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复习

2024-07-02

理论复习(共12篇)

理论复习 篇1

有关生物进化的内容在每年高考试题中都有涉及, 考试内容主要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以及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常与遗传和变异、种群和群落相联系。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也有简答题。

一、考点梳理

(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1)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 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进步意义

(1) 最早提出的较为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

(2) 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历史局限

(1)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和事实根据的支持。

(2) 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形成。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 斗争、遗传变 异和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用下图表示:

【解读】首先, 生物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 同时加剧了生存斗争 (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 是生物进化的前提。而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 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 可以推动生物的进化。在生物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使性状得到延续和积累;变异是不定向的, 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 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 通过多次筛选, 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得以积累和加强, 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逐渐产生了新物种。

达尔文认为,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它们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进步意义

(1)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产生。

(3) 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打击, 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武器。

3.历史局限

(1)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 认为物种形成都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 (渐变) 的结果, 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主要内容

(1) 生物进化 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

1种群是自然条件下, 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 某个基因占该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 其计算方法有:

a.通过基因型个体的数目计算基因频率;

b.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c.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在一定条件 (种群较大, 种群内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迁移、自然选择) 下, 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假设p代表基因 (如A) 的频率, q代表等位基因 (如a) 的频率, 存在公式: (p+q) 2=p2+2pq+q2=1, 其中p2代表显性纯合子 (如AA) 的频率, 2pq代表杂合子 (如Aa) 的频率, q2代表另一个纯合子 (如aa) 的频率。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还是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易错警示】

1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因为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可以彼此交配, 并且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3环境发生变化时, 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不变;环境稳定 时, 种群的基 因频率也 可能改变。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

2生物变异的利与害不是绝对的, 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易错警示】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因:不利变异基因被淘汰, 有利变异基因逐渐积累。

2实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易错警示】

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 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关的基因。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均属于自然选择。

3生物的变异在前, 自然选择在后。

(4)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隔离。

a.概念:是不同种群间的个体,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

b.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c.类型:主要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拓展】生殖隔离分为两大类:受精前的生殖隔离 (包括生态隔离、季节隔离、行为隔离、机械隔离、配子隔离等) 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杂种败育等) 。

2物种。

a.概念: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和繁殖, 并且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b.物种形成的2种类型:

【易错警示】

1“能够交配”和“产生可育后代”是同一物种必须同时符合的条件。

2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地理隔离, 但必须产生生殖隔离。

(5)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共同发展。

2生物多样性。

a.内容:基因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如下:

b.形成原因:共同进化的结果。

3生物进化。

a.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b.生物进化历程:低等→高 等, 简单→复杂,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水生→陆生。

【易错警示】

共同进化不仅仅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与自然 选择学说 的比较

二、概念辨析

1.种群与物种

2.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越大, 基因库也越大, 反之, 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 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 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 某个基因占该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种群中任何一个个体的某一种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

3.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疑难解惑】

1.自交和自由交配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交是指植物中的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广义的自交也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若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B和b, 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bb, 其包含的交配组合为BB×BB、Bb×Bb、bb×bb三种。

自由交配又叫随机交配, 是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生物种群中, 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均等。若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B和b, 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bb, 其包含的交配组合为BB×BB、Bb×Bb、bb×bb、BB×Bb、Bb×bb、BB×bb六种。

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 如果不存在突变和选择, 自交和自由交配都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即最初亲代中的基因频率在子代中保持不变。

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 如果不存在突变和选择, 自交能使纯合体的频率逐渐增加, 杂合体的频率逐渐降低, 逐渐得到纯系, 即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自由交配则不会持续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

2.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 可以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现代进化理论认为,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生物不同;在生物的影响下环境也在变化;有性生殖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又加快了进化速度;通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物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 从而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2) 可以从化石证据看出。如化石证据表明, 最早的生物出现在35亿年前, 都是原核生物, 都是异养厌氧的;距今31亿~34亿年前,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类生物开始出现, 才使地球有了氧气, 需氧型生物才能生存并占有优势, 但那时的生态系统仍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距今15亿年前, 出现真核生物;距今5.7亿年左右出现消费者, 才使生态系统成为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三极生态系统。

三、考题回顾

例题1. (2010·海南)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考查识记能力和比较能力。

A选项是神创论的观点, B选项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D选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C

例题2. (2013·海南) 果蝇长翅 (V) 和残翅 (v) 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 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 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解析: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遗传平衡定律, 考查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假设p代表基因V的频率, q代表基因v的频率,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和题 中信息可 知, q2=4%, 所以q=0.2, p=1-0.2=0.8。引入前, 种群中, 纯合长翅 果蝇VV =20000× (0.8) 2= 12800只, 杂合长翅 果蝇Vv =20000×2×0.8×0.2=6400 (只) , 残翅果蝇vv=20000×4%=800 (只) 。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之后, VV=12800+20000=32800 (只) , Vv=6400 (只) , vv=800 (只) 。基因V的频率 = (32800×2+ 6400) / (20000×2 +20000×2) =0.9, 基因v的频率 =1—0.9=0.1。v的频率由0.2降到0.1, 降低了50%;V频率由0.8增加到0.9, 增加了12.5%。杂合果蝇占比Vv=6400/ (20000+20000) =16%, 残翅果蝇占 比vv=800/ (20000+20000) =2%。杂合果蝇Vv由32% (2×0.8×0.2) 降低到16%, 降低了50%;残翅果蝇vv由4%降低到2%, 降低了50%。

答案:B

例题3. (2009·江苏) 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 种群a1 和a2, 经过漫长 的进化, 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 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 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 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考查物种形成的机制, 考查识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 b和d都是由a1演化而来的, 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由于b、c是物种a形成的两 个新物种, d是由a1演变而来的, 所以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 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关键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而不是看种群基因频率是否相同。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但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 b和d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同一物种。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 它们仍是同一物种。

答案:B

例题4. (2010·山东)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 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但必须经过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产生后代的机会, 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提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 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故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D

例题5. (2013·江苏) 右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 (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 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 。DNA碱基进化 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 下列相关 论述合理 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 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 猩的DNA差异经历 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 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析:考查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个物种起源相同, 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0.99%, 由于碱基 进化速率 是1%/百万年, 所以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 积;大猩猩和 人类的DNA相差1.1%, 大猩猩和非洲猴DNA相差1.24%, 故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 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远近不同。

答案:C

例题6. (2009·上海)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 图1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 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

(2) 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 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

(3) 该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 称为蜥蜴的_____。

(4) 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 (趾间有蹼) 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 导致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 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 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 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 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发生了改变。

(5) 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 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 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同时考查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1) 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2)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总和, 所以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 种群内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 称为基因库。

(4) 过度繁殖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联趾型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 是因为它们能游泳, 可以获取更多食物。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5)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 (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基因 (遗传) 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的关键是获得DNA, 所以采用的简便技术是PCR技术。

答案: (1) 突变 (变异) 自然选择 (2) 种群基本单位 (3) 基因库 (4) 1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 适合于游泳, 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 在岛上食物短缺时, 联趾个体 的生存和 繁殖机会 较多3基因频率 (5) 遗传PCR

四、习题演练

1.由于蟹类的捕食, 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 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2.下列 与 生 物 进 化 相 关 的 描 述, 正 确 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 的方向与 基因突变 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 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 蝇种群中 抗性基因 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下 列 观 点 符 合 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 的是 ()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 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6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7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A.24567B.2346

C.1256D.12357

7.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下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 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

(2) 若图2时期, 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

1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 甲种群基因库_____ (大、小) 。

2种群甲的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 基因A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_____。

3已知上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 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 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

8.地雀喙的形状及 深度大小 与其食性 有关, 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 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 也食小坚果。科学家格兰特 (P·Grant) 自1973年开始, 对加拉帕 戈斯群岛的达夫涅主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分析 和研究。该岛 的气候通 常是1~5月湿热, 6~12月干旱。但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久旱未雨, 持续的干旱引起的该地雀种群数量、食物组成 (种子丰富程度和坚果大小及硬度) 变化如下图, 1977年雌雄比率为1∶5, 1978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干旱前增大了4%。由于厄尔尼诺现象, 1982年11月, 气候逆转, 1983年雨量超常的多, 1985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小了2.5%。请据图分析回答:

(1) 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 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 了约_____个, 导致数量 下降的关键因素是_____, 其构成了对地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选择。

(2) 食物主要 是大坚果 时, 有利变异 是_____。若要证明喙的特征是可遗传的, 还应做试验_____。

(3) 试分析1985年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小的因果关系:_____ (填序号顺序) 。

1喙小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2气候变化导致雨量充沛;3种子的丰度增加, 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下降;4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小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4) 若今后的气候干旱比厄尔尼诺现象更经常发生, 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_____ (填“基本不变”或“增大”或“减小”) 。

(5) 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后, 有人说“由于机遇, 达夫涅主岛上发生了强烈旱灾;由于机遇, 某种地雀碰巧长出了大喙”。请运用格兰特 (P·Grant) 的研究结果评价之。

【参考答案】

1.B2.B3.D4.D5.D6.C

7. (1) 地雀A和B地雀A (B) 和C (2) 1小270%乙380

8. (1) 1000食物组成 (种子的丰度和坚果大小及硬度) (2) 喙大杂交 (3) 2314

(4) 增大 (5) 这一说法 不正确。格 兰特 (P·Grant) 的研究结果表明, 干旱或多雨导致食物组成的变化, 通过自然选择, 喙大的地雀成为了环境的适应者

理论复习 篇2

一、概论篇

1、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创世人是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会青年干事威廉·莫根。

2、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余年中,排球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度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

3、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1.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2.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赛,这是史料可查的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3.1914年旧中国举行的第2届全运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1921年广东省运会上中国女子排球首次出现。1923年女排开始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历经5届均获冠军。

(二)六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拍协为正式会员。

(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世界男子排球运动迅飞猛进的时候,中国男排却出现力量滑坡。

(四)走出低谷,重正雄风。1995年赛制改革,中国女排先于1995年拿下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三名,1996年奥运会获得第二名,1997年男排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97年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1997年男排获亚锦赛冠军,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球对双双夺冠,2004年女排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季军,男排并列第七。

二、排球技术篇

1、排球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伐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融合为一体。

(二)排球技术的特点。

第一.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第二,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

第三,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第四,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三)排球技术的分类

每项排球技术都是由击球前动作、击球动作和击球后动作组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为有球技术;准备姿势和移动称为无球技术,或称配合动作。

2、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启动、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移动垫球、正面双手传球、正面扣球、单(双)人拦网)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与启动:抬腿蹬地,破坏平衡。正面上手发球:抛球,弧线挥臂,包击推压。正面下手发球:抛球时手臂摆动,右腿蹬地。

正面双手垫球:手型,触球部位,击球点,协调用力。移动垫球:

正面双手传球:手型,击球点,协调用力。

正面扣球:助跑起跳时机,人与球的位置,上肢鞭打,全掌包击,屈腕。单(双)人拦网:垂直上跳,含胸收腹,提肩伸臂,过网拦击。

三、排球战术篇

1、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彼此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有效运用技术所采用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队员根据临场情况有目的地运用技术的过程为个人战术,如扣球变线,轻扣,打手出界等。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的集体协调配合为集体战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互补。

2、阵容配备

整容配备就是合理地安排场上队员技术力量的组织形式。

(一)阵容配备的主要形式(1)“四二“配备。指场上有4名进攻队员和两名二传队员。4名进攻队员分为2名主攻2名副攻。

(2)“五一“配备。指场上有五名进攻队员和一名二传手队员。

(3)“三三”配备。指场上有3名进攻对手,三名二传队员。进攻队员与二传队员间隔站位。

3、位置交换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对队员的特长,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以弥补由于队员自身身体条件、体能、技术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缺陷。比赛中,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交换位置的方法。

4、集体进攻战术

(一)进攻阵型

(1)“中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大三角”站位,“小三角”站位,换位成“中一二”,“假插上”成“中一二”)

(2)“边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边一二”阵型,反“边一二”阵型,换位成“边一二”,“假插上”成“边一二”)(3)“插上”进攻阵型及变化

(二)进攻打法

(1)强攻(集中进攻,拉开进攻,围绕进攻,调整进攻,后排进攻)(2)快攻(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3)两次攻及其转移(短转移,长转移,围绕转移)(4)立体进攻(5)进攻打法的设计

5、集体防守战术

(一)接发球及其阵型

(1)接发球的基本要求(2)接发球阵型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阵型

(1)拦网(2)后排防守(3)接扣球防守阵型及其变化

(三)接拦回球防守及其阵型

(1)接拦回球的基本要求(2)接拦回球阵型

(四)接传球、垫球防守及其阵型(1)接传垫球的基本要求(2)接传垫球阵型

四、竞赛及裁判工作篇

以2009---2013排球裁判规则为准

竞赛制度:1.循环制(单循环,双循环,小组循环)2.淘汰制 3.混合制 4佩奇制

竞赛规程:

2007全国中小学生排球竞标赛竞赛规程

一、批准单位:

二、主办单位:

三、承办单位:

四、比赛日期地点:

五、参赛人员资格

六、注册办法

七、竞赛办法

八、报名日期和办法

九、报名要求

十、报到日期

十一、录取名次或奖励

裁判规则:

比赛场区 18×9米 界宽5厘米

发球区 宽9米 两条边线后各画一套长15厘米、垂直并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为发球区,深度无限延长

理论复习 篇3

总复习中继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其一,四年的化学课程学习,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化学知识。知识是探究的依据。没有知识或知识贫乏,探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进行。其二,探究是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学六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就为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三,探究是一种细致、艰苦的劳动,它以坚定的意志、信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基础。那么,在复习基本理论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联想与总结

探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使思维朝着前向、逆向、纵向、横向流动,从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的立体式认识。

复习基本理论既要紧扣教材,又要避免单纯的逐章重复教材。应该对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融会贯通地联想和总结。总结能使学过的分散性、单一性的知识向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的知识过度。

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近联想是探究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基本理论的复习联想到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等描述为主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又可以用基本理论统帅全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复习强弱电解质时,首先总结对比:强弱电解质结构、电离过程、电解产物、溶液中微粒种类、电离度、电离方程式书写等方面的区别。其次发动学生广泛联想:初三做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什么往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还可以加什么物质?石炭酸为什么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碳酸能与哪些盐类反应,产生哪种新的酸?碳酸与苯酚钠或偏氯酸钠反应时为什么生成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如此总结、联想,可扩大思维的流畅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对比与归纳

探究还包括对密集知识和技能的归纳、优选,从众多零乱的知识中除去糟粕,保存精华并归纳出规律。

总复习时,围绕某一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拟定“确定未知元素的方法”这一专题进行归纳,学生总结出:由该元素离子结构与稀有气体原子结构关系确定未知元素;由原子或离子电子层排布特点确定未知元素;由原子或离子不成对电子、成对电子个数确定未知元素;由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关系确定未知元素;由族序数、周期数关系确定未知元素;由物质性质确定未知元素;通过计算确定未知元素等等。另外,还可以围绕“平衡理论解题思路”、“物质两性的原因及种类”、“酸式盐的电离、生成、性质”等专题进行总结。每个专题的归纳既是知识系统总结的过程,又是兴趣激发、思维独创性提高的过程。

三、争论与辨析

探究是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所以,总复习时要再现学过的知识,更主要的需要展现师生的思维过程。由一个学生探究过程和成果,引导、激励全体学生的探究。争论和辨析是师生每个人在众人面前展现探究程序的极佳方法。教师要做激发争论的有心人,积极创设争论的气氛,激发辨析的情景。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老师首先提出,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氯气,为什么用浓盐酸,改用稀盐酸行吗?二氧化锰改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可以吗?这些问题讨论后,可以继续追问同学:乙醛遇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能否褪色?从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了锻炼。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通过争论和辨析,加以实验,最后得出一致看法。

四、质疑与探索

对已知事物敢于质疑,是构成探究品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大胆质疑才有可能产生超出课本的独创性见解,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如:复习电解质概念,书中给的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有的同学提出此概念不准确,应为:“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不仅要质疑,还要勇于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很多同学对于盐的水解、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等的水解进行探索,发现:①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的过程;②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所以以上几种物质的水解都需加热;③酸或碱对某些物质的水解应有催化作用。

探究能力是由已知迅速探求未知的能力,是一种开发力,是终身受益的能力。因而,总复习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变化万千的高考题目,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复习指导 篇4

一、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物质类别的混合物与纯净物, 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复习过程中必须在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上, 从一般到特殊进行考虑与分析;对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词、句深刻理解, 多角度思考, 才能避免失误。

例1 (2011·哈尔滨)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1) (3) B. (2) (3) C. (2) (4) D. (3) (4)

解析: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不能简单视为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从宏观上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观上看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C。

例2 (2011·大连) 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2)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 不变的微粒是______;

(3) 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 一段时间后变干的是______;

(4) 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 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必须将两者辩证统一进行探讨, 学会采用逆向思维来理解认识, 运用微观知识理论分析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或变化。

答案:⑴水分子;⑵氢原子、氧原子;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⑷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 间的间隔变小。

二、化学基本理论

正确认识分子的构成, 认识原子结构与离子结构的主要区别与彼此之间的转化关系, 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变化的客观性与复杂性, 正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在溶液里进行, 溶液知识中正确认识理解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酸, 碱, 盐知识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要求同学们在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或性质) 的基础上, 归纳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抓住酸、碱、盐之间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现象, 如溶液颜色变化, 产生沉淀颜色与放出气体等作为解答问题的关键, 从而分析推断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结构。

例3 (2011·南昌市) 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 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酸溶液的pH小于7, 则柠檬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 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离子带有正负电荷, 但不一定所有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电子也是带负电荷但不属于离子;CO、CO2、H2CO3等物质是含碳的无机物。

答案:C

例4 (2011·哈尔滨)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 (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2℃时, 在两种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t2℃时, 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 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解析: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虽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如果两种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 溶质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溶质乙的质量;随着温度的降低甲物质会析出较多的固体, 溶液中溶质减少, 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三、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作为学习与研究化学知识重要的语言工具,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紧密联系;是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理论。

例5 (2011·广东) 在下图中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 魅力化学”。请根据下图回答:

⑴溶液X是______ (填“酸”、“碱”、“盐”) 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

⑵若X是稀硫酸, B是氧化物, 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

⑶若X是稀盐酸, C是单质, 则C的名称是______。

⑷若X是稀硫酸, D是碱, 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解析: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溶液颜色的改变, 颜色变化作为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突破口, 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如果X是酸, 则A物质就是能使酸液变红的试剂, 即是紫色石蕊试液;B物质是氧化物, 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 B物质可能是Fe2O3;C物质是单质, 且和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溶液, C物质应该是单质Fe;D物质是碱, 生成蓝色溶液, D物质可能是Cu (OH) 2。

【答案】⑴酸:紫色石蕊试液;⑵Fe2O3;⑶单质铁;

四、跟踪练习

1. (2011·山西) 如右图所示装置, 将X滴加到Y中, U形管中的液面变成左高右低, 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 。

2. (2011·荆门市) :某粒子 (原子或离子) 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m=11, 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⑵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且n=8, 则该粒子符号为______;

⑶若m-n<10, 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 (选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

3. (2011·广安市) (6分)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他们之间存在“甲+乙→丙+丁”转化关系,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方程式:

⑴若甲是一种酸, 丙是最简单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甲是碳酸钠溶液, 丙是一种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⑴Na;⑵S2-;⑶阴离子。

3.⑴酸 (盐酸、硫酸) +金属氧化物 (碱) 反应均可;

⑵金属与盐、金属与酸、单质与氧化物之间反应均可;

技师理论复习1 篇5

(二)答案:架空电力线路的多股导线,当它第一次受到拉力以后,发生的塑性变形叫初伸长。初伸长使得导线的实际长度增加,弛度增大,应力相应减小。

6(Lb2C1072).什么叫绝缘击穿?

答案:绝缘材料在电场中,由于极化、泄漏电流以及高电场强区局部放电所产生的热损耗的作用,当电场强度超过某数值时,就会在绝缘中形成导电通道而使绝缘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绝缘击穿。7(Lb2C2073).什么叫绝缘闪络?

答案: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尚未发生绝缘结构的击穿时,在其表面或与电极接触的空气(离子化气体)中发生的放电现象,称为绝缘闪络。

8(Lb2C2074).什么是桁架,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桁架由直杆组成,其所有接点均为铰接点,当只受到作用于节点的荷载时,各杆内将只产生轴向力,示意图见图C-3。

图C-3

9(Lb2C3075).什么是年平均运行应力?它有什么危害?

答案:导线的年平均运行应力,是指导线在年平均气温及无外荷重

条件下的静态应力,它是影响振动的关键因素。若此应力增加,就会增大导线振动的幅值,同时提高了振动的频率,在不同的防振措施下,应有相应的年平均运行应力的限制。若超过此限值,导线就会很快疲劳而导致破坏。

10(Lb2C3076).什么是等电位的组合间隙?

答案:等电位作业人员在绝缘梯上作业或沿绝缘梯进入强电场时,其与接地体和带电体两部分所组成的间隙叫组合间隙。

11(Lb2C3077).何谓绝缘材料的电击穿强度,它与材料的厚度能否成正比?

答案:绝缘材料抵抗电击穿的能力称为击穿强度。

电击穿强度并不与材料的厚度成正比。

12(Lc2C1095).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及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本企业新产品的研究、设计、作业(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高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起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要求及满足用户期望的新产品或服务。13(Lc2C2096).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基本要求是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和选择性。

14(Jd2C1116).带电作业开始前所做的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案:检测项目主要有安全距离检测、绝缘子检测、跨越距离及对地距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和电场强度测量。

15(Jd2C3117).绝缘子老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首先是绝缘子本身质量有无问题;其次是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现的问题得到暴露,绝缘子污秽后会产生沿表面闪络;还有在各种荷载的作用下,其机械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16(Jd2C4118).防污闪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案:(1)定期清扫;

(2)定期测试和更换不良绝缘子;

(3)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4)采用防污绝缘子或采用复合绝缘子;

(5)绝缘子表面涂防污涂料。

17(Je2C1158).带电作业工具的设计安全系数与机械试验的安全系数哪个大?为什么?

答案: 设计安全系数大。这是为了保证工具在经受监督性试验时不会产生永久性变形,所以必须使设计安全系数比机械试验安全系数要大。

18(Je2C2159).带电作业工具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案:设计原则是选材恰当、结构合理、强度足够、轻便通用。19(Je2C3160).带电作业操作培训有哪几种?试说明每种培训的目的、程序和要求。

答案: 在模拟设备上进行,分停电、带电两种培训。

在停电线路上培训的目的是让操作者熟悉工具的性能,掌握

整个操作的要领和环节,要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掌握好基本功,因此停电模拟训练的时间比较长。

在带电模拟设备上的培训是整个培训的验收阶段,每个操作者要克服在带电环境中产生的胆怯情绪,逐渐习惯在带电环境中正常工作。

20(Je2C3161).试述运用地电位和等电位法(使用绝缘软梯)配合更换220kV单联耐张整串绝缘子的人员组成及所需主要工具。答案: 其组成人员有塔上地电位电工1人,等电位电工1人,塔上监护1人,地面辅助电工2人,工作负责人1人。

所需工具传递绳1根,大刀卡具1套,托瓶架1副,软梯1套,绝缘操作杆1根,绝缘滑车1个,拔销钳2把。21(Je2C4162).操作规程一般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编制操作规程内容必须包括①项目名称;②适用范围;③作业方法;④人员组织;⑤操作程序;⑥安全注意事项;⑦主要工具一览表;⑧操作示意图。

22(Je2C5163).说出杆塔在各种运行情况时的荷载组合计算条件? 答案:(1)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2)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3)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

23(Jf2C1176).杆塔起吊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杆塔被吊起离开地面0.8m左右时,应停止起吊,检查各部

受力情况;

(2)起吊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各部受力情况,保持牵引绳与杆塔结构中心在一条线上;

(3)使用抱杆起吊时,应在抱杆脱落前,使杆根进入底盘位置;

(4)杆塔起立到约70°时,要暂停起立,并收紧稳好四面拉线,以控制方向,以后的起吊速度要放慢,直到杆塔组立完毕。24(Jf2C2177).钢丝绳有何用途?特点是什么?

理论复习 篇6

一、联旧引新,激活图式

结合刚学习的一般过去时,我请学生对我的周末生活自由发问,顺势复习了五个“W”(即what, where, how, when, who等引导的过去时问句),学生除了会用特殊疑问来提问,还用了“Did you…? Were you…?”等,大脑中迅速激活了过去时的图式及疑问词的用法。学生一边发问,我一边贴出相关的特殊疑问词,要求学生概括出主要内容,初步形成语篇。

T: I didnt teach you English last Friday. I had a busy and tired weekend.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You can ask me, please.

S1: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T: I went to Foshan.

S2: Whats Foshan like? What did you do there?

T: Great! I studied English there. And Foshan is nice and clean. It is a city like Dongguan. But there are many motorcycles on the roads there.

S3: How did you go there?

S4: 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二、感悟新知,建立图式

1. 利用图式,引入新知。我展示四个地方的图片,让学生给意见,说说五一假期将要去哪里及其理由。

T: May Day holiday is coming. Where am I going? Do you have any ideas?

S1: You can go to Hong Kong. Because its near. There is a train station here. You can go by train.

S2: Are you going to Beijing? Because you can eat good food in Beijing. Peking duck is very tasty!

S3: I think you are going to Hangzhou. You are going to row a boat.

T: May Day holiday is short. I cant go out for a long time. I think I am going to Hong Kong. I am going to visit the Ocean Park there.

2. 借助语篇,激活语法教学。接下来引入新课:I have a friend, Mike. Where is he going on his holiday? Is he going to Hong Kong, too?播放录音,感知整个语篇,进一步激活一般将来时的图式。在回答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说漏了be动词或是漏了to。我利用图片及语言解释stone forest和folk dances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T:Look at the picture. Is there a forest in it? No, there are many stones there. Thats why we call it “Stone Forest”. Look at the people, they wear folk clothes. They are dancing. We call it “folk dances”.

3. 熟悉文本,丰富图式。我板书where, what, who, when, how让学生回答课文五个问题。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四人小组的合作,重点训练如何去问。一个同学问,另外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大概如下:Where is Mike going on his holiday? What is he going to do there? Who is he going with? When is he going? How is he going? 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填写Mikes Trip Plan.接下来跟录音细读,模仿磁带中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然后结对朗读,角色扮演,培养合作能力,利用同伴压力激发学习热情,充分理解,捕捉文本的关键信息。

三、运用图式,效果显著

1. 基于语言铺垫,自然输出语段。我设计了挖空短文,请学生填写。这篇短文以文本为中心,也可以因复习或写作需要,适当换写人称,为后面的写作环节提供了一篇很好的范文。

2. 联合新知,谱写新章。接下来,我乘胜追击,请学生在组内展示事先收集好的地方图片或明信片,激发同伴之间交流的欲望。交流结束,学生简单规划自己的旅游计划。学生以表格内容为提纲完成书面表达“My May Day Plan”.通过原有话题简述基础上的分析、拓展、总结,学生在动手写作之前已有足够的信息源,90%的学生都能顺利写出质量较高的短文。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原本放弃书面表达,现在借助表格,也能用只言片语表述自己的想法了。

单招电子理论复习和技能训练直击 篇7

一、把握大纲, 明确复习备考的计划

在了解江苏省招生环境的前提下, 要让全体师生明确大纲。对于复习备考阶段的学生, 要树立各阶段学习目标,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 强化目标意识, 做到眼中有方向, 心中有目标。对于指导复习备考的教师, 要根据考纲的要求, 而不仅是书本制定教学计划,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安排技能训练的内容。针对职高生理论知识普遍较弱的状况, 教师要立足基础, 通过几轮复习强化基础, 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然后在综合技能训练中查漏补缺, 最后进行模拟冲刺。几轮复习中理论和技能看似相互独立, 但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又可以紧密地结合。例如, 理论教学讲授二极管, 三级管时, 可以同时穿插元器件检测的技能训练;讲授放大电路时, 可以配合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等仪器的使用。

二、对教师的要求

1.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能否顺利开展, 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技能素质、钻研精神、技能指导经验和责任心。

电子专业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最好是由原来的专业课教师兼任, 这样的优势是双方互相了解, 不需要相互适应。但考虑到学生的数量多、技能训练的管理和指导难度大等实际情况, 可以由专业任课教师和一位实习指导教师相配合, 一主一副, 共同承担。技能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有:熟练掌握模拟和数字两种电子线路中各主要电路的组成、功能、原理和实验;熟练使用各种必需的仪器仪表和工具;熟练掌握电子整机的装配工艺、检测调试和故障检修;具有很强的组织和传授能力等。

2.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单招的教学质量, 必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就是说, 要向“两个课堂”要质量———不仅要向知识课堂要质量, 也要向技能课堂要质量。教师在上课和训练的过程中, 要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 考虑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例如:怎样合理安排课堂上技能训练的时间呢?这是课堂安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设计得好, 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此外, 教师在技能训练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前半小时完成了安装和调试, 而其他学生仍在操作中, 那么已经完成的学生的安排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 可能这部分学生就会将剩余的时间浪费在发呆或是整理自己的工具上。久而久之, 在思想上会有松懈, 更严重的是会对仍在操作的学生造成干扰。如何改善这种情况?那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各环节的设计更加精确。在训练前, 要研究本次训练的内容, 因为每套训练的题目都有难易的区别, 对于元器件较少的套件, 应该减少清点元器件和安装的时间;对于调试环节简单的套件, 可以对电路研究后, 增加一些调试的环节。训练中, 对安装调试较慢的学生应做好观察和记录。训练结束后及时找学生了解情况, 查找操作慢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学生对元器件、电路不熟悉或是仪器的使用不熟练, 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尽量通过教师的课前准备及课后的辅导, 让学生在训练时保持同步, 切实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对学生的要求

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 精神上有压力, 体力消耗也很大。有的学生搞“题海战术”, 也有的学生“挑灯夜战”, 不好的备考方法, 会打破正常的生活规律, 失去学习的节奏。因此, 要抓好学生最后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安排, 比如:

(1)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做到以“我”为主, 紧而不乱, 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要使自己的每一天都心中有数, 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2) 召开家长会, 加强家校联系, 一是把握好动态, 对学生心中的烦恼给予及时地疏导和消除;二是在生活上做到膳食合理, 起居有律;三是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都给予及时鼓励, 做到内紧外松,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

(3) 任课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 应加强对学生的谈话和心理指导。

四、对硬件的要求

根据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的特点, 我们一般把上课的地点尽量安排在实验室等可以讲、练结合的地方。同时, 依据考纲要求和技能目标, 技能训练环境必备的硬件条件为:

(1) 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室, 至少有仿真软件的电脑、投影机和黑板, 理论中有必要补充技能的地方, 可以马上用仿真实现。

(2) 具有完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的实验箱。

(3) 具有满足基本需要的仪器仪表设备, 包括:至少有一半学生人数的实验桌;每个实验桌必须配有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 (模拟、数字) 、交流调压器等仪器及附件, 而且前四种仪器的型号最好要与考试环境相同或至少部分相同, 这一点很重要。

(4) 具有齐备的操作工具, 每个实验桌必须配有:电烙铁、烙铁架、吸锡器、镊子、斜口钳、剥线钳、一字启和十字启。 (要求列出仪器仪表和操作工具清单, 以便管理)

(5) 准备足量的训练耗材:焊锡丝、松香、绝缘胶带、万能板、细导线 (硬芯) 。 (列出耗材清单)

(6) 准备适量的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元器件, 比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振、集成运放、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门电路和集成触发器、计数译码显示器件等, 主要供学生练习识别和检测。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3) .

理论复习 篇8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力都由彼此独立的八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智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环境不同, 这些智能也表现出了不同类型的组合,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组合, 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基于此,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多视角观察和切入, 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智力倾向, 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存在的智力优势, 补足劣势, 发挥环境对个体智能发展的正向作用, 并端正认识, 合理看待智力的差异性, 强调智力的均衡发展. 初中数学复习课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复演, 注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知识的整理与重构,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 将多元智力理论的思想加以运用, 可以更好地突出复习课的特点, 发挥复习课应有的“复习”效果.

一、注重多元智力理论在复习各阶段的引入

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知能、空间智能、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 每一种智能都反映了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备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体. 数学本身也是各部分知识的结合体, 在对数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时, 要有意将各部分智能体现在设计的每个步骤和过程当中. 作为教师, 首先要了解多元智力理论的各部分结构, 并研究数学复习体系中融入多元智力理论的方法和切入点. 在新的数学复习课程改革当中, 教师既要促进学生在智能方面的发展, 又要成为学生复习工作中的一员, 在引导、组织和评价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圆锥”一课时,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将多元智力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二、注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空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表现, 有的学生在空间立体几何问题上反应迅速, 有的学生在代数问题上有所表现, 有的学生学习进程较快, 有的学生对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这些都是学生智能不同组合的表现. 事实上, 所谓的“差生”也是不存在的, 关键在于对这些所谓“学困生”的正确看待与引导. 从多元智力理论当中, 我们就可以以学生的智能偏向为基础, 为每名学生的“扬长避短”服务. 这就牵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灵活伸缩. 很多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时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即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这样复习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学习的普及面就会受到限制.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留出一定的空隙, 供教师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 以及学生自我消化和整理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 这就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 这种互动根源于教师对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的了解, 根源于学生将自身的智能特点积极主动地表现给学生和教师. 利用这样的“缓冲区”, 教师就能够尝试多种方式, 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知识点之间的链接的重新整合与再现, 不同于新课新授. 所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最好以板块的方式进行设计, 各个板块的内容与顺序可以自由地由教师掌握, 注重板块之间的空隙. 在进行完第一板块的教学后, 利用学生产生的错误和困惑重新设计下一板块的内容.

三、注重和保持复习过程的动态

理论复习 篇9

一、英语备考复习的理论基础

1.明确考点和知识构建。英语考试无论习题形式的创新还是命题思路的转变终会落脚于考试大纲之中。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备考时要以教材中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需识记的单词以及需达到的能力等级为复习备考的依据,并根据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卷及模拟试卷来找准英语的难点、重点、和常考点。同时,还应当根据切实的学科要求来保证复习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复习,最大限度的利用复习备考的宝贵时间。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在备考复习环节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中学英语知识点多而杂,如果单个记忆往往遗漏知识点较多。教师首先要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将不同句式、时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系统;在单词方面引导学生筛选出重点、考点词汇,进行针对性的记忆。

2.重视分类训练。分类训练是根据考试题型及能力要求进行的一种实效性强的备考训练。可分为听力训练、单词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四种。分类训练一方面可以避免熟练知识点的重复练习;另一方面则可以分版块的地掌握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例如每周进行一堂阅读专项训练课,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材料阅读和习题解答,教师统一讲评。教师在课下每周至少分配一次写作练习。

英文写作是英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可以根据他们的水平差异有所不同。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着重强调文章的流畅性和词汇的准确表达,句子结构及表达层次化、多样化;对基础较差的同学作文则要求表达观点清楚,句子完整且无拼写错误。

二、英语复习备考的实践操作

1.有规律有质量的习题训练。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表明题海战术存在盲目性和低效性。习题练习对于英语考前复习必不可少但要有质量有计划的进行。习题训练要主要强调目标性,也就是说要明确训练任务。教师在训练过程应当注意训练的题目难度上要稍高于大纲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才能应对自如。训练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严格控制,使学生克服做题拖沓的习惯,营造考场紧张感,学生在考试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做题的根本目的在于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多强调结题思路,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能够举一反三。

2.重视词汇和语法的积累。英语考试中基础知识与基础训练非常关键,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的积累能力。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单词的记忆不求多但要强调持续性,在课堂上每次复习10到20个单词,反复记忆。教师也可和学生一起整理常用的常考词汇、短语的典型用法,并在课堂上对一词多义的词汇进一步讲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3 . 注重应试技巧培养的训练。英语考试除了对英语单词、短句、句式的的运用的考查外,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以完型填空为例,由于完形填空属于障碍性阅读,考察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具备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材料中空缺单词的出现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情况,经过仔细分析,才能推断出适合的单词。如果没有阅读技巧,单纯逐词逐句的翻译不仅仅大大影响做题时间也没有良好的效果。听力试题同样也需要相应的答题技巧。在听力材料播放前快速浏览听力试题,根据答案选项对所提问题方向有个初步判断。例如:A.railway station B.airport C.hotelD.hospital,通过选项大概推测出题目考查的是根据对话内容来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再听的时候就能准确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理论复习 篇10

支架理论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它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理论的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英语复习课就应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小学生平时掌握的知识较为分散, 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 搭建支架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笔者以牛津英语译林版5A Unit 1—Unit 4中关于C、D部分的句型复习为例来探讨“支架式”复习课教学。

二、“支架式”复习课教学课堂实例与分析

1. 搭建情境支架, 引入复习课主题

这节课是关于there be, can, like的相关语言点, 先用going to the zoo这个经典儿歌作为导入, 歌词简单而有韵律, 以小朋友Helen的口吻讲述了在动物园的一天并介绍了动物们的喜好。除了热身, 揭示主题, 还为最后的写作做了铺垫。搭建情境支架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 顺着情境支架, 学生不知不觉就走向了最近发展区。

2. 搭建语言支架, 落实语言点知识

用Helen带我们去动物园为主线创设情境, 展开there be句型的复习。出示问题:What’s in the zoo?Is/Are there...in it?给出示范, 搭建语言运用支架。There is a pig in the zoo, but there isn’t a dog.There..., but there....复数同上, 进行操练。再通过谈论动物们的能力来复习can, 搭建语言运用支架。A:Hi, Miss/Mr....What can you do?B:I can...Can you...?A:No, I can’t.I can...The...can..., but it can not...巩固can。接着谈论小动物吃的食物及爱好, 搭建语用支架进一步复习like.Do you like...?Yes, I do./No, I don’t.The...like..., but they don’t like...在每一个环节中, 都搭建语言支架, 真正落实相关语言点的运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支架, 培养学生独立提取细节的能力, 促使他们独立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进行有效的语言活动。

3. 搭建篇章支架, 综合句子结构

Helen带小动物回家, 在乘船的途中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通过一组对话, 综合操练Unit 1—Unit 4中的相关句型。建篇章支架, 综合句子结构。T:I want to find my mother.Where’s my mother?Excuse me, are you my mother?H:No, I’m not.I like running.But I (don’t, can’t) like swimming.Your mother likes. (swims, swimming) ...T:Do you like flies?M:Yes, I.T:Can you swim?M:Yes, I.T:Can you jump?M:Yes, I.T:Are you my mother?M:Yes, I...在编写的这段对话中, 综合运用以上的语言点, 把句子整合成了篇章。

这个环节中, 通过搭建篇章支架, 初步实现支架在语篇中的应用。语篇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量时, 教师要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用语篇的形式建构起来, 为最终的语言输出做准备。

4. 利用文本支架, 提高写作技巧

跟朋友汇报和动物相处的一天。教师先给出范例, 然后搭出“脚手架”。I go to the zoo and....//There is a (an) ...There’re...//On the way to my home, we help the little tadpole find his Mum.She can...//We should....利用文本提高写作技巧。小组相互合作完成一份海报。大家表现得很团结, 每组的文章各有千秋, 真正综合运用了语言, 学生也得到了生成。

这个环节中,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为学生搭建一个互为支架的合作平台。因此, 这篇短文既是学习者个人劳动的成果, 更是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互为支架的结果。

三、“支架式”复习课教学的反思与分析

1. 传统复习课教学与“支架式”复习课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复习课教学存在误区:采用练习、校对的题海战术;忽略整合, “温故”而不“知新”, 忽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开展“支架式”复习教学, 情境的创设, 不同“支架”的搭建, 能落实语言点的运用, 并构建起篇章框架,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支架式”教学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形式及注意点

理论复习 篇11

关键词:词块;词块分类;词块意识;词块与教学;高效写作

自2012年以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一直在进行“湖南省高考英语科考生水平的评价与建议”的课题研究。以2012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满分为25分的英语作文题,考生的平均分仅为11.92分,示范学校平均分13.95分;2013年示范学校13.23分,非示范校仅仅9.18分。湖南考试卷作文难度从2010到2014年依次为0.453、0.456、0.477、0.434、0.510,是考生丢分的“大户”。考生在考试中整体失分多,低水平的考生望题兴叹、无从下手,中等生能写上几个句子,但是句子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之所以如此的惨烈,主要原因自然是考生的语料输入太少,写作语料库沉淀严重不足,基本的语法没有掌握!但考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背后,教师难道不应该反思吗?事实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我们知道,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源泉,是写作的根基,而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显然,备战高考时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输入练习的确不太现实,那有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Lexical chunks——词汇板块,简称“词块”!

语言学家对大量的真实英语材料进行语料分析后发现,英语自然话语中有90%是通过词块来实现的。(Alenberg,1998)

一、什么是词块

语言学家Lewis认为,人们在建构语句时,会使用一些预先编制好的词块。“词块”(lexical chunks),是指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的语言构块,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在语言交际时,作为预制组块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因此,词块具有较为稳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意义和特定的语用环境,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有助于语言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

二、词块的分类

1.短语(polyword)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短语的特点是构成成分固定不变,其语义不能从构成短语的每个单词的意义中推断出来。

如:in spite of,regardless of,as a result,in a word,in brief;after all,all in all,under a black cloud,in very low spirits,over the moon,on cloud nine,fly off the handle。

2.搭配语(collocation)

搭配是所有语言共有的一种现象,是指词项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关系。最典型的是动词与介词、副词或者介副词一起;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的搭配等。

如:give up,look after, look up to,come across,break down;heavy smokers,hot temper,green hills and blue waters,say hello to, pay attention to。

3.慣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

通常指作为独立话语、相当于句子的词汇短语,绝大多数是规范类的、不改变形式的谚语、格言和社会公式话语等。

如:Long time no see.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It rain cats and dogs.

It depends.

Youre wanted on the phon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mean it.

4.语句框架(sentence frames)

语句框架是一种带有空位的结构性短语:运用不同的词汇或短语来填充语句框架中的空位时生成了表达不同意义或观点的句子。它为完整地表达某种意义或观点提供了一个基本结构。语句框架形式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意义变化。

如: Id like to + v,but I have to +v 表示委婉的拒绝。

其他的语句框架如:

One little known fact is that...

Going to... was a very...experience.

A survey about...was conducted on...in...

(M6U1 Reading) There are a variety of styles of... Some... Other... Yet other... The last kind of...

(M7 U3 Reading) My name is...and I am speaking in favor of... I believe that...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which must be included when we analyze... The first is its... The second is...

三、词块理论指导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掌握词块:

1.有利于学习者巩固词汇记忆和增强学习信心

词块记忆符合认知和大脑记忆的基本规律,学生积累的语块越丰富、越熟练,读写语言能力就越强。

2.有利于学习者对篇章的整体控制能力

词块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要想正确地理解或生成语篇,必须掌握这些语言结构。

3.有利于增强表达的流利性

没有预制或半预制的词块作为生成和理解的捷径,要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流利是困难的。

四、基于词块理论的高三语言知识复习与写作实践

1.研发基于词块积累的读本,拓展学生的写作语料库

每周以小报的形式速印一份发给学生。读本的选择基于词块和高考常考的体裁和话题。读本选料可来自教材的精彩段落、试卷的阅读语篇、英语网站的时文、报纸上的佳篇美文,还有学生的佳作。这样研发出来的读本只为高考写作服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借鉴性、示范性和实效性。

读本部分范例:

2.让学生体会词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提高语言输出的地道性

通过有趣的导入,借助精选的文章或汉语词组(高一到高三各应有所不同),给学生上一堂难忘的“词块课”,让学生明白词块有多媚!

例如:对高三学生的课,老师可精心挑选两篇自己班上学生的习作,都没有语法错误,但其中一篇词块亮丽,因而得了高分。至于为什么,则亮出高考英语作文的评分细则说事,让学生明白词块的“魅力”源自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作文的评分细则有三处是这样阐述的:“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也可以拿“开”说事。给学生中文词组,让学生填入一词完成这个中文词组对应的不同英语单词。“开门open the door,开机器 operate a machine,开灯 turn on the light,开拓视野broaden ones outlook,开会hold a meeting, 开店 run / keep a shop,开介绍信 write a letter of introduction,开车 drive a car,开夜车 work late into the night”。

(1)让学生明白词块的魅力源自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作文的评分细则有三处是这样阐述的:“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結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2)要求学生标出读本上语篇中的词块,早自习以读“读本”为主。

(3)要求学生在每次写作后,自己用红笔以波浪线的形式标出词块;根据学生使用词块的情况评判学生的作文分数。

(4)重视每一次写作后的讲评。精选两篇学生的佳作,汇集许多学生含有词块的佳句,精心编排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互相欣赏中、体验成功中、热切期待中不断进步。

3.指导学生以话题、题材或体裁为主线,汇集相关的词块群,形成语料库,以备写作之需

例1:关于描写国家或地区的词块

...is located in ...,with history of...,covers an area of...,has a population of/ area of...,world famous place of interest...,be known as...,scenic sports,politic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nter...,be worth visiting...,breath-taking scene...

例2:关于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写作句子框架类词块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 is closely related to ... However,... are faced with a series of ... s problems at present,ranging from t... to ...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severe problem. First and foremost,... In addition,... Last but not least,...

In view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Firstly,it is essential that...Secondly,...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Also,... Only by taking these actions can the problem be coped with...

例3:描写人们心理活动的词块

4.特别重视课堂内外的模仿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仿写中树立信心,创新自己的写作模板

回想儿时的我们,最初的汉语写作不也经历过仿写的过程吗?

要仿写好作文,学生就必须要读懂、读熟范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长期坚持下来,读写能力可能同时并进。仿写的训练是利用求同的思维,能有效解决学生不知和不会写的困难,引导学生写作入门。仿写是手段,学生在多次仿写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会逐渐由仿写向创作过渡,最终提升写作能力。

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在实施词块教学中的一个案例。

授课内容:模块六第二单元Reading: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记得当时reading部分整体理解完成之后,我给学生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仿写课文的第一段。收上学生的作业后,我静心地赏读他们的作品,激动不已。当时我记下了10个学生的仿写作品,编辑后印发给每人一张,并在课堂上让作者大声朗读自己的佳作。

课文原文: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We are talking about happiness today. To some,happiness is

being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 To others,happiness means achieving success in something,such as meeting a goal. To others who have been injured or struggled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happiness can simply mean a day without suffering ,or just being alive.

學生的仿写作品1:

What is failure?

I am talking about failure today. To some,failure is being together with sadness and sorrow. To others,failure means a big stone on their life road,and it is hard to overcome. To those who have never given up,failure can simply mean the energy to getting up from where they fall and working hard again so as to be a winner in their life!

学生的仿写作品2:

What is Sacrifice?

To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sacrifice. To some,sacrifice is to give up something important or useful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To others,sacrifice means devoting themselves to business or science. To those who have great personalities,sacrifice can mean making the world full of love and pretty.

5.在语言知识复习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语篇中快速寻找目标词块,然后根据提示的短文续写。内容不限,但写作时必须完成规定运用的词块数量

例如,在复习M5U2 Project1 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的语言知识时,笔者就运用了这一方法。课堂气氛活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

6.经常开展“放飞写作”的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复习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词块任意写作。或者要求学生从阅读语篇习得的词块中,任意挑选6到8个练习写作,话题不限。老师阅读评价学生的作文后,挑选10篇写得好的作文,打印并发给学生传阅,坚持这样做有力于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以下是复习模块2 Reading language之后布置给学生的写作任务:

Write a short passage on whatever you like with no more than 150 words,using at least six of the following lexical chunks:

学生习作:

Sometimes we have argument with our parents. It is a common problem but makes us upset.

So,why do the arguments happens?Sometimes our parent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something we do. Then they are annoyed with us and punish us. But we think that parents find fault with us. So,some of us may say“Its not my fault for doing this!”Then parents think that we are rude to them. So the argument happens.

Then what can we do with this problem?First,we should know that parents punish us because they think we are worthy of teaching. We are supposed to do better. Second,if parents misunderstand us,we should put up with them. In any case,they love us. Third,we should be eager to let parents find fault with us. Regard it as encouragement and youll be happy and confident.

从认知角度看,人类大脑记忆储存方式是以块状的形式进行的,因此词块教学法有其心理现实性和可行性;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来看,相当多的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普遍存在表达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语法错误居多、用词不切合语境等诸多问题。就当前研究现状来看,词块教学法是一条可值得探索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张荣,程彩玲.语感阅读法与高三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0).

[2]文利民,刘杰荣.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08).

注:本文是湖南省2013年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理论应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AZXX001)的成果之一。

理论复习 篇12

1. 元认知训练的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要素,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是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认识,它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作为认知加工过程的知识;二是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即人们对认知活动中的任务要求的认识;三是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策略使用的条件,根据不同任务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对完成认知任务有重要影响,如怀疑自己所解答的题项有误而进行的重新审视,题干解读遇到障碍进行反复阅读。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这种评价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笔者尝试性地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取得较好效果。一般的学习策略多为单纯的认知策略,而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可以对信息加工进行监控,获得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使自己的活动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2.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措施

2.1 对待基本知识:打破原有框架,重新整合,提升学生知识识记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本来就有点“枯燥”,学生打开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在试卷中碰到具体题目时全然不会。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以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网络。

2.2 通过书写学习心得训练学生的元认知。

教师指导学生定期书写并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和方法,在授课时间需要交给教师,并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反思和修正。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书写学习总结的习惯,每学完一个模块后,学生要善于发现学习的问题,详细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环节,并学会对自己生物学习的成败进行合理归因,进一步加强认知活动。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反馈和监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对教师而言,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对学生而言,可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缺漏,以便及时补救。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效进行合理评价和总结。对学习策略和方法不断总结,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自我评价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读懂材料,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有所进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是进行元认知监控的重要手段,从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反馈条件。

2.3 精心设计“复习讲评课”,提高复习反馈的有效性。

从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开始,定期都会有大量周练、模拟考试等测试。阶段性的测试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考试后的评卷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它可以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化和发散,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高三第二学期学生要进行大量试题训练,因此试题的讲解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讲,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解题的思路。认真审题挖掘所给信息→大胆取舍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整合运用有效信息→回忆挂靠相关基础知识→运用学科术语、观点和原理解决问题→统观全局矫正不当。(2)利用迁移规律。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跨章节地将相关主干知识以一定方式有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但如果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构建就会显得枯燥,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应利用具体情境即习题,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提问,避免“代劳”,坚持让学生做。(3)要变化题目,即采用多个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法。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情境熟悉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受同样情境下平时已做题的干涉,而忽视题目具体的要求,导致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变化题型,层层推进。

当然,我们应认识到,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其真正成为生物自主学习的主人。

摘要:元认知训练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生物教学的元认知策略,帮助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机构公司下一篇:质量控制下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