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会计问题(共10篇)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1
前言
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并在2010年对外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强国。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各国经济低迷国际大市场逐渐收缩, 抢占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卷土重来。仅2009年1—8月份, 共有18个国家 (地区) 对中国发起80起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反倾销51起) , 涉案金额约100.35亿美元[1], 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6%和120.5%,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经济体滥用贸易救济的最大受害国和主要目标。更为严重的是, 这往往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就如多米诺股牌一样, 当中国的某一出口产品遭到某一进口国家的调查后, 其他进口国家也本能地警惕起来对该产品进行预告和警示, 以防止该产品在某进口国家销售受阻时改变贸易方向, 转而向其他国家出口, 所以当中国出口产品在某一国受到反倾销指控时, 其他国家也转而对中国的该产品进行调查和警惕, 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全球受阻。因此, 为了保护中国外贸企业利益, 应该积极应对反倾销指控。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 调查资料的获取过程基本上是会计资料的准备过程, 可见, 反倾销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近几年来的分析数据来看, 反倾销仍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 而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外贸企业的应诉率和胜诉率都是比较低的。这主要由于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会计工作混乱和内部控制薄弱, 在面对进口国调查机构的调查时, 企业提供不出真实可靠能够经得起调查的大量经济数据。在反倾销调查和应诉阶段处于极其不利的状况, 任由国外调查机构对其采用反倾销措施而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
倾销, 是指一国 (地区) 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 (地区) 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相对的, 它包括两个方向, 一个是进口国为了保护国内的相关产业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另一个是出口国在面临进口国家的反倾销指控时采取措施进行反倾销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 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 进行会计规避、会计应诉、会计调查、会计鉴定的活动[2]。反倾销会计在运用自身的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上与法学知识相结合, 对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诉讼中涉及的各种会计和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反倾销诉讼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专业服务与支持;反倾销会计更是一种确保国际贸易在公平竞争原则上发展的会计机制。
于是, 本文拟对反倾销会计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措施进行剖析, 以期对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一、外贸企业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会计问题给了国外反倾销调查机构以可乘之机, 成为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根本内因。根据调研分析, 外贸企业反倾销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导致反倾销会计资料可信性差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责权利的划分、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等内容、工作和办事流程。
目前, 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者大多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传统观念去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二, 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大多数外贸公司本身规模比较小岗位设置简单, 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 出纳和记账都由一人负责缺乏制度上的监督, 会计人员上岗都没有国家认可的上岗证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第三, 会计信息透明度低, 会计信息存在严重失真。许多外贸企业会计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 而仅按经营者的意图来记录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数据, 甚至还有不少企业为了操纵利润进行会计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工作缺乏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处理存在很大随意性, 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这种状况下, 企业一旦面临反倾销诉讼, 在填写调查问卷阶段就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不存在倾销, 或以这种不真实的会计数据来填写调查问卷而无法经受住国外调查机构的严格审计。
(二) 内部财务制度存在缺陷
大多数外贸企业在管理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这样很容易被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机构判定倾销存在。外贸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仅为应诉反倾销带来极大的困难, 也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成为反倾销会计建设的主要障碍。
1. 没有健全、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会计资料是企业各项经济数据的有效载体, 完整、真实的会计资料是企业赢得反倾销诉讼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条件。而许多外贸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各种会计资料, 比如原始凭证、销售合同、销售记录、成本计算资料等不注意保存, 缺乏必要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一旦企业面临反倾销调查, 会计人员将无法提供企业完整的会计资料和相关数据, 使企业陷入不利和被动的境地。虽然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规和制度千差万别, 但是最核心的反倾销判定原理和调整项目都是大致相同的, 即影响被调查产品的价格的成本、直接销售费用的调整, 如运输费用、广告费用、包装仓储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各种杂费等等。而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出口销售等一系列的会计资料和信息都不完整。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由于受中国会计环境复杂、法制不健全、有关主管部门监管不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加之外贸企业规模小内部控制不健全, 使得很多外贸企业存在着“两套账”、“多套账”的现象, 加之缺少必要的独立审计, 导致所公布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接受反倾销调查时, 企业的这些会计资料由于经不起进口国调查机构的严格审计所以很难被采信。除此之外, 有许多外贸企业出于各种目的, 扭曲成本资料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使得企业的成本资料失真甚至虚增成本, 这就为应诉反倾销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一旦进口国调查机构发现企业有操纵成本数据的行为, 即认为企业不诚信存在种种问题, 将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怀疑, 导致企业所有的努力和工作都付诸东流。
(三) 没有建立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企业一旦被采取反倾销措施,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轻则失掉整个国外大市场, 重则毁掉一个品牌一大批企业。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 如果企业能建立起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系, 提前预知可能遭受到的反倾销调查通过提前的会计准备和相关的营销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无疑是最好的措施。但是中国出口企业几乎都没有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系统, 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关注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味扩大出口规模, 必然导致进口国调查机构对反倾销诉讼案件屡试不爽。
1. 缺少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同行业企业财务成本等信息的预警。
反倾销诉讼涉及到的关键指标是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 应建立起对这两个关键指标的统计和调查, 以根据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出口政策、出口规模、出口方向和出口价格。外贸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应克服盲目性做到有计划, 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要求企业要了解产品的整体状况, 包括国际市场价格信息、出口国整个国内销售信息、市场容量信息以及出口国的政策动向。这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会计, 加强对竞争对手和同行业的了解, 做到高瞻远瞩, 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2. 没有建立反倾销信息系统。
要想充分发挥反倾销会计的作用使反倾销会计成为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利刃”, 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应诉反倾销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涉及会计信息以及竞争企业、进口国的有关法律规定等, 而大多数外贸企业只有在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时才匆匆开始收集资料, 由于内容繁杂时间紧迫, 很多企业在对相关的法律文件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应诉, 所以其应诉率、胜诉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3. 缺少替代国相关的信息收集平台。
由于出口产品绝大多数都流向了欧盟和美国这两大市场, 而欧盟和美国现在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就使我们必须了解申诉方所选择的替代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和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增加获胜的几率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替代国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 比如成本资料、出口价格、出口数量等信息。但是在对外贸企业应诉反倾销案件的相关考察和评价上来看, 在建立替代国相关的信息平台方面还是空白。
(四) 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都缺少反倾销会计这样的专业人才, 在面临反倾销诉讼时大多都通过中介外聘专家来完成反倾销诉讼的各项工作, 但是这些外聘的专家对企业都缺乏认识和了解, 能否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数据来应诉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反倾销诉讼的每个环节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制所有的工作就都付诸东流了。反倾销诉讼是一项复杂、专业的工作, 没有大量的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储备, 显然没有办法做好这项工作。目前阶段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口是很大的, 不仅数量少整体素质也是比较低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际反倾销法律知识不精通;二是国际贸易知识匮乏;三是国际会计知识欠缺。
二、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会计对策
外贸企业要想走出频遭国外调查机构调查和起诉的这样一种困境, 在找出自身存在的会计问题基础上, 最关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会计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会计问题, 除了外贸企业自身努力外, 各政府机关、行业商会的努力与支持也至关重要。
(一)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并增强会计资料的可信性
1. 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和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来: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 必须要有自己的经营流程、办事程序、监督制约体系、规章制度等内部控制的各要素, 不能仅凭经营者自己的意识和经验来评价、支配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设特别重要, 首先建立起有序的账务处理程序, 克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 以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在财务工作方面, 会计人员的分工应科学合理, 无论外贸公司的规模有多小, 要坚决杜绝记账人员和出纳人员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在人员选拔和任用上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原则, 杜绝随意性和任人唯亲, 特别是会计岗位和人员的设置上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应加大对外贸公司的监察力度, 对于会计工作混乱存在“多套账”等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应严加惩处。
2. 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一环,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 能够起到监督企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部门, 除了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执行外, 更重要的作用是对会计账目、会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和审计。对于外贸企业, 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设置, 存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应加强其作用。
(二) 加强外贸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1. 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加强对各种资料的保管。
会计资料记录和反映着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 因而会计资料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会计资料的内涵非常丰富, 简单来说主要包括:各种记账凭证、会计账册、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票据、资料。因而, 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和保存, 建立和完善会计资料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保证企业在受到反倾销调查时, 会计人员能及时提供反倾销调查所需的各项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从反倾销诉讼的调查问卷来看, 企业的销售环节涉及的资料跟企业的财务工作是联系最紧密的, 企业的销售资料和会计资料同样重要, 所以企业应妥善保管好在销售环节的各项资料和数据。要求企业在面对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调查时, 应有能力提交完整的销售资料。
2. 规范核算中的会计行为,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企业应自觉规范核算中的会计行为, 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面对日益增加的反倾销调查, 企业应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财务制度建设, 杜绝记账的随意性以及会计造假,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成本是外贸企业确定产品出口价格的重要依据, 也是企业应诉反倾销诉讼的重要会计资料。目前, 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人为地操作控制成本费用数据。为了在反倾销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 外贸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或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成本的核算, 不得多报、少报成本费用, 保证成本费用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三) 建立完备的反倾销会计预警体制
反倾销会计预警就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指标和重点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向企业进行预警的一种机制。这些关键指标和重点数据通常包括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国内生产、国际市场的各项动态与出口国国内的生产商的各项动态。该预警体系主要针对两大方面进行预警:一是进口国企业对出口产品倾销指控的申请的预警;二是进口国调查机构或政府对于倾销申请的裁决的预警。由于出口产品繁多, 因此, 必须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预警体系。
1. 政府应该成为该预警机制的核心。
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驻外机构以及外事馆的商贸机构、海关部门、政府反倾销专门机构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和收集, 达到对出口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生产状况等进行监控和分析。为企业及时调整出口数量、出口价格以及规模、改变营销方针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起反倾销数据库, 以供企业与行业商会进行查询。
2. 行业商会应在反倾销预警机制中承担重要作用。
行业商会在反倾销诉讼中发挥着组织协调的重大作用, 是本行业各企业利益的代表, 也理应在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发挥中坚作用。本行业出口产品的全球竞争势态、本行业产品目标市场的变化;进口国国内各生产商的生产成本、生产规模、销售价格、国内市场份额的变化、进口国竞争格局的变化都应成为行业商会的监测重点。行业商会要重点对本行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进行分析, 密切关注出口产品的出口数量与出口价格的变化趋势, 建立行业监测及预警报告, 及时对国外市场行情进行通报, 为本行业出口商提供信息服务和预警提示。
3. 企业应成为反倾销预警体系建设的主动参与者。
由于反倾销调查往往针对的不是单一的企业, 通常波及本行业的大部分企业, 所以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建立起对整个行业的反倾销预警信息机制是不太现实的, 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商会建立起来的反倾销预警体系的信息, 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密切监测本企业所出口的产品的数量、价格、规模, 在进口国的竞争格局中所出的位置以及对进口国生厂商的影响程度, 及时根据预警体系调整企业的出口数量、价格和营销方式, 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提起反倾销诉讼。
(四) 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
就目前情况来看, 符合反倾销诉讼专业要求的高水平反倾销会计人才还是相当缺乏而且缺口很大。就外贸企业而言, 从短期来说, 应该设置反倾销会计岗位, 以业务能力强的反倾销会计人员带业务能力弱的, 逐步培养企业自己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以提高企业反倾销应诉综合水平。不仅如此, 企业还要与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有关专家对企业的反倾销会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知识、国际法规、外语水平、国际会计准则等的培养, 以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长远来看,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与各大财经高 (下转200页)
参考文献
[1]证券之星.中国首次对欧盟反补贴调查反对其贸易保护主义[EB/OL].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0083130227993_14.shtml, 2010-08-31.
[2]刘毅杰.刍议反倾销会计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9, (5) .
基于反倾销的会计机制构想 篇2
摘要:反倾销是目前WTO框架下三种贸易救济措施中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常用的工具。由于中国作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最大受害国,使用率最高的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自然成为目前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的一种措施,面对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传统会计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国际反倾销对我国现行会计机制带釆的各种挑战。鉴于我国目前在应对反倾销中存在的保护机制缺失,构建一套完善的应对国际反倾销的会计机制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反倾销;反倾销会计;会计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120-05
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贸易间的磨擦和纠纷也随之增多,倾销与反倾销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并越来越为中国企业所熟悉,所谓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由此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而反倾销则是指当倾销行为发生以后,出口国因此对进口国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上损害时,进口国为抵消或阻止倾销而采取的措施。
为维护国际间的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其成员在进口产品因倾销、补贴的激增等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
目前,在WTO框架下共有二种贸易救济(Trade Remedy)措施,分别是反倾销(Anti-Dumping)、反补贴(Counter Vailing)和保障措施(SaFeguards)。其中反倾销是三种贸易救济措施中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常用的工具。仅以2006年数据为例说明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使用之频繁及针对中国的比例。
WTO成员在2006年发起反倾销案的前三名为:
在所有成员国发起反倾销案中以中国为目标的反倾销,从2003年的23%,上升至37%。
由此可见,中国作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最大受害国,使用率最高的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自然成为目前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一、我国应对反倾销所存在的会计机制缺失
从1979年我国第一次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目前已有500余起,平均每年20多起,近两年呈增长趋势,每年都在30起以上,有时可达四五十起。不仅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智利、秘鲁、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韩国等也对我国发起了反倾销诉讼,涉案产品包括五矿、化工、轻纺、机电、农产品等4500多种。中国不仅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从下表可见,从中国入世至2007年底发生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反倾销个案,这使我们不得不开始认真反思我国在应对反倾销问题上存在的某些缺失。
我国在应对反倾销方面存在“两低”问题:一是反倾销应诉率低,在已发生的500多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二是胜诉率低,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应诉率提高到了70%左右,但胜诉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通过研究有关国际反倾销调查文件和调查过程,可以发现反倾销除了它的法律框架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会计机制,而确认倾销的基础是成本会计。可见,反倾销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认定倾销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会计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却尚未建立健全一套完善有效的会计保护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对国际反倾销会计规则的正确解读
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鉴定的活动。从国际反倾销的具体运作分析,会计和律师是两个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倾销就是“抠法律”、“拼会计”的工作,例如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某些资产的会计计价必须是公允价值,财务报告披露必须遵循公允列报原则。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土地、厂房,很多是以前国家划拨的,并不按照市场价值评估。而国际会计准则是按照市场价格来对资产评估作价。这样的价格差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自然不符合国际会计规则,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接受反倾销调查的败诉。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国际反倾销会计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接受反倾销调查时难以遵循有关国际规则以此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并最终造成败诉。
2缺乏对竞争对手会计信息的积累研究
国际反倾销法将被调查国家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前者的企业可以使用自己的成本价格数据,后者则是采用替代国的数据。能否争取到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直接影响到调查的结果。我国除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尚未争取到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
这样,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能否胜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替代国”,并迅速考察该替代国有关企业的成本构成和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平时缺乏积累境外主要竞争对手的财务信息资料,没有替代国国内有关企业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要素、运输、保险费、销售价格等相关信息,一旦涉诉,很难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主动选择对我国企业有利的具体替代国,最终导致败诉。
因此,为提高我国应对反倾销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健全的的法律体系,而且还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防范和保护机制,即应用于反倾销的会计新机制。
二、反倾销会计对传统会计机制的挑战与要求
由于我国企业、行业商会缺少反倾销会计这个信息平台,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符合应诉反倾销所需的产品成本资料,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举证、怎样准备抗辩会计资料,成为阻碍胜诉的因素。所以,迎战反倾销需要会计利用自己的反倾销知识积极配合律师一道去“打前锋”,在应诉的每个环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仅仅靠传统的会计体系和信息提供是无法完成上述重任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反倾销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各种挑战
企业应对反倾销是向外界的调查机构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必将受到证据规则,反倾销法等各方面的影响,会计的理论解释和概念应当根据信息使用者的特殊要求而作相应的调整。于是反倾销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特别是对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新的挑战。
①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在反倾销中多了一重身份——法律证据资料,这也使会计资料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相关性”由原先的与股东、债权人等的决策有用性相关,变成了与反倾销案件中的待证事实相关;“可靠性”不仅要具备“真实性”、“中立性”和“可核
性”,还要符合对方的理解习惯,能被法院或行政机关所采纳;“重要性”的判断依据也由原先的是否影响决策而变成了是否影响对争议中的案件的事实判断,一些在传统会计中看似不重要的误差,在法律上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②反倾销法中将倾销定义为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要求对这两个价值进行比较,这就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比性”的内容,它不仅包括企业间为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而要求的普遍可比较性,还要包括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之间的可比,要使两者处于同一贸易水平、同一时间,而且其销售条件和条款基本相同,经过相同的数据转换。
③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发现某一交易即使从会计学角度来看是公允的(交易双方自愿),但仍有可能被反倾销法认定为是对产业或社会存在不公平的倾销行为,这是由于财务会计理论与反倾销会计两者对于公允的不同理解。财务会计的公允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的过程,并坚信由公平的过程推导出的结果也必然是公平的,但反倾销会计的公平理念不局限于交易双方的公平,更多的是指对一个产业或社会利益影响的评价。
2反倾销会计对会计信息平台的特殊要求
打反倾销官司需要一个资料全面的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不仅能提供自己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成本资料,而且能提供反倾销提起方的信息资料,因为反倾销会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在信息内容上已经不是单一的会计信息,还包括反倾销的国际市场商情资料,因此,反倾销会计对会计信息平台有着不同于传统会计的特殊要求。
从应诉反倾销的国际经验来看,反倾销会计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财务,详细记录产品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也要掌握竞争对手的财务资料。反倾销会计的信息平台,不仅包括自己的财务资料还要包括竞争对手的基本资料,能提供对方的成本资料、成本结构、产品研发、市场份额、经营策略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反倾销决策。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反倾销方面的资料保存、收集意识不强,不仅自己的资料有限,外国竞争对手的资料更是少得可怜。而问题更大的是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在提供信息内容方面有缺陷,而且在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在我国反倾销应诉中由于会计资料不真实,导致应诉困难和应诉挫败的情况的屡屡发生,如中国一些企业出于资本市场融资偏好蓄意调高盈余,这种“异常”行为则正中他国反倾销的“下怀”。
三、关于建立我国应对反倾销会计机制思考
面对反倾销对传统会计提出的挑战,我国应如何建立并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机制呢?首要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究竟有多大?尤其是两者在国际反倾销法则上是否还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同感如何?对此,我们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1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同观
目前,学术界的某些观点认为,中国没有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同时已颁布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未与国际完全接轨是造成中国频繁遭受反倾销之苦的主要原因。
其理由为:中国目前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要求只有满足五个方面条件,才被认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营活动。而其中对会计的具体要求是:企业必须有一套清晰的基本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应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记账;基本会计账簿必须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而受到严重扭曲,应考虑设备折旧、其他折旧、以物易物和以债务抵消方式所列的支出。但目前我国的企业大多没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记帐,因而要求市场经济地位屡屡被西方国家驳回。
然而,我们却更认同另一种观点:应对反倾销不一定要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完全有条件建立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反倾销会计机制,以满足应诉国际反倾销的需要,理由如下:
其一,根据WTO有关《反倾销协定》的规定:“成本通常应以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保存的记录为基础进行计算,只要此类记录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的产品相关的生产和销售成本。”美国的反倾销法也规定,在计算生产成本时,原则上应当尊重被调查国的会计准则。只要被调查人的账簿符合该国的GAAP,且合理地反映了生产商品的成本。而成本方法和分配方法又是历史上一直使用的,就应当使用被调查人账簿上的会计数据。可见,美国并没有要求中国企业采用美国的GAAP。美国反倾销调查机关也并未将是否遵循GAAP作为被调查人成本数据可釆信的唯一标准,而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被调查人的成本才是调查机关认定被调查人成本数据的真正标准。同时,欧盟对于会计准则采取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态度——即使企业使用的会计准则名称不是IAS,只要企业会计所遵循的制度或准则符合IAS的标准,欧盟将予认可。
其二,中国近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基本和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大同”。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不是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核心工作。
那么,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来完善我国的会计机制,以应对并解决国际反倾销问题呢?
2完善我国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保护机制
①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举让能力
虽然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能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核心还是应对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举证能力偏低。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应对国际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举证能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举证,主要是围绕反倾销调查问卷准备并提供会计资料及完成相关事务,其基本方法是做好应诉前的准备、收集应诉材料、研究并填写答卷、进行抗辩陈述。会计抗辩陈述,一般是围绕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起诉方的指控进行的。根据以往的欧美反倾销调查案件来看,会计抗辩陈述可以重点放在以下带有共性的方面:首先,陈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上全部或基本上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在会计政策方面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做法;其次,关于低价销售问题的抗辩,可以举证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原材料便宜等成本优势,并陈述有关资料和数据,列出计算公式、加减的项目,在依法尽可能有利于我方的前提下确实予以加减;第三,在确定控方产业是否有损害,应该从该产业的生产能量使用情形、产销状况、获利能力及会计政策使用情况等方面陈述,例证有关会计数据就倾销与损害间并无因果关系而进行抗辩。
②增强我国企业核算中的会计行为规范
规范会计行为,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前提,就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
经营风险、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法律而言,会计资料是很重要的举证证据,尤其是在反倾销应诉中,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胜诉的必备条件。
因此,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纷至沓来的反倾销案件,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克服会计在记账中的随意性,杜绝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特别是加强其中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保证其真实和完整。成本和费用的核算资料是反倾销应诉中的重要举证材料,直接关系到反倾销应诉的胜败,而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企业操纵成本费用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成本费用,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和费用,保证成本和费用的准确性,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的情况。
③加快培养我国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专业人才
西方国家在反倾销诉讼中所拥有的会计人才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国外反倾销会计人才通常分布于四大领域,其表现特征为:
第一,大公司一般设有反倾销会计系统,并建立了自身的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以及时掌握进口国的商情,了解其产业的景气状况,当有可能进行产业保护时,避免低价出口或增加出口量而承受反倾销调查风险。同时,通过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启动定价战略的会计控制,及时计量并反映出口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速度和数量,合理控制进入的价格、速度和规模,避免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警觉。
第二,行业商会建立了以反倾销会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提供反倾销会计咨询,以加强行业自律,协调本行业产品的出口价格,防止恶性竞争。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均能提供反倾销诉讼代理和反倾销会计服务,尤其是在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提起与应诉的全过程中,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独特作用。
第四,反倾销调查当局设有反倾销核查会计,即反倾销调查当局配备反倾销调查会计人员,就反倾销申请中的会计证据进行审查、对进口产品的倾销及倾销幅度的核查以及对反倾销调查中有争议的数据进行核实。而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与国际相比还有非常大的距离,其中主要根源之一是我国目前还极其缺乏反倾销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可见,在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下,我国财经院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应加大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规模。我国能否继续分享自由贸易所能带来的益处,除了取决于自由贸易本身,还取决于我国能否及时地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反倾销会计”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及支撑这个机制有效运行的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
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及其对策 篇3
1.1 倾销
倾销就是指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WTO规定, 只有满足三个条件, 进口国才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①确实存在倾销;②存在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损害;③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1.2 倾销产品
按《国际反倾销法》规定, 倾销的认定有两个标准, 即价格倾销和成本倾销。如果一个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该出口国确定的相似产品的可比价格, 该产品将被认定为是倾销产品。
1.3 倾销行为
出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售价, 或销售至第三国的售价如低于单位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 应视为倾销行为。
1.4 价格倾销标准与成本倾销标准
进口国反倾销机构都是以价格倾销标准为基础, 只有当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产品的销售, 或由于出口国国内的特殊市场情况或销售量较低, 不允许对此类销售进行适当比较时, 才考虑适用成本倾销标准。在应诉反倾销时, 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要证明我们产品的成本按照起诉方的国内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计算, 确实低于起诉方国内的市场价格。
2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 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每年涉案金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有500多项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 涉案产品损失总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目前,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案十分重视, 近两年应诉率已接近100%。近30年的反倾销历程证明我国的反倾销诉讼不尽人意,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胜诉率只在30%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充分发挥反倾销会计的作用, 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迫切需要。
3 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
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已基本趋同, 但在存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借款费用准则方面的差异, 直接影响了对产品成本的核算, 进而影响了对正常价值的计算。
3.2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缺陷
我国有些企业存在着会计工作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少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 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少企业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 账表、账证、账物不相符, 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 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出于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等目的, 搞“两本账”;很多家庭企业其交易主要是现金形式, 并且很少开具发票。上述各个方面都使反倾销会计难以在短期内提供规范合理的会计资料, 也难以通过其他国家的实地调查。
4 我国建立反倾销会计的建议
4.1 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随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对我国企业来说, 尽快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是在反倾销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一环。截至2005年年初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只颁布了16个, 距离全套核心准则颁布还有较大的差距, 国有企业可以暂时不执行具体准则, 这些会计制度上的差距往往给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麻烦。我国的会计制定者需要根据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需要, 逐渐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完善我国企业的会计操作规范, 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正当经济利益。
4.2 完善内部财政制度
在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及会计核算按照国际惯例为标准的同时, 企业本身也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畅通的会计信息渠道, 让会计信息更加透明, 披露更为及时和真实。只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和畅通, 才能既保证企业不弄虚作假、违规操作, 也可以使企业在国外提起反倾销诉讼时, 能够快速反应, 及时获得相关的会计活动信息, 填写调查问卷, 并能积极组织应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的加快, 以及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国际贸易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多,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势头也是有增无减。而面对反倾销应诉, 会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倾销会计也应运而生。
基于反倾销中的会计应对分析 篇4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应对;作用及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与世界经贸关系的日益加深,由于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我国产品经常遭受了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既包括了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如矿石、基本金属等,也包括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设备、电视机等,而且还包括具有非常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工等产品。高额的反倾销关税、长时间的反倾销措施以及反倾销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原有客户及市场不断丧失,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反倾销己成为我国企业和我国会计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1.倾销与反倾销含义
1.1 倾销的含义
《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及WTO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对倾销行为做出了明文规定。根据《反倾销协定》规定,如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交易过程中供其本国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即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倾销可以分为突发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三个种类。
因此,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明令禁止。反倾销也常常成为各国企业抵制外贸的借口,来保护本国市场和扶持本国企业。
1.2 反倾销的含义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所采取的相对的措施。一般是对外国的倾销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征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
显然,反倾销在抵制倾销行为,保护进口国经济利益,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也不断加剧,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或者获取利益,许多国家常常滥用反倾销来设置贸易壁垒,这反而成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不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及应用
2.1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
(1)良好的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反倾销应诉工作的胜诉率
在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我国出口企业需要从之前提到的三个方面举证:倾销不存在,证明产品的出口价格没有以低于其正常价格或公平价值出售;损害不存在,这种低价销售行为没有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带来损害;我国产品造成的损害和倾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存在低价销售,但这不是带来损害的真正原因。所有这些举证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良好的会计控制,大大有利于企业反倾销的举证工作,提高反倾销的胜诉率。
(2)良好的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反倾销应诉工作效率
无论是预防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还是在受到指控时为应诉寻找证据,都需要及时搜集和整理有关产品出口价格、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来预警企业的出口产品是否会遭遇反倾销并且能及时举证出口产品未构成倾销或未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良好的会计控制通过明晰会计信息分工授权,能及时和有效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反倾销应诉的工作效率。合理分工,紧密合作,使应诉反倾销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了反倾销应诉的工作效率。
(3)良好的会计工作能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反倾销法对当事人的会计证据要求相当苛刻。一旦反倾销当局依据“可获得最佳信息”原则作裁定,往往会导致高于实际情况的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如果出现公司财务报表与管理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或者报表数据与现场记录不符等情况,那么被控诉者就可能被认为是“明显妨碍反倾销程序”而适用“最佳可获得资料”(BIA)。健全的会计应对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汇总工作顺利完成,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被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2 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应用
在应诉反倾销的整个流程中,会计在回答市场经济地位调查问卷、回答主问卷、提供实地核查中所需的会计资料这三个步骤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其他步骤由会计或注册会计师协助完成。会计处理对于正常价值的确定、倾销的认定以及倾销幅度的认定,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会计应对的现状
3.1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率低
2002年也就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由于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存在本质上的害怕心理和不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相关规则,我国企业对国外企业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应诉率都很低,几乎少有成功的案例。事实上,在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中,有几乎一半企业是因为没有摆正态度,没有积极应诉而导致应诉失败的。资料显示,1994年,美国企业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制造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57家企业中,只有区区3家积极应诉,结果可想而知,只有2家中国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降至0,1家企业反倾销税降至20%,而其他没有应诉的54家企业通通败诉并且被征收了197.85%的高额反倾销税,最后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美国市场。
3.2我国企业反倾销胜诉率低
资料显示,以2002年为例,该年中中国遭到国外反倾销立案共一47起,同年被裁定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有36起,最终占新立案的比例为76.6%,而全球同期的平均水平为58.2%。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仍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直接的不利后果就是放弃应诉几乎毫无疑问地将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同时,中国企业的态度消极,给国外的印象是软弱可欺,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及厂商滥用反倾销措施来抵制中国出口的商品。
结论
我国的反倾销会计起步比较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同时,反倾销的会计应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积极表态,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在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中的各种组织活动,并制定相关法律法来强制我国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处理会计信息,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得到承认,会计发展才能更迅速,反倾销会计才能在我国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切实保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我国企业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才能拥有更好的市场环境。(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建飞.我国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EB/OL].(2011-04-23)[2011-05-01].
[2]孙芳城,杨兴龙.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反倾销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9(10):87-93.
[3]孙铮,李琳.应对反倾销:会计视角下的系统思考[EB/OL].(2005-10-08)[2011-05-01].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5
一、建立反倾销会计平台
应诉反倾销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平台, 必须知己知彼, 除规范自己的财务并详细记录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外, 还要了解进口国的情况, 掌握对方的相关证据。在反倾销时, 会计在信息内容上已经不是单一的会计信息, 还包括反倾销的法规信息、国际市场的商情资料等。应诉反倾销需要建立一个范围广泛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会计应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等内部会计资料的管理, 结合反倾销调查内容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 做到有备无患, 一旦应诉能迅速进入应战状态。
反倾销应诉时之所以出现相关会计资料不足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一个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忽视了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反倾销诉讼中做出充分的举证, 就应建立企业自身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这一信息平台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附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 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 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其内容一般包括:
1. 企业经营的基础法规资料。
主要包括企业设立、组织生产、经营、组织机构的设立、员工的招聘和劳务合同的签订、资产设备的购买和处置、产品的定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破产、产权出售等各个方面的法规。尤其是关于了解企业的经营性质和法律赋予企业的经营权限、企业利用资源的限制、生产原料的采购、定价和销售的定价等相关的权限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受到限制等情况, 有助于确定企业是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如:中国《公司法》规定:企业享有经营自主权, 采购销售自主定价权等。
2. 企业自身产品销售方面的材料和数据。
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规模和企业市场占有率、近期平均售价等情况;产品的销售程序、营销体系, 如涉案产品是否经由中间国转销至反倾销诉讼国, 以及该产品是否由与涉案公司没有关系的制造商所 (及是否存在关联方的供应等) 提供, 及涉案产品是否需进一步制造或加工的程度等;有关销售量和销售额等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包括内外销订单、收款凭证等内容。
3. 企业自身产品的财务成本资料。
(1) 执行的会计准则和公认的会计原则、会计核算方式和核算组织体系等, 如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各项费用的处理原则等。 (2) 近两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及其相关的材料。 (3) 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及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等。 (4) 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各部分的消耗定额、单价等。 (5) 原材料、人力资源、能源等生产成本要素价格的决定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6) 企业执行的税务政策优惠条款和国家补贴政策等相关方面的材料及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分析材料, 如“优惠”的类别、执行期限、后续影响等。
4. 国际市场商情和目标市场国家反倾销法诉讼的相关规定。
(1) 国际市场行情、出口产品目标市场的容量及各个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具体如:目标市场容量, 反倾销申诉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目标市场上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占有率和销售情况;台标市场上各国同业产品的价格差以及分析材料等情况;目标市场上同类产品差异、价格差异配比情况分析。 (2) 目标市场国际检验产品的成本要素的价格、产品销售的定价机制及相关资料的情况。 (3) 目标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经营策略、营销体系等非财务信息。 (4) 目标市场上其它与产品行销有关的费用和法规信息, 如关于其出口企业产品的增长幅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限制的信息。
5. 财务方面的见证材料。
财务年度审计报告、成本构成和核算方面的专项审计报告;资产购买时的资产评估报告、合同、批复等。
6. 宏观方面的其他信息。
出口国是否在反倾销调查期间或年度行政复查期间存在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等问题;进口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进出口贸易的逆顺差情祝和其他相关方面信息;进口国政治趋势的影响和外汇汇率的变化情况。
二、加快国际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反倾销人才的培养由于涉及反倾销申诉、调查、应诉等会计服务, 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专业性很强技术性很高, 所以对从事该项业务的人员也有特殊的要求。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迫切需要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贸易和国际反倾销法的高级会计人才。因此, 只有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我国才能在反倾销的应对中增加获胜的机会。同其他会计一样, 反倾销人员的素质应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 所不同的是其具体内容。它更强调反倾销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将会计与反倾销法律以及国际贸易规范紧密结合。与其他会计相比, 其素质要求更高。
由于反倾销会计的特殊性和对律师、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特殊要求, 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设置反倾销会计服务部, 律师事务所可设立专门的反倾销事务部。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在反倾销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技巧的培训教育, 向其提供有关反倾销业务的各种会计资料和会计服务, 使其掌握反倾销会计中的最新技术和方法。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取得律师资格的方式, 从事反倾销会计业务。现有的律师可以通过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充实自己从事反倾销业务的会计知识。同时, 提倡在事务所中进行反倾销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的跨专业合作。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律师、注册会计师中培养一批反倾销会计师。
三、完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加强会计实务, 有效应对反倾销的制度保证, 也是进口国的调查机关要求填列的调查问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与产品有关、与销售有关、与财务数据有关等的部分) 。由于回答调查问卷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 内部控制是快速填列调查问卷和准备相关资料的重要方法。同时,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对方实地核查的最终成功。在反倾销案诉讼中, 可靠的和经得起查证的会计举证才是唯一能说明出口企业成本信息的方法。要求会计举证所涉及的有关生产企业及出口公司的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输、保险等资料必须可靠, 账务处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并能在相关会计资料之间具有可验证性, 否则会导致会计举证无效。目前, 我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市场成本及其他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管理不严格, 账目经不起检查, 有的甚至无原始凭证和明细账, 而这正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对象。
任何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都是会计反映工作的产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有重大影响外, 关键在于会计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的制度、程序自觉客观地进行会计反映。因此, 对会计反映过程的控制便成为会计控制必不可少的内容。会计控制主体除了对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等进行合法控制外, 还必须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委任监控评价。
四、出口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独立审计
由于我国法律未作要求, 很多公司在打反倾销官司时都拿不出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报告。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应诉国外的倾销调查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 欧美国家对其提出质疑, 原因是没有经过独立审计。有的企业为了应付申诉国的核查而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突击审计, 其可信性也就大打折扣。按国际惯例, 出口企业的财务报表每年都要进行独立审计, 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 而不是在应诉时进行突击的独立审计。出口企业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时, 最好是委托有影响的、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 以提高胜诉的可能性。
摘要:我国连续十多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 我国企业在反倾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反倾销会计人才和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会计信息平台, 往往导致兴证无效;对财会账簿的审计工作不及时。为解决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 应建立反倾销会计平台, 加快培养反倾销的会计人才, 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独立审计。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问题,会计人才,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友梅.反倾销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南京财经大学, 2005, (15) .
[2]李键.反倾销会计研究综述[J].企业经济, 2006, (5) .
[3]刘瑛, 陈晓莉.企业应重视反倾销会计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6, (11) .
[4]彭万强.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 2007, (1) .
[5]孙铮, 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J].会计研究, 2005, (6) .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6
1、反倾销会计的概念
反倾销会计主要指的是通过特定会计主体对会计、法律、管理、贸易以及营销等知识所进行的综合运用, 为反倾销问题提供相应的预警、诉讼、抗辩及诉讼结果反馈等相关的会计及其他方面的信息, 从而为企业经营者决策的制定等提供帮助的过程。
2、反倾销会计的分类
反倾销会计主要包括出口及进口反倾销会计。
出口反倾销会计又可分为反倾销规避、反倾销调查及其反倾销应诉会计。其中, 反倾销规避会计主要指的是通过一定会计策略的运用, 在国外尚未对我国的出口物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前, 对反倾销调查的避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预警系统。而反倾销调查会计则是对调查时所需的会计相关资料、会计相关问题等所做得收集、检查及其鉴定等相关的活动。反倾销应诉会计主要指的是为配合律师所进行的应诉会计资料和会计举证的准备。
进口反倾销会计即所谓的反倾销申诉会计, 指的是在我国产业受进口倾销威胁的情况下, 该产业的法人等对国内商务部所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的申请, 尔后商务部针对进口商所做得反倾销调查相关的会计活动。
二、企业反倾销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1、反倾销的应诉率及胜诉率均相当低
由于不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等原因, 导致国内企业对于国外的反倾销诉讼的应诉率相当之低。其实, 各种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 一半以上是由于企业没有进行积极的应诉而引起败诉的, 不过当前此情况己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但主动应诉的国内企业多是较大型的企业, 中、小企业应诉意识仍相当差。面对相当严重的反倾销状况, 我国企业由于法律意识的不足, 因而应诉相当不力, 导致我国贸易利益遭到了很大的损害。无人应诉不仅导致大量外汇的损失, 企业苦心经营的国际市场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还导致申诉方对我国企业形成了一个软弱可欺的固定思维模式, 进而进一步导致连锁反倾销诉讼的发生。
2、会计资料通用性较差
多数应诉反倾销案最直接的败诉的原因是由于国内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的申请通常会遭到否决。多数的欧美国家因其国内的反倾销法认定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因而进行反倾销的计算过程中, 拒绝使用我国自身的内销价格和成本, 而使用第三国替代数据。不进如此, 其多数都认为我国企业所提交的账目不够完整, 而且许多根本没有通过审计。
3、反倾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缺乏
反倾销会计的信息平台同通常所说的仅体现企业会计基本核算的信息系统不同, 而是针对反倾销诉讼的有关要求, 并基于此进行的拓展, 是将会计信息作为核心、有关信息作为辅助的综合全面的一个信息库, 目的是为反倾销诉讼双方提供全面具体的比较分析等相关资料, 保证反倾销诉讼进行举证及抗辩时能够获得成功。但是我国真正基于此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却少之又少, 几乎没有。
4、专业人才的匾乏
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许多会计相关事项都相当专业, 且应诉方需进行的会计举证也需要专业的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理论。因此, 进行此工作势必要求相关人员具备有相当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能力。但我国多数的注册会计师在有关反倾销诉讼方面却普遍较弱。
三、企业反倾销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分析
1、构建一个科学的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
所构建的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反倾销会计的环境; (2) 反倾销会计的目标; (3) 反倾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4) 反倾销会计的报告模式。
(1) 反倾销会计的环境, 即反倾销会计形成及发展所需的情况的总称, 或是影响反倾销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总因素。反倾销会计的环境是由法律环境、出口国经济环境及会计环境共同构成的。但是, 我国的反倾销会计环境情况不容乐观。
(2) 反倾销会计的目标即进行反倾销会计的实施想达到的目标或应完成的任务。此目标为传统会计于反倾销中的拓展, 为相关者提供信息的一个有用的平台。
(3) 反倾销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可靠性及其完整性。反倾销会计最重要的作用即证明了倾销的存在性以及存在的幅度和损害性大小等相关问题。因而其质量特征最首要的即为相关性。可靠性及会计信息应符合其质量特征, 同时同反倾销会计信息相适应。完整性指的是反倾销会计所涉及的内容相当繁杂, 从最基本资料至企业公开信息都需进行调查。
(4) 反倾销会计的报告模式应注意如下问题: (1) 企业财务会计的报告应符合外部利益有关者其决策的需要, 通常应符合的是进口国政府及其行业相关者的决策所需, 此类的决策常队倾销的存在性及其损害性进行裁定。 (2) 由于反倾销涉及到进出口的贸易, 因此成本计算应进行调整。
2、加快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由于国内企业进行反倾销应诉的要求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 不断健全国内企业会计的操作规范, 确保我国企业进行反倾销应诉时正当经济利益得以真正的保障。
3、健全企业会计操作的规范性
我国企业应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的规范化操作, 例如规范国内财务会计账目;制定科学的财务制度的制定;确保会计信息的透明。
4、建立一个反倾销会计的预警系统
除积极进行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外, 还应尽快建立一个反倾销会计的预警系统, 对我国企业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指导, 减少国外对华所进行的反倾销指控, 将反倾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张鸣.欧美国家对华反倾销的会计思考[J].当代经济, 2008;09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7
关键词: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
一、我国出口企业当前的反倾销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贸易自由化越来越受到许多出口企业的认可。虽然贸易自由化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发展的机会, 但其所隐藏的一些危机却也不可小觑。而我国自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来, 对外贸易使得经济不断上升, 出口额从1978年的97亿美元不断上升到2002年的3000多亿美元。在这样高速的经济增长背景下, 我国的出口市场从最初的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到现在以高科技产品为主。正因如此, 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在当今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各国反倾销的最大目标。由于许多国家针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 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的经济收益迅速降低。
(一) 国外许多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
根据调查结果, 自1979年起我国出口企业首次遭到了反倾销后到现在, 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常常遭到反倾销, 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就是年代之后, 国外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案件递增速度达至年均34%。就目前而言, 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的国家大约有35个。几乎可以说我国的出口产品无论到哪一个国家, 都会发生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
(二) 反倾销商品范围越来越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关于我国被诉的倾销商品主要是一些简单加工品, 例如五金、纺织等等。但九十年代之后, 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商品范围越来越大, 不仅包括了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还涉及了我国的一些具有高科技术含量的产品如食品、家电等等十五类出口商品, 例如彩电等家电产品被欧盟市场隔绝。
二、简述在反倾销中“会计”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
“反倾销会计”指的是运用相关的会计知识以及反倾销、国际贸易等等的有关法律知识应对“反倾销”。其过程是在反倾销的问题解决方案中通过会计规避、举证、调查与鉴定等一系列会计行为提供会计支持。可以说, 在反倾销过程中会计处于关键性环节。例如, 当有一个国家认为我国某个出口企业有倾销的嫌疑, 并已经对其立案进行相应调查时, 出口企业就应该运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进行辩诉。在法律武器的使用过程中, 假设其能维护出口企业的合法权利, 那么“会计”则是维护了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那么在反倾销中会计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呢?文章认为, 会计本身的价值直接决定了它在反倾销中的地位高或低。因为“会计”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理论、实务。这两大会计内容贯穿于整个反倾销的过程。而在会计理论当中, 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被调查机构所接受, 同时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够如实地反映调查机构所要求了解的情况 (1) 。
三、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问题上所存在的部分弊端
因为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在面对反倾销的案件上严重缺乏应诉的能力, 导致了我国出口企业一旦遇到反倾销的诉讼案件, 败诉机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无法进入别国进行销售。这是法律上的弊端, 文章主要阐述会计问题在反倾销中的部分弊端。
(一) 没有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 内容方面也较为狭小
我国出口企业虽然总是遇到反倾销案件, 但却没有因此建立起一个系统、完整的会计资料档案库。导致了出口企业在面临产品出口时, 严重缺乏出口产品的一些成本信息例如产品的原材料、人工费、包装物、运费等等, 这使得出口企业不能运用最有力的“会计”的武器应对反倾销案件 (2) 。
(二) 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导致了反倾销败诉率的增加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及时性和可采性三个方面, 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应该更是必须追求的质量目标。但是我国的出口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过低, 主要表现在: (1) 出口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信息量过少, 且相关性过低。他们所提供的很多会计信息都不在特定的要求期间内, 特别是成本核算期间; (2) 出口企业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有一定出入。由于在调整产品价格的时候, 相关调查机构会要求出口企业调整自身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费用, 使其能够合理分配。而我国往往提供的一些企业总会受到调查人员的质疑; (3) 由于我国所规定的会计准则不同于国际准则, 所以在处理会计方案上会与国际处理方法存在一些差异, 加上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没有秩序, 如捏造原始凭证、账证、账表不相符, 这就导致了我国给调查机构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完整, 从而得不到国外调查机构的信任。
四、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建议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 因为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贸易手段,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有理由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从会计角度而言, 若要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必须认真地面对这些反倾销问题,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以便能够对外国所提起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做出回应。
(一) 改进自身的财务体系
出口企业首先应该改造自身的财务体系, 以便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国际上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信息只有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才能尽可能地符合调查机构所要求的信息, 在反倾销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能经得起审计机关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审计。但必须注意的是, 在改造本企业的财务体系过程中, 应该注重国家利益, 在这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国际会计的协调。
(二) 建立起在应对反倾销案件中所需的信息指标体系
这就要求出口企业必须熟悉国际的贸易法则以及反倾销的相关性法规, 只有在掌握国际的相关贸易法则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关于本企业的信息指标。
(三) 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审计质量
出口企业可以委托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在会计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计事务所, 根据国际会计法则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 并确保本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使调查机构在调查时能够采纳这些相关资料, 提高企业的胜诉几率。
(四) 建立系统的信息库
出口企业所建立的信息库应该包括反倾销调查时所需要用到的一系列资料例如生产、销售、管理。而最重要的信息应该是第三国家的同一类型产品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在反倾销案件中帮助出口企业自身寻找到替代国, 从而确定正常的市场价值。同时, 法律制度信息包括国际法、企业单位的执行准则、反倾销法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口商品的相关制度等也应该被信息库所涵盖。
(五) 培养、引进优秀的处理反倾销案件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在反倾销案件中提高胜诉的机率。反倾销的专业会计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他们不仅通晓反倾销以及国际会计的相关法则, 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 掌握必要的别国官方语言的能力等等。出口企业在为本企业选择人才时可以通过选择部分优秀人员经过中期的强化培训, 赴全球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从而打造出一支属于本企业的专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结语
倾销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方式, 全球上也有许多国家抵制这种行为, 可以说这种行为是最常用的一种救济措施。近年来, 由于反倾销的行为在国际上是得到法律保护的, 而且我国的部分出口企业由于存在自身问题例如出口的秩序并不规范等, 这些共同原因使得我国变成了全球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文章认为, 只有将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好, 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的一些部门进行互相监督, 以达到防弊、更好控制风险, 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 增强了企业自身的会计举证的可信度, 减少在反倾销案件中的损失, 要充分学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以及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必须注意的是, 反倾销最主要的调查重点是成本价值, 因此企业必须对与成本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这样才能在应诉反倾销的时候及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则有可能在反倾销案件中出奇制胜, 以帮助企业在全球反倾销的逆流能以昂扬的姿态破浪前进。
参考文献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8
一、我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现状
(一) 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现状
中国是世界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 涉案金额超过千亿美元, 涉案商品多达4000余种, 基本上涵盖了出口产品的各个领域。从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成立后的1995年至2013年, 中国遭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共计989起 (年均52起) , 而且涉案产品的范围广泛, 包括原材料、半制成品、制成品等。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 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绝对数量远远高于其它成员, 为韩国 (第2位, 331起) 的3.0倍。前后共计32个WTO成员对我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见图2) 。
资料来源:根据WTO反倾销统计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WTO反倾销统计数据整理。
我国出口商品屡屡遭受反倾销指控, 具有复杂的原因。首先,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是非市场经济, 这是中国连续19年居国际反倾销调查首位的主要因素。《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 其他WTO成员在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时, 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证明涉案产业具备市场经济条件, 则反倾销国家当局可以采用替代国价格进行倾销幅度的认定和计算。虽然上述条款并未认定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 但外界还是更多地将其解读为是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性。其次, 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并未严格科学地遵守反倾销法律, 而是借反倾销合法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带有明显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反倾销调查的产业保护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对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呈周期循环趋势。1995年, 全世界大约27%反倾销调查针对钢铁产品, 这个数字在以后的几年呈上升的趋势, 到了1998年对钢铁业的反倾销调查达到41%, 反倾销成功击退了国外钢铁企业的进口竞争。在随后的几年, 针对钢铁业的反倾销调查开始下降, 到了2007年, 调查比率下降到14.5%。但是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开始, 针对钢铁业的反倾销调查又开始增加, 2008年调查比率猛增到30%, 2009年为21%, 2010年上半年为29%。2014年仅针对中国对外钢铁贸易的反倾销指控就高达85起, 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外贸形势的严峻性和出口企业成长的艰难。另外, 从历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结果来看, 我国企业胜诉的案例非常少, 绝大部分企业都被征收了非常高昂的反倾销惩罚性税率。这样的结局意味着我国大批出口企业被进口国拒之门外, 出口份额大幅萎缩, 甚至是直接失去了海外市场。
(二) 我国进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现状
中国倾向于被动接受国外的反倾销, 较少通过反倾销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自1997年对外发起第一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到今天, 总共数量只有91项。2014年, 中国所遭受到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就有97项。换句话说, 别的国家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2014年一年数量, 就相当于中国此前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总和。2014年, 我国发起对进口商品反倾销调查8起, 远远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 (39) 、印度 (35) 和阿根廷 (19) 。而且中国对外国倾销者所实施的平均处罚要比绝大多数国家都低得多。中国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31.1%, 而最高的国家阿根廷达到了84.8%, 澳大利亚为59.3%, 美国为47.6%, 因此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似乎并没有达到对本国相关产业的完全保护。
(三) 成因分析
中国不仅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 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应对反倾销, 我国存在“两低”问题:一是反倾销应诉率低, 在已经发生的对华反倾销案中, 至少有50%的企业没有应诉;二是胜诉率低, 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应诉率提高到了70%左右, 但胜诉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对进口商品发起倾销调查方面滞后于我国的外贸发展。具体表现为反倾销立法尚未完善, 某些条款与WTO《反倾销协定》不符;国内企业的反倾销意识不强, 应对反倾销的经验不足;我国缺少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 这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 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 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由于我国企业、行业商会缺少反倾销会计这个信息平台, 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 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符合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产品成本资料, 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举证、怎样准备抗辩会计资料。目前我国缺少反倾销应诉会计人才, 很难按照世界通行的反倾销调查要求去进行会计举证和会计抗辩。而且国外很多大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有反倾销会计首席执行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反倾销服务业务等;而国内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绝大多数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总之, 现在我国有些企业被外国指控倾销而成为被告的情况下未应诉或应诉失败, 其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会计方面的人才。涉及反倾销诉讼的专业也成了“金矿”。一方面, 反倾销案件涉案金额大, 少则数百万美元, 多则数千万、上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另一方面, 反倾销案件影响大, 涉案人士在业内容易成名。面对这样的“金矿”, 我国会计师界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不管是国内企业应诉国外的反倾销调查还是我国对国外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国内的会计师虽然也有被聘用的, 但更多的是从事辅助性工作。
二、我国反倾销会计人才的现状及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方面, 应诉企业需要配备反倾销会计人员, 收集应诉反倾销所需要的会计资料, 配合律师填答调查问卷并进行会计举证。同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有懂得反倾销会计的专业人才, 提供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服务。在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方面, 申诉企业需要懂得提起诉讼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反倾销调查当局则需要有反倾销核查会计专家, 尤其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律师与注册会计师进行跨专业合作。而具备反倾销知识的律师、会计师在中国寥寥无几, 这些机会都被外国的同行抢走, 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缺乏自己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而西方国家在反倾销诉讼中所拥有的会计人才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大型的外贸企业一般都有反倾销会计, 建立了自己的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 能够有序地开展反倾销会计业务;行业商会也建立了以反倾销会计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提供反倾销会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能够提供反倾销诉讼代理和反倾销会计服务;反倾销调查当局设有反倾销核查会计, 能就反倾销申请中的会计举证进行审查, 对进口产品的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核查以及对反倾销调查中有争议的数据进行核实。可见, 与这样的国家相比, 中国企业要在反倾销控诉或反倾销应诉中获胜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 针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洋”猎头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不惜重金招才纳贤;与此同时, 国内外贸企业、政府反倾销调查当局更是求贤若渴, 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对此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种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 如政府及反倾销当局“反倾销会计专家”的培养, 企业及行业协会“反倾销会计人员”的培养,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反倾销会计师”的培养等等。本文着重论述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
三、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 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基于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而我国反倾销会计人才又奇缺, 高校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无疑是雪中送炭。首先, 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 能帮助国家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 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 制定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有效措施;其次, 可随时跟踪我国出口商品情况、被进口国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情况, 以利于国内反倾销应诉协调机构和行业商会及时有效地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应诉。
(二) 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反倾销会计人才的缺乏, 外贸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无疑会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企业内部的反倾销会计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应对国际反倾销风险的预警机制, 可以加强对进口国的市场研究, 了解进口国同类产业竞争者的产品结构、生产规模、销售量、质量标准和价格水平等情况, 以便制定合理的出口战略, 减少对进口国同类产业的损害, 避免盲目出口而被提出反倾销调查。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 建立一系列生产、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财会、管理、进出口投资等制度, 加强防范工作, 依法应对反倾销调查, 使企业由被动化为主动, 在面临国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时, 积极做好反倾销应诉。
(三) 高校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会计专业繁多, 但所培养的会计人员都只是一般的“记账工具”, 而企业紧缺的高级会计人员却供不应求, 所以大部分高校面临的就业压力沉重。若能顺应国家和社会需求, 培养优秀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并形成特色专业, 必然会为高校 (特别是财经类院校)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四、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
(一) 把《国际反倾销法》列入专业选修课
与反倾销有关的诉讼是涉外诉讼, 适用国际惯例、国际反倾销法, 所以反倾销会计人员应科学地解读国际反倾销法中的会计规则, 以建立反倾销会计的保护机制。这就需要高校开设《国际反倾销法》这一课程, 系统地讲解国际反倾销法诸如产品成本等重要的会计概念, 以指导外贸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账务、报表及审计事项的处理, 使之与国际会计处理接轨。反倾销会计人才不仅要了解一般经济法律知识, 更要通晓有关的国际反倾销法, 如《WT0反倾销协议》、《欧盟反倾销规则》和《美国反倾销法》, 同时还要熟悉申诉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 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国家进行反倾销会计举证和抗辩。
(二) 开设《财务会计》的辅助课程———《国际会计准则》
在欧盟等国对我国进行的反倾销诉讼中,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会计资料不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而使我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失去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所以在反倾销调查中关于成本价格的取证方面只能采用替代国的数据, 而不能采用我国企业自己的成本价格数据。成本价格数据直接关系到判定该产品的价格是否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从而判定是否存在倾销, 进而直接影响到反倾销调查的结果。采用替代国的成本价格数据, 会导致数据失真, 从而使我国外贸企业丧失胜诉的机会。
2006年11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 使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 在会计账簿的记录方面接近国际标准;同时存货的成本核算范围更加广泛, 也使得成本构成趋于合理;特别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方面更是一大突破, 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的模式, 为“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备要件。
但是, 新会计准则并不等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在许多处理方法上并没有与国际准则完全一致, 如在存货计量方法上, 我国对存货的初始计量按历史成本入账, 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期末计量, 而国际会计准则在期初与期末都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 这种差异影响到存货成本的计量。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几乎不会了解我国与国际上的差异, 所以建议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的同时, 辅助开设《国际会计准则》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比较, 明白我国与国际会计处理的差异, 知悉国际反倾销调查的重点, 从而做好反倾销调查的会计预防工作。
(三) 在《会计专业英语》的基础上, 开设《反倾销会计》双语课程
由于反倾销是一种涉外诉讼, 要求以调查方的语言进行, 因此反倾销会计人员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 尤其是英语, 听、说、读、写应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应诉反倾销过程中读懂英文调查问卷的内容, 并用英语进行会计举证、陈述和抗辩。
现阶段高校的会计专业设置中虽然有《专业英语》这门课, 但是大部分院校只是学习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 与反倾销诉讼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 需要在此基础上开设反倾销会计双语课程, 总括地讲解与反倾销有关的专业英语。同时, 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学校应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语种的选修课, 扩大国别范围。
(四) 增设《反倾销会计案例分析》课程
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中国的出口糖精和盐类产品反倾销以来, 反倾销案例已达到上千余例, 中国企业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作为反倾销会计人员应当熟知这些案例的始末, 从中分析问题所在,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国家和企业减少经济损失。
为此, 建议高校开设《反倾销会计案例分析》课程。在授课过程中, 最好是聘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反倾销会计人员进行授课, 实施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到反倾销案件的调查、举证、抗辩、填写调查问卷等具体工作中, 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开展国际法务会计知识专题讲座
反倾销会计业务是律师与会计师相结合的典范, 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时代“会计语言的法律属性”。高校除了对一般的反倾销会计知识进行讲授外, 还要结合国际反倾销法知识对反倾销会计领域的焦点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 对反倾销调查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如: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填写及规则、技巧;反倾销会计抗辩的举证方法;如何从会计角度提出无损害抗辩意见等。
五、关于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 开设反倾销会计资格证考试
我国高校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还没有纳入正式轨道, 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 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将其纳入会计资格认证系列。根据国际上反倾销的相关问题指定一系列考试科目, 与国际会计接轨, 开设反倾销会计资格证的考试。这样既可以为高校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又可以更系统地为社会提供人才, 使企业在招聘时有章可循, 不至于用人不当, 贻误时机。
(二) 提高高校教师的反倾销执业能力
目前高校师资中能够胜任反倾销会计课程的教师甚少, 需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或继续教育。可选派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老师去美国、欧盟等具备丰富反倾销经验的国家或地区进修学习, 回来后进行双语教学;或与具有反倾销诉讼经验的外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定期选派老师进行学习, 加强与他们的信息交流, 熟知反倾销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反倾销会计人员来学校授课、讲座。
参考文献
[1].周友梅.启动反倾销会计:迎战倾销与反倾销的重要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6) .
[2] .陈可喜.反倾销会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5) .
[3] .周友梅.反倾销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国际商务会计, 2007 (7) .
[4] .李勤昌.反倾销滥用的政治经济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1, (9) .
关于我国进口反倾销问题研究 篇9
【关键词】进口反倾销 滞后 贸易救济
一、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实现了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腾飞,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逐年增长,贸易摩擦也在所难免。我国在进口贸易反倾销的实践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具体如下:
(一)法律层面
1994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公布,该法案30条对反倾销做出规定: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国务院于97年3月25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填补了我国反倾销专门立法的空白,结束了我国多年以来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反倾销法的历史。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反倾销条例》进行修改,条款的用语更加准确、逻辑更加严密,其明确规定主要由商务部负责反倾销立案调查。
(二)制度层面
中国反倾销条例规定,自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至立案的期限为6天,立案至终裁调查期限为12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8个月,但没有明确规定初裁期限。由于初裁可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遏制倾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时间的长短与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倾销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对此期限应及早做出明确规定以减少企业不必要损失。条例明确界定商务部负责反倾销争议,商务部作为反倾销案的调查者,一直遵循“不理不告”原则。即接到当事人申请并进行充分调查后才可以进行反倾销措施。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思想上对于外国产品倾销与本企业利害关系认识不够。无法尽早对外国企业的实质倾销行为做出及时反应,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提出反倾销申请。缺少有效的预警机制导致外国企业的倾销行为瞒天过海也是制度层面的另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行业层面
行业协会是企业自律组织,在维护市场秩序,机会公平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行业协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协调和组织反倾销工作中能团结更多力量,能借助一些关系获得有关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等相关信息,有助于国内企业及时准确地做好反倾销工作,增强应变能力。进口反倾销第一案“新闻纸案”中,行业协会就发挥了关键作用。行业协会应当以追求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考虑,有效发挥自身作用。
二、对中国进口反倾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加入WTO后进口反倾销的变化与特点
自1997年第一起我国对外反倾销案——新闻纸案以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占比越来越大。中国在加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全世界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我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逐步增加的同时,每年立案的数量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进口反倾销调查立案数有明显增长。一方面说明了伴随进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贸易摩擦问题凸显;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待进口反倾销问题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加强。
(二)反倾销重点在于救济而非地方保护主义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修正手段。一个作用是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当国外竞争者企图凭借自身优势滥用市场竞争地位企图以低价驱逐本国民族工业时,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国进行法律层面的干预,更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协作互助,保证市场处于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善于利用反倾销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倾销措施不能等同于地方贸易保护。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把控。合理的竞争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本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以适应本国市场的需要。我国在对反倾销行为的调查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宜矫枉过正。反倾销手段不是保护落后的庇护伞毕竟,提升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三)反倾销措施是对市场的调整行为,不应于政治挂钩
“合则生,分则死”。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大打贸易战,地方贸易保护主义都是有违世界潮流。反倾销措施更不是贸易战的有力武器,“以战止战”更不可取。反倾销作为一种修正措施,其发明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的相对公平,保护本国企业免受外国公司倾销之害。其本身并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发生争议争端可以在WTO规则下自有其解决的办法,如果两国都以反倾销措施作为贸易保护的武器,那么造成的损害将是不可估量的。波及到两国消费者,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一些政客以反倾销为手段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如美国汽车工业协会诉日本汽车公司倾销案,美国钢铁协会诉中国钢铁倾销案中无不存在着政治利益的交换。进口反倾销应对社会造成长期正面的效应,而非个人或部分群体获利。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反倾销的作用
(一)实现顶层设计到运用实践的协调统一
在反倾销体系的顶层设计上,应当强调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兼顾实践运用原则。应当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把握法律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除了体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还应当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实现顶层设计到实践运用的协调统一,首先要做到法律体例的完善。针对我国进口反倾销的专门立法层次较低的不足,可以构建以反倾销法为核心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其次是法律条款的完善。针对我国进口反倾销的专门立法比较粗疏的不足,采取“宜细不宜粗”的立法原则。最后是法律人才的培养,一是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力量过于单薄,相对于庞大的申请数量以及旷日持久的调查时间。容易造成案件积压。教育行业应当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标准,灵活制定反倾销措施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着起步晚,时间短的劣势。同时发展的过程中又有相应的侧重导致部分产业发展不平衡。对于不同行业应当采取不同的标准,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本民族企业应当营造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适当提升反倾销措施的门槛,市场说了算,使民族工业与世界先进企业充分竞争进而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那些起步晚,发展缓慢同时也是外国企业倾销重灾区的行业,应当降低反倾销门槛,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以此给予遭受倾销的企业补贴进而提高民族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灵活的反倾销手段保证市场公平的同时,能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同时本国消费者短期长期利益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更好的与中国的外资政策相匹配适应。
反倾销会计问题 篇10
反倾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法律诉讼的过程, 它包括反倾销调整申请、立案调查、初裁及反倾销、实地复核、仲裁及征收反倾销税、行政复审等阶段。因此, 作为中国涉案企业为了减少损失应积极应诉。以往的事实证明, 在美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如不应诉, 则美国商务部可依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直接判罚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 且征收期一般为5年, 5年期满, 经过复审还可以再延长5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涉案产品就相当于被逐出美国市场。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许多中国企业不愿应诉, 美国的其他行业甚至其他国家也会群起效仿, 形成连锁反应, 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经营环境严重恶化。正因如此, 中国出口企业面对国外的反倾销一定要积极应诉。而要应诉成功, 则必须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和美国反倾销法的会计处理, 并学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处理。
一、国际反倾销法的会计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成立以来, 继承了关贸总协定 (GATT) 的精神和已取得的成果, 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属于WTO成员国, 所以WTO协议在较大程度上具有国际法的性质。在反倾销方面, WTO继承了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并做出相应修改, 从而形成了WTO反倾销守则。WTO反倾销守则对倾销的界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确定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 并视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使其具备可比性。
2. 确定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 同样视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使其具备可比性。
3. 将上述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与正常价位进行比较, 如果前者低于后者, 则被认为是倾销。
可见, 从会计要求上, 倾销的界定主要涉及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确定。
对于出口价格的认定, WTO在《反倾销协议》中规定:一般情况下, 出口价格就是出口商将产品出售给进口商的价格。在特定情况下, 可在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买主的价格基础上推定出口价格。如果该产品不是转售给独立买主或不是以进口时的条件转售, 则进口方可以在合理的基础上确定出口价格。
而对于正常价值的认定, WTO同样在上述协议中规定有三种方法:一是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二是替代国价格, 即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的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三是结构价格, 即产品在出口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推销费用的利润。
二、美国反倾销法的会计要求
美国反倾销法与WTO的《反倾销协议》相比, 两者在总体原则上基本一致, 但在如何确定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具体方法上则有所不同。
1. 出口价格的确定。作为确定倾销主要依据之一的出口价
格, 美国反倾销法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称谓, 即“美国价格”。其认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1) 购买价格。它是指在美国进口商和出口商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情况下, 在产品到达美国之前, 从出口方所购买或同意购买的产品价格。美国商务部一般将外国生产的商品在其独立的外贸公司之间的交易价格作为美国价格的基础, 但前提是生产商知道商品正在美国销售, 且购买发生在产品进入美国之前。 (2) 出口方销售价格。它是指在国外出口方与美国进口方存在某种关系的情况下, 在产品到达美国之后, 由美国进口商第一次转售或同意转售给一个与出口方无关系的独立商人的价格。 (3) 结构价格。这种价格适用于难以认定出口价格的其他情况下, 其计算方法类似于美国“公平价格”的结构价格。
2. 正常价值的确定。美国在确定正常价值时, 往往用“公平
价值”来替代, 并根据自己划定的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分别制定不同的认定方法。由于美国目前仍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故将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方法加以介绍。美国认为,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结构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 其国内价格是人为计划而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 不能作为认定公平价值的依据。因此, 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定特殊的认定方法。 (1) 替代国价格。它是指选择一个第三国作为替代国, 并以该国生产或出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价格为基础来计算公平价值。美国选择替代者的标准为,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出口国具有可比性的市场经济国家;二是为涉案产品的其他重要生产国。 (2) 替代国出口价格。如果上述情况不能适用, 则采用相似产品, 以替代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销售价格来确定其公平价值。 (3) 替代国结构价格。如果替代国没有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生产, 或从替代国获得的有关资料不可靠, 则采用该产品在替代国的结构价格。
在替代国的选择上, 由于美国商务部独揽评判大权, 在实践中往往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而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性原则。常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的国家作为替代国, 因此所计算出来的“公平价格”并不公平。
三、对美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处理
鉴于WTO《反倾销协议》的原则和美国反倾销的特点, 中国出口企业在对美反倾销应诉中除了应做好应诉前的会计准备和认真填写进口国反倾销调查问卷中的会计问题外, 更要做好会计方面的抗辩陈述。
会计抗辩陈述, 一般是围绕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起诉方的指控进行的。根据以往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调查案件来看, 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陈述中国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上是按市场经济法则运
行的, 会计账簿是按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实行的, 企业会计报表经过了独立审计并具有通用性。
2. 关于低价销售的抗辩, 可以举证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
原材料便宜等成本优势, 并陈述有关资料和数据, 列出计算公式;有关项目在依法律可能有利于中方的前提下予以加减。
3. 替代国问题的抗辩, 要力争排除不利于中方的替代国选
择, 提出选择对中方有利的具体替代国主张, 并提出能将美国“要素确认法”适用于中方出口产品的材料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