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疗效

2024-09-12

围术期疗效(精选7篇)

围术期疗效 篇1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 迅速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对手术成功有很大影响,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 有效控制血糖, 是治疗2型糖尿病 (T2DM) 胰岛素的新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围术期T2DM患者42例, 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胰岛素泵持续泵入 (CSII) 组20例, 其中男10例, 女10例, 年龄 (40.8±10.2) 岁;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SII) 组22例, 其中男13例, 女9例, 年龄 (54.1±11) 岁。

1.2 方法

两组均用诺和灵胰岛素, 剂量视患者血糖情况调整。CSII组采用Mnmed公司生产的508型胰岛素泵, 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MSII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 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强生优越血糖仪监测血糖, 监测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治疗15 d后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II组明显短 (P<0.01) , 胰岛素用量较MSII组明显少 (P<0.05) , 且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详见表1。

3 讨论

有报道CSII可明显缩短高血糖的控制时间, 更快地消除高血糖的毒性[1], 本组资料显示:CSII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 (P<0.05) , 低血糖发生率较MSII组明显减少 (P<0.05) , 血糖达标时间比MSII组短 (P<0.01) , 说明T2DM患者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泵, 可迅速安全有效控制较高的血糖水平, 低血糖发生率减少, 提高手术成功率。其机制是: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 24 h持续向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 减少高血糖的发生, 进食后餐前大剂量, 使血糖控制在平稳状态中, 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的方式较为符合生理状况,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可靠、方便、灵活且最有效的胰岛素治疗方法[2]。

总之, 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代谢紊乱加重[3], 胰岛素泵可以迅速纠正, 且胰岛素用量低, 低血糖事件少, 临床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围术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 (T2DM) 随机分为两组, 胰岛素泵持续泵入 (CSⅡ) 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SⅡ) 。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Ⅱ组明显短 (P<0.01) , 胰岛素用量较MSⅡ组明显少 (P<0.05) , 且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围术期T2DM患者使用CSⅡ治疗更有效安全。

关键词:胰岛素泵,围术期,糖尿病

参考文献

[1]Bode BW, Sabbah HT, GrossTM, et al.Diabetes managament in the new miuennTumusing Thsulin pump the therlpy[J].Diabetes Mdfab Rdskev, 2002, 18 (11) :14-20.

[2]彭新华, 李光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1, 11 (21) :24.

[3]朱宇, 纪立农, 王秋萍.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纠正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总结[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6, 14 (1) :26-28.

围术期疗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实施阑尾炎手术的120例患者, 男68例, 女52例;年龄19岁~41岁, 平均年龄 (33.23±5.21)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各60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备皮、纠正电解质、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护理组:在普通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体征护理、饮食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不适是否及时处理、倾听与交谈、进入手术室接待与安置、手术环境是否安静舒适、治疗解释、操作是否熟练、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尊重、保护隐私减少暴露、服务态度。以百分制评价结果, 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三项指标均优于普通组,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 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组, 见表3。

3 讨论

3.1 术前、术中护理

3.1.1 生命体征监测

加强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体温、皮温状态等。为了防止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出现[5,6], 对24 h出入水量进行详细记录。

3.1.2 病情发展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可能发生器官合并功能衰竭, 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呼吸规律、血氧饱和度、紫绀的观察。必要时对患者实施血气分析, 避免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呼吸频率较高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时要及时补充吸氧, 必要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此外, 加强对患者尿色, 尿量, 血清尿素氮、肌酐的检查, 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要立刻通知医生抢救。

3.1.3 心理护理

患者面对急性疾病多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 与患者应保持密切的交流, 帮助消除不良情绪, 营造良好治疗环境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2 术后护理

3.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防治

由于ARDS发生机制复杂, 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帮助患者改变体位, 指导并协助深呼吸和咳嗽。此外, 对患者要进行早期检测血气分析, 根据血氧分压动态调节氧浓度, 避免单位时间内快速补液加速ARDS的形成, 必要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机实施呼气末正压呼吸, 使得患者缺氧状态得以改善, 以有效纠正其呼吸困难问题。

3.2.2 饮食护理

患者禁食, 在呕吐及腹痛症状消除后可适当进食糖类流食如米汤, 渐渐过渡至米粥等半流食, 在逐渐恢复之后适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糖、无刺激性、无脂肪的易消化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一餐过饱。

3.2.3 留置管道的护理

肠胃减压之后留置胃管可以减轻胆管、肠胃道、胰管的压力, 要向患者阐明留置胃管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防止患者在不明的情况下自行拔管, 造成危险。

3.2.4 预防休克

由于患者早期腹膜化学反应渗出严重, 总体液损失量较大, 因此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实时监测, 避免休克出现。患者如果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加快等现象, 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避免中毒性休克出现。

3.2.5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时尽早进行活动锻炼, 避免出现肠粘连的现象, 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在床上要定期进行体位改变、翻身运动。

本文结果显示, 护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普通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普通组, 护理满意度优于普通组, 可见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综上所述, 对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术期专业的护理干预, 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菊翠.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6) :2740-2741.

[2]Bo-Kyung Je, Sung-Bum Kim, Seung Hwa Lee, 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maximal~outer~diameter and maximalmural~thickness in use of ultrasound for acute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9, 15 (23) :2900-2903.

[3]Eugene Mun Wai Ong, Sudhakar Kundapur Venkatesh.Ascending retrocecal appendicitis presenting with right upper abdominal pain:Utility of computed tomograph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9, 15 (28) :3576-3579.

[4]Yeon Soo Chang, Sun Young Min, Sun Hyung Joo, et al.Septic thrombophlebitis of the porto~mesenteric veins as a complication of acute appendicit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 14 (28) :4580-4582.

[5]胡采瑞.人性化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2, 9 (11) :107-108.

围术期疗效 篇3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它是一种发病急骤, 病情凶险的疾病, 以往采取手术治疗, 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 介入治疗技术已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成功率高, 损伤小, 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改善主动脉夹层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对我科2004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型患者进行覆膜内支架置入术, 并进行围术期处理。经临床检验, 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预后良好的重要环节。本组8例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 随访5个月, 支架无移位, 无严重的心脑并发症。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例, 年龄39~67岁, 平均51岁, 住院时间25~53天, 平均32天,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例, 糖尿病史2例。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增强CT扫描或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2 治疗

2.1 药物治疗

主动脉夹层患者常常有剧烈胸痛, 可刺激血压及心率短时间内急剧升高, 应迅速使之缓解, 本组给予吗啡5mg静注, 必要时重复应用, 此外给予舒乐安定等药口服镇静, 效果较好。控制血压、心率, 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 心率达60~80次/min, 减轻血流搏动波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和降低左心室收缩力及收缩速率, 以预防破裂及其他并发症。急性阶段, 本组8例患者都使用了硝普钠静脉泵入进行控制血压, 口服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血压稳定后逐步改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或利尿剂等药物口服。

2.2 手术治疗

本组8例患者均接受经皮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 方法是在真腔内置入覆膜支架, 封堵夹层原发破口, 使假腔内血流失去交通, 诱发血栓形成, 降低假腔内压力, 减少主动脉扩张或破裂的危险, 同时真腔扩大, 改善分支血管灌注, 从而稳定主动脉夹层, 此方法疗效可靠, 创伤小。

3 围术期对策

3.1 心理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住院时已经了解自己的病情, 对疾病和手术均有紧张、恐惧心理;同时由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性期的首发症状为突发的胸背部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呈撕裂样、切割样疼痛, 严重者伴有短暂晕厥, 给患者造成了烦躁和焦虑心理;但患者又期盼得到治疗, 以减轻痛苦, 顾虑重重, 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这些不利的心理活动均会影响患者的休息, 同时还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使全身血管收缩, 致使血压升高, 加重病情。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积极主动与患者多接触多沟通, 建立良好的信任感;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我院的医疗水平、介入手术成功的病例, 增强患者对介入手术的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 共同配合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疼痛多在激烈或突然的强力运动下加重, 如咳嗽、排便时, 嘱患者不要用力, 多食含粗纤维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2]。

3.2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

积极控制血压是防止夹层进一步撕裂、改善愈后的重要环节, 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为宜, 严密观察血压, 血压不稳定或在调节药物剂量后应每10min测量一次为宜, 血压稳定后可以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一次。控制心率对稳定病情也非常必要, 心率应控制在60~80次/min, 常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此外术前术后都给镇静镇痛药物, 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状态。

3.3 观察动脉搏动

术前标测足背动脉, 应注意双侧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情况, 出现任何情况随时向医生反映;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下肢动脉搏动的观察相当重要, 以免血栓形成。同时冬季要注意保暖, 以防止病人受凉和因足背过凉而影响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

3.4 生活护理

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前绝对卧床休息, 在改变体位时应由他人协助, 并注意观察病人血压, 有无眩晕黑朦等症状。另外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活动, 术后24h以后应尽早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防止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4 结语

经皮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治疗手段, 与外科手术比较, 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病情恢复、优化介入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存新.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 27 (3) :293-295.

围术期疗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进行微创治疗的难治性输尿管结石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55例, 女性患者35例;年龄26~63岁, 平均 (41.78±11.63) 岁, 其中左侧输尿管结石60例, 右侧输尿管结石30例, 所有患者术前经B超、CT等检查确诊为难治性输尿管结石;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8例,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患者取截石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 首先对患者的患侧进行经输尿管逆行插管, 在输尿管镜下采用气压碎石法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打碎, 然后用生理盐水将碎石冲入肾腔, 留置输尿管逆行插管, 建立人工肾积液后, 患者改为俯卧位, 在X线定位后, 以B超引导进行肾脏的穿刺, 将导丝由穿刺针导入肾腔内, 然后扩张筋膜并使用扩张器建立肾腔通道, 将肾腔内的碎石由通道内取出。术后留置双J管以及肾造瘘管, 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微创手术的基本知识, 解除患者因对微创手术缺乏了解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和优点, 让患者了微创手术同开腹手术有一样的效果, 而且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 (2) 术前体位训练: (3) 因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需要多次改变体位, 因此要求患者有良好的呼吸功能, 术前通过体位训练, 可以使患者的耐受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并有效的防止因为在术中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导致呼吸窘迫。 (3) 预防出血:术前需要严格的控制患者的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 Hg以下,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波动过大, 则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血压的措施。术前一晚可以给予患者使用镇静药物, 以减轻患者焦虑的情况。 (4) 预防感染:术前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术前的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 则术后易发生感染等情况, 因此术前必须严格的控制患者的血糖, 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3mmol/L以下。术前对患者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 待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2.2 术后护理

(1) 常规护理:根据麻醉方式及手术情况, 给予患者吸氧2L/min, 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禁食禁水。对术后无恶心呕吐的患者, 术后早期6上左右, 排所气后可以进食普食。 (2) 切口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微创手术的切口比较小, 一般不需要缝合, 采用粘贴处理, 应用观察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腹壁淤血、腹腔液的色和量及切口疼痛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 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3) 管道护理:导尿管及引流管需要在术后留置, 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保持半卧位, 且每隔1h观察引流液色、量, 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变曲、堵塞。患者下床站立时引流袋不能高于引流孔位置, 以免引流液逆行感染。尿管保留期要定期给予患者会阴部清洗。 (4)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6h, 之后给予流食, 但应禁食牛奶、甜食等含糖食品, 之后根据患者肠蠕动情况逐渐给予半流食及普食。如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并做好相应护理。 (5) 早期活动: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 尽量早的让患者下床活动, 一般术后8~12h即可让患者进行简单的下床活动。早期的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 (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经皮肾镜取石术有切口感染的可能, 要做好切口的护理, 防止出血感染的发生;在操作时要动作仔细小心, 防止造成临近脏器的损伤。术后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补液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2.3 出院指导

饮食方面:嘱患者多食用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并且易于消化的饮食;生活方面:出院早期避免大运动量活动, 只可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 术后10d方可进行淋浴, 不可盆浴;性生活方面:出院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嘱患者要定期门诊随诊。出现腹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3 结果

所有9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术后67例患者的结石完全取净, 无结石残留的发生, 待患者的尿液颜色转清、体温恢复正常、无不适症状后可拔出留置管道;23例患者术后有结石残留, 其中16例患者残留的结石较小, 行体外冲击碎石后结石排净, 7例患者残留的结石较大, 经再次手术后结石取净。无严重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难治性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输尿管切开取石, 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作较大, 术后患者的恢复较慢[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难治性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但同时对患者术后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2]。术后出血以及感染是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的水平对术后的影响很大, 因此需要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防止术后感染和出血的发生[3]。本组研究中, 所有9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 其中67例患者均过一次手术取石将结石取净, 23例患者术后有结石残留, 其中16例患者经体外碎石后结石排净, 7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结石取净。并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微创治疗的难治性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达, 袁坚, 李逊,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严重出血的处理[J].中国医师杂, 2006, 8 (4) :479-481.

[2]张建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 32 (5) :47-49.

围术期疗效 篇5

关键词:围术期,阿魏酸钠,氨茶碱,对比剂肾病

我国近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 其肾脏损害起病隐袭, 随着对比剂的广泛应用, 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尤为严重, 目前在医院内形成急性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是对比剂肾病。而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水化治疗。但是水化治疗对于心功能不全的人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其心力衰竭。因此我们要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观察围术期联合应用阿魏酸钠及氨茶碱对于介入诊疗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 探讨防治对比剂肾病治疗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行择期介入诊断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86 例。排除标准:年龄≥80 岁、2 周内静脉使用过对比剂、心功能不全 (≥NYHAⅢ级) 、严重肝功能损伤、严重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感染发热性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 (阿魏酸钠及氨茶碱联合治疗组) 65 例;B组 (氨茶碱治疗组) 61 例;C组 (常规对照组) 62 例。三组患者全部采用水化治疗, A组术前24 h及术后5 d予氨茶碱0.25 g及阿魏酸钠0.3 g静脉滴注每日1 次;B组术前24 h及术后5 d予氨茶碱0.25 g静脉滴注每日1 次;C组为常规治疗对照。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3d时检测, 分析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 、血清肾小球滤过滤 (GFR) 、尿 β-2 微球蛋白 (β-2P) 及24 h尿液一氧化氮 (NO) 含量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基础情况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量及对比剂用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2 MDA、GFR、尿 β-2P及24 h尿NO含量比较术前三组患者MDA、GFR、尿 β-2P及24 h尿NO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术后血浆MDA水平与术前对比, A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B组较术前有所增加 (P<0.05) ;C组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1) ;术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术 (P<0.01) 。术后3 d, GFR与术前相比, 三组水平均有降低, C组降低显著 (P<0.01) ;B组降低明显 (P<0.05) ;A组降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术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术 (P<0.01) 。反映肾小管功能指标的尿 β-2 微球蛋白术后三组均有升高, C组升高差异性显著 (P<0.01) ;A组升高但无明显差异;术后A组较C组差异显著 (P<0.01) 。术后三组24 h尿NO排出量均有减少, A、B组术后尿NO排出量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 (ECM) , 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 微血管病变致肾小球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肾小球高滤过, 促进肾小球硬化发生, 影响肾功能。而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大血管病变, 介入诊疗、对比剂的应用因此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件。对比剂肾病 (CIN) 已成介入诊疗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是介入诊疗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存在很多种可能,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比剂可能是通过对比剂的直接毒性作用或者可能是促炎因子分泌、补体因子激活、释放氧自由基、等介导对肾小管的损伤。

氨茶碱是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A1受体, 可以减轻缩血管效应, 改善低灌注, 美国专家共识建议[1], 氨茶碱可以用于高危患者预防CIN。同时作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可以调节肾脏球管反馈机制, 有效减少对比剂肾损害。本研究中, B组静点氨茶碱, 术后肾功保护作用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也证实了这一点。

内皮素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物质, 同时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参与了对比剂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研究证实, 拮抗内皮素受体可以有效预防对比剂肾脏损害。阿魏酸钠是一种中药提取物, 于蜂胶、当归、酸枣仁、川芎等中药材中广泛存在, 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各种炎症因子, 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过氧化损伤[2]。使用阿魏酸钠静点, 可以扩张微小动脉, 增加内皮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 降低血浆血小板脂质氧化产物MDA, 保护肾小管, 减轻蛋白尿,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保护肾功能, 预防CIN的发生。

本研究中, 围介入手术期, 对糖尿病患者在水化治疗基础上联合静点氨茶碱及阿魏酸钠可进一步改善对比剂应用所致肾损害。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对肾功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和效果还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路新磊, 韩雅玲, 王效增.对比剂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预防策略[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 (3) :158-161.

围术期疗效 篇6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化疗,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非小细胞型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但其恶性程度相较于小细胞肺癌低, 生长分裂慢, 扩散转移晚[1]。肺癌手术切除术是其治疗首要措施, 有研究报道辅助药物化疗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降低肺癌复发率和转移率, 但化疗时机选择缺乏科学探讨[2]。为此, 本文基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水平的检测, 探讨围术期配合药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3月-2014年6月我院胸外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4例,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男60例, 女42例, 年龄38~76 (49.3±1.6) 岁;对照组男62例, 女40例, 年龄38~75 (49.5±1.7) 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符合手术治疗和药物化疗适应证;患者围术期未接受除研究外治疗药物;患者和家属了解治疗风险, 同意研究并配合调查。排除标准:患者确诊时已存在肺癌其他部位转移, 或终末期肺癌;患者存在肺结核、肺脓肿、气胸等肺部其他疾病;患者存在心肺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3]。

1.3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化疗治疗, 即术前化疗1个周期, 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 术后继续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术后化疗治疗, 即患者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 术后连续化疗4个周期。具体化疗方案如下:长春瑞宾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63235) 20~25mg/m2, 第1、8天, 试用;顺铂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675) 30mg/m2, 第1~3天试用, 28d为1个周期。化疗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 并于治疗前后抽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9、VEGF水平。

1.4观察指标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MMP-9、VEGF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免疫功能低下等。

1.5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患者治疗后肺癌症状消失, 术后随访未见明显复发或转移, 无显著治疗并发症;缓解:患者治疗后肺癌症状缓解, 术后随访无明显或见轻微复发和转移, 无治疗并发症或较轻;无效:患者治疗后肺癌症状无明显好转, 术后随访迅速出现复发和转移, 并存在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 (显效+缓解) /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12%远高于对照组的81.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血清MMP-9及VEGF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MP-9及VEGF水平均有所降低, 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非小细胞型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针对其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肺癌手术切除术是其基本治疗方案, 辅助药物化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但化疗时机选择缺乏共识, 有研究倾向术后单纯化疗, 亦有研究认为围术期化疗可提高化疗效果[5,6]。故本文旨在探讨围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意义, 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和决策指导。

VEGF是肺癌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因子, 可有效促进肺癌组织血管增生, 在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凋亡[7]。正常肺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是阻止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保护屏障, 但肺癌细胞分泌的MMP-9是讲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最重要的分子, 可有效降解和破坏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明胶等成分, 促进肺癌组织的转移。因此, 肺癌血清VEGF和MMP-9水平与肺癌严重程度相关[8,9]。

术后化疗是多种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处置措施, 由于化疗的免疫抑制、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 其使用多较为谨慎。但本研究发现围术期合理化疗并未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10]。此外, 由于术前合理化疗, 可显著降低肺癌细胞侵袭性和活性, 短期内控制肺癌恶性程度可使患者更易耐受手术, 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围术期药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 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Heon S, Johnson BE.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urgical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2, 144 (3) :S39-S42.

[2] 宋伟安, 王伟, 尚立群, 等.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两种不同治疗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 2013, 2 (4) :208-212.

[3] 王红民, 张小红.MMP-2、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4) :61-62.

[4] 钱海红.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MMP-9和TIMP1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4, 36 (16) :2416-2418.

[5] 刘志东, 许绍发, 肖宁.IL-8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 2010, 13 (8) :795-801.

[6] Pitz MW, Musto G, Demers AA, et al.Survival and treatment patter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ver 20 years[J].J Thorac Oncol, 2009, 4 (4) :492-498.

[7] Saisho S, Yasuda K, Maeda A, et al.Post-recurrenc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with or without induction/adjuvant chemotherapy[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3, 16 (2) :166-172.

[8] 苟小丽, 邢时云, 杨卫兵.联合检测外周血CEA、CA125、VEGF、MT及MMP-9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相关性[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 37 (2) :204-207.

[9] 张慧颖, 高全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11) :79-82.

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34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9例, 年龄32~76岁, 平均49岁, 手术中皆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以明确手术方法。经病理确诊, 良性肿瘤30例, 其中腮腺混合瘤21例, 腺淋巴瘤8例, 基底细胞腺瘤1例, 皆采用腮腺部分或全叶切除联合面神经解剖术。恶性肿瘤4例, 其中腺样囊性癌3例, 腺癌1例, 牺牲部分面神经3例, 联合颈淋巴清扫术2例。所有患者中, 1例因患者未能配合, 自行拆除包扎绷带出现腮腺涎瘘, 经再次包扎10 d后伤口愈合, 其余患者未出现感染涎瘘角膜炎等并发症。

2护理体会

2.1 口腔护理

腮腺手术患者因加压包扎的需要, 以及部分或全部腺体切除, 腮腺唾液分泌功能降低, 口腔自洁作用差, 易患口腔炎及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甚至口腔内细菌可沿腮腺导管逆行至术后的腮腺导致伤口感染, 引起严重并发症。故恰当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

2.1.1 口腔清洁

手术前3 d, 给予1%过氧化氢溶液或甲硝唑液漱口, 3次/d, 防止口腔内感染,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如患者口腔卫生差牙石较多时, 应建议给予牙周洁治.手术后给予口腔护理, 3次/d, 也可每天给予2次的口腔冲洗, 选用3%过氧化氢10 ml, 再用生理盐水20 ml, 应及时用负压抽吸冲洗液, 防止患者呛咳, 影响创口愈合。同时观察口腔有无炎症, 溃疡, 糜烂等情况。如有溃疡, 可涂龙胆紫溶液, 口唇干裂时涂少许石蜡油, 特别注意患侧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2.1.2 预防感染

因患者手术前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口腔内唾液分泌因腺体切除可能减少, 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原因, 患者易出现霉菌感染, 表现为口腔内黏膜出现白色斑块状损坏, 可用2%~4%碳酸氢钠溶液擦拭, 3次/d, 直至康复, 因腮腺术后患者常常需用8字包扎, 下颌骨运动受阻, 只能流质饮食, 应给予少量多餐, 餐后应立即用温水含漱, 防止食物残渣沉积。

2.2 心理护理

腮腺肿瘤患者对手术有可能损伤面神经问题往往有很大的思想负担。术后因牺牲面神经或由于软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出现暂时性面瘫从而加重患者思想负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护士应从心身互动的观点全面地认识患者, 因人而异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先, 应帮助患者认识腮腺疾病的一般知识, 治疗原理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引导患者尽量适应角色的转变, 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告诉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痊愈的影响,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会有恐惧悲观情绪, 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 应表示同情体贴, 鼓励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

2.3 并发症护理

2.3.1 眼部护理

面神经确实不能保留或软组织肿胀引起眼睑闭合不全, 应注意眼的防护, 给予戴眼罩, 金霉素眼膏涂敷, 以防暴露性角膜炎或结膜炎。

2.3.2 涎瘘护理

涎瘘是腮腺区手术的一个主要并发症, 预防涎瘘的发生不仅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也是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 应重视包扎的作用, 腮腺区8字型加压包扎是腮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扎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腮腺手术治疗效果, 有时由于加压不当, 敷料松动脱落, 手术区可出现积液, 或发生涎瘘及感染, 同时包扎过紧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正确的包扎方法是以耳垂为中心, 頦部顶部枕部为支点的加压包扎, 松紧适宜, 不能压迫气管, 同时应注意耳廓的保护, 不能压迫耳廓以导致组织缺血坏死[1]。其次, 术后创口置引流条或负压吸引, 术后24~48 h 抽去引流条或负压引流。应密切注意观察局部是否出现血肿、水肿, 如发现积液, 及时通知医生, 可穿刺吸出积液, 继续加压包扎, 直至痊愈, 另外术后应禁食刺激性, 特别是酸性食物, 以防唾液分泌过多造成涎液潴留, 影响创口愈合, 同时应用抑制涎腺分泌的药物, 如阿托品0. 3 mg, 饭前30 min 口服[2], 减少进食时唾液分泌, 利于伤口愈合, 减少涎瘘的发生。

2.3.3 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瘫痪的护理

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相连, 因此, 术后可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 术后密切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甚为重要。术后应注意术区是否肿胀, 患者口角是否偏斜, 患侧眼脸能否闭合完全, 如出现相应情况, 可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 降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组织浸润和水肿[3]。拆线后, 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表情肌锻炼, 利用生物反馈原理的表情肌锻炼, 可促进面部运动的恢复, 其动态变化可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2.4 出院指导

患者一般拆线后即出院, 嘱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勿污染, 继续加压包扎一周。注意少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特别是酸性食物。向患者说明继续面部肌群锻炼的重要性, 如有面瘫可局部理疗以及针灸等。保持口腔清洁。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定期门诊复查。

3结论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部位解剖结构复杂, 术后可发生感染、涎瘘、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通过了解腮腺解剖手术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 能有效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或降低并发症对患者功能和心理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春树, 余蓉, 倪娜.保留面神经腮腺肿瘤切除术19例的护理.四川医学, 2003, 24 (12) :1317.

[2]李杰, 张素仙, 周旖.89例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21 (2) :34.

【围术期疗效】推荐阅读:

疗效试验05-12

初步疗效05-13

疗效对比05-19

护理疗效05-31

药品疗效06-02

疗效满意06-12

疗效机制07-10

疗效评估08-11

疼痛疗效08-12

疗效随访08-14

上一篇: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下一篇:并行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