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024-05-25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共12篇)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1

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是有所区别的。中学学习大多依赖于教师课堂内外的辅导, 而大学学习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教学为辅。因此,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是一门必修课, 尤其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 教会他们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是极其必要的。

《礼记·中庸》中记载“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强调了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课前预习是圆满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环节,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然而, 很多大学教师却不太重视预习环节,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无论是课前预习的内容安排, 还是对课前预习的评价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多数教师只是在下课前提醒学生们做好下一单元的预习, 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样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佳, 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减弱。

鉴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进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 研究背景

课前预习, 是学生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学习准备, 它是确保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独立监控学习的能力 (Holec, 1981) , 因此课前预习可以看成是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 , 可见, 对大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王笃勤 (2002) 研究发现, 目前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课前不能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英语成绩难以得到提高。石伟 (2007) 对大学生英语课前预习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 课前预习的大学生并不多, 预习内容大多以单词、短语为主;另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较少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但综观相关研究发现, 针对课前预习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 且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居多, 如陈彦礼 (2008) , 郭洁 (2004) , 黄新丽 (2007) , 占玉霜 (2007) 等。综上所述, 完善大学生课前预习工作,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2 建立完善的课前预习机制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倡导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以该教材Unit 4 Text A: Heroes among us为例具体讲解如何建立完善的课前预习机制。

2.1 课前预习任务

为了使课前预习不拘泥于形式,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对课前预习任务做出相应的调整, 做到课前预习内容具体化。依据本单元第一节课授课计划, 课前预习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 两个思考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 了解英雄事迹, 学习英雄精神, 弘扬社会正气。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开动脑筋, 独立思考。其次, 扫除生词的障碍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最后, 由于这篇文章是典型的“questionexample-conclusion”写作模式, 因此通过寻找问题和例子的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结构。

2.2 课前预习方法

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赵华峰) 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学课堂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笔者认为, 其同样适用于大学课堂。教研室可集体研讨、编写学案, 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根据学案进行预习。一方面, 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能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学生依据学案来预习, 不但可以清楚地把握学习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也可以学会主动探索知识, 查阅相关资料, 扩展视野, 逐渐向自主探究型学习者转变。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预习源于同伴互助学习, 是一种有效地学习策略。教师在开学伊始, 可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 性格差异或者学习风格的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英语学习小组, 并选出小组长。每一个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共同交流讨论, 查阅资料, 相互监督, 协作完成预习任务, 逐渐向互助型学习者转变。小组合作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这两种预习方法外, 还有听课文录音、标记难点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课前预习评价

即便课前预习内容布置得多么具体、多么可行, 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做好检查、评价和反馈, 预习就形同虚设, 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也随之消失。因此, 有效地评价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主动性。教师评价课前预习的手段有很多, 比如英语学习小组互查、小组长检查并反馈任课教师、教师抽查、课堂提问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并根据预习效果, 对课前预习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再者, 大学课程的期末考核, 平时分也占有一定比例,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作为平时分的重要参考依据。评价只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在于督促学生有效地做好课前预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一堂课的精彩与否, 不仅在于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 更离不开学生密切的配合, 而课前预习则起着桥梁的作用。学生课前预习得越充分, 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学生的参与感更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课堂气氛沉闷, 想要改善这一现状, 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是一种有效手段。作为教师, 应重视课前预习, 并将其落到实处,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学会有效地做好课前预习是一门必修课: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文旨在探究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进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彦礼.高中英语预习的指导方法[J].吉林教育, 2008 (24) :47.

[2]郭洁.初二学生英语预习方法的调查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 :92-9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黄新丽.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课前预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1) :26-28.

[5]石伟.大学生英语课前预习调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8) :147-150.

[6]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02 (5) :17-23.

[7]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8]占玉霜.中学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5) :27-31.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2

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奏曲。在当前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宏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学生还能通过预习先行探究,自主解决一些问题,自发生疑,为课堂上进一步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作好准备。因此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英语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了解新知识,领会其内涵,形成初步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理解,找出疑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也是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英语预习的原则

1.归类分析“去粗取精”。

教师可通过集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从大量书面材料中参考有关资料,或搜集所需要的与新课有关的有价值的资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分析整理出有用的东西。为进一步提高预习质量,可以组织同学各抒己见、献计献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有价值的预习方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2.探索性原则。

即学生用预习方法相互交流,主动得获取知识,应用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参考资料、查阅字典等来诠释内容,激发预习兴趣,探索本身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巧妙设疑,尽量关键简单,做到抛砖引玉。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多加赞美。不能直接评判正误,而应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寻求答案,发现问题共同分析,共同补充,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从语音起步,指导学生运用字母的发音规则和拼读规则试读单词,要求尽量正确。

鼓励学生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生词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留意猜测的依据。学会从课文理解其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书,把生词的拼写、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用笔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课时用心听讲。

试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初步翻译,不会的地方做上标记。通过课前预习,初步扫除下一步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课后练习不会时可以照着书本填空,找出不会的空白地方,等老师上课讲到疑问处时,特别留意,将疑问各个击破。

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做好预习笔记应做到以下四点:①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重复出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②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③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④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在预习形式上,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创造性地预习,克服学习困难较大等弊端。合作交流时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大胆进行交流和讨论,某些较易难点一定能有所突破。对于难度较大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合作研讨,必要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预习时教师要注意检查与监督。有些学生“等、靠、要”等“懒汉”依赖思想严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毅力,他们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学习热情就会降低,预习时敷衍了事现象就会出现。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和督促检查,及时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要多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作出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展开组间合作竞争,进行组间互查、监督,相互启发,相互回答疑难问题。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和信心。

重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习效率;必要性

“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许多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被提出,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角”“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与这些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我们可喜地看到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再不是单调的“听讲”“记忆”,更多的呈现出学生的参与过程,如,“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我们继续推进。

我在时下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发现许多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一节课没有重点和难点,学生从头自主学习到尾,学生做做,小组检查检查;重点没有强化,难点依旧不会,经常出现完不成既定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预习没有做好。因为没有预习,所以在简单知识上要花较多的时间,所以,重点就没来得及体现,难点就没时间突破,导致学生收获不多,学习效率低下。

要达到高效课堂和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就要着重围绕着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展开,不能在那些简单的知识点上花太多的时间,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必须是有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和学生就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与“打有准备的仗”是同样的道理。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学习才能有效,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第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因教学任务重,或为多复习留时间,抑或因考试等原因,往往教学进度比较快,不给学生预习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导致学生在上课前还不知道教师在本节上要教的内容,学生的预习准备也就无从谈起。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只能是紧张的注意力被老师牵着走,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学习的能力达不到锻炼,学习的知识没有充分理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是必然的了。

课前预习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却能换来学生学习的自由,切实解放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放權让位,给学生预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感知,去体验,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途径,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进取,在进取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获得乐趣。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浅谈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预习,有效预习,自学习惯

学生将来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有语文能力, 而课前有效预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 自己先阅读课文, 经过思维, 得到自己的理解, 当上课时, 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老师讲的或讨论的结果正相一致, 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不一致, 等老师讲解时就集中注意力来解决它。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 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 增进阅读的效果, 有很高的价值。从这可看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那么, 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重要性有哪些?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思考, 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 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所加强, 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甚至优异。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很重要了。有效预习能帮助学生很快过渡到自学。为了尽快让自己会自学, 学生必须按老师指点的方法去预习。例如,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生字词, 就可以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不同方法去理解。字词解决后再根据老师指导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的层次。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 长此下去, 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有效预习, 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他们会对这些问题独立地思考, 特别对难的、不会的问题会苦苦思索, 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往往对相同的事物, 因看法不同, 会作出不同的评价。例如, 教学《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续编这个口语交际题前, 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你认为结果是怎样的呢?你准备向谁学习什么呢?学生兴致很高, 都愿意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二天, 我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有的结果是乌鸦再次被骗;有的结果是乌鸦再次被骗但狐狸受到了惩罚;有的结果是乌鸦吸取教训没有被骗。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向乌鸦学习它的诚实;还有的学习乌鸦的聪明;还有的向狐狸学习它的机智, 能再次骗了乌鸦。可见, 学生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都是经过深深思考的。学生正是通过先预习、再解答这样的形式练习, 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自学习惯, 让学生终身受益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学,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靠自学成才的, 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这样的。好习惯是养成的, 不是一天两天努力的结果, 需要常年的坚持不懈才可以的。预习能让小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但也不是说只要预习了就能养成好习惯。这需要老师合理地布置和训练。如果只是布置让学生读一下明天要学的新课, 念念生字词等, 这样的作业千篇一律, 一开始学生还预习预习, 如果老师不经常检查, 给学生以激励, 渐渐学生就对预习失去了兴趣, 有的干脆就不预习了, 预习就成了空话, 预习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预习作业要精心设计。

总之, 有效预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后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学习上不感到吃力, 天天想学、乐学, 学生的成绩就会突飞猛进。良好的自学能力会影响小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 它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因此, 让学生课前能有效预习并养成习惯是必须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课前预习的5个重要性 篇5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必要性;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常常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课堂上,疲于教授课本上的固定知识点,往往在课堂上用了很多时间去解释和阐述相关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的接受,长此以往,收效甚微。有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就好,但是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他们中很多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步伐,难以在课堂上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所以开展课前预习,让他们提前接触和了解课本知识十分有必要。

首先,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减轻课堂上理解知识的压力。任课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更加的清晰明了,有重点有主次地将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予以解答,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那些易懂的知识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蜻蜓点水般的进行解释就可以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集中在讲解课本重难点知识上,同时可以更多地安排在辅导学生的内容上,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学习兴趣很重要,课前预习可以让他们提前感受课本知识,对课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对自己不懂或者认为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标注,这样有预期有目的地听老师的讲解,不但可以更深刻地掌握课本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当老师们在课堂上对他们预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解答或者对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产生共鸣时,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预习的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当低年级学生感受到了课前预习的乐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到课前预习当中去,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课前预习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课前预习可以让他们明白积极探索语文课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得他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肯定课前预习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的同时,对于如何开展课前预习以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适宜的预习计划。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们不论是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都相对缺乏系统的塑造和培养,教师应当顺势而为,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制定预习计划,只要给他们树立了这样的好的学习观念和预习习惯,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去开展课前预习。

二是要循序渐进。在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的科目循序渐进地开展。比如小学语文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是最需要开展课前预习的首要科目。如果一次性让每位同学对每一门科目都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无法进行课前预习安排计划,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能力还不强,不可能做到每一门科目都能够开展下来,也不可能达到课前预习的最大效果。

三是要坚持不懈。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开展课前预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需要长期以往地坚持下去。可能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波折,也会有一些同学对预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但是从老师、家长、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不能因为某些小问题,小困难就影响了课前预习的开展,反之应该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地去运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当中去,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课前预习对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开展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高度重视起来,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去预习,避免走一些弯路、错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前预习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对于现代小学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指导的策略[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09)

[2]李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强调预习[J].中华少年,2015(09)

[3]丁华娟.有效预习助推高效课堂的生成——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3(12)

[4]车生龙.有效预习策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04)

作者简介: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7

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 增强学生预习的效果呢? 除了对教材深度了解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平时,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四到”, 即心到、眼到、口到和手到, 边预习边动笔批画。以中高年级的语文为例, 我为学生预习课文设定项目, 设计详细的预习内容, 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效果。我还要求学生预习要做到“五读”, 即预习课文时进行五次阅读, 每次阅读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每读一遍都要尝试实现不同的目标。

(一) 第一遍初读全文。

通常要求学生首先圈出文中生字词, 扫除文字障碍。然后利用工具书, 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意”、“一词多义”的时候, 要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这个字词应当选哪一种。接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了解课文大意, 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 第二遍读, 多作了解。

1.了解作者。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有些课文出自名作家之手, 预习时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料或者网络工具, 对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有所了解, 从而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了解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应当有能力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第三遍小声读, 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高年级, 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 读了课文后应进行一些思考, 如: (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3) 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 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段; (4) 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四) 第四遍默读, 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动力, 不会提问是不会学习的表现。因此, 我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 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通过默读思考, 学做预习笔记, 学生记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解决。

(五) 第五遍细读, 圈点批注。

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是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课文圈、点、批、注, 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圈、点、批、注”不仅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 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圈点批注呢? (1) 关键性的字、词; (2) 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 (3) 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 引导学生作批注, 如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 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 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 还可归纳写出段落章节的要点及夹上纸条做上记号等。通过作批注, 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 将阅读引向深入。预习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 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不易理解的, 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 还要动手, 在这一过程中, 预习者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有效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 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 因为没有检查, 往往是学生预习了, 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时间一长学生便以为预习不预习一个样, 渐渐失去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 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

老师必须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这样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而且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 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 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我们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达到不同的“星级”, 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并且做到面向全体。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篇8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提前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独立思考, 初步了解、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为教师的讲课做好相关准备。实际上,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 教师更多的是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 传授的主要是基本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 知识的掌握、深化、延伸与运用关键在于学生的不断学习、探索, 形成知识的积累和丰富, 而这其中自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如何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最为值得探究的课题。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前,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标教学中, 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就可以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请文章脉络。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理解、掌握新知识的真正内涵、重要知识点。在现实中, 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 而且每个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知识的盲点都各不相同, 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新知识的全部要领显然不可能。通过预习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确定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 并做好记录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并及时向老师请教, 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时听课重点突出, 听课的效率显著提高。

3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地位至上、权威性高, 学生从属于教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学生缺乏应有的主体性和尊重是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源所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这一局面,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而课前预习就是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旨在通过预习使学习提前进入学习的角色, 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全面的了解, 提前解决知识的盲点和确定学习的重点,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如六年级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 (1) 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 要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 用笔把重点画出来。如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读者体会到什么?如被捕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说明了什么?法庭上“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 非常沉着。”又怎样理解?等等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出记号, 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 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如开头“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与末尾“妈, 昨天是4月28日”;“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 看他把书籍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和“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等等这样句子,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 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 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习惯。

(3) 课前写一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 把课文中好词语、优美句子抄写在课堂笔记上, 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 要读明白问题的所在语言环境的理解, 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归类等。

(4) 课前做一做:预习中, 可以自己设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做习题, 如字:把本文的生字写在田字格本里, 要正确、工整;词:把课文里的生词注拼音、查找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找出课文里的修辞句子, 用画线段的方法画出, 想一想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是反问句的改成陈述句等等。在课堂上, 老师讲课时, 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 要想想错在哪, 为什么错, 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 可在听课时, 逐步领会。

(5) 预习检查:课前光布置还不行, 教师必须加强检查。不然学生预习积极性会削弱。通过检查后, 才能了解学生预习效果, 好的加以表扬、鼓励, 让学生享受预习收获的喜悦, 相信自己的能力, 学生才能长时间保持预习的热情。

4 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基础不扎实、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是诸多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种困难的积累和扩大化带来的结果就是, 课后作业时间增加、学习信心减退、厌学情绪滋生、学习成绩下降, 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 无非就是要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 在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个过程中树立和增强学习信心。从教学实践来看, 加强课前预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为学生听课效率不高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外, 最主要的就在于其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了解、不理解, 甚至不知所云。由于课堂效率的低下, 那么课后作业时间的延长、知识盲点的堆积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也就不足为奇。而通过课前预习, 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 很多知识点其实在课前就可以解决好, 那么课堂主要做的就是把预习中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或者不够明白的地方弄懂。更为重要的是, 预习习惯的养成, 还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这正是学习所需要的。当然, 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这是很重要的方面。

如何做好英语课前预习 篇9

然而, 许多老师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时, 往往流于口头上的布置, 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手段。因此, 如何把预习落实到位, 使预习变得更有效,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 求新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 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这样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内部需求感, 从而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完成作业。老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在课堂上根据其预习结果, 给予指导, 并让预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谈谈心得体会。经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会体会到预习的好处, 并主动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

做好预习笔记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 很快就会生疏, 每一次复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二是摘抄典型句型, 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三要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 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四是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 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三、课前预习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

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敢疑、多疑, 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渗透了哪些语言现象?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课文是否有其他结尾或标题?这样的发散思维一定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 并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课堂上他们就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获取答案, 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

1.单词预习。在七年级时, 老师教授音标, 让学生学会看音标拼读单词。在课前,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看着音标, 尝试拼读单词, 然后听录音, 核对自己的发音。如有不对的地方, 马上纠正, 并把单词读熟练。此外, 让学生了解单词的词性和词义, 并找出单词的派生词, 扩展词汇量。对于难理解或不知如何使用的单词 (词组) , 可以让学生查找字典, 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过了单词关, 学习英语就变得简单得多。

2.朗读预习。第一遍, 学生在不听录音的情况下, 尝试朗读课文。第二遍, 静听录音, 并用铅笔在轻重读, 连读, 升降调等地方作标记。第三遍, 听录音, 跟读模仿, 把握好语音语调。第四遍, 不听录音, 自己读。这样通过反复地听和读, 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 语调和语感, 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3 . 语法预习。在预习语法知识时, 应让学生先熟读Grammar Focus中的例句, 然后在本单元中找出与例句相似的句子。自己去寻找这些句子中的规律, 得出结论, 达到活用语法的效果。

五、制定学生课前预习方案

下面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一篇预习学案。

标题: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1.预习目标。学习使用be (am/is/are) going to句型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对未来的计划。

2.预习重点。词汇:本单元黑色粗体单词为重点

句型:be (am/is/are) going to引导的各种句型 (陈述句, 否定句, 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话题:谈论自己或他人对将来的计划, 并如何把计划付诸实际行动。

3.预习难点。正确使用be (am/is/are) going to引导的各种句型 (陈述句, 否定句, 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

4.预习过程。

(1) 预习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 注意单词的读音, 词性和语义。

(2) 预习本单元语法和句型 (可参考《学英语》报) , 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划出来。

(3) 看看谁找得多, 通过课文、字典、报刊、网络等途径找出你所知道的所有职业。

(4) 完成课本P41 1a和P43 3a、3b、3c。

(5) 预习反思: (写写预习后你的疑问和收获) 。

六、检查和评价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课前预习要做到善始善终。检查必须跟上, 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检查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自己检查。根据复习提纲进行回忆, 独立完成思考题及书后的练习题。这一检查旨在考查预习的效果如何;其二让老师对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主要时间一般在课前5分钟, 很多老师通常会结合教学内容, 由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课, 多采用提问的形式, 必要时可集体分组讨论, 注重表扬鼓励, 适时点拨指导,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 紧密地把课前预习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

总之, 预习是实施有效教学, 实行先学后教的重要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铺垫。老师应在紧密结合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把预习作为教学效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 使英语课前预习的效果、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有效课堂的心举措。预习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奏和铺垫。为了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老师要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 适时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英语自主学习的舞台 篇10

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实践,谈谈预习——激发学习兴趣;预习——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预习——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实际做法,以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交流,相互借鉴。

一、预习——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际教学中,人人都知道预习的优越性所在,如果课前学生预习充分,45分钟的课堂教师会事半功倍,否则,学生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教师的苦口婆心地讲解也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课前预习充分,对将要所学的内容有了清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的知识已经经过内化和消化,对一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知识与一些疑问、困惑的问题可以课堂上有针对性提出,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既减少了教师的讲授的时间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探讨、共同探究,使听课有针对性,也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有的问题对我们教师而言看似小儿科,有的令人哑然失笑、啼笑皆非,根本没有思考的价值或问的必要,但长此以往,学生会问出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的问题。

如学习七年级上Unit5的第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一节课45分钟恐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单词celebrate、dress、guess等十几个单词,短语dress up、have a guess、get together等八个惯用语,两个对话要背诵,六个节日名词要了解,总之,内容多,任务重,传统的教授法显然45分钟无济于事。而布置课前预习,单词、短语的重心放在课前,课堂上读单词、写单词将浪费时间、耗费精力。

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了解很清楚,对不清楚的如一些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传统做法等会感到兴趣倍增,交流的欲望和热情之高涨自不待言。

二、预习——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授之以渔”是说在教学中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预习中,应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自己可以解决,哪些知识要学生合作、互助才能解决,哪些知识在课堂上要听老师讲解或点拨,也就是说,让学生清楚在预习过程中,明确重点和难点,确定疑点,并做明显的标记,这样在上课时,对这些重难点和疑点的学习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就会有所侧重的把握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在课前,通过课外作业的检查,知道了学生的所难、所疑,教师也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集中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和模糊点,而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和指点,鼓励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没有预习环节,教师上课平铺直叙,难以设计有利于学生反思学习情况、碰撞智慧的火花,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

如学习牛词津英语8年级上册Unit7 Study skills时,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掌握表示天气的名词,如何改为形容词,即掌握sun、rain、fog、wind、snow等的形容词形式,通过预习,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总结出表示天气的形容词形式是在名词词尾加-y,并且关注到sun、fog的形容词应先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y,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单词和构词法,思考一些名词或动词后也可以加上-y构成形容词,说出一些这样的例词,这个任务有点难度,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另外,短文填空中,sometimes的用法和some time、some times、sometime的区别使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课堂上,教师运用情境法或例句来突破这个问题,学生会记忆深刻。

三、预习——促使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

通过学生的预习,教师了解了具体的情况,以便教学中更能有针对性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真正走出“讲教材”到向“用教材教”的跨越。

如学习Seasons of the year这首小诗,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教师会单词、短语、句子都要教,还要讲诗歌的押韵等,这样,一节课容量之大可想而知,学生会学得晕头转向。如果课前学生预习透彻了,上课时只需要通过一些预习任务的检查,检查预习情况即可,如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短语的具体运用,当然也包括这首诗歌的朗读,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预习中的不足,给与具体指点,重点放在英语诗歌的押韵上,以及英语诗歌中也有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好为了押韵而采用倒装语序等,以及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于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介绍一年四季,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英语诗歌的韵律美、和谐美,实现情景交融的效果,为有效课堂增添了助推器。

浅谈高中英语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篇11

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作者总结为下面两个原因:第一,课前预习对课堂中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针对课堂学习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做到英语课前进行下节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下节课要学什么?重、难点在哪里?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就能对下节课教学的新内容有大致的认识,做到课前知道自己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难点的知识章节。再自己细化出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哪些要做初步了解,哪些内容要全部掌握,从而进一步选择和思考不同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第二,课前预习对英语课堂学习具有一定的调节性。一般的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内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和快速的思维能力。到了高中学习阶段,随着英语课文篇幅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课文题材的变化,学习难度明显加大。假如不做好英语课前的预习根本就适应不了当堂英语的教学进程。学习只有先课前预习才可以对自己已预习和没有预习到的教学内容进行区别开来,并有选择性的听讲,将自己思维和听讲注意力合理地进行分配。

怎样让学生做到有效、有针对性地预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 细心指导

高中教师应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抓。每节课后要对学生下节课预习内容做统一布置,对全班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对预习的学习内容给出具体的建议或要求,使学生的预习能够收到一定的预习效果。在预习方法上,因学生而异,学生按单词、词组、句子、课文、疑点等进行分项预习。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熟悉生词,自己在英语课文中划出重要短语并能用这些短语自己单独进行造句,也可以摘录英语课文中好的句子或片段,能够熟读熟记,带着疑问去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到自己的疑点时重点关注。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6 Unit 1, 教师在解说课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明白: Today many vegetables planted in greenhouses, where they are protected from the rain and the wind.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重大发现。 In the past few years, important discoveries have been mad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 培养兴趣

不管做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还不健全,对事物的注意力仍缺乏目的性和意识性,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十分关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做好培养兴趣的工作。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自由的、宽松的、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和娱乐相结合,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把英语教学课堂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使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本班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好胜心加以体现,让本班学生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过程,从学习英语中得到应有的学习乐趣,让学习变成轻松的话题,从而使高中学生更乐意去努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2 Unit 3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 ① Is Shangri-la beautiful?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 ② How can we get information about Shangri-la? 再播放一段关于香格里拉的视频,把学生在课间涣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美丽的香格里拉,为上课做准备。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达到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三、 制定目标

学习在每堂课的学习中都要制定目标。预习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只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告诉学生下一堂课授课的内容,学生预习时应该了解什么,掌握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带着目标去预习。对于在预习时难以掌握的知识,预习时应重点标记出来,为当场的课堂学习提供学习向导。

四、 展现预习成果

学生每次都按照要求进行预习之后自己并不知道预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对预习过的学生进行分组演习,让每组学生分别展现出自己的预习成果,每个小组展现自己的预习成果时班上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预习成果,共同学习,一起进步。通过展现预习成果让所有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有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的英语成绩才会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进步了,成绩上来了,预习效果得到了肯定。学生就会自觉地进一步加强预习,只有这样,预习才会出现良性循环,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上升。

五、 持之以恒

再好的学习方法,假如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话,产生的学习效果在短时间之内是不能体现出来的。只有靠学生将这种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有成效。

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策略探讨 篇12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

1.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课前预习能减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难,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特别明显。一方面, 预习能帮助他们扫除听课中的一些障碍, 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听懂了, 另一方面, 课堂上能听懂了, 作业的正确率也就高了,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在英语学习中就会有一种“开窍感”, 不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能使学生在初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发现重点、难点和疑点, 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样目的性更明确, 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 听课效果自然也就会更好。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必花很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分析, 只需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的前提下, 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做重点讲解, 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实际上就是自学, 学生必须独立地去阅读、思考、质疑和解疑, 这一系列的预习步骤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克服了过分依赖教师的弊病, 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阅读的速度就会加快, 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而敏捷,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预习作业的设计

1. 改变固有观念, 设计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作业。

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但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预习, 这是为什么呢?调查表明, 原来学生都认为数理化作业是硬任务, 而英语课前预习作业是软任务。我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预习作业不够明确、具体, 可操作性不强。因此, 为了增强预习效果, 教师要改变固有观念, 为学生设计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作业。例如, 我让学生预习9A Unit 5 Films中的Reading部分时, 让学生找出几个关键词: (1) Date of birth; (2) Place of birth; (3) Date of death; (4) Place of Death; (5) Talents; (6) Films; (7) Awards这样明确而具体的预习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又能使他们更有目的性地去预习。

2. 结合教材特点, 设计新颖而有趣的预习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地完成教师的作业变为比较感兴趣地主动地去完成相关的作业。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牛津新教材为教师设计有趣的预习作业提供了保证, 它内容广泛, 题材新颖, 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热门话题, 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 为学生设计新颖而有趣的预习作业。例如, 我在教授9B Unit 2 Robots中的Reading部分时, 先让学生对拥有机器人的好处和坏处进行思考, 回答如下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aving a robot?这样新颖而有趣的预习作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3. 尊重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

学生作为个性化的个体, 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 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一刀切”的预习作业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试着布置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 即基本作业、选择作业和超额作业, 这样来设计预习作业能使每一个学生都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我让学生预习8A Unit 1 Friends中的Reading部分时, 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基础作业是: (1) 把课文中的19个生词抄写两遍 (中英文) (2) 在磁带的帮助下, 熟读生词和课文。选择作业是: (1) 选背19个生词中的10个; (2) 借助自主学习手册来理解课文, 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超额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 任选Betty, Max和May中的一人写一篇人物介绍 (50字左右) 。这样分层次的预习作业既给了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又给优秀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还让中等生夯实了基础, 提高了能力, 收到了很好的预习效果。

三、预习作业的检查与评估

预习作业的检查和评估,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预习质量。我认为, 预习作业的检查应坚持非批改性检查为主, 批改性检查为辅的原则。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要尽可能多地兼顾到全班同学, 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感觉到教师对他的预习作业是很重视的, 这也能促使他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更加重视这一环节。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 还要及时地给予合理的评估, 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书面评估, 也可以口头评估学生的预习作业。评估时, 教师可以采用“Wonderful!Excellent!You did quite a good job!Congratulations!I believ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语句。笔者认为,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评估, 都应注意评估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

教学实践证明, 课前预习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对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用热情的态度去感染他们, 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用正面的评价去激励他们, 就一定能调动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上一篇: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下一篇:培养小学生朗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