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2024-10-17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共9篇)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改进。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 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 老师在头脑中都需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需要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的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 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 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 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在于以下三点:

1. 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 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 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 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二、常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介绍

1. 整合分教学法

整合分教学法的目的是探索显著提高教学法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其特征表现为:整体—部分—综合 (整体) 。其中心思想是, 在教学法过程中, 一切从“整体出发”, 对各“部分”要作“系统分析”,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综合掌握”的效果, 也就是在更高层次上的掌握“整体”。因为在一个系统中, 整体的功能 (或效益) , 一般都不等于各部分的功能 (或效益) 的总和。当系统中各部分处于协调状态时, 整体的功能 (或效益) 的总和最大。

整合分教学法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整体了解”一章或一单元, 按学生实际水平或教材特点来定。启发学生进入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二是“系统分析”, 采用提问、自学、探索、发现、讨论、讲解等多种课堂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兴趣。三是“综合掌握”, 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概括、总结, 使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认识。

整合分教学法有四方面内容: (1) 整理知识系统图; (2) 选编一些概念变式; (3) 对这一个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试、评价; (4) 弥补和“平等性测试”, 使差生保持信心。

另外, 整合分教学法教学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包括:整体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及时反馈、调节原则。

2. 点拨教学法

所谓点拨,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 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 就是指要害, 即抓重点;所谓“拨”, 就是拨疑难, 排障碍。这种点拨, 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 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 因势利导, 启发思维, 排除疑难, 教给学生方法, 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点拨教学法是以“思”为核心,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引导点拨, 提高教学效率, 发展学生智能的方法。其课堂基本结构是“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 其中, 关于激学导思, 激学指的是例举, 说明意义, 明确目的;导思指的是引导思考。要求老师围绕教学目的去设“思”, 明确中心, 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 引导“思”的问题要注意广、深、难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点拨”教学法呢?这里谈几点做法。

第一, 点拨学生的思想, 打开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感情, 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 去接受感染, 陶冶性情, 培养品德, 提高认识。通过教育, 独立思考, 展开分析, 进行比较, 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和语言的特点, 从阅读和写作上受到启发, 吸取营养。

第二, 点拨学习疑难,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相机引导, 适时指点, 帮助学生逾越障碍,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育家斯卡特金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 那么我们的成绩率就是全优的了。兴致勃勃的学习, 不仅是孩子的幸福, 而且是教师们的幸福。”

3. 三环教学法

三环教学法, 实质上是一项以“局部探索方法”学习课时新教材的普通教学法, 所说“局部探索方法”, 即部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部分由教师去讲授。其基本结构是:自学发现—选讲充实—练习转化。自学发现的第一步:提供条件;第二步:自学探究。选讲充实的第一步:进行选讲;第二步:整理检查。练习转化的第一步:布置作业;第二步:练习检验。其适用范围, 主要适于中等学校多学科初步进行教学法改革之用, 最适宜在教材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课堂里运用, 小学高年级与其它类型的学校, 均可参照使用。

三环教学法的应用, 须与实际相结合, 灵活地加以掌握, 诸如应斟酌教学任务、学科性质、教材特点、班级水准、教学设备、每节课的各种不同情况,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探索, 便于体现教师个人的独特教学风格等。

三环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 仍以原来的课时教材为基本单位, 特殊情况除外;要突出教材的基本内容, 要使三环教学法与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相协调;对原编教材的体例、逻辑结构、教法要求, 保留适用的部分, 改变其不相适应的部分, 不抱泥于原来的教材顺序。就目前师资的实况来看, 调整教材的工作, 只能量力而行, 不可求之过急过高。

4.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分八个环节: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六因素指的是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三、结语

以上的语文教学方法各具创新特色, 凝聚了许多语文教师改革的智慧和心血, 也得益于一些教学研究者的研究,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语文学科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决定了上述模式并不能适应所有人。因此, 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 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 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摘要:本文从阐明教学方法的定义入手, 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整合分教学法、点拨教学法、三环教学法、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以对教师了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分教学法,点拨教学法,三环教学,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5.

[2]张春明等.有效备课.小学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3]王文彦, 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07重印) .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篇2

做一个反思型的语文教师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董海燕

本学期我们初中语文学科大力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语文教师。在反思里记录课堂点点滴滴,在反思里留下孩子智慧的灵动,在反思里思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反思里实现再设计。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是从笔者本学期下校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老师还没有养成书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问起来不外乎这几个原因:没时间写;没有必要写;不知道怎么写。其实问题的实质在于不重视或者说没体会到教学反思对自身对学生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而成万世师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单纯只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反思意识,就不会再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复自己的劳动。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笔耕不辍,写出了有一定反思意义和再设计价值的教学反思。从本学期老师们写的教学反思来看,主要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思考的:

一、基于课型的教学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案例】

一、教学设计(略)

二、教学反思

感受自然是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本单元几篇写景抒情范文的学习,学生们对于像融情入景、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等一些写景的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深入更缺乏实践加以

巩固。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重点放在‚感受‛二字上,围绕如何提高感受自然的能力,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让学生明确懂得并能运用这些写景的手法。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反应活跃,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三个自主活动环节,特别是第一环节的情景假设‚假如我是——‛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求知。

二、图片选择受到很好的效果。所选的图片不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还有动物、人物,蕴涵情趣,特别是童趣。由于这些图片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心理,因此学生虽不能亲身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也能迅速进入审美情景,展开自由想象的羽翼。

三、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巩固知识点。学生们下一个环节都可以看作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与深入。也就是说上一个环节学到的知识在下一个环节运用都可以实践,从而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三个活动环节,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从第一环节的配合动作说话——第二环节有感情的朗读——第三环节的倾听、书写,多形式的令学生动起来。

五、采取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小组内部的轮流发言,让多数学生都动起来了,害羞的学生敢于发言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受其他同学回答的启发也勇于发言了。

如果时间掌握得更合理,对于学生的鼓励更多,对学生回答的要求更明确,那么师生、生生会更有效互动,更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整体效果更好。

——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感 受 自 然》

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刘婷婷

2、作文课型的反思 【案例】

一、(教学设计略)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批作文的习惯;

2、培养学生写作文兴趣;

3、提高写作能力;

4、掌握写景文章的特点。

二、课时计划执行情况(反思)

作文课是很多语文老师觉得难上的课,学生也觉得很无味;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情,更

让我们不能容忍的是,老师批了一大片,学生却视而不见。这一切也深深地困惑着我,于是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一些名家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从魏书生作文教学,不断改进自己作文教学方法。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学生最喜欢我的作文课,这也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推荐作文教学的原因。因为这里面确实有很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

1、抬高了学生地位,让学生当老师,他们最乐意干。

2、同学之间的文章水平都相差不大,他们愿意看这样的文章。找作文中的优点,还能找出不足,他们有成就感。

3、分组抽签拿作文,有新鲜感。

4、网上批改相对优秀的作文,同学们还是比较感兴趣,被选如文集更有成功感,编委们也积极参与。

……

从作文课中我明显的感受到学生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写作能力。我认为在操作中,要完全放开,相信学生的能力。每次看学生批改完的作文,我都有一种感叹,感叹他们比我批得认真多了,一个小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一个字写得不规范也要指出。有时他们对同学的批改也感到不满,找我评理,我会和他们一起探讨,或者把批改他们作文的同学也叫来,让他们自己沟通。我觉得这样好多了,至少他们关心自己的作文,他们感兴趣了。他们对同学的作文要求严格,我相信他们自己写作文时也会越来越认真,水平也会提高很快。

在操作这样的作文课时,我认为老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不要让学生留于表面,时间一长,学生也感到乏味。要有长期训练计划,不停的补充新的内容,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这样的作文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也让我还有很多困惑。如学生素质不一样,还是让部分学生进步不大;作文理论方面知识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等等。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省实附中熊典维

3、讲读课型反思

【案例】

《散步》这节课讲完了,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散步》教学时,紧紧扣住文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让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去谈两个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在教学中强调‚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注重了学生全体。同时,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条件的目标。如师问‚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说。‛‚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学生发言很活跃。

虽然,这节课有设计合理之处,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朗读。

如在研读过程中,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如果我此时能进行示范朗读,会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会更深,朗读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是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朗读训练时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得投入,教师不但要适当的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读;更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散步》一文不仅文质兼美,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而且语言具有层次美,节奏美,很适合朗读。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也因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尤其是最后的美读环节,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放声朗读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进行展示,给学生留下了遗憾。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将这个环节的时间放的更充分,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读的尽兴,读出文章的意韵,让这些学生多一份参与的积极性,多一些课堂上被关注的机会,多一些训练的次数,多一些单独指导的时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激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散步》教学反思 天秀中学 刘晓慧

二、基于人文性的反思

1、思考教师的得与失

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案例】

记得上学期教学比武的时候,我大胆地选取了《在声音的世界里》这篇自读课文,以此为突破口,来考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及其它教学基本功。那是一篇主题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散文,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硬是凭着一股冲劲啃了它,虽然不是啃得有滋有味。

今天,同样的,我‚另辟蹊径‛,不从课文上选文章(因相对来说,课本中的文章学生较熟悉,上起来没新鲜感,而且教材中有些文章并不好),而从课外另选了一篇主题深远、易引起学生情感触动的文章——《藏羚羊跪拜》。

我的设想是先前学生曾学过与之类似的沈石溪的《斑羚飞渡》,那也是一篇非常优美乃至悲壮的散文。《藏》一文的主题是歌颂母爱的神圣与伟大,而且反映的是动物界中的,所以上此文应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好时机。本文的重点就在于主题的把握及口语的训练、情感的渗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一直注意到了这些。但再回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仍有以下令人遗憾的地方。

其一是整堂课的重点虽然突出了,但还突出得不够,有些细节问题忽略了:如学生复述时未能及时

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如何更好的复述;在讨论学习本文后的启发(即对主题的把握)时,师生思想交流不够,对课文主题挖掘还停留在浅层次。这可能与我在备课时未经心设计有关,没能作到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而这些导致了本节课的亮点(高潮)不多。

其二是我的引导不够,将学生放得太多,导致教学流程虽清晰,但好象有点松散,有点‚放羊‛的味道。如在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本文主题时学生思维不够发散、面太小,应与我没有正确引导有关。

其三还有譬如教学形式的单一,课堂有点沉闷,学生参与面不广等都是亟待我以后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这次的优质课是不成功的。有时间仓促、未准备好的原因,也有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方面的原因。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骏景中学

苏 勤

2、思考学生的收获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等等,都是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案例】

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任务总算完成了。但同时,我也由衷地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里又有点七上八下,不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学生是否能接受,接受了多少,老师们的评价又是怎样?

……

首先,本文是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且所谈内容较抽象,深奥难懂,(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因为本文用了大量的形容词,而且思维跨度较大,学生也不如作者具备那样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在感受与领会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我的准备还欠充分,有点仓促,教学设计上想的点子不多,加之平时的课堂气氛不是非常的活跃(但比昨天要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致使课堂有点沉闷。其三,自己对这篇教材未能吃透,虽然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想的仍然不够。另外,整堂课教学未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点(主线)来贯串,显得稍散了点。所以学生的质疑提问并不集中,没能围绕课文的主旨而展开。

鉴于第一点,我的设想是用音乐来营造情境与氛围,倡导视听结合,即‚美的教学‛,一改以往的沉闷为活泼,优美。因此,在课前我播放了音乐,课后也放了,中间检查预习时本也播放轻音乐等的,但临时上课因紧张忘了。事后经向学生调查,普遍认为这种方法新颖,比较好,希望可以持续。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新颖,学生也受到了熏陶、感染,还能陶冶性情。其次,我还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简化某些教学程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因为设计问题,学生反响一般,而且整堂课中使用不多,学生印象不深,可以说效果不大。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比武,使我知道了自己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把握(不能吃透教材),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程序的清晰化等方面都有待我不断去探索。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这种摸爬滚打中得到锻炼,才能成长。而且,我上课时动作有时过多,走动频繁影响到学生,这一点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当然,把音乐引入课堂(语文)教学,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昨天的教学并没有完全失败便是一个最好的鼓励和证明。而且,自读课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从中学会质疑、讨论、合作、自主学习,这一点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今后的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节选自《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反思

骏景中学

苏勤

3、反思教参——对教材教参的个性化理解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如果使用得好,书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是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东西。”教参,顾名思义只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书,其作用无非是帮助教师理解和处理教材。但是,如果我们唯教参至上,对教参上的所有结论都言听计从,欠缺反思和个性化的理解,教参的存在就失去了其参考的价值。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教材的开发者。开发就是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活”起来。

【案例】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中,我认为友人的形象很值得商榷。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名陈是,因曾经做过太丘县的县令,所以文中称呼其为陈太丘,当是对他政绩的肯定了。据记载,陈太丘为人正值,在老百姓当中颇有口碑,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是所短。‛可见一斑。而文中开门见山便道:‚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极力表现太丘的正直不阿。而后太丘七岁小儿元方的一番责客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则给友人罩上一个的‚无信‛的头衔,弄得友人‚惭,下车引之‛,显得不打自招,最后元方的‚入门不顾‛更显得友人的‚无信‛、‚无礼‛是如此地不可饶恕——短文至此戛然而止,以致乎陈太丘身上体现的对诚信的坚守以及小儿元方维护其父尊严的责客语中所显示的睿智无不令人肃然起敬,以致乎只留下友人在陈家大门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无信‛的头衔就这样如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牢不可不拔地‚箍‛在这位友人的头上了。

万世师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可行之哉?‛认为人如果‚无

信‛则‚不知其可‛,将会失去做人的根本,精辟地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诚信,无须赘言,唯其重要,所以自古至今,在这方面的评价就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应该慎之又慎,‚无信‛这顶高帽谁都不想被扣上,更不应该动不动就给人上纲上线,随便给人上纲上线不好!——而友人的‚无信‛我认为或多或少就有那么一点上纲上线的意思,不就是‚过中不至‛嘛,犯得着一棍子打死人吗,暂不论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就算真得要如此小题大做,上纲上线,那么也得搞清楚了再下结论啊。

同时,陈太丘如此重视‚诚信‛,连他的七岁小儿元方也亦步亦趋的,如果作为太丘的友人难道除了仅靠‚惭,下车引之‛所表现出的一点善莫大于焉的改过之心而挽回的一点薄面外,未免有名不符实甚至趋炎附势之嫌吧。因为他‚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啊,连做人的资格都丢了,又何谈得上为太丘之‚友‛啊!所谓‚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的才称得上‚友‛。在人们毫不犹豫地给友人一巴掌一巴掌扇过去的时候,不是又正好没头没脑地扇到自家人陈太丘的耳光了吗?所以,为了保护陈太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我觉得也很有必要钻钻牛角尖对这个文本作另一番解读,就是——为友人翻案。

那么,先看看元方的责客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指出友人‚无信‛,‚无信‛则‚不知其可‛,‚不知其可‛,即是骂友人不是人了,而友人骂其父‚非人哉‛,现在算扯平了吧。但元方得理不饶人,乘胜追击指责友人:‚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个‚无礼‛比起‚无信‛来说,其严重程度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联系《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其中意思不言而喻。但是友人呢?却并没有因此恼羞成怒,而是‚惭‛,不能不佩服友人的涵养吧?

但是这么一个有涵养的友人,为什么听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呢?如果他‚失信‛了,迟到了,他还有可能发这么大的脾气吗?这也太反常了吧?我认为友人如此怒不可遏。肯定是受到很大的刺激,有特殊的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再认真琢磨一下全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下车引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通篇除了提到‚期行‛的时间,却没有提到‚期行‛的地点,只是隐隐约约给我们这么一个印象或许压根就是个迷惑心智的‚假象‛——‚期行‛的地点就在陈太丘家。——陈太丘是这样认为的,以致于陈太丘的儿子元方也是这样认为的……但 ‚期行‛的地点确实没有明确指出。那么,如果‚期行‛的地点是另有他处的话,不妨藉此大胆地设想一下:

友人在中午前就在约好的地点(不是陈太丘家)等候陈太丘了,但是过了中午,太丘还没到,他是又着急又担心,‚不可能不来啊,太丘一向守信用。‛他还以为太丘这个老友是不是生病了,谁知赶到太丘家门口,居然听到太丘的小儿元方说:‚待君久不至,已去。‛心想:‚我等了你老半天,你倒好,一个人先走了,而且还让小儿丢下这么一句 ‘待君久不至’不冷不热的话,落得我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哦,你陈太丘要面子,我某某人就不要面子啦?真是气死人了!‛

因此——友人才有了所谓的 ‚便怒‛的反常,‚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满脸疑惑,满腹

牢骚,最后友人的‚惭,下车引之‛,恐怕就不只是道歉,还有解释一下的意味了吧。

如果推理成立的话,我想,友人大大可以理直气壮地摘下‚无信‛这个紧箍咒了吧 ——而‚舍去‛的陈太丘至此又会作何感想呢?他会‚惭!下车……‛么?

上面拙论只是我追慕古人清谈的一孔之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陈太丘与友期》 人物形象解读 18中会文

三、基于教研活动的反思

教研活动是语文老师共同营造的一个大的“氛围”和“场景”,在这个团体中大家彼此应该是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教研活动之后进行及时地反思是很重要的。

【案例】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研员董海燕老师和天秀中学刘桂玲老师分别作了《敏锐捕捉中考动向,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看问题,找对策》的报告,他们的发言,让与会的老师获得了信息,受益匪浅。

2006年中考是我们实行新课标新教材的第一次中考,试卷的从结构到内容都发生较大的变化,试题更灵活,理念更新。我们应如何面对?教研员董海燕老师和天秀中学刘桂玲老师都很详细地分析了今年的中考情况和特点,找出了问题,提出好的建议,我们应深入体会新课标,教学大纲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措施。初三的教学我觉得应注意:

1、对于字词,语文基础知识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

2、对于语言运用,开放性题目,不能等到考试复习时做几道题就行了,要功夫在平时,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进行仿写、情景对话等语言训练。

3、对于地域文化题,我们老师应和学生一同关注媒体,收集有关广东广州的文化习俗,平时及时交流。

4、对于名著阅读,应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布臵看,应要有笔记,有交流,有检测。

5、对于古诗文背诵,新课标50篇应反复背默,不应集中到最后复习阶段背。

6、对于作文,练习、指导并重,应形成系列。

只要我们做到有条不紊,扎实落实,突出重点,就会有成效。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语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不断的推进,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制约着双语教育的成效,而其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将目光和研究转向如何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上来。

一、双语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

1.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构成研究

国外对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逐渐增多,并逐步成为一些国家政府的政策性要求。美国佛罗里达州早在 70 年代就提出了教师的 1276 项能力表现。

日本文部省的咨询机构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于1987年作了《关于提高教员师资能力的措施》等的咨询报告,提出以下教师的能力要求:1.必须具备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2.具有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3.具有教育管理的能力4.具有独立的自修能力。

这些规定对教师的双语教学的能力需求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可以说是概括出了所有老师必备的能力需求,尤其是在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做出了要求,这在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体制中是不存在,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了。

2.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格莱斯指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有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好坏,最终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

艾摩尔等人的研究则表明,教学能力发展水平高和能力发展水平低的教师在课堂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上有明显的差异。的研究表明,教学能力发展水平高的教师和教学水平低的教师在反馈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3.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些国家关于双语教师的培养已开始向系统化、制度化发展,例如卡伦和詹姆斯专门论述了美国双语教师在职培训,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师在职培训获得成功的各种有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

加拿大对双语教师从事双语教育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也很重視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双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加拿大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双语教育研讨会、各大学举办“浸入式双语教师进修班”、去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等各种方式进行。

这些国外对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所采取的策略,集中在专业实践、跨文化教育培训、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可以说国外的双语教育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这些对我国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有着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国内教师双语教育能力现状研究

1.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构成和应具备素质

对于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周仁在《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一文中认为主要有双语表达能力、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用双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

杨淑芹和孟凡丽认为是由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

曹彦丽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双语教师的专业态度、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双语教师的特殊知识结构,双语教师的特殊专业技能等。

综上所述,双语教师的素质也就决定了双语教师的质量,而双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质量。因此,双语教育对双语教师的素质和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吐尔地·买买提在他的硕士论文中提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三个阶段,并概括出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工作环境、自我反思。

吴国军在《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中认为,影响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依次为:教师自身素质、工作环境、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培训、现有的双语教学资源、双语教师政策制度、学校的相关制度。

虽然他们论述的各有不同,但在整体上影响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因素不外乎国家的政策引导、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影响三个方面内容。

3.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策略

李玲在《美国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研究》一文中认为可以“通过大力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双语师资培训途径!建立严格的中小学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等措施来推动我国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何菲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也提出从完善政府保障政策与激励机制、双语师资培养途径多元化及培训渠道的多样化、搭建与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自主自觉,坚定双语教学信念和进行系统反思四点提升幼儿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这些学者们对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从各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可以说大的方向给予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意见大多是针对高校以及幼儿园的策略,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对策反倒不多,虽然有些对策可以通用,但是缺乏专业性。

三、结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众多学者们从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含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及素质要求、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为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用相关的理论,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去探寻影响民族地区初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因素,从而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双语教学的工作,来促进少数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作者简介:郭争艳 (1980—),河南新乡人,研究生,教育学原理。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篇4

一、利用词汇构成元素,综合理解记忆

英语词汇的构成元素主要主要包括:语音、词形、词义。这些构成元素是彼此相连的。对此,笔者以为,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词汇的构成元素出发,探寻隐藏其中的内在规律,特别在词义的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词性、词义的多义性等方面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多义性理解,便于他们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联想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词汇构成元素,综合理解记忆,主要有如下教学方法:(1)关注词汇的正确读音,教授语音发音规则和对应的字母表达形式,让学生在理解记忆读音规则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地推测出发音字母;(2)注重词汇的形态教学,建议学生利用书写、指点等方法对词汇的形态进行反复的摹写,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3)利用构词方法进行拼写词汇,即教师通过合成词构成法和派生词的构词方法,让学生通过理解掌握规律进行记忆,提高记忆效果;(4)借助词义,理解词汇,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的理解记忆方法。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的“Wordlist”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教学:(1)利用“Wordlist (by unit)”的音标拼写,通过录音播放和教师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语音的理解记忆;(2)按照词汇现有的页码,要求学生对每个单词进行一定数量的书写,以帮助他们加深记忆;(3)要求学生找出每一个单元的合成词和派生词,并对这些词汇进行反复理解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词汇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多次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加深理解记忆。

二、依据词汇的运用,深化理解运用

词汇运用的考查是新课程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依据。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词汇的运用考查,一方面,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化对词汇的理解。

关注词汇的运用主要表现在:(1)知晓词汇的音、形、义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后面的语法等功能的学习运用奠定坚实基础;(2)注意词性、词格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熟悉其中的规则和运用;(3)利用英语对词汇进行解释,让学生在熟悉词义的基础上,逐渐地培养语言感知能力;(4)强化语言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4“Food”的词汇教学中,笔者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以有助于学生词汇知识的掌握:(1)学生自己先学习该页中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2)学生可尝试使用英语对原有的词汇进行解释,以便熟悉其中的意思,如,Coke:a cold drink等;(3)教师讲解词汇的具体运用注意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技巧;(4)教师讲解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的运用注意点;(5)通过一些具体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

三、及时反复复习,增强记忆效果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注意词汇的及时和反复复习,一方面,能够有效消除因记忆词汇量多而带来的“记忆不牢”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理解记忆过程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可以这么说,反复和及时的复习是记忆词汇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英语词汇的反复和及时复习,主要表现在:(1)通过多元化的学习途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复习;(2)在学习完新的词汇过后,建议学生隔三差五地进行强化记忆,以加深自己的感性认知思维能力;(3)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复习,以加深记忆。

例如,在每个单元的词汇学习后,笔者都能建议学生通过单元词汇组成和字母顺序表中的单词,进行复习。这主要是利用晨读和自修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复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词汇进行查漏补缺,而且能够使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综上所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的内在知识结构体系出发,探寻其中的组成规律,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反复理解记忆,学生就一定能够克服“记忆不牢、记忆不久”的问题。

摘要:本文对《牛津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作一探析, 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强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5.

[2]王志红.遵循原则, 指导学法——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科教文汇, 2007:33.

[3]平克虹.外语学习、词汇为本, 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 11.

[4]史习宇.浅谈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 5.

[5]兰瑞华.浅谈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 1.

对改善初中英语教学综述论文 篇5

对改善初中英语教学综述

一、采取单一的应试考核模式,局限了学生的多向发展

学校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模式去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生能力,背离了英语学习是主要用来交流的目的。学习英语本来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但是应试的教学模式却导致学生听说能力失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畸形发展,以至于大部分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优秀,然而却无法做到灵活应用到实际中。新课标教科书的部分内容与现实脱节新目标英语中不少内容是从美国教材直接照搬过来的,由于中美教育理念、生活文化各异,教材的生搬硬套无疑给中国的教师与学生造成理解误区。教材编写理应让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一些尝试。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职能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师要熟悉教材,超越教材,不仅要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研究表明,学生对专业知识水平高的教师会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相长,不能因为工作而中断专业的学习。2.改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英语的学习离不开环境,但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缺乏的就是纯英语环境的建立,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好英语知识,就必须让学生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去操练,在模拟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师为其创造的良好客观条件。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比如开设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3.挖掘教材的有用信息,尝试情境化教学一方面,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的知识技能和顺序授课,加强学生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英语小组学习方式,应尽力创设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小组成员互演角色等方式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要常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生活场景中的对话,以便达到词汇运用的训练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篇6

一、2001年以前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

1958年秋, 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开始采用汉语拼音给生字注音。由此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讨论开始逐步深入。

1959年《语文建设》刊发《汉语拼音字母学习游戏》, 最早提出汉语拼音教学方法问题, 提出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教学生熟悉字母、练习拼音。1960年《语文建设》介绍了福建、吉林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学习的方法主要是, 复鼻韵母用音素连读法;学音节采取读音节表法, 由教师范读到学员自己会读。1961年, 福建建瓯县文教局提出,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 发音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 儿童细听;教师多读, 儿童多练”及“做手势, 看口形, 形象对比又说明”的办法。拼音教学采用“直拼带调”的新方法。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这就告诉我们, 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教学的内容和情感, 增强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更要注意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 要让自己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启迪学生思考感悟, 真正实现教师、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情感、思想的共同融合。

4. 采用一些激发情感的技巧

(1) 朗读。教师寓情于声的朗读, 饱含着作者融入文本的生命激情, 往往能深深震撼学生, 激发学生与教师、文本沟通交流的欲望,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竞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1981年, 李鼎兰介绍了藏族班汉语语音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累的经验。1982年, 冯瑞征认为在教学中应抓住“读准字母的音和认清字母的形, 教给拼读方法”两个重点, 做到:形象字母形象教、难音字母示范教、易混字母区别教、遵循规律诱导教。1983年, 郁文玉、徐子煜介绍了“寓拼音于游戏”“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988年, 叶籁士建议制订出一套新的合理的拼音教学法, 并指出凡是能较快地使低年级小学生直呼音节、阅读拼音小报和注音读物的拼音教学法, 就是我们需要的新教法。1991年, 孔令德介绍了对比类推直读教学法。1996年, 严秀荣提出, 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用插图启示法、歌诀巩固法、游戏学习法、创设情境法、故事趣谈法。1997年, 李荷仙指出, 在拼音教学中以儿歌进行辅助教学是行之有效的。1998年, 尤丽琼指出,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生动形象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方法有:编顺口溜, 做动作;利用彩图记音节;做游戏巩固音节。

二、新课标下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与学说普通话教学结合。”这为搞好汉语拼音教学指明了方向。

2001年, 牛国援提倡汉语拼音教学的“直读法”。王倩提出, 教师要认真把握重点、难点, 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汉语拼音。2002年, 陈树民指出, 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罗海燕提出使用情境图、语境歌, 利用笔顺图、描红和表音表形图等教学策略。邵林认为运用直观教具, 采用形象教法, 会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2003年, 龙军

(3) 课本剧。课本剧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时, 便会兴趣盎然, 从而提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所以,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的实际情况, 建立好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 通过“共同语言”的合理运用, 有效地开展教学互动, 让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学习者, 而且成为课堂的建设者;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而且成为智慧的开创者。

总之, 情感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师从文本中捕捉到的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感情, 必将成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利用教学情境图、建立合作式学习、建立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2004年, 李罗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趣味教学为主。褚运海指出, 教师要“用生活情境图, 借助语境歌”、“归类细比较, 音形自熟记”、“巧编童歌谣, 帮助学拼音”、“方式呈现多样性, 增强趣味性”等方法进行声韵母的发音教学和拼读练习。陈必武倡导利用游戏手段进行汉语拼音教学。2005年, 吕国光、张国栋采用多元智力理论设计了一些发展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智力的拼音教学活动:“冰糖葫芦”策略、儿歌童话串联、参与游戏、色彩记忆。叶志芬认为,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形,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拼音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周慧琼从充分利用教材, 创设学习情境;联系学生生活, 注重学习过程;动手自编歌诀, 帮助学生记忆;注重生活应用, 强化巩固知识等方面论述让汉语拼音教学活起来。2006年, 黎青青提出, 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形象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年龄特点, 根据布鲁纳教学原则、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摒弃传统的教学。毛淑媚提出, 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应实行开放的教学策略。王岚指出, 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具有趣味性, 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施海亚提出, 教师应让学生在故事中、儿歌中、游戏中、探究中、生活中“趣”学拼音。刘必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三点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手段突破发音上的难点;编制儿歌突破字形教学的难点;创设教学游戏, 突破拼写规则的难点。2007年, 詹明富提出了师生互动学音、生生互动学音、利用熟字学音、利用语境歌学音、利用游戏学音、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音几种趣味学音教学方法和利用插图记形、展示具体形象的实物记形、做一做记形、利用儿歌进行趣味记形、利用想象记形的记形教学方法。周慧珍提出, 教师应把教学寓于故事当中。徐会荣指出, “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应成为拼音教学的主要特征。裴娟提出激活课堂教学, 趣味化课堂教学。胡万毅提出, 教师应积极合理地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愉悦教学。夏旭提出,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毛敏敏提出, 教师应把“快乐”引入课堂。戴勤燕提出, 教师应让孩子在简单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崔振霞提出, 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王文兰提出, 教师应在教学中, 应注意直观性、形象性,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 运用编儿歌、编口诀、做游戏等各种手段, 优化拼音教学。2008年, 肖丽娟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编创口诀、训练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合作、运用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李晓林提出, 教师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好拼音的五项策略。陆慧采用认为教师可“故事激趣、巧编歌诀、尽情游戏、融入生活”四种教学方法。张丽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挖掘拼音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杨秀杰提出,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讲故事、学儿歌或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

回顾几十年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 应该说成绩巨大, 效果显著。

1. 多种多样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根据文献分析, 目前见诸书籍、报刊或在学术会议上披露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除了讲解法、阅读法、练习法、观察法、示范法等基本方法外, 议论较多的有:直读教学法、“音素连读”复合教学法、童话教学法、“冰糖葫芦”策略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卡片教学法、手势教学法、谜语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形象教学法、口诀教学法、电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巩固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插图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儿歌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

上述教学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如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基本上概括了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2. 教学方法研究, 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 推动了整个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的深入。

空前活跃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研究, 对解决好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教与学, 课内与课外等关系上, 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 引起了课堂结构、作业批改、考试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 从而推动了整个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的深入, 并激发了教师钻研教学理论的热情。

3. 教学方法研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研究者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儿童认知结构、年龄心理特点的最佳结合上进行探索, 找到了许多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办法。如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 就较好地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上的“愉快效应”, 使学生在游戏中, 在不断取得成功的愉快气氛中, 激发和强化学好汉语拼音的内在动机, 使学生不再把学汉语拼音当作一种苦恼, 而视为一种生活的乐趣。

一些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 把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大系统, 把汉语拼音课堂作为一个系统, 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个子系统, 进行多元分析,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综合进行对比、研究, 提出了经过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一步加强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的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其核心就是对听、说、读、写能力的探究与解决。汉语拼音教学是这些能力培养的的基础。要加强学习与训练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教师必须加强语言思想与方法研究工作,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拼音, 不仅要学习拼音知识, 更要学习培养语言能力。同时, 教师应将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全面化, 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渗透途径不仅包括学法、教法, 而且应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在编写教材时, 要将教学方法同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使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一体化;在开发课程资源时, 要使研究与教学同步化, 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M].北京: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 1959-2008.

[2]冯瑞征.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J].四川教育, 1982, (08) .

[3]孔令德.汉语拼音教学改革闯出的一条新路——介绍对比类推直读教学法[J].小学教学研究, 1991, (02) .

[4]李荷仙.浅谈汉语拼音中儿歌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 1997, (07) .

[5]陈树民.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搞好汉语拼音教学改革[J].江苏教育, 2002, (16) .

[6]李罗.趣味教学汉语拼音例谈[J].小学教学设计, 2004, (10) .

[7]詹明富.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 2007, (Z1) .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的情感教学综述 篇7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很重感情,充满热情与激情。但中学生情感两极性表现很明显,即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的情感既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需要;既热情,又有社会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高尚的、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一个充满情趣和热情洋溢的环境中,生物课堂会是一个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相互感动的和谐课堂。在生物课堂中营造这样的环境,情感交融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能否正确、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中效果的好坏。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以理激情

情感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在教学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教育寓于传授的知识当中,并且坚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阐述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发育和生物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时向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的教育。

例如在讲《生物》第一册上“裸子植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强调: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占世界一半,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因此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分布在我国广西龙胜一带的银杉是广西植物研究所钟济新先生发现的新种,1957年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匡可任两位教授命名发表。银杉是世界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里的珍珠”、“植物中的熊猫”的美称。短短这几句话,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保护植物的激情。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和“不践踏花草木”等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这样既结合我国国情,又能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达到教书育人、以理激情的目的。

二、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参与合作。“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现实来说,农村的中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特意设计相关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内容上,教师要多给他们自己创造空间。在合作的形式上,要有变化,比如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可让他们自由组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让他们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激情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和动力的主要源泉,教学方法是增强和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的手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观察、实验等方法,创设一种好的情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草履虫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自制一个简单的泡沫模型,给学生一个立体实物感;讲耳朵结构时,其中涉及三块听小骨、内耳的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教师用模型教学挂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而且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识记。教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排除使学生分心的因素,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情感,提高积极性,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

又如:在讲“小麦花结构”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讲一下小常识:虽然小麦不大也不香,但小麦花的价值很高,许多小麦花的优良品种是通过小麦花的去雄、人工授粉、有性杂交才逐渐培育出来的。这样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总之,教师在讲课时要处处创设这种问的情境,以情激情。

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以爱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力的功能。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同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传递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往往受到教师的制约,而教育学家认为爱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前提和保证,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提高自我修养、自身素质,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亲师、信道、乐学。墨子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也明确规定对师德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以高尚的情调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品德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有勇于献身事业的精神,为人民教育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

其次,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只有普遍地爱他们,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还要为人师表,有广博的知识、积极的热情,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和“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对教师的爱,并逐渐由这种对教师的爱转移到对生物这门学科感兴趣,从而积极地学好生物,达到以爱激情的目的。

激情、情操、心境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激励因素,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恰当地激励学生,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情感交融,使之产生高尚的情感倾向,热情地学习生物课程。

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综述 篇8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是实现体育教学大纲, 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以及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 涌现出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方法, 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知识更新与社会的进步, 体育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已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丰富的体系。在其特点的描述和分类上也出现了比较多的见解, 但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定量分析研究, 所见材料甚少, 在体育教学方法特点上、分类上比较繁杂而混乱, 从而给体育工作者们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教学领域中出现的、经实验证明的具体教学方法的引用分析, 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基本的出发点及依据进行阐述与综合, 以期为体育教学具体工作提供借鉴。

1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关注的基本要素

纵览有关教学基本要素的研究论文, 学者们普遍把学生、教师、教材、工具、设施及教学软件等作为研究因素。现代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领域, 其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亦将教师、学生、客观环境作为基本因素来研究。即将教师与教学方法、学生与学习方法、教学客观环境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来探究。

1.1 体育教师与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引领者, 需对教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而对于教师如何提高业务素质与责任心, 如何开展好教研活动, 如何促进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成为众多学者的重要对象, 因为教育的要求与目标告诉我们,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育者是否得法的问题。

1.2 学生与学习方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践者, 当代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针对如何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更新评价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提高师生情感沟通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亦是研究者们的重要关注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 “教就是为了不教”, 我想这不但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更是这类研究的终极目的。

1.3 现代体育教学的客观环境

吕延昌认为教学的客观环境指的是除教师、学生以外的一切因素。毫无疑问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振奋学生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兴趣, 消除单调、厌烦的情绪等, 鉴于此, 学者们以如何创造与设计和营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如何优化“硬环境”, 如各种体育设施的完善, 如何优化“软环境”, 如体育局条文规定, 学校的规章制度, 当地的体育文化背景等等作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环境不但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 更是教与学相协调、相促进统一的关键环节。

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热点类型与特点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体育教学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改注入式为启发式, 总结和摸索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与成果。本文试在众多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中, 通过纵横的比较, 将颇具代表性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加以理解和总结, 以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2.1 程序体育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起源于美国, 后来苏联教育学博士叶里尼克和保加利亚教育学博士基耶特夫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进行了实验, 对过程进行了自动化的控制, 也是程序教学法的科学理论基础。先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动作姿态的能力, 然后掌握动作的分析和综合系统。结果表明, 能提高练习的成功率。缩短教学过程, 增加课时密度和运动量。其特点是要有牢固的基础, 在练习中要及时地调节学生的积极性, 对运动量进行区分, 个别对待。

2.2 启发式教学法

其主张的是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于建兰对2000级和2001级女生进行实验研究, 对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考核成绩比较项目, 其研究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 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并达到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目的。其特点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 CAI课件教学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 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与丰富的音乐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辅助手段, 如Power point制幻灯片来进行理论与技术的教学、Excel统计分析、flash技术动作分析等。把零散的影视、录像、VCD及网上有关视频、音频、图片收集加入到课件中, 利用Internet, 其典型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教辅材料和教学工具, 直截了当、形象而生动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2.4 开放性体育教学法

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创造性地设置课题或组织学生提问, 将学生的练习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通过讨论、设计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动作学习和不同思维活动, 产生问题解决策略, 从而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获得全面发展。

3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与进展

纵观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了体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只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依据始终都是从教法、学法、客观环境等出发。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发展至今,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既有对传统的继承, 又有时代发展的新内涵, 其共同的特点包括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的特点;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特点;体育教学学生要承受一定生理负荷的特点等等。随着体育生命科学的发展还认为, 体育教学方法能使多种感官器官参加工作, 甚至能使运动与休息合理地交替, 还能使感知、思维和练习活动紧密结合等特点。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 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 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4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 学校体育的内涵是指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使之成为社会人。其具体的发展趋势是: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 由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移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 强调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 (4) 教学方法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5)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6) 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 为教学方法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7) 教学方法从强调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 转到研究教和学的辩证统一。 (8)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并将此作为教学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9) 更加强调效率, 强调学生的学法, 强调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以及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10) 广大体育教师逐渐成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力军。

结束语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出现了对概念、分类及特点等繁杂的理解, 明显存在着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态, 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出发, 改革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及教学环境等, 以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作为理论依据, 构建一个稳固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指导广大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和开展研究工作, 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发展。

摘要:通过引用现代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方法, 从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分类及发展趋势等不同的角度, 对近些年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2000, (1) :15-18.

[2]涂绍红, 肖红春.体育程序教学法浅释[J].吉首大学学报, 2001, (3) .

[3]张仲荣, 郭振阔.谈体育教学中的“点面教学法”[J].兰州大学学报, 2001, (2) :154-155.

[4]李荣.试析现代体育教学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 2001, (2) :72-75.

[5]Smith.M.D.Utilizing The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The physical Educator, vol.48, winter, no.4.pp184-187.

[6]吕延昌.外籍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 .

[7]张恳, 胡永南, 向京.试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100-104.

[8]黄南洁, 刘俊庭, 钱璇.浅论日本国立教育大学体育教学方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6, (5) .

[9]徐岩, 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 2002, (7) :22-24.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综述 篇9

一、传统教学法

在以往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角色扮演法, 主要是应学习的需要, 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 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 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与同事合作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有突出的效果。2、案例教学法, 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 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特别适合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3、问题教学法, 利用系统的步骤,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4、小组研讨法, 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与同事合作的能力的方法。一般是5-6名学生围在一起, 组成一个小组, 共同切磋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 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 再和其它的同学分享。5、竞赛展示法, 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 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 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 充满生机,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的应激性, 养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6、引导文教学法, 是一种借助于专门的教学材料, 即书面引导课文的帮助, 通过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老师把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课文的形式把它编写出来, 让学生学习使用, 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这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 (任务) 来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承接的项目完全是依据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 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 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 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 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在许多情况下, 参加项目教学学习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 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 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三、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促进学生对某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 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 经过组合和改进, 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 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意识。在实际教学中, 又有以下几种形式:

1、现场汇谈法

现场汇谈法是在所创设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每个人全部摊出心中的设想, 围绕着某个共同的话题, 提出不同看法, 以发现新看法的教学方法。现场汇谈法的特点是使全班学生真正一起思考, 人人都是赢家, 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 具有发散性, 它寻求的不是同意, 而是更充分的掌握复杂的议题, 用于探究复杂的问题。

2、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 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主要用于: (1) 制定工作计划; (2) 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 (3) 讨论和做出决定; (4) 收集和界定问题; (5) 征求意见。

3、畅想模式法

畅想模式法, 又称未来设计法, 是用来解决组织发展某个话题而提出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畅想模式法教学时要遵循三条规则:一是用卡片写出关键词;二是在大家发表意见 (畅想) 时不允许批评;三是所写的卡片要与问题和目标有联系。

四、实训教学法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 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 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近二十年来, 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需要, 创造并系统地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创建“学习岛”

在德国, 原先的企业培训基地 (中心) 大多是脱离生产现场的独立培训车间, 生产和教学是分离的。近年来, 德国的许多企业改变这种做法, 在生产车间建立了“学习岛”, 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中。有了“学习岛”, 既节省了企业开支, 也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际, 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行, 效果极佳。

2、模拟公司

“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 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 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 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 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 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 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从1994年起, 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河南、内蒙等地的一些学校, 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 引入了“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实践证明, “模拟公司”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

3、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为了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较快地了解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课程的内容, 从企业聘请物流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

4、实地考察法

这是全班学生同赴一处作实地的考察、访问等的学习法。这种方法相当富有趣味;学生除了能亲身地取得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外, 也能使他们的见闻获得增广, 对于往后的学习动机也必有所加强。

总之, 上述教学法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是当前我国职教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中一些新颖教法, 冲击着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制度。但也必须看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其适用的范围内依然是不可否定和替代的, 应当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晓瑾、王利荣、张石:《饭店服务专业课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http://www.ep12.com, 2007-08-28.

[2]陈克勤等:《高职物流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http://logistics.nankai.edu.cn, 2003-11-30。

[3]唐燕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3) 。

[4]韩忠霄、贾俊礼:《浅析创新教育》, 《职教论坛》, 2003, 2。

上一篇:切削加工性下一篇:环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