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综合管理

2024-10-30

科技综合管理(精选9篇)

科技综合管理 篇1

2013年,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遵循审计关注风险、风险引导审计理念, 在组织对人民银行部分地市中支科技综合管理专项审计中, 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普遍问题, 在此一一列出并提出分析建议。

一、主要问题及其风险隐患

(一) 科技管理欠严谨。

部分业务网计算机客户端的IP地址未实现与MAC地址的唯一绑定, 而是采用DHCP方式对计算机客户端动态分配IP地址, 一旦发生病毒传播、爆发、网络攻击和非法外联等事件, 将给客户端查找、定位工作造成困难, 容易发生计算机私自接入内联网的情况。

(二) 技术支持欠到位。

部分单位未对远程网络传输信息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黑客可使用网络嗅探器等工具及非授权获取口令等信息。且这些单位未开启安全审计日志与设置日志服务器, 一旦传输信息被窃听, 将导致事后无法核查、无法进行分析或分析结果无效。

(三) 审核管理欠严格。

一是个人数字证书申请审核不够严格。某些中支个人数字证书存在“一人双证”, 存在重复申办个人CA证书现象。一旦被他人冒用并登录业务系统进行操作, 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 导致资金流失风险, 甚至引发业务系统崩溃。二是项目立项审核不够到位。同类型的自建信息系统在不同中支重复开发, 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都会给基层人民银行造成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 由于科技综合管理上管理不到位、配置不到位, 容易引发信息泄露、数据篡改、资金浪费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二、成因分析

(一) 内控风险意识不强。

检查中发现, 某些中支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多次信息系统安全的自查中未能发现已存在的安全隐患, 自查流于形式;或是发现安全隐患, 整改流于形式。由于个别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责任追究不到位, 相关责任人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对内控安全检查持消极态度, 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做到及时、有效整改, 真正落实到位。

(二) 计算机安全意识薄弱。

对计算机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内网的安全机制贯彻不足。表现在有些中支科技人员在认识上掉以轻心, 对内网的安全过于自信, 或对小概率事件麻痹大意, 认为经过网络物理隔离处理的内网, 所管辖的计算机业务系统被黑客攻击概率几乎为零, 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系统安全配置。

(三) 沟通协调不充分。

受现行的人行管理体制制约, 省会中支人事权、业务监督权相分离, 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空白, 地市中支盲目追求创新开发项目, 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上的审核力度不够, 造成项目功能和其他项目功能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相关建议

(一) 增强安全意识。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讲座和业务培训, 帮助科技人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筑牢内控思想防线, 增强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控制和防范能力。

(二) 规范操作行为。

强化远程访问控制管理, 对于性能较好的网络设备, 将i OS升级到可支持SSH管理方式的版本, 对于因硬件老化无法实现升级的网络设备应逐步更换。强化网络设备日志管理, 建议分支机构的网络服务器全面实施AAA日志及审计系统管理, 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全程实时监控。强化网络接入管理, 计算机客户端采用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管理, 在网络接入层上实现计算机客户端MAC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

(三) 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建议总行按照“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高效安全, 综合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平台, 及时将分支机构自行研发的业务系统和操作流程共享, 防止信息系统重复开发, 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二是鉴于自建信息化项目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资金投入大, 建议各级人民银行建立项目管理委员会, 对申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从源头上为自建信息化项目的绩效管理把关守口;对研发中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实现透明化开发;对已结项的项目要从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确认项目价值和推广范围, 争取使人行科技综合管理达到最优。

(四) 严格检查监督。

科技人员、科技部门负责人、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按照规定, 分层次履行对设备的监控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内审部门要加大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 深入分析检查发现的问题, 研究科技管理的新情况, 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对屡查屡犯、前查后犯的问题, 区别不同情况, 实行约见谈话制度, 对屡犯严重问题的单位由上级行主要行领导约见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谈话, 对屡犯一般性问题的单位由上级行分管行领导约见相关机构负责人谈话。

科技综合管理 篇2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有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建设和谐平安社会文件精神,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不断深化综合治理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校园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对所属各单位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

一.校属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各二级单位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为治安责任人,具体执行本责任书,落实各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责任目标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工作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将安全稳定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与其他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成立综治领导小组、学生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有学生的单位各学生班应配备相应的学生治保干部,重点要害部位有专人负责安全,群防群治组织活动正常,作用明显。

2.信息畅通,化解矛盾,政治稳定。对本单位的各种影响政治稳定和内部安定的因素能及时掌握报告,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渠道畅通。按“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工作要求,认真排查单位内部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防控措施得力,内部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果断处置。认真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调查摸底以及教育转化工作,有“法轮功”人员的单位转化率达100%。对本单位的网站、网页落实监控措施,发现有害信息及时报告并封堵追查。做到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人员,单位内部稳定。

3.加强治安防控,三防措施落实到位。单位按规定配备值班值守人员,重点要害部位等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各单位、各部门聘请的临时工、服务经营网点等人员,聘用前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并将名册报保卫处登记备案。有机密档案资料和危险、贵重物品的库、室,按要求安装门、窗、柜、报警设备等安防设施,有专人负责保管;新添置的贵重物品进入校园前,必须事先落实好防范措施,确保贵重物品的安全,不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单位组织集体外出开会旅游或举办大型活动按规定程

序报批和备案,并制订安全预案;组织在校园内进行基建、装修、装饰工

程施工的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安全责任书,进场前到保卫处备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单位在校内举办的各类自考班、培训班、辅导班或与外单位合作办学等经学校批准,有专人负责并规范管理,无招生诈骗等案件发生。

4.经常开展消防检查,及时整改隐患。按有关安全规定保管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公共场所和库室要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并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无损,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电线及安全用电等情况,对查出的各类隐患,本单位能解决的应立即或限期解决,本单位难以解决的,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采取临时措施,并及时向学校汇报,并通报有关部门。经公安、消防和保卫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按下达的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

5.以“防火、防盗、防骗、防抢”为主要内容,经常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安全和法制知识教育。每年组织安全法制和消防教育二次以上,新生入学应开展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师生员工普遍掌握必备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对新生的安全教育覆盖面达到100%,老生达到60%。了解和掌握学生校外租住、网瘾、兼职、心理问题等不安全因素,及时加强教育、疏导和管理,重点人口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专人进行帮教,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全年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安全责任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政治案件、无师生员工违法犯罪。

三.考核与奖惩

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每年年终由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检查考核。对优良单位及有关人员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单位及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人在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个人年终考核中的评先评优资格。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二级单位和保卫处各执一份,由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学校治安责任人:二级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二级单位治安责任人:(签名、盖章)

科技综合管理 篇3

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信息技术, 发展速度更是史无前例。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 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背景下, 教育需要对此给与足够的重视, 积极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的综合能力, 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 是由我国的社会以及现实的需要决定的, 具有着十分明显的重要性。首先来看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 学生在具备了较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以后, 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果没有较高的能力, 就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得先机, 也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除此之外, 随着现代经济的全方位信息化,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的能力, 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这就会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其次, 还受到了自身就业情况的影响, 许多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 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以后,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在经过了深入的探究以后, 首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完善, 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相配合, 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 在对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工作, 就会严重制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会设立较多的计算机理论课程, 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许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 学校在进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的依旧是灌输式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去学习一些知识, 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制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能力培养的因素中, 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占据着重要的部分。许多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 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由于自身缺乏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就很容易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出现偏离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除此之外, 由于没有明确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老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就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出现实践培养体系不完善以及定位不准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进而影响了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三) 实践教学基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许多的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往往注重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 忽视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忽视了与相关企业联合教学的重要性, 只是一味的埋头讲课, 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影响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许多的学生也会因为缺乏合适的实习基地, 阻碍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学生的以后的工作当中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受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制约, 许多的企业并不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许多的学校出现了产、学、研脱节的情况, 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提升, 也对学校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 课程设置较为滞后。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 对于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这也就为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挑战。然而, 在我国许多的院校当中都存在课程设置落后的情况, 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 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要求, 这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方面, 更多的是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但是, 许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说, 许多的学校并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 建立SCM原理与实施以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课程,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 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在提升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方面, 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创新与改革, 通过先进的实践教学方式,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而且它也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 就应该完善相应的实践培养体系, 从而加强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可以采用上机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方式,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 做好学生科研、创业引导工作。

在我国, 许多的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学校的相关教师做好学生的科研、创业引导工作, 从而提升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要结合自身的研究方面以及科研项目, 对学生加以引导, 促进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可以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竞赛、创业竞赛、演讲会、举办学术科研报告会以及科技学术节等活动, 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增强学生自主学术研究的能力, 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学校在做好引导学生科研以及创业方面的工作以后, 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水平的提升落实到实处, 促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验室等形式的实践教学, 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然而, 由于受到实验室建立时间的制约, 许多的实验室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的提升, 因此必须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所以说, 学校应该走出校门, 与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开展合作, 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基地,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 既可以促进利用高科技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这种校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创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基地, 能够使学校与企业获得双赢, 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提升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

(四) 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许多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上, 往往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 这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想要提升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 就应该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所以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改变以往的老师一味的讲授的恶性是, 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开发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等形式,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 许多的学生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主要在于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较弱, 因此经应该对于学生所保留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靓.高校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3.

[3]李晓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与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 2002 (05) .

科技进步县考核综合材料 篇4

(一)科技进步工作领导情况

1、党委和政府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情况 两年来,我县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把科技进步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农办、县工业经济局等1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邵东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邵东县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次县委常委会议、6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重大科技工作;听取科技工作汇报 多次;解决了科技工作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以科技项目带动小五金、打火机、铝制品、机械制造、玉竹、黄花菜等产业发展,引进高科技人才等。

为全面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年 月 日,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召开“邵东县科学技术大会”事项,并提出了建设科技支撑型经济强县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全县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 %以上”。年 月 日,我县组织全县26个乡镇党政一把手,110多个县直机关行政一把手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近300人,召开了邵东县科学技术大会,县“四大家”一把手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大会上奖励了12项“科技进步奖”,奖金5.2万元;专利申请人 项,奖金 元,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

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被确定为“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共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4项,市级科技项目2项。

目前,我县已建立了5个农业特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突出发展粮食、生猪、药材、黄花菜、小五金、打火机、铝制品、机械制造、皮革制品、商贸流通等十大基础产业。2007年、2008年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7.8%和15.23%,2008年我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17位。

2、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

2002年,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关于县直机关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邵政办发[2002]22号)中,明确科技局为县人民政府组成局,主管全县科技工作,核定科技局内设三个职能股室。邵编办[1997]第12号《关于邵东县科技情报所更名等的批复》中,将邵东县科技情报所更名为科技信息所,定事业编3名;设立邵东县专利办公室、邵东县技术市场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定事业编3名;邵编[1998]第13号《关于设臵邵东县地震办公室的通知》中,增设邵东县地震办公室,定事业编2名。邵编发[2004]09号《关于在邵东县科技局加挂“邵东县知识产权局”牌子的批复》中,将县专利办并入县科技局,在县科技局增设知识产权股,设正副股长各1名,并在县科技 局加挂“邵东县知识产权局”牌子。全局核定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10名,工勤人员编制1名,科技局现有在职人数13人,平均年龄47岁,拥有高级职称2人,文化结构合理(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7人,大专3人,高中2人),专业搭配合理(农业类专业5人,工业类专业2人,经济类专业2人,中文专业2人)。科技局现有电脑12台,小车1辆,建立了邵东县科技信息网站,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科技事业费和科技三项经费纳入了县财政统一预算。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科技作用,直接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决策,科技局已成为主要经济管理部门,科技工作紧紧融入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科技工作成绩突出。2007年、2008年县科技局连续两年分别在市科技目标管理和县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单位”和“三等奖”。

为加强乡镇科技工作,全县各乡镇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专干,依托乡镇建立了完善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另外,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设立了科研机构,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1)科技进步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科技创新、农民科技培训等指标纳入乡镇主要经济目标考核体系,直接考核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指标在乡镇300分制考核中占5分,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半年督查讲评,年底考核奖惩兑现。由县绩效考核办统一组织县科技局、县农办、县工业经济局参与评定。通过加强对乡镇的科技工作考核,各乡镇每年申请专利3件以上,申报科技项目2个以上,开展科技培训4000人次以上,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已呈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科技特色产业的新局面。如:流泽的杨梅、石株桥的葡萄、灵官殿的生猪、堡面前的楠竹。并有流泽镇被推荐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

(2)科技进步工作纳入对县直机关目标考核。为切实抓好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使科技进步工作落到实处,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邵东县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为科技进步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县直18个单位,把完成任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一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各部门高度重视科技的意识,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

4、科技进步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专利工作的意见》、《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性文件。(1)《关于加强科技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邵发[2004]1号)明确了“科教兴县”战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民营为主体,以培育重点企业、龙头产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广、引进和运用科学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明确了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加强企业和院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创立企业研发中心的具体措施。

(2)《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意见》(邵发[2005]3号)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民营科技型企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与合作,建立邵东县工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等目标与任务,明确了科技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3)《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专利工作的意见》(邵发[2005]3号)明确了加强和规范企业专利工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专利发明创造,加快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的具体措施。

(4)《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邵发[2008]13号)提出了营造良好的专利工作氛围,建立强大的专利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建立完善的 企业专利考核体系,确保专利申请量稳定增长,建立完善的专利实施制度,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等目标任务,以及制订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专利工作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专利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加大专利法规实施力度的具体措施。

(5)《邵东县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办法》(邵发[2005]6号)制订了鼓励企业创品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具体奖励标准,对提高我县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在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各项科技法规和政策同时,加大对《科技进步法》、《专利法》、《科普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科技法律的宣传、培训,举办培训班35期,举办《专利法》和保护知识产权有奖竞赛活动3次,大大提高了企业法人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县人大、县政协组织科技、工业、农业等部门开展关于科技法律法规和县科技三项经费使用情况的调研和专项执法检查,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干群的科技法律意识和水平。

5、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及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市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积极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引导科技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进步与创新创造良 好环境。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中,完善了科技奖励制度。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每件奖励1000元;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每件奖励800元;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每件奖励500元。为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人民政府还制定并出台了《邵东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两年共投入干部培养经费300多万元,派出100多名干部赴国内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积极做好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的选拔与管理工作,建立邵东人才库,注重开辟多种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县职业中专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培养“技能突出、素质超群、爱岗敬业、大胆开拓”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每年培养实用型人才1000多名。

我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人,其中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多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人。每年按政策对科技人才进行奖励,全县营造了“崇尚自主创新、尊重科技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科普工作情况

6、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和全民素质纲要工作例会制度及其工作情况(1)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全县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发动和组织全县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成立了“邵东县科学技术普及领导小组”、“邵东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邵东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邵东县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相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科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科普工作,各村民小组设有科普辅导员,从而形成了“党政总揽,科协牵头,部门协作,整体推进”的科普领导体系,各级科普领导小组协调行动,横抓到边,纵抓到底。

(2)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常研究部署科普工作任务,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形成了科普工作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大科普格局。县党政领导定期听取科普工作汇报,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普工作长远规划和计划,并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当中,将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

7、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及活动开展和产生成效情况(1)加大了对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经费从2006年的36万,至今增加到50万元。各乡镇科普经费按人平0.5-1.0的标准纳 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按每个科技工作者100元的标准安排各项科普经费用于发展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科普事业。

协调组织社会资源投入科普工作,投资360万元新建了科技馆,科技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是一座集科技培训、科技展览、数据库和科技信息交流于一体的高标准公益设施,优化了科普工作的环境。

(2)科普组织网络建设常抓不懈,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们紧紧抓住科普组织网络建设的主题,把科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当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城乡的科普组织,建立了网络体系,一支强有力的科普工作队伍分布在全县各个角落。到2008年底,全县有县级学会17个,26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科普领导小组和乡镇科协,配备了科普专干,998个行政村建立了科普小组,各村民小组有科普辅导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33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发展到39个,26个乡镇成立了“农函大”辅导站,农村科技示范户达到11686户,厂矿科协、学校科协、街道科协共发展了12个,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向人民群众进行科学普及,为我县科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3)科普宣传成效显著。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科普宣传,由广播电视部门、报社等大众传媒构筑了我县科普大宣传的格局。县电视台开辟了《农信科技》专栏,文化部门、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创办了《邵东科普》、《致富信息》、《农 技推广》等期刊,县政府聘请26专家成立了邵东县为农服务专家组和组织了62人的“农函大”讲师团,为农民致富提供技术服务,他们广泛宣传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在全县建立了一支220人的多功能的综合型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普志愿者服务活动,每的大规模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农函大”讲师团的培训,在全县上下形成很大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科技受益对象不断扩大,科普效应不断加强。

(4)科普示范形式多样。科普示范乡镇各具特色.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科普的重点在农村,我们用典型引路的办法,狠抓了两市镇等6个科普示范乡镇建设,县委、县政府同6个乡镇的党委书记签订责任状,要求每个示范乡镇发展2-5个科普示范村,30-50户县级以上科级示范户,2个以上科普示范基地和1-2个专业技术协会。

科普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着重进行了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研,理清思路,我们要求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进行“贫困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调研活动。集思广益,提出了“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主导产品与综合开发相结合,主导产品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庭院经济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致力选准一个主导产品,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三结合四个一”的科普兴村思路。二是严格程序,规范申报,在全县确定了62个科普示 范村,让示范村名副其实,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科普示范基地硕果累累。通过二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我县每个乡村都有各自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又都成为一乡一地的实用技术普及的龙头与样板。群众学有榜样,问有老师,做有示范。“科技示范户+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构成了我县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它们承担着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与推广的重任,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快速发展。二年多来,我们积极引导各类大科技示范户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引导他们建立起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组织,巩固和发展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如邵东县旭日玉竹参专业合作社、两市镇桎木养猪协会、魏家桥乡的优质稻协会、两市镇果树研究会、仙槎桥镇元塘村小五金协会等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协会,从技术培训到产业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为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起到了明显辐射的作用。

科技示范户人尽其才。我们注重培养和扶植有规模、有科技含量、有奉献精神的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功能,近年来,全县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加科技示范户,他们既是农村实用技术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又是乡镇邻里传播实用技术的老师与“排头兵”。目前,我县拥有各级科技示范户11686户,他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5)科普工作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广泛的的科普宣传和科普示范,推广了大量的实用技术,两年来,我们围绕技术推广,各级共创办科普示范基地39个,科普示范村62个,科技示范户11686户, 全县共推广种养加实用新技术62项,推广总户数近16万户,新增产值8亿多元,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基础性科技进步工作情况

8、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

(1)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构建创新服务“平台”。2007以来,我县先后制定了《邵东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邵东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等文件,鼓励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产学研合作创新列为重点内容。全县上下重视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2)实行专利申请资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全县专利申请、授权量呈连年增长的势头。专利授权量2007年为 件,比2006年增长。2008年为229件,比2007年增长长 倍。

(3)奖励先进、促进创新。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设立邵东县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些奖项的设立和评奖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积极反响,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社 会地位,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界备受鼓舞,对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我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9、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使用领域和方式及其产生成效情况(1)加大投入,奠定科技进步坚实基础。两年来,我县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对科技进步工作的投入,2007、2008年县科技三项费投入分别达 万元和 万元,达到财政决算支出的 %以上,科学事业费支出分别达 万元和 万元;科技奖励方面,根据《邵东县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提高了奖励标准,县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由原来的3000元、2000元、1500元提高到1万元、8000元、5000万元,科技进步奖奖励总额提高了3.5倍。科技三项经费严格按照科技三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每年接受县人大、县审计局的监督检查,确保了科技三项经费的专款专用。政府科技投入管理规范,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2)引进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近年来,邵东县在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投入,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2007—2008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分别为

亿元、亿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如: 2007年,邵东县新仁铝业公司投资380万元用于“1070、3003”铝合金生产电子、电容器铝箔新产品开发经费达450多万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5%。

(3)银信部门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力度加大。两年来,银信部门对科技型企业发放科技贷款3.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10、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及产生成效情况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和单位“走出去、请进来”,主动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两年来,全县50多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新技术110项,转化新成果300项,新增产值30亿元,取得显著成效。

(1)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县积极带领和引导企业从科研院校引进人才、技术和成果。在政府主导下,由县科技局牵头,先后开展了“中小企业大学行”和“五金专家教授邵东行”等活动。近几年来已同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南农大、省农科院、机械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十余所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先后有精华公司、昭陵茶业、星月颜料公司等20多个企业和大专院校联姻,从而促进企业应用新技术60余项,形成高新技术产品20个。如邵东县旭日玉竹参专业合作社同湖南省茶业总公司、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投资1200万元开发的玉竹参茶,填补了国内空白。玉竹参茶已批量生产,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产品获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识和DB43/254-2005湖南 省地方标准,并与2009年4月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该产品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玉竹参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进邵东玉竹产业化、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玉竹种植经济效益。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两年来重点抓了企业和区域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组建工作,出台政策、搞好服务,以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企业技术中心为组织形式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08年底,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上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2007—2008年实行技改53项,开发新产品38个,全县有 家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通过国家强制性的3C认证,3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3个产品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认证.9家企业获市名牌产品称号,5家企业6种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2家企业申报为湖南省“小巨人”企业计划。如:县星月颜料有限公司2007年投入23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支持32万元), 研制包膜铬黄和纳米铬黄新产品,新产品比传统产品寿命大大延长,科技含量更高,价值也成倍增长,2008年获得湖南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72万元支持,全年新增产值3000多万元。

(3)建立“邵东专家库”。我县十分重视利用邵东人才资源,充分挖掘邵东籍在外工作的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组成“邵东专家库”,开展为家乡建设“献技”活动.去年7月6日,我县组 织科技局、发改局、工业经济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长沙召开了邵东籍专家、学者“科技兴乡”座谈会,邵东籍在长沙的100多名老乡参加会议,会上,县科技局发放了《邵东县科学技术招商、寻求合作支持项目资料汇编》,激发了邵东籍专家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收到了良好效果。

(4)国际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2007年, 湖南亚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与美国罗森公司合作,引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的动物抗病毒药品,弥补了国内动物生物抗病毒药品空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成效

11、本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情况

近两年来,我县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发展路子,使全县科技力量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为全县经济社又好又快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抓制度创新,形成我县科技兴县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是政府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2007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创新考核办法,决定将包括部门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在内的15项单项目标统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改变以往的分散、单一检查为综合、捆绑式检查。深受被检查单位的欢迎。这是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同时,加强了 我县各部门协力支持科技兴县工作的凝聚力。

二是签定知识产权工作目标责任制。2008年,县政府与我县各乡镇签定了知识产权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考核指标。这一举措,为推进我县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和2008年,我县连线两年被评为全市知识产权先进单位,并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于“省知识产权示范县”荣誉称号。

三是坚持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自2007年开始以来,我县建立了由县科技局、科协牵头,各部门及群众团体参加的科普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每年的 “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方案都通过科普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使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推动科普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

(2)科技管理工作抓思路创新,推动了科技兴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借助一切资源,开展科技服务。如7月份,我们利用湖南师大“三下乡”活动团到邵东的机会,开展了信息化技术和农村科技常识培训班以及三次科技宣传展览、二次科技下乡活动,成效良好。

二是创新科技激励机制。今年,我们将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向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申报“两高”等方面倾斜,改变了过去项目资金多为“条子”项目的状况,将有限的钱真正用在科技发展上。三是创新科技示范点建设。我们确定了“310”科技示范点建设方案,即在全县乡镇、村、企业三个层面各办了10个科技示范点。

四是创新科技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启动了“八二三”科技培训计划,即在全县培训了800名科技人才,重点解决农村和企业两方面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着力培训短缺型、创新型、适用型三型人才。

五是创新科技项目支持办法。在项目支持上坚持扶弱与扶强相结合。扶弱:扶持技术资金短缺的成长型项目;扶强:扶持那些在技术投入有积极性且技术力量雄厚、效益好的项目。

六是创新科技基地建设。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在三个层面各建设了10个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基地建设同建整扶贫、新农村建设、兴工旺商领导联系点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邵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兴工强县”思路,把构建“邵东生态产业园”作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力点。2008年,邵东县生态产业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支持下,在区域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从组建生态产业园专家咨询团、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编制和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争取等方面着手,用地范围的确定和机构的组建齐头并进;生态产业园各项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以“质量兴企”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了全县质量工作。两年来,我县全面推行“质量兴县”战略,带动了企业质量基础工作的进步,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全县有 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

三是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为保障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建筑节能为中心,积极引进推广建筑新技术和新材料,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与控制,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控制,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臵率达 %,工业废气排放量低于县环保局总量控制指标,为维护我县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

科技事业的大发展,提高了科技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集成度、显示度和贡献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综合管理 篇5

2007年7月, 新疆人民银行系统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ITIL服务管理理念, 建设一个能与人民银行总行运维管理平台对接, 对新疆人民银行系统重要信息化资源进行监控, 满足辖内各级机构全面科技管理需要的综合信息化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 2009年10月, 新疆人民银行系统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在新疆全辖试运行。一年后正式运行。两年多的运行给新疆人民银行系统科技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科技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对信息系统监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较大地减轻了全辖科技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现了IT运维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职能化管理向流程化管理的转变。

一、新疆人民银行系统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简介

新疆人民银行系统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是以ITIL (国际IT管理领域的事实标准) 服务管理理念开发, 集监控、流程管理和知识库等为一体的综合运维信息平台。可及时预警或告警安全事件, 实现多种规范化运维流程流转的自动化, 方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获取。平台主要由3部分组成, 分别是监控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

(一) 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疆人民银行系统IT基础架构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监控对象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安全产品和中心机房环境设施等。平台能够及时采集各类告警信息、性能数据和配置数据等, 并能以多种方式 (如短信、邮件等) 报告和展示给运维人员和管理人员, 帮助运维人员及时了解系统状态, 快速、有效地诊断、定位问题。告警信息多为隐患的预警, 因此, 可将许多运维由被动支持转为主动服务。

(二) 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是以ITIL最佳实践为蓝本的服务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流转工具及辅助工具。通过流程化工具, 建立以服务台为核心的运维服务机制, 通过服务台将监控、管理、服务等内容整合起来, 形成统一的IT运维管理平台。平台围绕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ITIL最佳实践流程, 将人员、IT资源和流程有机统一起来, 实现IT运维服务的流程化管理。

(三) 安全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的功能分2个方面, 一是监控信息安全产品本身的工作状态, 如配置信息、运行状态、设备CPU利用率、缓存使用百分比、板卡工作状态、电源和风扇状态等;二是提取各信息安全专用产品监测到的信息, 如告警信息、入侵事件信息、工作日志, 并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生成报表等。目前, 新疆人民银行系统使用的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包括防火墙、IDS、防病毒系统、非法外联系统、补丁自动分发系统和桌面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等。

二、传统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IT系统监控的精准度不够, 存在较大盲区。传统IT运维管理对IT系统的监控全靠手工、现场进行, 且监控的准确程度与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心有较大关系。非上班时间, IT系统的状态无人监控, 故障不能及时发现, 影响业务开展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 技术层面条块分割。传统IT运维是按照系统、网络、应用、设备等进行人员职责划分, 这种面向职能的管理模式导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沟通不畅, 阻碍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影响工作效率, 并产生潜在安全隐患。

(三) 服务管理流程随意性大。传统IT运维管理的工作流程虽然也比较明确, 但在执行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 完全依靠个人自觉。走捷径、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部分遗漏的情况难以避免, 如未及时登记或登记要素不完整等。

(四) 运维记录、知识查询困难, 经验流失严重。传统IT运维管理的运维也会有各种日志记录, 但相关运行记录有些以Word文档方式保存, 有些以纸质方式保存, 孤立存放, 记录之间不便关联, 不便利用工具和没有工具对运行事件和运行故障进行快速统计分析及深度挖掘。运维人员的经验保存在各自的脑子里, 没有专门的工具搜集保存和管理, 不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运维效率、能力和水平提升缓慢。

(五) 取得IT资产配置及资产间关系困难。有时为了运维或设备统计上的需要急需取得设备当时的配置或配置之间、设备之间的关系, 过去这些信息一般记录在各自的纸质档案或Excel表中, 记录的配置与实际配置可能还存在出入, 取得实际配置往往要费些周折。无法实现资产配置的随时提取, 得到配置之间、设备之间的关系更是困难, 更谈不上对某系统的设备、配置等的全貌展现。

(六) 服务质量和工作量难以准确评估。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满意度基本依靠业务部门的偶尔口头评价, 记录也不够全面, 不能准确量化科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量, 对科技人员的业绩考核依据不足, 只能凭个人感觉。

三、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带来运维模式的变革

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的指导思想是ITIL服务管理理念。ITIL运行最明显的标志是运维新组织架构的运作和服务台的启用, 形成以服务台为调度中心和监控中心的IT服务管理架构。新组织架构包括设立服务台岗位, 值守服务台, 即一线岗位;设立二线岗位, 处理复杂的运维任务, 一般为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员;设立流程管理员, 创建新流程, 编制流程规则, 完善现有流程等。

服务台主要职责是调度、监控IT资源和流程, 是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单一专职联系点。服务台值班人员借助服务管理平台客户端、电话或邮件等形式, 接收业务部门的服务请求、咨询、事件报告和投诉。对于能够独立解答 (或借助知识库可以解答) 又不需要变更配置的事件, 服务台可直接给予解答或电话指导申请人员和部门计算机安全员来处理;对于自己不能解答或复杂的事件, 由服务台人员作出判断, 转到二线技术支持人员, 或创建工单, 启动相应的服务管理流程。

多数情况下, 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是通过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的, 由业务部门借助服务管理平台客户端自建工单, 服务台值班人员按照规定的派单规则, 通过服务管理平台转派到二线支持人员。运维人员接收到派发的工单后, 按照服务管理平台给出的流程提示, 一步步进行相应的运维操作, 或将工单流转到其他运维人员继续进行操作, 或需要审批时流转到指定的部门负责人。接单人员要将每步的操作内容、解决方案、总结体会或审批结果等填写到提示填写的栏目中。在事件流程中可能引起变更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或发布管理流程。对一些难以解决、共性或仍可能发生的事件, 可启动问题管理流程, 专题研究寻找解决该类问题产生的根源, 制定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运维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 可充分利用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知识库来更新完善。服务台要不间断地监视整个平台中各个流程的状态, 对迟办流程进行督办。服务台还负有科技部门日常工作的流程启动、职责提醒, 如口令更改、数据备份、主备服务器切换、安全检查、应急演练等。

四、应用成效

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运行两年多以来, 运维人员、业务部门适应了新模式, 各流程环节得到磨合, 事件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大为减少。特别是一线支持能力的显著提升, 较大地提高了事件的首次解决率, 降低了二线支持的工作量。监控平台监测预警到多起设备和网络线路故障, 特别是发现了以前不易发现的备份设备或线路故障, 消除了多项安全隐患, 避免了多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充分证明了平台的效力。

(一) 实现了对IT系统全天候、全方位、自动化实时监控。监控平台实现了对整个新疆人民银行系统的所有核心网络设备、重要服务器、机房环境设备、供电系统等的全天候、全方位、自动化实时监控, 不再需要人员现场值守和干预, 监控到的属性全面, 数据精度高。对发现的告警定时以短信、邮件、专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告知运维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实现了故障的及时发现, 隐患的及时告警。

(二) 优化了IT资源。ITIL的IT服务管理运营架构, 把人员、流程、IT设施三位一体地整合起来, 大大优化了IT资源。通过服务台实现对人员、流程、IT设施的总体监控、调度, 及时全面掌控各种IT资源状况, 综合调配资源, 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反应。在人力资源分配方面, 可让一线人员尽可能多地过滤掉简单、重复的问题, 将问题尽可能少流入二线支持。

(三) 固化运维流程, 规避操作风险。基于ITIL最佳实践理论设计的各服务管理流程, 不同类型的操作, 有相应的步骤和缜密的约束机制。将流程固化在平台上, 避免了人员的随意性, 提高了运维的统一性, 实现IT服务的“工程化”, 有效规避了技术人员的操作风险。

(四) 知识和经验得以迅速积累、共享。平台有一套知识和经验积累、共享的知识库建设机制, 避免了知识和经验的流失, 知识库的应用实现了“一人拥有, 全体皆知”的效果, 利于IT人员快速成长。减少运维对个别IT人员的依赖, 避免了一旦某些掌握关键信息和技能人员的缺失对IT服务持续性的影响。

(五) 提高了IT运维效率。监控平台、知识库、CMDB的综合运用, 使运维工作如虎添翼。监控平台可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知识库中有大量案例可供借签。CMDB中详细记录的IT资源的属性、功用及关系等可快速认识IT资源, 依靠属性变化, 迅速定位故障。通过CMDB展现IT系统体系结构全貌, 也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科技综合管理 篇6

1 采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装备

在建设之初铁前系统广泛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装备, 炉体高温段采用低热耗的铜冷却壁;炉顶采用布料灵活、密封性能好、维修方便的串罐无料钟装料系统;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提高了高炉炉墙的冷却能力, 同时大大降低了补水量;炉渣处理采用INBA水淬粒化技术, 实现了100%冲渣水闭路循环。在炼铁节能技术方面, 采用富氧喷煤关键技术, 并围绕提高喷煤量进行精料、富氧鼓风、高风温、高顶压、浓相输送技术的应用。烧结采用厚料低碳烧结技术增强了烧结料层的蓄热作用, 有利于降低固体燃料和点火燃料的消耗;采用小球烧结技术有利于配加除尘灰等细精料的烧结。

2 强化管理, 提高职工节能意识

炼铁厂十分重视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 建立厂、作业区、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 做到能源工作层层有人负责。制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能源考核制度, 制定能源消耗指标, 将能源消耗与职工收入挂钩, 在铁厂内部形成人人重视节能的局面。

3 大力开展节能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这几年, 围绕降低生产成本,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了多项投建时的节能配套工程, 进行了大量技术改造项目。

3.1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

⑴TRT高炉煤气余压发电

TRT余压透平发电技术, 是利用透平机将高炉煤气的压力能转化成机械能, 再由透平机带动发电机旋转, 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TRT余压发电既回收了白白泄放的能量, 又净化了煤气, 同时改善了高炉炉顶压力的控制质量, 是一项既节能又环保的项目, 目前两高炉均已配备TRT余压发电装置, 装机容量分别为10 000 kW和15 000 kW, 吨铁回收量已达38 kW·h,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⑵充分利用热风炉烟气

炼铁厂两座高炉热风炉均配有废气回收装置, 热风炉废气温度240℃左右, 炼铁厂进行高风温技术的研究探索, 利用热风炉废气与燃烧炉燃烧高炉煤气产生的高温烟气混合后对煤气和助燃空气进行双预热。使热风温度达到1 223℃, 创国内同行业企业先进水平, 热风温度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煤比, 降低焦比创造了条件。热风炉废气还利用于喷吹煤粉制备过程中的原煤烘干, 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⑶烧结机环冷余热回收

烧结机机尾卸下的热矿温度高达800℃, 破碎后直接装入冷却机上进行环冷鼓风冷却, 使烧结矿温度冷却到100℃以下。利用热管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这部分显热, 用于烧结混合料和中水加热, 可提高料温40℃, 降低烧结工序能耗6 kgce/t。

3.2 降低高炉煤气放散

炼铁生产消耗燃料的同时产生大量高炉煤气, 高炉煤气热量约占固体燃料焦炭和煤热量的1/3, 回收利用好这部分热量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两高炉产生的高炉煤气在全公司范围内平衡使用, 除高炉热风炉外, 锅炉、轧钢厂加热炉均使用高炉煤气或掺烧高炉煤气, 现正在建设的高速线材即将使用高炉煤气, 烧结机点火的焦炉煤气改烧高炉煤气技改项目已计划实施。这些措施使高炉煤气得到有效利用, 为高炉煤气零放散准备了条件。

3.3 回收固体废弃物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副产品中, 含有较高Fe、CaO、C、MgO等有益成份, 回收利用好这部分废弃物, 不仅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能创造可观的效益。目前天钢每年回收除尘灰、转炉污泥、钢渣、水渣等280万t, 可创造价值7900多万元。

⑴除尘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除尘灰, 含铁量达45%, 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含铁原料, 目前全部回收用于混匀配料中;高炉旋风除尘器除尘灰中含有40%固定炭, 回收配料后代替部分燃料, 对降低能耗起到很好作用。

⑵转炉污泥

转炉污泥铁含量达55%, 将转炉污泥直接用管道输送至烧结配入混合料中使用, 不仅使其中的有用物质得到回收利用, 而且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即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社会效益。

⑶钢渣

炼钢厂产生的废钢渣含有部分铁分及CaO、MgO等有用成分, 经破碎、筛选、磁选等工艺将粒度小于8 mm钢渣选出, 返回原料场参加混匀矿配矿, 对降低混匀矿成本起到一定作用。

⑷氧化铁皮

轧钢氧化铁皮含有很高的铁份, 是一种很好的铁素物质, 目前全部返回料场参加混匀配料。

⑸水渣

炼铁生产中产生的水渣, 用作水泥原料,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增加焦丁入炉量, 搞好焦炭综合利用

大高炉为保证有较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以保证炉况顺行, 需要严格控制焦炭入炉粒度在25~80 mm, 粒度<25 mm的焦炭被筛下, 不能随焦批入炉, 因此如何利用好这部分焦炭, 成为降低炼铁成本的重要举措。从2006年开始, 炼铁厂进行技术攻关, 将15~25 mm的焦丁混入入炉矿批中, 成为入炉燃料的一部分, 代替部分焦炭, 降低入炉焦比。

3.5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节约新水, 炼铁厂不断挖掘现有条件, 优化工艺流程, 实施技术改造, 进一步减少外排, 降低新水消耗, 节约水资源。

⑴烧结中水改造

烧结生产用水原设计为工业新水, 每天耗水量1300 t, 实施中水改造, 在原有管道系统基础上, 增设中水罐、缓冲站、水泵等设施, 每年节约新水55万t。

⑵铸铁机循环水系统节水改造

铸铁机循环水系统原设计为外排水, 不仅使补水增加, 而且污染环境, 经改造后变为闭路循环, 使铸铁机循环水系统达到零排放。此外, 还进行了铸铁机补水的中水改造, 铸铁机循环水系统为浊循环, 但在原设计中补充水采用工业新水, 这就造成新水资源的浪费, 进行中水改造后, 每年节约新水10万t。

⑶高炉水冲渣系统节水改造

1#高炉水冲渣水泵机械密封改造, 1#高炉水冲渣水泵原用填料密封, 采用轴加外来净水封堵, 需经常紧固更换填料, 而且漏水量较大, 对13台冲渣泵轴封进行机封改造后, 使系统补水和漏水量大大减少, 每年可节约工业新水10万t。1#高炉水渣堆场水循环利用改造, 增加一台回水泵, 将水渣堆场水抽入集水箱, 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每年节水3.5万t。1#水冲渣补水控制系统改造, 每年节水5万t以上。将1#水冲渣供水泵叶轮改造, 每年节水12万t。2#高炉水冲渣系统在原设计中, 8个冷水箱的连络管用新水冲洗管道, 经研究后改为用其自身的喷淋管延长至连络管内进行冲洗管道, 每年节水26万t。

3.6 应用变频节电技术

大部分风机、水泵的流量、压力是用挡板、阀门开度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有很大的电能浪费掉。应用变频节电技术, 自动调整电机工作电压, 减少电机铁损, 可使节电率达到30%以上。

4 结语

科技综合管理 篇7

《甘肃科技》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指导类科技期刊, 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高、中、初级职称资格评审和晋升过程中发表论文的重要载体, 编辑部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工作流程, 在此基础上, 根据《甘肃科技》编辑部稿件处理流程, 设计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维护方便、及时。

1 系统功能分析

科技期刊综合业务管理系统[3,4]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 分别是系统管理子系统、科技期刊业务管理子系统、投稿子系统和期刊网刊发布系统。其功能需求结构, 如图1所示。

其中, 业务管理子系统功能需求结构, 如图2所示。

1.1 投稿子系统

作者远程投稿可直接填写信息表提交基本信息和稿件, 出于对作者著作权的保护和尊重作者隐私等方面的考虑, 网络在线投稿系统采用用户注册方式, 对作者信息和稿件进行管理。而且每位投稿作者只能用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方能向编辑部投稿, 并只能查询自己所投稿件的处理进度, 而无法浏览其他作者的投稿相关信息以及作者注册信息。为防止作者多次上传稿件, 造成重复投稿, 减轻服务器压力, 系统通过判断是否有相同作者和相同题目的稿件做了相应的限制。避免了Email投稿和送审的各种弊病, 完全实现了与国际同步的在线式、自助式业务处理。

1.2 系统管理子系统

主要完成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库备份、打印机设置等功能。

1.2.1 日志管理

通过记载系统中每一步操作, 比如:操作时间、IP、用户名、稿件号、操作、操作对应的SQL语句等。使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人员更好地了解用户使用系统的实际情况, 以发现可用性问题, 为进一步改进系统提供参考。日志可以为审计和监测提供数据, 系统管理员根据日志来评价安全程序的效率以及确定引起安全破坏或系统功能失效的原因。

1.2.2 用户管理

对编辑部用户的登录名和密码进行管理。对用户进行增删改。

1.2.3 权限管理

对编辑部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 权限管理细化到每个功能模块。将系统权限存放于数据库中, 以界面为容器, 将逻辑代码封装在每一个界面中, 再以按钮形式进行调用。不但有效地做到了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 更重要的是, 将权限控制到了最小项, 而且能够对系统中所有人员的权限进行灵活分配。

1.3 业务管理子系统

1.3.1 稿件管理

导入稿件: 只要稿件符合期刊稿件模板, 即可导入到稿件库中, 多种录入稿件的方式方便了作者。支持批量导入, 考虑到PowerBuilder处理Word的不方便, 先运行文档批处理工具BatchDoc[5], 将Word转换为txt文本文件, 再对文本文件按行读取, 从而提取稿件的元数据, 进而导入数据库。

稿件登记:输入稿件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E-MAIL地址, 此功能主要针对非远程投稿, 编辑部填写信息提交或作者到编辑部自己填写。

收到稿件:可以选择栏目审稿, 这样, 编辑人员可以按照自己负责的栏目进行处理, 双击作者查看稿件详细信息, 双击文题查看稿件内容并可以修改, 系统自动在原稿基础上生成修改稿, 可打开修改稿进行审读、编辑加工, 不影响原稿内容。功能有统计字数 (根据字数和版面费计算公式自动计算版面费) 、填写应缴版面费、查看原稿、修改稿件、发送邮件 (给作者发送稿件录用、退修、退稿通知单) 、调整栏目 (有调整栏目权限的编辑可以调整作者的投稿栏目) 、提交编委审稿 (对需要编委审稿的稿件进行管理) 。其中, 在发送邮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通知单模板, 将常见的处理意见列出来, 编辑人员可以通过打勾的方式选择处理意见。发送邮件时需要Microsoft Outlook支持, 只需要在Microsoft Outlook中配置好编辑部的发送邮件地址即可。

其中, 查看稿件内容与Microsoft Word字处理软件无缝集成[6]。通过微软的自动化技术 (OLE Automation) , 打开客户端软件后会自动调用Word处理文档, 无需另外打开Word软件, 极大地简化了操作。

已回复稿件:显示了所有已回复的稿件, 同样可以选择栏目查看或直接查询。

编委审稿稿件:对已提交给编委审稿的稿件进行管理。

彻底删除:对收到稿件模块中删除的稿件进行彻底删除, 相当于回收站功能, 防止误操作。

稿件查询:可以按照稿号、作者、文题、单位查询稿件, 从而得到稿件的预缴费用、实缴费用、审稿阶段、组稿年、期号、栏目等, 方便了编辑人员。

1.3.2 组版管理

栏目维护:可以对总栏目进行增删改维护, 同时可以设置各期栏目, 临时栏目可随时增减, 按期维护栏目采用了PowerBuilder的TreeView控件[7], 是四级结构, 即:期刊、年度、期号、栏目。右键期刊名, 可以增加年度;右键年度, 可以删除年度和新增期号;右键期号, 可以删除期号和新增栏目;右键栏目, 可以删除栏目。

组稿稿件:只有审稿通过且已交费用的稿件才能进入备用稿件库, 从备用稿件库中选用稿件到组稿库中, 按树形结构 (采用了PowerBuilder的TreeView控件) 显示了所有已组稿稿件, 是五级结构, 即:期刊、年度、期号、栏目、稿号。单击期号和栏目, 可以查看本期和本栏目已组稿稿件 数量, 单击稿号, 可以查看稿件的基本信息。右键稿号, 撤销稿件到备用稿件库。

制作目录:系统能自动制作每期目录、导出本期稿件及目录 (在固定栏目模版的基础上可手工增加临时栏目) 。为方便责编, 导出的稿件均以第一作者命名, 若有重名, 会自动增加序号。

特殊稿件:显示特殊稿件列表, 方便管理。

1.3.3 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对版面费进行登记, 按期或时间段统计所有已缴费和未缴费的稿件及费用总数。

发行、广告管理:对期刊的发行、广告进行管理。

1.3.4 主编决策

刊用决定:对责编提交的每期稿件审阅并提出刊用意见。

投稿管理:可以进行所有刊出稿件统计、各栏目稿件统计 (可按期或年度进行统计) 、某单位作者统计。

1.4 期刊网刊发布系统

实现网上出版、现刊和过刊的浏览、查询等, 从而缩短出版时滞、提高刊物的影响力。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开发环境

2.1.1 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科技期刊业务管理子系统开发环境

开发语言:PowerBuilder10.2。

2.1.2 投稿子系统开发环境Web服务器:IIS6.0;

开发语言:PHP 5.2, Javascipt 2.0;

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第三方软件:Microsoft Word 2003, Microsoft Outlook 2003。

2.2 软件自动升级

由于科技期刊业务管理子系统是C/S架构的, 升级不方便, 为此, 实现了软件自动升级[8]功能, 系统具有自动检测最新版本、自动下载更新文件 (包括文件自动解压缩) 、上传最新版本文件到服务数据库 (包括文件自动压缩) 等功能。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每次启动时首先将自己的版本号和服务器的版本号进行对比, 如果客户端的版本低于服务器的版本, 则下载, 并自动升级。通过使用该自动升级系统软件, 提高了C/S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也大大减少了软件后期维护工作并提高了软件自身质量。

以下是判断是否有新版程序的代码, 其中Version.txt是存放在服务器网站目录下的版本信息文件, Version.ini是客户端软件安装目录中的版本信息文件。

定义函数f_haveNewExeFile () , 返回值类型boolean。

MessageBox ('温馨提示', '本系统存在新版本, 新版本将自动下载, 请安装运行修复即可。~r~n若没有安装成功, 您可以通过访问http://www.gskj.net.cn/升级包名称来下载并安装')

2.3 界面设计

系统采用仿OUTLOOK界面[9]设计, 具有界面友好, 易操作等特点, 方便操作者学习及使用。

3 应用实例

目前, 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甘肃科技》编辑部, 网上投稿系统及在线查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gskj.net.cn。

4 结语

设计实现的科技期刊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大大缩短了投稿和审稿时间, 但目前系统的审稿子系统不是Web形式。随着《甘肃科技》影响力的提升, 需要实现基于Web形式的审稿。其次, 需要实现稿件流程设置自定义。

本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查看稿件内容时, 尽管采用了OLE技术, 但用户操作不是很方便, 下一步将采用第三方控件 (如:NTKO OFFICE或SOA OFFICE) 来实现。

摘要:针对《甘肃科技》稿件处理流程, 分析了稿件处理流程和功能模块, 设计实现了适合《甘肃科技》期刊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 稿件自主管理、实时跟踪审稿进度, 编辑审稿, 稿件管理等主要功能, 并可根据权限对稿件进行管理, 基本涵盖了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全过程。实现了软件自动升级, 并采用了仿OUTLOOK界面设计, 方便了操作。

关键词:科技期刊,管理信息系统,投稿系统,自动升级,仿OUTLOOK界面

参考文献

[1]周志新.科技期刊建立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目的与原则[J].编辑学报, 2005, 17 (1) :54-55.

[2]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件产品[EB/OL].[2009-05-24].http://www.magtech.com.cn/cpjs.html.

[3]高飞, 李彦春, 尹世堂, 等.大学学报稿件管理系统流程分析与软件开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 (5) :518-521.

[4]陈翔.基于B/S的期刊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5 (1) :37-41.

[5]Batchdoc_百度百科[EB/OL].[2009-05-24].ht-tp://baike.baidu.com/view/570256.htm.

[6]王权, 张缨, 杨生举, 等.科技查新项目管理系统中嵌入Word的若干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 2006, 22 (11) :73-74.

[7]冯世斌.PowerBuilder中树形视图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 , 2005, 34 (2) :241-244.

[8]C/S结构下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41 (35) :95-97.

科技综合管理 篇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可以说,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为企业进行创新指明了方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以先进、实用性需求为导向,围绕主营业务,站在全局战略发展高度,瞄准核心技术掌握,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强化一体化统筹和调控能力,推动内、外部科技资源整合、优化,促进研发能力整体提升,实现自身转型升级与内生增长。

1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企业内、外部研发机构科技基础条件、科研开发能力与产学研合作服务等各类科技资源,将创新体系、核心技术、先进装备、人才队伍、科研基地等各个要素、环节有机重组、协同整合,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开放管理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持服务。

企业构建科技创新管理平台不仅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举措,更是对科研过程控制、 科技成果以及科研资源、跨组织、跨地域的科技协同的一体化、网络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2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的基本要素

2.1需求分析

2.1.1业务功能

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应按照“统一规划、内外集成、深化应用、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集成数据采集、流程审批、统计分析、信息与协同等基础管理功能,深度挖掘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将企业科技规划、研发管理、成果应用等各环节资源服务与信息管理集约串联、调配共享,满足企业各级相关职能机构应用需求,有效地支撑企业降本增效、快速市场应变的科学决策,大幅提升科研生产的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切实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其基础功能应包含信息管理、科技系统项目管理、生产技术指标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统计管理、科技考核管理、产学研管理、研发平台管理、技术交流论坛、综合设置及经费管理等模块。遵循主流大型综合企业财务集中管控模式,经费管理模块应预留接口,与企业财务管理平台对接,统筹规划。具体如图1~图2所示。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发布、专家库的管理。其中,信息发布是对企业大事记、通知公告、政策信息、科技工作报告、分析报告的管理,主要进行信息发布和阅知, 专家库主要是对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和项目评审专家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2)科技项目管理。

科技项目管理是对企业内部项目和国家、省部级等纵向项目的管理,实现从项目的申报、审批、立项、 过程控制、项目验收一直到成果的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包含:计划管理、立项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 后评价管理、综合监控等内容。

(3)生产技术指标管理。

生产技术指标管理是指企业按月、季、半年进行的生产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跟踪、监控及趋势分析等工作。

(4)科技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管理是对企业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标准、专利、工法的管理,主要进行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

(5)科技统计管理。

科技统计包括专项信息统计和常规信息统计。专项信息统计是上报相关国家部委的专项信息填报和统计;常规信息统计主要是企业的科技基本情况填报和统计。

(6)科技考核管理。

科技考核管理是针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科技进步绩效责任的分析、评估管理,主要分为:考核指标管理、考核指标填报管理、考核评价管理。

(7)产学研合作管理。

产学研合作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合作单位管理、产学研合作事项管理和相关信息汇总分析。

(8)研发平台管理。

研发平台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本年度纵向研发平台的运行、核心研发人员、大型研发设备情况等研发平台机构建设情况进行的资源、信息管理。

(9)技术交流论坛。

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综合论坛实现企业内、外部科技协同和技术交流。

(10)综合设置。

综合设置是对科技统计、科技项目中未在办结时限前完成的操作进行功能锁定。在企业内部纵向序列进行解锁申请,审批解锁等综合数据统计管理功能。

2.1.2业务流程

以科技项目立项管理为例,立项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管理和项目合同管理。

项目申报管理由下属企业(主要针对二级企业)将本单位计划立项科研项目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平台进行在线申报申请,在线填报项目信息,企业集团级科技部业务人员根据提交的材料在线初审。初审通过后,集团级科技部组织行业相关领域专家现场评审,并向二级企业返回专家意见。待材料全部组织完善后,集团级科技部开展下一阶段立项审批工作,并最终对获批项目组织合同核查管理。主要操作包含查询、新增、 修改、完善合同资料、查看、初审、复审、审批、立项通过、合同审核等内容。具体如图3所示。

项目合同管理功能由二级企业在项目立项管理, 项目立项审批通过后,填写项目合同书,然后提交转合同申请,集团级科技部业务人员通过提交的数据完成审核(见图4~图5)。

2.2组织结构

为保障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有序开展,组织结构的搭建应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决策层由企业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负责确定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进行宏观控制;管理层由科技创新相关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职责是把部署规划、流程制度等措施要求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对日常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 执行层是在决策层的领导与管理层的协调下,通过需求调研与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开发、应用维护、 服务培训、质量监控等实施方案、计划,把组织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这三个层次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维系着组织自身的发展。同时,为确保平台搭建全过程的质量、进度总要求,应设立平台构建管理办公室, 挂靠管理层科技创新职能部门,并明确专职联络员,负责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的日常协调与推进工作。

2.3制度保障

科学构建制度体系是有效执行、追求实效的根本保证。在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的全生命周期中,同步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控制,可以极大地抵御目标风险,保障系统建设预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掌握进度和设计成果,实现质量、成本、周期的自主可控。

2.3.1构建原则

管理制度的构建应对照和把握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实施各级组织机构成员的职责权限及建设规律搭建制度体系框架,根据工作内容,围绕关键环节,推进制度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动态完善,使防、控制度对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全流程“管得住、行得通、做得到”。

2.3.2机制体系

(1)报告与沟通机制: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实施过程中,执行层成员应首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应按照组织结构划分逐级、及时向执行层领导及管理层报告,所有重要问题都应有书面材料。每周书面列示完成任务、存在问题及下周计划提交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管理办公室,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管理办公室应担负监管职能,及时通报执行层实施进展,明晰待定问题,并根据管理层意见及建议指导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确保组织机构各级成员能及时了解系统整体状况,相互共享信息资源与借鉴经验。

(2)例会及文档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例会,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进程。实施过程中应建档立案,包括平台升级方案、计划、阶段成果确认、派工单、问题处理记录、会议纪要、会谈记录、变动决策、培训记录、来往信函、成果性工作报告等所有相关文档资料。

(3)问题跟踪机制:实施过程遇到问题,应首先建立问题书面记录,并随附跟踪记录,通过各种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形成解决结果记录,以便实施完毕有据可查。问题跟踪应落实到人,专职协调资源,及时攻关,保证实施进展。

(4)风险控制机制:平台构建周期长、集成因素多,实施过程中不可预风险伴生,如何有效控制、识别及化解风险,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是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内容。首先, 在需求变动方面,执行层应在前期调研期间充分与管理层、决策层沟通,精准把握业务需求,如因政策导向及重大事项确需变更者,执行层应及时梳理、提交管理层审核,并获决策层批准;第二,在进度控制方面, 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管理办公室应严格按周计划检查、记录工作进度,明确拖延缘由及整改时限;第三,在质量控制方面,管理层应定期进行阶段评估,使决策层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实施推进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及时纠偏,调整实施计划及资源分配方式。科技创新管理平台构建管理办公室应通过内、 外部持续性的工作程序与衡量标准,同步监督平台费用、时间、成果等目标的优化、实现,并明确各阶段评审要求,协商执行层负责人制定验收条件及标准。三层组织机构成员各司其职,责权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总体偏差,保证平台构建的预期方向及回报。

3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3.1全局规划,分步实施

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的全局规划是企业科技提升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步骤。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配套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设计,充分集成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根据下属公司研发主业、地域分布等现状,紧密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避免一蹴而就,成熟一批,构建一批,由点及面,逐步扩展,在企业内部纵向延伸、横向贯通。

3.2集中建设,自主管理

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的构建作为企业科研管理业务的重要手段和网络支撑,在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创新研发等各项主要业务划分上应采取集中建设、自主管理的运维方式,在企业宏观蓝图实现科研管理高效、集中管控的同时,各业务模块的建设实施应有针对性、充分放权,在纵横双向维度管理体系中对口协商,自主搭建,充分满足个性化发挥空间,在功能设计中灵活组织,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3突出重点,拓展优势

企业构建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充分分析各下属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规划、考核、项目支持、资金配套和绩效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下属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研发能力,持续打造自身优势领域,强化特色技术与核心竞争力。

3.4充分调研,提升需求

科学、合理的平台设计建立于企业执行层技术开发人员对科技业务范围、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协作机制、管理模板等环节的全面、深入理解及精准表达。技术开发人员应对企业科研管理需求及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研究,确保客观、准确的把握平台构建的真正内涵,避免需求目标实现的低效、返工、被动或不可行。同时,管理层在需求反馈、整理与提交的过程中,也应对当前管理行为进行重新审度与优化提升, 把握业务与技术的平衡。

3.5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以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相关功能模块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统筹规划,在现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建立企业技术合作单位资源库。深化与重点院校的合作,重点抓好更深层次、更高起点的技术合作与战略咨询,探索共建研发机构、联合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探索完善产、学、研、 用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战略合作、项目合作、 技术服务等方面统筹布局,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和作用。

4结语

科技综合管理 篇9

一、航天高科技企业实施整体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 航天科技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传统上,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是一个自主配套、相对独立的体系,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一个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诸多外部因素高度敏感的复杂的动态体系。特别是, 航天科技工业具有多领域、多产品、多资源的特点, 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一个复杂大系统都会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结构。航天科技工业的这个逻辑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体系, 它是由航天军民三产构成的协调发展的整体运作架构;第二个层次是支撑子体系, 即在总体系下划分出若干子体系, 如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试验体系、协作配套体系等。这决定了当前航天高科技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集开发、研制、生产、试验与服务于一体, 从而对航天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高科技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为适应“分散求生存”的经营战略并根据当时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建立的, 当时确实在保证科研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航天科技工业的复杂系统特征愈来愈强的情况下, 以计划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资产运营效率低下、财务状况不清、成本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 在财务管理方式、财务运行机制上更是落后于航天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航天高科技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亟需做出调整。

(二) 综合集成方法对解决航天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有巨大优势

综合集成方法是由钱学森等知名科学家在对社会系统、人体系统、地理系统等三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概括、抽象出的一种新方法, 并认为, 这是现在能用的唯一能有效处理开放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综合集成方法中, 系统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存在的, 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 (称为子系统或元素) 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而这个系统又隶属于一个更大的复杂系统, 成为这一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 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 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的要旨不在于强调通常意义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而在于强调一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这种系统研究方式、系统认识方式的实质是以与被研究客体的复杂性相适应的“认识系统”去对付“对象系统”。也就是说, 不是用非系统的方式, 也不是用简单系统去对付复杂的对象系统, 而是构成足够复杂的研究主体, 其复杂性高于或相当于被研究的客体。这种综合集成方法就是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集中起来, 形成堪与研究对象相匹敌的综合优势, 形成研究主体优于研究对象的整体优势。这种综合集成方法, 把价值判断、直觉判断和科学推理结合起来;不仅通过系统模型 (逻辑模型和数学模型) 进行模拟和仿真, 而且实现了实证研究和经验判断相结合。

综合集成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在财务管理方面, 从而构筑整体财务管理新模式。整体财务管理新模式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实践, 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

二、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整体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一) 内涵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 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实践, 这是集成管理方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综合集成思想, 整体财务管理模式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 将财务与业务、供应链集成起来,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这可以实现加快研发、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 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 做到从源头管理。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 实现对财务的动态管理, 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二) 特点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管理。它不仅对企业财务方面进行管理, 而且对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不仅管理企业内部, 而且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相集成。

二是直接管理。通过信息网络技术, 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 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和监控。

三是实时管理。整个供应链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后, 总部的财务主管根据动态会计信息, 可以及时做出财务安排, 并通过网络传递下去, 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

三、实施整体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 总体目标

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的整体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制度理财、定好游戏规则, 不折不扣地实施;用统管聚财, 以财务集权为主体体制;抓龙头控财, 以现金流转为中心;用指标管财,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这种理念为指导, 设定航天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以经济求利为目的, 以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预算管理为手段, 使财务管理与科研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支持, 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原则

在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 实施整体财务管理模式要坚持以下原则。

1. 集中统一原则

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整合财务管理, 实现企业集团本级财务的集中统一, 逐步实现整个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2. 效益优先原则

本着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有利于长远效益增长的原则, 实现航天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原则

适应航天高科技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逐步实现由一级所有、两级经营、两级核算向紧密型的实体化管理转变。

4. 规范化管理原则

运用各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手段, 在理顺管理程序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实现决策、执行、监督功能的规范化管理。

5. 动态化管理原则

根据航天高科技企业科研生产与财务管理的要求, 随时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各项制度、工作系统进行补充、调整与更新, 形成动态化的财务管理机制。

6. 全面性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涵盖航天高科技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 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与核算系统。

四、整体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 全面预算控制——理念集成

如何有效地聚合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 并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秩序性的聚合力, 即以内部高度的有序化来对付外部茫然无序的市场环境, 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集团竞争的成败与经济效益的优劣。这种有序的管理工作被称为计划管理, 当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时, 即转化为预算, 通常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构成。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即对预算的定义、预算的分类、预算的组织体系、预算的管理流程、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报告以及预算考核等作明确规定, 根据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形成预算管理的操作规程。这是企业运营的“前馈”性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或理念集成活动, 有利于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 有利于资源整体利用, 特别是智力资源的集成应用。

(二) 财务集权——组织集成

所谓集权与分权, 主要指企业决策权的集中化和分散化。一般而言, 企业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作为组织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综合集成的思想, 航天高科技企业在财务上应当更多地趋向于一体化的集权体制, 主要集中在收益分配、资本结构变更、其他重大融投资事项的决策权、对子公司经营者的选择权与督导权等。在企业集团内部所有财务部门实现联网后, 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 将所有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集中到总部统一、集中管理。同时, 对等级式的财务结构进行重组, 建立扁平化的财务部门。

(三) 流程再造——过程集成

当前, 航天高科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界限有日益模糊的趋势, 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日益融合。管好财务, 不仅需要财会信息, 而且需要供、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信息。这要求财务管理要与上述各方面的管理紧密结合, 运用各项管理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管理手段,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实现这一过程序要对企业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精简中间环节, 建立跨职能型群体。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下, 企业不仅要改变管理流程、业务流程, 而且要改变会计流程, 并与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集成, 支持会计实时控制观。

特别是, 航天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航天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航天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要收集企业集团财务的全面信息就离不开对供应链的管理, 客观上要求企业对整个供应链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四) 企业信息化——方法集成

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应用就是财务信息化, 即建立在企业集团统一配置的网络、硬件、数据操作平台和应用技术平台基础上, 通过财务和相关业务数据标准及业务规范化, 建立集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通畅的报表汇总合并体系、适用于集团管理的预算体系、高效有序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用的项目成本体系、强大的决策分析和支持体系等。

企业信息化是综合集成思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要大力推进财务数据标准化和业务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 要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 实时获取经济业务信息, 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五、整体财务管理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

整体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一个体系框架, 涵盖一套规章制度、一个基础平台 (财物信息化) 、三个应用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价格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 , 在此基础上建立整体财务管理一体化流程。

(一) 统一制定财务会计规章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和行业的财会法律法规与规范, 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财会相关制度和政策。后者是基于战略发展结构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 面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组织管理活动所确立的基本行为规范与价值判断趋向标准, 是实现财务资源分配与使用秩序化、高效率性, 控制与督导集团整体财务战略得以遵循与贯彻实施的保障。

为构建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规范, 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 集团总部对所属各单位会计核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会计软件。

(二) 搭建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财务信息化系统、财务数据仓库。它是整体财务管理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其构建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确保财务数据仓库的完整、准确和数据信息共享。建设基础平台应遵循有用性及重要性原则。在综合集成思想指导下, 汇集到集团总部的信息量巨大, 其中不乏质量较低甚至无用的信息。因此, 应以制度的形式从信息质量标准、报告标准、内容结构以及组织程序等方面确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报告规范。

(三) 建设应用系统

整体财务管理的应用架构的一般特征和要求是:最底层数据的直接采集、向上层的直接汇集;信息数据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同一指标或同一算法采用同一运算数据源;任意项信息的输出或查询在不同管理层次都是一致的 (只是权限的限制) ;任意项信息的查询都可以联查到产生该信息的基础数据;数据集中式不等于集权;数据分布式不等于分权等。

应用系统具体包括三个: (1) 资产管理系统, 主要是建立采购及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销售及应收账款管理、长期投资管理在内的各项资产管理模式; (2) 成本价格管理系统, 主要是通过创新型的成本管理, 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水平的目标, 其工作内容是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制、健全成本管理及成本核算制度; (3) 财务分析系统, 主要是确立适应航天高科技行业特点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 统一核算规范和数据采集, 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不断完善分析评价程序。

六、结束语

上一篇:钢琴练习曲下一篇:混合卫星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