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运动

2024-05-25

新兴运动(精选4篇)

新兴运动 篇1

一、前言

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 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不可忽视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对郑州高校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参加新兴体育活动的因素的调查, 揭示了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影响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为普通高校开设新兴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研究对象郑州市7所高校在校各100名学生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1) 郑州高校新兴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1. 大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认知

通过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识程度进行调查, 对新兴体育项目的认识了解较多仅占总人数的6.9%, 他们主要通过学校宣传栏, 偶尔的知识讲座以及电视、网络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新兴体育运动。其次, 对新兴体育项目了解一些的占54.9%, 他们主要通过电视、传媒、网络等途径, 来带动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认识。

2. 大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动机

通过调查显示, 高校大学生参加新兴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多样的, 以娱乐为动机占64.6%, 其所占比例较高。以健身为动机的占有52.1%, 新兴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提高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许多新兴运动类项目都带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难度较大。而大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兴趣为动机的占有39.6%, 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 将体会到战胜困难后的那种成就感, 心里会感到十分的愉悦。

3. 高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的途径

通过调查表明, 新兴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组织形式主要通过体育课比例是43.8%, 通过体育课中,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习, 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新兴体育运动的知识, 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 并参与锻炼,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在调查中显示, 体育社团的比例是20.8%和体育协会比例为20.3%, 还有部分通过体育俱乐部的比例12.0%。另外, 部分小型趣味性的新兴运动项目通过学校体育文化节的途径实现, 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求,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有利于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2) 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

1.场地器材

通过调查显示, 器材场地不足所占比例是32.1%, 是造成大学生参加新兴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器材场地的不足, 相应的引起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次数、时间、运动体验等方面的减少, 从而造成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持续性下降。

2.个体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 没有习惯爱好占有11.4%。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大, 学生为了增加竞争实力, 就得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相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会受到影响。缺少专业指导占有22.2%, 这影响了参加新兴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家庭环境因素

由调查可知, 影响大学生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经济支持缺少占有16.8%。部分学生喜好又可作为终身锻炼的新兴体育项目, 由于自身家庭经济的影响, 使学生不能长期进行锻炼。可见家庭对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还没有发挥其作用, 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目前,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自身健康的关系意识较强, 有较强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但对新兴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一般, 如宣传力度的不够, 组织形式不够多样化等方面。

2. 在高校新兴体育的开展对终身体育的影响中, 器材场地条件的欠缺是导入新兴体育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自身压力以及高消费的经济等同样对其产生作用。而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在教材上重要选择, 因此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展也要为终身体育服务。

(2) 建议

1.应进一步加大新兴体育运动锻炼的宣传力度, 如开展知识讲座等。加深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锻炼价值的认识和了解, 增强他们的锻炼意识, 激发他们参加新兴体育运动锻炼的浓厚兴趣和热切愿望, 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新兴体育运动的锻炼。

2.将新兴体育运动纳入学校运动竞赛工和计划之内,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新兴体育运动表演和比赛, 可以充分发挥运动竞赛的积极作用,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之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起来, 以满足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新兴体育运动锻炼的需求。

摘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 对郑州高校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认知、参与动机、开展途径为着眼点, 分析了影响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为普通高校开设新兴体育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高校,新兴体育运动的开展,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刘秀峰, 韩春英.新疆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报.2006 (7) :98~101.

[2]王港, 吴铁桥.新兴体育运动在北京市高校推广的途径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11) .

[3]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 (3) .

[4]康日奇.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地位及作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 (2) .

新兴运动 篇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以及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可行性认识,提出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几点思考,目的在于为中小学体育工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 中小学 新兴体育项目 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树立,原有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项目已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一些新兴运动项目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在中小学校园里得以开展。新兴运动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1],如攀岩、轮滑、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素质拓展、散打、跆拳道、瑜伽、自卫防身、软式排球等。为此,本文着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小学开展可行性原因,中小学校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现状调查分析做一些思考,提出几点意见,旨在希望更多的新兴运动项目走进校园,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需求,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学校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新兴运动项目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形式上;无论是在锻炼身体的意义上,还是在娱乐性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为此新兴运动项目早已经悄悄地渗入到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笔者通过走访专家、学校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现状。

(一)中小学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

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学校开展新兴运动项目持支持态度,这表明绝大数学生非常愿意接受新兴运动项目,对新兴运动项目有较浓厚的兴趣。从所调查的中小学校大都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新兴运动项目,其中开展最多的项目依次为:网球、跆拳道、轮滑、自卫防身;开展最少的项目依次为攀岩、素质拓展、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电子竞技,从中可以看出对场地设施建设要求低、与体育专业技术相关度高的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较多,而对场地设施建设要求高、与体育专业技术相关度低,而且项目本身存在着一定风险的项目开展的较少。

(二)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途径情况

调查表明,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小学开展主要通过俱乐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三种途径实现。在与专家学者的访谈中大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要较全面地掌握一门运动项目的技能,还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并在不断练习中加深对该项目的认识,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运用自如的目的。因此新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的较佳方式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某一运动项目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然后进入俱乐部或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同时伴随以各种方式的相关知识讲座,最终使这一运动项目成为学生终身体育活动项目。

(三)中小学生对新兴运动项目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绝大数中小学生对新兴运动项目持认可态度而且参与的兴趣比较浓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促进这些项目的开展,同时又能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但在调查中学生对新兴运动项目了解较少,比如:攀岩、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素质拓展、电子竞技等,因此,要推动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同学、朋友、传媒、教师了解该运动项目,以及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

二、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可行性原因

(一)新兴运动项目内在价值是其在中小学开展的核心动力

新兴运动项目风格各异,功能各显,具有教育人、锻炼人、培育人的功效,有放松、娱乐的功能,项目结构合理,动感有致。比如街舞的劲爆、洒脱;瑜伽的拉伸舒缓;啦啦操的活力四射。这些项目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可健身、健心、健智、娱乐、休闲、社交,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中的一部分是西方体育运动项目其蕴含着西方优秀体育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和检验的有巨大价值的,正是这些价值铸就了其在中国兴盛传播的核心动力,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二)新兴运动项目新奇性是中小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好奇心是人类精神最崇高的特征之一”[2]。好奇心理,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求知欲,好奇心理与认知的新鲜感、敏锐性相结合,使中小学生对新兴运动项目充满尝试的热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一个人对某种运动项目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运动项目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这就是体育兴趣。正因为新兴运动项目利用新奇性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兴趣,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

(三)中小学生体育观的亟待形成是中小学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推动力

体育观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体育,认识体育和自身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3]。从而把体育融入生活之中,使体育成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观对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取舍、是否参与、参与程度、体育消费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新兴运动项目刚好满足了中小学生的需求,中小学生处于体育观的初步形成,探索建立阶段,他们会去尝试参与各种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最后,随着自己参与经历的增多,经过自己的喜好选择和综合分析后,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比较稳定的体育观。

三、学校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选择新兴运动项目,协调发展传统运动项目

在选择新兴运动项目时就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把学生感兴趣的新兴运动项目纳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如定向运动,沙滩排球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同时注意把学生的时尚追求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适合有益的课程内容,如健美、现代舞等。学校开展新兴运动项目并不是对传统运动项目的全盘否定,两者之间是基本性和多样性并存的关系。通过引进,使之优势互补,充分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要,既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健康指标,又使他们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优化师资队伍,抓好教师的“自培”

体育是一门社会化的课程,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体育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一个与学生平等、永远的学习者身份,学校要引进高学历的新教师,让老教师进修和外出交流。新体育改革本身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步,许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并未以教材形式出现,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培”,以满足学生要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教师学习在于了解新知识,掌握新信息,熟练新技术,摸清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认识特点,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体育学习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使学生信任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决策

中小学生在参与新兴运动项目锻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在不断发展变化,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尤其注意教学中、课余时学生反馈的信息,综合反馈信息及时做出针对性地调整。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多种业余体育俱乐部。学生自发在学校中组织新兴体育健身俱乐部,能够让兴趣爱好相投者聚集在一起,能够有固定的场所、时间进行相互交流,能够集广大学生共同的力量为新兴体育健身项目的开展出谋划策。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新兴运动项目的活动,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新兴运动项目做宣传与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 耿培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3.

[2] 廖志强.论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特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3] 刘德培.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迁[J].体育科学.1987(3):5.

[4]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新兴运动 篇3

一、适合中小学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列举

花式篮球动作花哨,培养球感;轮滑动作迅捷,体验风驰电掣的快感;校园定向智力与耐力并重,培养生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果断决定的能力及团队意识;攀岩克服困难,磨练意志;有氧搏击操配合动感的音乐,展现力与美;健美操塑造形体美,展现自我风采,增强自信。此外软式垒球、软式排球、软式橄榄球、软式足球、小网球、街舞、排舞、踢踏舞、独轮车、心理拓展训练等项目也适合中小学开展,上述这些运动项目与传统体育运动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小学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

1. 新颖性:

其内容、形式新颖。如,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徐大从发明的中置足球,与传统足球相比,将足球门设在场地中间,外围场地的大小、形状不定,上场队员的人数和比赛时间的长短不定,异曲同工之妙,让人耳目一新。

2. 趣味性:

内容充满趣味,学生十分喜欢。如,传统耐久跑枯燥乏味,而校园定向运动,学生练习兴趣浓厚,无形中克服对耐久跑的抵触心理,锻炼学生耐力素质。再如,拓展训练,练习内容充满趣味性,注重体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3. 简易性:

规则简单,运动量适宜,场地等要求简单,利于参与,容易开展和推广。如,板羽球技术难度不大,运动强度适中,并且对性别、年龄、场地、器材条件要求较低,比传统羽毛球、乒乓球等规则简单,一学就会,学生参与度较高。

三、引进形式

1. 适宜团体推广的项目:

体育教师集中培训后,通过社团、选修课、课外兴趣班、体育课等形式学练,培养教学小组长、小助手,进行散点培训后,再在大课间进行推广,或直接在大课间统一学练,全校练习,全体普及,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将内容校本化、教材化。如,笔者学校自行创编的大型团体三门球操、莲湘。再如,选修课给学生自主选择权,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教学,如,健美操、啦啦操、软式排球等。

2. 竞技性强且有重要赛事的项目:

利用体教结合的形式,选拔优秀队员,组建高水平的训练队,专业教练坚持训练,定期参加地区、省、国家赛事。如,笔者学校开展的七人制橄榄球。

3. 突显个性,重视个人为主的项目:

以社团、课外兴趣班或选修课的形式在校园里开展。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如,轮滑、滑板、定向运动、瑜伽等,夏令营期间向校外体育俱乐部聘请专业教练,如,跆拳道、街舞等。丰富的课程超市,形式多样,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四、注意事项

1. 可行性:

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否具备、体育经费是否宽裕、师资配备是否满足等,这些条件决定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是否可行。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不适宜引进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新兴体育项目,如高尔夫、独轮车。师资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选择专业教师进行辅导,任教教师要多参加专业培训,钻研该项目的教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还可利用有此专长的家长或外聘专业教练,确保师资水平。如,场地器材、师资不足,学校可与校外体育俱乐部合作。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新城小学每周组织学生前往奥体中心冰球馆进行冰球项目教学,是解决自身条件不足的成功典范。

2. 适宜性:

引进的新兴体育项目要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如,通过练习跆拳道,强身健体、磨练意志,掌握真正的攻防技术,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再如,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而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导致动作缺乏“精、气、神”,练习的动作和队形较乱,显然不适宜在小学开展。

3. 锻炼性:

所选项目要以身体练习为主,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更要有利于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如,多米诺骨牌,少有或没有身体参与锻炼的内容,身体各个肌肉等参与较少,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不突出。再如,电子竞技,学生坐在电脑前,没有身体练习,有损视力,还会形成网瘾,也不宜引进。

4. 校本化:

要考虑引进的新兴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教材化改造,系统挖掘其技术与文化,形成课程,形成文化,坚持开展,成为学校特色。如,软式排球项目,应先了解软式排球技术,钻研项目特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整合开发此项目,总结积累相关资料,编写成校本课程。

5. 安全性:

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意识,安全保障措施到位。如,轮滑项目,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时护具要齐全,教师应先教会学生摔倒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新兴运动 篇4

增城中学能够成功举办首届“校园女子‘触式橄榄球’比赛”,与该校体育科组“以科研促提高”的教改策略是分不开的。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增城中学体育科组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走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教改之路,即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校园体育活动为拓展,选择学校体育改革的多个方面,形成相关的研究课题,用教育科研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各项体育工作。在近12年来,先后完成8项各级各类的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在国内12种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研究报告60余篇,获9项教学成果奖。在此良好的科研基础上,自2012年6月起,学校体育科组又大胆地将现有资源极度贫乏的新兴运动项目——“触式橄榄球”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以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作为切入点,在分析和探讨“触式橄榄球”的基本技术、战术、规则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及学校体育教学资源,通过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经过一年的自主开发与探索实践,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触式橄榄球”校本课程。

增城中学“触式橄榄球”校本课程开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开发策略

1. 制造影响:

在学习“触式橄榄球”的基础技术、规则、战术的同时,组织学校运动队进行实操训练与比赛,通过训练与比赛,引起其他学生对“触式橄榄球”运动项目的关注,并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同。

2. 拟定计划:

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实施方案、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拟定“触式橄榄球”的校本课程计划,并形成相应的文本材料。

3. 教学实验:

选取高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按拟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实验。

4. 拓展练习:

在完成相应的基本技术、战术、规则教学任务后,组织班级比赛进行“触式橄榄球”教学的课后拓展练习。

5. 总结修正:

对每一次教学实验课进行总结,反思“触式橄榄球”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的行为,进行实施策略修正。

二、开发方法

1. 文献资料分析: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借鉴专家学者对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策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触式橄榄球”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2. 外出学习观摩:

将研究的问题分散并具体化,然后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与交流,逐个解决问题,形成对“触式橄榄球”技术、规则、战术的基本认知。

3. 局部教学尝试:

对某些特定的“触式橄榄球”内容进行局部的教学尝试。如,传接球技术、进攻战术、攻防规则等。通过不同性质的教学尝试,观察学生身体练习活动过程的行为表现,获取课程开发的相关描述性数据,并作归因分析,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一般性结论。

4. 逻辑分析验证:

对“触式橄榄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问题进行逻辑分析验证。通过归纳“触式橄榄球”项目的技术、规则、战术等内容,演绎出将“触式橄榄球”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总体框架,并通过局部的“触式橄榄球”教学与训练尝试,对开发策略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5. 教学实验研究:

选择高一学生为“触式橄榄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教学实验对象,进行1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用“教学现场观察”、“调查问卷”、“学业水平测试”等内容对“触式橄榄球”校本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以查验开发策略的有效性。

上一篇:加固改造工程下一篇: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