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措施(共12篇)
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1
云贵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备的地区之一, 具有世界陆地上除冰川以外的所有岩溶地貌, “山高坡陡谷深”是主要的地貌特征, 因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上长期的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云贵地区的森林植被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 石漠化问题突出, 自然灾害频繁, 生存和发展矛盾尖锐, 由此引出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实意义上讲, 一个国家及民族的强盛和繁荣具有三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二是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和谐。正是这三方面的齐头并进, 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 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林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业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 认真落实江总书记“大抓植树造林, 绿化荒漠, 建设生态农业”的指示,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2]。在我国经受了数次特大洪灾、火灾之后, 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林区群众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人们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不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从而形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但绿色植被的消失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洪灾。据专家测定, 从热带雨林演替到干草原、沙漠仅需100年, 甚至更短的时间。不少科学家预言, “破坏生态带来的灾难将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这种预见绝非危言耸听, 在严峻而又残酷的现实面前, 应该狠抓林业建设, 实施林业保护工程, 以维持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程的实施, 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 部分群众对林业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和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识, 使广大群众准确掌握政府作出的有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 林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 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可以接受的方式, 深入扎实地进行宣传, 从而为实施林业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效益的认识, 努力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形成全社会强烈的实现愿望,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使整个社会对保护森林资源形成共识, 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工程的实施[3]。
2 从根本上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 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我国治理水患“三十二字”方针中, 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 林业生产和建设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由于未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致使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行为十分严重。因此,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破环森林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行为, 狠狠打击一切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退耕还林工作做到责任、资金、时间、地块“四落实”。
3 加大执法力度, 实施依法治林
《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 一定要坚决执行, 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林法制建设, 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 抓好林业的立法和法规的配套工作, 重点做好林地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 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做到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 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
4 实施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
要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真正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定期检查考核, 落实奖惩。真正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肩上, 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 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使黔西地区的森林资源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对于恢复森林植被, 遏制水土流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提出了云贵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包括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林区群众认识;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 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实施依法治林;实施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天然林资源保护,云贵地区
参考文献
[1]柏章良.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林业研究, 1997, 10 (1) :1-7.
[2]郭志伟, 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 (4) :1-6.
[3]张玉珍, 王福才.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河北林果研究, 1999, 14 (1) :7-12.
[4]侯元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 (上) [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 (1) :1-5.
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璄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 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3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2 造林规模化。
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3
关键词: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土地
中图分类号: F3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1-1
1 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到2005年底,其中得以利用的为688.9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77%;未利用的为271.0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8.23%。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2001~2005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扩张,中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00万公顷,由2000年10月底的12825万公顷锐减到2005年10月底的12208万公顷,截止到2009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减至11000万公顷。从1986~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50万公顷。利用与保护好每一寸土地,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形势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国土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我国国土资源的损失。
2 我国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土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却相当贫乏。逐年增多的人口使国土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人地矛盾也更加激化。我国国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合理的用地,部分地区为了增长经济,盲目招商引资、开发土地,使得农用地用于建设而非耕地,以各种名义建立开发区,在没有取得建筑用地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征用土地用于开发施工建设;二是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用地的增多,耕地面积变得越来越小,使土地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在农村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土地浪费情况严重;四是土地沙漠化问题严重,土地的损坏、摧毁,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导致水土流失,导致木材蓄积量降低、国土资源减少。
3 我国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作为全新的发展观,已经被世人普遍接受,成为各国追随的目标。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期以来国土资源利用得粗放、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3.1 整体规划,宏观调控
只有进行整体的规划,才能使土地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合理的利用。针对目前我国土地结构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使土地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国土资源局作为土地的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土地的管理工作,每年制定相关的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认真贯彻实行,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节约利用。
3.2 合理利用土地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合理利用土地:一是坚持集约控制和节约用地。发展节约型农业,节约包括节能、节水和节时等,可以实行林牧结合、农牧结合、果林间作和林粮间作等形式,使土地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二是对土地进行规划,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规划可以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持现有的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合理的建设用地,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发挥土地最大的作用;三是对耕地进行加强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改变重用轻养的局面,使国土资源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四是依靠发达的科技手段,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土地的投入,使土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3 建立集约用地制度
建立集约用地制度,推行土地管制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集约用地在创新改革的新环境下发展。完善用地指标项目管理,对每一年度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试行“集中下达、一次审批、分期执行”的新政策,对报批程序进行优化,对农民的保障体系进行完善,深化并扩大土地的有偿使用,试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3.4 完善建筑用地制度
现如今,我国的国土资源正在由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型,为了有效控制市场早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土地的调控能力进行加强,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建筑用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筑用地制度,让政府对土地有“统一收购权”,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既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又有效减少了违法用地的出现。
3.5 提高公众参与度
土地的使用开发涉及到各行各业,若是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士参加,不仅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而且对规划更加有利。虽然让公众参与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这样的举措大大增强了民主意识。先是需要建立一个民主规划程序,让公众能够参与到土地编制的过程中来,在编制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做到弹性发挥,依法修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公众监督的方法,加强管理与监督,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董伟.土地资源稀缺,耕地与经济建设用地艰难博弈[J].中国青年报,2010,(6).
[2] 刘珂.国土资源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3] 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7).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产措施 篇4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 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1949-1978) ,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 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 ,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 划定自留山,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 林业改革的进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 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 受世界环境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 基于经济的诱惑, 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3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1 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 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 但我们可以看到, 在目前的情况下, 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是一致的。
3.2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 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 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 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 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 我们应注意, 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 并非消极的注重, 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 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 那么, 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4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2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
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 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 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4.3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指导林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4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 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 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4.5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型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6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a.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 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 以林为主, 林农结合, 多种经营, 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 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收入的良机, 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b.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 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 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c.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 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 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 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 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篇5
摘 要: “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林业6大工程,10余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发展,一些制约林业发展的新问题也开始出现,阻滞着林业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的林业发展出现“瓶颈”,停滞不前。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林业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特殊的重要地位。森林、湿地化育万物、为物种多样性的存在创造着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森林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时刻提供着巨大的物质来源,起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保护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还很突出
相较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还很不足,国家生态安全还不能得到良好保障;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山区与平原、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存在明显不均;一些地方虽然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人工林经营质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下;许多地方的森林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合理,纯林比例过大。
1.2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许多地区林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产业停留在产品粗加工和生产简单成品的水平上,缺乏深加工科技附加值的理念,缺乏产品创新和品牌意识,缺乏规模生产经营意识,资源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限制了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经济体的出路,限制了地方林业的发展。对森林多种功能的认识开发还有待发掘,生物质能源、木本粮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林业产业的市场研究还十分薄弱,许多地区对林业产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
1.3 林业管理机制、理念都需理顺市场配套措施尚需跟进
单一部门管理,组织力度欠缺,森林分类经营与管理的理念没有普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法规欠缺完善。生态公益林,国家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小、金额低,调动不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商品林经营理念宣传不到位,现行的限额指标采伐制度限制了商品林的扩大经营,也限制了退耕还林的养护更新。木材成熟后得不到采伐指标,影响了农户再造林的积极性。农业补贴金额年年递增,新的林业刺激政策没有出台,造成一些地区退林还耕。
适应市场经济的支撑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推进当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宣传使人聚焦,宣传引导潮流。支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宣传来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多层次、多角度地加大对林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才能使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目的群体充分认识到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才能调动全社会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杜绝人为破坏,积极投入和支持国家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
2.2 重视区域差异推进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
生态公益林起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作用,它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获益的是整个社会。但由于其产出较低,甚至没有产出,为此,财政资金应承担起全部的建设与保护责任,改变过去撒“芝麻盐”的补贴造林方式。
商品林以为社会提供物质商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为此,应该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激发它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的活力,主要的是放活它的经营权和林木处置权。
2.3 提高科技兴林水平实施产业兴林拉动
要强化科技创新,为林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林业发展;建立健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提升各级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与素质,改善科技推广工作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兴林富民。
2.4 推进林业发展体制革新
2.4.1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职能,改变林业部门单一管理的格局,建立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林业、土地、环境等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实施机制;由原来的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4.2 大力加强森林法制建设
遵循林业保护的市场规则,修改现行《森林法》规定的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许可证制度。对商品林木实行自主采伐制;对于具有生态价值的林地,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如给予生态补偿、限额采伐。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格、及时地查处林业案件,认真解决有案不查、查而不判、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问题,确保林业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执行。
2.4.3 落实和制订扶持和保障林业产业的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财政、税收、金融、组织、技术和服务等政策。
积极研究探索与集体林权改革配套的林业保险、融资体系政策,方便林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调动投入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发展智慧旅游的措施 篇6
信息化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是智慧旅游的根基。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在线旅游企业与传统旅游企业融合互补,协力进行旅游经营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传统旅游企业更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创新升级。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景区来讲,它包含的内容有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工程、景区电子门票工程、景区流量实时统计发布工程、景区应急管理、景区紧急救援工程、景区多媒体展示、网络虚拟旅游工程、景区自助导游工程和景区游客互动工程等。
提升信息化有利于带来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行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旅游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旅游质量问题,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和事前预测转变。2015年9月20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模式建设运营的大型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具备旅游公共信息发布与资讯、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全国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多语种旅游形象推广与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等5大战略功能。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大数据的理念与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监督完善市场秩序。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及时采集与旅游企业服务情况相关的信息(比如游客评价等),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督促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数据只有开放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可向游客、监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开放。游客可从该系统获取各旅游企业的诚信度、投诉数量和投诉原因,为制定出游、出行计划提供决策参考。相关监管部门通过了解各旅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游客评价,为奖惩相关企业提供依据,进而保证各项监管政策的有效落实。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旅游企业而言更是一面镜子,企业从中不仅可以看清自己的信用状况,还可以了解行业信息和游客的需求信息,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业相关监管部门十分重视完善旅游行业市场秩序。2015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重点治理旅游市场欺行霸市、垄断市场、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偷税漏税、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通过约谈企业、网上举报、重点查办、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等系列“组合拳”,有效遏制旅游市场乱象。
打造游客消费征信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它要针对交易双方。我们不仅要建立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针对游客的信用体系。有时旅游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旅游企业造成的,而与游客的不当行为相关。游客行为的失范同样会降低旅游服务的质量与体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那些留在景区上的“XXX到此一游”的字迹,以及随地乱扔垃圾。
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探索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征信系统关联起来。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该文件第六条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被一些人形象地称为“游客黑名单”。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三起不文明行为的4名当事人上榜,涉及到的具体不文明行为是大闹航班、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当事人的档案号、姓名、性别、籍贯和不文明行为的事由等在内的不良记录,将根据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的不同,被保留2年到10年不等。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智慧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交通、厕所、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问询中心,还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保障“旅游+互联网”基础条件。到2020年,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
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通过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可以有力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解决旅游业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旅游厕所问题为例,管理缺位是致使厕所成为旅游业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经验,恰当引入商业力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德国认为采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公共厕所,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上的不足,还可以推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德国的瓦尔公司向柏林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回报是获得这些厕所墙体广告的经营权。由于这些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设施先进,而且设计上也颇有创意,很多游客都喜欢用瓦尔公司的厕所。凭借积聚起的人气优势,瓦尔公司的公共厕所获得过香奈尔、苹果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广告投放,每年盈利几千万欧元。
做好产品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颇为讲求创新的行业,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涉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所追求的也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信息化,而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我国正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度假旅游对产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和体验会提出更高要求。我国观光旅游资源丰富,但休闲度假资源和产品不足。比如我国海岸线很长、岛屿众多,但是做好滨海度假旅游的地方不超过10个。由于度假产品不足,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国外度假旅游,还有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各大景区进行观光旅游。在某种程度上,一到“黄金周”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的“爆场”景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度假旅游产品资源的不足。为了应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国家将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并将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和旅游装备制造,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行、健康旅游和邮轮经济等。
nlc2023090101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高速度、高标准、高要求形成了很大的优秀旅游人才缺口。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余昌国曾表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为1350万左右,今后几年将每年需新增50万到60万人,但目前每年30万不到的毕业生显然供不应求。同时,由于旅游行业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常常需要“三班倒”和节假日工作,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更加剧了行业供需缺口。
发展智慧旅游需要紧跟“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新特点、新趋势,针对性地打造好人才队伍。智慧旅游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更要追求创新,才能满足需要。国家旅游局已经决定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从2015年起利用3年时间,分批遴选、资助10000余名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研究型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人才项目。
各地也可以针对自身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利用好本地教育资源培养旅游人才。热门旅游城市苏州也面临缺少旅游人才的问题。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臧其林认为,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由苏州本地院校担当最主要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面对全国性的旅游人才紧缺状况,寄希望大面积从外地引进人才并不现实,也是因为旅游业要求从业者更了解当地,对当地文化历史有感情的特殊性。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在层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新晋就业者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比例;在方向上,也要改变绝大多数只限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大专业的现状,丰富专业方向,以适应苏州旅游发展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
适应新特点,建立新标准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两大变局,一是正在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度假旅游为主转变,二是从以线下旅游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我国先前关于旅游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等,多是针对观光旅游、线下旅游而制定,比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管理条例、A级景区评定标准和酒店星级标准等。置身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局,可以针对新特点建立新标准。另外不仅要建立好标准,还要实施好标准,不能仅仅让标准停留在纸上,而要体现在行业实践中。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要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标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编制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分为4级指标: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平安、诚信、服务、智能和宜游;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42项;四级指标237项。
充分发挥乡村的旅游潜力
利用“互联网+”发展好乡村旅游,通过旅游让一些贫困的乡村脱贫致富。这需要做好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搭建好基础设施。“互联网+乡村”旅游要具体结合各地独有资源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旅游。在充分发挥农民朋友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游客服务的同时,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
做好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旅游旺季,尤其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和安全保障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旅游交通的特点,可以开通旅游专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提高一些景区的道路建设标准,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随着自驾游越来越热,未来还要不断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及措施 篇7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人类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且在工业现代化的影响下, 各种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 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土地沙漠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钢筋混凝土的包围下, 绿地越来越少, 林业资源也日益遭到破坏, 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发展, 林业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能够对于气候进行调节, 还能够有效保持水土, 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 还有利于持续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开发新的资源。因此,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资源,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足够的资源来支持,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 并非一蹴而就的。同时还应该以长远的观点进行发展方向的设计与规划,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兼顾现代人和后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 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罔顾自然的发展规律, 甚至恣意破坏自然, 破坏资源, 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其次, 生物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对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在某种程度上, 林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类型, 还与生物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 林业资源在长期的滥砍滥伐的破坏下, 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 资源严重萎缩。为此, 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 扩大林业资源的面积势在必行。当前, 由于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合理, 导致林业面积急剧下降, 引发一系列问题, 如气候失调、水土流失、农作物减产等, 所以重视和加强林业资源的培育, 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加快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培养
林业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 人类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 经常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才来进行治理, 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林业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林业资源的建设方面, 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 制定优惠政策, 提高人们建设林业资源的积极性, 保护现有的植被, 使林业资源的覆盖面积扩大, 通过植树种草等活动, 使植被的原始覆盖率得以提高,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并投入到林业资源的建设中去。在政府的号召下, 人民群众应主动参与到植树种草活动中, 倡导低碳生活, 以节俭、低碳、节能、环保为荣, 以高消费、高耗能为耻, 从根本上杜绝林业资源的浪费现象。在林业资源的保护方面,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贫瘠化和盐渍化, 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珍惜物种几近灭绝。针对这一问题, 应加大力度保护林业资源, 开展宣传工作,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尤其是对于未开采的林业资源, 应加强对其的保护, 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2 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区域化
在林业资源的建设和保护过程中, 都是针对着特定的区域的, 这是由林业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林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区域化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和前提, 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应对区域林业整体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主要体现在细致地划分区域林业的范围,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监督责任和相应的管理职权, 应落实到个人, 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其次, 对于各项林业资源保护政策, 作为区域林业管理部门应积极响应, 大力配合, 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 建立与其他领域的友好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挥有力因素, 避免不利因素。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恶劣行为, 应加大力度打击, 坚决遏制, 推动区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防止再次破坏区域林业资源。
3.3 注重公民素质的提升和人口数量的控制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其加入到林业资源的建设和保护中, 是非常必要的, 具有现实的意义。为此, 应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爱护环境、保护林业资源。而提升公民自身素质以及控制人口的数量, 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造福全人类的工程, 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而解决林业资源紧缺的根本, 就是尽量降低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会随着其综合素质提升而获得改变。因此, 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 可以使人们由衷地意识到生活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程度, 从而形成低碳环保的社会风气, 一改以往的高能量消耗、高污染的生活方式, 加强环保的意识, 规范自身行为。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 对人口的数量进行科学的控制, 能够从根本上降低资源的需求量, 延缓资源开采的进度, 防止林业过度开采, 促进林业资源的日益壮大和稳步健康发展。
4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
在21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对森林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将更加广泛, 世界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必然会逐步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研究。我国林业界的许多学者也认识到,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必须全方位地分析特定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和战略对策, 构造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技术”五位一体互为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和发展战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 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 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 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 需要林业持续地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 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 更具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 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森林资源破坏情况愈发严重, 不仅造成了水土的严重流失, 而且打破了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发展观, 对我国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对我国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将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文章主要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展开讨论, 提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落到实处。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构想,措施
参考文献
[1]罗倬.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吉林农业, 2012.
[2]姚良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J].绿色科技, 2011.
浅析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8
1 城市规划的概述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放在了首位。因此,要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进行事先地预测,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对其进行调节和改进。进行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进行城市规划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来进行。要符合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控制力。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经过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可知,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生态建设进行忽视,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者不去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将规划方案进行落实。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成绩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惜牺牲城市的环境和资源。虽然这中做法可以对城市一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方面是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
3.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提出了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得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这是一对矛盾。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或多或少地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追寻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等。
3.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城市看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诸多方面。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中,进而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因此,要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另外,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对城市的绿化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大气以及噪音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加强重视,保证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但是就其根本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同时与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 城市规划要着眼于未来
4.1 卫星小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
4.2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4.4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对于未来城市而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绝不是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城市规划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问题,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要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给人民群众一个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民群众能够愉悦、放松的工作和生活。
5 进行城市规划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政府支持的关键是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济、科技、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框架,各地也根据其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制定了部分地方性法规,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变为实际行动。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已使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要真正重视可持续发展“精神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主导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本着长远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以后发展的需求着眼于未来进行城市的改造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的发展状态一直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邓恩卿.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2]张杰民.谈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篇9
关键词:林木资源,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建设
1 引言
目前, 我国的GDP已经位于世界第2位, 仅次于美国。然而经济的发展,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 目前我国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 我们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 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因此, 保护林业资源, 在营林工作中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经济的扶持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目前, 全世界的林业产业都已经进入到可持续经营的运行阶段, 每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过后, 林业发达国家都会重新调研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体系, 调整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决策, 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 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确立了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风向标。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我国的经济密不可分, 世界银行就曾经为我国的“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发放贷款, 经济的支持, 也是贯彻“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林业“十二五”规划也将于近期出台, 除明确继续推广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外, 还将加大林业生物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除“扩大林业信贷扶持”、“发行相关债券”等措施外, 还将加大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 包括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科技支撑资金、林业科研立项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等, 总之, 所有的经济扶持, 都是为了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
3 营林工作中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生态经济思想、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
(1) 积极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林业生态价值观。让林业生态融入生活、用文化凝聚力量, 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森林建设,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具有特色的林业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林业生态意识, 加大林业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和挖掘力度, 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 创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培育木材战略资源, 优化发展布局, 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 优化森林结构, 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 有效提高木材、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结合我国木本粮食和木本油料的资源现状、适宜发展条件等特点, 提高森林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 按照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 加快发展油茶、核桃、红枣、板栗等木本粮油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布局, 壮大产业集群,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 促进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3.2 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 调动社会力量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保障制度, 实现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与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同步增长。同时, 地方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要保持稳步增长。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研究制定分级分类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由于湿地保护也属于林业保护的范畴之内, 所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逐步扩大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 开展湿地保护补助试点范围和加大补助力度, 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举措已经刻不容缓。荒漠生态也是林业生态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研究探索荒漠生态补偿模式, 建立和完善我国荒漠化治理财政支持政策, 争取尽快开展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 以期早日完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广大群众。强化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林业宣传活动, 提高全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 做好参与国土绿化的动员工作。在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及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 不断创新形式, 积极发挥社团组织作用, 广泛发动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事业, 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生态保护参与意识, 努力调动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国土绿化事业,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增加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制度, 完善林业金融扶持政策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良种苗木培育给予补贴。实行林业机具购置补贴, 加快林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实行生物防治补贴政策, 鼓励和加大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力度, 提高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补贴政策, 加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产权交易中心、林改工作经费等投入力度。进一步争取加大对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争取财政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贴息贷款投入力度, 尤其是财政贴息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机制,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林业多种功能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进一步争取扩大财政对森林保险的补贴规模和范围, 提高财政对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标准, 健全林业基层服务森林保险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面向林农的小额贷款, 适度放宽贷款条件, 降低贷款利率, 简化贷款手续, 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融资业务。同时, 完善林业税费扶持政策, 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 减轻农民负担。对林业综合利用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对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林产品争取提高出口退税标准, 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的林业发展,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4 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 加强林业人才培养, 加强林业基层单位建设
(1) 根据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林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种苗以及林权保护管理、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和相关营造林工程规划。健全基层各级林业工作机构设置, 制定符合各级林业机构设立、人员编制的相关政策。加强林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 加强林业教育培训、人才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与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实施林业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骨干人才培养引进、青少年英才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技能与基层实用人才开发、基层一线人才援助等林业人才工程, 加快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现代林业教育培训与技能人才开发体系, 重点加强教育培训重点基地、关键岗位干部培训、林业重大改革培训、重点工程配套培训、基层林业实用人才培训、林业高等教育学科共建、林业职业教育支持等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远程培训、出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工作, 重点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林业各类人才信息库建设, 重点建设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科技拔尖人才, 培养和稳定基层林业技术骨干。
(3) 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按照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 强化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 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 建立比较完备的省、市、县林业站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林业站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作用, 确保林业各项工作在基层全面落实。
4 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 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改革林业管理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林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保护地球, 我们要维护生态, 我们要发展绿色林业, 我们要新兴林业经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技术人员的革新, 更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 在营林工作中, 我们应该大力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法律知识, 加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 采取各种有效形式, 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绿化意识, 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起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 促进全民共建共享, 最终实现营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平礼先.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10
林业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地位, 森林本身自成一套生态系统, 是生物生长生存的空间, 生存大量人类知道与不知道的生物。而林业发展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林业, 作为商品属性, 能够支持国民经济, 而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 也为经济发展打好了环境基础, 其中蕴含着大量生命物种和资源品种, 从环境角度增加了地球物种多样性, 优化人类生存环境, 维持地球生存状态的作用, 从社会角度看, 它是一个巨大的物藏宝库供人类研究, 更多的能够为人类所用的资源正在等待被发现。
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林业六大工程, 十余年来,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发展, 一些制约林业发展的新问题也开始出现, 阻滞着林业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的林业发展出现“瓶颈”, 停滞不前。
2 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我国的力度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在技术上和能力上和国际标准有一些差距, 从资源本身来说, 由于地势和气候的不同,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地区性, 而森林本身也存在密度上的差异, 尽管覆盖率较高, 不过, 资源的单位面积内的含量不多, 天然林总数下降, 而人工林成活率不高, 难以成材, 一些地方种树的年龄以及种类搭配缺乏科学性, 大多是单一的纯林。
2.2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很多偏远地区, 林业产业还是较弱的项目, 产品质量较低, 材料出卖内容简单, 缺少科学技术的投入, 没有附加值的意识, 也没有包装产品, 形成品牌意识, 生产时没有大规模经营满足市场需要的意识, 对资源的使用较为单一, 还是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 林业发展出现了阻碍。森林资源的效用多样化还应当开发, 木材作为单一材料的状况应该改善, 应该开发生物能源, 木本粮油等, 开始新型市场的开发, 可以看到在这方面研究的力度还不够, 一些守护林业的地区尚未意识到这些价值。
2.3 林业管理机制、理念都需理顺
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 森林缺少非常专业的市场化的经营以及管理, 与之相和谐的政策也十分缺乏, 生态公益林作为国家财政补贴型产业补贴数额较小, 补贴地区较少, 并与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不大, 无法提起社会的普遍注意, 宣传匮乏, 因为没有理念和推广的支撑, 商品林的经营权并不自由, 退耕还林迟缓, 林业发展进度较差。木材的所有者不能使用和砍伐的标准, 使农户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较为淡薄, 农业补贴数额有所增加, 但是缺少激励体制, 很多地区看不到林业的价值, 返回从事农业, 林业与市场的联系不大, 没有价值评估, 林权归属以及与民众关系较近的宣传咨询机构, 这些都是林业规范化进程的阻碍行因素。
2.4 林业基础设施和支持保障能力依然落后
目前, 工程造林的经济状况以小额补贴为主, 想要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建设缺少资金支持, 工程管理费的方法是政府配套拨款, 不过落实情况并不好, 播放到基层的费用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 与提高造林的口号相矛盾的是, 行业内的专业人才是越来越少, 使得这项工作的推广面临很大问题, 林业人员不到位, 科技落后, 宣传不能落实到位, 林业即使有科技研究成果, 却很难实现实际应用, 林业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相对讲比较脱节, 工作发展缓慢, 机构很难成长起来。
3 推进当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林业发展需要社会的关注也应当注重宣传, 以说明林业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 宣传时要注重技巧, 注重多个方面的宣传, 让社会的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林业与国家各个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使林业能具备经济转化能力, 才能让国家, 政府, 社会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价值, 从而各个角度加强投入, 使林业增强适应性, 大力建设林业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3.2 重视区域差异推进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
生态公益林注重森林公益性的价值, 它能保障大气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中其他物种的生存, 进而保障其他附加值的衍生, 对它的经营, 是以生态目标以及社会意识为出发点, 所以, 获利者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不过, 因为经济效益短期内不明显, 而且前期投入很多, 因此应该有稳定的支出作为保障, 以前的小补贴尽管给予一定支持但远远不够。商品林与生态林相比更注重经济效益, 应当进一步激发它的经济方面的开拓能力, 建议承包给商户, 让其自主经营负责盈亏, 有助于商品性的进一步开发。
3.3 提高科技兴林水平实施产业兴林拉动
3.3.1 依靠科技直接推动林业发展
(1) 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将其作为林业发展的重头工作对待。 (2) 技术上下功夫, 以产业带林业, 选择关键性技术下力研究并推广。 (3) 各个级别的科技机构的铺设, 以公益, 服务大众的角度推广技术, 给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从设施上改进条件, 讲求实业, 提高富足他人, 富裕自己的意识。
3.3.2 实施产业拉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永久续力
(1) 优化调整, 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基地种植规模。制定商品林基地集约经营标准, 严格监督实施, 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鼓励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完善利益机制, 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 实现公司、农户利益双羸。
(2) 培育企业、市场, 孵化龙头, 提升市场竞争力。从林果、林纸、林板、林药加工、家具与工艺品制造入手, 带动当地对林业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培育。孵化龙头, 提高林产品档次, 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林产工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的繁荣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利用森林景观资源,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加强风景林营造和更新改造, 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 搭建森林生态旅游平台, 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为生态林业的发展引流开源。
3.4 推进林业发展体制革新
3.4.1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职能, 改变林业部门单一管理的格局, 建立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林业、土地、环境等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实施机制;由原来的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 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4.2 大力加强森林法制建设
遵循林业保护的市场规则, 修改现行《森林法》规定的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许可证制度。商品林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生态效用优先的林地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并为控制采伐提供法律保障, 对损害森林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惩。工作落实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 从种植、养护、保护、控制等各个角度, 帮助森林恢复生长, 而各个机关也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积极执行, 有效执行, 有目标执行, 执行与收益挂钩, 使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3.4.3 落实和制订扶持和保障林业产业的政策
林业保护和发展措施探讨 篇11
关键词 林业;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94-02
在人们不断利用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创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每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利益主体来看,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扩大林业的经营面积,提高造林质量与管理水平,做好各项保护工作,进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发展现状
林业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林业的保护工作。但目前,林业保护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其问题突出在以下几方面。
1.1 严重的森林火灾事故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火灾是影响林业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火灾不仅仅会烧毁大量的数目,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环境[1]。火灾危害巨大,受灾面积颇大,恢复工程艰难;同时,还会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2 滥砍滥伐现象严重
人多地少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道难题,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非常低,针对此种情况,需要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态平衡能力。但目前,滥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量珍稀树种被毁灭,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失国家珍贵植物,还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有的地方出现毁林开荒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占用林地面积。
1.3 病虫灾害严重
林业要想持续的发展,树木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病虫还是威胁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森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病虫产生林业经济损失比例非常大。而导致病虫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利、生态失衡。在对林业实行保护的过程中,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将自然能灾害损失将降到最低,对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森林保护的重要措施
林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森林保护。面对诸多影响森林保护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破坏森林的行为出现。
2.1 加大森林防护力度,增强防护林意识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的健康成长可以为工业、民用以及国防提供优质的林产品与木材。可以说,森林是我国各项基础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采用恰当的方式,能够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防护林的队伍中,增强人们防护林的意识。通过宣传,民众就会了解林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会形成自己主观上的认识,自觉参与到护林的队伍中,减少对森林破坏行为的出现。
2.2 加强森林管理,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
在面对森林滥砍滥伐现象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并完善森林资源开采、保护方面的法律,并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有效的管理,做好林业整顿工作。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普法教育,在防护林方面,应当按照现有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针对部分非法侵占林地、毁林开荒以及滥砍滥伐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加强预防走私倒卖珍贵野生动植物、乱捕乱猎德行为。当然,在防护林的过程中,还应当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将各项防护林的措施落到实处。
2.3 加强质量建设
在生活中国,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以及降低噪音和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针对此种情况,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森林质量建设作为中心,促进森林绿化面积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建设森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封山的方式来培育森林,综合利用木材,提高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2.4 注重森林检疫
在对森林加强保护的过程中,检疫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检疫能够保证森林数目健康生长,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土的生态安全。因此,根据当前森林的实际情况制定检疫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检疫科学的相关标准,彻底消除病虫害。通过检疫工作的实施,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3 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
林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性产业,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可以促进林业更好地发展,改善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质量,达到优化环境,清洁环境的目的。通过保护林、发展林业可以有效抵制沙尘暴、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可以对林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应用[3]。当然,在发展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旅游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对森林进行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各方面来看,林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出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改善,还表现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经济的意义重大。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林业属于我国经济产业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其中所能产生的效益,需要不断加强林业的保护与发展,促使林业在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从全.关于如何做好林业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11(10):56.
[2]曹兰芳,王立群,曾玉林.后林改时期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趋势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11,13(2):21.
[3]周美林.关于如何加快林业建设增强林业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46):24.
可持续发展措施 篇12
1.1 构建可持续发展工作规划
环境保护直接影响着矿山企业的工作效益, 对当前的矿山企业发展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矿山企业在其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明确, 要依照矿山环境状况形成对应可持续发展工作规划, 确保在后续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从本质上提升可持续发展实施效益。工作目标构建过程中要对矿山内部条例及管理机制进行明确, 要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进行设计性预防, 形成对应策略体系, 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双管齐下, 实现“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1.2 完善可持续发展GDP战略
战略资源定价。GDP战略主要指在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通过资源定价达到成本控制, 提升GDP经营指标效益的战略。当前矿山企业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对各项效益评估, 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加剧, 严重制约着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为完善资源定价, 矿山企业需要: (1) 依照资源量、资源市场行情等对资源进行估价, 确保估价能够在生产成本范围内; (2) 明确资源保护责任, 依照责任内容形成对应的矿山企业生产方式, 从而达到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3) 完善核算体系内容, 依照决策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内容形成对应损失控制措施,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 更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 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逐渐丰富, 矿山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当前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主要包括矿回收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矿山土地复垦技术、矿山环境恢复技术等。在上述技术更新的过程中矿山企业要依照自身进程需求合理选取, 要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 及时采取高效益、高质量矿山环境恢复技术进行处理, 提升环境恢复效益。与此同时, 企业还要利用新时期的技术提升矿产品品质, 从品质上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达到保护与效益双赢的效果。
1.4 构建可持续发展清洁预防结构
在可持续发展清洁预防结构构建的过程中矿山企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 明确清洁生产内容。矿山企业要对清洁生产进行全面分析, 依照环境保护指标和矿山生产指标, 寻找两者之间平衡点, 构建清洁生产内容, 从而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清洁进行管理。第二, 调整生产结构。矿山企业要从生产内容着手, 从末端治理转为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过程, 采用先进工艺体系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效益的最大化。第三, 强化过程控制。矿山企业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把握, 要确保最大限度削减生产中出现的三废状况, 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等, 提升末端治理控制效益。
2 优化发展结构, 提升矿山企业核心竞争力
2.1 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在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矿山企业要形成完善用人机制, 对用人标准进行明确, 确保选取人员能够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达到可持续发展体系指标需求, 提升工作效益。与此同时, 矿山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 依照当前社会薪金制度形成对应激励策略。激励策略可以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方面出发, 依照人员工作内容适当调整薪金结构状况, 从而提升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在对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矿山企业要对自身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依照企业经济状况、资源状况、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形成对应产业结构, 保证上述资源能够相互交叉、相互促进,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当前矿山企业可以形成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模式, 可以通过产品结构的升级完成矿山企业附加值的提升。例如对产品进行技术附加, 将单纯矿业产品直接加工成技术产品, 形成矿山企业优势产品, 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效果。
2.3 提升可持续发展创新意识
矿山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 只有在创新意识下, 企业才能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矿山企业在对可持续发展创新意识进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 (1) 与时俱进, 提升人员对创新的认识。企业需要将创新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 将可持续发展创新作为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确保人员能够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带动其他发展。 (2) 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效益。企业要依照时代发展内容对管理体系进行构建, 在管理层上和组织架构上形成对应管理体系内容, 实现各项内容创新, 从而减少污染。
3 总结
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可持续发展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 矿山企业可以从清洁体系构建和发展结构优化两方面完成, 通过对生产、管理、控制、结构、文化等进行强化, 构建经济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矿山企业, 加速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摘要:作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改善经济增长效益, 提升生产质量, 还可以改善环境发展效益, 降低工业生产污染, 对企业协调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矿山企业污染问题和经济问题较为严重, 发展效益所受制约严重。文章从上述内容出发, 提出了几点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化建议, 希望能为该体系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措施】推荐阅读:
发展对策措施08-22
区域经济发展措施05-08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0-23
探究职业教育发展措施09-11
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08-19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10-25
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措施11-30
军人发展观整改措施12-01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06-14
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