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诊断(共8篇)
干预诊断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在饮食方面也是“不拘小节”,尽可能吃的多 , 吃的好 , 但是这会到来许多疾病。其中糖尿病的引发主要就是人们对饮食的不注意。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许多患者都并发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对人们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 , 因此更需要我国专家进一步研究找到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1 糖尿病肾病的简单介绍
1.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现在的发病率非常高 , 那么它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主要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不规律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 而肾病相比较其他的疾病更加复杂 , 因此较棘手。其实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 , 多样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 , 有遗传作用、性别差异、种族地区差异……比如男性较女性来说发病率较高 , 相同环境之下 ,非洲人的后裔比墨西哥人的后裔发病率高 , 这些都证明了遗传因素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的影响之大。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血糖的含量很高 , 这也就简介说明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非常紊乱不正常。而人体内代谢的异常会直接导致肾脏的损伤 , 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代谢的紊乱会使肾脏的局部组织代谢紊乱 , 更大的危害就是促进了肾小球基部底模的增厚哈有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 而且还会导致肾脏的血管中的代谢出现问题 , 从而使机体的整体代谢紊乱 , 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 最终就会到导致肾衰竭 ,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1.2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也有多种。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有很多的临床变现。其中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是一种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会增大 , 肾血流量升高 , 唐化的血红蛋白会增多等 , 这些都会影响肾小球 , 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升高 , 而且这种升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 因此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高出正常人。除此之外 , 患者可能排出20~200μg/min的尿白蛋白 , 这些排出微量白蛋白的患者也被称谓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以干预诊治的话 ,1型的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过长的话 , 就会导致终末期肾病。另外 , 还可以测量一些其他的微量蛋白来检测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 , 比如B2微球蛋白、酸可溶性蛋白……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发生肾血流动性异常。
2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2.1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现在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在逐渐发展。其中主要的就是药物治疗。因为这种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 , 因此 , 需要控制血糖的含量。对于2型的糖尿病患者 , 一般是一些口服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体型不胖的患者在早期时有一定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可以有效地增加周围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 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 从而来减少血糖在人体内部的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于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使用 , 也可以与以上的两种药物一起作用。1型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 , 他需要每天都注射一定的胰岛素。其次是血压的升高会影响到肾脏 , 控制住高血压也会是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 , 因此 ,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肾病。除此之外 , 还可以使用一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调节一些之类物质的代谢。为了使肾血流动性能够正常 , 还可以使用一些凝血剂来抑制肾脏的血栓素合成。
2.2 早期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虽然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 , 药物治疗是最显著、最明显的方法 , 但是 , 药物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 , 一些非药物性的治疗现在更受到许多患者的喜爱。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 , 长期的运动不仅可以降低体重 , 还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 这样的话 ,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大大增加 , 增加对糖的利用 , 从而降低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大量的运动可以使人们的体重下降 , 减少糖尿病的病率。长期的运动 ,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下丘脑的饮食中枢 , 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 因此 , 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而且适当地运动还可以是高血压下降 , 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大大降低 , 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用运动疗法 , 对于一些严重的肾脏病变、心脏功能相对微弱有明显的酮症患者则不适用。饮食疗法也是现在非药物治疗的极佳方法。患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 , 要按照医生的叮嘱来合理饮食 , 尽量少吃含蛋白质高的失误 , 从而减轻肾脏的滤过率。
3 结语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 , 因此对于不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也大不相同。而维持患者的体内代谢的正常才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 , 这些干预才更加有效 , 因此 , 希望患者能更好地治疗。
干预诊断 篇2
目前,由贵州省贵州医科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高发疾病防治适宜技术研究及示范》—“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该课题建立了系统的贵州省地方病区及少数民族人群与疾病信息库,形成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患者氟斑牙治疗适宜技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健康教育防控适宜技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基因检测适宜技术等基层特色适宜技术9种;优化并集成临床治疗适宜技术包3种;建立基层及民族地区高发病优化防治方案3种,为贵州地方病及少数民族人群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临床治疗及安全有效用药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武乡候骂死王朗》喜获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三等奖
7月23日,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表演类作品决赛落下帷幕。作为首届“丝绸之路”科学节亮点活动之一,这场囊括原创微型科普剧本创作、科普剧表演和科学秀演出的比赛,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此次参赛的科普剧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话剧、音乐剧、朗诵剧、童话剧等多种样式。经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组委会复核、现场决赛,大赛组委会最终共决出一等奖作品9部,二等奖15部,三等奖15部。其中,由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贵阳市云岩区少年宫联合选送的作品《武乡候骂死王朗》喜获青少年组三等奖。
贵州省留守儿童励志夏令营在贵阳举行
7月19日,由贵州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关工委、省少工委共同主办的“同在蓝天下 携手共成长”贵州省留守儿童励志夏令营在贵阳举行,来自金沙、威宁等16个县市的200多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参加了此次为期一周的励志夏令营活动:聆听名师讲座《留守儿童忆亲情,成长不忘养育恩》,到空军某部过国防教育主题日,参观高新技术成果,游览贵安新区3D打印创意产业园并亲手打印3D作品等,近距离感受科技发展魅力。
瓮福集团和贵阳海信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通告》,贵州省瓮福(集团)磷化工智能工厂、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智能电视智能制造入选。
作为此次全国唯一一家磷化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瓮福集团的“磷化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以全集成一体化磷化工生产运营信息系统平台为主要内容;而凭借智能电视智能制造项目,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成为西部地区技术最先进的家用电子消费品生产基地。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儿科与坪山防保所儿保(现已改为坪山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采用《婴幼儿社会沟通与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里发育检查表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于2009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共筛查2 960人,其中确诊孤独症的9人,可疑54人,均转到专门训练机构进行治疗;另发现语言迟缓198例,社交问题16例,象征性行为问题38例对这部分问题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至2012年12月,症状已明显改善,未发展成孤独症。
1.2 方法
具体治疗措施有:(1)结构教育:该理念是由美国Schopler[3]博士提出的,结构教育主要是对儿童的语言、社会交流等作指导,该教育方法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家庭或是培训机构都可展开,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在社会交流、语言障碍、狭窄兴趣范围方面的问题;(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用来纠正患儿的社会行为,将不良的社会行为进行遏制与消除,保证患儿能得到个体化、科学化的行为纠正指导,并且患儿年龄越小,行为疗法的疗效越好,在5岁后开始行为疗法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患儿年龄较大时,有自己的思想,难以重新塑造;(3)干预人际:孤独症儿童对人好坏的鉴别能力严重缺陷,所以要将好的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对象和方式引导给患儿;(4)音乐治疗法:音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也有很好的疗效,由于孤独症儿童往往对特定的声音有特殊反应,由此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观察患儿的反应。音乐疗法不仅仅对患儿的生理产生反应,对心理层面也会有共鸣,通过音乐的刺激来开启患儿对外界的交流。听觉统合训练(AIT)是音乐疗法的一种延伸,通过播放调制的音乐后,刺激患儿大脑活动,加快活动频率使患儿沉浸于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氛围中,以此达到改善患儿社会交往、语言障碍的目的。(5)身体训练:参加各种活动游戏,加强患儿与外界及与同龄小朋友的接触时间,激发患儿对外界的好奇与向往。
1.3 观察项目
观察儿童在早期干预后症状缓解情况。
1.4 统计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从2 960例儿童中筛选出的疑似孤独症儿童在经过早期积极的干预后至2012年12月,症状已明显改善,未发展成孤独症,而9例确诊为孤独症患儿也明显改善,见表1。
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孤独症及疑似孤独症症状
具体的临床症状有(1)儿童孤独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正常儿童在玩耍时会与母亲或他人目光对视,并露出微笑,而孤独症儿童缺乏这一现象,他人难以用笑声、夸张的动作或表情等吸引患儿的关注,不会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想要依赖的感觉,而这种对亲人依赖的现象是婴儿社会情感的表达,儿童孤独症难以形成这种对母亲或其他亲人明显的依赖感,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没有明显的亲疏之分;(2)语言障碍孤独症患者语言障碍突出,这是诊断孤独症极为重要的一项参考指标。孤独症儿童在能够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阶段往往沉默寡言,同时身体语言同样存在障碍,儿童应有的咿呀声、手舞足蹈动动作在孤独症儿童身上几乎看不到,当有人要求患儿用手指向某个物体时,很少得到回应,更多的是沉默不语,所以往往有家长误以为儿童听力障碍[4],来就诊后才发现是孤独症儿童;(3)正常儿童有广泛的兴趣,在儿童时代几乎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到好奇与疑问,特别是第一次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尤为感兴趣。孤独症儿童相反,只对很少的东西感兴趣,一旦对一个玩具产生兴趣后,就不愿意尝试新的玩具,对一些声音、动作特别敏感,会出现一个人时无原因的拍手、跑动刻板动作。有研究认为刻板动作和极其狭窄的兴趣在儿童早期表现不明显[5],往往在年龄较大时出现几率比较高。
3.2 干预效果
通过上述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后,9例确诊为孤独症患儿明显改善,54例疑似病例疗效显著,仅有12例语言迟缓、1例社交障碍、3例象征性行为问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儿童孤独症是目前比较多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及早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重新回归社会,享受正常儿童都能享受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静进.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453-454.
[2]张改巧,龚群.儿童孤独症的诊治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508-510.
[3]黄慧桃,戚拥军,吴春燕,等.大庆地区56例儿童孤独症临床特征和干预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800-801.
[4]静进.应重视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C].//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78-181.
干预诊断 篇4
关键词:妊高症,脑出血,早期论断,早期干预
妊高症属妇产科常见疾病, 妊高症会引起许多并发症。随着现今孕产妇大龄化现象的日渐加剧, 妊高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统计显示, 我国孕妇妊高症的发病率为9.4%, 而每年因妊高症而导致孕妇死亡的人数则近5万人。脑出血属妊高症并发疾病中非常少见的, 但却是最严重的一种。妊高症合并脑出血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资料显示通过早期诊断与干预可有效减少妊高症合并脑出血患者母婴并发症及孕者的死亡率, 本文以本院32例患者为例, 做进一步探讨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妊高症合并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2例患者是否自愿接受干预进行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均为16例。患者基本情况, 年龄最大38岁, 最小20岁;初产妇20例, 经产妇12例;孕期8~20周。妊高症的早期诊断标准为妊娠8~12周, 脉搏波传导速度≥9 m/s[2];脑出血诊断标准对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3]。两组就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健康指导、药物应用、对症支持等妇产科常规方案进行预防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 如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适时终止妊娠等措施。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母婴并发症情况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3.0上予以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干预组为37.50% (6/16) , 对照组为81.25% (13/16) ;干预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干预组死亡率为25.0% (4/16) , 对照组死亡率为50.0% (8/16) 。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1, 表2。
注:a, P<0.052
注:a, P<0.05
3 讨论
妊高症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属妊娠期妇女常见症, 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多发生在初产妇当中, 疾病发生时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母体心、脑、肾等各器官受损, 当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时, 胎盘功能受损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其生长受限, 增加围生儿的病死率[3]。妊高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孕妇妊娠第18周左右机体滋养层出现的不良侵袭所导致。此类侵袭致使母体胎盘发生缺血的病理状态而出现血管痉挛及细胞功能失调[4]。据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此症发病还与孕妇妊娠期胎盘分泌心钠素 (ANF) 量、血尿素氮 (BUN) 量、肌酐 (Cr) 含量的高低以及人体血浆及细胞内钙、镁的含量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又据资料显示, 早期诊断可采取及时终止妊娠, 使胎儿尽早脱离不良生长环境, 改善母体预后;胡素萍等[4]研究结果显示终止妊娠是治疗妊高症的有效措施。妊高症由于血压快速升高, 造成脑内小动脉持久痉挛, 增加了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通透性, 进而发生脑水肿, 形成脑疝, 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子痫的抽搐导致血管破裂, 从而并发脑出血症。
妊高症合并脑出血在临床极其罕见, 在Aclms YG等[5]报告中显示妊高症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仅为0.02%左右, 但此病极其凶险, 病死率极高, 加强孕期产前保健检查, 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的变化及先兆子痫发作征兆, 可提高早期诊断。通过病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及时终止妊娠及手术解除脑组织受压, 阻断脑水肿的进一步发展, 对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孙立媛[2]在其研究报告指出早期诊断治疗是预防和减小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关键。
对于妊高症合并脑出血患者来说, 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如心理干预, 对于初产妇尤为重要, 初产妇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做好沟通可有效缓解患者情绪;密切关注母婴情况, 定时监测胎心音, 观察产妇意识及瞳孔变化, 能提早发现癫痫预兆;用药护理, 由于妊高症要使用解痉、降压、利尿剂等药物, 应做好心电图、水电解质等的监测;当发现患者出现先兆癫痫征象时, 及时进行处理, 以免加重脑出血。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诊断与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妊高症合并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建新, 张斌, 孙玉平, 等.妊高症合并脑出血11例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3) :212-213.
[2]孙立媛.脉搏波传导速度早期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6例.河北中医, 2009, 31 (6) :955.
[3]贝政平, 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770.
[4]胡素萍, 游玉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5) :1435-1436.
干预诊断 篇5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干预
ASDs为一组以语言障碍、人机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为特点的疾病[1]。ASDs患儿可影响患儿精神健康,对患儿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心理和经济负担,临床早期诊断并干预可达到良好改善[2]。而早期诊断较为重要,为探究适用于基层医院ASDs诊断与干预方法,作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本院出生的4500例婴儿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进行早期筛查,其中男2314例,占51.42%,女2186例,占48.58%。年龄0~3岁。排除标准:排除新生儿畸形、严重先天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筛查与监测相结合的制度
儿保门诊一方面负责追踪在该院出生的婴幼儿,0~1岁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婴儿每6个月体检1次。另一方面负责幼儿入幼儿园前常规体检。每次体检在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的同时,针对ASDs临床表现进行简单观察和病史询问,如目光对视、社会参照、语言能力等。以发现可疑儿童并采用CHAT进行早期筛查,将疑诊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CARS、ABC、DSM-IV进行确诊。
1.2.2 ASDs早期干预
确诊为ASDs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行为干预、沟通干预、社会交往干预、感知觉干预、认知干预及综合干预。对所有患儿进行1年干预后,比较ASDs患儿干预前后CARS、ABC评分比较。
1.3 观察指标
CHAT[3]:包括询问父母关于孩子8项问题及医生观察孩子5项内容进行判定;CARS[4]:包括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动能力及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5项内容15个评定项目,总分60分,总分<30分则评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6分并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3分,则评为重度孤独症:总分在30~36分之间,并且<3分项目不到5项,则评为轻至中度孤独症。ABC[5]:对孩子可能出现情况进行评定,共57项,得分>67分可参考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病情况
4500例婴幼儿确诊为ASDs患儿63例,发病率为1.40%。其中男41例(65.08%),女22例(34.9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男女比较,P<0.05;各年龄比较,P<0.05
2.2 干预前后ASDs患儿CARS和ABC评分比较
干预后ASDs患儿CARS和ABC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诊断技术发展ASD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研究报道ASDs发病率达到1.5%~2.5%,国内多个地区研究报道发病率同国外相近[6]。目前,临床缺乏治疗ASDs药物,预后较差,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7]。随着对ASDs疾病了解深入,多数学者认为ASDs病为社会功能缺陷造成,通过早期有效干预可帮助患儿改善症状,重新回归社会[8]。ASDs临床主要表现为目光对视、社会参照能力、假装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视觉分配等行为缺陷,随着年龄增长表现较为明显,往往在1岁以后呈快速表现,临床研究认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9]。本次研究同样证实,随着年龄增长ASDs发病率快速升高,各年龄阶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有研究指出,发病率与年龄关系不呈相关性,只是随着年龄增高患儿表现明显,诊断率增高[10]。今后在年龄与此病关系上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指导临床诊断。
早期诊断并干预有助于疾病改善,但临床中年龄较小患儿相关表现不明显,增加早期诊断难度。本次研究在对婴幼儿进行筛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对怀疑为ASDs患儿采用CHAT量表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采用CARS、ABC及DSM-IV进行综合评定诊断,发现4500例婴幼儿中63例为ASDs患儿,发病率为1.40%,与国内外报道发病率基本符合。
本次研究对明确诊断为ASDs患儿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行为干预:采用“刺激-反应-强化”模式进行行为干预,建立情景刺激问题发生,研究患儿在情景中行为,针对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后予以加强[11]。(2)沟通干预:使用多种刺激识别患儿行为,采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处理,借助视觉刺激使患儿获得社交能力[12]。(3)社会交往干预:制定游戏模式,让患儿和多名儿童共同完成,让患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社交能力。同时使用音乐刺激患儿,让音乐刺激患儿建立变通和创造能力[13]。(4)感知觉干预:采用平衡木、荡秋千、敲击等方式刺激患儿感觉能力,提高患儿大脑感觉加工能力[14]。(5)认知干预:研究指出孤独症由沟通障碍、想象力障碍及社会交往障碍所致认知功能障碍[15]。采用图片排序和社会故事法增强患儿认知干预能力,以改善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6)综合干预:针对患儿情况进行技巧培训,由专业培训老师培训,培训患儿语言能力、对外界事物反应能力,并在上述干预中交叉进行干预,提高患儿积极性、兴趣,并给患儿提供学习机会。本次研究,对所有诊断为ASDs患儿进行上述干预,干预1年后采用CARS、ABC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有明显效果,通过长期干预可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以达到治疗效果。
干预诊断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GDM孕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 在孕期24~28周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葡萄糖筛查试验 (GCT),排除活动性肝炎、原发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对血糖有干扰的疾病。 200例GDM患者定为干预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2±3.1)岁,平均孕次 (1.3 ±0.4) 次 , 平均产次 (1.4 ±0.3) 次 , 平均体质 指数 (BMI)(25.7±2.9)(kg/m2); 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入院前未做相关检查仅在产时确诊为GDM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3±2.9)岁,平均孕次(1.2±0.3)次,平均产次(1.3±0.4)次,平均体质指数 (25.5±3.1)(kg/m2);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 (年龄、孕次、产次、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GDM筛查方法 : 首次产检行50 g GCT, 观察服糖后患者1 h血糖变化情况,若血糖≥7.8 mmol/L则判定为有危险征象者,则进行75 g OGTT。GCT诊断标准:对GCT ≥11.2 mmol/L者查空腹 血糖 , 空腹血糖 ≥5.8 mmol/L者确诊为GDM, <5.8 mmol/L者则进行OGTT, 对服糖后1 h、2 h、3 h患者静脉血糖进行检测。 OGTT诊断标准 : 正常患者 血糖标准 值分别为 空腹为5.6 mmol/L、1 h 10.3 mmol/L、2 h 8.6 mmol/L、3 h 6.7 mmol/L, 以患者至少其中两项超过正常值判断为GDM。
1.3早期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内容以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为主。 对GDM确诊患者要及早进行糖尿病教育,让患者了解GDM对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等产生的影响,提醒进行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如何做到有效预防母婴并发症,以此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帮助树立治疗信心,在准确掌握GDM病症知识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个人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 提升个人自我保健能力;对于GDM患者焦躁、紧张、恐惧负面情绪要进行及时疏导,与患者、家属一起共同进行心理疏导, 配合定期产检、健康教育排除负性情绪的影响与干扰; 干预期间,要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身心状态制定健康饮食食谱,及时补充营养,提升个人免疫力;对于可进行运动锻炼的孕妇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运动锻炼计划,通过运动改善个人体质情况,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运动患者,做简单步行锻炼,配合合理休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干预期间,要定期对患者血糖进行复检,确保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4评估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对两组产妇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死亡)进行对比。
1.5统计方法
临床医学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 χ2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情况见表1。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早产、胎儿窘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对比情况见表2。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去死亡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GDM作为临床妇产科常见并发症 , 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畸形、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发生关系密切, 会导致围产期新生儿并发症如高胆红素血症、窒息、低血糖、死亡等发生率提升。GDM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有临床报道显示其可能与患者孕激素、胎盘催乳素、糖皮质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升高或降低有一定关系,与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目前国内临床GDM发生率在1%~4%之间, 检出率、发生率与临床应用诊断标准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显示旧诊断标准OGTT的检出率低于新标准IADPSG检出率,因此未来推广应用新标准提升GDM诊断准确性与检出率成为必然。 该次临床研究中GDM患者诊断标准仍旧以OGTT为主, 这主要与该院诊断技术水平、专业诊断人员等因素有关, 需要未来在临床中积极引入新标准以方便GDM患者的诊断、治疗与干预,以便更好的降低产妇妊娠风险, 及早确诊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新标准的适用性有助于提升发现孕妇隐匿性糖尿病能力,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便于及早实施干预与规范管理, 在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同时确保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降低临床诊疗风险与医疗成本。
对于GDM患者而言,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可行性较高, 尤其是孕期24~28周是胰岛素分泌动态曲线最佳时间,因此选择该时间段进行诊断效果最佳,这也是为何该次研究中患者诊断时间主要集中在该段的原因。 对GDM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后,实施早期干预科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多项报道也已经证实,早期干预在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 减少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出众表现, 该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表现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结果 , 这意味着GDM早期诊断配合早期干预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值得临床中进行大力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 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与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助于确保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大力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诊断及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该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GDM孕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仅在产时确诊为GDM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早产、胎儿窘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去死亡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与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助于确保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大力应用推广。
干预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366例患者中, 男124例, 女242例, 平均年龄 (27.4±12.6) 岁, 晕厥发作次数 (3.4±2.6) 次, 病程 (36.8±33.5) 个月, 经多普勒、头颅CT、脑电图、心脏电生理、心脏X线摄片、常规12导联心电图等检查仍未明确晕厥原因, 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检查。
1.2 护理方法
1.2.1 试验前护理
大部分患者因曾发生过晕厥, 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应亲切友好的态度接待患者, 并向患者耐心讲解试验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说明实验的安全性, 为患者解答各种疑惑,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试验,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1]。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并作好记录, 充分掌握患者晕厥前兆及发病诱因等。
1.2.2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护理
试验前应停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停用时间应超过5个半衰期, 禁饮咖啡、酒类等, 避免自主神经功受影响。试验前8 h禁食禁水, 将检查时间安排在早晨, 采用心电监护仪及多功能监护仪检测心电图和右上肢血压, 采用电动倾斜床作为倾斜装置[2]。待患者情绪稳定、安静平卧10 min后, 再进行心率计血压测量, 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取头高脚低位, 迅速倾斜电动床, 倾斜角度为70°, 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背部或头部出汗、发热等症状, 并伴有全身乏力、气促、大汗、头痛及面色苍白等晕厥征兆, 应做好随时停止倾斜试验的准备。若患者未出现阳性反应, 应继续观察45 min[3]。
1.2.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护理
经基础直立倾斜试验检查阴性患者, 在保持相同倾斜体位的情况下, 给予0.2 mg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直至阳性反应出现后停止试验, 并将床位旋转至水平位置。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各项体征变化, 如患者20 min后未出现晕厥反应和晕厥先兆, 血压及心率稳定, 则停止试验。
1.2.4 晕厥处理
在试验过程中, 若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明显, 或心电图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 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 应立即将倾斜床调整至水平位置, 并进行紧急抢救, 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顺畅, 并给予氧气呼吸, 必要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抢救, 并给予药物治疗。
1.2.5 试验后护理
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卧床休息, 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 待患者血压、心率完全稳定后送回病房。应嘱咐试验结果呈阳性患者, 在变换体位时应保持动作缓慢, 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站立, 注意休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该组366例患者中,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阳性率为分别为33.3% (112/366) 、71.6% (58/81) , 整体阳性为46.4% (170/366) , 见表1。
其中, 血管混合型12.9%, 心脏抑制型16.5%, 血管抑制性70.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 χ2=12.364 1, P<0.05) 。在该组患者中, 所有患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耐受现象。
3 讨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由于脑血流量短暂性减少引起, 导致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出现调节性发射障碍[4]。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反射环混乱, 在直立状态下, 下肢静脉处于过度充盈状态, 造成心室过度收缩、容量减少, 并对室壁张力感受器产生刺激, 通过迷走性神经向中枢神经发送错误的神经冲动, 降低心脉管的交感活性, 增强副交感活性, 从而造成血管舒张, 脑供血不足及血压过低的现象, 引发晕厥。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可以加强直立引起的下肢静脉充盈程度, 降低回心血量, 使脑供血减少, 触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5]。在该研究中,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为33.3%, 出现阳性时间为 (25.4±8.3) min, 81例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阳性者为58例, 出现阳性时间为 (4.9±2.4) min, 此结果与徐安杰、焦芳霞等医学工作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表明,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检查, 可以有效提高倾斜试验的阳性检出率。
倾斜试验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 但由于患者出现阳性时发生晕厥, 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快, 容易出现心电紊乱现象, 严重者甚至猝死。因此, 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适应症,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 掌握晕厥征兆及诱发病因等, 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对于昏厥偶然发作的患者, 嘱咐其在饮食中增加盐分及水分摄入量, 并通过站立训练降低昏厥发生率[6]。应避免各种有可能引发晕厥的诱因, 如长时间站立、饮酒、过度疲劳、脱水、温度过高等, 应停止服用血管扩张、降压、或利尿类药物。若出现晕厥征兆应采取平卧或蹲踞体位, 使腹部肌肉收缩, 交叉双腿, 或将右脚抬高至椅子高度, 缓解晕厥症状。
综上所述,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进行倾斜试验时, 应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试验前的心理护理、试验过程护理、以及试验后护理, 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适应症, 提高倾斜试验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昏厥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66例昏厥患者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BHUT) 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SNHUT) , 在实验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经BHUT检查, 366例患者中, 阳性112例 (33.3%) , 阴性患者中对81例进行SNHUT检查, 阳性58例。结论 应掌握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适应证, 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确保试验安全性。
关键词: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硝酸甘油,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用, 邢玉龙, 顾正天.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应用10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0 (26) :162-163.
[2]王用, 邢玉龙, 顾正天.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应用10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4 (26) :124-125.
[3]姚丽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8 (11) :246-247.
[4]王用, 邢玉龙, 顾正天.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中的应用10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2 (26) :368-369.
[5]周巍, 冯金忠, 张帅.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16 (2) :240-241.
干预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45例, 女33例;年龄0~24个月, 平均 (6.7±2.8) 个月。78例患儿均符合以下几点诊断标准:肌张力存在变化情况;中枢运动功能存在障碍;姿势存在异常, 临床表现具体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下降、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症状[2]。所有患儿均是在家属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存在病理性黄疸、重症感染、颅内出血、脑组织缺氧缺血等严重性病症的新生儿首先积极进行临床对症治疗。医护人员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 并进行详细记录。患儿要接受家庭监测, 医护人员将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表现以文字或口头的形式告知家长, 并指导和嘱咐患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观察和监测, 并将患儿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进行记录。新生儿满月后行门诊高危筛查。所有患儿均接受系统性的临床治疗, 以Bobath治疗为主, 配合智力开发、水疗、推拿按摩、运动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当给予其高压氧治疗, 提高患儿脑组织氧含量。78例患儿均接受相应治疗1个疗程以上, 20 d为一疗程。
1.3 干预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应用M法对患儿接受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显效:患儿运动状况、发育情况均恢复正常, 未出现姿势异常现象、肌张力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发育情况有显著改善, 智龄提高超过2个月, 姿势反射能力和肌张力水平均有明显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好转,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所有患儿接受早期诊断后, 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协调障碍 (CCD) 、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智力低下 (CP+MR) 、脑性瘫痪+癫痫 (CP+EP) 。接受综合性干预治疗后, 患儿的症状得到良好改善。详见表1。
2.2 不同年龄治疗效果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 年龄为0~1岁患儿共有46例, 年龄为1~2岁的患儿共为32例。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 (41/46) , 1~2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 (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如果在胎儿及分娩阶段存在对其正常发育生长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极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 导致新生儿存在感觉异常、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一系列严重性异常病症, 对新生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因素。
在新生儿阶段, 患儿的神经系统仍然处于发育尚未成熟时期, 患儿的功能重组及代偿均具有较强的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对患儿明确诊断并及时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可大大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症状上, 新生儿脑损伤处于早期阶段时, 其临床症状缺乏显著性和典型性, 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极易发生漏诊或者误诊[3]。在诊断过程中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儿脑损伤并及时给予积极治疗干预成为临床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热点。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是脑损伤的严重性后遗症, 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较高难度, 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残疾, 甚至死亡, 对患儿的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 应该在新生儿功能组织及大脑代偿能力较强的早期阶段及时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治疗促进患儿的脑损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诊断上, 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式为颅内超声显像筛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神经反射检查等。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分布往往具有分散性, 因此在监测和诊断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 在对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对存在可疑性的新生儿进行高危儿家庭监测, 及时发现患儿早期存在的相关异常行为或表现。当发现新生儿存在相关特征性表现时, 需及时将其送至医院进行系统、专业地检查, 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及时对患儿实施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儿脑损伤各种临床症状才能得到明显改善, 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儿接受早期诊断后, 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CCD、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患儿在接受综合性治疗干预后, 其相关症状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CCD、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7.27%、100%、62.50%、75.00%、60.00%。46例年龄为0~1岁的患儿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 (41/46) ;在38例年龄为1~2岁的患儿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 (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个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干预后, 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很有效的改善, 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 治疗效果越显著。
综上所述, 新生儿脑损伤早诊断, 早接受积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得到改善, 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和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早期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诊断结果显示, 新生儿脑损伤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协调障碍 (CCD) 、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脑性瘫痪、CP+MR、CP+EP症状, 接受干预措施后, 患者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7.27%、100%、62.50%、75.00%、60.00%。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 (41/46) , 12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 (23/32) 。01岁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岁的患儿,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 早接受积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得到改善, 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治疗,干预
参考文献
[1]张英.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0) :32-33.
[2]马菲, 张蕾.不同检测指标在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3) :39-42.
[3]高传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6)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