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测

2024-09-19

学生体测(精选7篇)

学生体测 篇1

1 学生体质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等国家权威部门和学校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青少年体育以及学校体育课程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与增强学生体质有关的政策文件多达二百七十多件, 平均每年达3.5件, 可见, 国家始终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合格人才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7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再次针对青少年体育, 颁布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意见》强调提高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 以及要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措施和加强领导, 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青少年体育的合力。

然而,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向广大媒体公布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 结果表明:我国学校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数据一公布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如果从根本上找到影响我国学生体质的因素, 以及通过每年一次的全国性体质测试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和提高则显得尤其重要。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存在的问题

2 . 1 学生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不了解, 意识淡薄, 积极参与改善自身体质状况的人数很少

有研究者就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被测试者进行了询问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不了解, 基本不知道进行这些项目测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选择测试这些项目;在测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甚至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长距离跑项目 (女子800 m和男子1000 m跑) 怀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希望老师不测试或晚测试最好。测试结束以后, 鲜有学生向老师质询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改善或提高, 积极参与改变体质状况的人数很少。

2 . 2 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流于形式,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教育激励、反馈功能、引导和锻炼功能缺失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是国家主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关部门在宏观上把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情况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生自我健康认识, 促进学生自我健康调整与修复很重要的平台方法。多年来, 测试的项目主要涉及下肢力量、心肺功能、短距离速度能力、耐力以及身体外在形态 (即50 m跑、男1000 m, 女800 m、身高体重、引体向上、体前屈以及肺活量) , 学校体育部门负责这些项目的测试工作, 数据的采集汇总,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整个测试工作基本结束。而并没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有效分析, 也没有对每位学生测试的结果进行有效反馈和进一步指导学生保持或促进提高。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流于形式, 测试促进提高的实质性意义缺失。

3 “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建立可行的运行机制很重要。图1是“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图, “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通过采集反馈、过程跟踪和阶段评价能够解决当前体质测试中面临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应用, 具体方法如下。

(1) 首次测试前向学生详细讲解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的意义, 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体质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并全面配合老师的工作。

(2)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档案;在国家一年一次测试的基础上, 学校增加测试的次数 (即每学期测试一次, 并将每次测试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按比例不低于50?作为当学期体育成绩) 。

(3) 在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部门的网站上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管理软件系统。除了基本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功能外, 该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①可以向学生和教师提供随时凭借身份认证后了解或查询学生体质测试成绩。②系统识别区分功能, 系统能够将采集到的学生的体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并加以筛选, 将体质不达标的学生通过专门网页进行分类显示, 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体质不达标的学生体质状况, 对基本达标学生有警示符号, 以便提醒这部分学生加强必要的锻炼。③系统可以为学生针对性地提出几套改进体质水平的锻炼方案或进一步提升身体健康能力的锻炼手段方法, 最好有相关链接,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方案的原由及科学性, 让学生知晓道理。

(4) 诊断反馈。每次测试完后的教师应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类整理, 具体是两项工作:一是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 寻求发现群体性体质问题, 如学生整体1000 m或800 m的成绩不尽人意, 男生在引体向上普遍成绩不理想;二是对学生逐一进行体质分析, 找出每个学生体质存在的不足, 并依据上述两种问题分别制定诊断反馈、健康促进方法和跟踪检测。

(5) 健康促进方法。依据学生体质测试的不同状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锻炼的手段, 两个部分:一是上述系统软件提供锻炼方法;二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解并分类指导。如, 针对学生普遍对长距离跑项目有畏惧和抵触心理, 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降低难度, 逐步适应的方法。

(6) 跟踪检测。跟踪检测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通过诊断反馈和健康方法促进后的锻炼效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管部门要求一年一次测试) , 在学校建议跟踪检测一年2次, 或一学期两次, 这样相对频繁的测试, 才有利于真正对学生起到好的监督, 检测作用, 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的评定提供有效数据。这种跟踪检测可以选择薄弱项目测试或全套项目测试两种。

(7) 评价。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给于的认定, 分为二类:一类是时间阶段性评价 (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和毕业评价) 学期评价成绩和学年评价成绩;二类是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客观结论的同时, 将与学生的评优、保研、出国、毕业直接相关。让学生真正有体质不达标将影响前途, 甚至连毕业都困难的压力和担忧。

4 体育教学与“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

实施“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诊断反馈、健康促进方法、跟踪检测和评价4个关键环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除了安排教学大纲计划的课程外, 还应该安排时间对每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仔细分析, 并及时向学生进行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那些环节方面需要加强锻炼, 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手段和内容方法时就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促进并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年一次, 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 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 建议学校每年测试两次,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也应该不定期地对体质特别差或锻炼积极性不足的部分学生进行跟踪检测, 以达到检测、督促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的成绩评定环节对于循环互动模式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成绩评定直接与学生的前途 (评优、保研、出国、毕业) 挂钩, 如果教师在评定中严格执行评价标准, 对体质测试始终不达标的学生不予合格评定, 对学生认真对待加强、锻炼意义重大。

5 建议

5.1 经费支持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体育领域里面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也是保障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给于高度重视, 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 不仅配备必要的系统软件、测试器械和学生锻炼的体育场地器材, 并且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2 形成长效机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应该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不仅要成立组织实施有力的领导班子, 还应该将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学生期终、年终、评优, 甚至毕业进行硬性和强行挂钩,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部门、教师、学生等参与的各群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6 结论

(1) 学生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不了解, 意识淡薄, 积极参与改变体质状况的人数很少、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流于形式,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教育激励、反馈功能、引导和锻炼功能缺失等原因是学生体质标准测试始终不尽如人意的重要环节。

(2) 实施“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 通过对学生体质数据采集信息反馈、过程跟踪和阶段与综合评价等环环相扣的办法促进学生认真努力参与锻炼, 达到解决当前体质测试中面临的问题。

(3) 实施“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经费支持, 同时应该形成长效机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我国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认为, 当前我国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 普遍不理想, 而学生健康意识淡薄, 学校测试工作流于形式等是造成学生体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测试-反馈-检测-评定”循环互动模式来解决目前学生体质测试系统措施存在的问题, “测试-反馈-检测-反馈”循环互动模式在诊断反馈、健康促进方法、跟踪检测、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 具有可操作和推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质,体测,测试-反馈-检测-反馈,循环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6) :4-6.

[2]王德深.我国体育教学大纲发展概况[J].中国学校体育, 1996 (3) :67-68.

[3]谢维忠.中小学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 2014 (4) :63-64.

[4]陈武.影响大学生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9 (28) :14.

学生体测 篇2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

学生体测 篇3

这则新闻也在社会中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虽然该校很快取消了与学生签订体质测试免责协议的决定,但这起事件仍然给外界留下了几个巨大的问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为何成了高危行为?现在的体质测试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它的初衷?学校又该如何让体质测试真正发挥督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的本意?

体测“生死状”并非免责协议书

以订立协议文本为手段,煞费苦心意图规避自身责任,校方的行为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感,更是让体测平白多了一股莫名的悲怆感。但其实,从法律角度说,被校方寄予厚望的免责协议书,也许本身就是无效的。这首先是因为,其并不是一个公平对等的、基于自由意志所达成的协议,学生们没有谈判或拒绝的权利而只能服从学校指示乖乖签字;此外,按照《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但凡免责协议“过分加重对方责任,规避己方应当承担的份额”便有可能被宣告无效。

“大学生在高校就读”这一关系本身就预设了一系列的合同约定,也蕴含了一整套完整的权责关系。这些基础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容事后商榷、扭曲的,更不允许学校单方面变更——所谓教育者的担当,从不是抽象的道德伦理倡议,而恰恰应体现在此类具体的法律约定上。动不动就勒令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已经成为管理者治校无能的典型标志。此类举动撕裂了学校和学生同处命运共同体的情感纽带,更是赤裸裸地违背了由双方法律关系所主张的合同契约。倘若连正常的学生体测都想甩锅,高校还有多少责任担当可言?就算是为了规避风险,高校原本也可以做得更为人性、厚道才是。比如说,做好事前的筛选和预警,完善体测现场的应急保护等等。

体测“生死状”的尴尬与警醒

抛开免责协议中学校此举的是与非,学校之所以要签免责协议,是因为体测可能有风险。而之所以正常的体质测试会有危险,竟然让学校不得不用起了免责协议来规避风险,背后的原因在于学生体质下降,使体质测试时容易发生受伤乃至于猝死的情况。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且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日韩等国青少年体质指标中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指标一直在提升,与之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尤其是超重率、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学生体测 篇4

五年级共有27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0人, 占0%, 良好的有28人, 占10.4%, 合格的93人, 占34.4%, 不合格的149人, 占55.2%。

六年级共有264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人, 占0.4%, 良好的有37人, 占14.0%, 合格的83人, 占31.4%, 不合格的143人, 占54.2%。

一、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理想的原因

显然, 以上测试数据反应出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是很不理想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虽然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 学生的观念上还停留在体育课就是一门副科, 成绩好差并不影响升学和评优。

2. 独生子女的原因也间接造成了体育成绩普遍下降。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使他们的惰性越来越强, 体育课上碰到有一定难度和强度的运动, 他们就想办法逃避。

3. 平时锻炼机会减少。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 学生上学放学都有小车接送, 平时运动锻炼机会大大减少。此外, 放学后的静校和周末学校运动场所的关闭都是对学生参加锻炼机会的压缩。

4. 责任负责不明确。

在课堂中, 一但出现课堂教学意外, 主要责任由教师、学校担当, 所以在体育课时教师也都不愿意上一些运动强度高、对抗激烈、真正有锻炼意义的课程, 以致造成现在体育课内容单调,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5. 体育竞赛、活动缺少。

体育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但是普遍来讲, 现在学生的体育竞赛过少, 而且大多数活动比赛都只是一些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参加, 而真正需要体育锻炼的学生却没有机会参与。

二、对策

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必须有计划地进行锻炼。通过数据的反馈, 可以使我们的训练计划更加有针对性, 体育授课更加有的放矢。

1. 针对学生耐力如何增强方面。

长跑负荷所引起的氧债, 容易让人出现的极点现象, 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延缓极点的出现是我们要做的。从2008学年开始我们学校就借助北京奥运会契机, 启动全校学生冬秋季长跑练习。在每年的国庆节后, 到第二年五一前。每天大课间活动期间, 由班主任在前面带队, 全校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方阵跟随音乐进行长跑练习, 经过五年的努力, 学生耐力素质明显有显著提高。

2. 针对学生柔韧性和爆发力如何增强方面, 从2008学年开始, 我们采取了基本素质拓展, 在体育课的最后五分钟开展天天练。天天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高学生柔韧性, 每次上课, 在慢跑后, 做一些静力性的拉伸, 如坐位体前屈, 跨栏坐, 两人一组的织布机游戏等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第二阶段每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的高抬腿练习和比赛, 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第三阶段进行仰卧起坐和仰卧举腿练习和比赛, 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课课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和腰腹肌力量, 对学生成绩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坚持了五年后, 学生在坐位体前驱这个柔韧性项目上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 在短跑的爆发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3. 针对学生体育活动不丰富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这一现象, 我校由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牵头, 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上半年踢毽子, 下半年跳绳的全校达标, 并坚持把这两个项目做成了学校特色, 并且在政策上对全班达标的班机给予模范生名额奖励, 提高学生和班主任的锻炼热情, 并在每个学期期末举行比赛, 并把比赛成绩纳入班级评优中。跳绳项目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协调性, 踢毽子项目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对我们今年学生在体质测试中优异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4. 每次测试后都及时把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反馈给学生,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今后该努力的方向。以前我们都直接把学生的最后成绩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只知道自己今年的成绩是优秀、良好、及格或是不及格。现在有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软件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反馈, 学生到底在哪些素质方面拖了后腿, 在哪些素质上面通过训练之后自己较前次有了较大提高。哪些是最薄弱的环节, 有最大的提升空间。教师也可以对比前几次的数据,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身体素质的转变

以上措施进行五年后, 我们再对2013学年五、六年级的学生做了身体素质测试, 具体数据如下:

五年级共有277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3人, 占4.7%, 良好的有107人, 占38.6%, 合格的93人, 占48.0%, 不合格的24人, 占8.7%。

六年级共有272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5人, 占5.5%, 良好的有102人, 占37.5%, 合格的128人, 占47.1%, 不合格的143人, 占9.9%。

通过两个数据对比,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不仅是总评, 柔韧项目、速度项目和耐力项目的优秀、良好、及格指标比例都大幅度提升, 不合格指标比例明显下降。五年前对数据的分析和响应策略的制定对现在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

因此, 我们认为, 认真解读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为我们提高学生体质制定合理有效的途径, 通过数据对比也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力, 为每个学生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提供了依据, 也为我们对如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指明了方向。

摘要:今年是我校全面开展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第五个年头。我们把今年学生体测的数据和五年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再回顾这五年我们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所走的途径, 为今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摸索方法。

体测感受范文 篇5

2010年12月3号,我们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大学生体能测试。体能是智育德育的载体,毛主席曾向全国人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看来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体能的提高除受物质条件限定外,也受思想观念的制约。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树立终生体育的理念,热爱体育运动,克服困难仍然显得必要。全民热爱体育运动是一个民族振兴必不可缺的环节!因此,学校组织的这次测试足以见学校校领导在这方面对我们广大学生的关心。

身体素质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人力气大,某人跑的快,或者某人很灵活,某人耐久力强。实际上这些能力都属于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因此,学校在这次测试中安排了跟随节奏台阶跳测脉搏,测握力,测肺活量,测立定跳远,测身高体重这五个项目。

经过这次体能测试,我也有所感触。首先是老师的严格规定纪律,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裤,运动鞋,来保证学生在体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以免发生意外。其次是学生的积极配合,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来做,即使极少部分学生没有遵照要求,但在老师的要求下,及时更换服装进行体测。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为了响应促进学校对学生体能测试的顺利进行,学生对体测提出建议和看法。我在这里对体测这项事宜也提出一点微薄之见。首先,希望学校能把学生进行体测的场所安排的稍微宽敞一些,不要在学生进行体测的时候形成你挤我拥的场面。其次,希望老师在课堂之上对学生体测的有关项目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测成绩,更能锻炼学生的一些基本体能。

一场“体测”引起的思考 篇6

2013年,一些参加南京师范大学自主选拔的考生在接受体能测试后,瘫倒在地。

2012年,上海杉达学院一学生在篮球课上突然倒地,虽被紧急送医,但终因抢救无效去世。同年,东华大学一男生在参加千米体测时倒在终点线上再也没能起来。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运动会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

近些年。学生军训时晕倒、跑3000米时猝死、参加马拉松时因多脏器衰竭不治身亡……此类报道频见报端,相信每一个人看到此类新闻报道都会一声叹息,正处于意气风发年纪的大学生生命力竟然如此脆弱,原本的未来之栋梁就这样失去生命。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对现在中学生、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预警。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学生的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且基本没有重、中度营养不良。这是好的一方面,但与之相对的是,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0.94、0.63、2.76、1.15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肯定涉及多方面,其中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应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人才选拔的方式主要以知识测试的形式进行,近些年,随着辅助人才选拔方式的创新,比如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等的出现,为高考提供了辅助的选才参考,打破了仅凭高考分数来定大学的些许面貌。但招生人数且报名条件有限制,自主选拔录取的招生计划仅为高校当年招生本科总计划的5%,特长生的招生计划则只有高校当年招生本科总计划的1%。只有符合学校招生条件的考生才能报考。因此,在高考面前,许多与之无关的项目都被忽视。在当下的高中特别是高三学生中,坚持体育训练的一般为体育类专业考生,普通考生甚至连体育课都取消’。

高中阶段对于体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于是,为了更好地复习备考,体育课被占用,运动会也少之又少。对体育的不重视也使得上体育课如走“过场”——没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没有成为体系的训练安排,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打打篮球,有的学生踢踢足球,更多的学生不是三五成群聊天,就是回到教室进行学习。

这一现象久已。结果就是长期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训练的学生体质越来越差。近些年,有些高校运动会取消了常规的一些项目,有些对身体素质有严格要求的招生类别降低了选拔的标准。在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前,较长一段时间除了呼吁,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而是无奈地降低了标准。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体测与高考:应试下的无奈之举?

2012年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地纷纷对其进行讨论,其中就涉及到未来是否将体育成绩与高考衔接的问题。

2013年两会期间,原冬奥会冠军、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人大代表杨扬谈起了青少年体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等方面的问题。她的发言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共鸣,其中就有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李元元建议,尽量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录取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在基础教育中更加重视体育课。

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是否就能扭转体育不受重视的现状?

的确,在现行人才选拔方式下,只要是与高考相关的,必引起多方的关注,比如通过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测试可获得加分或降分进入高校的录取优惠,于是参加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测试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频繁赶考,打着“飞的”去考试。假如把体育科目作为与文化科目一样的应试科目,考生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中学为了提升升学率,中学是否会更加重视体育训练,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呼吁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但时间已晚,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习惯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已形成。将体育成绩放入自主选拔录取,就能推动学生从中学起,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倡议一旦通过,能成为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指挥棒。”一名大学老师如此说。

但,也有人质疑这种方式。在原本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又加之体育项目,会不会成为压跨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体育测试与文化测试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出现代考、替考等不公平的现象;某些高校为了维持高升学率,会不会在体育测试方面“放水”……都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班清一色的‘四只眼’(指近视),虽然老师也会提醒我们要在复习之余进行体育锻炼,但基本上都被同学们当成‘耳边风’;我也听说过会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的建议,但我觉得不一定公平,肯定有人会找关系去造假;在我身边只有报考体育类专业的同学还坚持体育锻炼,但他们成绩都比较差。基本上没有把学习和体育都兼顾得很好的同学。”江苏省东高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安徽一所中学的夏东平老师、周梅老师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长期工作在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对将体育测试纳入高考,感觉看上去不像是经过科学论证、系统规划课改之需,倒更像是一种应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奈而为的措施。试想,如果明天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差了,是不是也要在高考中增加手工测试;后天我们的孩子书写不规范,是不是也要书法作为高考测试的一项内容……以此类推,我们的高考将面临着不能承担之重。高考按照这样的思路改革下去,我们的高考最终需要考多少个科目为好呢?!

大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国人体质整体下降的一个缩影,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让需要运动的人都运动起来。不应该将提高大中小学生体质简单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更不能寄希望于各级考试中心。这实际上是试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次,不能将不重视体育锻炼的罪名打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身上,而应对高考现有招录体制进行改变,只有将单一的依据科目分数向多元化录取方式转变,为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提供制度保障。试行十年自主选拔录取为高校提供改革的空间还是有限的。而学校、家长和学生更是现有单一高考录取制度被动的接受者,甚至本身也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

nlc202309040829

关注体能:多方在行动

目前,随着学生体能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已有一些高校在尝试,比如在自主选拔录取中增加体测项目。清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在自主选拔录取中增加体测环节,体测成绩好的考生在确定认定结果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分数优惠幅度。而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影响原有认定结果。2013年,在自主选拔录取复试中增加体测的高校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其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规定测试成绩达到最高等级的考生,将获得5至10分的自主选拔录取政策性降分和厦门大学规定体测成绩将占总成绩的20%。

此外,某些省(区、市)在高中进行体育测试。2012年,山东省率先尝试高考加试体育,但体育分数并不计入高考总分,考生体育测试的结果分4档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辽宁省只测试,无成绩计算。云南、广东等地均计划将体育与高考成绩挂钩。

2012年底,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计划将体育计入高考分数,而是要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未来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突破口。在未有政策出台之前,体育锻炼却不可空白。特别是对于处于紧张复习中的高三学生,适度运动能强身健体,还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体育的意义不仅在此,它更多地关乎一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基础。

专家述评:体测是手段,但不是日的

徐延宇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和劳动方式对未来的社会成员在身体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愉悦地享受现代生活也需要人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然而。当前的高中生体质整体现状却让人堪忧。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也曾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其精神随之……”参加高考的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的精英,他们的体魄状况甚至关乎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质于个人和国家而言不谓不重要。

重视体育是古今中外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共同经验。在我国古代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射”和“御”都是着重于对学生身体能力的培养。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都重视对青少年强壮体魄的培养,雅典更是重视习武的同时还开设有许多体操学校,它们重视体育的传统对近代欧美的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中世纪骑士教育中的“骑士七技”就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其中多数都强调培养强健的身体。

美国的大学对新生的选拔中,体育作为非学术性因素体育课程和体育成绩,对高校录取新生均有一定的影响。在英国,大学入学凭证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简称GCSE)科目中包含有体育科目。德国的高中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即可获得大学入学资格,而高中毕业证书考试中体育也可以作为考试科目。法国的大学入学资格中,体育是必考科目。以高中平时成绩为准,不另举行考试,如超过10分部分计入总成绩,如不足10分,则从总成绩中扣除所缺部分。

在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目的。对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特别是对高中生体育要求都为教育部门所强调,但由于高考制度实施过程中对智育的过分强调,体育失去了相应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法制体制逐趋完善,为了保障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享有接受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2003年普通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更是为高中体育课程和高中生体质提供了实施的依据和考查的标准。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多项调研结果显示,与过去相比,学生身高高了,体重重了,营养不良的少了。可惜的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堪忧,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视力低下检出率居高不下。已有的相关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其背后还是高考指挥棒偏离的结果。高考招生中,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原则执行的实际结果是,在当然地认为绝大多数考生德体合格的情况下,择优的最后决定因素就只剩下智(分数)了,一些大学“以高考成绩为主。综合评价”的考评内容窄化为单一的高考成绩。高考评价标准实施走向片面化,由此引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发展学生体质,将体育与高考进行适度的挂钩是目前体制下的可行选择。面对当前不断严重的现实,如何有效改善当前青少年的体质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考依然是实现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高考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对于中学的教育教学发挥着直接的影响。在高考招生中适度增加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质的考查,将其纳入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无疑将对中学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发挥引导作用。在高考招生中,可以考查评价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成绩、基本的运动能力和体能指标,以一定的权重计入高考总成绩中。而这样的做法在实践上也具有可行性。我们看到,一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已经在复试中增加了体质测试项目,如清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率先实施,更多的院校在2013年开始尝试。体育将作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高考改革的评价体系中,体育与高考会联系更加紧密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

其实,体育本质上关乎着个体生命的质量。体育是人的本质力量——生物性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体现,它是促进人的生活更为完美的途径,也是完满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往往只看到体育对于强健体魄的作用,须不知体育还可以增进知识、调节情绪、磨练意志,体育能让人们娱乐身心,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增进个体对社会的满意与认同。更重要的是,体育内含着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的精神,体育运动的过程就是生活质量提升和生命活力进发的过程。体育与高考的适度连接本身仅仅是养成年轻一代体育精神和良好体质的途径或手段而已。让少年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一生受用、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础,这或许才是通过高考来推动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终极目的。

学生体测 篇7

2曰是测试赛的最后一天, 这次测试采用的是今年新修订公布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取消了相对容易的台阶测试, 小学生取消了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女生坐位体前屈, 增加了50米x 8跑、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男生坐位体前屈;中学生测试取消了男生握力, 增加了男生1000米, 女生800米、50米跑、男生引体向女生仰卧起坐。

小学组与部分初中组项目于10月25曰~26日进行, 初中组和高中组项目于11月1曰~2曰进行。

据记者现场观察, 正在测试的高中组, 一个班级引体向上及格人数很难达到2位数, 连续进行的四个班及格率连3成都不到。该体育老师表示, 目前正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不是进行简单枯燥地训练。

一位体育老师坦言, 现在的中学生都不会进行这样的上肢力量训练, 突然出现如此高标准的测试, 成绩不理想也很正常。

在室内现场记者看见, 无论是跳远还是坐位体前屈, 中学生们都表现较好, 个别体重超标的学生, 在坐位体前屈测试时较为吃力, 不过大多也都能达标。倒是仰卧起坐项目, 女生们表现都有些费劲。“今年标准掌握的很严, 动作不到位, 不算成绩, "现场裁判介绍说。每个测试的学生在垫子的两侧都竖着两个检测仪器, 起坐必须达到90度, 动作规范, 臀部不能抬离垫子, 才算成绩。如果动作不到位, 仪器根本就不计数。

上一篇:小学英语微课教学下一篇: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