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耕牛胎衣不下(共7篇)
中药治疗耕牛胎衣不下 篇1
胎衣不下是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特别是瘦弱、有病及年老的母牛更易发生。一般采取西药疗法及手术剥离, 虽能治愈, 但往往遗留下难以根治的慢性子宫内膜炎, 影响再次受孕。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用中药治疗本病, 效果明显, 治愈率高, 且没有任何副反应。
1 病因
牛胎衣不下原因多为母畜过于瘦弱, 子宫收缩无力, 气血不调, 胎盘充血、水肿, 维生素缺乏, 产前运动不足, 孕前有子宫内膜炎等, 致使胎盘绒毛嵌闭在宫阜腺窝内, 绒毛发生水肿, 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发生粘连而引起胎衣不下。
2 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 被毛蓬乱, 胎衣迟涩不落, 部分胎衣垂于阴门之下不能排出, 患畜不断努责。时久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泌乳减少。胎衣腐烂时可从阴门流出污秽、稀薄脓血, 气味腥臭。
3 治疗
中药以滋补气血、导滞破瘀、清热解毒为治则。方药:益母草200g, 艾叶100g, 生桃仁、炮姜、生蒲黄各40g, 赤芍、当归、川芎、苍术各35g, 红花、炙甘草各20g, 黑豆、红糖各250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黄酒200ml为引, 一次灌服。若病畜比较瘦弱, 气促贫血, 中气下陷者, 方中黑豆与红糖各400g, 另加党参、生芪各50g, 茯苓、白术、熟地及升麻各35g;若出现前胃弛缓或食欲不佳者, 另加陈皮、龙胆草根、建曲、常山、肉桂及山楂各50g;若脉象洪数, 口干舌燥, 结膜发红等热相显著或怀疑因布氏杆菌病引起的, 可另加酒黄芩、酒黄柏、大青叶及元参各50g, 柴胡、二花、连翘及蒲公英各50g;若脉象沉迟, 口色青黄、口含清涎, 形寒肢冷等寒象紧闭严重时, 另加肉桂、砂仁及炙附子各30g;若子宫颈口紧闭不开者, 可另加炒枳实200g;腹痛而胀者, 另加小茴香、炙香附、元胡、川朴、五灵脂、陈皮及莱菔子各30g。
4 典型病例
(1) 2011年8月11日, 本县新营乡白城村李某家一头母牛发病前来就诊。主诉:该牛于8月5日产犊, 胎衣一直没排出。检查:病牛比较瘦弱, 被毛粗乱, 精神沉郁。胎衣从阴门垂脱出一部分, 不断从阴门排出粘液状血红色物质, 有恶臭味。病牛有时努责。诊为胎衣不下。治疗:益母草200g, 艾叶100g, 生桃仁、炮姜、生蒲黄各40g, 赤芍、当归、川芎、苍术各35g, 红花、炙甘草各20g, 黑豆、红糖各400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黄酒200ml为引, 一次灌服。服药后第二天中午胎衣掉下, 阴道仍有少量恶臭红色液体排出, 阴道检查子宫颈口有炎症, 又服中药一剂, 方剂与上方基本相同, 另加二花、连翘、大青叶、酒黄柏、酒黄芩各50g, 黑豆及红糖各200g, 以后恶露逐渐减少, 一周后追访痊愈。
(2) 2012年4月10日, 本县吉强镇大滩村马某家一头母牛发病前来就诊。主诉:该牛于4月1日产犊, 胎衣排出一部分。从前天开始有时出现腹痛, 病牛不断努责, 排出粉红色、粘稠而有恶臭味的粘液性液体, 其中混有许多胎衣碎片。检查:体温升高, 被毛粗乱, 精神沉郁, 脉象洪数, 阴门口仅有水量粘液, 子宫颈口紧闭, 按压腹部有痛感。诊为胎衣不下。治疗:益母草200g, 炒枳实、艾叶各100g, 酒黄芩、酒黄柏、大青叶及元参各50g, 柴胡、二花、柴胡、公英各50g, 生桃仁、炮姜、生蒲黄各40g, 赤芍、当归、川芎、小茴香、元胡各35g, 红花、炙甘草各20g, 黑豆、红糖各200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黄酒200ml为引, 一次灌服。服药后第三天上午排出少量血液、脓汁和大量胎衣碎片, 阴道仍有少量恶臭红色液体排出, 第三天又服用下药:益母草150g, 艾叶、生芪、党参各50g, 酒黄芩、酒黄柏、大青叶、二花、公英、赤芍、当归、川芎各40g, 生桃仁、生蒲黄、炮姜各25g, 红花、炙甘草各15g, 共为细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黄酒200ml为引, 一次灌服。第10d随访痊愈。
5 体会
(1) 根据几年来的治疗观察, 对病牛胎衣不下投服本方剂后, 一般多在1~3d内即可将胎衣排出。为清除子宫内的恶露, 防止发生子宫内膜炎等, 可根据病牛具体情况再投服本方药1~2剂。
(2) 牛胎衣不下虽然不能很快地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但应以早期治疗为好, 因为子宫内存在有异物, 对子宫刺激较大, 影响母牛健康, 转变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时, 不但不好治疗, 而且还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 严重地影响母牛受孕。
(3) 本方剂去掉黑豆与红糖, 另加酒黄芩、酒黄柏、大青叶、二花及公黄等清热解毒药, 五灵脂及苏木等通利血脉及行血祛瘀药, 即可用于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或产后恶露不尽, 有时效果较好。为提高疗效, 当然必须根据病畜具体情况作好辨证论治。
耕牛血尿继发胎衣不下的治疗 篇2
1 发病情况
2010年7月13日, 余庆县龙溪镇苏羊村村民陈龙海家饲养的1头妊娠母黄牛拉血尿已1月有余, 后发现其症状越来越严重, 遂求诊。
2 临床症状
该病牛体重约250 kg, 中等膘情, 体温40 ℃, 鼻镜有汗, 仍吃料食, 大便稀软 (但能成形) , 表面光滑有少许黏液, 病牛精神稍差, 全身症状不很明显。尿液红色 (似配制的0.1%~0.2%的KMnO4水溶液) , 尿量正常, 无排尿疼苦之状, 按压腰部也无疼痛反应。
3 病因分析
该病牛为临产母牛, 体况中等。一个多月前正值农忙季节, 处于怀孕后期的牛被畜主使役导致劳伤。中兽医学认为:“劳伤心血, 饥伤元气。”过度使役, 会致使役个体脾胃虚弱, 饮食欲降低;饮食欲降低, 则营养不良;营养不良, 即气血亏损;气血亏损, 统摄无力即气不摄血。气不摄血, 故血行脉 (管) 外而出现血症。
4 治 疗
治疗原则:抗菌、消炎、止血。
(1) 葡萄糖氯化钠液1 000mL+维生素C 50 mL, 1次静脉注射, 1次/d, 连用2 d。
(2) 青霉素1 200×104 IU+链霉素3 g+安乃近柴胡注射液30 mL+黄芪多糖40 mL肌肉注射, 连注4 d。
(3) 维丁胶性钙30mL, 肌肉注射, 连注2 d。
7月18日该母牛顺利产下一犊, 至19日胎衣未下。笔者按照胎衣不下的手术剥离方法将该病牛胎衣清除干净后, 向其子宫内注入糖盐水250 mL, 其中加入地塞咪松30 mL, 青霉素1 200×104 IU, 银黄注射液 (菌毒亡) 40 mL, 肾上腺素4 mg。同时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9 g+黄芪多糖30 mL+安乃近20 mL。
因在手术剥离时该病牛的出血量较大 (是其他同类病例出血量的1倍) , 且疼痛反应明显 (只见其频频努责, 努责时可以从阴门处看见子宫颈口) 。为防止病牛强烈努责造成子宫颈脱出, 后向子宫内输入10%白糖水溶液3 000 mL。并又立即灌服中药一剂 (当归100 g, 白芍100 g, 肉桂30 g, 五灵脂50 g, 蒲黄50 g, 益母草100 g, 生姜10 g为引) 。7月20日复诊, 除尿液颜色又现微红色外, 其他症状基本消除。为了彻底治疗血尿病, 又使用了如下药物:①头孢噻呋钠9 g+黄芪多糖30 mL一侧颈肌注;②牲血素 (即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30 mL另侧颈肌注;③秦艽80 g, 知母80 g, 黄柏80 g, 栀子80 g, 地榆60 g, 当归60 g, 白芍45 g, 侧柏叶60 g, 杜仲100 g, 以上各药炒黑后碾碎成末, 加血余炭30 g, 开水冲泡, 候温灌服, 1剂/d, 连服三剂。停药1周后回访, 该牛已完全恢复了健康。
5 小 结
(1) 牛血尿即小便中混有血液或血块, 尿液呈红色的症候。引起牛血尿病的原因很多, 如因机体缺磷 (缺磷引起营养代谢紊乱) 、或劳伤、或某些传染病 (如双芽巴贝斯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的危害以及铜缺乏或慢性铜中毒、洋葱中毒等。对于6月龄以内的犊牛过多饮水 (水中毒) 也可引发犊牛血尿病。临床治疗时要分清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 以便采取对因、对症治疗措施。
(2) 本病例胎衣不下和胎衣剥离过程中出血较多的原因与该牛先前发生的长期尿血有关。从中兽医学的角度分析, 长期尿血即致气血亏损、精力疲惫而无力排出胎衣, 从而导致胎衣滞留。同时, 长期尿血还引起机体贫血, 贫血即血淡如水, 凝固性差, 故出血量大。
(3) 本病的预防原则是劳逸结合, 加强营养。农忙季节使役耕牛要注意让其有一定的时间休息, 不能无休止的使役。同时加强营养, 喂以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根据经验, 农忙期间让牛恢复体力较快的办法是:夜晚休息时用白酒0.15~0.20 kg对0.9%食盐水2.5~5.0 kg灌服或让其自由饮服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篇3
1 发病原因
在当地, 一般情况奶牛都是在家中或牛场舍饲喂养, 多半年的时间不进行运动, 有的甚至不往圈舍外牵, 由于在西北初春、秋末和冬天天气都比较冷, 奶牛一直圈在牛舍中饲养, 因此缺乏适当的运动和光照是造成胎衣不下的原因之一;二是饲草料单一, 营养不全面。一般情况下自己家中种植什么农作物就给奶牛饲喂什么, 比如自家种植玉米就只喂玉米秆, 种小麦或燕麦就饲喂秸草或燕麦秸, 饲喂的精料主要是玉米面和麸皮, 没有别的豆类等添加, 蛋白质缺乏, 营养差, 大多数胎衣不下的奶牛病例膘情都比较差;三是已产过一次或胎次较多的奶牛, 主要是在怀孕期间产奶量高, 并且在围产期前不能提前干乳。有的奶牛因为泌乳期长, 一直分泌多量的乳汁, 如果不挤乳汁结成乳凝块, 乳房肿胀, 会引起乳房炎的发生, 因此在临产前还不能停止挤乳, 造成奶牛气、血虚弱, 给胎衣不下埋下了隐患。
2 临床表现
奶牛在产后的16小时以后, 胎衣一直不下, 在奶牛的阴门处可见到胎衣垂在阴门外, 每个牛在阴门外的胎衣长短不一, 一般有10~30cm长, 上面沾有粪尿和草渣用手拉时牛后躯左右转动有疼痛感, 拉不出。有的牛弓腰、努责、频频挤尿, 产后时间超过3~5天时, 阴道口常流出多量粉红色脓液, 病牛往往有发热, 磨牙, 采食逐渐减少或不吃, 瘤胃蠕动逐渐弱或废绝, 精神沉郁, 喜卧, 回头顾腹。
3 治疗
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不同,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采食正常, 胎衣没有腐败, 没有感染的奶牛一般情况下只饲喂加味生化汤2~3副即可, 喂服生化汤后2~3天胎衣能自行排出。加味生化汤药物组成:当归150g, 川芎50g, 红花25g, 桃仁45g, 干姜30g, 甘草30g, 益母草80g, 神曲50g, 山楂50g, 党参50g, 陈皮50g。对于反刍好采食好的奶牛将以上中药粉碎成粉末开水烫后每副中加入黄酒1斤, 童便一泡饮服或灌服。对于采食和反刍微弱的奶牛每剂先熬煮3次, 每次熬好后的药液大约500~800ml左右倒出, 将3次熬好的药液混匀分早晚两次自饮或灌服, 每次服用的药液中均应加入黄酒1斤, 童便一泡。
对于产后食欲减少反刍缓慢, 高产和体质消瘦的奶牛, 应及时输液对症治疗, 主要用以下药物一次输入, 一般连用2~3天。一组:5%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500ml;二组:5%葡萄糖氯化钠400ml, 加入产后速康40~50ml;三组:生理盐水400ml, 加入能量合剂40ml+地塞米松磷酸钠50mg;四组:5%葡萄糖500ml加入大开胃30~40ml;五组:生理盐水500ml加入母子双保险 (主要成分是双黄连) 40ml;六组:对于胎衣有腐败现象的输入5%碳酸氢钠500ml, 对于发热炎症较重, 有疼痛的奶牛再加入第七组输入青霉素3000万单位左右。
对于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奶牛应及时采取人工剥离胎衣。剥离之前先用1%的来苏儿溶液或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奶牛的阴道口擦洗干净, 然后在阴道口周边涂擦医用凡士林, 也可以用烧熟放凉后的食用油用棉花蘸取擦在阴道口周围。然后保定好奶牛, 戴好一次性长臂手套后, 一只手抓住阴门外的胎衣, 另一只手从旁伸进子宫 (时间较长的子宫口有收缩现象, 伸入时不能强行使劲, 让助手或畜主掐住牛的荐部, 此时牛不再努责, 有收缩现象时再缓缓送入) 进入子宫后顺势剥离, 切忌强硬撕扯。伸入的手剥离时另一只手同时轻轻的配合往外拉。当完整剥离时, 拉出时比较轻松;当拉时费力时应及时调整子宫中手的位置和方向, 如能摸到子宫壁的最里头, 有可能的话用拳头把子宫壁向背部顶起, 这样剥拉时会容易点。在剥出胎衣后, 用手帮尽量刮出残留在子宫里的脓汁, 最后在子宫中放入子宫康Ⅲ号3~5枚。
4 建议与小结
加强饲养管理。有条件的建奶牛运动场, 或不间断地牵溜运动, 多晒太阳。
尽量饲喂全价饲料或加入部分全价饲料, 或者在玉米面、麸皮中加入微量元素、维生素、乳酸钙、人工盐或食盐。以补充饲料中矿物质营养的不足。对于产奶量高和泌乳期怀孕的奶牛在饲料中除了要稍微多添加钙外, 还应加入适量的蛋白质饲料。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篇4
近年来高产奶牛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胎衣不下的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主要原因如下。
1.1 饲料搭配不合理
特别是冬季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 使奶牛在怀孕后期钙糖和矿物质以及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 导致奶牛体质差。
1.2 管理不当
没有严格按照高产奶牛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 环境条件差严重掉膘, 饲喂不均, 阴冷潮湿。
1.3 助产操作不当
在上次奶牛分娩后, 子宫内炎症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使怀孕后胎盘发生炎症, 或在人工受精时态度粗暴手臂和器械消毒不干净, 还有的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惊吓或使母仔分开产生了应激反应导致胎衣不下。
1.4 奶牛体况
奶牛过肥、胎儿过大、营养过剩, 缺乏运动、胎位不正, 产出时间过长, 羊水过早流出, 胎衣不下;血液内钙糖不平衡, 奶牛过早出现产后瘫痪, 子宫收缩无力弛缓, 导致发生胎衣不下, 使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发生粘连, 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
胎衣不下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 胎衣不下多为胎衣全部不下, 即少部分悬垂在阴户外。奶牛在12小时可排出胎衣, 否则即为胎衣不下。一般48小时滞留的胎衣就会腐败分解, 夏天更快, 此时会看到从阴户流出污秽不洁的粘液。如不及时排出胎衣或胎衣碎片由于急性感染可发生子宫内膜炎, 并出现全身症状, 体温升高食欲不振, 时常努责, 胃肠机能紊乱, 瘤胃积食及鼓气, 病程延长, 严重的危及奶牛生命。部分不下, 即胎衣大部分已经排出, 只有一部分或者少部分残留在子宫内。一般不易发现, 诊断主要根据阴门外恶露排出的时间延长, 有臭味和组织碎片。病牛出现食欲不振, 特别是起卧恶露排出明显。这时停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已经腐烂。为了确诊可进行子宫探诊, 采取药物治疗。主要见于生产过程瘫痪的, 或者围产期死胎的、老龄牛营养缺乏的病弱牛等发生部分不下。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是根据奶牛胎衣垂下的多少和奶牛本身的体质采用的对症治疗。
2.1.1 产前治疗
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奶牛且体质较差时, 产前一周可肌注维生素D3, 或注射催产素50ml, 在产出后立即静注补充25%钙500ml和10%糖2000ml, 可有效预防胎衣不下。
2.1.2 产后治疗
即6小时不下的: (1) 促进子宫收缩。可以肌肉或皮下注射催产素50m应保证在12小时内进行, 还可以收集羊水300ml灌服引起奶牛子宫收缩, 并将母仔放在一起细心照料, 使胎衣排出。 (2) 促进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分离。可用10%盐水500ml溶解青霉素粉800万单位温热后注入子宫, 促进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分离, 在努责时尽可能排出, 防止长时停留。 (3) 防止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残留的胎衣全部排出后可将土霉素粉1~2克或青霉素粉800万单位轻轻放入两个子宫角。补充10%的糖盐水2000~2500ml配合1600万单位的青霉素静注, 为了加速血液循环可肌注30~50ml的维生素C, 为了消除鼓气健胃可灌服大黄苏打片300~500克或肌注健胃安15~20ml, 同时, 根据奶牛的食欲适当补饲精料 (玉米、麸皮、豆饼等混合料) 800~1000克。在冬季给予温热的饮水。对奶牛的牛床垫付干燥的垫草, 防止受凉, 感染。
2.1.3 部分不下
首先, 对外阴进行消毒清洗, 病牛取前高后低姿势, 然后用5%的盐水2000ml反复冲洗子宫, 尽量排出腐烂的污物。手臂消毒后再轻轻的进行探摸, 确诊没有残留的胎衣, 使奶牛向高处走动, 尽量排出注入的盐水后, 再向子宫内注入800万单位的青霉素盐水50ml。为了加快恢复可静脉滴注5%的盐水500ml, 10%葡萄糖2000m溶解青霉素800万单位, 配合维生素C30ml, 连用三天。
2.2 手术剥离
在胎衣不下药物治疗无效时, 时间掌握在48小时内进行手术剥离。手术剥离应早进行, 否则由于子宫颈收缩将无法剥离。手术剥离前先将直肠内的粪便清理干净, 防止手术当中排便污染。用0.3%的高锰酸钾冲洗外阴, 并用碘酊新洁尔灭等消毒, 先向子宫内注入10%盐水500ml, 右手伸入子宫寻找子宫叶, 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 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 轻轻剥离。剥离子宫角尖端的胎衣比较困难, 这时可轻拉脱出的部分胎衣, 顺时针旋转3~4周, 再将手伸向前下方迅速抓住尚未脱离的胎盘, 一点一点地用拇指剥离。剥离当中用力不要过猛防止从子宫深部撕断。如果因腐烂已经撕断的, 再注入50~100毫升0.5%的盐水, 继续将残留的胎衣全部剥离, 清理出子宫外。同时, 放入土霉素粉或青霉素粉。胎衣剥离后, 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 配合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注防止感染, 食欲不振的灌服健胃药。饲喂柔软的牧草, 根据消化情况增加精料补饲, 加快奶牛的健康恢复。
2.3 注意事项
手术剥离应尽早安排, 容易剥离的坚决剥离, 否则强行剥离损伤子宫引起感染。如果体温升高的病畜说明子宫已经有炎症应不剥离或慎重剥离, 以免二次感染炎症加重, 继续采用药物治疗, 使胎衣排出。手术剥离后不易用过多的溶液清洗子宫, 因子宫太大不易排出可导致子宫迟缓延长恢复期。
手术剥离后数天内要注意检查病畜有无子宫内膜炎及全身情况, 一旦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全身抗菌素治疗。对发生胎衣全部或部分不下已经发生胎衣腐烂的奶牛, 不要盲目进行剥离, 以免损伤子宫粘膜, 探摸动作一定要轻, 尽量进行药物治疗。
黄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篇5
1 发病原因
1.1 营养不良
农户饲养的母牛主要以草料为主, 很少补饲精料, 特别是冬春季以农作物秸秆为主, 这样就造成母牛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低, 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母牛掉膘消瘦, 体质下降, 尤其是钙、磷、硒、碘及维生素 (A、D、E) 的缺乏是引起胎衣不下的关键原因, 造成子宫收缩力和抗病能力降低, 使产后胎衣不能排出。
1.2 运动不足
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 养牛也由以放牧为主向舍饲转变, 由于妊娠母牛长期关在圈舍饲养, 限制了母牛运动, 运动不足导致代谢缓慢, 降低母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使子宫肌层组织松弛, 腹壁肌肉紧张性降低, 引起胎衣不下。
1.3 疾病因素
母牛患某些疾病, 如沙门氏杆菌病、化脓棒状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乳房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都会引起胎衣不下。
2 临床症状
母牛产犊12小时后, 胎衣没有完全排出, 部分胎衣垂吊于阴门外, 病牛表现拱背、努责和不安, 阴道内不停地流出液体, 颜色从无色逐渐变成暗红色或土红色, 甚至污红色或棕色, 带有恶臭味。病重者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或废绝, 卧地不起, 心跳和呼吸加快, 体温升高 (有的达40 ℃以上) 。
3 治疗
3.1 药物治疗
最好在产后12小时内用缩宫素10~40 IU, 肌肉或皮下注射, 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1次。如产后超过24小时应用, 效果往往不佳。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向子宫内放入抗生素胶囊3~4粒或抗生素粉, 隔日1次, 共1~3次, 可有效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 以便胎衣排出。
3.2 手术剥离
如果药物无效或经过24小时牛胎衣仍未排出, 应立即进行手术剥离。 (1) 母牛取前高后低站立保定, 尾巴栓于牛体一侧, 清除直肠内粪便, 并用0.1%高锰酸钾液消毒外阴及外露的胎衣, 同时消毒术者手臂及涂润滑剂。 (2) 操作时左手拉紧外露的胎衣, 右手沿胎衣伸入子宫, 找到胎衣与子宫壁的结合处, 而后由近及远, 先上后下, 逐个向前剥离母子胎盘。当剥离至子宫角时, 由于较远, 手难以触及, 可轻拉胎衣, 使子宫角尖端内翻靠近术者, 即可剥离。剥离时切勿用力牵拉宫阜, 否则易造成子宫壁损伤性出血。剥离术结束前须检查子宫角位置, 若有轻度内翻应立即用手顶其复原, 以防术后子宫脱出。术后若发生出血, 应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 IU, 止血敏2.5 g。为防止子宫内膜炎, 需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 (或0.1%新洁尔灭) 溶液冲洗子宫,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净后放入抗生素粉, 并连用几次。同时注意观察全身反应及子宫变化, 以便及时治疗。
4 体会
4.1 对于本病的治疗, 初期可用药物刺激子宫收缩, 促进胎衣排出。若用药物治疗无效或时间较长, 应通过产道剥离胎衣进行治疗;若胎衣不下时间过长, 出现体温升高者, 应配合应用抗菌素, 以增强疗效。同时防止子宫内膜炎等继发病的发生。
4.2产前应注意母牛的饲养管理, 增加饲料的营养,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以增强牛体质;产后及时给母牛补钙, 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此外还应加强牛舍环境卫生管理, 以减少产后感染的机会。
猪胎衣不下的原因及治疗 篇6
众所周知, 猪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也称之为猪胎衣滞留。所谓的猪胎衣就是指母猪在分娩之后, 再经过10~12 h之后胎衣仍不能排出体外, 即称之为猪胎衣不下。而猪胎衣不下是当前猪经常发生的疾病。这个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猪死亡, 但是会导致母猪的子宫内膜炎与不孕症, 如果母猪的子宫被感染就很可能造成全身的败血症, 最终畜体死亡, 除此之外也会引起母猪提前被淘汰[1]。
2 造成猪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2.1 母猪在产后, 其子宫肌的收缩功能会极度的减弱
通常情况下, 猪是一种多胎的动物, 如果在初期, 母猪的胎儿数目比较少, 但是其产子的个头比较大, 就很容易造成母猪的子宫因为过度的舒张而收缩的功能大大的降低, 最终导致母猪在产后出现子宫的阵缩无力。在以后每次生产中, 母猪都可能出现难产, 早产以及流产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早产与流产时, 因为母猪的子宫其上皮仍没有真正发生变性, 因此母猪的子宫也就不会像其他的正常母猪的子宫一样做正常的收缩运动。猪的胎盘组织其结构与构型都是突发本病的根本原因。而猪的胎盘其组织上分为结缔组织的绒毛与上皮细胞的绒毛组织两种型号。一般情况下, 母猪的胎儿与母猪的胎盘都是处于紧密联系的关系。因此, 母猪的子宫收缩出现问题, 就很容易造成胎衣不下。除此之外, 一些环境也会对母猪的子宫收缩产生一定的刺激, 这会造成母猪的胎衣在排出时需要的时间增长。再加上很多的母猪在怀孕期间因为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是怀孕后期母猪基本上不运动, 就会导致子宫的收缩力大大的减弱。这些对于母猪的胎衣不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
2.2 胎盘被感染而出现炎症
母猪在怀孕的整个期间都很容易被沙门氏菌、霉菌、布氏杆菌、弓形体以及胎儿弧菌等等污染而引起母猪的子宫内膜炎。一旦母猪的子宫出现炎症就会导致母猪体内的胎儿和母体的胎盘存在一定的黏连, 最终引起胎衣不下。
2.3 母猪的饲养管理不科学
很多的养殖户并不会对怀孕期间的母猪增加其营养, 喂养时饲料比较单一, 造成母猪体内缺乏大量的维生素A、E、矿物质、微量元素硒等等营养。还有一部分母猪会在怀孕期间出现营养过度, 但是营养不均衡的情况, 这些对于母猪的胎衣不下都有一定的影响。
3 治疗方案
3.1 提升母猪子宫肌的兴奋性, 进而促进母猪子宫收缩的机能
如果母猪在分娩以后的8~12 h中, 其胎衣仍然不能正常剥离。我们可以通过皮注的方式注射一定量的催产。如果胎衣仍然不下, 我们可以在2 h之后再重复注射一次。如果超过24 h之后, 胎衣仍然不下, 则表示该种方式效果不佳。我们需要皮下注射麦角新碱。除此之外, 还需注射一定量的氯化钙以及葡萄糖钙液, 这些都能促进母猪胎衣的排出[3]。
3.2 通过手术的方式剥离胎衣
对于母猪胎衣的剥离,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剥离胎衣的最佳时间。如果母猪胎衣剥离得过早, 就很容易造成子宫的内膜出血;如果母猪的胎衣剥离的过晚, 就很容易引起胎衣在母猪的体内腐败最终分解, 严重影响到手术的操作。因此, 剥离母猪的胎衣时, 我们需要选择最佳的时间, 如果在夏季是产后的48 h为最佳的剥离时间, 如果是在冬季, 则产后的72 h为最佳的时间。与此同时, 进行手术时要求母猪的体温要低于39.4℃才可以进行手术的操作。对于那些高烧的母猪, 我们需要先给母猪退烧, 退烧之后再进行手术的剥离。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可知, 只有胎衣比较容易剥离的才会选用手术的方式, 而那些一直不容易进行剥离的, 我们最好让母猪长期服用抗生素, 除此之外还要配合一定重要的治疗, 这些对于提升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手术前, 需要先将母猪的外阴部进行彻底的消毒, 再用手深入母猪的子宫中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 母猪的子宫不宜选用一些刺激性的药物进行冲洗。
总结:如果母猪的子宫中有一些残余的腐败的胎衣片, 我们需要提前在母猪的子宫中注射雷佛奴尔液。如果胎衣比较完整, 我们可以直接在子宫中注射10%的氯化钠, 能促进胎盘的剥离。另外, 为了避免母猪的胎盘腐败与感染, 我们可以往子宫中投放一定量的抗生素, 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
参考文献
[1]黄承辉, 朱卫.猪胎衣不下治疗探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2 (03) :55~56.
[2]纪同存, 王明善, 丰西刚.猪胎衣不下的中药疗法[J].山东畜牧兽医.2003 (03) :11~12.
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篇7
母牛的分娩过程也叫产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子宫开口期、胎儿排出期和胎衣排出期。
胎衣是胎儿附属膜的总称,包括部分断离的脐带,胎衣排出期由胎儿排出后计算,到胎衣完全排出为止。牛的胎盘类型属于子叶型胎盘,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紧密,胎衣排出较慢。牛的子宫开口期为6小时,胎儿排出期为0.5~4小时,胎衣排出期为2~8小时,母牛在产后超过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自然排出体外,即可视为胎衣不下,需要进行人为干预。
一般普通的健康牛群分娩牛胎衣不下比例为5%~10%,双胎、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为20%~50%或更高。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复旧延迟,导致不孕而使饲养成本增加,使奶牛产奶量下降。
2 胎衣不下的原因
2.1 子宫收缩无力
饲料营养不全价;牛消瘦或过肥;牛年龄过大、运动不足等等。如果牛产双胎,使子宫过度扩张都容易继发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流产会引起生殖激素分泌失调,影响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此外,产后没有及时给牛犊哺乳,致使催产素释放不足,也可影响子宫收缩。
2.2 胎盘充血和水肿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异常强烈收缩或脐带血关闭太快会引起胎盘充血,使腺窝和绒毛发生水肿,使得胎盘组织之间持续紧密连接,不易分离。
2.3 胎盘炎症
牛发生细菌、病毒感染,发生子宫炎症,会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2.4 遗传因素
牛的胎盘组织构造。牛的胎盘属于子叶型胎盘,为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很容易出现胎衣不下。
此外,热应激、围产期低血钙、使用外源性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引产的牛都可能会发生胎衣不下。
3 临床症状
临床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发生部分不下时患牛阴门外垂出少许胎衣,其余部分停滞在于宫腔和阴道内。主要为红色尿膜绒毛膜,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子叶,初期呈红色,后变为暗红或黑褐色。胎衣全部不下的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子宫黏膜连接,部分胎膜悬吊于阴门外或全部胎膜滞留在子宫内。
病牛出现腹痛、拱腰努责、站立不安、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泌乳牛产奶量减少。初期一般无全身症状,经1~2天后,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流出污红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患牛卧下时排出量较多。如腐败分解产物被吸收,可出现败血型子宫炎和毒血症。
4 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即可诊断,胎衣全部不下的牛需要进行阴道检查才能发现子宫内的胎衣。
5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