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实施

2025-01-16

构建与实施(精选12篇)

构建与实施 篇1

绘画是幼儿与人交流的形象语言, 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载体。但是, 当前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 尚存在重临摹轻创造的倾向, 缺乏可操作性的基于想象创造的教学方法, 使得幼儿作画缺乏自主性, 一定程度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也影响着幼儿利用美术去表达自我的需要。如何开发一门美术课程, 既能让幼儿充分表达自我, 又能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园“意象”绘画》课程就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孕育而生。在这里“意象绘画”不仅把绘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 把绘画当成了一种心理工具, 是儿童内心活动的一种形象表达和倾诉。

一、课程形成的历程

第一阶段 (2005—2006) :写生·创造绘画课程的研究

2005年, 我们将研究聚焦于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素材的写生教学, 申报并立项了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写生·创造绘画教学的研究》。可是, 从写生教学研究中发现, 幼儿缺乏把事物真实描绘下来的能力, 还存在单纯的技能训练倾向。于是, 基于幼儿的绘画能力和特点, 我们将写生教学改进为写意教学, 让幼儿在自由表现中奠定绘画技能。

第二阶段 (2006———2008) :“意象”绘画活动课程的研究

经过一个阶段的写意教学我们又发现, 写意教学能让幼儿在自由表现中奠定绘画技能, 但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想象、创造教学方法, 阻碍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于是拓展写意教学的内涵和方法, 研究出一套想象·创造教学方法, 并运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成效显著, 在省、市、区都举行了“意象绘画”研讨会, 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肯定, 编辑《幼儿园写意教学》、《幼儿园“意象”绘画教学》等教材正式出版。

第三阶段 (2009—2012) :“意象”绘画嫁接与各科教学的研究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意象绘画”在绘画素材上还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象, 还不能充分“让幼儿利用美术语言来说话”。为了给幼儿提供多元的表达渠道, 让孩子充分、真实地表达自我, 2009年又申报并立项了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意象”绘画与各科融合的研究》, 把“意象绘画”嫁接到语言、音乐、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教学, 形成了“嫁接式意象绘画活动”课程。

二、课程内容的架构与实施

《意象绘画》课程由“写意”活动、“意象绘画”活动、“嫁接式意象绘画”活动三部分组成, 其活动目标和教学流程都有所不同。

(一) 写意活动———在自由创造表现中奠定绘画技能

写意活动就是以“画以心”为原则, 鼓励幼儿不仅画“看到的”事物, 还可以画出“想到的”事物。即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 重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幼儿主观的情致。写意活动选取生活中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写意素材, 如植物、动物、食物、用具、人物、服装等,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 帮助幼儿树立“我”所看到的就能画下来的自信心,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直觉感受和主观情意进行任意表现物象, 贵在“神”似, 自由表达感受。

教学流程:个性观察———启发点拨———自主作画———多维评价

课例:《我心目中的太阳》 (中班)

首先提供太阳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太阳的结构特征, 并根据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然后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情意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心中的太阳。肯定幼儿独特的创作, 尊重和保护幼儿的独创思维。

写意教学源于写生教学, 但尊重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年龄特点, 把写生教学中将事物真实描画下来的要求, 降低为抓住事物的基本结构特征, 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取材的角度来表现事物, 体现幼儿的童真和天性。造型上强调的是“神”似, 避免了单纯的技能训练, 又给幼儿足够的创造性表现空间, 很好地实现了技能和创造之间的平衡, 也为写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找到了新方法。

(二) 意象绘画活动———全面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意象”绘画的核心是“想象与创造”, 让美术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总结、提炼了三种比较有效而典型的教学方法。

1. 借形想象法

“借形想象法”就是以自然物象或教材范画为写意对象, 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取舍物象主体, 可以是物象的整体, 或者是某一部分, 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一个“点”, 然后进行写意绘画。再根据写意形象的“形”相似性特点, 转换各个角度进行任意创造作画, 形成一个奇特的形象来。

教学流程:个性观察———写意物象———启发想象———创造作画——互动评价

课例:《橘子》 (中班)

提供整个、半个、或者一瓣一瓣的橘子让幼儿观察, 了解各种形态橘子的整体、局部特征, 然后请幼儿选取喜欢的橘子描绘下来, 再转换各个方向进行创造作画, 画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画面。

借形想象法是基于写意教学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 通过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写意绘画奠定幼儿的绘画技能, 引导幼儿转换各个角度进行想象作画, 便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因此, 它既避免了放任自流和临摹画现象, 又让幼儿习得技能的同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教学完全符合幼儿不定向图画的特点, 而且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开展教学, 选材极为方便。

2. 极限变形法

极限变形法是一种夸大变形的写意活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 把物体的整体形象或者某一部分加以大肆的夸大, 并任意地变形, 或者无限变小, 形成一个“点”, 引导启发想象, 然后根据变形的“形”大胆地进行创造作画, 表现幼儿的心绪和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流程:个性观察———变形想象———创造作画———互动评价

课例:《靴子》 (大班)

提供给幼儿一只靴子, 引导从“整体———局部”观察靴子的结构特征 (靴筒、靴面、靴底) , 然后, 靴子的靴面无限夸大并变形,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再把靴面无限夸大变形。或者无限变小, 形成一个“点” (如下图) 。在此基础上, 引导幼儿进行创造作画, 表达自己心中意欲和情感。

运用极限变形法,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表现需要, 任意变形物象的“形”进行自由的创造作画, 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达到提供一种事物就能表达自我的效果, 让美术成为幼儿进行自由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3. 多物同构法

“多物同构法”是一种组合写意方法。为了增加组合物体的写意, 又避免机械拼凑的技能训练, 我们创设了一种游戏化的置换、错位写意的方法。即根据事物局部结构相似性的特点, 选取多种物体组合在主体上, 形成全新、奇特的画面, 在自由重组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流程:个性观察———启发想象———创造作画———互动评价

课例:《奇特的娃娃》 (大班)

提供小姑娘图片, 引导幼儿从“整体———局部”进行观察, 了解小姑娘的头像各部位特征。然后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思维, 与此同时, 根据“相似性”的原理, 请幼儿选取生活中的各种物象置换小姑娘的头像各部位, 形成奇特的画面来。

“多物同构”是根据生活中的事物相似性的特点, 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相似物体进行重新选择、分解、组合, 形成张冠李戴的奇特画面, 也是顺应幼儿超越常理和常规, 超越时空的思维特点, 实现了写意教学从单个物体向多个物体写意作画的进程。

(三) “嫁接式意象绘画”活动———借助多元表现通道自由表达自我

“嫁接式意象绘画”活动就是在美术活动和各领域活动之间寻找“契合点”, 然后有机地嫁接在一起活动, 以提供给幼儿多元情感意念的表现平台。

1.“嫁接语言式”意象绘画———利用“美术语言”大胆表现故事创想

本活动使幼儿能大胆地利用抽象、简化、高度概括的“符号”, 以文字排列式记录在语言活动中的感受和创想;以简化、概括的一张或几张抽象画来记录幼儿的故事创想;以具象的“美术语言”记录幼儿创想续编的故事情节;利用一张或几张绘本画面进行联想, 并用美术记录幼儿的创想,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嫁接社会式”意象绘画———利用“美术语言”大胆表现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

本活动是让幼儿用美术形式来记录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可附以简短的文字;教师根据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来确定一个主题, 幼儿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经验发挥想象进行作画, 从中内化社会情感。

3.“嫁接科学式”意象绘画———利用“美术语言”大胆表现科学发现和幻想

本活动就是幼儿参加探究活动, 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然后能利用简化的、代表性的符号或者具象的“美术语言”记录自己的发现、成果、方法等;或者结合幼儿生活经验, 进行科学幻想创造作画, 让美术成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记录工具”。

4.“嫁接音乐式”意象绘画———利用“美术语言”大胆表现音乐感受和联想

本活动是幼儿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 根据音乐节奏、旋律、意境等, 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联想或经验迁移, 然后用简化的符号、线条、色块表现出来;或者用具象的绘画形式描绘出想象中七彩斑斓的音乐故事, 体现绘画与音乐完美的结合。

三、课程的价值意蕴

“意象绘画”课程关注儿童的兴趣、想象、创造, 是从单一的美术到多元的美术, 从独立的艺术创想到整合其他领域教学的一个发展脉络体系的美术特色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周围的生活、儿童自己积累的经验, 儿童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同时, 具有一套具体的想象、创造的方法策略, 让绘画不仅作为幼儿的一种艺术表达, 更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表露, 让孩子们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经历愉悦的创造性的学习的体验, 从而实现“给幼儿最适合的教育”的理念。

“意象绘画”课程丰富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课程, 在美术教学方法上注入新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园其他领域课程的实施;实现了基于幼儿表达与创造为核心的课程统整。

构建与实施 篇2

摘要:如何构建与实施德育课程,是当前学校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新课题。笔者立足小学德育课程的理论构架和教学实践,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经典教案为一体,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在于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理解德育课程,深入研究开发和构建德育课程,了解掌握德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动态,不断提高德育的功能和实效。

关键词:德育课程构建实施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我们借助学校改革的东风,结合自身的事迹和发展需要,建立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拉开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工作的帷幕。

一、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

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离不开相关的保障措施,我校从组织,制度,师资,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入手,逐渐建立德育课程的保障措施。

1.建立辐射学校全盘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以校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德育课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德育课程做出正确决策与部署。

2.制定相关制度,我校非常重视德育课程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了上至学校课程发展规划,下至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促进了学校德育课程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体需求着眼,满足教师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是实施有效德育课程管理的基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德育课程教学管理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德育课程的管理中意识到了要满足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才能把德育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抓好抓实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呢? 我区从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学习性教研组建设、个性化德育课堂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尝试。

4.整合资源,多边合作,实施三级管理制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制度与管理体系建设也进入全面探索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中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区品德课教师和德育研究管理工作者努力尝试与探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要使课程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首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德育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中,要紧紧抓住“知、情、意(信)行”四个环节。

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没有实践就不会有真情体验。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到此远没有完成它的任务,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知识传播,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就不能说是完整的德育。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就要强调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把学校德育融入家庭、社区,扩大了德育实践空间。同时,注重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的品行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大量的工作在于日常管理。

我们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全员管理,二是全程管理,三是分层次管理。所谓全员管理,就是发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管理,学校领导、德育处老师、班主任要管德育,全体教师也要管德育,职员也要管德育,连学生干部、全体学生也要参与相互管理和自我管理。所谓全程管理,就是从早到晚、从小学入学到毕业时时处处都要有人管理。所谓分层次管理,就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2.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基本上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规范教室布置,优化学习环境。

制定《教室布置规范化规定》,对教室布置从内容、栏目到张贴位置等都作了统一规定。

3.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有如下方式:

(1)学校利用春游、节假日,组织有效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爱心社和离退休干部、教师、伤残人员服务网,开展帮困助残、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心。

(3)继续推广“弘扬传统美德,积极实施尊师爱生的传统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及道德教育层次。

(4)利用暑、寒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教育融为一体,让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进行道德践履,开拓德育空间。

4.创导了以“主题班队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德育的主要形式,以体验德育为主要途径,提高了学校的德育总体效益。学生在亲自参与各类活动当中得到体验,让学生成了学校德育的主体,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和编写主题班队会的案例,自己组织实施,在活动中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能,学生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校风校貌也得到很大改观。

三、结束语

潜能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篇3

1,整体结构

我校的潜能发展模式由目标体系(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理论依据(脑科学理论、自主性学习理论和创新学习理论)、基本原则(主体性、全体性和多样性)、发展策略(旧知与新知、继承与发展)和评价体系构成。(见下图)

2,模式内容

(1)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才。

具体目标通过创设符合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与心理环境,培养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理论依据

脑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使用了大约10%-15%的脑细胞。按照“短路理论”,如果人不去唤醒自身潜在的能力,这些能力就会慢慢消失。开发潜能是全脑的开发,包括对语言智力、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等的开发。

自主性学习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原理认为,学习是人体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积极自主行为,只有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习自主性是学习者搞好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品质,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种关键的主体变量。 创新学习理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应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潜能放在首位。

托兰斯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动机和态度,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潜能发展教育模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全体性原则 “有教无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积极营造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有无限潜能的教育氛围。

多样性原则 在潜能发展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应尽可能多地开辟通往新知识的途径与通道。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获得新知识后,如果通往这个知识的路径或通道越多,该知识就越来越容易提取而不易被遗忘。动用多种感官对知识进行编码,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通道或线索,从而提高保持效果,激发学生潜能。

(4)发展策略

潜能发展教育模式强调学习者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都处在变化的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之中,潜能发展模式要求学习者要动态地呈现知识,能认识到“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填塞给自己的大脑,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必须靠自己的构建来完成,以自已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潜能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的认知模式。这样的知识观和认知模式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开发。

二、潜能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明确目标

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整个中学阶段,在每一学年、每一单元,教师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相应的学习目标。目标应具体、简明、易懂;预定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与实际,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以及学习进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目标应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预定的目标可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水平及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依据。

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例如,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设不同的目标,根据不同学科的进程和要求设置不同的目标等。教师应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每一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使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提高主体意识,发展潜能。

2.互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与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双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求得新的发现。

互动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种因素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观看演示、回答问题、做练习、自学教材、讨论以及游戏、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互相穿插,可以加强外界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兴奋程度,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3.自我反思

發展潜能,应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我反思,其要点包括:

(1)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引入的,和现实有什么联系?

(2)所学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和它有关联的知识有哪些?

(3)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4)如果对上述问题不清楚的话,问题在哪里?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一下。

(5)对学习投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是什么原因?

(6)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没有的话,是什么原因?

(7)其他同学是否愿意和自己讨论交流学习问题?为什么?

(8)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意思?表现在哪里?

(9)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习信心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情况,将这些问题具体化,并纳入一系列学习记录表中,进行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时的反思,可以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方法,明确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在学习中建立起恰当的自尊和自信。

4,记录成长

教师可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教师和他人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本人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成长记录袋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潜能。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的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通常制作成长记录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目的;

(2)确定评价的对象;

(3)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4)调动学生本人参与;

(5)确定评分程序;

(6)向每一个人(包括学生本人)展示成长记录袋;

(7)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在作品展示和过程记录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所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使学生有了评判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预期,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三、潜能发展模式的发展与展望

网络慈善募捐模式构建与实施 篇4

一、网络募捐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 网络时代下公民慈善行为的变化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民与慈善”万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除了募捐的主渠道外, 14.8%的被访者选择手机短信捐款, 6.4%选择网上银行划款, 5.4%选择直接去慈善机构捐款, 4.3%选择银行转账或者邮局汇款, 手机短信和网上银行成为最新最受欢迎的捐赠方式。随着网络善客和慈善联盟不断地涌现, 网民和网络支付工具的逐步普及, 公民慈善行为较传统慈善发生较大变化, 网络正在塑造一种平常、轻松、快乐的慈善捐助理念, 打造一个自由、简单、方便的慈善募捐平台。现代慈善理念逐步深入, 很多爱心人士的捐助渠道有向网络转移的趋势。网络募捐属于公民个人慈善行为, 是发扬平民慈善的具体表现形式, 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

(二) 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所决定

我国近年慈善捐赠水平不断增长, 但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首先, 捐赠份额和结构不合理。以2008年为例, 慈善捐赠总额最多虽然已达到1070亿人民币, 也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356%, 平民募捐份额少, 慈善募捐普及率不高。其次, 我国公益机构自身管理与运作存在缺陷和不足, 未能开发足够捐赠对象和项目, 捐赠人可选择的范围过小, 募捐形式单一, 捐助意愿不能满足, 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往往不甚明了, 慈善机构运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不高, 导致了很多爱心人士望而却步。另外, 现有慈善募捐渠道不畅, 很多平民慈善活动由于募捐渠道不畅和不便而被迫选择中断, 通过百度知道、天涯论坛等平台发现, 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网友询问“怎样捐赠”、“到哪捐赠”等问题, 特别是想捐赠物资的爱心人士深感捐赠的不便。在平时, 很少有慈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适合经常性捐赠的慈善活动, 网络募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人想捐钱物却无处捐, 而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需要钱却拿不到钱的困局。通过经常性小额的网络募捐机制, 提高了平民募捐的水平, 扩大和便捷了募捐渠道, 整合了慈善资源。

(三) 虚拟网络募捐规范化要求

当前网络慈善活动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如论坛、QQ群发和博客等非正式渠道。由于慈善活动发起比较随意, 整个慈善活动难以控制和监管, 捐助所得去向不明, 而法律上对网络募捐的规范还是一个空白点, 一旦缺乏有效监管, 网络慈善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欺诈的手段和工具。如2005年《卖掉自己救妈妈》的帖子出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网上, 最后一切的质疑声都随着陈易母亲的逝世戛然而止。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络获得救助的同时, 以网络募捐之名、行诈骗之实, 由于缺乏相应监管导致的善款使用透明度弱等失范现象也随之出现, 诱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网络募捐模式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慈善上述行为, 加强了资金和物质的监管, 加大了慈善信息公开。

二、网络募捐模式的实施与运营

(一) 网络募捐平台的运营组织

考虑到慈善事业的特殊性和网络组织的虚拟性特点, 结合现有慈善组织的现状, 兼顾平台运作效率, 网络募捐平台的运作组织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 其运营主体应挂靠在公信力较高的政府主管部门或公益慈善基金会。网络募捐运营主体根据慈善组织的申请, 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发布相关慈善募捐项目, 集中通过该形式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为了完成上述工作, 还需各级民政部门、各类性质慈善组织和个人线上与线下的配合, 通过省市两级民政部门协同工作, 充分利用各地慈善组织和个人, 借用网络平台, 实现现有慈善资源的共享与资源整合, 提高慈善运作的效率和慈善资源的利用率。

网络募捐项目的运作组织主要由网络募捐项目组和县市民政部门两部分构成。网络募捐项目组主要负责网络募捐的线上运作, 包括网络募捐平台的维护、管理和推广, 慈善项目审批发布与管理、网络慈善拍卖和募捐所得管理等。县市民政部门主要负责网络慈善的线下运作, 依托本地区的慈善超市, 积极开展社区慈善物资的捐助受理和网络募捐平台的宣传等工作。慈善超市作为本区域物资捐助的临时储存点和受理点, 社区志愿者和义工通过本区域慈善超市的网络终端在线登记物资捐助的详细信息, 获取居民网络预约捐物信息, 收集与整理公民捐物, 运送到网络募捐项目组集中处理。各县市慈善超市依靠当地的义工和青年志愿者, 分配人员到慈善超市, 负责慈善募捐平台的社区宣传、物资的捐助受理、收集和登记等工作。网络募捐模式实施组织结构见图1。

(二) 网络募捐平台建设与功能定位

1. 资金募捐。

网络募捐平台可以开展资金的在线捐款, 慈善组织向网络慈善项目组提出申请,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慈善项目, 并提供多家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工具 (如支付宝、快钱等) 供网络善客选择, 实现资金方便的在线划拨。另外, 网络平台也可以发布传统的资金募集渠道, 如手机短信、银行和邮局汇款等信息, 方便没有网上支付工具的善客, 实现多种渠道、全天候、覆盖面广的资金募集。

2. 物资募捐。

目前很多爱心人士感到家庭闲置物资捐助很不便, 使家庭的闲置物浪费严重, 并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网络募捐平台可以根据顾客IP地址自动匹配各个县市的慈善超市物资募捐点, 实现物资的在线预约捐助。捐助者可以根据匹配的结果选择最合理的物资募捐点, 平台提供网络善客志愿者上门服务或快递邮寄服务选择, 使捐助物资顺利方便筹集起来。另外, 为了方便线下平民慈善捐物, 公众可以采取就近原则向社区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等捐赠物资。

3. 网络义卖。

网络义卖是募集慈善资金的另一种形式。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名人捐赠的慈善拍卖品和限量版商品, 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发布网络义卖或拍卖信息, 充分发挥拍卖品名人效应, 加大整个拍卖过程网络媒体宣传, 把筹集的慈善物品通过拍卖转化为慈善资金, 扩大慈善资金的募集份额, 让参与网络义卖也变成一种慈善活动。

4. 信息公开与慈善文化宣传。

慈善信息公开是很多爱心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 特别是慈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直接影响到很多热心人士的慈善捐助行为。作为网络募捐平台, 充分考虑慈善募捐平台网络媒体优势的一面, 对于慈善项目运作、慈善组织性质、慈善财务信息和慈善募捐所得去向等捐助者比较关心的信息可以借助该平台及时发布, 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提供方便易用的查询功能, 方便捐赠者捐赠记录的查询和比对。另外, 网络募捐平台作为慈善文化、慈善事件和人物的宣传媒体, 通过该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 培育良好慈善文化, 优化慈善环境, 激励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网络慈善的活动中来。

(三) 网络募捐平台主要业务流程

1. 网络捐款。

慈善组织通过向网络募捐平台在线提交慈善募捐项目的申请, 网络募捐项目组根据慈善组织提交的慈善项目申请方案, 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 审核慈善组织的性质、经营范围等内容。审核通过的慈善项目可以发布到网络募捐平台下向公众筹集资金和物资, 网络布的信息自由选择慈善项目。网络慈善项目组下属的资金和物资管理部门在一段时间内提取相应慈善项目所捐资金和物质划拨给相对应的慈善组织, 并根据慈善组织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情况, 审核相应财务信息, 并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公布与反馈。网络捐款业务流程如图2。

2. 网络捐物。

募捐平台根据网络善客地址自动匹配最优慈善超市, 善客选择直邮到匹配的慈善超市或者志愿者上门持证取件, 县市慈善超市通过上述渠道获取到的物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登记, 并直接运送到网络募捐项目组集中处理。另外, 为了扩大捐物的力度和便捷性, 传统善客可以直接通过向社区服务中心提交慈善物资代为捐赠。不管采用什么渠道参与捐物慈善活动, 均采集捐赠者的基本信息, 网络募捐平台根据录入的捐助记录最终以手机短信的形式给公众反馈。网络捐物流程如图3。

三、网络募捐模式的关键问题研究

为了保证网络募捐平台的正常运营, 充分发挥网络慈善对传统慈善有力补充作用, 必须加强慈善平台公信力、慈善品牌、网络慈善与传统慈善衔接与整合等关键问题的建设与研究。

(一) 网络募捐平台公信力建设

政府部门是募捐平台公信力建设的主要力量, 也是公信力建设最有力的说服者, 应充分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向公众传递平台的经营主体和性质等信息, 定期公布慈善平台所获得慈善资金和物质的去向, 保证捐助者的个人隐私, 扩大平台运营、善款和物资的透明度。只有整个慈善平台的运作流程公开透明化, 网络募捐平台的运营主体内部严格管理, 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慈善平台的公信力才能得到保证。

(二) 网络募捐品牌建设

为了扩大募捐平台的知名度, 培育良好的网络慈善品牌, 平台运行的各个主体应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在线下宣传方面, 慈善组织通过慈善一日捐、平民慈善明星评选、慈善晚会等活动, 加大募捐平台的宣传;通过下企业进居民社区等具体宣传活动, 形成良好社会口碑;在线上宣传方面, 可以依据平台性质, 借助网络善客和善客同盟实现口碑宣传, 让平台信息通过善客的接力宣传在网络中扩散;同时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网站宣传的成功经验, 不断优化募捐平台, 选择合适时间发布募捐平台的公益广告, 让更多的网民了解该网络慈善品牌。

(三) 传统慈善与网络慈善平台的衔接建设

借助网络慈善募捐平台, 实现政府、慈善组织、网络善客和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的衔接, 打通传统慈善与网络慈善, 实现社会慈善资源的有效整合。网络募捐平台结合自身运作机制, 采用权限分层分级管理, 各个运作与参与主体可以根据权限登录募捐平台, 通过相应的募捐平台入口实现慈善资源的整合。网络募捐平台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组织、人员和网络, 减少重复建设, 加强制度创新, 实现传统慈善到网络慈善的有效衔接与贯通, 提升网络慈善募捐平台的运作效率。

四、网络募捐模式实施建议

(一) 坚持走政府推动网络募捐原则

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对慈善活动、慈善组织、慈善募捐与捐赠、慈善服务和慈善事业的奖励和扶持等关键问题作了明确说明, 对慈善活动在法律上作了规范化规定, 但对网络募捐的这种新型的募捐形式在立法上还处于空白, 如网络募捐主体身份合法性、网络募捐的监管、网络募捐规范化、网络募捐奖励与支持等主要问题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支持, 势必导致网络募捐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没有指导依据的困境。

政府作为慈善事业推动者, 政策制定者, 对慈善事业发展影响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首先, 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法治建设、政策优惠上推动, 制定涉及网络慈善组织主体身份地位, 规范网络募捐的行为、网络募捐活动的监管、完善慈善公益组织的内部管理等具体法律文件, 制定各种激励机制, 鼓励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网络募捐, 完善表彰和奖励制度, 发挥网络慈善、网络募捐先进示范作用, 使更多社工、志愿者和一些民间慈善组织加入到网络募捐的活动中来, 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其次, 政府应加大网络募捐的舆论宣传推动力度, 提升网络募捐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评选平民慈善明星, 大力宣扬慈善文化和平民慈善理念, 培育人们财富观。再次, 加强民间社会组织建设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在组织人事上实现政府推动。虽然网络募捐的开展是借助网络平台, 但整个募捐活动的线下宣传、捐助物资派送等活动还要借助当地的慈善超市、社区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等民间组织和个人, 提高民间社会组织和相关人才的建设水平, 将对网络募捐的具体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 构建政府主管部门、慈善组织、网络善客和志愿者四位一体网络募捐运营模式

借助网络募捐平台, 实现政府、慈善组织、网络善客和青年志愿者等组织和个人的衔接, 构建四位一体运作机制, 提高网络募捐的运作效率。在该四位一体运作机制中, 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网络慈善平台的运营和推广活动等在内的平台管理, 发布与审核慈善捐助项目, 监管平台所得慈善资金和物质, 明确该运行机制下各方的权利与责任。慈善组织主要负责本地网络慈善活动组织和宣传, 主要包括本地捐物活动的开展, 志愿者的服务与管理等。另外, 地方慈善机构应充分利用本地慈善超市渠道, 把爱心人士捐赠的闲置物实行回笼, 作为本城市的联系点和平台宣传载体。志愿者主要负责本地网络慈善活动的社区宣传, 网络捐物预约的上门服务等工作。通过该运行机制, 借助该网络捐赠公共载体, 合理分工, 充分合作, 实现各地区各城市网络捐赠活动的展开, 既提高了捐赠平台的公信力和管理水平, 又很好的整合了志愿者和爱心超市等社会慈善资源。

(三) 以技术为保证, 搭建安全功能完善的网络募捐平台

网络募捐平台是网络善客实现网络募捐的活动的主要渠道, 既是捐赠者与受捐者之间的爱心之桥, 也是捐赠者与慈善组织的重要纽带。为了方便人们的捐赠, 开发和激励人们的爱心活动, 平台应完善应有的功能, 主要包括在线捐款、捐物预约、帮困结对、捐助查询和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同时为了扩大平民参与慈善活动的多样化, 扩大资金的募集额度, 借助平台优势, 开展以拍卖明星纪念品、限量版商品为主的网络义卖活动。由于资金是通过该平台划拨, 平台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保证资金的安全。

(四) 依托志愿者和慈善平台, 设计合理捐物流程, 募集更多的慈善物资

《2008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国已建立经常性捐助工作站 (点) 和慈善超市3万个, 初步形成了社会捐助网络, 全国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已近亿人。为了弥补平民物资的捐赠不足, 解决平民物资的捐赠不便, 可以借用全国庞大的捐助工作站、慈善超市和志愿者服务团队, 实现平民捐物的常规性。首先捐赠者通过平台登记捐物信息, 慈善平台根据捐赠人的IP地址自动匹配和生成捐助工作站和慈善超市的电话和地址。其次, 捐赠者可以选择物流邮寄到上述生成的地址, 或者直接通过生成的捐助工作站和慈善超市的联系电话进行志愿者上门预约取件。通过网络募捐平台, 依托地区民间社会慈善组织, 优化捐物流程, 实现平民捐助的便捷。

(五) 大力开展网络募捐平台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培育慈善文化

宣传是网络募捐平台得以推广的主要手段, 是捐赠平台运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政府部门而言, 应借助各种渠道和形式, 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 努力开展网络宣传活动, 通过网络募捐平台慈善话题的讨论、慈善活动的参与, 聚集更多关注慈善事业、参与慈善活动的热心人士, 形成网络慈善社会化网络, 实现用户粘度高的网络慈善圈, 让网络捐赠平台以官方的姿态深入人心。就志愿者而言, 通过下社区活动, 让平民切身感受到慈善的力量, 不断激发大众的慈善热情, 激励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培育良好的慈善文化。

五、总结

网络慈善是一项新生事物, 政府只有对网络慈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使其规范化和法制化, 这样既方便满足众多网络善客爱心的表达, 又保证了慈善捐赠数量不断增长和捐赠结构的优化, 充分发挥平民慈善的力量, 营造良好慈善氛围。

参考文献

[1]柯风华.网络募捐的规范化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 2008.

[2]李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 2009.

[3]杨团, 葛道顺.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主题班会精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篇5

主题班会精品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测验参考答案

单选题

1.主题班会“肖申克的救赎”说明主题班会什么样的原则?[B]

(A)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人积极参与(B)班会主题要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C)班会课程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灵活性

难度:易分值:10.0

2.下列不属于主题班会“过程”设计的是:[C]

(A)形式新颖、方法适当(B)针对性强、实用性强(C)活动目标明确难度:易分值:10.0

3.主题班会“心灵鸡汤”说明主题班会什么样的原则?[C]

(A)班会主题要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B)班会课程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灵活性

(C)注重班会的后期效果,深化德育的延伸

难度:易分值:10.0

4.主题班会的实施形式主要有:[A]

(A)年级协作式班会课,学生团体合作式班会课,学生体验式班会课

(B)学生团体合作式班会课(C)学生体验式班会课

难度:较易分值:10.0

5.下列关于主题班会表述正确的有:[C]

(A)是学校实施教育、激励的平台;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

(B)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

(C)是学校实施教育、激励的平台;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

难度:较易分值:10.0

6.下列主题班会不属于“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一模块的是:[C]

(A)自律教育(B)理想教育(C)环保教育

难度:易分值:10.0

7.班会课的评价与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

(A)通过文字记录、录音记录、录像记录来进行评价与反思(B)通过录音记录来进行评价与反思(C)通过录像记录来进行评价与反思

难度:较易分值:10.0

8.讲座建议“确定人生规划”的主题班会在哪个年级召开最适合?[A]

(A)高一年级(B)高二年级(C)高三年级

难度:易分值:10.0

9.一节好的班会课所起的德育作用有:[B]

(A)进一步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动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B)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动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道德信念和规范的养成(C)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信念和规范的养成难度:较易分值:10.0

10.主题班会“妈妈我爱你”说明主题班会什么样的原则?[B]

(A)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确立有针对性的主题(B)班会课要有创新性,拨动学生的心弦(C)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人积极参与

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 篇6

案例式教学具备直观性、趣味性、代入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整体情感需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策略、构建案例式教学的方法。

一、增强案例式教学针对性,提高授课效率

在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两个“针对”:一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和创设案例的时候,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案例式教学切实做到为教学服务,避免走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阶段、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考虑,使案例式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整体需求,避免走入理论脱离实际的误区。例如,《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引力”的知识,并产生探索地球、学习科学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牛顿和苹果”的案例,既贴近教学目标,又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是一次成功的案例导入。

二、增强案例式教学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时候,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共鸣,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案例式教学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如果生硬的引入动物界生长和繁衍的案例,难免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引入“小金鱼找朋友(讲述小金鱼分别找小螃蟹、小鳌虾和小乌龟做朋友,但前两者需要脱壳,不能和它玩,只有小乌龟的壳可以随着身体长大,可以和它玩的故事)”的案例,则不仅能够利用生动浅显的语言阐述动物界生长变化的不同规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与课文内容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三、增强案例式教学启发性,锻炼思维能力

教师构建案例式教学模式,不仅要达到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趣味的目的,也要起到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时候,应该本着启发性的原则,使学生在案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例如,在学习《丑小鸭》的时候,教师引入了“山东青岛11岁‘无腿少年高志宇”的案例,他克服身体残疾,积极努力学习,取得良好成绩,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着很多人。在案例介绍结束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高志宇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为什么?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什么是“丑小鸭”,什么是“白天鹅”有了新的界定和认识,对于“人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克服先天条件上的缺陷,实现华丽蜕变”这一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领悟,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养。

四、增强案例式教学情境性,引发学生共鸣

代入性和直观性,是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这与情景式教学的特征不谋而合。基于这一因素,教师在构建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把握其情境性的特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兴趣、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中,学习语文知识、探索语文规律。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的时候,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并将案例背景设置在学生无比熟悉的教室,将案例主人公设置为学生本身:本次语文阶段性测试,教师决定对于90分以上的学生给予嘉奖,并在家长微信群中进行点名表扬。你的考卷成绩是92分,位列受表扬和嘉奖的学生名单当中。但是你发现老师把你的考卷中一道原本应该判错的选择题判对了,该题分值为3分。如果向老师坦诚这件事,就会失去受到嘉奖和表扬的机会,还可能让父母失望;如果不坦诚,不仅可以得到嘉奖和表扬,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努力进行弥补,但是却违背了事实真相。你会如何选择?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拓宽学生的思路,使案例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认知水平出发、学习需求出发,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案例式教学因为具备直观性、趣味性、代入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大家共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策略、构建案例式教学的方法,使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科学而高效的利用。

“1+3”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篇7

一、提出的背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学校差异, 体现课程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客观现实确定教育思想, 形成学校个性。课程是一个学校奠定特色的基础和保障, 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课程作支撑, 没有一定的课程支撑, 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

新的课程体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着眼于生命的未来。本课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突出教师的导师作用, 给予教师宽松和谐的教学空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舞台,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课程的校本性, 在国家法定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 这些课程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知识进行灵活多样的拓展与深化;突出校园生活的丰富性, 通过社团活动、电影展播、诗歌朗诵、主题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不仅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源地, 而且成为学生涵养自己、升华自己、一生牵系的精神家园。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 国内外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探讨。我们的这个课题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纵向提升他的知识水平, 横向提升他的自身修养 (包括文学、数理、音乐、美术、体育、社会伦理等) 。

二、研究目标:转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 为特色学校奠基

围绕“1+3”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学校特色, 通过“1+3”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文化品位提升起促进作用,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1+3”课程:“1”是必修课的设置。必修课是国家的法定课程, 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升学深造的主阵地。“3”是指选修课的设置, 包括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课体现的是校本课程, 是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包含了即将实施的新课程, 更是学校着眼于未来、创建生命校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1+3”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特色构建,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建立利用“1+3”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研究范式。另一方面, 该成果在社会的推广使用, 为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技术。为了真正落实目标, 我们制定了《基于学案教学的“五一”课堂教学模式》, 突出课堂教学的主动探究、预设与生成, 突出思维的培养, 突出讲和练的结合。

一个问题的引领:针对学生自学缺少方向而低效、课堂时间有限、教学目标需明确等问题, 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 结合重点和难点, 浓缩枝节问题和次要问题, 选择一个恰当新颖的切入角度, 提炼出一个中心问题, 引领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 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在自学之前提出一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 倡导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结果, 提出更多的问题。

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段宁静的时间, 结合学案, 让学生自我学习, 深度思考, 结合自己原有知识, 重新建构新知识。自学的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下一步质疑和交流作准备。

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的问题,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质疑探究, 分析总结, 师生在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对规律的总结。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 强调根据学生的学情, 确定“三讲”和“三不讲”, 突出知识的高效生成。教师是设计者, 更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匡正者、升华者和梳理者。

一个练习检测的契机:练习不仅仅是一种手段, 更是知识内化的途径;在练习中能发现问题, 在练习中能培养思维。练习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 突出经典性, 突出梯度性, 强调检测功能。

一个规律的精练总结:突出一课一得, 用精粹的语言归纳本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 强调规律的总结, 让每节课都成为一个提升的阶梯。总结意识可以强化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总结性。

三、实践与探究:构建“1+3”课程体系, 践行科学的育人观

1. 选修课三个层次的梯度划分

选修1是基础层, 是对必修课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既可以从对知识的横向, 即相关联知识的延展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孜孜以求的摸索, 也需高屋建瓴的俯视与旁征博引的左右勾联;还可以从对知识的纵向的探究中把握知识和规律的产生历程, 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

选修2是提高层, 是浓缩的知识板块, 是术业有专攻的各种专家的大讲堂。在这个讲坛上有对高考的精辟分析与应对之策、有对文学名著的精彩点评, 有对时事热点的深刻剖析;主讲人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可以是知名专家, 也可以是我们的学生。

选修3是开放层, 是丰富学生生活,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业余爱好的空间。在自由的空间里, 在课外的活动中, 学生的情操会得到陶冶, 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活动中, 自主参与, 自主探索, 自主发展, 个性会得到张扬, 创新精神会在心中扎根发芽。有各科的竞赛辅导, 有学生的社团活动, 有各种科技小组的考察, 还有书法、艺术等培训, 以及党政工团安排的各种活动。

2. 选修课各个层级的目标落实

选修1要求:针对部分学生, 注重基础知识, 落实扎实原则。

选修1以学生报名为主, 各科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 根据学科进度, 选择选修课题, 选择主讲人, 至少提前一周公布, 接受学生报名, 根据报名情况安排讲课地点、听课人数、讲课次数和讲课时间, 提前公布下发名单, 告之学生。选修1主要利用每天的下午自习课。例如学习了诗词中衬托的手法, 就可以进行诗歌“衬托”手法的相关训练。

选修2要求:针对全体学生, 专题知识讲座, 内容系统充分。

选修2根据情况利用报告厅转播, 整个年级或学校全体学生听课。年级或学校选择学有专长的教师或者学生, 精心准备, 就像“百家讲坛“式的讲座, 通过海报等形式提前公布。选修2主要利用每周六或周日的时间。例如学习了古典诗词单元可以开讲《纳兰性德研究》, 学习了散文单元可以进行《余秋雨散文艺术手法分析》的讲座。

选修3要求:对象为有兴趣和有专长的学生, 术业专攻, 目标超越。

选修3需要在学期初, 各备课组长和各相关部门需要把活动的内容和主持人至少提前一周上报, 经过审查后公布, 供学生选择报名, 然后安排时间地点活动。例如学校生物活动小组在学期初就应确定不同的活动计划, 春天观察草木的开花、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 冬天观察动物的冬眠等。

3. 选修课各个层级的互补设计

“1+3”课程中的1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 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 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1+3”课程中3里面的选修1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相关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深化。选修2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专题知识讲座, 内容系统充分。选修3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象为有兴趣和有专长的学生, 术业专攻, 目标超越。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依存, 共同完成对学生从知识到思维到价值观到个性的培养。必修课是基础平台, 选修课是科学延伸, 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真正构建出共性和个性齐飞的天空。

4. 选修课各个层级教法的差异

依托“核心课堂”的概念, 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差异性教学, 必修课突出教师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的构建。选修1是从必修到选修的科学延伸, 强调分层教学, 强调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因此突出教师的恰当引领和根据教学实际的规律总结。选修2是知识板块的大讲堂, 因此注重知识的密度和教师讲解的生动性, 教师需要大量占有知识, 旁征博引, 吸引学生。选修3是各种课外小组的活动, 突出探究性和实践性, 需要教师营造探究的氛围, 激发探究的兴趣, 讲解探究的方法, 提供展示的舞台。

四、价值与成果:构建课程体系, 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1. 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形成

必修课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开设。选修1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科分层开设, 每天下午的两节课打乱班级界限, 根据各个学科选修人数划分授课地点进行授课,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科特点的课程整合体系。选修2是各个板块和各个方面知识拓展的大讲堂, 每周六上午通过报告厅针对整个年级和全校授课。选修3, 主要是利用周六、周日或实践周, 开展各种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例如承德一中选修1已经形成覆盖各学科和各学段的由必修课到选修课的延伸拓展的课程内容;选修2已经形成60多个讲座系列, 例如高中学法指导、环保知识讲座、名特教师讲座、特长学生讲座、校史、文明礼仪、语言哲学、家政知识、心理教育、饮食与健康、书法讲座、音乐欣赏、青少年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选修3现在已经有8个社团和26个课外活动小组, 开设的课程有校外实践活动、法语课、韩语课、日语课、创新实验、健美操、柔道、武术等。

2. 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按照过去的课程体系, 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流程, 而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必修课上突出交流与合作;在选修1中突出学生自由选择课程, 完成对必修知识的拓展;在选修2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的“专家”对各方面知识的多种解读, 开拓视野, 活跃思维;在选修3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探究、发现。新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关联的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变化, 就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学习、个性化地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而这样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学习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野的开拓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选修2中涌现出许多学生“专家”, 例如程鑫同学的《纳兰性德诗词研究》系列, 王森博的《余秋雨散文研究》系列等。在选修3中许多学生通过小组研究, 撰写了各类研究报告和小论文, 张瑞海、闫宇航、郎朗三同学报送的《滦平县付营子乡转山湖风景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设计方案》在2000多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荣获河北省科技创新一等奖。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的6名学生获得创新信息技术大赛省一等奖, 学生李志获“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全国第三名。

3. 教师角色的变化

过去, 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教师成了真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决策权力日益增加, 其角色也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因此, 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促进教师个性张扬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在建构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完全靠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选修这个教师课程的学生肯定少, 这就会不断促使教师真正适应课程和学生的需求, 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有九人次获省评优课一等奖, 31个省级课题相继结题, 又有三个省规划课题立项, 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400多篇, 为我校今后“1+3”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力支撑。

4. 提出“核心课堂”的概念

我校首先创建了“双主一体”教学理论, 它的主要内涵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双向的、互动的关系, 问题和答案不存在明确的归属, 教学过程的动机和兴趣来自双方对解决问题的需要。“双主”性原则是对教师传统单向传递知识论的根本动摇;“一体”性的观念和实践在于, 把教学的目标和对象当作一个整体, 把教学的各要素看作整体的部分, 把每一部分、每一时段、每个环节看作整体目标的一个要素, 进而形成长期性教学目标的总体设计, 学科完整体系指导下实现具体目标。“一体”性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整合、重组的关联性、前瞻性观念, 并依据这种理论提出核心课堂价值观念。“核心课堂”的基本概念是: (1) “核心课堂”的教学目标:满足需求、有效高效。 (2) “核心课堂”的科学观:可行性、正确性、合目的性。 (3) “核心课堂”的价值观:确定性、恰当性、经济性。 (4) “核心课堂”的原则:独立性、选择性、系统性。

五、优化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的决策和教师的培养

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不断超越自己, 走向成熟的标志。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决策权, 这必然要求学校管理的校本化, 要求校长不仅能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政策, 同时还要有能力施行这些政策。这样, 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需要学校管理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紧扣时代脉搏, 掌握影响学校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 适时对本校的现行政策和措施作出调整, 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 他们在致力于这一活动之前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所以, 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 必须对教师实行职前培训, 提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化技能。

企业医院绩效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篇8

关键词:企业医院,综合性,绩效管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医疗单位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 1995年以前,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 (简称鞍钢总医院) 所需的费用全部由企业列支, 无需医院自己解决, 尚未涉及到用经济手段管理医院的问题, 进入1995年鞍钢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医院实行“定额补贴”, 即医院所需费用的2/3自行筹措解决;2000年以后定额补贴全部取消, 实行了“自计盈亏、以收抵支、差额留用”的管理办法。至此医院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今后医院如何发展, 是摆在医院领导班子面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方案论证, 并征求广大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 统一思想和认识。从加强经济管理着手, 医院从2004年决定采取强化科室成本核算, 实行经济责任制管理与考核的模式, 改革现行分配制度, 打破“大锅饭、铁饭碗”, 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为医院的发展闯出一条可行之路。

一、 绩效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1.构建合理的管理流程, 大力推进机制创新 。

合理的管理流程是实现经营战略的基石, 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及医疗资源, 充分发挥医疗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有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总医院坚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发展、规范高效”的原则进行了机构调整。将介入科、放射科、CT磁共振科合并成一个科室, 更名为医学影像中心;厂区内的中部地区门诊并入院门诊部, 家庭病房科与地区保健科整合;物理诊断科由二级科室提升为一级科室;将控制院内感染和传染病防治职能从医务部中划分出来,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另外新成立了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办公室, 督查考核科, 价格收费管理办公室等, 以加强内部管理, 落实考核责任、强化考核力度, 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管理流程。医院建立了以领导班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下设三条主线, 一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管理;二是医疗、护理、感染、预防、科研、教学管理;三是医学技术、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行政管理。各条主线, 纵向以业务职能向基层科室辐射, 横向以全局为重相互协调, 上对院长负责, 下对科系进行指导, 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体系, 不留管理死角。

2. 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实现经营战略的根本保证, 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力求对每个指标尽量做到可量化, 但在医院管理中很多重要的工作难以量化, 因此我们把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的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把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 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 不可量化的指标用制度进行定性管理。医疗保险指标包括统筹基金、工伤基金和离休费用。鞍钢集团公司的医疗保险没有向社会开放, 仍属于内部封闭运行, 有自己独自的特点。

本指标评价系统采用文献法及Delphi法 (专家咨询法) 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 所获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作统计分析。指标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及《辽宁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同时根据医院医疗、科研、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料, 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标准。医院经营的宗旨是不断满足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本指标评价体系既有现实性, 又具有前瞻性, 从科学、实用的角度出发精选出代表性好、独立性强又符合实际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都是医院常规统计范围的内容, 概念明确, 资料易得, 评价过程简单, 便于掌握。本评价体系是客观反映医院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 对促进医院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同时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医院在经营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主动调整组织机构和经营策略, 强化经营意识, 实施科学管理, 促进两个效益的不断提高。

结合集团公司为实现创建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 开展的“贯彻管理制度, 促进管理升级, 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活动。总医院按照“科学、规范、简洁、适用”的原则, 将医疗、护理、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并汇编成册, 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层层考核标准》。对绩效管理中难以量化的要素用制度进行定性管理, 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不断提高管理的控制力, 初步形成医院核心管理制度和专业管理制度体系, 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3. 实行绩效工资, 大力推行分配制度改革。

总医院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推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 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重绩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 树立单位收入靠效益, 个人收入靠贡献的意识, 规范工资管理, 平衡内部分配关系。绩效工资是医院绩效管理办法的一部分, 是对绩效考核的反映, 是在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 把按劳分配和按分配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工资分配制度, 是在进一步完善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基础上, 把奖金及工资中活的部分捆在一起, 依据医院对各科室绩效考核的情况计算应得工资的分配办法。

总医院建立了绩效考核三级反馈制度, 每月、季、年将考核出现的亮点、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科室考核的综合排名、整改分析、下一步的要求等在每月的护士长以上人员参加的行政例会上, 由党政一把手采用大屏幕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点评反馈, 对于连续三个月医疗质量或护理质量排名后一位的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自动免职;考核科将各考核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将考核结果 (包括评分、否定的工资额等) 反馈给考核的职能科室, 由主任确认后签字, 然后反馈基层各科系, 同时也作为考核绩效工资的依据。职能科室将被考核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详细反馈各科系, 使被考核单位明白自己应改进提高的地方以及努力的方向。

二、绩效管理的效果

几年来通过实施绩效管理, 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经受了医疗市场的严峻考验,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 医院发展达到新高度。

医院固定资产由2004年的1.6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69亿元, 增长了60.22%, 升级了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引进了64排多层螺旋CT机、大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型全身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等价值在万元以上的先进设备300余台件。

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医院瞄准“微创、窥镜、移植”等科技前沿, 勇攀医学科学高峰。目前已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肾移植、脑部肿瘤切除术、肺癌肺叶切除术、全喉及次全喉切除术、全髋节置换术, 以及利用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鼻窦镜、脑室镜、关节镜等技术开展的微创手术, 手术技术和质量居鞍山地区乃至全省前列。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中心、麻醉科为鞍山市医学重点专科。医院现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26名, 其中硕士生导师7名, 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出国研修生50余人。鞍山市知名医生 3 名, 集团公司技术专家1名, 集团公司技术拔尖人才4名, 院级专家24名。

2. 医疗质量达到新水平。

通过绩效管理, 完善了制度和流程, 抓住质量控制环节, 依据医疗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检查、考核、评价, 建立新的质量管理模式, 提高基础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 强化了临床医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 促进了核心制度的落实。健全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强化科、系指控组织职责, 实现护理过程全过程管理, 持续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2006年全院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9.1%, 抢救成功率98.99%, 工业外伤抢救成功率100%, 甲级病案率98.4%, 基础护理合格率98.9%,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8.5%。

通过绩效管理, 医务人员增强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2002年起医院相继参加国家卫生部“全国百姓放心医院”、辽宁省“诚信服务杯”的评比竞赛等活动, 着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和为鞍钢职工及家属服务, 为鞍钢生产保驾护航的办院宗旨。医院在行业的各项检查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暨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 成为省内首批通过复审的19家医院之一;连续四年被评为辽宁省诚信服务杯竞赛标兵单位, 荣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 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三、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学术交流取得新突破

总医院坚持科教兴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将科研教学等纳入到绩效管理中, 鼓励开展新技术、新疗法, 医院先后拿出15万元, 对获奖的科研项目进行奖励。首次选送两名技术骨干到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心脏中心研修;首次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 其中包括欧洲放射学会轮值主席、土耳其伊兹梅尔市Ege医学院神经放射学博士R..Nuri.Sener教授。活体肾移植术、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64排多层VCT三维血管重建等一大批技术填补了本地区空白。心脏内科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泌尿外科成为我市唯一一家由省卫生厅批准, 集配型、取肾、移植、术后血药浓度监测为一体的移植中心。影像中心成为鞍山地区唯一一家省内首批影像检查一单通单位。

参考文献

[1].易利华, 许路.现代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6)

人本化管理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篇9

一、更新管理理念, 实现教师管理的人本化,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传统管理的基础是制度, 注重对管理对象的规范与约束, 注重对管理过程的控制与监督。管理理念的改变, 就是要把人的发展因素看作是有效管理的核心因素, 要变传统的相对束缚人的个性的刚性管理为充满人性化的“人本化”管理, 达到人本化和制度化的和谐统一。始终坚持教师管理的人本理念, 始终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本化的和谐统一, 始终坚持把崇高的职业道德、动态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现代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从而使学校拥有一支具有饱满热情、良好态度、顽强意志、奋发精神、扎实作风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思想基础

遵循现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规律与特点, 大力开展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以敬业、爱岗、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培养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主体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健康心理素质。1.实行师德师风承诺协议制度, 每年组织教师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向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出师德承诺, 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2.实行师德师风评价制度, 采用领导评议、年级评议、学生评议、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不定期评价教师师德。年终, 学校整合四方面评价, 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结果。3.实行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将教师师德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与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挂钩, 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 实行“一票否决制”, 不得评优, 不得享受年终奖金等。

三、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持

实现学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教师, 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并使之成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知识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经验与研究并重”的教师培训和发展原则, 采用多样、灵活、实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不断充实、壮大教师队伍, 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立足校本培训, 狠抓继续教育。这包括:校内全员培训;实行“走出去, 请进来”的措施;骨干教师培训。采用制定计划, 重点培养, 以点带面的方法, 培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功训练, 举行普通话、三笔字、计算机等基本功培训和竞赛活动。

强化校本教研, 提高教学水平。教育科研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确立“立足校本, 加强基础, 倡导多样, 形成特色, 善于总结, 适应改革”的教研总体规划, 坚持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原则。全面管理就是要激励人人参与教研, 人人撰写论文。全程管理就是对立项的课题, 及时开题, 搜集资料, 拟定方案, 定期召开实验阶段性研讨会。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竞争力

探索包括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努力构建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把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进行。建立教师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考核测评标准和办法, 完善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程, 让优秀教师敢于冒尖, 早成名师, 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实行教师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 让能者上, 庸者下;评价、激励机制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改革分配制度, 拉大收入差距, 使分配政策向名师、优师倾斜, 按劳分配, 优质优酬, 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更新活动课程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篇10

实践证明:任何事故的发生发展都有征兆出现。即安全状态信息, 这些信息大多数是可观测的, 有些还是可控的。倘若有先进、可靠的监控预警机制, 完全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至少能够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随着煤矿安全预警技术研究的进展与深入, 建立煤矿安全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能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2 构建煤矿安全预警机制项目内涵及主要做法

2.1 构建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项目内涵

淮北岱河矿业有限公司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是指各管理单元根据所收集的安全信息进行分析, 对可能引发 (诱发) 事故的各种风险因素 (人、机、物、法、环等) 进行评估分析, 做出相应判断, 确定预警等级, 发布预警信号, 警示单位、班组和职工采取防范措施, 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同时提示管理单元和职工做好险情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准备, 以避免和阻止安全受到进一步威胁, 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活动。

2.2 构建煤矿安全预警机制的主要做法

2.2.1 对相关安全信息按评定标准进行预警分类

安全预警工作遵循“统一领导、科学决策、分级实施、全员参与”原则, 根据影响安全的可控性、紧迫程度、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安全信息, 将安全预警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三个级别 (安全预警分级类别见表1) , 即一级 (红色) 预警、二级 (黄色) 预警、三级 (蓝色) 预警。

安全预警一级: (红色) 安全工作由较危险状态向非常危险状态过度, 列为重点关注项目, 并提出重点监管告示;预先制定防范措施, 科区正职、职能部门管技人员跟班, 必要时由副总以上领导现场监督落实。

安全预警二级: (黄色) 安全工作由不稳定状态向较危险状态过渡, 列为特别关注项目, 并提高警惕;预先制定防范措施, 科区干部跟班监督落实。

安全预警三级: (蓝色) 安全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场采取措施, 班 (队) 长负责监督落实。

2.2.2 成立安全预警体系领导小组, 明确各部门职责

为加强对安全预警体系的领导, 矿成立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安全预警体系领导小组:安全预警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安监处, 安监副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安全文化建设办公室人员组成。各单位相应成立本单位安全预警体系领导小组, 区队、班组指派一名兼职安全预警员负责日常工作。矿、科 (区) 、班组划分成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三级安全预警体系管理单元。

其主要职责: (1) 负责本级安全预警与应急行动的组织指挥; (2) 矿、科级制定本级安全预警信息发布规定; (3) 建立安全信息来源渠道, 收集和分析安全信息; (4) 矿、科级审核确定安全预警等级, 发布预警信息; (5) 组织实施安全预警行动, 并跟踪安全预警动态; (6) 决定安全预警等级和安全预警行动的变更、终止; (7) 建立安全预警台帐记录, 开展安全预警与应急事件反应总结与评估。

2.2.3 安全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及规则

一级安全预警由矿设立安全预警信息牌板 (调度电子信息牌板) 发布信息;二级安全预警由单位在会议室设立安全预警信息牌板发布信息;三级班组在生产现场安全预警信息牌板发布信息。

上一级管理单元在发布预警信息时, 必须同时发布有重要工作、关键工程、特殊事项的下一级管理单元的信息, 并予以标注。下一级管理单元可根据工作需要, 发布上级管理单元的重要信息。

2.2.4 各部门按照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安全预警信息主要来源包括: (1) 基层单位发布, 汇报 (2) 职能单位安排的工作 (3) 矿领导工作安排。各单位建立信息收集分析与传递渠道, 确保信息收集分析与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安全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⑴安全预警类别、等级;⑵安全预警范围、时间;⑶应对措施。

安全预警一级由提供信息单位填写《安全预警信息单》, 经分管矿领导签字同意后, 报调度所发布。基层单位负责安全预警二级、三级信息的提供和发布。

2.2.5 安全预警机制的实施过程

安全预警经矿审核下发后, 由相关领导召集基层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技术人员, 分专业对井下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 制定出预警工作方案, 编制预警防范措施, 并安排人员现场跟班监督施工, 基层科区根据工作需要, 按照“安全预警分级类别”自主启动二级、三级安全预警, 并按照分级标准, 制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安排人员跟班监督管理, 使生产作业时刻处于预警防范措施的监控之下, 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效能。2010年~2011年先后在东风井关闭工程、III432机巷贯通、III3排水巷贯通、III4110风巷无极绳绞车安装、中央变电所高压柜改造、老副井井筒作业等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时, 同时启动了一级安全预警 (岱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安全预警 (一级) 信息见表3) , 制定了防范措施, 并按照一级预警管理规定由职能部门和科区管技人员跟班监督, 确保了工程安全施工。

2.2.6 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及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

各管理单位建立安全预警工作台帐, 做好工作记录和数据统计。各单位、班组每月对安全预警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预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等。矿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预警总结评估, 提出改进和完善安全预警工作意见。

3 构建煤矿安全预警机制项目实施效果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是从大量事故中总结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般性规律, 在各类煤矿中均具有一定普遍性, 能够有效提高职工安全预警意识, 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 规避安全风险,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保护企业员工生命安全, 维护矿区稳定的作用。该成果自2010年在淮北岱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实施以来, 取得良好的安全效果, “三违”员工人数大幅降低, 有效地减少了轻伤事故, 杜绝了重伤及死亡事故, 全矿安全工作处于强有力的可控、可防状态, 杜绝安全事故, 实现持续安全生产。因此推广“构建煤矿安全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建议在相关矿井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龙哲, 杨继星.安全学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1]金龙哲, 杨继星.安全学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篇11

构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这一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包括六个方面: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整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灵活多变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体系、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及多角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共性目标

(1)培养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自身生存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面上的就业,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迎战风险、知识更新、资源整合、战略策划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意识的培养。

(2)健全创业心理品质。主要从六个方面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一是确立诚信理念,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品质,无诚信不能创造财富。二是积极的处事态度,正确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三是坚定的成功信念。四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竞争意识、竞争精神。五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事果断坚决,适应性强;六是能够忍受压力、挫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3)丰富创业综合知识。创业知识涉及面广泛,包括工商、管理、金融、财税、法律、公关等相关知识。还应加强对创业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设计创业方案,掌握创业所需的一般方法等等。

(4)提高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般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基础,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的关键,包括分析判断、决策、管理、理财的能力。社会综合能力是创业的保证,主要包括公关、适应力、团队协作力以及企业家的素质等。

2.个性目标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创业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端正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二年级的主要目标是进行创业知识的储备和创业心理训练。鼓励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创业方法。四年级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整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

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毕业后续发展能力为主,依托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整合进去。还可推进学分制,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互结合,从而构建起整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学科课程

在不同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基础上,选择出适合学生专业及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课程。如:(1)创业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由《创业教育概论》《创业学》等课程构成。(2)创业知识课程。主要由《创业法律基础》《创业管理学》《创业实务》等课程构成。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舞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创业活动的方式,获取直接经验。一方面可在传统的如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进去。另一方面可开展“创业竞赛”“创业论坛”等创业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团队等。

3.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主要指校园及周边环境和校园文化,重在突出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创业平台的搭建。此外,还要为学生创造培养创业能力的物质条件。如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申请的项目方案获通过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体验创业等等。

4.创业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是指为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是对创业方法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创业融资、创业策略、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等。

三、灵活多变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决定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创业教学活动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根据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的特殊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如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法、互动式讨论、模拟仿真教学、模拟游戏、嘉宾访谈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其中案例教学是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究,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理论的理解,促进对创业方法和创业技能的消化吸收。成功案例使学生增强创业信心,感悟创业理念,理解创业一般规律,从案例思考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能力。失败案例使学生从中培养心理素养,矫正创业计划中的误点,调整创业的战略思路。

四、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课堂创业

课堂创业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丰富创业所需知识,形成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其内容有以下几种形式:(1)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领会创业的真谛并初步体验创业的含义。(2)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创业技能训练。(3)通过如“创业者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等形式,让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团队的力量予以解决。

2.创业活动实践

可以采用勤工助学、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创业知识,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进创业认识,使学生的创业知识系统化、具体化。

3.创办企业实践

高校可与政府、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培训平台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岗位创业,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及后续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等支持服务。

五、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政策支持

制定推进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实施原则、要求和对策。出台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经过专家论证具有良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扶持。积极利用政府政策,与地方政府及金融、企业等各方联手,为学生创业提供税收、融资、房租的优惠,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对在创业过程中作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

2.制度保障

(1)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对全校创业教育的规划、政策等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和监控等。成立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进行有关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课题申报、学术会议、论坛等。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信息,普及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指导和专题讲座,推广成功创业者的经验,负责创业社团的管理工作等。

(2)教学管理制度。可在学分制的运行平台上,逐步实现主修制、辅修制与重修制、选修制、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固定学年制与弹性学制、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等等的互通,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第二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创业机会。

(3)法律制度。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进各种创业法律、法规的制度完善与执行。

3.师资培训

由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和风险投资家等人员构成组建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培训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

4.服务体系

加强创业与创业教育的计算机网站建设,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建立大学生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学生创办企业需要的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咨询及资金担保服务。高校还可与政府、社会团体等各方联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市场指导服务、创业人才服务等。

5.文化环境支持

加强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创业的经验、成功创业的典型,建设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六、多角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评价体系是创业教育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1)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采取闭卷与开卷、半开卷结合,集中考试与阶段考核结合,场内完成与场外完成结合,个人独立完成与小组集体完成结合的方式。(2)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体现在教师能力、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目前主要以学生评估、专家听课为主来进行评价。(3)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标准要求,是评价的主体。如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课程管理、师资建设、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等。通过规范性评价,来判定这所学校是否按创业教育规律办事,是否依法办学,是否符合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等。

总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相信在高校与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必将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刘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研究[Z].http://www.kab.org.cn,2008-10-09.

[2]曲殿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应一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王艳茹.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Z].http://www.kab.org.cn,2009-02-28.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篇12

随着新型药品的不断涌现,用药的合理性在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2]。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用来预防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是一种规范化、自动化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3,4]。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是根据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工作的基本特点与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对全面、权威和不断涌现的医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标准化处理,是一个涉及面广、高难度的复杂工作。监测系统可以从药物与药物、药物与病症、单药用药、特殊人群等多方面对医嘱进行审查[5,6]和对医药信息进行在线查询,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帮助医师、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查效率,使审查从人工完成变为自动完成,从只能人工审查少量患者的医嘱扩大到可以自动审查医院全部医嘱,让大多患者从中受益。每个问题均可追溯到原始处方信息,能查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诊断、检验、检查信息和处方的所有药品等信息,方便药师进行分析评估,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用药管理基础数据及用药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药学研究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7,8,9,10]。

1 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基本流程

1.1 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流程

系统主要在门诊医师工作站、住院医师工作站等HIS平台上运行。通过系统客户端程序以DCOM访问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服务程序来提供药物审查功能。医生保存处方时,加入自动审查功能,HIS根据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结果进行警示变色。通过系统内置的搜索引擎查询所关注的多方面信息,医生开立药品医嘱,查看药品相关属性,调用合理用药系统,按严重程度和问题类型显示审查结果,最后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修改。临床医师工作站流程如图1 所示。

1.2 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流程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药师工作站为药师提供一个用药监控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模块对全院所有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全院各科室的合理用药状况,及时避免可能的用药错误和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和用药管理水平。直接访问系统数据库进行审查结果查询、统计。临床药师工作站流程如图2所示。

2 系统运行模式及系统开发技术

2.1 系统应用模式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混合结构,总体采用3 层结构模式。服务程序这一中间层直接访问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数据库,包括嵌入了合理用药功能的HIS工作站等,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客户端通过DCOM来访问服务程序,所以合理用药系统数据库类型比较独立,可以与HIS数据库类型不一致。

通过嵌套方式应用于医院HIS,系统嵌入程序虽然是通过嵌套方式应用,但对于系统提供的患者过敏史、病生状态管理、药物查询及审查等功能则是采用系统独立运行的方式实现。因此对于其嵌套平台(HIS)的数据不会造成破坏,也不会影响医生对HIS的操作。

2.2 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采用独立服务器模式,以视图、中间表及其他数据库访问操作机制,服务器数据库为Oracle10g,HIS为3 层B/S架构,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核心CIS-CO6509 网络设备。核心设备通过光纤与各楼层和周边楼宇接入交换机级联,与分中心通过汇聚4510 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级联。采用千兆主干、百兆桌面,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

2.3 系统技术创新点

系统核心部分采用了Microsoft公司的COM技术规范来开发,同时采用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library,DLL)技术,提供嵌入HIS的标准接口;采用先进的3 层结构瘦客户模式,对现有HIS硬件配置无升级要求;系统运行速度快,进行一次处方全面审查的时间在1~3 s内;安装调试和软件升级方便快捷,实现了共享客户端应用方式,在系统服务器上就能实现所有工作站的升级。

2.4 系统与HIS的接口设计

系统与HIS的接口通过视图实现,主要程序如下:

3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结合我院HIS的具体情况,研制开发一套适合我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主要为医院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用药审查和药品信息查询功能。

3.1 医嘱实时审查功能

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信息、过敏史/患者状态信息、用药清单信息进行合理用药审查,在处方药品录入完毕后能立即进行审查,录入单条药嘱时能显示该药的重要安全信息,审查项目包括4 项,现分别介绍如下。

3.1.1 药物与药物

(1)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两药物联用可能产生的不良相互作用。

(2)注射剂体外配伍:提示在同时进行输液的处方药品间可能存在的体外配伍禁忌问题。

(3)重复用药(重复成分、重复治疗):提示患者用药处方中的2 个或多个药品是否存在相同的药物成分,可能导致重复用药问题;重复治疗审查提示处方中的2 个或多个药品具有同一种治疗目的,可能存在重复用药问题。

3.1.2 药物与病症

(1)禁忌证:如果处方药物的禁忌证与患者疾病情况相关时,系统即发出警告,提示医生可能需要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2)副作用:如果医生处方的药物可能引起某种副作用,而患者恰好存在相似的疾病情况时,系统会发出警告。

(3)过敏史:在获取患者既往过敏药物信息的基础上,提示患者用药处方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类似过敏反应的药品。

3.1.3 用法用量

(1)给药剂量:检查药品的实际用量是否大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

(2)给药途径:对处方所开的实际用药途径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将提示警示。

3.1.4 特殊人群

(1)老年人用药:根据患者年龄,提示处方中是否存在老年人应禁忌或慎用的药品。

(2)儿童用药:根据患者年龄,提示处方中是否存在儿童应禁忌或慎用的药品。

(3)妊娠期用药:提示当患者为妊娠期妇女时(根据生理状态来判断),其处方药品中是否存在不适合妊娠期妇女使用的药品。

(4)哺乳期用药:提示当患者为哺乳期妇女时(根据生理状态来判断),其处方药品中是否存在不适合哺乳期妇女使用的药品。

3.2 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学习功能

(1)根据诊断选择药物:根据诊断名称检索出与治疗该疾病相关的药品。

(2)临床检验信息参考:可按检验类别查询,也可按检验项目名称模糊查询。

(3)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提供多种常用医学公式,涉及心脏学、儿科学、血液学、神经学、肺脏学、肾脏学、管理学、动脉血气分析、妇产科学公式、烧伤补液公式、各种电解质和液体补充公式、给药体质量和体表面积换算公式、基础代谢计算公式、胰岛素用量计算公式等。

(4)用药科普知识查询:提供合理用药方面的科普知识,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5)肝、肾功能不全用药量调整的相关查询:针对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提供用药剂量调整方法。

(6)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FDA) 妊娠期药物安全级别查询功能:将抗微生药物在妊娠期间用药时的危害性分为A、B、C、D、X级,可查询药物所对应的分类级别,从而了解药品对妊娠期间妇女的危害性。

(7)药物临床信息咨询:提供药物基本信息和药物相互作用查询,查询范围是软件提供的所有药品信息。

(8)中药用药禁忌查询:提供中药用药禁忌的相关知识查询。

(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系统可查询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概括出来的抗生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等。

(10)抗生素分类及禁慎用症查询功能:根据抗生素的分类名称检索出与该分类相关的药品,同时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严重不全、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严重不全的禁慎用药的药品进行过滤。

(11)医药法规查询功能:提供合理用药相关的法律法规,供医生、药师进行查询。

3.3 统计分析功能

医院管理层和专业人员对全院审查结果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院医生给患者用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定制出有效的用药管理措施。

(1)再现问题处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对监测结果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保存,并能提供全面的药物监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医生根据需要(按科室、按医生、按药品、按时段、按监测类型、按警示级别)设定统计条件和统计范围。

(4)按某一药品、某一患者进行查询和统计问题处方,可对问题处方中的每一种药物使用进行分析。

(5)生成各种统计结果报表,支持数据输出为EXCEL、TXT等文件格式,为医院相关部门提供药理管理和医疗质量的分析功能。

4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运行效果

系统嵌入我院医药HIS网络无缝化应用,实现了医嘱审查和医药信息的在线查询,通过多种关键词实现了监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每个问题均可追溯到原始处方信息,方便药师进行分析评估。同时,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得到及时更新,药物治疗的规范性、标准化和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5 结语

通过实施本系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完善了监督机制,从而能更好地为患者和医院服务。因药物治疗不当引起的医患纠纷明显下降,使临床用药趋向科学、合理、经济。

摘要:目的:为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帮助医生、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混合架构构建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3 SP2,数据库为Oracle 10,开发语言为PB和Delphi。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医嘱自动审查、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及检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结论:系统的应用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使医务人员的用药知识得到了及时更新,药物治疗的规范性、标准化和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C/S架构,B/S架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杜艳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的意义讨论[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47.

[2]周莲茹,程颖.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平台建设意义及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2,9(4):19,21.

[3]赵勇,宋世英,魏健.大港油田总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体系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0):20-21.

[4]于峰.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构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合理用药平台[J].中国执业药师,2009,6(4):17-19.

[5]陈莉,刘松青,林晓芳,等.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0,19(13):61-62.

[6]陈晟,王惠川.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内科临床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监测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2):206-208.

[7]俞明荣,郭正萱.HIS系统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5,117.

[8]于敏,张殿勇,蒯颢,等.信息化在医疗费用和药品的监控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7):113-114.

[9]罗文基,韩立,田琳,等.本院上报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信息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59-260.

上一篇:学生党员工作论文下一篇:成绩查询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