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对比

2024-10-22

检查对比(共10篇)

检查对比 篇1

结肠镜作为一种诊断与治疗下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下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1]。常规肠镜检查过程中,在镜头经过结肠弯曲时易引起肠道的反射性痉挛,患者可感觉明显的疼痛,因此耐受力较差[2]。无痛肠镜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接受肠镜检查,进而有效的减少肠镜检查带来的不适,减少应激性损伤。但由于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物的应用,可能增加麻醉的风险,并对疾病的检出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本研究针对无痛肠镜、常规肠镜检查在临床肠道检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0例接受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无痛肠镜组409例、常规肠镜组371例。无痛肠镜组409例患者,其中,男180例、女22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3.1±14.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3±2.4)kg/m2,收缩压(124.2±8.0)mm Hg,舒张压(71.6±9.8)mm Hg。常规肠镜组371例患者,其中,男160例、女211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0.1±12.3)岁,平均BMI(22.5±2.1)kg/m2,收缩压(122.2±8.7)mm Hg,舒张压(72.7±10.6)mm Hg。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础资料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均>18岁,因各种原因高度怀疑肠道病变在本院接受肠道镜检查;(2)患者自愿选择常规肠道镜检查或无痛肠镜检查;(3)患者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均<140mm Hg/90mm Hg以内;(4)实施检查前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的心、肺、脑疾病及功能障碍的患者;(2)具有肠道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3)对麻醉镇静药物具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4)因肿瘤等疾病导致肠道严重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的患者。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小时,并进行肠道清理。两组患者检查前建立静脉通路,并在多功能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脉氧的情况下。无痛肠镜组于检查前以2.5mg/kg的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产品批号:20140823)缓慢静推。操作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后开始进行肠镜检查。普通肠镜组患者直接进行肠镜检查。

1.3操作成功判断标准

在受检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肠道镜到达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观察清楚,肠镜最远到达部位为回盲部。无痛肠镜检查失败的标准:在麻醉时间超过60min或者丙泊酚的用量超过200mg仍然未能到达病变部位,未能够观察到病变结果获取组织标本,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者血样饱和度(Sp O2)显著降低。常规肠镜组检查失败的标准:在检查时间超过120min,仍然未能达到检查目的,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Sp O2显著降低、患者因痛苦拒绝继续接受检查。

1.4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术中出现大肠穿孔、心肺抑制、检查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腹胀、腹痛、患者满意度、操作者满意度的评分差异。

问卷内容包括:(1)各种不适反应的评分标准:主要(腹痛、腹胀、肛门周围疼痛、大便少量出血及躁动),参考Likert scale标准的形式进行评分[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及统计在专业软件SAS9.0软件包中处理,两组间的操作时间、不适症状、患者满意度、操作者满意度评分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无痛肠镜组、常规肠镜组的肠镜检查结果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

无痛肠镜组检出的慢性结/直肠炎、息肉、痔疮、肿瘤、炎性肠病、其他疾病检出率与常规肠镜检出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肠镜组的总体检出率(95.35%)显著的高于常规肠道镜检查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比较

无痛肠镜组检查时间显著的短于常规肠镜组(P<0.05),无痛肠镜组的大肠穿孔发生率、心肺抑制发生率与常规肠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肠镜组的检查成功率显著的高于常规肠镜组的(92.72%)。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患者满意度、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无痛肠镜组检查过程中的不适症状评分显著的低于常规肠镜组(P<0.05),无痛肠镜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显著的高于常规肠镜组。见表3。

3讨论

肠镜检查作为临床上诊断结肠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在诊断结肠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肠镜属于侵入性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恐惧,甚至不能耐受肠镜检查或不愿再次进行肠镜检查[4]。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肠镜检查时更容易诱发潜在的心血管风险[5]。

无痛肠镜又称麻醉结肠镜,是利用静脉麻醉的方式,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不适感觉,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肠镜检查的耐受性[5]。临床上普遍用于肠镜检查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作为一种起效快、半衰期短、苏醒迅速完全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具有减轻呕吐、恶心的作用,且其治疗剂量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极小的特点[6,7]。患者的清醒较快,并能够较为准确的回答提问,术后15分钟即可完全清醒,并具有较好的身体平衡性[8,9]。丙泊酚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的呼吸抑制,但通过缓慢的静脉推注后在短时间内可达到肠镜检查所需要的麻醉深度,并可通过分次追加剂量使麻醉状态得到较好的维持,从而满足长时间检查以及治疗的临床需要。但是由于药物剂量的增大,其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具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血压降低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痛肠镜组检出的慢性结、肠炎、息肉、痔疮、肿瘤、炎性肠病、其他疾病检出率与常规肠镜检出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无痛肠镜组的总体检出率显著的高于常规肠道镜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可能与无痛肠镜消除了机体的各种紧张情绪,使医者能够更加仔细的对肠腔进行观察,并确保了检查的成功、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诊断的正确率有关。另外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及催眠的协同作用,进而保证肠镜检查更快更顺利的进行,从而缩短检查所需要的时间。无痛肠镜组的大肠穿孔发生率、心肺抑制发生率与常规肠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痛肠镜组的检查成功率显著的高于常规肠镜组。因此,只要严格把握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内镜检查规范,无痛常见检查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的几率。无痛肠镜在提高总体检出率方面具有优势,且顺应了人们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需要,提高了患者接受肠镜检查的适应证范围,提高了肠镜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吴柳青,李宇,林峥.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2):1105-1107.

[2]李春梅,王丽媛.高龄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46-147.

[3]Weber C K,Miglioranza M H,de Moraes M A P,et al.The fivepoint Likert scale for dyspnea can properly assess the degree of pulmonary congestion and predict adverse events in heart failure outpatients[J].Clinics,2014,69(5):341-346.

[4]沈小春,刘海燕,万雪,等.无痛胃镜引导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6):3495-3497.

[5]林慧,伍东焕,欧阳碧山.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肠镜的ED50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6):902-903.

[6]彭蔚,许静红,杜佳楠.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中老年无痛胃肠镜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1):60-61.

[7]宋明福,刘敏.化瘀中药加核糖核酸在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对TNF-α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3,8(1):74-75.

[8]张会弟.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26(2):102-104.

[9]马绍勇.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不同序贯次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4(1):30-32.

检查对比 篇2

引子:新版药典即将实施,在这里列出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改动。2010版与2005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比

内容2010 版2005 版

总论细菌 30~ 35 ℃、控制菌温度 细菌与控制菌培养温度合并为 35~ 37 ℃(2000 版药典是与 30~ 35 ℃2010 版药典一致的)

10g 或 10ml, 膜剂 10cm 2, 沙

门氏菌检验用量应增加至 20g 10g 或 10ml, 膜剂 10cm 2

或 20ml检验量

无贴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

增加贴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具3000 转 / 分离心 20 分钟

有抑菌活性的供试品 , 离心沉(供试品若有沉淀,先以 500 供试液的制备淀法 500 转离心 3 分钟,取上转 / 分离心 5 分钟)弃去上

清液混合清液,留底部集菌液红 2ml,加稀释液补至原量

菌液制备黑曲霉最后稀释黑曲霉最后稀释剂 : 0.9% 无菌剂 :0.05%(ml/ml)聚山梨酯 80 氯化钠溶液的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

细菌培养由 2 天改为 3 天 ,霉菌与酵母菌培养 5 天 , 必要细菌培养由 48 小时 , 霉菌与

时延长到 7 天 增加营养琼脂培酵母菌培养由 72 小时 , 必要

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以及时延长到 5-7 天 无菌落细菌 霉菌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报告规则细菌及酵母菌平均菌及酵母菌计数的适用性检查 菌落报告规则细落数在 30~300, 霉菌平均菌落

菌及酵母菌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 数在 30~100 之间稀释级作为

300cfu, 霉菌小于 100cfu 的稀菌数报告的依据

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

增加适用性检查 , 包括促生长控制菌检查用能力 , 抑制能力以及指示能力无培养基的检查

常用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增加

方法

控制菌检查增加白色念珠菌检查法无无

阴道 尿道给药制剂增加白色

念珠菌检查 眼部给药删除 , 按微生物限度标无眼部给药限度 需检查大剂型项目检查无菌 直肠给药制准肠埃希菌 菌落单位 : 个剂 : 删除大肠埃希菌检查 菌落

检查对比 篇3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检查中,2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诊断为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eyembolism,PE)高危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即(Smartprep监控技术)扫描;B组:30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由3名CT主治医师阅片,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两组图像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右上下肺动静脉的CT值,计算上下肺动静脉CT值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1例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成功,B组患者全部一次成功,肺动脉及肺静脉的CT值差异无明显差异性区别,无统计学意义,影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A.B两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CTA检查中,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与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扫描比小剂量团注技术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及辐射剂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MSCT肺动脉成像已成为PE诊断的首先方法[1]。但由于MSCT扫描速度快,CTPA检查的数据采集时间短,精确把握延迟扫描时间即成为检查成功的关键。目前一般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及小剂量团注测试获得扫描延迟时间进行扫描。本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评价两种方法在CTPA检查的优缺点,意在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对比剂剂量和患者受照剂量。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临床6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B组采用30例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1.2检查技术:

1.2.1仪器设备:采用PhilipsBrilllance16排螺旋CT,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为螺旋CT自带的分析软件。

1.2.2扫描技术及参数:扫描前向患者说明CT扫描的要求,训练其深呼吸屏住,以取得禁动或屏气效果,在一次屏气法完成扫描。患者仰卧在床上,两手抱头,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主动脉弓上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扫描层厚为5.0mm,重建层厚为1.25mm。

1.2.3检测方法:A组: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经肘正中静脉注射欧苏30ml,注射完毕后以相同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注射速率为均为4.5ml/s。追踪位置设于上腔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开始测试启动,当阈值达到100HU,机器开始启动扫描,延迟5.4s后开始扫描(本机默认最短启动到开始扫描时间为5.4s).,对患者进行足头方向的采集。

B组:在行CTPA成像扫描前,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16ml及生理盐水20ml冲管,注射速率为4.5ml/s。测试点设于气管隆突下1cm肺动脉主干内,同层连续扫描,扫描时间为1s,间隔时间为1s,共扫描6次,用时12s。回顾性测量对比剂在肺动脉主干处达到峰值浓度,并获得对比剂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对比剂注射开始到增强峰值的延迟时间,进而使用对比剂30ml及40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足头方向的采集。

1.3图像分析:

由3名主治医师在不知分组的情况先对2组病例的肺动脉及细小分支强化等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像评价标准:优:肺动脉主干及亚段肺動脉强化好,肺静脉不强化或略强化;良:肺动脉主干及亚段肺动脉强化,伴行肺静脉强化程度相似;差:肺动脉主干强化不明显,亚段肺动脉分支不强化,伴行肺静脉强化较明显。在工作站上客观测量肺动脉主干,右侧上下肺动脉及伴行肺静脉的CT值,并计算出差值。

1.4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像质量评级结果:评级为优者A组13例,占43.5%,B组,11例,占36.7%;评级为良的患者A组14例,占46.7%,B组17例,占56.7%;评级为差的,A组3例,占10%,B组2例,占6.7%。A.B两组影像评级经统计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大于0.05)

2.2两组不同测试方法CTPA成像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CT值及右上、下肺动静脉CT值差评价显示,无明显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优质的CTPA影像,要求做到肺动脉明显强化而肺静脉强化不明显,主动脉及上腔静脉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这样以利于区分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内的对比剂浓度也不应过高,防止形成硬化伪影影响肺动脉分支的观察[2,3]提高PE诊断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把扫描时间限于肺动脉增强峰值时间内。但由于肺循环血流快,肺动脉到肺静脉的循环时间仅2-3s,这就需要对比剂注射流速快,时间短,使对比剂在肺动脉内快速达到峰值,有利于肺动脉强化。因此对比剂注射到开始扫描的时间成了高质量CTPA影像的关键。

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团注技术均可以获得精确的扫描延迟时间,取得满意的肺动脉图像。在观察这60例患者中,肺动脉主干的CT值均达到300HU以上,有文章[9]报道说对达到300HU以上的动脉血管系统病变可以清晰确切的显示大范围复杂血管的完整形态、走形和病灶,图像立体感强,能很好进行VR成像。

目前含碘对比剂引起的对比剂肾病(CIN)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5],已成为常见医源性肾损害的第3大原因,占发病率的11%[6]。减少对比剂量用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生,也降低了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故在不影响肺动脉栓塞检出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比剂用量尤为重要。有文献[7]报道在肺动脉中采用30ml(370mgI/m1)对比剂,完全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技术需要再加18ml的预实验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再进行肺动脉扫描。此方法操作复杂,需要两次注射对比剂,增加了对比剂用量,还使患者检查时间延迟,对一些老年及危重不配合的病人难以顺利完成检查。而智能跟踪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只需30ml的对比剂就能一次成像,减低了病人造影剂用量,而且操作简单,为一些不配合病人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但延迟时间受制约因素比较多,1.与检测点位置有关,2.与监测点的阈值大小有关,3.与CT机器移床时间有关。本文的触发点设置在上腔静脉内,对比剂从上腔静脉流到肺动脉的循环时间刚好与Smartprep监控技术到达阈值后启动扫描所需要的延迟时间一致,(对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除外)[4],这样开始扫描的时间正好是肺动脉峰值时间。但是,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从上腔静脉到肺动脉的时间要长于机架的移床时间,会使扫描落在峰值点之前,得不到满意的图像。故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采用阈值点设置于静脉内。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这些设备也不可避免地对患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X射线、CT的普及应用,辐射次数越来越多,剂量越来越大,辐射可能引起的危害往往与一定大小的剂量和累积照射次数相关,故近年来CT辐射剂量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8]。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一次完成检查,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都可以检查出肺动脉栓塞,但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从降低病人造影剂剂量及輻射剂量的角度考虑,本文认为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更适合。

参考文献

[1]SchoepfUJ,HolzknechtN,HelmbergerTK,eta1.SubsegmentalPulmonaryEmboli:ImprovedDetectionwithThinCollimationMul—tide-teetorRowSpiralCTU].Radiology,2002。222(2):483—490.

[2]蔡欣,邓字.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72-74.

[3]周运锋,史河水,吴爱兰,等.选择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561—1564.

[4]刘建新,刘剑,王霄英,等.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试验肺动脉MSCT成像的对比研究.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80—1382.

[5]李飞,杨定平。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年9期426-429

[6]周力,陈晖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2期3733-3735

[7]付玉存,贾慧娟,秦雷.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832—834.

[8]张博,龚建平.CT检查辐射致癌风险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3):217-220.

胃肠道CT检查技术对比剂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10日‐2015年9月30日进行胃肠道CT检查技术的病患176例。胃病68例, 男36例, 女32例;平均年龄 (56.3±4.7) 岁。食道病39例, 男26例, 女13例;平均年龄 (60.9±5.1) 岁。结肠病28例, 男14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52.4±4.4) 岁。阑尾病5例, 男4例, 女1例;平均年龄 (44.8±4.6) 岁。直肠病26例, 男13例, 女13例;平均年龄 (49.6±4.9) 岁。其他10例, 男6例, 女4例;平均年龄 (53.2±5.2) 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 (SOMATOM Definition) , 检查前禁食、禁水8 h, 口服泻药进行肠道准备, 对于急性出血患者, 可服用班靓眼泪谢药。患者服用的阳性对比剂为含2%的碘溶剂, 阴性对比剂为纯水。对于上消化道病变的检查, 患者应在检查30 min前服用对比剂500 ml, 检查时再度服用200 ml。对于下消化道病变的检查, 患者应注意空腹, 检查前排空大便, 前3 h服用对比剂500 ml, 目的是填充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充盈之后按照上消化道准备步骤进行, 同时服用250 ml对比剂保留灌肠。食道病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口含对比剂, 患者实施吞咽的同时跟踪扫描。因肠道吸收会造成含2%的碘溶剂中碘浓度升高, 所以患者在服用时可适当减小浓度。具体对比剂服用情况见表1。

2 结果

胃部病变患者CT检查结果中, 服用阳性对比剂32例, 服用阴性对比剂36例, 两组患者例数大体相等。CT图像结果显示, 胃壁不规则增厚, 内缘凹凸不平, 部分出现肿块, 肿块大者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毗邻组织关系。其中, 36例 (52.94%) 患者确诊为胃癌, 19例 (27.94%) 患者为胃溃疡, 5例 (7.35%) 患者为淋巴瘤, 3例 (4.41%) 患者为胃平滑肌瘤, 5例 (7.35%) 患者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

食道病变患者服用阳性对比剂26例, 服用阴性对比剂13例, 以阳性对比剂为主。CT图像结果显示, 食道壁呈环形增厚, 出现上下食道相对扩张。31例 (79.48%) 患者确诊为食道癌, 其中, 9例出现肝、肺转移, 5例发现周围组织受侵犯现象。另8例患者确诊为普通食道炎。

结肠病变检查结果中, 15例 (53.57%) 患者确诊为癌肿, 服用阴性、阳性对比剂患者的CT均较好地反应了肠壁的增厚及肿块的形态。其余13例患者确诊为普通结肠炎。

阑尾病变检查结果中, 2例患者采用了阳性对比剂, 经手术确诊为阑尾炎。另3例患者均未发现病变征象。

直肠病变检查结果中, 服用阳性对比剂患者12例, 服用阴性对比剂患者14例, 两组患者例数大体相等。出现癌肿术后复发人数为24例 (92.31%) 。另2例患者确诊为普通直肠炎。

另外10例其他患者出现胃肠道疾病症状, 经诊断均为胃肠道疾病患者。

3 讨论

胃属于空腔脏器的一种, 其位置多变,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活检病理、胃镜以及胃部双重造影[4]。近年来, 随着CT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 多层螺旋CT在胃肠肿瘤检查应用上已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普通螺旋CT在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检查上具有局限性, 而现今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 进行图像重建时质量高, 在图像后处理方面, 多层螺旋CT还具有3D重建效果, 可以直接根据器官的形态、大小与毗邻组织的相互关系等指标来进行诊断。因此在疾病检查方面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5]。尤其对于胃肠肿瘤患者, 多层螺旋CT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和分期。

口服对比剂的种类国内外报道很多, 大体上可分为阳性对比剂 (高密度) 和阴性对比剂 (低密度) 两大类。阳性对比剂主要指原子序数高的物质, 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阴性对比剂指原子序数低的物质, 主要有纯水、空气和氧气等[6]。对比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密度不同于人体组织, 差异较大, 显影清晰;对人体没有毒性和刺激性, 副作用少, 不存在安全问题;理化性质稳定, 便于大量生产、运输及保存;人体易于吸收和排泄, 在体内存留时间短;使用方便, 价格低廉[7]。CT最初应用时, 阳性对比剂被医生广泛应用, 但随后发现阳性对比剂不能很好地观察胃肠道的层次关系, 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漏诊误诊, 因此阴性对比剂开始走入人们视线, 纯水作为阴性对比剂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 为了满足其高质量的后处理功能的需要, 气体成为另一种较常用的阴性对比剂[8]。

本研究选取进行胃肠道CT检查的患者176例, 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及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阳性、阴性对比剂各有其长处。阳性对比剂可以更准确地观察肠道充盈程度, 便于判断病变部位, 同时可以更清晰展示出微小的病变部位, 也可以反映胃肠道部分生理功能, 区分积液来源以及胃腔的内外环境, 明确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在食道病变病患的CT检查中, 使用阳性对比剂较多, 阳性对比剂使肠道充盈, 便于CT观察, 若胃肠道不充盈, 则易与肿块等混淆, 造成误诊。但是阳性对比剂不能显示增厚的胃肠壁的分层, 也可能引发患者的一些并发症, 如嗜红细胞增多症, 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阴性对比剂可以很好地显示增厚的胃肠壁的分层, 可以观察到壁间水肿状态, 对增强扫描中胃黏膜的观察更加有利, 而且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但是阴性对比剂可能混淆胃肠道内液体病变, 可能掩盖病情。例如, 对于阑尾病变患者的检查, 使用阴性对比剂时容易造成阑尾腔内变化不明显, 从而造成疾病漏诊[9]。

胃肠道CT检查与其他器官的CT检查不同, 要想取得高质量的CT图像, 患者胃CT扫描前1 d晚餐应进流质, 检查前要禁水、禁食6~8 h以上, 胃内不可有残留物。结肠病变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1 d开水冲服番泻叶9 g, 扫描前再进行2、3次清洁灌肠。对比剂的使用方法有液体充盈法和气体充盈法两大类。液体充盈法, 患者口服水或2~3%碘溶液。患者应一边喝水, 一边打嗝排气。肌注时应注意有无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等禁忌证。气体充盈法主要分口服法和插管法:①口服法检查前10~15 min肌注, 然后口服产气粉3 g, 用少量水吞服, 注意不要打嗝排气;②插管法检查前插入胃管, 肌注, 10~15 min后, 在检查床上打入空气800~1 200 ml。打气前尽量抽取胃内残留物, 打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打入600 ml气体后就要边打气边询问患者能否耐受, 如不能耐受可及时停止打气[10]。同时, 打气过程中注意叮嘱患者变换体位。常用体位为仰卧位, 体位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纯水充盈的病变部位置于低处, 气体充盈的病变部位置于高处。在准备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灌肠过程中, 若溶液流入受阻, 可稍移动肛管;患者有便意时, 瞩患者深吸气以减轻腹压;如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剧烈腹痛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灌肠;②保护患者自尊, 注意遮挡, 防止受凉;③胃肠检查结束后患者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可放出部分气体, 以缓解不适;④检查结束后及时拔出胃肠管, 清洁患者, 清理用物。胃肠扫描技术除了充分的胃和肠道准备外, 熟练扫描技术可对患者的手术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影像资料[11]。

综上所述, 阳性对比剂可以更好地发现微小病变, 适用于观察充盈的胃肠道腔, 区分病变部位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阴性对比剂容易发现特征性病变, 适用于观察病变部位的增强扫描。因此, 应重视对比剂的选择,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种类, 物尽其用, 取长补短, 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CT检查技术中不同对比剂的特点及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10日‐2015年9月30日进行胃肠道CT检查的患者176例, 对其临床资料及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阳性、阴性对比剂均能显示出胃肠道的状态、病变程度。结论 阳性、阴性对比剂的选择对胃肠道CT图像有一定影响, 选择合适的对比剂, 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胃肠道CT,对比剂

参考文献

[1]燕桂新, 王海涛, 陈文静, 等.口服高渗甘露醇盐水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 20 (5) :361-363.

[2]沈敏, 曾蒙苏, 康建平, 等.多排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25 (7) :1017-1020.

[3]王永仁, 彭志毅, 欧阳林.多排螺旋CT检查口服不同小肠对比剂效果评估[J].浙江医学, 2011, 33 (12) :1720-1722.

[4]申玲玉, 周莺, 顾晓红.探讨口服对比剂在腹盆腔螺旋CT检查中的运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1, 20 (1) :24-27.

[5]胡刚, 冯萌, 杨晶莹, 等.不同剂量对比剂对胃肠道CT诊断效果的影响观察[J].人民军医, 2014, 12 (4) :1337-1338.

[6]李光辉.X线数字钡灌肠大肠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肿瘤的应用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2) :162-163.

[7]李烨, 刘爱连, 曹会志, 等.低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 (11) :819-822.

[8]冯莲崧, 植金兴, 文建军, 等.口服2.5%等渗甘露醇作为肠道对比剂在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 2013, 24 (19) :2863-2865.

[9]陈晓宇.对比剂在腹部CT检查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5) :703-704.

[10]田士峰, 刘爱连, 刘静红, 等.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最佳单能量成像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3 (7) :517-522.

检查对比 篇5

关键词:B超检查;妇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

The Applications contrast that B-ultrasound in different ways for gynecological diagnosis of acute abdom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ways of B-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gynecologic acute abdomen contrast. Methods September 2013 -2014 in September in my gynecological hospital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total 240 cases,all patients underwent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nd abdominal B-B examination,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B acute abdominal ultrasound in gynecology disease diagnosis accuracy. Results abdominal B-B-method combined transvagin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e of B-abdominal or vaginal pure B-detection accuracy. Conclusion abdominal B-B-method combined vaginal various diagnosis of acute abdomen has a relatively high accuracy rate,help doctors make a diagnosis,and therefore has a relatively high clinical value,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ultrasound B; gynecology; acute abdomen; diagnostic accurac

【中圖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76-02

妇科急腹症是由于妇科病导致的剧烈腹痛?黄体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是比较常见的妇科急腹症,这些疾病进展快?起病急,病因比较复杂,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1]?B超检测是妇科急腹症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伤?结果正确率高?简便快捷?可重复等优点,可以为急腹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但是不同方式下进行B超检查具有不同的诊断准确率?为了寻找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我院对比了不同方式下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24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3±4.6)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6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60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60例患者为卵巢肿瘤蒂扭转,60例为急性盆腔炎,对所有患者行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

1.2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分析仪(飞利浦HD6)进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测?腹部B超:2—5MHZ变频探头,检查前患者应适当使膀胱充盈,仰卧位,在下腹部的耻骨行多方位的检查?阴道B超:4—8MHZ变频探头,将膀胱排空,截石位,使会阴充分暴露后进行阴道B超的检查,检查套保护膜?前探头涂偶合剂,置入探头于患者阴道内,行半环形和横?纵扫描[3]?观察重点为子宫小和形态?内膜和宫腔的情况?在双侧附件部位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对肿块的形态?位置?大小?边界和内部的回声等情况详细记录,观察是否存在孕囊在肿块内,及孕囊内是否有胎心?胎芽,子宫直肠陷凹,腹?盆腔是否有积液,积液深度?范围等?

1.3指标观测:对比腹部B超?阴道B超和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进行诊断的准确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并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不同方式B超检测准确度:经过诊断,三种不同方法对异位妊娠和黄体囊肿破裂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对于对卵巢囊肿蒂扭转和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腹部B超或者阴道B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如下表:

3讨论

妇科急腹症的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发热?白带呈脓状或者增多,病情大部分十分凶险,应及时处理,否则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因该疾病的患者就医时所描述的症状通常与某些内外科疾病区别困难,该病的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通常依据发病情况?疼痛部位?病史和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采用B超检查可以进行内脏是否损伤的确定,对于腹腔是否存在积液方面的检查比较可靠,对选择手术切口和确定手术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安全?简便?准确率高和价廉等优点,是妇科急腹症临床上诊断的首选方法[4]?但是不同方式下的B超检测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进行合适的B超检查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中,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检测和阴道B超检测?结果显示,经阴道B超进行检测的准确率高于经腹部B超进行检测的准确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进行急性盆腔炎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腹部B超或者阴道B超进行检测的准确率?采用阴道B超检查的扫描视角比较大,并且不需要膀胱充盈,使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治的时间得到节省[5]?对于妇科急腹症首先进行腹部B超检测,对病变的部位和该部位与各脏器的关系进行全面了解,脾周?肝肾隐凹?膈下等处仔细扫查检测有无积液存在,再对附件?子宫等盆腔脏器进行阴道B超检查,从而对病变的性质更加了解,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使用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进行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从而使患者可以尽快确诊,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延误治疗的时机,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秋,王惠,钟毓. 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探析[J]. 中外医疗,2013,14:177-178.

[2] 戴继宏,高岩. 经腹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16-117.

[3] 买苗,贺山鹰. 探讨B超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6:1004.

[4] 项海霞. 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03):476-477.

两种方法检查网织红细胞对比分析 篇6

1 标本来源

1.1 采集门诊成年男女末梢全血标本64份。

1.2 采集住院成年男女末梢全血标本65份。

1.3 门诊和住院成年男女末梢全血标本, 除年龄上控制在18~57岁这一段外, 其它检验结果和男女比例不作任何规定。

2 试剂及仪器

2.1 1%煌焦油蓝乙醇溶液:称取煌焦油蓝1.0 g加AR无水乙醇95 ml, 用水补足至100 ml, 混匀, 完全溶解后, 过滤, 置125 ml棕色磨口试剂瓶中备用。

2.2 1%煌焦油蓝盐水溶液:称取煌焦油蓝1.0 gAR柠檬酸三钠 (Na3C6HsO7·2H2O) 0.4 g, AR NaCl 0.68 g, 加水溶解至100 ml, 混匀, 过滤后, 贮存于125 ml棕色磨口瓶中, 备用。

2.3 37℃恒温水浴箱。

2.4 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推片、康氏管。

3 方法

3.1 玻片法 于清洁玻片的一端, 滴加1滴1%煌焦油蓝乙醇染液, 使其自己挥发于, 形成一层薄膜, 取末梢全血1滴于煌焦油蓝的薄膜上, 迅速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液和染料充分混匀。为防止挥发, 可将推玻片的一端覆盖在血液和煌焦油蓝的混合液上, 静置1~2 min, 用推玻片推成具有头、体、尾的薄片, 自然干燥后镜检。

3.2 试管法 于洁净的康氏管内加入1%的煌焦油蓝盐水液3滴, 取患者的末梢全血3滴, 混匀后, 置37℃水浴中15 min, 取出轻轻混匀, 取此液1小滴, 用推玻片制成具有头、体、尾的薄片, 自然干燥后镜检。

3.3 计数1000个RBC中含有Retic的多少, 最后按百分比报告, 如报告Retic的绝对值 (×109/L) , 将Retic的百分比代入下式中计算出结果即可。

4 结果

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了129份标本的Retic的百分比, 玻片法Retic 0.000~0.499%18例, 占13.95% (18/129) ;Retic 0.500%~2.000%73例, 占56.59% (73/129) ;Retic>2.0%38例, 占29.46% (38/129) ;试管法镜检Retic 0.000~0.499%20例, 占15.50% (20/129) ;Retic0.5%~2.0%75例, 占58.14% (75/129) ;Retic>2.0%34例, 占26.36% (34/129) ;两法结果完全相符的84例, 占65.12% (84/129) 。两法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5.1 Retic计数采用的染色方法为活体染色, 理论上讲, 细胞在人体环境37℃下, 染色的时间越长、着色越好, Retic检出率越高。本报告的结果表明, 用玻片法Retic经活体细胞染色后, 在室温静置1~2 min, 完全能够达到Retic检出的目的。与显微镜下Retic计数相比, 两法镜检没有什么区别。玻片法较试管法简单、省时, 试剂用量也少, 同时, 也不需要水浴恒温设备, 故更适用于基层医院检验科开展工作。

5.2 煌焦油蓝乙醇液一般在使用前临时制成薄膜和患者的活细胞染色镜检。笔者将染液提前2 h、4 h、8 h、24 h、48 h制成薄膜, 分别按上述要求染色患者的活细胞, 结果发现Retic检出率2 h薄片明显减少, 24 h的薄片影响结果的观察。此外, 笔者还将1%煌焦油蓝染液直接染色患者的活细胞, 2 min制成血片镜检, 显微镜下发现少部分RBC有轻度的皱缩现象, 但不影响结果的观察。

5.3 1%煌焦油蓝乙醇溶液配制时间超过3个月, 可出现少量沉淀, 过滤后, 仍可使用, 不影响结果的观察和检出率。笔者将此液配好后存放1年, 和新鲜配制的染液同时染色同一份标本, 结果Retic的检出率完全一致 (育法) 。

5.4 Retic显微镜计数时, 首先用低倍镜寻找分布比较均匀, RBC不太分散, 又不重叠的区域, 再用油镜检查。Retic较一般RBC略大, 故在涂片的尾部和两边分布较多, 计数时, 应兼顾这些区域。

检查对比 篇7

为了提高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安全性, 减轻操作过程中的痛苦, 我院自2008年以来开展无痛胃镜检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无痛组54例中, 男32例, 女22例;年龄60~81岁, 平均68.2岁。伴高血压病8例 (血压1~2级) , 冠心病11例 (ST段轻度变化或T波变化) , 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7例, 糖尿病5例。将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60~80岁。伴高血压9例 (血压1~2级) , 冠心病9例 (ST段轻度变化或T波变化) , 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6例, 糖尿病4例。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另一部分患者以往有明确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两组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签署授权委托书, 并由委托人签署内镜检查同意书。

1.2 方法

无痛组老年患者均在本院内镜中心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胃镜下切除息肉, 常规内镜准备工作, 并做好麻醉复苏应急准备 (包括急救药品及设备) 。麻醉前先开放静脉通道, 连接心电监护仪, 鼻导管吸氧 (1~3 L/min) , 先通过静脉通道一次性缓慢推注芬太尼1mg/kg, 再缓慢推注异丙酚1~2 mg kg, 至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后开始胃镜操作。视个体对内镜操作的反应情况, 必要时 (如肢体有反射性动作) 加异丙酚1 mg/kg, 以维持其“无痛状态”, 直至整个内镜操作过程顺利完成。最后将受检者送至复苏室, 继续吸氧, 直至恢复清醒状态。镇静程度选择:参照RAMSAY分级法[1], 进镜过程中保持镇静程度3~4级。对照组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 术中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判断指标

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并记录两组检查前、中、后患者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和氧饱和度 (SPO2) 等指标, 并记录操作时间、唤醒时间和有何不良反应 (呛咳、呃逆、呼吸抑制等)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检查前、中、后各项指标比较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异丙酚用量为 (135.2±26.5) mg, 胃镜诊疗时间为 (7.7±3.4) min, 停止用药苏醒时间为 (7.1±2.3) min。诊疗过程中两组患者MAP、HR和Sp O2的变化见表1。由表1可见, 无痛胃镜组MAP、HR和Sp O2术中有变化, 与术前、术后和对照组术中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对照组检查中MAP和HR均较检查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良反应:无痛组出现呛咳5例, 呃逆3例, 头晕9例, 约10 min后消失。对照组15例出现心绞痛症状, 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后症状缓解, 3例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予以普罗帕酮70 mg缓推后转为窦性心律。

3 讨论

异丙酚是目前国内广泛用于内镜检查的一种超短效静脉麻醉药。它主要在肝内灭活, 并迅速在肾脏排泄, 具有镇静、顺行性遗忘和抗焦虑作用, 优点是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强、体内无蓄积和毒性小, 用药后可产生深度镇静, 意识状态达3~4级, 有利于内镜检查;缺点是对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剂量及注射速度有关[2]。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是输注时间不少于30 s, 输注速度均匀。异丙酚镇痛效果差, 而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 尚可增加缺血区的冠状动脉血流量, 它较少产生呼吸抑制、欣快感、恶心和呕吐, 二者合用可取长补短,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很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异丙酚的用量比单独应用时减少[3]。

*与检查前、后比较, P﹤0.05;Δ与对照组检查中比较, P﹤0.05;镇静、镇痛效果, 异丙酚的用量比单独应用时减少。

无痛组检查过程中MAP、HR和Sp O2有一过性降低, 除考虑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的抑制作用外, 老年人心肺储备功能降低是原因之一, 同时老年患者代谢功能减退, 药物耐受能力降低, 应密切观察, 根据个体化原则, 及时调整异丙酚用量, 心率过慢时给予阿托品, 血压过低时给予麻黄素。对肥胖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应缓慢进镜或暂停进镜, 及时面罩给氧, 待各项指标正常后再继续检查。

对照组检查过程中MAP和HR升高, 可能由于诊疗前存在恐惧心理, 操作时处于清醒状态, 常有咽部刺激症状, 躁动不合作导致检查过程中对消化道内脏神经刺激和牵拉, 给受检者带来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所致。曾有内镜检查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报道[4]。多数患者不愿再次复查胃镜,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 严重的应激反应可造成心肺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而无痛胃镜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胃镜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尽可能抽吸咽喉部、食管及胃腔内液体, 退镜时抽尽气体, 以减少损伤、呛咳和呃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姜希望.无痛性消化内镜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106.

[2]徐福涛.内镜术的镇静与麻醉[J].中华消化内镜学杂志, 2002, 19 (6) :325.

[3]易杰, 叶铁虎, 罗爱伦, 等.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 (3) :180-186.

检查对比 篇8

关键词:薄层液基细胞学,宫颈涂片,宫颈病变

宫颈疾病指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 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等, 是临床上妇科最常见的疾患之一, 因为多见相关的研究也较多, 其治疗方案已经较为规范, 对于该类患者关键是及早明确诊断, 进行针对性的正确治疗[1,2]。临床上宫颈涂片是传统的检查方法, 其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近年来新技术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 笔者借助本研究对比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现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妇产科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480例和宫颈涂片检查48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年龄26~59岁, 平均 (36.8±2.4) 岁;已婚368例, 未婚112例;有孕产史者344例, 无孕产史136例。宫颈涂片检查的患者年龄25~59岁, 平均 (36.5±2.3) 岁;已婚374例, 未婚106例;有孕产史者350例, 无孕产史13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宫颈锥切以及子宫切除者。两组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 清洁外阴后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 宫颈管刷伸入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内旋转5~6周, 之后迅速将收集到的细胞放入细胞保持液瓶中, 瓶上准确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 送检。

宫颈涂片检查: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 清洁外阴后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 宫颈刮板插入子宫颈管内, 围绕子宫颈旋转1周, 将刮出物涂在玻片上, 准确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 送检。

1.3 比较项目

观察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或涂片满意度以及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笔者将所得数据均代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的涂片满意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的符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如表1, 2所示。

注:与宫颈涂片检查方法比较, *P<0.05 (χ2检验)

注:与宫颈涂片检查方法比较, *P<0.05 (χ2检验)

3 讨论

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 它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 因此宫颈疾病在临床较为多见[3]。宫颈疾病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近年来宫颈炎发病率逐渐增高, 而宫颈癌若不及早发现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故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疾病显得尤为重要[4,5,6]。宫颈涂片检查早已应用于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 并且其应用效果得到临床肯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新技术薄层细胞学检查逐渐多地应用于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新技术的取材满意率以及其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宫颈涂片检查, 体现了明显的优势, 有统计学差异。传统的宫颈涂片检查涂片上存在着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及脱落坏死组织等而影响正确诊断, 并且有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工作者读片时眼工作疲劳。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采用高精密度过滤膜核心技术和微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 该技术将阅片范围缩小到直径13mm内, 这样使细胞学专家更容易观察每个视野, 从而提高了准确率, 达到更高质量及更高效率[7,8]。此外, 该方法制成的细胞膜片能发现早期病变细胞, 并且该技术去除了红细胞、粘液、非细胞碎片等干扰性杂质, 同时对诊断细胞进行良好保存并使其进行薄层分布的技术, 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显示病变情况, 能真正做到早诊断, 且诊断准确率高[9,10]。

综合以上论述可见,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对病变的检查率更高, 有利于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参考文献

[1]周萍, 何啸兰, 李力.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临床价值与不足[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 (1) :55-56.

[2]潘秦镜, 李凌, 乔友林, 等.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高发区筛查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5) :309.

[3]郝敏, 王静芳.宫颈流行病学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 (6) :404.

[4]Houfflin DV, Collinet P, Vinatier D, et al.Valu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after conization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for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J].Gynecol Oncol, 2003, 90 (3) :587592.

[5]赵方辉, 戎寿德, 乔友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 23 (6) :638-641.

[6]石一复, 李娟清.重视子宫颈癌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7) :286.

[7]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25-326.

[8]Limaye A, Connor AJ, Huang X, 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Papanicolaou tests and a fluid-based thin-layer method[J].Arch Pathol Lad Med, 2003, 127 (2) :200-204.

[9]潘秦镜, 李凌, 乔友林, 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4) :309-312.

检查对比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62例患者, 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 92例施行无痛胃镜检查 (A组) , 70例施行普通胃镜检查 (B组) 。A组男48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 (46.60±12.35) 岁, 体重 (55.50±10.20) kg;B组男36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 (44.60±13.65) 岁, 体重 (55.25±11.35) kg。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胃镜检查前, 确认患者无胃镜检查与麻醉禁忌证, 重点了解有无过敏史, 有无大量吸烟、酗酒史, 有无服用特殊药物史, 如安眠药、降压药、麻醉药及毒品等, 有无严重心肺疾病及怀孕、哺乳等相关问题。2组术前禁食8 h, 禁水4 h, 入室后即持续吸氧。患者取左侧卧位, 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呼吸情况, 备急救设施。A组患者开放静脉通道, 静脉推注芬太尼0.1 mg, 随后以丙泊酚1~1.5 mg/kg静注, 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 自主呼吸正常后, 开始插镜检查, 必要时酌情静脉分次追加丙泊酚0.5~1 mg/kg。B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局麻下进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监测2组患者检查前、后的MAP、HR、SpO2, 胃镜操作时间, 检查结束后15 min进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1], 检查成功率及是否愿意接受复查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A组检查后MAP比检查前明显降低 (P<0.05) ;B组检查前、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检查后HR比检查前明显降低 (P<0.05) ;B组检查前、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检查前、后SpO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t1、P1为2组检查后比较值, t、P为各组配对检验值。A组检查时间明显较B组短, 检查15 min后Prince-Henry

疼痛评分明显较B组低, 见表2。检查成功率及愿意接受复查率明显高于B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芬太尼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之一, 起效快, 作用强,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丙泊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全麻药, 镇静作用较强, 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镇痛作用弱, 有一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伍用芬太尼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提高麻醉效果, 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无痛胃镜组在检查结束时, MAP、HR均略有下降, 与芬太尼及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的药理作用有关, 也与检查中刺激迷走神经有关。但在本研究所观察的162例患者中, MAP、HR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对患者的安全并不产生影响。2组患者的SpO2在检查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由此看来, 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的, 但在检查中仍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备好急救设施, 并注意以下几点: (1) 注射麻醉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速度, 严格控制给药量; (2) 术后患者血压需恢复至术前或接近术前水平, 能正确应答, 步态稳健后方可离开; (3) 3 h内需有人陪护, 术后当天不能骑自行车、驾车和从事高空作业; (4) 严格掌握无痛胃镜相关适应证及禁忌证; (5) 如术中出现下述情况需立即停药并积极处理[2]:气道阻塞持续30 s;SpO2低于85%;收缩压低于80 mm Hg (1 mm H=0.133 kPa) , 舒张压低于40 mm Hg;心搏、呼吸暂停或HR逐渐减慢 (HR<50次/min) ;发生过敏现象;误吸。

普通局麻下的胃镜检查往往因为患者难以耐受或因为过度刺激, 致使检查不成功或不彻底, 而无痛胃镜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提高诊疗准确性。本研究表明, 无痛胃镜检查成功率高, 给患者遗留的疼痛记忆比较少, 可有效提高胃镜检查复查率。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551

检查对比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13年1月~2013年9月进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共17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病2级诊断标准[2], 因上腹不适、烧心、呕血、反酸等症状需行胃镜检查, 且经治疗后血压均<160/90mm Hg。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中男45例, 女41例, 年龄37~79 (48.7±4.5) 岁;对照组中男42例, 女43例, 年龄38~78 (48.9±4.3) 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等器官严重病变, 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禁水4h, 并禁食8h。与患者多沟通, 尽可能疏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检查前常规器械、抢救药品准备。对照组行普通胃镜检查:咽喉表面用2%利多卡因充分麻醉后行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咽喉部麻醉同对照组相同;建立心电监护、常规鼻导管吸氧, 0.5mg阿托品缓慢肌注, 建立静脉给药通道成功后, 根据患者个人体重, 先缓慢静脉注射0.2μg/kg芬太尼, 用药1min后缓慢静脉注射2mg/kg丙泊酚, 待无睫毛反射后行胃镜检查。检查中根据患者肢体反应适当追加给药, 并及时对症处理不良反应。

1.3 评价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临床指标: (1) 测定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2min三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 平均检查时间。 (3) 询问患者个人感受、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百分率 (%) 和±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 其比较分别为卡方检验和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时间和满意度对比

两组的检查所需时间相近,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检查满意度分别为97.7%和24.7%,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检查前的监测指标 (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 其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四项指标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 (P<0.05) , 而对照组检查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 (P<0.05) ,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三个时间点均相近, 无明显差异 (P>0.05) ;检查后, 两组患者的监测指标 (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与本组检查前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检查前比较, ☆:P>0.05;与本组检查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检查中比较, △:P<0.05;与本组检查前比较, #:P>0.05

胃镜检查是对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进行清晰观察, 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 是临床诊断的常见方法。相关调查发现[3], 大多数需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存在恐惧等情绪, 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患者检查过程中会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改变, 加大高血压患者的检查风险。无痛胃镜检查是在患者检查之前即用麻醉药物, 患者整个胃镜检查过程均处于镇静状态, 痛苦小, 无明显的躁动, 整个操作过程简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的检查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查满意度分别为97.3%和25.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无痛胃镜更为高血压患者所接受, 其整个操作过程也较快。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丙泊酚是短效麻醉药, 其入血后可迅速与神经系统发生作用, 抑制神经信号传导, 从而起到迅速麻醉作用。同时, 丙泊酚可作用于呼吸系统, 抑制CO2的通气反应, , 降低呼吸频率。丙泊酚还可与循环系统作用, 减少心肌血液灌注, 降低患者外周血管阻力, 使血压明显下降[4]。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 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且可与呼吸系统作用, 产生呼吸抑制。芬太尼辅助丙泊酚用药时, 可降低各自用量, 避免明显的呼吸抑制, 且可增强麻醉效果。从本次研究结果看, 对照组检查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 (P<0.05) ;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 其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四项指标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 (P<0.05) ,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与曾庆新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麻醉效果好, 避免普通胃镜检查时的血压、心率、呼吸明显升高, 患者血压控制好, 降低高血压患者检查风险, 且呼吸、心率下降均在正常范围内, 对呼吸、心率无明显抑制作用, 安全性高, 较普通检查效果更好。但麻醉过程尚有一定危险, 个别患者对于麻醉药物较为敏感[6], 麻醉中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 均经加大给氧的氧流量后改善。因而认为静脉给药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控制用药量, 同时更应控制给药速度, 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患者, 以减轻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 检查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高血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满意度高, 检查过程中血压控制好, 患者检查安全性较高, 笔者认为符合医学科学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但麻醉师检查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 控制用药量及给药速度, 同时, 医护人员在检查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摘要: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共171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 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检查, 对照组实施普通胃镜检查。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检查时间以及满意度。检查过程中,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 (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 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 (P<0.05) , 且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 ;但其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检查时间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为97.7%和24.7%,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P<0.05) 。高血压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 满意度高, 安全可靠, 风险小, 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镜,普通胃镜,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庞富安.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7) :416-417.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08.

[3]高峰, 徐林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管理27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5) :161-162.

[4]王亚峰, 黄艺文, 霍苗, 等.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循环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 2010, 42 (2) :141-144.

[5]曾庆新, 邱锋, 伊振华.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血压, 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 (1) :62-64.

【检查对比】推荐阅读:

案例对比07-15

肥效对比07-16

优势对比07-17

造价对比07-18

岩性对比07-20

饵料对比10-14

市场对比10-17

对比启示05-11

数值对比05-16

对比强化05-18

上一篇:犬细小病下一篇:小儿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