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变革

2024-06-05

构建与变革(精选12篇)

构建与变革 篇1

经销商转型是近年来分销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经销商在日新月异的渠道变革面前, 因为跟不上渠道变革的步伐, 不能对自己的职能和营销方式进行正确定位和适时调整而被淘汰。而部分经销商则因能与时俱进, 顺应渠道变革, 重新认识和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地位而获得发展机会, 并且在经营和管理水平上得到提升, 拓展出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样的竞争, 同样的环境, 境遇截然不同, 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然而, 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定位经销商?生产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经销商关系 (厂商关系) 才能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发挥最大的渠道效力?这些问题无不困扰着生产厂家和经销商。

一、经销商的功能与特点

经销商是分销物流商, 它肩负着深度分销和物流配送的重要功能。最近几年, 渠道一方面走向扁平化, 连锁经营蓬勃兴起, 成为现代商业的主角, 另一方面深度分销向纵深发展, 销售重心日渐下移, 致使经销商从原来的主角逐渐演变为辅助的角色, 经销商流通渠道也逐渐转变成为辅助的、补充的流通渠道。然而, 尽管扁平化之后提高了渠道的运作效率和有效性, 但大型连锁企业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消费群体, 不能充满所有的可能销售渠道, 厂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覆盖所有的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经销商的网络和实力去实现有效的深度分销, 去实现销量和份额的最大化。同时, 厂家也不可能完全自行配送和服务, 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力量, 才能有效完成后续分销工作, 这就为经销商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空间和现实的职能定位, 故此, 在现代商业流通结构中, 经销商虽然不再成为主角, 但经销商的作用不可或缺, 它将越来越承担起分销渠道重要的深度分销和物流配送的功能。

二、渠道整合与新型厂商关系的构建

在渠道整合时代, 生产企业只有根据自身产品和企业特点, 进行渠道的优化组合, 才能构建自己的整体渠道优势。在整体渠道的构成中, 虽然大卖场、大连锁居主导地位, 渠道的扁平化成为主流, 但经销商的分销物流功能不容忽视, 它是整体渠道的重要构成部分, 特别是农村、乡镇市场, 其作用更为突出。所以, 在一轮终端喧嚣之后,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经销商, 重新重视经销商, 开始着手构建新型的经销商关系。

当今营销实践表明, 新型的经销商关系应该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厂商之间既是矛盾对立体, 更是利益共同体。和以往简单的购销关系、分销关系不同, “战略伙伴关系”强调厂商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依存、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发展。可以说, 厂商之间建立这种紧密型的伙伴关系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厂家的人力财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完全直营, 更不可能完全自建网络, 必须依靠经销商专业化、本地化的分销力量, 才能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有效覆盖。而经销商也不能无中生有, 也必须借助厂家的产品、品牌及市场支持, 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 两者之间是树与藤的关系, 是一种共生关系, 谁也离不开谁。

然而, 厂商之间要建立这样一种关系并不容易, 能否建立这种伙伴关系, 首先看双方对“相互依存、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发展”的关系理念能否形成共识, 其中更主要取决于厂家对经销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态度, 其次看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能否相互得益。娃哈哈、宝洁等企业的行为就是其中有力的佐证。

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但娃哈哈一直以来对经销商的尊重和重视是不争的事实。据宗庆后自己讲, 娃哈哈在制定渠道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总是经销商的利益, 娃哈哈的促销大多也是针对经销商的。娃哈哈通过渠道利益的合理分配稳定价格体系, 通过控制窜货稳定市场秩序, 通过帮助经销商开拓、维护市场和培训经销商队伍促进经销商成长, 使经销商乐意先打预付款, 乐意配合厂家的品牌和市场策略, 厂商关系真正融为一体, 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 进而成为娃哈哈独特的渠道优势。在娃哈哈的经营理念里, 经销商是娃哈哈销售队伍的一种延伸, 所以, 娃哈哈派人员“助销”, 帮助经销商赢利和发展, 增进客情, 实现双赢。

宝洁是通过经销商制获益的又一典型代表。早在1999年底宝洁就进行了渠道改革, 确立了分销渠道仍然为企业核心生意渠道的战略指导思想, 提出了和分销商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根据渠道发展的需要, 宝洁将大型零售客户 (KA) 划归总部统一管理, 由经销商承担物流和配送功能, 并将原来的300多家分销商优化为100多家分销商, 从硬件、软件上帮助分销商成长, 同时把握市场, 体现了宝洁旨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渠道战略思想。商务通的“小区域独家代理”和格力的“区域股份制销售公司”渠道模式, 也都体现了建构新型经销商关系的精神。

三、构建新型厂商关系的重要原则

构建新型经销商关系, 是经销商职能演变的结果, 是当今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主题, 也是当今渠道变革对厂商关系提出的新的要求, 因此,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实力和理念相匹配的原则。

在经销商的选择上, 我们主张门当户对。从总体实力上讲, 经销商往往与厂家无法相比, 但我们认为, 经销商只要在自己的区域和行业里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原则上就属匹配, 就能衔接。匹配包括实力的匹配, 理念的匹配。实力的相对匹配是基础, 理念的匹配是关键, 没有一致的理念, 很难形成共同的目标, 很难就营销策略、市场规划和发展方向达成共识, 因此也就很难有步调一致的行动。

2. 真正平等对话的原则。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一个态度问题。其实, 不论厂家抑或经销商, 各具优势, 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厂家有综合实力优势, 有品牌优势, 而经销商有区域分销优势, 有渠道网络优势, 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关系是对等的, 不存在应该谁听谁的问题。厂家因此不能以势欺人, 经销商也不必妄自菲薄, 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过江龙”或“地头蛇”。所以, 只有从思想上摒弃“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传统观念, 确立对等意识, 尊重对方, 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现双赢, 才能真正建立起如伙伴般的亲密合作关系。

3. 及时有效沟通的原则。

沟通是了解的前提,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理解是信任的前提, 信任才能形成忠诚, 人与人之间如此, 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是如此。厂商之间只有实现相互充分及时的沟通, 才能消除误解, 建立信任, 才能同心协力, 克服市场障碍。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客情的基础。其实很多厂商之间的矛盾大都源于沟通障碍, 或者是信息失真造成的相互误解。有了误解就有偏见, 如果不及时沟通, 积怨会越来越深, 隔阂会越来越大, 或鱼死网破, 或两败俱伤, 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4. 诚意帮助经销商发展的原则。

中国文化重视礼尚往来, 有困难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朋友之间是这样, 企业之间也是这样, 企业与企业之间同样需要多为对方着想, 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方发展,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对方才会伸出援助之手。作为厂家, 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经销商进行营销策划、营业推广、业务开拓和队伍培训, 提供市场支持, 帮助经销商成长。作为经销商, 也有责任全力配合厂家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 帮助厂家培育市场和提升品牌, 最后达到互助、共进、双赢的效果。

5. 与经销商分享利益的原则。

厂商之间既是矛盾对立体, 又是利益共同体。利益是关系的源泉, 利益原则是一切商业关系的最高原则, 战略伙伴关系同样是建立在相互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一方的获益不能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基础之上, 任何一方的不能获益都会导致关系的解体。如果厂家与经销商不能共同分享利润, 再好的关系也会瓦解, 就算亲兄弟也会反目。所以, 厂家在制定销售政策时必须保证经销商的利润和相关市场收益, 经销商在操作市场时也必须考虑厂家的利益包括利润和网络价值、品牌价值, 至少不能因为追求个人的眼前利益而损害厂家的长远利益。

6. 与经销商共同成长的原则。

厂家和商家都有共同的目标, 一是赢利, 二是事业发展。厂家希望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的价值, 做行业领袖。商家则希望借此扩大销售网络, 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 做渠道领袖。所以, 厂商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必须支持对方的发展目标, 才能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厂家有责任对经销商提供“助销”, 提供市场支持, 全面帮助经销商做大做强。商家有责任全力配合厂家进行市场推广, 帮助厂家打造强势品牌, 理想的合作是双方都能兼顾对方目标, 相互促进对方目标的实现, 达到双赢和共同成长的效果。

7. 适当保持距离感的原则。

厂商之间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 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 也就是说, 厂商关系有合作的一面, 也有对立的一面。因此, 厂商关系的创建者、维护者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对方谋利益, 小心落入对方布置的陷阱, 绝对不能以出卖公司利益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 这是原则问题。由此, 必要时还需保持一定的关系距离, 以使厂商关系更纯洁、更持久。有的厂家派驻的销售代表, 由于经不起经销商糖衣炮弹的攻击, 往往丧失立场, 置公司利益于不顾, 与经销商勾结, 谋取私利, 大则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 破坏公司形象, 小则出卖个人尊严和价值, 影响了厂商之间客情关系的良性发展, 重则身败名裂。所以, 厂商之间, 厂商人员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是必须的, 坚定自己的原则立场是必要的。

8. 重视和发挥个人魅力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持久关系和友谊的建立常常依靠个人魅力。广博的知识, 出众的能力, 鲜明的个性, 高尚的人格都能成为吸引对方, 让人景仰的力量。厂商关系的创建者、维护者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并完善自己的人格, 将自己塑造成为行业“专家”和道德“高尚的人”, 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只有厂商之间, 或者双方代表之间相互欣赏, 相互信任和尊重, 才有可能建立高水准的理想客情。企业与企业的交往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实现的, 这就对我们营销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想建立理想客情, 必先独善其身, 提高自己, 把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道德的人, 一个专业的人, 一个有益于企业和市场的人。

构建与变革 篇2

——XXXX五周年庆典活动主持串词  暖场

拉歌(25分钟)领导及嘉宾入场

(主持人话外音:(男)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领导及嘉宾入场!)领导及嘉宾入场

外请舞蹈:《鼓动生命》 鼓动生命(3分钟)主持人开场词(5分钟)

(男)响彻云霄的锣鼓,声声悦耳(女)热情洋溢的笑脸,张张动人(男)盛世谱华章(女)五载铸辉煌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亲爱的朋友们(合)大家下午好!

(女)风雨千年,XXXX从扬帆起程到披荆斩棘,5年的奋战,从繁

星点点到阳光璀灿!

(男)岁月如歌,各路铁军群英荟萃,各路豪杰群起奋涌,铸就四川

这片红土,XXXX的今天!

(女)五年的拼博与奋斗,让我们的思想具有了超凡的意义;(男)五年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女)今天,暖暖的秋风扬起片片黄叶,穿越春夏秋冬的时空,历经

寒来暑往的轮回,我们欣然迎来了XXXX五周岁的生日。(男)在这幸福的时刻

(女)在这欢乐的海洋(男)在这激情的一天

(女)让我们共同祝愿XXXX四川分公司五周岁(合)生日快乐!

(男)我荣幸的宣布:XXXX五周年庆典现在开始 领导及嘉宾介绍

(女)首先请允许我们为大家隆重介绍今天与会的领导及嘉宾,他们

是—— „„(男)让我们用最热情的掌声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

欢迎!

(合)欢迎你们!XXX总经理致辞 2 女)成功的脚下,凝聚着艰辛,浸染着汗水;荣誉、鲜花的背后,离不开公司给予我们提供的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

(男)XXXX每一点滴的成长,都凝聚着领导们的心血和员工们的汗

水,这一刻让我们共同聆听来自XXXX总经理室的期许和祝福。(女)承诺即是永远,五年只是起点!让我们掌声有请XXXX总经 理XXX先生带来庆典致辞,掌声有请。(10分钟)

(男)谢谢xx总,我们会铭记总经理室的殷殷嘱托,努力创造XXXX 更为卓越的明天! 诞生篇

(女)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男)总有一种追求让我们前进

(女)20XX年的今天,我们招贤纳士,外树形象、内提素质。我们

将XX的金字招牌树立在天府之国,我们把XXXX优良的企业文化宏扬!

(男)顺应历史潮流而动,从筹建到开业,XXXX严格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一路前行。

(女)2004年初,来自不同行业、五湖四海的川分创业先锋们为了 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从„到„,每一步都留下了我们开 3 创的印迹。

(男)这一刻让我们掀起内心的激动,把所有的感动都系在我们曾经

留下的足迹上;这一刻让我们跟随这滚动的胶片,把所有的心情都定格在2004那记忆的深处。播放分公司诞生篇VCR 分公司诞生篇VCR(5分钟)创业员工接受表彰(女)创业艰难百战多,战鼓声急奋欲狂!

(男)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震撼心灵。(女)鲜花、掌声,来自创业者全心的付出;

(男)荣誉、喝彩,抒写着创业者生命之旅的历史!

(女)五年的携手共进,1825天的风雨同行,43800个小时的并肩作

战,创业同仁们共同体会着成长的苦与乐,创业勇士们一起感受着磨砺的痛与快,创业战友们一同见证了XXXX的崛起与发展!

(男)五年了,23位创业先锋与XXXX共同走过的1825个日日夜夜,我们哭过、我们笑过、我们收获鲜花,更多的收获着荣耀与掌声!(女)让生命随着激情一起舞动,让我们一同感受XXXX开拓者的 魅力与豪情,下面我们将对XXXX的创业先锋们进行隆重的表彰!4(男)首先有请第一组创业先锋上台接受我们的祝福及公司的嘉奖,他们是—— „„

(女)有请XXXX颁奖。颁奖:创业员工 „„

创业员工代表感言

(男)我们依稀又看到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相信每一位见证了XXXX 成长的开拓者此刻都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此时此刻,让我们聆听来自创业先锋代表XXXX的感言与分享。创业员工代表感言(5分钟)

(女)如果没有艰辛,收获不会如此美丽,如果没有拼搏,便不会感

受成功的喜悦。感谢大勇总、熊丽霞为我们展现的XXXX开拓者的骄傲与自豪。五年风雨路,今朝更辉煌!谢谢你们!感谢创业先锋们!男生独唱

(男)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而明天的成

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让我们踏着开拓者的足迹,继续迎接我们成长的历程!

(女)XXXX就是我的家,家强我更强,家富我更富。有家才有我,5 有我家更强;(男)我们为家歌唱,我们为生命讴歌;我们为家努力,我们为生命

而奋斗!

(女)请欣赏由XXXX为我们献上的歌曲——《国家》 演唱《国家》(5分钟)

(男)“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正是

有了XXXX不断地发展,才有了我们事业的稳步跨越!伴着岁月的足迹,我们一路向前! 成长篇

(女)迎着风雨,迎着阳光,我们走过五年的征程。(男)带着希望,带着理想,我们抒写灿烂的人生。(女)我们是一支勇敢的队伍,我们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男)我们是一支坚强的队伍,我们历经了艰辛与挫折的洗礼。

(女)五年的市场体验,五年的心路历程,语言的组织尚在主旨之外,真实的声音是为XXXX五周岁的成长记录下点点滴滴。

(男)下面让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回顾XXXX走过的五年发展历程。播放分公司成长篇VCR 分公司成长篇VCR(前半部分4分钟)颁奖:优秀管理者

(男)前期的艰辛创业和摸爬滚打,使我们踏上了航行的轨道 6(女)峰回路转,不变的是信念,升腾的是理想(男)斗转星移,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希望

(女)星星眨着双眼,诉说着你的疲惫和辛劳;太阳闪着光芒,承载

着你的幸福和欢笑!

(男)雏鹰的成功起飞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砺。为了公司的发展,实

现公司每个阶段的目标,他们挥洒汗水,他们收获成功,他们收获荣誉,他们收获团队协作的每一份精彩。

(女)恭喜荣获川分五周年庆典“优秀管理者”称号的两位领导,他 们是——,请上台接受公司的嘉奖!

(男)有请颁奖领导,XXXX 颁奖:优秀管理者(3分钟)优秀管理者感言分享

(男)请领导们合影留念!感谢颁奖领导,请XX回座,请两位获奖

领导留步。

(走到台中间,采访“优秀管理者”)优秀管理者感言分享(3分钟)公司舞蹈表演

(女)也许你曾看到,遥远的天空,有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闪烁

(男)也许你会想起,浩瀚的大海,有一滴滴湛蓝的海水在跳动(女)今天所有川分儿女欢欣鼓舞,我们也要为公司献上自己的这份

深情与祝福。由川分各部门成员代表组成的舞蹈队精心编排了 7 一个舞蹈节目,他们用优美的舞姿抒发了对公司五年走过的的萌芽、发展及跨越之路。

(男)下面请欣赏舞蹈—— 舞动(5分钟)播放分公司成长篇VCR 分公司成长篇VCR(后半部分4分钟)颁奖:销售明星(女)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每天的工作中。

(男)真正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是将公司、伙伴、客户记在自己的心 里。

(女)美好的生命充满期盼和感激,光明的前途应该伴随着行动和务 实。

(男)美好的未来装满责任和成就,幸福的生活应该伴随着感恩和祝 福

(女)有一群人,他们在川分业务发展道路上一直冲锋在前,行动在 前。他们将公司装在心里、把目标挂在肩上。

(男)让我们掌声有请出荣获 “XX明星”称号的XXXX上台领奖。他们是:

颁奖:XX明星 8

第8/12页

颁奖:优秀员工

(女)生命的绿洲需要甘甜的泉水(男)茂密的森林需要阳光的普照,(女)雨后的天空需要绚丽的彩虹

(男)丰收的秋日需要温暖的祝福

(女)几多汗水,几多艰辛。岁月的磨练在我们每一位员工身上都珍

藏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为生命的事业尽心尽责,倾注了满腔热忱。接下来大会将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

(男)让我们掌声祝贺并有请荣获生命川分“优秀员工”的同仁们上 台领奖,首先有请第一组获奖者,他们是——(女)有请颁奖领导:XXXX 诗歌朗诵(女)因为执着,所以成就

(男)因为用心,所以收获。(女)因为有你,公司更强(男)因为有你,服务更好

(女)成长的日子里有你的汗水,成长的足迹中有我们共同的脚印!(男)成长的岁月里有你相拌,成长的步履中有我们共同的期盼(女)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后援服务队!我们自豪,因为生命是我 美丽的家

(男)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XXXX儿女!我们自豪,因为XXXX 9

第9/12页

明天会更好!(女)今天,让我们站在华丽的殿堂,以一种深情、一种豪迈、一种

庄严的仪式共同欢庆川分五岁生日、共同祝福川分展翅翱翔(男)请欣赏,由各机构优秀员工代表为我们献上的诗歌朗诵——《生 命赞歌》 诗歌朗诵(8分钟) 展望篇

(男)我们一路走来,伴着XXXX事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女)我们一路拼搏,在XXXX旗帜的带领下稳步向前。(男)是鸿鹕就当志存高远,是雄鹰定要展翅翱翔

(女)前方的道路有花环和梦想,也有荆棘和沼泽,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们无所畏惧,我们信心满怀!

(男)展望未来,我们激情四溢。生命发展逢盛世,大展宏途慨而慷!(女)生命人在发展的路上并不孤单。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是XXXX 与优秀同行的理念

(男)XXXX将以更加饱满更加激情的状态去开辟我们共同携手的发 展空间。请看大屏幕!

播放公司未来发展与祝福VCR 播放公司未来发展与祝福VCR(5分钟)10

第10/12页 合唱:放飞梦想

(女)绚丽的金秋,我们迎来了希望(男)绚丽的金秋,我们放飞着梦想

(女)因为XXXX,给我们的队伍注入了无穷的力量。(男)因为XXXX,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女)昨天,我们才刚刚收获成长的骄傲,(男)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女)这里有我们施展才干的空间(男)这里有我们放飞梦想的蓝天(女)机遇在前,我们迎难而上,挑战浪尖

(男)责任在肩,我们全情努力,大步向前(女)今天星光灿烂,今天豪情满怀

(男)我们拼搏奋斗,人生定会灿烂辉煌,(女)我们敢想敢干,美好梦想定能实现!

(男)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实现美好未来 《放飞梦想》(5分钟)结束语

(女)五年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男)五年春华秋实我们一同收获(女)五年燕来燕去我们一同求索(男)五年潮起潮落我们一同协作 11

第11/12页

(女)崇高的理想,激情的创造,带给我们振奋人心的喜悦。(男)燃烧的金秋,流火的时空,带给我们五彩斑斓的遐想。(女)同树一帜共繁茂,同为一体共辉煌

(男)我们一直相信,未来比历史更激动人心。(女)让我们的心随着XXXX发展的脉搏而跳动(男)让我们用坚定的脚步跟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行

(女)让我们用震撼宇宙的同一个声音,祝愿XXXX事业的明天更加(合)灿烂辉煌!

(男)XXXX五周年庆典(合)到此结束

(女)祝福所有的领导、嘉宾、朋友们心想事成!幸福美满! 尾声

构建与变革 篇3

一、三大举措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几年来,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我区遵循“整体推进、有效引领、创新机制、改进提升”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三大品牌”活动,即以每年3月份和9月份的中小学视导为发现问题的契机,以每年10月份的教学工作会为有效引领的平台,以每年12月份的德育工作交流会为总结提升的载体,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一是政策保障,规范管理。几年来,我区围绕工作重点,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2009年,为充分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我们出台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我们出台了《金水区中小学教学指导意见》和《金水区中小学教学常规》。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的监控,我们出台了《金水区杜绝不文明教学行为》《金水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金水区学校领导任课、听课制度》等文件,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2011年,为了使我区的课程建设能够稳步有效地推进,我们出台了《金水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课程建设的程序和管理办法;同时,我们还配套制定了《金水区品牌课程评选方案》和《金水区品牌社团评选方案》,以保证课程建设取得实效。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二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平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扎实进行。首先,按照“分区合作、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原则,根据地域和学校特点成立了六大学区,实行了学区化管理制度。其次,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为核心,深入开展校长轮岗、中层竞聘、教师交流等活动。然后,下移工作重心,整合各业务部门,成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最后,以推进百名“学科带头人”、百名“首席教师”、百名“教学新秀”为内容的“三百工程”为重点,确定全区教师梯队建设的目标和规划,通过课堂教学、学术研讨等多种途径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科学引领,有效实施。科学引领是保证课程建设有序、规范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聘请了省内教育名家、著名专家,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顾问团,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用专家的智慧引领文化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引导学校通过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不断拓展课程资源,逐步构建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规划,并通过校长讲坛、金教论坛、协作区联席会议等形式组织多层次之间的交流,加强沟通,共享智慧。

二、持续推进,构建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一是做好学校课程建设的需求与评估。需求与评估是课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要求学校首先要成立由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及教育专家等组成的学校课程建设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落实和相关制度的制定。同时,强调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找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课程建设的契合点;还要通过座谈、问卷、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教师的优势资源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制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是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基于学校的现实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要求,在分析与研究课程建设的需求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实施原则、课程结构等内容。目前,各所学校都已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方案,并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如文化绿城双语小学,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依托“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实验项目,将“雅趣立根基,培养国际娃”作为学校育人目标,构建了一套

“稳固基础、互动共生、雅趣促行”的课程体系。

三是认真抓好落实课程目标的渠道与途径。课程实施方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必须通过教学行为来进行深入落实并不断反思与调整。如今,我们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施和探索。

首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我们要求各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开足开齐、上好上齐每一门课,并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每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不加重学生负担。同时,要通过课堂教学落实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和理念,要把落实好课堂教学常规作为课程建设最重要的载体。根据这些要求,各校要按照我区下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有关道德课堂的建设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其次,推进校本课程向品牌化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区各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多门富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南阳路三小以“结文化”为核心,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对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中国结·龙蒂花编制》校本课程精品系列;纬五路二小以“珠趣”、“对课”为基础,全面建构校本课程体系,并做到常态实施、序列发展。

最后,加强活动课程的序列化研究。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性课程,如社会调查活动、班队会、少先队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各学校从整体上去审视所开展的各类活动,对这些活动课程进行序列化的建构,使之逐渐走向常规,成为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我们引领学校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思考、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学校的活动课程,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四个课程化。第一,养成教育课程化,即细化德育目标,分层管理,分步推进,形成序列,用课程来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二,社团活动课程化,即我们制定《金水区中小学社团管理办法》,为学生个性发展保驾护航;每所学校的社团都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为主体,以教师的有机引导、服务为手段,以学校的大力支持、引领为保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第三,主题活动课程化,即我们把开学、离校、入队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相整合,明确列入学校德育课程规划中,保证活动的实效性。第四,家庭教育课程化,即我们以“理解、信任、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为指导,开发、建设学校、家庭教育课程。

三、推进道德课堂,构建规范、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

一是做实一个课题。我们围绕《金水区道德课堂的策略和规律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区属中小学校也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申报了41项课题,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研究课型、课堂观察诊断课堂等活动,扎实、稳步地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在前期科研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的理念与实践的落差、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脱节等原因造成部分课堂效果低效,部分教师很少关注智商以外的情商发展等问题,申报了《规范、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并在全区展开研究。

二是两个学科先行。我们以英语和数学为先行者,探索前沿教学形态。我区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关注。随着我区“学校教育国际化”实验项目的启动,我们通过聘请新加坡外教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实验,引进国外的课程和先进的英语教学方法,加上本土化的开发,促进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我们还将实验学校的体、音、美、科学等学科教师送往澳大利亚进行英语教学培训,在这些学科进行英语教学实验。两个学科的先行实践,将进一步开阔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为我区课堂教学注入更加丰富的元素。

三是做好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坚持三个读懂。首先,读懂课标。我们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学期、课时的细化解读课标活动中来,解决课堂教学目标“假、大、空”的问题;创新研读形式,形成“自学研讨”式研读、“专题研究”式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研读等研读形式,呈现出既有统一行动,又有个性化表现的自学与合作。其次,读懂学生。重点进行课堂前测和学生调查,解决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问题;撰写了《金水区小学数学教师课前了解学生的调查报告》,将在第十二届国际数学大会交流。最后,读懂教材。进行对教学资源的集体教研、教材教法研修、中心组研讨等研究活动,解决不能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撰写课程纲要和导学案,解决目的性不强,不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的问题。如我们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分解;第二个层次,是教师基于对课标的理解而设计教学活动。

在三个读懂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按照郑州市和金水区关于课程纲要、导学案、作业建设的要求,精心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实际的课程纲要、导学案或教学设计,以及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个性化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二环节,课中——实施实践观察。我们主张教师通过自我实践观察,即利用录音笔、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采集自己的课堂实况以供研究。就是以多个维度的观察统计,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规范和理性的评课,提高教学针对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由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我们在学校推行“课堂系统诊断”活动,即诊断小组和被诊断教师一起,按照“课前预诊-课堂诊断一课后会诊”的方式,采用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课堂进行观察诊断。通过诊断数据,分析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在专业上得以快速成长,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环节,课后——坚持研究提升。我们对课堂观察中的问题,通过课后会议反馈,分析解决;对个性化的问题,通过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形成课题研究解决;对疑难问题,采用专业引领方式解决。我们将教研与科研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解决即研究的共识,让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交流和研究的习惯。

我们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课型系列研讨活动。我们以学科为单位,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选取不同课型进行研究,归纳课型特点,把握课型教学一般规律,帮助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如徐淑卿老师在郑州市中学化学“中招复习课”研讨会上展示的研究成果“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专题复习课——展示目标,知识梳理,构建网络,疑难解析,典型例析,中招预测。这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一致好评。

我们深知,要构建道德生态课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情智共生的课堂教学形态的探究中,我区初步总结形成了文科教学和理科教学的“四步”教学形态。文科——初读入境,启动情智;熟读感悟,生成情智;精读明理,发展情智;实践创新,展现情智。理科——情境寓问,启动情智;探究解疑,生成情智;合作构建,发展情智;延伸应用,展现情智。同时,我们还对突破难点、疑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初步形成了在这种教学形态下情智共生课堂的四步流程,即问题唤醒情智、问题引领情智、问题升华情智和问题内化情智。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探索有道德的课堂教学,既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同时又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需要理念的引领,更需要在理念引领下的坚持与执著,我们今后会在这一方天地中辛勤耕耘,让课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绎生命智慧的舞台,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

构建与变革 篇4

1.课程变革的“常态性”使自主学习成为教师日常的工作方式

课程变革是课程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 为了保持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在课程内部所发生的整体性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性必然带来课程领域的革新。教师面对课程变革, 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把变革视为正常工作的一部分, 主动适应, 不断调适, 自主学习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不断发展的专业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把自身学习与发展同课程变革融为一体, 将专业学习与发展视为一种工作方式, 成为一种习惯时, 专业学习与发展才可能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2.课程变革的“问题性”激发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欲望

课程变革是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教师的思维被不断引向深处。传统依赖外界专家进行问题解决的专业发展模式使教师盲目跟从专家的意志, 失去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精神, 在课程变革中成为专家的“依附者”, 丧失了问题解决的主动性, 同时也延误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内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够确保问题捕捉、界定、探索及解决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也更加利于教师独立解决问题精神的培养。教师正是在独立问题有效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业自信, 重拾专业发展的话语权, 促进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 教师的自主学习又激发新问题的产生, 使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教师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教师正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3.课程变革的“情境性”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基础

尽管课程变革方案在实施前经过了广大专家与学者的多方论证,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课程方案在实践落实中还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课程方案的确定性与实践情境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变革方案是课程专家设计的较理想化的方案, 是对课程变革“应然”状态的一种描述, 但“应然”与“实然”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预设的课程方案与实践情境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课程变革具有很强的情境依附性, 实施样貌具有多样性, 没有普遍适用的变革方案与策略。因此, 课程变革要求教师能把握新课程被引进的具体的情境, 包括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学校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文化氛围,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 完成课程计划, 促进学生发展。[1] 课程变革的“情境性”为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 使得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创造, 生成实践智慧, 获得专业发展。

4.课程变革的“生成性”对教师自主学习提出诉求

课程变革的“过程取向”认为课程变革是教师根据既有课程计划, 结合具体教育情境, 不断生成课程内容的过程。实践情境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能完全忠实于固有的课程设计方案, 必须根据具体的学校、课堂和学生的实践情境, 对课程设计方案做出调适。教师调适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带来异彩纷呈多样化课程实施样貌的必要条件, 同时,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形成提出了挑战。而专业自主学习与发展使教师专业结构的改善成为可能, 通过自身及交互的学习, 教师专业结构不断得到修正与完善。

二、教师自主学习的组织生态基础

1.校长领导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 不同领导风格下的领导实践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与实效。从领导风格来看, 校长可以有教学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前者是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目标导向领导风格, 强调在知识、技能层面通过制定和设计标准化的教学规范来监督和控制教师的发展;后者是建立在沟通理性基础上的价值附加型领导风格, 强调从情感层面激发教师学习和参与决策管理的主动性, 并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合作与信任的组织文化。[2] 从领导实践来看, 教学型领导在实践中更偏重管理与监督, 校长重视制定教师学习和发展的标准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改进。变革型领导在实践中更侧重于对教师内在发展需要和动机的提升, 激励教师挑战和超越自我, 从而获得专业发展。从领导实效来看, 教学型校长领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外在规范的过程, 受制于校长的监督与控制, 专业发展程度有限;而变革型校长领导下的教师会主动应对外界形势的变化, 创造性学习与发展, 并最终带来学校的变革。

2.组织愿景

组织愿景是组织未来发展状态的“蓝图”, 组织愿景内容的定位和推广影响着组织成员个人的努力方向、行为结果以及组织的发展样貌。首先, 组织是否重视学习, 是否将学习视为教师个人与组织改变现状、自我超越、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将关系到组织成员对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其次, 组织愿景在推广的过程中能否将愿景从“蓝图”层面转变为现实, 需要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一个团队的组成就是依靠一个小组的“共同的意愿”, 明确的目标是研究团队存在的最稳定的因素之一。[3] 只有得到认同的愿景才能带来教师工作的激情、能量和兴奋。[4] 一个好的组织愿景应充分倾听教师的发展“声音”, 教师的发展愿景建立在个人价值定位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的发展愿景存在差别, 学校组织能否充分了解、认识、分析不同教师群体及个体的发展需要, 并在组织愿景推广的过程中, 通过组织愿景的清晰阐释, 激发教师对组织愿景的热情, 并积极引导教师将组织愿景作为个人发展愿景的延伸, 同时结合个人发展的意愿将组织愿景具体化, 成为对教师个体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个人意义的指导愿景。组织愿景在教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尊重教师专业发展意愿、引导教师开展有序专业学习与发展活动的关键作用。

3.组织的权力结构

组织的权力结构是由组织目标决定的组织内部权力的分配。目前我国中小学形成了金字塔形态的科层制管理结构, 这一管理结构是建立在法理的权威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制度, 其根本诉求在于实现最大化的有效统治。其组织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多层级 (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校长—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多个层级, 信息论的研究表明, 组织层级过多会严重影响知识或信息的传递) [5] ;二是等级制 (下级受到直接主管的控制和监督, 直接主管具有合法的权威。等级制限制了教师横向或纵向间的沟通, 使知识或信息的传递、事务的决策或问题的解决速度、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是集权化 (决策权高度集中在学校的管理层, 教师习惯了对上级命令的依赖与等待, 丧失了参与自身及学校发展决策的话语权) ;四是专门化 (在学校中教师是根据任务分工专精于某个岗位, 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这种过度的专门化会导致教师工作的懈怠, 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五是官僚化 (科层制的职权等级确定了个人的行政权力和拥有的资源, 这意味着在学校中所处的层级越高, 个人拥有的行政权力越大、资源越丰富, 个人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越多。这就会导致学校中教师对行政权力的极度崇拜与追求, 导致专业发展中的“目标置换”;此外, 官僚化还表现在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冲突不断) 。教育教学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有较大的专业自主权, 以开展教育实验和研究等。而学校的科层化管理中必然突出行政权力的权威, 导致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开展。

4.教师文化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认为,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所共享的态度、价值观、信念、习惯、假设以及做事的方式等。[6] 教师文化潜在地影响着教师学习行为的发生及其表现, 信念、态度、行为是教师文化的三个重要考察维度, 其中行为是教师信念、态度的集中表现, 外界可以通过考察教师的行为了解、分析、重塑教师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日常工作中, 教师之间缺乏自愿、平等、真诚、有效的合作, 合作更多来自外界行政的压力, 合作形式化。教师之间有效合作行为的不足主要源自中国传统的个人主义发展文化的制约, 个人主义文化持的是一种排他性的独立成功观, 彼此缺乏“共生观念”, “领地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限制了教师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教师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学习是一种孤独的行为。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说, 完全孤立个体的自我实现是不存在的, 因为个体总是要从外部接受自身所需要的事物, 在个体自我实现的同时, 超越个体体系的外部系统也被实现。[7] 从这个角度来看, 教师学习是一种在共同体中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学习, 教师之间的异质性是多样化教育意义生成的源泉。

5.组织的管理机制

组织管理机制是从组织制度、措施与手段等方面为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发展是在学校组织的具体场域下开展的, 学校组织场域下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是教师个人与组织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组织制度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规范保障, 制定教师学习规范是为了向教师学习提出目标要求和行为规范, 以此对教师个体的自由、随意、不适宜和无序的学习行为进行有序的引导, 并对教师自主学习活动给予保护, 使与教师学习相关的一切活动有理可依, 有据可查。[8] 组织的沟通机制在于为教师学习提供信息开放与沟通的渠道, 组织成员信息沟通顺畅与否关系到组织成员学习信息的获取, 学习经验的分享与积累、知识结构的更新、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生成。组织的转化机制在于将教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让教师体会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体现学习的成就;组织的评价机制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 评价机制的有无、评价标准是否清晰、评价时间是否及时都关系到组织成员对学习的态度、体验与投入状态。组织管理机制在于使教师自主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教师自主学习组织生态环境的构建

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既依赖教师个人的“小环境”, 又依赖学校组织的“大环境”。教师个人的“小环境”是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在根本动力, 学校组织的“大环境”为教师自主学习创设积极的组织生态条件。因此, 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教师个人自主学习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师自主学习的重要场域, 要从组织愿景与学习文化、组织制度与结构、组织管理层面积极构建以师为本、重视学习、支持学习的组织生态环境, 以有序引导、合理规范、有效激励教师的自主学习。这里重点从组织生态环境构建的视角积极探寻教师自主学习工作方式形成的对策。

1.凝练共同愿景, 营造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型组织应成为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共同愿景。首先, 学校应通过多样化的途径 (口号、纲领、制度、榜样等) 宣传组织愿景, 使教师意识到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于教师个人与学校组织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同时, 充分尊重、广泛交流、认真研究、正确认识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 在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意愿的基础上, 将学校组织愿景具体化, 使组织愿景成为具有个人与组织双重意义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能够更好地得到教师的认同, 使共同愿景成为教师真心想要的愿景, 而不是接受的愿景。[4] 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欲望与行为, 而不是对愿景做出简单的顺从反应。

学校的学习文化对教师自主学习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学习文化为教师自主学习营造了积极的心理和人际氛围,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积极营造重视学习与支持学习的文化氛围。校长要成为变革型的校长, 不仅自身能够主动学习, 成为学习型校长, 而且能够与同事一起学习, 积极为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共生的学习文化氛围, 尊重教师发展的自主权, 为教师合理表达并践行学习意愿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在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本的过程中, 通过多主体间的互动与对话, 促进彼此知识结构的改变和智慧的生成。

2.制定学习规章, 调整组织结构

学校在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引导与组织文化支持之外, 还要制定合理的学习制度以规范和约束教师的学习行为。学习制度的制定主要在学习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学习量与质的要求方面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规章的长期运转, 使教师的学习行为逐渐实现由“外在规训”到“自觉主动”的转变, 帮助教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 规章的建立也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如果在规章的执行中无视人的需要与存在价值, 那么这样的规章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建立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与民主化的组织权力结构。扁平化意味着组织层级要少, 有助于教师学习需求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与满足;网络化意味着加强组织成员间的纵向与横向的沟通, 使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得到人际层面的最大化的帮助与指导;柔性化意味着组织成员分工灵活,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可以灵活安排组织成员的岗位与职责, 这有利于教师学习问题的高效解决;民主化意味着采取“自上而下”与“草根”相结合的决策模式, 校领导在认真倾听、平等对话、多方沟通、冷静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 引导教师开展有序的专业学习活动。民主化意味着正确认识专业教师的身份与地位, 赋予专业教师正当的决策权和资源的支配权,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一切行政工作都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3.建立支持机制, 激励教师学习

学校要制定有效的教师学习支持机制, 以激发、引导、维持、促进教师的学习, 具体而言包括引导机制、对话机制、转化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立。首先对话机制表现在多个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的建立。对话是教育场域存在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话, 教育场域能不断创生出有意义的价值、信念和知识。教师个人也恰恰通过对话,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统合“主我”与“客我”, 不断修正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表现出适宜的学习目标与行为。其次转化机制表现在为教师“专业学习”搭建实践舞台。并不是教师的所有学习都是有效的, 判断其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在“专业学习”层面实现了“转化”, 是否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实现了“扩展性学习”。[9] 而这种“拓展性学习”的目的聚焦于教师个体的质变。最后评价机制表现在对教师持续学习行为的激发与维持。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学习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既重视教师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 又重视学习给教师个体、群体、教育实践和学生所带来的质变。在教育实践中要及时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价值判断, 以引导教师持续学习行为的发生。

摘要:课程变革的“常态性”、“情境性”、“问题性”和“生成性”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了契机;校长领导、组织愿景、组织权力结构、教师文化以及组织管理机制是制约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组织生态基础;凝练共同愿景、营造学习文化, 制定学习规章、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支持机制、激励教师学习是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组织生态环境构建的关键。

关键词:课程变革,教师,自主学习,组织生态基础,对策

参考文献

[1]彭虹斌, 程红.我国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9) :39.

[2]李晓蕾.促进教师发展的校长领导力研究——以两所初中学校校长为个案[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4) :70.

[3]吕立杰, 于聪.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 (5) :25-26.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216-217.

[5]郭必裕.高校管理权力体系的改革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1) :24.

[6]李霞.信念、态度、行为:教师文化建构的三个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5) :17.

[7]王凯.教师学习的生态转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 2010 (11) :86.

[8]赵树贤.教师学习的学校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7) :19.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篇5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教学目的

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原因

(2)组织变革的类型、目标及内容(3)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原则(4)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5)组织变革的压力及管理(6)组织的冲突及管理(7)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点(8)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9)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学时分配 4学时

4、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组织变革的压力、阻力与管理方法,难点组织文化的塑造。

5、作业布置

阻力变革的阻力产生于哪几个层次?各层次阻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产生阻力的最根本原因在哪?

6、辅导安排 随堂辅导

7、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当今,由于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种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在当前是合适的,可过一段时间,在新的环境因素下,它们可能就不适用了。为这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必须不断进行变革。可以说,组织变革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手段。所以,要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与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环境,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壮大,并不断地趋于成熟,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整其目标与结构。所以,不仅老化的组织需要变革,实际上,处于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组织都需要变革。促使组织变革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

从系统的观点乍,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属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无力控制外部环境,而只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它通过与其所在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信息的交换而生存与发展。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组织变革的重要动因。

(1)经济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各国合作生产已经成为新的全球模式,“全球的相互依赖”的格局已经形成。首先,引起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国际化经营要求企业都要修正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由于组织服从于战略,企业的战略变化,必然导致组织的变化。其次,世界经济一体化使远程协调控制工作越来越主要。如何将远距离的人员很好地协调起来,使之达到企业共同的目标,是企业组织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最后,全球性经营导致了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容易造成冲突。这些对沟通、人员培训、选拔、授权等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知识与技术地进步对组织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信息知识取代资本成为价值增长的决定因素。企业正在转变化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的组织,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更多取决于其知识的掌握和更新。其次,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战略性地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由于信息自身时效性、真实性的要求,组织结构将变得更加扁平,权力更加分散,决策更加迅速。再次,知识经济加速了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高科技企业具有人才密集、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激烈、风险大等一系列新特征。最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计算机取代了企业大量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企业的管理层次。

(3)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方式,迫使企业本着创新的思想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来源。企业竞争优势新的来源的基础为:速度/时间、灵活性、质量/设计、信息技术、联盟/网络、服务增值等。

2、内部环境因素

(1)组织机构调整的要求(2)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3)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4)快速决策的要求

(5)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类型

1、战略型变革

2、结构型变革

3、流程主导性变革

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1、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2、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3、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1、对人员的变革

2、对结构的变革

3、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一)过程

1、解冻

2、变革

3、冻结

(二)程序

1、诊断组织状态

2、选择变革重点

3、分析限制因素

4、制定变革方案

5、全面实施变革

6、组织变革的效果评价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一)阻力

1、个体层次 ●习惯 ● 安全 ● 经济因素 ● 对未知的恐惧 ● 选择性信息加工

2、群体层次

● 组织群体的惯性 ● 组织已有的专业知识 ● 组织已有的权力关系

3、组织层次

● 组织结构的惯性 ● 组织变革的重点 ● 组织已有的权力分配

(二)对策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与合作

6、强制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一)压力的定义

是指在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二)压力的起因

1、组织因素

2、个人因素

(三)压力的特征

1、生理上的反应

2、心理上的反应

3、行为上的反应

(四)压力的释解

1、组织方面

(1)必须从录用时就确定员工潜力大小(2)改善组织沟通

2、个人因素(1)员工咨询

(2)举办各种锻炼活动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一)组织冲突的影响

(二)组织冲突的类型

(三)组织冲突的避免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

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 精神文化 :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目标、组织道德 • 制度文化:管理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

• 物质文化:组织标志、厂容厂貌、产品特色、组织工艺设备特性、文 化体育生活设施 组织文化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可以通过对一个组织在以下几方面达到的程度的分析来描述其组织文化:

• 导向性

•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 控制的程度

• 对员工的基本看法 • 风险容忍度 • 冲突宽容度 • 沟通的模式 • 协作意识 • 整体意识 • 奖励的指向

下面是根据这些方面综合描述组织文化的两个例子。

例1:这是一个制造厂。该厂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许多规章制度;每一个员工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目标,管理者严格管理员工以确保不发生偏差;人们对其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权,有任何不平常的问题,都必须向其上司报告,由上司决定如何处理;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按正式的权力线进行信息传递;管理人员不 相信员工的诚实和正直;组织雇佣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按一定的程序先在基层各个部门锻炼,成为多面手而表示专业人员;组织高度赞扬和奖励的是努力工作、团结协作、不犯错误和忠诚。

例2:这同样是一个制造厂。但在这个厂,规章制度很少;员工们被认为是努力工作和值得信赖的,因此监控比较松散;它鼓励员工自己解决问题,但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可随时向其上司请教;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组织鼓励员工开发其专业技能;人际之间或部门之间存在不同意见或差异被认为是正常现象;组织根据管理者所在部门的业绩和该部门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情况来评价管理者;晋升和奖励倾向于那些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的员工,即使他有不同的观点、异于常人的工作习惯或独特的个性。

二、组织文化的特点: • 独特性 • 相对稳定性 • 继承性 • 民展性 中国

 主要点反映在其他话题中

 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通过暗示提 及要求和所关心的问题  赞扬群体

 说促进和谐的话,说人们爱听的话  未说出的也很重要

 不说“不”,换个话题或给出很模糊的答案

 最重要的最后表达

 综合各种意见,努力达成一致  人与意见是不可分的,不因不赞同  某人的观点而冒犯他  沉默并不表示赞同

西方

 直接提到要点

 坦率地讨论要求和所考虑的问题  表扬个人  准确地说出想说的事情  所说的话很重要  说“不”

 最重要的最先表达

 使各种不同观点尽可能有差别,让最好的意见取胜

 人与意见是可分的,可以与任何人的想法理论,所采纳的应是最好想法  沉默意味赞同

四、组织文化的内容(或构成要素)

1、价值观——组织文化的核心 下面是有关组织价值观的一些例子

惠普公司:信任和尊重每个人;追求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在经商活动中 保持诚实和正直;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

IBM公司:给每个员工充分的关心;让顾客高兴;追求卓越

宝洁公司:一流的产品;不断改进;诚实和公证;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2、行为规范 IBM公司规定:

 推销人员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批评竞争对手的 产品  如对手已接获顾客的定单,切勿游说顾客改变主意

 推销人员绝对不可为获得定单而提供贿赂(IBM的座右铭是“诚实”,贿赂会毁掉公司形象)

3、英雄人物——组织价值观人格化的体现

4、典礼和仪式 组织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包括新员工欢迎宴会、运动会、聚餐、生日庆祝会等

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任何文化都会枯萎。典礼对于文化来说,就象电影对剧本、音乐对乐谱一样,很难以其他方式来表达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我在海尔的角色定位,一是扮演设计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二是扮演牧师,象牧师布道一样,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去。” ——张瑞敏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认为,“企业文化是无形的财富,无穷的动力,它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结合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策略,把企业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它的 职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这就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企业职工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必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凝聚功能

组织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目标愿望等都会导致成员间的摩擦、冲突和对抗,组织文化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不断强化组织成员的合作、信任、团结,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摩擦

4、约束功能

组织文化影响着组织中的每一件事:从某个人的提升到采取什么样的决策,以至职工的穿着和他们所喜爱的活动

假设你驾车行驶在沙漠中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沙漠十分平坦,草木不生,四周渺无人烟。这时你来到一个交叉路口,发现三英里范围内没有一辆车。路口设有红绿灯,红灯亮着。你会停车吗?

5、辐射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管理

1、组织文化的建立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以人为本 只有人才能感知文化,组织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一过程离开职工群众的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强制灌输的方式只能事倍功半。

 领导要率先垂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有个性

立足于本组织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 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超过40%,“创新”和“开拓”超过20%,“进取”超过10%  系统工程 只重视精神层的建设,而缺乏制度层、物质层的的支持和辅助,精神层将成为空中楼阁。

2、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5)丰富发展

3、组织文化的改变

下列情况下,组织文化最有可能发生变化:  发生大规模的危机  领导层发生变动

纷争与变革 篇6

两种相争,都带来撕裂的负效应。遗产之争,无异于把家族私隐撕开给人看。特首选战,则令已有贫富级差的社会阵营再现裂痕。

家族内斗,社群生隙,不独现于香港。卷入家族战争漩涡的,除了霍英东家族、新鸿基地产郭氏家族等一众香江巨富,亦有韩国首富三星的李氏家族、欧洲女首富欧莱雅的贝当古家族,一些开始交接班的中国内地民企,如浙江龙盛等,也是波澜乍现。修补裂痕,似乎是个全球化的命题。

家族矛盾解决不力,很容易威胁家族企业的运作乃至存续。对于中国新富,美欧一些“老钱”世家关于家族治理与传承的制度设计,值得借鉴。传递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执掌菲亚特100多年的阿涅利家族、传奇般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延续160年的瑞典瓦伦堡家族,多由于建立了一套金字塔型的控制架构和与时俱进的投资制度,得以隔离争产风险向企业传导,并确保紧跟投资热点,历经波折而能长久保全财富。

家族分裂的根源,不外乎分配不均,导致利益冲突。修补裂痕的路径,则是利益再平衡,这势必带动既有格局的改变。而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所言,2012年,亚洲各国最大的挑战在于能否做到摒弃歧见、扩大共同利益,从而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放到家族内部,此言同样适用。尽管各方心存歧见,但亦不乏共同利益,即家族企业的顺利发展,以此为基点厘清家族产权,有助于家族共同利益最大化。

又是一年春好时,今年4月,《新财富》再度赞助博鳌亚洲论坛,并连续第九年冠名“新财富博鳌亚洲论坛高尔夫球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无论对于亚洲还是区内豪门,变革或都是平息纷争的钥匙。

本期的专题,还包括备受关注的第八届新财富“金牌董秘”排名。8年来,董秘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但董秘责权利关系的理顺,仍有待监管制度改革的推进。

球赛9年,董秘8年……做百年品牌,持续性的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新财富》杂志的追求。

构建与变革 篇7

全时教学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将以班级为对象的分时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对象的全时式教学方式,它把教学时间全时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结构模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诊断精细化,是突破“三通两平台”建设中“人人通”应用瓶颈,实现“人人通”应用的有效载体。

●全时教学模式深入解读

1.转变理念

全时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时空概念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这种理念就是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信息化方式的轨道上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靠知识,而且靠技术;不仅靠课内,而且靠课外;不仅靠主导,而且靠主体;不仅靠灌输,而且靠学法;不仅靠粗放,而且靠精细;不仅靠自己,而且靠全体;不仅靠一时,而且靠全时。

2.重新定义教学时间

全时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独地把教学时间放在校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利用信息化的环境和信息化的手段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前置和后移,建立新的全时课堂观,让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种环境、课内课外两个场所,都能找到教师,随时随地听到教师的解读,得到教师的帮助,不再让学生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影响学习进度,降低学习效率。

3.系统化知识内容

全时教学模式,要求知识内容系统化。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碎片式教学致使学生知识碎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教师以考试为导向,只重视局部知识和知识点的分解与讲解,而学生自己却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印象,所以知识结构的支离破碎,也就在所难免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大大削弱了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观,即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拥有完整的学科知识和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的人,而不是拥有零散专业知识的人,从认真学习领会课程设置内容和要求开始,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备课、讲课、评课为目,做到纲举目张,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模块化教学结构

全时教学模式,将教学结构模块化,把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评价、培训、管理等六个模块。其核心集中在前四个模块。课前模块包括数字教材、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微课、数字资源等五个小模块;课中模块的基本理念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可以先引导,后互动,也可以先交流再小结,还可以其他方式组合,不一而足。课后模块的要求是构建起信息互动的平台,使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空间,满足学生渴望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评价模块的意义在于依靠教与学过程的原始大数据,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精确的定位诊断,迅速检测出某生、某班、某年级、某学科的学习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培训模块强调的是在全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学科与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管理模块的重心放在对全时课堂教学结构的管理上。这是一种依托大数据的模块化管理方式,针对性更强,指向性更准,便于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课堂教学结构模块化,不是对课堂教学的切割,而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重组,有利于各学科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数字化教学过程

全时教学模式,需要教学过程数字化。重点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是勤劳朴素的传统方式,现在运用的是数字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使师生拓宽视野、丰富内容、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质量,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从课前教师的数字化备课、数字化微课、学生的数字化预习,到课中师生的数字化互动,再到课后的数字化诊断、数字化管理,始终把数字化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之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还将成为教学校正的依据、学科诊断的基础,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6.精细化教学诊断

构建与变革 篇8

一、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要困难

笔者在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观念的保守性

变革的新范例所需的条件不可能由正式的领导人自己来确定。换句话说,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学校创建一个个人和集体都有能力探索和不断更新的机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所有课程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只有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才能得以真正建构。然而,有的人却认为这只是领导者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人员毫无关系。如我校有部分教师也将学校课程领导视为校长个人的责任,认为其他人员无权也没有必要参与领导,只需要执行领导的决策就行了,对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课程领导的认同度就更低了。正是因为我校不少教师观念保守,不利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从而影响了我校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进程。

2. 技能的局限性

学校课程领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领导者具备相关的课程知识和领导技能,并且要熟悉国家及地方课程政策,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虽然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对于每一个成员的技能要求程度是不一样的,但过低的技能水平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成员参与课程领导的质量。校长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具备了较强的课程领导能力,因此大部分校长参与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基本不存在技能上的障碍。对于教师参与课程领导能力的评价,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不少教师尚不完全具备参与构建学校课程领导的能力,而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课程领导的技能则更无法达到要求。总之,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对所有参与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技能的局限性必将严重影响到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作。

3. 制度的缺失性

完善的制度是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有效保障,只有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才能使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然而,我校目前还没有制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规章制度,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4. 文化的封闭性

文化的封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学校文化的封闭性;二是教师文化的封闭性。

学校文化的封闭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过去一直将自身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很少与外界进行各种交流与沟通。学校很少向社会敞开自己的大门,极少邀请社会相关人士参与学校活动,学校的这种自我封闭性,使得教育改革的理想难以真正落实。

教师文化的封闭性突出表现为教师的个人主义。我校教师之间普遍存在三种规范:个人自主,即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完全自主,不受外人干预;忠于同事,即以维护教师群体的利益和和谐关系为重;平庸化,即同伴之间都期望在教学工作上步调一致,不希望有人表现太突出或太热心。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封闭性,导致学校和教师以封闭的心态看待外部世界的变革,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生事物,由此习惯于维护现状,拒绝合作,排斥变革。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所需要的恰恰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它以开阔的心胸接纳所有关心学校课程的相关人员,将学校的各个方面向社会敞开,主动邀请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到学校课程领导中来。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所要求的开放性文化与学校现有的封闭性文化之间的矛盾,会成为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无形障碍。

二、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变革策略

1. 观念:从独享走向共享

笔者在我校通过各种宣教手段逐渐使得教师们在观念上认识到,学校课程领导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位学校课程相关人员的行为都会对课程领导的效果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固然需要校长,但其他成员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才能真正得以构建,学校课程领导的效果才能得以有效提高。笔者还为教师们参与课程领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技能:从滞后走向发展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作情况依赖于共同体成员的技能,唯有不断提升共同体成员的技能,才能使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日益趋于完善。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成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参与课程领导的技能,才能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作效率。

笔者在学校改革中,首先致力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因为教师不仅需要参与学校课程领导,而且是学校课程的重要实施者,教师技能的高低对于课程领导与课程实施的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运作效果。其次,笔者为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课程领导的技能提升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学生、家长、社区人员长期以来远离学校课程领导领域,对他们参与课程领导技能的提升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让学生、家长、社区人员逐步熟悉学校课程的相关情况,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掌握参与课程领导的基本技能,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顺利运作消除了障碍。

3. 制度:从控制走向参与

长期以来,国家课程一统天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必须依据国家课程,缺乏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施以来,课程权力高度集中的格局被打破,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使教师从被动控制走向主动参与,为教师及其他人员参与学校课程提供了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因此,笔者在学校改革中也积极顺应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了有利于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制度,让学校课程相关人员真正参与到学校课程领导中来。

笔者在建立课程领导相关制度的过程中,主动听取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的意见,让这些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相关制度的建立。只有让这些人员切实参与制度的建立过程,才能使这些人员的参与权获得充分的制度保障。学校所有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制度都必须体现人人参与的思想:学校课程领导组织制度,必须明确所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在领导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力;学校课程实施保障制度,必须明确所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在课程实施中的权责;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必须强调所有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学校课程相关人员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才能获得稳定的生存环境。

4. 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

学校的任何一项变革仅靠学校自身是很难完成的,它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政策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提供的资源支持,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学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界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校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学校不能将自身封闭起来,而应该与外界建立密切的联系,从多种渠道获取对学校发展的有利的支持,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开放的学校文化。

构建与变革 篇9

1 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人事行政战略变革的必然性分析

1.1 服务型政府对人事行政战略变革的要求

我国所开展的服务型政府主要是以公共责任为基准,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在执行公共职能的过程中对公共负责,公务员在这里就成为政府与公共之间的纽带,公务员成为行使政府权力的主体。但是公务员在人事管理模式下很多时候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大部分情况都是在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很少有公务员会主动的向民众进行服务,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导致政府没有办法发挥出服务的职能,使得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形同虚设。

1.2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对人事行政战略变革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务员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公民本位的指导思想,新时期的政府一定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基准。目前我国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在当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公务员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下会严格的按照程序办事,确保各项任务都能够准确进行,这也很好地符合了计划经济时代下政府管理体制的发展内涵。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时候,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而角色定位的不同也很容易造成政府服务态度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度下降,因此开展人事行政战略变革是必然的。

1.3 服务型政府的法治特点对人事行政战略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主要是以现代法治为基础进行,在服务型政府的创建过程中,更要加强依法行政的观念。但是我国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主要强调的是服从,权利分配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公务员的任务都是由上级领导发布的,这时公务员对法律并不是很重视。再加上受官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上级领导都把自己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行政侵权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也会阻碍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 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人事行政战略变革内容

2.1 要实现战略性管理

由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都是事务性管理,其能够影响的最终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人事行政管理主要是由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去执行,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一种战略型的管理,其战略地位非常高,它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活动来科学合理的配置运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和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要实现动态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孤立静态管理,一般都是由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进行管理的,这几个阶段包括录用、培训、考核、调动,等等,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的,但是联系却较小,这也使得各个环节之间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而且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是注重对人才的拥有,并不会对人才进行充分的发挥,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问题,而且在管理程序上也体现了动态管理的相关特征,将人员的相关阶段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对其进行全过程管理,这样一来就很好的摆脱了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分割问题,将工作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管理。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开放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具备了极强的竞争意识,而且现代人力资源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这样就可以使得人力资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市场比重也会逐渐增加。

3 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人事行政战略变革路径

在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时候,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肯定会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比较,而通过比较之后会发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性色彩更加浓厚,所以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人事行政的变革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和思考。

3.1 树立战略发展意识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对这件事的可行性进行思考,而推进政府人事行政变革也要从思想观念这一角度入手,并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要不断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将人事管理工作融入到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管理高度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创新型活动,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3.2 制定规范的战略规划

我们要从战略上有效的规划和实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能,这也是创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人事行政战略变革能不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这样也能够避免因传统人事管理职能的影响而导致现代人事资源管理受限,从而很难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对人员的管理也有自己专门的管理方式,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说要在合适的时间为政府找到合适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励这些人才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所以要从上至下梳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从战略的角度来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做好岗位分析等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创建绩效管理体系以及薪酬激励体系,让各个模块都能够有机的联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真正作用。

4 结语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在开展政府工作以来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不断改进政府工作的范围,对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人事行政战略进行变革,才能够真正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中,公务员的任务就是利用自身的职位来为广大民众服务。现阶段我国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呈现出疲态,渐渐满足不了服务型政府的实际发展需求,也就是说今后在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人事行政方式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善。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人事行政,战略意义,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汪哲伟.县级服务型政府的创新重构[C]//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2009.

[2]杨开颜.科学发展观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C]//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3]段海珍.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C]//“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2011.

[4]邓泽宏,高成.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C]//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5]魏冬青.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C]//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6]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C]//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2011.

[7]项勇.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C]//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8]田冬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C]//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9]陈冲,洪中发.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公共政策的制定[C]//“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2011.

构建与变革 篇10

一、美国会计教育模式变革分析

由于美国早期经济的快速崛起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落后的会计教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美国会计界对此作过分析后得出结论:只接受有限的会计教育, 将无法在快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中获得成功。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来适应会计服务多元化的要求。对会计教育而言, 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而在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需要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及大会计公司的有机互动和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解决问题。

其一, 会计职业界的措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会计职业团体之一, 为了维护职业形象, 对新加入的注册会计师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对示范性课程进行了修改。示范性课程的内容包括: (1) 一般教育。包括操行、交际、行为科学、初级经济学、初级会计、计算机、数学与统计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洞察力、判断力和正直的品格。 (2) 企业管理教育。包括中级经济学、企业面临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企业法、市场营销、财务、组织及团体和个人行为、数量分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交际能力、商业道德。 (3) 会计教育。会计教育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职业道德与责任、实习与合作性教育计划。而在上述示范性课程表中, 规定了会计教育应该覆盖的课程和每门课程的大致内容, 但对具体内容没有过多涉及, 如果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规定得过于详细, 反而不能适应会计实践迅速发展的需要。

其二, 大会计公司的措施。大会计公司是会计人才的重要需求者, 对会计人才的教育状况也非常关心, 大会计公司认为, 从事公共会计职业 (即注册会计师职业) 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交际能力, 即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智力能力, 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即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等。报告特别指出, 通过CPA考试不应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 CPA考试仅限于现行会计实务, 而会计教育内容必须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对现行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具体而言, 这些挑战及对策包括: (1) 课程方面。课堂讲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再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应该采用新教学方法, 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 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2) 教员方面。担任公共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达到这一要求, 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密切配合; (3) 学生方面。会计学生要符合市场要求, 必须接受比其他专业时间更长和更为严格的教育, 会计学生在教育上多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通过更具激励性的课程和毕业后更好的前景得到补偿; (4) 学校方面。为了适应会计教育的变革, 要对教员在教学上的创新给予奖励, 并重视大学和会计系领导者的作用。由此可见, 美国大会计公司和美国会计学会, 对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即会计教育应注重能力培养, 为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环境, 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其三, 教育界对会计职业界的积极响应。会计教育机构, 要在竞争中生存, 必须密切注意市场需求, 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因此, 美国大学对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公司关于会计教育的报告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 主要表现在: (1) 在教育目标上, 密切注意社会需求, 教改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具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的毕业生。 (2)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会计教材的编写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 很多新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 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 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会计教育改革中, 会计课本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 而仅仅是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 课本只是众多阅读材料的一部分, 并增加了《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等教学材料的学习。 (3) 在教学方法方面, 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 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 美国会计教育很快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其成功的经验就是“三位一体”模式有机结合的结果, 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 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并在大公司的有效参与中, 实现多赢的结果。

二、“三位一体”会计教育模式构建措施

其一, 会计职业界、教育界及用人单位的有机互动。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 使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 订立教育目标,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首先, 当前可以更多地以政府部门作为中介, 建立起教育部门和人才需求方之间联系的桥梁。政府部门 (如财政部会计司或教育部) 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 或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一些调查研究都是建立联系的好方式。其次, 可以考虑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使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挥其专业优势, 增强与实务界具有广泛的联系频率, 促进彼此的有效沟通, 再次, 各个大学的会计系可通过举办系友联欢, 邀请实务部门座谈、授课等形式, 主动与实务部门接近, 力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二, 会计教育者转变会计教育的理念与思想。教育理念与思想的转变是根本性的问题, 在总体理念上应当确立以下四点基本认识:一是要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限制, 适当扩大人才的培养口径;二是既要强化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和基础训练, 又要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三是消除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各种规定, 应当在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的划分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四是改变学生人文素质底蕴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的现状, 尽量扩大培养对象的知识面和视野, 要求学生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 注重对其进行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其三, 创新会计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新的会计教育方式应强调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老师授课也应从单向式的演讲转变成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注重多元化地思考问题, 注重问题的发现, 鼓励学生寻找有关的资料, 提供多元化的解决办法, 并强调表达与说服的能力。教师彼此间应经常切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并发展自己对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课程时应注重科目间是否有全面贯彻、相辅相成的特色, 而不仅仅是一连串不相关联的科目。

其四, 大公司、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大公司、职业界要发挥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 参与到会计教育的具体情境中, 避免会计教育单纯成为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要防止因迎合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动手能力要求, 而混淆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和定向定岗培训的界限, 急功近利地将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记账员”因此, 首先, 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 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其次, 强化解决现时问题的教学导向, 使会计教学的内容能够与会计改革的实际进程相贴近;再次,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实践第一线, 以训练其解决现实会计问题的能力;最后, 防止一味地埋头于研究与会计改革的现实进程相差甚远的纯理论问题, 使会计教育呈现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色, 支持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研究课题, 进行试验性研究和创新性研究, 以使其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与实际会计工作能力的加强实现统一。

因此, 要改变我国会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仅靠简单、单一的办法只能使问题更严重, 如果会计教育界、职业界及大公司能够真正按照“三位一体”的模式去培养会计人才, 构建全新的会计教育模式, 我国的会计教育质量将会很快赶上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许家林:《论经济全球化下的会计教育国家化》,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年第3期。

激荡与变革 篇1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梦;融合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根本思想。以此为基础,运用生成性的的、主体性的、辩证的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践行中国梦,能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推动我中华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分别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与“长风破浪会有时”完美阐释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也明确强调了我国当前处于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经济、社会、人和谐发展、党的宗旨与人民期盼统一发展、物质建设与社会群众感受统一建设。

二、中国梦的本质释义与流变解读

我党“十八大”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國梦”,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核心要求。作为党和国家、人民的未来发展指向,“中国梦”对于国家、民族、个人三者的融合十分紧密,使之三者的命运和利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具体地说,中国梦是“强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其最重要的要义是发展,是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突出。为此,必须尽快推进军事改革,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现代化国防,在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同时,也会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及领土完整。再,中国梦也是“复兴梦”,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其展示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信心,是对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更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的重要战略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梦的有机融合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完成了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历史宿愿,从此肩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毛泽东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的实现“小康社会”,从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今天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中国梦”被不断赋予新的丰富内涵。他是中华民族的梦,是富民梦、强国梦、复兴梦,是个人梦、国家梦和民族梦的统一,他们都是以国强民富、民族复兴为旨归的,最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言以蔽之,“中国梦”融合了广泛的民族共识,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集体意识,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

(一)以生成性实践思维深度剖析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它是用“一切将成”的眼光来看待人及其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依据实践思维理解中国梦,就会知道它不是一个现成的、外在的、先定的愿景。中国梦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或者早就有着现成结论的社会状态或者理想追求,而是承接了个人和国家、中国和世界、历史和现在、当下和未来、现实和理想的动态表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实践基础。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把共产主义作为历史的、发展的社会建构,开始了艰难曲折而又激荡奋发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前进,在探索中创新,不断改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最终不断赋子社会主义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二)以主体性实践思维切实铺展中国梦。按照主体性的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实现“中国梦”就是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个人、集体、国家、民族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最大程度地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践,必须最大限度地包容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协调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此中国梦才是真实可及的,才会引导人们自觉地把“个人梦”汇聚成“中国梦”,如此才能把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凝聚成“中国力量”,主动地、积极地、满腔热情地践行中国梦。(三)以辩证式实践思维引导实现中国梦。运用辩证的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中国梦,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和开放的胸襟,广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抓住所有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不能封闭保守、自我设限,必须广交朋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当今世界地区性争端不断,中国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梦”的适时提出,契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世界传递出了一股正能量,显示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愿意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愿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为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扬“中国梦”,展示“中国力量”,用“中国话语”向全世界阐释“中国精神”,展现超越西方模式的“中国模式”。

结语

综上,“中国梦”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思想结晶,习总书记辩证地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说明“中国道路”始终是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了社会主义这个基础,也就否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途径,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中国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中国梦”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段很长的艰苦历程,全体公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未来,怀抱必胜的信心,从而正确地认识、理解、践行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孙伟平.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04)

[2]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3]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构建与变革 篇12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市场行情的跌宕轮回后,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养殖行业正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对广大中小型预混料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传统经销商为主体的通路销售规模在不断缩小。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养殖行情风险和疫病防控风险的加大, 传统经销商所面对的中小型养殖户将会越来越少。即便是新一轮好行情的到来能使经销商的业绩有所恢复, 但很难再创高峰。

2) 养殖客户数量越来越少, 规模越来越大, 对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3) 全价料在不断蚕食预混料的市场份额, 竞争格局更复杂。

4) 养殖、加工一条龙企业越来越多, 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型企业的市场空间越发狭窄。

2 客户及客户需求的变化

显然, 在这种变革趋势下若还按既定的思维、经验去经营我们这类中小规模的预混料企业, 只会越来越艰难, 离“关门”之日也不会太远。因此, 经营变革对我们而言是事关生死存亡。该如何变革?是快速扩张做大规模, 还是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产业链?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也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无论是做大规模, 还是发展产业链, 都需要强大的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做支撑, 中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既然不具备这种硬实力, 要生存发展就得使“巧劲儿”。如何找到“巧劲儿”的支撑点, 就成为了我们取得变革成功的关键。我们之所以能存在、发展, 是因为我们的客户有需求;我们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我们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之所以要思考变革问题, 也是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 我们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客户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 养殖场数量在减少, 但单个规模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的养殖场所需要的技术服务越来越专业, 对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 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上游的供应商谈判能力也越来越强。

2) 生产设施设备越来越专业化。按常理来说, 专业化的设备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控, 但这一点对今天的养殖企业而言似乎还很难做到。而且, 这些新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 也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 对日益扩大规模的养殖企业而言, 生产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由“外行”投身养殖行业的投资人, 在这一点上遇到的困难将会更多。

3) 对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 以及食品可索源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养殖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食品安全监管压力。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的可靠性是每一个规模化养殖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4) 在疾病防控方面将彻底的由“预防治疗型”过渡到“管理预防型”。药物少量化、疫苗防疫简单化将是未来养殖业疾病防控的趋势, 但这一趋势是必须建立在科学而有效的生产管理之上的, 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3 公司经营思路的调整

由此可见, 终端客户的需求将会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武汉民族科技饲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预混料生产、销售与服务型企业, 是否有能力去满足终端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是必须要认真考量的问题。为此, 我们结合企业成立十八年来的经营经验, 确立了“在特定领域做强比在规模上做大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更具有操作性”的经营调整思路。为此, 我们自2010年起就将业务板块逐步聚焦在较为擅长的领域。

1) 立足湖北省内市场, 做好家门口的生意。省内市场交通便利, 服务半径小, 物流成本低, 服务的及时性好;容易积累人气, 容易综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省内市场, 无论是畜禽预混料, 还是水产、草食动物预混料, 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让我们生存、发展。

2) 充分发挥自身在蛋鸡预混料方面所积累的技术、服务优势, 让“民族科旗”、“金竹”系列蛋鸡预混料在行业内或局部市场内成为一个优势品牌。这一点在省内市场和部分省外市场, 已得到了很多的认可。我们要充分发挥蛋鸡预混料在质量的稳定性、高性价比和售后服务有效性方面的优势, 不断提升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质量。

3) 利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混合均匀度高的“三高”优势, 为省内外全价料企业提供小比例预混料产品和核心料代加工服务。经过多轮的升级改造, 我们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产基地已经拥有了两条全自动配料系统, 预混料中微量添加部分也已实现自动配料, 此工艺在业内处于前沿水平。我们已经与省内外十余家大中型饲料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就有浠水四方、宜城襄大农牧等省内龙头企业。

上述3个领域, 经过几年的调整、积累已经初见成效, 在公司整个业务份额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也证明了我们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 也提示我们要更好地练好内功, 使优势业务板块由“优”变“强”。

4 公司的经营策略

4.1 发掘并满足客户真实需求

预混料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 在技术、采购、加工等方面, 各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因此, 营销对各个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纵观现在的预混料市场, 各个企业各展所长, 营销手段花样百出, 为的就是获得一个漂亮的业绩。这个固然不错, 没有好的业绩谁也生存不了。但饲料作为一个具有消耗快、连续使用特性的产品, 客户的忠诚度显然比一时的漂亮数据要重要得多。忠诚度高的客户的重复购买、推广是效率最高的销售!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 但各家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免费”旅游、“赠送”电脑……各种手段“你方唱罢他登场”, 好不热闹。如果这些是用来回馈忠实用户的, 倒也无可厚非, 但很多同行、业务经理把这些当作获得好业绩的必杀技, 反倒忘了客户买我们产品的真实需求。饲料作为养殖业生产必备的生产资料, 必须具备价廉物美的属性。高价格、高回扣、过度营销, 不仅无端地增加了养殖户饲料成本, 而且分散了广大客户需求的注意力, 我们不太认同这类做法。客户与我们合作, 如果不能通过我们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 肯定是无法获得长久的合作关系的。因此, 饲料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合作双方创造价值的, 而我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4.2 为客户做好风险预警提示

与大多数同行鼓励合作经销商通过赊销以获得销量不同的是, 我们一直在提醒我们的合作伙伴要适度控制货款, 甚至不赊销, 即便牺牲部分销量亦可。现金流是商业经营的血脉, 赊销只会使血脉不畅。鼓励经销商大量赊销, 甚至让第三方担保让经销商赊销, 不但会害了一心想与我们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也会害了那些靠赊欠生产的终端养殖户。现代养殖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投入、低回报、慢回报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到来就是要让部分养殖场 (户) 通过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退出, 过度赊销只会让部分养殖场 (户) 陷入“欠账生产—养殖低回报—亏本—继续更多的欠账……”这一恶性循环中, 这几年很多中小型养殖场“关门大吉”就是例证。其结果就是原本有点积蓄的血本无归, 甚至倒欠一屁股债, 经销商上百万、几百万欠款无法讨回。反倒是那些不做欠账生意的个人或企业, 这几年发展得风生水起。浠水四方饲料公司由几千块钱起家, 发展到今天成为一家集饲料生产销售、种鸡、蛋鸡养殖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不做欠款生意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对于那些一边把“为客户创造价值”常挂在嘴边, 一边又在鼓励客户赊销的同行们, 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我们的做法是否恰当呢?

4.3 为客户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现代规模化养殖企业, 需要集成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 才能确保生产的高效运行。随着劳动力资源的不断紧缺, 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 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施设备也不断地投入到养殖生产中, 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有更高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在与这类规模化养殖企业合作、交流过程中, 发现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鉴于此, 我们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 从2009年起, 连续举办了五届“湖北省规模化蛋鸡养殖生产技术与疾病防控研讨会”, 先后邀请了省内外二十多名专家、学者为上百家蛋鸡养殖企业或个人做技术交流, 解决实际生产难题。而作为会议的发起单位、承办方和出资方, 我们在会上没有做过一次销售宣传。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 实实在在的为行业、为客户持续带来有效的技术、信息;也希望通过这个会议, 为广大养殖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加强养殖同行间的沟通, 取长补短, 实实在在的为养殖生产带来有益的东西。令我们欣慰的是, 越来越多的客户、养殖企业在认同、认可我们的做法, 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人员通过这个会议平台, 认识了更多的同行, 同行间的交流也越来越丰富。我们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获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这也增加了我们在这类有意义的活动上投入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也力争用这个平台为合作伙伴和蛋鸡养殖行业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技术。

4.4 提供订制产品服务

需求的多样化在养殖业、饲料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企业的有限产品很难满足行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 如何利用自身独特的能力去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我们企业从2010年起,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推出了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全价饲料生产企业提供订制产品的服务,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提供订制产品, 可满足客户生产差异化品牌畜禽产品的需求, 也能精简销售中间环节, 节省费用, 为客户实实在在的节省成本。为全价料生产企业提供订制产品, 不但能共享集团采购的成本优势, 还能为这类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也更利于其生产管理工作的优化。订制项目的启动和运行, 使我们有机会与更多的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为我们企业的生产、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5 结语

上一篇:AUTOCAD建筑设计下一篇:兼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