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经营

2024-10-01

跨界经营(通用8篇)

跨界经营 篇1

跨界经营的核心是资源的最大利用。餐厅除了供客人进餐以外, 还可以展示你要推广的产品广告;员工除了服务客人以外, 还可以宣传产品;客人除了在店内消费以外, 出店后还可能有更大的购买。

最成功的案例是美国辛提思美容院 (连锁) , 它店外销售的营养品, 占它营业总额的60%。它的作法, 就是利用美容院做广告推广平台, 客人出门后继续跟进服务。

湖北孝感市南湾胖头鱼酒楼的老板段进,开餐馆已有12年了。他很想把生意做大,但酒楼面积有限,难有大的突破;而开设新店,投资大风险大,店面难找,人难招,管理也累。

今年2月,一个外公司的业务员的建议,帮他突破了发展困境。

业务员问他:“段老板,您有没有考虑跨界经营,把生意做到店外去?”

段进一听笑了:“跨界经营?伟哥赚钱,我能卖吗?”

业务员说:“卖酒!你能卖的。”

段进更乐了:“我的酒店天天都在卖酒,那叫什么跨界经营?”

业务员说:“段老板您听我说,不是这个意思。您这酒店一天能卖多少酒?十几瓶了不起了。我说的卖酒,是把酒卖到店外去,去做大市场。”

段进说:“卖酒的人多得很,我去做没有优势。”

业务员说:“您大有优势!每一种新酒,都是从酒店开始,慢慢喝开的。别人找你帮忙推新酒,您干嘛不自己做一把?”

段进一听,有道理。但随即又说:“一个新牌子,想推开谈何容易!”

业务员说:“段老板,您说到点子上去了。但每一个老牌子,都是从新牌子开始的;不管竞争多么激烈,每一年总是有新牌子发展起来的。

“新牌子的酒,推广有三大要素:第一,酒确实要好,酒不好做不开;第二,要有广告宣传,要让人知道;第三,是要有一部分人先喝起来,慢慢地就喝开了。这三大要素,您现在都很容易实现。”

段进有兴趣了:“你说说看?”

业务员掏出了一个册子,念道:“华员外私房酒!”

业务员接着说:“这个酒是茅台镇老掌柜集团,按老华家私房酒的老工艺生产的,老工艺、老工具、老品质,这个不多说,酒您喝一喝就知道了,绝对是好酒。

“第二个,广告宣传的问题。广告宣传的目的是让别人知道,但是,现在很多产品,一百个看广告的人,也没有几个是产品的消费者;而产品的消费者又可能没有看到广告。广告费多半都浪费掉了。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就是一个大册子,很详细地介绍了这个酒,有很好的可读性,这比看一百遍广告印象都要深。您把它放在包间里面,看到的人就是要喝酒的人,这次不喝可能下次喝,广告一点儿都不浪费。”

“这不还是在店内销售吗?”

“这只是开始。它实现了我们的第二大要素'让人知道'和第三大要素'有人先喝'。接下来的事情,看您自己的想法。如果您不想做很大,就在自己店里慢慢推,重点则放在单位、团体的销售上,一个关系客户一年很容易拿几十件酒,几个单位下来,一年几十万不是什么难题。您的优势是他们先在您这儿喝了这个酒了,认可了;再就是,您是这个城市的独家经销商,别人撬不走您的生意。”

“如果我想做大呢?”段进问。

“如果想做大,您就做批发商,把酒和大册子多铺几个酒店。您总认识几个同行吧?”

段进眼睛一亮:“你们的条件是什么?”

业务员说:“我们的定位是做一种特色酒,所以每一个区域市场都不要求做得很大,孝感是个地级市,一次提货10万元,就可以成为独家经销商。”

段进有点动心,又有点犹豫。业务员说:“这对您来说,几乎是零风险,因为即使您卖得很慢很慢,但您有个酒店做推广平台,有大册子做宣传工具,早晚总是可以卖出去的。酒是越放越好的,又不会放坏。”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大家猜一猜?最后的结果是:

一、段进第二天就签订了经销合同。

二.截止到八月底,6个月的时间,段进已经提货50多万元,九成卖到了店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大半是白酒销售的淡季。

华员外私房酒提供给酒店的跨界经营的方案,是一种非常有新意的商业模式,实战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成功原因在于:

一、有效利用了酒店的原有资源:餐厅除了供客人进餐以外,还可以展示你要推广的产品广告;员工除了服务客人以外,还可以宣传产品;客人除了在店内消费以外,出店后还可能有更大的购买。该模式实现了酒店的各个资源,特别是客户关系的最大利用,把生意做到了店外。

二、为酒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低成本的宣传工具:就是那个大册子。重要的是,看起来很简单的做法,别人并不好模仿,因为一般的酒没有那么好的“出身”和背景,没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册子也就没有可读性。

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酒店的经营风险:酒店不用去投昂贵的广告费,不用去外面搞各种促销活动,不用增加新的设施和人员,只占用几平方米的库房,营业执照都不用另办,所以不发生什么日常费用。即使卖得很慢,因为有个酒店做推广平台,有大册子做宣传工具,早晚也都会卖出去的。酒越放越好,不会放坏。而且因为是独家经销,不用担心别人恶意压价影响了自己的销售价格。

四、推广方式与概念不谋而合:这种悄悄推进的方式,符合“私房酒”的概念。如果大规模做广告,超市里都能买到,就不叫私房酒了。

瑞格传播:娱乐IP跨界经营 篇2

基于此,瑞格传播率先提出“娱乐IP跨界经营”全新概念,进行跨界电商经营,并且自身打造电商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商业机会。

跨界电商平台,实现商业闭环

何为“娱乐IP跨界经营”?瑞格传播COO邢芳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专访时以瑞格传播出品的《深爱食堂》为例解读。

《深爱食堂》最初只是一部网络剧,每集15分钟,共10集,由于概念和创意受到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下简称“浙广集团”)的认可而参与投资,使之变成了“深夜播出、台网互动”的剧集。同时授权盛大合作漫画和网络同名小说,并衍生出在广播电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均可播出的有声读物;另外,还正在筹备开发游戏及电影。“由于播出的媒体渠道拓展,一个15分钟的剧集由其娱乐IP内容核衍生出众多表现形式及载体,已被赋予了‘美食与情感’为主题的‘泛媒体微剧’的概念。各个内容载体都有各自的收益,不论是版权发行还是下载付费的收益模式,整个呈伞状的方式散开。”

据邢芳介绍,在娱乐IP跨界经营方面,由剧集及其道具衍生出的实物化商品进行电子商务运作则更容易获利。“剧集中有很多精美的道具,在拍摄时很宝贵,但是拍摄后就很难处理,电商平台就可以承载道具拍卖的作用。浙广集团“好易购”频道,瑞格传播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To Me Love(www.tomelove.cn)”,均可承载剧集衍生产品的销售。此外,很多明星都希望自己能有自创品牌和产品与粉丝进行密切沟通,这些产品也可以放在该平台进行售卖,还可在其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为消费者购买衍生产品提供方便。”

不仅如此,“边看边买”模式也值得深入开发。首先,抓住热门影视剧情带动的购买欲望,可以在播放界面放置相关商品的页面露出,让观众在观看剧集的同时点击购买,将购买冲动转化为实际消费。除了直接购买的引导,还可针对剧情进行相关系列商品的设计和开发,比如女装、化妆品、食品等,通过剧情烘托、产品镜头特写和演员台词把商品特性凸显出来。更进一步,则衍生到线下实体店的经营,比如《深爱食堂》目前正在进行实体连锁餐厅的筹建工作,从而实现商业闭环。

艺术即商业,童装品牌跨界动画片

除了上述《深爱食堂》项目,邢芳还介绍了动画片的娱乐IP跨界代表案例,是童装品牌在此领域的有益探索。

2013年9月,由瑞格传播出品的104集动画片《快乐梦多多》在央视少儿黄金时段首播,两轮播映后春节期间又以特别节目形式加播,而后又落户BTV卡酷等多家地方台。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首部由好莱坞团队参与策划制作的动画长片,更是为国内知名休闲装品牌森马Semir集团旗下童装品牌巴拉巴拉专门定制的娱乐内容。巴拉巴拉是森马集团于2002年创建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以对儿童精神文化的重视参与到动画片内容制作过程中,动画片融入了巴拉巴拉充满欢乐的儿童精神文化理念,并在动画片中深植了巴拉巴拉创造孩子美好生活形态,定制了“梦多多”的卡通形象,让孩子享受舒适自在、时尚多样生活的品牌理念。

在动画片热播之后,森马集团已将“梦多多”独立发展成一个新的品牌,专门生产儿童配饰和用品,与原有的巴拉巴拉童装品牌一起打造横跨儿童穿、戴、用、玩各品类的产品布局。“梦多多”品牌至今在国内已拥有超过40家店面。

“无处不娱乐。”据邢芳介绍,瑞格传播始终在探索影视创新营销的新路径,积极开拓基于娱乐IP的由影视业衍生到衍生产品经营的新模式。

跨界经营 篇3

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1、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自2010 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快速。 由工信部牵头、包括发改委等9 部委联合制订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出炉,根据规划,预计到2015 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在GDP中贡献率大幅提高。 2014 年的交易额早已达到了这一目标。 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1]

(1)B2C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淘汰严重。 在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中, 价格竞争是不变的主题,价格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烧钱战争,烧钱的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企业因为承受不了资金链的压力率先退出竞争市场,淡出公众视野。 现在诸多的B2C企业缺乏优质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无法严格把控企业的产品品质和成本, 而且对品牌认识不够深刻,这都会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比如京东的核心产品是3C正品,是可以开具发票的产品。 还要有好的购物体验和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管理。[2]现在市场上,竞争愈加激烈,B2C企业随时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2) 电商领域出现传统品牌电商化, 典型电商品牌化。 中国电子商务正呈现两条发展走向: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 品牌电商化的典型代表是:宝洁、苏宁易购、百丽、屈臣氏、格兰仕、富士康等传统品牌的电商化。 房产大亨潘石屹也在拓展房产电子商务。 诸多的传统品牌企业都在或积极主动或被强逼进行电商化。[3]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品牌优势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在电商化过程中,充满了竞争力。 电商品牌化代表:天猫、淘宝等阿里系专注平台的电商品牌、京东等B2C商城电商品牌。 在面临外来品牌压力的时候,中国本土的电商企业纷纷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4]现在外来的品牌电商企业占国内的市场份额是很小的,而本土土生土长的电商企业凭借自己对国人消费习惯的了解,牢牢占据着国内市场的主导位置。

(3)O2O电子商务迎来新模式。 淘宝式的C2C电子商务疯长模式有所减缓,B2C市场饱和,O2O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兴起。 O2O正在快速解决消费者因线下商城昂贵的价格带来的恐惧和因线上消费虚拟的担心,解决了线上线下的缺点。 这种模式不仅仅局限线上到线下, 还有线下到线上的模式。[5]亚马逊和7-11 便利店合作,ebay英国线下体验店,京东的线下体验店,万达、腾讯、百度的合作都是O2O新模式的体现。这意味着电商行业将出现新的契机。

2、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过路费居高不下,路政交通收费过多导致的运输成本偏高。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当出现中西部的订单的时候,跨区域运输就会增加物流成本。 电子商务的产品比较小件小批量,而且客户群体分布比较分散,这就会导致电子商务的单件产品的运输成本升高,从而导致很高的物流运输成本出现。 由于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没有优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支撑,就会盲目推测市场需求,造成需求市场上信息的牛鞭效应,出现大量的库存成本或者是缺货成本。 然而仓储量上升,却并未降低货运汽车的空载率,仓库的利用率也很低,导致仓库成本费用很高,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5]

(2)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发展水平低。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在内的交通运输硬件设施和网络通信的设备设施。我们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有了一定的完善, 但是相比国外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内的物流设备设施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套性、兼容性和协调性,运输工具、装卸搬运工具、包装工具等相对比较落后,没有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比较低下。[6]电子商务是信息化高度集成的体现,要求有强大的后台服务器来支撑系统并及时响应消费者的即时服务请求。 但是现在的市场上还没有相应的经济网络规模,现在市场上网络基础差,网速慢,出口带宽不够,而且费用高昂。 这就会出现信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客服需求,信息的时效比较差,信息滞后严重。 这些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3)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的理念。 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先进新兴的物流管理理论,不过我国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系统化地总结国外先进的理论思想。 国内许多物流企业不重视提升自己的运输速度,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管理上也缺乏系统化,导致企业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差,也没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7]对现代物流没有概念,认为仓储是物流的全部,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就是网络建设和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 这种认识对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3、电子商务和物流之间的关系

(1) 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 支撑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是集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商务活动。 物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 是电子商务的载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生产和交换都要求有一个高效、合理完整、畅通成熟的物流系统做支撑。 若是物流活动或者系统相对滞后,就会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壮大的瓶颈。[8]

(2) 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的发展, 刺激物流系统不断趋于完善。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物流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各项职能可以虚拟化表现出来,电子商务可以对物流进行实时控制,这就有助于物流活动的优化。 根据电子商务反馈的信息, 物流活动可以进行不断地组合优化,追求最高效、费用成本最低、运输距离最短的物流活动方式,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的目的。 电子商务环境下,要求集成物流,最大限度地考虑整个社会系统,信息共享,实现整体社会系统的团结协作,促进物流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高要求,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完善。[9]

综上,物流产生于电子商务之前,处于电子商务的上游,是电子商务的实际载体。 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推动了物流的快速发展,并且促进物流系统不断趋向完善。

二、以代表企业为例论证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互相跨界

1、以菜鸟网络为例分析战略联盟模式

(1)菜鸟网络产生的背景。 电商圈里,物流被称为“三流”之一,同时也是信息流和资金流之外最难做的一流。 为了攻克物流难题,吸引更多的用户,物流能力成为评判电商平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各企业间物流竞争日趋激烈。[10]

(2)菜鸟网络结构。 在智能骨干网络中,快递业务在电商内部被称为“地网”,这是DT时代的产物。在菜鸟网络的平台中,各方资源、信息和数据实时共享,产生聚合效应,发挥菜鸟网络的力量,实现菜鸟的战略目标。

(3)菜鸟网络的优势和风险。 优势:菜鸟网络基于互联网系统,利用阿里系内的大数据,可以达到随时下单、随时发货、随时转运、随时派件;菜鸟属于轻资产模式,搭建物流平台,免除了实体物流建设成本,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市场化的方法,快速解决物流中的问题,提高物流效率。 风险:各方利益权衡不好,资源整合困难;规模和企业线复杂,不方便管理;菜鸟项目实施困难。

2、京东商城自建物流模式

(1)京东商城自建物流的原因。 电子商务发展,物流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短板。 在诸多电子商务模式中, 受到物流影响最严重的就是B2C企业。 然而,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服务功能单一,缺少必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商品配送缺乏规范性。 京东商城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信息,服务客户,决定自建物流,自己配送。

(2)京东自营物流的优劣分析。 优势:有效地解决了物流货权,保证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可以有效降低货损率。 可以直接和消费者沟通,反馈最真实的终端消费需求,货到付款更加可以拓展物流金融服务。 节约了第三方物流带给企业的各项成本,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有效地控制供应链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自营物流有效地控制资源,可以快速地实现商品交易,提高客户购物体验,增加客户黏性,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劣势:由于京东商城实质上是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不是很强,缺少专业性的服务。 全国建立仓储配送中心,组建配送队伍,属于重资产项目,投资太大,增加企业运行风险,企业的资金灵活性缺失。 自建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比较单一, 单一的送货服务,和快递公司的双项服务(取货送货)相比,这种服务模式会出现严重的空驶率,浪费物流资源。

3、顺丰优选

(1)顺丰集团上线 “电商业务”的原因。 在中国快递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以及国际快递三个细分领域。 在国内快递领域,民营企业以较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 尤其是同城快递,诸多快递企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争不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电商跨界自建物流,自己配送,对快递企业的挑战更加严重。 在国际快递领域,民营快递由于自身局限, 竞争不过DHL、UPS等国际快递公司, 国际快递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瓜分。 面对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电子商务市场,快递企业选择跨界经营。[11]基于这种环境,顺丰旗下的顺丰优选也于2013 年正式上线。基于强大的物流运作实力以及快递业务和市场日趋饱和的现状,顺丰速运不断拓展业务范围。[12]顺丰跨界电商的步伐如此之快,即使很多项目不是夭折就是盈利不佳,依然死磕电商市场。[13]由此可见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

(2)顺丰跨界电商的难题。 一是现在电商普遍亏损和融资困难。 电子商务囊括了技术平台、媒介推广、货源、仓储、物流、售后等诸多环节,这就意味着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现在的电子商务普遍出现亏损,利润无法得到保证,顺丰跨界做电商,面临着利润和融资的困难。[14]二是缺乏互联网基因,品牌推广困难。 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都是烧钱买流量。 跨界做电子商务的快递企业,前期同样需要砸钱买流量,进行品牌推广,这对快递公司是很大的挑战。 三是无法快速的积累商品供应商资源。 电子商务之所以风靡,除了价格优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很轻松地挑选各种商品。 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只有足够多的产品才足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购买。 这就需要寻找积累优质的供应商,这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比较困难,刚起步的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和供应商议价的时候没有很大的话语权,这就会导致成本增高,失去竞争优势。 四是缺乏电商平台的管理经验。 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有利于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但是成本增高;快递企业做电商,却会被市场边缘化,因为快递企业缺乏电商平台的管理经验,不能对用户流量和服务做到适当地把控,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三、结论

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电商跨界做物流快递,还是物流快递跨界做电商,都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不管是采用战略联盟模式,还是自建物流模式,都应该将降低资源损耗,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作为目标。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品牌,对全社会的生态系统也是十分有益。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因特网技术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直接推动商务活动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成本,让终端消费者更加容易买到优质便宜的商品。然而电子商务是依托高效地物流系统发展起来的,物流配送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和承载能力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消费黏性,因此现在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是物流环节的竞争。本文介绍四种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互相跨界的模式,以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几种模式,以此来研究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跨界经营的新模式。

跨界经营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篇4

跨界经营的先天缺陷

2007年,陈年带领创业团队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的却是服装生意。他们锁定中国网民中30岁左右的人群,以快时尚的概念和互联网的基因去经营这家服装公司。作为一家颠覆传统服装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凡客很快在中国走红,成为令服装界敬畏的电商企业。

但随着传统服装企业也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凡客的互联网优势逐渐被削弱,比如:天猫和京东等就替传统企业扮演了服装电商平台的角色。而作为一家跨界经营的公司,其在服装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短板却未能得到弥补。陈年虽不止一次强调凡客的互联网快时尚定位,但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等提及较少。打开凡客自创业以来的大事记,也会发现,除了融资就是与营销相关的事件。

凡客也曾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最近几年接受“小米化改造”的思维,对其市场战略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包括回归简单搭配风格,将产品品质做到极致。

但这未能改变凡客面临的产品质量和设计这个根本性问题。根据笔者调查,凡客的产品不论面料、做工,还是款式设计,一直是消费者抱怨的对象。业内人士甚至讽刺凡客的产品质量:凡客的产品甚至不如凡客的包装盒。服装行业是一个从面料、染织、设计到生产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常年严格地控制,这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就可以做好的,而是一项高技术的专业管理工作。

竞争又回到“原点”

不过,当下凡客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弥补传统服装生产方面的短板。当互联网嵌入到社会和商业中之后,其所产生真正的影响,是个性化需求的崛起葬送了大工业时代的规模化生产,进而复兴了传统时代的手工文化和智慧。所谓手工文化就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品质精良的产品。

同时,电商纷纷嵌入传统行业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运营成为普遍现象。这一点就像当年福特推出计件工资制,相较于同行是获得了竞争优势。但是一旦多数企业也推行计件工资制,那么大家又必须回到常态竞争上(如: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所以凡客在互联网领域保持优势的难度不断加大,而在短板上的挑战却越来越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界经营者反倒可以从传统行业的早期发展中吸取教训。比如:服装领域的优衣库品牌,就是“追求低价格高质量商品极限”的典范。当年优衣库为了获得最高性价比的摇粒绒面料,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走了从日本东丽公司购进原料,继而在印度尼西亚纺织成丝,然后在中国进一步纺织、染色和缝制这样的流程。优衣库通过这个流程向“低价格高质量商品极限”发起了挑战。

以凡客为代表的互联网跨界经营者亟须做的事情,正与此异曲同工。

跨界经营 篇5

一、跨界经营的内涵

跨界, 英文为Crossover, 2大约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最初指的是跨界音乐, “跨界”的原意为不同行业间的合作, 早在1999年彪马 (Puma) 与德国高档服饰品牌Jil Sander首度跨界合作推出高端休闲鞋而在经营领域运用, 2008年左右延伸到企业界后被称之为跨界经营 (Crossover Management) , 主要有两种模式:

1、跨界营销 (Crossover Marketing) , 3其本质是原有的合作营销或战略联盟的一种新的称谓, 即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环境的企业, 借助品牌内涵、产品功能、消费需求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深度互动式合作, 将众多经营要素整合, 彰显出一种“潮”的理念, 以获得“都市潮人”认可, 从而实现跨界联合企业发展目标的新型经营策略。

2、狭义的跨界经营, 其实质是企业在新行业、 新领域的多元化经营和差异化经营, 即企业在生产原有产品的基础上, 出于对产品需求的配套性、互补性和整体性等的考虑, 跨行生产新产品 (服务) , 从而实现产业链条延伸、品牌外延拓展和跨业态经营等经营目标的新型经营策略。

二、LH公司跨界经营策略分析

近年来,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实施跨界经营策略。 LH公司其实在2010年就筹备从建卫陶瓷跨界到橱柜、衣柜、木门领域, 并于2010年2月投资成立LHJC公司。 LHJC公司是集陶瓷艺术作品、传媒、运营、展销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陶瓷公司, 现设有杂志部和产品部两个事业部:杂志立足传播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 为陶瓷艺术家、商家和藏家服务;产品部目前主要为LH集团旗下所有子品牌的经销商服务, 为其提供配套的礼品瓷、促销瓷和艺术瓷。

1、LH公司跨界到日用瓷与艺术瓷领域的必要性

LH公司之所以从建筑卫生陶瓷领域跨界到日用和艺术陶瓷领域, 其必要性显而易见:

(1)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 陶瓷卫浴和建筑陶瓷产品作为单一元素和产品, 已经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元化、整体和潮流化的要求;同时, 消费者对消费便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站式”的购物需求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所以, LH公司跨界到日用和艺术陶瓷领域, 通过对“大陶瓷” (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创意、高技术陶瓷) 资源的整合, 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需求, 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实现突破性发展。 2008年金融海啸的负面影响在2010年至今仍呈逐步加深的态势, 且国内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的调整, 导致海外市场逐渐萎缩;同时, 原有的市场进一步竞争加剧, 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一方面要承受高成本压力, 一方面又要承受低价格压力;再次,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产值规模相比于家电等行业较小, 这导致许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在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瓶颈, 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对其他行业的延伸来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 因此, LH公司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跨界到日用和艺术陶瓷行业, 是突破原有发展模式的需要。

(3) 提升品牌生命力。 一方面, 在国外建卫陶瓷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 越来越多的国内建卫陶瓷企业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在当前市场萎缩的情形下, 改变低价格战的手段, 从同一领域产品生产到跨领域产品生产之间的转变, 实行“一牌多品”、“多牌多品”的运作成为必然。 LH陶瓷通过建陶卫浴产品和日用瓷、艺术瓷产品的整体开发, 不仅可以拉动新涉入领域产品的销售, 也增进原来产品的销售, 丰富了企业品牌内涵, 提升了品牌的生命力。

2、LH公司跨界到日用瓷和艺术瓷领域的可行性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跨界”成功, 跨界经营要求企业在资金、产品需求的关联性、跨行业经验等方面较强的综合实力, LH公司之所以选择跨界到日用瓷和艺术瓷领域, 源于以下的竞争优势和实力:

(1) 人、财、物、信息资源。 通过十几年的品牌经营, LH公司已成为业内知名度极高的大型建筑卫生陶瓷企业, LH公司每年派大批人员到国外参观、 考察、学习, 吸收国际新的思维和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而且, LH公司跨界到日用瓷与艺术瓷领域成立LHJC公司之前, 整合了专业国家级陶瓷媒体、专业日用和艺术陶瓷人才、陶瓷院校人才和信息资源等。 这些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奠定了LH公司拓展日用瓷与艺术瓷市场的基础。

(2) 渠道资源。 多年的发展, LH公司拥有庞大的经销渠道和销售服务网络, 为LHJC公司提供了促销瓷、礼品瓷、家装瓷和日用瓷现成的销售渠道。

(3) 市场需求的潜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的需求不断提高。 而且, 来自于LH公司体系内的日用及艺术陶瓷类产品需求也十分可观。 作为国内大型卫生洁具和瓷砖生产企业, 年销售额以亿元为单位, 每年的办公用瓷、公务用瓷、经销商年会礼品瓷、建筑卫生陶瓷展厅配套陈设瓷等, 甚至是员工福利瓷等陶瓷产品的需求量是十分可观的。 此外, LH公司高管的陶瓷产品需求、LH公司经销商体系的陶瓷产品需求也非常旺盛。

(4) 市场需求的关联性。 LH陶瓷卫浴、瓷砖等与日用瓷、艺术瓷同是现代家装产品, 具有相同的目标客户群。 终端消费者在装修房子的时候, 除了购买卫浴、洁具、瓷砖产品外, 还要购买日用瓷作为居家过日子之用。 越来越多的家居软装饰也开始采用艺术陶瓷, 甚至单列出来称为“艺装”, 这是一个相关联需求, 也是LH公司跨界日用和艺术瓷领域的条件之一。

3、LH跨界日用和艺术瓷领域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 跨界经营常出现企业用人不当, 管理不到位;新产品定位错乱;品牌知名度差;没有完善的人员组织等问题。 同样, LH公司跨界到日用和艺术陶瓷领域成立LHJC公司开展相关营销工作至今取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跨界经营的执行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团队建设力度不足。 LHJC公司产品部现有人员8人, 1名经理、1名采购、1名品管、4名销售、 1名展厅。 2名女性, 其余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不到27岁, 除1名品管有陶瓷企业从业经验以外均为新人, 大多是大学毕业不超过3年的大学生。

(2) 部门和人员分工不明。 LHJC公司有2个部门, 一个为杂志期刊部, 一个为产品部。 但无论是部门之间还是部门内部, 许多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均没有明确。 如展厅艺术陶瓷产品标签中文字介绍的内容到底是由杂志部的文字编辑来撰写, 还是由产品部的销售人员来撰写, 截止目前还是在互相推诿。

(3) 产品生产环节薄弱。 目前, LHJC公司自行生产环节的产能和质量还不能支撑整个LH公司渠道系统的需求, 也没有与之相应的有生产质量保障、生产数量保障、产品配套包装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

(4) 没有独立的产品设计 (研发) 。 LHJC公司缺少专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人员, 也没有设立相应的责任部门。 虽然目前和某高校联合组建一个设计工作室, 但还没有一个设计精湛、市场接受的产品设计方案出来。 故导致公司现有的产品与市场上的产品存在较大的同质性, 也导致公司的供货成本偏高, 致使一些客户流失。

(5) 渠道资源利用不足。 截止目前由于沟通、宣传等问题, 业务开展的速度还不够理想, LHJC公司仅利用了LH公司全部经销商渠道不到三分之一的资源, 导致公司业务量比较小。 而且,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由于销售人员的工作不到位, 进而使得一些LH经销商对LHJC公司表示出不信任的态度, 进而影响公司对现有渠道资源的开发和拓展。

三、基于LH公司案例研究的跨界经营策略构建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即便是LH公司这样的实力强悍的企业在跨界经营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阻碍, 那么其他企业在实施跨界经营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跨界的准确定位

跨界经营的实质是通过多元化的运营, 实现多产品同步发展, 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但不是所有的跨界领域都能与老的业务领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跨界公司原有的主业在行业中必须具有一定的优势, 产业地位稳固, 且能有效整合新领域拓展所需要的资源;新领域和老领域之间必须是有内在的关联度, 产品和品牌形象是“门当户对”;目标市场对企业在两个甚至多个领域的认知度一致;新旧产品的渠道资源可以共享;企业具有强大的执行力等等。 只有明确以上几点, 企业在跨界经营策略的选择和执行上, 才能准确选择进入某个新领域; 才能把握如何进入该领域;才能进入该领域后调动新老产品的互动以拉升新老产品的销售业绩, 促进企业发展。

2、跨界的团队建设

“跨界”与“专业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 消费者一般会认为多元化的企业不够专业, 因为在多个领域的资源分散导致经营管理的精准度和可靠度大大降低, 进而产品的专业度和性价比不足, 为此, 消费者往往会放弃购买。 如何做到既专业又兼具多领域的特色, 跨界公司在团队打造方面要加大力度。 一方面, 由于跨界涉及原有产品和新产品之间的内外联系, 故老产品领域人员的整合是保障这种沟通的必然。 另一方面, 要通过各种方式猎取新领域中的专业高端人才。 还有就是选取企业跨界经营价值链中企业的强势环节和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组建相应的部门, 如设计部、营销部等部门;并在此基础上, 明确划分部门之间、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权责利, 强化管理力度,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团队。

3、跨界的研发生产

为迎合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跨界公司应成立独立的产品研发 (设计) 部门, 研发 (设计) 符合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差异化产品;同时, 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自建生产环节, 保证新旧产品之间能够风格一致、能“混搭”;在资源不允许的情况下, 要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制造商合作, 明确科学的价值标尺, 避免突发因素给企业供货、配送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 由于外包生产环节在产品生产成本和质量等方面, 跨界公司是较难具有竞争力的, 所以还需在产品的内外包装等方面进行特色化运作, 提高公司产品与包装的辨识度, 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如许多茶叶公司销售的陶瓷茶具是集茶壶、茶杯、茶漏、茶托、茶叶桶、茶海、煮水器、消毒器、吸水器、 托布等全套喝茶用具和茶叶为一体的整合茶具, 其售价也往往高达上千元, 而当中的陶瓷茶具成本也许只有百元不到。

4、跨界的价格策略

跨界营销为消费者带来了需求的整体满足, 带来了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顾客总成本的下降, 带来了参观、浏览、挑选、结算等方面便利性的提升, 带来了一次沟通容量的增加和内涵的提高。 那么这些满足都需要企业的投入, 而所有投入都是需要有经济效益做支撑的, 经济效益又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跨界经营企业的价格策略。 为此, 根据跨界经营品牌和产品的核心价值进行合理定价, 甚至略高于现有产品的市场均价的20%左右是为跨界产品价格策略的首选。 因为只有这样, 消费者才能在价位上对企业、 品牌和产品予以一定的认可, “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 另外, 这样的定价也为企业留足了空间, 在新产品逐渐为市场所认可后, 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价格;针对低端市场, 减少一些销售服务项目, 实施相应较低的价位, 并利用各种促销以吸引这类消费者;针对高端市场, 在强化产品品质和服务的同时, 适度控制高价位运行, 以加大跨界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5、跨界的渠道开发

跨界经营往往是基于原有销售渠道来带动新产品的销售, 所以跨界公司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经销商渠道资源成为跨界公司是否能拓展新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专卖店经销商为例, 跨界公司应发动老产品经销商在原有的专卖店中开设“店中店”, 展示新产品与老产品的整体配套效果;或者, 吸引老渠道成员为新产品在当地开设一家新的专卖店, 以整体展示和销售相关新产品。 同时, 跨界公司应关注淘宝商城、艺术类网站、政府采购等新型渠道的发展, 积极实施渠道创新, 及时有效地利用各种新型渠道, 且确定针对各渠道的主打产品, 保证基本销量之后, 再辐射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无论是现有渠道资源的价值挖掘, 还是新渠道的组建, 渠道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与跨界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目标相一致, 能在保证原有产品利益的同时, 给予渠道成员以额外的利益。

6、跨界的品牌宣传

企业进行跨界经营后, 新领域中的品牌形象与知名度不高是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所以借助原有产品和品牌的品牌推广和产品推广是必需的。 借助原有产品领域的推广平台, 如参加老产品的经销商年会、 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以推广新产品和品牌, 是企业跨界经营采用的基本推广方式。 另外, 要利用新旧产品和品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提炼出核心元素以有机契合, 从多个侧面诠释一种共同的消费体验。 如“服务提升价值”的概念在跨界中就要强化, 也即是跨界公司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一定是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最好的。

当前, 跨界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还处于成长阶段, 模式自身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在运作中也有许多把握不到位的情形, 因此企业在跨界经营时一定要谨慎, 仔细考虑市场环境和慎重考量自身实力才是企业在跨界经营发展中的关键。

摘要:“crossover”思想已从时尚界转移到企业界, 成为创意时代背景下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崭新经营理念。近几年来,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跨界”, 从原来的简单跨界合作, 到今天的跨界经营, “跨界”已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跨界经营概念分析入手, 以LH公司为例进行全面分析, 为其他企业进行跨界经营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界经营,策略,建筑卫生陶瓷

参考文献

[1]王涓.H&M跨界营销探究[J].现代物业.2010, 3 (2) :75.

[2]王鸿燕.小肥羊跨界营销的启示[J].江苏商论.2010, 26 (7) :117-11.

[3]马明哲.平安的跨界经营大考[J].中国企业家.2010, 25 (12) :44-46.

[4]江闽莉.试论报业跨界经营的途径及风险防范[J].商业文化.2011, 17 (5) :51.

跨界经营 篇6

持续趋紧的调控政策压缩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空间,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谋求逆势突围,房地产企业纷纷跨界多元化经营。多个行业开展业务获取收益的跨界经营战略盛行开来(Martin&Sayrak,2003),但学者对于多元化经营的效果莫衷一是。多元化正相关的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展规模,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共享,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元化对公司从产业选择传导至财务绩效,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性都有促进作用,最终企业价值要高于相关专业化企业组合的价值,即1+1>2,对企业存在“协同效应”、“范围经济”和“多元化经营溢价”效用(苏冬蔚,2005 ;傅继波、杨朝军,2005)。多元化负相关的观点则认为,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但是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过度投资、跨行业补贴、信息不对称、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引发财务风险等。多元化程度与企业资产回报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最终损害企业绩效(汪建成、毛蕴诗,2006 ;何大军,2008)。还有观点认为多元化与企业价值没有关系,这种研究的理论大多将多元化战略看做代理关系、股权、产业选择等和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这些学者认为多元化战略只是企业股权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多元化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张小红、薛光红,2010)。相对于以上几种关系,少量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呈曲线关系(Palich、Cardinal&Miller,2000),即企业绩效随着多元化程度的上升而得到改善 , 但是当多元化程度超过某一水平之后 , 会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过去,学者根据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理论基础得出多元化经营绩效迥异的结论。那么房地产企业跨界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到底出于何种动因,产业选择有何特征?以恒大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解剖其跨界经营的驱动因素、跨界经营过程中产业选择路径及其经济后果,提炼出未来发展策略。

2恒大地产跨界经营的动因

学术界对多元化的动因并未达成共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是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资源基础理论、外部和内部刺激、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市场势力理论四种(Montgomery,1994)。根据恒大地产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可以把其多元化经营驱动因素归纳为资源基础理论、外部和内部刺激以及市场势力理论三方面(如图1所示)。

2.1资源基础

多元化能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获得协同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建立起不可模拟的竞争优势(Teece,1980 ;Hoskisson & Hitt,1990)。企业应该尽量利用不同业务之间的范围经济(Panzar&Willig,1981),以获得协同效应,降低成本。跨界经营可以使企业资金收益更多元化,减少企业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避免资金链紧张问题(洪道麟和王辉,2009)。多元化经营一般存在于资源丰富的企业中,且这些资源能够实现行业间的转移和调动。恒大地产集团已经跻身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之一,2012年更是实现销售面积全国第一的规模,企业实力为业内翘楚,拥有丰富的资源及显著调配资源的能力,有足够的底气开展多元化经营,盘活手中的各方资源,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2.2政策调整

资产组合角度认为公司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可以分散公司经营的非系统风险(Lubatkin &Chatterjee,1992)。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几年的高歌猛进,房价一路水涨船高,民众从望房兴叹转而对房地产企业舆论围攻,从“暴利”开始,以“劫持中国经济”为理论概括,以“道德谴责”为盖棺论定,房地产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此背景下,政府的调控目标也越来越趋于简单明了,从保持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到防止房价过快增长,最后归结为“房价合理回归”。房地产业虽说还是朝阳产业,但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紧缩的调控政策下,只能负重艰难前行,往日风光不再。恒大地产面对趋紧的调控政策无法独善其身,多元化经营以规避调控政策或许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

2.3规避风险

Lubatkin(1994)发现,公司多元化和风险的关系是一个U型结构(U-shaped),进行相关多元化的风险比不进行多元化和进行无关多元化的风险都要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内出口受阻,经济运行不平稳;土地财政也越来越激发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和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拿地成本;而银根紧缩,则加大了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房地产企业普遍资金链紧张。这些外在因素都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多元化经营无疑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稳定现金流,增强抵御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能力。

2.4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一家企业的文化多半会打上创始人的烙印,许家印身上的“高调不失务实、执着不失谋略”拼搏奋进的性格特质也深深地烙在了恒大集团中。因而,恒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归结为是一种草莽文化——出身卑微,拼搏进取,高效执行。通过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超常规的营销策略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和企业的迅速成长。恒大地产成立于1997年,2004年跨入中国百强房企前10强,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短短十余年时间就从全国几万家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一种草莽拼搏进取的企业特质,也正是这种内在不安分的基因促使恒大把业务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吹响多元化经营的号角。

2.5市场势力

Montgomery(1985)从市场力量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多元化能对市场结构变量产生影响,通过提高进入壁垒、减少竞争对手数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力量,获得超常利润,并获得所谓的“集团势力”,因此多元化经营能够起到反竞争的作用。住宅地产的领先者是万科,商业地产的领头羊则是万达,恒大地产的野心绝不仅仅满足于做销售面积榜第一,它的野心就潜藏在多元化经营中,借多元化经营效果实现逆势突围,增大企业价值,实现赶上甚至全面领先竞争对手的目的。

3跨界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选择

多元化是通过企业所经营的行业数目的增加(Gort,1962)来实现扩张经营,因而产业选择是多元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企业产业选择都是从产业间的相关性来考虑,如Rumelt(1974)根据各业务对总收入的贡献比例,将多元化类型分为单一业务、主导业务、相关业务和不相关业务四大类。Porte(1985)明确指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双重指导原则:一是新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二是新产业的吸引力。企业进行多元化产业选择时仅仅考虑产业间的关联性是不充分的,还应考虑新产业的吸引力。长期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在加速,房地产行业至少还有十到二十年的温和增长期。多元化经营,产业选择就成了摆在许多房地产企业面前的一个必然选项。恒大地产的多元化经营横跨旅游、体育、文化、快消品和金融产业,在多元化经营产业选择上具有关联性(如图2所示)。

3.1旅游产业

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种是以万科为代表的做“减法”,缩短产业链的做法;另一种是以万达为代表的做“加法”,延长产业链。恒大无疑是在践行另一种“加法”——多元化产业经营。恒大的旅游综合体模式,把住宅、商业、酒店多个产业最核心优势的顶级业态融合在一起,打造高端的国际级旅游度假天堂。

恒大投资旅游综合体产业,从单一的住宅地产开发进入旅游综合体领域,从内生因素看,是恒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资产的重新分配,以及长期收益资产的大布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与续航能力;外生因素看,则是纯旅游项目的利润薄,休闲度假旅游逐渐进入民众生活,度假型酒店适应了中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此外,旅游综合体旗下的酒店业也有望成为优质资产,在市场顺周期下获取高增长,迎合资本市场偏好,择期分拆上市获得高额回报。恒大试水的旅游度假产品,多以郊区或风景区住宅为主,辅以酒店、会议中心等配套项目。其中通过住宅项目聚拢人气,对度假产品能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总体上旅游综合体投资资金大,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在于如何控制资金链,使其始终具有弹性,速度、资金和风险成了决定恒大多元化经营旅游综合体成败的三大关键要素。

3.2体育产业

恒大地产项目运营的成功经验可以用“内以低成本运作高品质项目,外以低价辅之明星效应”来概括,然而在体育领域每年几亿元的大手笔投入与恒大地产在项目运作上严控内部成本的做法相去甚远。恒大2009年投资羽毛球和排球,2010年又买下广州足球俱乐部,初步完成体育产业布局。但是在国内举国之力办体育的体制下,体育事业多是由政府主导投入资金,这种机制缺乏市场经济的活力,无法靠市场造血生存。恒大作为民营企业大手笔投资体育产业,如果单从投资角度来看是难以获利的。因此,恒大地产的跨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不同领域的“混搭”,其背后有一条营销理念的精髓贯彻其中——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对产品价值的真正理解。若没有真正领悟跨界的精髓,那么一次次的“跨界”活动,最终也就是一场场作秀,对于品牌和营销而言,都将徒劳无益。

恒大重金投资足球,力挽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的颓势,一举夺得2103年的亚冠,颇有中国足球救世主的姿态,但这依然无法改变商人趋利的本质,恒大背后真正的意图是追求企业“广告”效应,曲线促进地产营销。恒大不管是投资排球、羽毛球、还是足球都只是品牌的宣传手段,提升品牌形象才是最终目的。除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外,显然恒大地产还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对应措施是建立恒大皇马万人足球学校,并在2013年末率先以民资之身混编国有资本教育事业——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足球学院。力挽狂澜夺得亚冠,建立足校,培养中国足球人才,在公益领域发力扶贫济困。这些举措无疑让恒大品牌赚足了市场口碑,极大提升了恒大的市场美誉度和忠诚度,后续的影响发酵不可估量。

3.3文化产业

与房地产行业处于严厉的调控中不同,近年文化产业备受政策推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恒大在2010年成立恒大文化产业集团,作为其文化娱乐板块运营和管理实体,涵盖了六大产业板块。谋定而后动,着手全面布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恒大多元化经营的又一个领域。

地产巨头进军文化产业,首先是多元化经营投资带动转型的一种需要,意味着资本对文化产业良好前景的青睐。事实上,国内各路资本已经竞相投资文化产业,各地也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恒大的长远战略是一方面通过住宅地产维持现有规模,另一方面在住宅地产之外寻找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恒大进军文化产业,尤其是投资电影和音乐,除了可以获得投资回报外,还可以借机提升恒大品牌的影响力。这可以从恒大此前投资体育事业给公司品牌营销带来诸多好处窥出端倪。此番拍电影,高调启动电影主角海选,并由业界知名人物高晓松和宋柯操刀的恒大音乐与CCTV一起炮制《我要上春晚》、《直通春晚》等举措,不仅可以放大恒大品牌影响力,而且也是蕴含着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长远战略需求。

3.4快消品产业

恒大的“机会策略”和“抢位策略”在2013年11月10日晚的亚冠赛场上展露无遗,当CCTV5镜头对准穿着球衣印有“恒大冰泉”的恒大球员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奔跑时,直播变成恒大冰泉的路演活动,正式宣告恒大集团跨界“玩水”。之后,恒大冰泉在人民大会堂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28个国家的经销商代表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加速向全球扩张。

恒大迈向快消品行业对其多元化有着联动作用,跨行业卖水跨得具有相关性,一则体育运动需要喝水解渴,恒大借助自身品牌卡位、吸引“粉丝”的支持占领高端饮用水市场;二则建立一套独立的饮用水系统,将天然矿泉水纳入楼盘的社区系统里面,这在民众健康意识觉醒、注重饮水安全的背景下将大大提高恒大物业的附加值与吸引力;三则通过地产项目楼盘为支撑改变人们的喝水理念,培育家庭矿泉水市场,练就恒大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恒大冰泉一炮而红得益于先天的水源地优势与亚冠之夜造势生猛的营销策略,但渠道成了恒大冰泉的短板。在国内饮料行业主要借助经销商实现商超渠道、流通渠道、餐饮渠道和特通渠道铺货的情况下,恒大冰泉仍以终端直营渠道和现代渠道为主,以特通渠道和经销商渠道为辅,借助集团楼盘项目建立起直销批发点,这种网点有限,渠道受众窄的直销模式将影响恒大冰泉的市场占有率,在其声势浩大、反响热烈的营销活动之后,后期发展成效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资料来源:2008-2013 年恒大地产年报数据。

3.5金融产业

2014年1月恒大地产以33.025亿元入股华夏银行,获得总额约4.522% 的发行股本,成为华夏银行第五大股东。房企多种融资渠道遇阻后,其参与金融业务意在应对房地产调控和打造融资平台,跨界金融的案例并不鲜见,在恒大之前就有万科参股徽商银行,世茂入股申银万国,而合生创展、香江集团、保利地产、南京高科、新湖中宝、越秀集团等房企早已涉足金融领域。恒大地产涉及金融领域在重走前人的“地产金融化”老路,并无创新之意。而实际上,银监会为保证商业银行、股东和存款人各方利益设置了管控关联交易的隔离墙制度,房地产企业借入股银行来打通融资渠道作为旗下融资平台仍面临着诸多政策障碍。

恒大地产此次入股华夏银行实质是短期财务投资和长期战略投资的双重目的,本质上还是以跨界经营为主线。具体的收益考量是:(1)恒大跨界金融领域短期目的仍以财务投资为主,借华夏银行强劲的财务表现获得高额回报,财务报表合并到恒大则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2)商业银行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替换的现金管理功能,恒大与银行联手合作看重的是为其上下游企业做供应链融资的业务空间,让银行代劳为产业链垫资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确保现金流安全和供应的流畅,获取更多融资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3)恒大与银行“联姻”成为双方实现其战略转型的一种思路,双赢概率大。未来房地产行业呈现“金融业 + 工业”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需要引入新的机构投资者,壮大资本实力,谋划社区金融服务。跨界金融看出恒大地产在转型中着手长远的战略布局。而在收购时机的选择上恰逢A股上市银行股价均跌破净资产价格,抄底银行资产的时机较好;目前恒大现金流充裕,加上银行授信额度,恒大拥有较多的可动用资金。

资料来源:2008-2013 年恒大地产年报数据。

资料来源:2008-2013 年恒大地产年报数据。

4跨界经营的经济后果

通过近四年的数据对比来分析恒大多元化绩效。虽然多元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后续效应短期内难以显现,但是通过分析恒大地产近几年的财务情况变化,可以窥见未来业绩的动态变化趋向(如图3所示)。

4.1盈利能力分析——来自杜邦分析的验证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从表1可以看出,恒大地产截至2013年末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481.48亿元,比2012年的2389.9亿元增长45.67%,资产增长较快;2013年的营业额为人民币936.7亿元,是2009年营业额的16倍,营业额快速增长;经营利润从2009年到2011年都是快速上升状态,而2011年的国家限贷限购政策的加码,房地产市场调整,在2012年的财务报表上体现的是经营利润下滑,2013年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增长,经营利润止跌上涨。恒大地产持续贯彻精品住宅标准化运营模式和多元化经营模式,率先调整经营策略,多项指标刷新历史记录,企业发展取得里程碑式成就,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通过杜邦指标来进一步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恒大地产经营利润率波动上升,背景是国家4万亿救市政策后续影响持续发酵,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但到了2011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更加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击房价上涨,影响到了恒大的经营利润率;2010年后总资产报酬率出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恒大的企业总资产获取收益水平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影响较大;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走势相同。从五年的纵向比较来看,各种盈利指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恒大地产的盈利能力基本面向好。

4.2发展能力分析——恒大地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从表2看出恒大地产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在2010年比2009年有较大的增长,且在该时期达到最高值;总资产增长率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都保持持续的增长,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到2012年下半年总资产增长率则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增长率绝对数值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恒大地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4.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得到提高

资料来源:2008-2013 年恒大地产年报数据。

从表3偿债能力角度分析,恒大地产20092013年的流动比率逐年上升,速动比率则趋弱,两者变动方向不一致,但是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来说更应注重速动比率的变化方向,图表速动比率变动说明恒大快速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变弱,短期债权人到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变低;偿债保障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债务偿还期越长,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2009年至2013年偿债保障比率增高,说明恒大地产的偿债能力走弱。负债权益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2009年至2013年负债权益比率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增长最快,主要是恒大地产为了上市与投行签订对赌协议,通过资本运作手段达到经营目标导致负债增加,恒大面临着一定偿债风险。

通过对恒大地产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分析发现恒大地产虽然面临着一定的偿债风险,但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逐年增强,前景向好。这主要缘于恒大的地域多元化和行业多元化。从恒大地产的经营战略来看,向内陆挺进,经营范围扩大到国内的二三线城市,这种地域多元化既是企业实力增长后的扩张需要,也是规避国家对国内重点城市的调控政策的举动。在深耕主业的前提下,恒大地产从几年前就前瞻性开始了行业多元化经营,布局体育、文化、旅游、快消品以及金融业,可以用“地产为主,跨界为辅”来概括恒大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在面对金融危机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可见,恒大的关联性多元化产业选择也获得了正相关效益。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恒大地产短期内的成功证明了多元化经营对房地产企业价值具有的“协同效应”、产生“价值效应”和“品牌效应”的正相关效果,为我国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市场自身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政策和市场环境都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如果仅从个例短期内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显然无法就此指导我国所有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升级。且恒大地产的跨界多元化也可能在未来面临过度投资、信息不对称、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引发财务风险等问题,恒大多元化的正相关绩效应放在长时间去评测,这些都有待时间去证明。

5.2建议

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房地产企业若缺乏“归零”的心态和勇于创新、转型、变革的勇气,就极有可能不进则退,甚至被洗牌出局。反之,理清思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多元化经营,打通并整合产业链就有机会弯道超车,逆市突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为止,恒大地产虽然有着诸多不是,诸如存在地产利润率偏低,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但是其践行多元化不失为明智之举,所以结合恒大地产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以及市场环境提出以下建议:(1)多元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房地产企业践行多元化前必须做好主业,壮大自身实力,拥有足够的可调配资源,先做强再做大,否则盲目的实行多元化经营只会把企业拖垮,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2)多元化的产业选择需与主业存在互补性或者是产业链的上下游的行业。围绕主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才有利于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跨界行业呈现负相关则不利于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3)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转变需求导向。碍于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房地产发展空间受限,企业发展一定要尽快实现由过去的机会导向转变为战略导向,为后房地产时代谋篇布局,提高抵御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能力。(4)多元化需要建立起分权式的管理制度和高效执行的团队。多元化过程中产业过多,集权式管理易引起效率低下,外行领导内行加剧企业内耗,充分放权、专业管理、高效执行才能为多元化战略实施和业务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5)多元化必须稳定现金流,提高资金周转率,保障资金链安全。多元化前期需要企业源源不断的输血,对于现金流敏感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企业可以寻求信托基金,永续债券以及海外融资等方式稳定资金链。(6)房地产企业跨界金融行业,兼具获得财务收益和打造融资平台的作用,将降低融资成本并为未来转型升级提供契机,但也暗藏在商业银行的庇护下难以提升竞争能力的隐忧,且监管政策相对空白,未来存在政策变数,这些都是房企转战金融领域值得深思的问题。(7)启动移动互联网的O2M商业模式, 实现全渠道的互通和共存。打造线下专业团队的有效合作与线上为客户订制服务的能力相结合的全新服务模式。夯实线下实力,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做到“精细管理”、“交叉销售”、“共享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种业务线提供一站式、平台化、交叉交互式的全方位服务,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促使我国房地产企业通过跨界经营寻求逆势突破,弯道超车,实现企业增值。资源基础、政策调整、规避风险、企业文化和市场势力是恒大地产跨界经营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快速消费品产业和金融产业实施多元化路径,以实现价值溢价和品牌溢价。实证发现,恒大地产的财务指标逆势上扬,企业价值得到提高,多元化经营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最后,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实现转型升级提供相关建议。

跨界课程、跨界专业、跨界设计 篇7

访学的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 成立于1867年, 学校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培养出许多著名艺术家, 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这是一所兼并艺术博物馆和学院的双重角色的学校。学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艺术硕士生。他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思想, 学院的优质教育在欧洲广为流传。

该学校的跨界课程设计如下:整个课程设置是为了激励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沟通。这是本课程的课程目的。专业老师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确定跨界课程的主题、指导学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完成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展示设计和举办展示活动。课程主题的确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主题的确立应从学生可操性考虑、主题的确立希望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主题要用艺术的形式来交流。

该学校上学期跨界课程的主题是-------童年 (学校会在每年年初确立主题, 整个项目完成周期相当于一学年) , 作品要求与历史有关, 但是希望能超越历史, 要以个人来对待这个主题, 要学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和创作, 当学生作品完成以后, 学校会组织学生的作品做集中展示, 主题“童年”的展示在德国的慕尼黑展展出。每个展览时间较为短暂, 但讲究其中的过程, 其展览的目的可以当成一个实验的过程。展览要具有创新的形式, 要体现不同的功能性。 (在其中学校要求: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进行展厅设计, 要把展览当成实验室, 在过程中寻找和探讨一些问题, 这是重点) 所谓实验室, 就是要强调实验性打破专业性。跨界课程学生的构成来源一般横跨几个专业的学生, 童年这个课程集中了数字媒体, 绘画, 结构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学生整个学年做一个主题项目, 在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会分工, 以便负责不同的方面, 最后再汇总。要注重过程中的活动参与, 在这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跨界课程的作品要求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 不同的创作手段, 作品形式不限定。要求学生的思维模式不要局限于历史和艺术来研究主题, 还要有超越这些范畴的自我思考, 通过主题寻找其它有关知识。关于跨界课程的评估, 有意识的是评估其中有一项是由辅导员来监督评估学生的的专业, 具体包括:学生对于项目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完善?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这个评估过程可得学分1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可以不受限制, 都是临时由不同专业调来。那么对于一个主题下不同形式作品, 学校的评判原则是:主要根据环境对作品的反应来进行评判, 不是由老师们单独打分的。对于跨界课程的课程结果, 要求能为科研提供帮助, 所以必须含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这是关键。最后文字会形成文献发表, 可用于传授和传播。除此以外还要求注重设计思想的根源, 此外这个主题的创作还支持着学生们今后的毕业创作。

在这次访问中, 还了解到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还开设了一门独创的学科, 就是该学校开设的跨界专业学科——艺术和科学专业, 它属于跨界艺术新专业。新专业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关怀社会问题、关注城市设计、移民融入等现实问题。专业对所有人开放, 不必有艺术背景。这个专业的得以发展和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的工作室开放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的工作室面向各专业学生开放, 只要学生提交的课题和专业对接, 辅导老师在工作室学生人数有名额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 这也给学生们提供了跨专业学习的机会。该专业的层次为本科 (较少) , 硕士, BMD, 属于学位体制。该专业的专业方向:项目可以自由选择, 关键在于自己想做什么?关于项目主题的确立, 比如之前一个主题, 名为《抽象和经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主题涉及的范围较广, 给学生的可操作面较广, 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专业负责人会邀请学生老师包括外校的人员来共同研究这个主题, 反思抽象艺术, 发现其自相矛盾的地方, 并且研究在同一时间空间里面与经济的关系。还邀请律师来讲专利与精神财富的关系。然后整个学年, 把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知识汇聚在一起, 用不同的形式画作和论文文献, 来最终完成对问题研究的艺术范畴的结论。跨界专业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修30个学分, 这些学分可以去不同专业修相关课程, 属跨界学科。学分结构组成:29+1=30学分, 其中1分为设计反思, 反省思考设计过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源, 学校有相对应的考试来选择学生。该专业的教师来源统一由学校委员会确定, 例由可以由1名雕塑教授和1名媒体教授主要带队, 为专业主要负责人, 其他教授则是临时的,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每个学期每个项目由一名教授负责, 项目都与艺术有关, 项目可能是专业之间的跨界, 也有可能跨校。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还了解到, 维也纳艺术应用大学对于专业负责人的选择也很独特, 学院介绍说他们的建筑专业的负责人都是外聘的, 而且属不同的学科, 如来自于生态学科或物理学科, 他们也有来自不同的国家, 因为在他们看来, 不同专业, 不同的历史背景会为本学科带来新的视角和新的关注点。学生在学习开始首先要确立自己的主题, 这其中包括:对项目进行描述;确定实现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从而对所需要的知识去选择性的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去不同的专业课堂上去完成, 这些学习过程目的都是为将要完成的项目做准备的;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为完成项目收集相关资料;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想法。这些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设立, 在我看来都是为了实现创新的艺术形式来服务的。

那么奥地利艺术应用学校是如何看待创新的艺术形式实现问题?回答是:不追求其商业性, 因为大部分设计不是马上可能就会实现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会实现的。这就是说他们追求不是眼前的利益, 他们目的是要培养一种创新艺术, 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最终起到精神食粮的作用。

在跨界模式下, 出现了许多新锐的创新设计人才, 下面例举一位跨界设计的代表性人物——托马斯·赫斯维克。托马斯·赫斯维克曾被评为“英国当代最具创意奇才”的建筑师。他的成长经历是, 原本学三维设计出身的他, 在设计建筑之前接触过制造业, 手工业, 材料业和小型的发明等诸多行业。目前他的作品横跨建筑、设计、雕塑、家具、时尚、公共艺术等多种领域。而这种跨界的开放式, 也是托马斯最享受的一种设计状态。在赫斯维克的设计工作室里不仅有建筑师、设计师, 也有英国伦敦十字区的技术工人, 工作室也更像是一个“实验室”。正因为有这样的技术支持, 他和他团队的奇思妙想才能变为现实。

一方面, 赫斯维克的思路总是不受常规所限;另一方面, 他又是谨慎务实的行动者, 重视调研和可操作性。其代表作品有最为我们熟悉的是:种子圣殿——它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该馆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影片《侏罗纪公园》的情景, 琥珀里保留的恐龙DNA中得到。灵感来自于玩具——新型的培乐多炫彩发廊。他的其它代表性作品有:一百万码金属线和15万颗高尔夫大小的玻璃珠做成的雕塑;钢筋和木材制作的桥-----可卷动的桥梁等等。这些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很重要的一点是, 他说他对于建筑的理念是种房子而不是建房子。他是跨界领域的姣姣者。

跨界经营 篇8

一、一线明星吸“粉”实力

《跨界歌王》第一期的嘉宾是重量级的一线当红明星, 在百度的搜索栏中只要打出任何一位嘉宾的名字, 随之而来的话题搜索都会引爆你追星的小心脏。刘涛自从老公破产复出之后, 有关她的“好妻子”“好妈妈”的讨论就从未间断。尤其是2014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之后, 刘涛的魅力更是直线飙升, 吸“粉”无数。在影视方面, 刘涛塑造的角色也深入人心。她由《还珠格格3》为人熟知, 从《白蛇传》到《女人花》, 从《老有所依》到《琅琊榜》, 从在《芈月传》中塑造的腹黑公主再到在《欢乐颂》里演绎的女强人, 一路走来, 她塑造的不同角色深入人心, 个个卖座, 更得到了粉丝“实力总攻”的赞誉。虽然刘涛也会为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演唱主题曲, 但这样一位当红一线实力影星在歌唱比赛的现场会有怎样的表现依旧会让人倍感好奇。

在男嘉宾当中, 王凯作为近两年来的当红实力影星, 热播的《伪装者》《琅琊榜》让“禁欲系”男神王凯由默默无闻迅速蹿红, 更引发了将湖南卫视自制剧《丑女无敌》中王凯的“中性”角色翻出来热炒的局面。观众持续的关注度让王凯赚足眼球的同时也稳定了自己在娱乐圈一线小生的地位, 加上《欢乐颂》的热映, 冲着王凯来看《跨界歌王》的粉丝也增多不少。当然其他几位嘉宾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秦海璐、李光洁、潘粤明、巴图等, 选择不同类型的明星造就了《跨界歌王》的关注度, 更别说即将补位的白百合、姚笛、王祖蓝等人。

二、明星“跨界”的吸引力

北京卫视《跨界歌王》主要在“跨界”两个字上做足了功夫。现在, 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 此起彼伏。从最初的亲子类室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到《爸爸回来了》, 旅游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到《花样姐姐》, 再到现在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到《全员加速中》, 无一不是各大卫视的收视利器。观众看多了明星私生活或者可爱的明星子女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 横空出世的《跨界歌王》给疲惫不堪的电视受众带来了一丝清凉。在荧幕上成功地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的各位明星, 从未在现场的表现过歌唱实力, 他们“跨界”的现场会有怎样的表现, 会不会出现走音、抢拍、跑调的情况?观众具有这样的猎奇心理, “跨界”自然而然就会具有高收视, 热话题。

三、赛制创新

在《跨界歌王》之前, 已经有一档非常成功的明星歌唱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 经过四期的播出, 《我是歌手》的赛制和歌手表现以及夺冠技巧都已经为观众所熟知, 观众很自然地就会滞后欣赏。虽然《跨界歌王》也是明星歌唱真人秀比赛, 但是赛制有所突破, 舞台设置也更加神秘。《跨界歌王》设置了两个赛场, 试音间和主赛场, 在试音间只有通过三位评审的评判才有可能和评审一起升上主赛场展示自我, 接受150位大众评审的评判。同时《跨界歌王》打破了传统的一次性参赛的淘汰赛制, 每一期都会选出一名冠军选手作为半决赛的参赛选手, 而其他落选的选手依旧可以在之后的每一期比赛中争取晋级名额。这样的赛制既保证了嘉宾的出镜率, 也保证了节目收视人群的固定性和广泛性, 更加使卫视的收视率直线上升。因此, “有创新才会有突破”, 新的赛制必定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收视体验。

四、舞美衬托

《跨界歌王》作为专业的音乐类节目, 主要表现的是嘉宾的歌唱实力, 在参赛过程中导演团队会对参演嘉宾的每首歌曲进行细致打磨, 并且根据各位嘉宾的特长, 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定位歌手的曲风, 突出音乐性的同时也加强了现场舞台的观看效果。节目利用独特的舞台调度和国内顶级的伴舞团将明星置身于音乐情景剧中, 全新的呈现出嘉宾精彩绝伦的表现。影视明星的主战场是电视剧领域, 而在歌唱领域他们作为“新人”不可避免地也会出错, 如何在既保证节目播出质量的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掩盖节目“槽点”, 在这个过程中, 舞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王凯的《匆匆那年》, 将优美的旋律与出演的影视剧背景进行巧妙结合, 让观众体会到明星的不易的同时, 也让观众觉得他的走音、抢拍也是“锦上添花”。再如, 秦海璐的《北京一夜》, 红色大背景和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相结合, 再加上她的唱演, 很容易就把观众带入状态, 尤其她展示的踢花枪细节, 让她的夺冠实至名归。

五、宣传造势

《跨界歌王》利用了网络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口碑和影响力, 节目在未播之前, 《跨界歌王》在微博、微信、论坛、搜索引擎中就成了热门话题。第一期播出后, 关注度也一路飙升, 网络热度不减。各大明星积极地参与宣传也为节目的热度贡献了不少力量。在这样的条件下, 《跨界歌王》想不“火”都难。

《跨界歌王》对电视节目来说, 既打破了真人秀节目的固定模式, 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真人秀节目的热议, 既为电视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又打破了如今几家卫视独霸的局面。笔者希望《跨界歌王》继续保持现有风格, 再接再厉, 引领一场真正的“跨界风”。

摘要:《跨界歌王》是于2016年5月28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首档大型明星跨界音乐节目, 倾全台之力重磅打造, 邀请的全部是重量级嘉宾, 包括活跃在一线的影视、娱乐明星。其目的是为了打破娱乐圈固有的边界, 使观众在更加全面了解明星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各位嘉宾在自己的固有领域成绩斐然, 但是观众对他们在音乐方面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故而这样一档大型跨界音乐节目, 在一开始便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跨界歌王》,音乐节目,收视

参考文献

[1]谢耕耘.真人秀:理论、形态和创新[J].高教探索, 2007 (9) :158.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意识研究下一篇:地方文献的共建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