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浇筑工艺

2024-08-19

砼浇筑工艺(共3篇)

砼浇筑工艺 篇1

1 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济宁某花园小区一期1、2#楼, 车库桩承底板厚度1200mm, 地下室车库基底标高:-3.68m,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砼采用汽车泵浇筑底板砼。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2) 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确定浇筑方法。 (3) 浇筑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2.2 材料准备

(1) 协调落实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方量预报, 提前计划和安排。 (2) 现场的材料准备;根据现场的浇筑顺序, 计划采购养护所用的塑料薄膜、麻袋, 养护用喷淋水管。

2.3 机具、人员准备

(1)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所有供电线路的安全性, 供配电箱内的开关、漏电器工作性能灵敏度;并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检查施工机械是否运转正常。 (2) 检查核对现场布置的混凝土泵车是否按照方案的平面布置架设, 检查振动器的数量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浇筑的零星工用具是否齐全。 (3) 本次各区段混凝土浇筑计划安排混凝土工 (大小工) 及设备。 (4) 现场落实并配备好模板护模、钢筋护筋的人员, 确保现场的混凝土顺利浇筑和模板成型及钢筋不出现位移现象发生。 (5) 混凝土浇筑现场管理人员协调混凝土的调度, 人员的施工和安全施工、后勤保障, 施工质量的检查, 工序施工的正确操作。

3 施工方法

(1) 本工程分区流水施工, 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防止产生离析, 否则不易振捣密实。故需要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竖向结构高度若超过3米时就应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 且竖向结构的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中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 应随浇注高度的上升, 酌予递减。为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整体性, 浇捣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 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 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规定控制。规定如下:混凝土标号C30号及C30以下, 气温低于25℃时, 混凝土凝结时间210min;气温高于25℃时, 混凝土凝结时间180min;混凝土标号C30号以上, 气温低于25℃时, 混凝土凝结时间180min;气温高于25℃时, 混凝土凝结时间150min。如果超过以上限制, 应设置混凝土施工缝。

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水平缝、梁、板、墙留垂直缝。一般柱的施工缝应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留置。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梁托时, 在梁托下部留置。单向板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留置。

有主次梁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注, 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多层刚架等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 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砼的振捣设专人负责, 柱、梁等构件用插入式振动器、板采用板振动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 避免振动模板、钢筋、预埋管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 插点要均匀排列, 逐点移动, 顺序进行, 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采用平板振动器时, 其移动间距以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的部分边缘。振动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公分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剪力墙沿墙体循环浇筑, 每次浇筑厚度根据使用振动棒 (50棒或30棒) 而定, 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 (50棒应为43.75公分, 取40公分) , 下灰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控制。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 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混凝土表面采用一压二抹施工方法, 即在混凝土初凝以前, 用滚筒来回压实, 用木蟹抹平表面, 待混凝土收水时, 再抹平一次, 以防混凝土表面产生收水裂缝。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的泌水予以排除。

(2)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清理落地灰及玷污成品上的混凝土颗粒。混凝土浇捣完后, 及时用薄膜、麻袋对混凝土进行洒水覆盖养护。每浇捣一次混凝土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普通混凝土每100m3留置一组标养试块, 抗渗混凝土每200m3留置二组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按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开盘前试验员认真做好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3)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 要认真进行表面处理, 以防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引起混凝土表面收缩开裂。处理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4-5小时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 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 再用木蟹打磨压实, 以闭合收水裂缝, 通常宜进行3遍, 经过12小时后进行保湿养护 (即在混凝土浇筑后覆盖罩袋并喷水养护) ,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 对混凝土进行测温监控: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变化的规律, 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竖向上应布置在底部, 中部和表面。平面上应布置在边缘与中。测温时间当温度上升时每2-4小时测一次, 温度下降时每8小时测一次, 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4 易产生的技术质量问题种类

(1) 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 (2) 麻面 (局部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 (3) 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4) 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 (5) 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 (6) 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 棱角有缺陷) 。 (7) 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 或板厚薄不一, 表面不平) 。 (8) 强度不够, 均质性差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

5 确保大体积砼质量的方案

(1) 为降低砼浇筑后养护时内外温差, 本工程采用自然养护, 分构件不同柱子采用缠绕塑料薄膜养护、板采用覆盖浇水养护, 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在浇筑完成12h以内进行覆盖或养护;②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12后, 允许操作人员行走、安装模板或支架, 但不得作冲击性或类似劈打木材的操作;③不允许用悬挑构件作为交通运输的通道, 或作工具、材料的停放场。柱子采用缠绕塑料薄膜养护, 柱模板拆除后立即进行铺膜养护。 (2) 采用商品混凝土, 以确保基础砼的质量。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防收缩性能, 可采用掺加膨胀剂的方法。 (3) 随时检查砼坍落度, 对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使用, 在混凝土运抵施工现场后, 严禁任意加水。 (4) 商品混凝土送到施工现场后, 应将滚筒高速旋转几转, 使混凝土进一步均匀, 而后才能出料, 并要加强观察, 是否有离析现象。水灰比调整应由搅拌站进行, 在现场严禁任意加水。 (5) 严格把好质量关, 浇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同时检查机具、材料的准备, 保证水电供应。并注意天气的变化, 检查隐蔽项目和安全设施、劳动力准备情况。 (6) 混凝土浇筑后, 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 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为宜,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6 混凝土温控技术措施

(1) 由于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 厚度达1.2米, 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要求抗渗, 所以必须对其内外温度进行控制, 以防止温度应力引起裂缝。 (2) 温控指标:国内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温控指标为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本工程即按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进行控制。 (3) 温控措施:减少混凝土外表面热量损失;对混凝土处表面进行养护和隔热处理, 以尽可能提高浇筑后混凝土外表面的温度;降低混凝土内水化热及水化热生产速度;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对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定量与定性监控和分析,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7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砼浇筑令制度, 浇筑令签发由监理、甲方、技术负责人三方签署, 应在隐蔽验收、技术复核等有关手续完成后进行。 (2) 浇筑前应了解天气情况, 避免大雨天等不良气候施工,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雨天, 应及时采取遮盖, 待雨后及时做好面层的处理工作。 (3) 砼振捣时, 墙柱下料应注意分层振捣, 振捣操作做到“快插慢提”, 重点把握振捣时间, 不能出现漏振或过振。

(4) 砼施工完毕后, 根据气候条件采用洒水覆盖养护, 时间不少于7天。

摘要:从基本概况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易产生的技术质量问题种类、确保大体积砼质量的方案, 混凝土温控技术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基础砼浇筑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基础砼,浇筑,施工工艺

砼浇筑工艺 篇2

大连万地恒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身份证 :)(以下简称乙方),就 施工部分的 混凝土浇筑、振捣签定以下合同:

一、工程项目

后石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世茂大道电力隧道、玉兰街排洪渠给定图纸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振捣;设计图纸范围内所有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二、工程内容

甲方运输混凝土到浇筑现场,提供作业机具和工作面;乙方负责混凝土浇筑、振捣。外观杜绝出现收缩、裂缝、空洞、掉角等质量问题,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三、工期

暂定 天,如因业主及甲方影响工期顺延。

开工日期暂定为2014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单价

1、混凝土浇筑、振捣: 元/立方米(按中标图纸及设计变更计算工程量),该单价包括人员进出场费用,电力隧道、排洪渠和图纸中所有涉及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压光等费用。

2、乙方应按时足额发放雇佣农民工工资。如果因乙方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导致法律后果和产生的经济纠纷由乙方自行承担,如果需要甲方可根据实际扣留部分费用以支付民工费。

五、工程质量

1、本工程质量标准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

2、乙方须严格按施工图和甲方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3、乙方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工艺、图纸,否则后果由乙方承担。

4、如果有图纸及施工工艺变更,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确定的设计变更内容无条件接受并按规范施工。

5、乙方需配备足够数量的技术人员、质量自检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以满足

工程需要为标准。需设专人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监督和自检,质量达不到标准造成的修复和返工,其工料损失由乙方承担,由于乙方质量问题给甲方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甲方有权对乙方处以罚款。

6、每道工序结束后,乙方经自检合格后报甲方技术人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转下道工序施工。

六、材料管理

1、所有材料由乙方提供计划用量,甲方按计划供料,乙方每次提料前必须将配料单报项目经理及计材部签字批准,以便将混凝土损耗降到最低。如因乙方提料不合理造成的浪费、损耗、剩余,此部分按市场价格从结算金额中扣除。

2、乙方需指定专人办理进场混凝土材料的领料手续。

3、乙方在施工过程中需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整洁,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乙方需定期清理施工现场,保证安全生产并使监理工程师满意。

4、甲方供应的原材料必须使用在甲方指定的工程项目中,不得挪作它用。

5、乙方现场施工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将甲供材料、机具带出施工现场之外,否则在追回材料、机具后按本合同总金额的20%进行经济罚款。

6、混凝土提料要准确,避免浪费。

七、权力和义务

(一)甲方权力和义务

1、负责与项目部及监理的业务接洽和联系。

2、负责提供乙方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图纸。

3、负责向乙方提供相关的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质量标准等资料。

4、负责工程项目之间衔接,协调现场安全检查,协调与外部有关事宜。

5、负责现场施工流程的统筹安排,负责工序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的质量检查。

6、甲方为乙方免费提供用电、砼送至施工现场。

7、按本合同有关条款支付工程款。

8、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实施奖罚办法,明确安全事故责任。如

乙方严重违章甲方有权停止作业。

(二)乙方权力和义务

1、合同签订完毕后,乙方对现场情况和施工工艺视为全部了解,乙方负责完成本合同确定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全部作业内容,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额外费用。

2、乙方承包人必须派专人进驻现场组织施工管理,并上报甲方《施工方案》。

3、承担本合同范围内甲方向业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4、乙方应认真执行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防止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发生。如发生质量缺陷或事故,应及时报告甲方妥善处理,按甲方处理意见及时修补缺陷并承担经济责任。

5、合理组织人力、资金,保证施工工期,保证高峰期进场人数不低于 20 人,混凝土浇筑、振捣速度保证与甲方每日、每周、每月的施工进度相符。乙方须设现场管理人员1人。

6、执行甲方、业主、监理发出的通知、指令、决定等。

7、协调好与当地群众关系,施工中保持道路畅通,环境不遭破坏。

8、乙方需保证施工人员相对稳定,不准滋事斗殴,如有发生按本工地相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罚,发生一切后果由乙方承担,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乙方的财务、税务、劳务等一切责任和纠纷由乙方自己承担。

9、如因非甲方责任造成的交通及安全生产事故,其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

10、甲方提供住宿,乙方自行解决工人伙食。

11、乙方负责现场甲供机具设备的维护、保养,甲方提供机具。如因乙方施工人员管理、操作不当造成的机具设备损坏,由乙方自行承担相关损失。

八、结算与支付

合同总金额的5%做为质保金,甲乙双方结算数量为实际完成的并经现场项目部负责人签字验收合格的设计图纸的数量为准。甲方拨款进度同建设单位拨工程款进度按比例支付工程进度款,待工程总体经业主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余款。

九、其它

1、因设计变更发生的工程增减,乙方需无条件接纳。

2、本合同附《安全生产合同书》一份,与本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3、本合同附相关图纸及技术交底各一份,由乙方签字确认。

4、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5、甲乙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或申请施工合同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调解。不愿通过协商或调解不成的,以第(2)种方式处理:(1)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建筑物所在地法院诉讼。

6、甲、乙双方互相遵守,确保施工正常进行。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贰份,乙方壹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每份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 方: 代 表:

经办人:

乙 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箱涵砼浇筑工程的施工控制 篇3

本工程箱涵首件拟在K1+469, 交角90°, 跨径2.5×2.2 m, 涵长35.82 m, 进出口型式:锥坡式。

2 施工准备

2.1 水泥

选用磊达牌P.O42.5级散装普通硅酸盐水泥, 每进一批都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连同质保书报试验监理工程师, 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搅拌站设置2个200 t的水泥罐, 用来储存水泥, 并经常检查保持满罐。

2.2 砂石材料

碎石选用安徽铜陵产标准为5~31.5 mm连续级配, 黄砂选用九江优质中 (粗) 砂, 砂石材料要具有良好的级配, 每批砂石材料进场都需进行抽检, 进行筛分、压碎值、含泥量等试验, 不同的砂石材料进场要分批堆放并挂牌标识。

2.3 水

根据砼搅拌站所处位置, 搅拌站使用饮用水, 可作为工程用水。

2.4 钢材

钢材选用知名钢材公司生产的优质钢材。钢材进货需严格把关, 按规范频率进行自检, 做拉伸、冷弯及焊接试验, 合格后将试验报告连同质保书报监理组, 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 底板砼浇筑施工控制

3.1 砼浇筑

砼浇筑前再次检查轴线偏位、模板安装质量、基础顶面高程等,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后进行砼浇筑。采用砼罐车、砼泵车将砼运送、入模。

采用机械振捣, 先用插入式振动器纵向分段进行初振, 振捣时注意倒角处的气泡溢出, 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 并与侧模保持一定距离 (约10 cm) , 并注意不要触及腹板连接钢筋及翼墙预埋钢筋, 以免其位置受到扰动, 并随时进行检查校正。振动采用快插慢拔, 对每一振动部位, 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表现为混凝土停止下沉, 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避免振动棒触碰模板, 然后用平板式振动器找平。

砼施工应连续不间断进行。砼初凝后, 应进行二次收浆、顶面拉毛, 并及时洒水养生, 保持砼表面湿润。

3.2 搭设支架及立箱身内模

在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 (70%R左右) , 将腹板位置砼表面凿毛并用清水冲洗, 剔除表面松散砼, 直致露出骨料为止, 同时清除第一次架立模板上被溅的水泥浆, 重新涂抹脱模剂。

架立内模:为防止模板与已浇砼表面产生挂浆现象, 第一次架立的模板不动, 直接向上拼接模板, 上下左右的连接均用螺栓固定。内模采用满堂支架支撑, 用建筑钢管按60 cm×60 cm行列进行布置, 满堂支架高为箱室高扣除顶板模板厚度5 cm。为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上下架设横档, 间距为120 cm, 在靠近模板时进行加强, 横档左右各顶腹板模板的龙骨, 在顶部和下部为上下紧邻双排横档加强, 支架顶放置木枋加模板并固定。

3.3 绑扎箱身钢筋

内模支撑牢固后进行腹板、顶板及翼墙钢筋绑扎, 控制好钢筋尺寸, 焊接、绑扎过程严格执行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 并注意与腹板连接钢筋及翼墙预埋钢筋的搭接长度与质量, 确保骨架的整体性, 并按施工要求设置好钢筋保护层。

3.4 立箱身外模

腹板、顶板及翼墙钢筋经监理验收合格后, 架立外模, 模板有关技术指标同前, 外模与内模的固定采用φ10拉杆对拉, 模板背侧加竖向钢管, 横向用双排钢管作为对拉螺栓的支架, 拉杆横竖向间距均为60 cm, 在腹板中间用φ12PVC管将拉杆套住, 便于模内支撑及拆模后将拉杆拔出, 内外两端用风棱扣固定横向钢管, 用双螺丝收紧, 收紧时用力必须均匀, 为保证腹板的厚度, 用圆头钢筋作支撑, 点焊固定于主筋。

用垂球检查箱身模板的垂直度, 并进一步复核箱身中心线及左右中心线的位置, 如有偏差, 用对拉螺栓或斜撑进行校正, 用槽钢打入土中作拉点支撑点, 用拉杆收紧或斜撑顶撑校正, 保证箱体在砼浇筑过程中不致因人或小型机具的行走而产生变形。

3.5 浇筑箱身及翼墙砼

模板验收合格后, 进行箱身及翼墙砼浇筑。浇筑前先用清水洗净砼表面, 采用砼罐车装运, 砼泵车输送入模、对称浇筑的方案进行施工。根据沉降缝位置, 整个箱身分两次浇筑。

砼的浇筑纵向分段水平分层, 腹板、翼墙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顶板用插入式振动器配合平板式振动器振动, 振捣方法同前, 必须振至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防止漏振、过振, 浇筑时严禁振动器触碰模板。箱涵浇筑的质量要求见表1。

3.6 砼养生

砼初凝以后, 进行洒水养生, 保持砼面潮湿, 为保持水份不致过快挥发, 洒水后在砼表面用土工布覆盖。侧模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 顶模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拆除。拆模时做到小心谨慎, 避免模板划伤砼表面和损坏结构物边角而影响外观。拆模后, 采用土工布全断面覆盖进行养生, 7 d内保持箱身砼润湿。

摘要:依据箱涵工程砼浇筑现场的施工经验进行分析, 详细地阐述了箱涵砼浇筑施工工艺的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词:箱涵,砼,浇筑

参考文献

[1]王永.箱涵施工的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 2012 (2) .

上一篇:商品房预测下一篇:诉讼法之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