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风建设

2024-10-26

考风建设(精选11篇)

考风建设 篇1

德,道德和品行。德育,简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品行的教育。以道德规范为准绳,以社会原则为依据,通过各种途径,纠正学生对于社会上各种现象认知的偏差,塑造正确的处事态度。高职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职业学院培养面向市场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校方,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做好“择业、创业、就业”三个准备。在此之中,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以及就业观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指明灯。

1 为何德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1)入校前,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由于中国“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现实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在入校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道德教育,他们几乎成了试卷的奴隶,成了“考试机器”,缺少如何做人做事这些社会基本常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市场为基本导向,一个人如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学会为人处事。

(2)在校时,要做好育人教育,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对于某些学生来讲,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是系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部分,在此期间,他们要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型过程。如何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认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育人教育是道德教育关键的组成部分,校方要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圆满地完成他们人生道路上这次重要的蜕变,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早日破茧而出。

(3)毕业后,道德教育应继续贯彻下去。走向社会,是每个自然人的必经之路。毕业之后,学生时代虽然结束,但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我们身在社会,我们就要遵守道德规范,因此道德教育要矢志不移的贯彻下去。社会是检验学校道德教育的阵地。如果把道德规范的制约范围仅仅设定在校内,这样的德育是不成功的。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因此,育人教育的成果最终要放入市场进行实践。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走出校门并不是道德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

2 转变传统育人观,深化德育工作

为克服传统德育方法表现出的诸多弊端,道德教育应从“知识”转向“故事”,从“灌输”转向“对话”,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从“感悟”转向“践行”,从“受爱”转向“创爱”。

道理并非讲得越大越好。在以往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影响学生观念转变的往往不是知识理论的灌输,而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道理都是悟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有时候我们的道理讲的越大,反而实践性就越差。比如说我们教导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仅是背会“八荣八耻”这种理论知识,而是要具体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行为是荣,什么样的行为是耻,要从具体事例入手,从小细节入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切身体会去真正了解个中含义,这样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被真正执行。因此如果没有现实的体会,一切“大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我们要用“故事”去指引学生,用亲身体验、虚拟场景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践行”,让他们在体验过程中逐步领悟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

进行德育工作制度化、个案化建设,是解决德育形式化的关键;改善师生的道德生活环境,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的细微环节;德育工作生活化、真实化是解决德育工作空洞说教倾向的必然选择。深化德育工作,不是知识理论的深化,而是教育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灌输式育人观为体验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规范在个人奋斗道路上的现实意义,是我们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都不可推卸的责任,虽任重道远,但前途光明;虽困难重重,但效果显著。

3 为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归其原因,一是利益的驱使。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从古至今,无数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一举成名天下知”。而那些没有真材实学却梦想一夜成名的人自然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各种作弊手法从此层出不穷。二是对于作弊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很多规章制度是“纸上谈兵”,没有现实意义。人情、金钱和权力反倒成了高分的敲门砖。三是考场秩序监管不严。有些考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完全是为了应付政策、走形式。考场秩序混乱,造成不公平竞争,使得国家在人才的选用上出现盲点。综上所述,造成作弊现象从古至今屡禁不止,不断升温。

4 学校考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

考试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考试不仅是检验学生定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对教师水平高下的一种客观评定。“无考不成校”,考试的过程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院的学风校风。而考风建设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德育工作的重头戏。端正考风、严肃考场纪律,规范化的考试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理念,扼制各种不良现象,对于搞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5 利用道德规范,加强考风建设

5.1 考试前,做好宣传工作

虽然考风建设的主要阵地在考场上,但考试前的宣传工作却是整顿考风的第一战。未雨绸缪,处变不惊;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凡事早做准备,不论对于规章制度日后的执行还是发展都打好了基础。考前教育,重在宣传。

(1)要做好“弄虚作假可耻,公平竞争光荣”的宣传。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必赏罚分明。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只喊空口号,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道德规范在很多场合也需要宣传。

弄虚作假之人,并无真才实学,早晚会为社会所淘汰;踏踏实实之士,真金不怕火炼,终究会发出七彩光芒。此种道理,要向学生言明。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是社会实践长期积累而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提早强调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清“弄虚作假可耻,公平竞争光荣”的道理,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为日后工作的开展铺好道路。

(2)要做好“抄袭作弊严惩,交头接耳制裁”的宣传。考风的不严谨,很大程度上是对作弊后果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再健全,若不做宣传,就是空制度,“法盲”依然会违法,考风建设亦是同样。要让学生明白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就必须把对于作弊者的严惩制度提前公诸于世,用严明的考试制度打消“偷鸡摸狗者”的各种不良念头,通过考前对“抄袭作弊严惩,交头接耳制裁”的宣传,杜绝可能出现的各种作弊现象。

5.2 考试中,要做好监督工作

(1)要做好对学生的监管工作。考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答题秩序好,考场纪律自然井然有序。对于考试中的学生,作为监考老师,一定要严格把关。入场前,严格审核身份,防止替考代考,认真检查各个犄角旮旯,警惕私藏小抄;开考后,严格执行考场守则,精神要一直集中,不可懈怠,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都要做出适当相应的处罚;结束后,要一丝不苟的收卷,以防替换考卷或趁乱浑水摸鱼的事情发生。对于考场外的学生,有关负责人要把好关,避免其到处流窜,伺机行动。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学生作弊手法、工具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我们监管人员的头脑也要不断进化,采用有效的科技防弊措施,把握好每个关卡,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要做好监考人员的督察工作。考场制度能否严格执行,关键在于监考人员的监管力度。但有些监考人员被人情所困,受利益驱动,刻意放松管理,给作弊者充分的可趁之机;更有甚者,还充当作弊者的“掩护神”,为作弊屡禁不止,风起云涌火上浇油。因此,作为校方必须要做好监考人员的督察工作,要健全对于监考人员徇私舞弊的处罚措施,加大巡考力度,不能只拘泥于形式,要从制度上严格化、从行动上积极化,严肃考风,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提倡高风格,崇尚高素质,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消灭考场上的“漏网之鱼”。

5.3 考试后,要做好再教育工作

考风建设工作,不是在学生走出考场后就划上句号了,而是更要总结不足,发挥优势,做好再教育,为作弊敲响警钟。

(1)对于作弊学生的再教育。对于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一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要教育其接受教训。在人的学生时代,情绪很容易波动,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学生对于学校的惩罚不以为然,我们要通过实例让他们看到事情的严重性;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从此不敢提抬头,我们要通过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知错就改的现实作用。对于作弊学生的再教育工作,要分情况区别对待。

(2)对于全体师生的再教育。考风建设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个人。在考试过后,全体师生要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共同努力,不断进步,从整体上肃清作弊歪风,完善考风建设工作,形成“作弊‘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考风氛围,从而从大环境上推动考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考前的宣传工作不是“大事”,但成果显著;考时的监督工作不是“大事”,但行之有效;考后的再教育工作不是“大事”,但不可或缺。德育工作要讲理,但道理不是越大越好;考风建设要真抓实干,凡事从细节入手。深化德育工作和加强考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但不能走形式主义,纸上谈兵,误人子弟,要深抓细节,实事求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注重身体力行的影响力及实践的社会作用,为祖国和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教育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不过难免也有“走马观花”之处:道德教育被忽略, 作弊行为成了风……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净化校园的考试“空气”, 培养真正的时代骄子, 我们有必要对德育工作和考风建设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德育,作弊,考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大力.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6.

[2]程凤春.大夏书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3]《教育研究》编辑部.2005年, 教育问题的新观点[N].中国教育报, 2006-04-07.

[4]宋长生, 李景山, 张元洪.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7.8.

[5]罗汉书, 张丽娟.职业学校如何实施职业教育生涯[N].中国教育报, 2006-04-12.

考风建设 篇2

考风建设是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规范考试过程,保证考试质量,严格考试纪律,树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和良好的诚信考试氛围,推动诚信教育,现就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考试管理,维护考试制度的严肃性

考风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创建优良学风的重要手段。全体监考、巡考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考试制度,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对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

各年级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落实“诚信考试,杜绝作弊”的教育要求,对考生进行深刻的考风考纪教育,以警示考生正确对待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各班级要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爱,提高考生自觉性,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一种“遵守考纪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氛围。对学生干部更应严格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监考力度,落实监考责任

担任监考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监考纪律,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熟悉监考程序,严肃考场纪律,不准迟到、早退,不得无故缺席。监考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监考须知》,不得随意调整监考场次。

四、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加大考试违纪处理力度

监考人员应严格遵守监考行为规范和监考指令,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对于违反监考及考试纪律的教师或学生,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监察力度

学校成立考风考纪巡查小组,对监考教师及考务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所有人员必须尊重及接受考试巡查人员的检查和指导。附:考风考纪巡查小组成员 组 长:张大银

副组长:刘志刚 杨少林 尹 军 徐文生 成 员:郭守静 胡忠国 王 军 李仕良

加强高校考风建设的思考与策略 篇3

关键词:高校;考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08-02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措施的调整,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考风,即学校的考试风气。它反映了学校领导办学的态度,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师的素质,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责任感。高校考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考风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前提。

一、高校考风的现状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考风现状,高校纷纷出台了具体的规则,规范考试管理,做好考风考纪建设。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却依然无法禁止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由于现代化作弊手段以及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传统的偷看、夹带已经转变成为电子词典、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甚至还出现了“枪手”。随着参与作弊人数的增多,作弊的目的也逐渐复杂化,让人匪夷所思。那么,如何防范考试作弊行为,加强高校考风建设,就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1]。

二、高校考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考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了“某一个阶段的行为习惯”,甚至是在考试中,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很平常的现象,这就使得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对高校考风建设和高校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作弊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作弊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手机、电子词典等科技产品已经成为考场上的常客,并且还出现了微型耳机一类的接收器,这对高校考试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欠缺思想认识

由于高校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别人都在抄,为什么我就不能够抄”。并且,由于思想认识薄弱,没能够认识到考试作弊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危害性,也没有认识到考试作弊的情节有多么的恶劣,导致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高校考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第一,很多同学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或者是自己作弊过关,却没有受到处罚,就很容易滋生出作弊念头,存在“不抄白不抄”的思想;第二,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荣誉,也想借助考试作弊来取得好成绩;第三,绝大部分高校的奖学金评定、报送考研等都直接与考试成绩相关,部分学生为了获取资格,就会选择考试作弊。

2.客观原因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当中的诚信缺失、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等现象还缺少鉴别能力,这样很容易动摇学生的思想信念,当他们看到社会中的徇私舞弊者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也会试图效仿,将眼前的利益最大化,希望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或者是找寻顺利过关的方法;第二,监考不严。在高校考试时,由于监考教师监督不严,在考试时做一些与监考无关的事情,不注意考试纪律,这样也给了学生可乘之机;第三,网络影响。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网上打游戏、聊天等方面,考前没有认真复习,为了避免考试不及格,只能够选择作弊。另外,由于网络快速的传播功能,很多不法分子会想尽方法将试题弄到手,然后在网站上挂出试题,一旦试题出现,就会在考生中快速传播,这样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2]。

三、加强高校考风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办法

(一)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第一,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出正确的“考试观”,端正考试态度。同时,开展诚信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诚信观念与意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之人,用诚实守信来面对考试;第二,开展“考试诚信”的相关主题讲座、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校园诚信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诚信考试的好处,进而自觉地遵守与维护考试纪律。

(二)强化考试过程监管

1.做好试卷的安全保密工作

无论是全国性的科目统考,还是全省或者是高校校内的考试,考试之前都应该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属于国家机密,为了确保试卷的安全,就应该从命题开始,到监考教师领取试卷的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对于高校内部的课程考试试卷,做好命题、印刷与保管等方面的保管工作,避免考题提前泄露,这样才能够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2.科学合理地设置考场

科学合理地设置考场是严抓考风的措施之一,所以在设置考场的时候应该注意到,每一个考场的人数,考生前后左右间隔的位置,学生必须依照准考证对号入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场设置比较科学合理,可以应用到校内考试中。

3.认真选择监考教师,做好监考培训工作

在开考之前应该做好监考教师的选择工作,秉公执法、认真负责的教师对于考风建设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监考教师的行动就是执行考试规章制度的体现,所以,考场必须挑选具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必须强调的是,从学校角度来讲,对于考试舞弊的学生,一定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抓了不处理,反而会助长作弊风气。西南科技大学的西山校区,在拥有“四大名捕”称号的四位教师监考的考场,就没有学生敢作弊。

(三)开展学风建设

只有开展学风建设,才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持诚实应考、勤奋学习的态度。想要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首先就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过硬的本领与技能,并且能够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态度,将功夫用于日常学习,凭借实力去竞争,才能够确保在考试的环节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才能够在考试中考出自己最真实的成绩[3]。

四、结语

考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校风与学风建设,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形象的一种体现,所以,高校必须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正常地发挥考试的功能,让纯洁之风弥漫到整个校园,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美平.加强高校考风考纪建设[J].价值工程,2011,(17):77-78.

[2]陈伟军.关于优化大学生考风考纪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86):89-91.

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4

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现状、特点与危害

考风不正、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不容回避。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可以发现, 考试作弊的现象日益严重, 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 花样越来越多, 手段越来越高明,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参与面广。以前作弊的大多是表现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现在一些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 甚至有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也开始参与作弊;以前大多是个人隐性作弊, 现在则是几个人或群体协同作弊;以前作弊的多是高年级学生, 现在一些刚进校的新生也开始作弊。 (2) 手段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作弊的手段日益高明, 花样日渐繁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夹带、抄袭、传递、代考等方式, 令人防不胜防。 (3) 认识上的偏差。过去考试作弊只是个别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其嗤之以鼻, 现在不仅一些平时不努力、学习较差的学生认为通过作弊能侥幸过关, 而且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认为通过作弊可以轻松取得更好的成绩, 甚至可以评优。许多学生对作弊现象态度暧昧, 明知有人作弊, 也不揭发制止, 甚至一旦有人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 立即有多名学生和班干部为其求情, 以求免去处罚。还有个别学生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认为作弊被发现的同学水平太差, 津津乐道于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弊经验。

这种考风不正的现状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敲响了警种, 加强高职院校的考风建设已迫在眉睫, 因为考风不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危害。

首先, 妨碍考试应有功能的发挥。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手段, 具有选拔、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通过考试作弊得来的虚假成绩, 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水平, 反馈信息不准确, 教师和学生不能从考试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其次,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试作弊是一种基于不健康心理的行为, 学生考试作弊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或处罚, 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 使其不能正确对待学习, 学不到知识, 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同时, 也会挫伤那些学习认真、表现良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会诱使其加入作弊的行列。作弊学生如果受到严肃处理, 又会抬不起头,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另外, 各行各业选拔人才都要经过考试, 作弊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真实性, 直接干扰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 妨碍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靠作弊而毕业的学生, 就像假冒伪劣商品, 不仅危害本人和社会, 也会败坏学校声誉, 造成恶劣影响。

再次, 败坏学风校风, 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作弊现象泛滥会导致学生相互交流作弊经验, 形成不良考风。一些学生看到学习较差的同学因作弊得到了较高分数, 并因此获得奖励, 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对作弊现象视而不见或处罚不严, 其他学生就会心存侥幸, 走上作弊歧途。如果通过考试作弊就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就会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 甚至会迟到、早退、旷课, 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学习和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原因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 学生的素质整体下降, 生源更是良莠不齐, 这给高职院校的考风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总的说来, 高职院校的考风不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一些不良心理因素。

蒙混过关心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三校生”和一些基础较差的应届普高生, 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大多迫于无奈, 学习动力不足, 混文凭的想法严重。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 学起来吃力, 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干脆“破罐子破摔”。另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或填志愿的偶然失误, 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 或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从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这些学生平时不努力, 临到考试时, 企图通过作弊蒙混过关。

虚荣趋利心理在作弊的学生中, 不仅有成绩差的, 也有成绩好的, 甚至是比较优秀的, 这些学生的作弊动机主要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分数上领先别人, 以争得更多荣誉,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或获得一定的利益。

从众心理与侥幸心理一些参与作弊的学生, 并非担心考试不及格, 而是看到别人作弊, 认为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还有一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心理, 认为只要作弊手法隐蔽些, 手段高明些, 教师是不会发现的, 这样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此外,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也是高职学生作弊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生干部由于担任了一些社会工作, 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参加各种会议, 因而耽误了学习时间, 为了不影响学习成绩, 他们不是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上下工夫, 而是通过考试作弊来提高学习成绩。

(二) 客观原因

考试制度方面的原因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上多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核;考核方法单一化, 多采用闭卷考试, 而忽视其他形式的考试;在考试管理上, 强调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 而忽视学生平时作业和平时测验的考核作用, 且考试往往集中安排在期末的几天内进行。在这种考试模式下, 教师只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而忽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素质的培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习惯, 一旦临时有事, 则根本无暇复习。此外, 少数监考教师监考时态度不认真, 执行监考守则不严, 疏于防范, 为学生作弊提供了机会。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信息化社会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捷径, 也给高职学生的思想带来一些冲击,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误入歧途, 在道德标准上产生模糊认识, 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考试作弊行为的可耻性与危害性。另外, 在就业机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也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借口,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力的大小、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他们将来就业基本上没有直接的联系, “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是现行就业机制中屡见不鲜的现象,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种类繁多, 危害严重, 因此, 加强考风建设, 减少作弊现象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认识, 使学生“不想作弊”首先, 要切实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热爱所学专业,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的关系,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 毕业生求职已实行了双向选择, 仅靠混来的文凭而没有真才实学, 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与中学阶段在学习方法、步骤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及时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 改革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再次, 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使学生认识到作弊是不道德的行为, 是对自己人格的玷污, 是应该摒弃的行为。最后, 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虚荣心强、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要对症下药, 克服其心理障碍, 消除其产生作弊动机的思想根源, 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理念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他们学会用正当的方法和手段参与竞争。

加强考试管理, 严格考场纪律, 使学生“不敢作弊”规范的考试管理和严格的考场纪律对考风考纪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针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非常必要。首先, 要做好考前动员、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扎扎实实地加强考前动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临近考试时, 学校要召开院、系、部、室领导干部会议, 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层层动员, 齐抓共管, 召开学生干部会, 发挥学生干部上传下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要利用一切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考试纪律, 统一思想, 造成一种“严肃考试纪律, 铲除作弊现象”的强大声势, 对心存作弊动机的考生形成一种威慑力, 进而打消其作弊念头。其次, 要加强考试管理, 完善考试制度。在考试组织过程中, 要加强考试全过程的管理, 力避漏洞的出现, 消除产生作弊可能性的机会, 做到事事有人管, 时时有人抓, 管理要到位, 要求要严格, 措施要得力, 上下要沟通。再次, 要严肃考场纪律, 处罚得当, 处理及时。在严格执行考场考规考纪方面, 监考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和每一位考生, 认真履行监考教师的职责, 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组织考试, 教务部门应对不负责任的监考教师进行严肃处理。监考教师应及时制止考生的作弊倾向, 将作弊现象扼杀于萌芽状态。同时对已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给予恰当、及时的处罚, 以起到警示作用。

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使学生“不能作弊”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 主要考核对知识的记忆量, 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 临考时心理压力较大, 担心考试通不过, 影响其学籍、奖学金、“专升本”等, 因而考试时往往铤而走险。因此, 要想减少考试作弊现象, 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首先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学校应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不要过分强调试卷的题型数和试题数, 教师除了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上进行一定的测试之外, 还应对学生在能力、素质、知识应用以及对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上进行一定的测试与考核。要减少记忆性试题, 增加能力性试题, 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考试“夹带资料”失去作用。其次是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除传统的闭卷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 这些考试方式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能有效纠正学生靠突击、取巧、作弊应付考试的倾向。在课程考核过程中, 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分阶段多站点进行考试的模式, 改变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模式。

强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使学生“不用作弊”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基础比较薄弱,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 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应围绕社会需要, 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 增加技能实训, 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总框架;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术,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 强调因材施教, 追求实效, 突出对学生在一线岗位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 使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培养一批能较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创新型优秀教师, 尽量做到把握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 贴近学生, 与时俱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宽严有度,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在考试时不用作弊。

总之, 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 抓好考风建设并非易事, 但也绝非难事,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 全校乃至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使学校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使真正合格的人才大量涌现。

摘要:考风是高职院校学风与校风的直接反映, 加强考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考风不正的现状、原因及其危害, 探索加强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安志红.谈加强高校考风考纪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8) .

[2]张贸仁, 耿立明, 袁玲.论高等学校学风、教风和考风的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3) .

校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5

大学,既然具有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功能,那么它就应该有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学子们只有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和这么氛围的渐染下,才能捐弃杂念,投身到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中,进而向广阔的未知世界探索,进而不断丰富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文明,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这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该如何创造呢?难道几座巍峨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建起就会自动形成吗?难道光凭领导的几句口号和倡议就能当然促成吗?难道仅靠各个学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可铸就吗?非也!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的:这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提倡,并提供其物质和精神支持,包括修建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和购置大批图书等软件设施,还要构建起与其它大学相交流的桥梁,为学术思想交流提供便捷,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这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基础;当然更需要我们大家的踊跃参与和积极推动,只有我们大学生自己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的欲求,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住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鸿鹄大志,才能假学校提供之便利为我攀登之工具而终有所为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所以说,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校生双方的共同的力量。我希望我所在的大学有这么一种风气和氛围,以培养出匡世济社的人才,为祖国贡献力量。

我所在的大学有这么一种风气和氛围吗?也许有,但是还不够。不仅学校领导尚停留在作表面文章上,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们留恋于网吧,出入于商场,盘桓于迪厅,徘徊于电玩甚至出现在不该出现的麻将桌上……或者执着于睡眠,或者沉溺于发呆,或者迷惘,或者绝望……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如何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责?他们如何能创造出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徒伤之耳!校风、学风建设看来已经非常迫切而必须进行了。

浅谈考风对学风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考风;学风;公平;诚信;影响

所谓学风即学校的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就在校大学生而言,学风是其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如学习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影响学生学风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治学态度、校园的学术风气、学校的管理措施、社会环境影响等。下面仅就考风考纪问题对学风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现实意义

考试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评价、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指导和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其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将是他(她)学习成果的全部。成绩合格,意味着可以拿到本门课程的学分,能够顺利毕业,否则必须参加重修,直至合格;成绩优异,意味着有了参加各种评优的基本条件,如入党、获取奖学金等等。因此,学生看重自己的考试成绩无可厚非。从积极的方面考虑,想获取理想的考试成绩,也是积极向上的一种表现。

二、获得理想考试成绩的正确途径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考试分数是检验其学习效果的尺度。每个同学都会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设定一个学习效果预期值。为达到自己的预期值,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会勤奋学习,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掌握好所学知识,凭真才实学参加考试,从而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所采取的获得理想考试成绩的正确途径,是值得提倡与弘扬的。

三、为获取理想考试成绩采用的不正当手段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学习,正确对待并诚实参加考试,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然而,近年来各种学校及社会各种形式的考试中,考风考纪问题成为了一个长期且普遍的现象,由于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认识的不足,有些学生甚至以考试中能够成功作弊为荣。个别学生不思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而是琢磨着如何能在考试中躲过监考老师的眼睛,以打小抄、传纸条等形式提升自己的考试成绩。此种行为通常被自认为聪明、而又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采用,实质上是一种浮躁的、不诚实的行为。

四、考试违纪作弊对学风的影响

高校考试中存在的作弊行为,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缺少社会经验,面对诱惑时意志不够坚定。一项对大学生进行的对考试作弊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37.29%的学生认为“为了高分或者及格,可以理解”,15.47%的学生表示“为了怕吃亏就得作弊,自己也做过”,28.56%的学生表示反感,18.78%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同情作弊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从不作弊的学生仅占少数。考试违纪作弊所造成的考试结果的不公平,使得部分平时努力学习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同学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学风,出现学习风气不正,学习气氛不浓,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在许多考试存在违纪现象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考风考纪问题也已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高校考风考纪问题的严重性,已使高校的办学形象受到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一些学生在考风考纪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守诚信、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给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基础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助长了不愿在学习上作认真和艰苦努力的风气四处漫延,甚至有的人还在严肃的考试考核中进行市场交易行为,这说明高校考风考纪中存在的作弊问题,已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违纪问题,它成了社会腐败现象在高校的一个重要表现。

五、以抓考风促学风建设

影响学风的因素有很多,良好学风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诸多因素中,只要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败坏学风。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从全方位入手。社会各界均应提高对考风考纪问题严重性的认识,除了把此现象作为一般问题从道德层面来认识外,还要把违纪作弊问题提高到影响社会公正、公平和损毁公共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守信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社会氛围。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条件下,各高校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考试违纪作弊是学校考试管理中的高压线,不能轻易触碰,一旦触碰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与此同时,高校各部门、各级人员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制度,不给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留下生存空间,避免违纪现象发生,使学生不会因一时冲动而留下遗憾。如果良好的考场秩序及考试氛围使任何人都不能从考场上得到一丁点的便宜,学生要想得到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勤奋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真才实学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样以来,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我机关说,良好的考试秩序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袁钻生.考风考纪必须常抓不懈[J].江苏高教,1995(2),73-74.

[2]张英,杜杰.论高等学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02-304.

考风建设 篇7

关键词:高校考试管理,考风考纪,建设对策

1.引言

考试自古有之, 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是重要的教学管理环节。 考风考纪是考试的风气和纪律, 是一所高校学风、教风、校风的集中体现, 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是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的需要[1];是增强诚信意识,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需要。

2.高校考风考纪现状

目前高校考风考纪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表现为:作弊现象普遍化、作弊形式多样化、考试占座现象严重、对作弊恶果欠缺认识、对待学习及考试态度消极、贿赂教师及替考现象日趋严重、制度执行不严, 不以作弊为耻, 作弊之风兴盛, 使社会、学习风气受到严重侵蚀[2]。

3.考风考纪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 管理制度重制定、轻执行, 或可操作性差, 形同虚设。

第二, 考试制度不合理, 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和题型不合理, 缺乏对平时表现的考核。

第三, 考试管理存在漏洞, 考前缺乏引导, 考中监、巡考不利, 考后缺少总结与质量监控。

第四, 对考风考纪建设认识不足, 执行不畅, 宣传教育不到位, 教风学风建设滞后。

第五, 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第六, 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自我约束能力差, 加上投机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七, 社会环境、学校诚信建设、任课教师、生源质量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

4.考风考纪建设对策研究

4.1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制度意识。

第一, 落实制度依据,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引导, 依法治考。 高校要以严谨的、 严肃的态度针对各个环节制定有关制度, 做到制度有依据、考试管理无漏洞, 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第二, 明确主体责任, 加强制度宣传, 惩前毖后, 确保质量。 明确各级考试组织、成员的权利责任关系, 使考试运行呈现有序状态, 对师生加大制度宣传力度, 确保考试质量。

4.2加强考试管理, 时刻保持考风建设意识。

第一, 加强考试组织与动员, 推动两级考试管理体系建设, 落实考试任务。 考前召开考试工作会议, 促进全校了解考试工作动态, 动员全校参与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的重心在学院, 规范学院在考试管理中的行为, 完善二级考试管理体系, 促使考试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 建立健全三级巡视制度, 落实考风建设责任制, 加强监督, 从严治考。 学校、教务处、学院成立考风建设督导组, 约束考试行为, 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保证考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鼓励学院间互派同级巡视人员。

第三, 加强监考教师选聘与培训, 建立考核机制。 监考教师是把好考风的第一关, 要认真选拔监考教师, 探索建立专职监考队伍;重视考前培训, 严格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监督和考核;注重监考方法, 做到科学监考[3]。

第四, 规范考试流程, 转变考试评价理念, 培养综合素质。要对考试各个环节逐一分析, 抓重点、攻难点, 使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 重新认识考试意义, 重新定位考试功能, 对考试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 重视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

第五, 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缓解学业压力, 保障试卷安全。 采取多种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建立试题库, 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 加大试卷监督检查力度, 规范试卷保密工作制度。

第六,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考试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 考前封闭考场, 科学编排考场座位, 随机、跨学院安排监考教师, 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科学管理。

第七, 多渠道控制作弊源头, 以技术手段加强监督, 以高代价遏制违纪。 克服传统监考的局限性, 加大技防设备建设力度, 利用多种方法增加考试违纪成本, 打消学生作弊念头。

第八, 完善考试总结与违纪通报机制。 及时总结考试情况, 对出现的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进行通报, 警示学生。

4.3发挥考试效能, 树立联动意识。

第一, 以考试促教风学风建设, 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考试不仅是一种检测手段, 更是改革的契机, 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深入进行试卷分析, 促进教风严谨。 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试卷和学生成绩加以分析, 充分发挥考试应有的测量和反馈作用, 教与学与时俱进、长效提高。

第三, 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促进教风学风向上。 无论何种考试, 师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绩。 加强引导, 找到一个契合点, 采取激励措施, 使得师生目标一致, 利益相同, 培养教师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不断完善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 提高技能。

第四, 将考试与教、学紧密结合, 形成教、学、考联动机制。考试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切相关, 不可割裂, 将三者有机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三者联动机制, 能够及时反馈各种信息, 让大家对考试有准确的认知, 进而形成合力, 营造更好的教风、学风与考风。

4.4加强统筹协调, 树立全局意识。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需要全校各部门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 统一认识, 通力协作。

第一, 加大考试硬件建设力度, 净化考试环境, 驱除不良考风。

第二, 加大考试经费投入, 监考人员的责任和压力很大, 适当提供监考补助, 充分调动监考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 推动网络考试模式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探索建立课程网络考试平台, 实现标准化、客观化与规范化考试[2]。

第四, 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第五, 做好考试应急预案, 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结语

考风考纪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认真研究考风考纪建设规律, 探索新体制和机制, 除规范考试管理外, 还需通过诚信环境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重视诚信教育等多渠道共同努力,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 内外兼治, 持之以恒, 才能推动考风建设的根本转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学运, 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考风建设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 (1) :125-128.

[2]孙天罡, 等.浅析上机考试在期末考核中的优势与实际应用[J].考试周刊, 2014 (38) :4-5.

考风建设 篇8

宋代科举从内容到形式,与隋唐相比,作了一系列改革,立法也更加详尽。严格的考试防弊制度不仅维护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为后世所借鉴,对当代高校的考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宋代科举考试中举子的舞弊形式与防弊措施

据《宋史·选举志二》载:“举人之弊凡五:“日传义(传递答案),曰换卷(调换答卷)曰易号(涂改试卷编号)曰卷子出外(将试卷带出考场),曰誊录灭裂(篡改原卷)。” (1) 此外,假手(替考)、考官进行公荐请托也时有发生。

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制定了严格的科举考试防弊制度。

(一)针对考生:提高作弊成本,奖励诚信。

1. 实行担保与责任追究的“互保连坐制”。

互保连坐是个同一地区的考生分为一保,(一般州郡三人一保,国子监、开封府五人一保)一人考试出了问题,其他人都要受处分。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正月三十日诏:“举人应合保,并五人以上为一保。监官、试官如求情财物,并准枉法赃论……今后如有情人撰述文字应举者,许人告言,送本处色役,用不得仕进,同保人知者殿四举,不知殿两举,受情者在官停任,选人殿三举,保人殿五举,诸色人量事科罪。” (2) “举人因怀挟文字者,同保人实殿五举;移动座位者,同保人一例驳放。” (3)

以上这段话说明,举子作弊视情况获罪。即便情节最轻的传纸条、换座位,一旦查处,本人取消5年考试资格,同乡知情不报者取消4年考试资格,不知情者也要取消2年考试资格。至于贪污受贿的官员,帮助作弊、行贿受贿的考务人员,即使在朝为官,也要罢官,受皮肉之罚,或流放。跟着倒霉的还有考生籍贯所在地的地方官、发解官和保人。

互保连坐不仅针对举子,而且针对吏胥、职事官、书店等连带责任人,可谓一网打尽。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如履薄冰。

2. 设立专项基金,奖励诚信。

对于那些与考试舞弊行为勇敢作斗争的监考人员和考生,政府都会给一点奖金,作为酬谢。

赵抃《起请科场事件状》引《条例》,谓:“试院巡捕官员,士兵等,如搜获举人懐挟文字,各等第酬奖。” (4) 《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四九载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正月十一日臣僚言:“应宏博人,巡铺八厢巡辑,如有怀挟,拘赴;帘前取旨镌斥,仍支赏钱五百贯文。若传题出外、文字入内,代名入场人,令垛赏钱二千贯文,许人告首,重做行遣。”诏令:“封桩库拨二千贯付临安府,五百贯赴礼部贡院监试所垛,充赏使用。”

当时宋廷,仅一次贡举考试就拿出两千五百贯作为专门的奖励基金,两千五百贯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可见奖励力度之大。

(二)针对考务人员:限制特权,实行“相互监督、各司其职的民主责任制”。

具体来讲,针对考务人员的防弊措施如下。

1. 针对命题人员。

(1)设“同知贡举”,限制主考官的权力。

主考官即知贡举,人选由皇帝任命,人员年年变动。副主考即同知贡举。两者相互监督。

(2)实行锁院制度,防止漏题。

锁院制即当考官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中,以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泄露试题与举子请托现象的发生。

2. 针对阅卷人员。

(1)实行密封制。

“密封线内不许答题”,考生的姓名、藉贯、考号等,在交阅卷官评定时,自行密封。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998年),糊名法在省试中开始实行。采用糊名法以后,宋真宗高兴地对宰臣王旦等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

(2)实行誊录制。

“誊录”就是抄成副本,阅卷官员只能批阅副本的制度,防止笔迹不同而作弊,将考生的试卷交由专门设立的抄写员誊录官重新抄写。原卷称之为“墨卷”,誊抄后副本为“朱卷”。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开始实行,大学者欧阳修认为科举考试中密封和誊录评卷,以杜绝作弊的方法,是“无情如造化,至公若权衡”。

以上两种制度在殿试中对于主持者皇帝也同样具有约束效力。

3. 针对监考人员和所有考务人员。

(1)开设别头试———避免任人唯亲。

涉及亲属、地缘等关系,科场考官要引嫌回避主考官的亲朋故旧应考,主考官不得参加统一命题,而须由他人代其命题、监考、阅卷的专门考试。

宋代的省试别头试,始于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开封府及国子监解试别头试,始于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是年,“国子监、开封府所贡士,与举送官为姻戚,则两司更互考试,始命遣官别试”。 (5)

(2)废公荐,殿试成为定制———实行复试。

唐代士子考取进士后,要到自己所在考场的考官那里去谢恩,称考官为“恩师”,而自称“门生”。“牛李党争”中牛僧孺(“牛党”)和李德裕(“李党”)、庶族和士族的争斗即源于此。《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宋太祖云:“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庙,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举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6) 宋仁宗时公荐消失。

为提高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当时殿试考查内容繁多,见下表。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殿试只排名次,不再除名,全面考查一个人的水平。

(三)针对学校教育———反对“一考定终身”,实行“三舍法”作为科举的有益补充。

宋代的太学是高等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一劳永逸的思想根本没有市场,一入学,太学生的升学或留级就与学业、就业直接挂钩。太学分为三个年级:外舍、内舍、上舍,太学根据太学生的学业、品行、平时表现累计积分,决定其升入高年级学习,直到上舍。上舍最后的毕业考试与就业考试合为一体,只有成绩好的才能当官,解决工作问题。中等生参加殿试,再给一次机会。下等生要参加礼部的省试,考上考不上就是自己的造化了。如果学业顽劣,毫无起色,则不仅工作找不到,而且可能被太学开除,所以太学生认真向学,不敢怠慢。因为如果平时表现不好,仅靠笔试成绩,则根本混到不到参加上舍考试的资格。

二、当代高校考风现状分析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规范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然而由于外部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多因素的影响,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现象屡有发生,社会不良习气正在侵蚀着大学净土。

“扬州时报2007年1月16日报道,一份针对892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经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成绩中等以上的舞弊者占80.66%。虽然每年都有学生因考试舞弊被处分,严重者甚至被退学,但学校的‘杀鸡’并没有起到‘儆猴’的效果,没有遏制住考试作弊之风。考风不正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可靠性,助长了学生的不劳而获品性,而且破坏了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7)

教育部十分重视考风考纪问题,并三令五申要加强考风考纪的管理。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3]504号;2004年5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成为新形势下从严治考、依法治考的依据。各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也十分重视大学生舞弊问题,纷纷出台办法、制度、规定等来加强对考务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形势,仍然使人担心和忧虑,考风考纪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

高校考生作弊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1.考试评价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一些考务人员观念松懈。

2.考试舞弊处罚的成本过低,考生有恃无恐,铤而走险。

3.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目的不明确,荒废学业,急功近利。

三、宋代科学防弊措施对当代高校考风建设的启示

考试的目的旨在促进个人发展,履行教育服务政治、经济的职能。不同时代的考试有着自身相通的发展规律。

宋代制定了严密的科举考试制度,对当代高校的考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加强考试立法,以法立考。

宋朝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考务管理制度体系,太祖仿周显德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 (8) 真宗又详定《考校进士程式》、《亲试进士条例》,厘定了严格的考试规则:“士不还乡里而窃户他州以应选者,严其法。每秋赋,自县令佐察行义保任之,上于州;州长贰复审察得实,然后上本道使者类试。已保任而有缺行,则州县皆坐罪;若省试而文理纰缪,坐元考官。” (9)

由于法规健全,执法较严,宋代尤其是北宋科举考试舞弊较少。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各类招生考试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有关考试的各项法规也不断地建立起来,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教委相继制定了《普通高校招生暂行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规则》、《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等统考法规,这对规范考试活动,防止考试作弊,维护国家考试的社会信誉,发挥了重要作用”。 (10) 我国制定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明确了考试作弊的行为与严厉的处罚办法。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有关招生考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还不成熟,具有暂时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且法律位阶普遍偏低,大部分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还没有《国家教育考试法》。这也使一些作弊行为有空可钻。

2007年7月10日,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刘雪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中夹带作弊,当时学院均给予一起作弊的学生“留校察看”处分。2008年1月24日,刘雪在《美学概论》考试中夹带作弊再次被查到,校方给予刘雪开除学籍处分。刘雪不服多次申诉,同样是维持原处罚。后在律师协助下,告倒学校。律师所找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解读为:“屡次违反规定受到处分,经教育不改的,开除学籍。两次不等于屡次,三次以上才算。”张杰校长认为,对刘雪的处分,是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作出的,起到了以正校风的作用:“刘雪第一次作弊时,全校有50多人参与。第二次作弊时,达到90多人。我们对她处理后,上学期考试作弊人数,下降到12人。”如今法庭宣判学校败诉,勒令让刘雪重新返校,对于这个结果学校表示无奈。

以上案例,更说明做到“以法立考”,根本是要做到“有法可循”和“严格执法”。第一,要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建议全国人大加紧《国家教育考试法》的立法进程,早日为国家教育考试提供一部统一的、全国性的法律规范。第二,考生、考务人员和教育行政职能部门等要严格依照考试法规组织、管理和参加考试的活动。执法执纪机关和国家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考试中违法违纪者实行惩处的过程。

有了严密立法和严格执法这两方面,就能从法制上规范考试行为,保障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保证考试公平竞争原则的实现,促进国家考试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政府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

国家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适用的范围,用高科技手段保证各类考试的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的国家教育考试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作弊的科技含量不断翻新,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再加之考生的增多,因此防弊手段也必须积极地运用当代的科学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现在全国普通高考中许多省市都在每个考场安装了监视系统,使用高科技电子信号干扰、屏蔽系统,收到了很好的监督和防弊效果。

同样,我国也可以专门划拨基金奖励考试诚信行为。

(三)提高作弊成本,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理论来看,大学生的考试舞弊现象之所以难以根除就在于舞弊所受到的处分其机会成本远小于通过舞弊所得到的利益.虽然当前的《学则》、校纪都明文禁止考试作弊,并作出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在监考和处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手软现象。老师在面对作弊者时往往会觉得学生作弊能不向校方反映就不向校方反映,尽量争取内部处理,以便给学生留有余地。孰不知,这样一来反而使某些学生认为校方和老师软弱可欺,更主张了他们的作弊心理,对他们的作弊行为起到了一种负强化的作用”。 (11)

学校应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这种诚信档案要与学生的学业、就业和以后的工作情况相结合。不仅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要记入档案,而且这种考试作弊行为也要记入诚信档案。这种诚信档案要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地记录和保存,不能随意修改。如果大学生在学校里的作弊行为对其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话,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四)高校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治理的互动机制。

在学校里,全校上下要一致坚决反对考试舞弊,不能仅靠个别老师的力量。学校里有个别学生作弊是正常的,不能因为怕丢学校的名誉而拒不承认,只私下里处理。否则不能真正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作弊行为起到负强化的作用。

(五)面向社会需求,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把对考生身心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方式由现阶段的单一方式逐渐转变为较为全面的方式,重视对考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这样我们才能对考生身心素质的发展状况有多视角和多层面的了解。

1.“一考变多考”。

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可分为“日常评价”和“分数评价”两种。日常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德行情况予以常态化的评价方式。分数评价只是以作业、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两者互为联系,各有权重,互相补充,让考试方法由刻板走向灵活。我们应该努力改革现行的单一的传统纸笔测验方法,使考试方法逐步由原来的纸笔测验走向多元化。

对于那些潜心向学的同学,按其等级优劣与毕业前景,可以分为“择优就业”和“继续升学深造”两种。对于择优就业者,学校可优先在公务员或其它较好的用人单位中安排,以体现其学习成果,从而给在校学生以榜样的激励。对于升学深造则由学校保送或教师推荐,进入更高学府学习,为学术发展培养后备军。

2.“变百分制为绩点制”。

党风、学风、教风与考风 篇9

关键词:党风,学风,教风,考风

1.党风 、学风 、教风与考风的研究背景

党风、学风、教风和考风是一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高校的党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1]。高校要以党风建设为基础,促进学风、教风和考风建设,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优良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2]。

2.调研方案

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回收率为77.2%。所发问卷涉及学校教师及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调研的党员人数占参加调研总人数的28%, 参加调研的非党员人数占参加调研总人数的72%; 其中教师党员人数占参加调研的教师总人数的84.2%,学生党员人数占参加调研的学生总人数的21.8%。此调研样本基本可以反映党风、学风、教风、考风现状。

3.现状及问题分析

3.1现状

3.1.1党风

对于党风建设, 参加问卷中有八成以上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党员非党员都应该努力。如图1,老师认为党员、非党员应该共同努力,比学生高出7个百分点,说明老师对学校的党风建设更持乐观态度。

在党风建设中重要程度的排序上,71.05%的老师认为党员干部和教师党员的带头作用处于突出位置, 比第二———基层党组织的作为,高了40多个百分点,而学生中虽然选择本项的比例也是最高,但仅为39.66%。说明学生更趋于接受党风建设的多元化管理和建设,如图2。

3.1.2学风

在高校里与党风紧密相连的是学风, 对学风现状本问卷做了调查,如图3。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风总体是好的,仅有10.53%的老师和3.7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很差。在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可以看出老师比学生对学风建设要求更高。

在影响学风因素的调查中,老师认为学校的责任比较大,学校的管理占主导因素,学生自身、社会环境、教师教风等都会影响学校的学风。学生认为学生才是主导因素,学校的管理占主要作用,但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不大。可以看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比较强,但更依赖于学校的管理,对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关心不多。

学校学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动力、没 有学习气 氛等方面 , 如图5可以看出 : 创新性不 强(57.76%)排在首位。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尽管学校有创新实验、创业指导等平台,但是学生从中受益不多。其次是缺乏学习动力,占46.26%。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个人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心,甚至有的学生消极应付,混文凭。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学习气氛,占37.98%。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学习纪律松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加上高校的管理模式相对宽松,很多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活动,许多学生的学习与高考前相比相差甚大,甚至是忙里偷闲来上课,导致整体学习氛围不浓。

3.1.3教风

该问卷还对老师的现有工作进行调查,如图6。有92.11%老师只从事教学工作,不在其他社会团体或企业中任职,仅有7.89%的老师在高校外兼职。对于兼职是否影响现有工作的看法,一半老师认为会有影响,因为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很全面,而另一半老师则认为可以兼顾。

3.1.4考风

在对引发考试作弊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如图7),有40%的人认为学生作弊是因为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 只为应付考试, 另外几个比较大的原因是周围存在不少成功作弊的现象、监考老 师不严、重 修制度的 压力和心 理压力大 ,分别占18.97%、12.07%、11.78%和18.39%。有人认为考试作弊和拿奖学金、辅修课选修课多及社会活动多有关系,但所占比例不超过10%。

同时问卷也对严肃考试纪律的影响因素做了调查, 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学风, 其次老师认为考风比较重要, 而学生认为自觉性占主要影响因素。考试纪律受教风、党风的影响, 但少有人觉得其为直接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如图8)。

3.2问题分析

3.2.1党风的作用

党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高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比较复杂,在各种良莠不齐的意识和风气的侵蚀下, 高校党风原有的圣洁和高贵接受严峻的考验。加强党风建设不仅可以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可以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学校改革,全面带动教风、学风等建设。

3.2.2教风的作用

加强高校的教风建设不仅要规范教师的言行, 更要建立科学的师德规范。教师不仅要有教书的本领,更要有育人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风是党风和学风的纽带,只有教师的教风正,才能使学生的学风正,同时教风建设的加强也可以推动高校党风建设。

3.2.3党风 、学风 、教风与考风的关系

高校的党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一所学校的党风建设质量是其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关键。党风建设对教风建设有保证作用,党员干部和教师党员的带头作用尤其重要, 教师的楷模作用给学生树立治学严谨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严肃考风。

在“党风→教风→学风→考风”这个有机链条中,抓教风是关键,教师的形象不仅影响学校,而且影响学生,教风不仅会影响到高校的党风建设,更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党风→教风→学风→考风”中,教风是关键。

学风建设是高校党风建设、教风建设的最终目标,高校的一切管理服务都围绕学生。无论是加强党风建设还是强化教风建设,最终都是为了学校有良好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考风的好坏是对高校党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检验, 它综合反映了高校各种风气建设的成果。从图8可以看出,影响考试纪律的因素有多方面,党风、教风、学风都有贡献。

4.对策措施

高校中的党风、教风、学风、考风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项目,要贯彻落实到高校日常管理中,把握四者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整体水平。

首先,要加强党风建设。党风建设是高校中各种建设的基础,只有营造良好的党风,才能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尤其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促进学校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

其次,要抓紧教风建设。教风对学校的各项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和学生练习的纽带。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风的重要性,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机制,要求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热爱学生,遵纪守法,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优良的业务素质影响、带动非党员教师,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进一步完善班导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导师制度,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制度化、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风建设中的作用。

良好的学风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勤奋学习, 全面发展。学校要从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变现有的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对学生党员的党风建设促进全体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5.结语

严考风促学风提高就业率 篇10

一、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促进考风建设

考风是在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是学风的集中体现,对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考风建设非常重要,考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

1. 考试证制。

考试证作为一种证件是学生参加各种考试的有效证件。新生入学注册后,考试办公室应统一制定考试证 (带有本人照片) ,由辅导员核对后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院内参加各种考试时必须携带,否则不得参加考试。对于普通的考试,需携带考试证和学生证,而重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则需携带四证 (考试证、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 。普通考试时,学生必须提前十五分钟进考场,将考试证交给监考老师,再由监考老师进行洗牌式随机发放考试证,学生必须按照考试证所放位置就座考试,这样便可以遏制生生间事先准备的联合作弊,以及将作弊资料提前填涂在桌面上等作弊现象出现。

2. 把好命题关,考试方式多样化。

命题是考试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考试的质量和公平,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事先确定课程类型,按照必修课、学位核心课程等重要课程,要求建立试题库,选派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分别出几套内容适当、覆盖率广,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的标准试题,并由青年教师先试答,作出试卷分析,选择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和有效率高的试题进入试题库。教师在出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该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同时侧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试。让学生考出水平,又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做到优劣分明。选修课、实验课或者实训课程等,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可以采取写论文、做课程设计、开卷考试、案例分析、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查,这些方式既能充分检查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同时这些多样的考试方式也能减少考试作弊现象发生。

3. 集中、统一、流水阅卷。

考试结束后,各教研室主任主持,制定阅卷规定,统一时间、地点,集中阅卷,流水作业,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卷,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和评分误差,提高考试的严肃性和成绩的可信度。成绩一经确定,便输入成绩系统并打印出来,让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核签字后上交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直接通过网上公布,成绩公布后,如果学生对成绩有异议,可向系办公室提出查卷申请,并填写《学生查阅试卷申请单》,上报给教务处,经审核后再由系里指定专人进行复查,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样便真正做到了评分准确、公正,既严肃了考风,又促进了整个教风和学风建设。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做好试卷分析。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规范整个教考环节,提高教务管理的科学性,可以建立科学的试卷分析系统,这有利于试卷分析,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确定考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分析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优势,找出薄弱环节,从而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诚信机制,严肃考场纪律。

1. 宣传考试制度,建立诚信机制。

每学期考试之前,各学院的学生会、团委通过校报、宣传栏等工具出海报,宣传考试制度,弘扬诚信机制,并在考试前要求学生主动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在学生中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诚信”品质的平台,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这促进了大学生的诚实守信,端正了学风,建立了师生互信机制,最终杜绝了考试违纪现象,推动了整个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2. 严肃考场纪律,严惩作弊行为。

严格执行考场纪律是一切教学人员和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院应制定监考教师职责,建立监考教师责任制,使他们能正确履行职责,做到严厉、公平、公正,不给有作弊动机的学生留有任何可乘之机。期末考试前召开系部考试动员大会,明确监考老师的职责,提出具体要求,并公布考场,严肃考风考纪。在考前半小时监考人员到教务处领取试卷。同时成立考试巡视小组,对考场进行巡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同时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参照《学籍管理规定》处理考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正常事件。凡作弊者,在考试结束后,考试办公室立即下发通告,张贴示众,由学生处视作弊情节轻重,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并不授予学位。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促进考风建设。

二、以考风促学风

考风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是学风的集中体现,对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有人认为“今年的考风就是明年的学风”,由此得出考风正可促进学风建设的结论。二级学院、民办学院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多学生在中学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他们更需要依靠外部压力来督促自己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应该采取周密组织、严格监管、惩治有力的措施强制维护考风。考风正了,有作弊动机的学生没有作弊的机会了,这些学生面对严格的考试制度,就不得不好好学习,应对考试,否则考试通不过,就将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等。面对强大的压力,学生只能将压力化作动力,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端正考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对高职、大专或民办学校促进学风建设而应该采取的强制措施。

三、端正考风、优化学风,提高就业率

优良的学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良好的风气能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下,会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促进学风良性发展,学生会朝着目标,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主动积极去学习,从而化被动的压制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因此,学风和考风是相辅相成的,考风正了,学风自然有好转;学风好了,又将映射出良好的考风来。而且考风好,也能反映出学生都坚持诚信,务实学习。诚信是做人之本,现在社会已经出现诚信危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时有发生,人们因此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阴影,相互之间因缺乏诚信而彼此不信任。目前许多大型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提供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学历鉴定书等,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诚信危机。诚信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的体现,正如教育界公认的:“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而这“危险品”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人对他人的影响,更体现在其对整个团队风气、整体环境建设的破坏。这充分反映了学校培养出优秀品质人才的重要性。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各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二级学院更应该采取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迎合新时期就业发展需求。因此,各高校要结合各院校当前实际及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学风、考风良性循环发展的建设,培养出素质高、品质优、业务精的应用型人才,以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最终实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目标。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民办学院、二级学院学校更应结合实际办学情况, 加强考试管理, 严肃考风考纪, 促进考风建设。要以考风促学风, 以学风正考风, 培养具有诚信、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总体就业率。

关键词:考风,学风,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管理教育双管齐下促考风学风建设——就考风考纪访王俊东副校长[W].http://www.saxu.edu.cn.

[2]加强考试管理营造诚信考试之风一就考风考纪建设访教务处李长萍处长[W].http://www.saxu.edu.cn.

大学生考风考纪的问题及原因 篇11

一.考风考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目前高校存在考试作弊现象, 但不是主流

从作者调研情况看,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各类作弊现象, 但绝大多数同学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自觉抵制, 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二) 考试作弊手段呈现多样化

当前校园内考试作弊形式五花八门, 包括考场剽窃他人试卷、缩印复习资料, 将文字录入到手机、MP4等电子设备中, 将考试相关内容提前写在手臂、课桌、墙壁, 利用蓝牙耳机让其他人在考场外读答案, 利用微信传递答案, 甚至有些学生在考前或考中窃取试卷, 更有甚者利用非法途径办理假证件, 找“枪手”替考。

(三) 作弊学生范围扩大

从作弊的学生类型来看, 尽管大多数为平时学习不用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但其中也不乏优秀学生。从作者实地调研情况看, 有的学生干部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争取入党、奖学金、荣誉、就业等没有抵挡住不劳而获心理的诱惑, 走上作弊的道路, 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二.原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因素

1.目标缺失, 没有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

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 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与出路在哪里。这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 高中时以考上大学为最大目标, 进入大学后认为任务已经完成, 从而对学习不再感兴趣, 没有了学习目标, 对未来思考得很少, 没有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

2.对本专业不感兴趣, 缺乏专业认同感

在实地调研中, 作者发现部分学生高考时由于专业被调剂或对专业不了解, 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专业认同感不强, 没有学习动力, 为了应付考试铤而走险选择作弊。

3.学生过度追求个人发展, 存在功利心理

学生成绩好坏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担任学生干部、保送研究生、就业等, 部分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达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学习成绩和大学外语等级的要求, 在与其他同学竞争中取得优势, 以致产生了考试作弊的念头。

(二) 学校因素

1.部分教师授课准备不充分, 课堂缺乏吸引力

部分教师上课备课不充分, 上课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 仅传授书本中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 多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创新, 知识陈旧不更新, 导致学生学不进或听不懂, 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

2.部分课堂缺乏组织管理, 课堂考勤不严

一些任课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应该是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自己的任务只是教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对课堂的管理, 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有个别老师对上课不予考勤, 尤其是上百人的大课堂, 对于学生的出勤无法掌握, 让学生旷课的次数更为频繁, 旷课的学生也更为猖獗。

3.部分教师缺乏课程平时考核, 与学生交流不够

部分教师平时只管授课, 不注意学生听课理解程度, 下课就走, 答疑时间很少, 甚至不给学生留作业, 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很多有意愿努力学习的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 不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简单授课方式长期下去, 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 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社会以及互联网中的危害性信息被一些学生所吸收, 功利主义、欺诈思想等不良内容在网络上泛滥成灾, 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校园内各教学楼、宿舍、食堂、宣传栏等地经常张贴有某些考试答案、出租无线耳机等广告, 使一部分学生将考试完全寄托于这些非法考试广告上, 有恃无恐。

2.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标准要求低, 缺乏正面教育引导

上一篇:新闻报道采访论文下一篇:城市桥梁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