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精选6篇)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的目标, 还明确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等。对于方言众多的地区, 要按照教学进度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并不容易。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拼音教学实践, 探索适合于多方言地区汉语拼音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针对问题, 引导分辨
根据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研究, 我国有八十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以福建为例, 闽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 漳州又有相当部分的闽南语系、客家语系, 并随着城市发展和外来人口的聚集, 有更多不同方言的人聚集。汉语拼音教学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认真引导学生分辨, 不断进行正音。
1. 加强学习研究。
小学教师的语言学功底整体不如专家, 在多方言区进行拼音教学, 务必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把拼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 查阅相关研究论著, 主动向专家咨询。如, 学生f与h不分、轻声儿化发不标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混淆不清等, 与闽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上古音、轻唇归重唇、舌上归舌头、鼻音韵尾、塞声韵尾等现象有关系, 有了专家的指导, 才能更好地对拼音教学“对症下药”。
2. 引导分辨读音。
方言区拼音教学最大的难题就是部分学生音发不出、读不准和读音混淆。如闽南语音里没有唇齿声母f, 一些学生把“发财”读成“花财”、“福气”读成“胡气”。教学中要把两个读音进行比对, 在比较中分辨读音。类似的还有韵母发音ü与i、un与eng、un与ong、an与ang、en与eng、in与ing、er与a等。还可以借鉴一些名师积累的好经验, 选编绕口令, 巩固正确发音效果, 如“田深耕, 苗生根, 耕深根伸苗更盛”。
3. 鼓励学生模仿。
在方言区的拼音教学中, 我们发现爱模仿的学生能较快、较好地掌握拼音。而方言区的人们对方言情有独钟, 方言类的节目的收视 (听) 率较高。要求家长在孩子学习拼音期间, 尽量多收听收看普通话节目, 给拼音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多模仿老师, 多听拼音教学磁带, 多收听或收看普通话广播、影视。特别是一些方言区的人对于平翘舌音、儿化等发音觉得别扭, 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给予肯定, 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二、寓教于乐, 减轻负担
对于多方言区的学生来说, 小学阶段的拼音学习负担较重。教师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乐中学,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 图文并茂展示。
可以通过拼音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如a是“小孩头上戴小帽, 四声读音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语文课本的插图、幻灯片、挂图辅助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图的比较, 区别不同的拼音或声调等, 如a是“圆圆脸蛋扎小辫, 张大嘴巴a、a、a”, o是“太阳出来红通通, 公鸡一叫o、o、o”, e是“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e、e、e”等等, 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学习。
2. 声情并茂再现。
根据字母的形状、读音等, 编一些顺口溜、儿歌、口诀, 加深学生对字母形状、读音的认识。如“像个气球q、q、q”, “9字带钩g、g、g”, “一个门洞n、n、n”, “一把椅h、h、h”等。闽南方言学生学习ü是不容易的, 可以借用儿歌来学习“鱼鱼鱼, 尾巴翘, 嘴巴吐出小泡泡, 好像üüüüü, 边看边读拍手笑”, 借用形象的歌诀记牢字母。
3. 谬推比较分辨。
一是谬推, 让学生通过谬误知道正确的拼音拼写。如闽南语音f、h不分, 可以举出一些谬误, 让学生知道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从而达到正音的目的。如“飞机”读作“灰鸡”。再如n、l相混, “大娘”读作“大梁”, 让学生在开心一笑中分辨对错。二是比较, 通过拼音形状、读音的差异比较来帮助记忆。如“p和q, 脸对脸;b和d, 肚子对肚子”、“伞柄朝上f, 伞柄朝下t。单门n, 双门m, bd对坐唱儿歌”等。分辨n与l, 用绕口令“老牛和老刘, 楼前手拉手, 不知老刘拉老牛, 还是老牛留老刘”。
三、巧学巧教, 活学活用
1. 活用教材。
要结合多方言区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学习顺序和进度, 让学生少带过多的方言习惯来学习拼音。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拼音教学安排顺序适合多方言地区, 运用这类教材可以按照教学顺序进行, 但要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 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 如对学生比较不容易掌握的轻声儿化、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要适当延长教学时数。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要先安排1~2周学习一些汉字, 然后再进入汉语拼音学习阶段。
2. 巧用教姿。
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 课堂要灵活运用教学姿势、姿态, 帮助多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拼音。比较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口形学习韵母。引导学生听清声音, 注意老师口形变化与否或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模仿。模仿一定程度后, 还可老师张开嘴巴不发音, 让学生读出读音, 教师加以纠正。另一种是通过手势学习声调。多方言区语音声调各异, 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闽方言声调一般可达7个, 漳州还出现一些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 还出现连读变调的现象, 有些学生一个拼音前面发音准确, 尾音却变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手势, 形象帮助学生认识四声、把握长短。如一些学生读“值日生”的“值”时, 习惯地用方言的入声字的读法, 发音短暂急促,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拉长、拉平语音语调。
3. 反复运用。
受方言的影响, 多方言区还出现学生在一年级掌握教好, 之后逐渐弱化, 甚至发音越来越不标准的现象。因此, 多方言区的拼音学习必须是常态的、持续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拼音要经常运用以避免回生, 小学阶段要坚持预习拼音, 课堂朗读拼音, 课后复习拼音。要引导学生用拼音阅读课外读物, 甚至直接阅读纯拼音文章。引导家长订购一些注音读物、难字注音读物, 坚持朗读。在阅读过程中, 要逐步培养拼音的直呼能力, 就是看到一个音节就能直呼其音, 像读一个汉字, 不需要拼读。到学生初步学习写作文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用拼音代替不懂的字, 或者根据读音查字典等。
摘要: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 在方言地区如何组织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 是教学教研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本文结合多方言区的特点, 提出要充分运用方言的资源, 有效引导学生分辨读音, 活教、活学、活用拼音, 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方言,拼音,学习效率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 篇2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生扎实学好汉语拼音,是朗读、识记、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师组织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教好汉语拼音,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学习持久能力的培养在于磨炼。教师要给学生磨炼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听”和“说”两种形式总会交替进行,良好的听觉是正确、清晰的发音前提,然后通过看图“示范”读音,“演示”教具等手段让学生观察模仿,掌握要领,形成技能。如教学单韵母u和u时,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由图导出单韵母u和u,让学生说出u和u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字形相近,不同点是u比u多两点,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着重进行听说的练习。进行反复,教师多次讲,学生模仿。除了培养他们听和说的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万物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素。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汉语拼音中字母的形、音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混淆。观察能力对学好拼音作用较大。b和p两个字母的笔顺、笔画都相同,但在字形上b是右下半圆,而p是右上半圆。在读音上b和p都是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b的气流较弱,而p气流较强。通过比较区别,使学生掌握了易混的字母,另外还可以采取念口诀、读儿歌(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特点的,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或自编儿歌与识记字形加以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竞赛等方式,如口诀有:一竖右下半圆b,一竖右上半圆p.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多次比较过程中,积极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了思维训练。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拼音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品格的智力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一年级新生面对教材中的景物、人物、事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的.责任在于抓准时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场景,把课上得声情并茂,情趣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拼音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生动有趣。如洁白的鹅、美丽的大公鸡、五彩的气球、古老的宝塔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彩纸制作精美字母图形卡片,充实教具,通过插图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先利用宝塔插图,再带着学生看真正的古塔,讲解塔的故事,了解塔的来历,教育学生学习古老的中国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的美德,我们应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当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汨汨而出,滋润他们的创造心田。
四、读写能力的培养
拼音教学中可以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声母,可读单韵母,要读写听相结合让学生先认读后书写;先书空再独立写;先抄写再默写。教学复韵母和音节时,在学生读准音节的基础上书写。除了强调按规定写好每个字母外,还要强调每个字母要写得紧凑匀称,看准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除此之外还可以读音节,带音调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加强学字、学词、学句和阅读之间的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由学字母到学音节、新词、拼音句子、句群的能力,达到提前读写,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读一读融入到玩一玩游戏中去,例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找好朋友”的游戏,把声母和韵母卡片发到学生手中,每个人的卡片不同,让学生找出音节好朋友,并且在找到后大声地读出所组成的音节,之后再继续找出不同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的说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也水到渠成了。
五、自读能力的培养
在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话是基础,汉语拼音又是普通话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呼是小学生自己读书的必备条件。汉语拼音中采取多种形式,用反复出现常用音节的方法来复习巩固。除独立成音节的字母外,还有整体认读音节的形成,还有看图读词、读短句、读短文等形式。训练学生反复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位学生学好拼音,都能准确的直呼音节,为自己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如针对三拼音节这一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读,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拼读方法,尝试用口诀法加以识记,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打下了基础。对于学生在自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时遇到不会读的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给生字标注拼音的习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如给物品、学生姓名加注拼音、读读纯拼音读物等一系列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教师,我们要肯下功夫,肯动脑筋,把各种能力的培养融入拼音教学,让学生抓住拼音学习的要点,深入理解汉语拼音,在掌握拼音这个学习工具的同时提高各项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 多模态
对外汉语教学历经长期实践,各方面得到显著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尤为重要。对外汉语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恰逢繁荣壮大的有利时机。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昭示着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要想在未来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顺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勇于创新教学模式,逐渐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一.文化因素的界定
文化是一个丰富庞杂的系统,历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数以百计,有关文化因素的定义也是众说纷坛。元华(2003)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即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二是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主要指专门的文化知识的教学,一般以文化课程或者文化知识书籍为载体。[1]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文化因素指的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即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影响学习者准确运用语言的文化因素,或可称为交际文化因素。
二.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教学对象而言,汉语文化与他们的母语文化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因而在其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最易倾于由母语语境向汉语语境的迁移,这种迁移的能力被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如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交际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模态;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语言是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以文字为视觉形式的多层结构,同时又兼具色彩、感情、文化、联想、情境等多重附加意义的庞大系统。[2]表明了以口语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以培养学习者掌握汉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模态化改革是必然趋势。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门外语教学,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表明在口语的教学中,交际文化的导入尤为重要。本次调查就以口语课堂为入手点。调查发现,由于对汉语的使用不熟练,或是日常交往的语用文化不甚了解,多数留学生逃避主动使用汉语。调查显示,留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主动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仅占38%。可以说,留学生对汉语交际文化的把握与他们利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意愿成正比。此外,留学生对于口语课堂的教学多模态化有着较高的诉求,有48.99%的留学生认为课堂比较乏味,30.20%的同学表示课堂形式已经多样,但还是希望添加更多形式。这一数据表明,增加和改进口语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口语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必然趋势。有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引导课堂教学模态多元化,发掘学生兴趣点,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向高效率、高实用性和高适用性的方向发展。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导入文化因素的方法
1.口语性模态方式
口语性模态,也是目前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中主要利用语音、语境来进行课堂教学和互动。就语言能力而言,“口语性”所反映的是学生对于“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于“语域差异意识”、“自然地道语言”的“语用能力”;就策略能力而言,“口语性”所反映的是学生在一定语境环境下对自我口语产出的“判断、取舍和对语义的协商等”。[3]应用到交际文化因素的导入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尽量选取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素材,尽量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日常交际中涉及到的语用文化。
A.对比讨论法
在留学生更希望在汉语口语课堂上增加的教学模态的调查中,“讨论”这一选项有超过一半的选择率,50.34%的留学生都很认同这一方式。其次,视频、游戏互动、小组竞赛等教学方式分别为42.28%、40.27%、39.60%,均为比较受欢迎的方式,再次如音乐、表演分别为30.87%和22.15%。事实上,讨论是从传统的“教师——学生(T-S)”教学模式到当下所提倡的“学生——学生(S-S)”的改变,也是课堂教学多模态化的重要表现。而利用这些措施,必须把文化的导入和对比相结合。将学生母语交际文化与汉语交际文化进行对比,在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教学中,更利于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比如小组讨论时可以就中国传统风俗文化进行研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见解,这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比如设计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但要注意选取的素材应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生活的需要,或是属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范围内,保证学习者所练习的话语的实用性。
B.精讲多练法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这里的“精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内容,即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应少而精,是经过去粗取精的结果。二是指方法,即教师应使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将课堂内容讲清楚,讲透彻。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他们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学生对某一个词的意义不能理解,教师不必忙于直接告诉学生,而可以通过采用拆分语素——逐一理解语素——拼合语素的方法,或是设置一些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意义的方法。“多说”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的“说”应长于教师的“讲”;二是指“说”的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大量、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运用。针对语音训练,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三种方法:以音素教学为纲;以话语教学为纲;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但是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2.非口语模态方式
除了利用口语进行言语信息交往,非口语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也是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
A.充分利用体态语教学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这种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体态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教学中,体态语应当作为最重要的辅导工具。比如在教课或学习者进行教学互动、自主表达时,教师通过目光捕捉到学习者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推测出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其次,教学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文化中,体态语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比如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人仍保持着传统谦逊的处世态度,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一般会握手表示友好,而西方文化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习惯于见面拥抱甚至行吻面礼。若学习者不了解交往对象的交际习惯,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或误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事例证明或模拟扮演的方式讲解体态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这种无声的语言,无疑对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水平大有帮助。
B.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代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多模态交际可以使受话人通过多通道获得信息,比单模态话语更容易使受话者理解和记忆。[4]张德禄以Kress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提出模态选择的总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充分表达讲话者的意义,取得最佳效果。意味着要营造接近自然的口语交际环境,这要求教师要首先要能够学会利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和互补关系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移动、手势、动作、黑板、PPT、各种相关设备、实物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学会利用环境,包括已有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来提高教学效率,如着装、站姿、身形、动作、空间、音乐、图画等。再者,教师要学会利用工具,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模拟真实语境,提高教学效果。[5]如进行口语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向留学生们展示虚拟的场景,让他们可以身临其境,更好地融入到对话的氛围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留学生们灵活运用交际文化知识的本领。
四.结语
文化因素教学是近几年来对外汉语教育学界广泛讨论的热点之一,被视为是对语言教学的补充。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使得多模态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也必定是未来对外汉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从多模态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因素,大胆提出两者的结合,是希望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课型和具体的内容形成固定的模态方案,如何实现模态方式的择优及教师对多模态手段的掌握度量将是继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元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张曼,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模态模式[A],高教研究,2011,(11)
[3]潘鸣威,《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2011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5]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项目名称: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多模态视角下汉语口语交际能力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5-ZZ-B1-07。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模态模式 篇4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的英文为“multimodality”, 即多种模态或多通道。其作为一种教学理论, 是指教育者通过不同的媒介把包括文字、图像、照片、链接等静态的资源同声音、视觉、姿势、动作、目视、表情等动态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作为教学的手段, 给学习者全面的多感官体验, 从而调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大效果。现在看来多模态教学似乎是新鲜事物, 但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多模态运用的雏形, 譬如古人在吟诵诗歌时配上音乐以期完美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这里就是将静态的语言同动态的声音两种模态进行了和谐的利用。时至今日, 多模态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日趋完善, 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多媒体的高速发展, 使得多模态教学模式达到了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 其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而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以语义为意义内容, 以文字为视觉形式的多层结构, 同时又兼具色彩、感情、文化、联想、情境等多重附加意义, 可见其自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模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最大程度地调动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学习效能, 使他们开启多种感官去理解汉语, 从而从多角度掌握汉语言的多面性。因此, 多模态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在某种程度上它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变革, 其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构建。
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只依靠黑板、粉笔、课本等单一的教学工具, 而采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快捷迅速的媒介, 能够在固定的时长里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信息、符号资源, 这种突破时间、空间的移动信息所具备的超容量和广泛的交互性能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其最大的优势是逼真性、可靠性、灵活性, 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补缺、强化等学习效用。例如, “情景训练”就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诸如“日常问候”“电话用语”“机场用语”“饭店点菜”“问路”等真实语境, 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和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去,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有关的片段进行模仿和学习, 然后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反复操练, 事半功倍。
(二) 老师的可发挥空间大, 灵活易操作。
不同于其他教学法理论, 多模态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老师可根据自身条件, 对所在的教学环境、所带的学生进行准确的分析,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留学生们的国家、年龄、性格、宗教、文化等特点对多模态的选择进行调整, 设计不同的教案, 制作不同的课件。如在汉语听说课上适宜选择场景模拟交际的视频或者音频模态;而在读写课程上则更宜选择以文字、图片为主的静态资源的模态。开放的网络环境创设了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式教学环境, 而这种丰富多彩的开放性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老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从而能够营造一种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 兼收多种教学法的优点, 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多模态教学兼收了多种教学模式, 是发现法、直接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交际法、欣赏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这满足了知识的多元性和学生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尤其是对外汉语这一特殊的教学科目, 由于涉及到文化的差异, 使得多模态教学方式显得极其重要。对于不同教学目的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样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相应灵活变化。如在阅读课上, 同样一篇文章老师可让活泼好动胆大爱发言的欧美留学生表演其中涉及的故事场景, 而让性格相对内敛沉静的日韩留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问题, 这样不同民族国家性格的学生就可以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很好地和谐学习、各得其所、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多模态选择原则
虽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 使得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多用滥用都会有其负面效应, 多模态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多模态如若运用得当, 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学习结果。如果运用不当, 仅仅只是为了赶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尚, 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他们走马观花般地只注意多模态的表象热闹, 而事后大脑一片空白, 造成对知识点记忆的干扰。可见对于多模态并不是可以不加选择地使用, 也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目前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仍存在着很多这方面的问题, 有很多老师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多模态而多模态”,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多模态时, 如何选择正确恰当的多模态,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多模态教学中, 由于新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 从教学设备的配置到教学软件的通用, 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相对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控能力, 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语境选择最优媒体。如Power Point等文档能将大量图片、文字甚至链接汇集在一起;网络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语境, 从而为对外汉语的听说课提供虚拟的交际语境;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材料, 而录音、录像、图像、视频、音频又可以作为表达的辅助方式。日益繁复、多样的网络多媒体技术, 在提供了方便的同时, 也客观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导对象老师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正确合理利用多模态, 从而协调好语言与非语言的搭配。
(二) 多模态教学需要相关各方的协作, 学生之间的交互、人机之间的交互及师生间的协作机制都极为重要。因此, 选择适当的模态就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其中占主导的因素有:所教授课程的内容, 包括深度、难度、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目的, 如认读汉字、理解语义、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认识中国文化、提高汉学素养等;外部教学环境, 包括教室空间大小、采光等外部环境、媒体条件、传播渠道等, 此外还要考虑到人的因素, 根据老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授课长处等来确定模态, 同样学生的因素也极重要, 在确定多模态的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国籍、年龄、性格等。
(三) 在模态的选择上要遵循适度、合理、协调等原则来增加正效应, 各种模态媒体之间要起到互相强化、协调的作用, 通过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 达到整体最佳教学效果。此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语言交际显然都是处在前景中, 由其他模态提供背景。例如, 在运用视频模态辅助教学时, 在观看之前要先介绍声像视频的背景文化、主要内容等, 这就是用静态模态来辅助动态模态。
三、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影响, 教育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 多模态教学模式也必定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 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技术学科, 它主要是语言教学, 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交际工具, 因此“人”的因素在教学中仍应占主导地位, 不能因“多模态而多模态”。而面对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多模态教学理论,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还有待于学者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 使对外汉语教学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转为多模态教学模式, 而多模态教学模式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流趋势, 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关键词:多模态,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 (4) :15-20.
[2]张德禄, 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 2010 (2) :97-102.
[3]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4) :3-12.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 篇5
据外媒报道近日,卡梅伦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临别之前卡梅伦称,英国学生必须超越传统的法语与德语课程,取而代之更多关注于学习汉语。卡梅伦还援引曼德拉名言称,了解他人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他们的语言。卡梅伦称,为了与不断发展的中国展开经济联系,英国年轻人应该学习中文以更好地与中国人打交道。
卡梅伦还称,当现在刚出生的英国人离开学校时,中国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以现在英国人必须超越传统的法语与德语,让更多的孩子去学习中文。
英国文化协会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英国目前外语人才“严重短缺”,这种现状可能危及英国未来的繁荣以及国际地位,外语短缺人才就包括缺乏懂汉语的人。
此前,英国外交部还投资几百万英镑设立语言中心,每年为1000名外交人员提供超过7万小时的培训,尤其突出汉语人才的培训。
汉语热 英国埃塞克斯郡2013年汉语教师教学培训全面启动
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日前,英国埃塞克斯郡2013年汉语教师教学培训在郡首府Chelmsford市政大厅全面启动。本次培训将历时三周,共计12学时,由英国IOE孔子学院下属Essex孔子课堂负责人Liz Garner女士担任主讲师,培训班学员为该郡全体汉办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多 篇6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部, 是古代东西方民族迁徙流动的必经之地, 因而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宗教, 多种语言交汇的地区。这里曾居住过塞人、匈奴、乌孙、月氏、突厥、契丹、鲜卑、柔然等民族[3]4, 现在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满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等13个世居民族, 目前全疆有47个民族。因此, 这里的一些地名不仅具有地理标志的作用, 而且承载着历史上多民族交汇的记忆, 它们以地域方言的形式流传下来。
方言是一个地域内经过长期的发展变迁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的语言变体, 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记录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民间文化的发展历程。其中由少数民族语言音译的汉语方言词语则更多地承载了地域的民俗文化。新疆巩留县境内有很多山名、水名、地名, 是由少数民族语言音译成汉语的, 因其地名命名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地貌命名和人文命名。
一、以地貌因素命名的地名
1. 那拉提
巩留县莫乎尔乡地处伊犁河上游南侧、天山山脉那拉提山麓。“那拉提”这一词就来自于蒙古语, 后进入维吾尔语, 意为“最先看到太阳的地方”。它得名于纳喇特达坂, 达坂是山口的意思。《西域同文志》解释说:“那喇特, ‘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 独此峰高峻, 得见日色, 故名’。”[4]74现今, 那拉提以其美丽的大草原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无数游客, 那拉提这个名字也得以更久远地流传。
2. 阿拉尔
阿拉勒村也叫“阿拉尔村”。“阿拉尔”来源于哈萨克语, 意思是指两边有河流的地方。阿拉尔村庄有两条东西向的河流, 分别叫大小莫河。大小莫河哺育着两岸的生灵。据村里的哈萨克族老人讲, 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 大小莫河都来自冰雪融水, 味道甘甜且从未带来过洪涝灾害。
3. 焦耳赛
焦耳赛是巩留县莫乎尔乡的一个村庄名, “焦耳赛”来源于哈萨克语, 意思是指有路的山沟。莫乎尔乡多沟壑, 沟壑间的水源充足, 草木茂盛因而非常适宜放牧。哈萨克牧民们最爱住在这样的山沟中放牧。焦耳赛村庄就是这样形成的。
4. 塔斯布拉克
塔斯布拉克同样是巩留莫乎尔乡的地名, “塔斯布拉克”来源于哈萨克语, 形容有泉水, 树少而水草茂盛崎岖的山沟。在莫乎尔乡有很多山沟森林资源丰富, 但是在有的山沟, 特别有溪流的地方都有很多裸露的石头, 周围没有平坦的路可走, 牧民们大都是步行或是骑马出行。塔斯布拉克村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5. 阔巴克
阔巴克是巩留莫乎尔乡的一个村庄名, “阔巴克”来源于维吾尔语, 意思是被白杨树包围的居民区。阔巴克村庄相对比较开阔, 村庄的每条道路上都种有杨树。据老人讲, 这些杨树最久的都存活了几十年, 每年都会有些杨树被伐, 并会重新种上新的杨树苗。
6. 别布拉克
别布拉克是莫乎尔乡的一片农地, 来源于哈萨克语, 意思是山腰上的泉水。《西域水道记》中写作“拜布拉克”[4]74。目前莫乎尔乡的农牧民多读为“拜布拉克”。拜布拉克处于山腰, 但是其土地开阔肥沃, 是莫乎尔乡主要的农田之一。
7. 东买里
东买里是巩留莫乎尔乡的一个村庄名, “东买里”来源于维吾尔语, 指的是高地上的庄子, 意为安居的地方。东买里村的整个地形位确实位于一片高地之上。
8. 琼莫因古则尔达坂
琼莫因古则尔达坂位于琼莫因古则尔东南, 是通向巩留东部地区的山口, 历史上这是一条通往巩留东南的必经之路。“达坂”是山口的意思, “莫因古则尔”是维吾尔语译成汉语的, 最初来源于突厥语, 意为山弯秋草场;“琼”是来源于维吾尔语意为“大”[4]75。
这些地理名称都是由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而来的, 是当地使用了很久的通行名称。“时有古今, 音有转移”从这些地名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它昨日的景象。它不仅刻画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 而且描绘了昔日的生态文化。
二、因人文因素命名的地名
1. 喀班巴依峰
“喀班巴依峰”是那拉提山脉的一支, 得名于哈萨克族的一位英雄———喀班巴依。喀班巴依原名艾孜巴查尔, 出生于乃蛮部落哈刺克列氏族世家[4]74。喀班巴依在18世纪中叶曾任哈萨克中帐将领, 因其英雄善战, 功勋卓著, 而被誉为“喀班巴依巴图鲁”, 意为“勇猛的英雄”[4]75。他在哈萨克族人民中享誉甚高, 喀班巴依峰因其雄姿和英武而得名并逐渐成为伊犁河地区人们追求的精神象征。
2. 吉尔尕郎
“吉尔尕郎”这个名称源自蒙古语, 意为安居之地。大小吉尔尕郎河流域土地肥沃,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居住之地。而大吉尔尕郎河在《西域水道记》中称作“伊克济尔噶朗”, 在哈萨克语中称作“乌勒肯吉尔尕郎河”;《西域同文志》解释说“济尔噶朗郭勒, 准语, 谓安居之地, 滨河多水草居者安之, 故名”[4]76。
3. 哈拉布拉
“哈拉布拉”是巩留县莫乎尔乡的一个村庄名。据村里的老人讲, “哈拉布拉”来源于哈萨克语, 得名于一只黑骆驼。从前有只黑骆驼被人们叫做哈拉布拉, 冬天大雪纷飞时它就会出来阻碍道路, 阻止人们出行。后来在那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 形成了一个村庄, 人们都知道这只黑骆驼的事因此就以骆驼的名字“哈拉布拉”作为那村庄的名字, 来告诉其他远道而来的人, 来到这段路上要小心那只黑骆驼。
4. 库尔德宁
“库尔德宁”来自哈萨克语, 意为“横沟”, 库尔德宁位于巩留县东部, 是天山雪岭云杉最繁茂的地带。它是近十年内才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 2012年春季被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新疆天山系列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中, 并于7月受检。“库尔德宁”这个词也从原本的哈萨克语译成汉语并广为人知。
5. 库拉赛
“库拉赛”是离阿拉尔村比较远的田地, 位于阿拉尔村西边的山间农田。库拉赛处于两山相夹之处因而草木茂盛, 是蓄养牛羊的好地方。“库拉赛”来源于哈萨克语, 意思是牲畜棚圈多的地方。正因为曾经这里饲养了很多的牛羊, 修建了很多棚舍而得名的。如今, 因其山沟中的一个水库崩塌, 那些棚舍已不复存在。
6. 孟洽拉
孟洽拉是阿拉尔村东北方向的一块土地。“孟洽拉”来源于哈萨克语, 意为可以洗澡的地方。据村里的老人讲, 他们曾将俄罗斯人称作“白毛子”, 而“孟洽拉”则是指“白毛子”曾经洗澡的地方。
7. 萨尔布群
“萨尔布群”是纵横百里的群山, 包括萨尔布群峡谷。萨尔布琴还有一个古墓群。萨尔布群位于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 得名于一位蒙古公主———萨尔布琴。传说中蒙古吉尔尕郎王爷有位美丽的女儿萨尔布琴, 与父亲出外打猎, 突遇黑熊幸而被勇敢的青年巴古图救下。在巴古图送萨尔布琴回家的路上他们相爱了, 走了没多久他们迷了路, 所带的干粮都吃完了, 只剩下萨尔布琴公主手上的一个核桃, 两人都不肯自己吃下核桃最终双双离世。现在巩留核桃沟的核桃王树据说是当年他们没吃的那个核桃长成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就把纵横百里的群山分别取名为萨尔布琴和巴古图。
语言包括方言在内, 不仅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还是人类独有的思维工具。语言渗透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通过语言人类才能留下生活的足迹, 因此这些音译的汉语方言中留下了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人们生活的历史足迹, 它体现着一个地域内的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文化历史。
三、结语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观测到, 这些音译的山名、水名、地名等地理名称, 不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间的联系, 还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色彩, 承载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因子。它们以地域方言的形式承载着历史的文化, 保留着各个时代的印迹, 世代流传。
新疆伊犁河谷这个多民族地区不仅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而且有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影响与融合。经过岁月的变迁, 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融入汉语中, 并形成了独特的新疆汉语方言。
在社会生活迅速变化, 普通话强劲推广、网络传媒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这种“口传的”、“非物质的”、“不可复制的”方言及其承载的民族民间文化正悄然消亡, 所以全面调查、研究和拯救这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越来越紧迫。
摘要:方言及其承载的口传文化是一种民间的、地方性的、不可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历史的活化石, 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巩留县位于伊犁河谷地区, 古往今来都是多民族多移民聚居地, 因而这里的汉语方言承载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尤为突出的是, 这里的汉语方言词汇中存在大量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词, 伊犁河谷地区的山水地名多从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音译而来, 这些音译地名词语呈现了多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关键词:伊犁河谷地区汉语方言,音译地名词,多民族多移民地区,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赖先刚.语言研究论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年2月.p253.
[2]崔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p9.
[3]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民族团结教育简明读本[M], 2008年9月.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