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系列课程(精选7篇)
财务系列课程 篇1
一、要充分发挥会计技能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会计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比拼教学技能的抓手, 技能竞赛的举办目的在于“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每年的技能竞赛都吸引了无数的院校参加。以2014年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为例, 参赛的院校有34所。由于受比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 每个学校参赛队伍只有一组, 每组四人。这些都是从校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 通过对这些选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参加省级比赛, 为各自所在院校增光添彩。
会计技能竞赛, 表面上看是少数参赛同学和两个辅导老师的事, 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导向是错误的, 事实说明比赛得奖的院校不见得教师教学技能就强, 因为这仅仅代表极小部分同学在短时间通过强化训练的结果, 用比赛成绩来检验教学技能其实非常片面。笔者认为, 要想将比赛的积极效应波及大部分同学和老师, 那就需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因为技能竞赛主要考核的课程是财务会计系列课程, 笔者认为应当把技能比赛跟课堂教学相结合, 制定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 真正让每位同学都对会计这个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先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再结合近几年辅导比赛和教学改革的经验, 谈谈如何构建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 但从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财会人才和会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现状来看, 该专业教学模式亟待改进。笔者所在院校的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专业课内容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目前仍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为主, 以提高实操能力为辅。当前证书考试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论考核, 导致学生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不会做账。而会计技能竞赛则是模拟一个企业财务部的岗位设置, 分派完成相应的任务, 接触的都是企业的真实单据的流转, 对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能把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式有效应用到会计教学上, 实现考证和技能竞赛的互相促进, 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案例选取脱离实际。
虽然近几年一直提倡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但高职会计的课堂, 其实还是以讲授法为主,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很多情况下就是教师传授完理论知识, 当堂出几个习题, 让学生完成。案例的选取大都是单一片面的, 重视会计核算, 忽视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 导致学生出去后最多就是个簿记员, 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需求。
3.“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停留表面。
职业院校以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来衡量教学水准, 其实极不科学。不是取得了讲师资格、会计师资格的都叫双师型教师, 只有让年轻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实践, 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和学习, 或者通过指导技能竞赛来熟悉企业的财务流程、业务流程一体化模式, 搜集、编写符合实际的案例, 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三、基于技能竞赛要求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
1. 基于技能竞赛的模块化教学的培养能力目标。
笔者所在院校参加浙江省会计技能竞赛已有多年, 获得过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对参赛同学的就业调查分析, 笔者发现, 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同学在工作上明显比其他同学上手快, 自学能力强, 见习期后更受老板欢迎。且不说这些同学都是从数百人里面精挑细选的, 就算是资质一般的普通同学通过考前一两个月的辅导也能让原本零散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基于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有以下方面: (1) 技能竞赛重视岗位核算, 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有助于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从事或参与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查账的人才。 (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企业的会计, 担任某一岗位并完成分配的任务, 出色完成任务后就换别的岗位, 让学生感觉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晋升的空间。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一般的课堂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 导致学生就业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注重分组操作, 每个同学有明确的岗位和任务, 各个岗位之间有合作, 给出仿真的单据, 有助于与实际接轨。
2. 基于技能竞赛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设置。
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
其中, 基础会计是专业入门的基础课, 初级会计、成本会计主要在会计手工操作方面提供了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处理、成本核算、记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税务会计则重点学习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税种的核算和申报。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从原先的安排在第三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先学习用友T3财务软件 (适合中小企业) , 然后第三学期学习用友U8软件 (适合大中型企业) , 对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库存、存货核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核算。
这些课程与会计技能竞赛的考核点有密切的关系, 具体考核的内容和能力见表1~表6。
3. 基于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
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大多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 他们有这样的诉求:“我要学习”、“我要比赛”。教师事先在每次课前将上课用到的知识点制成PPT传至班级群共享, 提出问题并导入课堂学习, 以少数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 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 这就是翻转课堂模式。
(1) 会计手工业务处理采用分岗模式和混岗模式。最能体现技能竞赛精髓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为期一个月的会计综合实训, 主要是将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授课模式采用三结合: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课后自主实训教学。手工实训模拟技能竞赛的团体赛, 要求四人分工协作完成企业一个月 (通常是12月份, 这样可做年末的结转) 100多笔的经济业务, 四人之间实行单据的流转。比如出纳填制的现金支票要提交会计主管并由其在支票上盖章, 否则支票将不能提交总账会计进行制单, 其中的精髓在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自学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把技能竞赛的精髓用于日常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协作能力。
会计手工业务处理首先采用分岗模式, 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 四人一组, 分别担任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的角色, 一轮过后还要轮岗操作。所以最好是自愿分组,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团队合作, 有助于产生职业共鸣。
要让实训真正开展得恰到好处, 还需要对班内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三种情境: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分组, 给出全部有经济业务的文字说明;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分组, 给出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 (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对于小部分自学能力较强又渴望多接触企业真实操作的则给出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 (无任何文字说明) 。这样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形成同一班级内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设计分层的模式。
实训可采用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模式, 先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查看知识点, 组长监督, 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带到课堂上讨论解决。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扮演催化师的角色, 在给出催化环境包括完整的案例资料和分组后, 保持中立, 课堂是学生的阵地, 鼓励他们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比如学生对采购短缺入库业务有疑问的, 教师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而是循循善诱, 一点一点地给出提示, 让学生自己提出几种不确定的答案, 其他同学分析。教师要始终相信答案自在学生中, 通过众人的分析排除, 最后留下的那个就是标准答案了。
一轮分组实训后, 要求学生进行混岗操作。混岗操作要求每一位实训学生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训内容, 因为中小企业财务部的岗位设置通常是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 需要的人才多数是一人能进行所有的会计核算。由于有了之前的分岗训练, 每个岗位的任务都非常明确, 也有参考答案了, 混岗将会变得简单。在课程实训中, 通过分岗操作和混岗操作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2) 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电算化实训。手工实训通常能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 然而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却不容乐观。不仅代表学校出战的精英们在信息化竞赛中得分较低, 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做电算化实训也会迷失方向, 他们普遍感觉系统管理、初始化比较容易, 到业务处理环节就乱了阵脚, 其关键症结在于业务的处理流程一塌糊涂。可见, 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会计凭证由会计人员自行填制和输入, 而在信息化环境中, 系统会根据事先的设置, 比如在采购部门完成采购业务的同时, 由采购员填写请购单、采购订单、到货单、采购专用发票, 仓管员填写采购入库单, 而后经过审核的采购发票自动传到应付款管理系统, 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由会计人员审核。
会计信息化共有八大模块, 分别是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销售与应收款、采购与应付款、库存、存货核算。教师通过做微课将每一模块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清晰的讲解,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方式系统管理、各模块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等。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把八大模块的联系和区别理清,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流程图, 不是靠死记硬背, 而是掌握流程的规律, 对于供应链业务能够一气呵成地做下来。
除了会计电算化课堂, 综合提升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的就是会计综合实训里的电算化实训。很多院校都是同一套资料先进行手工处理, 再进行电算化操作。手工资料要转化为电算化还需要做很多调整, 也可以用手工做12月份的, 用电算化做明年1月份的, 跨年衔接业务操作, 这就需要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资料, 资料的设计上体现连贯性。学生不仅要会正向的“单据→凭证”操作, 也要学会“凭证→单据”的逆向操作, 要具备简单的解决计算机和财务问题的能力。
基于技能竞赛的实践教学重在对教师、学生思想的渗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然后采用岗位角色扮演, 由教师积极引导催化。我们期待会计技能竞赛的效应辐射到每个同学身上, 并引入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才能在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剑明.基于会计技能大赛视野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12
[2].郝林毅, 肖绍萍.会计技能大赛对广西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广西教育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4;1
[3].左占卫.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加强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3
财务系列课程 篇2
财务分析,一方面是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财务成果及其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另一方面要提供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关于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对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分析和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的指标设计加以探讨。
(一)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分析
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分析是在财务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管理水平等其他有关指标对企业财务业绩的总体性分析。目前,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分析,是进行国有资产监管的基本手段之一。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财务业绩的综合评价分析,主要包括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与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
进行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时,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制定若干具体指标,采取按评分标准进行加权的方法加以综合评分,并按综合分数的高低评出相应的等级,从而对国有资本绩效进行评价。例如,工商企业的国有资本绩效评价指标分为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几大类别,每一个指标类别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定量指标(含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和定性指标(评议指标),这些指标中绝大部分为财务指标。因此,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是财务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的重要内容与方法同样适合于民营资本绩效评价分析。民营企业家可采用这一方法对所投资的民营企业资本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以作为资本配置与监管的依据。
2.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分析。
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主要包括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两个方面。因此,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评价分析也包括年度经营业绩评价分析与任期经营业绩评价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
(1)经营者年度经营业绩评价分析。年度经营业绩评价分析包括基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分类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两个方面。基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分类指标是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发展能力等因素确定,能够反映不同企业的特点。
(2)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评价分析。按照国资委对企业经营者聘任合同的有关规定,经营者均有聘任期限和任期内应完成的经营业绩目标。在经营者任期结束后,将实际完成的经营业绩与目标对比,进行评价与考核,确定对经营者的奖励与惩罚。因此,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评价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评价分析也包括基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分类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任期基本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一般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任期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完成情况的分析。对分类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应按照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所规定的具体考核指标进行。不管是年度经营业绩评价分析还是任期经营业绩评价分析,都应采用加权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二)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分析。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企业生产既是商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企业具有经济性与社会性。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企业应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统一,承担维护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分析,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实现的社会责任目标主要包括:
(1)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污染治理、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环保产品生产、生态建设等。
(2)员工利益维护目标。包括保障员工收入水平、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员工培训、失业员工安置与保障员工其他福利等。
(3)社会利益维护目标。包括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对社会安全的维护等。
(4)社会稳定维护目标。包括关怀弱势群体、关注预防犯罪与公共安全教育、关注防灾救灾、关心公共利益与社会捐助等。
(5)债权人利益维护目标。包括履行按期还本付息义务、按贷款计划合理使用贷款、保证债权人资金安全等。
(6)供应商利益维护目标。包括严格遵守采购合同、按时足额支付货款等。
(7)消费者利益维护目标。包括严格遵守销售合同、按时保质保量发货、完善售后服务等。
(8)国家利益维护目标。包括按时足额上缴税费、保证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分析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增长率、社会福利事业费用增长率、公共安全费用增长率、到期贷款偿还率、采购货款支付率、有质量问题商品的退赔率、售后服务履约率、税费上缴完成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
(1)环境保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污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力度,把环境污染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之内,不能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
(2)资源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原料、能源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占用的土地也是非常紧缺的资源。为使当代人的经济发展不影响后代人的经济发展,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土地、能源、原料等资源的节约,反映在财务上就是要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增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超过物力资本的贡献。企业应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员工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使企业发展有强大后劲。
(4)生态建设。企业生产经营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合理规划生产与生活用地,搞好绿化与植被保护,把企业周边环境建设好,形成花园式企业。
企业要通过投资为环境保护、增加人力资本与生态建设提供财力支持,要通过成本控制实现资源节约。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增加单位GDP能源降低率、企业环境保护投资增长率、污水废气排放降低率、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员工技术培训费用增长率、绿化面积增长率和防灾救灾基金提取率等。
二、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重构
财务分析的性质、要求与内容决定了财务分析的方法。随着财务分析内容的不断拓展,财务分析方法也不断更新,在继承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综合业绩、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方法。
(一)传统财务分析方法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分析,通常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等。
比较分析法侧重于财务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的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之间财务指标的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差距、揭露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具有本质联系的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对比例,从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与财务活动效果的方法。它不仅能发现财务指标的相关性,而且可以弥补绝对值指标无法正确评价财务活动效果的缺陷。
因素分析法是指为深入分析某一指标的变化原因,将该指标按构成因素进行分解,分别测定各因素变动对该指标变化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其典型方法是连锁替代法。该方法弥补了比较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的不足,是传统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趋势分析法是对某一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差额分析法与平均分析法。它对发现财务活动规律与实现动态评价有重要意义。
杜邦分析法是依据影响财务总体指标(权益报酬率)的各种因素,将权益报酬率层层分解为具体财务指标,建立财务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对及时发现财务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财务分析方法
1. 综合分析法。
该方法对具有不同性质的财务指标,按其对财务综合性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权数,再按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其影响分值,然后加总得出总分,用以进行财务评价分析。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分析就是运用的这种方法。这一方法解决了各种不同性质指标无法汇总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2. 经验数据统计分析法。
该方法是根据财务与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若干假设,然后选择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预先的假设进行验证的方法。这一方法对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解决理论与实践中的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3. 财务案例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不同企业的相同或相似财务活动实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从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一方法对解决实际财务问题与正确制定财务政策有积极作用。
4. 专家调查分析法。
当对某些财务指标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变化程度因缺乏资料而很难判断时,就需要根据专家的经验进行判断与预测,其典型方法是专家调查分析法。这一方法对解决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有积极意义。
上述现代财务分析方法通常称为实证分析法,是对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拓展。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与现代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片面强调某一方法而贬低或排斥其他方法是不科学的。
摘要:本文对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认为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能力分析、企业财务业绩综合评价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等内容, 财务分析方法不仅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传统财务分析方法, 而且包括综合分析法、经验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现代财务实证分析方法。
关键词:财务分析法,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郑亚光, 黄娟.财务分析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个人防护系列(PPE)在线课程 篇3
培训形式:中文在线课程 (动画+讲解+测试题)
培训对象:一线员工、生产监督、安全监督、部分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等。
培训特色:泰致德推出最新学习模式, 加入会员可全年免费学习所有VIP在线课程。
培训内容:本系列课程为HSE的通用课程, 共分为3门, 即头部及五官防护、身体防护、肢体防护。本系列课程讲述工作中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的作用、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如何维护与管理防护装备等, 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trainor
电话:0755-26808780
邮箱:info@trainor.cn
个人防护系列(PPE)在线课程 篇4
培训形式:中文在线课程(动画+讲解+测试题)
培训对象:一线员工、生产监督、安全监督、部分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等。
培训特色:泰致德推出最新学习模式,加入会员可全年免费学习所有VIP在线课程。
培训内容:本系列课程为HSE的通用课程,共分为3门,即头部及五官防护、身体防护、肢体防护。本系列课程讲述工作中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的作用、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何维护与管理防护装备等,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trainor
电话:0755-26808780
邮箱:info@trainor.cn
财务系列课程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设计的内涵及必要性
(1)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设计的内涵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一般理解为管理当局根据法律、规程、计划等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各有关方面的财务行为、处理相互间财务关系为基准, 它对企业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管制约束”、“激励引导”的作用。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
1.明确财务主体的具体范围, 具体来讲是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市场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与相关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及企业与合作经营、出租承包等单位之间各项财务管理关系;
2.选择财务管理内容与方法, 包含筹资、资本金、负债、融资租赁等管理, 企业清算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直线摊销方法等的选择应用;
3.依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
4.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子分公司、内部单位的相互连接关系;
5.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 包括对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征及经济业务性质的分析判定。
(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是遵照国家规定的财务法律、法规, 用控制系统的装置及一系列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财务战略的实施与财务政策的制定等趋于规范化、文件化, 从而据此指导和解决理财活动的一种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 企业合理的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在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项崭新的任务而且很有必要。
1.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2.国内外财务丑闻防不胜防更突显出要加强设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1)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它对于整个设计工作都具有正向促进、规范作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约束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目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可总结为: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2、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3、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相关部门的财务关系。
(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原则
为了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质量, 遵循一定的原则甚为重要, 除了企业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协调性原则、全面性财务管理原则外, 还应遵循下列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运营效益之间的关系, 使成本与效益达到理想结合状态。
1.权力、责任、利益相结合原则
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广, 财务关系较复杂, 这一原则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要实现权、责、利结合应注意的是, 首先要适应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承担责任的权限划分, 物质利益在财务责任中要得到很好的体现。合理的推广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使投资者、经营者等各管理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相应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
2.适应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原则
企业之间的经营方式、规模效益、组织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 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使用上不能一概而论, 规模大的企业管理要求和经营部署较复杂且活动的范围较大, 表明其财务活动具有资金数额多、业务量大、不容易管理等。相反, 规模小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较简单, 理财活动也较好操作。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在遵守国家统一规定的同时, 也必须结合考量自身实际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体现个性的管理制度。
3.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所有制度都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因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不可能一直固守陈规。但是, 要是变更的频率很高, 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利, 造成财务的混乱。所以, 制度要力求稳定和连续, 不能经常随意的变动。正确的制度始终要由实践来证明:凡是正确的, 就要坚持下去;不正确、不可行的制度就要舍弃, 重新修订适合的。
4.效益性原则
进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 要讲求财务总体效果最优, 确保财务目标的顺利进行, 在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条件下使财务制度设计清晰、简单、明了, 操作性更进一步。因此, 在进行制度设计和推行时, 一定要考虑设计和运行成本、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实现效益最大化, 达到双赢。
5.科学合规性原则
任何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都要遵循国家和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财务管理应与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法律原则协调一致。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不能损害国家统一规定和人民的利益, 必须确保国家财务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1)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管理设计的程序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是条理性比较分明, 设计时通常依据以下程序: (1) 准备阶段。主要是明确所要设计的内容, 对要设计人员的落实和对其进行培训、指导, 收集并整理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资料, 安排设计工作进程。 (2) 拟定草案。主要工作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特点来确定设计实施的方案和进行初步起草工作。 (3) 修订阶段。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方案确定后, 要召开集体讨论会议, 汲取大家的意见, 反复研究后进行修订。 (4) 最终定稿。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预定的设计要求已落实, 可以最终定稿, 预计怎样发布实施和确定正式实行的时间。
(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方法
财务管理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形式, 所以制度设计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应当由企业人、财、物、信息各因素来决定, 一般而言,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常见的有以下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代和时期客观的财务制度加以比较研究, 达到认识财务制度的本质和规律并结合实际做出正确的判断设计。在比较中使本企业制度设计吸取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其特性是更具实用性。
2.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即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知识进行财务制度设计的一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财务管理理解为一个“控制中心”, 紧紧围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目标结果。利用财务管理这一主导地位达到控制的目的。再就是财务管理系统的结构特性;各子系统和母系统之间存在关联性, 但各自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就应该考虑企业与国家、员工、各部门之间的整体利益关系和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达到制度设计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正确性。
3.实地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要用到的方法, 实地调查法的多种方法都独具特点。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实验取样、个别访问、联系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得到符合财务制度设计的有关资料、信息。特别提出的是, 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掌握技巧, 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是所收集到的材料应注意的问题关键所在。
四、总结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紧紧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目标而展开的,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主要特征,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即主要是从财务制度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统一现象的发生, 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在设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 除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 还应考虑企业管理中现存的薄弱的定性问题和规避企业风险的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 制定与本企业相配套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仁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5.
[2]马开朗.我国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1.
财务系列课程 篇6
体育可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缓解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调节大脑。但是有为数不少的人, 面对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 却不知道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其实在这些人当中, 有很多人都是曾经接受过十几年体育教育的大学生, 但他们为什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基本上都与体育锻炼绝缘了呢?他们是不知道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还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锻炼, 或者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1.缘由探析
上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近年来也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与应试教育有关。学校体育也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大中小学的普通体育课均以竞技运动成绩为教学和考核的主要依据, 把高不可攀、脱离社会需要的运动技艺和成绩作为考核学生体育的唯一标准。在学校体育中, 过分注重体育尖子生的培养, 忽视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 贯穿于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 脱离学生实际, 难以掌握, 使广大学生望而却步, 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造成的, 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弊端之一:体育课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难以满足走向社会后的需求
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多是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服务的, 基于这种思想, 学校体育首先把完全竞技化、成人化的运动项目照搬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学生面对高难度的运动技能只能是感叹, 却不能完成, 久而久之, 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其次是把一些实用价值不大的项目列入《大纲》, 使教学内容多而重复,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师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而采取“填鸭式”教学, 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 体育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 出现学用不一的弊端。
弊端之二:体育教学注重运动技能掌握, 忽视健身能力及健身意识的培养
以往的体育教学, 存在着重运动技术学习、轻学生健身能力及健身意识的培养, 缺乏对身体合理保养及健康的指导。反映在《大纲》中, 一是体育健康知识比较少, 二是没有正式的保健内容, 且缺乏系统性。反映在教学中, 一是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是把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上述问题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健康意识, 学了不会用, 更不知道如何用体育知识去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弊端之三: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达标”成绩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 主要是以竞技体育的高度、远度、时间等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中和评价教学效果, 使得为数不少的学生达不到“及格”标准, 有些学生为了达标, 天天就练习达标的那几项, 有些实在通不过, 还找人替考。这既非体育课堂目标的规定, 也不是体育课堂的功能所在, 而是一种违背体育教学规律的错误现象, 更是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根源。
想要改变尴尬的现状, 就必须树立“终身体育”、“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次基础教育改革很及时, 也很有价值, 它力求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 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
2.观点解读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 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掘了体育课程的功能:首先是育人功能, 即通过参与一定的体育锻炼来教育学生, 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其次是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的功能, 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使其既能形成健康的本质, 又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等。那么, 通过哪些途径或方面来体验体育新课程的功能呢?我们认为主要通过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来体现。
途径之一:体育新课程的功能在教材方面的体现
(1) 新教材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使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仍是十分需要的, 只不过知识与技能不再是必须接受的, 而是一种可以探讨与探究的。教材作为一种“文化中介”, 就要很好地发挥范例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产生问题,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
(2) 新教材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功能。这里的思想教育功能与以往的思想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新教材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是学生把知识学习, 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注意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注重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等, 使其具有良好的素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 新教材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 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这固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单课程的教材教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新教材应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教育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 设置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这种要求的标准应因人而异。可以根据现实生活, 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又贴近生活的素材, 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4) 新教材具有培养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功能。新课程对教材要求比较灵活, 教材主要是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编制或对现有教材的再加工。教材内容更加体现出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很受学生的喜爱, 应该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 不断构建知识, 使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灵感或者受到启发, 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新颖性。
要实现新课程、新教材的功能, 体育教师就应该树立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的教材观, 选择一些与现代生活相接近、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终生体育意识及能力、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能力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途径之二:体育新课程功能在教学方法方面的体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引导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及人体生理的基本知识, 促进他们对一些体育运动的特点、技战术和规则的了解和掌握, 使学生能够欣赏一些体育比赛, 并进行简单的评说, 养成科学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掌握正确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途径之三:体育新课程功能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体现
体育新课程下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对比较灵活,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新课程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授课为基础,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存。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规模、素质、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加以选择, 可采用全班练习, 也可采用分组练习。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分组教学, 重点是要体现体育新课程的理念,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个体差异, 提高其体育能力, 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更要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之课程教学学时的普遍减少与教学内容增多的矛盾日益尖锐, 课程之间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 使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又面临新的挑战。对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较窄的基础知识及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厚基础, 宽口径, 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2)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多学科知识之间缺乏融合, 课程内容也缺乏整合。3) 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与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不相适应。4)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式教育方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二、研究与探索思路
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 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训练的需要出发, 对我校机械基础课程群的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基础实验”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主要探索在于更新教学观念, 变革传统的的教学模式, 整合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 并遵循“认知———实践———创新”的学习规律, 以课程为载体, 以技能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一套与现代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育实践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改革, 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受益。
自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来, 通过教改项目研究、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建设等一系列教改工程项目的实施, 使我校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并在教学中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益, 其中“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为学校精品课程。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主要体现在:
1) 从整个课程群体系中去探索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任务以及各课程的相互关联,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以应用性、实践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整合课程结构体系, 构建实训平台, 探索以课程为载体、以技能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人才培养课程群教学体系。2) 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知识、能力、创新三位一体, 强化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如何结合工程实践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与工程思维方式。3) 转变过去基础课程教学只强调教学内容基础性的传统观念, 以既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又注重教学内容的学科应用、学科融合以及课程内容的整合, 按照精选整合, 减少重复及加强内容系统性的原则,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使学生从机械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要求来认识、了解、应用机构与零件。学生知识与实践结合, 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就能从机械系统的工作需要提出对机构与零件的设计要求, 使所学知识回归到实践中去。4) 转变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推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科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而使用交叉式的教学手段, 讲授以少、精、宽、新为原则, 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学科发展、讲工程应用。对于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的问题,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演示、实际工作视屏演示、模型演示等可以使授课内容更为直观, 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实现。5) 构建以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平台, 并开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创新实验, 结合工程实践加强专题研究与课程设计训练, 为后续实践环节打下基础。合理分配基础验证性实践、开放性实践以及创新性实践的比例, 同时将实践项目的开放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竞赛 (如机器人竞赛等) 密切相联系, 力争在全省、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突破。使机械机械基础实践逐步成为既为本科教学服务, 也可以为研发创新提供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主动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提倡拓宽学科基础、压缩课程学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一背景下, 与传统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相比, 我们构建的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学研究与探索突出了系统、实践和创新, 更加贴合工程设计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能激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避免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况和陷入考前突击的误区, 因而在课程教学期间学生能投入其中、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与提高, 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具有较强的教学推广价值。
三、结束语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满足后续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 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合理做法, 进一步丰富、完善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接近生产实际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该研究得到了四川理工学院项目资助 (JG-1213) 。
参考文献
[1]解念锁.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财务系列课程】推荐阅读:
财务会计系列课程07-04
弗迪尔财务制度系列 内部稽核管理办法06-17
电气技术系列课程08-11
信息处理系列课程09-22
销售培训系列课程06-08
陈浪系列课程介绍06-11
领导力系列课程07-23
仓库组长培训系列课程08-18
销售技巧系列培训课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