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整合(共12篇)
专业化整合 篇1
摘要:通过分析电子专业课程的现状, 提出从基础类专业课独立设课, 到与专业实践课进行课程整合的设想, 采用项目教学法, 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整合,项目教学法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培养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电子专业的迫切任务。与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速度相比, 教学内容还是相对滞后的, 具有实用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基础类专业的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与专业实践的课程进行课程整合, 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类专业课还是从属于理论教学, 一是实验学时较少, 内容安排不合理, 缺少综合性实验;二是知识点零散孤立, 表面看来, 知识面相当广, 覆盖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但大多数教学内容联系不大, 缺乏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三是大多数学生在电子信息专业实验中动手能力较差, 独立操作的自由度几乎为零。因此目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 只有对专业教学进行多方向改革, 才可能有新的发展。
(二) 电子信息专业改革的设想
1. 应用项目教学法, 理论教学与相关实验 (训) 教学相互融合、交叉进行。
项目教学法是以科研生产项目为载体,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对实际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是产学研一体化在高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教师在项目教学设计时应做到四个突破: (1) 突破45分钟授课制, 推出项目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周。通过电子元器件及常用仪器设备, 电气控制, 简单电路板制作, 焊接练习等几个模块的实验实训周操作训练, 让抽象的理论定律成为实训项目中的亲自验证、实现, 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意识可以大大增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成为相互联系, 相互融合的教学环节。 (2) 突破单一学科、单一教时教学设计的传统, 推出跨学科综合项目或单元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制作项目。在电视机维修课程中, 综合常用仪器 (仪表) 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 介绍常用电子器件特性及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讲解一般电子电路接线、测试, 要求学生学习后具备掌握分析电路故障结果的能力。 (3) 突破学习场所的限制, 学生可根据需要在教室、电脑房、图书资料室、实验、实训室和相关工厂进行自主性学习、研讨和制作。以实验室为基地,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把学生组织起来, 有序地安排他们来实验室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 从各种电子产品的制作, 到家用电器的维修技术, 如修理电视机、安装MF-50型万用表等;从电路的设计到实际项目的应用, 如设计稳压电源电路及组装,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改变学生单一的课堂学习 (下转第151页) (上接第137页) 模式, 提高学生课外电子制作的热情。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会科研方法;另一方面, 对巩固所学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会有良好的效果, 从而使教学改革上一个新台阶。 (4) 突破任务的单一性, 选用的某一项目可由n个工作任务组成, 在任务驱动下, 合作完成某一项目的制作。教学改革的具体入手点是从设计、绘制收音机电路开始, 生成PCB板后进行组装、检测。因为调幅收音机由以下电路组成:基本放大器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调谐放大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负反馈电路, 以及收音机特有的输入电路、变频电路、检波电路, 几乎含概了电工课内容中的所有典型电路。通过收音机电路设计的全过程, 不仅使学生对电工课产生兴趣, 还学习了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图,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 万用表的使用, 焊接技术等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检测过程中熟悉了各种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理论水平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了一个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过程, 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 创建自主性实践教学平台, 引导尽量多的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训练。
针对多数学生动手机会少的情况,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学习需要, 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和训练, 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关课题或自主课题的研究, 既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了各自充分动手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自主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组织进行各种设计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提高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3. 改革教学管理手段。
不断完善实验中心管理工作, 建立适应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排课带班教学、课外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使用主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操作, 学生使用学生个人实验门户参与开放实验, 实验过程中使用实验登录与派位系统进行刷卡派位及实验室状态查询与管理, 从而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当今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因而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每一位电子专业教职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 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 勇于实践, 逐步深入,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体系,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业化整合 篇2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 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 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 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 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 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 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 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 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 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是学院为学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 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 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 课程认识实习模块, 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 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 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 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 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 说明当前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 而非关税壁垒,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 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 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 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 学生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校内实习基地模块,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 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 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 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 收集实际的案例,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 而且非常实用, 让学生学得踏实。
(2) 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 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考证实训, 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 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 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 周的综合训练, 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 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 到完成市场开拓, 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 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 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 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 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 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 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 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 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 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 校外实习基地模块, 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协议式的, 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 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 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 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另一方面, 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 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 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习总结, 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走出去, 请进来, 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整合 篇3
一、楚雄农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笔者抽取所任教的四个班级共183名学生参加调查,分别是护理22班、护理23班、护理24班和护理25班,这些学生平均年龄为十六七岁,都在一年级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成绩合格者。
2.调查方式。本次问卷类型采用自填式问卷,就是由调查者发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填写的问卷。问卷由各班班长统一发放到各个学生手中,答题时间为20分钟,答题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发出183份,收回183份,其中无效问卷有9份,有效问卷共174份。
3.调查内容。问卷主要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操作情况进行提问,设计了12个选择题,按“A.熟练操作、B.会基本操作、C.只会一点点、D.不会”四项来考核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调查结果。笔者用Excel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一种汉字输入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文稿展示工具、Internet Explorer浏览WWW和收发电子邮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只会Word、Excel、PPT这些常见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不会用网络检索文献,少数学生的输入速度能达到基本要求。
二、楚雄农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较少。目前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开设了一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该门课程属于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于一年级上学期修完,采取集中时间授课式教学,即一个班级统一安排两周时间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包括课程考核),每天六个课时(早上4个课时,下午2个课时),共60个课时。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期间,其他所有课程停课“让路”。
2.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缺乏。楚雄农业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类涉农学校,近些年招生情况一直不好,所以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硬件上投资不多,导致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不齐,现有计算机配置水平低、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室少,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缺乏,致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很难展开。
3.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落后。有些老师由于受到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采用讲解+练习的教学方法,上课时老师先给学生们边讲解边示范操作一至两遍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属于“填鸭灌输”式。有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演示速度太快, 学生只要有一个操作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后面的操作就很难接上了,这样整堂课下就听不懂,即达不到老师预想的教学目的,也会使学生原本对计算机的一点兴趣和爱好逐渐化为乌有,转而产生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
1.增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扩展学生信息视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适应未来医学信息的发展需求。护理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操作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技能。经过访谈调查,进入楚雄农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而有的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碰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教育部关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护理工作的特点,建议增加《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护理信息学》这些教学内容。增加的教学内容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展,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同需求。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资源的投资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和更新设备,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条件,搞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师资培训,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保证授课内容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对在职的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这是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4.加强信息技术与护理专业知识整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专业整合能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本专业的重要性,才能学以致用。关于信息技术和护理专业的整合,笔者认为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和护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上课时应注意整合护理专业知识,如讲解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简单文档,可以结合护理病历的编写来完成;讲解Excel数据处理分析,可以利用某医院某一年内的急诊护理信息统计来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建立次年急诊人次的预测模型,以便为合理配置急诊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急救服务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能主动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技能辅助学习和工作。上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师上课时同样应注意整合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如讲解静脉输液及护理时,可以利用摄像机摄像来辅助教学,即先拍摄教师的标准示范操作(边讲解教学内容边拍摄录像),再拍摄学生的操作(边练习边拍摄录像,每人一次),结束后让全体学生观看这些录像,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教师边讲解边组织学生讨论,如与老师的标准操作对比,学生的操作哪些地方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操作得不好,不好在哪里。而后让学生再操作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讨论中发现并总结知识要点,避免由于简单内容反复讲解、示范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同时,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5.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学校可以不定时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字录入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信息技术应用知识问答竞赛等;还可以组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在信息技术某个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萍,傅蓉.护理本科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护理学报,2009,(17).
[2]张宇.信息技术在农村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http://www.hnyyzz.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33,2011-6-2/2012-2-2.
[3]孔惠洁.论教育技术教学中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7(9).
[4]沈兰苑,沈新苑.Excel软件在急诊护理信息统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6).
发挥专业素质促进课程整合 篇4
关于整合的定义, 相关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使用说、融合说、环境说和效果说4种。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各个中小学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组, 人员构成以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一定教学技能的专业人员 (如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主, 它的主要工作包括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等。
1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作用
1.1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帮助其他任课教师制作优秀的课件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制作出好的课件, 这一直是个困扰广大任课教师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 很多任课教师难以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课件制作当中;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 大多不符合实际的需要, 需要进行修改, 但是修改的工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 或许也是一项很难的任务。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 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 向小组提出自己对课件制作的要求, 来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小组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教学活动完成后, 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 对课件进行修改,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1.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本职工作”。本文在此就不再叙述了。
1.3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帮助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义不容辞的任务。
在实际生活中, 当人们遇到了问题的时候, 总是希望能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指点, 而且, 与虚拟的计算机世界相比, 人们也比较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们所提供的信息。情况同样使用于中小学教师, 如果中小学教师遇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 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来自身边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但是, 在实际生活中, 他们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或者机构, 来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因为困难总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 你不能总寄希望于很久才可能进行一次的计算机技能培训, 如果问题当时不能得到解决, 很多人会选择遗忘或回避, 造成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提高。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 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向他们寻求帮助, 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 提高信息素养。小组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 来提供系统的计算机知识, 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技术能力。
1.4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是校园网络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的不二人选。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中小学的计算机硬件建设, 购买了很多计算机的设备, 这些设备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一价格昂贵, 二管理与维护困难。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 各学校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很是头疼。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 学校就可以将校园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交给他们负责了。小组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划管理,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维护。还有, 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将学校教师开发的课件发布到网上, 丰富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并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对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规模和结构,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意愿来确定。
如果本学校对课件的制作要求高, 可以设置专门的课件制作小组;如果本校的网络设备众多, 管理复杂, 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小组等。
2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好处
2.1软件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国教育软件开发的历史不短, 但在开发的过程中,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术机构, 都是失败的多, 成功的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教育资源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学校方面, 广大任课教师由于技术水平所限, 难以作出优质的教育资源。企业方面, 由于各个学校的差异, 单一的课件难以获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和购买, 缺乏广阔的市场, 而课件的开发又需要大量的投入,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氛围下, 许多企业更是对它敬而远之。
其次, 知识产权问题, 进一步说是经济问题。现在很多教师需要课件, 就从网上免费下载, 课件制作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对于课件制作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教育资源建设困难重重。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设立可以轻松解决第一个问题, 即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问题。信息技术辅助小组设立以后, 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课件制作的主体。他们的工作就是制作并发布课件。由于经济得到工资的保障, 他们不会太担心经济问题, 能够专心制作课件, 并保证一定的质量。另外, 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奖项, 对优秀的课件制作者给以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建设。
2.2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如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京郊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 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经费, 4年免费培训2万余名农村教师;浙江省2005-2007年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 全省共计投入3.9亿元, 对全省21万农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008年启动实施面向农村教师的“领雁工程”, 计划用3年时间, 为农村中小学培训3.3万名骨干教师, 形成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但是, 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辅助小组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和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来逐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2.3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 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多是形式上, 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广大任课教师由于缺乏有关的知识, 不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及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我认为需要秉持两颗“心”, 一是课前的精“心”设计, 二是课后的细“心”修改。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 实现课前的精心设计;至于课后的细心修改, 可以通过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成员的交流实现。
2.4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由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社会需要大量的信息人才,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培养下一代信息素养的重任, 但是由于体制上和认识上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成为了中小学可有可无的角色, 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调来的, 他们只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生硬地搬给学生, 根本不具备专业素质。现在各学校只有一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名额, 因此, 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不乐观, 一些毕业生已经放弃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 而转教其他学科, 更多的是放弃教师职业, 另找他路了。
本文希望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来改变这一现状, 提高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 提高其专业素养。
3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思考, 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概念, 希望广大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素养, 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方法———对2004年京郊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J].北京教育 (普教版) , 2005 (4) .
专业化整合 篇5
林 学 院
园 林 系
一、宗旨
1.通过参观、踏查、记录、测绘和分析印证和丰富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把分别学习的课程作一综合性的理解和应用,丰富设计构思。
2.初步掌握作为中国风景园林类型组成的江南私家园林和风景区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从中引伸理解中国园林民族形式和地方风格的因素并探索如何继承、发展民族传统和地方风格,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新型园林。
3.为自然山水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收集文字、图纸和摄影等资料。
4.培养学生独立考查、记载、测绘和生活的独立实践能力。
二、地点、重点内容和作业的安排
苏
州
以学习苏州古典园林的名园为主,了解其造园目的、立意,山水间架划分空间和细部处理手法、结合学习一些新园林和公共建筑在发展苏州园林风格方面的经验。
1.拙政园:作为重点学习。以中部为主,重点学习立意、借景的内容和以水景为主、综合组织山水、建筑、园路、山石、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手法。从中领会苏州园林的神韵和形式美。为时1天。
作业:
(1)模写、识别和理解主要碑文、额题、楹联与园主造园目的和造园手法间的联系。学习“以艺驭术”的创作手法。
(2)草测自腰门至远香堂及东西两侧的导游路线周围平面。领会“涉门成趣”的具体手法。
(3)草测嘉实亭与环境的平、立面;海棠春坞;听雨轩;小飞虹与小沧浪景区;柳荫路曲;宜两亭及周围环境;琵琶园等。
(4)西部东墙水廊平、立面草测
(5)即兴速写三幅(荷风四面亭;与谁同坐轩;小飞虹)。
2.留园:重点学习建筑庭院的细部处理。以导入游览线路和东部庭院为主。为时0.5天。
作业:
(1)涵碧堂南山石花台平面与断面的变化
(2)草测古木交柯;绿荫;一梯云平立面;华步小筑;揖峰轩;闻木樨香轩植物配臵;石林小院平面。(3)小品速写3幅(冠云峰、小蓬莱、水池西岸建筑立面)(4)实习报告:留园入口空间处理手法分析(要求:附手绘分析图)3.网师园:学习以中型水面为中心布臵以渔师为主题的具体手法和园中园的做法。由于宅邸和宅园的相对位臵关系在导入路线方面所作适应性的处理。为时0.5天。
作业:
(1)射鸭廊、竹外一支轩景区与园东墙之间景物联系的平、立面草图。(2)殿春簃庭院平面及西立面草测。(3)看松读画轩前庭院平面
(4)速写3幅(从濯缨水阁看竹外一支轩;月到风来亭;从殿春簃庭院望射鸭廊)
4.沧浪亭:学习和了解宋代造园遗留的痕迹和影响、布局兼顾内、外向和以山为中心的作法。为时0.5天,自已参观实习。
作业:
(1)草测临水复廊及亭榭平立面。(2)沧浪亭平、立剖草测。(3)速写2幅
5.虎丘:学习虎丘从无到有运用“借景”手法创造风景区的作法。如何创造和利用地形,0.5天。
作业:
(1)据鸟瞰图草测拥庄山翠平面并标注主要高程,理解中国传统或小型台地园的处理手法。
(2)速写风壑云泉或天下第三泉、试剑石、石桃、点头石。
(4)草测眠云亭断面。
6.苏州博物馆的植物造景特点 要求:(1)植物如何烘托博物馆的江南建筑园林风格的,从植物种类、树形、位臵、及所在空间的尺度、建筑色彩等方面入手思考;(2)完成形式:平面简图结合照片
杭
州
学习中国传统的风景区,对杭州而言主要是湖泊风景区和山林风景区开发的历史和发展现况、从中理解“人杰地灵”的创作方法。充分利用风景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境设景、借景衍发和联点成线、集点为片的手法。杭州风景园林的学习重点放在山水地形利用及改造、建筑与地形地貌的统一关系、在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运用植物造景的构思和具体作法。重点学习的风景点和园林有西冷印社、花港观鱼、太子湾公园、杭州植物园和湖滨六公园。
1.孤山
因峙于西湖中而得名。也因山上多梅又称“梅花屿”。孤山文物古迹名景佳园较多,重点学习习近平湖秋月滨湖绿地与西冷印社的布局,并领会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内为何把原有的名胜古迹、名人文化纪念活动。因地制宜的绿化美化环境,以及通过巧妙安排游览路线和观景点使园内外景内外互相资借的丰富和满足现代游览要求的成功经验。
平湖秋月
为西湖十景之一,解放前公共游览面积仅0.1公顷,解放后经多次整修和扩建,把原平湖秋月楼北的“八角亭”,“四方亭”,“湖天一碧楼”包括进来进行扩建,新建立平台园路,配植各种花木及臵石,使这一节的亭台楼阁曲廊水榭连成一体,游览面积扩大到0.7公顷。平湖秋月不仅是供赏景赏月的好地方而且在西湖中还起着点景和丰富孤山景色的作用。
西冷印社
创造于1900年,是近代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营建的山地庭园,园林布局精巧自然,与平湖秋月临水建筑的布局各有千秋,西冷印社是在自然山岭的基础上因境设景审时度势,因山构室。对园址进行艺术加工,布局紧凑,建筑形式多样且大多沿山坡布臵,依势而筑,高低错落、朴素自然,精而含宜,巧而得体,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同时还运用金石与雕像来丰富园景,增加文化内涵,为其他地方所少见。
作业:
(1)草测平湖秋月滨湖绿地局部,并简要分析其优点与可供改进的地方。(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小组草测。最后整理成完整的图文报告)(2)草测西冷印社山顶庭园局部,并简要分析其布局的优点与不足。着重点放在利用与改造地形,变无景可观为景色宜人方面。
(3)即兴速写或草测孤山范围内植物造景成功实例2-3幅。
2.花港观鱼
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是一个介于小南湖和西里湖之间的半岛,解放前名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面积仅0.2公顷,除有一方塘死水外,满目荒凉,徒有虚名,解放后在杭州市人员政府领导下着手整理和规划公园,经1952年冬至1955年三年努力基建成,以后又经调整充实与扩建,变成占地18公顷,园容绚丽多彩和深受游人喜爱的新公园。
花港观鱼公园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特点,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成的景色,组成六个景区即鱼池古迹;大草坪;红鱼池;牡丹园;密林区;新花港。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从运用现代社会生活出发,在空间构图上吸取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和国外园林先进经验,开合收放,层次丰富,不是一览无余,主要导游线连贯各景区,组成一个整体的,突有变化虚实对比的连续构图。运用近代的造园手法。以草地和植物为主体组景,具有开郎、明快的特色,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作业:
(1)草测花港观鱼的牡丹园局部,并对其地形利用与改造,园路场地的安排,和植物配臵等方面评述其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草测花港观鱼公园内你认为比较好的植物配臵成景的实例3—5处(如花坛、花台、树坛孤立树、树丛、树群、草坪或与其配合等并注出植物的种数))(3)即兴速写花港观鱼六个景区名有什么特色?安排了那些受群众赞赏的景色游览活动内容与服务设施,可供今后借鉴。
3.三潭印月
是外湖三岛,岛中量大的一个岛,面积7公顷,其中水面占4.2公顷。
三潭印月素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之美称。它的外貌好象浮在西湖中的小岛,从整个西湖的布局来看,西湖三面环山,三潭印月为沿湖各风景点对景的焦点,又与湖心亭、阮么墩鼎足三立,丰富、西湖的赏景空间层次。
三潭印月面积虽然不大,但没有一览无之感觉,建筑平面变化较多,而且多开敝通透、彼此成对景,花墙漏空的运用也有特色,如竹径通幽,有加强景深的作用,植物配臵多考虑中秋赏月时的效果,水面种有多种睡莲。
作业:
(1)通过现场考察,分析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平面布局有什么作用和好处?三潭印月的内湖被桥、堤分隔成田字形,但是具体布臵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打破主次不分的不足和生硬机械?
(2)简要分析三潭印月,在植物配臵上做了那些考虑是成功的,如外简内繁、突出秋季赏月与兼顾四季游览,以及利用水生植物方面。
(3)速写三潭印月驳岸处理比较好的实例2-3处。4.西湖苏堤白堤 要求:
(1)苏堤、白堤的植物造景特点
(2)明确植物种类、明确植物景观在较长距离自然形路上多变的特点(3)注意苏堤入口、中间、末端植物景观是如何变化的
(4)完成形式:苏堤入口、堤上的交通岛、堤边的植物配臵平面图3幅,透视照片最少3幅,明确植物种类,简要文字说明。5.太子湾公园
1、背景材料
太子湾公园位于西湖西南角,东邻张苍水祠,南倚九曜山、南屏山,西接赤山埠,北临花港公园。公园总面积76.3公顷,为西湖南线新建的一处蕴含乡情野趣和梦幻色彩的大型公园。
太子湾公园的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六七座用带皮杉木坯料筑就的小桥,造型,构架各异,跨水而立,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园路,而且又是极佳的赏景点。
2、实习目的
学习自然山水园的理景手法,着重体会山水骨架的构建对园林布局、空间组织的作用。
学习在自然山水园的竖向设计中,如何处理地形塑造与水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学习在自然山水园的种植设计中,如何应用植物的体量、质感、色彩等来塑造空间。
作业:
(1)理水技法总结报告,要求附图片资料说明,字数3000。(2)速写3幅
6.杭州植物园
1953年成立“杭州植物园筹备委员会”,1956年确定建园规模,正式成立筹备处,进行总体规划和建园工作,迄今已五十多年。并已成为著名旅游点。
建园方针是以植物科学研究为主,并向人民群众普及植物科学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为国民经济和杭州绿化提供有价值的植物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供有关学校和科学团体参观实习,向广大国内外群众开放游览,普及植物知识。植物园的建园则是以植物科学研究为主,采取公园外貌的形式,将上述内容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为杭州城市绿化,又为浙江经济建设服务。
杭州植物园总面积231.6公顷(3474亩),位于西湖西北部园地离市区相距不远,交通方便;
总体规划原则制订如下(1)从当地的自然条件,植物资源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发,密切结合杭州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力求反映本地区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和杭州园林风光的特色。
(2)根据建园的目的和任务,公区规划中要有足够的试验地、苗圃、温室和荫棚实验场所,以适应各项科学实验活动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各种展览区。展出引种驯化的研究成果,开展科植普及教育,供人民群众参观游览。
(3)植物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土地面积规划既要适应当前要求,又要考虑长远发展需要,留有余地。
(4)园地选择既要注意地形、地貌、水源等自然条件,还应注意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要避开污染严重的地方。
规划将全园划分为: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竹类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木兰山茶园、海棠园,樱花碧桃园,桂花紫薇园、槭树杜鹃园),树木园,山水园等六个展览区和四个实验区,即引种驯化试验区,果树试验区,杭州树种实验圃、禁伐区等。
目前除树木园尚待建设外均已初具规模,参观学习重点放在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内的百草园和山水园。
(一)植物分类区面积14.2公顷,纲、目、科内容采用恩格勒和第尔斯的分类系统,列,但将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移臵在双子叶纲之后,并收离瓣花的柔荑花序各目列为一群,以毛茛目为起源,臵于全区的中心。
全区采取自然式布局,以3米宽园路分隔成“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中双子叶纲的古生花被亚纲,后生花被亚纲及单子叶纲”四部分。通过种植物设计确定“目的”的面积。各目的以2米宽的步道分量,科间的草使小经相隔。种的设计对象以我国东部和中部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适当考虑国内外其他代表目、科的种,规划配植2000多种。
各科、属布臵,兼顾种间组合,立地条件,生态习性与园林外貌,尽量使少者统一起来,合理安排。使植物能茁壮生长,正常发育又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建筑有供宣传植物科学的画廊,有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棚架,还有供点景、休息的水榭并使这些建筑本身的功能,美观协调统一,与四周山水石植物融合在一起,组成优美环境。
(二)经济植物区
面积9.8公顷,按植物的用途分淀粉、纤维、油脂、药用、栲胶、香料和特种工业原料七个小区,规划收集1000种,全区采用自然式布局,以中部附近的设计一小池为中心,四周与各小区相连,供各小区的水生,沼生植物栽种。
各区的3米宽路分量,2米宽路延伸入各小区中,区内建筑院房、榭、棚架外已建成植物资源馆,并规划设展览温室。
百草园系1969年将药用植物区扩充而成。面积1.5公顷,进口处配臵叠石,栽植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入口两侧突出浙江传统中药,有杭白菊、白芍、白术、麦冬、浙贝、元胡、玄参温郁金。
整个园的杜促、枫香、厚朴等木本药同乔木做蔽荫树,因地制宜地按照植物需光程度进行配植,四周疏林地取配植物阳性、半阳性的药用植物;中部丛植密林、配植阴性植物;在园内西半部利用洼地辟为水池,J、溪,用水渍石驳坎叠岸,设臵喷泉,喷雾装臵,构成湿生、沼生、水生、岩生、寄生药用植物的种植环境。药用藤本植物或攀缘岩石或依扶邻近的乔木,不另设棚架,木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经十多年努力,已引种栽培了1300余种,形成经济植物区很有特色的园景。
(三)山水园,面积3.2公顷,以反映山水园林艺术特色为主,山水园处于“玉泉观鱼”风景点的东北面,把周围的真山真水与械树杜鹃园、树木园的一部组合为一整体,并对植物材料的应用、艺术效果、建筑布局,假山水体利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山水园的布局分为玉泉建筑群,山坡空地(后来有一大部分改建为山外山餐馆)、湖溪水体。以树丛、水体、建筑分隔成有开合变化的空间。由于山水园有已历一千多年历史的“玉泉观鱼”胜迹,自然与人工改造巧妙结合的幽美地乳,多资多采的植物配植,使环境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而成为旅游热点。
杭州植物园参观学习时间1天 作业:
(1)评述植物分类区的裸子植物亚门小区与水池的地形利用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绘简图说明。
(2)速写植物分类区水池附近植物配臵的优秀实例2-3幅。
(3)评述百草园的道路安排采取大密度的原因。指出其优点和还可以改进之处。
(4)山水园在水图园林小景实例2—3处,并绘简图说明。
(5)草测槭树杜鹃园或山水园山坡草坪的空间大小与四周植物配臵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
6.西湖沿岸滨湖公园绿地(1-6公园),学习了解在游人量密集的情况如何组织协调公园绿地中的道路广场休息服务设施与绿化种植地的矛盾,使其在公园布局中各得其所。草测1-2处园路交叉口处理较好的实例。
园林植物部分
一、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综合运用所学有关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并
联系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等专业课的内容,较全面的了解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事业中的应用及作用;同时对华东地区主要城市(杭州、苏州)的主要园林树种,花卉种类的生态习性、应用状况、绿化效果等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园林绿
化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内容:
①识别华东地区有代表性的园林树木约150种,并要求掌握重点树种的主要生态习性及园林用途。
②分别对杭州、苏州二城市中所见到的主要园林及花卉种类进行记录,并按下列项6,进行归类:(1)行道树;(2)遮荫树;(3)园景树;(4)花灌木;(5)绿篱;(6)藤本;(7)草坪及地被植物;(8)露地花卉;(9)盆花;(10)盆景及桩景。
③选择一、二个树种丰富、配植合理的公园(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进行树种及配植方式等调查。
调查项目包括园林植物种类(树木、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生态习性、生长状况、配植方式、出现频度、观赏特性及应用效果。
④借鉴城郊风景区植物自然群落的结构及风景效果,分析几个栽培群落,了解其组成成份、外貌、结构及其绿化效果。
⑤结合参观实习,了解江南园林树木及花卉的养护管理状况及主要措施;了解江南园林苗圃及花圃的特点以及主要常规技术措施和新技术。
⑥观察了解苏、杭二市园林中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布臵应用特点。⑦了解上述二市在盆景与桩景的风格、制作方法、养护技术的各自特点,在园林中布臵陈列上的方式方法与植物习性及管理要求上的关系。
作业:
(1)杭州市花港观鱼公园树种录。内容包括中名、学名、科名、生长状况、出现频度
配植方式等,按树木习性分类。
(2)实测5—10个配植合理的植物栽培群落或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配植的范例,并绘制成相应的平面,立面图。
(3)这次实习所见露地花卉(包括水生花卉)和草坪及地被植物名录。包括中名、学名、科名;生长状状(良、中、差);出现频度(多、中、少)。对应用效果良好或稀见种类应注明具体地点。
(4)以图文结合方式简述杭、苏二地盆景及桩景风格特点并列出主要盆景及桩景用植物中名、学名、科名。图应注明该盆景陈列地点,稀见植物也应注明栽培或陈列地点。
(5)以图为主收集花卉园林布臵及花卉装饰造型共10-15例,注明所用花卉之中名及学名和其他必需的简要说明。
上
海
以学习现代城市园林及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主,了解城市各类公园、广场、绿地设计目的、立意和细部处理手法,学习一些新园林和公共建筑在城市绿地营建中的应用手法。
1.徐家汇公园:徐家汇公园位于徐家汇广场东侧,北起衡山路、南至肇嘉浜路、西临天平路、东近宛平路,占地面积约8.97万平方米。徐家汇公园采用加拿大WAA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方案,绿地设计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原有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
2.人民广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政治文化中心。
3.延中绿地:延中绿地位于上海市“申字”高架道路中心结合点,地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绿地规划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共由17块地块组成。绿地整体规划方案由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Williams Asselin Askaoui景观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共同策划。延中绿地着力渲染以人为本、以“蓝”与“绿”为主题,营造城市森林新景观,唤起久居都市的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的空间、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4.世纪公园: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享有“假日之园”的美称。
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由英国LUC公司设计,占地总面积140.3公顷。设计思想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和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乡土田园区、湖滨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等七个景区。
植物造景要求:
(1)熟悉市级公园内的植物规划特点(基调树、主调树、配调树等)(2)熟悉植物景观统一与多样的特点(3)完成形式
比较世纪大道、世纪广场、世纪公园内道路的植物配臵差异,最少平面图3幅,立面3幅,文字最少500字,透视照片若干。
实习综合作业:
1.古典园林设计
目的: 根据苏杭实习所掌握的江南私家园林和风景区园林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从中引伸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并探索如何继承、发展民族传统。要求:①.结合对江南私家园林的理解与认识,设计一古典园林。
②.有明确的主题和构思立意,园中主要景点应运用一些经典造园手法,并围绕主题展开。
③.面积10000平米,形状及周边环境自定
④.图纸A1一张,包括平面图、主要景点立面图、鸟瞰图,设计说明
2.现代城市绿地设计
目的:根据杭州、上海实习所掌握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学习和掌握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新手法和新内容,并以次为基础拓展设计思路。要求:①.结合实习内容,选做某一类型的城市绿地设计(城市广场、小游园、街头绿地、园中园等,任选其一)。
②.设计中应注意新型造园要素的应用和常用造园要素的创新运用。③.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构思主题或清晰的构图脉络。④.面积10000——30000平米,形状及周边环境自定。
专业化整合 篇6
摘 要: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既必要也非常可行,而目前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要实施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首要的是树立整合理念,充分发挥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在双语教学中的互补性优势,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维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贸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 双语教学 整合
一、目前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整合理念缺失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目前能从整合视角对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探讨的人寥寥无几。笔者近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2003至2009为时间段,以篇名“双语整合”为检索词,共检索出12篇论文,以篇名“国贸商务双语整合”为检索词,却未检索出相关论文。整合理念缺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我国双语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由于双语教学整合必将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甚至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乱,出于怕失败、怕麻烦的原因,有决心举起改革大旗的人不多;三是由于整合需要两专业教学人员的合作,也需要教学管理机构的协调,更需要领导的支持,缺少哪个方面,都将形成管理的真空。
2.课程建设合作不够
目前许多学校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双语教学均开设了商务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但教学现状往往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侧重英语知识的学习。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知识背景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课程建设合作不够,如在课程培养目标、课堂班级组织、教材遴选、教学准备、教师培养等课程建设方面,两专业均缺乏深度合作。对这些课程,其基本目标应是一致的,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和英语同时兼顾,注重学生能力训练,使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3.双语师资紧缺
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从事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往往要么是原来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教师,要么是获得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对于原来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英语知识方面当然没有问题,但在遇到一些专业术语时,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也很难把知识讲透。而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在从事双语教学时,专业知识的掌握要好得多,但是在英语语言的应用方面则有些吃力。因此,从现实情况看,真正既精通英语又熟悉专业,特别是有商务实践经历的双语教师仍非常紧缺。
4.自主教材开发不力
好的教学效果需建立在优秀的教材基础之上,但即使再优秀的教材也需要结合教师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商务活动的实例,才能使双语教学取得真正好的效果,即需要自主开发教材的有益补充。商务实践中的惯常做法和表达方式,字典里、有的甚至于专业书籍上也查不到,但这些又都是商务环境中的客观存在,而这些书本之外的知识讲解不仅可以弥补书本的不足,而且能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鲜活真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自主教材开发不够正是制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5.教学模式陈旧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外语课程改革,为我国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次课改要改变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开发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双语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学科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获得外语语感和语言驾驭的能力,以培养能够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高端人才。但目前情况是,我国的双语课堂教学模式仍以知识的讲解见多,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够,对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不力,更缺乏对网络资源、实践资源等的有效运用。
6.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在大学教育阶段,尤其是重点高校,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诸多尝试和实践,但迄今为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现实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不少高校还处在准备阶段,已经开展的高校,显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大多只是对双语教学的表层描述,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及对双语教学整合课程的研究,更鲜有从整合视角对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二、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学生方面。(1)一致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国贸专业还是商务英语专业,均把精通专业又有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2)互补性优势。国贸专业学生的比较优势是专业素养,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比较优势是语言驾驭能力,对这两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比较优势,提高教学效果。(3)相通的实践平台。由于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因此,他们的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平台是相通的,甚至是同一的。这表明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整合具备良好的对象条件。
2.教师方面。尽管师资问题是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但目前不少学校正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培训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主要有:(1)引进具有商务专业知识背景的外籍教师;(2)增派教师出国学习与培训,以提高语言驾驭与应用能力;(3)引进有一线国际商务实战经验的师资人员;(4)让教师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商业实践等,这些都为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提供了师资条件。
3.理论方面。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外语课程改革促使我国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向深度与广度发展。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双语教学的经验不断丰富,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果,尤其是那些关于双语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为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三、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整合的思路
我们认为,实施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整合,首要的是树立整合理念,充分发挥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在双语教学中的互补性优势,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维度进行思考。
1.树立整合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整合理念的树立是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这要求分管教学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相关教学单位、教师及学生等都应充分认识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树立整合理念。
2.合理设置课程。双语教学整合课程的设置应在分析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互补性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探讨课程整合的范围及优先顺序,可按照先少后多、先选修课后必修课、先高年级后低年级的步骤进行,并注重整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3.优化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整合课程的师资选拔与培养机制,具体为教师的遴选、外语类与经贸类教师的搭配、教师的经历与学历等选拔维度,进修、出国培训、贸易实践等培训维度,不断强化整合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4.科学筛选教材。整合课程教材应根据整合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及教师的特殊性等要素进行科学筛选,有条件的学校还要鼓励开发与利用校本教学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主要包括备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选择及班级组合等维度。这里的备课主要指集体备课,强调教师背景知识的整合;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指根据教学对象及课程的需求而对教材进行科学、柔性的选择;教学方式选择主要指双语的合理使用及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合理定位;班级组合主要指班级的规模、班级组合的方式等的科学确定。
6.建构相通实践平台。由于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因此,应改变目前这两个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互不相关的现状,建构相通的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平台。而其整合课程更应形成同一的实践平台,探讨整合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尝试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
7.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完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整合课程质量的监控需从教师选拔、教材筛选、班级组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考核、毕业生就业等维度进行。这需要领导的支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及改革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韩萍.《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与教学的整合》.《职业圈》.2007.7
2.曾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以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双语学习》.2007.7
3.张雪梅.《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6.8
4.周家祺.《双语教学与学科知识整合》.《科学教育》.2004.5
专业化整合 篇7
一、当前英语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没有体现出职业特点。一直以来, 很多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单一且没有结合专业特色, 教学也只是为了应付学生过级考试, 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得学生步人社会后在英语实践应用方面不足, 不能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
2.教学只重视考试, 忽略了实践应用。很多学校都以A.B级统考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 因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把英语A.B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这样的衡量标准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部份教师都能按照学院要求, 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计划。教学侧重语言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 评价也以学生能否通过省A.B级考试为主。
3.过级考试后懈怠了知识的复习。很多学生在通过A.B级考试后在英语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 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增反降, 一来他们觉得考试过了, 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别科目的学习上, 二来是因为时间久了, 没有实践练习所学的英语知识开始生疏。
4.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授, 练习再到考试, 评讲, 单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完全没有被激发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部分教师都产生职业倦怠的感觉。
5.缺少一个完整的发展培养计划。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为在职英语教师安排技能提升的培训, 教师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更好发展, 进而影响了年轻教师向优秀教师的发展。
二、整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必要性
2000年的时候教育部刊发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职学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 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高职院校, 所谓的“应用”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才是关键。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要求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进行整合。重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同时, 整合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目标,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帮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教学内容取舍、整合的能力。根据学生专业的一个实际情况, 选择最合适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 同时舍弃一些没有必要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增减的内容需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专业性质。多向专业课程教师沟通, 明确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内容, 并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其中取舍内容都应根据专业和学生情况而定。
2.加强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尽管很多教师本科以上英语专业学历但是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还是比较吃力。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他们不懂专业知识, 不了解专业教学要求, 没有一个专业教学方法。这个时候就需要英语教师自主去学习专业英语, 根据自身的一个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会专业英语, 掌握科学合理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3 . 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会认为传授学生英语的语言知识点, 让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实践沟通能力, 只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英语A.B级考试就足够了, 传授专业英语知识不是英语老师的责任。而如今为了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善于学生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专业英语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点, 在培养自身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整合能力的同时, 提高自身了专业英语教师能力,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整合, 这不仅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要目标,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整合, 还需要加强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和提高自身展业英语的教学能力。这不仅是为了更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也是促使高职英语教师锻炼和成为优秀高职英语教师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 (3) .
[2]戎钰.关于高职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整合的教学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
全国奶业专业认证机构成功整合 篇8
近年来, 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认证作为合格评定活动已成为规范市场运作的重要手段, 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认证作为控制、规范、管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工具, 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采纳, 发达国家相继将认证作为农产品、食品贸易流通的必要条件, 也成为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综观世界经济态势, 客观要求认证机构必须做强做大, 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
新组建的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 通过认证资质和专业队伍的整合, 将拥有目前全球通用的全部畜牧产品认证资质, 技术力量更加雄厚, 畜牧、奶业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符合国际认证日趋专业化发展潮流, 将为中国现代畜牧业和现代奶业建设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 充分满足全国畜牧食品行业、奶制品行业的发展需要, 为养殖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和相关组织提供专业、科学的认证服务。
整合企业资源推动住宅工业化 篇9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对各位来宾在百忙之中参加第二届建筑部品采购和产业协作大会暨工业化精装修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与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今天在广州召开以“转型、创新、整合、协作”为主题的“第二届建筑部品采购和产业协作大会暨工业化装修论坛”,旨在提高行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广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并搭建行业间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形成有效的建筑部品采购和供给机制,开创企业共赢的新模式。借此,我讲几点肤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企业转型发展加快,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是中国房地产业进步的标志和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房地产调控,特别是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调控持续不放松,有效遏制了投资、投机性需求,促进住宅市场回归居住属性,推动了房价合理回归,涨幅回落,房价下行,限与非限城市、商品房与保障房、住宅市场与非住宅市场冷热两重天;但房地产主要指标在2010年市场火热、供需两旺、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2011年再创新高。
调控促进调整,住房供应体系双轨运行,供应结构改善,三四线城市、城镇、新农村建设加快,冷僻地区加温,商业、旅游、老年、工业产业园区地产等发展加速,企业转型给力。
企业转型给力,有利于房地产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开发由单一的住宅开发向多元化的跨产业经营转变,房地产业与金融、能源、商业、旅游、工业园区、文化、教育、科学等其他产业加速融合,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二是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改变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过度依赖住宅开发,这一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三是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由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生态、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省地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二、推动产业化发展是适应发展方式转变,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现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早在“九五”时期,中央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十七大又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方面加快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基础性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更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为此,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矛盾。一是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过高,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产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住宅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与制造业等行业有一定差距。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查,我国民用建筑在建材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49.5%;住宅施工仍以手工现场操作为主,建设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住宅生产和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如我国住宅建设用钢量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15%,每一立方米比发达国家多废耗80公斤水泥。目前上市销售的住房多数为“毛坯房”,二次装修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在1999年就提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明确要求,2005年又提出“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转型要求,近年又加快推行绿色、环保和生态建筑。万科、恒大、万达等房地产品牌企业率先落实产业发展要求,恒大集团所有住宅开发项目都实行了全装修,万科集团达到90%以上。万通地产在建立立体城市过程中探索绿色生态创新,使建筑总能耗下降30%,还建立起废品回收和再利用机制,达到零废品目标。朗诗集团注重实现四个均衡,即绿色指标与商业指标均衡;技术性指标与人性化指标均衡;绿色技术集团解决方案与居住行为方式均衡;一次性建造成本与使用运行成本均衡,实现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搭建企业间长效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是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企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持续进步的时代需要
2 0 1 2年稳中求进,是宏观经济也是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的大势。“稳”就是要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进”是为了“稳”的巩固、持久。我们应当看到采取行政色彩措施的不得已,收缩过度宽裕流动性的必要性,调控措施实施过程的细化要求,行政手段转化为市场经济手段的长期性,城市、地域间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不确定等因素形成的复杂性。我们应在坚持调控不放松中,对因上述因素暴露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适时解决、调整、完善。由此,房地产调控持续限与非限、商品房与保障房、住宅与非住宅市场态势持续的同时,房价下行与成交量缓慢复苏并行,库存减压的还债要求并行,企业竞争与行业集中度加剧。就全局而言,去投机投资引导市场回归居住属性应成为长期方略,差别化政策应成为长期指导原则,行政色彩措施转为市场经济手段应成为长期任务。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引导将是长期的、根本的,房地产业理性回归,相应的制度建设得到完善,市场预期得到稳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得到落实,房地产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周期。
面对挑战与机遇,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以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住宅设施委员会,从服务企业推动行业发展出发,通过建立以开发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导的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以应用为导向、以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形成上下游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建筑部品制造企业及建筑部品、产品与房地产开发建设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通过装修的标准化、部品的通用化和供应的规模化发展,大幅度的降低住宅的建造成本,提高装修的质量和品质,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上的技术进步和自我创新能力,推进传统的建筑业转变为先进的制造业,完成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委员会的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支撑。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下设有建筑产品应用技术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建筑产品应用技术研究的机构,承担了多项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该院建设开通的“鉴材315”网站,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委员会的信息发布平台,网站上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四大专业内容全面,拥有20000多个建筑产品技术信息和30000多个注册用户,2000个产品分类和选用指南,5000个建材生产商报的精确信息,16000个建材产品的详实资料,10000多个电子样本适时更新。同时,它们与2000多家设计院、房地产商和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2010年,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认证中心”,对制造业生产的建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权威认证,并将其全面推向市场、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协作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和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于2012年全面启动《低碳之星建筑部品库》的建设工作。《低碳之星建筑部品库》是以建筑部品制造业、建筑设计和标准编制单位、科研和检测机构为依托,以住宅部品研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对建筑部品的优选推荐,形成品牌优势,促进行业的发展和住宅部品的升级换代。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低碳之星建筑部品库》的建设,共同推动建筑部品生产企业实施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标准创新,推动中国建筑部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调查表明,随着绿色建筑和低碳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消费者对房地产的需求,已经在关注区位优势、居住空间大小的同时,关注低碳、环保、节能,此类项目已经成为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新生力量。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设计要求,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项目整体性、系统性实现节能环保的建材产品,对提供整合性应用解决方案,符合环保性能的建材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行土建装修一体化,不仅要求建筑部品制造企业提供多种类型的产品,而且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供货服务,同时在价格方面要有竞争力。建筑是多种产品部件的集合,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如何科学采购建筑部品是个大学问。随着房地产市场以及产业链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供需双方愈加重视交易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产品质量的保证。为此,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取消了总包总价承包的模式。今天众多开发企业的采购总监、采购经理人与建材、部品部件供应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保障工程建设和装修质量的有效途径,共同探讨建筑部品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之间建立共赢高效的采购模式。
目前在建筑部品制造和应用领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关注。一是我国建筑与部品的模数协调体系仍不健全,需要统一协调不同的建筑物及各部分构件的尺寸,尽可能多的实现建筑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二是我国材料、产品的生产企业缺乏技术、部品集成和配套能力。住宅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仍以单项技术、产品为主,相当一部分单项技术、产品的性能并不落后,但对提高住宅的整体性能和质量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是不配套,不成体系,通用性较差。因此,需要通过技术、产品的集成和整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系统。三是在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国内建材品牌竞争实力整体弱于国外品牌,在多数行业中,外资品牌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如电梯行业中,三菱、日立、蒂森克伯等外资品牌占据了市场50%的份额。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愿意更好地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将建筑部品制造企业同开发企业、设计科研单位组织起来,进行住宅(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模数化的研究,协助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制定更多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相关图集,推动整个行业上档次上水平!
为政府服务有成效,为行业服务有推动,为会员服务上水平是刘志峰会长对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领导、专家、房地产企业、建筑部品企业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和房地产企业转型、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祝论坛圆满成功!
专业化整合 篇10
1 现况分析
(1) 目前,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仍然沿用传统课程体系, 虽然有些院校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 但也只是在小范围内针对一些边缘学科作部分整合, 绝大部分课程仍然独立教学, 缺乏衔接, 每门课程都按各自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进行教学。从具体教学内容来看,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 都有很多内容相互重叠。因此, 淡化课程意识, 注重课程的交叉渗透, 将部分基础课程实验与相关专业课程实验进行整合, 成为药学教育改革的热点, 此项改革对于培养学生药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很有意义[5]。
(2) 根据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和职业分析结果, 我们将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 与专业课程 (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 实验按药品生产岗位、药品质量检验岗位、医院药学服务岗位等技能要求, 在相关学科理论教学内容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整合, 整合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对上述基本操作技能进行高密度强化训练, 从而有效避免实验重复或脱节的问题。
(3) 依托校长基金项目系列的研究成果, 我院三年制药学专业教学已形成了规范化教学及考评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各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化训练, 以满足工作岗位对操作技能的需求。我们依据药学专业课程特点及知识相关程度, 创新性地将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进行整合, 建立一门专业实验课程, 即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但在教学内容上, 有机化学实验与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实验内容有部分相近并重复。目前,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与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实验课程分开教学, 虽有效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统一安排设置, 致使一些相似内容在两门课中重复出现 (如熔点测定, 蒸馏回流, 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 化学原料药合成及中药提取等) , 这样会造成师资及仪器设备浪费, 且学生对重复实验缺乏兴趣, 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可行性分析
目前, 我们将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进行合并, 同时制定了实施方案、考核方法及标准, 有一定的研究思路和工作积累。我们也对实验项目更新、实验方法改进、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并发表了相关实验技术论文及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我院具备优良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 实验环境良好, 必要的仪器设备运转正常, 具备开展实验项目整合的条件;并且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与天然药学实验已独立顺畅运行多年, 都是一些成熟可行的实验项目;师资安排和教学进度安排方面也有可调整的空间, 因此不存在实验整合目标难点。整合后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到难度适宜, 让具备基本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在实验室内就可完成操作, 其本质是将成熟的独立学科实验整合转化为一门实训技术, 因此, 具有科学性与可实施性。
3 实施意义
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这两门课程, 尽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定位不同, 但两者在教学内容、设备、技术、手段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且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方法又在一定程度上根植于有机化学实验。因此, 淡化课程意识, 注重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 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方法和观念充分融合在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中, 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基本操作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专业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可以温故知新, 又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与实验方法, 培养运用所学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技能[6]。
4 实施方案
(1) 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衔接、岗位任职要求, 制定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 结合药学职业发展现状, 梳理三年制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遴选出在教学内容中应重点培养的学科技能;调研制药企业、药检部门、医院制剂室及药房, 遴选出具备实验室操作可行性的实验项目, 开展系统化的各阶段预实验研究, 使整合后的实验可以有序开展。
(3) 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方法和观念充分融合在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学实验中, 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筛选出科学、可行的必选、自选实训项目。
(4) 结合相关制药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来选取内容, 编写药物化学实训技术实验讲义。实训项目分3个模块:基础训练模块、原料药制备模块 (包括化学合成和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药物鉴定模块。根据课程设计思路, 为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将必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渗透到3个模块的教学中, 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均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顺利对接。
(5) 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应给学生更大空间去选择性地做实验, 增加学生可自选的实验项目。基础模块属于必选项目, 其他两个模块分别设定自选项目。逐步开放实验室, 满足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要求。
(6) 制定配套的教学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价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百分制。考核包括基础理论闭卷笔试、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和平时考核3部分。基础理论闭卷笔试考核时间为30分钟, 占总评成绩的20.0%。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包括未知药物粉末的定性鉴别和基本技能抽签考核两部分, 其中未知药物粉末的定性鉴别在实验项目中落实, 占总评成绩的10.0%;基本技能抽签考核采取单独考试, 操作时间30分钟, 占总评成绩的10.0%。平时考核为平时实验的综合成绩, 依据《专业实验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评分, 包括药物化学实验考核成绩、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考核成绩, 各占总评成绩的30.0%。
5 实施方法
(1) 通过医院、制药企业调研, 初步确定整合方案。
(2)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 确保上述方案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可实施性。
(3) 以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学条件为基础,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环节预实验, 对整合后的项目进行可实施性研究, 并做必要的技术改进, 确保项目的科学性。
(4) 对新的实验项目进行实施环节分解分析, 研究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价方法。
6 实施效果
为了解实施效果,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我院大二学生对实验整合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 86.9%的学生对整合后的实验项目比较感兴趣, 这是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76.9%的学生对实验课安排满意;64.9%的学生认为较规范地学习了基本实验技能;96.2%的学生认为整合后的实验对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仅有3.8%的学生觉得帮助不大。
7 结语
实验项目整合, 可使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从原来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分散独立的状况, 转变为实验教学体系完整、内容紧凑连贯、符合高职高专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 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对传统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新增加的学生自选实验项目也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和职业分析结果, 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与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实验课整合为实验课程药物化学综合实训技术;并制定配套课程标准及考核方案,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关键词:药学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方苗利.基于问卷调查的药学“基础化学实验整合”教学改革效果探索[J].科教文汇, 2013 (2) :58-60.
[2]李新霞.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9 (1) :83-84.
[3]赵大伟.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课程整合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3) :12.
[4]刘书华.对药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 6 (3) :10-12.
[5]宋海南.药学专业“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2) :65-66.
高校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英语专业基础教育 教材整合 素质教育 “立体化”教育
[作者简介]赵晓娟(1971-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刘晓冕(1980-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河北张家口07502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25-02
21世纪为我国大学教育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高校教育各个专业都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英语专业也应实现实践和创新教育,我们应从大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我国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相交和学科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会影响整个英语专业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和进程。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迫在眉睫,它对推进整个英语专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研究虽不在少数,并且研究得也越来越深入,但本课题组成员已搜集到的全部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研究都是单科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就口语、听力、阅读、语法、写作等某一学科进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也提及教材改革,但只局限于单科教材的改革。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我国仍属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空白领域。而我国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现状是一、二年级基础英语、口语、听力、泛读和语法教材有不少重叠内容和重叠的课堂设计,再加上在实际教学中,各科互不沟通,各自为政, 结果造成了一定的重复教学和教学中课程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创新实践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二、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方法和效果
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立体化”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方法和效果如下:
1.教材整合的方法。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课题的主要特色为进行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的 “立体化”教学。一般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有“平面”教学的特点,即教师各自备课,采用各科原有教材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立体化”教学则进行各学科融会贯通的教材整合和科学立体化创新教学,即由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研究和实践团队,对基础英语、口语、听力、泛读和语法等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之后编写新的教学方案进行分科教学;建立由课题组成员同时也是各个基础学科任课教师组成的联络链条,不断加强沟通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材整合,促进其合理性和进一步的实施。对教材处理的具体做法如下:以基础英语教材为中心,保证并精炼基础英语教材的综合技能训练,阅读部分则侧重精读;同时保证其他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即听力侧重听,口语侧重说,语法侧重语法精讲和笔头精练,泛读侧重广泛阅读。对基础英语的教材与其他课程教材重复的活动设计可进行取舍和灵活运用,例如,对Language Structures和Dialogue的讲解和训练不通过听磁带,而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设计对话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对Language Structures的讲解不需很繁复,只需贯穿在整个单元各环节的讲解提示中;对于Dialogue和Reading,除了对话复述练习、文章内容问题问答和教学参考书中列举的少量的语言点,还需对其中出现的其他高频词、词汇或语法现象为学生指出并指导学生进行口头实践;对于Role Play和Interactive Activity,舍去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老生常谈的、学生不熟悉的或与单元主题相关性不强的甚至主题意义过于浅显的,如How to Learn English, Guess Which and Who,An Interview with a Village Head;学时有限时,对于个别单元的角色扮演活动和交际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课下练习。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下实践和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恰当指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固定语伴进行课堂知识的课下对话创作练习、角色扮演和口语交流等,教师应告知学生要紧扣主题或关键词或关键短语等进行练习并应注重交际原则,即既不能过多抢话,也不能过于少话,对话双方要进行充分交流。教师应指导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小剧创作和排演、英文诗歌和散文原创大赛、英文歌曲演唱赛和电影欣赏等活动,以对课内知识进行课外实践和拓展。
在实际教学中, 各学校应根据自己学生及所选教材的特点,进行有步骤的专业英语教材整合基础教育:(1)前期准备阶段——新生开学之前,研究各个基础学科教材的内容与课程设计特点,进行教材的初步整合,制订各科新的教学方案并编写相应的教案。(2)教学实践阶段——依据已制定的教学方案和教案进行教学实践。(3)其他必备条件——要想取得教材整合教育的良好效果,各学校还应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即听说读写译技能,尤其要具备良好的听说技能,同时要有扎实和丰厚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并注重不断更新,使之与时俱进。教学中,教师应吸引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既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材整合可取得的教育效果。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课题试图通过进行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及教学实践,证明英语专业基础教育教材整合的必要性,证明经过教材整合之后的英语专业基础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经过具体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拟达成如下具体目标:试点班的综合素质居年级榜首,试点班在全国英语专业口语四级测试和听读写译能力四级等测试中通过率名列同级榜首,各项文体活动等参与率与获奖率达年级最高。
我们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外语系2005级本科生为试点,通过教学实践对比研究证明了基础教育教材整合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课题组解决了课题的关键问题,了解了英语专业基础教育各课程的教材特色,发现了其相交的内容和课堂活动设计,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其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取舍和侧重。依据已编写的新的教学方案和整合后的教材進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显著,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综合素质对比研究如下:(1)2007年试点班级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为100%,成绩良好率为64%;非试点班级的通过率为91.7%,成绩良好率为25%。(2)2007年试点班级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语测试的通过率为60%,非试点班级的通过率为31.3%。(3)外语系英语短剧大赛试点班17人参加,非试点班12人参加,除相同奖项,男女主角奖为试点班剧组获得。(4)试点班2人参加我院创业计划大赛获奖并代表我院参加河北省创业计划大赛获省三等奖,非试点班无人参加。(5)外语系英语演讲大赛试点班10人参赛,3人获奖;非试点班6人参赛,2人获奖。(6)外语系“新生杯”辩论大赛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各出一队参加,试点班辩论组获得冠军,非试点班辩论组获得季军。(7)外语系“爱的家园——共同的家”系列征文活动,试点班5名学生参加,均获奖,非试点班无人参加。(8)外语系宿舍风采大赛试点班2个宿舍获二等奖;非试点班1个宿舍获得三等奖。(9)外语系卡拉OK大赛试点班6人参赛,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单项奖1人,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参加了到贫困山区义演的社会公益活动;非试点班4人参赛,3人获奖,其中三等奖2人,单项奖1人。(10)系球队有试点班8名队员,非试点班4名队员。
由于篇幅所限,以上只列举了我院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教学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例证中的一部分,但也足以说明英语专业基础教育的教材整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经过教材整合之后的英语专业基础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借此,英语专业对其新生可实现素质教育,为他们高年级的专业素质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未来的人才市场推广和参与全球化环境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同时为培养英语专业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静仪.让学生走进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阅读教程》介绍[J].外语界,2006(2):53-56.
整合教材, 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篇12
首先, 组织课题组成员, 深入开展调研, 收集信息, 认真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对技术加工人才的需求情况, 通过网络调查, 走访相关院校和企业, 了解掌握毕业生应具备的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 由此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整合、讲义的编写。
其次, 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课题组到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 参加CAXA、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vnuc培训, 熟练掌握开设数控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多次召开研讨论证会, 对教材的选编、课时分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切合学生实际, 充分体现宽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 优化整合课程, 突出职教特点,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业教材改革的八点要求。
1.具备科学的思想性, 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 使学生受到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教材中文理 (工) 专业内容的复合要做到有机结合, 互相渗透, 符合内在逻辑规律,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专业针对性强, 教材必须针对培养目标、业务规格 (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材整合 (编写) 要独具匠心, 有别于其它教材, 充分展示创新思想, 专业针对要强, 突出应用技术。
3.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 因此, 一方面, 教材应有专业特色, 以适应行业、企业, 提高工艺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 根据中职毕业生到一线现场从事技能操作的实际,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能够切合实际, 即取材适当, 实用性较强。
4.以培养能力为主, 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 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强化人才的能力培养。因此, 教材要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 来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 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
5.基础理论适度。精简理论推导, 删除过时的内容, 基础理论的教学, 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有些内容对学生向专业高层发展很重要, 可视学生能力作扼要概述, 也可作为自学部分, 这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利, 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适当反映技术科学领域内的新发展, 适当介绍相关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新方法、新技术。引进国外或我国一些行业或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7.增加教材品种、使之系列配套, 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实验教材和视听教材。其中,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的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
8.科学分配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课时, 设计各阶段学科教学评价方案和考核标准, 运用系统论观点调整好各学科教材内容的衔接。
【专业化整合】推荐阅读:
与专业课程整合06-25
助产专业自荐信整合09-22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05-21
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09-28
专业化05-26
专业化指数07-17
专业化重组07-18
护理专业化07-21
专业化秘书05-18
专业化共育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