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健身现状

2024-07-19

农民健身现状(共12篇)

农民健身现状 篇1

构建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重要举措, 是大力落实亲民、便民、利民的措施。然而在执行和推广农民健身工程过程中, 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地区, 农村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对河北省农民健身工程进行全面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旨在为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提供有益的理论帮助。

一、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服务对象的现状

在“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中, 仅按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标准, 还没有考虑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占调查人数的7.1%, 也才与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布的7.13%的结果相近, 低于2002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的8.4%的比例。农民活动的场所和地点, 大多数是在自家庭院、田头路边及空地以及树林、河边等场所, 与个人、自发锻炼为主的形式吻合, 说明农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缺乏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和有效的组织活动。农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和需要。而农民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另一个原因除了缺乏场地、器材、没有精力和时间、无人指导、对体育不感兴趣外, 还有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的因素, 而且农民中有这种认识和观点的人还不少。所以, 农民的体育意识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愿望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一般愿望”、“可有可无”、“没有愿望”和“较强愿望”的分别为41.1%、26.6%、16.5%和15.8%。如果将“可有可无”和“没有愿望”两项相加, 达到43.1%, 即靠近半数的农民几乎是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说明较多的农民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和意识, 参与性不强。关于农民对体育科普知识和体育文化信息的需要程度和态度的调查示, 如果村里的报刊阅览室和宣传橱窗内有体育文化信息和科普知识的宣传, 回答需要并经常去的只占27.9%, 偶尔去的人占45.8%, 不去的人占26.3%。不去的原因, 排序分别为无时间、无兴趣、无文化。如果将偶尔去和不去的人数比例相加, 占72.1%, 说明大部分农民对体育科普知识和体育文化信息的需求程度不高, 态度也不是很积极。

二、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组织管理体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乡镇政府没有全民健身体育领导机构, 没有乡镇干部分管体育工作, 没有农民体协及其他农民体育组织的分别占52.3%、47.63%。在被调查的行政村中, 没有村级体育领导机构、没有村干部分管体育及没有村农民体育组织的分别达到84.3%, 74.8%和86.9%, 个别地区这几项“没有”的比例甚至超过90%。乡镇文体站 (体育指导中心) 、体质测试站 (点) 和村体育指导室、健身点情况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没有文化体育工作站或体育指导中心的乡镇占46.1%, 没有体质测试站 (点的乡镇占61.7%。村体育指导室和体育健身活动点的数量也很少, 没有的比例分别高达85.6%和65.9%。乡镇、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在被调查的乡镇中, 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即专职体育工作人员只有8人, 平均约5个乡镇有1名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81人, 平均每个乡镇有2.7名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行政村就更少了, 平均每个行政村只有0.37名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即平均约3个行政村才有1名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人力资源体系的现状

在被调查的大部分地区体育服务人才数量不足, 体育指导员从数量到质量与农村需要的差距较大, 文化程度偏低, 从事体育工作年限不长, 数量少, 指导力量很薄弱等。经过体育指导员培, 有体育指导员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少, 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是以兼职为主, 服务效率不高, 且指导员的人数太少, 导致对农村体育锻炼者指导率偏低, 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大部分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农村体育组织的指导大多依靠志愿人员.此外, 指导对象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这样远远不能满足不同行业, 不同年龄, 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 也是导致服务效率不高的原因。

四、河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物质保障体系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近2年31.6%的乡镇和48.4%的行政村没有体育经费添置体育设施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有体育经费使用的乡镇和行政村中, 其经费来源的渠道都是以本乡镇和本村财政支出为主, 列在第一位, 辅之以村及村民的层层摊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虽也有一定的捐赠和赞助, 但比例不高, 而县财政拨给乡镇的体育经费在经费来源的因素中所占比例更小。本次调查分别就行政村中、小学内体育设施和中、小学以外的体育设施进行了调查近年来, 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能配有简单的体育设施。除中、小学以外, 在被调查的行政村中的室、内外体育场所与设施数量都比较少, 没有室外、室内体育场所与设施的比例分别为62.1%和58.7%。

五、结论

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基层农民体育组织不健全, 使乡镇和行政村难以承担起在农村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标的领导与组织管理重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奇缺, 很难实现对农民进行实质性的健身指导;农村体育经费严重不足或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使得场地设施不健全或场地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农民广泛参与有组织的体育竞赛与活动偏少;农民健身意识淡薄, 场地使用率不高。河北省农民健身工程不只能看完成的速度和数量, 还要看其社会效益, 要将体育健身工程结合河北省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 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地域、农民生活来进行。上述问题成为影响河北省农民健身工程顺利实施和开展的主要因素。

农民健身现状 篇2

2012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组织协调,学校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部完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领导

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和政府关心农民文体生活的具体举措,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学校、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马长巷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题会议,按照村、校的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明确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的基础。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涉及项目选址、土地、资金等多方因素,为做好这项工作,马长巷村委会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从项目申报、场地施工到器材安装进行全程督查;村委会随时了解建设情况,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规范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直接影响政府形象、体育部门的形象和农民健身工程本身。在推进这项工作时,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该工程在村民中的意愿,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重点环节。

1、在选址时做到统筹兼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场地产权清晰。首先充分尊重民意,先由村委会自己申报,政府组织考察审核,再由村委会进一步核准并汇总上报上级相关部门。选址时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选择在人口集中、有体育锻炼传统、管理方便、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地方。工程建设在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向周边村民免费开放。

2、抓好场地建设质量。2012我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坚持质量标准不降低,既要进度,更要质量,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好。在施工前,村委会和学校按照场地规格设计好场地图纸,方便群众观看或开展其他文体活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和施工人员素质,把好材料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偷工减料行为,从硬件上保证场地质量。

3、加强检查指导。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对场地尺寸、用料等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并逐一深入到工程现场,督促建设进度,检查建设质量,确保按照标准实施,不出现质量问题。

4、在器材安装上,时刻提醒和监督安装人员做到安全统一,严格按照安装操作流程,安全施工。由于措施得力,操作规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在体育健身器材下发后,我们及时安装到位,为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将有力地推动我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马长巷村委会

农民健身现状 篇3

摘 要 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的体育发展程度与社会注意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本文在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建议,为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大的支持。

关键词 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 黑龙江垦区城镇

一、黑龙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情况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自从二零零六年在黑龙江实施以来,已经连续的实施了七年时间。这项工程涉及到了黑龙江省的各个县、市、区,涉及的农村人口总数达到了四百四十万,占黑龙江全省农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根据《“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所制定的目标,黑龙江省早已实现了六分之一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建设场所的目标,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

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政策法规:黑龙江省体育局为了加快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速度,加快黑龙江省新龙村的建设,出台了政策法规——《“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这些政策法规中确定了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原则目标、资金规划以及未来预计取得的效果。在相应的政策法规中明确的指出了,要有力地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中提出要促进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黑龙江垦区城镇的相关社区与行政村要加大对农民体育健身场所与设备的投入,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并且快捷的进行体育建设。

二、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政府管理组织的体系还不完成,结构过于单一。总体来说,黑龙江省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系统。

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由于缺乏相关的体育制度的保障,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仅仅能享受到过于有限的体育锻炼的权益;相关行政单位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且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缺乏专业的体育人才进行指导,很多地区的农民都是按照不科学的方法进行健身;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设施与场所过于简陋,在出现设备损坏后,不能及时地进行修理与保养。这方面问题也是由于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资金短缺所造成的。各级行政单位关于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使得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与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由于相应的管理与宣传的问题,在很多地方的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与场所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其他一些地方却非常短缺。

三、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的科学发展对策

(一)建立承担黑龙江垦区城镇管理体育工作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专门机构

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与黑龙江主管农村体育事业的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将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包含在黑龙江的整体设计中,才能使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在正确的方向下,并成为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除了以上要求之外,还需要与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完善惠民利民的土地使用和征收办法,完善历史遗留的村集体建设自留用地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黑龙江垦区城镇的整体建设规划下留出足够的土地,保证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创造健康的体育运动氛围

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是提高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重要工作。只有在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的指导下,农民才能积极的参与到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中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改变过去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的错误观点。可以通过广播、传单、定期组织学习会议等等方式,将体育健身的正确观念传递至广大的农民朋友中去,建立良好的舆论气氛。

(三)完善体育资金支持体系

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必须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才能够顺利的实施。为了保证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增加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本文认为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资金不仅仅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吸引民间资金。在扩大资金来源的同时,需要注意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问题。只有在保证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资金使用科学性、规范性才能有效的起到促进建设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部门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宣传。进行体育科研的目的是让具体的体育活动能够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农村体育的科研进程直接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速度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鼓励农民体育健身工作者积极参与农村体育的科研工作,对在实际工作发现的问题要积极的进行研究和思考,也要正确运用现成的体育理论来指导具体体育工作。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用工作来促进学习,用学习来指导工作。

★基金项目:黑龙江农垦总局课题:名称:黑龙江垦区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HNK12A2D-18。

参考文献:

[1] 陈鑫.陕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005):567-570.

[2] 金涛,周超,黄德春.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5).

[3] 商汝松.广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1:019.

农民健身现状 篇4

关键词: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作为参与农业建设的主体,占全国总人口总数50.32%的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农村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横向比较起来,农村体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农村体育基础建设薄弱、资金短缺、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的严重不足[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公共事业,把公共健身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基本的、便利的健身条件,使广大农民能享受到基础的体育服务[1]。本文着重研究辽宁省鞍山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更加全面地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鞍山地区下属的行政区——海城、台安、岫岩,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搜索公共信息、期刊网检索期刊文章的方式收集资料,并走访市县体育局、区域的群众体育部门,收集相关数据,为本研究提供研究的事实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群众体育管理者了解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发放《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调查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97.4%。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鞍山地区健身设施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鞍山地区群众健身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鞍山市基本实现了300个社区健身路径全覆盖、850个行政村村村有体育健身场地、乒乓球设施全覆盖、所有公园均成为体育健身公园的目标,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面积已达61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健身场地1.7平方米,在辽宁省位列第一[2]。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开始,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鞍山为玉佛山公园改建和新建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健身场地53块,投资近500万元。共安装器材234件,形成了国际大酒店北侧棋牌区、乒乓球活动区及上山道路两侧器材健身区等6大特色体育健身功能区域。如今,每日登玉佛山健身的市民达5万余人,玉佛山健身长廊已经成为鞍山市民健身锻炼和休闲娱乐最重要的理想场所。

2.2 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情况调查

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指出,2013-2015年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除了要完善全域覆盖、设施配套、网络健全、服务普惠,重点还要加强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质量。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体、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五级文化设施载体和网络建设[3]。到2015年,实现一市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一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一乡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一广场的目标[2]。

早在2010年底,鞍山地区就已经实现了农村行政村室外健身场地设施、乒乓球和篮球设施全覆盖。2014年,鞍山市利用体彩公益金300万元采购1000余件健身器材,向省里争取价值150余万元器材,投放到七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并在玉佛山和二一九公园、永乐公园、孟泰公园新增一批室外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活动场地和器材,满足群众健身需求[4]。同时,投入资金200万元,在各地区新建15个笼式足球场,大大地缓解了鞍山地区足球训练场地不足的状况。

2.3 鞍山地区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认识情况调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以村为实施主体,在行政村内建设体育场地为要务,把基础的体育服务网络铺设到广大的农村去。并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最终搭建起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从而带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的建设,丰富农村的体育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体育人口明显增加。

表2显示,在海城、台安、岫岩随机调查的农民中,78.2%的农民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了解,15.2%的农民是完全了解,只有6.6%的农民是完全不了解。说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了近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鞍山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覆盖,也为当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在硬件条件上给予了保障。

2.4 鞍山地区依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鞍山地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覆盖,使得农民在农闲时的文体活动明显增多,乒乓球台前、篮球场上、体育广场上,农民体育爱好者天天有。一些村委会还利用节假日,举办村与村之间的乒乓球赛、篮球联赛等,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至2015年已经举办了九届农村万人篮球系列赛活动。

2013年辽宁省承办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全省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以大连全国足球城、丹东全国毽球城和阜新全国篮球城为契机,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要求省内每个城市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城市体育名片。乒乓球是鞍山的全民体育运动,下从几岁的小朋友,上至几十岁的大爷大妈,都能拿起拍子打上几轮。十几年来,鞍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乒乓球后备人才,向国家队输送的乒乓球运动员也多次夺得世界冠军。在辽宁省政府的倡导下,鞍山乒乓球城的知名度也大幅度提升,至2015年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已举办了十届,很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岫岩县结合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已发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单项体育协会15个,健身操、健身秧歌、腰鼓等特色团队上百个。并围绕传统节日、公众假期,结合满族民间特色体育运动,将满族民间特色体育运动作为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的重点,无论是全县的大型运动会,还是中小学及农民运动会,都要设置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双飞舞、珍珠球、赛威呼等,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

利用宣传标语、墙报、宣传画、报刊栏、广播电视等农民群众能接触到的媒体途径,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的科学常识,明确体育健身与体力劳动的区别,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体育健身的增强体质、健体强身、消除亚健康、辅助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等作用,并通过体育健身中的交流与沟通、体育竞赛中的宣泄与愉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保证了心理的健康。这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保证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健身锻炼中,使体育健身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最终建立起“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3.2 切实建立起“农民健身工程”的日常管理规章与维护工作

农民健身工程建成了,要保证有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规章和维护程序。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霜寒暑的侵蚀,室外的健身器材必然会出现老化和损坏,这就要保障有专人进行日常的检修与维护,防止因器材老化、部件松动,造成伤害事故。还要有规范的管理条例,保证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工程的合理使用,不要让篮球场变成晒谷场。

3.3 培养农村体育健身带头人

农村的体育专门人才极其匮乏,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村屯中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村屯中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严重不足。简单点来说,要组织一场篮球赛或乒乓球赛,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比赛组织与编排能力,比赛的裁判能力,是无法完成一场篮球赛或乒乓球赛的。所以要培养农村的体育骨干,使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还要具备基本的体育竞赛组织知识,起到基层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和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意见的通知[Z]http://www.gov.cn/gzdt/2006-03/20/content_231408.htm.

[2]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3]4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3]吕明生.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2):91-97.

冬季农民健身运动会致辞 篇5

今天,在这阳光普照的冬日,我们满怀激情迎来了xx镇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更能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使群众与群众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心更为贴近,让我们的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干大事业、干成事业的强大合力,这也正是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初衷所在。

这次健身运动会集健身、娱乐、趣味性的项目有 个,我希望全体运动健将们充分发挥奥林匹克精神,把我们宝峰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把本次运动会办成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力的新春盛会!

本届运动会得到了广大群众、各村及镇直各单位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江西山友实业有限公司、新星公司、宝峰化工厂三家企业为本次活动举办给予了经济支持。

在这里,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大力支持本届运动会的各个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借这个机会向全镇人民拜一个早年,祝大家虎年虎虎生威,万事吉祥!

预祝本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农民健身现状 篇6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对芜湖市7家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健身俱乐部已初成规模,参加人数较多;参与意识较强;健身会所以女性会员为主,男女健身操课市场明显失衡。建议扩大男性操课市场以及专业健身指导员数量,提高健身指导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健身需要。

关键词芜湖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现状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底,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芜湖市也不例外,它作为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把我国全民运动推向高潮,接踵而至的2009年1月“全民健身日”的设立,使得全民健身工作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实用价值,因此涉足于健身娱乐站点及场所已成为一种休闲时尚。健身操课是俱乐部活动项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健美操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以刚健有力、舒展优美、活泼轻快、陶冶情操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女性积极参与到健身的队伍中来。通过对芜湖市7家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的现状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芜湖市健美操指导员、会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技术等级以及操课的开展情况的等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芜湖市健身操课的发展现状,为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提出借鉴,以促进芜湖市健身市场的快速良性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芜湖市7家大众健身俱乐部,分别是:原动力健身会所,金仕堡健身(威力仕),旭女子健身,动感健身,金阳光健身,南瑞新城健身,程燕健身会所(动感2)并对其中的部分健身教练和会员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笔者论文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两套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效度的检验。随机抽取芜湖市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会员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4份,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94%,有效率为88%;健身教练员问卷40份,回收问卷36份,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为80%,有效率为85%;操课会员60份,回收58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为93.3%。

2.访谈法

走访了芜湖市里健身俱乐部的部分负责人、健身指导员、会员。

3.文献资料法

查找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芜湖市健身操课经营现状

1.经营者状况

目前,芜湖市各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基本情况与经营者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调查发现,芜湖市经营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年龄处于30至50岁。另外经营者的学历也不相同,本科学历体育专业居多。从走访式调查中了解到管理专业的人不多,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2.经营项目

芜湖市商业俱乐部经营的项目主要有:一般性有氧健身操、器械训练、瑜伽和街舞。一般性有氧健身操包括:拉丁有氧健身操、搏击操、高低冲击健美操、形体健美操等;器械健美操包括:踏板操、球操、哑铃操、杠铃操,动感单车以及以舞蹈为主的健身项目。通过调查反映出各俱乐部经营的项目有如下特点:一般性有氧健身操经营成本低,操作简单,只需教练和场地即可,在各家俱乐部都有开展;器械有氧操、瑜伽、街舞等项目对教练和器械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场馆没有采用。

3.收费标准

芜湖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大多以会员制收费,一般有次卡、月卡、季卡、年卡,还有普通卡、贵宾卡、银卡、金卡等。收费标准也差异较大,低档营业健身俱乐部的年卡价格一般在280元/年~500元/年,中高档的俱乐部年卡价格一般在800元/年~1350元/年,高档的俱乐部年卡是在3000元左右。各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标准与俱乐部内部器械设施、教练的选择以及经营者的管理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二)健身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1.健身教练员性别及年龄结构分析

表1健身教练员性别、年龄结构(N=32)

性别年龄

男女20以下21-2526-3031-3536以上

n1121217823

%34.4%65.6%6.3%53.1%25%6.3%9.4%

女性教练有21人,占总数的65.6%;男性教练11人,占34.4%,女性教练员占主体地位。

目前芜湖市健身俱乐部教练中,年龄在21岁至30岁之间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78.1%;20岁以下有2人,占6.3%;31岁以上的教练有5人,占15.7%。调查发现,26~3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教练大多数是学校里面的健美操老师,在业余时间做兼职。21岁~25岁年龄段的教练大多是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业的学生,从事兼职教练员是他们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方式。而20岁以下的则多是一些专业的舞蹈学生。

2.健身教练任职及学历结构分析

目前,芜湖市健身俱乐部教练中,兼职教练的比例远大于专职教练。在32名被调查的教练中,大部分是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学生教练员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实践,发挥个人特长。少部分是舞蹈专业,有4名教练的专业既不是体育,也不是舞蹈,这部分人主要由健身爱好者发展而成。

从学历结构上看,芜湖市健身健美操教练文化程度中等偏上,受调查者中本科18人,研究生2人,专科或高中文化12人。在调查的32名教练中,大部分参加过正规的健身健美操专业培训,这其中主要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考级时的培训,并且获得健身健美操教练资格证书的有27人。目前芜湖市健身俱乐部教练中,参加过有氧健身操、瑜伽、踏板、拉丁、街舞、普拉提培训的教练较多,少数教练参加过轻器械、单车、私教的培训。通过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调查,认为当前流行的各类培训证书能反映健身健美操教练实际水平的有8人,认为能部分反映的有27人,认为完全不能反映的人有8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健身健美操教练培训管理的有25人,认为没有必要的有15人;认为教练员有必要持证上岗的有14人,认为没有必要持证上岗的有26人。

此外,通过对健身俱乐部会员调查发现,会员普遍认为俱乐部有增设营养师的必要。会员在有目的的进行健身减肥,塑造形体时,不太了解合理膳食与健康减肥的关联度,往往达不到降脂减肥的目的,反而消耗体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目前芜湖市健身会所教练大多数是兼职人员,主要是代课制,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为会员提供营养与卫生保健知识,因而建议健身会所增设营养师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健身会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2健身健美操参与者年龄结构(N=56)

性别年龄

男女20以下21-3031-4041-5051以上

n2543231794

%3.6%96.4%5.3%41.1%30.4%16.1%7.1%

1.健身会员性别结构分析

芜湖市健身俱乐部操课会员的男女比例相差很大,女性会员占96.4%,男性会员占3.6%(表2)。这与芜湖市市民的传统的健身观念有关。大多数男性会员认为跳健身操是女子运动项目;健身操在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选择等方面更倾向于女性,易于被女性接受;再者健身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女性塑造完美身材,克服肥胖等不良体态,是他们实现对苗条身材和高雅气质的渴望和追求,而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多选择健身健美操作为锻炼手段;此外,女性对健身有主动消费的意识,女性健身消费市场得到了更充分的挖掘,健身消费是一种持续消费,一旦健身消费形成也就形成稳定而庞大的市场。因此健身操课特别受到女性朋友的喜爱,但是一直很少有男性走進操课课堂。

2.健身会员年龄结构分析

参加健身操课的会员中41.1%是在21-30岁之间,这主要因为这一阶段的俱乐部会员文化水平较高,易于接受新事物,健身意识强烈;31-40岁之间的操课会员占30.4%,这一群体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健身欲望,为了增进健康,降脂减肥参与到健身中,但由于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没有足够的余暇时间;而20岁以下的健身会员只占5.3%,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主要是学生会员,而笔者做问卷的时间是3月份正值学生开学之际,据了解在夏季健身中俱乐部会根据学生需要加办学生卡,所以学生也是参与健身行业的一大市场;40岁以上的健身会员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健身时间,为塑造形体,留住青春选择健身,但大部分的人健身意识不强烈,认为在家里做家务也是在健身,无需浪费不必要的健身费用。

3.会员职业结构分析

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和学生等受过高等教育且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因此有机会到健身场所进行锻炼。而商人和体力劳动者工作繁忙、闲暇较少,几乎没有多少人参加健身健美操锻炼。因此,要增进人们的健身意识,打破健身性别,年龄,经济上的局限性,吸引更多体育消费者参与到健身健美操锻炼中来。

4.健身会员喜爱的操课项目调查

表3健身会员喜爱的操课项目(N=56)

有氧健身瑜伽肚皮舞单车踏板搏击哑铃操球操普拉提爵士街舞拉 丁健美操

名次1234567891011

人数32231817141199733

芜湖市各俱乐部会员普遍喜欢有氧健美操,踏板健美操、搏击健美操、拉丁和瑜伽,特别是有氧健身健美操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学起来较容易,其他项目也不同程度在健身房开展,给会员不同项目的不同训练,增强会员的吸引力,丰富健身的内容。

四、对芜湖市健身俱乐部操课发展的建议

(一)教练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提高

对健身教练操课专业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对会员进行义务监督和健身指导,科学合理指导会员进行锻炼。平时还要注意和学员的互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增进教练员与会员之间的关系。

(二)适当增加运动营养师

运动营养师要结合会员的不同身体情况和锻炼效果,对运动处方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调整,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使会员合理化健康饮食。

(三)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俱乐部的经营者及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健全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机制,在规范的市场约束下同其他健身俱乐部进行良性竞争。同时经营出特色的俱乐部,这就要求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在课的内容方面体现出“新、易、轻、美、趣”等方面要求。要逐步完善俱乐部操课设施,努力做到消费价格合理大众化,场地设施安全高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满足大众的健身需要,推动芜湖市健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长菊.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08):112-171.

[2]谭惠芳.我国实行健美操俱乐部制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9(3):143-186.

农民健身现状 篇7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一项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惠民工程。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强, 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怀仁县部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地调查, 发现农民对体育健身的关注程度普遍较弱, 没有从实质上出发认识到体育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因此,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为实际解决怀仁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为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朔州市怀仁县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镇、两个乡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网络等文献数据网的查询, 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论文及相关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怀仁县具有代表性的三镇两乡的实地调查, 了解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 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怀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

调查显示, 在所调查的古城镇、厉山镇、新城镇、蒲掌乡、华峰乡五个地方20名干部和428名村民中, 大部分对国家实行该工程的建设表示认同, 仅有25.6%的村民对该工程不了解, 74.4%的村民都认为该工程是个民心工程, 对促进农民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1) 农民业余时间的支配情况。

近几年,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从而更好的带动了从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是, 农村文化并没有得到提升, 农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使得农村进行娱乐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单调, 村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并没有得到提升。

(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改善村民生活方式的调查。

调查显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且还增强了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村民提出, 由于有了健身器材大人们经常会吃完饭到健身器材上锻炼, 窝在家里的时间减少了, 同时也促进了邻里之间之间的关系。

(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频率的调查。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还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及延长寿命。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以及农村人口的涣散, 使的村民们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的的次数是少之又少。

3.2、村干部对开展体育健身工程的影响

(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改善村里居住环境的影响。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干部加强了对健身工程的建设, 它使得一些村干部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从以前对农村体育的忽视到如今对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干部的态度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可以决定一个村子的文化氛围, 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而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各级领导对农民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一样, 它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该项目的重视与支持。农民是我国发展的基础, 各领导应时时刻刻关注着农民的好与坏,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尤其是在我国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 更不能放松对农村的发展。各级领导要很好的结合当地农村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抓好各项工作, 各尽其能, 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村干部对村民在精神文化培养。

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比较底下,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 精神文化的贫困导致封建迷信的滋生, 低俗文化趁机而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农民的精神文化得到充实, 还可以加速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

3.3、怀仁县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民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农民体育意识淡薄, 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村民认为“体育锻炼影响生产劳动”, 一些陈旧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健身的积极性, 农民意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有的只是闲来无事, 偶尔锻炼一下, 很少有人进行长期性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2) 农村体育管理机制落后。

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乡村的体育活动都是农民自发开展的, 几乎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以及具体的负责人, 农村人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都比较随意、比较散乱, 没有一个合理的健身计划。村民本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就比较薄弱, 加上没有一个专业人员的组织, 就使得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再一个就是缺乏组织机构, 使农民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使得那些对体育锻炼有极大热情的村民都没有展示他们的舞台。

(3) 锻炼项目单调, 缺乏器材。

调查中发现, 农民选择锻炼的项目都是以村子周围的健身器材为主, 像跳舞、篮球等其他项目几乎没有。农民不但锻炼项目单调, 而且锻炼的器材也非常的单一, 导致农民们锻炼的热情下降, 影响力体育健身的积极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综上所述,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推进怀仁县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因此, 大力开展“体育进农村”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健身指导员队伍、加快体育组织的建设, 利用农闲、节假日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促进农村体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普及化, 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村体育文化生活, 为怀仁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完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2、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 需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开发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才能更好地发展当地农民体育健身的锻炼, 激发农民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从而推动怀仁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1) 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农民体育锻炼意识。

一方面政府应发挥组织优势, 加大投资力度, 对各村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 政府应注重村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加强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民的锻炼意识, 是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 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

要结合实际, 认真研究, 建立农村基层县、镇、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机构;加强农民体育活动骨干的培训, 不定期的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丰富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

(3) 开发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地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 结合实际, 组织一些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唱大戏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从而激发农民对体育的热情, 进而更好的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可以经过当地有经验者对这些传统项目进行培训, 使自己地方特色项目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来。

摘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体育健身更好地发展, 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对朔州市怀仁县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镇、两个乡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该工程的了解, 剖析其相关制约因素, 并提出相关对策, 为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许月云, 许红峰, 戴维红, 张志扬.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设与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16, (1) .

[2]刘志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和谐社会[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9.

农民健身现状 篇8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我国经济随之也在不断的增强, 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一项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惠民工程。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襄汾县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地调查, 发现大多数农民对体育健身的关注程度普遍较弱, 体育健身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因此, 本文通过对襄汾县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为实际解决襄汾县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为更好地提高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2 襄汾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

在所调查的汾城镇、赵康镇、永固乡、景毛乡、西贾乡五个地方20名干部和300名村民中, 大部分对国家实施该工程的建设表示认同, 仅有24.5%的村民对该工程不了解, 75.5%的村民都认为该工程是个民心工程, 对促进农民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2.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频率的调查

从表1来看:在一周的时间里, 村民们在劳作之余时间里参与体育活动1-2次的主要占53%, 参与体育活动3-5次的主要占25.3%, 参与体育活动超过5次的占21.7%。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进邻里间的友谊、调节精神、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还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以及农村人口的涣散, 使的村民们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的次数是少之又少。

2.2 村干部对开展体育健身工程的认同

大部分村干部认为, 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及政府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执政思路;他们认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 对增强农民健康水平, 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加快农村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2.3 各级领导对农民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

表2显示, 各级领导在对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上态度还是比较统一的, 都比较响应这项政策, 其中有40%的干部比较重视这项工程, 25%的干部非常重视这项工程, 只有35%的干部持中立态度。

领导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一样, 它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该项目的重视与支持。农民是我国发展的基础, 各领导应时时刻刻关注着农民的好与坏,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尤其是在我国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 更不能放松对农村的发展。各级领导要很好的结合当地农村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抓好各项工作, 各尽其能, 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改善村里居住环境的影响

从表3中发现, 25%的干部认为美化了村子周边的环境, 30%的干部认为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习惯, 35%的干部认为该工程很好的增进了一个村的文化氛围, 10%的干部认为没有什么影响, 效果不是很明显。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 它使得一部分村干部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以前对农村体育锻炼的忽视到如今对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干部的态度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可以决定一个村子的文化氛围, 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而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5 村干部对村民精神文化的培养

表4针对农村的基本现状, 对部分干部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干部对村民的精神文化培养主要是靠村广播、村板报以及一些县领导发放的一些报纸为主。

我国农民的体育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下, 村民没有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 精神文化的贫困导致封建迷信的滋生, 低俗文化趁机而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 不仅可以使农民的精神文化得到充实, 还可以加速农村体育更好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农村体育管理机制落后。

大部分乡村的体育活动都是在春节期间才会举行, 而且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以及具体的负责人, 农村人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都比较随意、比较散乱, 没有一个合理的健身计划。村民本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就比较薄弱, 加上没有一个专业人员的组织, 就使得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再一个就是缺乏系统的体育组织机构, 使农民闲时的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开展, 使得那些本来对体育锻炼有极大热情的村民都没有展示他们自己的舞台。

2.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在农村, 人们每天进行生产劳动, 逐渐淡薄了体育文化的意识, 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我国农村的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比较低下, 一些陈旧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健身的积极性, 农民意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只是偶尔锻炼一下, 很少有人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3.锻炼项目单一, 缺乏器材。

调查中发现, 农民选择锻炼的项目都是以村子周围的健身器材为主, 像跳舞、篮球等其他项目几乎没有。农民不但锻炼项目单调, 而且锻炼的器材也非常的单一, 导致农民们锻炼的热情下降, 影响了体育健身的积极发展。

3.2 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需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科研力度、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开发本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 (威风锣鼓、踩高跷等) , 才能更好地发展当地农民体育健身的锻炼, 激发农民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从而推动襄汾乡镇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农民体育锻炼意识。

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 加大投资力度, 对各村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 政府应注重村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民积极的锻炼意识, 使农民多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2.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

要认真结合实际, 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 建立服务型政府, 建立健全的体育管理法规制度;加强对体育活动骨干的培训, 不定期的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丰富农民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

3.努力开发当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锻炼项目。

本地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 结合实际, 组织一些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唱大戏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从而激发农民对体育的热情, 进而更好地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45 (11) :24-25.

[2]刘志敏.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 2009, 15 (20) :17-18.

[3]田雨普.现时期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25 (14) :10-13.

[4]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5 (9) :27-28.

农民健身现状 篇9

关键词:西安,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对策

0 引言

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陕西省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陕西省各个地区农村逐步实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努力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意见》文件精神,更有效地促进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本文就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农民体育工作继续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民体育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 问卷调查法

以未央、临潼、长安、灞桥、雁塔5个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基层农村及广大农民为对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其中针对基层体育负责同志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91.67%。

1.3 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

2.1.1 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条件较好、资金到位、时间富余

在调查的5个区中有69%的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到位,大都拥有各自的活动场地,总体基础建设较好;79%的乡镇、街道办每年用于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经费在2万元左右,16%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介于2万元到5万元之间,5%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高于5万元,活动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企业赞助。由于地处城市边缘,拥有偏远乡村不具备的许多便利条件,结合部农村农民自主经营相对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与偏远乡村的最大区别在于耕地较少,从事农活人员比过去大幅减少,早出晚归的进城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每逢周末、节假日业余时间较多,成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力量。

2.1.2 农民重视身体健康观念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热情逐年提高

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于在思想上受城市居民“宁请出汗、不请吃饭”、“动的适当、活的轻松”等健康积极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在享受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渐重视自身健康水平、业余文化生活的充实方式等问题,渴望参与有组织、成规模的体育健身活动。

2.1.3 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经常,活动形式多样

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和农村每年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固定在元旦、春节、劳动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几个节日上,还有少部分的农村利用周末假日、重大喜事的机会开展各类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大部分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次数保持在1-3次,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达到了3-5次,少数农民养成了每天一次的锻炼习惯。农民群众重点爱好的体育项目主要是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和普及性好、趣味性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绑腿跑、跳绳、象棋、锣鼓、秧歌、中长跑、象棋、秦腔、锣鼓、健美操等。

2.2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存在问题

2.2.1 农村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没有作为活动平台来推广

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普及率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农村自主建设的活动场地也很多,像未央区蔺高村2009年该村投资154000元,修健身广场4个共2800平方米;临潼区行者街道行南村2008年投资6.8万元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雁塔区长延堡街道为社区建立了12处文化娱乐场所,10个健身广场,并建设了“篮球一条街”等;长安区共筹集专款327.2万余元,为24个村率先建成了总面积39.5万平方米的农民健身休闲广场;灞桥区建60多个文体活动广场,全区40%以上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应该说这些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应该是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结果却是相反。究其原因,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健身场地的总体利用率偏低,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不够高,没有将其作为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固定平台来推广,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辐射、示范作用不明显。81%的乡镇、街道办的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开放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农民群众在无组织、无引导的状态下开展活动对场地的爱护不够、使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很大耗损。

2.2.2 农民体育工作骨干力量缺乏,专业培训不够

城乡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时缺乏中心组织力量和专业单项骨干,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拥有等级裁判证的骨干人员较少。调查显示,只有36%的乡镇、街道办有5人以上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而拥有篮球、乒乓球和象棋等项目三级以上裁判证的人员只分布在17%的乡镇、街道办中,且工作职业大多与体育无关。骨干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农村不能够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2.2.3 农民体育活动开展缺乏正规组织,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许多结合部农村都是自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式。大多数的农民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中,凑热闹的心态较重,目的性不明确,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有89%的乡镇、街道办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探索阶段,整体发展较慢,不能很好地总结积累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2.3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对策

2.3.1 将开展农体活动与提高基层领导和农民意识相结合,促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和谐健康发展

要做好农民体育工作,就要让基层领导和广大农民正确看待组织开展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充分了解体育健身活动与增强凝聚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的密切关系,将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健身功能普及到广大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中去。因此,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表现方式和健身功能的宣传教育、培养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基层领导有了体育意识这种内在动力,才能通过体育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民在参与健身活动中建立交流话题,培养协作意识,增强凝聚力,不断提升本地区农村的和谐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有了体育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来促进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在思想上对体育与健康也就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2.3.2 依托城乡结合部农村资金、场地、时间上的优势,加强组织指导,加大推广力度,逐步产生平台效应,形成制度化

城乡结合部农民自发开展体育活动,随意性和随时性都很大,如果没有上级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就不会形成长效机制,时间长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就会降低。根据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好、场地建设较好、农民业余时间充裕的特点,省、市、区三级农体部门应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在农体活动经费、场地建设资金、活动宣传手段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的推广力度和深度,不断探索当前农民体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符合结合部农民体育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坚持计划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抓好经常性体育锻炼,注意保护和挖掘乡村民间特色体育项目,多举办具有农村特色、健身性强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农民群众养成阶段性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拓宽健身途径,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慢慢接触并学习组织的方法和程序,形成规范化的良性模式和固定模式,形成制度化,使城乡结合部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走上正轨。

2.3.3 加强基层农民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不断发展

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离不开正规的组织、严密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如果不具备这些必要因素,那将直接影响着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可能降低健身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活动乐趣。想要从根本上规范城乡结合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程序、方法和过程,就需要下大力度来培养更多专业知识丰富的单项裁判骨干和组织能力过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规范、组织农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只有加大对农民体育活动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增加骨干力量的数量,提高现有农民体育骨干的质量和种类,才能真正以专业骨干力量为圆心,带动半径内的农民群众有秩序、有组织的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卫军.陕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127-128.

[2]崔东霞,黄延生.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89-91.

农民健身现状 篇10

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建设中投资小,见效快,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农民健身工程对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促进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民身体健康,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发展体育产业,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地区管辖的4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从互联网检索和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访和电话联络访谈了长治市各级政府的部分群众体育管理者,了解和掌握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课题实际,制定了课题调研问卷。按照社会学普遍接受的±3%精度范围,确定调查样本数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长治地区管辖的40个农村调查点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7份,其中有效问卷724份,有效回收率为91.99%。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现状特征和掌握农民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构想。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

3 结果分析

3.1 长治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情况

长治市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过程中采取市级领导负责、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县级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方法,在总体规划、建设标准、质量监管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有力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的进度。长治市各级县、乡政府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采取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配置器材的方式,广泛筹措资金,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正常开展。2011年底,长治市管辖的3507个行政村,其中2674个行政村建设了体育场地。其中屯留县作为长治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典型县、先进县,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该县村村有体育场地。屯留县以“体育强县,建设健康屯留”为目标,按照省政府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要求,累计投资近亿元,在294个行政村先后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9个、农民体育健身公园41个,农村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33.2万平方米,农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1.7平方米。屯留县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作为全县民生工程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本着“依山则山、傍水则水、临路则路、宜平则平、宜大则大、宜精则精”的原则,在全县广大农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展现了“各有特色、自然和谐、精细秀美、就近便民”的建设风格。山区、丘陵以建设健身公园、健身路径为主,平川以建设健身广场和篮球场为主。通过典型引路、逐步突破、强力推进的办法,加快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度。该县还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评体系千分制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并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点、科级干部包村、企事业单位帮扶的机制,同时成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督查领导组,对各乡镇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和督查,确保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两年工程一年完”目标的实现。

3.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指导员状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长治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余人,取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1131人。问卷调查的40个行政村,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31个农村,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9个农村,可见目前长治市农村体育指导员配备较好。但是访谈发现,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没有,多数是体育教师、大学生村官、其他业余人员等兼职指导农民体育锻炼,有关农民体育健身的理论、技术、组织方法和手段还不能满足农民健身的需要。

3.3 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

调研发现,农民了解该工程内涵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有6.81%的农民知道并了解,31.19%的农民知道但不了解,高达28.25%的农民从来没有听说过该工程。由此可知农民对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了解程度不高。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大部分农民了解到是国家为他们修建健身场地,为他们提供体育锻炼场地,至于资金来源、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可见农民健身工程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这是关系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健康问题,同时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全面落实,同时关系到农民对国家惠民政策的知情权,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4 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满意度

衡量国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根本价值,在于是否能够满足当地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农民群众的积极认可和良好评价。调研农民对国家建设体育健身工程的满意情况,可以发现农民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农民健身的意愿和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在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农民虽然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太了解,但是对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体育场地,给予肯定和认可。有71%的农民选择了满意和比较满意,只有11%的农民朋友选择了不满意,可见长治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情况较好,农民满意度较高,而个别农村由于体育场地选址偏僻和器械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护修理等原因,造成了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效果的满意度下降。

3.5 农民的体育锻炼项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进行体育锻炼时,喜欢选择的体育项目分别是“健身走、跑步”、“健身操、秧歌” 、“全民健身路径”、“武术”、“球类”等。可见,由于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有限,在体育锻炼时主要参与资金投资小、技术难度低等体育项目,其次就是受场地、时间和空间限限制小的健身秧歌和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参加的较多。

3.6 农民不参与体育健身原因分析

调研结果统计,有156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占调研总数的19.50%。究其原因,居于首位的是“无时间”,占68.68%,“劳动可以代替体育”的占58.47%,“不知道怎么锻炼”的占37.89%,“无兴趣”占21.32%,“无活动场地实施”占7.24%。访谈后,了解到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基本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生产劳动和其他提高收入的临时性工作。他们认为生产劳动就是身体的活动,能够代替体育锻炼,另外他们劳作后身体比较疲惫,没有精力在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在农闲时候,他们选择的娱乐方式是麻将、扑克等娱乐活动。这些原因成为阻碍长治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

4 结论

长治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组织协调,体育、发改委、财政、各乡镇及行政村积极配合,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有力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的进度。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和公益彩票为主,企业和个人投入较少,还需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了解较少,宣传力度不够。但是农民对体育场地建设比较满意。农民在体育锻炼项目上除了选择受场地、资金、技术限制较小的“健身走或跑步”、“健身操、秧歌”外,多数农民选择了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显示了该工程的实施效果。专职体育社会指导员较少,大多由体育教师、大学生村官、业余人员兼职指导,在组织和指导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出现困难,这也是导致农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瓶颈之一。

5 建议

1.加强宣传,强化农民健身意识。各级主管部门除了重视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还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措施、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农村举办体育活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相关宣传报道,使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保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效果。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体育健身氛围。依托农村文化站和图书室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农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水平和改变农民原有的价值观念,有利于营造农民健身工程文化氛围的形成。

3.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受资金影响,农民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单一,主要在公共健身场所进行体育锻炼。部分农民为生产和生活奔波,没时间、没条件进行体育锻炼。所以政府要在如何提高农民创收上下工夫。

4.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体育工作中的热情、激情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成为农村体育的骨干力量,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社会的体育人才,引导和鼓励他们兼职农村体育工作,加强和充实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力量。

摘要:本文采用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治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发展对策,冀望本研究能为提高长治市农民健康水平提供帮助,为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省提供依据。

关键词:长治,农民健身工程,山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介绍“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面情况新闻发布会[Z].2009.

[2]黄文辉,万义.湘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14-16.

[3]万义,白晋湘.湘西地区农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

[4]周洁,柳方庆.当议我国现阶段农村体育开展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56-58.

[5]邰崇禧,刘江山,汪康乐等.苏州太湖周边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9(1):84-89.

[6]许月云,许红峰,戴维红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475-1477.

[7]王振亮.福建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及若干问题之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3):56-57.

[8]徐云亮.宁德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12):131-132.

农民健身现状 篇1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经贸学校、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陕西工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每校抽取男女学生各120人,共960人。

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学生体育消费和健身途径选择情况调查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法”,效度检验采用“专家咨询评价法”,经检验问卷一致性程度很高。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843份,有效回收率87.8%。

二、结果与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体育消费观念及消费动机情况。4所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包括城市学生、县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其中县镇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4%,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29.9%。对体育消费的态度调查可知,有77.3%的学生表示赞同,1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0.3%的学生不赞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于体育消费的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性不显著,城市和县镇的学生赞同率高于农村学生。

体育消费动机是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主观动因,中职学生体育消费动机选择呈多元化的分布,依次是保持健康和愉悦身心,占78.9%,丰富业余生活,占58.4%,缓解学习压力,51.3%,提高运动技术和追求时尚,占36.6%,还有增强人际交往和展示体育才能都是体育消费动机选择因素。男女生对体育消费动机的认知一致,只是在每一种动机因素的选择上,男女学生之间有一定差异(P>0.01)。

(2)体育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情况。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体育物质产品主要包括体育服装、鞋袜、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体育音像制品、体育彩票、小型体育器材等实物性消费,是主流的消费支出。其中,男生每年实物性消费平均178.7元,女生为166.7元,学生进行实物性消费的支出顺序依次为:体育服装、鞋袜、小型体育器材、体育报刊、体育杂志和书籍、音像制品和体育彩票,与学生整体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相符。

体育服务产品消费主要包括参观、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体育健身场馆和参加体育培训消费等。目前体育服务型消费在中职学生中尚处于发展阶段,男生实物性消费年平均178.7元,女生年平均166.7元;男生每年服务型消费27.8元,女生24.3元,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电视转播来收看国内外各种比赛。

在每年体育消费中城市学生在100-200元、200-300、300-400元之间所占比例最大,而县镇和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100-200元和200-300元之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年平均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差异(P<0.01)。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身途径现状

(1)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情况。调查显示,76.3%的学生首选在校内体育场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20.1%的学生选择校外体育场馆,7.8%的学生经常在收费场馆参加健身活动。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体育服务性消费的人数很少。

(2)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情况。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中球类依然是参与最多的项目。其中,男生参加的主要活动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健美操、跆拳道、武术和其他,女生分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跑步、健美操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参加体育健身项目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消费与体育健身途径的影响因素

(1)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对中职学校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调查涉及12个选项,第一位是自身健康的需求,男女学生分别占79.8%和77.3%,说明进行体育消费以促进健康成为许多中职学校学生的共识。第二位的是他人的影响,男女学生分别占41.4%和37.2%,身处校园的学生周围同学和朋友也影响着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其他依次是:个人的体育兴趣、传媒的影响、体育明星的影响等因素。

(2)影响学生体育健身途径的因素。影响中职学生体育健身途径的因素调查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场地设施和器材,体育兴趣,闲暇时间,分别占64.3%,55.8%和42.1%。目前,中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普遍不足,尚不能满足全体学生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

三、结论

中职学生对体育消费大多持赞同态度,体育消费动机呈多元化,男女学生存在差异。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服务性消费所占比例很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大多在校内场地进行,球类是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去各种收费场馆进行健身活动的学生很少。自身健康需求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第一因素。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不足是影响学生体育健身途径的首要因素。

四、建议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理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充分挖掘学校现有学校体育资源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健身途径和体育消费空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健身途径,适当引入成功的商业元素,促进学生体育消费热情的提高。在校学生是参加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最活跃的群体,尚处于发展中的消费阶层,如何使他们的体育健身途径与现有的体育消费能力更好的结合,开发适合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产品,促进学生的体育消费与健身途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农村农民体育健身探究 篇12

1、制约农村农民体育建设的因素

1.1、文化知识匮乏, 体育健身意识薄弱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低, 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大。农民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科学判断新情况的能力不强, 普遍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农民目前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偏低, 仅有极少的农民对我国的全民健身的意义有所了解, 而且, 这部分农民对健身意义了解非常肤浅, 更为严重的是绝大部分的农民对健身意义的理解根本不正确。此外, 在农民的认识里“没病就是健康”的思想根深蒂固, 因此产生了“既然身体是健康的, 就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锻炼”的错误观点。在目前的广大农村地区,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 常用保守和落后的小农意识和思维方式去评判新事物、新时尚。对于传承着几千年“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劳动代替锻炼”生活习惯的中国农民来说, 体育健身无疑是新鲜事, 但它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 经过有关部门的协作努力, 农村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多数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 不明白从事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有何必然联系。受教育程度低和生活条件差是造成农民体育意识不高的最直接原因。

1.2、体育消费水平低

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村进入了建设小康生活的新阶段。农民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民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农民整体消费水平较低限制了体育消费, 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 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1.3、体育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中国农村体育资源严重不足, 特别是体育场地缺少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远低于城市, 少量的体育器材也大多残破不堪。体育设施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障碍。必要的体育设施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前提, 它既是硬件基础, 也是活动的平台, 更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和联系农村体育人口的纽带。要打破农村群众体育对设施要求低, 没有体育设施、有块空地也能开展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基本、实用的体育设施其实也是一种公共产品, 是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提供服务的一项内容。没有必要的设施条件, 引导农民开展活动, 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开展农民健身工程就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 各级政府在发展农村体育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投入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体育事业落后, 农民健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也始终没有根本性改变。

1.4、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

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也很少组织农民从事健身运动。农村体育组织不够健全, 从全国来讲, 农民体协的组织建设多在地市、县级, 而没有延伸到乡镇和村级致使农村体育组织出现盲点现象, 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没有农村体育管理部门, 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缓慢, 缺乏声势。

1.5、农村体育人口偏少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 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也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判定体育人口的主要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 (含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程度以上。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衡量的话, 农村体育人口的比例会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的体育人才缺乏, 严重制约了体育健身在农村的开展和推广。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城镇中有51.23%的人参加过体育活动, 而农村人口中只有28.97%的人参加过。农村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人口, 且随着年龄增长, 差距不断扩大, 呈下降趋势。

2、农村农民体育健身的对策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发展农村体育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发生, 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一方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培养塑造新型农民, 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在新的形式下, 发展农村新体育,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农民体育价值观念转变

要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广告、标语口号等各种形式, 宣传大众体育, 来促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举办具有农民特色的运动会, 及农民喜欢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等。要找出影响农民锻炼行为、心理的深层原因, 转变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 使他们逐步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念, 认识到“奔小康, 身体要健康”的道理, 培养农民终身体育的意识。

2.2、依靠社会力量, 拓宽经费来源

在目前的农村, 社会办体育的力度还较小, 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办体育的潜力将增大, 为此, 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 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 扩大经费来源。对于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 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 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

2.3、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工作力度

乡村两级干部是国家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对下代表政府行使国家权力和完成各项任务, 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 对上代表农民群众, 反映民意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因此, 应切实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工作质效, 应把农村体育工作列入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增加乡镇文体专干。从站在强盛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 发挥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优势, 把农村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2.4、加强各类单项体育协会的建设

乡镇、村也要大力举办多种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点的各类单项体育协会, 鼓励农民参加。通过协会组织文体活动, 传递科学健身方法, 并提供农业科技致富信息。这样, 各类体协就会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体育产业的优势, 开辟和占领农村体育市场, 逐步打开农村体育新局面。

2.5、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培训与管理

农村体育教师非常匮乏, 毕业的专业大学生基本上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因此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把农民组织起来, 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是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工作。农村体育骨干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组织、指导开展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及其他志愿者。体育骨干可以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 宣传体育科学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引导群众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体育骨干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行政部门也要相应地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若干意见, 重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2.6、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资源, 发展农村体育

农村学校一般都拥有较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此外, “九五”以来, 我国有数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重新上岗, 农村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阶段, 在农村体育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 利用好农村学校师资和场地对推动农村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语

农村体育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农民健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农村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增进农民的身心健康, 从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农民体育健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农民体育健身进行探究, 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提高农民健身意识, 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农民体育健身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对策, 更好地为农民体育健身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对策

参考文献

[1]秦椿林.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7) :865-868.[1]秦椿林.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7) :865-868.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 2001, 21 (3) :16.[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 2001, 21 (3) :16.

[3]胡小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3-4.[3]胡小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3-4.

[4]纪报.总局将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N].中国体育报, 2006-3-30 (1) .[4]纪报.总局将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N].中国体育报, 2006-3-30 (1) .

[5]曾理, 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9 (1) :10-12.[5]曾理, 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9 (1) :10-12.

上一篇:山体资源论文下一篇:创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