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2024-08-31

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精选6篇)

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篇1

剑麻 (普通剑麻Sisal) 是指龙舌兰麻一类植物的统称, 我国龙舌兰科植物有7个属41个品种, 我国各植麻区主栽品种仍是H.11648号麻, 该品种是我国热带区域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华南各省区栽培面积以广东、广西最大, 广东剑麻种植面积占全国剑麻种植面积的44.2%、广西占40.8%、海南占9.9%、云南占3.6%、福建占1.5%, 贵州和浙江有试种。剑麻产业是广东、广西农垦系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剑麻的发展形势比较乐观;现在有些农民也开始种植剑麻, 故种植面积还有不断扩大趋势;剑麻种植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是一种生态农业, 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 绿色、环保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剑麻是一项宝贵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 剑麻纤维具有拉力强、耐腐蚀、无静电产生等优点, 是广西的一项优势资源, 但长期以来, 广西剑麻加工技术仍处于初级加工状态, 部分工厂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质量差、工厂规模小、分散加工, 未能形成集约和规模经营, 不能体现出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无论是产品花色、规格、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适应国内、国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加工与剑麻种植、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出现矛盾, 因此, 必须提高剑麻深加工的技术优势, 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实际生产中去, 并将广西的剑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 原料特点

研发是以广西境内的剑麻纤维原料为主。广西境内的剑麻纤维, 外观暗淡, 单根纤维粗, 含杂率高, 其物理机械性能相对较高, 弯曲强度大, 与广东相比高20%, 与进口巴西UG级剑麻纤维相比, 高35%, 特别是选用本地剑麻纤维进行染色时, 不易上色。

2 技术方案

2.1 软化工艺技术

为了达到生产剑麻地毯工艺要求, 必须对剑麻原料进行软化处理, 将市场收购的纤维原料进行筛选, 要求长度大于90cm, 颜色乳白或白色, 水分不大于13%, 同时将刮麻没有处理干净的剑麻汁、杂质进行清洁干净。将选好的剑麻原料再经过碱处理、高温脱胶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处理, 使其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碱处理能将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杂质除去, 经过处理的纤维其物理性能将发生改变, 降低剑麻纤维的弯曲强度, 同时, 纤维表面无果胶, 纤维柔软、抱合力强, 可纺性提高。

2.2 染色工艺技术

经过软化后的剑麻纤维按高档剑麻制品的生产工艺要求, 有80%以上的剑麻纤维需要进行染色, 不同的剑麻制品其颜色都不同, 根据剑麻制品颜色的要求, 对剑麻纤维染色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耐磨色牢度要大于2级;

耐水色牢度要大于3级;

耐光色牢度要大于2级。

因此, 为了达到相同的颜色必须对剑麻纤维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染色生产, 但高温、高压下染色生产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员工操作安全, 开始进行常温、常压下进行染色技术攻关, 并且更换染料, 经过技术人员多次攻关试验, 最后确定采用常温常压下进行染色工艺, 增加染色时间和皂洗时间。

2.3 纺纱工艺技术

随着剑麻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发展, 对细号纱的要求日益迫切, 由于纺纱工艺、设备等原因, 目前国内能纺1250tex以下的纱条机械特别少, 价格贵, 成本高, 主要原因是纺细号纱时, 纱线断头率非常高, 每小时断头达150多次以上, 无法正常开机, 而高档剑麻制品必须要使用细号数剑麻纱, 因而纺制剑麻细支纱条, 便成为促进国内剑麻产品的更新换代, 提高剑麻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验研制完成了剑麻纤维的软化与染色工序, 为生产高档剑麻制品奠定了基础, 麻条进行纺纱时, 经过软化后的麻条, 其抱合力比过去的高了50%, 同样规格的麻条, 没有进行软化纱的直径比经过软化后纱的直径大20%, 由于纤维可纺率的提高, 对下一道工序的捻线与剪毛工序起到很好的保证。在纺纱时还需要调节锭子转速、卷绕的张力、磨擦的力度等。经过上述处理后纺纱的断头率明显下降, 每小时断纱降到30次以下。

3 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细号纱是高档剑麻制品的关键, 应用特别广泛, 以下是项目组试制的高档剑麻制品。

3.1 高密度剑麻布

3.1.1 工艺流程

经过技术开发后的剑麻纱线可达到1111tex以下, 可以通过高密度织布机生产出36根/10cm经线密度和36根/10cm纬线密度的剑麻布。

3.1.2 用途和效益

高密度剑麻布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家庭装饰品、动物玩具、礼品等, 其价格是传统剑麻制品2倍以上。

3.2 新产品剑麻地毯

3.2.1 工艺流程

剑麻地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3.2.2 技术关键

3.2.2. 1 设备

剑麻地毯的编织机是传统的有梭织机, 生产时对设备运行动作时间精度要求很高, 试生产时, 常出现频繁断纱, 常常夹梭, 主要原因是, 设备起动时冲击力度太大, 停止时, 由于机械设备惯性作用, 停止时间过长, 造成夹梭, 解决办法是:

起动采用软起动器控制;

停止时采用YEJ系列电动机;

整台机器采用编程的PLC控制。通过上述技术处理后, 编织能正常开机。

3.2.2. 2 工艺

细号纱送往络筒车间织成筒子做织造用的经纱, 一部分在络纬机上制成纡子做织造用的纬纱, 经、纬纱都准备好以后, 还需要根据地毯工艺要求对地毯织布机进行工艺调整。由于地毯编织时上、下经线长度不统一, 织布时纬线不直, 因此, 经过多次试验并调试机械设备, 在收布时增加收布机构, 收布机构简单实用, 在连续生产100万m2的生产过程中, 收布机构工作都非常可靠。

3.2.2. 3 产品质量技术指标

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剑麻地毯经国家农业部剑麻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 各项目指标均好于农业部的标准, 在送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剑麻地毯防火性能检测, 其检测结果:剑麻地毯材料燃烧性能 (铺地材料) 达到B2级。剑麻地毯的产品质量检测见表1。

3.3 用途与效益

剑麻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中国每年出口剑麻地毯600多万m2, 而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剑麻地毯, 也已远销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0万m2, 销售收约1.2亿元人民币。

4 结语

通过研究与开发, 完善了高档剑麻制品的生产工艺技术, 进一步提高本地剑麻纤维的附加值, 对调整广西扶绥县农业的产业结构, 实现了以工促农, 不断发展扶绥县经济, 带动了扶绥县及周边地区的剑麻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实现了以剑麻加工业反哺剑麻种植业, 以剑麻种植业保障剑麻加工业, 促进剑麻的种植和加工业共同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产业互动模式。

摘要:主要分析利用广西区内剑麻纤维原料经过软化处理后, 生产高附加值剑麻制品, 探讨剑麻深加工产品开发的新工艺。

关键词:剑麻纤维,软化工艺,染色,剑麻制品

参考文献

[1]陆军迎, 周文钊, 张华平.南亚所剑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C].北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2006.

[2]韦春, 牟秋红, 牛永亮, 傅裕, 陈滔.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J].材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6) .

虾酱及其制品的加工技术 篇2

(-)生产的原料。虾酱用虾是浮游甲壳类中的几种,其中主要品种为:

(l)中国毛虾;(2)日本毛虾;(3)糠虾;(4)沟虾。虾酱生产用盐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洗食用盐。

(二)虾苗生产工艺现代发酵法是当前最科学的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去杂洗涤→按比加盐打酱→控温发酵→油、酱分离→包装灭菌。

(三)虾酱制品虾酱含盐一般在30%左右,只能用作调味品,用量很少。以虾酱为原料制成即食性含盐相对较低的系列虾酱制品,其食用范围将大为扩展。原料虾酱也将因此有所增值。常见的虾酱制品有虾酱豆、虾酱花生米、什锦虾酱、麻辣虾酱、五香虾酱的软硬罐头。虾味盐、虾味酱菜等。现摘要简述其生产工艺如下。

1.虾酱豆:将黄豆洗净晾干,炒至半熟备用。在不锈钢夹层蒸气锅内放入植物油加热,加入辛香料、虾酱。黄豆和一定比例的水煮沸,当黄豆吸水充分溶胀后,快速加人鲜味剂、抗氧化剂、增稠剂充分混匀,于85℃出锅,趁热装人蒸煮袋或玻璃瓶,经排气、封口(盖)、灭菌、冷却后即为软。硬虾酱豆罐头,一般的软罐和硬罐的保质期分别为半年和一年。

2.五香虾酱:在铝锅或不锈钢锅内放入花生油加热,加入辛香料及少量辣椒粉稍炸片刻而后加入虾酱快速翻炒至虾香四溢时加入适量水以稀释盐分至可口为度,而后加精、鲜味剂、增香剂、稳定剂,混匀后起热装人复合蒸煮袋置于微波炉内加热排气封口,而后再入微波炉二次灭菌至袋鼓起为止。

3.虾味盐:将虾酱干粉和海藻粉、食用盐按1:1:2在双雄混和机上充分混匀,然后按100克/袋,在充填封口机上装袋,而后置于微波炉中灭菌、冷却后即可装箱出厂。该盐为低钠富碘防潮高保质期型。

4.虾味酱黄瓜:将小黄瓜以清水洗净,整条浸入虾内20天,每天翻搅一次。届时取出置于虾油中洗净表皮虾酱,沥干虾油装入塑袋封口,微波快速灭菌5秒钟即可。

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篇3

一、我院高职乳制品加工技术考核方法现状

目前,我院食品专业乳制品加工技术的考核方法是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和期末考试,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3∶ 7 的比例进行统计,该考核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无法进行跟踪考查,学生往往临考试前没有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学习积极性差,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合理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当中去,而不是为了应付最后的结课考试而学习,只有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二、乳制品加工技术考核方法设计思路

1. 对每个章节的考核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点带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考核是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的必要途径,而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2]。本课程对每章的测试题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第一章测试题包括单选题和填空题,特点是题目非常简单,把重点、难点知识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考核测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胜利的喜悦,信心满满地做好心理准备学习第二章内容。事实证明,一部分学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第一章测试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在第二章内容的教学过程表现得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而有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第二章内容的学习过程,注意力明显开始集中。

第二章测试题有多项选择题和简单判断题,特点是选择题由单项选择题变为多项选择题,测试难度略微提高。这时对在第一章测验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这一章的测验中继续努力; 而对第一章测验成绩稍差的学生,暗示他们还有机会发挥出他们好的一面。这一章的判断题的题型特点和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第二章的测试后发现,那些在第一章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发挥良好,而第一章测试成绩稍差的学生经过认真努力,在本次测试中,基本上发挥出了比预期要好的状态,班级学习风气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适应了结束章节内容后的测试题,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了对考试无压力的状态,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秩序良好。

在设计第三章测试时,题目类型与第二章相同,同样为多项选择题和简单判断题。学生已经形成了学习过程中进行测试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对照三次测试成绩,因材施教,鼓励和表扬班级形成的学风,尽力带动每个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当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以上三章内容的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磨合,教学效果显著。

第四章不设测试,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机会,使其觉得学习没有压力,而是一件有意义的愉快的事情。

第五章测试题有单选题和简答题,此时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有能力主观回答简答题,表达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

第六章测试题有单选题和讨论题,让学生在讨论题用所学知识自由发挥。

这时,学生的能力已经不是当初的一无所知,而是掌握了丰富的课程知识,有了自己的主观知识构架。

实际教学结果表明,以上考核设计取得了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以每章的测试题为基本点,带动整个课程的知识面,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2. 依据以点带面的测试表现合理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

对高职学生来说,平时成绩是考核其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3]。以点带面的测试设计引起了学生学习态度的极大转变,学生以往的迟到、早退、旷课、打瞌睡、玩手机以及从事与课堂学习无关活动等现象锐减,因此学生的平时成绩扣分项目也减少,对期末总成绩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教学秩序良好,组织课堂教学变得简单轻松,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期末总结性考核

在以点带面的测试设计结合合理地评价平时成绩的基础上,执行我院期末试考试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3∶ 7 的考核制度,教学实践表明,该考核设计方法教学效果显著,以食品大专班为例,乳制品加工技术期末考试成绩及成绩分析详见表1、表2。

从表1 和表2 我们可以看到,该班本次期末考试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及格率为100% ,其中取得90 ~100 分成绩学生所占比例高达66. 7% 。实践证明,合理的以点带面的测试设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三、结语

合理的考核方法是对传统的考核方法的改进和补充[4],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中合理地设计以点带面的测试考核方法,不仅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进行全程跟踪考查,而且能在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可视为一个不错的方法。

摘要:考核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合理设计考核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乳制品加工技术考核方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乳制品加工技术课程考核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旨在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学习进度和引导学习积极性的考核方法,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种风味鲜桃制品加工技术 篇4

1、原料选择。选用离核品种,以果个大、含糖量高、肉质紧厚、果汁较少、肉色金黄、香气浓、纤维少的八九分熟果实为好。

2、原料处理。剔去烂、病、损伤及未成熟的果实。再把桃毛刷掉,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不锈钢刀沿果实的“缝合线”对半切开,挖去果核,再切成片。

3、热烫。将桃片在沸水中漂烫5~10分钟,捞起沥干。

4、熏硫。将桃的切面向上排列在果盘里熏硫4~6小时,每吨鲜果约需硫磺3公斤。

5、干燥。经熏硫的桃片在烈日下曝晒。并经常翻动,以加速干燥。当晒到6~7成干时,放在阴凉处回软两三天,再进行晾晒,直到晒干。这时其含水量应为15%~18%。也可直接送入烘房烘干,温度控制在55~65℃,相对湿度为30%,干燥14小时。

6、回软包装。先除去不合格的桃片,然后将合格的桃片放在密闭储藏室里。使桃片水分均匀。质地柔软。最后,可用食品袋、纸箱包装。

二、桃脯的加工

1、选料剖切。选用肉质坚硬的白桃或黄桃为原料。将鲜桃装入铁制框上,置入煮沸的2%~4%的烧碱溶液中,晃动30—60秒钟。取出在清水中搅动至表皮全部脱落,沿缝合线对开剖成两半。

2、挖核浸漂。挖去桃核,在清水中漂洗,把桃块捞出沥干水分后,置于0.2%~0.5%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使桃肉转变成乳白色。

3、加糖浸煮。取清水15公斤,加白砂糖22公斤,柠檬酸100克,煮成糖液,加入55公斤处理过的桃块,加热煮沸10分钟左右,浇入50%的冷糖液2.5公斤,待糖液煮沸后,再按上述方法浇入两次糖液。最后一次浇糖液沸腾后,加入砂糖1.5~2.5公斤,约煮20分钟。

4、浸糖烘烤。将煮好的桃连同糖液倒入缸内,再浸泡48小时左右,中间上下翻动一次,使糖液被均匀吸收,然后取出沥干糖液,放在烘匾中送入60~70℃的烘房中,干燥18-24小时,至桃块表面不粘手、果肉稍有弹性即可。

三、麻辣桃片的加工

1、选料。选无病虫、肉质未烂、果皮略显微红的桃浸没水中,水量稍高于桃果表面,再按桃重量的0.06%添加明矾,不断搅拌以洗净桃果表面的毛及污物,然后捞起沥干,用不锈钢刀沿果缝将桃切成两半去核,接着将果肉沿纵向切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

2、浸灰。把桃片倒进1%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后浸泡4小时,然后捞出,放到流动水中清洗,除尽石灰味。

3、烫漂,桃片浸泡后倒入沸水中,烫煮10-20秒钟,捞起再放入冷水中,漂洗5分钟左右,随后搁置在通风干燥处晾晒或烘至八九成干

4、配调味粉。按白砂糖65%~70%、麻辣粉10%~12%、胡椒粉5%~10%、精盐5%~8%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5、油炸。大锅内放色拉油,加热升温至150-180℃,用铁丝捞子装上桃片干。置锅内油炸3~5秒钟取出。炸制时要不停地晃动铁丝捞子,以防部分果肉油炸不足或过度。

6、拌粉料。炸过的桃片放网篮中静置一会儿,沥干油分,趁热移入敞口容器,立即加入占桃片重量12%~15%的调味粉拌匀。

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篇5

1 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肉制品加工技术是我校三年制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 同时也是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中食品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在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理化检验等课程基础上,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和加工设备进行原料预处理、辅料识别、生产、包装、工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检验的核心职业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超过4 0%的本专业毕业生在肉制品企业工作, 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要用到肉制品加工技术, 有超过7 0%的学生在肉制品企业顶岗实习。但是从肉制品企业相关人员处了解到的和在肉制品企业工作、实习的学生反馈的情况中我们发现, 在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 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课重点内容不突出, 没有遵循“必需、够用”原则;实验课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节;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单一, 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不深刻, 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树立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

所谓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就业, 就是从就业岗位需要出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和技能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并能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依据工作岗位群要求, 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 各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肉制品加工技术》内容较雷同, 增加的新内容多是科研方向的研究成果, 企业参与编写的教材较少, 所以教材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因此, 教学内容不应完全局限于教材,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为了与生产实际对接, 我们首先对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工作岗位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 毕业生在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主要岗位是质检员、工艺员、主要设备操作员、技术员和化验员。首先, 调查学生具体在哪个岗位工作 (实习) , 该岗位需要哪些专业知识、技能, 以及对目前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建议。对企业, 主要调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对人才的要求。然后, 与企业一线生产、质检、技术、化验、基层管理人员和毕业 (实习) 生一起, 参照肉制品加工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 筛选理论和实践授课内容。把灌肠肉制品加工技术、酱卤肉制品加工技术和畜禽的屠宰及分割作为授课内容的重中之重, 增加I S O 9 0 0 0和H A C C P体系在肉制品加工企业中的案例作为授课内容, 不仅增加了肉制品加工原材料和加工过程质检方法、旋毛虫检验方法, 还增加了肉制品安全法律法规, 如《熟肉制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肉类屠宰加工企业卫生注册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等, 并把这些法律法规融入平常授课当中,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3 更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度

2.3.1 压缩课堂讲授时间, 增加学生参与度

肉制品加工技术专业课一般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抽象繁琐的推理。它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方法一看就懂, 一听就会。但教师一味地“填鸭”, 就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从而不能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应多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 由学生提出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问题, 教师现场解答;或由教师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思考题, 让学生自学后解答;为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开展“知识抢答竞赛”或“问题招待会”活动等。这样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2 走进企业, 线边教学, 与实际零对接

我校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 有不少肉制品加工企业, 如双汇集团, 雨润北徐集团, 彗星集团, 漯河隆源肉制品公司, 漯河众益达肉制品公司和漯河市玉厚肉业公司等, 开展校企合作较便利。在讲到屠宰分割和灌肠加工内容时, 我们带学生走进企业, 在生产线旁边的参观通道里, 请企业人员就每个工序的关键控制环节和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走进企业, 线边教学,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用武之地”,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3 进行案例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我们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 将肉制品在原料、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案例及预防或解决方案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 给学生布置案例问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最后公布企业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如肉制品退色问题案例, 真空包装肉制品胀袋问题案例, 火腿肠出油问题案例, 火腿肠粘皮问题案例, 冷库肉发臭问题案例等。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是企业认为学生较欠缺的能力。

2.4 改革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4.1 调整实践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与生产的联系

目前, 有些实践教学项目针对性太强, 所对应的岗位较少, 不具有普遍性。学生到企业后感到学无所用, 如肉松的加工、腊肉制作等。为此, 我们与企业深入交流, 根据肉制品企业主要生产项目, 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如酱卤类 (如烧鸡加工, 五香牛肉制作) , 灌肠类 (如高、低温肠加工) , 屠宰类 (如有号肉的分割修整等) 。对于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的项目, 我们让学生去企业学习, 或利用多媒体视频观摩实验过程。

2.4.2 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在实践课堂上, 工艺实验不像检测实验那样每人都有一套实验设备, 都有动手机会, 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肉制品科研项目或结合各自兴趣、爱好组成科研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 做一些小型科学试验, 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提高专业技能, 培养劳动观念, 提高就业竞争力。

2.4.3 改革实践考核方式,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过去实验、实习的考核成绩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来打分, 造成部分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数据或编造数据以求高分,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为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我们将考核的着眼点放在产品的质量和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上。我们仅给学生提供原辅料, 鼓励学生自己配方, 自己选择制作方式独立操作, 然后将学生的产品放在一起品评打分。我们还增加了口试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2]。实验课注重诱导学生打破成规, 敢于创新, 这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肉制品加工企业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肉制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才能让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紧跟企业需求, 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摘要:根据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结合肉制品加工企业工作岗位群要求, 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表明, 课程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导向,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武.以就业为导向的《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教学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5) :209-211.

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 篇6

一、肉制品加工研究发展内容分析

(一) 关于发酵肉制品内容

首先, 发酵肉制品主要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者是人工控制条件下, 运用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作用, 所研究产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美色以及质量”的肉制品, 能够进行长时间保存。这种肉制品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对各类优质的复合发酵菌种的研究, 对其发酵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控, 从而使肉质产品中富含的蛋白质得到充分分解和变性, 从而产出优质品, 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大大提高生物的利用率。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消化, 由此可见, 此类肉制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益处。当然, 近几年, 国内外也逐渐开始重视肉制品的研究, 在国外, 发酵肉制品具有久远的历史。他们在进行肉制品研究的同时, 已经开始不断融入新的技术, 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发酵肉的质量、特色及口味等。近年来, 我国也已经开始采取国外的这种做法, 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绩[1]。

(二) 关于重组肉制品内容

重组肉制品主要是指在机械以及食盐、蛋白以及淀粉等材料的帮助下, 将肌肉纤维中的蛋白质 (基质蛋白质) 提炼出来, 再通过添加剂, 将肉颗粒和肉块进行粘合, 从而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并且在经过冷冻之后能够直接售出。另外, 此类肉制品经过预热处理之后仍旧可以保留其组织结构。除此之外, 重组肉制品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能够有效地为肉制品企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是最佳新型肉制品之一。从重组肉制品主要加工的方法上看, 其一般划分为大肉块、片块状肉、撕块状以及碎肉等成型四大类, 将不同的肉之类结合在一起, 临摹完整肉块的形状和结构, 从而能够组成新的肉制产品[2]。

(三) 关于复合肉制品内容

复合功能肉制品主要是通过在肉制品中加入部分成分, 从而改变肉质的一种肉制品,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复合肉制品最大的优点就是其本身具有保健作用,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受大众欢迎。

二、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新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 悬浮新技术

悬浮技术主要是指, 将冷冻碎肉粒和盐溶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并经过乳化机进行乳化, 继而把盐水注射到整块肌肉中的一种工艺过程。这种技术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应用。

其不仅可能提高碎肉的利用价值, 同时还能有效地对肉质产品的外观进行改善, 使大众对肉类更加喜爱。

(二) 挤压膨化新技术

挤压膨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螺旋挤压机将调配均匀的食品原料 (这些原来一般是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调配的) 进行输送、相互混合、重新组织以及清除病菌等多个环节。一定程度上, 这种技术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而且整个过程中, 大都是依靠螺旋机压力中螺杆的推力和挤压阻力进行工作的, 运用压力和阻力促使原料达到高压状态, 之后再通过常压将其释放, 从而在压力降低的状况下, 该原料中的水分就会立即气化, 把其结构转化成海绵体, 而原料体积也会出现膨胀。这种技术生产的产品在现在的各大超市内处处可见, 比如, 牛肉制品和鱼肉制品等。

(三) 超微粉碎新技术

超微粉碎技术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最新的一种方法, 受到很多企业的关注。

此种技术主要运用不同的粉碎设备, 针对材料进行碾磨与冲击等, 将直径较大的材料裁剪成微小颗粒, 这样一来, 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界面活性特殊功能的一个过程。一定意义上讲, 比传统的粉碎机技术碾碎出来的颗粒更加细小, 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利于消化, 给人一种爽滑的口感。不过, 当前这种新技术主要表现在新型药物研究工作中[3]。

三、肉制品加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立足于资源优势, 要求必须采用新设备与新技术, 生产出新的肉质产品。由于我国肉制品现在仍然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所以, 必须加快投入工业生产的脚步,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肉类产品单一、缺乏营养的严重问题。虽然传统肉制品加工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 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过程中, 阻碍了发展的脚步。从而, 必须积极地将新技术融入到肉制品加工过程当中去, 开发出一种新的肉类产品, 使其风味独特, 营养价值高, 质量好, 从而满足消费者对肉制品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我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肉制品加工研究以及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工作势在必行, 照此下去, 相信肉制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前景。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肉制品的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肉制品加工营养均衡的发酵、重组以及复合等肉制品的研究进展、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新技术的运用以及肉制品加工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肉制品加工,研究,新技术,应用,营养

参考文献

[1]芮开长, 蔡东.高新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 2009.

[2]周红丽, 韩晓丽.固相微萃取分析发酵肉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张玉倩, 王成忠.国内发酵肉制品进展的研究[J].江西食品工业, 2010.

[4]张良义, 王茜茜.高新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 2007.

上一篇:森林防火隔离带下一篇:T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