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高考生

2024-10-19

声乐高考生(精选10篇)

声乐高考生 篇1

近年来, 伴随着各种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扩大招生, 音乐高考生的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而声乐又是音乐高考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大部分的音乐高考生就是以声乐为主科进行学习和训练的, 因此, 他们的声乐教学也就尤为重要。怎样使他们的声音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 且建立科学正确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声音体系, 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成为我们高中音乐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声乐教学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下面就音乐高考生的声乐教学, 谈谈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

音乐高考生来自高中生, 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 变声期有些已经完成, 少数还未完成或刚刚进入。因此, 这一阶段声音的训练, 就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发声器官。另外, 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声乐的经历, 仅仅是凭借自己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来参加音乐高考训练的。综合以上两点,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音乐高考生初级阶段的声乐训练:

1、歌唱的姿势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气息的运用、喉头的位置、腔体的共鸣, 同时也表现出歌唱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以及演唱时形体的美观等等。因此, 开始的训练要求学生:双脚微微分开、身体直立, 自然放松, 眼睛平视前方, 双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 胸部开阔, 面部自然轻松, 保持积极向上的歌唱欲望。

2、歌唱的发声

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器官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而这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 是陌生的、抽象的。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 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

(1) 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比如:让学生面对镜子用打哈欠、或叹气的方式打开口腔, 舌面平放下凹、舌尖前伸, 深深吸气, 找到小舌后面的“黑洞”——咽腔或称口咽腔, 顺着口咽腔往上鼻子的后面就是鼻咽腔, 往下对着喉咙的部位就是喉咽腔, 这三个咽腔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根咽管。然后, 在此基础上小腹向里微收缩, 在气息的推动下轻叹发出a母音。

(2) 让学生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 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 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

(3) 练声或歌唱时要求学生不追求音量, 打开喉咙 (所谓喉咙是指喉头和咽腔, 因此打开喉咙主要是打开喉、咽腔) , 使喉、咽、口、鼻腔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共鸣的通道, 使气息畅通无阻, 轻声叹唱。

(4) 练声从自然声区开始, 音域范围最好在中声区进行。

(5) 练声曲以下行为主, 在三度到五度间, 不宜过宽。母音的选择以开口音为主 (如:a和o) 。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

声乐教学, 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关键。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 有针对性进行训练。

(一) 男声和女声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 在训练中要区别对待

1、男声:

变声期后的男声实际音高要比女声低一个八度, 若是女教师教男声, 示范时最好低八度 (当然要因人而异、灵活把握, 有些男声低八度示范, 他反而找不到) 。另外, 男声歌唱时多用真声, 无论低、中、高声区, 尤其是高声区如果喉结稳定的不好, 那他的高音区的发展就非常受影响。因此, 训练时, 无论练声还是唱歌, 我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感受喉结下降, 同时下巴收回、小腹往回收控制气息, 使喉结能够保持一定时间。

(1) 男声一般从小字一组的f开始为宜, 小字二组的f为男声的换声点。先稳固这一音区的声音, 而后逐步向两边拓展。

(2) 母音的选择大部分由闭口音i或mi开始而逐步带动其他母音。当然有的学生也许用a更适应些, 要因人而异。但大部分男声用i母音更容易稳定喉结而建立稳定的歌唱状态。

2、女声:

女声变声前后, 声音变化不大, 只是女声高声区真假混声中假声更多一些, 训练时尤其是高音区注意假声的正确使用, 避免高声喊叫, 注重气息的流动。

(1) 女声一般起音在小字一组的c或升c都可以, 小字一组的b或降b为女声的换声点, 训练时先稳固这一音区的声音, 而后向两边拓展。

(2) 大部分的女声母音的选择更适应从a开始, 也有从mi或i开始的, 而后在逐步进入其它母音的训练。

总之, 男声和女声除生理结构的差异之外, 他们也存在共性:如:都要以打开喉咙作为初学声乐的主要内容;开始的练声曲都应以下行为主;都应考虑选择学生最容易把握和能够稳定歌唱状态、适合学生最佳音域的歌曲等等。因此, 只有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 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因材施教。

(二) 个体差异:

声乐的学习, 人体本身就是歌唱乐器。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 这一歌唱乐器也就千差万别, 除了男声、女声区别之外, 男声与男声、女生与女生之间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上课要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不同训练。

1、练声时要依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他的母音开始。

2、根据每个人的自然音域及换声点的不同选择最佳起音位置。

3、练声曲要针对每个学生目前声音状态的发展选择。

4、歌曲的选择也要依据学生音域范围、音色特点及歌唱能力不同而区别对待。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

声乐高考教学中, 经常有些学生会急迫的想唱难度大一些的歌曲, 这些同学所表现的就是急于求成。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同学, 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因此, 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

1、初学声乐时, 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 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

2、中声区训练的比较稳固以后, 逐步向高、低声区发展, 拓宽音域, 培养和提高学生驾驭歌曲的能力。如:这一阶段的训练, 母音训练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量、求质。由单一的a、o发展为ma、mi、nu、yao、ya等等。

3、经过前面两个阶段中声区的稳固和向高、低声区的拓展, 学生音域范围已经使他们驾驭歌曲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当然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同样要贯穿气息的控制及音乐表现力的训练) , 这样就为学生高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练声曲、母音及歌曲的选择会更为丰富多样。

四、如何帮助学生备考

既然我们的声乐教学对象是音乐高考生, 而如何帮助学生备考就成了声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根据每个学生音域、音色等不同特点, 选择相应的歌曲。

确定曲目后, 先对曲目进行分析研究, 熟悉曲谱和歌词, 多听录音, 多看视频演唱, 了解歌曲的内容、音乐风格、语言特点等。

2、做好了以上工作, 教学进入练唱阶段。

首先, 练声的母音、练声曲要与歌曲歌词的母音、歌曲的音域相吻合,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训练要在平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再者, 更要注重对音乐的表现, 培养、训练学生的舞台形象、舞台表演, 使学生尽量能够做到演唱中的优雅大方、声情并茂, 以情感人, 以情带声。

3、帮助学生克服考试怯场的心里。

音乐高考大部分专业考试时都是一人单独上场, 大大增加了学生考试负担。所以, 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怯场的心里。如:一人上课, 多人听课, 锻炼学生的胆量。给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机会:参加歌手赛、文艺演出等;还可专门为高考的学生随时举办小型的演唱会:或一人演唱其他同学观摩形式。当然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上台演出及考试演唱的紧张、怯场属正常现象, 每一位考生都会紧张, 要正确面对, 相信自己, 而这件事情只有靠你一个人去完成,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无论紧张与否都必须一个人去完成。让他坚定一个信念, 我能行, 我必须行, 我必须一个人去完成, 别无选择。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 发挥出自己歌唱时应有水平。

总之, 学海无涯, 艺无止境。音乐高考生的声乐教学同样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上是笔者多年来音乐高考生声乐教学的一些感悟, 与同行交流探讨, 以便进一步提高。

声乐高考生 篇2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员队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3、引导学员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4、培养学员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

[教学安排]

1、每一个季度学校会下一份课表,使学生和家长很明了的知道每节课要讲的内容。

2、分别在寒,暑假进行声乐的期末考试,并在暑假期间进行统一的声乐考级,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3、每年学校会有一次专业汇课,并在艺术节期间举行一次大型的专场演出,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锻炼,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4、打造明星计划,实现个人梦想。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会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学生承办个人演唱会。给孩子录制个人MV专辑,个人海报,把他们打造成小明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增强自信心,丰富舞台经验。

5、学校每年承办教师音乐会,学生个人演唱会。

6、为了使学生更快的得到进步,学校开设录音课。学生定期在录音棚上课。

[教学内容]

1、练声:

训练学员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2、基础知识

耳:能唱出六小节以上的简单旋律,并能了解常用的节奏型,能连续打出以8分音符、4分音符、2分音符组成的4小节以上的节奏。

音乐表情记号:能掌握歌曲中出现的简音乐记号。

3、录音课

学校每一季度会安排一次录音课,来检验孩子们一段时期学习的成果。

4、欣赏课

每一个季度学校会有一次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进程]

学校会根据学生年龄分为预备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和专业班。

预备班:年龄为4—6岁的孩子,小课为50分钟,采用一对一授课方式;大课为2小时,采用群体授课方式。

[教学重点]

培养学员歌唱的姿势、呼吸、发生、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难点: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拓展]

声乐高考生 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 特色生 声乐教学 策略

高中音乐特色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专业的苗子,声乐是音乐特色班教学的重要科目。要提高高中音乐特色生声乐教学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好招生关口,选好音乐特色生“苗子”

“选苗”是音乐特色班招生的基础工作。没有好的音乐特长“苗子”,再好的教师也将在教学上无所作为,特别是声乐教学对生源的要求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由于招生把关不够严,甚至部分中考成绩上不了普高的学生,通过特长生招生进入普高,造成音乐特色班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学生也进入特色班,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必须严格把握面试关。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课学习基础的要求。以往学校在特色班招生中对特长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要求不高,造成高考中学生专业上了本科,而文化课考试成绩却上不了线,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相当比例。要杜绝找关系、走后门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同时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优良的特长生作为专业的培养对象。

二、讲究科学方法,加强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科学方法,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加强“对症下药”的能力。“望”,即看学生歌唱姿势、歌唱器官状态是否正确,“望”外进而测内。通过“望”的教学交流,引导学生整个身体“积极的放松”状态,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的基础。例如,对学生喉咙的紧、卡、压等现象,我通常让学生摆动双手,以及转动脖子来达到歌唱的放松。在教学中,我注重要求学生“望”镜练习:观察口形是否保持微笑露齿,舌面平躺、不耸肩,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闻”,即用听觉来感受声音、调节歌唱的运动状态。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对学生的声区训练,倾听其声音向高向低扩展的难易倾向性,观察其换声点的具体音高位置等来了解学生的声音本质,确定学生的歌唱声部。其次,要让学生以听觉建立正确的歌唱技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声乐艺术以客观美为美的标准,告诉学生歌者听自己的声音具有双重性,是内外听觉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歌唱中找到正确的“内心听觉”。“问”,即在教学中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教师的“问”,在“望”、“闻”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学生的歌唱运动感觉及听觉感受。在发声训练中,指导学生区别什么是“过头”,什么是“刚好”,什么是“不够”。每当“刚好”的时候,我通常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歌唱状态,详细地询问学生的内在感受,催化“刚好”成为“永远好”。“切”,即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触觉功能。如让学生用双手叉腰来体会歌唱中腰部四周的力度,从而使学生正确体会歌唱的支撑点。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三、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我门声乐教师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区域条件进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教学。特别是高一学生刚变声完,更注意的是在歌唱的原理上,视唱、听音的基础上,中声区的音域中打下牢固的基础。我门常见到不少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急于唱难度很高得大作品,结果唱坏了嗓子。“欲速则不达”,这一古老的哲理,不管是老师或学生,都必须谨记。在声乐教学中要把握渐进原则,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量力而行是循序渐进的前提,按不同学生的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品。只有这样严格“量”学生的“力”去进行教育和辅导,才能培养出有坚实歌唱基础的好学生。

四、建立和谐关系,师生配合学教互动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业的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第四,教师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把爱心融入到声乐的教学中,把学生的前途放在自己的心里,牢固树立敬业精神,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以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和责任心。

声乐高考生 篇4

好的发声练习是演唱歌曲所需的基本功的抽象, 因此指导学生们正确地学唱一点发声练习是必要的, 这是为学生们能正确地理解演唱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准备。如:正确地演唱汉语普通话主要元音和辅音的知识和技能;正确地演唱简单、常用的音程的知识和技能;浅显、实用的呼吸方法;唇、舌、齿、牙、喉的正确工作状态;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到唱得比较正确时的音响效果, 等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对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许是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 但只要教师讲解, 指导得准确, 学生中的多数是能理解和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的。因为这种“新”的东西是跟生活中的自然发声状态很接近的。若是教师指导得不准确, 那就会使学生唱得不自然, 甚至带上一些违反自然的怪毛病。

如让学生用元音a来唱13 53│1-║这个练习。A这个元音是每个人接触得最早和易于发出的一个元音。因为“爸、妈”两个字都含有这个元音。要让并非是学声乐专业的高中学生学唱这个元音应该不太复杂, 也不应该太复杂。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不会以“声乐”专业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所以让学生们唱正确地元音a时, 提的要求不该离自然太远, 太专业化。学生们经教师指导后唱出的元音a, 必然是改正一些不良的亦即不自然的个人习惯的, 与正确讲话相近似的、方法基本正确而又不做作的音响。但我遇到的情况就不全是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的教师总怕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少, 往往喜欢将自己知道的、掌握得声乐知识尽可能多地、身地向学生们灌输, 不管学生们是否能理解。教师总希望学生唱出的声音明亮、靠前、位置高、气息深, 整身都能共鸣……于是许多具体的要求就告诉了他们。教师们关心学生是否按自己的要求送到预想的部位, 致于送到与否, 能否送到, 学生唱得是否自然这些后果就很少留意了。以致使部分学生唱这个元音a就始终翘着上唇, 或露着上牙, 或包着下巴, 或把舌头供着高高的;而在唱不同的元音时, 永远让嘴巴保持同样的口腔形状……在这里纯净自然的元音很少听到了。学生们的嗓音也变得不自然了。先辈艺术家对学艺有过精辟的见解----学艺是从无法到有法, 再到无法。说的是一切艺术的学习都是从无定法的自然状态起步, 向着掌握一些正确方法的方向努力, 到了有法的最高境界的同时又进入了一种看似无法实则有法的高一层次的自然状态。古人所推崇的这种境界正是告诫人们学艺时不要作违反自然的事, 哪怕是正在学习某种技能、方法的阶段也要警觉。要走正路, 否则会给自己的艺术发展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见解虽然是对专业学艺的人说的, 难道对我们高中音乐教育没有启迪作用?

我的个人意见是:宁可少教点技能, 教得浅些, 也不能让学生在唱歌时的吐字、发声违反自然。

对演唱歌曲的指导比较偏重演唱的技能, 而不太重视歌曲感情的表达。

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一般都能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词、曲作者的简况做些讲解;也能把歌曲中的难点乐句给以较多的指导和练习;对于音准、节拍、节奏加以核准;并能把握大多数歌曲的演唱速度 (偶尔也有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速度的情况) ;甚至有的教师也能把歌曲所含的情感粗略地介绍一下。但是也有不少的教师习惯把注意力较多地放在音准、节奏和歌曲技能方面, 而对如何表达歌曲的感情方面重视不够, 较少研究如何让学生们唱得美、唱得动听。

教师们都了解, 凡被选入教材的歌曲往往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或是在时代性方面、或是在民族性方面, 或在音乐风格方面等。每首歌都内含着特定的情感。这情感就蕴藏在歌词中---我们称之为“字情”, 和旋律中----我们称之为“声情”。要想把歌曲的感情唱好, 必须把“字情”和“声情”体会准确, 还要弄懂二者之间是怎样结合的。依照“以字带声, 以声带情, 声情并茂”的方法去实施就容易达到目的。学生们唱出感情后, 也就唱得动听了, 他们的心灵也就能感受到每首歌的美之所在。这种美对他们性情的陶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我想, 我们在教唱歌时应该是多教音乐, 而少教对中学生用处不大的技能。当然, 音准、节奏准确是永远不能忽略的。

浅谈音乐高考中的声乐训练 篇5

【关键词】高考音乐 声乐训练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高考正被广大的学校和家长所重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高考热,考生众多。而在音乐高考考生中,主试声乐的考生又占了绝大多数,可是通过多年来的高考声乐教学和送考的过程中,笔者看到许多的考生在演唱作品时明显感觉不到位,缺乏一种与音乐默契的融洽感,甚至,不懂得如何去练唱,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大音量、大噪音,错以为有一定的声音喊叫就是歌唱。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高中音乐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广大的同仁共同交流。

一、重视中声区的训练,打好中音区基础

意大利女中音歌唱家柯索托说:“我的老师讲过,不要发那么浓重的中声区声音,必须发展均衡的声柱进入高声区。”所以,加强中声区训练对发展歌唱者的能力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首先应该在说话的自然声音基础上训练一个正确的中声区来。那么如何训练中音区呢?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他属于什么样的声部,他有怎样的发声习惯和问题,从中找出他最自然的声音并加以训练,根据不同的情况,起音是很重要的。一般男中音从小字组b开始、女中音从小字组a开始、女高音从小字一组c开始、男高音从小字一组d开始。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

二、做好换声区的训练,它是通往高声区的关键

换声区是连接中音区和高音区重要的环节,在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许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换声导致无法胜任大型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声音缺少艺术表现力。一方面表现在高音区暗淡无力,有的表现为声嘶力竭。其实都是没有做好换声区训练的原因,都是声乐速成的表现。声乐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练好中音区的基础上,发展高音区,而其中的必经环节就是换声区。换声区的换声点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男高音一般在小字二组的升F换声,而男中音在小字二组的E处换声,女声各部经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真声唱,而是适当掺入假声,形成真假声,也叫混声。假如女声经过换声点时不掺入假声,那么中声区就会真声太多,再往上发展声音就会产生破裂,并且将失去高声区,或者形成中高声区的不统一。所以,女声的换声区训练,我认为主要是用混声过渡,而不能用真声,只有掌握了用混声过渡的方法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才能使中高声区统一起来。而男声的换声区过渡,我认为主要是解决“敞开”和“掩盖”的关系。也就是所有男生各声部在通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敞开的声音唱,而是采用掩盖的手段,比如:“啊”母音唱到换声点时,不能再唱成纯“啊”母音,而是略带点“呜”音,形成一种啊和呜音的混合音,使啊母音变暗变圆,这就是换声区的掩盖手段。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掌握了换声区的掩盖唱法,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

三、做好高音区的训练

高音区常常出现在作品的高潮中,能激发听众情绪、振奋人心。唱好高音,会给整个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响亮的、金属般的高音是我们所追求的,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技巧后就可以进行高音的练习。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随着音高向上,下腭需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后方拉;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气,使喉咙更加打开,喉头不可随音高往上移动,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气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必须有气息的支持。这是唱高音的方法,是训练中的一个难点。第一个就是支点提法:在唱歌的时候好像声带不长在喉咙里,而长在了胸口,唱每一个字都不要离开这个支点,嘴放松唱,这样把注意力往那儿一想,一下子声音就得到平衡了。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几个问题:如果唱高音喉头容易上提的话,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头了,支点一低,喉头也自然放松,下放,喉头放下以后,喉咙自然打开。还有声带都长在胸口处,气息当然就不能超过声带,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气息也就往下沉了,稳定了。这基本是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第二个反向提法是“喉下换字”的比喻。喉下换字的办法,就是说一般唱高音时喉头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换,或者“贴着肩膀换,在脖子根换”。这样唱的时候,喉咙最容易打开,而且声音比较容易垂直,容易进入头声,容易找到高音的焦点位置。

盲生声乐教学实践探索 篇6

目前, 盲生声乐教学沿用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 通过一对一的面授形式, 老师通过亲身示范、讲解, 学生通过听觉模仿、听觉记忆、触觉模仿、想象思维来完成教学活动。因此, 准确地运用盲生的认知特点是抓好教学质量并提高盲生声乐演唱水平的关键。以下, 笔者将从盲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围绕声乐歌唱的呼吸、音色、情感, 对盲生声乐教学展开探讨。

一、呼吸

唐代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既得其术, 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说明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呼吸都是声乐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呼吸才能创造美好的音色。相较于日常呼吸而言, 歌唱呼吸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对呼吸意识的强调, 日常呼吸多为无需克制的“下意识状态”, 歌唱呼吸则必须进入刻意控制的“意识状态”。当下, 我们更多地强调要“整体呼吸”, 加强呼吸系统各部位在歌唱运动中的协调性。相较于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 整体呼吸会更容易使歌唱者获得正确的歌唱准备, 使歌唱的各个运行系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打哈欠、闻花的感觉来体会歌唱时气息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难发现, 生活中很容易打的哈欠, 当学生刻意去打的时候却怎么也打不出来, 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快速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来感受吸气的状态。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吃惊”吸气的动作, 一边引导学生体会由于气息瞬间充满肺部而引起腰腹部膨胀的感觉, 一边引导学生感知夸张的面部状态, 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这种膨胀感和夸张感, 反复习之, 使学生记住快速呼吸的感觉, 记住吸对气时的身体状态。快速呼吸掌握之后, 再引导学生将快速呼吸速度放慢, 运用闻花、打哈欠的动作, 寻找快速吸气的位置,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呼吸状态了。

盲生有着不同于平常人的感知能力, 其中包括听觉能力、触觉能力。因为无法看到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给盲生讲如何呼吸, 那必然就会造成盲生感知上的困难, 不能够清楚明确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盲生的听觉能力和触觉能力。教师可以站立在学生身边, 先对正确的呼吸状态给予示范, 示范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手放在教师的呼吸部位上, 使学生通过触觉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要让学生多触摸几个部位, 比如, 喉头、肩膀、胸脯、腹部、后腰等等, 让学生感受正确呼吸时这些部位的运动状态, 感受正确的呼吸时喉头是向下的, 笑肌是向上的, 腹部是扩张的。也可以做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错误的身体形态, 比如, 在吸气的过程中故意耸肩膀, 憋着胸等等, 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光有触觉还不够, 还要充分运用盲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同样教师要近距离地靠近学生并示范正确和错误的呼吸, 让学生努力听辨不同呼吸发出的声音, 并且记住正确的声音,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呼吸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各种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呼吸, 比如, 让学生叹气、咳嗽、抬重物、平躺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呼吸状态。

二、音色

声乐是听觉的艺术, 声音是声乐艺术的本质属性, 更是传递情感的艺术媒介和必要手段。声音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划分为:真声、假声、混合声。“混合声”是指真假结合的声音, 可以说成是“具有真声色彩的假声”或“将真声唱到假声位置上去”, 也可以理解为“具有假声位置和特色的真声”。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主张, 歌唱要始终以稳定的混声演唱作为发声的基础, 而且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混声, 都要做到音色统一、纯净、通常、圆润、优美、动听, 与作品统一。

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有的人换声点明显, 中声区声音结实明亮, 但是到了高声区声音就会变得暗淡虚弱。有的人换声点不明显, 中声区到高声区的音量区别不明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首先把握学生的嗓音特点及发声习惯, 找到适合学生的发声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习惯。首先, 教师在面对不同换声点情况的学生时, 要牢记一点, 就是都要用混声来起声。不论是在什么声区, 都应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歌唱。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音区起音。比如, 对于换声点明显的学生, 教师可以首先在高音区建立混声的概念, 然后由高到低, 使学生在中声区体会混声的感觉, 从而统一音色。对于换声点不明显的学生, 要让其在中声区建立混声, 形成混声发声习惯。

盲生的声乐教学, 更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引导换声点明显的女学生获得高音区的混音时, 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和记忆感知。比如, 在较高的声调上用打哈欠说话的方式去让学生感受声音状态, 这个时候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听到打哈欠刚开始时的声音, 然后顺势夸张地咬字说话, 同时可以让学生触摸教师的发声部位, 比如, 喉头、腰腹, 让学生记住正确的状态, 然后开始实践发声。教师在引导学生打哈欠说话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话语, 比如, 学生名字, 或是一些生活用语等等, 这样简单的话语, 更容易让学生找到积极的灵感。

在引导换声点明显的男生歌唱时,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首先在中声区建立混声概念。中声区男生的真声成分比较多, 教师要在保留中声区音色的同时帮助学生加入头声, 也就是高位置歌唱。教师可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入哼鸣的练习, 用哼鸣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 然后将歌唱时的语言带到哼鸣的位置来歌唱。在男生发声的过程中, 始终提醒学生注意通道的保持, 也就是注意几个支点:眉心、第二颗纽扣、咽壁、后腰。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反复的声音示范, 让学生模仿和感受, 可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声音来回交替, 让学生仔细听辨声音的区别, 记住正确的声音音响。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肢体上的接触, 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获得教师要传达的信息。比如, 要让学生的声音获得更多头腔共鸣时, 教师可以直接将手放到学生面部相应的位置上, 提示他声音的走向, 帮助他获得习惯。在保持第二颗纽扣和后腰的支点时, 让学生将自己的手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不断地提醒自己去感受, 去习惯。

三、情感

音乐是人们通过声音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声乐即是通过歌声表达情感。在声乐艺术中, 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 表达情感就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是声乐艺术至高无上的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要求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盲生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会以其超常的想象力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区别于健全人的声乐教学, 盲生的声乐教学应采取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在演唱一首作品前, 教师应先呈现给学生完整演唱音频, 使学生对歌曲的整体风格, 包括旋律、节奏、歌词、意境等进行初步的掌握;其次,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比如, 艺术歌曲《问》, 是萧友梅先生在1922年创作的歌曲, 20年代的中国, 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 外有帝国主义的欺凌、压榨, 富于爱国热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碎、国家沉沦的混乱时局颇有感慨。这首短小的歌曲以含蓄的语言和深刻的音调, 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长、富于哲理性的问题, 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沉的忧虑之情。在给学生讲解这样年代相对久远的歌曲创作背景时, 除了语言上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介绍, 还可以给学生精选符合主题的影视资料, 通过学生亲身聆听感受,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次, 解读歌曲独特的创作之处, 大到旋律的线条, 小到一个重音的使用, 都应与学生分析讲解。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 除了严格要求保持基本的发声通道共鸣外, 还要对歌唱的咬字行腔进行着重的强调, 要根据歌曲风格和情感的需要咬字行腔。

比如, 在演唱艺术歌曲《兰花花》时, 首先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故事情节给学生以详细的描述, 使学生深刻理解兰花花的人物形象及其悲惨的命运, 产生共情。在具体演唱不同乐段的时候更要揣摩好人物的内心活动, 准确生动地演绎作品。比如, 兰花花从周家逃出的这段, 在演唱“手提上羊肉, 怀里揣上糕, 拼上我的性命, 往哥哥家里跑”这一句时, 要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兰花花痛不欲生、伤痕累累, 在寒冷的严冬, 衣不裹体, 拼上性命去见哥哥的情景。在这个时刻, 她的哥哥就是她的命, 就是她的一切, 见不到哥哥她就活不了。要让学生融入歌曲的场景中, 将自己化身为兰花花, 身临其境地表达作品的情感, 生动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在具体的演唱上, 还要引导学生借鉴戏曲紧拉慢唱的行腔, 在自由的节奏中找规律, 在节奏中求自由, 唱的合理入情, 流畅自如, 每个字都要表现出兰花花的内心活动, 在“拼上”两个字上将兰花花心底的呐喊, 对哥哥热切思念的情感完全迸发出来, 既表现出兰花花快速行进的运动状态, 又表现出她焦急、痛苦、不安的心情。

声乐情感的表现是一个对音乐作品的多角度不断积累和认识的过程。盲生感知这个世界只能靠听觉和触觉来获得,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以丰富自身的情感, 大胆的想象;多聆听和欣赏各类艺术形式, 包括民族民间音乐、戏曲、歌剧等, 以不断地汲取艺术精华来完善歌声, 从而使声音的理性美与感性美相结合, 进入另一个艺术境界。

盲生的声乐教学活动和普通声乐教学活动相比, 有共性, 也有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切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生理障碍, 运用好自身优势, 促进专业学习, 增强学习效果。

摘要:与普通声乐教学相比, 盲生声乐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是由盲生视觉障碍、听觉感知、记忆感知、触觉感知、想象思维等特点决定的。盲生声乐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听觉模仿、听觉记忆、触觉模仿、想象思维来完成。从盲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围绕声乐歌唱的呼吸、音色、情感三个方面, 对盲生声乐教学实践展开探索。

关键词:认知,呼吸,音色,情感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2]韩德森.声乐教学法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幼师生声乐课教学浅谈 篇7

集体课教学是幼师生声乐课的主要形式, 也叫做声乐理论大课。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歌唱中的喉咙打开, 喉头的正确位置;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合理呼吸;呼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掌握运用歌唱中的共鸣腔;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不同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声器官, 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加强声乐教学法课也是幼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声乐教法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变声期嗓音训练方法;不同类型的嗓音特点和曲目的选择;常见的错误发声法的辨别和纠正;歌唱心理状态在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二、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

声乐艺术要借助发声的技术、技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是把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练习相结合的一种课型, 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一) 集体发声练习

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大课的一部分内容, 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声乐程度较浅, 练习音域不宽、在六度之间、速度不要太快的发声练习曲, 对每个发声练习曲, 讲解它的目的、要领, 并讲解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小课教学穿插在声乐大课教学中, 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 因人施教,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 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相对于基础和技巧较好的学生, 可以让她们做范唱, 通过师生点评, 师生互动, 提高了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二) 气息的练习

“气乃音之本, 气动则声发”,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 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 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 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 (1) 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 不可过浅或过深。 (2) 吸气要柔和、平稳, 全胸部自然地扩张, 不能用强制的力量, 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 (3) 吸气需口鼻同时吸, 快而深, 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 (4) 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 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 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 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 (5) 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 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 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 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 (6) 呼气时, 上胸部要放松, 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 (不能僵硬) , 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了解了呼吸 (胸腹式呼吸) 的注意事项后, 可以随时个别辅导, 帮助学生体验腰、腹、横膈膜的正确感觉。歌唱的呼吸方法大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 呼吸训练可采用单纯的呼吸训练和发声时的呼吸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不发声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学生做“急吸缓呼”练习, 即急速吸气, 略停顿后, 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 可以在声乐大课上集体练习。发声时的呼吸练习可以让学生训练起来不至于太枯燥乏味。选择一条五度音以内的、连贯流畅的慢速练习来做为检验气息的发声练习, 最好是下行音节的练习或是一个长音的练习, 母音不要太多, 以两个音交替唱或单独唱一个母音为主, 在起音时结合气息的支持, 声音均匀、流畅、自然有弹性。在上一条练习的基础上, 再做长音时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练习, 增强控制气息时的强弱力度的能力。这样, 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少走弯路。

三、小组课教学

由于学生的特点是起点低, 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通过小课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歌唱中的共性问题。它也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可在声乐教学中穿插进行。小组课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个至十个学生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 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 从简到繁,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 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要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 学生容易掌握, 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 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 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 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 通过演唱作品, 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 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小课教学要依据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要“精讲多练, 讲中唱, 唱中讲”, 及时提出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样, 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此外, 注重培养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切磋技艺、友好协作、共同进步的思想品德。

四、艺术实践课

这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途径。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演唱理论和方法, 有一定的听辨能力后, 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会更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 发挥在技能课中学到的技能。或合唱、或独自上台演唱, 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 再请多位声乐教师加以点评、分析, 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唱法上存在问题的同时, 又识别他人演唱中的优点与不足, 从而加深对发声的正确与否的理解, 引起重视。演唱观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除自己在演唱声部之外的中外声乐作品, 在风格的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 离不开舞台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舞台演唱来体现课堂教学效果, 检验教学方法, 学生只有自己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 才能自信地进行范唱教学模拟。通过排练合唱, 进行集体发声练唱, 对合唱作品的内容理解和声乐分析、创作方法、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统一训练,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集体歌唱意识和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能力。另外, 艺术实践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活动,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 不断提高学生演唱、教学、组织、编导的综合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

21世纪中职幼师教育培养的是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幼师的声乐课不只是单一的教唱教学, 还要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此, 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可采用录音法、录像法、国内外声乐作品或歌剧DVD的赏析等方法。

六、美育渗透与培养

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 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 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 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总之, 通过开展集体课教学、集体课与一对一相结合、小组课教学、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 及声乐课中的美育渗透与培养, 加强了教学的透明度, 有利于教学成果的体现, 从诸多方面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幼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幼师声乐教学就是要加强声乐部分教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声乐教学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探讨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美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朗主编.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3】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声乐高考生 篇8

一、遵循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 特别是声乐基础训练, 就像修高楼打基脚, 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 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 都喜欢和别人比, 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 心里便着急, 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 结果误人子弟。我门声乐教师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区域条件进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教学。特别是高一学生刚变声完, 更注意的是在歌唱的原理上, 视唱、听音的基础上, 中声区的音域中打下牢固的基础。我门常见到不少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急于唱难度很高得大作品, 结果唱坏了嗓子。“欲速则不达”, 这一古老的哲理, 不管是老师或学生, 都必须谨记。在声乐教学中要把握渐进原则, 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 (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 。二是在进行基础训练时, 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 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 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 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 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 要认真分析作品, 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 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 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量力而行是循序渐进的前提, 按不同学生的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品。只有这样严格“量”学生的“力”去进行教育和辅导, 才能培养出有坚实歌唱基础的好学生。

二、讲究科学方法, 加强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 不断探索科学方法, 积累有效教学经验, 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 加强“对症下药”的能力。“望”, 即看学生歌唱姿势、歌唱器官状态是否正确, “望”外进而测内。通过“望”的教学交流, 引导学生整个身体“积极的放松”状态, 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的基础。例如, 对学生喉咙的紧、卡、压等现象, 我通常让学生摆动双手, 以及转动脖子来达到歌唱的放松。在教学中, 我注重要求学生“望”镜练习:观察口形是否保持微笑露齿, 舌面平躺、不者, 再通过录音机播放给学生听, 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 按照教师或大众预先设定的思路去理解和感受音乐, 这种鉴赏限制了学生的审美创造, 压制了学生音乐审美鉴赏力的提高。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音乐鉴赏课, 教师可以预先综合的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制作生动的音乐课件, 实际教学时, 一边利用音响播放器播放音响作品, 同时, 利用overture软件在大屏幕播放乐谱和作品的相关背景课件资料, 以及一些实物资料的投影, 从而, 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多方面资源, 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在多媒体支持下的音乐鉴赏形式, 不仅扩大了公共音乐课堂的教学容量, 拓展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还培养了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应高度重视公共音乐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和多媒体教学给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的综合影响, 不仅要继续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而且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在线教学等, 与学生做好课前沟通, 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 但是, 信息科学技术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还需要进耸肩, 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闻”, 即用听觉来感受声音、调节歌唱的运动状态。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对学生的声区训练, 倾听其声音向高向低扩展的难易倾向性, 观察其换声点的具体音高位置等来了解学生的声音本质, 确定学生的歌唱声部。其次, 要让学生以听觉建立正确的歌唱技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 声乐艺术以客观美为美的标准, 告诉学生歌者听自己的声音具有双重性, 是内外听觉的结合, 引导学生在歌唱中找到正确的“内心听觉”。“问”, 即在教学中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教师的“问”, 在“望”、“闻”的基础上进行, 了解学生的歌唱运动感觉及听觉感受。在发声训练中, 指导学生区别什么是“过头”, 什么是“刚好”, 什么是“不够”。每当“刚好”的时候, 我通常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歌唱状态, 详细地询问学生的内在感受, 催化“刚好”成为“永远好”。“切”, 即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触觉功能。如让学生用双手叉腰来体会歌唱中腰部四周的力度, 从而使学生正确体会歌唱的支撑点。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 才能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三、建立和谐关系, 师生配合学教互动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良好的互动。首先, 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成功了, 老师就成功了, 学生失败了, 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 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业的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 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 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 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尊重教师的劳动。第四, 教师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把爱心融入到声乐的教学中, 把学生的前途放在自己的心里, 牢固树立敬业精神, 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创新。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 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声乐以外的困难, 了解学生心情不快、学习不顺、生活困难、交友挫折、身体病痛等原因, 消除这些外在因素对声乐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 以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和责任心。相信, 只要教师用“心”去教, 学生用“心”去学,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成效。

一步去探讨和开发。在高等学校构建公共音乐网络课程平台及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信通过各位同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 高等学校的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定会对社会音乐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

[2]岳雷.论高校公共音乐课课程网络化体系的构建[J].菏泽学院学报

[3]杨建森.综合性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1.10

[4]李伟.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声乐高考生 篇9

声乐教学是幼师生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幼师生的声乐课除了要讲一些基础性的声乐知识外,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演唱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声乐艺术的综合能力。因此,歌曲艺术处理内容的学习在幼师生声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角度来讲,学生学好对歌曲的艺术处理知识能更好地增强表现力,提高综合能力。

1从创作意图出发,分析歌曲的主题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有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演唱者就是要把握歌曲的中心思想,把这种时代气息和内心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并且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展现给听众,让听众在精神上有美的享受。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会合理地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作为演唱者要把歌曲完整地展现出来,第一步就要学会分析歌曲,对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理解,并且仔细分析歌词大意,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接下来就要在了解主题的基础上,对歌词的大意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整个旋律进行研究,确定旋律类型及结构类型,从而把握歌曲的深刻内涵。比如一首歌曲我们可以先确定歌曲类型,是民歌还是现代歌曲或其它;歌词的分段形式、旋律的特点,是重复式还是逐渐提升感情式;分为几句,每句有多少小节等。最后,要明确歌曲的风格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唱时一字一音都要有感染力,达到直抒胸意的效果。

2对歌曲进行全局式分析,注重每一句的技巧运用

幼师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就要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歌曲。首先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和安排,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是哪里,哪里要做感情铺垫,哪里要抒发感情,哪里要做到感情的升华,同时还要处理好歌曲的叙事部分,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明确需要呼吸的地方,并根据每句歌词、每小节的旋律特点确定好演唱时的重音位置,运用演唱技巧和气息的变化,突出强弱对比,达到有轻有重,有急有缓,让歌声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演唱的音色上也要符合人的审美特点,达到有起、有承、有转、有合的效果。

3具有深厚的语言基础,吐字归音要准确

衡量一首歌的演唱是否准确,语言是重要内容,作为幼师生如果只有悦耳的声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语言发音不准确,也不能正确表达和传递歌曲的思想感情。在幼师生声乐教学中,教授学生学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一定要经常性地训练歌唱语言的发音,达到演唱“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要有章法,咬字发声要清晰准确。否则就会在歌曲演唱中形成不完美的遗憾,降低歌曲演唱的艺术感染力。有时在唱歌时因发音问题而造成听众曲解歌词的含义,就无法准确表达歌曲情感,从整体上影响演唱的效果,无法表达歌曲的创作意义。

4准确把握语音语调,充分运用语言节奏

一首歌曲演唱得是否引人入胜,不仅体现在演唱技巧和声音大小上,更要有一定的抑扬顿挫的体现。这种体现要有情感的变化,如演唱中我们通过语调的不同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忧郁的思想、高兴的情感、惊恐的状态,这些都是通过声音力度的大小来全面表现的。如在歌曲中常用衬词来表达情感,在演唱衬词时,我们可以将声音由强渐弱,也可以渐强演唱,又可以哼鸣的形式,有的轻如吐气,有的低沉雄厚,不同的形式可以把演唱推向高潮,也可以促进人的联想。同时,歌曲中强弱停连也是表现歌曲意蕴的重要手段,运用得熟练能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惟妙惟肖,同时声音力度还可以塑造意境,让人身临其境。

5运用声音,全面表现歌曲意境

在幼师生声乐教学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歌曲表达的感情不同,歌曲风格各异,声音运用得好才能充分表现歌曲的主题,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如有的歌曲要表现戏曲的说唱艺术,在演唱时就要把声音和咬字重视起来,不一定要用大的声音,要用气息去说话、去演唱,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有的歌曲在演唱时语言要有弹性,要连贯,强弱要有所控制,可以进行弱声处理。有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过快吸气调整音色,从而表达心情的变化,或喜或悲。

6结语

总之,作为幼师生学会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十分重要,这是幼师生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全面体现,也是未来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是幼师生思维广度的展现,也是思想深度的体现。在对歌曲的再次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打开内心的情感大门,在创作过程中找到自信,形成独特的风格。

摘要:在幼师生的声乐教学领域,我们一般很注重技巧训练、发声练习以及气息的合理运用,实际上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要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必须要学会正确地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幼师生与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人才的培养有着根本不同,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既能掌握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又能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本文通过对歌曲艺术处理重要性的阐述,说明在幼师生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歌曲艺术处理的学习。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曲,艺术处理

参考文献

[1]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上海音乐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徐希茅.歌曲分析与写作[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4]英纪纲.歌唱艺术欣赏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5]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声乐高考生 篇10

关键词:艺术教育,普通高中,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

1、前言

音乐高考班是设立在普通高中里面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类型。因为教学大纲中要求高中音乐课程不仅要提供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还要为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不断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 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的内容需要具有多样性及可选择性, 应该把普遍教育与因材施教巧妙地结合起来。

2、音乐高考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在音乐高考班的教学当中, 声乐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 如果学生打算报考师范院校, 不论是以声乐为主项, 还是以钢琴和器乐为主项, 声乐都是必须要考的科目。第二, 对部分想要报考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的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如果先前在高中能够接受比较正规的声乐训练, 那么他们在外出接受高校的教师时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将为他们考试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 大多数音乐高考班的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声乐和钢琴的基础, 也有一些是以考学为目的的学生更是没有一点音乐基础。值得注意的是, 声乐的训练大部分是从高中这个阶段才开始的, 并不是需要太多的基础, 可以说在这一点, 大多数学生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所以, 声乐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参加考试的主项科目。

3、高考班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声乐学习来讲更是如此。学生在声乐的起步阶段, 需要把声乐概念作为有利的指导。需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充分的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在音乐概念的指导上, 首先,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榜样性的、可借鉴的音乐进行欣赏。教师应该在集体课上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资料, 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声音形象。其次, 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多留心这样的资料, 使学生在审美和概念上不断地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教学当中, 一定要培养学生灵敏的听觉, 在教师的指引下, 使学生能够分辨出正确与不正确的发音。

3.2 根据学生噪音特征, 开展声乐教学

为了使得声乐教学的效果更加的突出, 教师必须要首先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噪音特点:此阶段学生还处于变声期, 在高中声乐教学中男生的声乐教学是难点之一, 因为该阶段男生处在了变声的中期, 声带弹性不足, 长期充血, 很难闭合, 有的时候会导致声音的沙哑, 音域边窄, 音频失调, 只有当到了后期时, 男生的嗓音才能得到好转, 音色、音域、音质才可以逐步的改善, 形成自身特有的音色。高中阶段的女生刚解脱变声期的困惑, 嗓音正等待进一步的挖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教师应该能够注意到男女生特有的嗓音特点, 从而进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学一定要十分的谨慎, 既要保证他们的嗓音完好无损, 又要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旦发现学生发生异常, 应立刻请医生进行检查, 充分的观察学生发声出现的情况, 从而更加顺利地使学生安全地度过变声期, 避免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因此, 要让变声期的学生控制一定的音量, 音域也不要超过九度, 从而使学生轻松的歌唱。

3.3 充分协调呼吸状态, 在歌唱中发展呼吸

在歌唱的过程中, 气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气与字、气与声、气与腔、气与情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呼吸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进行训练是不行的。

在气息的训练过程, 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先找气, 之后再发声, 这样就使得学生更加的注重呼吸。学生虽然找到了气息, 但是气息十分的僵硬、歌唱比较呆板、不灵活。呼吸如果吸的过满, 就会出现腹部肌肉缺乏弹性、肌肉过硬, 必然会使得喉部的肌肉紧张。在进行歌唱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发生的声音, 并不是呼吸的控制。假如学习唱歌的人不去理会呼吸, 那么呼吸的器官将作为歌唱的组成部分, 自身会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 也就是歌唱时的呼吸, 在生活中是正常的呼吸, 那么在歌唱中也是正确的。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在生活中的呼吸习惯与在歌唱时的呼吸习惯更好的结合起来。呼吸并不是由意志力量形成的活动, 它是需要来调节的。可以说, 歌唱发展了呼吸, 并不是呼吸发展歌唱。能够正确的歌唱对于呼吸的发展的掌控具有十分重要饿意义。所以, 在声乐的教学当中, 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学会在歌唱中找气, 在歌唱中去调整呼吸。总而言之, 我们不能够把歌唱当做一种技术性的东西, 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歌唱的有效表现手段。

3.4 充分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作品

传统的声乐教学一般是教师一句句的教, 学生去跟着教师的强调去学习。这种方法导致了声乐教学变成了一个模子, 缺乏了灵活性, 且学生是千曲一声, 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们的结晶, 每一个歌唱的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二度的创作。所以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充分的引导学生深入作品, 去挖掘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 同时还要在演唱的时候去加入自身的审美观念。一个具有丰富生活感悟的人要比缺乏生活感悟的人更加能够表现艺术的感染力;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要比一个盲目模仿的学生更有新意。所以,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当中, 教师应该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开拓其视野, 不断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他们去创造性的理解作品, 感悟作品。

3.5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规范的声乐教学, 除了应该讲究声乐方法, 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每一首歌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词曲作家用心的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融入到歌曲当中。对于歌曲来说, 我们不要简单的就拿来唱, 不要片面地去追求简单的音响效果, 应该去细细的研究乐谱, 注重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内容, 从而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我们不能养成大面上差不多、细节上不加分析的歌唱方法。

3.6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 “循序渐进”是需要十分重视的教学原则, 有了正确声音概念做基础后, 这一个原则是使学生正确发生的重要的措施。在教学的初期由于临近考试, 学生的中声区还不是很牢固的情况下, 就忙于去拓展高音, 这种做法势必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有部分学生先天条件较好, 有一些起色后便急功近利, 总是去演唱一些高年级演唱的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即使拥有再高的想象和智慧, 如果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能称之为艺术。所以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的教学, 一点一滴的为学生打基础, 千万不要一蹴而就, 需要通过明确的规律使学生歌唱的嗓音得到充分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和嗓音条件都不同, 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人唱出的音质、音色、感觉的不同, 反映了在发声练习当中状态也不一样,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能采取的教学措施。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不要去让学生替老师或者别人唱, 要让学生自己唱。笔者认为, 对于胆怯的学生, 一定要先调节他们的情绪, 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活跃。对于一些学习比较踏实, 但是声音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 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反应较快, 但是不太踏实的学生应该严格要求。

4、小结

声乐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 都必须首先建立正确音乐概念的理念。声乐的教学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来总结一些方法, 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一定要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此外, 教师还要努力地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素质, 不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 使其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德芳.论形象思维对声乐艺术的作用.声乐探讨, 2000 (2) .

[2]许玮.论多元化视野中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3]李传佳.音乐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J].贵州:贵州大学学报, 2000, (4) .

[4]陈亭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上一篇:舞蹈研究下一篇: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