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处理好四种关系

2024-10-09

重在处理好四种关系(共3篇)

重在处理好四种关系 篇1

优质高效课堂是中学教师的追求、学生的渴望, 也是家长的希望和学校的重要目标。那么, 怎样才能打造激情、快乐、幸福、成功的中学历史课堂, 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呢?我认为, 中学历史优质高效课堂建设应处理好厚积与薄发、激情教学与因材施教、预设与生成、主导与主体等方面的关系。

一、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厚积与薄发的关系

1. 厚积, 不断提升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一方面对历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增强, 要求教师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 另一方面综合性的要求增强, 要求历史教师是“杂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 并通过阅读《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杂志, 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系统、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同时, 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多读一些更新自己教育观念的教育书刊、夯实教育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书刊, 多读一些提升人文素养与幸福指数的综合类书刊。只有这样, 历史教师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成功教学。

2. 薄发,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实施后, 学生学习的课程增多, 学生每科学习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历史教师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本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 更不能满堂灌、一讲到底。因此, 历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高度浓缩教学内容,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条理化;教师的讲解要精, 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想方设法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激情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1. 激情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要打造历史优质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 包括教师的语言、手势、眼神等都要充满激情;教师不管在什么心境下, 只要一走进课堂, 就要抛却所有烦恼、调整好情绪, 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中, 该笑的时候就笑, 该唱的时候就唱, 该幽默的时候就幽默, 甚至该哭的时候就哭。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包括对学生提问的煽动性, 所使用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性、鼓舞性等, 以最大限度地激励、鼓舞每一个学生。山东昌乐二中的课堂之所以充满激情, 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激情澎湃。

2. 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不是有了激情, 课堂就会成功呢?不一定。要想将成功的愿望和潜能转化为成功的结果, 教师必须在激情教学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否则激情也不会长久。在组织小组探究交流时, 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以便基础较差的学生获得话语权。如在教授高中选修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 可设置如下四个探究交流题: (1)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 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2) 改革有什么突出特点? (3) 有人说孝文帝迁都洛阳是要摆脱母权阴影, 你说呢? (4) 试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其中, 第 (1) 题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 第 (2) 、 (3) 题适合中等基础的学生, 而第 (4) 题则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行学习展示时, 教师也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内容, 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如上述四题, 第 (1) 题最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展示, 第 (2) 、 (3) 题最好让中等基础的学生展示, 第 (4) 题最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 既要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必做题, 又要有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选做题;对于作业的批语, 要有针对性、激励性、鼓舞性。在进行课后辅导时, 教师既要用心辅导基础好的学生, 更要耐心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 面对他们所问的基础性问题, 不能不耐烦或不想回答甚至找借口拒绝回答。在段、期考中, 教师命题应有70%左右的基础题, 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尽管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各不相同, 但由于进行了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可以抬起头来走路, 都可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发挥自己的“罗森塔尔效应”。

三、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 精心预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了“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一生来备课的”案例, 非常精彩, 也很有深意。我认为, 这一案例至少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平时的长期积累, 二是课前的精心准备, 这都是优质高效课堂必备的。平时的长期积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而课前的精心准备, 需要我们精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等。尤其在备学生这一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总是要周密地考虑, 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 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因为师生之间在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等方面不同,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等存在一定悬殊, 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换位思考, 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或把学生放在自己的位置考虑教学。每上一课, 教师都要设身处地地这样思考:如果我就是学生, 我会希望老师如何待我, 我将如何分析教材、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 我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和学习困难, 我会希望老师怎样帮我……例如, 在教授高中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回归》一课时,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 我发现学生特别希望了解香港澳门当时回归的场景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课前登录香港、澳门有关网站, 查找相关资料, 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经常把学生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 设想:假如学生就是我, 我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例如, 同样是学习《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回归》, 假如学生是我, 可能先从播放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歌曲或影像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这时, 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等歌曲及《回归交接仪式》等现场录像,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及爱国情感就会很快被激发。

2. 动态生成。

“计划赶不上变化”。再精心的课堂预设也有遇到意外情况或不能按计划实施的时候, 如小组探究交流出现冷场、预定时间学生还没有讨论好、教学内容不能上不完、有些环节无法实施、学生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等等。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我们就不能按原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 应该运用教学机智,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灵活处理。针对小组探究交流出现冷场的现象, 如果是问题本身的原因 (过难无法深入, 过易没有探究价值) , 教师就要及时调整问题;如果是小组的原因, 教师就要加强督促和指导, 引导各小组以组长为核心, 积极开展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时间不能太短, 更不能走过场, 如果在预定时间学生没有讨论好, 教师就不能粗暴打断, 而应让其围绕主题继续讨论。如果教学内容上不完、某些环节无法实施, 教师就应该果断地把上不完的内容停下来、把完不成的环节中止, 而不能一味地只顾赶进度、满堂灌, 或把各环节当成僵化的模式、为完成各环节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目标实现度, 结果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当大部分学生反映作业太多时, 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 适当减少作业量, 否则就会出现抄袭作业甚至挤占其他学科时间的现象。

四、优质高效课堂应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 优质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这里所说的“导”包括教师的教导、指导、辅导、引导。教师的教导侧重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即教师教学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灵活驾驭,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没有知识性错误与疏漏;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要适当, 能根据学情适当补充相关背景材料、支持学生的学习并能依据教学内容适当拓展, 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快乐、学得成功。教师的指导侧重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即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 使之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争议性, 激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空;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课堂教学活动, 优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法指导, 促使学生会学、乐学;学生掌握了怎样学习的本领, 就会学得幸福、受益终身。教师的辅导侧重在个别学生、个别问题, 教师要对课堂探究交流中个别学生和个别小组提出的问题,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对学生作业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个别问题, 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现在的文综历史高考题, 尤其是选择题较难, 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自信心明显不足, 偏科现象严重, 甚至害怕学历史、考历史;因此, 历史教师有必要加强个别辅导, 特别是要对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和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加强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教师要通过教学,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历史教师只有正确发挥主导作用, 用心教导、科学指导、耐心辅导、正确引导, 历史课堂才会走向成功。

2. 优质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中, 学生是学习内容的参与者、活动者、实施者、探究者、享受者, 是学生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成功与否, 教师说了不算, 学校领导说了不算, 只有学生说了、认可了才算。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广度上, 课堂要面向全体、全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 而不能让少数优秀学生主宰课堂。在学习的长度上, 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更长的时间内参与学习, 包括探究交流、学习展示等环节。在学习的角度上, 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 包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践体验等, 参与学习。在学习的深度上, 不能停留于简单的“是”与“不是”、“会”与“不会”, 而是要让学生实现无论从知识层次还是思维程度, 都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参与。在学习的效度上,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交流情感和体验成功。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好, 当堂课的三维目标实现度就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优质高效的课堂越来越成为中学教师的追求、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和学校的重要目标。究竟应该怎样建设中学历史优质高效课堂呢?本文认为可从正确处理厚积与薄发、激情教学与因材施教、预设与生成、主导与主体等方面的关系入手。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优质高效课堂,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马方文.让历史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实现高效[J].新课程研究, 2010 (12) .

重在处理好四种关系 篇2

一、文字秘书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

文字秘书最主要的职责是“以文辅政”,即通过文字的形式参政议政,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由此可见,语言文字素养,或者说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技能技巧,成为判断一个文字秘书能力高下、水平优劣的首要条件。闻道可先后,术业必专攻。再好的思想,如果语言文字能力差,表达不出来,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语言干巴,那么这样的文章是不会被读者所接受的。古人所说的“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综合工作涉及面广、领导要求高,这就要求文字秘书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广博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文字综合都是政治性很强的写作,领导报告、讲话稿又多是典型的政论文,因此,作为文字秘书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具备了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实践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否则,就难以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甚至会出现观点上的错误。不仅如此,经济、历史、文学、地理、法律等学科的知识也都要知道一些。有人说,这些知识到需要时去查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的知识面不宽,到哪里查也不会知道,甚至根本弄不清需要查什么,那样一来你的眼界就很窄,只能是就事论事了。另外,文字秘书也一定要注意熟悉了解本单位本部门的情况,对工作动态、工作进展要做到时时关注,及时收集梳理,俗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广博的知识需要的是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如果到了写稿时才去找、才去问、才去打电话向其他部门要资料,是很难在规定的时限内写好文稿的。

二、文字秘书要处理好“抄”与“写”的关系

综合文稿既要代表本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贯彻上级领导的决策、部署、指示,一些不可或缺的上文下套是确保政令统一、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上级部门的大政方针、主要精神、总体要求、根本原则、规范提法等更是这样,非“抄”不可。这样的“抄”,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一种方式。再有,我们从报纸书刊、电子媒体以及其他渠道获取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也都可以根据需要兼收并蓄、广征博引。这似乎也有“抄”的意味,但实质上是学习、吸收各方面的成果辅助领导决策的一种手段,是属于鲁迅提倡的“拿来主义”。总之,我们所讲的“抄”,绝不是那种一字不变的 “抄袭”,绝不是那种简单的鹦鹉学舌、邯郸学步。我们所讲的“抄”,更准确地说是上级精神的贯彻、是文化精华的汲取、是他人智慧的嫁接。

如果把“抄”和“写”比作我们日常说话,那么“抄”是在讲普通话,“写”则是在讲方言。换句话说,文字综合工作当中的“写”,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再创造”。各单位各部门的情况存在着差异,如何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本单位本部门得以有效贯彻,进而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这就需要有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思路和招数。同时,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领导又有不同的施政风格,文字综合工作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去“写”、去创造。这种创造意义上的“写”应当是讲“本地话”、唱“本行戏”,写出针对性;讲符合时宜、顺应时势的话,写出时代性;讲本单位应当做、而且能做到的话,写出可行性;讲体现领导者个人施政风格的话,写出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避免那种虚头八脑、装腔作势、不着边际、空话连篇的稿子,才能写出独具特色、让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稿。举一个例子来说,唐朝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就是模仿了南北朝诗人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在“抄”的基础上的“写”,在模仿的基础上的创作,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文字秘书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有人说:“文字秘书是小人物写大作品,是关门当书记,出外当干事”。这话很有道理,体现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关门当书记”,就是强调写材料时要自觉地转换角色,站到领导者的角度上想问题、谋思路,“小人物”当一回“大领导”。這种角色转换实质上是一种换位思考,是文字秘书和领导者的思路对接。因为很多综合文稿是领导意志的直接反映和完整表述,如果不能在准确理解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站在领导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很难写出符合领导要求的好稿子来。而文稿一旦被领导所认同,你的思路和方法也就与领导的决策融为一体了。因此,一定要想领导之所思,谋领导之所虑,关起门来当书记。我时常这样定位自己,比如今天要给领导写一篇讲话稿,我就要认真地去想一想,假如是我在当这个领导,我准备讲哪些东西。这样一来,可能就会有一种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感觉,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原来觉得不好把握的东西,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文稿的高度、深度以及气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出外当干事”,就是指文字秘书在外出调研的时候要腿勤、嘴勤、手勤,多跑、多问、多写,这就又需要从“大领导”的角色转换成“小人物”的角色。当前形势日新月异,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在文稿撰写过程中,仅靠翻翻资料、闭门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做到知行统一。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场合下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都在告诉人们要注重深入现场搞好调查研究,这其中的道理也正好应验了英国的一句谚语:“怕湿脚的人是抓不到鱼的”。文字秘书每天忙于文字工作,本来时间就很紧,一定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勤外出、多实践,以勤补拙、提高效率。

四、文字秘书要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

文字秘书工作的清苦是众所周知的。起草材料之前,需要精心构思,认真思考,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一旦投入写作,往往是心无旁鹜,废寝忘食,所付出的劳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党政机关,大材料多,急材料多,经常是几个会议、活动需要的文稿同时安排下来,有时头一天晚上接到任务,第二天一早就要交稿。为了赶写材料,文字秘书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做其他工作每天完成8小时就是满负荷,而对文字秘书来说,打通宵、连轴转都是家常便饭。每当别人休息娱乐或已进入梦乡的时候,往往是文字秘书伏案写作、紧张工作的时间。而且,这种超负荷的劳动不分淡旺季,是常年不断的疲劳战。因此,如果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是干不了、也干不好文字秘书工作的。

“苦”是一个人难得的成长机遇,大家知道,自古为文皆苦差,而学问从来都是苦藤上结出的甜瓜。从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到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无一不反映了做学问的苦与累。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由于吃苦,才使得他们学有所成,千古留名。想成为一个好的文字秘书就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以苦为乐、牺牲自己、奉献社会。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一份文稿经过精心构思后大功告成,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许时;每当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被领导所采纳,进入决策程序时;每当调研报告对指导实践发挥作用,得到群众拥护时,任何痛苦、任何委屈、任何磨难都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这种精神上的幸福和愉悦,是多少金钱都无法买到的,它永远都是激励我们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牺牲、为之奉献的内在动力。

实施新课程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篇3

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十分重视动作技术细节的观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会影响《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和创造学生所喜爱的新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我们对《体育教学大纲》和传统的体育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汲取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灵活、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内容实质,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好传统体育教学与《课程标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切实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一定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积极影响内容。当形式适应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应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抛弃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建立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体系。

《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没有作具体的规定,这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但是,选择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2.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3.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4.提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5.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绝不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教学内容的随意选择。而是科学、有效地选择贴近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丰富多彩,不但要选择学生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还要不断将新的富有实效性、趣味性,符合学生个体需求的运动项目“请进”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必须根据项目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让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统一。

三、现实与需要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的选择上,强调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善待每一位学生,高度重视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实施《课程标准》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要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拔高学生的需要,任凭学生的心愿,这使得学校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运动安全难以保证,组织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丰富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容、形式,努力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利用社会体育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摸清“家底”,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把积极引导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相结合,切实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现实与学生需要的关系,把握好《课程标准》中“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内涵,切不可片面地解读。

四、技能与活动的关系

《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意义作了如下的表述: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学习的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摆正技能与活动的关系。对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苟求技术动作的细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分享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获取体育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运动的技能,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学习运动技能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正视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又要摆正其位置,可以说运动技能领域学习是主干,更是手段,切不可狭隘断裂。

上一篇:计算机人事管理下一篇:刀尖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