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价值链论文

2024-09-10

创新价值链论文(精选12篇)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1

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如何进一步发挥“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作用,提升大型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显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相比于“小微科技型企业”,大中型科技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约束环境。新经济形势下,针对中型高技术企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比较就具有了显著的科技政策启示意义。但是,当前大部分针对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都集中在区域、产业和大中型企业层面,国内外针对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比较则基本为空白,从而导致地区之间针对中型高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地区特色。

1 相关文献回顾

当前针对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范式基本可以分为计量经济学视角的随机前沿分析(SFA)和管理决策视角的数据包络分析(DEA),DEA方法运用更广泛。创新效率评价对象的层级可以分为国家/地区、产业、企业。一般而言,DEA则是通过建立数学规划模型,求解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决策单元(多个近似评价对象)之间的相对效率。SFA尽管可以构建更为量化的计量模型,但是多元回归模型的求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要素资本存量的计算,因变量或者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伪回归等都需要在计量模型的建模过程中予以考虑[1]。DEA方法的局限性则主要体现在计算结果并不代表决策单元的绝对效率,因此,也有研究结合SFA和DEA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形成所谓的两阶段或者多阶段DEA方法[2,3]。

创新价值链的提出是从传统的产业价值链角度引申出来的概念[4],该理论认为创新本身是价值增值的过程,也是价值链形成过程,这可以认为是对传统熊彼特“创新”定义的拓展。肖仁桥等(2015)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构建了两阶段关联型网络DEA模型与指标体系,利用面板数据测算我国不同性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分段和整体的效率值[5]。冯志军等(2014)认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并非单阶段的线性流动,而是分层次、网络化的价值流动过程[6]。宇文晶等(2015)则提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是一个串联结构,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7]。胡树华等(2015)从两阶段价值链出发讨论了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评价问题[8]。

在分析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中,DEA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周欢怀等(2011)基于DEA模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问题[9]。魏峰等(2012)针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显示,降低和消除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措施可提高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10]。严焰等(2013)基于浙江省高技术企业数据,探索了技术获取模式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11]。赵树宽等(2013)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DEA分析,并提出意见[12]。马建峰等基于创新两阶段创新过程,建立了包含共享科技资源投入和自由中间产品产出的DEA效率评价模型并通过研究证实有效[13]。李牧南等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极大熵准则的三阶段DEA模型并实际运用到评价广东省各个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中[14]。周丽娟等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15]。此外,还有学者将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包含高技术研发和技术商业化的两阶段价值流动过程,理解为一个两阶段的价值链构建和运作过程[16]。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部分相关研究论证了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2009年美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石油价格的暴跌,以及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挑战。针对中型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探测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创新效率差异以及动因,从而为地区科技创新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选择

2.1 研究方法

当前面向小型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中,采用“研究→开发→转化”的创新价值链视角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传统的创新效率评价问题转化为一个含中间产出和投入的两阶段的创新价值链效率计算问题,即:求解“研究→开发”效率和“开发→转化”效率。基本的C2RS2模型如式(1)所示。

在公式(1)中:

此外,θ是决策单元资源投入的相对有效利用程度,部分文献也称其为“技术效率”或“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代表投入产出的转化率,假设线性规划DC2 GS2最优解为θ*,λ*,S-*,S+*,对于决策单元为非DEA有效,其在DEA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为[17,18]:

相比传统的CCR模型,C2RS2模型可以衡量DMU的资源投入规模效率。规模有效是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方式,规模效率值为1说明决策单元处于最优的规模效率水平,规模效率值低于1说明决策单元规模无效率,如果该决策单元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投入量会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增加。

2.2“研究→开发”效率的评价指标集

从企业研发活动的类型看,基本可以分为自主、合作、引进和购买等方式。企业统计报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统计年鉴往往将研发(R&D)投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量。相关文献有:官建成等(2009)测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时,用各地区R&D支出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和R&D活动人员当量为创新财力和人力投入的指标,用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收入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产出[19]。曹勇等(2012)认为转化阶段的投入应该包括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等指标[20]。刘晖等(2015)研究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人员数、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等[21]。综上,可知投入指标集有: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R&D内部支出(万元),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万元),购买国内技术费用(万元),R&D外部支出(万元),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万元),研发机构经费支出(万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万元);产出指标有:专利申请量(件),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

2.3“开发→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集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型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化阶段的特点,本文对技术转化阶段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选择。因此,在考虑上文研发阶段的特性及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本文在转化阶段的投入指标为科技活动人员数、新产品开发经费、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等,产出指标则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其中“研发机构人员”和“研发机构经费支出”放到“开发→转化”阶段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企业研发机构本身并不会完全区分“研发”和“转化”的职责,也承担技术转化的工作。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则是衡量其转化阶段资金投入情况,“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是衡量知识产权投入情况;产出指标为“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出口”,都属于经济指标。

3 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截至2016年6月,最新的统计年鉴为2015年,因此,为了尽量反映近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统计年鉴整理的时间跨度为2010~2015年,实际的数据统计年度则为2009~2014年。

3.1 评价指标选择

由于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不再提供“新产品产值”和“总产值”的经济产出指标,这可能主要是“新产品”产值的填写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新产品销售收入”由于与具体相关税收政策相关,更为精确。此外,在统计年鉴中,“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费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4项有关高技术产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的指标存在一些地区数据不全的情况,因此予以剔除。因此,经过调整后的“研究→开发→转化”价值链的相对效率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本文假定研发阶段的投入———产出时间为1年,主要是考虑大部分小型企业研发项目属于投资类项目,项目考核周期为财务年度;而转化阶段的滞后时间也为1年,因此一个价值链从研究开始到转化结束的周期为3年,与大部分文献所采用的投入产出周期基本一致。在表1的“开发→转化”阶段的产出只保留了“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要是因为受地域限制,“新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省份,而且部分西部省份的新产品出口额在多个年份没有数据,也无法作为零值处理。

通过对年鉴数据的整理,发现西藏、青海和新疆缺失重要数据项,则从决策单元(DMU)中剔除。

3.2 基于“研究→开发→转化”创新价值链的DEA效率分析

结合表1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运用DEA效率的计算工具DEAP2.1,则可以得到的创新价值链的效率,是一个包含“研究→开发”和“开发→转化”DEA效率的二维变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在上述4列点数据的比较中,综合效率下降明显的有天津、河北、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区,辽宁基本保持不变,而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则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这与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部分内迁的趋势,以及中部这3个省的基础科研力量较为雄厚也具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中型高技术产业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也说明中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上发展速度较快。总体而言,各地区研发效率要高于转化效率,这与现阶段中国创新两阶段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关,也启示了技术创新如何成功走向市场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由于传统数据包络分析在区域创新效率比较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主要有以下结论和启示:

(1)通过引入创新价值链的观察视角,将创新过程转化为“研究→开发→转化”的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从而将传统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转化为一个综合的二维效率评价过程。

(2)在实证研究部分,选择数据较为完整的中型企业。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中西部省份也是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且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适当区分,也部分反映了中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高技术产业比重较大的11个省(市)、自治区,研发效率要普遍高于转化效率,这些地区的科技政策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培育扶持科技转化的激励机制,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科技政策,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的在技术转化领域的密切合作。而在另外17个省(市)、自治区则出现明显的研发效率低下问题,显示这些地区的科技政策需要考虑如何激励中型高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和获取,这些省份和地区的科技管理部门需要适当加大政府对中型高技术企业研发领域的资助力度,同时积极推进与科研机构,尤其是与科研力量较为雄厚地区机构的合作,促进地区间的技术和知识流动,以及对接和承接部分东部发达省份的高技术产业转移。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2

[关键词]小先生制;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活动原则;实践方法

引言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郊区大场创办上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从实践中总结“即知即传”普及教育方法,创立“小先生制”。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这样说:“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这在当时遍地文盲的旧社会的扫盲、普教、治愚与治穷中开了先河,也真知灼见地指出了大国穷国普及教育的.方案、原则、方法,更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社会实践目的是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展开职业规划,发展社会协调能力,完善个人修养,养成踏踏实实学习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把小先生制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联系起来,以陶行知小先生制思想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针对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展开探讨。

1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

1.1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以高度实践性、普遍认同性、广泛参与性,推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磨砺大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意志品质,培养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执着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优秀道德品质。

1.2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提出注重知行统一,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既可加强学校与社会信息交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又可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活动结合服务开发,真正体现自身社会价值。

1.3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可深入社会,学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发现“理想我”与“现实我”实际差距,通过调整角色期望值、确立适当成就动机,完善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实现生活技能社会化、职业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生活目标社会化。

1.4引领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外界了解,存在脱离现实的倾向性,喜欢仰望星空,缺乏脚踏实地;喜欢梦想,缺乏实干;空有知识,缺少能力等,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优良平台,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能够增强对职业、行业、企业了解,认识并体验学校人才评价标准与职场人才评价标准差异,判定自身能力倾向与兴趣等,改变重知识轻能力传统观念,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尽早设计好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1.5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考察专业所学,体现学有所用、服务社会价值。如果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在各自领域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中了解相关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与成果,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特色与科研水平认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创新创业兴趣,调动潜在创造力,明确就业方向,主动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转变就业期望和观念,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原则

2.1社会实践活动四个落实

①组织落实。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思想素质好、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包括专业老师、学工干部、有社会实践丰富经验的高年级同学。

②资金落实。一是靠教育经费拨款,这一部分稳定,也是主渠道,但数量不足。学校应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争取社会资助,或学生勤工助学自筹资金,多方筹措资金。

③时间落实。寒暑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好时机,但平时教学也应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始有终,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④场所落实。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场所,有计划建立一批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巩固发展社会实践。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建立一些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基地,达到“双向受益”。

2.2践行四个原则

①社会实践同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社会实践要和思想教育结合,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②社会实践同专业学习相结合。一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专业特点和水平精心安排社会实践内容。二是发挥专业课教师指导作用,带领学生推广学校科研成果,指导学生为企事业单位承担生产技术课题等。三是在专业实习中,适当安排社会实践内容。

③“双向受益”。“双向受益”指社会实践不仅要使学校和学生受益,也要尽可能使活动接收单位受益。

④“就近就便”。社会实践应就近就便安排,既省时省力,又便于开展活动。一是多数学生应回到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二是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队伍应当精干,选择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应与活动目的相一致。三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吃、住、行等应从简安排,不应过多增加接待单位负担,削弱社会实践效果,防止和杜绝以社会实践为名行观光旅游之实风气。

3践行“小先生制”、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

3.1打品牌

我校行知学堂已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知名品牌,并在品牌基础上成立行知学堂网络平台,包括建立行知学堂专门网站,行知学堂微信平台,行知学堂论坛,扩大我校行知学堂影响力,平台接受经验丰富高年级学生投稿,介绍实践经验;论坛接受低年级学生提问,由社会实践团队负责解答。

3.2有特色

根据专业特点定制社会实践,把原来大量分散、零星志愿者活动整合成特色鲜明的六支特色行动小分队:法律援助小分队、健康使者小分队、科技在线小分队、绿舟环保小分队、爱心接力小分队、公益服务小分队,共同构成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3.3重传承

①建立相对稳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地政府,学校联系定期定时开展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固定,社会实践学生不一样,但讲授课程是系统和连续的。

②爱心传承,心接力行动,大学生教小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带领小学生去为社会服务,培养小学生爱心,带领小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幼儿园去教小孩子,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③经验传承,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经验延续下去,网络平台分享高年级同学和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低年级学生借鉴学习,在论坛交流,践行小先生制精神。

全球价值链中的大国创新 篇3

技术创新是“根”,商业模式创新是“叶”

中国经济报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弗里曼在《工业创新经济学》一书中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请问,企业创新类型主要有哪些?

房汉廷:按照熊彼特的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等,纳入生产经营过程,成为创造财富的新要素,这就是创新。企业的创新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技术主导型创新,应用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再进行商业化运作;二是模式主导型创新,就是商业模式创新。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包括他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余额宝等等。

这两类创新经常是相互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中不是一点技术都没有,也不是说技术创新中一点商业模式都没有。比如乔布斯的技术创新里也有模式创新,苹果的生产、营销,在全球进行分包,用富士康工厂做代工。

比如“互联网+”,是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其发端于乔布斯,基于乔布斯发明的智能技术,加上移动互联网,才具备了大数据、多终端、大储存、快捷化、开放性这些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是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然后是商业模式跟进型的创新。形象地说,技术创新是树根,也可以叫树干,商业模式创新是树枝或树叶。如果技术创新变了,后面的一套商业模式都得变。

王志乐:从企业理论来讲,企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叫有机成长,就是靠自身力量不断扩大规模。还有一种是外延型成长,即通过收购成长。任何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没有不通过收购成长的。也就是说,这两种发展模式里,会产生两种品牌。有机成长产生的是自创品牌,收购成长产生了收购品牌。这两种模式都是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躲不开的。从现实来看,在全球化时代,能够存在的品牌,只能是国际知名品牌。

贾新光:其实创新应该是企业生存发展必需的功能,就跟人要吃东西、消化吸收能量,才能长身体一样。传统企业以发挥劳动力作用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现代企业则以创新为驱动力,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硅谷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以电子研发为主。有好多企业是没有工厂的。像苹果,就没有工厂,就是搞研发。国外讲工业4.0,将来要集中到研发那一端。研发形成知识产权,形成无形资产。中国制造恰恰是智能那一块原来没有。我觉得,我们需要强调的并不是使中国制造强大,而是智能强大。

华为、大疆:走出国门的中国“智造”

中国经济报告:2014全球创新企业榜单,华为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大疆无人机公司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公司之一。它们都是技术主导型创新企业吗?它们的创新之道是什么?

房汉廷:华为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创新主导型企业。华为在交换机、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领域,首先追求技术的领先性,然后追求以性价比优势占领市场,还是以技术为前导。这是华为二三十年之内的情况。

甚至腾讯也算是技术主导型的企业。比如腾讯的聊天工具,从QQ到后来把微信团队收购并商业化。有很多基于互联网开发的新技术,技术与模式两个方面是并重的。它相当于把很多陌生人都能够联系在一起,把很多熟悉的人从线下挪到了线上,第一次实现即时信息交换和大规模音频、视频信息传输,这些都要有一些技术支持。而像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则属于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

至于靠技术创新迅速成长的深圳大疆创新,发明了无人机新技术,实际上是基于电脑、移动互联智能化之后,无人机才比较便捷地被大规模使用。无人机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有,只不过那时候无人机的载重量小,续航里程有限,安全性差。现在的无人机由一种高端产品变成了大众产品。

大疆无人机技术有很多分层,已经不在于无人机怎么样,在于无人机及机盒里的装备和技术,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比如执行普通的遥感、遥测任务,执行简单的送货任务,侦察任务。还有一些像美国的无人机,执行的是攻击任务。因执行任务的不同,其技术也都不一样,技术含量差得非常多。

王志乐:华为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一般国企不同,80%左右的业务在海外。华为老总就反对狭隘地理解自主创新,他认为如果继续这样鼓吹下去,最后导致自己单干,反而会落后。所以,华为是真正的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创新的典范。

贾新光:美国企业正纷纷采用大疆创新的廉价、轻型飞行设备,用于拍摄电影、绘制地图及实地探测。无人机是靠科技创新的,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就不讲了。民用分几种,一种是固定翼的,一种是单旋翼的,一种是多旋翼的,像比较小范围的航拍一般是用单旋翼或者多旋翼的。另外,农业领域现在用得比较多,一是用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二是它能解决农民作业中药物中毒的问题。所以,未来农用市场前景比较好。农业中主要用单旋翼和多旋翼无人机。

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中国经济报告:目前业界对“自主创新”有争论,你们怎么看?企业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王志乐:现在国内强调推动自主创新,我觉得本意是挺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就是把自主创新变成了自己创新。

而且,自主品牌现在也走入了误区,把它变成了自创品牌。一个企业的品牌有多种路径去创造。一种是自己单干,自己创造,我把它叫自创,这种品牌肯定是自主的。还有一种就是合作合资去创新品牌,有人把它叫合资自主。另外有一种更重要的,就是收购,通过跨国收购国外好的品牌。像沃尔沃已经被吉利收购了。这种方式,中国有好几家企业也做得挺好。

有个别企业打着自主创新的旗号,实际上不创新,骗取政府补贴和资助。现在强调中国制造2025,特别应注意防止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从更深的理论来讲,全球化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型公司叫全球公司,把企业原来的一些价值链延伸到全球,打造成一种全球价值链。现在,企业不融入全球价值链,离开全球价值链单干,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成功了。必须像华为那样,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去创新和提升。为此,必须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而不是像国内有些人理解的,把自主创新变成自己创新,关起门来自己单干。另外,对国家制定的一些政策,我要挑剔一下,这些政策不太强调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开放和合作。

房汉廷:其实,我们起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时,大家就有这样的争论,对自主创新的理解也有一种误区。自主创新并非自己创新,它当时就包含着三个方面: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其核心在于自主可控。什么叫自主可控?就是说,中国或中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结果分享的时候,要有控制力,要有话语权。不管是买来的,是合作产生的,还是自主研发的,自己要有话语权。

以华为为例,其目前在通讯设备领域已经走到世界最前端,已经具备整合全球力量,进行开放创新的条件。华为的开放创新,不是创新完了都成别人的。华为出钱出力组织,目的是为自己的产业产品服务,有的是为它更远的目标服务,因此它是自主可控的。我认为这种创新完全符合自主创新的含义。

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中国经济报告:科技部首次出版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那么,应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的作用,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如何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贾新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完善制度体系等各方面协调推进。其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海内外著名研发中心和优秀研发人才非常重要。除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内地城市也要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有形成全方位吸引人才,激发科技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才可能持续性发挥“人才红利”,而不仅仅是给钱多少的问题。

中国硅谷不应像中关村那样。中关村弄来弄去最后就成了倒卖电子产品的商城,没有多少研发。美国硅谷不是大城市,它是因为产业发展,研发才集中到那儿去的。

房汉廷:第一,对中国的技术人才要分成几类,有一类本身就是搞研发的,不是搞创新的。研发和创新是两回事,Research和Innovation,实际上我们国内经常是搞混的。创新和技术转化成创造财富的工具有关系,研发则不一定。比如研发太阳黑子,研发超行星,也是研发,但很难说它跟财富创造有什么关系。

第二,对于创新型人才,我的看法和官方不太一致,我认为主要指三类人。一是能够把技术做成产品,或者是转化成服务模式的一类工程师;二是创新资本的提供者和投资者;三是企业家。这三类都属于创新型人才,这三类人要做的事情都是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去创造财富,不光是给个人创造财富,还给企业和国家创造财富,其行动的目标就是创造财富。

除了刚才说的这三类,还有一类不能叫做创新型人才,只能说是创新型的人力基础,即高级技工一类。当然,高级技工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因素。

政策是技术创新的“土壤”

中国经济报告:大树成长离不开土壤。科技扶持政策方面,与美国比国内的技术创新政策如何?

房汉廷:我们的创新政策是对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注册的企业、个人都适用的国民待遇。在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比国外宽很多,国家的一些科技计划和项目,对外资企业都给予国民待遇。

在美国,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其很多科技政策,只针对美国企业和美国人,外国企业是无法分享的。什么叫美国人呢?拥有美国国籍的公民才叫美国人,那些拿绿卡的都不算;什么叫美国企业?美国人占51%以上股份的企业才叫美国企业。中国企业到欧盟、美国,都享受不到相关政策和补贴待遇。像海尔、联想出去之后都是受歧视的,动不动还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中国制造2025》,更多的是大框架原则、任务、目标,针对具体行业的政策现在还没有看见。综合性政策,也重在怎么落实。规划提出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革行业准入制度,但是具体怎么准入,还得看以后的细则。规划中强调的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重点投向智能制造,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都需要细化。此外,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也没有说怎么培养。引导普通本科转成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这个跟教育部商量了吗?也没有商量。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4

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创新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评价、创新效率、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关系等方面,而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地区差异研究中,学者分别采用各种方法,利用单一指标、多指标或者综合指标对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如蒋天颖利用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指标,运用变异系数、 NICH指数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差异[1]; 贾颖颖等分别以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2],运用基尼系数方法进行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而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时往往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或者主成分分析方法[3 - 4]; 部分学者还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5]。在我国创新水平区域收敛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基于收敛模型或者其他计量方法,也是对创新水平的某一指标或者综合指数进行创新收敛分析,曹东坡以我国各省域专利申请量来反应我国区域创新能量,并对我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进行了研究[6],潘雄锋和杨越通过构建时间系列的检验方法对我国区域俱乐部收敛进行了检验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7]。许治和邓芹凌计算创新型城市的技术成就指数,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分析了地区差异与收敛效应[8]。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应当包含知识创新、研发设计创新、产品创新三个紧密相连的步骤[9 - 10]。三个创新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价值链[11],因此已有创新差异的文献往往只对某单一指标[12,1,13]或某一综合指标[14,8]来分析我国的创新水平差异都存在着局限。前者并不能完整的反应整个创新活动,因为其仅仅考察整个价值链创新系统的某一环节的科研创新活动,并不能全面的展现出区域创新活动的特点,后者对综合创新能力来分析区域创新差异则得不到各地区在整个创新价值链上的信息,所得到的结论不够具体; 而多指标的文献[2,15]所选择的指标没有从创新经济角度给出整个创新活动的完整分析框架,虽然有部分学者从不同创新主体( 企业、 高校和科研院所) 视角进行区域创新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从创新效率角度展开[9 - 10,16 - 17]。

基于此,本文从创新价值链视角( 知识创新、 科研创新、产品转化创新三阶段) 分析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空间非均衡与收敛特征。由于我国目前创新的三个环节是靠彼此分散的专业化分工来完成的, 其中知识创新角色基本上由高校和部分科研机构承担; 科研机构和部分企业则承担了研发设计创新角色; 而企业则主要承担了产品创新的角色。那么各类创新活动的区域差异是否相同呢? 其差异的演变规律是是否一致呢? 差异的来源分解和收敛特征又有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回答。

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对我国三类创新活动进行空间非均衡研究,对各类创新活动的非均衡差异程度、来源以及演进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 2) 从八大区域角度对各类创新活动的发展水平、非均衡程度进行比较; ( 3) 构建面板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对我国的不同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创新活动水平的收敛状况及收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

1. 1研究思路

本文所提到的创新价值链是基于生产视角下对技术创新环节的分解,技术创新是从创新要素投入到创新产品产出的一个多阶段、多要素的价值链传递过程,包括从创新的投入到创新知识的凝结再到创新成果的实现三个阶段[11]。这与知识创新、研发设计创新、产品转化创新具有相似的划分标准。也和国家统计局将我国技术创新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个阶段是较吻合,在我国,基础研究产出形式更多表现为科技论文和专著等知识创新成果,应用研究产出形式更多的表现为专利等研发设计创新成果,而实验发展的产出形式更多的表现为新产品等产品创新成果,可见在不同阶段反应创新活动水平的变量不尽相同。

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的创新活动时,将分别选取其对应表现形式的产出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如在知识创新阶段用科技论文数来反应我国各省市的知识创新活动水平,而在第二阶段的科研创新中,采用之前学者所广泛选取的专利申请量来反应科研创新活动水平,而在创新活动最终环节的生产阶段,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阶段,我们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额来反应这一阶段的创新水平,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科技创新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阶段对应的创新成果。

本文首先运用GIS可视化技术和二维矩阵图对三类创新活动水平进行空间描述,直观上分析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非均衡特征,然后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的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程度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创新活动以及不同的区域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创新活动的收敛性进行研究,分析哪些因素影响造成了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创新水平的区域非均衡。

1. 2研究方法

1. 2. 1空间非均衡的测度及其分解方法。用来测度空间非均衡程度的常用指标有区位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CRn以及Theil指数。区位基尼系数使用最普遍,本文和大多数学者一样也采用其进行空间非均衡进行分析,一般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基尼系数,n为样本个数,,为经济变量,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我国创新水平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以及非均衡的来源, 本文采用了Mookherjee and Shorrock ( 1982 )[18]提出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

其中为( 1) 式的基尼系数,表示第k组的样本占总样本数的比例,表示第k组中三类创新活动水平( 如科技论文数量、专利申请受理量、新产品销售收入) 与所有样本平均水平的比值; 是第k组的基尼系数,( 2) 式右边的第一项可以看成是组内非均衡,第二项反映的是组间非均衡; 为剩余项,这一项可以衡量由于不同组之间的重叠而造成的交互影响大小。

1. 2. 2收敛方法介绍。( 1) 收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 β 收敛,其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在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如果期初水平低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期初水平高的省份,则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 β 收敛。 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若用省域创新产出水平代替经典方差中的人均GDP指标并进行简化,则可以对区域创新收敛性进行检验,主要存在两类建模模型,一类是基于截面模型,一类是面板模型,模型分别如下所示:

( 3) ( 4) 式中,若 β 显著小于0,则存在收敛, 若 β 大于0,则不存在收敛。在本文的分析中,( 3) ( 4) 式左边分别表示时期T内i地区的科技论文收录数量,专利申请量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右边第二项分别表述期初和第t期i地区科技论文收录数量、专利申请量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对数值。α、β 为待估参数,ε 是随机误差项。

( 2) 如果在上面的收敛模型中加入一些对创新水平增长有影响的变量,考察在控制这些变量之后, 是否存在收敛的模型为条件收 β 敛模型,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为条件变量,( 5) ( 6) 分别为普通条件收敛模型和面板条件收敛模型。( 3) ( 4) 式中,若 β 显著小于0,则存在条件 β 收敛,若 β 大于0,则不存在条件 β 收敛。另外如果系数 δ 显著为正,说明所考察的条件变量对增量有正的影响,反正则为负的影响。

1. 3数据来源与说明

在知识创新阶段,产出指标为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出版科技专著数量,为了更有效地衡量科技论文水平,本文采用国外主要检索工具SCI、EI和ISTP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数量来测度; 在科研创新阶段的创新产出水平用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来测度; 产品转化创新的创新活动水平用各地区大中型( 或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来测度。西藏以及港澳台数据缺失,故只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由于专利申请量隔一年才发布,在最早的2013年年鉴中只能得到2011年的数据,因此本文分析的时间段为2001 - 2011年,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 《中国统计年鉴》和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在收敛分析中,所选择的条件变量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人力资本水平、FDI存量、人均GDP、以及市场化水平。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借鉴罗良文和阚大学[19]的教育存量法得到。FDI存量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和计算国内实际物质资本存量类似的永续盘存法,市场化水平樊纲课题组 《中国市场化指数——— 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由于该报告仅分析到2009年,本文采用平均差值法补齐到2010年。所有数据来源于2001 - 2011 《中国统计年鉴》,2001 - 2011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中国区域创新活动水平非均衡分析

2. 1中国区域创新活动水平非均衡的描述分析

2. 1. 1各省份创新活动非均衡的的可视化描述。为了对我国各省份各类创新水平大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文章首先采用Arc GIS10. 0软件对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呈现,根据各省份创新活动水平大小将其分成五个等级,分类方法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 Natural Breaks) ,具体结果如图2 - 4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我国各地区在论文收录数量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分均衡,2001年,论文数量在1 - 123篇的地区多达六个,主要以西部地区为主,并包括中部地区的江西,而论文数量在123 - 702篇的地区主要为中部的几个省份及东部的福建和西部的云南,而数量最高的几个省有陕西、湖北和江苏以及北京四个地区,其论文数量在1938 - 1450篇之间。而到了2011年,论文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之前处于最低的几个省份没有多大变化, 包括了云南,而少了江西。而论文数量最多的几个地区中也发生了变化,如由湖北变化成浙江。

从图3可以看出,与论文收录分布情况不一样的是,专利申请量最少的地区全部都在西部地区,而最高的地区全部都在东部地区,在2011年,从山东开始的沿海几个地区中除了福建以外,其他地区的专利申请量都在最高的一类中,而内陆地区水平较高的有安徽、湖北以及四川这三个省。

从图4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新产品销售收入的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在这三类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中的变动情况相对最小,从各省市的颜色标记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仅仅只有辽宁、天津、河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浙江这7个地区,发生相对进步的地区有浙江、安徽和湖南,而辽宁、天津、河北、湖北发生了相对退步。 2. 1. 2八大区域的创新水平差异的二维矩阵图分析。图5和图6利用二维矩阵图标出了我国八大区域在所考察年份的平均创新水平,从图5可以看到: ( 1) 我国各区域的知识创新水平和科研创新水平并没有呈现出一致的特征,如北部沿海地区仅仅在知识创新上有着较高的水平,和东部沿海地区差别不大,但是其科研创新水平则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甚至低于知识创新水平远远低于自己的南部沿海地区; 同样南部沿海地区在知识创新水平上虽然不高,低于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以及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但是有着较高的科研创新水平仅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 2) 八大区域的创新价值链的前两个环节的创新水平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双高型( 东部沿海) ; 单高型( 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 双低型( 其他地区) 。

从图6可以看到科研创新水平和新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在各区域保持非常一致,可见在创新价值链后两阶段的创新活动衔接比较紧密,发展比较一致, 从发展水平次序来看,可以根据各区域落在这条45度线的不同位置进行排序,从高到低分别为: 东部地区、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和大西部。另外,从水平大小来看又可以将八大区域分位三类,东部地区单独一类, 为两类创新水平都较高的地区,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一类,为两类创新水平都为中等,其他地区为一类,为水平都较低的区域,且三类区域之间的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2. 2中国创新水平的空间非均衡程度的测算及其分解

2. 2. 1整体非均衡分析。从图7来看,2001 - 2011年我国省际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非均衡特征在创新价值链的不同阶段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科研创新活动的基尼系数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0. 649,说明非均衡程度逐年增加。陈向东和和王磊、张玉明和李凯、 李国平和王春杨、王庆喜和张朱益持类似研究结论[20 - 21,12 - 13]。但知识创新过程和产品转化创新过程的基尼系数则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知识创新活动,呈稳步下降的态势,产品创新活动在2007年降到最低点后有所上升。在最近11年,我国三类创新活动的区域非均衡程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以2005年为分界点将整个演进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2005年之前,知识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的区域非均衡程度相当,高于科研创新水平,随后开始下降, 而后者则开始上升,并在2004 - 2005年三者趋于一致,但在这之后,科研创新水平的非均衡程度进一步增强,直到2011年又开始下降。知识创新则进一步减弱,产品转化创新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在2011年,各类创新活动的非均衡程度均不一致。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各省市的科研创新活动水平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即呈现出 “马太效应”。而知识创新活动和产品转化创新活动则呈现出趋同的迹象。特别是知识创新能力,由于知识创新更多的是在高校产生,少量是在科研机构产生, 因此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在知识创新能力上呈现出了较好的竞争局面,一省独大或者几省独大的垄断局面在逐年好转。通过分别对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创新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各类创新活动在空间集中程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之前的学者仅仅考察科研创新能力来分析我国的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局限,不能全面的刻画我国的创新水平的空间集中度的变化趋势。

2. 2. 2创新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来源的区域分解。根据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本文对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系数按照三区域和八区域进行了组间和组内分解,以考察非均衡的来源情况。结果见表1和表2,首先分析知识创新水平活动,当按照东中西三大区域分解时,地区内差异的贡献率平均为29. 00% ,当分位八大区域时,该贡献率仅为8. 08% ,地区内部差距在考察期内逐渐降低,在这两类地区划分的情况下,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2. 04% 和2. 14% 。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7. 72% 和74. 24% ,年平均增长率都下降1. 90% ; 对于科研创新水平,在按照三大区域划分和八大区域划分下,地区内差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 80% 和5. 88%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 34% 和2. 32% , 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69. 78% 和80. 68%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 77% 和2. 02% ; 对于科研创新水平,在按照三大区域划分和八大区域划分下,地区内差异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2. 82% 和5. 58% ,在考察期内变动呈U型特征,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72. 37% 和82. 72%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 08% 和- 1. 00% 。

由此可见: 地区间差异是中国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且当将我国分成更细的八大区域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剩余项对总体地区差异的贡献在采用三大区域划分时明显高于采用八大区域划分时的情况,说明在采用三大区域划分时候交错程度更高,而且交错涉及到的省份更多, 即三大区域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22]。这也说明了在我国进行创新水平区域分析时候应该将区域划分的更细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是采用哪种划分方法, 区域间差异贡献程度随着创新价值链阶段上升不断提高。这是由于创新价值链是基于生产视角下对技术创新环节的分解,包括从创新的投入到创新知识的凝结再到创新成果的实现三个阶段[10]。因此创新活动所处的价值链环节越高,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就越多,如新产品的转化,其不仅与价值链前面阶段的创新活动水平如专利量有关系,还与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如: 经济容量水平、市场化水平等,而这些因素在一个区域内部的差异肯定要大于区域之间, 比如华东地区内部的经济环境和华东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环境差异肯定更大,因此在整个差异的分解中,地区间差异贡献程度就更大。

( 三大区域)

( 八大区域)

2. 2. 3区域创新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分析。虽然前面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各类创新活动的非均衡的大小、 来源以及演化特征,但是在我国的三大区域、八大区域内部的创新水平非均衡特征是否和整体一样呢, 下面分别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和八大区域的创新水平非均衡程度进行详细比较。

从表3可以看到,不管是知识创新水平、科研创新水平还是产品转化创新水平,西部地区的差距都是最大,东部次之,中部差距最小。特别是知识创新水平,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从历年西部地区各省专论文收录数来看,陕西省在历年的论文收录数上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范围都处于前五, 而其他地区如宁夏、青海地区则非常低,2011年都不到200篇,两者相差90多倍。仅陕西、四川、甘肃历年均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数,重庆从2004年开始高于平均数。其他省份历年均低于地区的均值, 可见西部地区各省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一差距使得西部地区成为非均衡程度最大的区域。

科研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西部地区的差距均最大,东部次之,中部差距最小。在专利申请量上, 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区域内部不均衡程度相差不大,但是在新产品销售收入上,西部地区的区域非均衡相对比较严重,通过收入指标的数据来看: 仅有重庆、四川、广西、三省区历年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值,陕西在2003和2008年低于平均值,而其他7省区则都相对很低。通过分析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创新水平非均衡特征,可见尽管同属西部地区, 但其内部省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一些相对发展较好的地区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如重庆、成都、西安等,而另外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地理位置等原因,既无法吸引人才,而且人才还进一步流失,从而使得西部地区的内部差距呈现不降反升的态势[23]。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三类创新活动的不均衡程度在我国八大区域内的动态演进过程,其中,知识创新活动在各区域整体上都呈下降的趋势,只是各区域内下降的程度不同,而且各地区非均衡程度波动较小; 科研创新活动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在各区域内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的变化波动较大,如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而产品转化创新的非均衡程度在各区域在变动最复杂,波动也最大,这反应在以新产品销售收入来刻画的产品转化创新能力在个区域内部差异不稳定,不均衡的现象时而变大时而缩小。

从表4可以看到: ( 1) 在三类创新水平中,科研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在各区域的排名中次序非常一致,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高达0. 976,说明这两类创新活动的区域非均衡情况比较一致,换句话说,区域内各省市的科研创新水平和产品转化创新水平的非均衡排序要么都相对较大,要么都相对较小,另外这两类创新活动的非均衡程度在各地区相差很小。由前文图5中可知,科研创新水平和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在各区域之间呈现出线性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各区域中,科研创新活动和产品转创新活动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也就是在 “产学研”一体化中的 “研- 产”环节结合比较紧密,一方面那些科研水平高的地区,生产新产品能力也较高,另一方面,当某区域内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时,会导致该区域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参差不齐; ( 2) 在八大区域中,大西部地区的知识创新水平差异最大,基尼系数高达0. 6494,是差异最小地区东北的6倍多。说明我国大西部地区知识生产没有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区域内部存在 “壁垒效应”。而东北地区则在知识生产方面水平相当,存在较好的内部学习和追赶。科研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上,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和海南,通过具体数值发现,广东和海南差距较大,说明海南和广东之间没有达到较好的带动,而差异最小的是东部沿海,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互相带动,在创新资源上存在较大的流动,使得创新发展水平差异较小。

3中国区域创新活动收敛分析

大多数学者在做绝对 β 收敛时只采用一种方法, 即截面模型来检验,而面板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防止遗漏变量,特别是一些无法观察且在考察期内变化较小的变量,本文为了稳健性考虑,分别采用截面OLS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创新水平的收敛性检验,结果见表5。

注: 参数估计括号中的数值为 t 检验值、***、**和* 分别表述在 1% 、5% 和 10% 的显著性水

从表5可以看到,我国知识创新活动不管是在截面模型还是在面板模型下都存在绝对 β 收敛,即那些知识创新水平低的地区的创新水平增长率高于创新水平高的地区,而科研创新水平在截面模型下不存在 β 收敛,且在面板模型下显著发散,随着时间发展非均衡水平存在扩大的趋势。而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和科研创新水平一样,都是OLS模型不显著, 而面板模型显著,只是在这里,面板模型检验发现产品创新水平存在着收敛的迹象。

在收敛研究中,本文更感兴趣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收敛,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采取措施来解决我国创新活动的非均衡现象。下面选取相关经济变量来研究我国三类创新活动的俱乐部收敛,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在绝对 β 收敛模型中加入五类影响创新活动水平的经济变量后,三类创新活动水平都是收敛的,说明我国三类创新活动存着条件 β 收敛。具体的,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一) 对于知识创新水平模型,对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及市场化水平这两个变量,而在校大学生人数可以反应各个省份高校资源数量,正如本文前面分析的,由论文收录数量来体现的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主要是高校科研人员以及少量科研结构人员,因此一个地区高校资源越丰富,其知识创新水平也就相对较高,如我国西部地区的陕西,其境内高校资源丰富,论文收录数常年排在全国第6位,有着较高的知识创新水平。而市场化程度为什么也会对知识创新水平的增长速度有影响呢,因为市场化程度越高,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程度越高,知识生产人员的权益保护程度也越高( 樊纲) 。因此其对知识创新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和绝对 β 收敛模型进步比较,发现在控制了这两类影响因素后,我国的知识创新水平收敛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 1080增加到现0. 3790,增加到原来的3倍多。

注: 参数估计括号中的数值为 t 检验值、***、**和* 分别表述在 1% 、5% 和 10% 的显著性水

( 二) 对科研创活动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只有人均GDP一个变量,且影响为正。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对该地区的科研创新活动水平的增长越快,科研创新活动的指标为专利申请量,创新主体主要为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校和企业。这可以解释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科研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也会越大,因此其增长更快。通过和绝对 β 收敛模型进步比较,发现在控制了地区经济水平因素后,我国的科研创新水平收敛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显著发散变为显著收敛,收敛速度0. 1418。

( 三) 在产品转化创新活动收敛模型中,对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人均GDP和市场化水平,且影响为正,即经济水平越发达地区,其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增长率越高,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产品转化创新水平也越高,反应这类创新活动的指标为新产品销售收入,而其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部分为科研机构。因为就不难理解,在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大企业较多,而规模大的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转化活动所投入的人力财力也就越多。 另一方面经济越发达地区市场容量越大,对新产品的需求也越大,这会从需求的角度刺激新产品的转化和开发。而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 金融市场化程度、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 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信息透明度) 也就越高,对生产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越大,因此企业进行新产品转化不仅动力更大而且效率更高。 通过和绝对 β 收敛模型进步比较,我们发现在控制了这两类影响因素后,我国的产品转化创新水平收敛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 0257增加到现0. 5374,增加到原来的20多倍。

4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对我国三类创新活动进行空间非均衡研究,对各类创新活动的空间非均衡程度、非均衡来源以及非均衡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 一) 我国各省市的知识创新活动和产品转化创新活动的空间非均衡程度逐渐改善,特别是知识创新能力。而科研创新活动水平在地理空间上非均衡程度则呈现出扩大趋势,呈现出 “马太效应”。由于知识创新更多的是在高校产生,少量是在科研机构产生,因此可以看到,我国的高校在知识创新能力上呈现出了较好的竞争局面,一省独大或者几省独大的垄断局面在逐年好转。

( 二) 地区间差异是中国三类创新活动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且当将我国分成更细的八大区域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另外,由于创新活动所处的价值链阶环节越高,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就越多,如经济环境等,而这些因素在一个区域内部的差异通常要大于区域之间,因此在整个非均衡的分解中,地区间对整体非均衡贡献程度就更大。

( 三) 不管是知识创新水平还是可以创新水平和产品创新水平,西部地区的差距都是最大,东部次之,中部差距最小。另外在我国八大区域中,科研创新活动和产品转创新活动有着比较一致的发展水平和空间非均衡程度,也就是在 “产学研”一体化中的 “研- 产”环节结合比较紧密,一方面那些科研水平高的地区,生产新产品能力也较高,另一方面,当某区域内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时, 会导致该区域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参差不齐,通过收敛分析发现地方经济活动水平对对这两类活动水平的增长率都起到重要作用。

( 四) 我国三类创新活动水平中,只有知识创新活动水平存在稳定的绝对 β 收敛,但是三类创新活动都存在条件 β 收敛,其中对知识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影响的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及市场化水平,在控制了这两类影响因素后,我国的知识创新水平收敛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 1080增加到现0. 3790,增加到原来的3倍多; 人均GDP对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在控制了地区经济水平因素后,我国的科研创新水平收敛情况由原来的显著发散变为显著收敛,收敛速度0. 1418; 而人均GDP和市场化水平对产品转化创新水平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在控制了这两类影响因素后,我国的产品转化创新水平收敛速度由原来的0. 0257增加到0. 5374,增加到原来的20多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所得到的政策建议主要表现在: 首先,我国的知识创新活动与其他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因此应该加强知识创新主体与科研创新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如让更多的高校科研人员走出校园,和独立的科研机构或者企业进行互动, 更有问题导向性和市场需求性的进行知识生产活动; 其次,在各省市创新水平非均衡问题上,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目前存在着 “马太效应” 和非收敛趋势, 而对科研创新活动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国家应加强科研创新政策扶持, 重点挖掘中西部地区省份经济落后地区科研创新增长潜力。如加大经济落后地区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立项,缩短其专利申请审批周期;

创新的情境教学价值感想 篇5

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好的设计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漂亮的房间设计,会叫人赏心悦目;独特的建筑设计,会让人眼前一亮;光彩的舞台设计,会令人耳目一新……总之,别具一格的设计,总会吸引眼球,总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更高的价值。作为教师,同样要做设计,每一堂课之前,总会根据内容、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一套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这本不是一件新鲜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过去设计的教学方案呈现出来的教学活动,有许多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对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有兴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找找原因。由于传统教学设计受到旧观的影响,没有反学生摆在正确的位置,学生的心智和潜能受到极大的抑制。其弊病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习惯一讲到底,学生只好洗耳恭听,教师喜欢灌输什么,学生就得接受什么;第二,教师习惯当主角,学生只能当配角,教师指挥做啥,学生就得做啥;第三,教师习惯大包大揽,学生智能无从发挥,教师示范怎么做,学生就得怎么做。因此,课堂价值不算高,教学效果不算好。要改变这一切,教学创新很重要,而教学创新来自于设计创新,只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才会带来更高的教学价值,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带来哪些价值呢?我对它的价值体现有以下三个方面感想:

感想一:它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过去,人们在学习方面常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励志,那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困难的事。的确,枯燥的知识,乏味的学习会给人带来沉重感。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会从愿学变成“厌学”,发展到最后就是逃学。那么,怎样把学习变得轻松一些、容易一些,如何将“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我在师范生口语教学中进行了创新设计的积极探索。我的教学理念是,课堂上不让学生感到疲惫,学习中不让学生感觉吃力。我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训练设计成有趣的教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跃起来,尽量让学生兴奋起来。记得我在训练学生即兴说话能力时,为了使一些不愿开口、害怕开口的学生自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我特意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全班同学合作讲述一个故事内容,我只给故事题目,情节由大家展开。第一位同学为故事开头,最后一位同学为故事结尾,其他同学只能根据前一位同学的思路进行合理续编。能讲的同学可以多讲,不能讲的同学一句也行。结果故事内容被同学们想象得离奇又精彩,不少同学的风趣讲述,惹得全班捧腹大笑。就这样,每一位同学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完成了训练任务,有时,我也会设计这样的训练,将同桌同学作为辩论的双方,互相反驳、互相说服,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练习论辩口才。当然,愉快的学习还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新年刚过,新春到来、新学期开始,同学们又从新起点出征,我不失时机结合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设计了一个互动形式,要求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对大家高声说一句与新年、新春、新学期、新起点有关的祝福语。一人说出,大家回应。首先我对

同学们大声说:“我祝大家在新的起点扬帆起航,全速前进。”课堂上几十号人,无数次响起令人惊喜、让人感动的祝福声,老师和同学都表现得异常兴奋,这样的教学形式,由于借助了师生不断升华的情感,创造了更高的价值,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感想二:它能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学习消极为积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整。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是的,过去我们总是低估学生,总喜欢手把手似的把知识教给他们,其实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设计教学方案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会在讲课之前,首先让学生独立自学教材内容,让他们在理论上获得第一印象,然后我再结合例子引导深入理解;我也会在讲解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要点,让他们进行总体把握;我甚至会将一部分教学内容交给他们处理。在现代汉语同音字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一讲到底的做法,有意设计一次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我先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分别写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横 框内,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让每一组成员各尽所能在本组的黑板框内写出数个同音字,比一比,哪一组写得最多,哪一组出错最少。教师一声令下,只见各组成员争先恐后跑上讲台快速在黑板框内写下自己熟悉的汉字,转眼间,整个黑板尽是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同音字,全部同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黑板上只要还有一点空隙,很快就会被本组成员补充填满,我仅仅做了引导同学们查找错误的工作。由于设计了这种全班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使得每一个同学在短时间内知识量得到成倍增长。在创新教学的实践中,我会尝试着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独立解决,我经常鼓励他们用心去发现。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发声训练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觉,把不同状态的发声感觉告诉我,将不同呼吸的声音变化告诉他们要领,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我不仅引导他们去发现汉字教学的问题上进行积极探讨,许多同学根据汉字的音、形、义主动说出了容易记忆的新方法。有时,我会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观察他们怎样当老师,倾听他们如何当评委。我甚至会充当学生的角色,让同学们扮演老师向我发问,我会有意识将答案出现偏差,让他们尝试着怎样诱导我矫正错误。如果不是教学之前的精心设计,也就不会有教学之后的突出效果。

感想三:它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6

精彩演讲

2012年11月13日,在北京大学理教楼里,由海淀区文明办、教工委、中关村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共同承办的2012年“海淀区名家校园行系列”北大专场在北京大学理教楼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卫东,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张琪凯出席了此次活动。

为扎实推进海淀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引领,丰富社会实践,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实验基地、青少年就业基地,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界名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功创业的经验优势,引导高校学子搞好人生规划,走好迈向社会之路,为海淀区争创全国文明区而擂鼓助威,主办方提出“三成三创”的理念,即用名家“成长、成才、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经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同时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创建全国文明区做出表率。

迄今为止,“海淀区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已历时几年,俞敏洪、李开复、梅萌、冯军等中关村一大批在众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里知名的企业家以及著名艺术家被邀请,走进海淀区众多中小学,为未成年人带去别开生面又不乏深刻的创业经历、励志故事。2012年,“海淀区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走进了北京知名高校,企业家与学子们探讨校园学习与社会就业、创业的经验分享。此次北京大学专场,会场座无虚席,200多位学子们纷纷踊跃发言,向尹总提问各种就业、创业话题。

会上,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张琪凯为尹卫东领导的北京科兴颁发了“海淀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证书。

“有史以来能进北大都是才子,提到‘成长、成才、成功’,在座的大家都比我成功。‘创业、创新、创造’,是先创业,还是先创新,或者先创造?每个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至少有一个字是‘创’,它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尹卫东以一贯风趣幽默的风格直叩演讲主题。

尹卫东,这位志在为人类消除疾病提供疫苗的企业家、科研工作者,先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国内第一支、全球第二支甲乙肝联合疫苗,世界首支甲流疫苗,并在全球第一个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的SARS疫苗。

尹卫东创立的北京科兴是中国民营疫苗企业的缩影。他的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北京科兴成为中国疫苗的代名词之一。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SARS疫情席卷全国,弄得人人自危,而尹卫东带领的北京科兴没有畏缩,而是迎头直上,申请了“SARS灭活疫苗”研究课题,开始了与病魔的斗争。一年以后,全球首支SARS灭活疫苗通过了Ⅰ期临床研究,这支疫苗就产生于北京科兴。

如何进行全价值链创新?

“当一个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就要扮演重要角色,用它们的专业知识为国家服务甚至影响国家政策。当全世界都在说消除甲流需要打两支疫苗,北京科兴提出打一针就有效。尹卫东提出,商业利益要服从科学,将科学追求变成社会价值,通过社会价值再创造利润。

从SARS疫苗研究亡羊补牢,到H5N1疫苗的研发有备无患,再到遭遇甲流研发疫苗的水到渠成,企业从中得到了发展,科研人员得到了锻炼,学术水平等有很大的提高。企业追求新技术的目的是盈利,通过科学知识,找到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营造自己的盈利模式。

“北京科兴的全价值链创新,就是找疫情、毒株,到做疫苗,寻找市场赢利,从人力资源、质量控制、生产运营等多条线把事情做好。将1变成5甚至10,为企业创造利润和社会价值。”

目前,北京科兴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举足轻重的创新型企业。有了园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北京科兴新的疫苗产品也逐渐被研制出来,企业布局的疫苗产品涵盖了多种形态,包括上市的、在研的项目多达十几种。如今,北京科兴正在积极蓄势,投入到世界疫苗的产业格局中。

尹总精彩活泼的演讲,博得了北大学子们的阵阵热烈掌声。北大职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在读博士张琪凯告诉记者,来到这里的观众多是北大的博士、硕士生和部分大三、大四本科生。他们经常聆听各种讲座和演讲,应该是非常挑剔的。他们能把这么多的掌声给尹总是非常难得的。

现场问答

学生: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我对财务数据很感兴趣,如果利润每年都在递增,十几年后,公司是否就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

尹卫东:十几年成不了全球大公司。我曾经骂我的部门经理,他把数据做得很大,最后没做到,我说他太“北大”,弄得自己找不着北。开个玩笑。你很敏锐,北京科兴产品于2002年上市,直到2009年的复合增长在70%以上,所以才能在美国上市。但2009年之后,公司市值跌入谷底,甲流没了,少了一个重磅炸弹产品,之后销售收入下滑,利润减少。但我们融资融到了,将钱投入到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中。公司的业绩成长一直呈曲线式增长,创业真的不容易。管理者要全方位把握好市场、财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才能赚到一点点利润。初创企业要能够融资;掌控好运营,花少钱、多办事;还要把握现金流,最后赢得利润。这些都要有可持续性,大家创业要有一个全方位思维,不能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就一猛子扎下去,不要让自己到背水一战的地步。

学生:您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如何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合作对您有什么实质帮助?

尹卫东:这是特别好的问题,在中国办企业离不开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最近有一个黑马训练营请我讲课,也有一个创业者问我这个问题。我们绝对不是利用政府,而是依靠政府,因为我们做的事都是政府着急上火关心的事,当你能给政府解决难题的时候,政府就会有好多支持给你,北京科兴获得的政府各类基金资助超过1亿,我是国家一些重大专项的承担负责人,也有很多的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发展才能融入到国家发展中,让老百姓都要过健康的日子,这也是政府考虑的事情之一。

作为业内知名企业,发改委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我也是参与者之一。政府会觉得我们这些创业者是值得信赖的,政府和企业就会良性互动。企业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创业,它获得的资助就会更多。

学生:生物技术企业有明确的产品,只要疫情存在,几个月就可以获利几千万甚至上亿,我的教育背景允许我从事更多的是教育行业,但教育行业无论怎么样成功,都不可能在几个月内挣到那么多钱,您如何看待行业盈利差距?

尹卫东:我应该把你介绍给俞敏洪。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盈利差异,特别是在中国,有些行业挣钱很困难,你们入行之前好好斟酌一下,不去企业,凭北大学历,考公务员也没问题。谈到教育,谁都不认为教育是赚大钱的,但俞敏洪为此赚了大钱。我非常佩服俞敏洪,他把中国13亿人想学英文的钱算出来,变成新东方的巨大市场,牢牢抓住了英文教育这个市场。如果真想创业的话,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必须要创造,我不敢说哪个产业一定好或不好,现在看着好的产业,等你进去的时候,不一定就好了。

我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一位生物学博士提问,说他是省里理科状元,报了清华最好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发现分配不了,就又读书上研究生直到博士毕业。比尔·盖茨说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但为什么生物学博士分配不出去呢?我说亲爱的同学,虽然把博士论文写完了,但是你真正不懂得中国生物产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中国政府想怎样做生物产业?中国的生物企业有哪些?生物产业市场在哪儿?再好的学校培养出的也是文凭型的人才,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文凭里的东西,大家应该一只眼睛盯学分,另一只眼睛盯着社会。找准你感兴趣的行业,头伸进去,说不定会创大业、发大财。

学生:您讲到禽流感和非典来的时候,公众是非常脆弱且相对不成熟的,但在甲流之后,公众反映相对淡定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经历了哪些变化?

尹卫东:SARS疫苗研究立项时我很痛苦,那时我已经融到1亿资金,在北大生物城建了一个车间。做SARS疫苗研究有很大风险,接触的研发人员可能会感染病毒,我把公司骨干力量请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出乎意料的是,所有人都支持我,都报名进了P3实验室。我们称自己为敌后武工队,钻到病毒肚子里的队伍,不往前冲是不行的,这是公司员工的心态。研究做了小半年,我们在小汤山附近找了一个疗养院,休整了两天,无意中问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把他在公司做的事告诉家人,看他们对员工的工作是什么反映?我们做了30多份问卷,结果没一个反对做SARS疫苗研究的,这些问卷我到现在还留着。

发生甲型流感后,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信任。我们研究甲流疫苗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伸着胳膊来参加试验,说这是国家的事,我们的公众很可爱,只要你追求的是科学,给大家带来想不到的东西,你会得到巨大的支持。

学生:我6月份从农大毕业,成立了一家生物公司。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奋斗榜样。尹总,我想问你,我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卖别人的东西,从卖别人的产品到卖自己的产品,这个转身有多难?

尹卫东:从卖别人的产品挣小钱,到卖自己的产品挣大钱,因人而异。你可能比我容易,我当时是很难。我1992年办第一个公司,因为自己有研究成果,想开发我的诊断试剂,一年最多卖过60万,但公司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为了企业的延续怎么办?我组织员工卖过白蛋白,倒腾过药,后来还和员工搞过无土栽培豆苗。小公司创业的时候,从赚小钱向赚大钱转变非常不容易,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除了有良好的教育外,最好在办公司前读一读麦克·波特的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需要战略,把宏观环境搞清楚。

20年前我的想法是让老百姓不得甲肝,这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创业要有理想,发自真心的,而不是瞎吹牛。我相信,不管是多小的公司,服务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只要你有良好的服务,你就会有利润。我非常尊重和欣赏小公司,不一定把公司做到上美国上市,做个小公司,恋爱生活都可以享受。

学生:您讲到黑马照耀中国,不如中国照耀黑马。您作为黑马导师,怎样挑选标准的黑马?黑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尹卫东: 我们要改变思维,不能说黑马照耀中国,先得说中国怎样照耀黑马。你都上北大了,天天抱着北大优势干什么,转过来看,北大优势在哪儿能够发挥更大的才能。黑马照耀中国,中国照耀黑马的说法都正确,但作为想创业的人,要把这个观念摆正。想创业就一定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找不着北。

大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创业,现有的环境是蛮好的,特别是科技企业创业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政府基金可以申请,创业的氛围特别好,特别是创新型的创业,同学们要把握好机会,选准你的项目。

学生:我的小侄女去年底得了手足口病,已经下病危了,最终治好了,在这里由衷地感谢您!我想请教您三个问题:办企业时,您的顾客是使用您产品的人还是给您投钱做企业的人?北京科兴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北京科兴疫苗产品的市场需求并非是一直存在的,北京科兴股票最低点是没有大规模疾病的时候。当人类消除疾病的时候,您的公司不再盈利,当市场没有需求的时候,公司将如何生存?

尹卫东:这三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北京科兴卖的是疫苗,真正的客户是孩子,孩子决定不了打不打疫苗,客户变成了家长。北京科兴的很多疫苗是政府采购的,疾控中心是客户之一。谁打你的疫苗才是最重要的,你要把疫苗质量和品牌做好。客户永远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国家领导人参观北京科兴后,决定订购甲流疫苗,他也成了我们的客户。其次,核心竞争力不会只有一个,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使命,用什么策略,找到自己的技术优势、最适合的商业模式。还有产业支撑问题,政府关系、政策环境等种种因素形成了一个钻石架构。大家应该对核心竞争力有一个综合的认知。第三,当大家都不得病的时候,疫苗销售最好。例如甲肝疫苗,每个人出生就要打,然后一辈子都不用再打了。也正因为如此,北京科兴的甲肝疫苗才卖得最好。

学生:北大2012级新生打甲肝和乙肝疫苗时,比我之前打的疫苗价格高很多。究竟是因为疫苗成本高,还是学校想赚学生的钱?目前,很多生物医药直销企业打着国有企业的旗号,制造技术壁垒,推销保健品等,您怎么看这类现象?

尹卫东: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都接种过乙肝、甲肝疫苗,经过十几年,抗体有可能消退,随着接触人群的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应该在甲肝和乙肝防治上通过疫苗来保护。你可以到医院做个检查,缺什么抗体就打什么。对于校医院组织的疫苗接种,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用的哪家公司的产品,价格如何,我不做评论。

生命学院有一位著名的教授在一次很著名的演讲中,严厉地说,如果不把保健品灭掉,中国生物技术就发展不起来。我赞同他的想法,但我不做公开评述,凡事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健康是必然的,花这点钱打疫苗绝对是值得的,政府值,你个人也值。

学生:研发疫苗需要很长的周期,而北京科兴在研发疫苗的时候,周期非常短,为什么?

尹卫东:世界卫生组织做过系统研究,疫苗的研发周期大概在10年,需要花费10-20亿美元。我于1984年分离出第一个甲肝病毒,到疫苗上市已经是2002年,研发周期很长。SARS疫苗历时一年多,研究到了Ⅰ期临床阶段,而Ⅱ、Ⅲ期临床研究还没有做,到上市还有很长的阶段要走。疫苗的研发不但有其科学规律,还要经过FDA等第三方法规严格的审评。面对研发的长周期,如何提高研发效率是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SARS疫苗的研发为何那么快?如果按照北大生命学院做试验的方式,设计一个试验需要先做小鼠的动物实验,之后实验对象变成了兔子、羊、猴等,这就是常规的科学试验流程。而在SARS疫苗研制期间,我们第一时间选择了猴子做试验,并同时用了豚鼠、小鼠、兔子,开了五个动物房。由国家科技部的经费支持,加上这种并行的试验程序,把各种关键路径提前打通,SARS疫苗的研发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学生: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您战胜了困难?您如何理解个人突破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尹卫东:从SARS研究到后来的甲流疫苗开发,很多事情回忆起来,你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困难,只能往前爬。创业需要有一点儿无畏的精神,不要天天想着困难。民营企业的总经理,没有编制,没有资金,没有体制,困难是天生的,每天解决困难是总经理的工作常态。

早前比尔·盖茨来,与他比我不算成功,北京科兴市值1、2亿美金,微软市值600亿。我曾跟他开玩笑说,“我们很期待你”,比尔·盖茨要拿出一百亿买疫苗给非洲儿童,他发邮件说到我这儿来学习。巴菲特第一次到北京科兴,了解和学习疫苗,他希望北京科兴变成他的合作伙伴。北京科兴下一步的战略是与盖茨基金合作,供应更多的疫苗给非洲儿童。我与盖茨开玩笑,“你努力半天赚了很多钱,最后把钱捐出来买疫苗。何必那么费事?直接做疫苗,便宜一点儿卖给别人就好了。”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7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商业模式创新

关于商业模式,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的商业模式往往从系统、盈利、运作,以及价值创造等角度描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系统论认为商业模式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盈利模式论认为是如何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企业运作模式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方式;价值创造论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性来源。笔者倾向于从价值链角度将企业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以及价值链、企业组织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和结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实现转变,本文拟从价值链演变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价值链理念的演变路径

最初关于企业之间关系的界定是关于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是以一个共同的目标、由一些相关的企业所组成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一种链条结构,处于链条上的企业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建立起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的过程。

价值链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 E.Porter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任何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价值链理论源于制造产业的研究,被认为是企业内部一系列有序联系的运营活动,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将原材料向产品形式的转变。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都有所发展,在价值链的概念上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的概念。

1995年,Jefferey F.Rayport和John J.Sviokla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念,即电子商务在信息与通信中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形成一个价值矩阵 (value matrix) ,在实体价值链中的每一个活动中,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综合、分配等都会再创造新的价值。企业面临着两种价值链:管理者所能看到的和触摸到的marketplace的实物价值链,和由信息形成的marketspace虚拟价值链。

在虚拟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衍生出了价值网络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价值创造主体发生了范围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虚拟价值链和实物价值链交相作用,形成复杂的价值网络。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强化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实现其价值创造的选择发生了重大改变。单一的企业很难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必须集合各种类型的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围绕顾客价值需求开展价值创造活动。这样,价值网络不仅应用于企业创新过程和业务活动, 还提升到聚焦于为顾客创造创新价值的角度。成功的公司战略分析的焦点不是公司、产业本身,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 在系统内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供应商、商业伙伴、同盟者、顾客一起工作,共同创造价值。他们关键的战略任务是这些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构, 目的是以新的方式、由新的参与者实现价值创造。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价值星系的理念逐渐出现。价值星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网络,其主要区别在于存在一个“恒星”企业产生一种吸引力,使价值星系中的其他模块企业既围绕“恒星”企业运转又能自组织地运转。在价值星系中,“恒星”企业往往表现为有能力控制价值流路径的信息和资源、能够起到帮助其他企业建立联结桥梁的焦点企业,而星系成员都是一个个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能力要素模块,他们由焦点企业外部市场中的供货商、协作厂家、中间商、企业用户,以及最终消费者,甚至是焦点企业内部市场中的其他部门的能力要素模块组成。这些能力要素互补、互嵌的模块相互合作,共同降低生产、交易,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并支持“恒星”模块创新的实现。网络的接入提升了星系成员围绕客户价值相互合作提升价值的能力。

不管形式及提法如何变化,价值链最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变的,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价值链概念的演变更好地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价值创造活动中各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演变。而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因此,随着价值链概念的演变,商业模式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二、价值创造活动模式的变迁

1. 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创新

波特定义的企业价值链囊括了所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因素,也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其在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变动方式及其自身基础价值活动的创新带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一方面通过价值链的延展、分拆,获得成本领先和管理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和灵活反应;另一方面通过价值活动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差异化经营能力,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价值和利润频繁地在价值链环节中转移,并且价值链经常发生断裂、压缩与重新整合。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包含独特联系的价值网络,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思路。

Rayport等在研究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十家企业后,发现它们都试图同时在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展开业务,并且发现在信息世界赚钱的组织成功地发展了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两种价值链相互作用,导致企业网络可能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进、减少、变换和变形,形成了复杂的价值网络系统。价值网络管理能使网络成员在现实中交换关键的信息和知识,并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不同企业间的价值链关系已经演变成价值网络的关系,企业内部的行为主体间关系及业务联系也构成内在的价值网络关系。价值网络使组织间联系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性,扩大了企业的动态发展空间。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各企业行为主体各自的高效运转, 更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间,以及其所构成的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性协同作用。企业和不同层次网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了节点密集、联系频繁、组合运作方式合理的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 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等各个不同的行为主体,以及不同层次的网络, 不仅各自高效运作, 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层次的各种技术合作和人才、信息交流, 有效互动、相互磨合, 并在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中采取高效的组合和运行方式, 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取得了“整体大于局部”的协同创新效果。

2. 价值星系的商业模式创新

价值星系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价值星系是一种协作网络与系统化的 (Collaborative and Systemic) 新商业模式,它利用及借助于柔性契约网络与顾客选择去驱动战略优势。这表现在:

(1)价值星系可以与顾客一起创造出价值增值和为顾客提供创造价值的服务设计决策。由于网络的接入,价值星系可以提供的服务价值有:超级服务、便利的客户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超级服务是指具有快捷、可靠特征的产品交付。方便完整的客户解决方案是指致力于满足广泛顾客需求的完全、定向的服务。个性化是指独一无二的定制产品和服务。这三种价值定位都需要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合作才能超过行业中其他同行而获得竞争优势。

(2) 价值星系不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条,而是一种包含顾客或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强有力的高业绩网络。成功的价值星系内的交易伙伴集成必须具备可视性、速度 (Velocity) 和粘度 (Viscosity) 。可视性是指客户需求、产品和生产计划、能力和存货、成本和价格等信息的同步和共享能力;速度是指供应链各成员对变化的响应能力。粘度是指成员间信息沟通的广度和深度。Internet的出现为可视性、速度和粘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许多价值星系都构建了一致的BtoB电子商务平台与所有供应商、销售商伙伴进行设计、生产和交货等活动的整体性协调。新价值创造模式能按照顾客要求以“端对端”的方式减少物流和信息流的某个冗余层次,在不影响服务结果的情况下使得流程时间和步骤压缩。

(3) 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关系是“市场需求拉动供应,而不是供应控制需求”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新利润和竞争优势的赢得要素关键在于企业间供应链的变革,形成一种能为获得市场份额顾客亲和力和持续优势提供有效手段的新型供应链业务模式。

总之,价值创造活动的模式变迁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化,从产业链到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与价值星系,企业由注重为顾客提供价值逐渐转向与顾客一起来共同创造价值,不断创造新的市场;以往能够包办一切的一体化企业正在走向衰亡,要想提供最吸引顾客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得靠公司本身、供应商、联盟、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必须要转变商业模式,将相关的各种关系和经营系统重新排列组合,构建适合自己的创新商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钟耕深孙晓静:商业模式研究的六种视角及整合.东岳论丛, 2006 (2)

[2]张延锋田增瑞司春林:基于价值网络的创业网络组织模式分析.科技导报, 2006 (8)

[3]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

[4]王艳:论价值连锁型商业模式[J].商场现代化, 2006 (1)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8

关键词:价值链,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作为新世纪高速发展的产业, 凭借高技术性、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快而广的特点正慢慢改变着现有的市场格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模式也随着不断创新。价值链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体现, 是价值创造环节的整体描述。如何将价值链理论结合到电子商务模式上, 通过对价值链的研究, 对电子商务模式做出创新, 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对与企业来说又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企业采用互联网技术将自身的产品或劳务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活动, 而在该活动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运作的规律与机制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反映出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讨论的电子商务, 其实很大程度上讲的是电子商务模式。因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其最终都能分解到各个环节, 也就是逐一体现在电子商务模式上。

为了更好的对电子商务活动做出理解, 就必须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前景是电子商务历史与未来的体现。而电子商务模式概念的起源是商务模式, 对商务模式的理解是理解电子商务模式的前提

目前对商务模式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和描述有很多种观点,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属性。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观点。

1. 商务模式是企业如何进行盈利地体现, 以及对企业未来的规划。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主要囊括了企业规模、收入来源等等各方面。而电子商务除了包括以上各方面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互联网创造企业价值。

2. 商务模式究其根本就是指做生意的方法, 也就说所谓赚钱的模式。企业生产、销售自身的产品和劳务, 在此过程中产生盈利的过程就是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只是在赚钱的形式上发生变化, 其根本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

3. 企业、企业的消费者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发生的关系就是商务模式, 其中包含了产品、信息、资金的流向及在此过程中创造的利益。

4. 商务模式就是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每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都存在差异, 因而其商务模式也有所不同。商务模式是企业自身产品、服务、文化等的综合体现。

虽然上述对商务模式的描述不完全一致, 但总体上体现在体系、价值及商业策略三方面。其中体系结构是基本框架, 价值创造是核心, 商业策略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二、价值链的定义

关于价值链这一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战略专家Michael E.Porter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 价值链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 用以识别价值创造的过程。市场中的每个企业都是在根据自身的目标消费群体设计产品、在合适的时间投产、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模式进行销售、通过物流体系配送产品并对售后产品进行跟踪服务, 而价值链就贯穿于该过程中, 是企业这些活动的组合。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 将这些价值由点连成线, 就是价值链的实在体现。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传承的过程。价值链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 同时也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价值链与另一个企业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交错就构成了价值链体系。由于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除了要与消费者之间做好足够地沟通与交流之外, 还需与其它业务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只有做到价值链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做好足够的交流, 统筹安排, 才能使价值链体系发挥最大的作用, 产生最大的价值。

三、基于价值链的电子商务模式简述

电子商务模式多种多样, 根据价值链理论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样种类繁多, 如何对现在的模式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对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 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网上商店模式、网络经销商模式及价值链服务模式。

网上商店模式主要包括销售商和制造商的网上商店, 网上采购三种模式。网上商店模式是直接交流的模式。企业通过互联网, 将自身的商品放在在线商店商直接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线浏览并选择购买产品, 简单方便快捷地获得自身心仪的产品。买家与卖家在网上直接进行交流, 有利于卖家准确全面地获得买家的想法, 以便及时对产品做出调整, 满足买家的需求, 方便交易的同时, 大大缩减成本。

网络经销商模式, 也就是所谓的中介模式, 企业作为市场的中介商连结买家与卖家, 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并提供例如信息查询、交易平台等服务, 从交易中收取费用作为企业的利润来源。网络经销商模式通常拥有较高的信誉度, 因而适合于大宗商品地交易。其主要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信用服务 (提供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 、电子商城 (建立网络交易平台集结众多商店) 、电子拍卖 (传统拍卖的互联网在线模式) 、虚拟社区 (在某一领域提供交流平台) 、协作平台 (提供专业性企业之间的网上合作平台) 及信息中介 (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

价值链服务模式, 作为提供服务的第三方, 不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通过提供网站建设、前期服务以及进行价值活动的优化服务获取利润。该模式主要分三种:第三方市场 (由第三方提供一整套的建设方案和一系列服务) 、价值活动服务提供商 (改进价值链中某一或某些价值活动环节) 、价值链整合商 (对价值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而探索出新的商务模式) 。

四、基于价值链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价值链展示的是经营活动中整个价值创造的环节, 是商务模式的本质属性反映。因而对价值链中各个过程进行深入地研究, 对其各个环节之间发生作用的本质联系做出细致地分析, 并进行整合与协调, 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正因为如此, 价值链不仅仅作为商务模式的描述与分析, 还可成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重要工具。

基于价值链的商务模式创新可以结合价值链的根本也就是价值转换机制进行表述, 那么机制转换机制该如何进行表述, 价值链中的价值是如何进行传承和转换的呢?下面就对价值链中的价值转换机制进行描述。

价值链的起始方是客户, 而终端则是价值。在此过程中要经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四个环节。价值链理论经过多年的演变, 从最初的传统价值链发展到虚拟价值链再到如今的知识价值链。这也正是价值链转换机制的发展历程。知识价值链是以知识作为价值链环节的, 通过对知识地开发与利用来实现价值增长, 它是信息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 是信息价值链的高级阶段。价值链的转换机制按实物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轨迹转变, 期间的变化同样引起了商务模式的转换。通过对价值链转换机制地研究可以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以便对商务模式做出创新。

结合价值链的转换机制, 对原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进, 保留原有模式优势的同时, 改变其中的劣势, 从而创新出更合理更科学的电子商务模式。

1. 整合价值链体系, 创新电子商务模式

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反映出营销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有联系的, 环环相扣。价值链沿着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的流程递进。每个环节之间都有一个联结点, 将价值传递过去, 如果有一个点发出问题, 就会导致整条价值链出现诸如运行缓慢、成本偏高, 甚至会出现价值链的断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需要对价值链进行整合。价值链的整合就是指将价值链上的环节进行集成整合, 减少之间发生的摩擦, 提高运作效率。例如可以将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进行集成, 打破先开发再生产的传统模式, 可以边开发边生产, 根据生产的情况开发产品,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的同时, 也可提高开发—生产的效率。除了低层次的价值链单个活动之间的整合之外, 还可对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链进行整合, 共同发挥优势, 同时大大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

拓展价值链是指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向上向下发展价值链。当价值链内部的活动复杂繁琐时, 我们就不能仅仅进行整合, 而是要做适当的拆分, 并拓展相关的业务, 建立新的价值增长点。价值链发生变化的同时, 电子商务模式也随着发生改变。可以这么说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是建立在价值链创新的基础上。

价值链的整合和拓展是价值链创新的思路, 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方向。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 充分利用这种模式, 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创新价值活动, 改善电子商务模式

上面提到的是如何将现有的价值活动之间做出整合与调整, 发挥原有价值活动更大的效率。价值活动创新则是指不对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做出改变, 而是对价值活动本身做不创新。价值链上的活动由最初的实体环节到信息环节再到知识环节就是典型的价值活动创新。最初的价值活动人们只是停留在实物环节, 并未了解到之中蕴含的信息。在现如今信息即财富的社会,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价值活动的开展必然蕴含着信息, 提取其中的信息可以为对价值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样就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以上两种价值链创新模式分别是对价值链的横向和纵向地创新, 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基于价值链的电子商务模式, 在价值链发生改变的同时, 其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价值链的创新也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通过价值链横向及纵向地变化, 很好的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依据。

3.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思路

电子商务模式不是千篇一律的, 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对价值链的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调整, 使之相互结合, 互相促进, 是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一个途径。因而有必要对以上的创新过程做出总结, 为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相关依据。

结合价值链的创新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分析原有商务模式的价值链, 找出其中的价值创造环节及相关联系。价值链看似相同, 当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又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价值创造环节不同, 例如生产型企业价值创造环节主要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而销售型企业则在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因而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只有充分了解自身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环节, 才能真正做到对价值链作出调整, 从而创新商务模式。

(2) 在充分认识价值创造环节的基础上, 寻找可以改进的方向。通过对价值链及价值创造环节地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合现有的资源, 对可以处理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对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做出明示。寻找到需要改进的方向后, 企业以后的经营活动就需以此为目标, 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链, 从而最终获得商务模式的创新。

(3) 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 对商务模式下的价值链进行创新, 整合拓展并创新价值链活动。充分整合现有的环节, 突出优势, 规避劣势。拓展新的价值创造体系, 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通过价值活动的调整, 使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寻找商务模式创新的突破点。

(4) 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节, 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需求特点, 选择并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只有在充分理解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在实际中, 大多数企业的商务模式是混合型的, 保留原有模式思想的前提下, 参入新的元素, 基于价值链的创新, 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改进。横纵双向价值链调整, 是大多数企业价值链创新的模式, 也是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方法。

好的商业模式不在与自身的先进程度, 而是取决于其与商业环境的匹配度及实施策略的有效程度。因而企业在根据现有情况对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同时, 还应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实施策略加以辅助。只有拥有合适的实施策略加以运作, 才能真正做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获得竞争优势。

五、电子商务模式应用

目前, 电子商务做得最成功的莫过于阿里巴巴,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阿里巴巴是如何对其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的, 是否与上面提到的创新思路有相同之处。

1. 阿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

近几年来阿里巴巴的异军突起, 创造了电子商务的神话。阿里巴巴的网上交易的价值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搜索产品、定制商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上面的价值链中, 产品的搜索便是价值活动的创新。这一功能的创新, 可以让消费者快速、准确的从海量的商品中寻找到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大大节约了产品寻找的成本, 提高了效率, 同时也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大量的利润。阿里通过产品搜到这这一价值活动的创新, 为其赢得了竞争优势。再对价值活动环节进行细分, 我们可以发现, 每个环节又可细分为几个不同的价值活动。;例如定制商品可以细分为买方确定、卖方接受及合同签订三个环节。不同的环节都创造了价值, 使得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达到最大化。这也便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模式成功所在。

2. 阿里虚拟社区模式向虚拟与信用服务模式相结合的创新

诚信通、诚信指数、阿里指数的相继推出确认了阿里巴巴由原来的单一虚拟社区向信用认证领域发展的过程。这点就是价值链拓展的创新。由原先的业务向相关领域延伸, 开发了新的价值创造点, 为阿里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拓宽了阿里的价值链, 提高了阿里的竞争优势。通过两种商务模式的有效结合, 创造出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创造了价值的同时, 为阿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也便是价值链横向创新引起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又一典范。

总之, 企业需根据自身的情况, 结合价值链横向与纵向的调整创新, 创新出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 辅以合理的运作策略, 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景华.浅析我国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J].经济论坛.2011 (04) :65

[2]陈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06 (08) :42-43

[3]王刚.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08 (06) :26-27

[4]邓丽.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投资决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1 (08) :44-45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9

关键词:经营模式创新,商业银行,价值链

随着资本监管和资本约束的不断强化, 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引发了商业银行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要求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意味着发掘出新的市场需求, 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 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 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 开发出新的产品, 提供客户新的服务, 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银行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不是仅仅就某一环节进行改良的管理改革。在创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过程中, 应该更多地基于系统的观点, 对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做出成功创新后, 还要对整体商业模式进行审视, 并以系统功效最大的原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创新需要满足有效性、整体性、差异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创新要求。

1. 有效性。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有效性, 一方面是指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 做到客户满意, 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 经营模式的有效性还指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 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 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 即经营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银行、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 既要关注客户, 又要银行盈利, 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 整体性。

好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 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 有一定结构,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 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 使它们互相支持,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 差异性。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差异性是指既具有不同于原有的任何模式的特点, 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保持差异, 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本身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

4. 适应性。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适应性, 是指其应付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今天的模式也许明天被演变成不适用的, 甚至成为阻碍银行正常发展的障碍。好的经营模式必须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具有动态匹配的经营模式的银行才能获得成功。

5. 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不仅要能够难于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 还应能够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对维持竞争优势十分重要, 频繁调整和更新不仅增加银行成本, 还易造成顾客和组织的混乱。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同时还要进行反复矫正。

二、商业银行的价值链分析

与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相比, 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主要的不同在于基本活动的差异性上。基本活动是涉及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活动, 它包括资金筹措、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 这些活动都与商业银行价值的直接创造有关, 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利润;商业银行的辅助活动,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产品开发等, 辅助活动虽然不直接参与价值的创造, 但其对商业银行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起支持作用。商业银行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单元, 是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在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确立上, 各种价值活动的作用并不相同, 并不是每种价值活动都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价值增值。在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过程中, 起关键作用的只是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活动, 而不是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金融产品开发, 可能是风险管理, 也可能是金融服务。因此, 商业银行在进行价值链管理时应把主要资源应用在控制价值链中最关键的几个环节上。价值链思想认为, 对于不同的银行, 价值链上各链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银行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体现在某几个链节上。

三、价值链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

由于商业银行的产业价值链涵盖了银行能够涉及的所有价值活动,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都可以看做是其价值链创新的一部分, 因此, 这种基于价值链的创新能够直观、清晰、全面地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践分析。价值链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 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 清晰地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 对其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 最终实现有效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按照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形成方式, 可以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的类

1. 价值链整合型模式创新。

这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是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延长其两端的价值活动 (按战略管理的说法是纵向一体化) , 即向商业银行行业价值链两端的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延伸, 如商业银行加强与企业合作关系, 结成战略联盟, 银行和企业相互持股, 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和资金供应来源, 或者在某些价值活动的横截面上延展同类价值活动 (水平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 , 使商业银行价值链涵盖更多的价值活动, 如可以通过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结盟, 在不引起边际交付成本的情况下, 尽可能衍生出新的产品, 一个产品开辟一个市场, 由此可扩大收入来源, 从而获得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优势。典型的就是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利用其资源优势 (包括客户、技术、人才等) , 开办保险、证券、理财等新兴业务。之外, 商业银行还可以与银行设备、系统制造商合作, 如加入各种银行卡组织和同业联盟等, 以便能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咨询和服务。价值链整合型模式创新将原本在商业银行外部的价值活动纳入其经营范围内, 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的价值活动, 而且扩大了银行与各利益方的关系网络, 通过对其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关系整合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 (如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等) , 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反应效率, 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赢利能力。

2. 价值链聚焦型模式创新。

价值链聚焦型模式创新, 又称价值链分拆型模式创新, 是指商业银行考虑到银行的现有核心能力, 必须选择一种可操作和长期可行的经营模式, 服务和产品线可以是全能的, 但是价值链定位必须是具体而聚焦的。商业银行将自身的经营业务定位于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价值创造环节上, 只保留那些核心价值活动 (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且难以被模仿的价值活动) 和相对优势价值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活动的各利益方尤其是伙伴关系进行重新整合, 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 如果银行的价值链中某些环节的成本太高, 质量太过于平常, 一些能提供相同环节的外部服务公司又有很高的效率, 通过战略联盟, 把这些环节外包给外部服务公司, 必定会使经营效率得以提高。

3. 价值创新型模式创新。

价值创新型模式创新是指商业银行只针对基础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创新, 从而形成其他银行难以学习和模仿的核心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价值创新一般是在几种价值活动间协同进行的, 既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 又包括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层面的创新, 这是其他同业竞争者很难模仿的。这种通过价值创新形成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以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 不仅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 而且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 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程活动, 加快产品创新步伐, 保持产品和服务领先的优势, 或者利用技术优势, 开辟新的渠道模式和业务运行系统, 更便捷、更有效地实现与顾客的联系。

4. 混合型模式创新。

混合型模式创新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同时涵盖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模式创新的两种或三种而形成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节, 商业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不断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一方面通过价值链的整合、分拆, 获得成本领先和管理协同, 实现优势互补和灵活反应;另一方面通过价值活动的创新, 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差异化经营能力, 为银行和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丰富和细致的, 并且它的各个部分要互相支持和促进, 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搞得不好, 就可能影响它的有效性。因此,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要特别强调其系统性、协调性, 无论是价值链整合、价值链聚焦还是价值创新都需要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系统的改进, 互为促进, 互相配合。而且, 每一次经营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 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他的商业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全球银行业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的环境中:规则在变、产品在变、客户在变、经营环境也在变。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以及网络化的浪潮不断延续, 银行业监管的规则也在不断改变, 从分业再回到混业, 从鼓励金融创新再到传统风险观念的加固,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的变化, 维持自身的良好发展, 确切地了解自身如何创造价值和赚取收益是极为重要的。经营模式是创造价值和赚取收益的较为稳定的一整套机制或方式, 因此, 不创新经营模式, 就等于没有未来, 特别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 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陆小明.现代商业银行间国际业务合作的新模式[J].国际金融研究, 2001, (2) .

[2]聂叶.银行再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曲昭光, 赖溟溟.关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的思考[J].金融电子化, 2005, (12) .

[4]吕彦昭, 陈伟.商业银行价值链管理体系的分析与再造[J].商场现代化, 2007, (5) .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10

关键词:服务价值链,服务,服务创新,德州烟草公司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以及控烟活动的不断高涨, 烟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不断突显出一些经营瓶颈。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提升烟草公司的品牌形象, 维护客户的忠诚度是摆在烟草企业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相关理论回顾

1. 服务的含义

关于服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750年, 重农主义者认为服务是“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所有活动”, 后来, 亚当·斯密对这个定义进行了修正即“不产生有形产品的所有活动”。

菲利普·科特勒 (1982) 对服务的定义为:任何组织或个体以一定行为方式满足其他组织或个体的某种无形需求的活动, 其过程不必依赖于有形的工具[1]。国际化标准组织 (ISO, 1991) 对服务的定义是:有形产品的附属物 (子集) , 即由生产过程而产生的结果[2]。马震 (2010) 认为:服务是一种具有无形性特征的过程和活动, 这种过程和活动是在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 服务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特殊活动, 更是一种观念, 它的实质是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 挖掘消费者现有的或潜在的需求, 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获得利润, 取得竞争实力[3]。

服务的内涵非常丰富, 可以对其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义。目前, 关于服务的概念, 学术界还没有十分统一的界定,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而且,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服务业的分类标准也不相同。

2. 服务的特征

服务区别于有形的产品, 有以下的特征:

(1) 无形性。无形性是指服务不存在所有权交换问题, 不能够注册专利, 没有存量。

(2) 不可分离性, 指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对于绝大多数的服务来说, 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服务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消费过程。

(3) 不可储存性。服务是一种过程和活动, 服务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掉了, 对于购买者而言, 不像有形产品可以购买后储存起来分次消费, 服务是当次购买当次消费。

(4) 难测度性, 指服务产品很难实现统一的服务产出, 难以制定服务质量的精确测量标准。

(5) 不一致性。在服务领域, 没有两种完全一致的服务, 服务的构成内容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 难以统一认定。

(6) 人是产品的一部分, 服务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服务传递者与服务接受者即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服务就是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完成的。

3. 服务创新的涵义及类型

服务创新是指服务企业将新的思想、新的技术等应用于服务过程中, 从而变革已有服务流程、改善已有服务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为顾客创造新的、更多的价值[4]。服务创新的途径有服务概念、服务的传递方式、服务流程、客户界面、服务运营系统等方面的改善。服务创新一般没有常规的研发活动, 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及稳定的研发投入, 更多的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组织、结构、流程等的软技术创新 (或者说是非技术创新) 。客户是服务创新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 甚至是开发设计者, 因此客户本身的素质, 如性别、年龄、籍贯、教育水平等对服务创新的影响较大。服务创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的活动, 包括服务业服务创新、制造业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狭义的服务创新是指服务业的服务创新, 本文中烟草公司的服务创新就是狭义的服务创新。主要有以下四个类型:

(1) 产品创新

服务产品创新就是开发、引入全新的服务产品, 包括形成新的服务概念、进行需求分析后设计的服务产品的形式、界面、流程等。服务概念可以通过一些技术进行相关设计。需求分析以现有的资料为参考, 通过访谈、客户反馈等方法掌握客户的特征。

(2) 过程创新

由于服务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是同时进行的, 过程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产品创新。从客户界面的角度, 服务过程创新可以分为前台创新和后台创新, 其中前台创新是服务的供给、传递的创新, 后台创新是服务产品的开发、生产创新。

(3) 组织创新

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管理方法改变、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等因素, 组织的结构、功能会发生相应的改进。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外部, 如技术创新、外部创新想法、市场拉动等。

(4) 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即是市场中的新行为, 可以是为原有产品开拓新市场, 也可以是在原来市场中引入新产品。根据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可以确定市场创新的程度, 可以分为首创、改创、仿创这三种类型。

4. 服务价值链理论

服务价值链是由詹姆斯·赫斯克特等五位哈佛商学院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 是表明员工、顾客、企业、利润四者之间关系并由若干链环组成的链[5]。服务价值链体现了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表明了内部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生产力、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影响以及与企业盈利和成长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服务环境、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对企业创造价值的支持关系, 它是一条循环闭合的链, 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实施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其后的环节, 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盈利。

如下图所示, 服务价值链的逻辑关系由企业服务品质、内部服务品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生产力、服务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 环环相扣, 组成链条。从图中可以看出:

(1) 顾客忠诚度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忠诚顾客是企业的无价资产, 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具体来说, 忠诚顾客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推动有:降低成本、增加购买量、获得溢价利益、口碑传播等。

(2) 顾客满意度推动顾客忠诚度

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是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 顾客满意是实现顾客忠诚的有效途径, 满意的顾客会长久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支持企业, 表现出更低的价格敏感度, 同时向其他人推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 顾客忠诚是顾客满意的支点, 如果顾客满意不能导致顾客忠诚, 那么顾客满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顾客满意不一定会使顾客重复购买, 即使顾客重复购买也不意味着顾客忠诚, 因此, 企业必须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让顾客感到非常的满意, 这样能强化顾客的忠诚度, 使顾客重复购买。

(3) 服务价值推动顾客满意度

顾客价值是指顾客对从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能获得的总价值与在购买或拥有时所付出的总成本两方面的权衡。顾客满意度是由其所获得的价值的大小决定的, 多数情况下, 顾客是有很强烈的价值导向的, 因此, 增加顾客价值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

(4) 员工生产力推动服务价值创造

员工生产力不等于实际工作时间, 也不等于员工花费在顾客身上的时间, 而是真正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出。员工生产力是企业价值与竞争力的来源, 也是创造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由员工满意产生服务热诚, 为顾客带来高质量的服务, 让顾客满意, 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5) 员工忠诚推动员工生产力

企业的技术、产品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 但是却无法复制企业那些充满工作热情、不断前进的员工。只有忠诚、敬业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6) 员工满意度推动员工忠诚度

企业如何对待员工, 员工就如何对待顾客。就像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反之, 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将会导致对企业的不忠, 将会导致顾客流失。

(7) 内部服务品质推动员工满意度

企业内部服务品质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由员工对本身工作、周围同事、扮演角色、服务环境的看法及对企业的感觉而决定的。

(8) 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又推动内部服务品质

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不断增长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 这些利润又可以用来不断的改善内部服务质量, 沿着服务价值链的路线, 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基于服务价值链的烟草公司的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1. 提升内部服务质量, 提高员工满意度

内部服务质量是对应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的。在传统的烟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劳务关系, 然而, 在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中, 这种关系已经越来不适合企业和员工的发展了。德州市烟草公司德城区营销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1) 重视员工的需求

企业以员工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导向, 切实为员工服务。把员工的需求细分为收入增长需求、业绩提升需求、职位提升需求、能力提升需求、成就感提升需求。针对每类需求, 在薪酬激励和绩效激励、培训激励等制度层面进行优化, 设计针对性的措施。

(2) 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服务零售户一线的岗位, 主要有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等岗位, 工作强度与难度较大, 并具有枯燥、重复性强的特征。通过针对各岗位设计精细化的过程管控体系, 建立月计划、周安排、日拜访三级计划管理体系, 并通过适时监督与辅导, 客观评价出每个岗位的真实业绩, 实施收入与业绩水平紧密挂钩的激励性措施, 拉开收入差距, 鼓励员工追求高目标, 实现高激励回报。定期举行技能比武大赛, 激发员工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情, 同时培训制度化, 每周都要举行业务技能培训、行为态度培训、情景监督和控制能力的培训。

此外, 对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竞争上岗、轮岗等用人机制, 激活各岗位的工作热情。

(3) 建立沟通机制

公司内部通过晨会、周会、月例会、民主生活会、技能比武会等各种沟通途径, 管理者建立与基层员工积极沟通的合作关系, 这样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对决策的反映, 还可以使员工明确知道企业的目标, 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上下级之间的行为配合和谐沟通高效, 企业服务方针与政策才能执行到位, 服务水平才有保障。

(4) 以客户为中心

公司采取“人区客”的思路, 划区域和线路, 把所有烟草零售户纳入每个对应的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的服务范围。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服务区域和线路, 都有明确的零售户。换句话说, 每个烟草零售户都有固定的客户经理、市场管理员、配送员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烟草公司本着把零售户服务好、经营好的职责都落实在具体的服务岗位上原则, 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一线岗位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此外, 公司正在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针对各岗位服务质量评测体系, 适时监督和提升对广大零售户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创造客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2. 提升外部服务质量, 提高顾客满意度

强化服务过程质量, 德州烟草公司的服务针对满足零售户烟草需求、货源政策提供、订货、送货验货、商品上架、商品销售、售后服务这7个节点, 主要采取以下服务创新措施:

(1) 零售户卷烟需求节点上

①合理布局烟草零售户网点。对新增网点, 针对不同商圈的特点合理布局, 使每个零售户既有一定的销量, 避免恶性竞争, 又满足广大消费者买烟的便利性;②为零售户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 并且提供到期换证服务;③将零售户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线路, 针对不同线路, 制定每周一次的订货周期。

(2) 货源政策节点上

①为零售户提供货源供应政策, 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②客户经理在零售户订货前一天将货源政策电话传达或面访传递给客户, 指导零售户精准订货;③客户经理给零售户推荐新品种卷烟。

(3) 零售户订货节点上

①开放每周一次的网上订货、访销中心电话订货、终端手机订货三种订货渠道, 以网上订货渠道为主导, 并且为以后的发展趋势。②电话中心访销员在零售户订货后进行电话回访, 若有非常规订单再进行电话核实;③客户经理帮助行动不便的零售户去银行代存订货款;④对贫困客户会有货源政策支持。

(4) 送货验货节点上

①送货人员在订货之日起隔日按时送货到位;②送货人员和零售户核对商品数量、品种后签字并将准运证粘贴在客户服务手册上;③送货人员为客户送报纸。

(5) 卷烟上架节点上

①对客户进行了商品陈列支持, 如免费为部分零售户提供货柜、货架;②客户经理在走访零售户时帮助零售户正确陈列卷烟商品及价格标签。

(6) 卷烟销售节点上

①客户经理每月一次面访的时候, 为零售户进行销售技能、烟草知识培训;②客户经理帮助零售户分析销售情况并提出改进策略;③市场管理员进行销售价格、非法渠道卷烟监督;打击“假私非”卷烟, 净化市场;

(7) 售后服务节点上

①对零售户有服务承诺:送货及时、磨损挤压商品调换、保证送给客户的卷烟为真、告知客户投诉方式;②烟草公司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零售户满意度调查, 听取零售户对服务的反馈意见;③烟草公司定期为零售户组织培训;⑤进行客户关系维护, 与客户不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更要建立朋友关系。

此外, 德州德城烟草营销部还提供了一些列人性化的服务创新, 主要是针对贫困零售户、残疾人零售户、军烈属零售户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比如提供卖场装修、卷烟陈列设施、赠送网订电脑、给考上大学的贫困零售户提供一定助学金等, 这些服务创新帮助零售户致富, 增加了社会和谐, 提高了零售户的满意度。

四、小结

提升服务创新水平是烟草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烟草企业服务价值链为切入层面, 逐层采取服务价值链的内部、外部服务的优化措施, 充分发挥价值链逐层增值和循环作用的长期优势, 可系统持续地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提高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收益。

参考文献

[1]Kotler, P.Priciples of Marketing Prestice-Hall[J].Englewood Cliffs, 1982, 624.

[2]M.T.Alonso-rasgado, G.Thompson, O.J.Dannemark.State of the Art in Service Design and Modeling[D].VIVACE Public, 2004.

[3]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06.

[4]杨名.服务创新及其对服务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06.

[5]James LHeskett, James L., W.Earl Sasser Jr., Leonard A.Schlesinger.The Service-Profit Chain[J].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97.

[6]徐伟.制造企业如何从服务中获得产品的差异性[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2, 22 (1) .

[7]黄培伦, 林山.从服务价值链看企业服务文化的塑造[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2:102-104.

创新的价值起源 篇11

能彼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

当投资者的财富随资本市场的繁荣或崩溃而跌宕起伏,当金融工程师为设计出精妙的衍生产品而沾沾自喜,当人们在养老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庇护下安享天伦之乐,智慧与狡诈,贪婪与保守,勤勉与投机——以及糅合上述人类情感的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文明、幸福和狂妄。

置身纷繁芜杂的金融世界,一些人妄图以无所顾忌的金融创新加速地球的旋转,最终却让世界迷失了方向,于是,一个简单而又根本的问题被掷地有声地提出:人类为什么会有今天这般发达的金融活动。无以计量的价值从何而来?

为华尔街的咖啡桌而创作

《价值起源》一书彻底击碎了现代人的自以为是,将解决这一问题的视角投向历史的远方。这是一部兼具广阔历史胸怀与严谨学术态度的力作,它由耶鲁大学杰出的金融学家和历史学家合力编著,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为背景,通过大量的实物图表、详实的史料考证,有取舍地描绘了今天各种重要金融制度、技术和产品的历史渊源,展示了4000年以来人类所走过的金融创新的道路,揭示出“这个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不断创新过程的基础只是几个基本原理”,从而再次验证了“太阳底下没有全新事物”的真理。

该书使人们对金融和金融创新的认识扩展到全人类,延长至几千年。它对人们思想的深刻冲击使其一举荣获2005年“美国最佳图书”,成为美国金融人士的必读之书,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第一本专为华尔街的咖啡桌而创作的书”。然而它的流行和可读性丝毫没有损伤其学术价值,读者仍可从浩瀚延绵的史料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水滴,并以此作为新研究的起点。

它的一个核心论断是“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明自身的起源”,金融创新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生,又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编著者选取了利息、股票、金属货币、纸币、政府债券、期货、期权、共同基金、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等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金融产品,追寻它们的起源,探究它们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咀嚼史实,我们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早在古罗马时期已经有了公司和股票的雏形;中国在宋朝时的金融创新是领先于世界的;政府债券的产生原为战争筹款;现代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追溯到荷兰东印度公司;17世纪发行的永久年金如今还在派发利息……

事实上,每一次重大的金融创新在历史上都近似独立的事件,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而“模仿者往往只是关注和采用这些技术形式,而完全忽视了那些进行金融创新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这必然会使模仿创新的国家也无法真正应用这些创新技术”。这是我们以史为鉴尤要注意的。

金融创新能否创造价值

倘若我们的思维空间没有为该书繁复的史料所完全挤占,我们还将从字里行间获得更有意义的启迪:

首先是金融创新和文明兴衰的关系。西方国家是当今金融创新的主导者,但在历史上,东方则是金融创新的先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利息,后来才传到希腊人那里;纸币最早在中国出现,之后才在欧洲发明。然而,中世纪之后,东方的金融创新戛然而止,西方则方兴未艾,而东西方文明从此分岔。是由于文明兴衰引起了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还是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引起了文明的兴衰?这一问题可以看成是“李约瑟问题”在金融方面的重述。正如书中所揭示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权威成就了纸币在中国的流通,而恶性通货膨胀又迫使其消退;从威尼斯、荷兰到美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从支持战争、殖民地开发,到支持国家建设,金融创新为国家崛起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国家的经济和制度会决定金融发展的路径,而金融创新又能推动国家的勃兴,对希望崛起的中国而言,这不正是我们从本书中所获得的最大启示吗?

其次是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在金融创新的历史中,我们时常看到科技进步的身影,例如数学工具和防伪技术的进步等,其中尤以数学的发展最值得思考。是数学工具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强化,还是金融创新的需求引致了数学工具的进步?或许二者互为因果。但金融的数学化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最前沿的知识几乎都以最先进的数学技术表述,即使一个新手也无须像人文学者那样逐一了解前人的智慧成果,而只需掌握必要的技术以现状为起点,它摆脱了所有陈旧知识的包袱,解放了人的大脑空间,大大提高了创新的速度;但走向极端就意味着钻进了一座象牙塔,使人忘却历史、目光短浅,金融创新变成脱离现实背景的数学符号的堆砌,却自诩创造了价值并妄图以此改造世界。因此,技术工具的使用固然有利,但若为其异化则得不偿失。

最后是价值的真正起源问题。尽管本书的书名叫《价值起源》,但书中并未提及“价值起源”这个词语,编著者似想说明:是历史上持续的金融创新让价值产生、增长——从本书的副标题“创造现代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可窥一斑。但是,金融创新自身就能创造价值吗?回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华尔街财富的来源。事实上,自货币诞生之日起,对以货币计价的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这才是金融创新的价值所在。如果不是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持,大西洋票据不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美国不会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反之,如果不是中国宋朝政府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物质生产衰退,纸币可能不会退出市场。金融创新能否创造价值取决于其对应的生产活动能否得到改善——即便这个影响的链条很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弄清价值起源问题,我们还要回归劳动价值论。

创新价值链论文 篇12

分工深化将世界各国(地区)卷入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体系,后发国家(地区)需要不断进行价值链升级,通过技术进步和获取市场联系提高竞争力向更高经济收益的活动转移。但是,从各国(地区)的实践来看,成功实现升级的案例不多,除“亚洲四小龙”外,南美、东南亚各国均不算很成功。

中国制造业在外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取得了大发展,但多数集中在价值链低端。金融危机后,美国制造业回流,加之我国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部分外资企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多因素叠加使我国制造业升级形势十分紧迫,“庞大生产能力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产能过剩的巨大挑战”,“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成为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Hobday[1]、Gereffi[2]、Kaplinsky&Morris[3]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并不断进行价值链升级可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分工收益。但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成功升级的国家并不多,拉美、东南亚等国在价值链升级中都不算成功。Pietrobelli&Raballotti[4]研究认为在拉美国家GVC领先企业对中小企业升级的作用不明显,从中国的实践看,企业加入GVC过程中并未有效提高价值链地位,NVC企业也鲜有与国际制造业巨头正面竞争,说明价值链升级存在较大阻力。

在价值链升级问题上,现有的研究都以业务类型为对象,忽略了价值链主体的能力差异与企业创新。考虑价值链主体的特殊性这一因素后,发现某些升级路径需要具备特别苛刻的条件并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使升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本研究立足于企业创新下的价值链企业能力差异,从价值链结构入手,把价值链升级与价值链主体能力相联系,发现价值链不同层级企业的异质性导致企业身份转换困难,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

2 价值链结构与粘性

价值链由能力和资源状况各异的企业价值增值活动组成,各企业在价值链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位置,形成了价值链的有机结构。价值链结构体现了不同企业主体能力差异的层级体系及不同价值单元增值程度的差异,由于企业多寡原因,各层级体系呈金字塔形(见表1)。决定企业在价值链结构位置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资源条件,分为知识、能力与物质及三者组成的复合要素。从决定收益分配的进入壁垒、治理和系统效率三方面来看,顶层企业数量少进入壁垒高,治理能力强,系统效率高;价值链底层则附加值低,片断化或集群分散程度高,企业数量多但在进入壁垒、治理和系统效率方面均较低。

注:作者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绘制。

系统集成企业(也称领先企业),通过产品设计、技术进步和营销稳固价值链参与企业的网络合作关系,分别构建生产者驱动价值链和购买者驱动价值链[5]。在价值链不断向全球分解的情况下,领先企业基本都把实体制造业务外包到资源丰富、要素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自身则专注于系统集成能力开发,通过市场势力长期积淀形成很强的行业影响力。

关键结构成员包括核心部件生产商、原料控制商和销售企业。核心部件生产商在生产模块化趋势下具有更大的产业链决定权;关键性稀缺原料控制商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成为价值链关键成员;而基于规模经济的现代大型销售企业由于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与谈判力而在销售中独具优势。

生产服务企业主要是仓储运输企业,既包括大型物流企业,也包括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网络体系、物流成本、通关效率及货物跟踪能力是其竞争力主要来源。通过遍布全球的网络加快价值链各环节链接,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能够应制造业全球网络的延展为其提供跟踪服务。

竞争性底层企业主要是大量普通部件生产企业和组装企业。该层级是典型的竞争性市场结构,为领先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建立俘获型价值链提供了可能。由于集中度低,该单元的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最高。

价值链结构形成以后,低层级企业虽有动机打破结构,但自身升级能力较弱,因此,结构相对固定。微观表现为底层企业升级困难,高层企业位置相对稳固,宏观表现为后发国家产业升级慢,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而发达国家一直居于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价值链结构粘性一方面是分工制度固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成员企业创新不足的表现。

3 价值链结构粘性的原因

Winch[6]基于欧洲建筑行业价值链提出价值链粘性(stickiness of the value chain)概念,并提出价值链结构粘性主要由价值链纵向分解的分工制度惯性形成。其次是价值链不同部门的知识属性、来源与垂直分割中的隐性收益导致组织内部分离及组织间学习从而分割了价值链,而“商业制度”的社会互动模式决定了价值链参与者的地位。

分工惯性限制与组织学习能力低都是企业创新低下的直接表现。价值链底层企业多为后发企业,其在创新中的劣势成为价值链粘性的主要原因并阻碍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升级。

3.1 错过创新机会窗口是后发企业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产业发展不同周期企业创新机会存在巨大差异,机会窗口理论提出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机会窗口,Story、Fulvio、德鲁克Daniele和Carlo都强调了机会窗口对企业创新重要性。但机会窗口显然对于早期企业有利,因其可充分利用机会窗口进行技术创新或企业能力积累,但后发企业如果在机会窗口关闭后进入产业则丧失升级空间[7]。

从长期分析,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机会窗口各异,机会窗口多处于产业成长期,到成熟阶段后,技术定型,各种专利池基本形成,后发企业创新难度加大。美国学者阿伯纳西(W.Abernathy)和厄特拜克(James.Utterback)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之间关系作了考察,发现它们三者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提出了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即A-U模型。而产业的发展需经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应用科学创新三阶段,应用科学就是技术在产业的实际应用,包涵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A-U模型与各种创新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产业周期分析,创新最佳时机在引入期和成长期,到成熟期后创新成果相对较少。而后发企业多在产业成熟期才有机会加入全球价值链(GVC),所以创新难度更大。

注:作者根据创新与A-U模型、产业周期关系所绘。

从短期分析,企业的创新与产业的总产出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创新可以推出新产品以增加产业总产出,而总产出的增加可以提高R&D经费,从而促进创新。两者具有互相关性。本文对《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39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公布的发明专利增长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行业均具较高的相关性。如第一细分行业煤炭采选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发明专利增长率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见图2),对技术创新增长率进行滞后一期处理的结果显示波峰与波谷基本重叠,说明产业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正效应,所以产业衰落后,企业创新的机会也相应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3.2 价值链纵向知识溢出效应低导致底端企业创新缓慢

价值链中的知识溢出有两种形式,一是沿价值链纵向传递的知识溢出,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溢出关系,另一是不同价值链上处于相同价值单元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属横向的知识溢出。学者多认为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知识溢出可以提升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即价值链纵向知识溢出可以促进成员企业能力提升实现升级,这也是我国“市场换技术”的初衷。但实际上成员企业在价值链中所获得的纵向溢出相当有限。价值链上两个纵向交易企业的创新随时间或彼此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度量,为关联度,计算关联度主要有灰色关联度法与相关系数法。

根据相关系数理论,把各公司的创新作为黑箱处理,计算研究对象与识别对象之间的贴近程度,通过比较关联度判断识别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彼此存在知识溢出则其创新的关联度较高,否则关联度较低。以相关系数作为比较对象,如果企业间存在溢出,则技术创新会出现相近趋势,即彼此相互促进,创新出现一致性,相关系数较高。否则理解为不存在溢出。

本文根据手机行业专利数为基础的相关系数,分别测算了系统集成企业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纵向知识溢出与品牌竞争企业间价值链横向知识溢出的差异。在价值链纵向知识溢出测量中选取我国发明专利数最高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5-2014年及其所有供应商在此期间的发明专利进行相关性分析,部分公司创立时期晚,或没有发明专利被排除,另外,由于多数公司的专利数量连续为零,所以选择期从2000年到2014年。测算数据见表2。同理,根据灰色关联靶心距理论测算价值链核心企业与参与企业的靶心距显示领先企业与成员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大,显示价值链纵向知识溢出低。

华为技术创新比较突出,如果华为与下游各公司存在较高知识溢出,则关联系数越高,极值为1。通过测算发现,华为公司与各供应商的发明专利相关系数并不高,说明供应商对华为或华为对供应商的技术溢出有限。

本文又对手机行业的价值链横向知识溢出进行测算,选取在我国手机市场份额较高的厂商为对象,对生产手机的系统集成企业从1995年到2014年的专利数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见表3。

数据来源:所有的发明专利数据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

数据来源:所有发明专利数据均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

比较价值链横向与纵向知识溢出结果,(见表4)发现纵向溢出效果没有横向溢出效果明显,横向溢出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均是纵向溢出的1.5倍,即企业参与到价值链成为成员企业并不能获得较高的知识溢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充分表明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并不会通过价值链知识溢出提高创新与升级能力,价值链结构相当稳定。

价值链纵向知识溢出效应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员企业被限制在固定的生产环节,创新动力低,系统集成企业的战略弱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跨国投资中这种锁定效应更突出。

首先,系统集成企业的集聚投资影响了东道国企业创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初期,当地配套产业链并不完善,参与GVC的能力较弱,为降低交易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系统集成企业要求供应商集聚在东道国投资。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系统集成企业把区域内的供应链关系移植到投资国,形成整体迁移并带动价值链相关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协同。集聚生存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中降低新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集聚网络的“共进退”使成员企业不会主动脱离,反而会加深合作程度以提高竞争优势[8]。核心部件一体化是其常见的战略机制,跨国公司首先以技术基础为理由把旗下企业纳入供应链,再通过控股实现对关联交易企业的利润共享。

其次,价值链系统集成企业把底端企业排除于核心部件供应商之外,阻止其能力提升。集成企业在进行全球价值链布局时,希望融入更多的备选企业形成完全竞争格局,但系统集成企业或一级代工企业在关键价值单元通过零部件供应质量保证体系、供应链系统管理与控制以及基于特定默会知识的全球生产网络组织常规把东道国(地区)企业排除在核心部件生产之外从而强化了价值链结构的稳定性[9]。由外国投资形成的嵌入型产业集群聚集了大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成员企业,外围企业很难进入网络并与成员竞争。封闭性的另一表现是大量进口中间产品,中国进口中间产品比重总体维持在45%,从亚洲进口中间产品的比例高达80%以上,核心产品大量进口防止了技术扩散并保持了子公司的高收益率。

最后,跨国公司战略诱导弱化了本土企业价值链攀升动力。跨国公司战略诱导弱化本土企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方式是合资,合资的高收益率使本土企业的经营重心转移到合资企业而忽略企业自主产品开发。我国合资的初衷是防止产业受制于人,但合资企业并无产量限制导致其市场份额一再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日渐缩小,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纵向所有权圈定的影响最为典型[10],合资弱化了本土企业的升级动力,在技术、品牌方面更无能力攀升,反而那些没有合资的企业如中兴、格力、华为等表现出色。

3.3 企业合作博弈阻碍企业创新,加强价值链粘性

价值链成员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联与竞争关系,价值链结构中任一主体的升级都可以导致结构的重组,引致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各主体对成员企业升级态度不同,彼此存在博弈关系。例如,系统集成企业与代工企业对彼此工艺升级的不同支持策略会给各自带来不同的收益,因此,双方都倾向于采取更为自利的支持策略,即支持对方工艺升级。

把所有价值链主体间不同博弈结果下的收益情况进行汇总,可以得出价值链成员博弈矩阵(见表5)。可以发现,产品、工艺升级易得到支持,而功能、链的升级较难得到支持。这印证了Lizbeth NavasAleman[11]对巴西家俱和鞋业价值链研究的结果,即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出口导向型模式下的学习,可能会对产品和工艺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但功能升级(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却有可能受到阻滞。

注:√代表支持;○代表中立;×代表不支持,结论根据企业调查所得。

4 价值链结构粘性的启示

综上,后发国家在产业发展中的劣势比较突出,虽然具有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会,但技术进步的难度较高,这也是南美及东南亚各国产业升级困境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对于价值链双维知识溢出而言,横向溢出要高于纵向溢出,所以产业发展应当促进横向整合与知识溢出。

首先,要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强度。促进价值链横向溢出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多条产业价值链避免垄断,而对于我国存在“诸侯经济”的背景下要打破区域分割。有些地区由于垄断只存在较少的产业价值链,甚至只有一条,产业内部竞争不充分,横向知识溢出有限,产业发展只能实现数量增长,不能实现技术突破。对中国的多数行业来说,都要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市场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打破地区分割,实现企业的兼并重组。

其次,要充分利用创新的机会窗口,在产业发展早期加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要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并及时进行技术科学创新,在应用技术创新阶段要与产业发展结合,鼓励产业发展初期的产品与工艺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衔接机制。目前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但与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结合度低,产学研分离,没能及时捕捉产业发展的机会窗口。在产业发展中要引入风险投资促进前期创新,鼓励协同创新,促进科学向技术、产业及时转化。

最后,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价值链。价值链形成初期结构粘性较弱,因此,后发国家进入新的价值链是最佳选择。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仅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是有效的,当新产品出现后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就不具竞争优势,真正能够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12],价值链中的系统功能可以不断更新到新的产业周期中。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抢占新兴产业价值链高端位置,在新价值链治理中确定话语权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HOBDAY M.East Asian latecomer firms:learning the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s[J].World Development,1995,23(7):1171-1193.

[2]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3]MORRIS M.Creating value chain co-operation[G]//G Gereffi,R Kaplinsky(eds.),IDS Bulletin,2001,32(3).

[4]PIETROBELLI C,RABELLOTTI R.Upgrading in clusters and value chains in Latin America:the role of policies[R].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2004.

[5]GEREFFI G.The organization of buyer-drive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how US retailers shape overseas production networks[G].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1994.

[6]WINCH G.Construction business systems in the European Union[J].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0,28:88-97,34.

[7]袁泽沛,陈金贤.技术跨越的可能性与机会窗口[J].中国软科学,2001(8):49-52.

[8]王艳梅,王新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聚效应分析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06(3):35-39.

[9]王益民,宋琰纹.全球生产网络效应,集群封闭性及其“升级悖论”——基于大陆台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4):46-53.

[10]白让让.纵向所有权安排与跨国公司的纵向市场圈定[J].财经研究,2009(12):61-72.

[11]BAZAN L,NAVAS-ALEMN L.The underground revolution in the sinos valley:a comparison of upgrading in global and national value chains[J].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2004(3):110-139.

上一篇:评价学校下一篇:地理教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