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展动力

2024-09-21

持续发展动力(精选11篇)

持续发展动力 篇1

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给采购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采购的对象、采购的环境、采购的手段、采购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 许多程序或非程序性采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购管理要跟上企业和市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创新。

一、企业采购事业发展的根本:管理制度创新

采购管理制度, 是企业进行采购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采购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也是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 企业在对物资采购的管控过程中, 都会相应地制定诸多规章制度, 但从采购实践来看, 公司要实现采购效率和采购效益的最大化, 仍需要在微观管理上下功夫, 依据采购的内在规律和采购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采购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

采购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坚持合法性、适应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原则, 既要符合国家的采购法律制度规定, 又要体现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既要规范采购的各项工作, 又要体现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就目前来讲,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促使采购工作的专业化、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 避免采购项目化整为零、采购腐败等现象。二是要完善标准采购作业细则, 强化采购方案制作、招标文件制定、开标评标程序、谈判方案策划、资料存档等具体操作, 加强采购相关项目部门的有效协调。三是要完善供应商信息库制度, 做好供应商的诚信和履约情况记录, 确立供应商准入资格、条件和认定。四是要完善采购信息透明管理制度, 做到采购规程透明、采购需求信息透明、供应商资格审查方法与标准透明、采购过程透明、采购评标的方法与标准透明、采购结果透明、采购记录透明等, 加强采购全程监督。

二、企业采购事业发展的关键:成本管理创新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控制采购成本除了必须做好采购的基础工作外, 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采购方式。

一是要研究无标底招标采购理论, 改革传统的以标底为主要依据的招标方法。传统的以标底作为评标定标主要依据的招标方法, 由于招标人采购的物资价格是按照国家的定额和取费制度进行计算的, 这样招标人和投标人进行标底和投标价格的编制基本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 标底价格和投标人的报价基本上也是相同的。这样招标的结果, 往往使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成本低的投标人很可能因为投标价格低出标底浮动范围而成为废标或失标。因此, 进行无标底招标可以增强招投标的竞争性, 实现采购资金节约的最大化。二是尽可能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实行准时化采购。这种先进的采购模式核心是:以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通过创建准时化采购班组, 精选少数供应商, 并与供货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确定共同的采供目标, 制定准时化采购计划, 增加供应链的敏捷性, 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三是坚持采购全寿命价格最低原则, 降低采购资金。狭义的全寿命价格是指购买某种物质产品所需要的购买价和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 降低维修成本就意味着购买成本的下降。因此在采购中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是要坚持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前提下的最低价;其次是坚持维修费用最少;再就是要考虑到物件的使用寿命;四是可以考虑成立采购联盟, 探索企业之间的联合采购方案。这样不但集小订单成大订单, 增强集体的谈判实力, 获取采购规模优势, 而且通过直接与制造商交易, 减少中间层次, 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 提高联合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是增加全球采购的份额, 哪里便宜就在哪里采购。对较大规模的采购项目, 在目前国内原材料涨价较高的情况下, 建立全球采购网络, 加强与国外供应商的联系, 把采购物的价格降下来。

三、企业采购事业发展的平台:采购技术创新

随着电子技术和采购信息的迅速发展,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刻不容缓。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以网络信息流引导物流和资金流, 达到交易效率交易效益最大化, 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采购技术。因此, 我们不仅在形式上要建立物资采购的内、外服务网站, 建立物资供应链信息系统数据库, 进行网上采购交易, 更应该加强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 解决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现代信息管理及物资采购管理认识问题, 采购资金核算、统计处于半手工状态问题, 网上采购技能与现代管理匹配问题, 采购软件功能完全适应采购计划、合同、项目、资金等信息管理要求问题等。

因此, 电子采购管理至少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对现代电子采购的认识, 完善电子采购的规章和制度。二是要对现有物资采购信息进行有序整合, 加强物资采购信息技术分析, 提高采购决策技能和应用的能力。三是与软件供应商联手, 共同开发新的功能强大物资采购系统软件, 增强方便快捷的信息收集和检索、历史价格信息统计与分析、市场价格更新与预测以及采购运作整个过程的操作功能, 完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四是要建立信息更新机制, 保证采购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实用, 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五是要加强电子采购系统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 提高现代化采购水平。

四、企业采购事业发展的动力源:用人机制创新

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 尤其在传统采购向现代采购转型的新型物流管理中, 要解决企业高素质的采购队伍, 创新和改革用人机制。

一要创新用人观念。要解放思想, 树立“大人才观”, 拓宽用人视野,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地选贤任能。二要创新用人标准。要彻底杜绝“以资用人”“任人唯亲”“熟人效应”等不良现象, 用人不受学历、资历、职称等限制, 要看能力、看业绩。三要创新用人方式。重点是引入竞争机制, 不拘一格选人才, 公平竞争用人才, 做到优者进、劣者出、能者上、庸者下。四要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在培训的内容上, 要加强控制采购各环节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采购中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及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手段的能力训练。在培训的方法上, 可以采取灌输式的会议培训、启迪式的研讨培训、汇报式的互学培训、传带式的帮教培训、岗位互换式的综合培训、深造式的进校培训等, 不断学习国内外企业的先进采购经验, 成为懂管理、会策划、善决策、精操作的全能采购人才。五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考评要让实绩说话, 要实施立体式延伸考评法, 考评不仅局限于本单位, 还要延伸到考核对象的服务单位、工作关联部门。同时要完善分配制度, 量质结合、绩效挂钩、多劳多得。

五、企业采购事业发展的保障:采购服务创新

采购服务创新, 就是通过实施差别化、个性化服务以及服务方式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满足服务对象现有和潜在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树立服务品牌意识,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采购服务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服务思想上创新, 提升服务意识。要定好自己的位、站好自己的岗, 牢固确立以服务求生存、服务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急采购委托人之所急, 解采购委托人之所难, 真正把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采购业绩的终极指标。二是在服务外延上创新, 提升服务范畴。如尝试绿色采购, 就是在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进行采购, 采购的末端产品不仅符合环保技术标准, 而且要考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是否均符合环保要求, 从而实现采购对社会的服务,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在服务标准上创新, 提升服务规范。要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 做好物资采购全过程服务。四是在服务方式上创新, 提升服务方法。如个性化服务、差异化服务、精细化服务等, 使服务对象感觉到“尊贵、优越、独享、贴身”。五是在服务质量上创新, 提升服务技能。自觉遵守采购规则, 恪守采购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的供应商要一视同仁, 不搞差别待遇, 努力构建良性的采购市场秩序。

总之, 采购事业要达到持续发展, 就必须创新。这种创新是多方面的, 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但唯有立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创新才有现实意义。

持续发展动力 篇2

王忠禹作了题为《推进企业文化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主题报告。他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商誉价值,通过促进诚信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在当今变革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磨砺内功、强身健体,以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忠禹强调,把握战略发展方向,坚持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方面,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核心价值观来衡量、判断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最高追求,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平衡短期生存与增强长期竞争力的关系,从而使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战略,都不会背离企业发展的初衷和偏离企业的经营宗旨;另一方面,要通过在组织成员中形成对企业使命、共同愿景和企业精神的广泛认同,使企业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以确保企业战略的执行到位。

王忠禹指出,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而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当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使企业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

王忠禹认为,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企业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创新,切实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他说,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员工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企业,不仅要在产品、技术层面深入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战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王忠禹指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源,努力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工作。为此,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注重发挥企业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团队和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加强培训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鼓励争先创优,激发潜能。他希望广大企业在走向世界、迈进新征途的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的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升华,为企业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和优于竞争对手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软实力真正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黄丹华在致辞中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战略高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律,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特别是要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尹援平在会上宣布: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等10人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35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5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获“200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论文”。

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杰、江苏大峘集团董事长卢显忠发表了获奖感言,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蒋卫平、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孙崇仁发表了演讲,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篇3

从生产力的角度,要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参与程度,更好地利用中国的资源,研发即产品的开发是可持续循环进行的,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非常先进的研发技术力量。我们认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投资与研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源。

我们不仅是要看生产力,更多的还要看我们的创新能力,在IPR方面,当进行技术创新时,首先我们要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共同满足中国新兴市场的需求,基于研发成果更快地变成实体的产品,提高竞争力。我认为不仅能够让中国的市场受益,还有利于全球市场。这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我们如何使这个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我们有全球的合作伙伴,可以建立比较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北电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的责任就是加入生态系统当中,参与到创新当中,这种创新是以客户为导向,既取得客户的欢迎,又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全球化的公司,同时也是当地的公司,我们与当地的公司一起共同面对今天的挑战,这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观点,希望我们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对话。

持续发展动力 篇4

城市定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城市的`战略目标,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城市定位则通过寻求差异化的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循环发展.通过差异化的、可行性的、惟一性的城市定位,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作 者:张登国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山东,济南,250021 刊 名:世纪桥 英文刊名:THE CENTURY NEXUS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城市定位   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动力  

持续发展动力 篇5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是学校教师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的,并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学校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被人们称为“管理之魂”。同时它也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精髓。一所没有学校文化的学校就等于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应处于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

学校管理同样强调“以人为中心”,和谐的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围绕“德”“能”两个方面,培养有高尚品格的学生。一所学校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质量,就会拥有良好的口碑。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学校最根本的管理理念,而学校文化更强调确立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理念。学校在管理中要坚持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原则,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校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在学校的地位,使学校和教师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将学校的集体荣辱观深深地植入教师的心中,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内在活力,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对学校来说,传承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继承优良的历史文化及创新改革求发展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的发展就会有无穷的生命力,就可以在优质的轨道上走得更远。

十年学校靠管理,百年学校靠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文化是百年学校的基石,挖掘学校文化的内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谐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间的合作,重视学校的育人质量,倡导“崇尚一流,永争第一”的学校精神,注重发挥学校有效的评价功能及结果的运用。和谐的学校文化注重学校的形象塑造,注重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的质量,注重去除“潜规则”的生存土壤,让所有人都认为将事情做好比“攀领导”更重要。注重优秀团队的建设和学校竞争力的培植,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学校文化不是一团和气、不能担当、不思进取、保持现状、成绩平庸,而是蒸蒸日上。

建立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对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气顺、心齐、劲足、稳定、和谐的良好学校氛围意义重大。学校文化是塑造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只有将优质的教育、一流的服务、良好的质量展示给社会,才能赢得更多家长的认可,从而确定学校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学校文化强调的是求群体中的最大公约数、是求同存异、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学校文化具有弘扬正气、倡导正能量、扬善抑邪、建功立业、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合关系的作用。当一种价值观被该学校教师共同认可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他教师团结起来,产生一种强大的同心力和凝聚力,把教师个人的追求和学校的追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文化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校园的每一位老师,“无处不在”,“以文化人”不仅能够净化大家的心灵,还能规范大家的行为。因为学校文化比学校外在的硬性管理制度更具有影响力,能使每个教师都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实行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引导教师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心甘情愿地专心工作,并为教师提供不断的、高质量的培训,组织教师听取各方面典型人物的励志报告,抓住一切机会让优秀教师上台演讲,让他们现身说法,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学校文化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具有规范作用。学校文化的规范不是强制性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主要是指学校中弥漫的学校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有效地把教师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轨道上来。

学校声誉不是靠宣传,而是靠学校文化。想做好做稳学校,必须做好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能帮助教师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在为此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步调,因为学校教师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他们愿意为学校出力,建设美好的学校。

学校文化的培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学校文化是从自己的土地上一颗一颗地播种,一天一天地培育生长出来的,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独特风格的学校文化,这样学校才能逐步发挥学校优质教育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灵魂,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卓越。

持续发展动力 篇6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创新”一词,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从而产生新的理念、新的产品、新生产工艺及新制度, 获得更高的效益。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创新的内容来看, 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国内外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产品问世, 任何一种产品都不会永驻市场, 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驱动由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及财富驱动四个不同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是指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创新驱动阶段, 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投资都是以创新带动的, 而非粗放式的要素投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必须依赖创新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来看, 创新驱动指凭借个人的创造力或技能及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财富、获得发展的方式, 实质是利用新知识、新技术等要素对现有资本、劳动力、物资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打破资源、能源及自然条件的束缚限制, 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增长。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必须通过创新驱动获得发展动力, 使企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各类生产所需资源供给约束增大, 此时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著名的雀巢公司在成立之初, 仅生产供婴儿食用的奶粉, 在发展过程中雀巢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改良和创新, 推出消费者喜爱的咖啡、瓶装水、冰淇淋、糖果等产品, 其中冰淇淋有14个口味。2010年雀巢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是120亿元人民币, 这是饮料食品行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2014年雀巢在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全球最创新公司排行榜”中位居第四十四位, 不断创新是雀巢公司保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创新驱动既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的很多企业主要依赖资源大量投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利润, 这导致资源消耗高且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及核心竞争力缺失。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有核心竞争力作支撑,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有的、蕴藏于企业内部且竞争对手不易模仿、复制的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生产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核心竞争力, 沃尔玛以“天天低价”成为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华为以“技术领先”成为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的先锋。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可以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协同创新能力, 进而培育更有效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创新驱动是以自身力量为主, 依靠自身力量整合多种创新资源, 并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自己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活动, 主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可以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能否顺利实施。

其次, 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的保证。创新型人才数量、素质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每个重大创新发明都是由那些对某方面事物兴趣浓厚且执着追求的人完成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800多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的智力保障, 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能力强的人才, 日本丰田公司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近1/5, 华为研发员工约占总员工数量的45%。企业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聚集培养并充分发挥利用各类创新型人才,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 加强协同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一种封闭的、单独式的创新, 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协同创新, 创新的复杂性及系统性特征决定了 “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创新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协同创新提供便利, 消除“各自为政”的障碍, 通过建设协调创新平台, 高效汇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资源和要素, 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进一步加深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得他们自觉围绕创新目标, 产生合力, 共同推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能力水平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取得持续竞争优势, 增强发展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及创新驱动, 指出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既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 也是创新驱动的重中之重, 最后提出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几个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利.创新驱动理论研究综述[J].调研世界, 2015, (6) .

[2]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 2013, (1) .

[3]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 2013, (1) .

持续发展动力 篇7

然而, 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动力源泉的职工培训已不是原有只限于职工及文化、技能培训的狭义的职工培训, 而是旨在提升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广义的职工培训。他应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培养;企业发展方向目标教育;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培训。

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以人为本, 开展主人翁责任感教育, 培养企业共同价值观, 增强员工凝聚力, 为企业提供不竭的“人和”动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把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变成每位公民的幸福梦。企业也是一样, 要通过宣传教育, 把企业的目标变成每位员工的人生愿景, 把实现企业目标变成每位员工的迫切愿望, 自觉为之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进而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和动力。其做法:一是结合公司工作现场分散在外的特点, 以工地班组为单位组织公司任务司目标教育讨论;二是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培训, 为职工职业发展、职务升迁创造条件, 帮助职工实现人生目标。许多先进企业做法证明, 职工对企业的热爱来源于企业对他们的培训与发展。这是与薪酬、待遇具有同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二、开展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培训, 提高企业产品、管理创新能力, 为企业提供不断超越时代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而员工的创新能力是靠企业的科技条件和不断培养形成的, 因此, 认真有计划地开展对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训是保持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的根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采取科技讲座、继续教育、技术交流、创新知识、技巧专题培训、向技术人员压担子、提课题等方法, 为技术专业人员创造条件, 制定鼓励政策, 营造创新氛围。在我公司2013年先后完成的江南软基、淤泥强化处理, 北方干旱地区粉砂填筑等特殊路基施工等十余项科研攻关课题基础上, 组织新的科研攻关, 使技术人员在科技攻关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提高。实现企业创新的不断发展。

三、开展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最后的竞争在市场, 企业的效益也在市场, 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上超越竞争对手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 市场竞争的根本是产品的创新和产品质量、价格, 也包括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比拼。高质量、低价格产品的产生靠的是技术熟练、技能高超的企业员工, 优质、低造价的工程也是如此, 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技能需要实践磨练和有计划有目得的培训, 当然也有技术工艺、优质低价的原料因素。但人应该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做好员工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是竞争力, 保持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工种的等级培训、岗位职责培训、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岗位专业检测技术技能的培训, 也包括我们公司开展的项目经理培训、资金管理、海外业务、危险源辨别、工地试验负责人培训、铁路试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ER培训等。方式可采取脱产办班强化培训、在岗自学、岗位操作练兵、技术比赛、外送进修等。正确处理培训与生产的矛盾, 制定激励政策, 调动职工学技术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职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四、有计划开展企业后备力量的培训, 为企业储备长期持续发展动力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要看到现在, 更重要的要着眼未来, 具有超前意识, 在当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信息化时代, 企业的竞争绝不只限当前, 而在长远, 一步落后, 将步步差距, 要使企业保持永继经营的生命力, 就必须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而创新仅仅进行资金和硬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在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必须清醒认识到, 有计划进行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培养, 才是保持企业永久立于潮头的先见之举。

后备人才培养必须有超前的思想和“人本”投资意识, 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 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 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 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 增加“人本”投资, 可达到投1产8的投入产出比。这个“人本”投资就是未来人才的储备投资。就我们公司来讲, 世界交通建设理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 对新型人才需求越来越高, 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有计划的行动就会落后与时代, 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就会失去后续发展动力。因此要创造条件, 克服困难, 未雨筹募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为企业储备足够的发展动力。

职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以上四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重视职工培训, 有计划、有系统的做好职工培训工作, 以此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应该作为我国各行业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

摘要:职工培训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品质, 成为企业能否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指标。职工培训已不是只限于职工及文化、技能培训的狭义的职工培训, 而是旨在提升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广义的职工培训。企业只有认真做好各种培训, 才能真正达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员工综合能力的目的,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职工培训,企业,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唐明文.对企业职工教育的思考[J].管理观察, 2014, (1) :42-43.

[2]宾桂平.浅谈企业职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4) :16-17.

持续发展动力 篇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部署, 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 而是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社会公德、文化修养、和谐生活, 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措施, 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素质和修养、生存和发展, 其意义是深远的, 影响是全面的。商贸服务业是以交换为手段, 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 与广大消费者建立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的经济联系, 是一项民生工程, 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活动, 其文化含量、文化修养、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商贸服务业社会职责和服务职能的实现。

商业文化是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现代商业的重要标志, 胡平同志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倡导者, 在他任商业部长期间, 积极提倡商业文化的建设, 并作为商业发展的核心和切入点, 以推动商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甚至有的人讥讽他不务正业, 应该去当“文化部长”, 其实商业与文化并不矛盾, 商业不能没有文化, 文化也离不开商业。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理, 没有文化的商业是愚昧的商业。文化是现代商业的灵魂, 是现代商业的标志, 是现代商业的精华。而作为文化产业也不能离开商业, 它凝结着知识、艺术、技巧和文明, 是劳动的精华和结晶, 必须通过必要的商业运作, 才能得到社会承认, 它的代价可能是政府开支, 也可能是享受者的付出, 但都包含着交换和商业行为。我们反对的是将文化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和产业化, 而是借助商业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商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是商业现代化标志,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竞争力, 也是全体职工的职责, 关系到职工的素质和职能的发挥, 应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 贯彻到商业活动的全过程, 贯彻到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

二、以人为本是商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商业文化要以人为本, 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商业职能所决定的。特别是零售业直接与人打交道, 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内容和环境, 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不仅体现了商业企业与广大消费者的鱼水关系, 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以人为本, 是商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主要表现为尊重和维权两个方面。对广大消费者的尊重, 是全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尊重是职能, 尊重是本质, 尊重每一个客人的尊严和权利, “来的都是客”, 使其舒畅、亲切, 感受时代、感受生活、感受享受、感受社会主义温暖, 真正做到“买与不买”商品, 都是一次享受, 都无遗憾, 都受一次社会的熏陶、文明的感染, 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维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具体表现, 公平交易, 童叟无欺, 明码实价。不售假、不贩假、不欺弱、不欺诈, 不满意可退货, 千方百计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是商业文化核心价值的最终表现。商业文化的建立和完善, 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这一最终目的。

三、商业文化是系统概念

商业文化它是文化商业、文明商业、科技商业、服务商业和历史沉淀的优秀商业传统的统称。

商业文化是商业价值观的体现, 具有广泛的含义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商业企业的社会职责和企业素质的结合, 是传统的优秀经营理念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是以人为本与职业道德的结合, 是环境营造与内在动力的结合, 是企业的文化力与竞争力的结合。它是以利他为前提, 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 实现自身的价值, 达到利己的目的;它完全区别于奸商文化, “无商不奸”、“无奸不商”都是对商业产业和商业行为的误解。而奸商文化, 是一切为赢利为目的, 通过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的手段, 不顾消费者的生命与安全, 使用各种有害人体的添加剂, 欺骗欺诈, 达到赢利的目的, 甚至利用现代技术制毒贩毒, 给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要分清合法经商、商业文化与奸商文化的区别。

提倡现代商业文化, 反对奸商文化, 促进商贸服务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秩序的稳定, 保持商贸服务业协调、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四、商业文化要坚持服务为先的精神

只有服务为先, 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商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为先这一基本理念。购物是消费行为, 服务是文化行为, 体现的是商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服务是商业企业职能的体现, 商业是为服务而产生, 是以服务而发展, 没有服务, 或服务不好, 商业企业就失去它的存在价值。商业文化首先要体现在服务上, 体现服务的范围、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态度上。楼不在高, 店不在大, 货不在多, 路不在宽, 有情则灵, 有特则行, 有客则旺, 有信则兴。外在规模和外在形象只能给消费者视觉的感受。而商业文化所体现的服务精神, 把顾客当亲人亲友对待, 尽情尽责, 它产生的是内心的感受, 人格的尊重和欢悦的体验, 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这是任何营销措施所无法取代的,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树立一个理念, 服务比商品重要, 质量比数量重要, 诚信比金钱重要, 效益比规模重要, 软件比硬件重要。这就是商业文化, 这就是对企业、对每一个从事商业人员的要求, 缺乏这些就缺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诚信兴商是商业文化具体的体现

诚信兴商, 实施多赢战略, 这是商业文化的具体要求和集中表现。诚信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软实力, 是一项无形资产, “诚招天下客, 信得万人心”。信的核心是真, 真诚、真实、真货、真情。有了信用, 才能得到信任, 形成信誉, 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才能持续发展。信是商业文化的精髓, 诚信是传统的优秀商业文化的沉淀和现代文明的结合, 生财有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经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成为职业操守的标准。赢利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发展的条件。但生财必须有道, 道就是规律, 道就是规则, 道就是规定。任何一种商业行为把利益建立在对对方利益的侵害、侵占的基础上, 都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都是非法和违法的, 都是没有文化的具体表现。商业活动反映的是复杂的经济关系, 既有产销关系、零供关系和店群关系, 零售业与流通各个环节的关系, 不实施多赢、不全面照顾、不协调发展, 就不能维持和稳定彼此之间的关系, 就会失去长期合作的纽带, 这是没有商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六、重视商业文化就是重视职工队伍的培养

重视文化教育, 造就一批敬业的职工队伍。文化不等于文凭。商业文化是商业职工的职业操守、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是职工敬业的具体表现。没有文化的职工, 充其量是出卖劳力的劳动者, 既不能成为人才, 也不可能是企业的主人。特别是商业职工, 无论是那一种业态, 从事什么流通环节的工作, 它的基本职责是服务。面对商品, 为消费者负责, 如果不认真服务、不掌握自己经营的商品知识、不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 不能算是一个好职工, 充其量只担任小商贩的职能, 一手钱一手货, 或者是一手进一手出的“二道贩子”, 没有文化的商业职工, 只能发挥交换工具的作用, 更谈不上敬业、爱业和创业。

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应变性和机动性。据有关部门统计, 前者的企业生命周期只有后者的一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反差?究其原因, 除了国有企业有行政性、政策性支持以外, 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国有企业非常重视文化建设, 重视职工的敬业精神培养, 使其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 成为延长企业生命的原动力, 这一点民营企业要向国有企业学习。而民营企业的职工大都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 缺乏事业心就没有职工基础, 仅凭创业者的能干和拼命精神, 是难以持久、难以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

七、商业文化要重视现代管理团队的建设

建设现代商业文化, 不仅要培养一批敬业型的职工队伍, 还要造就一批知识型的管理团队, 它们是经历+文凭+能力而构成企业管理层, 有实践、懂理论、会经营、善管理, 具有很强的统筹力、执行力、调和力和应变力的职业经理人。他能纵观全局、运筹帷幄、雷厉风行、亲力亲为;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他能才善用、人尽其用;他能把握走势, 随机应变。他们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和企业利润的制造者。

一般来说, 商业企业的利润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作为劳动者, 他创造了社会平均利润;第二层次作为商业职工, 他创造了商业行业的平均利润, 有别于农业、工业或其它产业, 创造的是行业利润;第三层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他创造的是企业利润, 体现了作为管理团队的能力, 显示出管理团队特殊的优势和竞争力。商业竞争是同一商圈内同一业态的抗衡和较量, 不取决它的规模大小, 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团队为核心而焕发出的综合竞争力, 是企业之间的商业文化的对抗和管理团队的较量。

八、老字号是传统商业文化的结晶

发扬商业的优良传统, 重整老字号的雄风。百年老店不是时间概念、越久越好, 而是商业文化的概念, 是传统、优秀商业文化的凝结、沉淀和传播, 是服务理念的传承, 是独特技术的传授, 是商业文化的发扬。要神似不要形似, 要继承发扬, 要创新发展。一个老店几十上百年, 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能够继承发扬、起核心作用的商业文化, 优秀的积累, 代代的传承, 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发展。

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篇9

一、品牌的重要性

上世纪8 0年代末, 台湾宏基集团 (ACER) 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根据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在IT行业首先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 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 即从上游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和下游营销网络两大视角出发, 使宏基集团成为业界一大成功典范。随后, 该理论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很多学者也尝试将其纳入价值链理论体系中。

“微笑曲线” (Smiling curve, 见图一) 有两个高端:一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另一端是品牌及营销渠道。这两个高端, 拥有最大的附加值, 产业利润率大概在%20至%25之间, 而中间的制造加工等工序, 利润空间最小, 产业利润大概只有%5左右。由此

可见, 品牌对企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 在国际贸易中, 品牌也经常突显出其独特的价值。例如, 国内的知名企业小天鹅, 需要贴牌才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同样的商品, 贴美国G E (G e n e r a l Electric) 的牌子就可以卖很高价钱, 贴小天鹅自己的牌子就非常难卖, 难怪有学者指出, 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品牌的竞争。

二、品牌建设

1、树立品牌意识。

现代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品牌竞争力的缺失已无疑成为其进入市场博弈的“软肋”。在我国, 中小企业占全国业务的百分之九十, 占专利的百分之八十, 提供百分之七十五的就业。因此, 树立品牌意识, 建立自主品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2、打造品牌文化。

一个良好的品牌必然以其企业文化为依托, 其企业文化也必然对其品牌“软支持”。通过注入企业文化, 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独有的感知价值, 是企业生存的一大法宝。

LV凭借其特有的奢华和高贵, 成为全世界箱包和皮具领域的第一品牌。不仅使消费者获得实用性价值, 更使其认为该品牌是上流社会成功与卓越的标志, 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价值感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的安泰人寿在打造品牌文化这一方面也匠心独运。他们将保险业务员的业务定义为“火线业务”。一旦在街上发现车祸, 不管伤者是否是安泰人寿的客户, 其业务员会立刻拨打急救热线, 对伤者进行处理。安泰人寿的业务员全部带有急救设备, 并且设备上写有“美国安泰人寿会伴你左右”。

而对于星巴克, 吸引消费者前来的更多是一种“第三生活空间”的独特体验, 而并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星巴克试图提供着一份浪漫享受, 在咖啡店内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并且, 星巴克与各大音乐公司签订版权协议, 允许顾客就店内播放的音乐进行刻录, 进一步打造“如家”式的温馨。

由此可见, 一项单一产品不足以成就一个成功品牌, 它更包括了与品牌密切相关的文化理念。注入了文化的品牌更加饱满与丰富, 具有更大的附加值。

3、品牌维护与创新。

世界一流的品牌, 无一例外都源于企业对其长期的维护与创新。来自美国本土著名连锁快餐厅的肯德基, 不断翻新广告诉求, 紧跟热点行销。其核心经营理念是持续性地推出新产品, 或将以往销售产品重新包装。为了防止品牌老化, 肯德基不断寻求管理和品牌的创新, 不断进行市场调查, 将顾客分类, 对产品, 包装, 形象, 概念定期更新。如此保证了肯德基始终站在世界快餐行业的前列, 引领世界快餐潮流。

由此可见, 一个优秀品牌的建立, 维护和创新, 需要企业不懈的努力。在创立一个品牌时, 如何为企业自身定位, 整合企业资源, 不容忽视。

摘要:从“微笑理论”视角阐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描述方法, 对如何创建品牌、维护品牌与创新品牌进行了进一步诠释, 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微笑曲线,品牌,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忠智.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商业研究, 2009, 5: 89.

[2]、耿亚新, 周新生.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中国软科学, 2010, 4:24.

[3]、李英爽, 李锡玲, 周国龙.经济转型期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 2010, 3: 53.

持续发展动力 篇10

做好人才工作,制度是关键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谈到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首先会把形成良好的规范化制度摆在首位。光华集团自2002年成立伊始,便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培养后备人才,逐步实现管理队伍的年轻化制定了一系列培养人才的措施,用制度保障“三个坚持”。

坚持全员竞聘上岗,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机会。光华集团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集团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制度。

坚持分类培养考核,做好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集团坚持分类分层管理,并将日常管理和定期考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干部任用“一荐为主”的产生方式,又打破了传统的“以分取人”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普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问题。

坚持目标责任考核,完善人才约束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有了规范的制度还需要有好的执行贯彻力来支撑,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不仅是对人才积极性的打击,对制度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做好人才工作,储备是基石

如果说制度是人才工作的关键,那人才队伍储备就是人才工作的基础。拥有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集团的基础。集团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本,而非其他。人才储备不足,轻则会减慢集团发展速度,重则可能因为集团发展虚快而导致严重后果。由此可见,人才储备是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建立在集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集团战略为指导,同时又是构成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华集团青年人才库的建立就是在集团制定“十二五”宏伟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为了适应集团的发展,并且为集团能够持续、和谐、稳定的向前迈进提供坚实的基础。光华集团青年人才库通过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文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分类囊括了集团所属的各类青年队伍,为集团各项工作的人才推荐和选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如果说储备是人才工作的硬件,那环境就是人才工作的软件。环境是造就人才、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的成长。现在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叫“正能量”,在我看来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传递正能量。

光华集团青年干部培训班是专门针对35岁以下青年干部开始的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班。通过到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素养,使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和我党保持一致,成为党和集团放心的干部。

光华集团青年人才俱乐部也是光华集团人才工作的特色之一,作为由集团团委、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共同发起的群众性青年组织,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推荐人才”的宗旨,为集团青年人才的建设和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目前已初具规模,拥有会员近百人。

做好人才工作,榜样是指引

如果说环境是孕育人才成长的土壤,那榜样就是引领方向的旗帜。说起评优评奖这类的活动我想只能用数不胜数来形容,各行各业都会通过评选先进、学习先进这样的活动来树立自己的榜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它没有特别的噱头,没有辉煌的舞台,没有热闹的歌舞,甚至没有任何物质奖励去颁给获奖者,但它用一种朴素的方式感动了每一个参与的人,每一个观看和聆听的人。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物,实际上就成了中国人的道德旗帜、精神品牌。

集团团委正在开展的“青年榜样”评选则是专门针对35岁以下青年的。我觉得,不管是哪个范围内的,评选出来的先进都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外在兼具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同时,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总而言之,集团人才培养是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且长期的工程,优秀人才的获得不仅仅靠培养,还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尤其是要处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人才使用的关系,要注意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两者并举,互相促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益。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对集团人才进行有效整合,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提升。

结束语

自8月开始,本刊开设了“富润·与纺织强国建设同行”专栏,共刊登一等奖、二等奖、部分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大约20篇获奖征文。这些来自各地纺织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地纺织行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同时汇集了各地各企业的发展思路、管理经验,弘扬了新一代纺织劳模精神,歌颂了优秀企业家、科技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先进事迹和时代风貌。

持续发展动力 篇11

1、关注教师的民生应为教师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转型期,有关部门应体恤农村教师住房困难。根据事业发展通盘规划教师住房,通过行政划拨土地,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补一点、教师个人自筹一点”的方式,统一为农村教师集资建房。或者配合“宜居重庆”建设,在校园内修一批廉租房。使他们居有定所、安心工作。

2、关注教师的民生应从关心教师的健康做起

相关部门不能等到教师节才想起教师的健康问题,不能把给教师体检视为对教师的恩赐,不能漠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建章立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和教师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校医,定期开展身心健康讲座;校长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教工设立活动、娱乐和休息用的休闲室,丰富教师的娱乐生活,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4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植根于每个教师心中。

3、关注教师的民生应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资金,并出台适度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建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尽力解决农村教师集资建房、子女读书、子女家属就业、评先评优、岗位聘任、参观学习、外出培训、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后顾之忧,在各种专项指标单列基础上再适度倾斜,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可以给农村教师适当的工作餐补贴。并适度放宽编制,新教师分配名额要向贫困山区农村中学予以倾斜。在农村教师流向城镇学校加剧的态势下,教育行政部门既要适度放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及时调配优秀毕业生,输送新鲜血液,提高“造血功能”,增添发展后劲,又要加大名优教师支教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名优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引领农村新教师快速成长,改变农村教师结构性失衡的困境。

4、真心诚意地关心帮助尊重教师让教师工作舒心

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

4.1 对年轻教师的困惑,应尊重个性,关心理解

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现。根据我校年轻教师多的特点,领导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个性、兴趣、爱好,理解其具体处境,诚恳宽厚地平等待人,满腔热情地帮助其解决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调动起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其人尽其才、各有所获。同时,对有消极倾向和错误行为的老师给予严厉地批评,积极的引导。

4.2 切实解决老教师的困难,真诚服务,多办实事

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而引起的,尤其以老教师最为突出。这类问题,不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是很难消除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真诚服务,多办实事。老教师中的很多人虽满腹“经纶”,然而社会活动能力较弱,不愿意也不善于将过多精力用于解决个人琐事。这种情况下,领导的关心帮助,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及时雨。这样做,无疑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3 对懒散、不思进取的老师,应转变他们的思想、行为

领导应真心实意地与懒散、不思进取的老师交朋友,交心谈心,主动劝导,千方百计地变消极落后颓废的思想行为为积极进取的自觉行动,可以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由工作中的“病猫”变为工作中的“猛虎”。使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把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逐步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

5 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希望所在,但其中不少人缺乏实践锻炼,学校领导对他们不但严格要求,而且也要注重热情帮助,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交朋友,向青年教师介绍国家的形势,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接触群众,使他们支持教育改革,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领导帮助青年教师从严治学,以爱育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治学态度,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个人与集体等关系。鼓励和推动青年教师经常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认真组织青年教师的政治学习。倡导青年教师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选学一些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结合争优创先之“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用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青年教师。

学校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不断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优化培育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网、“四驱”培训,实现快捷、准确的沟通与交流。学校干部配合校长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创造条件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使他们“一年进入角色、二年熟悉业务、三年成为骨干”,尽早锻炼成学校的栋梁之材。

6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

6.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

树立改革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课堂向实践开放,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吸纳人类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迎接改革带来的挑战。确立新课改观念、竞争观念、育人理念、教研教改观念、法制观念、安全观念,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强化人人成才、人人有用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不适应教育和科技快速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及时调整理念转变的方略,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最佳竞争意识,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手段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保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彼此权益,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教书育人的拼命精神。

6.2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育发展纲要》、新课标的统一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灌输向关注生命、注重实践的教育观的转变;教育学生接受知识时由被动的“供应式”向主动的“超市式”的学习方法转变;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的教学方法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育人导向的转变;教学由讲解型的低效率向主动高效吸收知识的学习效率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6.3 施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多样化管理

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标准分解为若干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评价结果记入本人平时表现的档案中,以此作为聘任、晋升、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有重大违背师德的人实行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

现在农村中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科研、教学任务繁重、难以集中的特点,传统的“你听我讲”、念文件、学报刊等灌输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采用化整为零、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与沟通,通过学习、交流与沟通,建立起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情况、新矛盾、新困惑,视其不同状况,采取不同措施,化解矛盾纷争、解开思想困惑、构建和谐校园。

6.4 鼓励教师积极参政、议政,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激情

上一篇:外贸企业套期保值论文下一篇: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