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农业(精选12篇)
绿洲农业 篇1
产业化是目前全球农业的方向,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由农村工作者提出的,并迅速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至今尚未有一个大家一致赞同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已趋一致,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起来的经营体制,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联动,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综合性开发、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农工商、科工贸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就是把被传统农业和传统计划经济所割断的各个产业链环连接起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重新组合优化,在农业内部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循环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世界各国的农业现代化有共性,也有个性,而基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和农业现代化所处较低水平阶段,中国要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之路。根据中国国情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1)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劳动者的现代化;(3)管理组织的现代化;(4)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5)资源环境的优良化。
一、加快产业化经营对绿洲农业实现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绿洲农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长足的进步,但基本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直接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生长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技术进步滞后、比较收益低、多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扭曲的农业利润分割方式、脱离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使绿洲农业在市场和产业的竞争中始终处于提供初级产品的极为不利的地位。相对于既定的农业资源而言,农村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尖锐;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难以筹措,农业投入不足。而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效应,把传统体制下被人为分割的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的增值利益,使农民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分享其应有的利益。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应用增加的收入,可以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强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加速改变农业弱质产业地位的进程。因此,农业产业化就是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把农户生产通过龙头企业组织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是促进绿洲农业发展和实现绿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对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拉动作用分析
随着改革深化,农民和农村在向市场经济迈进、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困难,实行农业产业化可进一步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使农业现代化由单项突破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具体而言,农业产业化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加速了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变革
中国的农业技术变革主要由政府引导和推动,其主要是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扶持,但在技术变革中终端往往因为农民拥有的要素结构和人力资本的限制而受阻。在传统的绿洲经济中,作为先进技术接受者的农民,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技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去接受;另一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需要资金,从农民的角度考虑,短期利益和以往的经验比投入资金、引入新技术以带来高收益更容易采纳。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龙头企业一方面在资金上可以给予农民支持,向农民提供优惠的技术服务和与此相应的要素,同时,在先进技术的采用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使农民更快地接受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强化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的意识和能力,使更多的农业适用技术迅速得到推广。
(二)农业产业化可以减少农业资金的流失,为实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
绿洲传统型农业受区域环境因素的制约,一直是弱质产业,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以致经常发生农业资金向非农产业的流转,特别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情况下,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绿洲农业仅靠自身积累式的发展很难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化的转变,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才能使农业更快、更稳的发展。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使原来仅靠生产经营的农民获得来源于加工增值的更多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比较经济收入,强化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诱因,而且使农民具备了对农业进行投资的资金基础;另一方面,实行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为能够保持稳定的优质原料来源,必然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修建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业投资长期不足对绿洲农业现代化的束缚。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绿洲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农业科技进步,是新阶段绿洲农业发展的力量之源。绿洲经济由于受地域分布特征的制约,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科技的应用,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为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奠定了组织基础;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用现代的加工技术和装备;农产品原料基地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采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应用农业机械、搞好储藏运输创造了条件。对于地处运输不便之地的绿洲,先进、适用的储藏运输技术保证了绿洲农产品更加安全、快捷地进入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绿洲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农户从事小而专的商品生产,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提高集约化水平,实现布局区域化。对于绿洲经济而言,技术对于资源的边际替代率不可小视,一方面,龙头企业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会加大力度采用一些对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龙头企业必须采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科技来改变绿洲经济现有格局中存在的生产分散、产品质量差、加工层次低等问题。绿洲经济走产业化的道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技术上实现传统绿洲经济到农业现代化的转变。
(四)农业产业化引起绿洲农业区产业结构的
非农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绿洲传统农业到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转变的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农业所需劳动力就越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是对于绿洲区而言,仅依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十分有限的。主要出路是不断地进行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上有广阔前景,可以把一个产品发展为一个产业,而且也拓宽了农业的领域,使农业从单一的种植业、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以及保鲜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延伸,向工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高科技等领域拓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绿洲区农业人口负重大,已成为制约绿洲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绊脚石”,只有将传统农业中剩余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农产品的加工等环节中去,才能实现绿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农业产业化通过将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不仅使绿洲农业人口负重减轻,同时也增加了农业人口的人均收入,加快了绿洲区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五)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的进程,促进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把若干农户结合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适度经营规模,实行连片种植,统一采用生产技术,提高规模化程度,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开辟新的途径。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产品基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并可以充分利用绿洲现有的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从而提高绿洲区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采取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部分利润返还等形式,使农业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在贸工农一体化的系统内流通以节省交易费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六)“小生产”与“大市场”连结起来,加速了农业企业化与市场化的步伐,推动了农业经济市场化
随着绿洲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绿洲经济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家庭承包经营。但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就是农户的分散性、无组织性。而绿洲区的农户由于地域特征,所经营的土地更加分散。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他们无所适从。弱小的农户独自承担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成为制约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化则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聚合规模经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分离而封闭的状态,把农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特别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加速了绿洲农业企业化与市场化的步伐,推动绿洲农业经济市场化。它既可以让农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又可以让市场正常运转并且品种繁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较好地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不对称的矛盾。
总体来说,农业产业化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组合一、二、三产业的相关部门,大规模进行农产品商品化分工分业的联合生产和销售,以整体推进农业向现代化持续发展的有效运行组织经营机制和格局。农业现代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建设先进而发达的农业,为此所采取的手段或措施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对绿洲农业现代化而言,当务之急是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但是,当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农业生产领域大规模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同时,受到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制约,又遇到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于产前、产后等部门的阻碍,使一体化经营难以真正形成。农业现代化必须依赖农业产业化来克服农业小规模家庭经营局限性,而农业产业化又必须借以农业现代化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强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没有农业产业化,就没有绿洲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绿洲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载体。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实施,加速了绿洲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政府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总体发展规划,对重点建设造成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进行调控,解决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从发展方向上进行引导,包括在生产基地建设、工商企业参与、农户生产以及市场、效益、结构、技术等方面进行引导;在政策资金上扶持,多方融资,突破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利益关系,克服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协调和利益磨擦,从而实现农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二)大力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的带动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创造优势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强对绿色龙头企业的培育,选择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的龙头企业按照绿色经济运作的要求,重点扶持,依托其为产业骨干,组建突破城乡界线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集团,形成辐射面更大的规模优势,产生更强的产业牵动能力,带动辐射范围内的农业企业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三)合理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建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依托,也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的重要环节。为此,应当大力提倡和支持以土地大户租赁制和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实现土地向部分生态农业户或经济组织合理集中,依靠经济手段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技术等得以推广的基本保障。
(四)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优农产品,实现农地园林化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是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产业化形成规模效益的前提。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要按照“特色+优质+规模+品牌=效益”的思路,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行业特色和品种特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突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园林化。
(五)加快建立和健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劳动者现代化的实现
各涉农部门要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对农户在技术、种肥、农膜农药、资金等方面开展专业服务。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中介组织等农民自我服务体系,开展有偿或互助性的自我服务,使农户有更便捷的渠道了解、接受、采纳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摘要:目前中国干旱区经济的主体是农业,而绿洲是其载体。当前绿洲农业现代化还面临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资金短缺、区域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地域分布特征的制约等问题。实现中国干旱区绿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绿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献政.加快兵团农业产业化进程[J.]新疆农垦经济,1998,(4).
[2]孙占潮,张建树,谢继存.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4).
[3]董树亭,靳相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4).
[4]贺峰,等.论生态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2).
[5]黄祖辉,王祖锁.从不完全合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2,(3.)
[6]刘书楷,陈利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基础研究刍议[J.]生态农业研究,1999,(2.)
绿洲农业 篇2
灌溉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天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 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其水分来源是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 湖沿岸, 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灌溉农业大于绿洲农业
2002 2.8-2.24 19 盐湖城 Salt Lake City美国
2006 2.10-2.26 20 都灵 Torino 意大利
2010 2.12-2.18 21 温哥华 Vancouver 加拿大
敦煌 萎缩的绿洲 篇3
敦煌,是位于甘肃河西走廓西端的一个县级城市,被誉为丝绸之路明珠。敦煌的阳关、玉门关之名气不亚于山海关和嘉峪关。敦煌的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是现代显学“敦煌学”的策源地。敦煌是全国第一批旅游开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全国旅游四十佳和优秀旅游城市……敦煌的所有名望与荣誉无不与两条河流———党河和疏勒河相联系。同时,与之相伴的还有渥洼池水。
人因水而聚,地因人而名。中华文明有赖于黄河、长江而策源,特别是内陆的茫茫大漠、年降雨量不足40毫米的极干旱地方,若无水则“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更不能让人立足。莫说将士守关、屯垦戍边,佛门弟子也难以生活,也不可能有敦煌文化。
2 000多年前,敦煌由于有党河和疏勒河的存在而被大月氏和匈奴所占据。汉武帝雄才大略拓疆开域,霍去病驱匈奴,李广利征服大宛以及历代以敦煌为基地的西征,设关,置郡县,都是因为有两河的存在。
疏勒河自东向西横贯敦煌全境200多公里,注入哈拉湖,水丰时可达罗布泊。沿线泉水不断,湿地连绵,滋润了敦煌东西的天然植被。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有600多万亩沙生天然林,数百万亩的天然牧场。这些天然林和草场是敦煌绿洲的天然屏障。党河冲积扇平原,是发展农牧业的极好良田。农业的发展,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和将士守关、征战的供给,促进了中外商贸、经济、文化、宗教、旅游的交流与繁荣,才促成了敦煌文化,并煊赫古今中外。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绿洲萎缩的根源是缺水
回顾50多年来,嘉峪关外的玉门、安西、敦煌、肃北和阿克塞各县市的发展历程,多以水利建设为契机,修水库、建渠道、打水井、提引地下水等多管齐下,发展了水利,增加了耕地和绿洲区林草地,发展了生产和农业经济。但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是以削减敦煌水源、破环绿洲屏障、加快沙化进程、绿洲萎缩为代价的。
疏勒河源于青海境内的疏勒南山,向西北流经玉门、安西而入敦煌。全程600多公里,年均径流量9.98亿立方米,是党河的3.4倍。历史上疏勒河入敦煌境内水流的多少,无确切的记载,但从唐代大诗人岑参的《苜蓿峰寄家人》中可见:“苜蓿峰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其注曰:“玉门关外有五峰,苜蓿峰其一也,葫芦河上狭下广,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此时的葫芦(疏勒谐音)河非疏勒河莫属。到清代雍正初年曾有川陕总督岳钟琪主持疏浚疏勒河河道与党河尾水相汇,意引舟运粮,后虽因淤沙水浅难于引船而失败,却从侧面证明疏勒河入敦煌水流之大。然而,上世纪60年代初期安西双塔水库的建成却让疏勒河水在敦煌境内断流了。
党河源于祁连山,经肃北流入敦煌,年径流量2.87亿立方米,历史上为敦煌绿洲专用水源。然而,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20年,上游肃北农牧业发展,至今每年用水2 000多万立方米;敦煌修水库建渠道,同时扩大了耕地,促进了敦煌农业的发展,水源呈日渐减少趋势;阿克塞县城的搬迁,也分流了党河水,加剧了敦煌用水的紧张状况。为扭转用水不足,敦煌近20年一度无限制地打井,至今已有农用机井 1 200多眼,加上青海石油局每年提引地下水约7 000万立方米,超过了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水文三队提出的年最大提引地下水5 000万立方米的标准。因此,敦煌30年间地下水下降10米以上,年均下降30多公分。另外,南湖乡周围的开发,阿克塞多坝沟农牧业的发展都截断了敦煌西湖的水源。
区域性地下水下降,使敦煌月牙泉濒于干涸,更为严重的是原来的绿洲、湿地、泉水、湖滩,水干了,草枯了,树死了。
以上所有一切削减了敦煌水源,其灾难性恶果是:敦煌的东北西湖大小湖泊无水,湿地干涸,泉水不溢,使敦煌赖以生存的绿洲屏障———天然植被惨遭毁灭。据农林部门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初敦煌的天然草场载畜量很高,而现在很多草场已不见牛羊了。原有的约600万亩天然林,至80年代初只剩下90万亩(其中有人为破坏因素),损失85%。近20多年来,当地政府明令禁止破坏天然植被,在封育天然林工作上国家也有不少投资,有所成效。但是,毕竟水源枯竭,一些地方的天然林和草场干枯仍在加剧。
敦煌水源的骤减,生态失衡、沙化、荒漠化,是敦煌绿洲的致命威胁。近年来,人们有这样的疑问:“月牙泉山门后怎么多了几条大沙梁?”虽然现在每年仍在造林,但无论怎么造,都恢复不了遭破坏的天然植被,大部分都是前栽后干。拯救月牙泉工程已经搞了多次掏泉、挖沙、建人工湖补水、泉外渗水等,花费了巨额资金,但因为地下水下降不止,资金几乎是白白浪费。然而事实是:一面呼吁救月牙泉,另一面又削减水源不断,提取地下水肆无忌惮,任投资无数,使尽专家们浑身解数,总难从根本上把月牙泉救活。所以专家们无奈地断言:如果不给敦煌增加水源,发展下去,敦煌必将是第二个民勤,民勤的今天,就是敦煌的明天。我对这个论断深信不疑,绝不是危言耸听。
关键在于解决水源
为解决敦煌水源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曾多次提出“引哈济党”工程,即在海拔4 000多米(其高峰5 300多米)的雪山上开出30公里的隧道,把距敦煌300多公里的祁连山坡下的哈尔腾河水引入党河而至敦煌。但多因条件恶劣,工程艰巨,耗资太多无功而终。现在酒泉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引哈济党”工程,据初步估算,耗资14亿元之巨,但此举必将以苏干湖的干涸及其周围草原的干枯为代价。
这项工程是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远水难解近渴。如果早在40年前阻止疏勒河断水,就不会是现今局面。我的建议是:“疏勒河回归”(已有专文论述)。因为疏勒河几千年都有敦煌的水,只是近40年来才因人为因素在敦煌断流的。虽然当初在进行疏勒工程建设(现仍在进行)设计时无意毁灭敦煌,但其工程的建设,加剧了敦煌绿洲的萎缩和沙化进程,给敦煌带来了灾难,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为缓解敦煌绿洲的萎缩和沙化进程,乘疏勒河水系工程尚在进行之际(目前疏勒河灌溉面积103万亩,工程完工后经垦荒浇灌面积将达140~147万亩,并安排中部移民),建议玉门、安西少垦荒,停止部分移民项目,把疏勒河水向敦煌分流,列入预算外工程,组织专家论证,立项建设。初步设想:自双塔水库分水,沿313国道之南,三危山脚下,修一条可通5立方米/秒的专用渠道,与敦煌党河灌区东灌渠相接,并分一半与北灌渠相接,全年运行250天,可通水10 800万立方米,以80%的利用率计,可用水8 0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党河常年田间用水量的50%。可灌郭家堡、转渠口等四个乡镇,党河水则浇上游其余各乡镇并提供城市用水。每年可向党河故道弃水几千万立方米以补充地下水。同时,关闭农用井,特别是上游井。由于水源的增加,预计将有效缓解地下水下降,并有所回升。日久,将使绿洲外围天然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并遏止沙化进程。
各方齐心协力调水
我国在水利建设上,由于原来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有不少教训。如新疆塔里木河和张掖黑河近年来不得不重向下游和内蒙泄水,而民勤县是在引大工程未列项的情况下,由于民勤人民的强烈要求,甘肃省和中央水利部的支持,引大的水才流入了民勤。
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篇4
绿洲农业是一种生态经济系统, 是人类在非绿洲土地或荒漠、半荒漠区域绿洲内通过灌溉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 故而称其为驯化绿洲或人工绿洲。绿洲农业在我国农业中属特殊类型, 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张掖市绿洲农业在甘肃省农业中更居特殊地位, 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潜力大而倍受学术界关注。但传统的绿洲农业对资源消耗大, 产生的效益低, 尤其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导致绿洲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水资源日趋短缺, 已成为制约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在新的形势下, 科学把握张掖市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依据张掖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条件等, 探寻适合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 (南部沿山农牧区、中部绿洲综合区、西北部荒漠区等) 的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对于促进张掖绿洲乃至其他绿洲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张掖市在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 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充分考量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的西部生态屏障地位, 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的要求, 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现代农业大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 一方面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 组织实施天然林和“三北”防护林保护工程, 强力推进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另一方面立足张掖传统农业大市禀赋, 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节省地、高效益”为原则, 把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 大力试验、示范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具、新产品,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变革与创新, 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 取得了显著成效。
张掖市相对丰富的土地和湿地、充足的光热资源、较高的农业科技普及率、相对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居中四向”的地理位置等, 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同时, 气象灾害频发、植被退化、水资源日渐短缺、绿洲人口承载量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等, 则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和挑战。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的发展, 必须在保护自然绿洲的前提下, 在促进绿洲整体性和绿洲农业局部性相统一的基础上, 实行农林牧结合、产加销一体、产业化经营;应用现代科技成就, 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 实行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农业;以节水为中心,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使绿洲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逐步使张掖绿洲农业成为生产力水平较高, 市场竞争力较强, 充分满足城乡人民食品需求, 出口创汇能力较强, 生态效益较好的现代农业。
三、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但是, 由于各国、各地区农业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也有所不同, 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发展, 应充分重视绿洲生态特殊性, 按照南部沿山林牧区、中部绿洲综合区、西北部荒漠区等区域布局, 根据各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势, 确定绿洲现代农业建设的区域布局框架, 科学合理地设置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 使区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协调发展, 逐步形成相应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地带集中分布的发展格局, 推动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冷凉特色现代农业。
水资源是干旱区绿洲发展的源泉, 也是制约绿洲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祁连山地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张掖绿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截留冰川融水和调节天然降水流量, 把丰水期径流蓄积起来, 在枯水期释放出来,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起着再分配的作用, 更加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发展绿洲。但近年来出现了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森林草场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张掖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祁连山沿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争取实现一举双赢。
冷凉区特色现代农业是沿祁连山冷凉地区, 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基础, 利用现代农业的理念, 发展既有利于生态保护, 又适宜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沿山冷凉地区主要指肃南县、民乐县和山丹马场, 该地区冰雪资源丰富, 但山区地势高峻, 热量资源不足, 适宜发展林牧业和寒作农业, 主要有畜牧业、油菜、马铃薯、中药材、豆类等特色产业。如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北麓, 年均气温3.6℃, 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但境内草原丰富, 为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 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 草场退化严重, 再加上恳荒种地等因素加剧了生态恶化。肃南县从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出发, 加快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县。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结合传统农业经验建立以产业为中心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天然草场,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增加人工牧草的种植, 同时改良牲畜品种, 甘肃高山细毛羊就是根据祁连山特殊的生态条件育成的, 对牧草的选择性不大, 在草场适当放牧再辅以少量饲草就能生长的很好, 羊毛品质优良, 产量是普通绵羊的5倍多, 2010年肃南县存栏细毛羊46.22万只, 细羊毛产量2045吨, 已形成稳固的细毛羊生产基地, 肃南优质细羊毛已成为肃南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甘肃省知名品牌。民乐县的马铃薯高产优质, 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初步形成集脱毒繁种、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 高山细毛羊和马铃薯是冷凉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精深化”的发展要求,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做大做强做优产品, 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增加农民收益, 发展区域经济, 从而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
“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中绿洲是主体, 人工绿洲即绿洲农业是精华。山地将水资源补充给绿洲, 荒漠又把热量带给绿洲, 使绿洲拥有了丰富的水、光、热资源, 成为物质、能量的聚集点, 绿洲农业的可控性增强, 为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奠定了基础, 也为实现高效绿洲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张掖绿洲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 但现在需要转型发展, 一方面是种粮耗水, 不符合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种粮不赚钱, 农民不愿意种, 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 中部绿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必须转型, 转向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节水一直是张掖发展农业的宗旨, 经过长期努力, 取得了长足进步, 节水农业灌溉面积约140万亩, 膜下滴灌、垄作沟灌和垄膜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逐步得到推广, 但总体上仍以大水漫灌为主, 因此, 要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模式, 继续在节水基础设备、研究力量、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 提升现代节水农业发展水平。由张掖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 是全国首批也是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期通过这个平台, 进行试验、示范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辐射、带动周边各县共同发展节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现代农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要求, 发展设施农业, 采用现代工程节水技术, 节水效果明显。2010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92.8万亩, 种植高原夏菜40万亩、马铃薯40万亩、啤酒大麦30万亩, 油料18.03万亩, 建成千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9个, 经济效益较传统的种植业提高了2-3倍, 但基本上还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升级发展起来的, 草产业、花卉产业、菌产业、奶牛产业等新型产业发展甚微, 出售的产品大都是初级农产品, 附加值低。在今后的发展中, 要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 横向上形成制种业、蔬菜业、畜产业、草业、花卉业、酒业、菌业等产业集群, 纵向上延伸精深产品加工链, 形成富有竞争力的节水高效绿洲现代农业。
3. 高值沙产业。
所谓高值沙产业是指把防沙治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干旱荒漠地区的阳光优势, 来实现节水、节能、高值、高效的农业型产业。是在防风固沙和生态农业基础上, 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比较效益, 实现农业产业综合价值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是干旱荒漠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体现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将农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十几年来,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和实践, 张掖市根据“山地———绿洲———荒漠系统” (CODS) 结构区域特征, 在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节水灌溉、生态改善和设施化农业产业等方面, 将产业寓于沙漠治理开发之中, 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贯穿着“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节省地、高效益”的发展思路, 对生态高值沙产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防沙、治沙的同时, 发展起来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例如:设施蔬菜、酿造葡萄、果品、牧草等, 既减少了沙尘暴, 又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了区域经济, 实现了沙区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张掖石岗墩高科技示范园是西北地区首家引进以色列暖棚, 在干旱荒漠地区发展设施农业,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农业示范区;河西学院微藻工程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利用太阳光生产单细胞蛋白, 发展微藻产业, 扩大了食品原料的范围, 又探索和丰富了生态高值沙产业的模式, 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
摘要:张掖是一个位于沙漠戈壁之中的绿洲城市。农业是张掖绿洲的传统优势产业,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突破传统模式, 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绿洲现代农业, 已成为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将绿洲农业理论与张掖市绿洲农业发展实践相结合, 探求了张掖市不同生态区域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绿洲,现代农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朱俊凤.中国沙产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等.钱学森宋平论沙草产业[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赵其国.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A].谢铭.第二届绿洲论坛报告文集[C].2011
[4]李万明等.干旱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绿洲农业 篇5
基于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机理的分析,概化了影响流域水资源转化的主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和反映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的状态变量,建立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为输入端、以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为输出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利用该模型能够进行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 者:陈俭煌 魏晓妹 马岚 CHEN Jian-huang WEI Xiao-mei MA Lan 作者单位:陈俭煌,CHEN Jian-huang(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魏晓妹,马岚,WEI Xiao-mei,MA La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绿洲奇杰伯劳 篇6
古诗词中的伯劳
南北朝萧衍有一句著名诗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唐钱起:“桃李风多日欲阴,伯劳飞处落花深。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白居易:“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伯劳入诗入画的现象较多,常借伯劳以表露悠悠情思。
伯劳,虽体形不大,但飞行能力极强,既可飞到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地栖息,也可飞至开阔荒地低矮灌木丛中筑巢。既可捕食多种昆虫,又能捕捉蜥蜴、鼠以及大于它的鸟类,如杜鹃等,而且常将猎物悬挂在树刺上慢慢享用,非常凶猛血腥,被称为雀形目中的猛禽或“屠夫鸟”。
伯劳不甚惧人,常在树枝头或灌木丛中跳跃栖息,可以近到2~3米观察,显得很精神,很机灵。有时又显得很温顺,如不是它那带钩的小嘴,你很难想象它是一种很凶猛血性的鸟。
聪明的伯劳,擅长建造巢穴,可称为鸟类建筑师
伯劳在树杈或灌木丛、红柳上筑巢,很隐秘,由于有枝条当掩护,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它的巢的,除非有心者,知道它的生活习性,顺着小树林或灌木丛寻找,总有胆子较小一点的伯劳鸟会从巢中飞起。这时,顺着伯劳飞的方向仔细寻找,准能发现伯劳的巢。伯劳建的巢,很厚实,很牢固。为使巢安全牢靠,伯劳往往将巢建在三角枝杈上,全是由较硬的植物枝干垒砌而成。巢底的枝干粗、短,随着枝杈的变化外伸,搭巢的枝干逐渐变得长、细。成形的巢上大下小,如同精美的花盆一般。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垒砌起来的巢,都是互相压缝咬合的,整个巢浑然一体,窝中心圆圆的,好像用圆规画出来的一样。直径大约有12厘米,巢里铺的都是细软的植物,一圈一圈,密密匝匝,如同织绣。这样的巢保温透风、牢固舒适。伯劳真是天然的建筑师啊!
为了隐蔽和安全,伯劳在巢的最上方会谨慎选用与支撑巢窝相同植物的枝干,以便使整个环境协调起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如在红柳上作巢,那巢的最上方一定会是红柳枝干,而绝不会是其他植物的枝干。伯劳无疑是很聪明的。
伯劳也有很粗心的时候,甚至到了为别人孵卵育子还浑然不知的地步
伯劳孵卵,尤其是哺育幼鸟期间是非常辛劳也非常忠于职守的。幼鸟破壳而出,伯劳会用嘴把蛋壳衔走扔到远离巢窝的地方。幼鸟的粪便也不留存在窝内,伯劳也会用嘴及时地衔走扔掉,既讲究卫生,又避免了敌人闻味而来。幼鸟进食多、消化快,不停地张嘴要食,雌雄伯劳便轮换着不停地一趟一趟出去捕捉猎物再飞回来喂育幼鸟,直到幼鸟羽毛丰满,能出窝自寻食物为止。
伯劳也有很粗心的时候,甚至到为了别人孵卵育子还乐此不疲,浑然不知的地步。也许杜鹃看到了伯劳对卵的愚忠和育子的痴狂,于是趁伯劳离巢时,偷偷地把伯劳产下的卵吃掉,把自己的卵产在伯劳的巢内,一窝有4~5枚卵。伯劳回巢后,未产生任何疑心,继续忠实地天天趴在巢内孵卵。躲在树后的杜鹃见此情景,偷着发笑,并发出“羞不”的嘲笑声。杜鹃不仅不谴责自己的行为,还羞辱伯劳太笨太傻。小杜鹃出壳后还张开大嘴不停地要食,伯劳累得皮包骨头。小杜鹃越长越大,大于伯劳两三倍,伯劳竟然认不出这是杜鹃,不是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杜鹃长大飞走了,伯劳仍不知情,还在枝头欢跃唱歌,为小杜鹃送行。这是一种伟大的母性,这是一种傻得可爱让你无法恨起来的天性。
绿洲农业 篇7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所谓耗散结构, 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 形成的一种新的稳定有序结构。耗散结构理论, 又称非平衡自组织条件方法论, 它揭示了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引入负熵流, 从混沌无序, 到有序、高序的演变过程, 为研究开放系统生存和发展演变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耗散结构具有强大的自复制、自恢复、自催化和自组织能力。它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开放性, (2) 远离平衡态, (3) 非线性相互作用。
2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的耗散结构特征与熵流分析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阿尔伯卫奇 (W.Albreche) 于1970年最早提出的, 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 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优化调控,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 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绿洲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 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绿洲生态农业建设, 既包含一些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工作, 也包含一些基本的水土保护、资源利用等具体工作, 它是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
2.1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Erwin Shrodinger (1943) 提出“生物是以负熵为食物的”, 还指出新陈代谢的实质就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当它活着时所产生的全部的熵。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生存发展都与外界进行了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具备一定的自适应性, 整体协同性和不稳定性等诸多特性, 但从本质上讲, 其耗散结构特征仍然存在着不完备之处, 具体表现在:
(1) 开放性不足。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 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吸收光、热、水等资源, 同时向外界输出农产品, 完成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 促使系统有序化, 因而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但地处西北干旱区的新疆, 地域闭塞, 经济相对欠发达, 尤其是各个绿洲农业区相对孤立, 物质、能量交换仅局限于单个绿洲农业区内部, 系统开放度低,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增产困难, 发展缓慢。
(2) 近平衡状态。近平衡状态的典型表现是, 系统与外界进行了能量交换, 整体处于熵减状态, 但缺乏足够物质、能量流来维持系统的长期生存。就目前来说,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发展虽然与外界进行着能量交换, 系统自身也在演进, 但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人们观念陈旧, 对经济效率的过渡热衷等诸多原因, 已经造成了土壤贫瘠化、盐碱化、荒漠化加重等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恶化, 极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演化进程, 使系统退回封闭的平衡态。
(3) 缺乏非线性动力机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 新疆绿洲农业系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农、林、牧孤立发展的传统封闭色彩,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同步发展格局。但农、林、牧之间的结合仍不够紧密, 仍旧缺乏整体性相得益彰的非线性动力机制。
总之,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并不完备, 已经阻碍到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进一步演化发展。
2.2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熵流分析
熵代表了系统混乱程度,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 (Clausius R) 把可逆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与温度之比值称为熵 (Entropy) 。熵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内部熵变化 (dis) ;另一部分是开放系统从外界引入的熵流 (des) , 二者之和为总熵流ds, 即ds=dis+des, 其值可正、可负、可为零。熵还可分为正熵和负熵, 正熵是指系统内部造成的能量耗费, 负熵是指系统从外界吸取的物质、能量流, 有助于系统自身稳定, 代表有序程度。按照耗散结构理论, 要使得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 由低序走向高序, 重点在于不断向系统输入负熵流, 同时增强系统对负熵流的利用效率。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 正、负熵流交换均有发生, 其中阻碍系统稳定与发展的正熵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正熵是农业系统内部所产生的, 指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耗费;第二类正熵来自于开放农业系统的外部环境。同时, 维持系统稳定, 促进系统发展的负熵也分为两类, 第一类负熵产生于系统内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抑制系统内部熵增现象, 第二类负熵是源自于开放系统外部, 其正、负熵流交
由图1分析得,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中引入光能、水资源等第二类负熵流推动了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片面追逐经济利益, 生态破坏, 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 导致第二类正熵流增加, 阻碍了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据统计, 目前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为79.59万km2, 占其土地总面积的47.7%, 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400km2的速度扩展。同时风沙活动频繁, 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类活动带来正熵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科技进步, 人类植树种草等活动所注入系统的第二类负熵流, 使其并没被有效吸收利用。
综上,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所引入负熵流不足, 且对其利用率低, 导致系统负熵流不足以抵消它的两类正熵流,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进一步演进。
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新疆绿洲生态农业模式建设
3.1 完善系统耗散结构特性
首先, 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加强各个绿洲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大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的开放程度;其次, 转变陈旧观念, 及时制止急功近利, 无视生态环境,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利益行为, 促使农业系统实现近平衡态向远离平衡态的过渡;再次, 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实现农林牧紧密结合, 共同发展, 以形成农业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动力机制。
3.2 引进负熵流, 提高系统负熵流利用效率
(1) 加大科研力度。一方面应推进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增加系统负熵流;另一方面应改善系统内部作物品种、作物结构, 提高系统对外界物质、能量流的吸收, 提高系统对负熵流的利用率,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结合新疆绿洲具体地理条件研发具备抗干旱、抗风沙等特性, 以适宜新疆干旱区绿洲独特气候条件的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及高新种植技术, 并加以推广, 改善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环境;第二, 注重对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环境的研究, 研究最佳开发利用规模, 最佳种植模式, 以及最佳开发路径等, 同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2) 提高光能、水等资源利用效率。研究表明, 现阶段新疆作物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作物在光和作用中光能利用率低, 而新疆光热资源丰富, 光能利用率低主要是受限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素中CO2量的缺乏。作物光合作用所需CO2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肥释放出来, 因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施肥、高效施肥, 改善并保持土壤肥力。反过来说, 土壤肥力的保持, 既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促使作物增产, 又可以防止土壤贫瘠化、盐碱化、沙化, 保证绿洲面积。地处干旱区的新疆绿洲农业, 水资源是决定其规模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而应时刻着力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加速农业发展进程。
(3) 提高综合人口素质。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中, 水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局限性, 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相对脆弱性, 也决定了要提高综合人口素质, 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提高综合人口素质, 既要改变人们急功近利, 只注重短期利益的陈旧观念, 又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避免人们对农业系统的过渡索取、缺乏维护的盲目利用现有资源,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物质行为, 使其能理性思索合理的化肥农药施加量, 合理的种植规模、种植结构。综合人口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一种负熵流, 可以促进系统对外界物质、能量流的吸收和高效利用, 促使绿洲生态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综上所述, 建立持续高效的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就在于结合新疆绿洲具体自然地理状况, 降低能量耗费, 提高能量利用率。具体来说,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应从水资源的利用入手,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既可以保证绿洲种植业的发展, 又可拿所节约水资源植树种草, 保证绿洲面积, 保护生态环境。农作物的秸秆以及所种树、草, 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同时动物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返回土地, 提高土壤肥力, 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所耗二氧化碳量, 促使作物增产, 农民增收, 提高综合人口素质, 进而加大科研力度。科研力度的加大, 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扩大植树种草面积, 促进种植、畜牧业发展等。如此循环往复, 完成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循环转化,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运作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摘要:新疆绿洲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其农业发展提供突出优势的同时, 也使其面临严峻考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绿洲高效生态农业, 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耗散结构特性及熵流分析, 得出其熵流状况, 并提出完善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系统耗散结构特性, 不断向系统输入负熵流, 增强系统负熵流利用效率, 从而促使其远离平衡态,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运作的高效发展模式。
关键词:耗散结构,生态农业,系统,熵
参考文献
[1]沈小峰等.耗散结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2]红金.新疆发展绿洲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J].农业与技术, 2006 (12) .
[3]普里高津著, 普庆宏等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4]吴志文.耗散结构理论在森林市场管理中的应用[J].林业经济问题, 1999 (5) .
[5]董旭升.关于形成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思考[J].经济问题, 1998 (12) .
[6]汪希成.阳光生态工程与我国西北干旱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J].生态经济, 2006 (9) .
[7]夏爱林.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现状及开发原则[J].生态学杂志, 1991 (6) .
绿洲农业 篇8
关键词:新疆绿洲,职业培训,农民素质,农业现代化
新疆是我国干旱区绿洲的主要分布区, 绿洲面积为16.44万km2。由于光热水土的特殊组合, 有利于优质、高产、高效的绿洲农业发展, 具备了建立现代化农业的优越条件。然而, 新疆绿洲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雨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地“三化”非常严重, 导致绿洲生态危机日益严峻。这就要求新疆绿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必然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因此,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农民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是实现绿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 绿洲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的要求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绿洲农业现代化必须由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 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要实现绿洲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只有拥有一批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农民, 才可能顺利实现绿洲农业的现代化。绿洲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 绿洲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民有文化。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 对新科技有接受和应用的能力, 有思想见解, 能及时掌握新知识, 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其次, 绿洲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民懂技术。对科技的认识程度, 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现代化农业要求农民能够较快地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转化为劳动生产率。最后, 绿洲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民会经营。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要求农民具有现代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 善于捕捉市场信息, 抓住各种机遇, 果断决策, 应对市场风险, 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2 农民职业培训是实现绿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民素质的提高必然要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 农民职业培训是农民素质提高的关键。农民职业培训通过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农民, 为绿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是绿洲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
2.1 农民职业培训是绿洲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新疆绿洲农业结构不断调整, 农村产业经济已呈多元态势。客观上要求绿洲地区农民必须冲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狭小天地, 转向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元化经营。然而, 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很难适应多元化经营, 严重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因此, 根据绿洲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发展趋势, 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使农民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经营中,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绿洲农业结构调整。
2.2 农民职业培训是绿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在建设绿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就是发展农村教育, 进行农民职业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只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使大量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通过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 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 塑造正确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 提升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提高劳动生产率, 最终完成建设绿洲新农村的各项任务。
2.3 农民职业培训有利于增加绿洲地区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绿洲地区, 农业种养殖收入是农民的重要来源, 但已不是主要来源, 农民外出打工和农业多元化经营是农民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因此, 开展农民职业培训, 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拓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 努力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各项支持服务, 促进绿洲农民转移就业和开展农业多元化经营, 将从根本上解决绿洲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3 绿洲地区农民素质及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3.1 绿洲地区农民素质状况
新疆农业人口大约1200万人, 占总人口的62%, 但由于农民整体素质较差, 大量的农业人口并没有转化为农业人力资本, 不能适应绿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低。2006年新疆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55.93人, 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6.98人, 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只有0.69人, 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25人 (见表1) 。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7年, 而新疆仅为7.08年。而且, 新疆农民中大多数为少数民族, 接受科技文化的意识差,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二是农业技术工人少。据统计, 新疆农业劳动力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 懂技术的不到10%, 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 农业技术工人少之又少, 远远不能适应绿洲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三是不善经营, 市场意识差。绿洲农业大多为特色农业,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由于农民思想保守, 市场意识差, 创业能力不强, 使得绿洲农业特色产品、名优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农村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远远落后其他地区。
3.2 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绿洲地区农民职业培训工作,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条件的不足, 发展缓慢, 主要成果有:一是实用技术培训。新疆绿洲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与滴灌技术组装配套为核心的综合技术、瓜果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技术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等。2005年, 新疆“科技之冬”活动期间, 通过采取现场指导、课堂讲授、发放资料、远距离教育等各种形式, 共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6万多期。二是绿色证书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是按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开展培训, 使农民至少掌握一项农业生产技能, 培养骨干农民。近年来, 新疆绿洲农业部门进一步完善以中等农业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培训基础的绿色证书培训网络。2008年, 新疆绿色证书培训获证人数3万余人。三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对农村优秀青年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 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新疆依托第一产业职教园区, 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集中办班872期, 入户指导121次, 共培训核心农户1.1万人, 普及性培训近14万人。总体看, 近年新疆绿洲农民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与新疆1200万农业人口的培训需求相比, 职业培训工作进展相当缓慢。
4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促进新疆绿洲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4.1 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 加强对农民职业培训的领导
农民职业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花费时间长的工作, 需要政府管理机构统一领导, 系统规划。建议新疆政府部门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强化对新疆农业职业培训的领导, 把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纳入政府中长期规划, 明确责任和目标, 并建立相应的工作体制进行重点支持, 形成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使农民职业培训工作得到制度保障。
4.2 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的投入, 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农民职业培训的社会公益性质明显, 政府必须承担起这个准公共品的投资责任。要实现新疆绿洲农业现代化, 就必须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 如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的资金补贴, 各个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财政支持等等, 将农民职业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使其投入制度化。另外, 由于新疆农民居住分散, 人数众多、受教育程度低, 仅靠政府对农民职业培训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灵活运用税收、信贷、金融等手段进行调节, 吸引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一起参与农民职业培训的投资,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扶助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3 扩大农民职业培训形式, 注重农民职业培训的实效
农民职业培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根据绿洲农民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 如对于一些有一定科技基础的农村技术骨干人员, 应重点进行课堂讲授;对于大范围、居住分散的农民, 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远程教育, 向他们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有条件的地区, 还可直接进行田间指导, 传授经验, 或组织农民在各种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同时要注重培训的效果, 务必通过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 坚持做到培训一人, 致富一户, 使农民职业培训直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做到务求实效。
4.4 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的培训示范作用
绿洲农民职业培训的发展取决于开展培训的专家队伍, 一只优秀的培训队伍将直接影响农业职业培训的效果。新疆涉农的高校有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有着大量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应当主动下乡, 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了解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 手把手、面对面地把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 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激发起广大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和信心, 切实起到培训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2]黄祖辉、林坚、张冬平.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卢荣善.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农民由身份到职业的转换[J].经济学家, 2006 (06)
[4]张凤华.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生态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J].干早区资源与环境, 2003 (17) .
[5]严正.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J].福建论坛, 2000 (01) .
[6]李小丽.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化农民[J].新疆社会科学, 2004 (2) .
[7]吴小凤.如何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培训体系[J].农业经济, 2006 (10) .
绿洲农业 篇9
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概念
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指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依托信息网络,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展示相对独立或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应具有网络交互性、相对完整性和媒体多样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所不同的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服务器的支持, 其不仅要适合教师现场教学使用, 更要适合学习者在网络终端自行操作学习;其不仅要有多媒体的外观效果, 而且更应该具有强大的功能, 要从教学过程固定、单一的“演示多媒体”向教学过程可以随意调整的“模拟多媒体”转化。
用创新教育理论宏观指导课件的开发
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当今世界,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创新教育。我国教育理论正不断发展, 以适应经济时代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创造性教育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其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显然,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网上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出发点。面向21世纪网络教学, 我们要更新传统的课件设计思路, 在课件中应该设置有利于学习者发展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境”, 为学习者设计出多个学习流程供其选择, 要使课件具有更好的即时交互功能。
课件设计要根据教育对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其他教学设计一样也要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者必须事先规划好课件进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细节, 并使这些目标都能很好地为课件总体目标服务, 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模块来凸显教学设计, 如《新疆绿洲农业学》网络课件就包括课程介绍、课外学习、教学大纲、同步练习、学习资料、真题测试、教学日历、教案、案例点播、课程学习、影音视频、联系方式等十二个模块。设计者在制定每个具体目标时都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群体的年龄、基础、层次及接受能力等因素, 使目标定得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只有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改变传统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件设计要精心选材重点突出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使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课件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那些只需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便可以掌握的浅显内容, 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开发课件;对于那些通过单一媒体便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也不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只有那些用单一的语言或文字无法表达或难以揭示相关规律的内容才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新疆绿洲农业学》课中“沙漠增温效应”、“盐碱化形成的原理”等内容, 用传统的讲述法或简单的图形就难以说明问题, 采用动态的flash演示就能够直观地揭示沙漠与绿洲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只有选材适当, 有所侧重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 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黄之春.新课标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课堂学习实效[J].生命世界, 2009, (01) :89-90.
[2]钱毅.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光污染”一课为例[J].科技信息, 2009, (03) :286, 296.
[3]石彩云.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科学时代, 2009, (01) :227, 119.
[4]李淑梅.CAI课件的开发分析[J].网络财富, 2009, (05) :116-117.
[5]乔文秀.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 2009, (03) :45.
[6]王润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8) :135.
[7]王进.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9, (02) :98.
[8]徐生.多媒体推动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安徽科技, 2009, (03) :38-39.
[9]张雅男.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J].硅谷, 2009, (02) :163, 161.
绿洲农业 篇10
一、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 河西走廊中段, 东经97°20′至102°12′, 北纬37°28′至39°57′。东连武威、金昌, 西接酒泉、嘉峪关, 南与青海省毗邻, 北各内蒙古接壤。本区东西长210—465公里, 南北宽30—148公里。处于走廊内最大的内陆河黑河中上游。国土总面积41924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2%。辖5县1区, 即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县和甘州区, 全市共60个乡镇, 835个自然村。全区总人口126.41万人, 人口密度30.15人/km2。全市由南部祁连山地, 北部阿拉善平原, 中部绿洲走廊三部分组成基本地貌格局。南部山地居于祁连山褶皱和阿尔金山断块的一系列平行山系, 大致呈西北—东西走向, 海拔高普遍在3000—4500米之间。中部是绿洲走廊区, 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 并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异趋势。走廊以北为北山和阿拉善平原, 前者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间, 多为一些中、低山、残丘组成的阿拉善台块的边缘褶皱带, 后者海拔仅为1000—1500米左右。全市年日照时数在2902.2至3174.1小时之间, 年降水量在92.8至295.6毫米之间, 蒸发量1804.3至2481.4毫米之间, 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1.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全市41924平方公里土地中, 有耕地282.21万亩, 约占全市面积4.5%, 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约2.8亩, 高于全省人均耕地2.08亩, 远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0亩的水平。有可利用草原面积3257.51万亩,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1.8%。相对丰富的耕地和草地面积, 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资源约束, 若能合理科学的利用, 全市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2.丰富的光热资源, 为农业提供了天然能源。全市年日照时数2902.2至3174.1小时之间, 日照百分率为60%~70%, 比同纬度的天津2705小时约多300小时。川区夏作物生长季 (4—7月) 总日照时数约为1100小时, 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6%左右, 平均每天9小时以上。秋作物生长季 (5—9月) 总日照时数, 全区平均在1200小时左右, 约占全年的40%。全市各县总辐射量为 (5.58—6.21) ×105J/ (cm2.a) , 比同纬度的天津 (5.30×105J/ (cm2.a) 多。川区粮食作物光能利用率在0.79%~1%;肃南草原光能利用率在0.6%~0.7%, 其它草原产草量少, 光能利用率更低。平川地区的张掖、临泽、高台年均气温为8.1—8.63℃, 山区在4.7—7.7℃。川区≥0℃气温平均起始于3月11—17日, 终止于11月9—12日, 平均间隔日数为240—247天, 活动积温为3390—3567℃;浅山区≥0℃气温起始于4月5日 (民乐县) 终止日为10月27日, 间隔日数205天, 活动积温为2267℃。≥10℃气温川区平均起始于4月19—25日, 终止于10月2—4日。间隔日数为160—169天, 活动积温为2870—3085℃。日照长、积温高, 加之绿洲外围沙漠的增温效应,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
3.农业科学技术积淀较好, 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有了科技支撑。近年来, 张掖市注重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中的推广和应用,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使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1%, 高于全省40%的水平, 与全国39%~50%的水平相比, 占上限。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 机耕面积216.25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76.6%;农业折纯化肥使用量为391.83kg/hm2, 远高于全省163.4kg/hm2, 接近全国403.0kg/hm2的平均水平。这些都表明在张掖市农业经济发展中, 科技推广普及率高, 群众科技兴农意识强, 科技素质在不断提高, 这正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所在。
4.相对发达的农村经济,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2010年, 全市GDP达到212.70亿元, 在全省14个地州市排序居第7位;人均GDP17101元, 居全省第6位,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0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 高于全省3425元, 接近全国5919元的水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6元,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08%。农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按照2000年7月国际公布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0.4—0.49为小康水平, 表明农村经济条件整体得到改善, 这成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保障。
二、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土地荒漠化持续蔓延。气象灾害频率、强度增大和荒漠化是吞噬张掖市绿洲, 威胁张掖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张掖的荒漠化主要是土地的沙漠化, 据1993年沙漠化普查结果, 沙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 是典型的风蚀荒漠化地区。加上张掖市是一个在南北两面的山脉夹峙下的宽30至148公里, 长约465公里, 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管地带, 东西风流畅存在着显著的狭管效应, 风速很大, 成为沙尘暴多发区。进入20世纪90年低以来, 沙尘天气一年发生多次, 且时间提前, 强度增大, 波及范围更广, 使张掖市遭受到严重的沙尘暴灾害。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滥用水资源, 使荒漠植被遭受更大破坏, 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发展。
2.水资源日见短缺, 难以满足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关键性自然资源, 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之一, 也是一个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支持性资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全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明显增长,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相对承载能力在降低。张掖市有大小26条河流, 年径流量为24.75亿立方米, 有地下水资源1.75亿立方米。如果按照2001年2月21日召开的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要求, 即当莺落峡来水量为15.8亿立方米的情况下, 使正义峡的下泄水量为9.5亿立方米。这样全市现有水量为15.25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约1206立方米, 耕地亩均占有量540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略高于联合国规定贫水国1000立方米的水平, 但这远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2344立方米, 也低于全省人均占有量1302立方米, 亩均占有量也低于全省579立方米。水成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3.天然植被退化严重, 植被覆盖率低。张掖市共有森林面积576.79万亩, 其中天然林389.05万亩, 人工林187.72万亩。森林覆盖率9.17%, 接近甘肃省9.37%,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55%。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地, 主要为青海云杉和灌木林, 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人工林主要分布在中部绿洲区。西北部荒漠牧区, 林地面积很小, 是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区域。全区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257.51万亩, 占总面积的51.8%, 可分成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三大类, 其中以天然草地为主, 占草地总面积的95%以上, 而天然草地中又以荒漠草地和荒漠化草地为主。所以, 就草地整体而言, 全市草地质量差, 等级低, 承载力有限。
4.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市场竞争能力差。张掖市有25.12万个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户, 农户是目前市场的经营主体, 这种超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及其体制的凝固化, 造成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抗风险能力弱, 竞争能力差, 市场交易成本高, 资源配置效率低, 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按照现代农业的本质和特征要求构建现代农业框架。针对张掖市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 我们应当提升发展理念, 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要求的农业体系框架, 这是一种规划和蓝图, 是建设绿洲现代农业的行动指南。我们认为这一体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 体现农业时代特征的, 包括常规农业和食品、营养、健康医疗、资源环境和生态在内的现代农业体系。它昭示我们要建设绿洲现代农业, 必须在功能上使农业向着设施化、生物化工、组织管理科学化、系统工程和市场化不断拓展, 以逐步形成符合绿洲资源条件、具有张掖特色的绿洲现代农业。
2.营造“山地———绿洲———荒漠系统” (CODS) 生态体系, 发挥系统耦合效应, 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首先, 要从过去以林业产业体系为主转变为以林业生态体系为主,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优先发展生态林业, 然后才能适当满足经济建设和人的生活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按照这种思路, 在黑河上游南部整个祁连山区, 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 荒山荒地绿化, 陡坡耕地退田还林 (草) , 建立生态公益林, 从根本上保持水土,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此, 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关于“退耕还林 (草) 、森林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以粮食换林草的林业政策。其次, 要治理北部大面积荒漠草原。一是在绿洲边缘营造防风阻沙林带。由于该区属贫脊沙地, 风沙大, 林带要注意种类搭配, 既要有抵御风沙能力强的高大杨树, 又要有耐脊贫的沙枣等树种。同时在地面保护各种野生草木, 防止滥挖滥采。结合人工种草, 加大地面覆盖, 使防护林乔灌草立体化结合, 切实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为绿洲建起牢固的绿色长城。二是禁止人们无计划、无节制滥垦土地、滥砍薪柴、滥采中草药等破坏植被行为。三是加大投入, 加强草原防火能力, 采取生物、化学等方法防治草原鼠害。四是减少畜牧头数, 压缩载畜量。最后, 在中部绿洲内, 营造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中部绿洲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依托, 生态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当前国内外农田防护林正由纯生态防护效能向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发展的特点, 符合农业结构自身调整的发展方向。
3.开源节流,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山地———绿洲———荒漠系统” (CODS) 结构出发, 构建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体系。在维护祁连山森林植被、保护冰川的基础上, 遏制温室效应, 改善山地小气候, 增强山地水源涵养能力, 为绿洲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不竭水源。在绿洲农业发展中, 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为理念, 采取生物节水、工程节水和农艺结水相结合的措施, 发展低耗、高效用水农业, 降低单位产值用水量, 提高单方水利用效率, 实现集约用水, 提升绿洲农业效益。提高生态用水比例, 用于维护荒漠自然植被、改善荒漠生态环境, 并将荒漠水、肥、气、土地及光热资源系统集成, 合理开发利用, 创造人工绿洲, 发展钱学森先生提出的沙产业, 寓经济发展于荒漠生态保护之中, 使水资源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益。
4.建立“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现代科学技术是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张掖市过去的农业发展中, 不少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得以推广和应用, 促进了张掖农业的发展。但科研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经费不足, 缺少技术创新平台等致使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还显不够。因此, 要创新科研体制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即以政府为主导, 为提升张掖的科技经济质量、水平、效益, 围绕现代农业项目、课题、目标组成长期或者短期联合体, 将与企业、高等院校合作的重要项目纳入张掖现代农业大市建设发展计划, 有重点地发展若干科技区域, 制定一系列关于经费、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营造优化的环境, 吸引科研机构及其他合作方以项目的形式取得发展。其形式可采取联合技术开发、共同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高新技术区等。通过政府主导, 打造自己的现代农业研究与开发平台, 提升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以支撑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经营中存在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产前、产中、产后脱节, 以及过度无序竞争等, 要求必须尽快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组织方式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尖锐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经营达到高度规模化、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已经探索出的各种成功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和实践新的模式。我们给出的模式是:“现代农业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专业协会+农户”。这一模式的创新点是不断培育现代农业企业, 以其为龙头, 带动绿洲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平台”, 集中解决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共性和重大技术难题, 推动科技在绿洲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应用, 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专业协会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农户为主体, 建立稳固的绿洲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这种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掖市统计处.统计年鉴.2010
[2].樊胜岳等.张掖地区沙产业发展对策及关键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3].第二届绿洲论坛报告文集.2011
沙漠中的“绿洲” 篇11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城市最年轻……”
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在历史上它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一个新兴城市。后来,又有全国各界60万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了边远西部,建设这座比共和国只小一岁的新城市,著名诗人艾青当年也是其中之一。正因为这个城市的年轻、这座城市从无到有,正因为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在浓郁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造就了独一无二拥有自身特色的军垦文化。于是诗人艾青才会这样写道:“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当你来到这座城市,这座美丽、庄严的大学时,你就能体会到这里多元文化的氛围。记得刚进大学,老师就组织大家参观军垦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来之不易,让我们铭记那段振奋人心的岁月,更希望我們每一位石河子大学的学子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兵团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或者当你觉得心情低沉的时候,可以坐上一辆公共汽车(全程不到半小时),沿玛纳斯河西岸前行不到5分钟,你就能进行一次精神和心灵上的洗礼,因为迎接你的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森林,这就是红柳森林公园,在春夏交替时节,这里红柳花层层叠叠次第开放,鸟语花香,来到这里你还能有什么烦心事呢?
在仲夏之时,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走在从宿舍去教学楼的路上,两旁绿树成荫、绿草油油,是不时还会出现一些可爱的小昆虫挡在你的路中,好像是要伴随你一起前行。校园里有很多同学们口耳相传、私下评出最喜欢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午后拿上一本喜爱的书,坐在北区的小树林里木椅上,看着行人来往,阳光透过身边个个高耸的白杨树的树叶空隙,照在书上,要是累了还能躺在椅子上闭上眼听着歌,阵阵微风吹过,一片花香……
在新疆的秋天,最值得享受的应该就是那些品种繁多、口味香甜的水果,这里足够的日照以及在夏末的昼夜温差,使得这里的水果含糖量很高。从6月份左右,就开始了每一年的幸福生活,草莓、苹果、西瓜、甜瓜、葡萄……品种多得数不清,价格特别便宜,西瓜每斤才4毛钱,草莓每斤1.5元钱左右,所以我相信在石河子大学的金秋,你的生活将会充满滋味。当冬天来临,这里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都是那么洁白,再加上石河子市空气清新、污染少,所以这种视觉感会非常的强烈,尤其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的第一场雪。有时候它就在半夜这样悄悄来临了,不去打扰你的梦乡。
在这里求学,更在这里体味成长
想起我的大学,现在还是充满无限的,怀念和遐想。虽然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回过石河子大学,但是我经常梦见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在石河子大学的四年,是忙碌的四年,学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回首在这里的本科四年,我可以微笑着说,感谢她给我带来这段经历,感谢她将我一步步引向这如此丰富多彩生活中的每一位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
还记得在大一刚进校那段时间,我是异常兴奋,因为冲过了高考这一门槛,终于盼来了为此奋斗十几年的大学生活,而石河子大学的一切又是让我拥有了一种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心情。那时,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我忙着参与活动、听各种讲座。记得第一次参加全校的“百团纳新”,面对着如此纷繁的社团,让我有一点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热情向我介绍社团的师哥师姐我更是无所适从。身边参与的同学不断和自己擦肩而过,现在回想起感觉那就是人的海洋。这时候,我不知不觉走到了咱们学院的社团招新地点,一个很温柔的声音打动了我:“同学,你好,欢迎加入我们华彩艺术团。”是我的一位师姐静,她微笑着向我介绍着社团的情况,一边询问我的专业、特长、爱好,就这样,可以说意外,也可以说是缘分,我被分到了播音主持部。面对一个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心里是很忐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非常没有底气。但是静师姐对我不断鼓励,而且还给了我这样一个新人一次学院迎新生晚会主持的机会,我经常会想起那一次晚会。因为那是我真正大学生活的开始……
学院老师在学习领域帮助我之外,也给了我一些专业实践的机会。记得在大二的暑假,一位老师带领学院的艺术团去周围社区进行文艺慰问演出。那天,我们进行了三次的慰问演出,虽然说最后回到宿舍都已经凌晨一点多,疲惫得倒头就睡,但是我知道,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很快乐,因为我给他人带来了快乐。用我自己的方式为那些最可爱的人们带去了我们的礼物,即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绿洲农业 篇12
走近山东绿洲农牧公司, 更像是走进了一个养殖专业理想国。这里无疑是养殖专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领军者。它不同于基业长青的国企, 也不同于一人独大的民企, 它有着最古老也最新鲜的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2008年, 凭着一腔热血、敢于担负责任的苗德山, 带领临沂市一群有着同样致富梦想的农民养殖户, 走上了一条“民主管理、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致富之路。短短5年后, 不论是在当地养殖业中所取得的成就还是行业影响力, 山东绿洲农牧公司都被视为山东地区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为此, 记者走访“绿洲”的当家人苗德山, 与其进行了一次关于如何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带领农民致富的深层次对话。
标准化体系创出现代化养殖
建设和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肉鸡养殖场, 是绿洲农牧的立企之本。现在公司已经建成年出栏百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十几处, 均地处山青水秀的无疫区, 全部采用自动化的供料、供水、供暖、温控、通风等设备, 为养殖成功和产品安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养殖场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饲养管理体系、系统的人员管理培训体系, 根本上保证了养殖成功和食品安全。
记者:养殖业标准化, 是发展现代化养殖业的标志, 养殖业只有纳入标准化体系以后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竞争力, 绿洲公司在多年的探索中建立了怎样的标准化体系?
苗德山:毫无疑问,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养殖业的出路, 也是唯一出路!第一点, 标准化养殖厂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现在我们这里大部分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达到一万只以上, 养殖场的规模达到五万只、十万只, 甚至二十万只。第二点, 鸡舍的建造设计标准必须现代化。大规模的养殖, 鸡舍必须实现自动化, 鸡舍设计与自动化的设备配套。鸡舍的抗风、保温, 防雨、防雪功能都必须兼顾。整个鸡舍的自动控制系统必须由一套现代化设备完成。另外, 生长速度快的肉鸡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温度稍高或稍低, 鸡容易感染疾病。标准化的鸡舍通过暖风炉与风机的配合使鸡舍温度在30度左右, 保证了鸡的生长环境。第三是生物安全系统化。从进厂区的冲洗消毒熏蒸, 鸡苗全程封闭, 饲养员在鸡的整个生长周期内禁止出厂。进入鸡场的饲料, 进场前先整车消毒。鸡的防疫系统同样重要, 在第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进行防疫, 防疫做好了, 主要的疾病可以预防。必要时还会给鸡喂食保健药物, 提高鸡的免疫力。从而减少了药物残留, 将健康的鸡放入市场, 保证鸡肉的安全。第四与人的管理、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分不开的。
记者:标准化体系有照办的模式还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体系?摸索中付出了什么代价?
苗德山:标准化管理每个地方可以有自己的特点, 通过借鉴别人的管理技术结合自己的情况, 一步步摸索出来, 变成适合自己东西探索中付出了很大的学费代价。
首先是棚舍的建造问题, 一栋标准化鸡舍建造再加上自动化设备需要七八十万元。因为资金的制约, 为了省钱, 建造非标准化的鸡舍在使用一两年后因为不坚固而坍塌。鸡舍坍塌面临的损失是巨大的, 棚舍无法使用, 自动的设备也被损毁。
其次为了降低成本, 从鸡苗、饲料、疫苗、保健药品四大方面节约成本, 选便宜的鸡苗、饲料直接导致鸡“难养”, 低价的鸡苗健康状况不良, 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便宜的鸡饲料, 料肉比不足, 吃同等重量的鸡饲料, 鸡的生长状况却大相径庭。一般情况下鸡的正常死亡率在2%—5%, 低价鸡苗、饲料直接导致死亡率提高到50%甚至60%。代价是巨大的, 教学是沉重的。
养殖产业链奠定养殖循环经济
山东绿洲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兽药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青岛, 生产基地位于沂水县城北工业园, 车间严格按照GMP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市。公司在青岛设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并与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等知名院校紧密合作。公司下辖标准化养殖基地30余个, 年出栏肉鸡3000余万只, 为管理技术提升、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最佳实验基地。
记者:动物的疫情是发展养殖业天敌, 为降低标准化养殖业的风险, 提高养殖的效益, 绿洲药业公司研发了哪些产品?目前研发的力量怎么样?
苗德山:随着规模化养殖速度的加快, 养殖业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养殖数量扩大带来的疾病增多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生产健康、无公害食品已成为养殖的必然选择。为保证肉鸡产品绿色、无公害、无药残, 打造兽药、饲料完善的养殖产业链。公司研发小组同华中农大合作, 成功探索出利用抗菌肽代替抗生素的新方法;同青农大合作研制出肉鸡病毒防控复方纯中药制剂——百毒清、舒康等新药, 倍受客户的青睐。同时, 公司还与华中农大、山农大等进行校企项目合作, 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记者:从山东绿洲农牧有限公司到沂水县佳汇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到山东绿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怎样建立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苗德山:建立全产业链的系统, 从养殖到药厂, 将来养殖、饲料、兽药、屠宰一整条产业链的建立, 保证鸡肉的安全完全可控。首先保证养殖的鸡无药残留;其次保证饲料等产品安全;第三内部循环经济既独立核算又链接协作, 也通过市场机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做好。饲料厂、药厂有试验基地, 促进产品的量的提高。
绿洲的企业使命就是生产健康、安全、绿色的食品, 我们养的鸡都是自己能吃的, 必须保障产品出场后是安全的, 是对社会有益的, 如果我们自己都可以放心地吃, 百姓们就可以放心地吃。我们自己不吃的东西, 绝不拿到市场上去。
专业合作社成就共同富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是绿洲农牧的经营理念。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 其服务人员全部具有多年标准化养殖经验, 能及时为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疫病解决方案, 帮助用户降低养殖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 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真正实现了用户效益最大化。
记者: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回馈社会。绿洲公司作为临沂养殖业的领军者, 如何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养殖户共同富裕, 入社时怎么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入社会后效益有何变化?
苗德山:合作社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服务, 老百姓就可以安心地养殖。入社后用的鸡苗、饲料可以优惠。入社后养殖户通过了解外界的新观念会改变传统观念, 最关键的是合作社有一批专业的养殖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保证鸡的成活率就能保证收入。加入合作社不仅可以提供低价鸡苗和高质量鸡苗、饲料, 合作社还可以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 由合作社先垫付资金, 购买鸡苗、饲料, 等鸡成活销售后归还合作社的垫付资金。社员由2008年的15户发展到现在的230多户, 服务农户500余家, 年出栏肉鸡1300多万只, 社员总收益5000多万元。作为一家带领农民共同创富的企业, 它的意义更在于其对农村集约化产业模式的探索。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 作为临沂市政协委员, 您是怎样解读这一政策的, 这一政策对我们公司将来发展如何推动?
苗德山:看到这个文件, 内心非常激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几个关键点令人震撼。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现代农场、土地流转等政策对我们都有很大的鼓舞和促进。过去农村的土地房屋都不能进行抵押贷款, 而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了小额贷款问题, 可以为农民解决资金流转问题。这些政策对于未来发展现代化养殖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