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疗效

2024-06-12

丙戊酸镁疗效(共7篇)

丙戊酸镁疗效 篇1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冲动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 (语言或动作) 某个体或破坏其他目标 (如物体) , 包括自杀自伤[1]。其行为具有突发性, 伤害及破坏行为突出。它是精神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因此, 及时快速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尤为必要。目前, 临床上常应用心境稳定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为此, 我们选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抚顺煤矿脑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63例具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2) 年龄18~65岁; (3) 无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 无药物过敏, 无白细胞减少; (4) 排除癫痫, 酒及药物依赖; (5) 所用抗精神病药物为利培酮者。随机将6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 其中男16例, 女15例。平均年龄 (38.22±11.21) 岁, 平均病程 (2.82±1.79) 年, 治疗前PANSS评分 (89.96±5.61) 分。对照组31例, 男16例女15例, 平均年龄 (40.55±12.40) 岁, 平均病程 (3.81±1.48) 年, 治疗前PANSS评分 (89.42±4.93) 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PANS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同时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起始剂量为500 mg/d, 一周后增至750~1000 mg/d。对照组继续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研究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可根据病情需要, 合用盐酸苯海索及普萘洛尔等药物。

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进行PANSS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 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PANSS兴奋症状包括P4 (兴奋) , P7 (敌对性) , G8 (不合作) G14 (冲动控制缺乏) 。PANSS附加攻击因子分包括S1 (愤怒) , S2 (延迟满足困难) , S3 (情感不稳)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各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χ2检验。

2结果

2.1 PANSS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PANSS总分、阳性分、兴奋症状分在治疗2周均显著下降 (P<0.05或P<0.01) 。并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说明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的研究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组疗效好。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两组比较, ΔP<0.05, ΔΔP<0.01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第2、4周研究组TE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为低, 两组较常见不良反应是嗜睡, 头痛, 便秘。研究组在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口干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1例眼睑及双下肢浮肿, 1例白细胞减少, 停药消失, 退出实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详见表2, 3。

注:与对照组比较, ΔΔ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ΔΔP<0.0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利培酮的基础上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疗效更明显。从第2周开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起效快, 冲动及攻击行为改善明显。与国内学者谢斌[2]报道一致。丙戊酸镁缓释片作为GABA能药物, 抑制了GABA转氨酶, 增强了中枢GABA的功能, 使中脑边缘系统及额叶皮层神经通路的DA功能消弱, 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3] 研究还发现两组中比较常见得不良反应是便秘、头痛、嗜睡, 研究组在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及口干方面远少于对照组。这与应用丙戊酸镁增效利培酮, 从而相应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有关, 因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减小[4]。

本研究结果表明,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比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 疗效好, 不必增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或合并多种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少, 缩短住院时间, 安全有效, 患者服药依从性好。为治疗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钦廷, 蔡伟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3) :178-181.

[2]谢斌.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预测研究现状.上海精神医学, 1994, 6 (4) :241-244.

[3]唐敦立, 黄希顺.丙戊酸镁的药理与临床.2005, 10:309.

[4]马希威.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2) :43-44.

丙戊酸镁疗效 篇2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躁狂发作患者75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分为丙戊酸镁组 (研究组) 和碳酸锂组 (对照组) 。研究组45例, 女性20例, 男性25例, 年龄18~59岁, 病程为6周, 发作次数 (2.5±1.5) 次;对照组30例, 女性20例, 男性110例, 年龄19~65岁, 病程为6周, 发作次数 (2.2±2.5) 次。利用躁狂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过检查均已确诊, 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铿口服进行治疗, 第1次剂量0.5 g/d, 治疗时的剂量0.5~1.25 g/d, 平均剂量在 (1.12±0.19) g/d;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碳酸锉联合进行治疗, 首次剂量为0.5g/d, 治疗时的剂量1.0~1.5 g/d, 平均剂量在 (1.36±0.14) g/d。在治疗的过程中, 所有患者出现极度兴奋的现象, 在短期合并抗精神病类药物来控制患者的兴奋, 其睡眠较差的患者可以采用苯二氮类药物进行辅助[1]。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的前后的1周、2周、4周、6周进行躁狂量表评分, 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疲倦、睡眠、便秘、转氨酶升高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在BRMS评分中>80%的为痊愈, 显效50%~79%, 有效30%~49%, 无效<30%。

1.4 统计学分析:

主要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使用重复测量方差进行分析, 以t检测, χ2检测,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6周两组BRMS量表减分值相进, 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后BRMS平均因子分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 总有效率为88% (66/75) , 显效率36% (27/75) ;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 BRMS平均因子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总有效有效率80% (60/75) , 显效率26.66% (20/75)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不仅可以治疗癫痫, 还可以用于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的治疗以及预防[2]。调查显示, 目前丙戊酸镁缓释片已经成为治疗躁狂发作的主要药物之一, 近年来有关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在临床中治疗躁狂发作的研究显示,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相接近, 其治疗用的剂量、安全以及不良反应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 才能作为躁狂发作的首选药[3]。

调查显示, 丙戊酸盐治疗躁狂发作的总显效率为60%~90%, 与锂盐的治疗效果差不多, 本研究发现使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的1~2周患者的变化最大, 这就充分说明该药物的起效时间快[4,5,6,7,8,9]。在治疗6周中两组BRMS量表减分值相进, 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后BRMS平均因子分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 总有效率为88%, 显效率36%。同时治疗躁狂患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快、依从性好等特点。综上所述, 治疗躁狂患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快、依从性好等特点。由于狂躁症过于兴奋, 会给其他病区带来不利影响, 这就需要疗效快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丙戊酸镁缓释片就是一种治疗狂躁症的良好药物,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躁狂发作患者75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分为丙戊酸镁组 (研究组) 和碳酸锂组 (对照组) 。研究组45例, 对照组30例, 疗程分别为6周, 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碳酸锉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两组BRMS量表减分值相进, 研究组在治疗1周末后BRMS平均因子分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 总有效率为88% (66/75) , 显效率36% (27/75) ;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 BRMS平均因子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总有效有效率80% (60/75) , 显效率26.66% (20/75)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治疗躁狂患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快、依从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躁狂发作,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

参考文献

[1]王秀梅, 李刚, 穆小梅, 等.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69例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3) ) :120-122.

[2]孙群星, 刘勇, 朱玉星, 等.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11) :223-224.

[3]任俊赏, 杜鹤宇.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 2011, 24 (2) :145-146.

[4]孙祥虹, 刘琳琳, 曲春晖.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9) :345-346.

[5]夏志敏.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4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3) :74.

[6]杨华.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5) :50-51.

[7]杨峰一, 张程赪, 万军, 等.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 20 (5) :24-26.

[8]张尚荣, 王晓慧, 张进岭.丙戊酸镁缓释片单用与和喹硫平伍用治疗老年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 13 (12) :891-894.

丙戊酸镁疗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患者128例, 患者均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检查并确诊为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 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68例, 女60例;年龄14~64岁, 平均 (45.3±2.4) 岁。患者的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患者32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56例, 脑挫伤患者24例, 脑震荡患者4例, 硬膜外血肿患者12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表现为:坠落伤24例, 车祸伤96例, 打击伤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感染、瞳孔放大、失语、高烧、尿路感染、肺部幡然、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拉莫三嗪 (葛兰素史克公司, 50mg/片) 单一用药治疗, 初始用药剂量为25mg/d, 治疗1周, 随后增加用药剂量至50mg/d, 治疗2周, 再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最大剂量为100~200g/d, 分两次服用, 治疗5周[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 成人用药0.5~1.5g/d, 分早、晚两次服用, 首次用药时给予小剂量用药, 症状有所控制则保持原来剂量继续治疗, 临床疗效不明显则加用至0.25g, 直至症状得以控制, 保持用药剂量≤2.0g[3], 儿童、未成年患者的用药剂量为15~30mg·kg-1·d-1, 于早饭后和晚饭后服用, 保持用药剂量≤10mg·kg-1·d-1。

1.3 观察指标

每4周观察1次临床症状, 记录患者的发作频率、体质量、饮食和不良反应情况。监测血尿常规、脑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获得完全控制, 无发作, 为控制;癫痫发作的次数减少75%以上, 为显效;癫痫发作的次数减少50%以上, 为有效;癫痫发作的频率减少50%以下, 为无效。有效率 (%) = (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有20例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8例, 乏力6例, 眩晕2例, 恶心2例, 皮疹2例;对照组有22例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10例, 乏力5例, 眩晕3例, 恶心2例, 皮疹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癫痫是脑损伤患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危险, 临床常采用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药物肌肉注射治疗癫痫“大发作”, 但是采用肌肉注射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达到血药浓度, 在发作状态下选择有效的药物和剂量十分关键。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 具有多种抗癫痫作用机制, 是临床治疗强直阵挛、失张力和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用药治疗的吸收较快, 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且肝酶诱导的作用不强, 临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拉莫三嗪具有多重作用机制, 可选择性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酰胺的释放, 对电压依赖性Ⅱα型钠离子具有抑制作用, 可稳定突触前膜, 抑制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 其多重作用可在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稳定患者的心境[4]。拉莫三嗪每日服用1~2次, 较为方便, 患者依从性好。且本实验研究表明, 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拉莫三嗪服用后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拉莫三嗪的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1周后, 主要为头痛、乏力, 皮疹, 但都较轻微。为了减少其引发皮疹的不良反应, 该药物应用时初始剂量和调整剂量都不应超过标准用量。拉莫三嗪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其他传统抗癫痫药物, 可能与其特异性作用于钠离子通道而不影响正常神经元活动有关。

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 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重视和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对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拉莫三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患者128例,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用药方案治疗, 观察组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拉莫三嗪是治疗癫痫强直性阵挛发作的有效药物,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丙戊酸镁缓释片,拉莫三嗪,癫痫, 强直阵挛性,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楠楠, 高丽, 刘艳萍, 等.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18 (7) :109-110.

[2] 夏莉, 何瑜玢, 颜起文, 等.拉莫三嗪治疗成人部分性发作癫 (癎)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3 (4) :198-199.

[3] Ketter TA, Manji HK, Post RM.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lamotrig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s[J].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3, 23 (5) :484-495.

丙戊酸镁疗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医治的新发分裂症病人筛选。入组条件:①符合ICD-10的分裂症诊断。②起病不超2年。③入组前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④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境及智力障碍者以及色盲者;⑤小学以上学历, 能在计算机上完成测验。经家属、患者知情同意后。用SAS随机数字表将78例病人平均分成两组。①实验组:男、女各19例;年龄22~43岁, 平均 (31.9±3.5) 岁;平均受教育 (8.7±3.6) 年。②对照组:男、女各19例;年龄23~42岁, 平均 (32.3±4.3) 岁, 平均受教育年限 (8.6±3.7) 年。

1.2 剔除标准

①不适合分裂症诊断;②合并严重的躯体病;③未坚持服药;④不愿参与;

1.3 方法

每日相同时间给药, 均在10 d内加至有效量。利培酮 (可同) 经中国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口服制剂, 产地中国吉林省长春市, 注册商标萬全。开始口服1 mg/d, 后据疗效加减剂量。范围为1~7 mg/d, 平均每天 (4±3) mg。丙戊酸镁缓释片为中国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制剂, 产地中国湖南邵阳, 注册商标湘中。丙戊酸镁的开始剂量250 mg/d, 后据病情调药量。剂量范围为250-1 250 mg/d, 平均 (750±500) mg/d。将丙戊酸镁、安慰剂 (淀粉片) 标Ⅰ或Ⅱ, 双盲分配给两组, 医治8周。对比实验前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禁用除该研究外的药品。确有失眠可短期予唑吡坦。有锥体外系反应予苯海索、阿替洛尔。8周后知Ⅰ或Ⅱ是什么。

1.4 疗效评判

由心理科副主任进行测评, 药品功效评定用潘氏量表, 在医治前、医治8周末;认知功能测评包含:①采用韦氏记忆量表 (WMS) 测评记忆能力, 主要指标为记忆商数;②执行能力测试: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 (WCST) 测验执行能力, 该测试的项目有总测试次数、完成分类数、连续错误数;③注意水平测试:利用划消数字测验 (CT) 测试注意力。主要评价指标为:划对数目、错划数目、漏划数目、净分。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材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述, 配对样本用t检验。

2 结果

2.1 潘氏量表总分及各项目分比较

医治后明显低于医治前, 研究组病人医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病人医治前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治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5

2.2 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初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效的对比

医治前两组病人CT、WMS-RC、WCST中各项得分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医治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WMS中的记忆商数, WCST中的总测验次数、完成分类数、连续错误数, CT中的划对数目、漏划数目、划错数目、净分值, 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病人医治后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前、8周末TESS测评总分, 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临床评定看, 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锥外系反应 (EPS) 5、4例, 坐立不安4、5例, 心电图异常2、1例, 体质量增加4、4例, 血压下降4、3例, 失眠2、3例, 视物模糊5、4例, 鼻塞0、1例, 头晕4、5例, 大便干结4、5例, 腹胀0、1例, 恶心呕吐5、4例, 头疼3、3例, 以及焦虑、皮疹、心动过速等,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1986年被克雷培林命名为早发性痴呆[3]。国外研究表明, 利用利培酮治疗精神病, 通过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 (日语版, BACS) 测评表明, 可能对患者的记忆功能有改善[4]丙戊酸盐以及它经代谢后的产物, 都能够减慢r-氨基丁酸 (GABA) 分解代谢, 又都促进GABA合成[5]使脑神经细胞间隙GABA含量升高, 从而加快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速率, 提高情绪和智力, 认知功能得到改善。而在该实验中利培酮和丙戊酸镁合用这说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药物医治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功效更优, 对认知功能的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这可能与丙戊酸镁增强GABA的传递, 抑制了多巴胺传递, 控制了病人激越、冲动, 改善注意力, 能够静心完成测验有关。该对照试验表明, 此药品对分裂症病人的学习、记忆、执行功能有改善。这提醒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可同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单用利培酮。值得称道的是, 虽然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研究组的激越、攻击行为减少, 可降低精神科医生护士被病人攻击的风险。目前来国内外开始有研究表明丙戊酸镁能改善老年痴呆、双相障碍的认知功能, 国外有报道丙戊酸镁对癫痫患儿的认知医治功效是有争议的。3年前驻马店贡氏报道:丙戊酸镁缓释片对难治性分裂症患者认知有医治功效。但标本病程长, 且病人在临床入组前曾用过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因有争议, 故该研究继续研究, 该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 笔者对首次发病, 病程<2年的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在应用丙戊酸镁的前后进行测评, 这样尽可能的排除混杂因子影响, 避免误导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 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别, 且会电脑的病人, 比既往的研究更为严谨。该次试验的结果最终结论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丙戊酸镁对第一次患分裂病人的认知功能有医治功效。并发现此药品对分裂症的精神不协调性兴奋有效, 还改善了社会功能。

综上, 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利培酮与单用利培酮对比, 副作用并没有增多, 且改善患者认知的功效方面更快更好, 对血象、生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意识清晰度改变和活动异常, 安全有效。为了提高试验质量, 希望较严谨的临床研究实验和测试报告,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继而使系统的评价质量得到更好地促进。提供良好证据, 来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REN Xianhui, SHEN Yuqin, DING Bojun, 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combined with valproic acid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epileptic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2013, 12 (1) :12-15.

[2]Zeng-zhi Yu, Shu-jun Jiang, Jun Li,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Battery-Second Edition in Evaluating of Cognitive Func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3, 28 (3) :167-171.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03.

[4]Suzuki H1, Gen K, Inoue Y, et al.The influence of switching from risperidone to paliperidone on the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preliminary openlabel trial[J].Int J Psychiatry Clin Pract, 2014, 18 (1) :58-62.

丙戊酸镁疗效 篇5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丙戊酸镁缓释片,丁螺环酮

Roy-Byrne等[1]指出焦虑只是部分潜伏癫痫性错乱, 对常用的抗惊厥药物有所反应。丙戊酸镁对治疗焦虑症有效, 其机理一般认为是丙戊酸提高脑神经γ-氨基丁酸 (GABA) 传递功能, 进而加强GABA耦合的氯离子通道起到了抗焦虑作用[2], 同时, 缺镁可导致焦虑, 镁离子本身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3]。有报道显示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广泛性焦虑有良好的疗效[2,4,5,6], 丁螺环酮通过激动5-HT1A而抗焦虑, 两药作用机制不同。作者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广泛性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 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 (ICD-10) 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 (2) HAMA总分≥14分, 年龄18~60岁。 (3)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妊娠或哺乳妇女。共入组80例, 按入组先后以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男1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31.58±10.05) 岁, HAMA总分 (28.46±6.08) 分。对照组男13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32.67±10.31) 岁, HAMA总分 (28.64±5.63) 分。所有患者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甲状腺激素测定、脑电图均无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停药清洗1周, 研究组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537, 商品名:神泰) 治疗, 初始剂量500 mg/d, 2次/d, 3~5 d加至1000 mg/d, 之后视病情调整剂量, 最高剂量1500 mg/d, 平均剂量 (1050±345) mg/d。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1024, 商品名:一舒) 治疗, 初始剂量10 mg/d, 2次/d, 3~5 d加至20 mg/d, 之后视病情调整剂量, 最高剂量30 mg/d, 平均剂量 (21±3.5) mg/d。睡眠障碍者可睡前服用唑吡坦 (zolpidem) 10~20 mg/d, 研究期间两组均不联用苯二氮类药物及其他精神药物或电休克治疗。观察6周。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 无脱落病例。

1.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检查, 测血压1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HAMA和CGI-SI评定临床疗效及TESS评定不良反应。量表均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随机双盲评定, 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91。以HAMA减分率评定疗效, 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或恶化;HAMD减分率≥25%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6周末研究组痊愈9例, 显著进步10例, 进步1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8例, 显著进步11例, 进步12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研究组治疗1周末和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 (P<0.05) , 其他时段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CGI-SI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6周末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1) , 同期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cP>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2.4 不良反应比较

将TESS治疗后各条目评分≥2分 (TESS定义为轻度以上) 视为不良反应。研究组恶心6例、口干5例、便秘3例、食欲减退2例, 对照组头痛头晕7例、恶心6例、食欲减退5例、便秘2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多在治疗初期出现, 经对症处理和随着治疗的延续, 各种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缓解, 无因不良反应而脱落病例。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及体重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激动GABA受体功能抗焦虑[4]。丙戊酸镁能抑制GABA的降解, 并能提高脑内GABA的传递功能, 从而提高GABA受体功能抗焦虑, 缺镁可引起焦虑, 镁离子本身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2]。丁螺环酮激动海马和杏仁体突触后膜上的5-HT1A受体, 向上调节α1和α2亚单位, 提高GABA受体功能抗焦虑[4]。

本研究显示, 两组治疗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0.0%, 对照组77.5%, 治疗1周和2周末两组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5) , 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 , 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6周末两组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1) 。提示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显著且疗效相当, 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快, 与相关报道相符[5,6], 这可能与丁螺环酮激动5-HT1A受体向上调节α1和α2亚单位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有关[4]。

本研究还发现, 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多在治疗初期出现, 随着治疗的延续, 各种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缓解, 提示两药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性高, 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Roy-Byrne PP, Ward NG, Donnelly PJ.Valproate in anxiety and withdrawal syndromes.J Clin Psychiatry, 1989, 50 (Suppl) :44-48.

[2]唐敦立, 黄希顺.丙戊酸镁的药理与临床.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341.

[3]阿德勒·戴维斯.吃的营养科学观.王明华, 方力, 译.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141.

[4]喻东山, 高振中.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96-403.

[5]Smith EG, Austin KL, Kim HM, et al.Mortality associatedwith lithium and valproate treatment of US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Br J Psychiatry, 2015, 207 (1) :55-63.

丙戊酸镁疗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经临床、相关量表评分均符合《精神病学》[3]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MMSE评分<24 分, Bech-Rafaeelsen (BRMS) 评分>10分, 排除意识障碍、失语、语言表达有严重障碍、癫痫、合并其他躯体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既往病史中有接受过奥氮平进行治疗的患者, 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1例) 和对照组 (51例) , 其中观察组男21例, 女30 例, 年龄54~74 岁, 平均年龄 (60.12±4.98) 岁, 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4.08±0.29) 年, 对照组患者男18例, 女33 例, 年龄53~75 岁, 平均年龄 (60.23±4.44) 岁, 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4.21±0.87) 年,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奥氮平治疗, 给予山东大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奥氮平片 (批准文号:H20090829, 规格:5mg*7s) 初始剂量2.5mg/d, 逐渐增加至15mg/d, 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生产厂家: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37, 规格:0.25g*30s) 0.2g/d, 口服, 连续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 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 (MMSE) 和AD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 (ADAS-Cog)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的严重程度、精神行为进行评分, MMSE评分越高损伤越小, ADAS-Cog评分越高损伤越大[4];同时对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疗效评价 (1) 临床疗效评价[4]:根据BRMS评分制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减分率=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 痊愈:减分率超过90%;显效:减分率超过60%, 好转:减分率超过30%, 无效:减分率不足30%,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n (%) 〕表示, 临床疗效为多分类等级资料, 采用Mann Whitney U分析, 非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独立样本的四格表χ2检验, 计量资料 (±s) 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治疗前、后MMSE及ADAS-Cog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ADAS-Cog评分均显著下降,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是健忘,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患者出现短期的记忆缺失, 但是患者的长期记忆未受到病情的影响, 病情的逐渐加重, 患者的语言障碍、空间辨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均会出现, 严重的发展为患者无法适应社会[5,6], 其发病机制在临床尚未明确, 其中多数学者认为是患者的前脑、基底、海马和大脑皮质出现病变, 以往经典的抗精神药物均会出现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7], 因此选着合适的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 作用于多种受体系统, 奥氮平能够对间脑边缘系统 (A10)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选择性地减少, 且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少对纹状体 (A9) 运动功能通路的影响, 在剂量水平低于达到僵住反应条件时可条件性回避反应,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不同, 奥氮平在抗焦虑测试中能增加反应, 将中脑边缘系统通路进行阻断, 增加释放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 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8]。丙戊酸镁 (Magnesium Valproate) 通常用来治疗各种癫痫,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恶心、畏食等消化道方面的副反应, 从而导致四肢震颤、肌无力、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等不良反应,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丙戊酸类药物使全脑或脑神经末梢GABA都升高, 丙戊酸类药物及其丙戊酸代谢物, 既抑制GABA降解, 又增加GABA合成, 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转移酶, 造成代谢减少从而使脑内 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高[9],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起到镇静、稳定情绪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仅采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 联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单一治疗者, ADAS-Cog评分低于单一治疗者, 两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奥氮平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与李高尚等[10,11]学者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行为障碍等临床症状,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和单纯奥氮平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MSE评分、ADAS-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04%, 较对照组的82.35%显著提高,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显著降低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方法: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行为障碍等临床症状,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

丙戊酸镁疗效 篇7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 年7 月- 2013 年12 月收治的癫痫发作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3 组。其中对照1 组中男14 例,女26 例,年龄8 ~ 43 岁,平均年龄( 26. 2 ± 4. 2) 岁; 对照2 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0 ~ 44 岁,平均年龄( 26. 8± 3. 2) 岁; 治疗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11 ~ 45 岁,平均年龄( 28. 8 ± 2. 9) 岁。3 组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 2) 所有患者为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紧张抽搐,眼球上翻继而全身反复连续痉挛等; 3) 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精神智力疾患; 4) 所有患者可独立或在家属配合下完成药物服用及定期检查要求[3]。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3 组患者均于初次发病时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初始静脉注射剂量以10 mg为标准,每隔15 min根据患者症状情况进行增加,以50 mg为最大剂量。对照1 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以每天25 mg/kg为标准,连续服56 d。对照2 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以每日3 次,每次4g为标准,连续服用56 d。治疗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养血清脑颗粒( 同对照2 组) 配合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 同对照1 组) 。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可根据症状适量增加药物剂量。

2.2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标准。

2.3观察指标

观察3 组患者癫闲复发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电图变化。

2.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 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 χ2和t检验,P <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例)

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3.2 3组患者复发次数比较

对照1 组治愈4 例,复发4例( 100% ) ; 对照2 组治愈10 例,复发6 例( 60% ) ; 治疗组治愈12 例; 复发1 例( 8. 9% ) 。3 组比较,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2 个对照组( P < 0. 05) 。

3.3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2。

[例(%)]

与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2组比较△P<0.05

3.4 3组患者脑电图变化比较

见表3。

(±s,次)

与对照1组,2组比较△P<0.05

4讨论

癫痫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极其复杂。对于癫痫的治疗以控制发作最为重要。目前,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并多根据癫痫发作的不同类型对症施治。在药物用量原则上亦常主张单一用药,但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更多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中医认为,神伤窍闭为癫痫的病理基础,清窍被扰,元神失控,神机散乱,则昏仆抽搐,元神失养,脑神乏机,则恍惚不安,目光呆滞。养血清脑颗粒具有补血养血清脑、活血化瘀、疏风通络功效,其主要药物组成为当归、川芎、芍药、钩藤、珍珠母、夏枯草、决明子。其中川芎活血祛风胜湿止痛,是活血祛风圣药: 钩藤熄风止痉、祛风通络,是癫症、痫症的首选药。丙戊酸是抗癫痫药物中的一线药,适用于治疗各种癫痫发作[5,6]。该药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药效,确保血药浓度在正常水平内波动。通过对比3 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得出: 治疗组疗效优于养血清脑颗粒组; 养血清脑颗粒组优于丙戊酸组,这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对癫痫的疗效尚可,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的疗效更佳。通过对比3 组患者癫痫复发次数得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治疗组低于养血清脑颗粒组和丙戎酸组,表明两药联合可大大降低癫痫的发生次数,更大程度的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有报道指出,癫痫发作尤其是中青年以上人群的癫痫发作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养血清脑颗粒其药物作用可使血浆中溶血磷脂酸水平降低,从而抑制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7]。通过对比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可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乏力、头晕、头痛及食欲下降的发生率,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受疾病影响减少。通过对比3 组患者脑电图变化得出,3 组患者治疗后痫样放电次数减少,其中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组痫样放电次数减少最为突出,表明两药联合对癫痫的治疗具有根本作用。其突出作用机制是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进而抑制膜电位异常放电[8]。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对癫痫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与丙戊酸联合应用时不仅可再次提高其治疗癫痫的有效性,还可以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媛媛,连亚军.养血清脑颗粒和丙戊酸联用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l0(2):142-146.

[2]陈汉江,马融.儿童癫痫发作间期的中医药治疗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3,6(3):189-191.

[3]夏辉,徐桂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5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245-247.

[4]付志,黄圣明.抗癫痫药物加重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4-65.

[5]刘金玲.丙戊酸对女性癫痫患者体重、胰岛素水平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

[6]李格,杨小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300例临床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6):420-422.

[7]孙允霄,冉焕英,贾秀红,等.丙戊酸钠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Homerla、m GluR5表达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l(9):942-944.

【丙戊酸镁疗效】推荐阅读:

疗效试验05-12

初步疗效05-13

疗效对比05-19

护理疗效05-31

药品疗效06-02

疗效满意06-12

疗效机制07-10

疗效评估08-11

疼痛疗效08-12

疗效随访08-14

上一篇:检定分析下一篇:成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