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精选5篇)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 篇1
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在交流中发现, 许多物理教师对物理探究性教材的预习内容、形式和指导方法不能正确把握。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物理探究性教材的预习指导。
一、探究性教材的预习指导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要使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具有针对性, 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可能存在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 才能使预习指导策略和预习指导程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预习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 逐步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或者为此搭桥铺路, 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和难点的突破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要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预习的指导要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预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与困惑来设计预习的程序与策略, 要导在学生思而不得之时与易错易混之处。教师的预习指导要能够达到以导促学, 使学生自主预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的目的。
3. 要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
预习的指导同课堂教学一样, 同样需要通过精心的导入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或强烈的认知冲突, 冲击学生内心的错误观念, 使学生形成巨大的思维反差, 激起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 要突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的预习指导不仅要为知识做准备, 而且要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学习去体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学习概念、规律获取的方法, 体验到课前预习的乐趣, 通过预习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5. 要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为难点的突破积累足够的有利于冲击错误思维的材料, 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二、预习指导的实施策略
1. 预习目标的确定与重、难点的确定。
学生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存在的前概念、上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学生预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新问题的生成, 是教师教学的最佳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 要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调整与改进教学思路, 使教师的导能导在关键点, 导在关键时, 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预习目标的编写和描述既要有利于教师的导, 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既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还要让学生知道要预习到的程度;既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又要知道教师会怎样评价、检查。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 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创设情境, 激趣点题。
通过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与问题引出预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预习兴趣。
3. 巧搭“支架”, 指导“预习”。
通过编制具体的预习提纲使预习目标进一步细化, 为学生的预习搭好支架, 使先行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更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实效性。
4. 检查反思, 了解学情。
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仍然需要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解决, 这样, 学生不仅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解决了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再集中指导。
经过各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相互解答困惑后, 学生中可能仍有一些问题没有理解, 对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 笔者把它放在“自主学习, 适时指导”的环节, 重点克服;对部分学生的或者难度不大的困惑, 如果继续纠缠, 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不感兴趣, 这样教学就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 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变式问题供学生集体解答, 既可以帮助中等偏下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又以变式的方法让中等偏上的学生得到了训练与提高。使全班学生都有足够的信心去通过自主学习克服普遍性的难点,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扫清障碍。
关键词:探究性教材,预习指导,预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前预习策略探究 篇2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 课前预习能帮助提高听课效率。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学,为听课做好铺垫,有预习的听课是效率最高的听课。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能知道学什么,还会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习动机更强,听课的效果更好。
2. 课前预习能帮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势必有一种生疏感,而“陌生的东西会造成紧张、畏惧感”。如果上课时高度紧张,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多多少少会遗漏一些内容。只有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上课,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才可以得到确认,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上课时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思考重点问题上,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大增强。
3. 课前预习能帮助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的自我尝试。预习了以后,可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根据老师的讲课进行验证和对照,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改正。这样可以跟着老师培养真正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自己在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学习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发展。通过课前预习、听课、纠正,然后再预习,学习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 课前预习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在课前预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课前预习英语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而且学生预习充分的话,课堂上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变快,课后复习的时间就会相应缩短,错题管理的时间也就缩短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二、预习方法指导
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预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求知活动。教师对学生应重视探求知识的方法的指导,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若方法不到位,那么预习的效果就不大。
1. 精心布置任务,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前,教师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精心设计和认真布置预习任务,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释疑。预习任务要明确、具体,足以引导和激发学生钻研课本、思考问题。只有明确具体预习任务,才可操作、可检测,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原有知识,促使学生钻研课本、思考问题。
2. 设计要求。任何事物和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标准、单一的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目标过高而可望不可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笔者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缓进生;第二层发展生;第三层快进生。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层次,对每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任务。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读和抄写新课的单词及习惯用语,第二层次的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对话及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第三层次的学生能背诵新课中的对话,缩写课文,利用新课中的重要单词及词组造句。布置了预习任务后,教师还要进行检查。
3. 促进预习。(1)课前检查: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预习的评价也是项目之一。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一本预习本,每天从态度、时间、效果等方面对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各组组长互相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教师课前随机抽查,对于预习特别认真的学生额外加分。通过检查与加分来促进学生的预习。(2)课堂教学:为了肯定学生在预习和讨论中形成的正确和模糊的技能,确有必要通过教师的讲授矫正和强化。除了学生自己及学生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一些能促使学生自觉预习的教学方法。如:A.在进行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用词造句时,对能运用本课句型的学生给予加分。B.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语言或根据录音判断正误。C.在讲新课时,让学生对新课中已学重要知识互相问答,新知识点也由学生提出并自行解说,只要问答或解说较好的,都给予表扬。课堂教学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学生自我答疑,教师点拨、启发、纠正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初中英语老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前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可以为顺利地实施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226)阶段性成果)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 篇3
1. 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 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 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必须对照课程目标并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 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 笔者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1) 作业内容单调, 缺乏典型性。
(2) 作业要求统一, 缺乏针对性。
(3) 作业形式单一, 缺乏多样性。
二、概念的界定
初中英语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 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一种作业。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 设计符合初中学生身心与智力、与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探究性语言实践活动, 以求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以知识意义的不断建构和作为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施
1. 探究性作业设计的主题个性化
(1) 设计实践型作业:在生活中深化语言理解
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英语、积累英语、学习英语。
(2) 设计制作型作业:在动手中体验英语乐趣
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类作业, 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
(1) 制作单词卡、英语贺卡
老是让学生重复抄写、死记硬背单词,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产生厌烦心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单词卡、贺卡的作业, 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们既兴致盎然, 又巩固了单词, 一举两得。
(2) 制作英语磁带
不少学生对听录音这项作业感到乏味, 他们很少甚至从不听磁带。经过实践, 我们觉得把机械的听听、读读、背背转化成听听、仿仿、比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先听录音, 然后模仿, 再把自己读的录到磁带中。录音形式可以是单人, 也可以二人或多人合作。教师在教完一个单元后, 抽查部分学生的录音带, 或是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同学听, 请全体同学一起参与评价。这种作业充满了新鲜感, 学生喜欢去完成, 而且也较具可操作性, 能让学生轻松学习, 愉快作业, 达到乐学、乐做的效果。
(3) 设计创编型作业:在拓展中发挥创造想象力
(1) 改编英语儿歌
学了新单词、新句型后, 教师可以设计“歌词新作”“老歌新唱”的作业, 让学生利用熟悉的旋律, 改变歌词, 自编、自唱、自演。
(2) 编辑英语小报
一般由老师确定一个主题, 如, “Happy Teachers’Day!”“Happy New Year!”让学生根据主题设计版面、编排内容、配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人单独完成, 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编报的过程中,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3) 改编对话、故事
学了课文中的对话或故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合作改编、续编对话或故事, 拓展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生活化的教育必然体现在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上。
(1) 教学导入设计的生活化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来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 有话可说, 乐于参与;同时, 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是:一单元一话题。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 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 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 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 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
(3) 教学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 就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 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让他们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他们喜欢的事情, 运用所学知识去交流传递真实的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 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3. 探究性作业设计的评价多元化
探究性作业评价多元化指除了教师评价之外, 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元互动评价。
(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要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 突出激励作用。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性作业时, 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亮点评价, 激励当先;二次评价, 体验成功;过程评价, 综合发展。
(1) 亮点评价:所谓亮点评价, 激励当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尊重其学习成果。评价时, 我们应把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改变为“激励性评价”;对已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 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 要选择独特视角,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2) 二次评价:对多数学生来说, 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 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 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赞扬与鼓励, 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 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 “二次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作业觉得不满意, 教师允许他们重新做作业, 当学生通过努力, 改正原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足后,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 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 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 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新的学习动力。
(3) 过程评价:新课程作业评价是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紧密结合, 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设计英语学习成长记录袋, 使之成为学生体验点滴成功、体现学生个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成长记录袋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学生丰富的英语学习过程, 教师最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 即从英语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并将此纳入学业评价中。
(2) 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 学生的自我评价仍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人们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鲜有评价的权利, 因而, 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再加上, 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而自我评价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 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最能动的因素, 因此, 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是进行自主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关键。
(3) 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是一个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它能有效促进个体自我意识发展, 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本人曾在两个班上指导学生开展了整整一个学年的合作探究式话题报告, 在每组同学与全班分享的过程中, 笔者要求其他同学对该组话题报告进行质性的同伴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交往, 分享自己的情感。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逐步养成了自我反思、客观全面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4) 家长评价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家长起到了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全面深入的评价更有助于老师对孩子的全方位了解, 从而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电话联系, 教师还可以利用校讯通、班级博客等多种渠道建立家校合作, 形成家校合力。我们还常用某种传统的方式来获得家长的反馈, 每个周末我们都有自行设计的周末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完成, 并且最后一栏是家长的评语与签名, 一方面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状况, 另一方面, 也架起家长、孩子、教师三者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四、实践效果
1. 增添了师生共享英语教学的乐趣
在探究式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中, 每个学生都有彰显个性的机会。他们把课内知识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用绘本的形式完成系列活动作业, 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在创作中感悟, 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优化了学习策略, 还不断地增强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式话题任务作业中,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未必是小组中的骨干, 反过来, 过去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 却常常会以其出色的动手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所长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在批改作业时, 不再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 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探究、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份作业都是唯一的, 不可复制, 是心与心的交流, 它引领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 老师经常能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得新知, 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
2. 丰富了作业反馈的形式和途径
以往的课堂进行作业反馈时都是由老师讲评, 分类指出学生的错误。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 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反馈方式, 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对于基础差、学习品质欠缺的学生来讲, 讲解错误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 这样的讲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几乎不起作用。笔者在课堂上常常采用集体展示、探究分享、互动评价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课外作业,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在找寻作品亮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内化, 好的经验得以分享, 学生彼此间欣赏学习、中肯点评, 从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智力特点的正向引领。
3. 促进了学生评价因子的多元化
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作品, 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展示, 我们可以利用作业, 让其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其作为成长记录袋的组成部分。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与学生协商确定了作业这种主要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学期考核中占70%, 终结性评价 (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 只占30%, 由于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方式, 原来英语学习被动者也积极投入到探究性作业的实践中去。我们以为, 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从而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4. 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
由于探究性作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和表现欲,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也锤炼了学习品质, 那些原先碰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学生也逐渐增强信心、敢于挑战。笔者欣喜地看到, 学生的探究贯穿于课堂内外、连接于学校内外, 他们在课外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实践探究, 尤其是合作探究话题报告更是倾注了学生们的全部精力和热情。这种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五、后续思考
实施“探究性作业”并不是对传统作业的简单否定, 而是对它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的分流性,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探究性作业的实践研究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如何把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进一步紧密结合, 使探究性作业的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2. 如何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 找出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使选择的作业类型紧扣语言点,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的发展。
3. 如何突出探究性作业的人文性, 使作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 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4. 如何继续改进现有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进而确保探究性作业的有效实施。
5. 如何在实施设计探究性作业中, 进一步引导、强化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 真正发挥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宗杰.外语课程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 2009 (6) .
[4]王颖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链接方式.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05.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 篇4
Disneyland这节课内容适合综合探究性英语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整合课的要求是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影视作品、新闻媒体、生活资源以及信息技术等搜集资料,并且进行整理加工,最后和大家共同分享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一、精选课题,切中实际
由于这是一节新的课型,之前我没有任何的经验,因此,我首先上网搜索了一些优秀阅读课的视频,当然这些课和我所讲的这节课的类型并不相同,我只是从中借鉴了一些好的方面。由于我是初次讲,学校领导很是重视,给我介绍了两个这种课型的光盘,我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把每节课的视频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我又看了好几次,看过之后脑子里对这种课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步骤也逐渐熟记于心。
对于这节课的模式有了大概的了解与掌握后,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选题了。之前看过一位教师的Christmas录像课,深感钦佩,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颇多。该教师讲授的是西方国家最受人欢迎的节日——圣诞节,课讲得很精彩,学生做得也很棒。为了避免效仿于他人,我在选题的时候特意避开了有关节日的题材,这对于我的阅读课的选题限制性就比较大。经过了几天的深思熟虑,我决定通过集思广益,征求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和我一起寻找合适的题材。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询问他们最想学到或了解到英语或英语目标语国家的哪些知识,调查的结果令我欣喜,大多数学生都想了解迪士尼乐园的相关知识。关于迪士尼乐园,在八年级英语课本的下册里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我发现这篇文章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不遥远,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它很是感兴趣,于是选题就完成了。在此基础上,我就设计了这节以“迪士尼乐园”为主题、利用图书网络媒体等资源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交流课型教学。
二、分组搜索,筛选整理
在学生怀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也拉开了序幕。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推选出了小组长。我原本认为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能够接受新知,可还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水平。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好多学生最开始搜集到的全部是中文材料,这当然与英语教学不相符,之后我又让他们继续搜集相关的英文材料,相关资料是搜集到了,可是内容却非常难懂,生词太多,学生只能理解一些皮毛。这个问题曾经令我头疼,后来经过同事的点拨,我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我帮学生简化内容,使内容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程度。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整理简化的内容,发现本节课的思路逐渐清晰,于是我重新进行分配,让每一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各小组的具体任务是:第一组介绍迪士尼乐园的创建者——沃特·迪士尼;第二组介绍迪士尼卡通片的相关内容;第三组介绍世界上的五大迪士尼乐园;第四组介绍迪士尼乐园的一些主题园区;由于主题园区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第五组对这一板块又做了一些补充,之后他们又做了迪士尼巡游船的介绍;第六组介绍了迪士尼主题曲以及搜集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和大家分享。
随着思路和任务的明确,课程的准备进展到了制作课件的这一步。对于初中生来说,制作课件还是一大难事,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忙。我帮每一组学生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取舍,最后把六个组所有的信息制成了本节课的课件,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多学生都很惊讶自己竟能搜集到如此丰富的东西,自己颇有自豪感,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三、交流汇报,形成技能
接受检阅的时刻到了。我的这节课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要归功于各位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这样的阅读整合课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并增进了他们对英语目标语国家的兴趣,真正地将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动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资源策略和调控策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其学好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也从中收获了英语教学的另一宝贵经验——原来我们身边的图书、网络资源等等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帮助是那么大,它将对我今后的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 篇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09-0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富有创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的一种目标导向教学活动,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和激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鉴于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引进探究性学习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功效。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现状并不乐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沿袭“灌输式、讲解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育的原生性逐步被以提高学科考试成绩的考试文化所遮盖,英语教学工作越做越复杂,英语教学的实际功能也无法有效发挥。此外,学生由于受到这种单一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由外在牵制力所带动的他控行为、被动行为,学生常常在“无我”状态下学习,极少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这种剥削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被动型学习活动,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相背离,严重扭曲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单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能突破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瓶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诱发动机”——萌探究之芽
要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其关键前提在于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只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积极认识或心理倾向的前提基础上,教师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曾说过:“学习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为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性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当然,情景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既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因材施教”——开探究之花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引进教学时,应脱离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禁锢,改变教学目标要求统一规划的现状,针对班级内不同层次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树立“猴子跳起来能摘到苹果”的教育理念,设计符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探究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一来,每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努力和别人的启发、指导学会新的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自主探索“what,who和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而对于班级里面的中下层生或者“学困生”,则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而教师从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探究并学会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还能够全体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与能力提升。
(三)“联系生活”——结探究之果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加强英语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融合,把英语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实例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忽略了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远离了实际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所蕴含的生活内涵,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深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与课堂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第八单元“Fashion”这一单元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并根据对话的内容自己探索创编一套新的对话形式,以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套环保服装,并能够用英语对衣服设计专属的品牌标签,以此来吸引观众,推销并展示自己的成品。这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的工作中强化团结互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英语和生活融为一体,提升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语
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月;汪青云.初中英语教学主体参与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2年07期
【初中英语的探究性预习】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08-24
初中英语阅读技巧探究08-02
兴趣教学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究05-1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11-17
初中化学的探究性教学06-16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的转变性分析探究05-28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09-02
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09-03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09-07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