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2024-08-02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精选12篇)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为规范,也是人享誉于群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一、什么是诚信

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既是人的内在品质,又是人的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现代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已作为一种准则。诚信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道德内涵,更具有一种法律和制度的内涵取向,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属于一种社会资本,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个人或企业进入社会或市场的通行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1.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人格,是中国先哲共同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些明确地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我们每个人要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成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诚信,视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根本、事业成功之基石。学生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应该首先老老实实做人,做到实事求是。

2. 诚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抉择与定向时期,可塑性强,因此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大学生苦读寒窗十几年,都渴望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大学生的成功需要知识、勤奋和机遇,然而最根本的是诚信。正如名牌效应一样,品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诚信是大学生的品牌,如果大学生失去诚信,就背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更谈不上实现人生价值。诚信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无形的潜在资本。

3.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核心。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范围、空间大大增加,人们之间也更应该以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基本要求。诚信作为现代人的“第二身份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与交际的资本,否则自己将被置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寸步难行。由此可见,诚信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日后能否成事的道德前提。

4. 诚信有利于身心健康

身体和心理健康健全程度对个体的成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身体或者心理不健康,那么一切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加强诚信修养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每个人都渴望被信任,都渴望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诚信交往使人产生愉悦、坦然的心情,使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到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很幸福。生活中如果没有诚信,则每个人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幸福感大大降低,心理容易产生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这种精神负担和不良情绪必然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干扰人的各种器官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疫能力,使其最终在恶劣的心境重压下病倒或早衰。

5. 诚信是就业的“敲门砖”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转变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大城市,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且最根本的是要有诚信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就会被社会抛弃,也就谈不上找工作了。现代社会需要一个有诚信的人,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规范化,诚信已不仅是一个基本道德问题,它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就失去了找工作的资本,失去了竞争力,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就很难找到工作。

三、诚信从自我做起

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品质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真诚善良、言而有信,能清楚地分辨是非,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责任感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大学生崇尚诚实守信,却又在追求利益和名利中不知不觉地放弃这一原则。从招生入学的考试作弊开始,到大学期间日常行为的失范,再到毕业找工作时的假文凭、随便毁约等,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不一。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造成大学生个人素质缺陷,难以健康成长;使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异化;使学校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玷污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最终将会造成市场规则的无序和社会秩序的紊乱。诚信缺失现象虽然只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这一问题的出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长远的。

造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校诚信教育等有关。但不难看出,大学生诚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当义、利发生冲突时,诚信缺失者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站在了利益的天平上。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反映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义利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决非一日之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大学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各方面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只有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才能够切实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大学生诚信应从自我做起。

1. 要正确处理“义”和“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 没有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个人的合法利益就不可能得到实现;个人合法利益的实现也必将促进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 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大学生只有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才能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在义和利面前,诚实守信,而不见利忘义。

2. 要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

奉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个人对社会的奉献, 社会就没有可供个人索取的物质条件;没有人们对社会的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它要求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 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手段, 获取物质利益来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我们讲究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但并不否定人们对社会的索取,“奉献多少索取多少”与“只索取不奉献”都是错误的,其实质都是个人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摆正奉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的位置, 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诚信做人。

3. 要学会自律

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要深知肩上担负的历史责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诚信原则逐步内化为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信念。要学会自我反省。思想家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当代大学生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诚信原则,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唐太宗李世民把魏征当作一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大学生要把诚信原则当作一面镜子,像古人那样“每日三省吾身”。要学会自我警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往往会使一些大学生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的底线。大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保持诚信品德。要学会自我激励。人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增强解决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尤其是面对困难时,面对诱惑时,不为利所动,始终坚持诚信。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鞭策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经受住考验。

4. 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制和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守信就是所有经济交往的基础。对于一个公民,守法是其社会诚信的一个重要体现。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监督和约束,同时我们要知法守法,讲法律、讲诚信。大学生要丰富法律常识、强化法律意识,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守法规、保护自身权益等,这也有助于对诚信外延的把握。我国己经建立了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为诚信者提供保障,失信必将带来法律后果,讲诚信与实现自身利益是一致的。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

5. 要参加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

青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思想认识必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青年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这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社会知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把切身感受内化为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以诚信为自己行为的准绳,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将诚信理念贯穿于活动中,做到理念和行为相统一,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6. 要有社会责任感

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栋梁,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科教兴国、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是知识创造财富的实践者,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不负国家、社会、家庭的厚望。

摘要:诚信是立人之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从探讨诚信的内涵入手, 阐述了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并简单介绍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造成的后果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诚信要从自我做起。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素玲.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敢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2]沈飞.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9, (9) .

[3]许厚云.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中的自律与他律[J].闽江学院学报.2004, (3) .

[4]易志明.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发生原因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5, (1) .

[5]王克真.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评析.株洲工学院学报[J].中国教育报, 2005, (3) .

[6]张景胜.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江苏高教, 2007, (2) .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2

二辩:王肖亚

三辩:虞婷

四辩:步敏蓉坐在我左侧的是反方初一(4)班代表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成绩比诚信更重要”。一辩:陈超群

二辩:张云萍

三辩:钟超君

四辩:姚丹丽下面请双方辩手注意,我宣读赛程和规则。

1、开篇立论(1)正方一辩发言:用时3分钟(2)反方一辩发言:用时3分钟

2、攻辩(1)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2)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3)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4)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双方各用时1分钟。

3、攻辩小结(1)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用时1.5分钟(2)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用时1.5分钟

4、自由辩论双方用时各5分钟

5、总结陈词(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3分钟。(2)反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3分钟。

四、辩论细则

1、时间提示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记时员以语言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攻辩小结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10秒时,记时员以语言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铃声提醒,用时满时,记时员提醒终止发言。记时员提醒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

2、陈词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缠。立论要求逻辑性强,言简意赅。

4、攻辩(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2)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轮攻辩,不得中途更替。(3)每一轮攻辩,辩方可以反问,攻辩双方必须有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扣分。如一方用时已满,对方辩手在限时内可以任意发挥(陈词或继续发问)。

5、自由辩论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停顿,按应接着发言的一方用时计算。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供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进行扣分,对于双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诚信;重要性;良好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3-0043-02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准点就是“契约经济”与“信用经济”,经济交往不管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要注重诚实守信。会计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生产力,是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健康运行的关键,其重要性众所周知。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和关注。

1 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1.1 企业会计诚信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所有经济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缺少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持续的在一个健康、稳定的轨道中运转。若是诸如企业等市场主体进行了不诚信的会计活动,那么大量会计信息将会失去真实性,最终导致各项经济指标的不可靠,危害了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产生诸多不公平的竞争,进而有损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客观调控,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信用危机。因此,企业会计诚信是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良举动,只有所有企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各项会计工作走向正轨,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源泉。

1.2 企业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之本

诚实守信是一切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命线,而且与企业以及各市场主体的重大利益息息相关。守信者会得到应有的利益,而失信者则势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有利于帮助他们开拓更广阔的业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使得青睐和支持企业的客户与日俱增,在进一步凝聚更多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使得企业的合作方也逐渐增多,让企业在合作中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环境与条件下的会计之本,是会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1.3 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是顺应“入世”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标准或者会计政策所编制出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它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成熟型的运行规则,加入WTO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遵循国际所通行的“游戏规则”,作为国际性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不断强化会计诚信建设,完善会计活动,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让诚信成为为企业增添色彩的重要法宝,引领着企业时刻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探索良好的发展道路。

2 加强企业会计诚信的良好对策

2.1 社会大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监督的重要主体之一就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它作为第三方,可以公正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以保证企业能够取信于社会公众。因此,要实行彻底的财务公开制度以及严格化的年度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为企业会计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与监督;同时还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优化社会监督系统的功能与构造,比如构建专门意义上的社会公众监督平台、群众意见箱等平台,真正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合理性;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督的力度,这其中涵盖以人大为基本主体的法律法规的监督以及以国家审计机关为重要主体的国家审计监督,除了颁布与完善必要的《会计法》、《公司法》等企业必须遵循的制度外,还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现实情况制定更多的规定与说明,对于失信的企业要予以严厉的惩罚,并且采取必要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从而督促企业的会计诚信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再者,要建设必要的诚信工程,实施诚信教育,以便提升整个社会对于诚信的理解与感悟。这一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①打造信用型政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府职能,坚决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不良浮夸风,将诚信作为各部门、各地区的政绩考核的指标,在切实地减少地方主义的基础上强化政府的信用度,赢得人民更真切的拥护。

②要构建必要的诚信档案,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个人、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的信用档案,使得有不良行为的主体能够收到法律的制裁,名誉扫地。从如今的现状来看,信用档案建设仍然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将违反诚信的个人或者企业记录在案,并且使得公民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查询,从而在更好地增强个人、中介机构以及企业等诚信意识的前提下,使得整个社会的诚信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水平。

③要注重强化诚信教育,会计诚信并不单单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准则。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广播媒体、舆论杂志、电视新闻等多种有效的途径,使得诚信精神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2 企业自身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就要注重采取各项合理的措施加强会计诚信建设,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详细一点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借助于诚信教育专题会议,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活动、会计工作手册内容的完善与补充、诚信表彰大会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将诚信的力量逐渐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任用制度,在会计人员的聘用、调离、撤换等工作上,要上报给有关部门,并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任用,严格会计人员的入行指标与工作标准,并且拓展会计人员任用的范围,吸纳更多社会上的优秀人士加入企业会计工作中,为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转凝聚更多的人力资源;③要注重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诚信表现、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与夯实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积极性,促使他们时刻将诚信作为重要工作标准,不断地夯实他们对会计诚信、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审计方法,在检查核对方面,要从银行的账户入手,通过相关人员了解与掌握究竟有多少个银行账户,进一步检查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在此进程中所发现的可疑问题要到银行进行查询,并且获得必要的证明材料;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在会计诚信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要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建立必要的举报制度,将举报电话公布给社会公众,引起全社会对审计工作以及企业会计诚信的认识与关注。再有,企业要注重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可以适当地考虑增设一些涉及到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性会计指标,使之与会计诚信相关联,从而真正地使得企业所有人员认识到,会计诚信不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更是企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为会计诚信度的增强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3 结 语

总之,分析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财务管理的性质使然,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取得更好经营效益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英.企业会计诚信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5.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4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导致会计职业道德严重缺失。

1.单位领导人不懂法或知法犯法, 授意、指使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而会计人员则怀着侥幸心理, 认为《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若有问题还有领导撑着, 与自己无关。

2.审计对伍、注册会计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千方百计地为被审计单位遮掩。

3.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牟取私利、贪赃枉法, 加上会计人员整体队伍本身“端谁的碗, 服谁管”也是一个难以绕开的客观存在的困局。

二、造成现阶段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的首要原因。

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股权结构不合理, “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形式。另外, 权利监督和制约乏力、激励和约束机制不配套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使会计诚信、会计道德的缺失成为必然。资料表现, 国内的一些大公司财务欺诈案,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 银广夏、麦科特等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 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制度不健全, 经营者利用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和社会监督不力。进行会计操纵导致造假行为, 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

2.利益驱使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的直接原因。

会计造假的背后一般都是经济利益驱动, 受益人较多, 因而在利益驱动下违背执业准则, 做假账, 虚报利润的现象不止。据有关资料显示,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不择手段, 提做假账, 虚报利润, 蒙蔽监管者, 欺诈社会, 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人员能否遵守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职业、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虽然《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中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 是依法实行会计监督”, 但现实中又一味强调厂长、经理负责制, “一把手”说了算, 重大经济活动都是“一支笔”审批;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成员, 其任免、晋级、聘用等切身利益均由领导决定, 因而会计人员不得不在领导授意下利用专业优势, 铤而走险, 大肆造假, 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做假账的成本是潜在的甚至没有, 而收益却是现实的, 高官厚禄, 名利双收。“人身依附”关系导致实际工作中“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

3.处罚不力是动摇会计人员道德意志的重要原因。

我国对公司造假的惩罚力度较轻, 执法不严, 也是造成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会计法》等法规对做假账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权利人情等因素的干扰, 往往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这更加使得作假账的人员肆无忌惮, 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根本得不到体现。目前, 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处罚;重单位处罚, 轻个人处罚;重内部理, 轻外部公开处理”, 有限的经济处罚很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后续发展, 由于处罚不力致使违法违规者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杜绝不了做假账的行为。

4.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追求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相去甚远。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以身试法, 通过收入不入帐、虚报冒领等手段, 将国家和集体财富转移到个人手中, 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某单位的一位会计人员通过仿造单位负责人的签字报销费用, 作案达116起, 贪污公款8万多元。又如有的会计人员在购买公物时, 多购货物或购买个人用品, 将发票开在一起, 回单位报销后, 将物品归个人所有。再如某房地产公司会计人员张某, 中专毕业, 参加工作仅3年, 利用单位财物制度不严密, 挪用公款操股, 结果亏空贪污公款200多万。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 但也说明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感。

三、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诚信教育是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 只有会计人员不断地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紧绷职业道德这根弦, 依法、规范地遵循会计职业道德, 才会成为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 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促使整个会计行业水平提高。

其次,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会计人员追求崇高的会计道德观念, 达到更高的会计道德境界, 锻炼出高尚的会计道德品质, 同时财政部门及各单位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在职会计人员上职业道德课, 经常印发一些正反典型的材料及观看警世教育录像, 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 用实事求是、客观公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确实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在任何情况下, 会计人员都应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 忠于职守, 做到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2.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 不作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 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朱镕基总理于2001年4月16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语重心长地题写了“不做假账”四字校训。同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考察工作时又强调指出, “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其次, 做假账会引起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使得国家、股东、债权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失。目前, 出具虚假财务会计和审计报告十分突出。中国市场经济陷入“信用失控”困境, 股市进入“信用短缺”时代。会计市场承受“信用危机”灾难,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假账盛行, 各种假发票、假税票、假进账单、假报告单、假财务分析和审计报告防不胜防, 企业业绩整体下降, 如“黎明股份”的“造假”, “郑百文”的恶意舞弊, 还有“银广厦”的“股市重磅炸弹”等。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越来越多, 而且越来越严重。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及大量的腐败现象几乎都与做假账分不开。由此可见, 做假账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一是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造成决策失误, 经济秩序混乱, 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潜在的危机;二是影响企业的信誉。

四、加强财会类学生会计诚信教育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途径

1.加强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弥补“先天不足”。

会计人员道德品质不是自发形成的, 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不是先天存在的。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通过社会系统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的修养在长期职业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 首先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职业道德课, 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自觉提高专业及品德修养, 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 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保护会计职业的尊严,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10万左右学生进入会计队伍的行业。为保证进入会计队伍的新鲜血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学历教育抓起。会计学历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 而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3.加强对财会类学生会计诚信教育, 实行源头控制。

通过在校阶段的教育, 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从而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会计职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总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经过了金融风暴的洗礼, 会计改革不断深入, 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瞩目, 会计诚信既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 又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因此, 加强对财会类学生会计诚信教育, 实行源头控制, 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强。而近年来国内国际上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呈泛滥趋势, 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构建, 更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 引起了各界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实行源头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在新形势下, 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加强对财会类学生会计诚信教育, 实行源头控制, 主张“以德治会”“以德治国”重塑会计诚信的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财会类学生,诚信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席德华.会计诚信危机初探.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2]吕淑萍.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交通财会, 2004, (12) .

[3]魏秀芹, 吕爱芹.浅谈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载《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6) .

[4]史星际.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购建问题研究[J].会计与审计, 2004.

[5]杨雄胜.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

[6]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J].财会月刊, 2003, (2) .

[7]张鸣, 王明虎.会计诚信与《会计法》的修订[J].财会月刊, 2003, (9) .

[8]付立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若干思考, 2009.10.

诚信的重要性作文 篇5

回到了大城市里,果真年轻人有了健康,有了自己的公司,捧得人们的喜爱,有一副帅气的外貌,还有别人羡慕的才华,但年轻人失去了诚信。在工作上没有诚信,在公司里没有诚信,那么老板说的话就没有真实性,也就欺骗了顾客,欺骗了股东。不久顾客就会消失,股东就会撤股。没有人愿意与没有诚信的单位或个人合作,导致年轻人的公司债台高筑,入不敷出,不到半年时间,年轻人的公司就破产了,弄得这位失去诚信的年轻人无家可归。这就是因为没有诚信造成的结果。

年轻人虽然有着帅气的外貌,但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是相当之少,因为他不断欺骗女人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不久他就臭名昭著,看到年轻人都会在下纷纷议论,这位帅气的.小伙,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人愿意接纳他,因为年轻人失去了诚信。

因为没有诚信,导致年轻人的荣誉和才华一次次的失去,结果没有任何人相信他,最后落得了当一个乞丐,靠乞讨生活,小小年纪就当了乞丐,没有多少人同情她。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诚信,此时年轻人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做错了选择,但事实却不可改变的。因为没有诚信,被别人看不起,身上的一切都失去了,只剩下了健康,年轻人想不通,愤怒绝望,最后从高楼跳了下去,一命呼吁。这就是年轻人没有诚信的故事。

诚信啊!很重要。诚信虽然不太被人看在眼里,但是诚信的作用却至关重要。没有诚信,工作将会不顺利。没有诚信,领导会训诫你。没有诚信,老板会批评你。没有诚信,朋友会瞧不起你。没有诚信,无路可走。很多少人都在心中呼吁,诚信,你怎么那么伟大?让人离不开你,不管是谁,一旦离开诚信,工作生活将会一团糟糕,将会失去一切,最终后悔不已。

诚信到底是什么?诚信就是不要背叛别人。诚信就是不要在私底下说别人坏话。诚信就是相当于是我们的道德,诚信就是相当于我们的良心。诚信能看出我们思想品德的好坏,所以诚信很重要。

诚信: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篇6

在当前条件下,这一纸“通知”能否完全贯彻实行、能否建立具体而微的个人信用系统、政府能不能且应不应管得如此之细,都还是未知之数,并且不无争议。但不管怎样,此“通知”毕竟表明有关部门对“诚信”的重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

之所以现在人们开始重视诚信,是因为大量事实说明,由于缺乏诚信,给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不必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使“中国制连”全球蒙垢、更使我们身受其害,不必说欺蒙拐骗使人疑心重重、防不胜防,合同得不到执行,债务人想方设法赖账……就是许多原本良好的措施,由于缺乏诚信而无法实行;勉强实行,结果其实更差。例如,高考甚至研究生考试仅凭考分录取,常常更多地录取“高分低能”的学生而忽视学生个性,于是制度设计者想以外国行之有效的“推荐制”来弥补高考的不足;但实践证明,由于诚信缺失,“推荐”实际都是“走后门”,在这种情况下,弊端不浅的“以分取人”就是最好的制度。

再比如,为了让高中生有一定的社会知识,近年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然而,大多数学校为了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最后都开出了“实践证明”;学生未出校门,即亲身感受到原以为“神圣”的“证明”可公开作假。

“廉租房”或“经适房”政策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也为我国采用;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城市,这种政策却被扭曲成为“有门路”的富人再次“套利”的工具。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评估、检查,相当多被评、被查的单位彻底作假,对本单位不愿配合造假者的“经典语言”是:“谁和单位过不去,单位就和谁过不去”;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没有劳民伤财的各种评估、检查。类似事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显然,由于没有诚信,良好的制度、政策无法实行,实际大大提高了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成本。换句话说,诚信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资本”之一种。这种“社会资本”雄厚,社会就能和谐运转;这种“社会资本”稀缺,社会就会运转失灵;如果根本没有这种“社会资本”,社会就将分崩离析。诚信不仅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其实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信用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早期市场、交易范围狭小,大多是“熟人”之间的交易,交易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以货易货”的“即时完成”,欺诈不易发生,因此信用的作用并不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从地方扩大到国家、世界,交易大多是在“陌生人”之间发生,“交”与“易”很难即时完成。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也只能是信用经济。如果大家都不讲诚信,不讲信用,收款不付货或收货不付款,交易链条立即断裂,市场随之崩溃。由此观之,当一个社会连“熟人”都要欺骗、以至產生了“杀熟”这一“专有名词”时,诚信缺失已到何种程度。

建立“诚信社会”当然有许多方面,如民间社会的建立、发展,协会、行会的自律、监督,各种信息的透明,个人、集团对自己权益的维护,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违约者、不守诚信者受到重罚,使其不能不重然诺守信用。这种惩罚,要靠一系列的规则、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实行。也就是说,诚信要靠制度和法规来养成。久而久之,诚信将“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文化,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方面。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必要性

1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1.1 思想上的信用意识薄弱

大学生没有将诚信意识放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位置, 导致其在生活中出现了诚信信仰危机。比如说, 国家为了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实行了国家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 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后完成还款, 但是部分学生无视了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 在毕业之后逃避还款。他们为了获取一点小利小惠, 以个人信用为代价, 得不偿失。大学助学贷款, 成为了大学生第一份个人信用状况的报表, 在社会经济的浪潮中, 个人信用和人格信誉是比任何资产都珍贵的, 是立身之本。 (1)

1.2 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

近年来, 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也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诚信危机事件。如, 考试中作弊现象, 尤其是各类等级考试中代考、替考的事件层出不穷, 更有学生通过“枪手”等职业来谋取利益;作业抄袭更是屡见不鲜, 上课点名替人点到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些虽是小事, 但是到了社会, 大学生会因小失大, 赎金沦陷, 甚至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

1.3 择业时的诚信缺失

由于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推行, 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用人单位面前更应该学会自我推销。但正因为功利心作祟, 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长远的眼光, 经常走进了自我包装、夸耀的陷阱。为了使自己在芸芸竞争者中更为突出, 牺牲了个人诚信, 在简历上动手脚, 捏造成绩、获奖情况、实践经历等, 拔高自己的地位, 欺骗用人单位来获得就业机会。

2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2.1 学校诚信教育不足和重智轻德

目前, 全国高校并没有开展系统的诚信教育工作, 即便是有, 其效果也是参差不齐。诚信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专题讲座、海报宣传等, 并没有将其纳入必修教学环节。学校没有培养专业的诚信教育教学的老师。一些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理论, 轻实践, 一味灌输, 缺乏引导, 纸上谈兵, 没有鲜活的事例讲解, 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一味强调老师的绝对权威性, 扼杀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 又如何让学生形成诚信的品格。除了在教育手段和形式上的落后, 在评价机制上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重智轻德, 将分数视作评判的一切依据, 知行脱节的情况还较严重。

2.2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 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强调效率优先和利益最大化, 导致社会上普遍出现了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 他们为了谋取利益, 不择手段、唯利是图, 无视道德和良知。当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为实现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以牺牲诚信道德为代价。在经济行为与社会交往中也体现出了这样的价值观念, 这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出现。

2.3 大学生自身诚信责任淡薄

诚信教育要真正被大学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真正实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成功体现。大学阶段, 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更是大学生思想活跃, 受到各种思潮冲击的危险时期。 (3) 但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面对社会上种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现象, 大学生内心不免出现困惑和波动, 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和困惑, 对自己所坚定的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 体现出诚信意识淡薄。

3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3.1 提高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主体和对象, 大学生能否对诚信教育产生觉悟关系到诚信教育是否能取得成功。因此, 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大学生都应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不断地总结经验, 精益求精, 最终达到诚信道德上的自觉, 不断提高个人信用。另一方面, 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 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 让大学生体会到, 诚信是关乎其将来事业和学业的关键性因素, 也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首要前提。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生对诚信教育的思想重视度, 才能保证诚信教育不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真正发挥实效。 (4)

3.2 加强诚信教育的力度

目前, 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诚信教育这门课程, 没有体现出对诚信教育的充分重视。要想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第一, 就要让教师起到模范作用。当前在“两课”的教学中, 常常出现教师自己都对其将信将疑的现象,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将诚信道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试问大学生又怎会真正相信。更有的老师说一套做一套, 生活中作出了一些违背诚信道德的事情, 更让学生不齿。因此, 教师必须作为诚信教育的先锋模范, 为人师表, 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第二, 学校应该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诚信教育活动, 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学校定期举办诚信演讲大赛, 在校园内征集诚信感人事件, 设置流动伞等, 并定期公布不诚信的行为。

3.3 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校的诚信教育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由诚信评价和激励机制所决定的。高校应该积极探索, 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建立诚信档案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定期评选优秀诚信人物, 并将不诚信的行为公之于众, 并给予诚信者以适当的奖励。将每个班级的诚信档案整合起来后形成一份院系性的诚信档案系统, 再由学院辅导员进行更高级的评选和监督。最后, 并对各院系的诚信评选和不诚信行为公开进行监督。 (5) 这样层层向上, 环环紧扣, 最终形成一个全校性的诚信评价和激励机制。比如说, 可以采用诚信报表的形式。在历届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时候, 他们除了要携带自己的简历, 还要有学校认证的诚信报表, 其中有该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以及诚信奖惩状况, 用人单位会根据这份报表来衡量该学生的诚信状况, 并成为决定是否录用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注释

1林文献.浅谈高校新时期的诚信教育[J].福州大学高教研究, 2012 (2) .

2段大蓉, 林莉.明礼诚信推进高校学生道德建设[J].石油高等教育, 2012 (4) .

3张阳红.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探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 .

4潘丽红, 时小艳.也谈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策略[J].文教资料, 2009 (31) .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8

目前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缺失三个方面。

(一) 学业诚信缺失

表现为:考试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内容或答案;找人代考或替人代考;论文抄袭剽窃;找人代写论文或替人写论文;一稿多投;寄成绩单的时候谎报或瞒报家庭地址;简历作假等等。

(二) 经济诚信缺失

表现为:为申请经济困难而虚报家庭情况;拾到钱财占为己有;恶意拖欠缴纳学费;故意拖欠交纳党费、团费、班费;恶意拖欠或逃避还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缴纳寝室水电费;挪用班级、社团公款等等。

(三) 社会诚信缺失

表现为:伪造社会实践经历;故意隐瞒他人而使他人丧失申请荣誉机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竞选票数;违反就业合同;经常允诺他人却不兑现;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校园商业代理不诚信;私自翻看他人日记和信件等等。

二、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过度溺爱保护, 导致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责任意识淡薄,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价值, 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 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 学校诚信教育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 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 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同时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 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令人不够满意。

(三) 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略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 对子女偶然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但不及时地制止, 还起教唆作用。如有的家长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开具假贫困证明, 更有甚者对子女的失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批评教育, 相反还认为子女有本事, 这对子女的诚信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 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和法律体系正处于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 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 法律和规则意识不强, 信用基础比较薄弱, 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虚假广告满天飞, 商业欺诈等现象屡屡发生, 都对大学生的诚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 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

目前, 很多学生在诚信品质修养上面临的主要障碍不是对诚信认知的不足, 而在于面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不能很好抵御, 其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信念不够坚定。因此, 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学习和思考, 自觉接受诚信教育, 努力提高诚信意识。

(二)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要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避免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 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要注重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 因为教育者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要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中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等现象, 减少学生因学术压力而导致的抄袭等不诚信行为, 同时也要严厉处罚学术腐败。

(三) 营造全社会诚信的氛围

在道德建设层面上, 要推进整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进程, 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和意识, 构建高信任度的社会;在政府管理层面上, 做到依法治国, 完善制度, 增强监督, 以构建高信任度的政府为目标;在经济层面上, 应以企业制度、信用体系的建立为着力点, 增强经济领域的信任度。

(四) 推进学校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是建立完善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 实行电子化管理, 在学生毕业时, 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 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二是建立完善诚信评估机制, 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 更趋于合理。三是建立完善诚信奖惩机制, 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 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参考文献

[1]、邓江霞.诚信缺失的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4) .

[2]、吴开军.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高校高职研究, 2007 (9) .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可见,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毕业生就业不诚信现象的主要表现

1、就业推荐材料掺水造假

在求职过程中, 部分毕业生发现具有“优秀毕业生”、“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等荣誉的同学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在制作个人简历和填写就业推荐表时弄虚作假。

2、面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

现在, 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往往简历投递会通过网络进行, 同时会对毕业生进行一系列测试, 部分毕业生会不顾测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迎合单位的用人要求, 尽力去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点。在用人单位电话面试, 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钻空子, 找同学帮忙即时利用各种工具书、网络进行搜索。

3、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大形势下, 许多毕业生尤其是相对优秀的毕业生, 往往都会在手上捧着好几份签约通知书, 毁约再签的情况较多。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使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 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度。

4、毕业生报到后的诚信问题

据媒体报道, 广东一些用人单位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 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 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毕业生频繁盲目地跳槽。有的毕业生离开学校才一、两个月就换了三、四个单位。应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 必将加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

5、不按期偿还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 而且确实帮助了一大批同学。诚信是助学贷款工作能够开展并坚持下去的保证, 只有双方都讲诚信, 银行按时发放贷款, 学生按时足额还款, 这项工作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但近几年个别学生毕业后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 导致银行的风险增大, 经常有毕业生被银行因为贷款问题被告上法庭的事情出现,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这也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

二、毕业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增加与社会大环境诚信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中,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社会诚信意识在消退, “拜金主义”在滋长, 在利益面前, 诚信已变得脆弱不堪, 悖信现象时有发生, 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比以往大量增加。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信用监控系统的不完善, 使守信者缺乏保护, 让失信者从中渔利, 社会道德规范对众多的不讲诚信现象没有特别的约束力,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 个人的选择缺失了道德的约束, 不诚信行为也有了生存的畸形环境。

2、沉重的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烈的就业愿望的矛盾是诱发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 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低、中层次学历毕业生供大于求, 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饱和, 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大学毕业生经过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后, 强烈要求投身于社会实践, 参加工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有的毕业生为了谋取理想的岗位, 就把就业诚信道德抛到九霄云外。

3、高校诚信教育的匮乏

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传授知识, 而忽视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知识教育, 难以培养出有真善美的情感。道德教育往往也只是习惯于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灌输, 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不善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熏陶, 不善于以咨询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当然也就难以培育出诚信的道德情感。

4、单位原因

个别用人单位不能信守承诺。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 一些用人单位在占据主动地位的情况下, 遵守协议条款的意识比较薄弱。用工不规范, 承诺的条款不兑现, 收入、福利、住房、三金缴纳无保证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促进诚信就业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按照不同学科特点, 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要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以及技能训练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发挥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部分学生把“两课”当作一门课程, 当作一门学说去学习, 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 实际效果不佳。而在专业课中尤其是名师、学科带头人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做思想教育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全体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取向、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德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 并将德、智、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学风建设年”、“读书节”, 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 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良好氛围, 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抵制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净化校园环境, 引导校园文化向文明和谐、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重视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升华大学生的情感。

3、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大纲, 并提供必要的制度和费用的保障。积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一线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两课”社会实践是增强“两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应采取自主实践与统一组织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挖掘“专业实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劳动实践周”等活动的思想性, 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 受到锻炼。

4、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学生的物质、文化需要和陶冶情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为广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大学生的发展, 挖掘大学生的潜能, 调动大学生的欲望, 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真正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进步, 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5、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成才、校园交友、健康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增强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6、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 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 使他们逐步了解认识自己以及所学的专业, 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志向, 制订职业生涯路线,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等。从入学教育开始开设就业指导的内容, 否则到了将要毕业时讲就已经来不及准备应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

7、狠抓德育队伍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功能健全、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应动态管理德育队伍, 稳定骨干队伍, 补充新生力量。确保投入资金, 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队伍素质。大学生德育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共青团组织、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学生会等群众社团组织,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 这几支队伍协调一致, 密切配合, 就会形成一支强大的德育力量。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 将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应严格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率先垂范, 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使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态度、纪律、业务、品行等方面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全面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9)

[2]、王珍.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演变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6)

[3]、万略.郑辉军.论人际关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

[4]、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5]、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6]、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3

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篇10

一、诚信会计含义

(一) 诚信会计概念

诚信会计是通过会计行为表达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主要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 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有诚实守信的荣誉感, 要求从业人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完善的品质和服务, 在从事会计行业时要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本质,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数据资料。

(二) 诚信会计范围

诚信会计不是普通道德层面上的问题, 它涉及到多个层面, 一是国家宏观层面, 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及制度出台提供真实的经济数据支撑;二是行业经济层面, 是行业经济兴衰结果的真实反馈者, 能够真实地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运转周期;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经营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并对企业经营成果提供鉴证作用;四是诚信会计行为人, 要求基于诚信会计行为的执业者立足于会计实践, 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 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五是投资决策者, 真实的信息资料和严谨的数据预测是投资者决策的先决条件;六是监督者, 据此发现核心环节重要经营风险, 建立风控管理机制, 堵塞企业经营管理漏洞。

二、会计诚信缺失危害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严重, 会使基于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决策的使用者迷失方向, 做出错误决策, 并且通过信息决策线性传递, 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会成几何级地增大。

(一) 危害国家决策

作为经济信息重要反应者之一的会计信息, 能够详实地记录结果、反映国家重要经济数据趋势, 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石, 会计诚信缺失将会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 虚假的经济指标必然会造成国家经济决策“雾里看花, 花非花”。朱镕基总理曾在国家三个会计学院亲笔题词“不做假账”, 也直接从国家层面鉴定了会计信息对国家政府宏观决策及法律制度出台的影响力。

(二) 危害行业秩序

一方面国家对各行业的发展运行都会出台导向性的政策, 基于虚假会计信息而出台的政策及法制必然严重削弱国家经济管理职能, 会对行业发展起到错误的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会计诚信缺失将会造成失信、违信等现象大行其道, 基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没有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将难以为继, 从而必然会以点带面动摇国家经济根基, 扰乱行业经营决策秩序。

(三) 危害企业经营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会计诚信缺失基本上是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行为, 企业为了某种目的, 将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利润等在内的会计信息进行虚构, 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经营基础, 基于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错误的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 错误的会计信息会造成工商、税收等行政结果虚假, 为企业合法经营埋下法律风险。

(四) 危害投资主体

经过包装的错误的财务信息会导致投资方做出错误决策, 包括已经出资的股东, 即将进行权益投资的战略合作者, 对企业进行借款的债权人等, 这些企业投资者除了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外, 还会直接面对企业潜在风险, 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投资, 投资利益甚至投资成本都不能得到完全保障。

(五) 危害执业人员

会直接导致参与作业人员受到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处罚, 甚至终身不得准入会计行业, 如此例子甚多, 国外有安然事件, 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 国内有银广厦事件, 导致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 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等。

三、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现象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 离不开法律、法规及制度层面设计缺陷等原因, 但归根结底, 主要还是利益的驱动, 使得企业不惜冒着违法违规的制裁刻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原因分及现象析如下:

(一) 刻意规避法律法规, 损害国家及投资者利益

有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为达一己之利, 刻意规避国家财经法规的强制性约束, 采用不正当手段, 操纵企业利润, 以达到少交税或者不交税的目的, 或者人为操纵企业利润, 制造虚假业绩, 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 会计秩序混乱, 不按国家会计法规操作

部分企业在实际账务操作中, 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 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不一致, 不按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或者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关键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 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 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信息造假

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往往存在截留、转移、坐支收入, 虚列成本, 乱摊费用, 使用虚假、不合规发票, 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 导致收入、成本信息失真, 更严重者甚至私设小金库, 造成财务信息严重不真实、不完整, 严重扰乱了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

(四) 执业人员道德较低, 主观随意性较强

部分企业存在执业人员无证上岗, 会计、出纳混岗等现象, 造成业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操守较低, 存在主观随意操作的现象, 如有些会计人员默守陈规, 不求上进, 缺乏钻研业务, 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 不严格执行制度, 而是按照自己“想当然、拍脑袋”等想法来处理业务, 给企业经营决策带来被动。

(五) 会计监管力度不强, 财务违规成本不大

目前虽有相关经济法律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及明确了具体处罚方法,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因为监管难、监管面大, 监管人力、物力投入及关系网络的存在等因素, 实际处罚力度并不大, 有的甚至免于处罚, 使得违反经济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额利益。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意义

(一)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但更是信用经济,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 而诚信正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诚信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诚信度越高, 市场就越规范, 交易的风险就越低, 市场得以运行的周期就越长, 会形成良性发展。

(二) 诚信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大量的会计资料造假必将直接影响政府各项经济指标的真实度, 最终导致国家产业经济政策出台与产业实际发展方向偏离, 危害行业发展, 基于诚信的会计信息资料才会有国家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才会保证行业发展长盛不衰。

(三)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诚信不仅是执业人员的行为, 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责, 纵看历史, 横观中外, 凡是成功的企业, 都把诚信作为信誉, 视同生命, 都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 相反企业不诚信只能获得一时的利润, 而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之道, 安然公司的倒闭足以说明问题。

(四) 诚信是执业人员的立足之本

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 诚信不仅是约束, 更是责任, 诚信一旦缺失, 那就意味着失去了行业立足的根本, 失去了转型的通行证,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 乃会计之本”, 有了信用, 才会有会计, 也才有会计执业人员立足之道。

(五) 诚信是投资者的保护伞

只有基于诚信的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 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 才能保证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一是在源头上保证投资者资产的安全投资, 二是经营过程中财产的安全运营, 三是充分参与分享企业经营成果, 保证财产性收益的充分获取。

五、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探讨

(一) 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法律机制

政府要在国家层面出台更为严谨的法律法规, 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国家层面保持对非诚信行为的高压态势, 保障会计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及运转,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采取恩威并施、惩防并治的方式, 做到有奖有罚, 同时要开展会计诚信体系文化建设, 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诚信会计、不做假账的氛围。

(二) 行业环境:增强诚信会计体系遵纪守法教育机制

依托以法律及道德为主的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 实施会计诚信体系工程建设, 一是坚持诚信用人, 不以“听话”为标准, 而是要坚持使用具有良好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员;二是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 树立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为教材, 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操守具体化, 并提炼成标准化;三是净化会计诚信环境, 建立会计诚信准入门槛机制, 并利用舆论力量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

(三) 公司架构:完善诚信会计体系企业内控机制

一是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 一是股东到位, 使所有者能够有效行使对公司控制权;二是强化董事会职能, 避免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三是应引入独立董事, 减少利益交叉的情形发生;四是落实监事会监督权,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二是要建立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依靠制度来保证企业诚信经营, 真实地反应经济信息;三是要完善企业文化, 健全企业良性工作机制, 实现制度管理和文化管人全覆盖。

(四) 从业个人:建立诚信会计体系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要着力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和职业操作的诚信教育, 建立会计行业人员诚信档案, 二是要推行会计委派制, 由真正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委派, 加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会计诚信缺失的造假成本,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

(五) 社会监督: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监督评价机制

一方面, 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监督机制和职责履行, 充分利用内部监督资源优势, 组织开展条线和综合检查;另一方面, 社会各方监督机构在实际履职过程中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是财政部门要运用《会计法》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其他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但应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 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六、结论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要完成这项工程建设,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要从多维度、多层次开展各项工作, 只有正确地认识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 打消市场主体的侥幸心理, 努力营造会计诚信氛围, 加强会计诚信体系立法和营造舆论氛围, 有效制约会计诚信缺失, 才能保障会计诚信体系的长治久安。

摘要:诚信会计是通过会计行为表达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主要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 诚信会计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 为信息使用者、行业甚至国家经济政策出台提供有效数据, 虚假会计信息不仅影响国家、行业、企业、投资人, 甚至影响执业人员。本文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危害的基础上, 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和现象进行了分析, 重点阐述了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途径, 最后对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完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淑玲,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2)

[2]张颂贤, 刍议会计诚信机制的构建[J].市场研究.2015 (1)

[3]吴芳,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途径[J].经济师.2014 (8)

[4]衡文硕, 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商.2013 (16)

诚信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 篇11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之规,保证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种矛盾冲突中相对稳定的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法治的水平和程度是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根本大法,并着手调研和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伴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中国的法制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核心,中国现代法律体系和法治制度的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相对于发达国家在数百年间积累起来的近现代法治文化,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法制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要求建立一系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逐渐滋生的利己主义和商品拜物教等观念通过商品交换原则的泛化渗入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近年来,一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多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屡禁不止甚至逐年增多,已经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这固然与法律不健全所留下的一些“灰色地带”,使事实上的“犯罪”难以进入法律的惩罚范围有关,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大量存在也说明了中国社会法治观念的淡漠和法治精神的匮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在全社会弘扬敬畏、笃信和践行法律的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知法、尊法、守法、执法、护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超过了法律制定本身。

法治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法律权威敬畏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伦理基础是诚信,因为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具有“契约性”的社会关系,它要求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必须贯彻诚信的原则,这是法律权威性之公正力量的重要来源。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要立足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崇尚诚信的历史传统。东汉《说文解字》就专门对诚信做了注解:“诚,信也。”意为诚实与守信二者相通,互为印证。“诚”主要是指“内诚于心”,更多地是对个体的内在道德要求;“信”主要是指“外信于人”,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之间交往的道德要求。孔子将诚信视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人缺少了诚实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车子没有将车辕与轭连接起来的木销子而无法行进一样,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做人要讲诚信,治国也离不开诚信。《左传》讲:“信,国之宝也。”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何以践行诚信?中国人讲的是以诚达信,即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知行统一,强调修身为本,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诚为自我修养之要义,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说明“诚心正意”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始有真诚之心,方行信义之事。信守诺言、身体力行、表里如一是中国人对以诚达信的基本要求。为政者,要取信于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政府官员诚信,民众才可能诚信。在中国人看来,能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高下和事业成败。

数千年来,这种诚信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渗透在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中。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它的文化底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道德准则;牢固树立和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本色,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先进政党的道德期盼和要求。正是靠着这种取信于民、说话算话、担当负责的精神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被赋予了执政的重任。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还需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诚信观的合理因素。西方诚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诚信被看作是公民最重要的德性之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虚伪是可谴责的,诚实则是高尚的和可称赞的!”在希腊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罗马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诚信是最重要的法理原则,它不仅存在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也被要求存在于法律之外的一切可能的契约关系中。

罗马法中的契约诚信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守约被视为是人的本性,有约必践、违约必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成为基本的正义原则。中世纪诚实信用被视为信奉上帝的基本品质,是对上帝的承诺,诚信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共同价值观。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用天职的概念把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认为诚实信用不仅为上帝所认可,也是在经商中获利的重要法宝。

资本主义形成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为了避免这种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相互倾轧而致使社会失范,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一方面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又提出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条件。这一原则在经济活动中逐渐转化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资本,形成为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康德进一步从哲学上论证了诚信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按照“人是目的”这一绝对命令的要求,诚信被看作是一种对他人的完全责任,他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把随便不负责任的诺言变成一条普遍规律,那就会使人们所有的一切诺言和保证成为不可能,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他所做的保证,而把所有这样的表白看成欺人之谈而作为笑柄。”因此,欺诈和谎言在任何情况都是不允许的。

恩格斯认为,西方现代信用原则的确立,是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两重性,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以社会生产资料(以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在私人手里的垄断为前提,所以,一方面,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这种信用制度的历史地位就在于:“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造成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西方这种诚信观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三个重要的特性:一是被视为交换正义的重要原则,与西方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中;二是被视为维系政府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与西方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法治社会的运行规则中;三是被视为宗教信仰的重要戒律,与西方的生活方式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世俗生活的神圣意义中。

虽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信用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有着自己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贯彻于其中的契约诚信观也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所要求的自主自觉意识,但是它超越了基于血缘宗法关系的“熟人社会”讲求诚信的“私人”空间意义,赋予诚信以基于现代交往关系的“经济社会”讲求诚信的“公共”空间意义,使诚信走进了人们复杂多样性的职业生活,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道德律令。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培育和倡导具有法治精神的诚信观念,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作用。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新阶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善治。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真实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也只有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法律才能有效实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科学地继承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和西方文化的诚信观,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的现代诚信观,使之成为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的社会伦理基础,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篇12

一、诚信能够使公司经营者享受快乐

诚信, 是文明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真实是人生的命脉, 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只有诚信无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 被信任、被尊重会给其带来很大快乐与幸福感。

高尔基名言:走正直诚信的生活道路, 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人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和不懈追求, 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对物利的享有、对名位的享有、对道义的享有等几个层次。诚信做人、诚信经营是有效实现“对道义的享有”的最优路径选择, 没有了诚信就会象失去翅膀的小鸟一样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诚信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之本

1.诚信经营是企业使命要求。价值观,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来源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实现使命、愿景的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讲, 企业使命主要包括对员工、对客户、对股东、对社会以及对环境保护等利益相关方的承诺, 有承诺就需要讲诚实信用。这已在许多大型、行业典范性企业得到广泛验证。例如, 工商银行以“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为使命, 以“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愿景, 坚定地选择“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为价值观, 强调“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经济社会中的信用行业, 没有诚信就无法在行业内立足”等。

2.诚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讲, 资产是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各项资源, 它既包括房屋、机器等实物资产, 也包括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诚实信用意味着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 它虽不象实物资产那样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与利润, 但它是企业的一种非常有用资源。良好的商业信誉、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 才能使客户信任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其忠诚客户, 忠诚客户利用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引荐、影响其他客户, 这样, 企业的客户群就会越来越大,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从而能够使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3.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 若一旦某项资源具有稀缺性就具有了市场竞争力的价值。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 处理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服务、资本竞争, 取而代之的是诚信、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竞争。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基石, 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 使企业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持久的市场认同。为什么大家一说起国内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最好的金融产品, 总会习惯性想起工商银行?这固然与工行良好的产品、卓越的服务有关, 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工行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广泛社会认同, 其品牌名言“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给广大民众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三、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遵守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风尚, 建立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 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企业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 作为市场经济两个“车轮”之一的法律是无能为力的, 只有诚信能起作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缺乏健康的信用关系作为基础, 就难以建立一个高效而完善的市场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前几年, 曾经有人统计, 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导致社会交易成本激增的情况下, 还破坏了中国企业整体形象, 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诚信经营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有良知的企业家不可能不将诚信经营作为自己的重要行为准则。

上一篇:理解性英语教学下一篇:传统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