形等因素会造成匹配时出现误差。要通过手工或软件辅助等手段实现这种关系匹配, 十分烦琐。 (4) 设计人员经验水平要求高。目前的工作过程中, 大多数3D印刷企业采用的是一人全程负责式, 不能多人协同工作。从图片的查找、扫描到图片的编辑再到排版、打印等一系列环节全部由一个设计师来完成。这就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设计师不仅要具备高素质设计、策划能力, 还要具备熟练掌握各种编辑、制作类软件的能力。 (5) 沟通协调困难。设计制作人员之间由于对文件格式及使用方法上不能有效地沟通, 而采用了不一致、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
数字资产管理 (DAM) , 是以数字资产文件获取、存储与重复利用为目标的新技术, 主要应用于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印刷包装等行业。如果将数字资产管理 (DAM) 应用到3D印刷企业中, 可以较好应对3D印刷图像制作和处理问题。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DAMS, D1g1ta1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是对数字资产进行组织与管理的系统, 它由数据录入、管理、整合和发布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 完成从多媒体信息的输入、存储管理、检索查询, 到编辑整合、出版物制作等, 再到印刷出版、电子出版、网上发布等一系列工作。
数字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多媒体信息经过数据录入模块加工后, 被纳入到数据管理的范畴, 存储在数据管理模块控制的存储体中;在需要时, 数据管理模块将内容从存储体中提取出来, 经由数据发布模块加工或合成后, 进行多方位的发布。数据录入是指通过数字化和必要的加工过程将文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转换为数字化内容, 如文字录入、图片扫描、视频信息的数字化以及辅助查询的关键帧的提取等。各种多媒体信息经过录入进入到内容管理平台, 在这里, 数字化信息被分类、标引, 并连同其标引信息将被存储到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体 (如磁盘、光盘等) 中。
内容管理是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 可实现对多媒体信息的存储、查询以及系统控制、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 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索引以及存储等;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及其索引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以及修改等;实现多级查询和多次查询功能, 既支持简单的查询, 也支持复杂的条件查询;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管理,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以及日志生成、数据备份等。
数据发布模块通过有效的查询手段提取数字内容, 依据不同的发布媒体进行出版前的整合加工, 生成新的数字内容, 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发布。文字和图像可以用于报纸和书刊印刷, 也可制作成电子书, 刻成光盘, 生成网页等;视频内容可以进入到编辑程序, 进而进行数字播出、网上视频点播等多渠道发布。
3D印刷企业应用数字资产管理 (DAM) 可以解决的问题: (1) 提高生产效率, 方便电子文档的管理, 减少文件查询、调用时间, 加快生产速度;印刷生产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数据的过程, 这个过程使印刷企业所需要管理的数据日积月累, 数据量十分巨大,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工作将会变得十分烦琐。目前大部分的印刷企业采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基本上都是文件直接存储, 这种方式给将来的检索、查询以及数据的再利用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管理、查询, 可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2) 提升印刷质量。3D印刷要求印刷更精细, 生产环节更加多变, 其印刷出来的效果优秀与否牵涉到设计、印前、制版、印刷各个生产环节。数字资产管理可以对以上生产因素进行很好控制。 (3) 数字资产管理, 可以对数字图像图层及操作参数进行集中, 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数字内容服务。 (4) 升级管理, 解决生产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管理问题。 (5) 降低设计人员的操作要求, 由于对数字图像进行了分类, 给类似的图像处理提供了参考参数。另外, 可以将一个活件处理过程, 分解成若干个流水线环节, 可以分布合作方式来处理图像, 避免了所有环节都需要一个设计人员来完成的困难。 (6)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提供了盒型结构图, 可以方便3D印刷盒型设计。
四、总结
总之, 利用数字资产管理 (DAM) , 能改变3D印刷印前设计中存在的印刷企业中印前设计存在“数字素材烦杂、图像处理繁琐、协同操作困难、预视效果较差”的现状, 根据项目前期预研和市场调查, 开发3D印刷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能较大提高3D印刷设计效率, 降低对设计人员经验水平的要求, 能提高3D印刷质量, 优化3D印刷工艺流程, 降低印刷废品率, 扩展3D印刷产业链,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字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印刷企业的印前处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3D印刷企业印前处理的数据量大, 这使得印前数据的科学管理被提上日程。数字资产管理实现了数字资产的科学存储管理、便利的数据再利用、数据发布以及数据增值, 是3D印刷印前数据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词:3D印刷,数字资产,平台构建
参考文献
[1]王璐.立体印刷工艺在包装设计中应用[J].艺术探索, 2010, (1) :149.
[2]王小京.光栅立体印刷的制作原理与未来发展[J].今日印刷, 2006, (7) :37-38.
[3]张昌印.光栅立体印刷工艺详解[J].今日印刷, 2010, (10) :67-69.
[4]史瑞芝, 安敬, 汶建龙, 等.一种适用于柱镜光栅立体印刷图的柱形网点模型[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09, (2) :52-53.
[5]彭爱华, 朱化凤.应用于立体印刷的矩阵式透镜光栅的原理[J].燕山大学学报, 2010, (3) :262-264.
[6]黄敏, 刘浩学.立体印刷制作工艺光栅板参数的选择[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5, (1) :10-13.
海洋档案数字化资产安全风险管理 篇6
海洋档案是从事海洋事业诸项活动的相关记录和重要凭证,不仅囊括了海洋管理、科研数据、海洋调查、资源开发、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而且也是我国海洋事业形成决策、指引工作的基本依据。 随着海洋工作的日益拓展,关于海洋档案的科学利用及有效需求必将日趋增强,而海洋档案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将直接关系海洋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质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洋系统各单位基本上已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工作,海洋档案数字化成果已成为国家海洋事业的重要资产。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海洋档案管理整体工作水平,也对海洋历史档案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但海洋档案数字化在提供高效快速服务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如何保障海洋档案数字化资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特性分析
1.对软硬件系统的依赖性。我们知道,有别于传统档案信息以人工可识别的记录符号直接记录于纸张等载体上,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记录于电子载体上,有时为了安全保密等因素的考虑还往往进行压缩编码、加密等处理,人的肉眼根本无法识读,即是在高倍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记录的痕迹而无法读懂它们的含义。只有在配合了相应的软硬件及解密的情况下,人们才可以从机器的输出系统上窥得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的全貌。同时, 对机器设备的依赖性还表现为另一个含义,即技术的更新、软硬件设备的升级也会导致原有的信息无法识别。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对软硬件的依赖性给今后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存储的高密度性。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无论是以磁盘、 磁带还是光盘进行存储,其存储密度都大大高于过去的各种信息介质。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一方面为我们节约馆藏空间,扩大馆藏容量带来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载体的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为任何一条轻微的划痕都有可能导致数以千计的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遭到破坏。
3.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传统的档案,信息被固化在某一载体上,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实体”,使之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特征。而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则可以以非实体形式进行加工和管理,这种可分离性造成了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的易于更改,而且更改后可不留痕迹;易于复制,而且分不出原件和复制件。同时, 也使得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自由流动,易于传输,读者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在异地调阅或形成文件。信息与载体之间的这种可分离性,给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在保护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实体不受破坏, 信息内容不被更改的同时,还必须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因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在任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被截取、中断、篡改和伪造,如何保障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信息的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的安全风险分析
海洋档案数字化副本存在如下安全风险:首先是海洋档案数字化的系统依赖性安全隐患,因电子载体与硬件、软件及操作平台具备不可隔离的依赖性,致使档案信息在耐久存取或可读层面存在安全隐患,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应用和安全缺陷;第二是海洋档案数字化信息迁移过程的隐患,因电子媒介存在硬件与软件更新的现实,致使海洋档案数字化信息在考虑耐久保存的前提下,必须选择相应的保存环境,而迁移过程中出现的海洋档案数字化信息丢失现象,无疑会破坏海洋档案的真实及完整性;第三是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如恶意站点对海洋档案信息的拦截、读取、破坏及篡改等;第四是网络攻击带来的安全隐患,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决定了档案工作具备不可规避的攻击特质,一旦出现系统缺陷或漏洞,势必会成为网络攻击的选择目标;第五是重要海洋档案缺少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管理机制,无法保障重要档案的绝对安全;第六是人为因素产生的安全隐患,海洋档案数字化存在人为性、操作性特质,档案管理人员因意识、知识及能力存在缺陷,一旦出现有意、无意的更改或销毁,定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第七是法律法规制度缺失的安全隐患,虽然档案数字化已成趋势,但尚未形成一套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第八是保密问题的安全隐患,缺失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不利于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排除以及严防档案损毁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海洋档案数字化资产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1.管理对策研究。海洋档案数字化建设需具备较强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安全制度措施。因而,首先要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确保其技术能力的适应性要求。毋庸置疑,档案数字化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作为档案人员要有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不仅要具备严密的防范思维,更要具备自觉的保密安全意识。而作为档案管理部门,要抓好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机制,以调动和激励档案人员的工作热忱,使其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道德操守。为切实加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我国出台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档案数字化推进过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就海洋档案的发展而言,新时期下要结合实际,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定的同时,不断完善海洋档案安全应急、保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从而使档案管理安全可行。
2.网络对策研究。首先是硬件安全问题,为确保档案数字化安全运行,需做到专人专用,包括计算机设备、移动存储设备等,需制订专人操作制度,且在设备选择上,要尽量规避“新”技术或产品的盲目追捧,务必确保设备的保密检测前提。其次是操作系统问题,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包括了病毒监控、入侵排查、 、 防火墙设置及运行监控等重要基础内容,而这一过程需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不仅要兼顾选择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源代码的公开对象,更要确保定期行为的安全扫描和检测,此外还需强化身份识别、技术方案验证、网络管理和监控、安全审计跟踪等相关措施。第三是杀毒软件对策问题,要切实转变由被动向主动的安全防御意识,不仅要确保定期的安全查毒和调整病毒防范策略,而且要兼顾网络机器的在线预警强化功能,一旦发生状况,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应对;第四是内外网安全问题,应使用加密设备,并采取监控、隔离等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3.信息对策研究。首先是数据一致性及完整性的保护,为防止磁盘故障、机器断电、病毒感染及其他事故而产生信息数据缺失,原则上可采取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定时备份与异地备份为辅助的方式予以处理,确保备份的实时性与容错性;其次是海洋数字化档案的记录载体保护,应确保其规避电磁干扰、光纤干扰、防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破坏,而且档案管理人员需强化责任意识,尽量规避不当操作;第三是数字签名及验证,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采取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指纹技术、数字证书等予以规避;第四是信息加密技术,可针对信息收发双方建立必要的加密措施,以确保涉密电子信息内容的非公开性;第五是双套归档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即海洋数字化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一性保存;第六是数字化档案的销毁工作,要切实规避可能存在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第七是强化系统预警功能,一旦发生系统安全事件,档案管理人员可及时做出影响分析,并根据事件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规避安全隐患。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7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多媒体内容发布等业务需求而开发的内容管理平台,主要是对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字、图片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信息发布,以及设备和固定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的系统。本文将从电视台的需求出发,介绍如何设构建一个适合电视台需求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一、系统总体架构和组成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一般由存储管理子系统、内容管理子系统、媒体处理与服务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资料上载子系统、资料编目子系统、资料下载子系统和资料检索子系统组成。系统内部采用基于FC和以太网的双网结构,FC网络用于连接上下载工作站、转码服务器、迁移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流磁带库、FC交换机等设备;以太网络用于连接编目工作站、检索工作站、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
二、系统功能实现
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数据库为纽带,软件负责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下面将对八个子系统进行介绍。
1. 存储管理子系统
存储管理子系统采用HSM数据分级存储体系,将存储系统划分为在线、近线与离线三个存储区,适应媒体节目存储不同数据及对象的存储要求。各存储区将根据实际应用要求,配置相应的存储设备。三个存储区应使用完备合理的存储迁移调度策略,共同完成数据对象的存储、交换和维护任务。
(1)迁移管理服务器。它是数据迁移管理体系的核心,统一调度所有的数据迁移任务,迁移任务由生产系统的非编工作站或者媒资编目工作站发出。在全局迁移策略的控制下,迁移管理服务器协调网关和迁移服务器完成实际的数据迁移。
(2)迁移服务器。它是实际完成数据在近线与在线存储之间迁移的设备,受迁移管理服务器的调度和管理。
(3) MDS服务器。该服务器与存储管理软件协同工作,实现对在线存储磁盘进行访问管理。
(4)离线管理工作站。存储管理子系统内部近线和离线之间的数据迁移表现为磁带的上线与下线,实际上是离线管理业务。离线管理工作站对离线业务进行管理和维护。
2. 内容管理子系统
内容管理子系统提供内容管理所需的元数据体系建立、对象关联定义、元数据访问服务、内容检索服务、版权与权限管理、应用级存储对象与迁移管理等核心功能、配置管理界面、针对行业典型应用封装的基础业务中间件及二次开发API接口等。
内容管理子系统是一个信息平台产品,其主体面向数字音视频资料的存档、管理、交换、发布等业务,并提供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业务支持。同时,内容管理又是一个宽口径的资料系统,可面向多种数字化后的资料管理需求,如图片、电子图书等,并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持。
(1)应用服务器。它主要负责编目、检索、业务流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业务中间件服务,以及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其主要负荷是大量的I/O请求处理,与数据库系统密切配合。
(2)数据库服务器。它负责元数据信息管理,保存了大量的记录信息。其业务特点在于:并发访问量大、实时性要求较高、可用性、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其数据库规模与容量属中等级别,因此,在服务器的选型时主要考虑选用企业级服务器的中档产品。
3. 媒体处理与服务子系统
媒体处理与服务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指定的资料集进行转码/处理,可根据任务请求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将源音视频文件转成目标格式;该模块根据任务中描述的入点出点信息,可实现资料片段的剪辑合并,并对转码/处理完成的视频文件进行质量审核。同时为其他子系统提供编目、检索等支持服务。
(1)转码调度服务器。它处于分布式转码结构的中间层,统一调度各种转码请求和任务解析。
(2)转码服务器。它以模块化方式,提供内置的专用或通用处理器,以超实时速度完成各种格式之间的互转。
(3) WEB服务器。它主要负责提供节目素材的检索和下载服务,为远程编辑、编目站点提供检索、下载和数据回传服务,同时,提供网页浏览的服务,为台内和台外提供网页方式的资料浏览。其主要负荷是大量的数据吞吐,I/O请求多。
(4)全文检索服务器及网关。全文检索网关实现从关系数据库提取全文检索信息的功能,一般采用定时更新机制。全文检索服务器实现对索引数据库的管理,以及处理检索请求信息。
4. 网络管理子系统
网络管理子系统负责媒资系统的权限认证、系统工作流程定制、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各种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关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工作。
(1)数据库/域服务器。其中域功能为系统内各应用站点提供统一的域服务,同时实现DNS和DHCP服务。
(2)网络管理服务器。为各种应用定制多样化的工作流程,统计和分析系统中各种应用数据(资源、用户、资料、业务处理过程)的使用状况,提供统一的权限认证服务,为台内和台外用户提供完整可靠的认证机制,负责对硬件设备和网络的运行状态、性能和故障等做统一监控和管理,同时提供分布式防病毒处理系统。
5. 资料上载子系统
资料上载完成传统介质资料数字化到系统中的过程和已存在数字资料的导入过程。上载过程也可能包括同步的自动编目(如关键帧识别,从磁带上的电子芯片或光盘上获取拍摄时设置的元数据)和一定的同步手动编目操作。
6. 资料编目子系统
资料编目子系统将遵循《国家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对节目/素材的内容层次属性做详细描述,使其符合资料长期保存、再利用和交换的要求。编目过程中可配置不同权限用户实现不同编目层次的编目控制,还可进行多次审查以控制编目质量。通过编目审查的元数据可作为全文检索数据库的基础数据。编目模块包括:任务管理、初/高级编目、编目审核和离线编目。
7. 资料下载子系统
资料下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成向现有网络系统提供所需资料,另一方面完成将数字资料反向发布到传统介质上的过程。
资料下载子系统主要完成向新闻制作子系统和制作网提供素材,为办公网提供资料检索和查询服务,为录像带或光盘下载提供输出,为今后的数字电视平台、网站、(VoD,Internet)和节目交换平台提供扩展接口。
8. 资料检索子系统
资料检索系统负责为应用端用户提供各种资料检索界面,并能够支持多样化的资料检索手段。资料库检索系统的核心设备是检索软件和检索工作站。
资料检索完成终端用户对资料的查询和再利用过程。按检索的方式划分,可分为参量检索(根据资料分类、具体的关键字/标注属性等内容)、全文检索(通过编目后内容生成的全文检索库)和未来的内容检索(根据关键帧图片、音视频资料内容)。检索得到的结果是用户所需要的资料索引,用户可根据此索引对资料直接引用或发起迁移请求,或跳转到其他业务处理环节。
三、结束语
数字媒体资产 篇8
1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 技术起主导作用, 艺术起辅助作用, 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 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艺术修养, 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 技术是起主导作用, 艺术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 也正是因为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导致很多学生缺失艺术素养。除此之外, 很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态度不够严谨,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差, 导致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是把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但是, 相对来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较差, 即便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无法用数字媒体展现给大家, 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3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的意义
3.1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很多艺术作品在把现实和虚幻结合在一起时, 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 提升艺术作品的画面感, 打造出完美的意境, 也可以提高观众观看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缩短艺术的创作周期
传统的艺术作品创作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 提高艺术作品的创作效率, 也可以降低创作成本。
3.3 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创作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完成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除此之外,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4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整合策略
4.1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较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如果艺术创作缺乏灵感, 即便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也无法创作出满意的艺术作品。因此, 要想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除了要应用数字媒体艺术, 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结合在一起, 不能出现专业相分离的现象。除此之外,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 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要想提高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调查显示,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缺口大概在16万。数字媒体行业市场巨大, 数字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年, 数字产业的收入为365亿美元, 仅在动画作品上的收入就高达9.1亿美元。日本是动画片的出产大国, 每一年日本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都会增加31万人。如今, 我国政府对数字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导, 艺术为辅, 技术必须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高校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 高校一定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满足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 很多高校均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4.2 合理制定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今, 数字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但是还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需求。社会对数字产业人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技术, 二是具备艺术创意。当下, 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必须不断创新, 提升品味, 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让观赏者满意, 关键看作品的创作形式好不好, 作品的思想是否饱满。要想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创作人员可以把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之前, 一定要结合艺术作品的创作需求, 合理的制定融合方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整合, 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内涵。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可以让很多艺术作品的展现成为可能。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缩短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数字媒体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 能够创作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艺术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将数字媒体技术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间进行融合时, 需要对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理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才能制定合理方案使作品更加突出主题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今, 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 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 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 很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和数字媒体相关联的课程。数字媒体艺术就是高校新开设的专业, 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整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0.
[3]王国瑜.当前壁画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参与下的生态空间[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数字媒体资产 篇9
此次活动主办方易传媒和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盛情邀请到的嘉宾几乎涵盖了数字媒体行业的各个领域。既有国际顶尖传媒行销集团的创始人、首席数字官和区域总裁,如WPP集团的创始人Martin Sorrel先生、阳狮锐奇数字广告部总裁Curt Hecht先生、媒介集团Mediabrands亚太区总裁Ruth Stubbs女士等,还包括一些新兴数字媒体形式的创始人,如社交游戏网站Playdom创始人兼主席Rick Thompson先生;同时,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和传统媒体大鳄的数字领袖们也应约前来,如新闻集团的首席数字执行官Jonathan Miller先生。
国际顶尖传媒行销集团掌舵人
推崇新媒体
WPP创始人Martin Sorrell马丁•索罗先生曾被《时代》杂志称为“麦迪逊大道上最可怕的袭击者”。1985年,曾在盛世长城广告做了8年财务总监的Martin Sorrell与合伙人出资67万美金,购买了当时一家专门生产金属购物篮的英国上市公司,并利用这个“购物篮”尽力搜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987年,WPP敌意购得当时远远大于自身的美国公司智威汤逊,接着,奥美集团、扬•罗比凯广告及其旗下的博雅公关、品牌形象设计公司——Landor(朗涛);博报堂、旭通、 Cordiant传播集团、中国本土公关公司西岸咨询等一系列公关、广告、媒体购买等公司被他一一纳入囊中。
经过20多年的疯狂“收购”,WPP集团终于在2009年击败了对手Omnicom Group(宏盟国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传媒行销集团。基于网络等异彩纷呈的数字媒体形态给人们的生活观念带来的巨大变革,早在2004年,Martin Sorrell就决定用更多的时间来发展互联网广告市场。他同样对中国市场满怀着兴趣,如他所言,中国和互联网,这两者能够代表世界近30年来发生的变化——地域上的改变和技术上的革新。
在Martin Sorrell眼里,新媒体和中国商机无限。“虽然目前全球的广告主将10%的预算投在了互联网广告上,但是WPP现在已经把20%的时间用来发展互联网广告市场。”Martin Sorrell做出这一决策,是因为通过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将把20%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而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将迅速增长到20%。他表示,在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增长,而在西方,传统媒体已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手机市场比美国规模大两倍。我认为,在网络方面,中国会比西方增速更快,中国传统媒体也会受到新媒体的压力。”
与WPP集团类似,Publicis Groupe阳狮集团也越来越重视数字化营销手段的运用。阳狮集团于2008年成立了媒体及数字营销机构阳狮锐奇VivaKi,便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在传统媒体和数字业务上的综合实力。阳狮锐奇代表其旗下品牌及客户,面向市场帮助客户确定和开发相关营销技术、信息传播、受众聚合以及面向未来的内容解决方案。VivaKi Nerve Center(神经中枢——数字新媒体广告部)是阳狮锐奇的核心所在,作为阳狮锐奇的智囊机构、研发和测试中心,在这一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为客户提供连接消费者的新途径。此次,阳狮锐奇数字新媒体广告部总裁Curt Hecht库尔特•赫切特先生将光临这次峰会。
媒介整合爆发更大力量
据了解,数字媒体界知名的女性领袖Mediabrands亚太区总裁Ruth Stubbs鲁思•斯塔布斯女士和群邑中国CEO李倩玲(Bessie Lee)女士也将应邀参与此次峰会。
Ruth Stubbs 女士从事互动媒介的整合工作已经很多年,拥有无比丰富的经验。她一开始就职于灵智集团,领导整个互动媒介团队。从2004年起,她开始担任WPP集团旗下群邑GroupM亚太区的首席执行官。此后,她于2009年7月15日正式加入埃培智集团(IPG)旗下的媒介集团Mediabrands,担任亚太区总裁一职。在担任群邑CEO的时候,Ruth Stubbs就曾来到中国上海出席“腾讯智慧•2008高效在线营销峰会”,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曾说,数字媒体营销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群体协作。此次,Ruth Stubbs带着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案例再次来到中国,与国内数字媒体精英共飨。
来自台湾的李倩玲(Bessie Lee)女士,现任群邑中国区CEO。GroupM是WPP集团旗下公司之一,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方位媒介运营管理公司,管理着WPP集团旗下的所有媒介品牌,包括:MindShare(传立)、MAXUS(迈势)、Mediacompany(竞立)、Mediaedge:cia(尚扬媒介)及Portland(宝林)。GroupM结合了上述媒介品牌的强大购买力、IT优势与财务资源,实现了更出色的协作与资源整合。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群邑也越来越重视Digit的地位,并不断探索Digit与传统媒体打破壁垒的方式。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如何达到真正的整合,在电视上发光的广告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扩散,Bessie Lee在群邑中国的运营中所获得的经验无疑可以成为业界人士的宝贵借鉴之一。
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联姻结出硕果
随着数字时代不可遏制地来临,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国际传媒大鳄新闻集团便是其中当仁不让的先行者。早在2005年夏天,新闻集团就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收购,其中最为抢眼的交易是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社交网站 MySpace;2006年11月,新闻集团又高调对外宣布,计划在中国与本土公司合作建立中国版的MySpace。2007年年初,MySpace正式登陆中国。同时,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al)和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在2007年3月共同投资建立了hulu.com在线视频网站,并由于在视频版权和质量方面的优势,赢得了很多企业广告主的青睐,商业形式上大获成功。
在国内,传统媒体也在加快与数字媒体的融合。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湖南卫视等传统广电巨头纷纷进军网络视频,创办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SMG百事通、芒果TV等,表明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媒体,电视也正在走向网络化。
高校媒体资产财务管理研究 篇10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各类高校带来了提升竞争地位的历史性机遇。在校园网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 基于数据库对节目素材的视音频和针对素材的描述信息进行的媒体资产财务管理 (Media Asset Financial Management) 指标也将逐步纳入高校总体评估体系之中。在校园网络中心的资源库中, 历史积存和新增的浩繁视音频等资料均迫切需要加以数字化存储、管理和应用。需要通过对媒体资产的系统分类和处理来实现管理观念、管理手段上质的变革, 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 同时融合新闻、课件、制作、播出等多个业务和环节, 并创设各种增值服务, 科学有效地对不同的组织和部门, 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进行节目发布和交换, 实现媒体资产的增值。可见, 开展数字化媒体资产财务管理和新的数字化财务作业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校园媒体信息数据量大, 数据类型多, 数据关系复杂, 因此在数据处理上十分复杂。在着手实行媒体资产系统管理时, 一方面要解决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 高带宽的传输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多种类型数据关系复杂的信息检索, 特别是视频信息的检索问题。这些问题都需通过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来解决。
校园媒体业务主要是电子课件管理和电视节目制作, 视音频数据是媒体数据的主体, 课件、节目质量的好坏主要由对它的处理方式来决定, 同时视音频数据处理效率直接决定整个媒体资产系统管理的效率。因此数据处理的设计关键是视音频数据的处理。
1 媒体资产编码
校园媒体所存储的内容以视音频素材为主, 因此选择数据的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对系统的存储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后期的使用等均非常重要[1]。存储格式 (压缩格式) 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信号质量必须能够满足编辑和再利用的要求;在保证信号质量要求下, 尽量提高压缩效率, 降低存储和数据传输成本;压缩格式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确保转换的损失较小以适应校园网络中心其他业务的需要;存储格式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等。
校园网络需要的是高质量、兼容性好的压缩算法。Quick Time、Cinepak等都没有提供对声音的压缩, 基本都是以软件压缩/解压为主, 包括H261、H263在内, 都存在帧频低、图像质量差或需专门的平台支持等问题, 因此不适合在校园教育技术领域使用。相反, M-JPEG、DV和MPEG 2在硬件的支持下, 可以保证在支持正常的视频帧频率情况下, 提供相当好的图像质量。
在同样的视频质量下, 压缩算法的输出码率直接决定其性能的优劣, 或者说, 在输出码率相同的条件下, 图像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压缩算法的性能。由于M-JPEG和DV都是采用帧内压缩方式, 它们的压缩效率要比MPEG 2低。当然, 这是一个平均情况, 在低码率的时候, MPEG可以比M-JPEG的压缩比高很多而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 而在要求图像质量很好的时候 (比如演播室节目编辑和后期制作) , MPEG 2与M-JPEG的输出码率差别不是很大[2]。
由于校园网络业务的多样性, 要求一个压缩标准能提供多种码率。比如说节目传播环节, 在传播不同类型的节目时, 所需的带宽是不同的, 体育节目要比新闻节目的码率高, 而新闻节目又要比电影节目的码率高。再比如, 考虑到进行过程中复制次数的不同, 节目制作环节和节目传播环节所需的码率也不同, 传播环节可以使用低码率。压缩算法的可变码率 (VBR, Variable Bit Rate) 特性对校园网络有效利用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MPEG 2可以通过改变GOP结构和DCT及Huffman编码参数等手段来调整输出的码率。DV格式基于其应用特点, 没有提供VBR技术。M-JPEG虽没有帧间编码, 但是也可以通过改变DCT及Huffman编码参数调节压缩比。
MPEG 2标准在压缩性能上, 具有比其他标准优越的地方。因此, 虽然在目前的校园网络中, 基于M-JPEG、DV和MPEG 2等3种压缩标准的设备都在被使用, 但大家普遍更关心MPEG 2和DV的发展动态。
MPEG 4是新一代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 该标准包括基于对象的编码、基于模型的编码等编码技术, 支持基于内容的交互式和基于对象的分级等功能, 具有相当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它给画面主体分配较多的带宽, 很高的信噪比, 是下一代交互式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 它强调基于对象操作交互式的访问等, MPEG 4目标支持各种带宽应用 (5k至100Mbps) , 非常适合于网上节目传输。
通过上面的技术分析, 在校园媒体资产系统管理中, 视音频数据应该具有不同的编码格式以适应不同业务和应用的需要:高码率要支持DV、MPEG 2;低码率要支持MPEG 4。这就需要在视音频采集过程中一次生成多种格式的文件, 一般要支持至少高低两种码流的实时编码技术, 生成的高低两种码流的素材要做到帧帧对应。
2 媒体资产编目
对媒体数据编目标引的过程就是元数据的获取过程。在媒体资产统计系统中, 任何资料如果不经过科学严格的编目便进入管理系统, 其后果可能是永远也找不到该资料。而编目系统往往是系统管理运行中占用资源较多的一个环节, 该环节设计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编目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信息的有序化和系统化;有利于信息检索和信息的再利用;有利于数据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
2.1 媒体资产编目标准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视音频资料编目标准, 所以, 各单位在视音频资料编目的标准上不尽相同, 有的单位借鉴了UNIMARC标准, 还有的单位借鉴了CNMARC标准。
UNIMARC (Universal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 通用机读目录) 于1976年在USMARC基础上由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编制, 目的是能够适应不同文种和文献类型间数据交换的需要。
CNMARC是我国依据UNIMARC而制定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主要用于国内图书情报部门和其他国家书目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检索。
上述两个标准对文献资料的一般特征作出了详细而系统的描述。但视音频媒体资料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有些经常为人们所关注或检索的信息并不能从UNIMARC和CNIMARC中已定义的记录字段反映出来。基于此, 编目标准的制定将在UNIMARC格式的基础上扩充, 并对各个不同机构的视音频编目/机读记录予以统一和完整化。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机读目录格式, 有利于视音频资料的国际交流;融入视音频资料相对于一般文献的特殊属性, 有利于视音频资料的利用与检索;有利于不同机构将本机构的编目记录格式转化为标准格式。
2.2 媒体资产编目数据库结构
建立一个结构严谨、数据完整的编目数据库对媒体资产统计系统的后期运行非常重要, 同时由于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 应用要求的改变等均加大了建立编目数据库结构的难度, 因此, 目前许多编目软件直接采用编目标准所规定的字段作为编目数据库的结构。这样处理的优势在于:编目数据与编目标准结合紧密, 数据交换非常方便;结构庞大, 基本上概括了所有用户的编目字段要求, 检索点非常丰富;不存在增加或删除字段的问题, 后期的数据维护较为简单。但是它的缺点同样也十分突出:结构复杂, 数据冗余严重;编目软件的人机界面过于专业, 不够友好;一旦标准发生变化, 系统的维护工作异常烦琐等。
根据上述考虑, 在构建编目数据库结构时应采用分层结构, 采用挑选编目标准字段子集, 并通过字段映射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编目数据库结构。
在层次化编目的基础上, 同时考虑编目签章和审核签章, 用于控制编目流程与编目质量, 每个编目人员根据自身的签章权限, 可以对已经完成的内容进行签章确认, 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数据层层检查, 大大降低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3 媒体资产存储与迁移
校园媒体资产实行数据分级存储, 通过某种自动迁移软件的各种可设定的迁移策略, 将离线存储、近线存储和在线存储设备联系起来[3]。对用户而言, 整个分级存储系统类似于一个无限大的硬盘, 数据的存储和迁移均在后台进行。系统的迁移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空闲的时段, 集中处理数据迁移, 以提高系统网络带宽的利用效率。
4 媒体资产检索
目前有许多管理系统采用检索客户端软件 (有的是将编目软件与检索软件合二为一) 来实现系统的检索功能。采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部分软件功能较易实现, 对于诸如访问权限、检索计费的处理较为容易;检索界面的专用性很强等。但它也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软件的日常维护和后续升级非常麻烦;较大的网络规模导致其检索软件的安装运行成本很高, 对客户端的计算机有一定的软硬件要求, 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和普及等。因此, 对于网络规模较小且检索客户端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系统, 可以采用检索客户端软件, 一旦网络规模较大, 甚至是广域网环境, 则通常需要采用Web检索方式, 以便降低客户端检索软件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另外, 在存储管理系统中引入电子商务的概念, 同时加入检索计费、会员管理、超市下载、远程编辑等, 可为以后系统的扩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5 媒体资产发布
校园媒体资产的发布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其一, 直接将数字化的视音频文件通过下载工作站直接下载到传统的介质上 (如录像带) ;其二, 下载原始数据文件到指定的存储设备或网络环境中 (如制作网络、播出网络) ;其三, 将所有相关的媒体数据 (包括视频、音频、编辑文件、编目数据等) 进行打包, 并进行数据的交换。
6 媒体资产财务管理价值指标
数据只有被使用才会产生价值形成媒体资产, 而且使用越广泛价值就越高。对于数据的拥有者 (制作者) 而言, 数据被广泛使用后, 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让数据的拥有者得到相应的回报。由于视音频数据的处理成本较高, 对于拥有大量视音频资料的单位来说, 在建立媒体资产财务管理指标体系时, 版权及价值指标需要认真考虑, 它是信息对内对外提供服务的保证。
对不少院校来说, 媒体资产管理似乎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所以在其他数字化项目实施后才会考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实际上, 采用数据流磁带存储节目资料以后, 每存储1万小时的节目所能节省的资金是相当可观的[4]。由于实现了海量节目存储, 还可大量减少编导手中的素材带开销。由于建立了媒体资源库, 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项目前期拍摄节省制作经费, 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现有节目资源整合新的节目形式提高资源使用率。
经营重在管理, 管理重在决策。要想使高校中掌握媒体资源的使用权和分配权的管理者做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决策, 必须有最具有价值相关性的媒体业绩指标来引导, 正所谓衡量什么, 就创造什么[5], 从而才能实现用价值的观念来统一整个高校对媒体资产开发与增值的认识和行动。这样的财务指标将有利于改善高校治理, 从而促进媒体资源的合理流动。
7 结束语
对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而言, 随着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 数量庞大的视音频资料的整理、管理、应用以及统计分析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能实现对这些资产的有效管理, 则可对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并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有利于提供新的服务,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使高校在整体上享有更好的资源环境, 以便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耿喜华, 刘士祥.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其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 2005, (2) :15-20.
[2]何晓华.高校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当代通信, 2005, (24) :48-49.
[3]石良武.校园媒体资产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4) :58-61.
[4]张增琦.媒体资产管理在中国[J].视听界, 2006, (4)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