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2024-09-21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精选11篇)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1

自我校招收医学留学生以来, 规模逐渐扩大, 人数逐年增加。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校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反映了我校的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外科学总论手术学部分作为外科学的基础, 对任何一个即将步入临床的留学生而言, 是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与国内的医学生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前提下, 做到因材施教, 保证教学质量, 笔者总结多年来留学生带教经验并就此进行探讨。

1客体方面

1.1 留学生的语言及基础问题

我校的留学生多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 虽然他们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 但是其母语却是阿拉伯语。加之地域分布的不同, 使得留学生的英语口语都带有程度不等的地方口音, 这就造成其发音与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1], 加之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 使得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

1.2 留学生的学习特点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 组织纪律性不强, 自由散漫, 上课迟到, 课堂上随便说话、接打手机, 由于民族节假日等原因而发生的旷课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迟到的学生还会要求老师重复讲述他们遗漏的内容。

2主体方面

2.1 教师

近年来我校的留学生外总手术学教师均选派的是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师, 他们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但要达到规范流畅地用英语进行授课, 仍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英语表达能力的学习, 如利用网络上的各种原版的英语学习资源, 提高听、说、读、写水平;平时注重与留学生的交流, 互相习惯对方的口音与表达方式, 努力掌握留学生发音特殊的地方。平等对待每一位留学生, 不管其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 我校都做到平等对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践中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于专业的医学词汇注意发音准确, 反复练习并熟记。

2.2 教材

目前为止, 国内尚无有关留学生英文教学的统编教材, 我校也无相关统一的课本, 这就为留学生的外总手术学的教学留下了困难。不过我校以我国医学本科生外总手术学教材为蓝本,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整理, 编辑了一套多媒体教学教案。该教案经反复验证, 效果良好。

2.3 教学

针对留学生学习懒散的特点, 为严肃教学纪律, 外总教研室规定, 累计3次旷课取消该学科成绩, 不给予补考机会。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最终成绩挂钩, 对于表现优异、认真的同学给予适当加分。考虑到外总手术学课程实践性较强, 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加大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通过严格、完善的教学管理规定, 培养留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提高教学效果, 讲课过程中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 要求个别学生回答问题, 使他们时时感到压力, 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课堂纪律显著好转。而且通过提问, 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形式。考虑到留学生的实践技能普遍不高, 动手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外总手术的操作过程, 教师采用多媒体讲解整个实验内容, 多媒体、录像在外总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直观而且生动。另外, 还结合教学幻灯片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为主, 辅以适当的个性化板书, 直观高效地表达教学内容, 大大提高了动物实验的教学效果。外总手术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无菌操作观念和规范外科的基本操作。依据这一目的, 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 先将手术的基本操作内容划分为器械识别与使用、打结、洗手、穿手术衣等几个独立的教学环节, 并由指导教师将每一个操作进行细化分解并予以详细讲解和演示, 让留学生们掌握每一个动作方法、要领和标准, 辅之以及时的动作纠正, 然后再分组反复练习, 并逐一检查过关, 同时强调课余时间自己练习的重要性, 使之通过课上和课后的练习达到熟练[2]。此后, 再循序渐进地安排包括清创缝合、盲肠切除、脾脏切除、小肠切除、肠吻合等在内的综合性动物实验。在实践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安排轮流担任主刀、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 指导教师则从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等基础开始, 直到手术过程中切开、止血、结扎、缝合、脏器切除、吻合等等, 将无菌技术和外科基本操作完整地贯穿其中, 努力做到演示教学与监督手术操作并重, 严格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和规范的外科基本操作理念。

总体来看, 留学生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学校加快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我校还要继续完善留学生外总手术学的课程建设, 特别是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 继续探索适合留学生外总手术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更好地满足普外科留学生教学的需要, 培养合格的医学留学生, 适应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 将留学生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为学校的声誉、中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时淑娟, 智建生, 邵珩.留学生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8 (4) :416-417.

[2]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如何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25) :126.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2

[摘要]目的提高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8月~2009年5月收治的、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泌尿外科较先进的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我科为52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l7~72岁,平均年龄45岁。男性32例,女性20例。肾切除15例,肾上腺切除术8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2例。肾癌根治术7例。

1.2 采用德国MGB全套腹腔镜设备器械:2例肾囊肿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余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除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外其余均经后腹膜腔途径进行手术。

1.3 结果 本组52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4h,术中无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60~l00ml。术后24h拔除引流管,未使用止痛药,适量运用抗生素。术后住院时间为2~7d,平均住院时间为4d,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27h。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1]。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反应,对不同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的病人及家属宣教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原理,治疗程序,使病人接受此项治疗,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由于后腹腔镜手术在我国开展较晚,病人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可比性信息,多数病人对手术存恐惧心理,害怕术中疼痛及生命有威胁,预后如何等。针对这种情况,对不同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的病人及家属宣教腹腔镜手术的相关知识,治疗原理,治疗程序,我们应耐心地疏导和解释,给予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介绍术式的优点及本院开展情况,并请同类手术病人现身说教,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应行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生化检查,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肾上腺手术病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应调整血钾,控制血压,了解心、肺、肝、肾功能情况、内分泌实验室检查、CT扫描明确发病部位;术前一天备皮,配血;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晚灌肠,以排空肠道的积便积气,术晨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减少术中膀胱充盈而影响手术。麻醉前用药,应备必要的各种急救药品、抢救器材以及各种急救用物。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①生命征的观察。麻醉未清醒时,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后2h测一次,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采取正确的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清醒可取平卧位。术后6h血压平稳取半卧位。③鼓励病人早期下床。腹腔镜手术未完全破坏肾周组织术后1天即可下床活动,年老及体弱的病人应尽早期协助床上肢体活动。

2.2.2 高碳酸血症的观察:由于CO2腹后,对循环、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CO2血症,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术后应给予低流量,间断性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排出。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疲乏、烦躁、呼吸快等症状。避免持续高浓度吸02,不利于CO2排出。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2.2.3出血的观察:术中腹腔压力高可止血,放气后腹腔可继发性出血。术中损伤肾动脉鞘,腺上腺动脉的分支,血管微克夹松脱等均可发生出血,与开放手术相比,术后渗血相对多一些,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的变化,密切观察引流及伤口渗出的量、色、性质。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折叠、脱出,同时发生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4 气胸及皮下气肿的观察:在肾上腺手术中,如术中累及横膜膈损伤,伤导致气胸的发生。气胸一般表现为突发胸痛气短及咳嗽。发生气胸腔闭式引流,卧床休息,吸氧及SpO2监测等处理,由于手术中,需要CO2建立人工气腹,若术中气腹压力过高,CO2气体沿筋膜间隙上行弥散,引起皮下气肿,中者可达面颈部,可扪及捻发音,伴有咳嗽胸痛呼吸频率变化。

2.2.5 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术后由于麻醉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神经反射及CO2潴留,术晨留置胃管,术后早日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功能恢复即可进流质饮食。

2.2.6 肾上腺皮功能下降的观察:在肾上腺手术中,由于切除了分泌激素的肿瘤或增生的肾上腺组织,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骤降,可出现软弱无力,头痛呕吐、腹泻、脉快弱、血压下降等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中的表现。故术后按时补充皮质激素,严观血压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7 饮食护理: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如无呕吐、腹胀等情况,可进食流食,逐步向普通饮食过度。无特殊情况可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醛固酮增多患者应限制钾的摄入。

2.2.8 预防术后感染:留置尿管及腹膜后引流期间,按无菌操作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感染。老年人由于全麻应预防肺部感染,协助病人拍背咯痰。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3-5天。

参考文献

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的200例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认真护理,全体患者全部病愈出院。结论:普外科护理工作者要把自身护理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注重于观察患者手术之后的状态,十分有助于患者的及时康复。

【关键词】 外科手术;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高质量的手术护理十分有利于促进普外科手术病人身体快速恢复到健康状况。通过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认真观察,能切实帮助病人及早发现各类术后的不良反应,或起到预防性作用。笔者将通过对本科室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对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从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本科收治的普外科疾病手术患者中选取200例,患者年龄为2岁至79岁不等,其中含有胆囊手术35例、乳腺癌手术26例、鞘膜积液手术21例、颅内血肿清除术82例、直肠癌14例以及其他手术22多例,术后护理中有1例患者曾经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刀口裂开,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治愈。

2 主要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方法

一是严格实施“三查八对”制度,确认患者后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取得患者的初步信任。二是依据各位手术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別以及文化背景等,合理运用沟通的技巧,采用方式,尽可能地了解和手术护理有关的信息和病人提出的要求。通过术前检查情况,了解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史、血压情况、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检查情况以及50岁以上病人的心电图检查情况等。三是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应尽量多地介绍手术护理知识,尤其是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应当注意的护理细节,从而取得病人认可与配合。四是要注意术前访视时间最好不与患者的进食时间相冲突,以让病人不觉得疲劳为宜。

2.2 术中护理方法

一是术日早晨要跟随麻醉师共同把患者用平车从病房接至手术室。接患者的时候要询问术前准备状况,询问其是否取下了假牙、饰品,和病区护士进行沟通,把病例、CT片、X光片、MRI以及药品等相关物品带到手术室中。在运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在此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二是术前洗手,并在术前30min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温度应控制于22℃至25℃,确保环境安静,从而为患者创设理想的手术环境。

三是再次向病人说明麻醉和术中需要配合的情况,从而得到患者们的全分合作,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帮助麻醉师实施麻醉,摆好患者的手术体位,需要运用约束带与体位支持物之时,要注意去垫好软垫,松紧度应当以插入一指为适宜,观察其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一旦手术时间的过长,应当每隔半个小时就按摩一次受压的部位,从而防止产生皮肤完整性受损之危险。

四是保护病人的隐私,在手术前与手术结束之后,均应使用手术单把病人的隐私部位予以遮盖,从而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暴露,并提供给患者们以身体上的安全和舒适。

五是对于非全麻患者,应当在术中主动地询问病人,对因为牵拉等而产生的不适,则应当进行合理的解释,也可轻轻地握住患者的手,让其觉得心理舒适。要依据术中状况和患者开展恰当地交谈,从而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的心情状况,更好地进行手术。对于全麻患者,必须要具备慎独的精神。在搬运、转移患者与改变手术体位之时,应当轻柔、缓慢,确保患者安全。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六是在手术结束时应当妥善地放置各类引流管与引流袋,保持患者静脉输入的通畅,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把患者平稳移到平车上,安全护送到病房。全麻手术病人需要等到患者清醒之后才能送至病房,并且告知其术后应当注意的事项。

七是在手术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并且严格实施无菌技术。

2.3 术后护理方法

一是普外科护理人员要注重于观察患者术后的体位是不是正确。对于不同类型手术患者,应当分别采用不一样的卧位方式,可依据手术当中麻醉的性质和位置,帮助其采用正确而恰当的体位。比如,在护理胸腹部手术病人时,需要在患者麻醉清醒和血压平稳之后再协助其采用半卧位方式,这一方式十分有助于病人的呼吸与引流,同时还能让患者减少腹部的张力而导致不适。

二是护理工作者要对不同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体位的引流形式。在普外科中常见体位引流包涵了头低脚高位、头高卧位等方式。下面,主要是对这两类方式作出介绍。前者大多用在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当中,让患病部位处在低位,能够让患者痰液顺着体位引流至气管后再咳出,这就需要在引流中由护理者对患者进行自下而上的拍打其背部,对于支气管扩充病人,应当在早饭前以及睡觉前分别开展一次,如此就能有效提升引流的质量;后者主要适用于颅脑受伤病人在术后出现不合或者休克等现象之时,应当抬高床头15至30cm,这样一来就十分有利于患者的经脉回流,以有效减轻其脑水肿的状况。

三是护理工作者要认真观察患者术后的心理活动状况。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影响其身体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手术之后,普外科患者常常会因为手术而带来创伤与疼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身体的虚弱与疲劳,情绪就容易陷入到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普外科护理工作者应当不断对病人的术后情况开展评估,从而查看其病痛的部位,并且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状况,或者由护理工作者使用转移注意力和心理暗示法等形式帮助其安度难关。

四是术后疼痛护理。护理工作者在护理中应当充分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真实感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了解与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并且对其作出评估。在术后疼痛出现之后,因为很有可能是病人出于组织受损或过于焦虑等现象的一种综合性反映,所以护理工作者应当注意掌握控制患者疼痛的相关技巧,从而帮助患者切实降低疼痛程度,让其能够顺利度过术后的康复期。

五是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做好患者并发症导致的突发状况护理。为便于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处理突发情况,护理者要在患者术后进行定期的观察,并且和患者开展积极的交流。要高度重视病人的术后刀口裂开和肺部感染等常见的问题,及时地提醒病人不应剧烈运动,并且在患者有需要时协助其翻身与拍背等。要依据不同的病症,及时做出不同的措施以避免术后并发症之出现而产生慌乱。比如,食道癌病人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与吻合口狭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手术护理的记录。术后记录主要有每一次输液过程时的液体输入量、药品剂量、浓度和给药的方法,同时还应定期观察病人的术后血压、脉搏及体温记录等。

3 讨论

总的来说,鉴于当前医疗技术与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于治疗以及护理的要求变得愈来愈高,这使促使医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推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得到更好地实施,护理工作者应当注重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分别针对不同的普外科病人,制定出不一样的护理标准,并且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刘秀丽. 外科手术的护理干预[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3).

[2] 刘鹏宇. 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8).

[3] 邓业英.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2(28).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4

近年来由于就业模式的改变, 就业压力使得医学生的精力被分散在外语过级能力测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等多种综合素质能力上, 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对一些觉得“不重要”的专业课程如外科手术学等重视不够。一些女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有畏难心理, 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低, 甚至有编造病假理由缺课的现象。因此, 如何让医学生重视本课程,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带教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制订规范的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指导手册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促使医学生重视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的重要手段。同时, 指导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 让医学生了解外科手术学的重要性, 让医学生懂得无菌观念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训练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 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认真、严格地对待外科手术学实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以下几方面可以提高动物外科手术学的教学质量。

1 采用分站模块式教学方法强化医学生的无菌意识

无菌是各种外科手术的重要原则, 但在动物外科手术学教学实施中却存在知识点零乱、难以系统化讲授的困难。分站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在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多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将看似复杂和零乱的教学内容通过目标设定和集约合成的方式组成多个模块, 以分站授课指导方式实施教学, 突出特定环境、场景下教学实践内容的基本要点, 达到让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2]。具体方法是按手术室工作流程顺序, 将无菌术授课内容分为入室站、术前准备站、术中站分别进行讲授。通过分站模块式授课, 将无菌术教学内容中本来略显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连接起来, 更容易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无菌术的重点, 提高识记效果, 增强理解性记忆。

2 结合标准化录像规范医学生的基本操作

为了实现规范化教学, 避免不同带教教师示教的手法不同使医学生无所适从, 外科教研室有必要组织集体备课, 制订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在每次实验前, 向医学生讲解此次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方法及步骤, 应用标准化的教学录像正确地示教关键操作, 将正确的外科基本操作贯穿于整个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

在进行活体动物实验时, 首先由带教教师强调无菌操作原则及对每个手术的要点进行简要讲解;然后将医学生分为4~5人一组进行手术操作, 分角色模拟手术过程, 医学生轮流担任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和器械护士。在实验过程中, 要求医学生注意对动物一般情况特别是手术区域出血情况进行观察, 培养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带教教师严格要求医学生按照正确的无菌技术及外科基本操作进行练习, 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做到“放手不放眼”, 保证外科手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 通过医学生自己的实践, 让其体会手术的成功是扎实基本功不断累积的必然结果。

外科手术学教学不是让医学生掌握复杂的手术术式, 而是要求医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所以这项内容也是外科手术学考核的重点内容。要让医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明白无论手术大小、复杂或简单、普通手术或微创手术, 都离不开基本操作技术, 即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带教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医学生加强外科手术学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2.1 切开

手术切开是显露手术野的首要步骤,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指导医学生进行操作时, 首先, 矫正其执刀的手法 (持弓式、指压式、执笔式和反挑式) , 刀腹切开组织, 刀刃与组织面呈垂直方向, 执刀勿过高或过低, 过高则控制不稳, 过低则妨碍视线。其次, 在实际操作中向医学生传授切开的原则:由浅至深、层次清楚;切口方向尽量保持与皮纹, 重要的神经、血管走形一致, 尽量沿组织纤维走向切开, 长度以有效暴露手术野为准;切口的浅层与深层大小基本一致。再次, 当具体到不同组织切开时再讲解特殊的要求。例如做皮肤切开时, 要求医学生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切口一端的皮肤, 或主刀和第一助手各左手按压切口两旁, 固定皮肤, 力求一次切开皮肤和皮下脂肪, 不要反复多次切割, 使创缘参差不齐, 并应避免用力过猛误伤深部组织。

2.2 分离

分离是将器官和组织与其周围组织结构分开的操作方法, 是显露深部组织、切除病灶的重要手段。分离是外科手术中一项重要技能, 可分为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两种。带教时根据具体手术时局部的解剖情况灵活地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交替进行。如做狗的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时, 顺后肢动脉走行切开皮肤后, 助手用有齿镊提起双侧皮肤, 主刀用弯血管钳和组织剪钝锐结合分离皮下筋膜组织, 即可在搏动的后肢动脉内侧显露后肢静脉, 然后再用蚊式血管钳在后肢静脉两侧顺血管走向钝性分离周围组织。

2.3 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 因组织被切开、分离、切除等操作, 手术创口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 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 因此手术中必须及时、彻底地进行止血。动物外科手术带教时由于动物外科手术室条件限制, 主要向医学生示教两种最常用的止血法:结扎止血法和压迫止血法。

结扎止血法又分为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动物外科狗盲肠切除手术中处理盲肠系膜是向医学生示教缝合结扎法最好的时机, 从系膜远端开始用血管钳分次穿破、钳夹、切断和结扎系膜, 注意分离系膜时应尽量靠近盲肠, 避免影响回肠血供。压迫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或小血管出血, 如凝血功能正常, 压迫后多可自行止血;对无明显出血点的毛细血管渗血创面, 可用纱布压迫止血。腹部正中切开时可以向学生示教压迫止血法。

医学生在做动物外科手术时常犯的错误是用纱布擦血, 这样不但不能止血, 反而会损伤组织加重出血, 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另外, 在手术过程中因误伤血管等原因引起活动出血时, 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在慌乱中用血管钳在看不清出血点的血泊中盲目钳夹, 这样容易损伤其他重要组织, 因此亦必须予以纠正。这种情况应先使用纱布暂时压迫创面, 用纱布垫吸尽积血, 看清出血部位, 找到出血点后再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予以结扎。

2.4 结扎

术中对切断血管的止血和手术切口的缝合都要用线结扎, 正确的结扎在于打结方法的熟练掌握, 打结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手术时间的长短, 所以打结是直接关系到外科手术效果与预后的基本技术。结扎必须正确、迅速、牢固可靠。学生在动物外科实验前已经学习过打结的基本动作, 在动物外科实验带教过程中, 除了要强调打结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注重打结的质量, 要熟练地完成高质量的打结, 拉线的方向必须准确无误, 用力均衡, 而且要正确领会打结的交叉原则, 即“线交叉手不交叉, 线不交叉手交叉”。

医学生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结扎操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 断线: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顺着结的方向拉线, 两线间呈锐角, 两线间摩擦力过大, 线的张力过大, 而没有选择粗细合适的线结扎也可导致断线; (2) 滑结:常常是不按交叉的原则打结出现的结果; (3) 撕脱结扎点:常常发生于初学者打第二个结时, 往往担心第一结松脱而习惯性地用力上提, 导致线结部的张力过大引起的。纠正的方法是打完第一结后由助手协助用止血钳或无齿镊将第一结扣住, 这时主刀就可以放松打第二结, 待收紧第二结扣时, 再撤去止血钳或无齿镊。最后在剪线时要注意严格按照“靠、滑、斜、剪”的动作要领, 防止将线结剪断。

2.5 缝合

缝合是将外伤裂开或切开的组织予以对合, 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的手段。一般在组织愈合能力正常的情况下, 愈合是否完好取决于缝合方法和技术是否得当, 因此缝合也是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关键基本功之一。缝合的基本要求是由深到浅逐层对齐、对合紧密, 无张力和死腔。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 缝合可分为单纯对合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3类, 其中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是动物外科手术学带教中的难点。

单纯对合缝合后切口边缘平整对合。动物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有4种:间断缝合法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皮肤、皮下组织的缝合;连续缝合法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腹膜的缝合;“8”字缝合法常用于缝合张力较大的腱膜, 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易滑脱组织出血的缝扎;毯边缝合法又称为锁边缝合法或连续交锁缝合法, 可应用在动物外科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后壁内层的缝合。

内翻缝合后创缘内翻, 外表面光滑。动物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有4种:垂直褥式法 (Lembert法) 分间断和连续两种, 见图1,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肠端端吻合术和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浆肌层的缝合;水平褥式法分间断 (Halsted法) 和连续 (Cushing法) 两种, 见图2~3,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肠端端吻合术和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浆肌层的缝合;连续全层水平褥式 (Connell法) 缝合法, 见图4, 主要应用在动物外科胃空肠侧侧吻合术中前壁内层的缝合;荷包缝合应用在动物外科中胃造瘘管的固定、盲肠切除后残端的包埋, 注意缝合时缝合线只在浆肌层内, 不进入腔内。

外翻缝合后创缘外翻, 内面比较光滑。可应用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皮肤和腹膜的缝合, 基本缝合法为褥式缝合法, 分为垂直褥式和水平褥式两种, 见图5~6, 每种又有间断和连续两种方法。

上述内容涵盖了外科手术基本技术的大部分内容, 是动物外科手术带教的重点、难点部分。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给医学生打下了基础, 要想熟练掌握这些内容还需要他们以后反复刻苦地练习, 循序渐进地不断熟练掌握要领。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 我们将医学生分成若干个手术小组, 每组4~5人, 每位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手术中的不同角色, 各司其职。在实践中, 医学生普遍对担任主刀跃跃欲试, 而对助手或其他角色就缺乏热情, 这样的结果常常是手术台上只有担任主刀的医学生忙得团团转, 而其他人都心不在焉。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3], 同时开展手术质量和时间的比赛, 看哪一个小组最先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比赛后让大家共同分析, 是什么因素影响手术的速度和质量。讨论的结果说明除了基本手术操作不够熟练外, 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协作不到位影响了手术的速度和质量, 使医学生明白任何手术都是团队协作的工作, 手术的成功并不是主刀或哪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 这样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医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

国际著名外科医师、医学教育家R·M·Zollinger父子在他们的著作《外科手术图谱》的序中写到:“外科手术是一门艺术, 只有在外科医师意识到其内在的危险时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论是最简单的或最严重的和大范围手术, 同样的原则构成手术的基础。青年医师学习了无菌技术、止血、充分暴露和对组织轻柔等基础规范, 已经掌握了最艰难的课程。而且, 一旦外科医师达到这一境地, 他将不断进步……直到他最终成为艺术家, 而非工匠。”相信随着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 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外科手术学教学将会帮助年轻的医学生成为艺术家, 而非工匠。

参考文献

[1]马跃美.外科手术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马兵, 纪广玉, 栗景峰, 等.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2) :388-390.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5

关键词老年外科急腹手术治疗

急腹症是一组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各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老年外科急腹症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临床急诊,通常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损伤等原因引起。我院2004年3月以来收治常见老年外科急腹症136例,采用手术治疗11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85例,女30例;60—75岁67例,75~85岁42例,85岁以上6例。从发病到就诊最短时间2小时,最长5天。其中急性阑尾炎或伴穿孔58例,胃或十二指肠穿孔27例,肠梗阻18例,胆囊结石6例,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外伤引起肠破裂2例。

方法:11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阑尾切除术5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3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肠梗阻松解术1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2例,胰腺手术2例,结肠造瘘术2例。

结果

113例痊愈,2例因病程长,感染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13例中并发切口感染5例,术后早期粘连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论

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与青年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病理方面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相应退变和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故发生急腹症时病人反应迟钝,疼痛反应不敏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痛、腹肌紧张都较年轻人轻,易被忽视。②老年人特别是身处农村乡下者缺乏应有照顾,怕看病麻烦,怕看病花钱,经常是有病不看或大病轻看,加之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发生急腹症后炎症容易扩散,容易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容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大汗、口干、脉速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③老年病人年老体弱,各种脏器功能均下降,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存在会掩盖急腹症的症状,而且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④老年人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都有下降,适应和代偿能力差,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老年外科急腹症早期诊断问题:首先要确定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其次要确定急腹症的性质,是否需要剖腹探查,老年外科急腹症诊断的意义在于把握剖腹探查的时机,而不是一味追求术前确诊而延误手术时机。①全面收集病史资料,客观进行分析。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起病隐匿,就诊时间晚,多数病史叙述不清,多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所以,应当应详细询问腹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有无放射痛及持续时间,其加重及缓解因素,伴随症状、治疗情况以及并存疾病的情况等,包括询问病人家属或陪护。②全面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老年外科急腹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体格检查欠合作,因此,查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系统性,更要有耐心,强调系统、有序、全面的体格检查,要反复查对。③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快速诊断,据文献报道,其中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在诊断急腹症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x线检查阳性可以确诊消化道穿孔或破裂、肠梗阻、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等疾病,B超对肝、胆、胰及腹腔内积液或肿块的诊断,具有许多独到之处。CT、核磁共振等新的方法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得到显著改进提高。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6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其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已成为目前国际外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腹腔镜技术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广泛开展[9]。而当前, 腹腔镜技术已经在全国大中型医院普及, 腹腔镜外科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也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 作为教学医院却无现成的大纲和教材作为指导与参考, 理论教学的滞后给普及这一教学内容带来较大困难[10,11]。因此, 如何提高微创外科技术在外科教学中的地位, 如何让学生及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青年医师掌握基本的微创外科技术, 这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1 腹腔镜手术系统简介

腹腔镜手术系统一般由摄像显示系统、光源系统、气腹系统、动力系统、手术器械及图像处理记录系统组成[13,14]。腹腔内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 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 将腹腔镜镜头 (常规直径为5~10 mm, 0°或30°) 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信号处理系统, 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显示器上。然后医生通过显示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专用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在进行腹腔镜操作的同时可进行手术实时录像及照相。

2 腹腔镜技术教学方法

2.1 录像示教

由于腹腔脏器较多, 肠管尤其是小肠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 常规开放手术时存在暴露困难, 而且常规开放手术时许多手术过程瞬息万变, 手术过程无法进行回顾, 对于初次接触到腹部解剖、病理或手术等内容的学生而言, 按照常规方式借助语言、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腹腔镜手术系统可实现高清影像输出及存储, 通过日常收集各种胃肠肿瘤外科疾病的腹腔镜治疗影像学资料,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 有针对性地将其剪接、整理制作成视听素材并保存, 并且视频资料可广泛传播, 因此, 腹腔镜手术视频在外科教学, 尤其是腹部肿瘤外科教学过程中是良好的教学工具。

2.2 手术示教

目前, 许多大型医院可实现实时远程腹腔镜手术演示直播, 通过将腹腔镜手术过程实时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远程的手术观摩, 手术过程中, 主刀手术医师可与观摩学员进行现场互动和对话交流, 对某些手术疑点及难点可进行现场演示。手术示教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整个手术过程的同时随时提出相关问题, 再由带教教师现场解答, 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外科医师需要手把手教学的状况,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 专家手术视频经后期剪辑、编排, 成为教学视频资料, 学生通过反复观摩, 学习专家手术技巧, 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腹腔镜学习时间。

2.3 模拟培训

与常规开放手术不同, 腹腔镜技术通常是在模拟培训的基础上逐渐掌握的[15], 通过训练帮助腹腔镜手术的初学者开始适应从直视下的立体视觉过渡到显示器的平面视觉, 熟悉各种器械的操作技巧。腹腔镜手术深部的操作与直视手术操作不仅有深浅巨细的差别, 更有视觉、定向和动作协调上的差别。学生必须通过借助模拟箱及相应的模拟器械进行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变化[16]。目前常见的腹腔镜模拟培训方法[17,18]有以下几种。

2.3.1 眼-手配合训练, 常用抓黄豆进行训练

在模拟箱底板上放置一碗黄豆和一个空碗, 分别用左右手持抓钳将黄豆逐一移入另外一个空碗内。可以调整黄豆与空碗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训练准确的定位技能。

2.3.2 双手配合训练 (递线训练)

在模拟箱底板上放置一条约50 cm的缝线, 双手持抓钳, 由一手持钳抓住缝线的一端, 递给另一只抓钳, 从缝线的一端逐渐递至末端。通过训练熟悉腔镜下双手配合。

2.3.3 剪纸训练

在模拟箱底板上放置一张方形的纸片, 按照预先画好的简单图形, 左手持抓钳, 右手持剪刀进行裁剪, 训练腹腔镜下精细操作及进一步训练双手配合。

2.3.4 钳夹训练

在模拟箱内训练钳夹器的使用。

2.3.5 缝合打结训练

本阶段是腹腔镜训练的高级模式, 存在一定的难度, 通过学习腹腔镜下各种缝合方法, 同时, 逐步掌握腹腔镜下打结技术, 除用胶片、纱布进行训练外, 还可选用离体的动物器官, 如肠管、血管等进行训练。

2.3.6 腹腔镜动物实物训练

在模拟箱掌握了各种腹腔镜手术基本操作技能之后, 可以进行动物手术实验, 主要目的是熟悉气腹的建立、组织的分离、显露、结扎、缝合、止血等基本技巧, 熟悉各种特殊器械在活体上的使用方法, 进一步加强手术者与助手的操作配合[19]。

3 腹腔镜手术系统教学的优越性

3.1 有利于全面学习腹腔内脏器解剖结构

国外报道[20,21], 腹腔镜教学对提高胃肠外科青年医师对疾病的理解、解剖结构的掌握及手术技巧均有明显的效果。通过腹腔镜手术视频展示或腹腔镜手术示教的方式, 医学生可形象直观地了解消化道肿瘤手术过程中的腹腔内脏器解剖结构, 利用不同视角的腹腔镜及其放大作用,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各脏器的固定位置, 观察其与相邻器官的关系以及腹腔内脏器的排列顺序。

3.2 有利于全面显示胃肠肿瘤外科疾病的病理改变

腹腔内的脏器较多, 结构复杂, 一般正常的解剖结构只能从尸体解剖或标本上看到, 或者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间接获得, 很少从活体上观察到, 而对于腹腔内的肿瘤, 如胃癌、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其形态较为抽象, 腹腔镜手术系统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可向学生完整展示各胃肠肿瘤病变的特点, 如肿瘤的形态、部位、对邻近脏器的直接侵犯及远隔转移病灶等, 可完整分类收集同一脏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的病变特征资料, 也可直接观察到腹腔内原发、继发及种植转移的肿瘤情况。

3.3 有利于完整展示胃肠肿瘤外科的手术治疗过程

外科手术操作是医学生参与临床外科实践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开放手术受多方面的限制, 如由于受空间、时间和无菌原则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在手术操作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无法完全做到向学生真实、全面、系统地展示手术教学全过程, 导致学生看不清或看不到完整的手术操作过程。而腹腔镜手术是在同一个视野下进行手术, 术者、助手以及手术参观者均可同时实时地观看完整的手术过程,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能真实、全面、同步地观察到每一个手术步骤。

3.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腹腔镜手术图像清晰、真实、立体感强, 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设备, 能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有利于学生对于腹部肿瘤外科相关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全面掌握。

4 腹腔镜视频资料的缺点

4.1 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腹腔镜视频资料只是通过肉眼观察, 没有实际的动手环节, 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 不利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腹腔镜手术多有配合熟练的手术小组, 主刀、一助及扶镜手需长时间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 对于初学者, 多数需在腹腔镜辅助模拟设备上进行训练, 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 学生多扮演参观者角色。

4.2 缺乏开放手术经验

当前, 腹腔镜可以完成几乎所有腹部外科常规手术, 由于国内所有大型医院均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 对于学生以及低年资住院医师而言, 缺乏开放手术实际操作训练及经验, 在真正参与手术时显得手忙脚乱。

4.3 学习时间较长

与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和反复实践方能达到熟练掌握, 经过一定例数的操作实践后, 手术效果明显改善, 手术并发症减少, 进而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开展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需经历约40例方可熟练进行腹腔镜操作, 因此, 对于初学者而言, 较长的学习时间可能是医学生学习高级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一个障碍[22,23,24]。

5 结语

腹腔镜手术系统教学有直观、形象、现实感染力强等特点,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省教学时间, 可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在肯定腹腔镜手术系统教学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开放手术在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术中的优点, 因此如何将腹腔镜及传统手术结合, 开创外科教学的新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将腹腔镜技术培训应用于教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依靠医院的学科优势和独特资源, 开展腹腔镜特色培训, 使学生在思考中求开拓, 在创新中求完善,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 切实提高年轻医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摘要:腹腔镜手术系统教学有直观、形象、现实感染力强等特点,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省教学时间, 可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目前, 腹腔镜手术已经在全国大中型医院普遍开展, 腹腔镜外科教学在临床教学的地位也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国内的开展, 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掌握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因此, 提高腹腔镜技术在医学生教学中的地位, 让医学生及青年医师掌握基本的微创外科技术, 这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室的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300例。均没有精神障碍及聋哑, 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 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年龄均20岁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150例) 和对照组 (150例) 。实验组中, 男80例, 女70例;年龄20~68岁;其中甲状腺瘤25例, 直肠癌65例, 乳腺癌38例, 纤维瘤22例;初中文化程度55例,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95例。对照组中, 男77例, 女73例;年龄23~71岁。其中甲状腺瘤32例。直肠癌58例, 纤维瘤12例, 乳腺癌48例;初中文化程度25例。高中及以上125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职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如下干预: (1)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都是第一次接受外科手术, 对自己在手术时的情况以及医院手术室的环境都感到恐惧, 巡回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 采用亲切的称呼, 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对患者手术的顾虑、心理活动, 然后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回答, 给患者讲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术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通过这些手段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在必要的时候护士要制订科学详细的手术室护理计划。 (2) 术后护理。术后次日对患者进行探视, 了解患者术后饮食活动, 有无感染、切口疼痛、伤口愈合以及有无并发症, 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患者反馈指导今后的工作。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平均为120/80mmHg, 心率70次/min;对照组患者血压平均为140/100mmHg, 心率100次/min。

3 讨论

实践证明, 护士诚实友好的眼神, 温和的表情表达, 良好的举止行为, 关患者的态度, 都能有效促进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具有稳定作用,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 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 把以患者为本的原理有效地运用于手术全过程。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 融洽了患者与护士关系,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篇8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以钢板螺钉内固定为主, 但对于不同的骨折特点可选用不同的内固定器材。黄少峰等在用2枚或3枚克氏针治疗3 5例患者中术后伤口一期愈合3例, 1例伤口感染二期愈合;本组3 5例全部如期骨性愈合。术后x—r a v检查结果:优, 远近骨折端解剖对位, 肱骨头无旋转、无倾斜。杨勇等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9例患者, 平均住院16d, 随访5~60个月 (平均10个月) , 49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9个月, 平均14个月, 按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23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5例, 失败2例, 优良率85.7%。庞瑞明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 3例均获得随访, 骨折均完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6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按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 1 3例均优良。孙贻忠等交叉螺纹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2 2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6~2 4个月。采用Neer的百分制评定标准评定, 结果优1 4例, 良8例无固定失败和感染发生。张志成等[5]用肱骨螺旋内固定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 6例获随访4~3 6个月, 平均2 3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 2 0° (80~160°) , 外展110° (80~150°) ;后伸45° (30~0°) 肩关节功能优8例, 满意6例, 不满意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固定失效, 螺旋内固定器无退钉;术后肱骨头无坏死征象。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确实可行的方法。

2 术后康复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处理方法总体分为两类, 即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所有并发症中, 肩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最高, 除了和手术导致创伤及疤痕形成有关外, 术后缺少系统的康复训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 同时进行手和肘部的主动运动。术后1周开始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 并逐渐加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度, 以患者可以忍受疼痛和不出现明显对抗为原则, 不可求快, 循序渐进, 被动活动后冰敷2 0 m i n。至术后6周时患者的外展、前屈主动活动常常可达9 0°以上, 并可进行一定的内旋和外旋运动。术后6周时复查X线片, 如有骨痂形成, 表明骨折部位已经可以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 此时可加大各个方向的肩部主、被动运动, 注意主动性训练肩部肌肉的肌力;至1 2周时, 患者肩部的功能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在训练过程中, 患肩可能疼痛, 可口服药物、超声波导入扶他林乳胶、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缓解疼痛;如疼痛不能明显缓解应减轻运动量, 必要时暂停。

3 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因素

肩关节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稳定性, 而稳定性是由肩袖的完整性所决定的。在早期处理骨折的同时, 积极修复撕裂的肩袖或关节囊极为重要;有些骨质疏松症病人, 尤其是伴有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 对预后的影响亦比较明显;术后早期持久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让肱骨外科颈有移位骨折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活动, 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并发症, 同时保证愈合后关节的活动度,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2~496.

[2]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567.

[3]Neer CS2nd Dispi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I Treat2, ment of three part and four part displacement J Bone JointSurg Am, 1970, 52:1090~1103.

[4]张健.A O重建钢板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6) :404~405.

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管理的体会 篇9

关键词:腹部手术,治疗,麻醉,沟通,管理

腹部外科主要为腹腔内脏器质性疾病的手术, 腹腔内脏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代谢, 清除有毒物质和致病微生物,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消化系统和全身生理机能。因此, 消化器官疾病必然导致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全身营养状态恶化[1]。为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前应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伴随疾病的不同, 积极调整治疗, 以改善全身状况, 提高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笔者总结所在医院麻醉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276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麻醉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276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 其中男147例, 女129例。最小年龄5岁, 最大年龄67岁, 平均年龄 (35.6±6.6) 岁。胃部手术97例, 肠道手术87例, 肝脏手术12例, 胆囊手术11例, 胰腺手术10例, 肛门手术39例, 血管手术20例。

1.2 麻醉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大小和患者实际情况, 分别采用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等方法。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以及有效的术前胃肠道管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 结果

本组276例患者麻醉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顺利完成手术,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苏醒好。

3 讨论

腹部外科以急腹症为多见, 如胃肠道穿孔、腹膜炎、急性胆囊炎、化脓性阻塞性肝胆管炎、胆汁性腹膜炎及肝、脾、肠破裂等, 病情危重, 需急诊手术。麻醉前往往无充足时间进行综合性治疗[1]。急腹症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意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均比择期手术为高。因此, 麻醉医师应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内对病情作出全面估计和准备, 选择适合于患者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 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这是急腹症麻醉的关键所在。

肥胖、严重腹胀、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患者, 当术中排出大量腹水、搬动和摘除巨大肿瘤时, 腹内压容易骤然下降而发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明显变化。因此, 麻醉医师应依据病情做好防治, 并避免发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和休克。腹内手术中牵拉内脏容易发生腹肌紧张、鼓肠、恶心、呕吐和膈肌抽动, 不仅影响手术操作, 且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剧变和患者痛苦。因此, 良好的肌肉松弛是腹部手术麻醉不可忽视的问题[2]。呕吐误吸或返流误吸是腹部手术麻醉常见的死亡原因。胃液、血液、胆汁、肠内容物都有被误吸的可能。一旦发生, 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等严重后果, 麻醉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腹腔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内脏牵拉反应与此类神经有密切关系。

胃肠道疾病, 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 术前多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电解质异常和肾功能损害。麻醉前应尽力予以调整, 以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2]。消化道溃疡和肿瘤出血患者多并存贫血, 如为择期手术, 血红蛋白应纠正到100 g/L以上, 血浆总蛋白60 g/L以上, 必要时应予以小量多次输血或补充白蛋白。消化道疾病发生呕吐、腹泻或肠内容物潴留, 最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血液浓缩、低钾血症, 上消化道疾病易出现低氯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下消化道疾病可并发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4]。长期呕吐伴有手足抽搐者, 术前术中应适当补充钙和镁。为避免麻醉中呕吐、误吸及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 对幽门梗阻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洗胃;胃肠道手术宜常规行胃肠减压。麻醉前用药需根据麻醉方式和病情而定。对饱胃及可能呕吐者, 应避免用药量过大, 以保持患者的意识和反射。

胃十二指肠手术:硬膜外阻滞可经T8~9或T9~10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以S4~Ll为宜。为清除内脏牵拉反应, 进腹前可适量给予氟芬或杜氟合剂, 或哌替啶及东莨菪碱。上腹部手术的阻滞平面不宜超过T3, 否则胸式呼吸被抑制, 膈肌代偿性活动增强, 可影响手术操作[3]。此时, 如再使用较大量镇痛镇静药, 可显著影响呼吸功能而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甚至发生意外。因此, 麻醉中除应严格控制阻滞平面外, 应加强呼吸监测和管理。腹部手术选用全麻时, 宜选择麻醉诱导快、肌松良好、清醒快的麻醉药物。肌松药的选择及用药时间应合理掌握, 需保证进腹探查, 深部操作, 冲洗腹腔及缝合腹膜时有足够的肌肉松弛,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 加强呼吸、循环、尿量、体液等变化和维护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的管理[3]。

结肠手术:右半结肠切除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时, 可选T11~12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控制在T6~L2。左半结肠切除术可选T12~L1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需达T6~S4。进腹探查前宜先给予适量辅助药, 以控制内脏牵拉反应。选择全麻使用肌松药时, 应注意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或多粘菌素等的协同不良反应 (如呼吸延迟恢复) 。结肠手术前常需多次清洁洗肠, 故应注意血容量和血钾的变化[2]。严重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 术前数小时应复查血钾, 麻醉中需有心电图监测。

参考文献

[1]陈奇涵.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 (6) :73-74.

[2]李宇, 吴柳青, 黄日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2) :66-67.

[3]张丽荣, 孙德峰, 刘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7) :45-46.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10

方法:对近几年来我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护理心得。

结果:79例患者中,74例痊愈出院,5例术后留下并发症,术后整体护理满意度达93.7%。

结论:科学的整体护理模式,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有力依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康复非常有力,充分体理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整体护理骨外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了79例行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8例,女21例,11~25岁28例,26~40岁40例,41~74岁11例,平均年龄41.5岁。

1.2护理方法。给予入院、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模式。

1.2.1入院护理。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由于对生活及周围环境的陌生而产生不適应,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详细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有关制度,进入患者角色。注意讲解过程的通俗性、趣味性和易懂性,一次教育的内容不宜过多,如发现患者出现茫然的表情或不在意的时应改变方法,直到患者明白为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陌生感和恐惧感,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外围环境,使患者处于接受诊断、治疗的最佳精神状态,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②骨外科手术风险大,很多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相应的了解而出现怀疑手术效果,担心意外发生,害怕疼痛等而不愿意接受手术;相当多的患者是初次入手术室,难免出现焦虑、急躁等心理。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医护人员要安慰体贴患者,尽可能的减轻其思想压力。如向患者介绍科室的医疗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医师、麻醉师和护士技术水平很好,手术会很成功等。③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巡访,充分了解手术患者治疗具体情况以及手术准备事项,针对不同的患者适当调整护理实施方案,确保手术成功。

1.2.2手术中护理措施。术中护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手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痛苦,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术中轻轻用手抚患者头部,让患者感到安慰,尽量遮挡患者的隐私部分,避免患者因怕羞而不安;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受重视,以满足其自尊心;要做好手术中的空气的消毒,禁止非医护人员出入手术间,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灭菌措施,对手术切口给予保护性护理,以防感染产生。

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将手术成功的消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他们坚定信心,配合术后康复治疗。另外,术后有两点应该特别注意:①骨科手术后大多患者伤口临近血管会因长时间的手术受到损伤,所以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要按时调整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术后抬高患肢,定时更换体位,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因此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②当患者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做好患者疼痛护理措施。在疼痛护理过程中,要保证环境的安静,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并耐心安慰患者,应用精神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以分散其注意力,可有效缓解疼痛,必要时刻使用止痛剂。要尊重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即使表达不准确也要耐心聆听,凭借职业知识水平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患者具体疼痛状况,并给予精准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

1.2.4出院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教授患者有关的营养知识,制定生活计划,合理安排患者休息、饮食,使生活有节奏有规律,定期按时服药,定期来本院复查。骨科手术成功后,还要进行术后运动组织系统。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静养,合并症等原因,患者预后不良,各种并发症极易出现,轻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痊愈,重者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

2讨论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按护理程序进行主动地、全面的、有计划的护理,以解决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为根本目的。整体护理患者护理是主动积极的,不仅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及明确护理目标,缩短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与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做到了防范于未然故在家属方面,从护理工作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患者方面,护理并发症大大减少,从而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身体康复较快。在医护人员方面,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其潜能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整体上提高了护士素质。可以说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家属的陪护负担,促使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吕宏燕,周晓华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手术期护理.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6,12(6):67~68

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 篇1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3例, 男性21例, 女性32例;年龄75~92岁, 平均年龄80.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5例, 阑尾切除术11例, 疝修补术7例, 胃肠穿孔修补术4例, 胃癌根治术6例, 结肠癌根治术8例, 乳腺癌根治术3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 5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顺利出院。1例于术后2个半月死亡, 死亡原因为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的打击、术中及术后会出现生命危险等原因, 往往顾虑较多, 情绪紧张、焦虑。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机体抵抗力[1]。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可能取得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 让患者明白配合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良刺激, 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对医护人员有高度的信任感, 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指导

对高龄患者术前教育应在入院后就开始进行, 采用面对面的宣教, 一对一的形式。内容包括: (1) 教育患者绝对戒烟, 老年患者由于呼吸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呼吸功能减退, 换气功能和纤毛运动受到影响[2], 导致痰液易沉积在肺部, 所以必须戒烟。 (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包括正确的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 并说明这些活动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3) 指导患者逐渐进行术后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4) 指导患者学习在床上大小便。 (5) 指导患者术后如何保护伤口。2.1.3术前支持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 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若不能由口进食者可通过外周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方式,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如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情况应予以纠正。

2.2 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温。外科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非人为低温的发生率为50%~70%, 临床上一般讲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浅低温[3]。高龄手术患者出现体温过低, 对机体可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如寒战、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缺血、凝血障碍和增加伤口的感染机会, 会影响患者预后[4]。除此之外, 低温也会导致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 尤其是使心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加[5]。加强手术过程中的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30℃等可减少患者术中的辐射散热。将输入液体加热至40℃左右, 腹腔冲洗液加热至37℃~38℃, 可避免手术患者出现低温现象。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由于高龄各脏器功能降低, 反应迟钝, 多合并慢性疾病, 加之手术后麻醉药物代谢缓慢, 易发生蓄积、迟发反应, 尤其是麻醉中的气管插管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刺激。因此, 术后除常规检测生命体征外, 护士还应经常询问病情, 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肌力恢复情况。

2.3.2 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 加之手术后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 往往思想负担较重。护士要注意观察, 经常与其交流沟通, 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与支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后恢复期。

2.3.3 引流管护理

手术后患者身体放置的引流管较多, 护士应保持各引流管有效引流, 妥善固定, 避免阻塞、脱落、扭曲、受压等, 应每小时挤压1次, 并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2.3.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

理: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 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时, 常因某些诱发因素而加重病情。因此, 应力求保持内环境、电解质的平稳, 减少激惹因素。注意控制输液量和保持输液速度均匀缓慢, 注意保暖, 翻身及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 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避免患者用力。 (2)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呼吸系统病变是造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肺炎是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各手术类型的不同, 术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3%~17.5%[6]。为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术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及时排痰, 沐舒坦雾化吸入, 化解痰液;术后防止患者受凉感冒;术后患者由于腹部切口疼痛, 而惧怕咳嗽、咳痰, 护士应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 并给予镇痛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此时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状况, 包括呼吸的频率、双肺呼吸音有无异常, 保证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 防止镇痛药物造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2.3.5健康教育根据高龄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应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控制情绪,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鼓励和指导患者尽早活动及进行功能锻炼;合理安排生活, 做到劳逸结合, 避免受凉及劳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定量、适量, 宜清淡, 避免生冷辛辣及油炸食物, 多吃蔬菜及水果, 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8) :499.

[2]王线妮, 张永真, 朱以芳, 等.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24.

[3]Sessler DL.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mild hypothermia[J].Anes-thesiology, 2001, 95:531~540.

[4]Kurz A.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pathophysiology and climical se-quence[J].Wien Klin Wochenschr, 1997, 109:261~269.

[5]张苏迅.围手术期意外低温[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8) :1.

上一篇:舞蹈风格下一篇:知识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