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趣(共12篇)
阅读之趣 篇1
幼儿的一日生活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陶行知和杜威两位教育家先后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很多经验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幼儿园生活的各环节对他们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幼儿的生活就是课堂。本文通过研究幼儿园绘本阅读与一日生活的联系, 谈谈笔者的几点想法和感受。
一、绘本在五大领域中的应用
(一 )绘本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
人们常说:“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工具,缺少语言就无法快速沟通。”而绘本能成为一座桥梁,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优秀的绘本使幼儿不断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让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更有条理、清晰。
如在小班语言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教师展示大饼请幼儿以动物口吻:“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从一开始胆怯地说到后面大胆地表达。
(二 )绘本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 。
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书”,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最佳读物,不仅能带给孩子美的熏陶,还能激活孩子思维,正所谓体验得越丰富,想象创造得越丰富。
1.绘 本与美术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 优秀的绘本来自于不同国家,用绘画方式让幼儿感知生命,解说无法言说的快乐、悲伤和死亡,震撼读者的心灵,已成为幼儿生活中视觉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
如在《艾玛捉迷藏》中,教师先通过艾玛躲藏在树丛中,让小朋友们寻找艾玛,从而讲述艾玛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而讲述保护色,再请幼儿为艾玛画上属于他的保护色。
2.绘 本与音乐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幼儿的心灵, 开阔幼儿的视野。每一个绘本都蕴含不同意义,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阐述的道理,挖掘绘本中的亮点进行活动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如在中班音乐活动《胖国王》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有律动性地打节拍、感受音乐,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音乐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知道合理的饮食、正确的锻炼才能让身体变得健康。
(三 )绘本在健康活动中的运用 。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日益受到关注,幼儿的健康更值得我们关心。绘本不仅能满足幼儿认知需求,还能掌握大量知识经验和绘本阅读经验, 从绘本中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大班健康活动《牙齿旅行记》,教师先以一颗牙齿旅行为主要线索贯穿身体每个地方, 从而让幼儿认识身体内部的各个地方,最后以分小组拼图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巩固认识。
二、绘本在游戏中的运用
(一 )仔细钻研读本 ,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内容的绘本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把每个孩子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因此,我们以尊重幼儿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及兴趣爱好为基本点, 以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原则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幼儿得到发展。
(二 )创设轻松的班级绘本阅读环境 ,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阅读。
教师要重视环境创设, 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这种积极的情感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信任,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我们根据班级特点开辟班级阅读区角,布置有关阅读的支持性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自主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同时幼儿园开辟亲子阅览室,可供亲子阅读,对班级幼儿自由阅读开放。另外,幼儿园墙面、地面、走廊等地方充满阅读资源, 张贴绘本作品供幼儿欣赏、续编和创编,给幼儿提供阅读、欣赏、展示的平台。
三、绘本对幼儿的意义
(一 )绘本阅读 ,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 ,发展多种能力 。
绘本阅读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当孩子拿到一本喜爱的图书时, 就会爱不释手, 很投入地欣赏,并情不自禁地开始讲述。他们边看边讲,虽然不认识图书上的文字,但能根据看到的画面进行讲述,这已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游戏活动。很多孩子阅读图书时会自然加进自己的想象,并讲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充满情趣。这样,不知不觉地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幼儿园有一个3岁多的男孩,刚入园时说话不清楚,后来发现他特别爱看图书,尤其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于是引导他阅读讲述这类图书,鼓励他边看边指边想象,放慢速度讲出其中故事情节。这样坚持几个月后,其口语表达清楚多了。
(二 )选购绘本 ,开阔幼儿视野 , 增强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
可以想见, 周末时孩子和家长手拉手逛图书大厦或其他书店,在分门别类的图书中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在得到图书快乐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选择能力。因为适度选择很重要,图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要适合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总而言之,绘本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一本好的绘本能很好地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及阅读兴趣, 使他们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强大。同时是幼儿生活、游戏的好朋友,是他们从中受到美好启迪、良好教育的有利手段之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阅读之趣 篇2
书,能给我们带来乐趣。书,能陪我到天涯海角。书,能让我们把烦恼忘掉。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个人都读过书,也许是几本,也许是几十本,也许是几百本。读一本书就会有收获,很久之前我其实不喜欢阅读。因为我觉得阅读很无聊,还不如看电视呢,我觉得语文和阅读没有关系,为什么还要看书呢?所以老师让我们阅读我一次也不读,老师让写作文的时候他们都写完了我还没写完。我得了一个良,别人的都是优。以后我一定好好阅读。
倾情沐浴之趣 篇3
你知道吗?水也有声音和表情。平日里都市的喧嚣混淆了我们的视听,让我们感知不到水的表情。在有些纯自然的地方,你能发现水的魂。比如盐泉。可以先游游泳,然后舒服地躺下来——在失重晃动的35度温盐水中享受一下吧(盐含量达到死海的水平)。像块浮木一般随着小小的水波漂动,闭上眼睛,耳朵浸在水下。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媒体系统为你提供柔和音乐和灯光效果。鲸鱼的歌唱、古典音乐还是加勒比的海浪声,先进的水下高功率扩音器制造出配乐,穿过你的皮肤,比在空气中听到的更清晰。一次放松之旅,给你的镇定持续很久。
最受青睐的方式:流汗
出汗的时候,能够把繁重压力和脏东西一并从体内带走,这些能够大量流汗的桑拿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特制桑拿房的炉子上,发射出的光束会自动变换颜色,让你有沉浸在童话中的梦幻感。传统中草药桑拿则用香气、灯光和音效同时调动你的三种感官,充满韵律。在95度高温的陶土桑拿房里,躺在一个小土堆上,下面点着火,能够充分体验“火的炙烤感”。想让皮肤变得更柔滑,可以坐在大理石长凳上来个奥斯曼蒸汽浴,或是享受土耳其浴的洁肤方式。这些形形色色的桑拿方式,都通过出汗带走体内的毒素与废弃物,让你身心同时得到净化。
按摩+滋养,肌肤更水嫩
完整的沐浴、泡浴流程,完美的后续护理。让你轻松保持水嫩柔滑的好肌肤。不过,记得仔细甄别、挑选适合自己肤质与秋季的美体产品。另外,不要忘了在涂抹的过程中轻轻进行按摩。如果再点上一盅曼妙的香氛精油,那简直就是殿堂级的spa体验了。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美体保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哦。
养生休闲好去处
让模特不忍离开的按摩池,就是我们这次拍摄地的王牌项目。整个温泉spa会馆的水都是太阳岛地下208米深处开采的温泉水,通过温泉管道直接引入会馆。出水温度25.5摄氏度,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整个游泳池都是用地下温泉水,还有干、湿蒸房和多功能的泉疗池。疲劳时通过泉疗池按摩下肩颈、腰背部、腿部、脚底、甚至头部,得到充分放松。
冥想:打开自我
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更多地运用冥想,了解自己的细微感受,就容易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幸福感,是长期保持健康和美丽的前提。在十分放松的度假酒店里,专业人士可以为你做针对性的分析,告诉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兑换幸福。运用手势心理学,肌肉测试等能够帮你找出心灵上的空白,从而有助于摆脱压力,告别烦恼。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谁都不例外。
居家动手做spa
除了使用美容美体护肤品,也可以利用一些简便的美容小仪器,帮助实现美容效果的最佳化。比如这款居家用超声波美容仪。
静赏之趣 篇4
然而有一种说法叫“大隐隐于市”, 在“人声沸”“车马喧”的闹市也能不受干扰, 才真正有“隐”的意味。由此看来, “隐”只是为了求得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而已。
神闲气定之时, 心如一潭深水, 平静无痕。举目四顾, 悲不至于低首垂泪, 喜不至于仰天放歌, 以如此心境, 静赏身边万物, 便是“趣”之所在。
六月天, 栀子盛开, 那洁白的花瓣在叶间交错相缀, 倒使青色的叶子显得玲珑了。一个人行走于园中小径, 花气袭人。走到一朵栀子跟前, 那简约的姿态, 淡雅的芳香, 着实惹人怜爱。此时, 人心对花容, 心底不由荡起层层涟漪, 想到花中仙子一时呈现花姿, 于万绿丛中亭亭玉立, 美得难以言表;一时化作人形, 清丽脱俗, 着一白色轻纱, 挥袖翩跹而舞, 那情那景, 怎不叫人心醉。园中独坐, 花香四溢, 这静赏之趣在于物我两忘, 身心交融, 在自然佳景中恬然自乐。
一间书房, 几本旧书, 室无杂物, 针落有声。清晨, 晨曦微露, 窗明几净, 几声鸟啼伴着轻雾飘飘而来, 那声音, 清悦怡人。傍晚, 天际酡红, 夕阳西斜, 一道赤红的光线在书屋跳动, 过了窗台, 上了屋顶, 最后渐没入墨色的夜空。搬一张竹椅, 椅上安坐, 游目静观, 书架立于屋角, 薄染青灰, 宛若静女;书页泛黄, 纸角微卷, 似尘封已久的往事。偶有兴致, 握书而览, “好读书, 不求甚解”, 一室之内, 仅一人, 一椅, 一书而已。书房安坐, 博览群书, 这静赏之趣在于怡情养性, 洗尽铅华, 在泛黄的书页中, 寻得自我。
秋夜, 枫叶如火, 徐徐凉风中, 叶落纷飞, 寒意渐浓。一个人校园独步, 头上树枝槎枒, 身旁行人寥寥, 四下一片清幽。背靠一张木椅, 融入这浓浓的秋意, 目光漫无目的地游移, 煞有一番风味。夜色渐浓, 一对老人姗姗而来。两人华发已生, 皱纹袭面, 从木椅前走过时, 老伴将大爷衣服最上面一颗纽扣扣上, 轻声道“衣裳扣紧些, 不是当年的小伙子”;须臾, 一位母亲, 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走来, 孩子身覆大衣, 嘴角上扬, 已入梦乡……秋夜独步, 游目抒怀, 这静赏之趣在于情随景移, 心由情动, 在阵阵秋风中, 感受温情。
《绳之趣》教案感悟 篇5
本节课教学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绳之趣》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思维,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运用“跳绳王国”的故事情境,贯穿了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采用设疑法、观察法、尝试法、游戏法、合作法、竞赛法、展示法、激励法、分层教学法、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玩一玩,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快乐,教学反思《绳之趣》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设学生自我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我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提高自身思维、判断能力,开发自己的大脑。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学会友好合作,并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练习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健康的成长。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的`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本课运用故事的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玩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自我展示。在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基础上,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拼图空间,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我知道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将有着更多、更好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学生们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长。
《失控》之趣 篇6
《失控》起始写作于1990年。4年后出版,迄今已近20年。可惜,语言的壁垒形成了KK所说的封闭系统。时隔接近20年,中文版得见,也可理解为语言闭锁系统的失控。
KK自己把《失控》称为“思想之书”, 相关的书评更赞它仿若“神谕”,说KK是“未来布道者”,在20年前就准确地预告了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比如: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经济等等。我个人对预言式的东西向来不置可否难有热情,全在于个体生命之无力以及生命本身的变幻,难以预测。
说到这儿,就切入了《失控》予我之趣的核心:生命。
看来看去,我怎么也觉得《失控》是一本生命之著,而非IT,技术,网络等等等等。《失控》通篇都是KK对生命的关注。
生命的奇妙:“正如人类灵魂脱离人体,通过飞行的蜂群,你可以真实地看到人类灵魂分离的影像。”
生命的状态:“生命是生成的循环,是自身催化的迷局。点火自燃,自我养育更多生命,更多野生,更多生成力。生命是无条件的,无时无刻不在瞬间生成多于自身之物。”
生命的本质:“我们都需要其他生命。”
然后,才是技术。技术的意义与价值也仍在于与生命的连接,并因此赋予生命更活泛的意义。即使是机器,也可以借助技术之力陡然间有了生命的意义。比如,通过网络技术的改变,冰箱不再是家里那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只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成为某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中(KK也称之为有机体)的一环。
的确,这本书有一半的内容在讲技术,它甚至细致到以一个章节专门讲“带电荷的东西就可用于电子货币充值”。但这仍然改变不了我的阅读感觉。如果KK认为这本书的中心是技术,那我的阅读恰恰是一个失控的例证。
这符合KK的哲学。他热情地赞美老子的无为而治,认为“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21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
当看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被翻译成“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我不由得乐了。本书中文译本历时两年,由多人通过网络合作完成,所谓“众包”。这也算是对KK的理论的身体力行。20年前,他就已经在书中描述了渐成燎原之势的去中心化的“外包”。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我个人推测,本书中关于生命和技术的不同章节的译文,一定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因为他们的风格那么的迥异,摇曳生姿,溢满变化之趣。“耶和华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想象一下,你曾在这个类别的书籍里读到过这种风格的文字吗?
KK最近有一次中国之行,采访的记者发现,他甚至没有,也不用手提电脑。技术于他,早已脱离机器的控制。所以,我还是喜欢这个KK:
这个KK说:发白的黑麦草高及胸口,在风中喃喃低语。
这个KK说:要想赢,先放手。
这个KK说: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这简直就是哲学了。它再次证实,KK关注的仍然是生命本身,以及它的进化。
KK是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它的英文书名本来是: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中文把它改成了: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好生宏大。
我们的阅读记录
《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
作者:爱德华·卢斯译者: 张淑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记录者:晚华(媒体中层)
小时候对我们的邻居——印度的理解是从它的电影里,那些长得都很像的载歌载舞的略黑的俊男靓女,即便现在还有一部《三宝大闹宝来坞》在网上“热看”,但是且住,那里不只有滥情的歌舞,不只是唐僧取经的地方,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也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开放、经济腾飞、腐败、民主、外来文化入侵、身份等级、民族主义,还有,那里有那么多本土的神。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会告诉诸位:所有的邻居,都是相似的。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作者:韩寒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
记录者: 邵咏贤(IT公司中层)
荒诞疯狂的情节,真实的人生。韩寒用有异于杂文针砭时弊的文风来写,但语言犀利依然。“其实温水煮不了青蛙,不管火多小,它总会跳出来的。”但当盖子盖上,火调大,青蛙始终无法逃脱出被煮的命运。一如在社会高压下挣扎的你我。曾经踌躇满志地要和世界谈谈,最后是独善其身改变命运?还是屈服在潮流之下,理想与梦想碾成一地碎花哀悼年华?地上有我们来过的脚印,空气回荡着年青曾经声嘶的叫嚣。孩子,世界依然还有希望。
《不负如来不负卿》
作者:姚敏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记录人:袁丽娜(设计界中层)
年少的我是个愤青,自豪于独立的思维主见与方式,当与年长者讨论宗教时,总是不屑,认为宗教信仰只是为软弱的人寻找生存的借口。然而年岁渐长,历经的世事让我感到生命无常。遇到仓央的诗集,初看似一首美丽吟游,细嚼却包含了佛家的要义,使我开始反省以往种种。世上万物皆有缘,即使人类也要遵守大自然规律,它让我明白了遇事处之泰然,不加不减,心怀世界的弘毅。从此常将书本放在袋中随身携带,学着以仓央的角度去观看这个世界,我庆幸有缘遇见,这世上最美的景色。
@互联网的那点事:
乔布斯在斯坦福曾经有个著名的演讲:“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断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谭山山:
《坦白说,亲爱的》,如果要开列读者最期待的港台作家名单,迈克肯定可以占一席之地。梁文道说他是“当今华文世界最bitchy的男作家”,而所谓bitchy,是“魅力、性感、淫荡、三八、刻薄、绝,还有贱”。北京贝贝特拿下舒国治之后,又拿下了迈克,给力啊。老男人是有范儿的。
@怪胎党魏米子:
毕加索的妻子季诺(Francoise Gilot)写了本《我与毕加索》,里面有个小故事,儿子在她画室外敲门“我能进来么?”“不可以,我在画画。”“妈妈我爱你。”“宝贝我也爱你。”她继续作画。“妈妈我喜欢你的画。”“谢谢你我的宝贝。”还是继续作画。“妈妈,比起爸爸的画,我更喜欢你的画。”这回她打开门了。
@文冤阁大学士:
学好粤语是必须的:“英方海关人员眼睛瞟过来,看看你的皮肤、长相,判断一下像不像广东人。然后问你:‘嗨丙到?’如果你能答得上:‘嗨烘公。’那就是广东人,让你过去。”(《大逃港》第13页)当然,“嗨丙到/嗨烘公”这种发音,在现实中根本无法蒙混过关,会被拉回到桥那边去“学习一个”。
@无事乱翻书:
论书法的拙朴之趣 篇7
明代科考以方正、光亮、乌黑、大小一律的官方书体为最优, 它们的规范、整洁、大方造就了一种程式化的、标准化的美。参加考试的儒生们以此为准则, 将其作为一种官方偶像化的共性标准, 但是个体的书写个性被这种官方化的标准磨灭, 使得每个个体的书写都是相似的、精美的。与精巧、华美的官方相对的是粗糙、拙朴的非官方, 即其民间性。民间的作品没有八面出锋的线质, 没有四面停匀的体式, 它的笔法最无法可寻, 它的结体意趣横生。因此它就构不成一个统一的共性标准, 也正是由于没有标准, 便造就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个性创造。
拙朴给人的第一视觉反映绝非真正外表形态的美, 相反它与美无关。它的古拙朴茂给人一种质朴感、平实感, 或是《汉三老讳字忌日碑》 (图1) 的笨拙、或是《爨宝子》 (图2) 的古拙、也可能是《郑长猷造像记》 (图3) 的粗拙。它们各自都以最自在的形态表现它们的个性, 没有扭捏、没有刻意。在粗犷与爽利背后是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在众多风格如一的作品中, 这类的作品也是会让人眼前一亮并十分提神的。因为它的生疏、拙实是超越了现实的常规美, 它更近似于“丑”态、“奇”态, 所以在那个时代要被大多数的人认可是很难的。也正是因为它们的“丑”态、“奇”态, 可让人生发与联想的就更多。
书写个体在个性创作的时候, 创作主体有很大的空间施展个性, 其心态自然也是随意的。随意是心理最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最纯粹、最可贵的是抒发了主体内心的真美。在随意的状态下, 无主、客观的束缚, 内心是真我的反映、作品也反映了真我。北魏的《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图4) 乍一看粗糙生拙, 但线条是如此潇洒的舒展着, 点画狼藉间有一种无所顾忌的风采, 如“缘、汝、迷” (图5) 等字。在众多的墓志书法中, 常规的墓志屡见不鲜, 但也有这类生的书风也常常涌现。这种非常规的拙朴书风所带来的“生”趣, 是一种生疏、粗糙, 一种不成熟的美, 也是与生俱来的一派天机。
我们在欣赏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作品时, 会被其森严法度带来的气势所震慑, 全然不会觉得多有趣味, 因为它严格的法度将其趣味泯灭了。大字《瘗鹤铭》整篇显出一派天机, 舒卷开合, 没有半点矫揉的痕迹, 提按也顺势而为, 绝无半点刻意规范。同样的在欣赏《汝南王修治墓志铭》这类拙朴的作品时, 或许还会从书者奇诡的结构、稚嫩的点画中感到这些字的可爱, 也会为《瘗鹤铭》的超逸古拙、心无牵绊而感到天趣的可贵。
在拙朴的民间性带来的“奇”“丑”之趣、随意性带来的“生”趣之后, 真实性带来的是一种“真我”的不经雕琢、不加修饰的趣味。真实的东西以心为照, 不需要华丽外表的修饰, 乱头粗服也没有关系, 因为它甚至是一种不太理性的美, 至少他是创作主体内心的自然状态。它的“真”我因其不理性使得其作品是其他创作主体无法复制、无法重复的。那些带着时代印记被风化、被雨水冲刷的作品, 越是含糊不清给欣赏者提供的驰骋空间、想象的余地更大, 它们促使欣赏者调动自身的艺术能力, 这样的作品耐人寻味, 自然也就多几分可爱。
历代书家也不乏论述拙朴的言语, 黄庭坚曾说“凡书要拙多于巧”, 姜夔也说“与其工也宁拙”, 傅山提出了“宁拙毋巧”等等。傅山认为艺术上的光怪陆离、奇形异态, 看着古拙朴茂貌似丑怪中却蕴含着动人的生气和拙朴的真美审美品格。如汉隶“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 称其“不假修饰, 任其丑朴”。傅山的尚“丑”“拙”, 以老庄崇上拙朴、尚天然的美学思想为基础, 重在天性的自然机趣, 重在朴素的天然之美。
拙朴的作品就是这般天然机趣的原生态, 这种原生态的生命力或奇、或丑、或生疏, 但是也正因为他的非常规美, 代表了书法的另一种不“美”的审美趣味。
参考文献
[1]专著:华人德, 中国书法史汉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
让学生畅游诗歌之趣 篇8
一、激发兴趣, 探求古韵美
诗歌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的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不少的诗词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好古诗词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教学时, 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呢?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 通过情境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教具, 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 尽可能地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 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 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 蕴涵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 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古诗文诵读中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 培养语感, 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古诗中用抑扬顿挫的声调, 悠然淡雅的节奏可以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只有让学生觉得感兴趣了, 诗歌抓住了他们的心, 他们才能真正用心去学习, 去感受。
二、以读为本, 体会意境美
对于古诗词, 我们只有反复诵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才能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心。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提出了以“诵读”“悟读”“品读”“赏读”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 诵读
古诗有诗律, 诗的格律包括字数与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几个方面。因为有这样的音节排列及诗律方面的规定使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 节奏鲜明, 富于变化, 声韵和谐, 具有音乐美, 适合于诵读。所以,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语言美。例如, 教学古诗《绝句》时, 我引导学生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注意诗中的几对对偶的词。学生在琅琅诵读中已经体验到了“两个”与“一行”、“黄鹂”与“白鹭”、“鸣”与“上”、“翠柳”与“青天”之间的对偶关系, 似乎看到了这些简单的词向我们展现的一幅色彩缤纷、动静结合、声像齐聚的水墨画, 在诵读中深切感知了古诗词语言的美。
(二) 悟读
感悟意境, 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一个“悟”字, 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向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 进入诗歌的意境, 用心感悟蕴含其中的浓郁诗情。在感悟中, 学生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感受, 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 扩大了知识视野, 增强了创造的信念, 诗歌离他们不再遥远。
(三) 品读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字字看来皆是景, 声声细味总是情”,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 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 这当然谈不上“品”。我们要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仅仅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 而是注入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进而, 我们要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 将这首诗由感性升华到理性, 品味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 追求成功永无止境。这样才真正读懂诗人的用心。
(四) 赏读
古诗词美, 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江水滚滚东流和江水冲击两岸悬崖的壮观画面, 再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雄壮音乐, 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了李白诗的磅礴气势, 体会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里, 学生的诵读更加准确感人。又如, 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 除了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外, 我们还需要侧重引导学生把握整首诗的构思, 体会作者在离别情绪交织中对北国雪景美丽、凄迷的咏叹, 感受人、雪、歌浑然一体之美。
三、心随我动, 展现创作美
“志足而言文, 情信而辞巧”,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论述告诉我们, 激情是创作的源泉。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 或婉约、或慷慨、或苍桑、或温柔, 且咏且叹, 一波三折, 无不包含深情, 吐尽作者心事。理解古诗, 每个层次都应伴随着朗读、诵读直至背诵的训练。教有千法, 读为上策。《示儿》沉郁悲凉, 《咏柳》欣喜明快, 《游园不值》惊喜无限, 《鹿柴》轻灵渺茫……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要靠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现。古诗的深厚内涵、深沉感情, 不读无以领会。教师可运用范读、齐读、轮读等方法, 最好再配上适当的音乐, 使学生学会读诗, 乐于读诗。学生可以根据诗词进行舞蹈、情境表演, 让身体说话, 让古诗词不再是纸上文字, 而是活灵活现的生活展现。如《梅花》一诗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感受梅花的那种意境, 我特意在教室中摆放了一些仿真梅花, 并适当撒些香水, 让学生沉浸在花香中, 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请他们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梅花。伴随着高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 学生各显神通, 通过粘贴、吹、折、点画等不同形式创作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梅花图, 仿佛梅花就在眼前, 似乎可以闻到阵阵花香。这样的做法, 不仅激活了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 更让他们的审美得以提高, 以梅喻人, 借梅抒怀, 意犹未尽。
有些古诗, 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绝伦的山水画、写真画。如教学《江雪》时, 诗中的意境是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 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 乘着一叶孤舟, 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我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勒出诗中所创造的静态画面, 苍茫天宇, 皑皑大地, 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学生透过静静的画面, 随意的线条却感受到作者所展现的洁、静、寒凉的画面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而学习《寻隐者不遇》时, 我以绿粉笔于黑板中央勾勒出一株苍劲松树, 然后叫学生在“树下”分别扮演诗人贾岛和诗中“童子”, 一问一答。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 极易深入情景, 获得无穷乐趣。
(责编闫祥)
摘要:纵观古诗教学, 方法单调枯燥,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兴趣淡薄。因此,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 开发独特教学方法, 将学生带到一个充满魅力的古诗词殿堂, 让学生畅游其中, 体验诗歌乐趣。
阅读之趣 篇9
童趣:“我闭眼睛就表明蝴蝶在休息”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让我忍俊不禁:一天早晨, 妈妈去上班, 孩子从被窝里伸出一条腿, 晃了两晃, 倒头继续睡。晚上, 妈妈问儿子其中的含义, 孩子说:“你忘了?在《夏洛的网》里, 夏洛就是伸出一条前腿, 跟小猪威尔伯说再见的。”一些童话故事中人物 (事物) 的言行, 悄悄地与本书的小主人哲哲发生着化学反应。多日后每每想起这个情节, 小家伙那稚气与调皮的情景, 仿佛就在眼前萦绕。该书中, 这种童趣十足的情节, 可谓比比皆是。
关于蝴蝶和蛾子的区别, 哲哲做了一个动作, 并解释说:“两只手打开的是蛾子, 因为蛾子休息时翅膀是打开的。合上的是蝴蝶, 因为蝴蝶休息时翅膀是合上的, 我闭眼睛就表明蝴蝶在休息。”这不正是一个活灵活现、可圈可点的科普微课程么?
“你呀, 是个很好的爸爸, 就是爱发脾气。不生气时, 就是一个可爱的泰迪熊, 生气时, 就是一只大猩猩。”“你叫贵勇, 我叫沐哲, 咱们就叫木棍组合吧!”当作者一边做饭, 一边哼唱着《春天里》:“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没一会儿, 作者发现自己的背包被摆在了门口, 里面手机、钱包、钥匙一应俱全, 旁边还放着一瓶可乐。孩子做的这些常常让作者莫名其妙, 同时又乐不可支。
毋庸置疑, 这样的孩子是快乐的, 这样的大人是幸福的, 这样的文字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然而, 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自家的或是他家的孩子进行着横向比较。这样一比, 我们往往又会觉得遗憾, 甚至觉得不堪。记得在江苏卫视真人秀节目《超强大脑》中, 神童李某某在与意大利同龄伙伴对抗“新郎新娘配”, 对手率先报出顺序进行验证时, 李某某突然情绪崩溃, 口中不断说“我摆错了, 可是我记对了呀”, 然后放声大哭, 甚至瘫在座位上站不起来。这一情景几乎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唏嘘不已。
李某某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也正是因为天赋和父亲的缘故, 李某某从小就受到十分苛刻的教育:课间不能跟同学们一起玩耍, 每天放学回家还要接受两小时高强度的训练, 节假日不是旅游而是到处上课、比赛。在一次挑战“盲指过天桥”成功后, 李某某曾经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我想要多玩几天!”这个简单的要求, 在李家父子的眼里却是那样的奢侈。
无人陪伴的孩子, 他的童年是孤独的;被迫训练的孩子, 他的童年是枯燥的。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段话, 值得我们深思:“上一百堂美学的课, 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 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 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时有物外之趣”的哲哲, 他的童年正如他所画的画, 构思奇特, 色彩丰富, 充满着童真和童趣, 这大概便是真正的“活在当下、乐在其中”吧。
理趣:“不照着画是用心在画”
或许是教育记者职业的缘故, 作者笔下常常流淌出一些或生动、或深刻的“警句名言”, 这让读者在不经意之间陷入对人生、对教育的深深思考之中。比如:
“最适宜的年龄与最好的书相遇, 迸发出的不仅是快乐, 还会埋下一颗珍贵的种子。”“有主见, 有自主意识, 这才是一个人逐渐成长的标志。啃老族与其说是在能力上有着‘天然’的依赖性, 不如说是在自主意识上有缺陷。”
“所谓高质量的家庭时光, 是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与孩子有深层次的交流。”“成长只能一路向前, 不能停住也不能重来。于是, 我们要愈发珍惜当下的日子。”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大自然与孩子在天性上是相通的。广袤的大自然是人类的童年所在, 更是适合心灵栖居的地方。”读着这些哲理诗一般的语句, 读者一边收获着理趣, 一边反思着自我:我对童年是如何理解的?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多少遗憾?我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警句名言”?
有人说, 读出问题, 读出自我, 是阅读的最好状态。然而, 要进入这种最好状态, 需要作者与读者的有机配合:作者写出好文字, 读者读出好感悟。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说, 只是做爸爸的语言充满着哲理, 大概此书的魅力会打些折扣。书中小主人哲哲的许多话语, 更让人想到一句名言:孩子是自然的哲学家。且看:“我明白了, 禽啊, 你看上面是一个‘人’字, 下面是一个‘离’字, 就是说离人不远的东西就是禽, 鸡、鸭、鹅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吗?”
为什么鸟不会走路, 只会跳?“是因为鸟的膝盖是后弯的, 而人和哺乳动物的膝盖都是向前弯的。”
“我发现啊, 缺少爸爸妈妈的孩子的故事大多数是奇遇与历险的, 因为没人管他们, 所以啊他们有机会去外面探险。”“成就感啊, 我想就是战胜自己的快乐, 感到自己很重要、很伟大的意思吧。”
“照着画是用眼睛画的, 不照着画是用心在画, 而用心画才画得好。”
诸如此类的话语, 是不是很经典?是不是让我们觉得, 孩子的眼睛就是犀利, 孩子的思想就是深邃呢?所以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该拜孩子为师。”
或许,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然而,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岁月把一个个小哲学家改变成了大俗人。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 周国平认为, 孩子周围的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都要负相当的责任。在大人们心目中, 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太玄虚、太无用, 功课、考试、将来的好职业才是正经事。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氛围中, 孩子们的哲学兴趣不但得不到鼓励, 反而往往过早地遭到了扼杀。我们应当时时警惕!
情趣:“这是我爸爸。他叫张贵勇”
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有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短文。文章里, 有一句很经典、很感人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是一种默契, 是一种信念, 是一种深深的父子之情。但那种地震中的父子之情, 过于压抑, 过于沉重;《真正的陪伴》一书中的父子之情, 则让人愉悦, 让人羡慕。笔者姑且称之为“情趣”。
“哲哲将来可以当影评家了。”
“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 在上面涂涂抹抹, 写写画画, 没准哪一天, 白纸就焕发出闪亮的光彩, 成为一张流传千古的名画。”如果有人问:“你最希望什么可以永远不变?”我会斩钉截铁地回答:“儿子那张灿烂似葵花的笑脸。”
“感谢哲哲, 让我有机会凝视都市的黄昏, 让我近距离感悟生命的美丽, 让我知道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大自然中。”
作者像天下父母一样, 也有着一种望子成龙的情怀。如果说他有与寻常人所不同的, 则是从孩子角度出发, 希望孩子永远快乐, 永远有一张灿烂的笑脸;同时, 他没有我们常说的对子女的付出之苦, 存有的却是对儿子的一种感恩之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希冀、这种感恩, 让孩子对作者这位父亲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崇拜之情。
作者到幼儿园接儿子, 小家伙看见他就大喊他的名字, 然后对身边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爸爸, 他叫张贵勇。”
“我长大以后也要向你学习, 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
“我觉得爸爸也是无价之宝。”
汪曾祺的父亲对他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作者与孩子, 是不是也有一种“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情愫呢?天下最难得、最美好、最有趣的父子之情, 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有人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人说,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也有人说, 爸爸就是爸爸, 妈妈就是妈妈, 老师就是老师, 没有谁能胜过谁。如果硬要进行这种横向比较, 大概也只能将其榜样力量、教育情怀、教育智慧等因素进行一些比较吧。但无论是哪种角色、哪种因素, “陪伴”总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因为在“陪伴”中, 大人和小孩都能获得心灵交流和生命成长的乐趣。
阅读之趣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家具文化,游戏活动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至今精髓的传承、海内文化交流新思潮的涌入、发展道路上的新突破,凸显了家具文化的内涵与个性。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与区域内国际家具城毗邻。现代、古典、新颖、休闲、名优于一堂的多样化家具文化;设计、制作与销售一条龙服务;家庭作坊、企业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多元化的家具文化特色。在区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家具文化对孩子起到耳染目渲的作用。对艺术审美、社会交往、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情感体会都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根据区域文化特色,我园开展了《挖掘本土家具文化特色,开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在课题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挖掘文化内涵,将家具与游戏有效结合,创设园本特色。
一、赏“家具小制作”之趣,激发孩子游戏之热情
每一件小小家具作品都是孩子和家长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参照生活经验合作制作出来的,作品中渗透着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孩子对家具艺术和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一件件作品独具匠心,材料运用多样化、装饰手法新颖化、造型特征独特化,工艺过程神秘化,每一个细节里都蕴含着很多独特的家具文化元素和生活情趣,深深地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孩子想要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的冲动,引发探索与实践的兴趣。
以图1沙发为例,孩子们尝试运用边角布料参照家中的布艺沙发制作,手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择的布料颜色比较温馨,小巧中感觉到雅致并不失可爱。孩子们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把这套沙发装饰在我们的娃娃家一定很漂亮,让娃娃坐在上面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图2中的衣柜,橱门上柔和的花纹与图案给幼儿舒适的感觉,尤受女孩欢迎,灵活的橱门在打开的瞬间让幼儿感受到游戏中真实的生活味道。橱柜里一件件纸质的小衣服活灵活现,有序的排列在衣架上,让孩子惊讶于制作者的心灵手巧,在细细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情趣。
每一件作品都是生活中家具的缩影,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让孩子们觉得熟悉、温馨,也知道使用的方法。让孩子们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想要把这些家具搬进自己的乐园,开展创造性游戏活动,想要体会生活元素带给游戏的趣味性。
二、品“家具小制作”之乐,挖掘家具小制作在多种游戏中有效利用
1. 家具小制作在体育游戏中激发趣味性
家具小制作在体育游戏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游戏材料的生活化、趣味性,更突出一物多玩的创造性特点,让孩子在与家具小制作的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来自于生活、锻炼融入生活。
如图3“会滑动的椅子”,利用家具废旧材料木板、彩皮、废旧滑轮等材料制作,充分体现环保与再利用,在装饰上更是运用了彩带、灰太郎与喜洋洋的贴纸,渗透了童趣,贴近孩子的心理。椅子上彩带的设置不仅增添了色彩,更加大了使用的安全因素,非常适合孩子户外活动,尤其是男孩子,更是激发他们对拖、拉、跑、转等运动的强烈需求。因此,在开展“会滑动的椅子”为主题的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创造性地玩出了“会赛跑的娃娃床”,即将会滑动的椅子作为小床,将娃娃放在小床上,小组之间开展拖拉比赛。还有的玩出了“旋转木马”的游戏,即根据滑轮的可转动性,坐在椅子上进行转动以此练习平衡,还有的孩子把它当作了滑板车,快速地在跑道上滑过……同一种小家具玩具,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与发现,创造性地玩出来新花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身体与心灵的锻炼。
2. 家具小制作在区角游戏中增强游戏的自主性
家具来源于生活,每天都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游戏则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尤其在区角游戏中,更是展现孩子自我的舞台,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我们将真实生活中的家具渗透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仅突出了游戏的生活化,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强了游戏的情景性,更利用家具的可操作性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创造游戏的自主性。如区角游戏“家具加工厂”,木质小椅子的制作与装饰引发了孩子创作的欲望。他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制作的方法,商讨着制作的流程(如何运用螺钉、锤子等工具将木头、纸板、木块等材料组合起来),然后通过尝试,进行自我探索与实践,利用磨光、钉、锤、拧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自己发现组合制作小椅子的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孩子自发完成,教师仅仅作为支持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这极大地挑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孩子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每个游戏角里,你都能看到家具文化的特色和由此引发的自主游戏热情。比如,在“家具城”的游戏里,一件件陈列的小家具,吸引了小顾客的眼球,销售员的热情介绍、顾客的询问与商讨价格促进了孩子自主交往的积极性;“娃娃家”游戏里运用小家具布置的温馨之家每次都是孩子们首选的去处,家具的陈列与摆放、家具呈现的艺术情调都是吸引孩子积极参与游戏的因素。手工区里,孩子们有的为小家具上彩绘涂色、有的利用木屑、沙皮进行创意美术、有的则会探索运用废旧广告纸折出不同的家具作品……多种题材、形式多样的内容都成为孩子自主探索游戏的有效有段。
3. 家具小制作在生活游戏中拓展孩子的视野
一日生活即课程,每一个细小的点滴都对能孩子产生影响。我们利用家具小制作的特色将校园大环境布置成生活中的家具城,通过作品的陈列、展示、视频的介绍,将孩子们的小制作与真实生活中的家具相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向孩子展现。让孩子在散步的时候、放学路过的时候,用眼睛欣赏、用耳朵倾听,了解每一件家具的历史来源与发展、制作工序、制作原料、感受家具创作的审美价值。每当孩子被深深吸引的时候,休息区里还提供了制作的小沙发,让孩子的脚步暂时停留,在舒适休息的时候,深入了解家具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怡“家具小制作”之情,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与体验
家具文化融入游戏带给孩子不仅仅是生活的体验、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更是开启智慧与情感大门的钥匙。每一件小制作都带着孩子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在家具博览会的大型游戏活动中,孩子通过参与会场布置、家具陈列、自主介绍、家具义卖等活动,拉近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同时也感受到本地家具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辛苦、智慧与骄傲。
寻找物外之趣 篇11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学习语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前言中就有介绍,学习语文就好比一次奇妙的旅行,它是与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
和城区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见闻少,课余生活贫乏,自然想象力就不够丰富,很难体会到课本所引申出的另一层涵义。教师在讲课时所描绘的一些场景,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所以要他们在大脑里勾画这个片段也是不可能的。本来,语文课应当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农村学生的眼里却变成了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一种简单模式,越听越枯燥,似乎激发不起他们的一点学习欲望。
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里,提到了主人公丰富的想象力,把蚊子比作仙鹤,把癞蛤蟆比作庞然大物,试问农村学生能有几个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呢?他们的生活很纯天然,但是这也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力发展,局限在农村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中。我以前让学生每个星期交一篇周记,内容不限,结果出现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情况。因为刚好碰上农忙季节,所以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学交上来的作文中都写到了回去帮家里撕玉米,而且接连几个星期都是相同的内容。问他们怎么不写点别的事情呢?他们的回答是每个星期回去都做这些事,所以没有其它内容可写,这是实话,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所以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教学,更应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而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潜能。”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所以,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1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想象,埋下创造的种子
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浓厚的兴趣爱好对于求知者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
语文课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悲怆壮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也有激情满怀的时代颂歌。我们根据教材的这些不同特点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和幻想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大胆想象,为学生留出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还要勇于创新。如果学生没有想象力,他们的思维是一个模式,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那是很可悲的事。因此爱因斯坦还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更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求新
认识到这一点是在讲完《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课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了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布置写了一篇文章《假如孔乙己遇到范进》。让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打开一扇窗,才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本人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
3 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这样,不仅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反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群性、集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强,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教师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本人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组织讨论,在教学中,经常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想象的空间,先向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想法,然后在全班学生中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再充分汇报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在倾听同伴叙述过程中,吸取他人的长处,得益于集体的智慧。
语文课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途径还有不少,如看照片作文、观舞蹈作文、听音乐作文等,要求把对光线、色彩、动作、姿态、节奏、旋律等的主观感受转换成为文学语言来表达,也需要创造性想象。
要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就要大胆训练其创造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和谐之趣——计成的园林设计思想 篇12
一、计成的《园冶》简介
计成出生于晚明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所以关于其个人的生平事迹非常少。计成在自己的自序中这样介绍了自己:“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同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计成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不被当世者所重用,再加上晚明时期政治和社会的黑暗,使计成逐渐地向往隐士的生活。他自我评析:“自叹人生之时也,不遇时,武侯三国之师,梁公女王之相,古之贤豪之时也,也不遇时也。何况草野蠢愚,涉身丘壑,暇著斯冶。”由此可以看到计成有着一般知识分子的初心,那就是兼济天下,但是由于时运不济导致怀才不遇,所以在政治上难免失意悲观。同时计成生活的年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知识分子要么在朝廷做官,要么就可能沦落为草寇。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计成夹在两大社会力量中间,心情自然低落,所以开始专心写作《园冶》,《园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园冶》原名《园牧》,后来由曹元甫改名为《园冶》,以木刻本流传于世。《园冶》是一部关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著作,不仅是我国园林设计的理论概括,同时也是我国园林建造经验的总结。 在《园冶》中计成十分重视园林景色和自然的搭配和融合,特别重视自然的作用。计成认为大自然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和思想来源, 园林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大自然景色的缩影,是对自然景色的提炼。计成的《园冶》是理论和技术的总结,计成本身也主持了多个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因此《园冶》对于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成的园林设计思想探析
计成多方游历,见过了太多的园林,因此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加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最终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园林设计风格。他改变了传统园林中的庄重严肃的皇家庙堂的设计风格,使园林结构更加适合人们休闲的需要,显得更加轻松、欢快。
1.在园林设计中物的塑造和借用。在园林的设计中,计成对于物非常重视,例如从园址的选择到材料的选用等都非常重视。在材料的选择上以适用性和自然性作为标准,二者之间不能产生偏差。如果只重视物的自然状态而忽略了园林的适用性,那么也是不可取的;在物的选择上只有将实用性和园林美学结合起来才是令人满意的设计佳品。在园林物的塑造上,计成非常重视物与景之间的和谐和搭配,将比例原则应用到了园林的设计中。在物的细节塑造中,计成特别重视每个元素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细部设计上着墨比较多。在细部的设计时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在建筑物的顶部采用举折的形式和房屋的出翘等形成了大鸟展翅欲飞的飘逸曲线结构,给人以自然的美感。而在亭台楼榭的设计中,其形式和风格不一而足,有梅花形、三角形、 五角形、八字形等结构,在设计中主要是和园林的总体风格相搭配。计成在物的装饰图案中选择了以传统几何图形为基础的连续图形,这种自然的线条和形态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计成对于雕花镂空的图案十分排斥,认为其虽然精美华丽但是工艺复杂,而且表现庸俗,所以非常推崇自然朴实的图案风格。 例如在风窗的图案选择上以疏离、简单为佳,常常使用梅花式、 六方式、冰裂式等多种图案类型,在简洁中又凸显出一种大方、 古朴的艺术风格。门洞和窗洞作为园林中的眼睛,和园林的其他景色相扶相依,如果园林的景色高大巍昂,那么门洞应当设计成为比较严肃的形式;如果园林的景色柔和美丽,那么门洞应当设计得精致灵巧。园林中的铺地图案也是物应用和塑造的重要一环,铺地的结构应当和园林的整体风格相适应,例如对于曲径通幽的路面可以用乱石来铺设。
在园林的设计中选择地址来造园,园林的设计风格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决定。在《园冶》中有不同的地址类型,例如山林地、 江湖地、村庄地、郊野地等。在不同的地址上造园需要因势而行, 这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因为地址的环境情况是天地造化所形成的。园林在建造和设计的过程中,虽然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仍然和周围的建筑和山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特定的环境中,园林的设计要满足审美的需要,应当熟悉造林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种物,这也是园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园林设计中意境的塑造和应用。意境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诗词画意来说意境必不可少。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意境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范畴。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是古代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对意境的追求,也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常常用山水画的方法来构造意境,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计成的设计理念中,常常将意境的塑造融入了景观的设计和建造中,从而达到“其景悦在目,其境悦在心”的艺术效果。计成对于我国古代艺术中的意境认识和塑造是非常深刻的,他不仅受到了过去艺术大家的熏陶,同时他本身的阅历和实践进一步增加了他对意境的认识。计成自幼就热爱书画,而且能够很好地模仿古代大家的绘画艺术,在绘画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内涵。对于我国的古典艺术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艺术家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反映。这在我国古代的诗词和绘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艺术家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时往往不直接诉说,而是通过塑造一定的环境来让观赏者体会,这种特殊的环境就是意境。计成具有比较好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因此他不自觉地将自己在绘画中的艺术体验带到了园林设计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艺术设计思想和理念。
在《屋宇》中计成这样描写到“栏杆之外景色如行云,镜子之中风光如流水;蒙蒙细雨洗不去山光水色,轻轻微风送来阵阵鹤声。”由此可以看到计成的文学素养,其中的骈俪行文,语言雅致简洁,而且多用典故来塑造意境,充满了文人的艺术情调和乐趣。计成为突出园林设计中的意境美,往往不惜用大量的篇幅来衬托自己的设计理念。其中的语言不仅清澈明晰,而且极具美感。例如在描述借景一章中,为了很好地说清楚建筑结构的布局以及不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计成这样描述到“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堂开淑气袭人,门引春流到泽……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 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陈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哪可问;……恍来林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有人在评价计成关于园林设计的语言时,认为其语言风格十分优美,可以媲美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由此可以看到计成在塑造园林意境中的用心之深。通过研究计成关于园林设计的著作, 如果作者心中没有丘壑,不能正确地感受到周围的万事万物,那么也难以塑造出如此优美的意境。在塑造意境的过程中,计成也注意到了虚实结合的妙处。通过虚实结合,将相对独立的古典园林融入了整个自然和宇宙的变化之中,从而表现出无穷的景色和乐趣。例如四季的变化必然带来园林景色的更替,阴晴明晦的变化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种塑造意境的方法将人和天地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而且使静态的园林加入到了自然的变化中,带来动态的美感,给人以无限的美好向往。
3.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双重熏陶,使他们既入世又出世。对于计成来说他受到的道家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从他的号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道家重视万物平等,希望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这和现在的生态理念非常相似。这种和谐的生态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园林设计的思想,计成在园林设计中就十分重视自然界的作用。例如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中,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重视人类和自然的平等相处。计成曾经写到在山林地造园,切忌做破坏自然的行为,对于士大夫来说不能够亵渎大自然, 只有低俗的下人才会信手涂鸦、破坏自然。
计成关于园林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和塑造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例如对于自然的尊重、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园林中的意境塑造和表达,仍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计成关于园林设计的理念是我国古代文人精神和造园艺术的完美结合,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国当代园林设计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要:计成是晚明时期有名的造园专家,他文化和艺术素养都非常高,而且博学多才,在园林设计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著名的园林设计专著《园冶》就是其代表作。在计成的园林设计思想和理念中,特别重视人的感觉,最终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园林文化杰出代表,对于后世的园林设计具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计成,园林设计,思想与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波.从《园冶》看计成园林设计中贵“因”思想[J].兰台世界,2014(2).
[2]刘心恬.论明清园林设计理念的生态节制观[J].大众文艺,2012(20).
[3]卢燕.浅谈计成《园冶》对园林艺术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3(36).
[4]陈植.中国造园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阅读之趣】推荐阅读:
爱上阅读、享受阅读10-14
批注式阅读阅读05-29
阅读情境下阅读教学05-30
阅读教学与阅读策略07-07
感谢阅读的阅读答案06-08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08-1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08-29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07-14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08-19
课外阅读中的网络阅读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