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4-09-21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精选12篇)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1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已成为拉动浙江经济不断攀升的主要力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浙江民营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能长期发展下去, 从根本上说, 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 经长期形成并融入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的优势, 是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持久性等特点。

一、浙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虽然民营企业在浙江的发展势头是好的, 但是也存在着等级层次低、市场竞争力缺乏、生命力不强等情况,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战略意识淡薄, 战略意图不明确。

从目前来看, 浙江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 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 导致了许多民营企业经营方向迷失。例如, 许多民营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仍处于成长阶段, 就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 这种战略上的错误往往使自己在新行业没站稳, 也失去了自己原有行业的竞争地位。

2.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低。

许多浙江民营企业成长初期盛行“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或者干脆搞拿来主义, 企业研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多以“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生存。因此, 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还导致产品市场相对狭小, 难以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立足。

3. 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人力资源匮乏。

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 实行的是家族管理。这虽然有有利的一面, 但他们的精力、知识毕竟有限, 发生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 一些管理层人员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结构上也不尽合理, 加之人员流动性大, 致使民营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状态。

4. 企业规模小, 市场竞争能力弱。

浙江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 增长方式以量的扩张为主, 企业规模偏小, 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 在加上其在金融信用方面的先天不足, 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一般都比较差。因此, 浙江民营企业在激烈得市场竞争中, 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是竞争中的弱者。

二、培育和提升浙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中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 是提升竞争优势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之源。浙江民营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 培育企业文化, 铸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浙江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明确的企业目标, 来规范员工的价值观念, 统一员工的思想, 使得企业员工自觉提高工作质量, 关心企业前途, 使企业内部充满活力, 最终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显示出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2. 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品牌战略。

当今世界, 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而质量是品牌创立、发展的根本, 是品牌的生命。因此, 浙江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坚持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 把质量为先的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中去。同时, 根据自身的实力, 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 注重人才培养, 完善用人机制。

浙江民营企业要从百年发展需要出发, 实施人才高地战略, 制定长远人才发展计划, 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敢于不拘一格招贤钠士。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建立有效的业绩指导、评价和改进体系, 以此准确评估员工的各种表现。要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营造相互尊重和谐的工作环境, 赋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4. 创新技术机制, 增强研发能力。

近几年来, 一些浙江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 涌现出像波导、恒生等一批知名企业。但是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因此, 企业必须加快创新步伐,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以市场需求变化作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完善企业的研发机制, 积聚企业的财力, 通过技术转化、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完善管理机制, 形成管理体系。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浙江民营企业家们要从战略思考与规划的角度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 制定一个适合长远发展的计划, 从产业、产品、市场、技术、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全面规划, 并坚定不移地按计划组织实施, 从而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遇, 有效规避行业风险。

6. 加强信息管理, 推动企业联合。

浙江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控制和集成企业的各种信息, 及时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 浙江民营企业还必须拥有高超的联合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规避风险, 提高了综合实力, 而且更具有竞争力。巧妙配合、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共享资源, 创造出“1+1>2”的奇迹, 从而彻底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双“多”亡竞争, 实现民营企业和谐、持续、健康、共赢的发展。

未来的时代是属于民营企业的时代。浙江民营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秉承“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邢伟:浙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之我见[J].管理, 2007, (6)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2

一、打造核心驱动力,首先解决人的问题

驱动力,即必须有一股力量驱动着每一个部位能够发挥自己的功能。首先要解决这个被驱动的人是不是有能量,企业的驱动力再强,如果被驱动的对象能量不足,只能是空费力气。也就是说,要解决驱动力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动力组件也就是人才吸引过来。

二、打造核心驱动力,还要做到学会向员工推销自己的企业

解决了动力组件,我们才能谈驱动力,驱动力的根蒂在于――首先通过企业的凝聚力让大家在一条道上努力,然后通过驱动力把大家的步伐加快!所以首先员工的入职试用期尤为重要,我接触过很多能力很强的人,很多人甚至在一些大的企业服务不到半年甚至半个月就离开了,而且现在也有很多在一个企业受雇较长一段时间的人被问及对企业的了解时,往往大家对同一个企业的看法不同,甚至有的人会说“没什么感觉”,

这就是这个企业在向雇员“推销”自己的时候,不算成功。众所周知,销售的第一真理时刻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销售的第二真理时刻则是“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这些企业的错误就错在这个第二真理时刻上!企业能够将员工招聘进来,解决了“购买产品”时刻,没有跟进去了解消费者――也就是你的员工的需求,没有更完美更完整的把自己的企业让你的员工了解,也就是没有很好的解决“使用产品”时刻。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3

创新机制体制,激发科技人员工作热情

科技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它融贯于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惠安公司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占据了科技最前沿,谁就将拥有发展优势。藉此认识,公司确立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产品研发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集中资源,以高技术起点、高工艺保障、高生产效率、高环保性能、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核心业务上下功夫,在延长和拓展产业链上下功夫。坚持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和产业化运用,不断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立足市场、瞄准前沿、坚持领先。惠安的产品研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国际前沿,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了“生产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惠安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生产一代要做精,预研一代要找准,探索一代要拓宽”的创新思维模式,为公司实现“尖端军品、强大民品”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加快技术改造、创建节约型企业。公司以工艺改造创新为重点,积极采用各种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又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三大工艺计划”,即先进工艺推广应用计划、主要工艺改造创新计划和落后工艺淘汰计划,淘汰各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的工艺和设备,实现公司工艺技术的现代化。为确保“技改”费用,激励技术创新,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5%用于技术开发,制订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拓宽科技工作者的上升空间,从待遇、住房、个人发展等方面向科技人员倾斜,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和员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活动,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技改效果明显。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部级型号课题90余项,获得发明、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部级(集团公司)进步奖37项。仅“十一五”期间,惠安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国防专利11项,授权专利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公司综合经济效益也位列兵器集团公司前列。实践证明,重视科技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推动节能减排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作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惠安公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要在压力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深化节能减排,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发展质量已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共识。

近年来,公司决策层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调整产品结构、节能减排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方面。在制订整改落实方案时,把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和企业持续发展同时列为首要任务,尤其是通过今年的职代会,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加快推进废水分区分类治理方案实施。抓紧进行方案详细设计,加快东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管网分离工程,尽早实现东区生产废水达标排放,确保军品正常生产;二是确保现有废水治理设施良好运行。部分生产线加快废水处理站改造、扩建工程,协调好生产、建设、调试、排放各环节,确保达标排放,不达标则停产;三是加强与集团公司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沟通,稳步推进废水治理工程;四是统筹做好环保减排项目的申报,完善节能减排专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五是加强环保监管和环保基础管理。在分区分类治理工程施工中,加强环保监管,严格排放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以“高压”的态势,杜绝偷排、乱排,杜绝破坏环保事故发生。

在工作运行机制方面,将原隶属技安环保部门的废水处理站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其职能由管理向经营逐步转变,使各单位由无成本排放向有成本排放转变,从机制上保障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到2011年,企业共投入资金近七千万元,相继完成了一批新建改建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处理能力由原来500吨/日提高到7 000吨/日,且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为了保证污水能够稳定的达标排放,惠安公司还出台了《污水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从源头入手,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废水排放的流程和管理。通过排污费这一经济杠杆,促使各单位控制污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指标。《制度》要求,凡从事生产经营的各基层单位,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从排水管网排出污水,都要依照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各单位排出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核定的,按照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到各单位的分排污口进行采样分析,按排污的种类、数量、PH值、色度、CAD含量等指标计算需缴纳多少排污费。对于因超标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还将另外进行罚款。所有收取的排污费和排污罚款将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此制度一出台,各基层单位为了降低排污成本,纷纷行动起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想方设法降低污水的排放。各基层单位都根据本单位实际,成立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制订了的污水治理管理细则。有的单位自建了污水处理池,先将排出的污水简单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的单位在工艺上改革创新,将废水循环利用减少排放量;还有的单位由于所排的污水某些指标过高,委托地方环保局的废水处理系统代为处理……除此之外,各单位还制订了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了污水各项排放指标的稳定。要求:当生产与环保发生冲突时,宁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污水达标排放,切实做到以排定产。

节能减排对惠安这样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企业领导班子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经过调研论证,建立起了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责任,明确主体,运用经济手段使节能减排工作由企业决策层向中层管理人员、再向基层员工延伸。改变以往由产量定排量为由排放指标确定产量的管理模式,对废水排水量超标单位进行限产,严重超标进行停产整顿,单位领导班子收入扣减;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单位和员工进行奖励,并在当月收入中予以体现。

新的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的运行,使企业环保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首先是各基层生产过程中更加重视水、电、气的合理有效使用,生产成本普遍降低,也给废水处理系统减轻了压力;其次是基层班子更加重视工艺技术创新,从源头上着手治理,因为超排不仅意味着在考核中扣分,治污成本也会添进生产成本;再是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有了提高,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只要保证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就行了。现在,不仅要考虑以上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节能指标是否完成、排放量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因为,所有这些指标都与自己的收入挂钩,原始记录的可追溯性,使单班生产的各种情况都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操作过程,谁超标了,收入减少了,没有任何理由去申辩。

同时,这个体系也为企业营造出了人人关注节能减排、工作更加精心精细的良好氛围。

重视措施落实,积极推动“三化”管理

面对近年来能源及化工原材料大幅涨价的现实,公司领导班子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抛弃“抱残守缺”旧的生产方式,眼睛向内寻找降本增效的途径,结合“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把节能减排和提高发展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基层单位按照要求纷纷制订能够更为详细、操作性强的方案和措施,把单位生产成本细化到班组。突出员工个人的责任主体地位,推行以工艺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五小”活动的普遍开展带动节能减排工作上台阶。纤维素醚制造厂首先完成减排转型,通过工艺技术改造,分厂不再将废水排入总厂下水,而是将其收集起来,交给专门的企业去处理,这样虽然增加了分厂的工作量,但却有效地降低了总厂污染物的治理成本。各基层单位积极推广新的设备清理方式,改以前用水冲洗设备为用布擦拭,治理跑、冒、滴、漏,对含酒精的水进行酒回收处理,既创造了效益,也节约了治污成本。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精制棉制造厂,制订了较为具体的减排措施,并规定每降低1吨的黑液排放量,奖励300元。有了措施,员工也有了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热情,更加关注废水的回收利用,不但使单位的总排污量降低,而且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重视环境保护,为企业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加上废水处理设施陈旧老化,污染事故时常发生,地方政府和附近村民对企业的意见和不满比较强烈。现在,随着企业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这种现象已不再发生,地方政府、附近村民和企业的关系也变得较为融洽。

当前,惠安公司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机制体制的创新、考核奖惩措施的落实,为惠安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惠安公司将始终倡导“爱我惠安、忠诚惠安”的理念,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在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下,踏着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企业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发展的二次跨越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4

对于处在当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历史时期的企业, 要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管理与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与时俱进, 赋予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涵, 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当二者和谐发展, 互相推进的同时, 企业中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科学的文化氛围、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的含义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滋养下, 不断发展、创新、丰富, 形成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新动力, 保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近年来,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企业经营目标屡创新高, 已经逐渐形成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不竭的文化支撑力。

1 重新认真、了解、解读在企业中,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放至企业, 它包含企业的历史、行为规范、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 企业文化需要正向引导、规范, 需要不断传承、创新;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 在企业里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规范文化发展的正能量。

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各种媒介, 运用多种方式, 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中产生的困惑, 通过在企业中树立立场, 明确观点, 让正向思想在企业中流转, 形成洁净的空气, 将党的思想政策自上而下贯彻于企业中, 以达到规范员工行为, 教育并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作为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企业的发展前进。

一直以来, 国有企业正是拥有如此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 完成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飞跃;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范畴, 将文化融入管理, 规范企业的方针政策、经营准则、战略目标等, 作用于企业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终极目标。

综合来看, 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均与思想范畴有关, 均坚持“以人为本”, 作用力于企业员工意识形态, 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及员工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助推企业发展, 为企业生产、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推动和正向约束。

近年来, 包头供水通过不断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风清气爽、全员奋进、积极向上的合力, 运动会、各类文体竞赛、书画摄影比赛、节日联欢、公益活动给员工营造出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 同时, 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让员工得到自我修养和技能的提升, 为其开辟出上升的通道。企业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 全国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对外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与保障,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2 正确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依存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作用于意识形态, 但认真理解却不尽相同, 反映在范畴、使用范围及工作方法上。企业文化属于管理范畴, 具有明显的企业自身个性且缺乏强制性;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政治范畴, 涵盖所有企业, 不尽范围较广且有一定强制性, 二者不尽相同, 但却有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

首先, 就工作内容而言, 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关联密切。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根本, 都要通过各种媒介与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建设, 从而达到对员工精神世界的正向改造, 建设一支以企为家, 团结协作, 具有强有力战斗力的员工团队。

其次, 就工作目标而言,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均是在企业内部打造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 并将具有企业特征、正能量的内涵融入, 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文化洪流, 通过文化引导和政治思想教育等方式来逐步潜移默化地冲刷员工思想意识, 使员工在了解企业、靠近企业、热爱企业的过程中, 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责任感及与企业同进退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 形成指导行动的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并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人效益, 而是使个人目标理想同企业目标相一致, 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目标, 有效深入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 使之全身心、高热情地投身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 来共同创造企业的经济社会价值。

在包头供水, 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与个人, 得到公司的表彰和奖励, 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思想文化洪流所推动的不尽是员工的进步, 更是企业的发展。

3 创新发展, 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建设, 协调发展

3.1 着手使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员工, 让员工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通过企业文化精神, 自上而下贯彻, 自下而上逐步领会、实施, 从员工个人工作行为入手, 从企业管理的细节入手, 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员工, 提高个人思想及业务素质, 培育起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命感与责任感, 形成可以凝聚员工的,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的, 具有本企业鲜明自身特点的, 旨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内涵, 同时改变长期以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互脱离现象, 打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禁锢的瓶颈, 不仅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而且要赋予企业思想文化工作时代意义, 有效提高企业经营实绩。

3.2 想员工所想,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总结、提炼、创新等手段, 逐步形成的, 代表企业的价值观念, 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完善。

在企业中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模范的精神和事迹, 发挥榜样的力量, 感染、带动员工的激情与参与性, 在企业内形成爱岗爱企、勤勉奉献的浓郁精神文化氛围, 先进模范用自己的行动鼓舞、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企业党政工团在开展工作时, 处处以员工为中心, 想其所想, 做到尊重员工, 关心员工职业规划发展, 从而激发员工潜能, 增强团队凝聚力, 最大限度地开发达员工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让每一位员工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供水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与企业成为有价值的优秀供水企业相一致, 用个人的努力与进步促成企业的发展、壮大, 以达到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包头供水不仅每年选树并表彰先进, 而且针对新员工、各岗位技术人员、党员干部和所有员工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的培训、团队训练及讲座等, 让员工在工作中既提升了个人业务实践能力又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企业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上升平台, 员工用自己的优秀能力回报企业, 应该说这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 开拓思路, 不断赋予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使之能够适应员工队伍的年轻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

首先要做到:走进基层群众中间, 亲身体会、了解员工急待解决的问题, 与一线员工交流谈心, 收集他们的真实想法, 同时预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预防纠正措施, 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其次是要做到:改变固有的僵化落后的工作模式, 让思想不落伍,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媒介, 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 网络办公甚至微信办公已屡见不鲜, 这样不仅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将会更加吸引员工, 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学习与参与。

总之,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及好的做法, 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同时, 更应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工作思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二者在实际工作中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摘要:深入解读, 认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区别以及潜在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缺一不可, 但同时应该认识到, 二者在新时期应该深化内涵, 创新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 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才会为企业提供绵延不绝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以核心价值凝聚精神动力 篇5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已经劲吹,如何激发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怎样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正在举行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将这一精神落到实处,推进改革就有了凝神聚力的主心骨,社会发展就会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正确的价值理念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保证社会系统和谐运转,是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沧海横流中标定历史方位,在风云际会时坚定信念理想。

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决定于文化力量。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重在发挥文化的作用,理直气壮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风尚。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价值体系的建设才有制度支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才会指日可待。

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如果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们,能创造更多优秀作品彰善惩恶、激浊扬清;如果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进程中,能用法律扶起“跌倒”的道德,用政策推动正确价值观的弘扬;如果党员干部主动率先垂范,公众人物自觉成为社会风向标,何愁驱散不了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雾霾”?何愁没有众人拾柴推进改革的心劲儿?

人才:劲牌不竭动力的核心 篇6

《战国策·燕策》中有一个燕昭王求士的故事,说的是战国后期燕昭王真心诚意举贤纳士、并依靠贤士兴国的事。当年燕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从而使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虚怀求教,尊贤纳士的做法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更要学习燕昭王尊重贤人、礼贤下士的做法,构建自己的人才库,为企业的发展做足后劲。

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只有当企业员工人人是专家,才能推动整个企业的成长,才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胜出。人才的培养就像一个工程的搭建,基石越稳越深,楼建得越高。劲牌的做法是:始终秉持“办学习型企业,育知识型员工”的理念,推进员工队伍的发展,构建企业自己的智库。

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全过程中,我们倡导“员工的身心健康是生产健康食品的基础”,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符合个性特征和知识结构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还通过完善的培训机制,确保员工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我们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联办MBA核心课程培训班,以带薪委培的形式,为管理人员、骨干员工深造提供更多的畅通渠道和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每年结合实际状况,不定期委派业务人员出国学习考察。

前不久,劲牌公司保健酒技术部的产品开发员刘胜华获得“中国酿酒大师”的荣誉称号。众所周知,国家级大师一般都是该领域的泰斗,但谁知道刘胜华当年只有中专学历,如今赢得如此高的荣誉,不仅得益于刘胜华精湛的品酒技术,更得益于他有着一股肯于钻研学习的精神。他的家用电脑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装满了各种专业书籍,他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像保健酒行业,更需要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来保证产品质优味美。

员工童国强经过11年的学习深造,从一名普通技术主管到荣获“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级白酒评委”等众多业内重大荣誉。这期间,他除了重返校园进行系统的学习外,还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并与行业内的许多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和这些白酒从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切磋,探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并且在工作中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实践和应用,让自己不断学习,保持进步。

劲牌现已建立39大类共204小类的培训课程体系,由114名专业技能突出的员工组成培训讲师团队,每年依照公司总体安排和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来完成培训工作。同时,劲牌还搭建网上培训共享平台,超过600门的各类培训课程极大满足了公司员工的学习需要。

劲牌目前拥有高级工程师10人(其中教授级3人)、博士1人以及4名国家级评酒委员、7名省级评酒委员的劲牌技术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02人。技术中心依托“博士后产业基地”、“国家认可实验室”,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企业最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民营企业而言,最有利的机制就是人才机制。由于不存在太多的“婆婆”,企业人才机制的建立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的建立比国有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更加灵活自如。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民营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人才库,有了成熟“智库团队”,才能支撑企业的前进和发展,使之在市场的风潮中始终保持更强更“劲”的动力。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7

1 临床是康复医学的基础

康复专业从事的是康复治疗工作,其教学课程和临床实践主要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及康复训练方法。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康复医学立足的根本。现代医学把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分为医学界的四大学科,其中康复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所分化出来,其来源于临床医学,也是对临床医学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在疾病的急性治疗期,不仅要考虑到残疾的临床工作,在病情稳定后关于恢复的问题也应注意到;而在功能恢复的康复期间,不但要强调残疾的预防,也应当进行必要的临床治疗处理[2]。同样在西方国家,在对各专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评定、治疗及康复时,使用的是多学科康复团队合作模式[3]。这些均与临床医学关系密切,也说明临床医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的进步。当以临床医学为基础,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康复医学的内容,从另一角度上来看,也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康复医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使得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2 科研是康复医学的动力

我国在康复医学建设和科研投入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教材、评价标准和科研体系等,均要求康复专业人员加强学科研究和科研内涵建设。国家对科研投入及国内外康复医学专家的研究方向,均体现了继续对康复医学学科梯队建设的加强,其中包括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更加深入学习,注重康复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努力提高我国各大医院的康复治疗水平等。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一道,对康复医学机制、理念和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关于康复新兴技术的科学项目,如运动控制、运动反馈、康复工程、康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在康复医学中逐步推广[4],对完善康复医学的科研体系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5]。目前,在总结并借鉴现有科研成果的同时,结合国内外前沿课题的研究,已经作为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3 人才是康复医学的核心

通过加大对学科投入、重组学科资源、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搭建学科平台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科建设来带动人才培养[6]。在康复专科医院人才队伍中,按照工作性质不同分为医生、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体现出了康复专科的特色,其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操作以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功能评估和康复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康复诊疗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在康复医学专科的人才队伍建设中,既要多层面、多角度、系统推动各级各类医疗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又要注重并加大对康复治疗专业技术类型服务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和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优质服务。专业的医学人员是康复专科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全面把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课程体系,才能有利于缩小与国际先进康复医疗水平的差距。康复医疗技术是康复医生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未来,则专业技术人才是康复医学今后发展的核心,是专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 小结

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战略发展的关键,其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是理论基础;只有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才能作为发展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动力;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关系到卫生工作的未来发展,且直接反映出我国的康复医疗水平。这些均对加强和完善康复医学体系建设,推广康复治疗技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康复医学临床治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临床是基础,科研是动力,人才是核心”的康复理念,进一步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以诊疗相关疾病有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Stucki G,Cieza A,Melvin J,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康复策略进行统一概念描述的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2):1103-1107.

[2]土茂斌.康复医学的崛起与发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2):709—711.

[3]Wang T,Ackland T,Hall S,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and tuning of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J].August NZJ Surg,1998,68(8):580-583.

[4]励建安.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关键词[C].//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康复医学论坛暨国际康复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6.18.

[5]张通.借鉴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化我国卒中康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5):225—227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8

吉利的发展得益于吉利的“元动力”文化。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创业之初就确定了“以人为本,以文化带动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元动力”文化的提出

吉利集团的领路人—一李书福董事长深知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人才和创新。他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全体员工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正是从帮助员工不断地成功并使他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主导思想出发,李书福提出了“元动力”文化理念。

“元动力”的“元”是指企业的元气,是企业生命体的力量源泉与核心要素。李书福认为,企业与人一样,生命力是否旺盛要看其元气是否旺盛。元气不足的人,生命力不会旺盛;元气十足的人,则一定有旺盛生命力。企业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主要由企业的员工来决定的。没有员工的努力,就没有企业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战斗力。因此,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是形成企业战斗力的核心力量。

企业员工,是一个整体概念,全员概念。无论是一线生产人员、研发人员、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无论是办公室普通员工,还是主要骨干员工,都包含在企业员工概念里,这意味着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

全体员工的心,构成企业的元气。伤害了员工的心,就是伤了企业的元气。“元动力”文化建设,就是要理顺员工的气,凝聚员工的心,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员工的所思所想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元动力”文化的实践

“元动力”文化如何在吉利集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呢?吉利启动了“元动力”工程。具体做法是:

1、明确提出吉利集团的管理思想为:“领导为员工服务、部门为一线服务、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传统的管理思想是领导发号施令,员工被动执行,而吉利人认为,你之所以是领导者,只是因为你拥有更多的资源,为此,你就有义务提供资源给你的下属,为员工服务。

2、实施GPS——吉利精益生产方式;推行“我的质量我做主”的自主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员工提案,创造了《问题解决票》的现场问题解决方法,即员工提出的问题,领导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给予答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解决,一线员工提出的问题要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此外,还建立了员工民主评议机制,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工作态度、能力等进行评议,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3、推进“快乐经营体”建设。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从2013年起,吉利在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核心价值链推进“快乐经营体”建设。将组织划成一个个小的团体,通过独立核算制加以运作,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努力,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团队经营目标双赢。用吉利人的话说,就是“把市场搬进企业,让每个业务单元、每个员工都当家理财,快乐参与企业经营”。

4、确立“有多大本事,给多大平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的用人原则,打造以任职资格为基础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了管理通道、专业通道和技能通道,并相互打通。以此保障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

5、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作为“元动力”工程的重要工作。要让员工想企业发展大计,就要“领导想员工生活琐事”。吉利把关心员工生活当做大事来抓。在生活区造了商品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员工;与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合作,在生活区开办幼儿园;创办老年活动室,给员工家里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设“心灵绿岛”,为员工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还推出亲情日、节日慰问等暖人心活动。为了把关心员工落到实处,集团建立了员工满意度考核制度,各子公司每年必须针对上一年度员工满意度考核中的弱项,提出下一年度“为员工办十件实事”计划。

“元动力”工程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企业思员工生活琐事,员工想企业发展大计”。

“元动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进步,文化也需要创新发展。“元动力”文化工程也是如此。推进“元动力”文化发展,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元动力”文化工程必须长抓不懈。“元动力”文化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要不断结合企业发展实践,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使之成为一柄真正的力量之剑,助力企业,冲破各种难关。

二是“元动力”文化建设需要兼容并蓄,枝繁叶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可以称之为“阶段文化”,要吸取其精华,不断丰富和创新“元动力”文化的内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吉利的工厂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扩展到了海外,由此衍生出不同地域文化,或称“子文化”。例如,宁波基地就开发出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子工程”,如发动机一厂的“家文化”,总装一厂“谈话制度”,涂装二厂“心桥工程”等。“母文化”对“子文化”应兼容并蓄,吸收融合,行成以母文化为主体、同时兼有各具特色的子文化的吉利“元动力”文化体系。正如一棵参天大树,光有躯干还不成,枝繁叶茂才会显出勃勃生机。

三是“元动力”文化需要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总部的职能作用,建立共享平台,吸收各基地的优秀成果,密切交流,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元动力”文化建设遵循导入一学习——实践一汇总——推广的规程,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9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颇受发达国家推崇。当前, 我国企业正处于管理理念的转轨期, 如果能够吸纳这一合乎时代精神的管理理念, 必将为中国企业顺利成长创造理想的条件。

1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 以及由此为核心衍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管理制度、典礼仪式、企业形象等, 是企业全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造的由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构成的综合体。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 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和原因。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环节上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首先, 它具有扩散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其次, 它还重视用户价值。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实现用户看中的价值为最终目标。再次, 它还具有独特性。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 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除非这家企业的竞争能力水平远远高出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另外, 它还具有价值的可变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暂时性。一定时期内的核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就成了一般能力。企业若想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和持久性, 就必须以动态的观点看待核心竞争力。

但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 往往没有正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做的贡献, 或没有系统地研究二者之间的内联系, 从而提出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2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指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2.1 企业文化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生

存和发展的元气,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现在, 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是世界企业经营竞争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2 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

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整合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以强大的凝聚力、向

其次, 企业文化是增强合作意识, 锻造团队精神的利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之间消除大的原则性的分歧, 尽量能减少内部冲突所耗散的能量, 使企业员工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能够不计前嫌, 齐心合力;要求企业领导尊重并耐心倾听、慎重考虑不同意见, 在企业管理中尽量发挥集体智慧, 搞好协作。

2.3 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企业文化

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在适应外部市场变化过程中, 企业文化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并有所突破和创新。

3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实践和运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受到限制。打造适应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任何具有前瞻性企业自觉的选择。

3.1 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3.1.1 以人为本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坚持把尊重人、培养人、合理

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积极地培育职工的现代企业价值观。

3.1.2 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对

引导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能够领导企业文化的维持, 其更大价值在于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再造、创新成为事实。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竞争观念, 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 影响并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地发展。

3.1.3 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

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 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 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 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 谁最善于整合人才, 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 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谁就能拥有未来, 赢得领先地位。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与人才资源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3.2 建立学习型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获取、更新知识已成

为企业的第一要务, 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这种愿望使企业不同个性的人凝聚一起, 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组织成员不断地学习, 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 不但注重员工的个体学习, 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组织智力的开发。最终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 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 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 使人们在工作中体味到生命的意义, 引导出一种创新—进步—创新的观念, 建立起为公司—客户—竞争对手而学习的价值观, 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长久的活力。

摘要: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而具备核心竞争力则是现代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本质保障。就中国企业而言, 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是当前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培育

参考文献

[1]齐征.企业文化探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2, (4) .

[2]陆英南.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思想工作.2004, (1) .

[3]邱柏树.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 .2003, (6) .

[4]肖艳芳.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之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 (10) .

[5]梁红凤, 游文丽.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4, (2) .

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学,驱动力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 老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采取正确的策略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 将学生的情感真正的调动起来, 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美术, 并真正的对美术产生兴趣。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 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教育对学生情绪、理念、态度非常地重视,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可以说, 情感教育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非常地愉悦, 对学生的情感品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地积极向上。

二、在美术教学中, 情感教育的实际应用方式

1. 进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本身年龄比较小, 自身的可塑性非常的强。在学习的时候, 其行为受到老师的影响比较大。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 必须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校的情况, 重视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进行美术学习的乐趣, 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办法, 将学生带入到美术情境中去, 这样学生在作画的时候便能够将感情因素添加进去, 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在学生作品完成之后, 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进行指导和评价,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热情, 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分析以及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

2.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仅仅课堂氛围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学生和作品的沟通,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让学生更好地和作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而沟通的方式也比较得多, 如进行音乐欣赏和进行影片的欣赏。

3. 加强生活方面的交流, 进行情感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 不但能够对美术教学进行丰富, 还能更好地提高其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增加。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情感教育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很多的美术老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情感教育。大多数的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 还是一味地重视美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美术技能培养, 对情感教育不甚重视, 在美术教学的时候也是让学生一味地进行临摹, 对学生创造性也不重视。甚至还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 依旧采取以往的方式, 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这样不但无法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 还会打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情感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被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去, 其作用更是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1. 情感教育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素质

现在, 社会大环境更加地重视情感教育, 同时也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提高自己教学的感染力。而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 想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感染力, 其自身的情感便必须真实、强烈、稳定和深刻, 并且还能够更好地利用美术进行情感的传递。所以, 情感教育的应用, 能够更好地提高老师的情感素质。

2. 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其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

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情感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帮助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确保其三观树立的正确性。情感教育还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对学生潜能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本身是比较人性化的,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本身的幸福感、美感以及愉悦感, 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情感教育也能很好地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来。

3.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 经常会有一些疑问或者是一些奇妙的想法。老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 应该对学生的疑问或者想法进行一定的引导和鼓励, 让其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此外, 老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 让学生更好地和学生、和老师进行一定的交流, 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增强其自信心, 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其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4. 重视师生的交流,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以往教学的时候, 老师往往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老师处于主体地位, 而学生则比较的被动, 其自身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 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并且, 很多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想法或者提出的问题的时候, 比较的冷漠, 甚至会批评学生一些不怎么靠谱的想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而情感教育对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以及互动非常的重视,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的时候, 老师往往会肯定和鼓励, 这对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以及自信心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

5. 情感教育的运用能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情感教育的运用, 能够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并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都是非常有利的。老师鼓励引导学生的一些想法, 还能够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以上这些, 都给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时候, 必须真正地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合适的办法, 做好小学美术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自己的情感素质进行培养, 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提高其综合能力, 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吕轶敏.寓画于情以情动人——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5) .

[2]于疏影.探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0) .

[3]肖伟.切实做好小学美术教育提升新一代的审美情趣[J].学周刊, 2013, (29) .

[4]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 2011, (04) .

[5]魏一才.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J].快乐阅读, 2013, (24) .

价值观:成就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篇11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支撑了企业的发展,文化是企业的“道”。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到一起的精神纽带;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价值观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灵魂,保证员工向统一目标前进。企业价值观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整体合力作用的结果。

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价值观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的先驱,是一切企业目标为之奋斗的基础。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价值观指引着企业通过战略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企业价值观管理,那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迷失方向,偏离目标。

价值观是产生自驱力的源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基本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独立于环境变化、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之外;是促进企业始终如一朝着目标前进的有力保证,保持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的不变,同时又使目标、战略和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使企业不断自我更新,朝着目标一如既往地前行;是企业管理层乃至全体员工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愿景式驱动管理的源泉。

价值观是在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企业价值观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很容易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不是通过制度、规章等硬性管理手段实现的,而是通过群体氛围和共同意识引导来实现的。企业价值观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整体力(合力)作用的结果。企业合力越强,所引发的活力越强。

国际存在两大企业价值观及管理模式。一是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美国企业价值观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即以效率优先,不断寻求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推崇制度规范、物质激励为主的“理性主义”的典型美式企业管理模式,反映了美国企业个人主义,竞争倾向强,社会趋于扁平的文化价值观。二是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其强调以忠诚为核心的集团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家族制度和等级观念,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即家族主义,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实行群体管理、和谐管理。日本企业员工较团结,较具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合作与团队精神突出,反映了日本企业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为重的价值观。

我国国有企业价值观的三个发展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价值观。内涵有:集体主义价值观,重精神、轻物质的财富观,重德轻才的人才观,指标至上的价值观,平均主义价值观,民主管理的价值观,艰苦创业、讲求奉献的价值观。2.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价值观。内涵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竞争中并存的价值观,重物质、轻精神的财富观,重才轻德的人才观,最大利润价值观,竞争价值观,功利价值观,封闭和开放并存的价值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价值观。内涵有: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物质与精神并重的财富观,德才兼备的人才观,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价值观,合理竞争价值观,科技创新价值观,环保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和民主法制价值观。

现代国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目标是: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以新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体系。

现代国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一是以企业领导人的言传身教来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并非天生,需要企业的灌输与宣传,经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后,员工才能逐渐接受并内化为企业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与宣传,宣传工作要深化对价值观的认识。二是健全配套机制,使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三是塑造企业精神。包括了一个企业所应有的企业传统、时代意识、基本信念、价值观理念。成功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共有价值观时可能发生的危险:(1)过时的危险,即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共有价值观仍然牢固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妨碍企业去适应新的环境。可以想象,一个牢固地树立了“经久耐用”价值观的服装公司,就较难适应顾客的“时装热新潮”。(2)墨守成规的危险,即不愿意或者很难抓住共有价值观所强调的事情之外的机会。(3)不一致的危险,即言行不一的危险。如一个总经理,平常很有说服力地宣传要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但每当临近年终时,他却只过问财务状况而把顾客晾在一边。

IT已成快递业核心驱动力 篇12

多重因素驱使下的快跑

随着移动互连网的成熟,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强大作用,客户与企业在商业博弈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改变。“客户是上帝“,企业不光嘴里说,还要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快递行业来说,这一道理尤其明显。IT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主要生产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常态化为企业做好客户体验提供了先决条件。圆通速递总裁相峰认为.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快递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快递行业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客户体验”都应该成为企业制定营销和销售战略的主要指导方向,也是推动现代企业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对快递企业而言,信息化经历保障期、支柱期和引领期三大阶段的发展。根据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圆通速递首先在2009年着手对公司的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全力打造了自主的核心营运系统——“金刚”,通过这一系统实现对快件生命周期的管控。在支柱期,圆通不断优化升级公司的信息系统。目前,圆通已经开发使用了19个信息系统,分别是金刚核心营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者驾驶舱、GPS监控系统等,涵盖管理、营运、服务等各方面。长期坚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帮助圆通速递平稳地度过了2014年11月近2600万件/天的业务峰值。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快递行业,二维码、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企业不仅仅可以收集客户的基本特征和交易数据,也可以收集大量数字化的客户操作和行为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部分是碎片式,非结构化,不一致的。有调查表明,80%的企业客户数据分散在各个独立的系统中,无法统一管理,给数据挖据和大数据分析带来极大的不利,更谈不上进行个性化定位。而客户洞察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的过程,需要通过内部或外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DMP)来收集,分析、归类、个性化目标客户(也包括潜在客户),从而为营销策略和活动的制定和设计提供精确定位;同时客户洞察在营销的各个接触点收集观察客户的反应,实时反映到营销闭环中。

联邦快递执行副总裁和首席信息官Rob Carter表示:“当今的现代化社会需要我们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并以新方式进行部署。开发使用基础架构服务、平台服务和业务服务与构建传统应用相比完全不同。在联邦快递,我们对实现基础架构模块化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样我们能够开发可用的计算力量,实现开发平台的模块化,甚至在我们自己的私有云中创建模块化的软件服务,同时从公有云中获取可用的服务。”

可见,技术为快递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圆通速递正努力实现“数据”在快递行业中的价值,让企业真正进入“智慧快递”时代。

“快”时代的生存之道

快递行业以快制胜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以快为优的时代,行业的竞争以及生存之道也都源于此。

相峰介绍,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成为快递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标准化方面,圆通速递作为国内领先的快递企业,率先在2011年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在2014年成为中国快递业首个总部承担国家级快递服务标准化的试点单位,为国内快递企业做出了标准化示范。而在信息化方面,圆通速递长期以来致力于实现“快递全生命周期的可控”这一目标,用信息化管理保证快递包裹的全过程定位。而随着国家邮政局提出快递业“向外”发展的战略,圆通也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通过与境外企业的合作,率先开启中国快递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境外发展的生力军。

对比国际化的物流企业来说,“走出去”还能带来更多经验,以联邦快递物流信息化为例,可以总结出六大特点。第一,信息系统所储存的信息,必须具有容易而又始终如一的可得性。第二,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配送中心处理货物的当前状况,以衡量配送中心的整体业务运作水平。第三,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快速的信息反馈。其中,及时性是指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出现时之间的耽搁,信息的及时性可以减少一些不确定性,并增加决策的精确性。第四,信息系统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信息系统应该有强烈的异常性导向,应该利用系统去识别需要配送中心的管理者引起注意的决策,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或者能提供的最佳机会来改善配送服务或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第五,信息系统的灵活性: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以满足系统用户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提供能迎合特定客户需要的数据。第六,系统需具备易操作性,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友善和容易操作,以便系统管理人员操作使用,也可提升工作效率。

上一篇:应急产业下一篇:意义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