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2024-07-01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精选12篇)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篇1

消防部队预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的一定时期内部队经费的收支计划, 反映和控制着部队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而消防部队实行部队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双重保障体制的特殊性, 决定了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即: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双重供应, 财务管理分别执行军队条令条例、标准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同时, 这种体制同时也决定了消防部队各级单位预算管理既要符合财政又要符合军队、武警部队预算管理要求的双重特殊性。强化消防部队预算管理, 是加强后勤保障能力,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消防部队的人员经费是按标准和供应实力实报实销, 公用经费是按标准主动核销, 基本支出保障标准化、项目经费按规划计划实施。因而, 项目经费预算是预算编制的中心环节。而目前部分单位只有工作规划而无经费需求规划, 或是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 或是项目论证不够, 规划与实际需要严重不符。因此, 必须强化中期规划对年度预算安排的约束, 特别是强调重大项目不进中期规划的, 年度预算不作重点安排。此外, 在编制预算时, 项目内容要详尽, 实施单位要明确。安排资金要分轻重缓急, 将中期规划逐步细化, 每年安排一些重点工作, 逐年推进实施。要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和项目, 除推动政府批准消防建设规划外, 还要争取将基建、营房维修、装备改善、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发改委投资规划。要充分平衡需求与可能之间的关系, 做好取舍, 突出战斗力生成这个优先方向。

二、编制综合预算

部分单位在编制综合预算时, 还没有按要求统一科目范围规定, 预算年初到位率也不高, 特别是部分项目仅有笼统数字而无无明细预算。针对这种情况, 一是要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年初就把项目预算尽可能明确具体用途, 细化到具体实施单位, 经费预算指标越早下达到基层单位, 对基层部队越有利。要减少机动财力, 把精力调整到做好项目论证、建好项目库, 而不是年中跑项目上。要强调资金趴在账上没有效益, 不能等到下半年、甚至年底时才核拨给基层单位, 更要杜绝截留、挪用现象发生。二是要经费倾斜基层。预算作为经费保障的源头和调节器, 必须科学安排, 紧贴消防部队防火工作和灭火救援能力发展实际, 紧贴党委年度任务需求, 紧贴基层官兵日常训练、生活、学习需要, 保障好各项事业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转变作风、严格执行经费标准, 推进厉行节约常态化、制度化。三是要统一规范要求。要把各个预算科目细化, 项目、品名、数量、单价、金额和使用单位, 建设内容和绩效目标等要一目了然, 数量要有合理, 依据要充分;价格要和市场一致, 并参考历史价格合理浮动;支出数额要与相应事业任务量相适应, 避免出现虚报、少报、漏报问题;预算软件要和部队其他财务管理软件综合集成在一个平台上, 数据充分共享, 有效实现与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

三、严格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与控制, 落实预算收支计划和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要, 做到“三个紧密衔接”。

(一) 预算执行要与年度计划紧密衔接

重点是根据年度消防工作和灭火救援任务需要, 编制明确合理的经费开支计划, 把预算分解到各个任务计划当中, 有效解决预算编制时点落后年度工作计划, 预算与执行脱节的问题, 实现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高度统一。

(二) 预算执行要与会计监督紧密衔接

预算执行是否良好, 唯一的检验标准是会计核算。会计审核监督不到位、不严格, 预算执行只能成为废纸一张。因此, 要严格把好经费开支审核报销关, 维护预算执行严肃性, 做到无预算、超预算或与预算开支项目不符的不报销, 不符合审批程序权限和开支范围规定的不报销, 未按规定登记实物资产的不报销, 未使用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的不报销。

(三) 预算执行要与调整变更紧密衔接

预算编制后, 能不调整就尽量不调整, 确需调整的, 要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时间节点等进行调整。由于上级调整经费标准或经费供应实力得, 致使实际领报收入或支出与事业任务发生较大变化的, 必须进行调整。调整时间应统一, 在11月30日前, 特别是必须进行一次性调整, 平时不办理零星经费预算的调整, 对当年无经费保障的、又确实需要开支的列入下年度预算安排。调整程序应与预算报批程序相同, 调整也应实行“二上二下”程序, 即各单位和部门结合年度工作调整计划和实际, 编制预算建议方案, 财务部门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和预算经费管理规定, 对报送预算建议方案进行审核, 形成综合预算方案并上报批准;各单位部门根据财务部门通知的预算控制指标, 对预算建议方案进行调整, 拟制具体的执行预算方案, 财务部门再对预算调整方案审核汇总, 综合平衡后, 拟制总预算调整方案, 上报党委研究批准。

在调整的同时, 必须注重对直接影响单位长远建设的数额较大的经费予以重点跟踪问效, 定期对经费收支、事业任务、事业成果、存量资产等情况进行系统地综合分析, 及时向单位党委报告, 切实纠正存在问题, 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事业任务成果结合起来考评, 实现效益最大化。

摘要:消防部队实行部队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双重保障体制, 决定了预算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强化消防部队预算管理, 是加强后勤保障能力,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实际, 对加强消防部队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消防,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梁莱歆.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出路[J]会计研究, 2007, (10) .

[2]廖敏霞.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企业经济, 2013, (5) .

[3]宋良荣, 江红.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 (1) .

[4]籍吉生.国家审计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探析[J]审计研究, 2013, (9) .

[5]白夏平, 李世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J].企业经济, 2011, (9) .

[5]杨志勇.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轨迹:1979~2014年[J].改革, 2014, (10) .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篇2

关键字:地铁、火灾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堵塞的现象日益开始困扰我们。城市对于载客量大,污染小,节约能源的交通要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前提与需要下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大城市已陆续开工轨道交通建设。截至底,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开通运营了3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从早年积累下来的运营经验和其他国家血的教训,发现我国的地下轨道交通同样面临着多样的安全隐患和强大的安全运营挑战,如果运营从业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而各种不定因素更是增加这种安全不定性的炸弹。所以我们更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于安全有关的`各种事件,把好安全运营这道关,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纵观近几年来的地铁事故,以韩国大邱地铁火灾的危害最为严重,并深远的影响着以后各国地铁的发展。所以预防地铁火灾一直是地铁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跟大家探讨地铁火灾的特点与防治。

地铁火灾一般分为四大类:机车车辆火灾、电气设备火灾、人为事故火灾、地铁施工火灾。而按照发生的地域又分为区间隧道火灾、车站火灾、施工中火灾。

区间隧道火灾的特点

区间隧道火灾主要表现在列车突发故障和人为事件火灾,其特点为:

突发性强。地铁线路一般比较长,客流量大,火灾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不能确定,火灾的发生一般比较突然。

在狭长的隧道中,车上乘客的逃生途径较少,逃生的距离较长,给乘客的逃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特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

列车在隧道中行驶,有很大的活塞风效应,一旦列车发生火灾,风助火势,蔓延十分迅速,产生大量浓烟。

狭长的隧道也给消防的人员的作业造成了诸多不便,初期的火灾以乘客的自救为主

浅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 概念 特点 注意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功能建筑矗立于现代都市之中,也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因此,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与火灾情况下安全疏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已建立了或正在建立火灾烟气流动的动态模拟以及人员疏散行为的动态模拟,并规定大型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设计均须进行上述计算机模拟,以检验其安全疏散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或依据模拟结果提出合理的设计数据以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我国的安全疏散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建筑物火灾的安全疏散模拟模型,但由于模型过于简化,并没有真正结合人员疏散的实际情况,这些模拟模型都不太完善,且都缺乏一定的通用性。

1.安全疏散设计概念

所谓的安全疏散设计就是对火灾和烟气流动及疏散形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设计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或安全防护方法,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安全。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都能自由、无障碍的进行疏散,并能保证行动不便人员的安全。

2.安全疏散设计特点

近几年,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来看,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设计仍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内部的易燃品或可燃品比较多,使得火灾隐患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迅速的蔓延,特别是防火分隔或是防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时候,烟气和火势就会迅速的蔓延。再加上高层建筑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现混乱、拥挤的状况。在疏散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因恐慌,向自己熟悉的路线或是比较明亮的地方逃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疏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火灾发生后,不仅人员逃离困难,给救援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毕竟高层建筑自身消防设施有限,一旦遇到火灾,常因消防水量不够,而不能及时对火势进行控制,如果遇到建筑内消防水泵中的给水设施发生故障,就只能依靠消防车抽吸室外消防用水进行扑救,但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因此,在人员疏散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问题,更要考虑人员安全问题。

3.安全疏散设计方法

安全疏散设计方法分为处方式设计方法和性能化设计方法两种。处方式设计方法就是指依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设计疏散通道的尺寸及数量。其优点是设计过程简单,只需按照规范、标准设计,但是,它不能针对每一个建筑物的个体差别而给疏散安全设计提供一个最优的方案,因此,建筑物的安全水平将会因为建筑物的个体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性能化设计的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该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应用消防工程学原理和安全评估方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实际火灾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再预测各种可能起火的条件及由此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和人员疏散情况;然后再选择消防设施,并加以评估,校核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的消防安全目标;最后再对设计方案做调整、优化。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楼梯、安全出口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楼梯、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其数量、宽度及安全出口的畅通程度。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设计足够的安全出口,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避免因人们的恐惧心理而出现道路拥挤现象,特别是写字楼、医院、商业建筑、通讯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好设置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在设计安全出口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宽度问题,宽度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使用的人数及疏散指标进行计算,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需求;在对安全出口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出口的畅通程度,要保证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向两个不同安全疏散出口疏散,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4.2疏散距离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的疏散距离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设计标准对安全疏散距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也有一些安全疏散距离是难以把握的。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注重那些难以把握的疏散距离。如果按照丁字形走道计算房门和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进行设计,可将袋形部分折算成两倍,按照双向疏散距离进行计算,即两倍的袋形部分长度与双向疏散部分长度之和应小于规范规定的双向疏散的最大疏散距离。图1所示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的距离是4 m,双向部分疏散距离就应该是8 m,双向距离就应该是16 m。图1中的设计,a是丁字形袋形走道部分距离为4 m,b是双向部分分散距离为8 m,a+b为双向距离16 m。

4.3高层避难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对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要求设置避难层。最好是在10~15层的地方设置第一个避难层,以此类推设置不同的避难层。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3种方法。可以采用全敞開式、半敞开式、封闭式。设计全敞式避难层,一般不设维护结构而是全敞开的空间,这一设计在顶层或是屋顶上比较常见。设计半开式避难层时候,一般在四周设高低约1.2 m左右的防护墙,并在上面设有可以开启的封闭窗,并采用自然通风,以避免火灾发生时的烟气侵害。设计封闭的避难层时不仅要有耐火的防火结构,还要有相应的独立照明设备、独立空调及排烟系统,以避免不必要的烟气危害。

4.4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也是疏散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却往往被人忽视,特别是在装修设计的时候常常被忽视。一般的设计公司很少能理解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设计的重要性,怎么方便就怎么设计,甚至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要知道疏散应急照明及指示标志在火灾发生时是起引路作用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应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的设计。安全出口上方和走道转角处应严格设置;一些重要场所地面还应该设置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5.结语

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问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高层建筑层数较高,影响人员疏散的因素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就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人员及时疏散并保证其安全,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就要做好各种工作,以保证安全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忠日.安全疏散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1, 11(6).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篇4

1.1 城市燃气种类

城市燃气属于可燃气体的范畴。迄今为止, 按照燃气的组成不同,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与煤气是我国城市的主要燃气。根据贮存和输配方式不同, 主要有管道燃气和瓶装燃气两大类。

1.2 燃烧特性参数

城市燃气的燃烧机理, 本质上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反应现象, 并且都是强放热反应, 热效应很大 (主要燃烧参数见表1) 。城市燃气的爆炸下限都比较低, 很容易引发爆炸, 一旦燃烧或爆炸对周围的建筑物、设施和人员威胁较大。而且城市燃气的密度比较小, 泄漏后容易扩散, 从而不断扩大火灾蔓延的面积。

2 城市燃气的火灾事故特点

燃气起火原因主要是泄漏起火, 天然气和煤气通常状态下是气体, 而在贮存过程中液化石油气通常以液态形式存在, 这导致其泄漏后在室温下迅速气化, 且气体燃烧所需最小点火能较低, 很容易被点火。气体的快速扩散特性使得火灾蔓延速度加快, 实验测得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的传播速度分别为0.67m/s、0.32m/s和0.7~0.31m/s, 所以城市燃气燃烧火焰的扩散能力较强, 并极易燃烧和蔓延。

根据火灾事故统计资料, 在燃气火灾中大约有5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爆炸而引起的。城市燃气由于爆炸下限较低, 爆炸极限范围较宽, 存在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一旦爆炸很容易导致大面积燃烧, 爆炸冲击波和燃烧放出的热量会进一步导致二次爆炸, 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发生火灾时液化石油气气瓶受热, 瓶内压力不断增加, 易引发物理性超压爆炸。所以运输管道或气瓶一旦爆炸破损, 会造成燃气的大量泄漏和扩散, 致使造成更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3 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都与燃气产业有联系, 当今由中央与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相关政令, 对燃气进行安全管理。然而地方和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不是很容易, 而且我国南方与北方,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别也不小, 因此采用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者法规存在很多不适应。

3.2 法制建设滞后

(1) 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 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

(2) 各地管理法规不一。全国各地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燃气管理和安全工作, 又在第10号令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燃气管理条例、办法。但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 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 管理多头, 职能重叠, 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 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治。

(3) 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 国外燃气行业严格的法制管理将使违法经营者损失重大以至破产。我国目前对燃气行业违章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下达整改通知或罚款, 其罚款力度远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

3.3 规范、标准不健全

(1) 制定的年代比较晚, 同时为了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规范中先进的技术内容少, 无法体现通过提高燃气设备设施本身的高科技来实现安全的指导思想。

(2) 技术规范修订的周期较长, 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城市环境不相适应,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无法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法律依据。

(3) 一些重要的燃气设施标准与工程规范尚缺, 如《城市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各类燃气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此外, 燃气用胶管的质量和老化问题、家用燃气报警器等技术, 至今尚无定性和定量的使用概念。

3.4 城市燃气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很多管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道路拓宽及新出入口的地方致使燃气管道位于运输道路的正下方, 而以前的管道的基础设施没有固劳, 极易造成管道受压损坏发生燃气泄漏等危险。

(2) 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考虑而进行违章施工也是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质量监理不到位。二是外来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征求城市规划或燃气管道管理单位的意见, 盲目施工, 损坏管道, 造成燃气泄漏等危险。

(3) 燃气管网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管道已经连续使用好多年了从未进行检修, 其安全可靠性无法保证。

3.5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杜绝人为燃气事故的关键是从业人员的规范操作。一些燃气经营人员未受到专业培训就上岗, 对安全知识特别是消防安全知识了解不多, 不具备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 也不能对用户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再加上全国很多区域均未设置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 导致各个区域的操作人员的受培训状况差别不小, 一些培训单位的培训资质未得到有关权威部门的授权, 有的燃气经营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与水平的制约, 对本单位的安全培训事务也没有落实到位。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城乡居民的经济条件日益改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燃气已成为取代煤燃料的主要能源。但城市燃气具有很强的燃烧爆炸特性,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燃气系统曾发生过多起因燃气管道系统破裂、燃气燃具故障或工业可燃气泄漏等原因而酿成的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 本文就主要针对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燃气,消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杨隽.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监督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p119~122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篇5

王小晶 2008-10-29

【大字 中字 小字】

一、前言

文物古建筑泛指我国历史上保存至今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桥等建筑。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

文物古建筑一般都是建造在前消防在后,有别于现代建筑的消防工作,然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部真正针对于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规范。因此,目前的文物古建筑消防保护工作大部分都是套搬了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而且大多以扑灭火灾为唯一目标,而不是以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减少文物损失为首要目的,这种表面看似的保护实际上使文物古建筑的价值逐渐减退,甚至被毁。如何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中平衡消防工作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消防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的调研发现,随着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不和谐因素不断凸现。

(一)现代消防设施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近年来,为了提高文物古建筑抵御火灾的能力,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给我们的文物古建筑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应该说,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系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新问题、新麻烦也不断呈现。如:遭遇火劫后重建的西藏拉卜楞寺院大经堂内虽说增设了墙壁式消火栓,但渗漏出的水使墙上的壁画面目全非。2003年1月19日晚7点,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导致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的建筑化为灰烬,同时,火灾扑救过程中压力水流的冲击和水渍损失给周边文物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文物古建筑内消防设施的安装损害了古建筑的美观,并对内部木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使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二)传统消防保护措施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文物古建筑的传统消防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文物古建筑大多是宗教文化和民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正是这些传统历史文化提升了古建筑的价值,也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盛行使得我们的文物古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但是近些年来,一些部门为了杜绝火灾隐患,采取了单纯的绝对的保护方式。这些措施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之产生的新问题正以另一种方式吞噬着古建筑,直至它倒塌。如:苏州玄妙观的三清殿自从禁香火以后,滋生了一种叫“天牛”的害虫,对殿内的木结构进行吞噬,给建筑结构安全造成了隐患。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三清殿之所以能够完好的保存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是香烛烟气的驱蚊杀虫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严禁点烛焚香,实际上打破了这种自然平衡,使得我们的文物古建筑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被加速损毁。

三、如何正确处理古建筑消防工作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文物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能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我们应将消防工作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今世界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两种形式:“突尼斯”形式(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和“华盛顿”形式(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笔者认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也应该遵循这两种保护形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对矛盾,我们应该用哲学“重点论”理论来分析孰轻孰重。

(一)“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

对于影响较大、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古建筑,我们应保留他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功能,因为这些特点正是它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文化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一旦局部受到破坏,其原先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就大大降低。因此,对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我们考虑的不应该是发生火灾后如何去救,而是如何让它的火灾发生率降到零。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利用现代消防技术、措施去对这类古建筑进行消防保护,由于建筑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建筑防火规范和消防设施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能,而且安装、施工还会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于这一类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我们应发挥自然平衡的效能,突出人的作用。

1、前期的防护措施

(1)认真落实文物古建筑单位逐级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组织单位人员认真学习消防法规,提高全员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严格落实巡防工作制度,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

(3)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消防意识。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培训,使他们懂得用火安全管理,懂易燃物品的安全保管,会报火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初期火灾控制和扑救能力。

2、现代的消防设施

那么是不是对于这一类文物古建筑就可以不用去做消防工作了呢?当然不是的,因为我们“防”的再严,也不能保证火灾能够永远远离我们的古建筑。所以我们要在不损坏古建筑本身风貌、文化功能,不打破几百年来形成的这种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去做好我们的古建筑消防工作。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认为这一类古建筑消防工作应该着重做好两方面。一方面,做好早期火灾的探测和报警,只有把火灾消灭在萌芽或者早期状态,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古建筑。一般建筑物当发生火灾后,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灭火手段控制火灾,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文物古建筑由于其特殊性,一旦火灾达到全面燃烧阶段,扑救难度将大大加大,加之由于古建筑所处地理位置、自身建筑特点等原因,往往很难有效控制火势,容易造成建筑物的永久性损失,甚至导致蕴含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付之一炬。就算是利用现代的消防设备进行火灾扑救,由于古建筑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对古建筑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损害。因此古建筑火灾的控制重心应该放在早期火灾的发现和扑救上,防止其形成规模,将其早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1)火灾报警系统

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古建筑安装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之一。无线火灾报警技术的发展直接受益于近10年来移动电话市场的推动,微电子技术和蓄电池技术的进步使“无线监控”这一要求成为可能。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控制盘、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警报装置组成,所有装置均装有无线电收发两用机,除控制盘外,其他装置由自带蓄电池提供电源。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无需电缆布线。没有布线要求,就无须破坏建筑物结构,无需埋设任何管线,这一点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2)必要的灭火设施

另一方面,在保护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灭火设施,由于暂时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可依,我们应结合古建筑特点,因地制宜。笔者认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的设置中,可以采取确“强化室外,暂缓室内”的理念,如消火栓设置方面,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即室内消火栓外置,设置明显标志。并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同时,为防止灭火过程中带来的严重水渍损失,可用雾状水枪代替直流水枪,同时水源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杜绝利用污染的水作为消防水源。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同时也不影响古建筑的美观,符合古建筑保护的观点。

(二)“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

“突尼斯”消防保护形式对管理上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象我们苏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建筑,迄今为止,全市已有9座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5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多处控制保护古建筑、800多处古构筑物,都采用第一种消防保护形式,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一些历史文化价值稍低一点的,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控保建筑等。我们可以采用“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苏州文物部门在这方面也有过开创性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古建筑空关无人使用会加快老化速度,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而房屋年久失修、无人养护,更容易产生坍塌事故,因此,苏州文物部门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部分控保古建筑租借给单位使用,并明确责任关系,这样一来减轻了文物部门人力、物力方面的困难,也调动了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当中来。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这部分古建筑通过改造,内部布局、结构基本接近于现代建筑,那么我们在开展这部分古建筑消防工作的时候,可以参考现代建筑防火规范,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安全对策,确实从充分保护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1、前期的防护措施

(1)坚持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落实各级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

(2)根据火灾危险性调查、评估,设置相应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3)利用清洁、高效的阻燃技术对古建筑的木结构进行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火极限。

(4)合理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灭火器,提高初期火灾扑救能力。

(5)对古建筑群配置轻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手抬机动泵、高压脉冲水枪等移动式灭火装备。

2、现代的消防设施

苏州古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丰富,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另有控制性保护建筑500处。古民居是其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朝、民国,存在有许多先天的消防隐患。苏州市平江区公安消防部门在古建筑中推行的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启用由警用四轮车改装而成的环保型电动消防车等措施对遏制古建筑火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印证了“华盛顿”消防保护形式的可行性。

(1)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量最多、灭火成功率最高且造价低廉的灭火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探火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的优良性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苏州古城推广应用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保护历史遗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6月,苏州市政府颁布了《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并在新一轮消防规划修编中专门加入了古城消防保护,这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古城的消防安全整治奠定了基础。平江区率先在平江路历史古街区进行了试点,在改造用作旅馆、饭店、商店且使用面积小于1200平方米古建筑和民居利用市政管网设置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监督。通过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后的这几年,无一火灾事故发生,为消除火灾隐患,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促进古城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环保型电动消防车

环保型电动消防车由警用四轮车改装而成,它体型小,机动灵活,行动迅速,电动也为环保型,长3340毫米、宽1400毫米、高1810毫米,额定乘员2名,可连续行驶80公里以上,车上还配有一台手抬泵,可从河道和消火栓处取水,火灾控制面积为100平方米。车上配有消防斧、断电剪、水枪等灭火救援工具。该车还配备了视频播放设备,在巡逻时候也能宣传一些消防知识,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该车还配备了视频播放设备,具有消防巡逻、宣传等功能。这些红色的环保型电动消防车投用后,穿行于古城的老街小巷,成了古城中防火的“新武器”。

四、结论

文物古建筑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防火对策来积极面对当前古建筑物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瑰宝,使之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使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城市化;消防安全;管理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市区消防车通道或者建筑防火区乱搭乱建。一些城市的消防设施布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渐不适应其规划布局。尤其是仓库、码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放置危险物品。在城市化进程中,消防站的基础设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由此导致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灾。另外,城市消防供水管道比较小,没有足够的水压,不能很好的满足消防灭火需求。市政消防栓少,间距大,有的管道因为破旧而影响消防供水。

1.2城市消防监管力度不够

在消防执法监督中,具有很强地方性的消防工作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不同的执法对象所运用的执法标准也不同。消防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消防部门严格监督,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不能落实依法执法的工作理念。一些地方的消防部门的执法比较随意,只靠经验而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还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按照执法程序执法,以至于出现以罚代改的情况。有的消防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消防监管部门的形象。

1.3消防通信技术不发达

一些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通讯技术不高,火警电话线路少,出现火灾时要电话周转,不利于及时扑救火灾。一些中小城市还采用人工接警,效率不高,接警、出警时间较长。由于城市接警调度的程序比较多,时间长,这样一来就容易影响消防救火时机。城市消防单位和一些重点消防保护单位之间缺少火警调度专线,比如与城市交通部门、医院、供电局等等之间没有接通专线,这阻碍了快速的接警以及消防车的出动。与此同时,消防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不完善,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不高,缺少大范围的覆盖能力使其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当火灾发生时,消防中队在现场使用无线设备通话因质量问题给现场指挥带来了困难,导致救灾灭火时无法顺利开展救援工作。

2.城市化进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的改造

当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高,尤其在不发达的中小城市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需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严格审核监督消防设施基础建设,按照消防建设管理规定布局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政府要加大消防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使消防设施建设能够跟上城市化发展速度,从根本上遏制消防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火灾隐患,将城市消防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各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改造城市消防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建筑的防火等级。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建不符合城市消防建设规范的建筑场所,加强对火灾隐患危险区域的消防管理。另外,改造好城市消防用水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2.2加强城市消防监管工作

消防监督部门需要加强自身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消防队伍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消防管理部门要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会议,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政策方针,强化消防队伍法制观念。消防部门必须切实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在消防管理工作中履行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消防部门的领导还应该掌握好消防监管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政治教育,让政治思想教育服务好消防监管工作,加强消防队伍的职业素养。消防监管部门要完善监管制度,建立消防监督警务公开制度,利用有效的制度监督消防队伍,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建立量化考评机制,将其纳入消防监管以及执法工作中,对于消防监管人员的检查执法进行具体的量化考评。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消防部门需要整治纪律作风,严格要求消防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于思想作风有问题的监管人员要加强教育,或者在必要时进行处分。如果工作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不但要及时处理,还必须对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理。而对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要给予奖励,以此树立积极的工作氛围。

2.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消防工作效率

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消防救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科技强警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提高消防救灾工作效率的保障。消防部门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消防救灾工作实施监督指挥,并提出科学的预测和解决方案。将高科技运用于小安全监督工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火灾预防工作能力。但是,消防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以此来追求档次,造成新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杜兰萍.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火灾形势仍相当严峻的客观必然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篇7

关键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对策

0 引言

当前社区消防工作虽然已经引起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社区消防工作的建设标准、要求依据不同,社区抵御火灾能力差,无实际效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形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目前消防安全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消防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区公共安全。

将消防工作融入社区,与社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有效预防火灾、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1.2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居民对人身和财产安全越来越重视。

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强化社区基层消防管理工作,明确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消防方面的难题及疑惑,通过社区消防文化的建立和传播,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的安全环境,为安全、和谐、有序的生存空间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1.3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社

区消防工作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庭是社区的个体,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抓好家庭防火工作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通过社区居民家庭防火减灾教育的开展,以多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以多个社区促进整个城市,从而不断带动全社会消防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1.4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治本举措大量的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使用加大了家庭的火灾荷载。

各种家用电器使用频率高,用电量激增,发生火灾的概率不断加大。当前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也是家庭火灾频发的主因。

2 当前城市社区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社区消防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有些政府领导对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重视不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家庭和“九小场所”等单位不会造成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致使社区消防工作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管理的盲点。

2.2 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的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分区、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很多先天性缺陷,消防车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已成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顽疾”。

2.3 社区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消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部分社区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致使职责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具体人,使得社区自身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自主性。

3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应成立社区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消防工作安全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消防宣传教育、用火用电管理、定期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和消防安全奖惩制度及居民防火公约等。其次,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防火公约,定期对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住宅楼及消防通道开展日常的防火检查。辖区公安派出所要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实行抽样性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公安派出所还要加强对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依法对消防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保障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

3.2 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建小区或旧城改造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消防站布局、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公安派出所要依托社区警务室设置消防工作室,安装119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各种灭火救援设备,在每个居民住宅楼内配备小型灭火器,随时接受社区居民的求助。

3.3 各负其责,实行社区消防群防群治。

社区居委会要成立防火巡查小组,定期对居民住宅楼内的消防设施及社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挨家挨户对居民用电、用火、用气设备进行防火检查和指导,规范小区内车辆停放,制止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行为。公安派出所要督促责任区内的单位、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

3.4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要依托和借助社区内已有的公益宣传栏,设立消防宣传专栏,以及在楼道内设置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在重大节假日可举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文艺演出、画展等形式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组织社区群众、学生到辖区消防站参观,开展逃生和灭火技能训练,增进对消防知识的了解,不断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的技能。

3.5 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激发社区消防工作活力。

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考评,可由当地政府研究出台统一的“社区消防建设工作考评标准”,从组织建设、职责落实、宣传教育、业务建设、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考评依据,对各地的社区消防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将社区消防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城市社区消防安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涉及面广,不仅关系到社会管理,而且关系到城市发展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服务和保障问题必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及公共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则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已成为推进城市火灾预防体系建立的基础,其意义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明.社区消防管理和火灾防控思考,2009.

浅析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物业,消防,管理

近年来,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优势,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三亚旅游、度假、定居, 三亚市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据统计, 截至2016年, 三亚市住宅小区就有452个, 其中高层住宅总数达到846栋, 涉及的物业服务企业共计220个。住宅小区的大量出现伴随着物业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暴露出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如现有法律法规顶层设计上的缺陷, 住宅小区业主消防安全管理意识缺失, 相关职能部门对物业管理机构监管不力和涉及物业管理维修资金使用不合理、不科学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安居乐业和城市社会的安全稳定。笔者结合近年来消防监督工作实践, 从当前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出发, 分析问题成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物业消防管理的含义及职责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物业管理”的含义, 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 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 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海南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第三条也对经济特区内的物业管理内容进行了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65号) 第三条第二款指出:共用设施设备, 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 由住宅业主或者住宅业主及有关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 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海南省消防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履行包括“保障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在内的六条消防安全职责。《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61号令) 第十条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进行了消防安全制度、防火检查、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规定。

综上所述, 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住宅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住宅小区业主两者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该关系通过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住宅小区业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确定;二是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是一种盈利性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说到底还是企业, 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三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物业服务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由上述特点可以看出, 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之间既有民事合同关系, 又有行政管理关系。

二、物业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对住宅小区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过程中, 发现当前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 物业服务企业整改火灾隐患时限过长

消防部门在对物业服务检查时, 若发现小区存在公共部分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 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共用消防设施存在故障等, 消防部门会依法责令物业服务企业限期改正。但鉴于筹措维修基金困难等原因, 一般给与物业服务企业整改火灾隐患的期限都在2至3个月以上, 但是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在期限内整改完毕, 更有甚者整改期限达到半年上。

(二) 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消防执法难度大

根据《海南省消防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当物业服务企业逾期不改正火灾隐患, 消防部门应当依法立案处罚, 为逃避消防部门的行政处罚, 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可能会在改正限期期满之前与住宅小区解除服务合同, 可业主又很难自愿出资整改, 至于关停整个物业建筑所造成的影响将使作出“关停”决定变得不可能, 可能会导致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中断。

(三) 物业服务企业落实主体消防责任意识不强

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重经营、轻安全, 重修补、轻维护, 宁愿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投放到物业经营、费用收取等方面, 而对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日常安全检查方面不重视, 更谈不上将其列为日常工作。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认为消防维保只是对消火栓或灭火器等简单设备的小修小补, 未委托有资质的消防维保单位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保, 造成消防设施未能得到应有的看管维护, 以致消防设施随着不断损坏失效而产生的火灾隐患越积堆越多, 导致一旦被消防部门检查都是大问题、大隐患。据统计, 三亚市2014年开展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以来, 先后对23家单位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 其中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的住宅小区就达到10家, 占到所有总数的近半;二是物业服务企业内部机构没有配置消防专业针对性的工种, 虽然物业服务企业内部均有设置工程部或维修部等部门, 但这些部门对消防系统工程等专业性的知识知之甚少, 当小区内消防水、电、防排烟等大系统部位出现故障时, 没有人懂得去发现和排查, 更不用说及时整改了, 当问题和隐患日积月累, 整个小区的消防系统均都瘫痪了;三是少数物业服务企业为图一劳永逸, 擅自将一些固定消防设施加装门锁等防盗设施, 这样就极易导致火灾发生后消防设施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充分利用, 延误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三是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在日常的物业管理中, 为节省招聘安保人员的资本, 擅自将部分消防车道入口封锁。而现如今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现象存在, 即小区业主长期占用消防车通道为停车位, 甚至存在个别物业企业为增加经营收入, 无视相关法律规定, 擅自改变地下车库性质租借他人作为它用, 人为的制造了火灾隐患。

三、物业消防管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 我国物业管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 市场经济的产物之一的物业管理才由香港引入, 其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按照我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 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物业管理企业如果未能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履行职责, 导致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现实情况是, 单物业这项由开发商移交给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过程中, 开发商、施工单位、物业公司、业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他们各自对物业的质量、养护、使用应负有什么样的责任, 这些在法律上基本未予以界定。同时, 部分住宅小区并未成立业主大会, 未能以业主大会的名义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而是由开发商选聘其认为合适的物业服务公司, 甚至是“建管合一”。另外, 业主个体自治维权意识薄弱, 不参与、不争取, 导致物业服务企业非但不是业主们的“管家”, 反而成了“当家人”, 产生一种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项目都由物业服务企业说了算的感受。这种权利主体缺位、双方地位不对等、被服务者成了被管理者等现状是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的基本表现。

(二) 消防安全管理费用难以保障

由于业主人员多, 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水平不够高、物业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等问题, 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居民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 更有少数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之间由于利益冲突、邻里冲突, 在使用专项维修基金的过程中出现分歧, 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

(三) 消防监督执法操作性不强

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火灾隐患或者消防违法行为的整改虽然有了法律依据, 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条文, 消防执法难度大。消防部门在检查发现消防隐患后只能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解决, 无法介入房地产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相邻关系人等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中。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政府的干预往往显得很表面化, 甚至很被动, 被管理的各方对消防部门都不理解、不满意, 导致具体隐患问题的解决效率很低下。例如物业服务企业无力整改火灾隐患, 而业主又很难召开业主大会同意出资整改方案, 消防部门该如何处理, 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而言, 完全可以抽身退出, 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中断。

由于业主由于业主人员多, 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水平不够高、物业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等问题, 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居民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 更有少数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之间由于利益冲突、邻里冲突, 在使用专项维修基金的过程中出现分歧, 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

(三) 消防监督执法操作性不强

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火灾隐患或者消防违法行为的整改虽然有了法律依据, 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条文, 消防执法难度大。消防部门在检查发现消防隐患后只能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解决, 无法介入房地产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相邻关系人等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中。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政府的干预往往显得很表面化, 甚至很被动, 被管理的各方对消防部门都不理解、不满意, 导致具体隐患问题的解决效率很低下。例如物业服务企业无力整改火灾隐患, 而业主又很难召开业主大会同意出资整改方案, 消防部门该如何处理, 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而言, 完全可以抽身退出, 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中断。

(四) 法律责任追究和争议解决渠道不畅通

物业服务企业方面。《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企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 更多强调的是业主自治管理和物业服务的特点, 但有的物业服务企业过分强调对业主的服务, 而疏忽了日常管理。《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 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的消防违法行为, 可以采取“劝阻”、“制止”的方式责令其改正, 因为只有劝阻权和报告权, 没有强制管理权, 因此效果欠佳。物业服务企业对消防违法行为管理的“无力”致使住宅小区内的消防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同时, 许多物业服务企业都存在这一种现象, 即都是中途接手管理服务住宅小区, 这些住宅小区之前已被其他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过, 因种种原因退出, 新的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着一接手就是小区内消防设施设备需要大修大补的困难局面。

消防机构方面。对住宅小区内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占用消防车通道、堵塞封闭楼梯、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等问题, 从行政法律关系来说, 违反了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当追究物业服务企业的行政责任。但很多行为确实不是物业服务企业直接所为, 且物业服务企业也尽到了劝阻、制止的义务, 只单纯处罚物业服务企业似乎不尽合理。而消防部门如果要对众多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者直接实施处罚又是不现实的事。

四、解决办法探索

(一) 完善业主自治组织, 提高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主体意识

政府主管部门要本着“谁使用受益、谁管理负责”的原则, 指导、帮助、督促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大会, 依法选举业主委员会作为全体业主的代言人, 理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由业主自觉维护好公共消防安全秩序, 同时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质量进行监督。建设 (房管) 、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政府部门要多方位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消防管理工作。其中建设 (房管) 部门要加强对物业服务协议、合同的审核事项, 把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内容作为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对于公共消防设施有问题, 消防通道堵塞、管理用房不足的小区或办公楼, 不得委托物业管理;消防部门在对住宅小区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 如发现隐患或消防违法行为时, 应该在给物业服务企业下发法律文书时, 同时抄送给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 以便双方在阅读的职责范围内相互督促, 提高整改效率和整改质量, 使物业服务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应当履行的管理主体职责。

(二) 充实维修基金, 简化申报使用手续

简化公共部位消防设施维修基金的申报使用手续。为了防止由于维修基金的使用程序过于繁琐而导致基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问题的发生, 建议可对基金的使用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部分事关小区业主生命财产安全, 诸如小区消防、安防等大修的, 可由业主委员会申请, 相关部门依法核准即可拨付投入使用;对于涉及部分业主利益的, 可以简化程序, 由涉及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业主进行民主表决, 在表决通过后, 业主委员会即可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动用属于这部分业主所有的公共部位维修基金, 以确保物业安全、合理、可持续地使用。

充实公共部位消防设施维修基金。当前住宅小区包括公共部位消防设施在内的维修基金主要采取的是业主在购房时按购房款2-3%的比例缴交的募集方式, 募集渠道过于单一, 不利于小区可持续管理。建议在开征的房产税或物业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充实住宅小区的公共部位维修基金。从税收中抽取部分资金返还到小区的维修管理中, 增加维修基金的募集渠道, 从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区的可持续性管理。

明确维修资金使用标准。在物业服务收费中单列消防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并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消防管理开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 特别要明确第三方消防技术检测、维护保养等服务所需费用来源和支出标准, 详细界定日常设施设备故障老化更换、维修与大修、中修、改造等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的项目的情形和区别。同时可由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高层住宅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在示范文本通用条款中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职责, 界定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关于消防设施维修和养护的责任边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维护的消防设施维修费用只能从物业服务费中列支, 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共同负责维护管理的部分, 只有其维修额度达到维修资金列支标准才能使用维修资金。

(三) 强化物业小区消防监管, 严格行政执法

近年来, 随着三亚地理位置优势的逐步显现,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士前来三亚购房置业, 三亚的住宅小区也随之呈增多趋势。而火灾猛于虎, 火灾隐患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稳定的一大因素。因此, 社区、派出所、消防机构要把住宅小区作为当前消防监督检查的常规对象, 要把住宅小区的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 严格查处物业服务企业在公共消防管理中的消防违法行为, 特别是对其擅自关停消防设施、擅自改变或同意改变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火灾隐患的行为要严格处罚。同时, 物业服务企业要重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维护保养好小区公共消防设施, 要主动与各管理职能部门、社区、公安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 一旦发现小区内出现违章违法行为, 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 物业服务企业要及时报告, 切实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 提高住宅小区消防知识宣传普及率。

根据国家《社会消防安全培训规定》第二十条规定,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每年要组织一次小区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 不仅具有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 同时还有消防宣传培训教育的责任。所以, 物业服务企业要科学制定本小区消防宣传培训教育计划, 定期组织居民参加培训和疏散演练, 要在小区内设置消防宣传栏和宣传标语, 利用小区设施, 如文化站、休闲室、小区广告、楼宇电视等手段, 广泛建立小区文化阵地宣传防火、灭火和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 让居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社区居 (村) 委会等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广泛深入住宅小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利用“119”消防活动大力营造小区浓厚的消防安全文化氛围。

五、结语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亟需得到提高。只有不断深入地探索研究, 致力于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各方的职责, 才能避免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尴尬”局面, 才能真正适应城市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主席令第62号) .2012-12-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6号) .2008-10-28.

[3]物业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9号) .2003-06-08.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61号) .2001-11-14.

[5]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25号) .2004-03-17.

[6]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发改价格〔2003〕1864号) .2003-11-13.

[7]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 .2007-12-04.

[8]孙宪宗.中国物权法:原理释义和立法解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9]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

浅析高层住宅安全疏散消防设计 篇9

1) 按平面形式分高层住宅楼按平面形式主要分为外廊式、内廊式、跃廊式、跃层式。2) 按建筑结构形式分高层住宅楼按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3) 按建筑体型分类高层住宅楼按建筑体型主要分为塔式、条式、墙式。

2 高层住宅的火灾危险性

2.1 火灾蔓延途径多

高层住宅内起火, 烟火扩散的方向, 先是向上, 遇到顶棚等转向水平方向, 再沿着墙壁向上, 随着空气对流, 愈烧愈烈。一旦烧透房顶、门窗或设备孔洞, 就会迅速向外蔓延。

2.2 火灾蔓延迅速

住宅内部的装修多采用可燃材料, 这些装修材料接触火源的机会多, 引发火灾的可能性比较大。大量的火灾荷载, 也会使火灾持续时间增长, 燃烧猛烈, 而且会出现持续性高温, 对建筑结构产生严重危害, 也使灭火救援的难度增大。

2.3 安全疏散难度大

发生火灾时, 实际疏散速度比烟气流动的速度慢很多, 而且人的疏散方向往往和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 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 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高层住宅人员相对比较集中, 疏散设施少, 疏散是容易出现拥挤情况;并且发生火灾时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 火势和烟雾蔓延快, 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2.4 火灾扑救困难高

高层住宅由于建筑高度比较高, 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

3 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评析

在高层住宅中, 不同建筑体型的其安全疏散要求不同, 所以分析清楚各个体型的安全疏散极其重要。安全疏散主要包括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宽度、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

3.1 安全出口数量及疏散宽度

《高规》第6.1.1条中规定, 塔式住宅若符合建筑层数为18层及18层以下, 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单元式住房, 其层数等于或小于18层的, 任何一个单元内应建有一部直通楼顶的消防楼梯, 相邻单元间应设立防火墙, 并通过楼顶将楼梯相连接, 甲级防火门为各户的标准配置, 窗间墙和窗槛墙性质为不燃烧, 宽度和高度均应大于1.2m, 符合以上条件的也可以设一个安全出口。建筑高度大于18层, 任何一个单元内应建有一部直通楼顶的消防楼梯, 18层以上楼层互邻单元有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的楼梯, 而18层以下的部分符合以上要求的, 也可以设一个安全出口。

3.2 人员疏散的安全距离

《高规》第6.1.5条中规定, 高层建筑中其它建筑, 包括高层住宅建筑, 每个楼层的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其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为20m。

3.3 安全疏散设施

高层住宅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包裹楼梯间和楼梯。其中, 楼梯间分为防烟和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高规》中的设置原则有:塔式住宅;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合理部置防烟楼梯间, 其必须严格按照如下规定:

1) 在防烟楼梯间入口位置, 必须设置凹廊、阳台或前室。

2) 公共建筑中, 前室面积≥6.00m2;居住建筑中, 前室面积≥4.50m2。

3) 乙级防火门应在楼梯间和前室中使用, 而且门扇应向着人员疏散的方向打开。

同时, 还应该注意剪防烟楼梯间和刀楼梯合用的时候, 主要是在塔式住宅中, 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平面设计中较为狭窄的空间, 这样就有两个楼梯可用, 楼梯段是完全独立的。其要求是, 剪刀楼梯应分别部署前室, 塔式住宅最少可设一个前室, 但两座楼梯应分设加压送风系统;剪刀楼梯间应有防烟功能;应在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设置不燃烧墙进行分隔, 耐火极限≥1.00h。

封闭楼梯间在在《高规》中的设置原则有:12层及18层的单元式住宅;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合理设置封闭楼梯间, 其必须严格按照如下规定:

1) 楼梯间须邻外墙, 并使用自然通风和采用天然光线, 若上述条件不满足, 则须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 在楼梯间中应使用乙级防火门, 而且门扇应向着人员疏散的方向打开。

3) 楼梯间的首层紧邻主要出口时, 在楼梯间内可包含走道和门厅等, 从而扩大封闭楼梯间的空间, 但须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 并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开来。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1.00m计算, 各层人数不相等时, 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 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的宽度≥1.10m。

3.4 消防电梯

同样在《高规》第6.3.1条中明确规定, 在住宅中应设消防电梯: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在第6.3.2~6.3.3条中, 消防电梯按照建筑面积不同设置数量也不同, 当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 但须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间前室最好设置在紧邻外墙, 其面积≥4.5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 其面积:居住建筑≥6.00m2。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前室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等。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宅处方式的安全疏散消防设计的评析, 发现设计过程中, 应注意相关规范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强化安全疏散的审核。应坚持高层住宅的疏散通道除了楼梯间之外, 如果可以将消防电梯作为另一个疏散通道时, 必须加强消防电梯的安全设计和管理。

摘要:本文以高层住宅楼为对象, 依照相关审核规范、标准, 对其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进行了简要评析, 通过定性分析, 找出该种建筑消防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应关注的关键点。

关键词:消防,高层住宅,安全疏散,消防设计

参考文献

浅析如何构筑小区消防安全屏障 篇10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国民生活水平带来极大改善,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住”这方面,随着居民居住环境逐渐集中化,各种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先进的小区不断形成。小区是指以住宅为主配套有有相应公共设施及非住宅房屋的居住区、花园住宅、住宅组团。据全国最大的小区网络“小区在线”统计,目前全国总计有超过3万多个小区,每一个城市居民就是居住在这一个个小区里的一份子。小区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居住品质,另一方面也给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几年,由于小区引发亡人火灾事故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其中2010年“11.15”上海静安区住宅大火致58人遇难更是引发了对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的全民大讨论。事实证明,消防安全是建设和谐小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足我国国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当前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目前小区消防安全现状

2.1 行政管理部门对小区消防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包括公安消防机构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作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放松了小区消防安全管理。认为小区火灾易扑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较小,使小区消防工作成为盲区,从根本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区消防安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小区消防安全不够重视的局面。

2.2 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

《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住宅区的物业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公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但是在日常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中,物业服务企业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主体意识不强,重利益、轻安全,不能很好的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一是物业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机构不明确,消防值班、巡查、维护制度落实不好。二是物业服务企业人员消防管理能力普遍较低。除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外基本上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管理工作只是由保安或维修人员兼职,日常消防检查与初期火灾扑救能力较低,而且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又比较大,非常不利于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小区居民消防意识淡薄

如今一些小区居民为了追求时尚现代的居住环境,往往使用大量新型家装材料,而这些材料许多都是易燃可燃材料,极易诱发火灾。此外,居民违法设置障碍物堵塞消防通道、圈占消防设施等情况也屡见不鲜。目前大部分居民家中都未配备灭火器,也从未接受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一旦发生火灾,对其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2.4 消防宣传力度不大

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门在消防宣传上下了很大力气,做了许多工作,消防宣传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仅仅依靠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缺乏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还是无法唱好消防宣传这场大戏。许多小区建立了消防宣传展板、橱窗等消防宣传阵地,但宣传形式单一、死板,不能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与预期效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5 消防设施和器材损坏严重

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是居民安全的保护神,对及时扑灭火灾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小区内消防设施和器材损坏的情况却非常普遍。一些小区消防通道经常被私家车占用、堵塞。居民住宅楼配备的灭火器完好率也不高,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了真真正正的“摆设”。

3 做好小区消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制度规定,落实物业服务企业消防职责

第一要确保物业服务企业树立消防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意识,明确其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地位,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小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二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利益的代表,要真正发挥其监督维权的作用,从而实现对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第三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如日常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内部倒查制度、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制度等,用制度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第四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发现及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其作为小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2 创新消防宣传形式,增强居民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因为小区消防宣传面对的是普普通通、组织松散的老百姓,所以针对小区消防宣传工作就要突破以往固有的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图版、条幅、橱窗等宣传手段,要实现消防宣传由“静”到“动”的转变,使消防宣传“动起来”,采取组织居民观看消防电影、组织消防宣传消夏晚会、防火有奖竞猜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每一名居民都参与进来,真正形成全民学消防的良好局面。在举办这些活动时,将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如不要再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离家时检查电器及燃气开关是否关闭、使用电熨斗电热毯等危险家用电器时的注意事项、避免儿童接触火源等充实进去,必将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3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各级政府、公安消防机构、派出所要加强对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工作。检查的重点放在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维护、消消防车道是否被占用、消防通道是否堵塞、居民是否私建乱建临时建筑等方面。执法一定要严格,能当场改正的一定要当场消除火灾隐患,不能当场改正的要限期责令整改,将火灾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

3.4 加强小区消防设施经费保障,完善硬件建设

小区消防设施损坏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防设施保障经费不到位造成的,为保证小区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必须加强小区消防设施经费保障。建议小区消防设施保障经费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建设、开发部门向房产部门缴纳消防设施质量保证金,作为消防设施保障的基础经费;二是在物业管理费中收取一定的消防管理费用,作为日常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经费。

总之,小区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小区的主体是居住在其中的小区成员,是带有一定区域特点的群体,小区消防建设必须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以他们的满意为基础,加强和推进小区消防管理,既是加强社会化消防进程,使小区消防管理走上规范快速的发展之路,更是促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居民安全指数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小区消防安全工作发展,确保为每一名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安全屏障。同时,这项民心工程,安心工程不仅需要消防部门的积极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S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Z].主席令第6号.

[2]王永慧.我国物业管理问题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6(5):9-14.

[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Z].

[4]公安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Z].2004-4-28.

[5]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通知[Z].2001,9.

浅析消防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 消防安全投入 减损效益

1 企业消防安全投入效益的特性

企业的消防安全投入是企业的固定成本,是一种特殊的投资,用来支付企业从事安全及劳动保护活动的需要的生产性费用,旨在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防止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增强企业的整体安全,确保员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安全等[1]。消防投入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这种安全投入效益和日常生产投入相比,不是简单、直接的体现为企业经济利润、销售收入的增加或者是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是体现为预防或减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生产运营的持续性,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效益。消防投入效益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效益,它是消防安全投入价值的具体体现,一般情况下,消防安全投入被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前者是指经济方面的损失减少或者价值增值;而后者则是指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了自然环境等。

通过分析消防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数量变化的规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消防安全资金运作效率。

2 消防安全投入减损效益边际值的递减性分析

消防安全投入减损效益简单说来就是投资的越多,预防火灾的能力就越强,相应的发生火灾的风险就越小,因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少[2]。消防安全投入与火灾损失之间大致存在如下图1所示的关系。

图中关系曲线所示,从A到B的消防安全投入增加值为(Pb-Pa),与从C到D所增加的值(Pd-Pc)是相等的,但是两次等额的消防安全投入所带来的火灾损失减少值却大不相同,(La-Lb)远大于(Lc-Ld)。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提高消防安全投入可以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但两者之间不成正比:在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处于较低水平值的情况下,只要追加消防安全投入就能大幅度的降低火灾损失。随着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不断增加,火灾损失的降低幅度逐渐减少,大量的消防安全投入只能较少的降低火灾损失。在此理论上,我们可以假设当消防安全投入值为∞时,其带来的火灾损失的降低值为0,此时追加消防安全投入所带来的边际减损效益趋于零。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某一特定的火灾风险下,随着消防安全投入的提高,消防安全投入减损效益的边际值是递减的。当投入从理论上趋于∞的时候,消防安全投入的边际减损效益趋于0。②等额的消防安全投入,在消防投入较少的企业中取得的减损效益要比在消防安全投入较多的企业中取得的减损效益更高。

3 火灾损失和经济规模之间关系的总体模型

人们通过对火灾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火灾的起数、火灾损失的变化趋势和企业的经济规模之间存在着某种的关联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火灾造成的损失较小,在经济腾飞期间,火灾损失持续上升到一个最高点,在经济平稳发展期间,火灾损失相对减少,并最终保持平稳状态[3]。

从总体的趋势来看,火灾损失和企业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为向上凸起的山形线,存在一个最高点,同时也是转折点。火灾损失和企业经济规模之间关系的模型为:①当企业经济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生产能力较小,财富较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较小。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企业财富增多,火灾损失呈上升趋势。②当企业经济处于腾飞发展阶段,企业的结构处于快速变化期,在扩大生产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最容易忽视火灾的负面影响,直接造成火灾损失的大幅度增加。③当火灾损失上升到最高点时,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已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企业各个方面发展均衡,消防投入累计到一定程度,火灾发生的概率相对慢慢减少,损失也相对减少,最后到一个平稳的状态。

4 中小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相对来说经济规模普遍偏小,其企业发展规模往往处于起步初期和发展飞腾期,这两个时期,其火灾损失是呈上升趋势并大幅增加,因此相对处于平稳发展期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火灾风险程度更高。

与此同时,根据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减损效益的递减性分析结论,由于中小企业消防投入基数较小,其减损效益相对大型企业来说要高得多,因此通过加强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投入,对降低整体火灾风险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以较小的投资换取较高的安全回报。

参考文献:

[1]艾志钢.企业消防安全投入内容及现状[J].民营科技,2010(10).

[2]董丹.消防安全经济效益模型及应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06.

医用氧气供给系统消防安全浅析 篇12

关键词:医用氧气,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医疗手段的改进,医用制氧机在国内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供氧的必要设备,因为它克服了瓶装氧气及液态氧的缺点与隐患,而目前国家对瓶装氧及液态氧的规范仍停留在以往的认识上,对医用制氧机尚无相关规范,这给工程设计及消防审核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医用氧气供给系统,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医院的几种主要供氧方式

1.1 瓶装氧供气

即把氧气瓶运到需要用氧的病房,直接给患者使用。为此,每个科室都备有多个氧气瓶,结果导致氧气瓶在病房楼分布比较分散,不易管理,火灾危险性较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医院基本上都采用这种供气方式,目前县、乡镇级的部分小型医院仍采用这种方式供氧。

1.2 液态氧供气

即采用液氧储罐,汽化器集中利用罐网供气,这种方式相对瓶装氧供气具有气源稳定集中、患者使用方便、消防安全性较高等优点。目前被较多医院采用,一些原本使用瓶装氧的病房楼也通过技术改造,改用该种方式供气。

1.3 医用制氧机供气

制氧机根据其原理又可分电化学制氧法、低温空气分离法和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由于低温空气分离法和电化学制氧法工艺较复杂,设备占地面积也较大,很少采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医用分子筛吸附法制氧,其工作原理是采用5A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5A沸石分子筛的晶体石笼型结构,有非常发达的晶穴。在晶穴中具有非常强的阳离子和氧负离子,构成了极性极强的极性分子筛,而氧和氮是非极性分子。当氧氮通过5A极性分子筛时,在极性分子作用下,氧氮产生了诱导偶极。氧氮的诱导偶极和5A沸石分子筛的极性偶极作用产生一种诱导力,而容易极化的氮产生的诱导力远远大于氧产生的诱导力。因此,5A分子筛对氮的吸附容量大于对氧的吸附容量,所以氮被5A沸石分子筛优先吸附而富集于分子筛的固相中,氧富集于非固相中,这就是氧的产品气。5A分子筛还具有加压时对氮的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吸附容量减少的特性。因此,可采用5A沸石分子筛加压时吸附氮,减压时,氮从5A分子筛中解吸出来的方法来实现变压吸附制氧。目前,这种制氧方式已成为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形式,其优良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为医院所认可,近几年很快在全国的大中小型医院普及。

2 国家规范对医院供氧系统的规定[2]

目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医院等民用建筑供氧系统并未作出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医院供氧系统只能参照乙类厂房和助燃气体储罐的规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5.6条要求,液氧储罐离医院病房楼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根据第3.3.8条要求,医用制氧系统离医院病房楼的防火间距也不应小于25 m。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仅在第4.2.6条规定:高层医院等液氧储罐总容量不超过3 m3时,储罐间可一面贴邻高层建筑外墙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直通室外的出口。对超过3 m3者,仍按小型甲、乙类液体储罐的要求,离高层病房楼应不小于35 m的防火间距。医用制氧系统按乙类厂房的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8条的规定,离高层病房楼(重要的公共建筑)应不小于50m的防火间距。

3 医用供氧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液氧储罐设置的火灾危险性。《高规》规定的3 m3的液氧储罐,可供100张床位的病房用一星期,而目前新建医院病房楼的床位数大多在500张以上,3 m3的液氧只能供应1~2 d,这必然导致液氧槽车经常要装卸液氧,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而增大液氧储罐的容量,与病房楼的防火间距就要保证在25 m以上。据调查,一些城市医院修建病房楼,是结合城市改造进行的,一般都是拆迁旧房原地而兴建起新高层建筑,用地比较紧张,实际操作中难以满足上述的防火间距。即便是新建的医院,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也很难做到25 m以上的防火间距。

医用制氧机设施的火灾危险性。氧气是助燃气体,不是可燃气体,它比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低。常用的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氧机,其原料采用取之不尽的空气,在常温低压(最高压力不大于0.7 MPa)条件下工作,分子筛再生不用加热等其他手段,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且其氧气是现制现用,一旦发生事故,只需停止设备运行即可切断气源。它克服了瓶装氧的缺点与隐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正在逐步取代以上2种供氧方式[2]。另外,制氧机系统与燃气锅炉房相比,氧气比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要低,制氧机的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也要比锅炉房低,显然其火灾危险性要小于燃气锅炉房。

通过对以上几种氧气供气设施火灾危险性分析,以及与可燃气体、燃气锅炉房火灾危险性的比较,并不是说氧气供气设施的火灾危险性就不存在了。氧气毕竟是助燃气体,为此,任何单位或个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应经常对氧气供气设施进行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有备无患,使氧气设施更好地为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GB50030-1991氧气站设计规范[S].

[2]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法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S].

上一篇:血清凝集下一篇:排放气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