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信息传播

2024-09-21

知识信息传播(共12篇)

知识信息传播 篇1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产生、传播、收集、整理和利用的过程。信息从信息生产者出发, 经过中间环节。最后被信息接收者利用, 再产生新的信息, 形成一个信息传播链。信息传播是科学研究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活动, 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积累、是科学赖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不仅可以为人们供获取比传统、大众传播更鲜活的信息, 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网上交流与沟通。因为网上空间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从而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拥有独特性质和运行方式。

1. 网络信息传播的含义和本质。

网络信息传播是人类基于以多媒体、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活动。网络信息传播的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同时对社会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2) 网络信息传播在原来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上, 又形成一种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关系, 而这种社会关系, 通过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行为而不断完善、变化和发展; (3) 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人类社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交流、扩散和利用; (4) 网络信息传播有目的性, 期望产生影响, 引起反映。网络信息传播要求信息传播方和接收方必须要有可交流、能沟通的意义空间。

2. 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可传导性, 使得传播与反馈存在着依附的复杂关系, 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过程。由源源不断的信息反馈, 通过自组织过程控制实现复杂系统的平衡状态。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 由传统的单向传播中的单一接收者角色转向双向或多向传播中的传播与接收的融合。 (2) 由原来传播者规定菜单式转向受众自主点菜式, 变呆板的从上到下的“推送”信息转向受众自由地“拉出”信息。一推一拉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受众观。 (3) 在网络空间, 接收者不仅能主动地获取信息, 还能主动地发布信息, 与传播者完全出于平等的地位。

二、知识创新需要网络信息传播

1. 什么样的知识更具有创新价值

(1) 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使主体最经济地分配注意力, 将尽可能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问题上, 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有利于思维的升华和灵感的产生。

(2) 断层的和不确定性知识。知识是有逻辑的, 但逻辑并不是越细越好, 适当的知识断层, 有利于产生学习矛盾。正处在猜想、假设中的知识, 不仅能激发创造的兴趣, 更主要的是扩大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使思维不受既成答案的干扰, 可以进行自主的假设、推论和创造。

(3) 多学科、多类型、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多学科、多类型、多方面的知识, 不仅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而且能以广博的知识为依托、为底蕴, 使得创新的范围更广、更深。

(4) 以主题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和方法论知识。以主题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 将专门的知识纳入到更普遍、更广泛的知识体系之中, 使知识在内容上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等级, 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性。思维的跳跃性越强, 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网络信息传播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知识创新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的过程, 信息是知识创新重要原料, 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一个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得到和利用所需的信息。知识创新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给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带来重要的影响。

(1) 知识创新的综合性。知识创新中交叉学科将继续发展, 学科间的界线将变得模糊, 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走向新的高层次的综合学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将更加普遍和流行。知识创新的综合性, 必然要求信息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跨学科性。

(2) 知识创新的多样性。知识创新的学科差异性和很强的探索性决定了知识创新是多样性的:既有自由探索式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也有一些全球性的、或由国家利益导致的、需要巨大投入的科学问题。所以它的信息需求主体的多样性, 既有“大”科学研究课题的信息需求, 也有“小”科学研究课题的信息需求。

(3) 知识创新速度的变化。科学进步速度日益加快,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缩短, 知识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 要求来自科学前沿的最新的信息的传递必须十分及时、迅速。

(4) 知识创新的国际化和网络化。知识创新将更多地在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国际化和网络化趋势, 使知识创新的信息需求转变为对全球信息资源的需求。

知识创新信息需求的变化和新特点, 使得传统的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体的信息资源, 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新型的信息需求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成为信息传播中的新宠。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传统信息传播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形式多样;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 且能即时交流;网络信息传播资源组织方式灵活。是由于这些优点使网络信息传播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 成为知识创新活动的一个新的、重要的信息源。

摘要:在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上, 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具有创新价值知识的类型, 提出网络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重要的信息源。

关键词: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金镇毕强:作为一门学科的网络信息传播[J].情报资料工作, 2006 (3) :5~7

[2]陈刚马扬: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3) :141~144

[3]陈喜乐廖志丹:试论知识创新信息运动[J].自然辩证研究, 2001 (1) :24~27

[4]张丹微: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50~53

知识信息传播 篇2

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如何控制大气污染”。在课堂之初,讲课人黄利杰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们巩固前面的知识。互动过程中,小朋友们积极配合,踊跃发言,虽有部分知识不够熟悉,但是也能慢慢回想起来,说明我们前几天的教学还是有作用的。在短暂的提问环节之后,黄利杰给小朋友们看了一段颇有深意的短片。这部短片当时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它是以播放简笔画动画的形式展现大气污染的危害,觉得比较有趣,能够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因为我觉得“如何控制大气污染”这堂课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太过于深奥,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在看完之后,小朋友们给出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答案,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有靠近这部片的主题的答案。这时,黄老师整理了一下教室纪律,总结了这部片的意义。

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我们迎来了课堂的小高潮——“大风吹”游戏。这个游戏是由游戏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特征,有此特征的游戏参与者彼此交换位置,多余的一人受到惩罚。这个游戏很受小朋友们欢迎,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小朋友们遵守纪律,秩序井然,因此,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这个教室充满了欢笑声。

在游戏环节之后,可能是有些兴奋,教室里很吵闹,一时难以安静。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后,在我们组协力合作下,教室恢复了安静,虽然偶尔有一两句不和谐的声音,但总体还是不错的。课堂还在继续,只是,我们改变了讲课人,换成了张志光同学。不过,在讲防控大气污染的设备时,小朋友们比较困惑,我们也有些无奈。只能尽量将这类高科技设备的图片展示给小朋友,加深印象。

相较高科技设备,之后的燃煤危害教起来就轻松得多,因为比较贴近生活,社会实践报告《携手生态之旅,传播绿色知识》。在小朋友们的配合中,课堂愉快地进入了尾声。

在今天早上课程结束后,我有了一些感触。其中,让我高兴的是课堂纪律有所提高,小朋友们对之前的知识有所掌握,能够举手发言,配合上课。然而,另一个现象也让我难过。与之前不同,我看到了一些小朋友的缺席,没有之前那么高的积极性,或许是课程内容太难,小朋友难以接受?我不知道,或许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课程结束后,很快迎来了一天中最紧张的时刻——吃饭。没错,就是吃饭。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下馆子根本不可能。在初时吃饭略微谦让饿肚子之后,我变得十分“凶狠”。每天接近饭点的时候,我便候在会议室,随时准备吃饭。铃一响,立马放下手头上所有工作,冲向食堂。别怪我不淑女,而是吃不饱真难受。

类似的晚饭也差不多。不过,在晚饭后,我们会去溪边小走,是一段十分悠闲而愉快的时光。有时候会有艳丽的夕阳,有时候天空仍是湛蓝的。走在水里,听着水“哗啦啦”的流淌声,心情会平静下来。捡几块石头,打打水仗,生活简单而惬意,充满规律性,没有压力,远离喧嚣,我很喜欢这儿的生活。

光阴似箭,在过去的时间里,每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加入“生态之旅”实践队,真是一个极好的的选择!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之旅”社会实践队

异国的知识传播 篇3

阳光明媚的早晨,走进位于美国北卡罗来娜州winterville镇的一家普通书店,光线清晰,四处明亮,洒在书脊上的光给每个人的阅读带来一种温暖感受。事实上,书店是鼓励人们坐下来阅读的,四下准备的皮凳,以及专门给孩子阅读准备的小房间,无一不给阅读者带来一种图书馆式的照顾,书店内书籍丰富,一大半是带有实用色彩的:如教授你如何做体操,如何针炙,如何室外运动,如何做好家里的一顿晚餐,为了这些实用目的,书本尽可能做得图文并茂,不仅配有明晰的图片,而且开始了一种器物、游戏与书本结合的方式,如一本书是传授你如何爬山的,除了配置图片和DVD碟片之外,还配置了登山绳,直接给你最具体的触摸,这样一来书本的价格却没有多少翻升,一般的图书价格都在10到20美元左右。

除了实用的书籍,书店内另一半的空间是给予一些专业图书的,如文艺(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法律、医学等书籍,这些书籍的作者来自五湖四海,并且以尽量适应大众口味的专业性而准备,书籍并不是艰深晦涩而著称,也没有严肃的说教性图书,而是带有一种中性阅读的质的给阅读者准备,这样看来,美国书店确实是实用主义的天下,尽量地与你产生互动,尽量地让你能够体会到与作者同样的心境,这种参与式的阅读最大程度地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美国是知识产权法非常严格的国家,每个州几乎都找不到任何一点盗版市场,因此每一位作者(包括软件写作者)的写作地位也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与几美元一斤的蔬菜、肉类、鱼类制品相比较,书籍与音像制品的价格是相对较高的,在沃尔玛等超市里,随处都能看到几百美元的软件、几十美元的音像制品,在美国,除了网络下载之外,要想轻松而便宜地觅到廉价的文化制品(尤其是含知识份量较高的文化制品),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保护了作者的权益之后,并不会因为文化制品的价格昂贵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准,因为美国还有另外一些措施来促进高品质文化制品的大众化,在美国,有着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与互联网资源。图书馆(以东卡罗来娜大学为例),一般师生,一次性可以借阅的图书达50本,而且没有严格的借阅时间限制,还书也很方便,并不要亲自走到柜台登记扫描,而是直接只要通过一个“还书筒”,把书直接丢进“还书筒”就算完成了一次借阅。

2月21日至23日,笔者到华盛顿特区旅游,又一次感受到了美国在知识传播方面的先进经验。

华盛顿特区位于美国东北部,特区不大,一二个小时车程就可以逛遍,特区的一个方位座落着美国独立纪念碑,正对着它二公里,是相对宏伟的美国国会,在这中间的二公里,是一方面积庞大的草坪,白鸽和海鸥在草坪上四处觅食,在草坪的两侧,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群博物馆和纪念馆,在国会的旁边,便是藏书量惊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的博物馆有国立的,也有私营的,不管哪一方都大量地接受私人捐赠,也就是“打开大门广纳藏品”,美国的很多私人企业家和有闲阶层也以自己的藏品能够进入博物馆作为自豪,博物馆也能够考虑到这些捐赠者的权益,不仅在摆设方面予以宣传,有的还辟出专门房间来收藏,因此美国并不因为国家年轻而导致藏品稀少,它几乎海纳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来呈现给大众。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包括梵高、塞尚、毕加索等国际家大师)的艺术珍品,并且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博物馆的数量可以与政府部门相比,几乎每一种题材都可以有博物馆,有大屠杀纪念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女性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非洲艺术博物馆……令华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里居然还有罪犯博物馆,馆内罗列着美国警察与各类罪犯斗智斗勇的纪录,看来,实用精神在博物馆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呈现。

美国的互联网也在普及知识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随处可见的星巴克、机场里面,到处是免费浏览的苹果ipad与电脑,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电子书阅读市场相当丰富,亚马逊网上书店有大量的客户群,在每一个书店里和一些商店里,到处可以见到主要用于电子书阅读的设备nook tablet 和kindle,不同于中国电子书市场仅是电子设备孤军奋战的现状,在美国,电子书市场与整个出版市场几乎实现了无缝对接,很多读者利用电子书设备购买了大大低于纸质书籍的电子书,这对于纸质书籍的作者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电子书的阅读量几乎是纸质书籍的几倍和几十倍,因此极为便宜的电子书出版物有时反而能够增加作者的收入,尤其在严肃书籍方面。

美国知识传播的便利和丰富得益于以下几点:一、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了每一位作者的基本权利;二、言论自由和图书馆、博物馆方面法律的保障,使得私人愿意建博物馆、图书馆,并且愿意捐赠大量的藏品和图书;三、美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各类电子阅读器得到普及,并且实现了线上购买电子书的现状。

“凡是你给予的,必得双倍果实”,在美国知识传播的背后,便是一个国家对于每个人财产和精神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知识信息传播 篇4

一、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出现弱化的原因主要是由外部竞争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因素造成的

(一) 外部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 电视、报纸、电台等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在大众信息消耗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呈现出多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二) 图书馆自身因素:

长期以来, 图书馆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存, 在知识信息提供方面一统天下。“重藏轻用”, 行政上的条块分割使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借还不方便, 传播方式落后, 效率低下。不能与时俱进。旧有工作方式和读者知识信息消费方式错位, 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图书馆。

二、图书馆与其他资讯业相比, 依然尚有很大优势

首先, 在知识信息供给仍占有重要地位。网络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其内容庞杂而无序。其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

其次, 报纸、电视、电台所对的信息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或特定人群。而图书馆则集中了网络、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众多的媒体优势, 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并且知识信息大都经过专家的审定, 因此在知识领域图书馆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更高。

再次, 图书馆自诞生至今经过百年发展, 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知识学科, 拥有一支庞大的从业人员, 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资历建树的专家、学者, 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对人类知识保存和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作用。

最后, 图书馆拥有一批忠诚读者和用户, 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用户的同时, 读者和用户在有形或无形的支持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用户的共赢。这是图书馆宝贵资源财富。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之基石。尽管图书馆拥有这些优势, 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 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市场能量和读者效应, 使图书馆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 强化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势在必行, 这也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策略

(一) 制度创新。

据报道, 05年7月, 由武汉大学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宣言》, 初步实现了区域之内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制度创新的先例, 也是由理论跨入实践的重要一步。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 可实现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图书信息资源专业化、特色化建设等方面, 我们职业院校图书馆, 应借鉴并采用这种共享模式。同时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应与学院的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项目及各专业学生的分布比例相一致, 并根据学院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保持馆藏体系相对稳定情况下适时调整, 确保各专业核心文献的收全率。还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资源建设特色。确保特有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信息产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 其中不仅有文化成分, 同时也有产品的特性。可借鉴其它资讯业的市场营销理念, 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对传播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系统化、完整化、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和优质高效服务。惟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图书馆封闭落后的状态。

(二) 服务创新, 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现代发展的目的就是提供更好服务, 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实现人性化管理, 完善实施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 营造人文关怀的内外环境。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 应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以及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图书馆工作者要以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 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和精湛的信息服务技能, 围绕着教学和科研实施职务工作。为读者提供咨询帮助和信息保障。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读者取得联系。变馆员为“知识导航员”, 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对读者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三) 传播方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 图书馆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 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信息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 信息海量增加, 各种信息混杂现象严重, 对信息选择难度加大。再者, 现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向深度和广度再延伸, 有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精确到一个知识单元, 甚至是知识点。有时对某个知识信息需求会扩展到同类所有信息。知识信息内的复合性和读者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综合性, 迫切要求图书馆实现“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转变。

“知识传递”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 利用馆内外知识资源, 从中筛选、加工、整理出适合读者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以供读者用户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选择。图书馆传递方式的改变与创新, 是新时期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一般的“借借还还”中解脱出来, 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体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同时有利于发挥图书馆自身的知识资源综合性、丰富性、系统性等原有强项优势。

参考文献

健康知识传播促销策划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10分)

关爱XX疾病患者健康,XX大药房下社区健康讲座。

二、活动目标(5分)

针对社区XX患者进行健康普及,提高药店知名度,增加来客数及会员忠诚度

三、时间地点(5分)

活动时间:从XXXX年X月X日到XX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XX社区的活动中心或人口聚集地。

四、对象选择(5分)

社区的XX疾病患者,XX疾病高发期人群,周边的会员

五、活动方式(10分)

利用区内电脑及投影仪,以讲解模式对社区内顾客进行健康讲座,在讲座同时穿插会员卡权益及厂家人员对药房KA协议品种的`讲解。对于没有会员卡的顾客,办理会员卡,针对KA协议品种在社区附近的连锁店内做堆头,针对有条件的厂家可做买赠促销(厂家买赠的费用、移动电源费用及宣传费用由厂家承担)。

六、实施安排(10分)

1、XX疾病的危害

2、XX疾病的高发人群

3、XX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XX疾病的日常调理剂饮食搭配

5、KA厂家的产品展示及产品特色

6、XX大药房会员卡特权

7、协调医院做抽奖活动(专科医院的免费体检)或者抽奖抽出白金会员卡

七、广告配合(5分)

制作海报,在社区的明显位置张贴

八、预算恰当(5分)

店内赠品可做抽奖礼品使用,控制购货金额在500元以内,其余协调厂家解决

九、意外防范(5分)

①由区域负责人牵头成立应急处理处。驻守活动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现场指导从活动开始直至活动结束。

知识信息传播 篇6

摘要:介绍“图书漂流”活动起源,推介如东县图书馆特色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精心策划“图书漂流”活动,以此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漂流;创新服务模式

县级图书馆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图书馆应该怎样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使命,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服务活动,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如东县图书馆策划“图书漂流”活动,精心打造“图书漂流屋”,正是对图书馆藏书少、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深入基层各个领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潜在功能,最大化地发挥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一、“图书漂流”活动溯源

“图书漂流”是基于道德诚信的一段非常浪漫的奇妙旅程,她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书友将自己读完的图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漂流出手,无偿地供给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目前,全球已有240万本书参与了“图书漂流”活动,注册会员达到41万人。在中国很多城市和地区,也有不少人加入了“图书漂流”行列。2004年初,春风文艺出版社投放图书800余册,拉开我国“图书漂流”的序幕。2005年4月,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图书漂流”活动,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启动“春天漂流书”活动。随后,“图书漂流”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展开,图书就像“漂流瓶”一样放归大海,让更多的人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并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让知识因不断传播而更加美丽,“图书漂流”活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其无量的社会效益正日益显现。

二、如东县“图书漂流”活动产生背景

“阅读,点亮人生”。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用立法的形式对全民阅读进行全面规范和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阅读书籍为4.7本,如东人均阅数比这个数字还要低。而韩国为15本、法国24本、日本44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以色列68本;我国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超五成的成年国民也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如何积极引导和培养全民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图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图书漂流”这种新事物因其代表了前卫的阅读时尚,使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具有了引领性和广泛性,同时方便了读者。与其任图书馆的藏书在孤寂中资源闲置,不如让图书在漂流中得到阅读,实现传递知识的价值。2015年4月23日,在“首个江苏省全民读书日暨如东县第二届全民读书节”到来之际,如东县图书馆联合中共如东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图书漂流屋”正式对外开放。至此,沉寂的、被束之高阁的图书开始了漂流旅程。当然,放漂的图书会遗失或被私藏,这涉及到公共财产的损失。不过只要在正常的耗损范围内,并且有来自外部的监管,图书馆尝试“图书漂流”等创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势在必行。

三、如东县“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政府主导,联姻部门。培根有句名言:“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具有热爱读书的渴求与希望,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智慧与希望。在如东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县图书馆负责“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尽最大努力让“每个读者有其书”,让“每本书有其读者”,实现图书的共享是图书管理者的神圣职责。但“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政府主导能够增强号召力,特别是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等部门大力支持,包括企业、乡镇、学校的全力介入,形成政府主导、图书馆牵头、部门配合、各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深入调研,把握需求。选定好“图书漂流”的场所和保证漂流图书的来源是成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重要前提。活动前期,县图书馆依托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倾听百姓心声,并借鉴苏南一些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在如东县县城人流密集区域的如东文峰大世界、如东县汽车站、如东县第一人民医院、如东县规划馆首批设置4个“图书漂流点”,充分营造书香氛围,方便市民阅读。为保证漂流图书的来源,如东县图书馆主要采取4种方式来组织运作:一是馆藏:从图书馆流通的图书中选出部分图书参与漂流;二是捐赠:鼓励社会向图书馆捐资、捐书;三是采购:为特定的人群采购一批内容更贴近读者、更积极向上、更具实用价值的图书;四是以书换书:读者用自己已读过的图书来换取未读过的图书。这样做既利用了馆藏,又给图书馆补充了一定的知识新血液,进一步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广泛宣传,广招贤能。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窗口,首先要负担起管理的责任,如东县图书馆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活动规则,设置专人负责。联系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種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图书漂流”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在全县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联合县文明办向全县广泛发布招募令,招募年龄在18至70周岁,有志于推广“图书漂流”活动的志愿服务者,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忠于“图书漂流屋”推广职责,维护志愿者形象。自招募消息发布以后,短短几天内,共有近百名志愿者应募,不仅解决了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实了“图书漂流”团队力量,而且将自身好学敬业精神带进了团队,影响了读者,促进了“图书漂流”活动沿着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向前推进。

(四)倾情奉献,贴心服务。4月23日,如东县图书馆正式启动“图书漂流”活动,4个点位的“图书漂流屋”同时对外开放,央视晚间新闻进行了报道。目前,“图书漂流屋”每周二、周四、周六、周日上午8:30—10:30,下午2:30—4:30向市民开放,周二、周四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全程服务,周六、周日由志愿者义务履职。“图书漂流屋”开放近半年来,读者与日俱增(开放日),我们拟将根据实际需求逐步增加开放点和开放时间。活动中,我们为了方便读者“漂流”,简化手续,仅凭居民身份证和手机电话号码就可以从“漂流屋”一次借阅1—2本图书。“图书漂流屋”还帮助读者预订或代购图书,只要读者在“漂流屋”登记,3天之内送书到位。小小“图书漂流屋”实现了与如东县图书馆及其分馆通借通还,真正使图书漂流了起来,并且跟南通地区所有公共图书馆及南通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读者在这里可以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免费在线阅读或下载数字资源。年内,我县还准备在县城人流相对密集区再添置10个点,计划明年依托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及社区文化室把“图书漂流屋”建到全县的每个镇(区、街道),为广大市民提供零门槛、全方位图书借阅服务,同时不断增加“图书漂流屋”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包括为市民提供茶水、针头线脑、打气筒、急救包等。

(五)打造品牌,注重长效。我们的目标是把“图书漂流”活动打造成如东县图书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品牌工程,持续推广下去。为保持人们的热情,活动过程中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在漂流活动中涌现的优秀读者、诚信读者、爱心捐募者、优秀工作人员等先进典型;开展读书积极分子评比、书香单位评比、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帮助读书爱好者创建有组织的读书促进会,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群体的合作探究,实现学习合作、方法沟通、心得交流、思想提升,真正起到以活动促活动,常抓常新的效果,使图书与读者形成很好的互动,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

四、实践“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效

(一)延伸了图书馆服务半径,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东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达到104.84万,现只有一座 4000平米、20名工作人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仅为辖区 4公里。通过“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扩展了图书馆服务半径,延伸了服务范围,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基层的能力,拓展了图书传播知识的深广度。

知识信息传播 篇7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二省大三乌中市交镇地小界处学之处桐乡校市。的乌北强镇端, 具烈典京反型江杭大响南运, 水河全乡特西侧国, 征2西, 2完临个整地湖州省保市市, 存组着晚北界织清江2和苏万民国吴江多时县所, 为期水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阁、乡古阅桥镇读梁的各、石板巷风貌科和教格、茅学局。、盾以科河故居普等成街、独, 文街具江艺南桥相、连韵味文, 的化建依河等筑筑因各素屋类, , 体现了中水精镇品一文体, 国章组古1典织20民起居水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以和、为课美件”设的人计文征思文想, 58以0其0自多然篇环境, 和在人全文国环境各和地谐中相处小的学整体校美掀, 起呈“现江数

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字阅读”热潮。走进乌镇, 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 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参考资料长的和仍免石居费住板小赠街其中送上的火, 可乡民热以, 进就倾听行脚会让中步人, 有在另为一一种庆亲小巷祝上切自教的然师的回音节感。觉来。临漫, 步于即古日镇绵起延全一国里多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知识信息传播 篇8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 京杭大运河西侧, 西临湖州市, 北界江苏吴江县, 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 街桥相连, 依河筑屋, 水镇一体, 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 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走进乌镇, 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 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居住其中的乡民, 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 可以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中国知网”创始于1995年, 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 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囊括了中国90%以上的知识信息资源, 是目前资源类型完整、内容全面的国家知识资源保障体系。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址:http://www.cfed.cnki.net

知识信息传播 篇9

面向中, 卜学敎师敎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同”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朮, 开发建设了“中, 丨、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敎育部敎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丰“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敎育装备部门、电化敎育部门和广大中, 丨、学校的強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 , 丨、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敎f?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敎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敎师节来临, 卽日起全国中 , 丨、學敎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T提供的敎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知识信息传播 篇10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知识信息传播 篇11

关键词:媒体;影响;媒介素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0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目前报纸种类超过1000种,期刊杂志近7000种,电视台达到3000家左右,网民数量逾亿。蓬勃发展的传媒业,使传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但在资讯媒体迅速发达的同时,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的需要、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等。一段时间以来,这股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中愈演愈烈,几乎达到“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的地步。

在部分媒体不良行为的巨大作用下,思想尚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由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养成时期,很容易接受媒体炒作的暗示、影响。2007年4月份在媒体上炒的沸沸扬扬的甘肃女孩杨丽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杨丽娟在中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据说还是优秀学生干部,由于受媒体宣传刘德华的影响,疯狂追星13年,最后达到学不上、工不做、连父亲跳海自杀也要追星的程度。2006年12月,一名残疾少年在周杰伦的演唱会上吞药自杀。2007年4月3日,一家报纸用较大篇幅刊登一位叫李瑶的17岁女孩,欲实现“人造李湘”的愿望,言辞间洋溢着对这名女孩的鼓励[1]。另外,有报道,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几乎达到20%。既要维护青少年的上网权利,又要保障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伤害,这是一对矛盾。除了加大对媒体的管理力度,切实抵制媒体低俗之风外,加强对中小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或许更是一条长久之计。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首先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世纪30年代;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994年陈力丹教授在《新闻记者》杂志当年第一期发表《我国需要“媒介扫盲”》的文章[2],最早提出“应该向中、小学生系统介绍有关报纸、广播、电视的各种知识”。或许因为在当时,传媒的力量和社会影响还没有现在这样大,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大的反响。1997年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发展关于大众媒介的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觉醒能力、培养建设性的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3]

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在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尚没有多少人进行研究。其实,在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它能使中、小学生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运作内幕,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尚待理论和实践的检验,但是借鉴别国的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在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的相关部分适当介绍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最好是组织传媒学界、传媒业界以及教育界的优秀者编制专门教材,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学会利用和使用媒介获取信息,并正确看待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媒介内容。2005年,深圳青少年报社、特区教育杂志社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系列活动中,就为中小学生编辑出版了《给你一把金钥匙——如何辨析媒介信息》、《媒介的故事》等书。在书中,作者力求通俗易懂地把媒介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功能,以及媒介的优劣点等告诉小读者,让小读者学会利用媒介,用其所长,避其所害。他们采用了拟人手法和讲故事的形式,并特别采用了卡通连环画的表现方式,让小读者更易接受、读懂。该书的目录有:媒介大家族(1.大哥——报刊2.老二——广播3.老三——电视4.老四——网络5.老五——手机短信);报纸的“三件衣”;广播的威力;电视的魅力;网络的真面目;时髦的手机;和媒介做个好朋友等等。

第二,加大对中小学师资中媒介素养师资的培养力度。搞好学校教育,良好的师资是保证;要想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教师的媒介素养高低是关键。无庸讳言,在我们的教师当中,有许多人其本身的媒介素养,包括对媒介的使用、对信息的辨别等等,都不甚了了,更遑论学生。可以通过短期进修、寒暑假培训、专业讲座、单科学习等各种形式,先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长期则需要学校配备专门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的师资。

第三,和媒体合作。各级较为规范、较为现代化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网站等应对中小学生开放,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免费或低费参观,让学生了解传媒的制作过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各家媒体一种长期的公关工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媒体可以培养未来更高水平的忠实受众。

第四,举办各种形式的媒介素养讲座。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传播学者、著名记者、著名编辑、节目制作者等,到学校给师生进行有关媒介知识的讲座。

第五,媒介素养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自己拍照、自己摄像、自己制作网页、自己报道新闻时,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批判能力的媒介消费者。所以,可以通过办报纸、做节目、第二课堂等形式,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应该说,仅仅教授读解文本却不教授制作文本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不完善的。

总之,由于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媒介,提高媒介素养,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以上材料参见:中国青年报[N].2007-4-4,“特别报道”.

[2]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86.

电子复制时代的知识传播 篇12

一、知识工业化生产背景

早在上个世纪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及霍克海姆等人就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1) , 并且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作出了预见性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 它已日渐衍生为一套工业体系。大众文化借用传播方式的娱乐性迎合大众, 传播物化、虚假的文化价值。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文中批判道:“个人只有当自己与普遍的社会完全一致时, 他才能容忍个性处于虚幻的这种处境。”大众从主体沦为客体, 从创造者沦为技术的工具。

迎合大众、娱乐大众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法宝, 媚俗、庸俗、模仿的电视节目是许多电视人的不二选择。片面追求卖点和轰动, 明星效应, 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 消费主义与商品拜物教充斥。机械复制、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快速简单的心理, 但是缺乏原创与个性, 电子程序简化了创造劳动, 标准化代替了个性, 世俗化代替了高雅, 再没有哲学家口中的崇高与壮美。阿多诺认为, 大众文化这种商品化、标准化、单面性、操纵性、控制性的特征, 压抑了人的主体意识, 压抑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助长了工具理性, 进一步削弱了在西方业已式微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 (2) 现代技术背景下文化之根消散, 知识生产与传播伴随着经济价值和利益追求, 创造了一个纯粹娱乐化、世俗的知识传播时代, 知识传播的危机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二、现代技术控制下知识传播存在的问题

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的网络文化是凭借高科技生存的大众传播媒体, 现代科学技术使品味更加多元化, 同时大众传播使受众变得消极、幼稚。碎片、无意义的信息漫天飞舞, 知识传播的危机也引发着文化的危机。

(1) 虚拟环境中碎片化传播遮蔽真实性

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和视觉文化, 造成对历史真实和意义的消解。历史传播作为一种人为的记录符号。历史作为影像符号组成的片段。“崭新美感模式的产生, 却正是历史特性在我们这个时代逐渐消退的最大症状。我们仿佛不能再正面地体察到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历史关系, 不能再具体地经验历史了。” (3) 编辑技巧决定一切, 而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则不予重视。媒介是人的延伸, 但是随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图像和信息可以复制和合成, 受众失去判断力, 获得了主观的客观性。在非现场中经历现场, 从部分中获得虚幻整体, 图像和知识的界限变得模糊, 因此产生幻想。 (4) 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被消解了, 碎片式的表达, 纯粹娱乐化的追求, 制造迎合受众的事件等, 使得真实已不再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标准。

(2) 娱乐化传播方式失去知识权威性

消费社会培养了明星、时尚等拜物元素, 也迅速将这些元素应用到传播媒介中, 娱乐性成为当下文化最重要特征之一, 造成了知识的人文底蕴和艺内涵丧失。随着图像文化以追逐观众的感官享受而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主导, 意义被视觉的冲击掩盖, 具有深刻意义的政治事件、历史事件都可以在切割、细化和调侃中变得没有意义。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 在这一过渡中, 文化不断蜕变, 传统的意义和深度不断消失, 呈现出的是肤浅和碎片。知识分子也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学术超女”“学术快男”的现象比比皆是, 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并被公众的生活所拒斥。

(3) 注意力分散迫使知识边缘化

科学技术的强势姿态与霸权话语使知识日渐边缘化, 技术占据了主体地位, 技术崇拜代替了知识文本, 在电视文化全球扩张的大格局中, 电视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霸权文化。西方学者萨义德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 (5) 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导领先文化, 向全世界普及从而传输意识形态, 如美国好莱坞、麦当劳等, 无一不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消费时间, 当代社会已经从以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6) 。消费模糊了娱乐与知识的界限, 审美开始变得世俗化、日常化, 文本意义被掩盖, 真正的知识却被放置到边缘地位。

三、技术霸权背景下知识传播出路

知识传播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须过程, 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播俨然已经脱离了知识的本来路线, 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寻找知识的真实性、严肃性, 营造良性的知识传播环境, 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重要责任。

(1) 提高受众判断力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 受众一度成为知识传播的客体, 受众的接受质量直接决定了知识传播的效用, 大众文化发展的弊端一部分是因为科学技术的无理性发展导致的, 还有一部分是由公众的消费心理所引起。所以, 首先是要培养受众在海量的文化工业体系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并且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二次传播出去。其次是培养公众接受传统的传播媒介, 普及文字化的阅读习惯, 寻找相对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解读。

(2) 提高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发展, 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制造与公共传播者,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传播信息。所以对于媒体人的定义范围已经远远扩大, 也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 媒体人必须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规范, 提高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素质, 追求信息真实与知识的价值, 抵制过分娱乐与低俗。发挥媒体人该有的作用而不是迎合大众, 一味的追逐经济利益吸引眼球。 (7)

(3) 提高政府监察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 净化知识传播环境, 设立健全的法律约束机制, 对虚假信息的散布进行压力打击, 对传播媒介及平台进行规范与审核, 提高信息审查门槛, 开放话语权的同时, 加强对信息质量与深度的把关。增加与媒体的沟通交流, 形成良性的管理和规范氛围。

(4) 知识分子参与文化公共空间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都能看到媒介知识分子融入公众生活的身影, 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知识分子与公众的距离, 媒介知识分子应关注公共事务, 从抽象的理论中走出来, 运用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型和跨地域性, 为媒介知识分子参与公共空间提供了平台, 通过新媒体的平台平衡大众舆论的娱乐化、世俗化, 建立成熟、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形成良性的文化互动团体。

四、结语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对知识有过经典的论述:“知识是神圣力量的存在、表现和完美映现。所以知识是自为的存在的, 是固有的、以自身为基础的力量、自由和效用, 因为它是神圣力量的映现。”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全球化仍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为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传播媒介, 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传播环境日新月异, 如何对抗技术理性带来的文化危机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注释

11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著, 渠敬东、曹卫东译, 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2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著, 渠敬东、曹卫东译, 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3 [美]詹明信著, 陈清侨译,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 2013

44 [美]尼尔·波兹曼著, 章艳译, 娱乐至[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5 [美]萨义德著, 李琨译, 文化与帝国主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66 管宁、巍然, 后现代消费文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文艺理论研究[J].2005

上一篇: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下一篇:海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