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

2024-10-18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共4篇)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主要维系人群, 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在高职专业目录中属于公共事业大类, 专业定位于培养政治素质好, 掌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工作技能, 从事社区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人才。从服务社区和公共事务管理层面看,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把高职课程归类为“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 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 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质量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素质、就业竞争力, 直接影响高职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对广大青少年, 其工作内容和方式更加复杂, 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现将对高职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以期为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公共事务类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依据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特征。它不是本科教育的缩短, 也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与本科教育相比, 更强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办学中注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中强调工学结合, 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 强调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的复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来说, 高职的实践教学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

职业培训的目标在于针对具体某个岗位对个体进行训练, 使个体接受职业培训后能立即承担岗位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发展, 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 主要目标应定位于促进个体在一定的职业领域内的生涯发展, 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岗位技能培养。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综合的, 包括职业专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等。

职业专门能力指从事某个专门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 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法能力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 又是基本发展能力, 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当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能力。全美职业技能测评协会 (NOCTI) 提出的8项“软技能”是: (1) 沟通; (2) 解决问题及思辨能力; (3) 信息技术应用; (4) 系统理解; (5) 安全、健康和环境; (6) 领导力、管理和团队工作; (7) 道德或法律责任; (8) 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澳洲教育委员会与职业教育暨就业培训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关键能力的报告, 认为以下8项关键能力是所有青年未来能有效适应各种工作环境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1) 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 (2) 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 (3) 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 (4) 与他人合作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 (5) 运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运用科技的能力; (8) 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我国也强调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除要促进学习者职业专门能力的发展外, 还要关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发展。

(二) 社会生产的发展

当今社会, 技术空前发展, 表现为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和技术转化周期的缩短, 技术发展也不断走向综合化。第一, 技术的不断更新、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消失, 与此同时也会新增大批的职业岗位。第二,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垂直管理体制向扁平式管理转变, 服务业也是如此, 对员工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能力要求不断拓宽, 如要求员工具有计划、设计、判断、合作的能力并勇于接受新技术等。第三, 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化, 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因此, 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第四, 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现代社会中, 就业是市场化的。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 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 职业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我国社会的就业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希望教育在就业方面能提供“就业弹性”、“转岗基础”和“跳槽可能”。综上所述, 高职教育教学要强调职业界中共同的、普遍的、核心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 社会现实需求和服务业的性质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在高职目录中属于公共事业大类, 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为人服务的职业领域。根据毕业生追踪调查和社会调研, 目前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就业领域主要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校外教育和培训、基层团队工作、幼儿园和小学教学工作等。通过对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分析得知, 上述职业领域取得职业成功除要求一定的专门岗位技能外, 关键是悦纳自己的工作, 有责任心、事业心, 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善于与人沟通, 善于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 工作谨慎、自律, 有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等。对优秀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专业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确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 主要目标岗位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 校外教育和培训机构教师及工作人员, 幼儿园教师, 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等, 通过对工作领域分析确定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如表1所示。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实践教学的目标确定之后, 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 确定具体的学习领域。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习领域主要包括: (1) 职业认识:了解和接纳、认可职业;了解青少年工作的基本工作环境和过程。 (2) 青少年活动设计和实施。 (3) 青少年心理测评和咨询。 (4) 社会调查。 (5) 个案与小组工作。 (6)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7) 幼儿园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和实施、一日流程、奥尔夫音乐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实施、蒙氏教学实施、卫生保健、早期教育方案设计实施) 。 (8) 艺术和宣传能力 (舞蹈、键盘、声乐、美工、儿童剧、鼓乐、活动、解说、演讲、板报、广播站) 。

确定学习领域后, 还必须将学习领域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或学习任务, 即一个个具体的学习单元, 从而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幼儿园综合能力为例, 典型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情境包括以下方面: (1) 制定班级教育工作计划。 (2) 班级课程和教案设计。 (3) 课程和活动实施。 (4) 班级生活管理。 (5) 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6) 教室环境布置。 (7) 自制玩具和教具。 (8) 幼儿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 (9) 与家长沟通合作。 (10) 特长活动辅导。 (11) 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12) 教师团体合作。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

强调工作过程导向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目标职业的工作方式决定其工作过程不能人为分割为一项项具体技能, 必须从一项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工作情境出发。每个工作过程包括明确任务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等环节。以进行少儿活动设计为例, 完整的工作过程应该是:学生明确并接受任务 (如设计一个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消费教育活动) ;学生制定计划 (搜集哪些资料, 在哪些地方见习观摩少儿活动, 待选的活动主题, 活动设计的计划等) ;学生作出决策 (确定活动主题, 确定活动设计计划, 确定设计的格式等) ;学生实施计划 (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检查控制 (征求教师和其他人意见, 试行方案, 反思, 修改) ;评定反馈 (教师评定, 学生修改, 反思) 。

体现情境性当前研究者普遍认为, 高职教学要体现情境性。袁江指出:“与基于科学结构的理论导向的学科体系的框架即由理论学科构成的、以架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的框架相比照, 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 强调的是整体的教学行动与典型的职业行动的整合。”在青少年高职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 也要强调情境性。情境性分为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真实职业情境创设的基础上, 更要强调顶岗实习。

强调全程性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各项训练之间应是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且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实践教学进程为:职场认识体验→模拟情境训练→顶岗实习。职场认识体验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和认识见习环节。入学教育主要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识见习是学生到岗位一线, 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 体验职业工作, 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获取感性认识。模拟情境训练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室实训及社会实践, 学生形成职业能力。顶岗实习则是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工作经验, 结合顶岗工作完成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综合运用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 熟悉工作场景, 培养实际工作环境所需的各种能力与技能。

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现有职业能力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统一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道德主要为:政治坚定, 责任心强, 乐于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儿童, 理解和尊重青少年儿童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毕业生职业成功的保障。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除职业能力的形成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 首先要大力宣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同时要构建良好的环境, 树立良好的榜样, 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和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建构学生的职业道德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外, 还要注重发展能力的形成。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这两项能力是现代社会人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晋.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8) .

[4]朱方来, 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 2005, (5) .

[5]张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9) .

[6]俞仲文, 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8]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0) .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 篇2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论助人自助

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5.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6.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7.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

8.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关系探索

9.社工在我国的地位及其原因

10.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11.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

12.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13.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14.个案研究

15.如何实现中国团体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16.团体社会工作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7.谈谈在团体工作后期团队工作员的介入方法与技巧

18.试析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

19.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20.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1.个人人格对社会的影响

22.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

2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4.网络时代怎样保护青少年

2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6.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27.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28.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9.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30.现代企业制度与社工的有效介入

31.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

32.我国工会制度的重建与发达国家工会的特点

33.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去向、问题及对策研究

34.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

35.社会转型时期与社区服务

36.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与服务

37.我国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8.市场经济对我国社区建设的作用

39.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40.社区居民应注意的问题

41.我国社区和西方国家社区的异同

42.社会职能分化与社会发展

43.城市低保福利依赖与反依赖研究

4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

45.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政策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6.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47.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48.中国养老模式探讨

4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50.论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 篇3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及思想状况

1.文化基础底子薄, 专业情结浓厚

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后很多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其它普通专业高考无望的学生把报考艺术类专业当成曲线入学的“捷径”, 临时决定走“艺考”的独木桥。这些临时突击强迫出的“艺术灵性”, 对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必然造成巨大的隐患。

2.思想活跃, 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活跃, 但受专业教育的影响, 普遍缺乏政治热情。“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 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容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 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3.个人主体意识较强, 个性张扬

艺术类学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 善于求新、求异、求变。他们在思想行为上力图打破陈规, 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 敢想、敢闯、敢说、敢干。在日常生活中, 他们较多地强调自我, 喜欢标新立异, 籍以引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4.自由散漫, 组织纪律性差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生活中, 每每遇事不够冷静, 情绪调控与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认为“不走寻常路”是学艺术的学生的个性所在, 认为常规管理束缚了艺术天赋的发展, 在外形上、服装上、行为举止上体现出玩世不恭的现象, 集体组织观念、社会公德等在一部分学生中有弱化的趋势。

5.缺乏合作意识, 注重个人利益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 集体观念弱。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 而不太注重协力合作, 表现在校内集体活动中大都比较冷漠, 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鸣惊人的个人理想。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 从个人的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6.外出实践机会多, 容易物质化市场化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学习的需要而有机会多次去各地实践, 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接”不少“活, 赚取不菲的报酬, 这并非坏事, 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 使他们表现得冷漠现实, 缺乏公德心。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性的形成原因

艺术类学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中, 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青年学生自身等诸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一是社会对艺术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到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在教育界上谈起艺术类学生, 就会令人想起学生明显的个性。在社会上, 强调自由、个性张扬等已成为艺术生的标志。二是艺术类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大部分的艺术老师本身就是从艺术类院校毕业, 有着艺术类人才的典型特性。无疑对学生来说就是权威的带动, 促使自身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三是专业学习思维的培养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学习上讲究夸张、抽象、个性、随意等, 随之就会带来思想认识上的变化, 而思想认识的变化就会带来行为的改变, 进而影响到个性的形成。

三、采用行之有效方法开创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新局面

1.重视学管队伍建设, 以身作则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人格修养, 要有一颗爱心,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融入细腻的感情。特别是作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管人员, 必须做到严以律己,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 而且最好还应该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 惟有如此, 才能得到学生的心服和尊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专任老师兼任班主任。

2.以人为本, 教育与管理并重

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 又要依靠管理, 两者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 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 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 注重因人而异, 既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不能脱离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3.开展多样文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 通过组织开展人文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绘画活动、校园写生、设计比赛等, 给他们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 发散思维, 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 同时, 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相互协作精神等方面起了很好的效果。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因其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要缴纳高额学费, 过重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生和生活, 经济压力大, 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再加上艺术类学生过于感性,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偏激思想, 导致心理失衡。这就要求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干预协调, 防范于未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净化艺术实践环境

针对艺术类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 易受负面影响的特点, 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先导性的艺术伦理及艺术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心理准备, 从一开始就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真对待艺术实践, 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还提高了艺术素养。

总之, 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营造以学校为主体, 以社会为依托, 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和专业性质决定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描述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工作方法, 以期对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思想工作,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1) .

[2]翟惠根.辅导员教育艺术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7) .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 篇4

汇报

关于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使用与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院指导工作。这次我院王院长、许护士长和我被选提拔为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在此,我代表院委会,表示感谢。

目前我院现有5名在职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们三个再加内二科主任、内科副主 任 医师张修伟还有副主任护师梁玉娟同志。

这些同志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也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使这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充分展示才能,医院一向注重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与使用,采取倾斜措施为其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创造条件。从99年起,医院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1%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训,通过承办市级学术会议、派出短期培训、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疗法、接受新理念。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绩,对获得国家级成果奖的,医院分别给予1万至1000元不等的奖励;对获得省级的给予5000至800;市级的给予1000至400元的奖励。对 于所发表的论文,医院还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对获得第二学历的人员,其学费全部报销,这是在全市绝无仅有的。这些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大家搞科研、钻学术的激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针对医院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们在让其享受以上优惠措施的同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初都让其制定出所在专业或科室的科研和工作计划,在一内,本人需完成哪些工作,所在专业达到哪个水平,所在科室完成哪些技术和工作指标,我们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给其分任务、压担子,使其担负起学科进步,科室发展的重任。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他们都做到这一点。

上一篇: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论文下一篇:作家的心理空间